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2024-07-11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精选12篇)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篇1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科教兴农的热潮, 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九五”期间, 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 这是惟一一项农业产业示范工程项目, 与电动汽车、小康住宅、高清晰度电视等高科技工业产业化项目并驾齐驱, 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说明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所谓工厂化高效农业, 主要内容就是指蔬菜设施栽培及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 蔬菜、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 经济效益显著。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 因而科技含量高, 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 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 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主要内容也是在搞设施园艺工程, 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发展, 必须置身于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之中来考虑。

一、蓬勃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近5年, 我国农业现代高潮到来的大背景, 使得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表现在:

1. 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86.7万公顷 (至1998年底) , 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 居世界第一位。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 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 某些地区已接近30%,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设施园艺主要在“三北”地区发展, 而现在正向南方迅速扩展, 发展势头已超过北方, 尤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为迅速。

2.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 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北方广大地区大力推广与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 冬季不加温在高寒地区生产出喜温果菜, 高纬度地区可生产耐寒蔬菜, 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大力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 降温防雨, 克服了夏季蔬菜育苗的难题, 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蔬菜夏淡季。加上全国疏菜大流通、大市场, 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 丰富多彩, 四季长青。

3. 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在园艺设施逐步向大型化发展, 小型简易类型比重下降约20%。通过大型现代化温室及配套设施的引进, 促进了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 使我国新型优化节能日光温室和国产连栋塑料温室得到进一步推广, 由于设施结构设计建筑更加科学合理, 使得设施内的光温水气环境得以优化, 有利作物生长发育, 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设施栽培作物种类日渐丰富, 除蔬菜外, 花卉也占有相当比重, 果树设施栽培也正在迅速发展

4. 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相关政策向农业倾斜, 使得不少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农业项目, 他们看到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把投资热点转向农业, 多数也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上述种种都为设施园艺工程事业,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和过去比较, 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兴旺发达的时期, 令人欢欣鼓舞, 但也必需冷静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1. 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虽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以简易的类型为主, 设施环境可控程度水平低,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遇灾害性天气和年份, 生产没有保障, 农民遭受损失, 市场供应出现波动。

2. 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含量较低, 无论设施本身还是栽培管理, 多以传统经验为主, 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 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尤其表现在作物的产量水平, 尽管我国也有高产典型, 但很不普遍, 大面积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3. 我国设施园艺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 劳动生产率很低, 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 甚至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更低, 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 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工程已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 我国还是分散的, 以小型的乡镇企业为主, 尤其在“硬件”的生产与制造方面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不高, 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随着外国温室公司不断涌入我国, 他们的产品虽然价格很高, 但因质量好, 工艺精湛, 还是受到欢迎, 使我国原本就不太发达的相关产业, 受到较大的冲击。

4.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的迅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高科技示范园区遍及全国, 但内容雷同, 设施园艺有较强的地域性, 必需因地制宜才有效果。现代化温室冬季需要加温, 夏季还需降温, 耗能多、运行成本高, 不适合中国国情, 加之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大锅饭”的管理体制, 使得生产不但不能赢利, 还严重亏损, 体现不出高科技示范作用,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对今后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 必需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及时加以解决, 才能使我国设施园艺工程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 得以持续发展。

1.尽快克服我国设施园艺事业迅猛发展的盲目性, 尤其对外国现代化温室的引进工作, 应有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引进之前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 新闻媒体的宣传要实事求是, 正确引导。全国各地应分层次发展,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而不是搞花架子, 做门面。从我国人均蔬菜的消费量看, 目前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宜再盲目增加, 否则会导致“菜贱伤农”, 关键要提高品质, 增加花色品种。

2.设施园艺是一种受控农业, 受管理技术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农业大得多, 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 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差距, 所以必需注意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该千万百计,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大力普及设施园艺的科学知识, 使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才能使其持续、健康、迅速的发展。

三、充满希望的未来

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方兴未艾。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预测, 到2030年, 全国设施园艺面积将达到170万公顷, 是目前总面积的两倍, 足以看出发展势头之强劲。到那时设施生产的蔬菜人均占有量, 将达到50千克/年, 占蔬菜人均占有总量的20%, 比目前将提高51.5%。这意味着我们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及生产者肩上的担子还是不轻的, 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态势及问题探讨, 中国蔬菜, 1999.3:1-4.

[2]CSAE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 农业现代化浪潮中的中国设施园艺工程, 农业工程学报, 1998.12 (增刊) :1-5.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篇2

主干学科:农业工程、水利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设施园艺学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环境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与肥料学、农业环境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设施农业工程、设施种植和养殖、设施农业环境控制、设施农业经营和管理

专业概况:

教学实践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一般安排30—35周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在可控环境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即工厂化农业生产)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设施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城镇规划、设施栽培灌排技术等方面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设施植物栽培、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城镇规划、设施农业建筑工程与灌排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设施农业建设、城镇规划、农业水土环境控制与治理和农业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设施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方法、工程施工及工程经营管理方法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经营管理与科学研究等基本能力

开设院校:

按高校热度排序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江苏]河海大学

[广东]华南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青岛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农业大学

[湖北]华中农业大学 [安徽]安徽农业大学

[河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辽宁]沈阳农业大学

[甘肃]甘肃农业大学 [海南]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新疆]新疆农业大学 [河南]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篇3

关键词:工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S625.5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同时具有园艺学科与工程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综合性专业。目前,包括海南大学在内的多数高校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园艺学科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园艺学科方面的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相对较强,但工程学科方面较弱,可直接借鉴使用的工科学科实验模式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在设施农业工程方面动手能力较低,进入社会工作以后难以快速承担专业角色,需要较长的工作适应期。因此,加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合格设施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面。

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设施农业工程与民用建筑工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设施农业工程一方面具有结构形式相对简单、统一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其建造面积大,需要严格遵循作物的生长特点来设计与建造设施工程,同时又有建造成本的限制。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比较少。实际上,海南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1.1实践教学认识问题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的意义,仍停留在修满学分敷衍的态度:另外,由于农业生产实习单位条件相对艰苦,大部分学生接触实习时并没有充分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适应过程较长,难以尽快融入实践动手过程中。

