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共12篇)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篇1
摘要:课程开发是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按社会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 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按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依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活动, 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生产性, 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可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课程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能力培养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是集农业技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专业。近几年, 黑龙江省的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 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逐年增长。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于2003年开设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该专业于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在示范性建设中, 以行业企业为依托, 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实施“校农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 取得了较好效果。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 如何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达到示范目的,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关键要转变观念, “先人一步, 深人一层, 高人一筹, 新人一着”。在当前高职课程教学中, 仍采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 存在课程教学目标不明, 结构层次不清, 内容体系不合理, 课间衔接不好等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岗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课程体系, 而课程设计和体系构建是其中的首要问题。
因此, 学院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建设培训, 走出去, 请进来, 形成“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按社会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按岗位实际组织教学内容, 按职业活动规划教学活动。
企业调研, 准确定位
课程开发按社会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 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通过调研黑龙江省园艺示范场、北大荒国家现代农业园、建国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中型设施农业生产企业, 确定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三大方面:一是设施工程技术方面, 包括设施设计、建造与维护岗位, 设施机械的使用与维修岗位;二是设施作物生产方面, 包括蔬菜生产、花卉生产、果树生产、食用菌生产等岗位;三是自主创业,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确定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对棚室规划设计等61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归纳出设施设计、设施建造等18个行动领域, 进一步转化为设施建造与维护、蔬菜生产技术等16个学习领域 (见图1) 。
能力培养行动导向
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中, 按照“以过程性知识为主, 陈述性知识为辅”的原则选择课程内容, 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开发的束缚, 采用行动体系进行课程开发。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 其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而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 其内容编排则是一种“串行”结构。工作任务的职业情境是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课程是通过具体的学习领域转化为学习情境。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重构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的两个关键因素。在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中, 应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导向, 结合作物生长周期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以设施、生产任务、项目等为载体, 确定专业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 进行课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应将园艺工、蔬菜工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以专业实训室、北方寒地设施农业应用技术示范园、市农科院等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 按季节、分阶段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组织教学。应采用引导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完成从专业基本能力到专业核心能力, 再到专业拓展能力的递进培养 (见图2) 。
教育专家与农业专家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标准、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实施方案、学习性工作任务单、任务训练单、考核标准、任务考核单、任务评价单等相关教学资料。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的行为指导, 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能力目标、学习情境设计与描述、教学实施、考核评价、考工说明等;学习情境描述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考核评价的方式和比例进行阐述;学习情境实施方案是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与生产实际, 从实施步骤、学时分配、授课形式、组织安排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案;学习性工作任务单是根据工作任务设置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与技能训练项目;任务训练单包括在线训练与提高训练, 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和能力;考核标准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知识点掌握、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决策能力、问题掌控能力等,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任务评价单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小组、教师评学生等, 注重过程考核。
引进培养, 专兼结合
构建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具有农业技师资格的“专家型”专业教师团队, 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首先, 要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丰富他们的企业经历, 使他们能根据课程和教学要求施教, 参与并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的项目, 参与校企合作, 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专业的技术服务。其次, 要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让他们参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 与专职教师一起开展科学研究。本院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采取“一名教师一栋棚, 一个项目一组学生, 一项技术示范一个村”等措施, 建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
工学结合, 联合培养
深化与企业 (哈尔滨市农科院) 的合作, 按照专业能力递进培养的要求, 根据农业生产过程进行两轮生产性实训。第一轮是指第二、三学期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生产性基本训练, 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作物生产周期内对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基本的认知;第二轮是指第四、五学期, 在企业进行生产性综合训练, 与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技术课程, 同时结合实际分组轮流安排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组, 参与生产项目, 完成园艺作物完整的生长周期栽培管理综合训练, 掌握各个生产环节技术要求, 并由课题组的科研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完成学生的实习鉴定和成绩考核。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已获2008年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特别是与企业、行业合作联合培养, 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参与企业、行业的生产实践, 学习现代化的生产工艺, 掌握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更好地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1) .
[2]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5, (22) .
[3]郝超, 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
[4]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 2006, (4) .
[5]黄崇本.论高职教育岗位课程模式的创建[J].职教论坛, 2007, (6) .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篇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设施设计、制造和安装、设施环境调控、传感与测试技术和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设施作物栽培和育种、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具有农业设施设计、建造、管理和设施作物栽培,管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苗繁育、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掌握农业工程方面必要的工程理论、知识,熟悉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温室环境控制和温室设计建造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温室设计能力。
4.掌握设施园艺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环节,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5.熟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厂化育苗、设施栽培、设施养殖、农产品产后加工等,具有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进行农业科学试验的能力。了解国内外设施农业、农业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
本段培养对象
本科、四年
本段开设此专业的院校
河北农业大学、红河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建农林
大学,海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红河学院等
本段主干学科
园艺学、农业工程学。
本段主要课程
①、农业类: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气象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农业设施环境控制、设施栽培学原理、设施栽培学技术、农业设施设计制造、设施农业工程概预算、无土栽培、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与管理、工厂化育苗
② 工程类:静力学、动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土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子电工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水利学试验、土力学试验、结构力学试验、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现代灌排原理与技术、环境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与肥料学、农业环境学、设施农业工程、设施种植和养殖、设施农业环境控制、设施农业经营和管理等。
G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军事技能训
练、劳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专业文献综述训练、教学实习、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H 主要专业实践:设施作物形态特征、生长发育、植株管理、杂交和选种、生产管理、设施类型和结构参数、温室设计与构造、设施安装和营建、设施环境检测和调控、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设备与技术、设施作物产品采后处理等。
J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毕业生可在植物科学类、工程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如栽培生理生态、遗传育种、设施设计与改良、设施环境工程与环境调控、设施生产技术、无土栽培、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向深造。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篇3
关键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50-02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施栽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国设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据资料统计,我国设施园艺栽培主要以花卉、蔬菜和果树为主体,到2011年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经超过400万公顷。[1]为与其相适应,部分农业院校先后开设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但是,目前该新专业在教育模式等专业设置方面还有待完善,为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设施农业人才,如何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关键。为此,本文结合天津农学院开设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设施农业是指在可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现代化工程和机械技术以及自动化设备设施,建立相对封闭的、可控制的且适宜植物生长的小自然环境,可以调控温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高效化和自动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集成了生物技术、环境控制和工程等学科,是建立在现代化农业设施和科学技术之上,形成的高效益、集约化、工厂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优质、高效、高产等特征。[2,3]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而形成的,集工科和农科两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农业院校新开设的综合性专业。它是一门涉及设施栽培技术、设施工程和环境调控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设施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蔬菜、果树和花卉等作物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设施工程学科主要是学习温室结构的设计与建造、温室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计算、设施装备与工程制图等内容,环境调控主要是学习设施温度、光照、湿度、气体和土壤五大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与调控。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构成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新学科。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与其对应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是近年来新成立,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而在设施人才的培养上仍需进一步探讨。目前,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急需设施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各农业院校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应根据当地的生产急需情况,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设施农业领域人才培养的品质和素质要求,天津农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组织本专业的老师对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与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本地区设施农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制订了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目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是能服务于天津的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管理、设施环境控制与设施农业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农工结合,以突出设施农业的应用为主,培养适合于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应用型设施农业人才,服务于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整个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部分,它决定了学生所学知识的体系,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指导生产、从事设施农业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是贯穿学生学习设施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开设也应具有农、工结合的特点,本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农业工程学、农业机械学、环境科学、设施栽培学、植物生理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参与各类设施设计与建造、园艺作物栽培管理、设施内环境自动化控制、无土栽培以及工厂化育苗等方面的实习,全面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建造工程以及环境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4,5]目前,天津农学院设施农业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主要有:农业设施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温室设计与建造、设施蔬菜学、设施花卉学、设施果树学等,选修课主要有工厂化育苗、设施养殖、无土栽培、设施工程概算、园林工程、设施产品采后处理、植物生物技术等。对于课程改革,学院通过总结课程设置与教学效果,召开师生座谈会,通过征求一线教师及设施专业学生的意见,对现代农业调研以及对多个农业公司或基地实地调查,经过院学术领导小组讨论,依据设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课程体系,增加了12门专业及专业基础课部实验课比例,目前的实验课学时是改革前的8.28倍,同时完善了实践课教学大纲,并适当增加了重点科目的课时,调整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选修课的课程内容,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总的来说,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当与其专业教学模式相呼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的比率、增加课程实习的内容,改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实习
学生的实践与实习是该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过程,能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以及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样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以及综合实践三个层次。[6]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对于实践方面的的改革除增加实践课时外,还应根据学科发展、生产实际需要,拓宽实践领域,培养形式可多样化发展。2012年天津农学院开始尝试订单式培养形式,首批为企业订单式培养的12名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在此订单式培养尝试基础上,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经验总结,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及急缺人才的需求对今后产学研合作以及学生订单式培养规模进行了更详细地规划,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率。
当前大学生社团形式多样,也起到了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作用。大学生应当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专业优势,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天津农学院近年来开设的社团(比如:致远社、阳台农业社团)都充分与专业结合。致远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爱心奉献、服务社会精神,结合专业,社团在设施生产降低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方面多次进行了宣传活动,不仅增强了对专业的兴趣,更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阳台农业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业余时间不仅从事园艺作物栽培,还进行灌溉设施以及装置的开发,使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都得以锻炼,为今后从事设施农业相关方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随着设施农业发展而新开设的专业,因为设施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在不断完善、发展和变化的,因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应根据生产用人需求进行改革与创新,培育出一批适应现代设施农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服务于设施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郭世荣,孙锦,束胜,等.我国设施园艺概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蔬菜,2012,(18):1-14.
[2]赵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6-77.
[3]李建明,邹志荣,王晓燕,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4,(4):45-47.
[4]孙光闻,刘厚诚,宋世威,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2010,(6):44-45.
[5]高洪波,张广华,李敬蕊,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4):112-115.
[6]李政红,兰海波,李敬蕊,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J].农业教育研究,2010,(1):29-31.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篇4
1 按照人才培养转型方案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设计
1.1 根据岗位需求建立课程体系
通过对一线企业调研和专家访谈确立设施农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工具材料等内容转化成学习领域, 对不同的学习领域进行合并、分类, 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且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以育苗、花果调控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 以种子处理、苗木繁育、管理等关键技能为主线, 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职业资格标准, 在学习《英语》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 与企业共同开发建成由专业模块课程构成的新型课程体系, 包括《园艺植物与生长环境》《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园艺植物花果管理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景观应用技术》等[1]。
1.2 根据设施农业职业活动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由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 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在行动向导中采取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时, 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突出职业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学生在项目结束后可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运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按照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岗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 适应“园艺植物生产过程和景观应用相结合”[3]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的需求, 在原有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等内容基础上, 通过整合、补充和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 主持开发建设《园艺植物花果管理技术》等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3 项目教学模块课程的实训设计
组织专任教师在《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园艺植物花果管理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 首先制定实训项目任务书, 以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如:播种育苗、嫁接育苗等为载体, 设计教学情境, 形成了模块化的实训项目体系。在实训过程中, 结合实际情况, 将实践教学的内容按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进行修订并充实到教学中, 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内容[4]。
按照模块项目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实施过程程序化, 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教学过程科学、合理、方法多样, 教学做一体, 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经常与学生交流, 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5]。每学期都要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阶段性课程实习, 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质量多次评优。
4 精心地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第一, 按照课程方案要求明确工作内容;第二, 设计行动任务书, 确定小组将开展哪些活动来实现设想的工作目标, 确定小组要完成的产品;第三, 完成行动任务书中所列的工作内容;第四, 完成工作报告;第五, 成绩评定。
5 教学效果良好
经过全面、系统、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水平,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增加了学习兴趣;三是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有了较大提高;四是初步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 构建了基于生产过程模块化课程体系;五是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创新,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加强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摘要: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 按照学院的要求, 深入开展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制定人才培养转型方案, 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设计,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精心地组织教学,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 2000 (21) :81-82.
[2]胡建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11) :85.
[3]王秀娟.高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结合、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 :34-35.