1.2实践单位对接问题

目前,在海南从事设施农业工程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限于企业规模,同期能够接纳的实习生岗位少则1-2个,多则3-5个,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需要较多的企业同时来接收实习生,而岛外的实习单位由于路途遥远及实习安全等因素,大部分学生选择在本岛实习,因此,在操作上具有难度。而且短期的学生实习,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部分的影响,影响效益,这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比较难以承担的,因此,一般实习单位不太愿意接待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同时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与生产企业的时间上也存在着需要协调的问题。

1.3实践过程实施问题

实践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往往只有重复的动手操作,没有充分结合知识进行转化,甚至一些实习单位往往只安排学生进行如搬运、整地或看守等简单重复的生产劳动。而有的实习单位出于技术保密或知识产权的考虑,只能让学生进行参观式的接触或介绍,学生没有得到动手锻炼的机会。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科方面的课程实践对象往往是一个“已完成、较大”的对象,学生由于学时的安排不能完整地参加整个过程,往往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或一部分步骤,再者由于工程建设中,很多内容属于隐蔽工程,学生在参观实习中往往无法看到,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无从谈起,不太符合专业的教学目标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设施专业”工科课程综合实践平台建设的意义

目前,开设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在工程学科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实施分模块培养、提高教师工程素质、将工程类课程体系化、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工程项目、长期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等。红河学院建议在生产实习上调整实习季节,延长实习时间,做到生产实习分阶段分地域进行。云南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除依托已建成的“云南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云南农业大学工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外,还根据新专业教学的需要,进行了实验室建设等。但普遍存在工科课程薄弱问题,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基础,在海南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农学学士学位改为工学学士学位的背景条件下,结合专业课程设置,探索适合在校内用于教学的工科课程综合实践平台建设对专业实践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实践平台以工科实践课程为依托,以锻炼学生不同的实践能力来划分平台建设内容,总体思路见图1。

总体思路为以模型为载体,反应工科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模型按照实际内容等比例缩小,学生能够从总体上学习和感受相关知识,同时模型也可实现反复装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设施专业”工科课程综合实践平台建设方案

目前,海南大学设施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在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基础上,结合各门专业课程,增补了设施作物栽培学总论课程实习、设施作物育种学课程实习、无土栽培实习、设施农业环境调控综合实习、设施农业综合实习(环岛)、温室建筑与结构设计课程实习、设施蔬菜栽培综合实习、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习、科技创新实践、温室工程施工与维护综合实习等相关实践内容。其中,根据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主要工科课程的实践要求,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可从5个方面来考虑。

3.1温室建造全过程实习平台

主要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温室设计与建造实习》课程。按照实践课程的要求,设计1种实践教学平台,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完成温室建造实习的各环节内容,包括基础放线、基础开挖、预埋件定位、钢结构的安装等。所有环节根据教学的特点,能够反复利用,重复教学。学生通过平台的实习,能够掌握温室建造的一般流程和主要技术难点,可以避免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不宜协调,时间过长,不能完全掌握整个流程的弊端。

3.2温室灌溉模型实习平台

主要针对《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的实验课,将不同灌溉首部、灌溉形式的模型集中展示,能够让学生动手设计、安装、观察实际使用效果、熟悉每部分构件的作用和安装使用方法。

3.3温室设备、机构实习平台

主要针对《温室设计与建造》、《农业设施学》的实验课,将主要常见的温室类型形成模块化,如圆拱薄膜温室、锯齿薄膜温室、Venlo型温室等。模型以各种机构的使用为主要实践内容,通过对这些机构的设计、安装,达到对温室常用机构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

3.4无土栽培装置实习平台

主要针对《无土栽培实习》课程,通过设计的模型让学生动手安装并演示主要无土栽培方式的主要设计原理。

3.5CAD制图技能竞赛平台

主要针对《工程制图》的实践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制图工具学习和掌握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按照本专业的课程特点,设计出适合本专业的竞赛章程、竞赛方式和题库。

以上5个方面平台共同组成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4.小结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课程综合实践平台解决了工科课程实践教育环节难以开展、或开展效果不佳、受益学生少等问题,能够让每个学生系统掌握该专业工科课程所涉及到的相关实践动手环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填补理论教学和社会工作之间过渡环节的断层:(2)采用模型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关院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有采用模型进行教学的实践,但是基于温室建造过程的实习平台建设,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创新性。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能够解决学生在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动手少,实践内容不全面等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初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结合,为以后进入社会、快速适应工作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现代化与我国设施园艺工程 篇4

1 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设施园艺工程被重视的程度在逐渐增加, 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在此, 将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现状总结如下:

1.1 作物单一、品种缺乏

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在栽培作物方面, 存在品种单一、缺乏专用品种的情况。具体来说, 栽培的对象多事蔬菜、瓜果、花卉等, 并且专用的品种较为缺乏, 和国外的设施园艺工程相比, 存在明显的作物种类不足的劣势。一些地方虽然引进了国外的温室植物品种, 但是由于成本偏高并且销售效果差, 导致难以持久。我国设施园艺工程作物单一的情况, 还导致了病虫害防治效果差、土地盐分积累难以解决等问题, 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1.2 重视硬件、忽视技术

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在引进国外设施和技术方面, 存在重视设施而忽视技术的情况, 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只有良好的种植技术才能保证作物的高产, 才能尽早收回投资成本, 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在引进过程中盲目性很大, 仅仅考察了硬件问题, 而忽视了种植技术的引进和掌握, 导致在作物种植中难以达到高效种植和科学种植的效果, 例如引进的温室大棚, 虽然看似先进, 其实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 导致效益较低。

1.3 多用化肥、缺乏绿色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 绿色食品生产理念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理念。而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对绿色食品生产理念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作物种植人员设置完全没有这样的意识, 导致在作物栽培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 不仅造成了土地的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也造成了所生产的农业产品不够健康、风味较差。在农业生产强调绿色的现在, 这种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抵制的对象, 自然不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2 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对策

为了实现我国设施农业工程的现代化, 就必须重视我国设施农业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制定完善的措施, 寻找科学的对策, 从而实现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的现代化进程。

2.1 克服设施园艺工程发展的盲目性

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这种盲目性导致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轨迹的偏差, 对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的现代化不利。对此, 应当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发展经验, 并强调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 在引进先进设施园艺设备硬件的同时, 也要重视设施园艺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 利用先进的技术作为设施园艺发展的支撑, 使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 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2.2 加强设施园艺工程相关学科的研究