[4]高洪波, 张广华, 吴晓蕾, 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7 (4) :54-55.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篇5
余朝阁1;齐红岩1;孙周平1;周娣2;李天来1*
(1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设施园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 辽宁沈阳
110866)
摘要:设施农业专业实践,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思想认识、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评价指标等方面,阐述设施农业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论述解决途径。关键词:设施农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解决途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适应当前设施农业高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求所设立的新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农业、工程和环境等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1,2〕。沈阳农业大学2006年招收该专业第一批本科生,2008年顺利通过辽宁省普通高校试办专业评估;从前期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来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设施农业专业实践是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也是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3〕。笔者自我校该专业组建以来,一直负责其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现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考核指标的影响,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导致实践教学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不少人片面地认为,实践教学无关紧要、不过是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甚至将学生的理论课考试成绩,作为学生优秀与否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评价标准〔4〕。
这种思想不仅在一些师生中普遍存在,在有些教学主管部门和人员中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的学时数越压越少;在师资配备上,实践教学任务往往是由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工承担,而不是由经验丰富的教授来承担;在时间安排上,为了不影响繁多的理论教学,实践课程常被挤在下午、晚上或周末,而有些实践内容在下午或晚上是无法完成的。
(二)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收稿日期:2011-09-0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创新”。
作者简介:余朝阁(1973-),男,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设施蔬菜栽培与病害防治。Email:yuzhaoge@yahoo.com.cn
通讯作者:李天来(1955-),男,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设施园艺与蔬菜栽培生理。
Email:tianlaili@126.com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新专业,在其成立初期某些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难以一应俱全,特别是那些需要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如专门的实践教学温室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其建设和配备必然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加之农业生产周期的连续性,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和学校教学与科研用“挣地”等原因,导致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和设备等条件进一步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
这时,某些实践教学内容往往只能借助于科学研究所用的温室设施,尽管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具有相互补充或促进之处,但二者一旦发生冲突时,必然会产生教学活动为科学研究“让道”的结果。导致某些实践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完成,影响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部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
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迅猛,温室结构不断优化,环境调控技术日新月异,栽培技术不断更新。所以,有些前几年常用、甚至被认为较为先进的技术,现在可能已不再适用。如果,仍然完全按照数年前所出版的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机械地验证或实践操作,必然导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既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学校教学资源,更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式简单被动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和实习基地条件所限,实践教学往往简单地按照教材要求,由教师毫无保留、同时也毫不“添油加醋”讲解或演示后,请学生机械的模仿操作一遍,从而使学生掌握某些具体的方法。实践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差;这样培养的学生也必然缺乏创造性。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够规范
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仅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态度相关,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和设备等基本条件限制;无论任课教师多么认真负责,如果缺少必要的教学条件,也难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所以,很难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实践教学灵活性大,有些实践内容需要同学们分组或分工完成,所以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也不易把握,通常以实践报告和实习表现作为学生成绩评价指标,但二者所占比例有待商榷,实习表现评判标准有待规范。
二、解决途径
(一)正确认识专业实践课的重要性
学好设施农业专业实践,不仅有助于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专业技能;还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上专业实践课之前,必须拿出一些时间,为学生至少讲清楚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从当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该专业同学们所具备的特殊优势等方面,为学生们勾勒其美好的未来和任务,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使命感;第二,从以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必然面临的问题,专业实践技能掌握好坏将会对自身发展产生如何影响等方面,并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从思想真正认识到设施农业专业实践的重要性。
(二)建立专门的教学温室和配套设施、拓宽学习渠道
教学温室及配套的设施设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平台。要保障实践教学完成质量,必须建造专门的教学温室,装配相应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专业实践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学生不仅在上专业实践课时间到温室实习,平时还要积极参与温室管理,真正了解和掌握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
另外,由于设施结构类型繁多、环境调技术差异大、栽培模式千变万化,仅仅掌握校内温室栽培情况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当前全国乃至世界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前景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参观考察有代表性温室园区;通过大量精美图片和影音资料使学生了解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就某一专题,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或市场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等。
(三)加强师资培训、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专业实践课的上课内容和形式可伸缩性大,有人误认为专业实践课好带。事实上,带好专业实践课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象理论课那样备课;还需要准备、检查和调试实践过程中所需的工具、设施和设备等;同时,要对不同小组乃至个人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估计,对整个实践过程和不同小组进展进行规划和协调。所以,要把专业实践课上好,必须付出多得多的体力、精力和时间;同时,也必须具有该学科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设施农业涉及作物、环境和工程等多个学科,而当前高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只是其中某一学科中很窄领域的专门人才,所以只有对承担该专业实践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专业实践课教师也必须积极主动地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才有可能胜任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
设施农业作为新兴的学科和产业,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等不断更新,当前的某些技术、设备也必然存在有待完善之处。所以,实践教学必须根据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在保证学生掌握经典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删减某些过时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不断补充和优化新的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实践操作既做要“标准化”和“规范化”,而又又不至于“绝对化”。使学生既掌握设施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又了解该学科前沿的技术和手段;不拘泥于实践教学内容,能够举一反
三、灵活变通、对现有技术进行评价或改进。
(四)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简单的模仿式教学方法,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启发式”、“ 开放式”和“范例式”等教学形式〔5〕。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开阔学生思维、拓宽知识面,有计划的给学生预留发挥和改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数量和男女生比例,将其分成不同小组,然后把温室田地分到各个小组,由各组学生负责整个设施栽培过程的管理,最后根据学生管理水平、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进行评价,使学生全面了解设施生产过程和温室管理技术要点。另外,还可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周边设施生产、教学或科研基地,结合所学知识搜集和解决设施生产中的常见问题;或者带着实践教学中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教师也必须时刻关注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掌握当前设施农业生产先进的和常用的技术,利用多种渠道积累相关资料、搜集典型范例。通过动手操作、参观考察、精美的图片、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掌握设施生产技术手段。
(五)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要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部门方面,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对任课教师给予指导,协助任课教师协调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加强实践教学的监督和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任课教师方面,课前必须检查调试好实践设备、准备好实践用具、设计好实践进程;实践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既要放手让学生操作,又要悉心指导和点拨。
逐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评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科学公正地评价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规范对学生的考核指标,既要分配好总体考核指标,还要对分项指标进行细化,逐步由凭印象定性考核向量化考核转变〔6〕,力争做到考核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例如,可以将实践报告成绩设为30%,实践表现成绩设为70%,实践表现成绩为各个实践内容表现成绩的平均值,而每个实践内容均有着自己的一套评价指标。
三、展望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有些问题是由于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新专业的实际情况、必然经历的过程。在前期实践教学过程中,已克服多种困难、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参观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兴趣浓厚、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并对当前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提出一些颇有建设性的观点改进措施。同时,在沈阳农业大学各级部门的争取和支持下,我校先进的温室园区和专门的教学温室也即将建成。
设施农业改变命运 篇6
马良来了
采访时台安县高力房镇乔坨村的菜农柳振武就一直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叫马良,是位来自外地的蔬菜收购商。
柳振武告诉记者,他以前种大田,一年只能收入几千块钱。后来搞起了大棚种植,最初种网纹瓜,现在以茄子为主。如今吃喝不愁,大棚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是大棚种植让自己改变了命运!
种菜有个销路问题,柳振武乐呵呵地说,“销路没问题,有的是贩子,这个不愁。有些贩子来这大半天连菜都拉不着。”说话间,马良来了。
柳振武和马良已经合作六七年了,他坦率地说:“我啊,关键是看他实诚”。实诚的马良来自盘锦市,他今天在柳振武这里收了2000斤绿茄子,每斤0.8元。柳振武说,这个价格很公道。
常年活跃在高力房镇的经纪人除了马良,还有五六个。马良说:“我们每人每天都能在这儿收五六千斤菜,常年如此。蔬菜运走了,生活也一天天好了!”