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单靠引进国外的设施和技术是不行的, 也应当积极开展国内对于设施园艺工程的研究, 逐步建立设施园艺学科的基础内容, 培养科研力量, 根据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现状投入科研项目。科研人员应当与地方密切合作, 通过研究开发技术、解决问题, 并将新技术广泛推广到种植户中去, 帮助种植户真正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 将研发工作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帮助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实现快速发展。

2.3 构建设施园艺工程生产体系

单单凭借引进技术、研发技术和推广技术, 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动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 要想实现设施园艺工程的长远发展, 就必须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当前设施园艺工程现状的生产体系, 形成设施园艺生产的长效机制。在构建设施园艺工程生产体系的过程中, 国家应当积极制定扶持性的政策和制度, 并突出地方特色, 重视生产实际, 明确主要设施类型、主要作物品种、主要推进方向与预期发展目标等, 并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实践中, 优化利用设施园艺资源, 推进设施园艺工程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设施园艺工程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 并且科技含量高, 在农业资源的优化利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并逐渐成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热点内容。对设施园艺工程相关问题的科学探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对策, 希望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设施园艺工程,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萍.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J].现代园艺, 2014 (6) :183

[2]杜慧, 周玉兰.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J].现代农业, 2009 (1) :53-54

[3]宋佩儒.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J].现代农业, 2008 (6) :11-1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篇5

联系人: 尚未确定联系电话: 0371-65953211

办理程序:

一、受理:由行政服务大厅

二、办理:水政水资源处

三、审核:水政水资源处处长

四、审定:主管厅长

五、告知:行政服务大厅

60天

1、占用者提出申请;

2、省水利厅组织咨询评估;

3、省水利厅审批。

1、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申请书;

3、被占用工程的管理单位编制提出的占用补偿方案;

4、法定的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

新建住宅电力设施建设与科学管理 篇6

1.新建住宅电力设施建设的要求

1.1明确建设标准和工程范围

供电企业在电力设施的建设上要按照统一规范的建设标准来组织各个环节的施工,保证施工环节的衔接良好,严格明确的建设标准可以规范供电企业的施工行为。对于配套用电工程的建设范围,主要包括从电网供电电源接入点到居民电能计量装置或者是公用建设设施的产权分界点的全部供电配电设施,为施工计划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此外,新建住宅电力工程的土建及电气的监理工作要由监理部门负责,并提供完整的监理报告。

1.2明确责任,统一标准

供电企业在施工合同中要对约定的供电配置容量、主要材料、收费标准、收费金额以及竣工时间等都有一个详细明确的规定,根据住宅建设的实际进度,制定合理的配电计划并积极落实,保证住宅配套供电质量的提高。在双方签订合同时,建设单位要及时向供电企业提供施工的批复文件、施工的总体规划等信息,进一步的明确供配电设施用房、通道以及交付的时间等基本内容,及时的缴纳供电配套工作的建设费用。

1.3坚持“三公”原则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在对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建设工程管理进行强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市场准入制度,坚持“三公”原则,也就是公平、公正以及公开原则,对电力供电配电工程的设计环节、监理环节以及施工环节等的主要设备和材料进行相应的招标采购,对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给出完整明确的要求,实行透明公开的物资采购方案,维护用户的正当合法权益。

2.新建住宅电力设施建设和科技管理

2.1报装流程的优化,提高报装速度

按照新的住宅配套用电文件规定,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就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对现有的包装流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报装的进度,尽可能的满足新建小区电力设施建设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的标准、规程等进行认真细致的掌握,深层次的理解,然后严格贯彻落实到设计预算、方案审查、施工建设、中间检查、审计结算以及资产入账等的每一个环节中,加强流程和节点管理控制,把质量观念和服务意识贯穿到施工过程中,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新建住宅电力设施报装接电工作的速度。

2.2完善土建施工和中间检查工作

施工中标单位在获得施工任务后,要在一周时间内对施工现场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汇报给客户经理,由客户经理组织对问题进行协调。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含配电房基础与接地部分)、一户一表表箱、低压分接箱、低压管沟、桥架、高压进线管沟等配套设施的安装工作中,施工中标单位要积极主动的与客户经理联系,了解客户楼盘建设进度,从而合理安排土建施工进度,避免对客户已建成的建筑造成二次破坏,否则涉及单位将对其所破坏的地面、墙面等自行负责修复。在土建工程施工结束之后,施工中标单位应通知客户服务中心组织土建验收;客户服务中心应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中间检查工作;在土建施工期间,监理中标单位应对其土建施工工作全程监理并在土建施工验收通过后1个工作日内签署电气开工报告。

2.3临时施工用电的及时拆除

新建小区永久性用电供电方案应明确临时施工用电在一户一表送电前拆除。如因楼盘建设进度等原因须分期进行一户一表送电(以幢为单位)并保留临时施工用电,须原项目申请业主提出书面申请报告。报告需明确保留临时用电的原因、保留期限并附一户一表分期送电清单。经客户经理确定后认为具备一户一表分期送电和保留临时用电条件(必要时可通知供电局相关人员现场勘察),并对永久性供电方案进行补充,经客户答复后转备表岗位。客户经理应通知客户向所辖区域供电局办理临时用电供用电合同延期手续,同时以联系单方式(一式两份)通知临时用电拆除工程任务承接单位,回签后留底。

2.4采用先进设备,注重科学管理的创新

供电企业要立足于长远发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电力设备是供电企业提供供电服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更新换代,避免设备出现故障,减少事故的频繁发生,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抢修人员的工作强度[3],在新新建住宅的电力设施建设中采用国家规定的物资采购标准,积极的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根据施工的实际特点,尽可能的选用价格合理、质量良好、节能环保的新型智能化设备,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提高设备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定期检查和检修制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的消除,做好事前预防工作,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规避设备故障的出现,为新建住宅的供电提供有力保障。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有了明显加快,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就逐渐增多。在新建住宅的施工中,对于电力设施的建设需要把握住宅的实际状况,采用正确的管理方式,考虑到不同用电用户的需求,加强施工中各项环节的管理,对工程施工成本、审计、监理等工作有严格高效的落实,从而保证电力建设的正确合理,促进电力管理科学性的提高。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篇7

关键词:设施农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科与农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专业。所谓“复合型”是指在农业工程、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三方面复合的知识结构平台上各种能力或潜能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该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产业性极强的特点。但是在全国本专业教学过程中, 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这与社会对该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 构建我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十分必要。

一、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1423”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1.“1”个新型实践教学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新方案压缩单项实习内容和时间, 由原培养方案的9周减少到4.5周, 增加了专业综合实习内容和时间, 由原培养方案的5周增加到8周, 达到提高学生的复合型能力, 实现工农知识融合掌握, 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践的问题。

原实践教学方案中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设施操作技能训练、设施环境工程学实习、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17个实践教学环节, 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 完全伴随课程性质进展进行, 对单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但实习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合理化安排实践教学具有较大的改进的空间。修订后实践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专项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科研创新实践6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理清了实践教学层次, 增加了总体实践教学的时间, 调整了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的比例, 提高了综合实践环节的比例。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层次和顺序, 强化了实践教学, 突出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2.“4”个环节的全程实践教学的构建。

“4”个环节的全程实践教学是指“认知—专项—综合—科创活动”环节。 (1) 增加认知实习, 强化学生对复合型能力的认知。认知实习包括工程训练、设施技能操作训练和综合认知实习。虽然是认知实习, 但其实践的内容是综合性的, 其实践时间打破常规, 安排在一、二年级, 通过认知实习使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复合型要求有一定的认知, 启发学生的专业思维,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为以后有目的性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 缩短专项实习和课程设计时间。专项实习包括植物保护实习、生物学实习、测量实习、设施环境工程实习、设施栽培实习、温室综合管理实习等;课程设计包括温室结构与构造课程设计、园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建筑电气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休闲农业建筑课程设计、休闲农业艺术与设计课程设计以及温室智能化管理顶岗实习等。专项实习和课程设计直接针对核心内容进行, 安排在大一到大三期间, 时间控制在0.5~1周, 强化和深化学生的专项知识和技能, 为以后的综合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奠定基础。 (3) 强化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实习是学生将工农两方面知识有机结合的一次演练。我们与温室企业、设计公司、农业园区等20家企业、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生进行4~5周的顶岗综合实习, 参与一线的管理、生产和设计等任务, 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毕业论文 (设计) 设计实施过程中, 学生参与实习单位或导师的科研工作、生产管理或规划设计工作, 从实践中选题, 毕业论文 (设计) 具有科研创新或实际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从而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补充科研创新实践, 培养复合能力。创新与科研技能实践, 不占用实践教学的计划时间, 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有力的补充。创新与科研技能实践的基本支撑:一是国家、学校的科创项目;二是老师的科研、实践项目;三是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充分利用大一到大四的课余、节假日时间进行。创新与科研技能实践时间安排更为灵活、内容更综合, 是我们多年来大力发展和支持的实践内容。现已建立和完善学生科研创新的长效机制, 加强资金和研究平台保障, 培养学生自己的科研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了大学4年的计划教训时间和节假日, 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时间得到保障, 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合能力奠定了基础, 提高了教学质量。

3.“2”是指“点”与“面”相结合的实现模式。

“点”上实习主要包括工程训练、设施技能操作训练Ⅰ、设施操作技能训练Ⅱ、生物学实习、植物保护实习、测量实习、设施环境工程实习、设施栽培实习、温室综合管理实习、温室结构与构造课程设计、园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建筑电气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休闲农业建筑课程设计、休闲农业艺术与设计课程设计等15项内容, 重点提高学生的单项技能。“面”上实习包括社会实践、暑期综合教学实习Ⅰ、暑期综合教学实习Ⅱ、毕业论文 (设计) 、科研创新项目等内容, 是课程实践的深化和强化的综合性训练, 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设计温室时, 学生不仅简单地从温室工程建造角度设计, 而且从植物需要、环境特点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 从而实现了工程和农科有机结合, 优化了温室结构。另外, 在设施农业产业中, 不仅考虑种植植物种类、栽培管理技术要求, 而且考虑产品市场销售。在实习安排中, 我们重点加强面上的实习, 保障其时间和实习效果, 实习贯穿大学四年, 计划内综合实习时间达21周, 实习内容紧密结合校内 (外) 实习基地的一线科研、生产和管理等, 并在学校导师和基地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对单项点的实习则针对性强, 要求精益求精, 短时间内突破单项技能的瓶颈, 为综合性实习奠定基础。“点”与“面”的合理安排和组合, 以理论教学为线, 融会贯通,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复合能力。

4.“3”是指与校企、校研、校社三联合的实训基地。

近年来, 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迅速、遍及全国, 涌现出大批设施农业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村合作社, 建立了大量的设施农业基地, 为实践教学拓展空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利于我们整合校内外资源, 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校内建立了设施农业环境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园艺植物与设施生理生态实验室、温室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与20家著名的温室公司、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和设施农业园区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实现了校企、校研、校社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企业、研究所和农村合作社可为学生提供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实践平台, 既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实习场地需求, 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也为企业等用人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发展活力。扩大空间, 汇聚研企社资源, 建立多层面实践教学基地。2008—2011年连续3年, 先后选派了346名设施专业本科生分别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都市温室有限公司、北京京鹏温室有限公司、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榕绿宝石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宁夏中卫市新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宁夏丰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陕北安塞生态示范园区、榆林市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阎良天成园、西安尊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杨凌新天地示范园区、杨凌现代化创新园等公司进行综合实践。校企、校研、校社联合的方式, 既为学生实习增加了实践基地, 又让企业、科研单位和合作社与学校合作, 促进了他们的发展。我校与宁夏丰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宁陕科技合作项目协议书, 与宁夏中卫市新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担了国家支撑项目。

二、实践效果分析

1. 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完善,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改革, 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了陈旧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提升了实践教学队伍素质, 完善了实践教学制度;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对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动手实施等一系列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 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 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设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 深刻认识学科在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养成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的良好个性品质。同时, 也是对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次心理调整。如通过“专业劳动课”教学实践, 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对象和实习实践环节, 自由安排实践时间,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在新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下, 从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 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自2008—2010年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达24人次。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25.88%以上。