乔坨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柳振坤告诉记者,他们村的菜根本存不住货,价格方面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柳振坤1979年就来到村里工作,1988年开始担任村书记兼主任。乔坨村从1991年开始搞设施农业。经过4户试种以后,开始大范围推广。不到3年,就发展到了300多栋大棚。经过不断的品种优化,村里除了主打的茄子以外,1997年,他们经过考察,最终还从日本引进了耐储存、耐运输、口感好,有着瓜王美誉的网纹瓜。“网纹瓜的市场销路没有问题,经济效益也好,每亩产值5万元以上。”柳振坤说。村里专门成立了网纹瓜生产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组织生产。如今还在沈阳一家大型销售市场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点,形成了销售网络。
2008年,乔坨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8万元。同年,柳振坤还有幸成为了北京奥运的火炬手,参与辽宁境内的火炬传递。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6万元。柳振坤说,这都应该归功于政府发展设施农业的好政策。
为了打响品牌,他们还注册了“台绿”和“乔坨”牌商标。并通过了ISO9001∶2000、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FOFCC有机食品验证以及辽宁省农产品及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
局长有话说
在台安县农经局,记者见到了雷靖音局长。雷靖音介绍说,台安的设施农业是从2006年制定《设施农业三年规划》后迅速发展起来的。6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抓设施农业工作。现在,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35万亩,共建各类温室大棚8.33万栋,全县基本实现户均一栋棚。年产各类反季蔬菜100万吨,年创产值20亿元。规模的增加直接拉动效益增长,设施种植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5%以上。近年来,他们还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对种植品种进行调整。现已形成以茄子、黄瓜、西红柿等为主要品种的设施蔬菜发展格局。由于茄子的市场需求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加之经过技术推广,种植户现在基本都已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茄子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保障。设施农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台安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设施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避免有些人不按照规范生产,使产品质量下降,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实施统一开发,统一购苗,科学定植,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上市时间。并且实行了产品追溯制度,以网纹瓜为例,他们对每一个瓜棚都建立生产档案,严格按照产品质量规程组织生产,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可以直接追究到具体棚、具体人,从而确保了质量。
据雷局长介绍,台安全县人口总数38万,其中有近30万人是农民。目前户均一个大棚,生产规模基本已经饱和。今后发展设施农业的重点,将放在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水平上,要运用现代技术生产质量更好、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减少劳动力,这也是降低设施农业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销售方面,由于台安本地市场规模有限,设施蔬菜主要由经济人销往沈阳、长春、大庆、哈尔滨等地,本地的农村合作社在这其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主要承担两方面的风险,一个是市场价格风险,另一个就是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方面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台安县农经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办,在各乡镇都设有信息员,向农民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
几年来,台安县依托资源和基础优势,坚持扶持引领,着力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专业镇和专业村,涌现出了乔坨网纹瓜、康家花卉、小红旗西红柿、高力绿茄等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新开河镇、高力房镇、达牛镇、西佛镇成为设施种植业专业镇。目前,全县已形成8个特色产业,5个特色镇场、59个特色村屯,其中棚菜生产专业村35个,特色产业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的村达到88个。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篇7
一、更新培养目标, 实现设施农业一、二、三产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社会不断进步, 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 传统的设施农业专业培养目标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城乡统筹发展, 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步伐的加进, 尤其是都市农业的日渐发展、成熟和普及, 对设施农业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设施农业专业培养目标还需注入新的内涵。都市农业是集生产经营、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于一体。因此, 我们设施农业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设施农业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 能从事设施农业科学相关的生产经营、销售管理、推广开发、教学科研等工作外, 还需掌握信息科技、管理科学、规划设计等知识, 熟悉产品包装加工等知识, 具有新时代的审美情趣等人文素养。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实践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要实施宽口径培养, 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增加选修课比重, 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 拓宽知识面;加强专业实践和专业设计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尊重学生的个性, 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导向。创新实验给予学生学分, 其学分可由“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部分高校, 由于研究生的扩招, 学科科研条件未能同步发展, 加之部分研究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 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 研究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难以达到高标准要求, 必须加以改进。
三、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构建设施农业学科梯队
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 以培养中青年骨干为重点, 加强学科交叉, 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竞聘教学、科研带头人岗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 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与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各校设施农业学科教师交流等。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治学严谨、忠于设施农业学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具有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 年龄结构合理,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在实施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方面抓好三个梯次:第一, 继续发挥好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第二, 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放在关键的岗位上, 大胆使用, 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第三, 继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可选派继续深造。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此外, 还可在农科院、农业局聘请具有丰富科研和生产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士作为长期的外聘教师。
四、夯实教学科研基础条件,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进一步调整和合理设置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 多方筹措经费, 添置先进的仪器设备, 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重视本科实践基地建设, 成立专业实验中心, 按一定比例配备实验教辅人员, 实现资源与仪器设备的优化与合理配置, 完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使之成为设施先进的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重视并加强学科图书资料的网络资源建设, 提高服务层次与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 凝炼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积极申报、承担国家、省部重大科研项目, 以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为动力推进学科建设, 力争取得一批高水平、经济或社会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 形成各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 积极申报、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 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 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立足传统设施农业, 拓展现代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学的教育和办学应该立足传统设施农业, 拓展现代设施农业。以社会对设施农业人才需求为导向, 确定办学规模, 在现有的设施农业及相关专业基础上, 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与时俱进, 增设新的设施农业专业研究方向, 寻求学科增长点。
六、产学研合紧密结合, 加大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教育, 把高等学校建成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精神家园;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 积极探索国内外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 需要拓展国内外农业教育资源, 引进或利用国内外师资和相关软件, 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来提升设施农业专业, 在学科建设上顺应现代农业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趋势, 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 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并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 形成为农服务的学科新特点。加强设施农业专业与农业产业、行业企业、地区的联合培养或合作培养。加强与农业厅、农科院、各地、市、县农业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联系, 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网。必要时聘请上述这些单位一些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工作, 听听他们对设施农业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校内外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 提高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七、创新培养层次, 提升培养规格