2.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 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 创造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 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92%, 2008年增加到了20.37%, 参与学生的人数比例增加。每届毕业生中有20%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实践教学, 增强了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了专业学生的质量, 学生对口就业比例提高, 2010级毕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人达85%之多。

3. 更好地解决工科知识与农学知识的衔接问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了解, 缓解供求不对应的问题, 满足社会对设施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过去围绕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培养, 工科内容和农学内容不易很好衔接, 学生综合能力很难有质的提高。通过多次综合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工科和农科两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师虽本身研究方向是侧重某一方面, 但由于常年从事设施农业方面工作, 而且大多从事社会服务, 工农两方面知识结合较好, 在教学中也能兼顾两方面知识, 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新体系建设后, 我们跟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 保证企业能有一定数量的实习生, 以给学生提供了除正常实习时间以外随时实践的环境条件。寒暑假给学生长时间实习提供了条件, 我们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单位实习, 保证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满足了企业需要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实习生要求, 也为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社会需求奠定了基础, 很好地解决了就业时供求难以对应的问题。

4. 实践教学的社会反响好, 报考率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3年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2个班52人来, 至2007年招生已达4个班, 招生规模扩大了1倍。生源地涵盖全国各地, 第一志愿报考率逐年增高, 由2007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54%。从学生不了解该专业到目前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 说明了该专业自2003年创立以来, 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尤其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5. 实践教学改革了人才培养体系, 促进了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

作为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首创者, 本团队对该新型专业的创建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被全国20余家高校借鉴, 尤其是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体系一直被其他高校引为模版。2007年, 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等全国30多所院校、科研单位参加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促进设施专业的完善与发展”为主题的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我们在会议上重点介绍了我校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 受到同行的一致赞誉。2009年举办了全国设施专业师资培训班, 为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的教师进行了设施工程方面课程的培训, 受到了同行的好评。2010年完成了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学规范, 供全国高校借鉴。

6. 与研企社合作, 节约实习经费, 保证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农业工程机械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 篇8

1 农业机械概述

设施农业若要得到进一步发展, 离不开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为了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 必须要了解农业机械的作用。在生产作业和栽培的过程中, 需要用到耕地、播种、地膜覆盖、育苗机械。这几种农机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从耕种到打药, 再到余下的工作, 从而完成整个生产和栽培过程。在灌溉和施肥过程中, 相关机械承担着准确控制灌溉水量和可溶性肥料施肥的工作, 可以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而且灌溉和施肥的机械采取了现代计算机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节约成本。卷帘机械设备主要运用在作物的采光中, 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组需要光合作用, 不过, 由于作物需要温室栽培, 这样就会铺上很多保温的物质, 如果在作物需要光合作用中为其拉卷, 就会耗费很多时间, 卷帘机械的作用就是节约时间, 节省精力, 提高生产效率。

在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 升温和降温机械的作用很大, 因为农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就是温度适宜,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损害, 因此升温和降温机械设备可以减少环境气温对农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2 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2.1 设施农业整体水平较低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 但是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农作物机械化程度还不够, 并未曾完全普及, 手工操作的作业依然占大多数。比如, 经济作物的生产作业和播种阶段, 中国依然徘徊在手工操作的过程之中, 而国外早已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 而且强度高,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尽管中国部分作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起大型农业设备的运用, 我国农业生产中偏向使用小型设备, 这是由于农业经营规模的限制造成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操作一直是自给自足模式, 直到现在, 小规模生产依然是许多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需要机械生产的时候, 农民会采取租赁的方式使用农业机械, 这些机械多为中小型设备, 陈旧落后, 不够先进。中国的农业生产者由于生产规模小, 资金不足, 购买力有限, 所以自然不能使用大型设备, 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则是由这些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耕种, 制约了机械设备在设施农业中的发展。

2.2 设施农业品种有限

通常, 设备更多是用于大棚、温室作物等特殊的生产环境之中。中国多采用中小型的国外机械设备在这些特殊环境中使用, 实现一系列的生产作业。还有部分用于播种及铺膜的机械也会应用在这些环境的生产中。尽管需要的种类较多, 而且这些机械设备拥有一定的技术, 大大改善了手工劳动存在的弊端。不过, 这些机械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机型不是最佳机型等等。

2.3 设施农业的管理和服务于现代化农业不匹配

农业机械之所以会得到大力推广, 完全是得益于广大农业生产者的认可, 通过积极的使用和推广, 使农业机械充分发挥效力。问题是, 许多农业生产者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 他们在农业生产有许多经验, 但是却不懂得如何操作先进的农业机械, 在农业现代化的今天, 这将大大制约农业机械的推广。尽管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在农机设备方面有相关扶持政策, 但是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并不了解农业机械技术。一方面是因为老一辈生产者居多, 他们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思想观念早已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生产者并不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 只求自给自足。

3 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展望

如今的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只需将这些不足加以弥补, 认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好准备和铺垫, 就存在着广泛的发展前景。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和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再加之如今农业生产的需求, 相关研究人员会加大研究的力度, 不断改善机械设备, 改造出适合不同环境的设备。在设备的配合度方面, 也可以通过不断的改善, 最终达到高配机械作业的标准。

气候特点和土壤环境是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需要考虑的两个大前提, 同时, 在耕、种、收主要生产环节研制和推广合适的农业机械, 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第一, 专用微耕机的开发。与现有的微耕机相比, 专用微耕机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而且质量更好、体积更小巧、动力更强大、操作更加舒适。专用机十分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 可以有效减轻操作者的疲劳, 还有助于改善环境, 减少污染。

第二, 增强作业功能, 提高配套比。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 具有可靠的操作性, 方便掌握, 更换迅速, 能够分别进行旋耕、犁耕、开沟、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质植保、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 操作手柄上下左右皆可调整。

第三, 开发穴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在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移栽机。通过最初的半自动到全自动研究过程中, 要注意设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明确设备的发展方向。

此外, 针对植保机械的发展科更多考虑使用电动喷雾机。虽然如今的农业生产者依然以小型农机为主, 考虑到规模限制, 可以针对小型收货机械加大研制力度, 如白菜、甘蓝、萝卜的相关机械。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中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现代化的今天, 设施农业中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还是受到了广大农业生产者的高度重视。先进的农业机械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还可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追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 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性能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也可以使农业向现代化不断迈进。主要对设施农业中的农业机械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旨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程度。

关键词:农业,工程机械,设施农业,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斌, 史跃.农业工程机械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1:221.