在全日制设施农业专业高等教育之外, 应当保持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独立学院、现代远程教育等。坚持以多种形式发展设施农业学科高等教育, 走多样化发展之路, 这既是实现设施农业学科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构建现代设施农业高等教育体系的需要。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层次主要有:高职 (专科) 、本科 (学士) 和研究生 (硕士、博士) 三个层次, 其合理结构应该呈金字塔形。设施农业高职 (专科) 主要培养掌握较全面的理论知识, 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设施农业专门人才。设施农业本科 (学士) 培养具备生物学和设施农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设施农业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设施农业研究生 (硕士、博士)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设施农业学科不同方向 (设施农业工程、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和设施作物生理生态) 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了解设施农业学科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动态, 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管理或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八、优化教学手段, 加强教学管理
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或面向21世纪教材, 改革传统的板书和挂图的教学手段, 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专业课程比例达到100%, 使教学生动、直观, 改善并提高教学水平。同时, 专业实践教学逐渐形成“实验、实践—课内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生产实习—技能测试”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 教学实习分为校内实验基地栽培和管理、实验室分析研究、校外基地实习等方向。推行“毕业论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师科研项目”捆绑的实践教学模式。生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与校外签订的“校外产学结合协议”单位和企业中完成。强化教学质量监督制度。一是打造教学团队。初步建立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制度, 教学团队至少由一名具有正高职称或副高职称的教师负责, 同时至少配备1-2名副高职称以及中级职称人员。二是坚持高级职称教师 (特别是教授) 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三是加强停调课监管力度, 制定详细的调停课制度和审批程序。四是坚持严格的领导听课和信息反馈制度, 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五是实施网上学生评教制度, 督促教师的教学, 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九、推行本科教学学分制, 实施“2+1”学期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实施学分制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多规格、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制度保证。学分的最小计量单位可以设定为0.5。所有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在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相应学分。其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可以设定为每16个学时计为1个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可设定为每周计为1个学分。根据学生所修学分, 实行弹性学制。普通本科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在校学习时间为3~6年。实施“2+1”学期制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2+1”学期制将一个学年可分为各为18周的秋季与春季两个传统学期和一个6周的选择性夏季学期。选择性的夏季学期可主要安排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辅修 (双学位) 专业课程、实验课程、教师教育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重修课程、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短期培训、学生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
十、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教学与研究任务的关系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教学与科学研究是所有大学需要完成的相互依存的两大任务。只有正确理解各自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 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才能保证不会厚此薄彼, 正确处理两者的协调发展。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应该包括资源分配与评价机制。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资源的合理分配将教学、教材等专业建设成果与科研项目评奖同样看待, 特别是要建立以成本核算, 投入与产出效益评价为基础的高校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
十一、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设施专业发展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起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 联合培养研究生, 互派短期留学生。积极承办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邀请专家讲学。积极承办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 组织选派学科中青年骨干参加相关领域国际学术会议, 进行学术交流。不定期邀请本学科或相关的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交流讲学。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 解决茶产业中急需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转化科技成果, 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十二、出台高校设施农业专业招生优惠政策, 试行设施农业人才“免学费”教育制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从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因此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而设施农业因其产品为人们一日三餐所需而成为“三农”问题中的重要元素, 备受人们关注。设施农业既是一门涉农的艰苦行业, 又是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特殊行业。需要广大热血青年积极投身其中, 并为之默默奉献。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世俗偏见的影响, 许多单子家庭的父母不愿意孩子从事这门特殊而又艰苦的行业。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 包括设施农业专业在内的涉农专业一度出现“门前冷落鞍马稀, 招收不满需调配”的局面。为了缓解这一矛盾, 有必要效仿我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出台“高校设施农业人才免费教育政策”, 并适当降低高考录取线, 鼓励和吸引学生将智慧和才华奉献于设施农业行业。
摘要: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大学新专业。改革完善本专业建设是许多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专业发展方向、教学手段、学制安排、国际交流及国家政策等12个方面阐述了本专业改革与发展及政策建议, 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探讨意义。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篇8
关键词:设施农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科与农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专业。所谓“复合型”是指在农业工程、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三方面复合的知识结构平台上各种能力或潜能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该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产业性极强的特点。但是在全国本专业教学过程中, 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这与社会对该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 构建我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十分必要。
一、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1423”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1.“1”个新型实践教学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新方案压缩单项实习内容和时间, 由原培养方案的9周减少到4.5周, 增加了专业综合实习内容和时间, 由原培养方案的5周增加到8周, 达到提高学生的复合型能力, 实现工农知识融合掌握, 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践的问题。
原实践教学方案中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设施操作技能训练、设施环境工程学实习、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17个实践教学环节, 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 完全伴随课程性质进展进行, 对单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但实习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合理化安排实践教学具有较大的改进的空间。修订后实践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专项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科研创新实践6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理清了实践教学层次, 增加了总体实践教学的时间, 调整了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的比例, 提高了综合实践环节的比例。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层次和顺序, 强化了实践教学, 突出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2.“4”个环节的全程实践教学的构建。