[2]伊斯玛.浅谈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农家顾问, 2014, 11:65.

[3]闫淑侠.农业工程机械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J].农业装备技术, 2015, 2:26-27.

[4]陈小彬.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调查[D].福建农林大学, 2014.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篇9

为此, 2006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将“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建设作为我国科技基础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要求重视科学仪器与设备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及检测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 并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建设若干大型科学工程和基础设施, 包括在高性能计算、大型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和极端条件下进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大科学工程或大型基础设施。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共享与建设, 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

一、《纲要》颁布后, 我国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建设的任务部署情况

《纲要》颁布后, 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 在科学仪器设备和重大科学工程方面纷纷出台相关部署, 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1. 政策响应

《纲要》中关于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方面的相关规定得到了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各部门针对《纲要》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系列规划和部署, 有效地落实了《纲要》相关精神。如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管理规定》、《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建设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运行管理办法》, 为中科院科学装置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制定了相关目标。

各省、区、市也在“十一五”“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报告中对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进行了相关部署 (见图1) 。

2. 任务部署情况

(1) 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究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 中科院重视科学仪器与设备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及检测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

2011年, 财政部、科技部共同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重点推进中国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装置) 创新成果的工程化、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 (含核心基础器件) 以及其他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进程, 并部署实施53个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 以提高中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 支撑科技创新, 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专项支持, 攻克了深紫外光源、大型中子源、金属原位分析等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 自主研发的核磁找水仪、便携式质谱仪、新型光纤检测仪、射线检测仪原子荧光光谱仪、金属原位分析仪等一批科学仪器设备。

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分为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院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和所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采取国家、院和研究所等多渠道支持的方式进行推进。为加强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的管理, 进一步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和公益科技设施, 提高科技产出和社会效益, 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做了重大部署工作。

中央财政拨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该专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基金委制定关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根据国家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 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 以科学目标为导向,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方向, 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 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工作, 为科研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 推动科技资源共享, 全面提高我国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

科技部《关于做好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组织工作的函》;科技部关于做好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年项目任务书签订工作的函, 都是为进一步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 支撑科技创新, 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启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组织工作。

(2) 重大科学工程

重大科学工程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建设、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的的大型科研装置、设施或网络系统。

2009年, 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科院、卫生部、国土资源部, 以及北京、上海、广东、陕西、吉林等地方政府, 建成了15家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这些中心以大型或超大型精密科学仪器为核心, 是国家综合性实验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核心大型精密科学仪器利用率基本都在100%以上, 开放共享水平和效率较高, 为中国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前沿学科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 武汉磁共振中心采用委托测试、合作研究和开放基金等多种方式向全国开放, 为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等50多个单位提供了测试服务和合作研究。

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的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成立, 是中国第一个以X射线数字化成像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也是中国第一家设立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大型仪器中心。截至2009年, 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已达14家, 这些中心主要分布在新材料、生命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反兴奋剂等领域, 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和国防建设开展分析测试服务, 提供科学数据。

二、我国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进展

《纲要》实施以来, 我国在大型科学技术工程和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 提升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建设

2008年, 在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方面, 攻克了双闪耀和单闪耀、高精度分布测控、程控弱信号选频放大等32项科学仪器设备关键和共性技术, 成功研制核磁共振找水仪, 并在吉林、内蒙古和蒙古国等地进行了多次野外实验, 总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搭建了大型质谱仪、车载离子阱、蛋白质分离鉴定等4个研究开发技术平台, 打破了国外仪器公司对中国的垄断局面。

2009年, 科技部组织力量系统开展了中国科学仪器设备典型企业自主创新状况和需求调研。科研装备自主创新模式和机制探索不断推进。聚光科技、北分瑞利集团等4个科学仪器设备企业被选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国家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中心相继成立。科研装备的自主创新取得一定成效。自主研发了深紫外能谱仪;自主研发的金属原位分析仪, 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自主研发的新型传感仪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和军用通信线路安全监控部等核心场所和领域;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找水仪打破了国外垄断, 已为内蒙古和蒙古国等贫水地找到优质水源30多处, 在西南抗旱找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学仪器研制和开发方面, 2010年, 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实现500余台套的销售规模, 用户分布在全国各个环境监测部门和工业企业;核磁共振找水仪器研制产品化样机5套;光晶格钟使用的外腔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 (ECDL) 研制成功,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2011年,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整合各类大型科学仪器设备81台 (套) , 平均开放共享机时达到了50%以上, 支撑1360项各类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以及重大专项项目的实施, 支撑了500多篇科技论文在国际致命学术期刊上发表;申请国内专利38项, 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2项;申请国外发明专利1项;起草或支撑起草了7项国际标准。

2. 重大科学工程建设

中国重大科学工程的发展,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学习跟踪到自主创新的过程, 对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世纪七八十年代, 重大科学工程仅应用于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等领域。90年代以来, 重大科学工程逐步发展为服务于多学科的平台型公共研究装置和公益型科技设施, 覆盖的领域向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等新兴领域拓展。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是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 针对我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新交叉学科对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大需求, 采取共建共享方式, 以高精尖科学仪器群为抓手的国家综合性实验服务单位。在北京二次离子探针中心、上海质谱中心等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建设的基础上, 2007年, 继续推动武汉核磁共振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中子散射中心的建设。2007年, 中国已有和在建的大型科学仪器中心13个, 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 (5个) 、地球科学 (3个) 、物质科学和材料科学 (5个) 等领域, 拥有国际顶级核心仪器16台套, 带动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及大型基础设施60余台套。据统计,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核心仪器年运行有效机时均超过2000小时 (利用率100%) , 有的超过6000小时, 大大高于我国仪器平均使用率, 并且对共建单位以外的共享机时大部分超过了40%, 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支撑。

“十一五”期间, 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家先后启动了子午工程、航空遥感系统、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等14项重大科学工程, 涉及航空航天、地球科学、蛋白质科学、海洋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显著增加, 部门和地方配套投入也相应增加, 形成了中央、部门和地方协同支持设施建设的良好局面。重大科学工程水平大幅提升, 开放共享和科研产出水平不断提高, 为推动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重大科学工程自实施以来, 截至2011年底, 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项目超过40项, 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整体科研条件, 也为有关学科取得重大突破性研究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使中国在多种学科领域中开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为可能。

在地球科学领域,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继前苏联和德国之后第3个超过5000米的科学深钻, 也是全世界穿过造山带最深部位的科学深钻, 该工程建成了亚洲第一个深部地质作用长期观测实验基地, 亚洲第一个大陆科学钻探和地球物理遥测数据信息库, 亚洲第一个研究地幔物质的标本岩心馆和配套实验室, 使中国超高压变质带和地幔物质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物理学领域,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升级改造工程 (BEPCII) , 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 高水平建成, 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其自主研制的设备超过85%, BEPC II亮度达到改造前的65倍, 超过此前该能区世界记录的4倍, 为中国在粲物理研究和τ轻子高能研究方面继续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 (EAST, 东方超环) 是世界上成功运行的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被誉为“世界聚变能开发的重要里程碑”。该装置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已成为ITER建成前国际上最重要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平台之一, 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农林生物学领域,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该项目的建成, 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是中国战略性生物资源保存的重大飞跃, 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物资源战略储备。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需求, 获得了种质资源评价创新利用、小麦品质评价体系、矮败小麦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使中国具有了世界先进的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研究核心设施和技术平台。

3. 标志性成果

(1) 东方超环 (EAST) 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东方超环 (EAST) 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自运行以来, 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获得超过400秒的2000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 标志着中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高参数、高约束模式偏滤器等离子体是未来聚变托克马克放电的最基本的运行方式。中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首要目标是实现40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 但实现该科学目标尚面临众多科学和技术 (物理和工程) 上的挑战。目前, 国际上大部分托卡马克的偏滤器等离子体持续时间均在20秒以下, 欧盟和日本科学家曾获得最长为60秒的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中国科学家针对未来ITER400秒高参数运行的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如等离子体精确控制、全超导磁体安全运行、有效加热与驱动、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等, 开展了全面的实验研究, 获得了411秒的中心等离子体密度约2×1019m-3、中心电子温度大于2000万度的高温等离子体。

(2)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开放共享

2010年1月19日, 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SSRF) 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也是面向中外用户开放的大型科学研究平台 (见图2) 。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工程建设队伍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 并与国际先进技术相结合, 实现了高水平的集成创新。自主研制的设备超70%, 储能型兆瓦级大功率二极磁铁动态数字化电源和脉冲涡流切割磁铁系统、大型双室不锈钢超高真空系统。高频低电平控制系统、电源控制器和快轨道反馈系统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软土地基微振动条件极不利的情况下, 采用多项技术措施, 使束流轨道稳定性达到亚微米级的国际先进水平。发展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尺度非球面光学检测技术;研制成功能量分辨率国际领先的变包含角宽能区平面光栅单色器;研制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镜精密压弯机构、椭圆极化波荡器和真空室内波荡器;发展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热负载热缓释技术;实现了大型加速器隧道内环境温度稳定度为±0.1℃的控制技术。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促进了中国多个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该项目具有建设60条以上光束线和上百个实验站的能力, 可同时提供从远红外线、紫外线, 到硬X射线等不同波长的高亮度光束, 每年供光机时将超过5000小时, 每天可容纳几百名科研人员在各自的实验站上, 使用同步辐射光进行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2011年, 上海光源执行用户课题1036个, 涵盖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地质考古学、环境和地球科学、高分子科学、医学药学、信息科学等学科, 涉及187家单位, 用户分布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2) 以资源开放共享促进自主创新的首都平台

北京市科委实施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重点围绕大型科学仪器共享, 初步形成了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北京模式”以机制建设促资源共享的本质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界定科技资源的占有、经营、使用、收益等各项权利, 统筹兼顾资源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及政府的利益诉求, 从而有助于最终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推向公权配置和私权配置、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北京模式”为实物资源开展运行服务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2009年6月3日, 北京市联合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14家开放资源过亿元的高校院所, 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一大批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向社会开放, 为全社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研发实验服务。2009年以来, 首都科技平台激活了109亿元的科技资源, 政府投入为9280万元, 相当于政府每投入1元钱, 就撬动了117元的社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423个国家级及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价值109亿元的1.8万台 (套) 仪器设备资源向社会开放。6300多家企业享受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研发实验任务, 服务金额达到6.8亿元。

三、我国大型科技工程和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为了保证《纲要》的顺利实施, 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积极发展, 在大型科技工程和设施建设领域, 许多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1. 改善创新平台的基础条件

应设立专项研究基金, 支持对于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公益性的科学研究的联合攻关, 同时,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 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 组建一批以民间和企业资金为主、政府积极扶持的专业性或综合性的风险 (创业) 投资公司, 引导民间资金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投入;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 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应充分利用媒体等各种资源, 加大对重大科技工程和科学仪器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建设大型科技工程和设施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和奖励, 增进社会各界对科技平台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大力倡导科技平台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 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科技平台工作的良好氛围与环境。

注释

1资料来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实施中期评估调研组系列调研报告:《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与共享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篇10

1 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巡视安全管理

合阳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安全运行在当地农业抗旱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水利工程设施安全高效管理要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安装电子监控设备, 使水利工程蓄水、农业灌溉安全顺利、渠道水利用系数高, 不断提高蓄水和输水安全巡视, 在抗旱季节不论黑白昼夜, 水利主管部门都应特别加强水利工程细节安全检查。重点渠道两边的护坡, 防止护坡上下有鼠洞、蛇窝、蚂蚁窝等而造成不安全事故发生, 影响农作物抗旱。每次抗旱前期, 各级管理部门开会要求必须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切实抓好细节落实, 决不能掉以轻心。只有通过搞好安全巡视管理细节工作才能实现农业水利工程安全高效运行。