“4”个环节的全程实践教学是指“认知—专项—综合—科创活动”环节。 (1) 增加认知实习, 强化学生对复合型能力的认知。认知实习包括工程训练、设施技能操作训练和综合认知实习。虽然是认知实习, 但其实践的内容是综合性的, 其实践时间打破常规, 安排在一、二年级, 通过认知实习使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复合型要求有一定的认知, 启发学生的专业思维,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为以后有目的性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 缩短专项实习和课程设计时间。专项实习包括植物保护实习、生物学实习、测量实习、设施环境工程实习、设施栽培实习、温室综合管理实习等;课程设计包括温室结构与构造课程设计、园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建筑电气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休闲农业建筑课程设计、休闲农业艺术与设计课程设计以及温室智能化管理顶岗实习等。专项实习和课程设计直接针对核心内容进行, 安排在大一到大三期间, 时间控制在0.5~1周, 强化和深化学生的专项知识和技能, 为以后的综合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奠定基础。 (3) 强化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实习是学生将工农两方面知识有机结合的一次演练。我们与温室企业、设计公司、农业园区等20家企业、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生进行4~5周的顶岗综合实习, 参与一线的管理、生产和设计等任务, 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毕业论文 (设计) 设计实施过程中, 学生参与实习单位或导师的科研工作、生产管理或规划设计工作, 从实践中选题, 毕业论文 (设计) 具有科研创新或实际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从而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补充科研创新实践, 培养复合能力。创新与科研技能实践, 不占用实践教学的计划时间, 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有力的补充。创新与科研技能实践的基本支撑:一是国家、学校的科创项目;二是老师的科研、实践项目;三是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充分利用大一到大四的课余、节假日时间进行。创新与科研技能实践时间安排更为灵活、内容更综合, 是我们多年来大力发展和支持的实践内容。现已建立和完善学生科研创新的长效机制, 加强资金和研究平台保障, 培养学生自己的科研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了大学4年的计划教训时间和节假日, 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时间得到保障, 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合能力奠定了基础, 提高了教学质量。
3.“2”是指“点”与“面”相结合的实现模式。
“点”上实习主要包括工程训练、设施技能操作训练Ⅰ、设施操作技能训练Ⅱ、生物学实习、植物保护实习、测量实习、设施环境工程实习、设施栽培实习、温室综合管理实习、温室结构与构造课程设计、园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建筑电气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休闲农业建筑课程设计、休闲农业艺术与设计课程设计等15项内容, 重点提高学生的单项技能。“面”上实习包括社会实践、暑期综合教学实习Ⅰ、暑期综合教学实习Ⅱ、毕业论文 (设计) 、科研创新项目等内容, 是课程实践的深化和强化的综合性训练, 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设计温室时, 学生不仅简单地从温室工程建造角度设计, 而且从植物需要、环境特点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 从而实现了工程和农科有机结合, 优化了温室结构。另外, 在设施农业产业中, 不仅考虑种植植物种类、栽培管理技术要求, 而且考虑产品市场销售。在实习安排中, 我们重点加强面上的实习, 保障其时间和实习效果, 实习贯穿大学四年, 计划内综合实习时间达21周, 实习内容紧密结合校内 (外) 实习基地的一线科研、生产和管理等, 并在学校导师和基地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对单项点的实习则针对性强, 要求精益求精, 短时间内突破单项技能的瓶颈, 为综合性实习奠定基础。“点”与“面”的合理安排和组合, 以理论教学为线, 融会贯通,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复合能力。
4.“3”是指与校企、校研、校社三联合的实训基地。
近年来, 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迅速、遍及全国, 涌现出大批设施农业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村合作社, 建立了大量的设施农业基地, 为实践教学拓展空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利于我们整合校内外资源, 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校内建立了设施农业环境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园艺植物与设施生理生态实验室、温室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与20家著名的温室公司、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和设施农业园区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实现了校企、校研、校社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企业、研究所和农村合作社可为学生提供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实践平台, 既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实习场地需求, 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也为企业等用人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发展活力。扩大空间, 汇聚研企社资源, 建立多层面实践教学基地。2008—2011年连续3年, 先后选派了346名设施专业本科生分别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都市温室有限公司、北京京鹏温室有限公司、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榕绿宝石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宁夏中卫市新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宁夏丰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陕北安塞生态示范园区、榆林市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阎良天成园、西安尊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杨凌新天地示范园区、杨凌现代化创新园等公司进行综合实践。校企、校研、校社联合的方式, 既为学生实习增加了实践基地, 又让企业、科研单位和合作社与学校合作, 促进了他们的发展。我校与宁夏丰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宁陕科技合作项目协议书, 与宁夏中卫市新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担了国家支撑项目。
二、实践效果分析
1. 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完善,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改革, 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了陈旧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提升了实践教学队伍素质, 完善了实践教学制度;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对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动手实施等一系列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 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 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设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 深刻认识学科在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养成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的良好个性品质。同时, 也是对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次心理调整。如通过“专业劳动课”教学实践, 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对象和实习实践环节, 自由安排实践时间,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在新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下, 从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 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自2008—2010年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达24人次。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25.88%以上。
2.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 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 创造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 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92%, 2008年增加到了20.37%, 参与学生的人数比例增加。每届毕业生中有20%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实践教学, 增强了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了专业学生的质量, 学生对口就业比例提高, 2010级毕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人达85%之多。
3. 更好地解决工科知识与农学知识的衔接问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了解, 缓解供求不对应的问题, 满足社会对设施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过去围绕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培养, 工科内容和农学内容不易很好衔接, 学生综合能力很难有质的提高。通过多次综合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工科和农科两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师虽本身研究方向是侧重某一方面, 但由于常年从事设施农业方面工作, 而且大多从事社会服务, 工农两方面知识结合较好, 在教学中也能兼顾两方面知识, 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新体系建设后, 我们跟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 保证企业能有一定数量的实习生, 以给学生提供了除正常实习时间以外随时实践的环境条件。寒暑假给学生长时间实习提供了条件, 我们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单位实习, 保证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满足了企业需要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实习生要求, 也为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社会需求奠定了基础, 很好地解决了就业时供求难以对应的问题。
4. 实践教学的社会反响好, 报考率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3年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2个班52人来, 至2007年招生已达4个班, 招生规模扩大了1倍。生源地涵盖全国各地, 第一志愿报考率逐年增高, 由2007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54%。从学生不了解该专业到目前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 说明了该专业自2003年创立以来, 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尤其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5. 实践教学改革了人才培养体系, 促进了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
作为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首创者, 本团队对该新型专业的创建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被全国20余家高校借鉴, 尤其是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体系一直被其他高校引为模版。2007年, 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等全国30多所院校、科研单位参加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促进设施专业的完善与发展”为主题的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我们在会议上重点介绍了我校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 受到同行的一致赞誉。2009年举办了全国设施专业师资培训班, 为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的教师进行了设施工程方面课程的培训, 受到了同行的好评。2010年完成了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学规范, 供全国高校借鉴。
6. 与研企社合作, 节约实习经费, 保证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AMB:专业物流设施领导者 篇9
不同市场的对比
根据我们的观察, 原材料进口和制造产品向国外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东部和北部沿海的三大经济区, 而这些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根据我们的观察, 目前, 中国的公路交通网比较发达, 但是80%的物流仓库分布于沿海省市, 物流设施分布不均, 呈现东强西弱的现状, 且西部地区急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 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造成了沿海地区物流设施需求相对较强的现状。
我们来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的物流设施市场。从目前来看, 美国物流设施人均建筑面积是中国的约14倍。而根据我们的估算, 中国的仓库总量是5.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 人均仓库面积是0.38平方米, 而美国的对应数据是16和5.16。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 第一, 中国70%以上的仓库建于上世纪90年代, 其中75%的仓库无法满足当前物流需求;第二, 现代物流设施需求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及物流终极用户需求增加而增加;第三, 中国物流基础设施与欧美有很大差距。
还有一组数据需要给予关注。成熟市场中的洛杉矶、伦敦、多伦多、巴黎, 他们的甲级仓库拥有数量大概在25.5、14.8、8.9、11.2百万平方米, 平均每人拥有1.44、1.16、1.6、0.97平方米, 而新兴市场的墨西哥城、上海、成都的数据则分别为3.2、2.5、0.2百万平方米, 和0.15、0.12、0.02平方米。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物流设施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成熟是密切相关的。
从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上来看, 中国物流成本增长率已从2007年的最高点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在总的物流成本中, 运输成本是最大一部分, 占到了55.3%。仓库成本占总物流成本的大约8.4%。
亟待产业转移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大家都习惯于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应该说, 不同地区的经济是不平衡的, 而这些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也是不平衡的, 然而, 一个地区的企业或者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要想获得经济优势, 那么他就必须要实现技术创新, 必须要靠获得更多的资源来实现这个成本。因此, 沿着产业链向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地方进行扩散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那么, 这个趋势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从土地价格上看, 沿海地区商业平均地价5168元/平方米, 高于中西部地区52%;沿海地区居住平均地价4005元/平方米, 高于中西部地区60%;沿海地区工业平均地价589元/平方米, 高于中西部地区13%。从劳动成本上看, 2009年东部地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比西部地区高出34%;2009年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上涨10%以上。因此, 从上述数据对比上可以得知所有发达地区、成熟地区的仓库无论在总量拥有上还是人均拥有上和新兴市场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从平衡走向不平衡, 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辐射, 今后仓储在物流链上的价值和各种功能的变化将是显而易见的。举个例子, 我们国家主要的发达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由于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 (主要体现在资源占有和成本降低上) , 大量包括境外、沿海地区的工业产业不断向西部地区, 特别是向西部为中心的产业地区来转移, 而这样的转移会在今后几年当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产能, 他的启动不仅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会加快城市化进程步伐, 提高当地乃至周围地区的消费, 并加大当地的货物流动量。而在转移的过程中, 对物流链上的各个环节, 尤其是仓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而这些环节也是转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转移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说仓储在产业转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生产企业或者零售企业, 它从一个地区到另外一个地区, 比如说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它首先要考虑两点, 一个是原材料采购要很方便、要及时并且采购成本低廉;另外, 产品的销售一定要是及时性的, 一定要有一个高效物流分拨体系, 能使它的产品最快地抵达它的终端市场, 最后获得价值的实现。而一个高效的物流分拨体系中, 仓储是至关重要的。
高品质设施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听到高品质的物流设施比普通的物流设施更重要呢?首先, 高品质的物流设施能够提高整个物流价值链的效益。AMB作为一个全球专业的物流设施提供者, 30多年来他在全球各个发达地区的各个主要港口、城市、交通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物流设施建设经验, 积累了很多的关于高质量、高标准仓储设施的各种设计标准的经验, 而这种设计标准和设计系统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物流比如说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此外, 针对高端物流设施, A M B还有一个配套的, 非常专业的、能够进行长期维护的仓储管理团队, 他们拥有丰富的仓储管理经验。而在我看来, 高端的物流设施应该有一个很好的选址, 因为一个很好的选址能够充分利用一个地区业已形成的交通设施, 能够大大提高社会对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另外我们也知道能源是人类未来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高端设施较好选址能够为能源的节约特别是能源在交通环节上的成本节约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当然, 我们的高端物流设施也实现了很多社会责任。对于高端物流设施来说, AMB在欧美地区大量地运用了节能措施, 而在中国AMB也在进行尝试。在我们看来, 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高端物流设施, 应该在既节约社会资源、土地资源的情况下, 还能够满足现代物流操作、效果的需要, 比如说采取多层的方式, 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 强化满足物流操作效率的设计标准。
而对于成都这个西部重要物流节点城市来说, 根据我们的调查, 目前成都市场高端及中端物流设施的面积分别是2 0 0 0 0 0平方米和1300000平方米, 各占总量的5%和32%, 低端物流设施为2500000平方米, 占总量的63%;2005年, 成都开始提出发展成为西部物流枢纽, 而在来自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高速增长的消费推动下, 高端物流基础设施在2009年和2010年增加了25万平方米;成都市场的高端物流设施仍处于发展初期, 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增长空间, 在未来五年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预计在五年内高端物流设施总面积将达到约100万平方米, 占到市场总量的20%。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篇10
环境设施设计课程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景观行业的迅速发展, 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过多过泛
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是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设计实践课程。学生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设计理论、材料应用、设计表现方面的能力。学生除了需具备基本的艺术设计素质外, 还应学习和了解材料学、构成学、环境行为心理学、以及具备制作环境设施实物的操作能力。课程的教学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点及技能点, 内容多而深, 但由于授课时间及周期的限制, 导致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只能泛泛而谈, 浅尝辄止, 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限, 且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无法胜任市场的需求。所以针对这种现象, 改革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重点, 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 迫在眉睫。
2、教学方法保守, 教学效果不突出
以往的环境设施课程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 授课以教师为中心, 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 缺乏师生互动, 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虽然辅以多媒体及网络空间的教学手段, 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 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对材料和市场的了解极度缺乏。
3、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难以得到锻炼
课程考核的方式单一也影响到该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以图纸表现为主。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后, 提供一个或数个环境设施的项目给学生进行调研和设计, 学生提交设计稿及表现图, 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演示讲解。这种考核方式是一种二维的考核方式, 主要针对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图纸表现能力, 而无法全面立体的考量学生对于环境设施的材料、结构的掌握以及学生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因此这种考核方式没有与就业能力相接轨, 也无法考核也学生的真实水平, 无法做到以考核促进学习, 促进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专业的竞争力。环境设施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 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既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违背了高等职业院校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宗旨。
二、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
1、明确课程定位
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综合性核心课程, 并与前后课程衔接得当。该课程主要面向各景观设计公司中的景观设计师、各环境设施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等职业岗位, 培养能从事小区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园林小品设计等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环境设施设计的项目准备、策划文案、图纸表现、模型及实物制作等的综合职业技能。
2、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精简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点需求, 选择以街道家具、喷泉水景、儿童游乐设施等为专题的系列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教学。如以街道家具为专题的设计课程, 让学生以一个自己喜欢的项目如公共座椅来进行设计, 从环境的分析开始, 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图纸的绘制, 然后根据图纸采购材料并进行制作, 最后提交一个完整的座椅实物。由此达到以点带面, 以一当十, 深入挖掘, 一专多能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的改进
(1) 目标促进过程法
在上课伊始, 解决环境设施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此基础上明确该课程要教什么, 学生要学什么, 能完成什么样的成果, 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对今后的进阶学习有什么帮助等等。当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后, 会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2) 项目带动法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引入实际项目, 经项目带动课程。运用真实的或者虚拟的项目, 引导学生自主的了解和掌握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 并提高设计及表现能力, 锻炼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在练中学, 学中领悟, 在领悟中掌握。
(3) 预约制教学方法
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采用预约制的教学方法。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进行预约教学, 教师利用大学城空间对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公示, 学生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分阶段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并给予相应的过程考核评价。预约制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转变考核方法
课程的考核方法由单一的考核模式, 转为多种考核形式结合的考核方法, 即由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过程评价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当中, 分阶段进行阶段成果考核, 指向的是课程的施行环节, 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参与学习的程度进行阶段性的考察;结果评价是集中检查课程作业的最终成果, 指向课程的总结与完善, 考察学生对参与的设计项目从方案设计到实物制作的整体表现能力。
三、结语
环境设施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设计类课程, 理论的讲授与实践密不可分, 对于高职类院校来说, 实践动手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探索了预约式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 项目工作室制使课内教学与工作室教学一体, 多种考核评价方法结合使设计与制作一体, 三个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经过教学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专业技能也有所提高。当然,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对此, 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和优化。我们对于教学改革的探索仍将继续。
摘要: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本文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现有教学方式及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 并对新思路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环境设施设计,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淑芬:《基于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园林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
[2]刘曦婷、罗谦:《金字塔理论在景观设计专业课中的运用》,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论文集》。
设施冬枣高效施肥技术 篇11
1 冬枣的春季施肥
冬枣树春季的萌芽、生枝(含枣吊)、展叶、花芽分化、显蕾、开花、坐果几个时期重叠,且花量大,花期长,需要养分多且较集中,如此期养分不足易导致花芽分化不良和坐果率低等现象,直接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春季施肥非常重要。此次追肥要以氮促芽,以磷促根、适量施入钾和中微量肥。推荐施肥方案和施肥量:每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5-15-5)40千克+磷酸二铵30 千克+花果多(土壤调理剂)25~50 千克。施肥后及时浇水,这样以水调肥,肥效会更好一些。
上年结果量大、锈病严重落叶早或者环剥后愈合不良等导致树势衰弱的枣园,此期建议在萌芽前后采用田生金氨基酸肥5倍液涂干2次,间隔15天左右,并配合萌芽到开花前喷施田生金氨基酸肥(动物源多肽氨基酸)600倍液2~3次。因为氨基酸分子量小,渗透力较强,可通过枝干和叶片直接吸收,同时不需要转化直接被树体吸收利用,加之氨基酸含有机氮类营养较高,通过追施田生金氨基酸,可快速补充树体营养,增强树势,促进展叶和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
2 冬枣膨大肥
冬枣幼果期对氮、钙需求量大,幼果细胞分裂对氮肥敏感,果皮细胞形成又离不开钙、硼和硅的参与。幼果膨大期对钾肥的需求开始增大,同时由于冬枣环剥环切技术的普遍应用,叶片开始老化,叶片对镁、铁和铜等参与叶绿素形成和光合作用的中微量元素越发重要。
追肥上,叶面喷翠康生力液
1 000倍+翠康钙宝1 500倍混合液2~3次,间隔15天左右。根部施肥方案:幼果期每亩冲施全水溶性复合肥料比奥齐姆(12-8-24+CA10+TE,TE即微量营养元素)5~10千克,或田生金氨基酸冲施肥10~20千克;膨大期每亩冲施全水溶性复合肥料比奥齐姆(8-16-40+TE)5~10千克。
3 冬枣二次膨大转色肥
冬枣进入中后期生长发育,施肥对果实膨大和着色作用十分明显,此次对追肥品种的选择尤为关键,采用进口高质量高钾型速效肥料对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作用极为重要。此期预防日灼和裂果的工作十分重要,在养分管理上,要注意及时补充钙和硅,不可大意。进入中后期,因花期环剥环切导致的叶片老化问题会日益严重,除适量补氮(氮过量会严重影响果实着色)外,还应继续加强镁、铁和铜等中微量元素的补充。
推荐的施肥方案:每亩冲施全水溶性复合肥料比奥齐姆(8-16-40+TE)5~10千克或三得乐硫酸钾20千克;叶面喷翠康金钾1 000倍+众望所归(水溶性硅肥)1 200~1 500倍,或翠康金钾1 000倍+翠康着色生力液800倍混合液2次。
4 冬枣的秋季施肥
冬枣具有萌芽晚、落叶早,生长期相对较短的特点,加之近年来设施管理、生长调节剂应用、环剥措施促进坐果早熟等技术的推广普及,通过秋季施肥补充树体营养,提高树势越来越显得非常重要。秋施基肥的目的就在于增加树体的贮藏营养,以满足翌年萌芽、花芽分化和开花坐果的需求。秋季施肥以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为好,时间宜早不宜迟,此期叶片仍有一定的光合效能,根系处于年周期中最后一个生长高峰,及时施肥有利于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有机营养的转化积累。
秋季施肥的基本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配合适量中微量元素肥料。一般情况下,成龄树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千克(或田生金83菌生物有机肥80~120千克)+龙腾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100~150千克+花果多土壤调理剂(硅钙镁钾型)50 千克。近年来的栽培经验和实践证明,冬枣是喜钾果树,设施冬枣对硼、钙和硅敏感,缺钾影响冬枣的着色和含糖量,缺硼影响坐果率的高低和果形,而缺钙和硅会导致果实的日灼和裂果,缺镁、铁和铜等中微量元素会加重叶片黄化和老化问题。因此,我们在推荐施肥方案时,强调了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适量补充,这在生产中不可不慎。
秋施基肥的施用方法:(1)环状施肥。环状施肥又叫轮状施肥。在树冠外围稍远处挖一环状沟,沟宽40厘米左右,沟深根据根系分布的深浅而定,先将有机肥料撒在沟底,然后将化肥撒在上面、混匀,填土后灌水,并注意以后的松土保墒。以后每年随着树冠和树根外延、扩展。环状施肥容易切断枣树的水平根。幼龄枣树不宜用环状深沟施肥,因枣树水平骨干根分布浅,分枝少,长度常超过冠径2~3倍,切断后损失根量较大且伤口不易发生新根,会妨碍树体的发育。(2)放射沟施。即以主干为中心,距主干50厘米向外挖4~6条辐射状的沟,长达树冠外围1米左右,宽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近树一端稍浅。施入肥料和表土,匀后再覆盖底土,下年度施肥时再变换位置。(3)轮换沟施。此法在肥料不足、劳力紧张的情况下使用。方法是在树冠下的两侧挖沟施肥,沟深20~40厘米,宽40厘米左右,长度视树冠大小或肥量而定,可挖成条状沟或半弧状沟施肥。下一年时再轮换到另外两侧挖沟施肥,如此交替、逐年向外移动沟的位置。(4)穴施。在根系分布范围内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个穴、施入肥料即为穴施。穴施时挖的穴(坑)宜多不宜少、宜小不宜大,要尽量避免施肥过于集中。一般挖穴数为5~8个,深30厘米左右。把肥料施入后覆土、灌水。(5)全园或树盘内撒施。对于成龄冬枣园,可采用全园撒施方法。即把肥料撒布均匀,然后耕翻土壤即可。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篇12
大棚蔬菜渗水灌溉实验推广几年来, 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其作法为:用管径为10~15毫米, 管壁上扎有间距为35厘米, 孔径为1.2毫米的程度单眼塑料细管做毛管, 每1米间距布设1条, 埋入地下8~10厘米泥土中, 两侧种植蔬菜。毛管首部与管径为38毫米的塑料支管用三通联接, 支管首部安装同径闸阀并与水源接通。蔬菜灌溉时开启闸阀即可。这种灌水方法, 棚内灌溉设施总需投资约570元/亩, 是一项人人会作, 家家能用的廉价灌溉新技巧。
二、大棚温室蔬菜与小型滴灌系统
小型滴灌系统, 广泛适用于大棚温室蔬菜灌溉。系统设计只需1米压力水头, 90%的滴灌均匀度。系统设计容易, 安装机动, 每套灌溉设施 (包括水源工程) 成套购买, 分为1/2亩、2/3亩和1亩3种。用户需要做的只是向水箱加水, 打开阀门灌溉作物。
三、成本低廉实用的双翼软管微滴灌
用双翼软管微灌带作用灌水器, 广泛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等小面积田地, 一家一户使用很便捷, 已在全国推广数万亩。主要特点是抗堵塞性能好, 采取地下水源可不用过滤装备, 运行水压低 (1~3米水柱) , 田间各级管道采取片状盘卷的薄壁软管, 体积小、重量轻, 因为不需要投资昂贵的水源净化和过滤装备, 因此大大地便捷了一家一户独自使用, 合乎目前我国农村现状。
四、日光温室微灌系统
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通常为南北向, 种植畦较短, 因此灌水毛管的安排长度通常为6米, 而支管安排为东西向, 长度为日光温室长度。日光温室内蔬菜种植通常为每一双垄铺一地膜, 地膜下设一条毛管或微灌带, 有时也安排两条毛管。双垄的中心距常为1米左右, 因此典型的滴灌毛管安排间距为1米。管径通常选用支管为25~40毫米, 毛管选用11~15毫米。供水设施可在棚首建池或使用能为大棚灌水供给一定压力和调蓄能力的集中供水设施。在棚内首部安装节制阀, 对集中供水还需安装计量水量的水表。
五、大棚温室蔬菜使用微灌的好处
大棚日光温室蔬菜灌水用滴、渗灌 (统称微灌) , 主要有以下优点:
1. 能够下降室内空气相对湿度20%左右;
2. 使用微灌几乎不会引起地温下降, 有利于作物生长;
3. 微灌灌水还可联结施肥, 把肥料直接送到作物根部,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 下降棚内湿度, 能够大大地减少蔬菜病虫害;
5. 微灌比大水漫灌节水50%~90%, 节能30%;
6. 微水灌溉, 病虫害少, 用药就少, 食用蔬菜安全且品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