2 做好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

搞好合阳县农业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是保证农作物抗旱灌溉不失时机。合阳县水利主管部门每次开会强调安全管理, 关键要从安全教育工作抓起, 让基层水利职工时刻树立牢固安全意识是保证水利工程设施在抗旱中安全的基础和关键。近2年来, 合阳县各级领导一直把水利工程设施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农业灌溉首位来抓, 经常强调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际中去, 切实抓实实施, 反对虚张声势, 忽视安全工作。通过“六讲” (讲政治、讲思想、讲奉献、讲立场、讲工作、讲安全) 和正面与反面教育、奖励教育和处罚教育来提高水利职工综合业务管理素质。让职工树立先进个人事迹, 以先进个人事迹为榜样, 让全体水利职工自觉增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心。每次抗旱前期, 水利部门积极召开前期安全排查会议, 会议要求分工明确, 全体水利职工下基层, 对所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 查隐患、查问题、查水工建筑物故障, 对所有输水渠道的总渠、支渠、斗渠等进行排查;渠道上面的所有大小阀门的开启与关闭是否灵活可靠、是否存在问题;通往田间地头的渠道边坡是否有隐患等细致的工作安排, 确保了合阳县水利工程设施近几年来比较安全、高效地运行。

3 水利工程设施管理要到位

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就需要加强日常安全管理, 以备抗旱安全、高效地运行[1,2,3]。

3.1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设施档案

对每个总渠、分渠、支渠、斗渠上面的闸门和设施建立档案, 记录水利工程设施输水运行中出现过的异常现象、故障或事故, 造成的原因, 当时的处理方法等, 设施维修期限, 以及每次维修后的记录, 随时掌握水利工程设施状况。

3.2 进行分层次管理

对所有的水利工程设施管理进行台阶式分层次管理, 落实到每个人, 对所有工程设施包括每个渠道上面的水工建筑物和阀门都设有专门负责, 要求对所管理的设施结构、性能必须掌握, 了解并熟悉常见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尤其在抗旱中派专人负责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巡视、加强细节管理, 确保安全高效运行[4]。

4 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合阳县水利部门积极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设施安全管理工作, 对工程设施精心布置, 分工明确, 加强细节管理, 由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落实并实施。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蹲点监督检查安全工作, 防止因工作时疏忽而造成不安全隐患。每个水利工程设施安全管理部门则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中相关安全记录进行核实, 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核查, 检查其安全隐患工作, 为农业抗旱做好基础性工作, 确保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峰.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5) :320.

[2]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 2010 (5) :61-62.

[3]赵占洲.彭阳县新农村建设应重点解决的几个水利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6) :105, 12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篇11

【关键词】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改进;应用

设施农业是赤峰市近年农民脱贫致富、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进的一项有效措施。据统计,2011年底赤峰有蔬菜瓜类种植面积6.67万hm2,总产达30.69亿㎏,其中: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近2.5万hm2,在其中日光温室1.86万hm2,塑料大棚近0.633万hm2。6.66 hm2连片以上的设施区有多处,正逐渐向区域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尽快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和效益,使之成为赤峰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内蒙自治区及赤峰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设施农业发展,每年拨专款进行扶持,并逐年力度增大。

设施农业改善了本区域的生态生产环境,提高了复种指数,减轻了农村青年就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提高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同时有效地利用了当地资源,并减轻了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做到了旱涝保收。设施棚型在由过去小中棚型向大棚型发展;生产形式也由过去单一种植蔬菜向多种高效益种植结构模式发展。

1 棚型技术的改进

目前赤峰市推广的农业设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日光温室,适应早春茬和秋冬茬种植;一种为塑料大棚,俗称“冷棚”,适应于越夏茬种植。

1.1 日光温室

赤峰推广的日光温室主要是机建厚墙体钢筋骨架结构的日光温室,一般方向坐北朝南,墙体厚度4~4.5 m,南北跨度多为6.5~7.5m,高度为2.2~2.8 m,其脊高度3.2~3.8m,长度为50~60m。现正逐渐向大跨度型发展,据赤峰市农牧局在松山区太平地试点证明,跨度可到10m,最大跨度达12m,长度在80~100m,同时水平下挖50~60㎝,呈半地下式。这种棚型与过去的小跨度棚型相比土地利用率高,生产成本略高,便于农事操作,通风条件好,适应立体化种植,也可实现较好的冬春保温、防风,尤其是在赤峰南部地区有较大发展前景。

1.2 塑料大棚

赤峰推广的塑料大棚主要为竹木结构,当地俗称冷棚。冷棚的跨度由过去的长6~8 m,加大到10 m,脊高为2.6~2.8 m,长度为50~100m。这种冷棚的土地利用率高,适应性好,成本低,但要进行压条等防风措施。

2 种植技术的改进

日光温室由过去单一种植蔬菜向多种高效益种植型发展,种植结构由早春一季作向多季方向发展。

2.1 日光温室

2.1.1 种植优质高效蔬菜

过去一般利用早春茬和秋冬茬种植蔬菜多以长货架的青椒、西红柿及黄瓜为主,据在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调查,种植青椒,多选用日本“长剑”,本地“亮剑”“大牛角椒”等品种;青椒多选用先正达公司引入的“方舟”、“黄贵人”、“世纪红”等。一般9万㎏/ hm2,产值在15万元/ hm2;西红柿品种多选用瑞士先正达公司培育的“倍盈”、“莱福60”及本所育成的硬果型品种“红桔”等,一般12万㎏/ hm2,产值在15~18万元/ hm2;黄瓜品种多选用“津优”、“春秀”、“冬帅” 等品种,一般11.25万㎏/ hm2 ,产值13.5~18万元/ hm2。早春茬一般在6月中旬上市,秋冬茬在春节后上市,秋冬茬效益一般比春茬增加20%左右。

2.1.2 种植食用菌类

据在赤峰市红山区大三家村调查,农户种植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草菇、鸡腿等,一般年产15万~24万㎏/hm2,年产值在90万~150万元/hm2,效益非常显著。可常年上市,除了市场供应鲜菇外,一部分可进行加工或晒成干菇出售。

2.1.3 種植果树

据在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调查,日光温室多种植矮化油桃,其品种多从辽西地区引入,利用人工控制休眠调控技术,人工控制授粉,控制成熟果实在春节前后上市,一般1.5万㎏/ hm2以上,收入10~20元/㎏,年产值在15厄~30万元/ hm2,种植果树比种植蔬菜省工、省时,利于大面积管理,同样能得到较好效益。

2.1.4 种植甜瓜

据在赤峰市红山区文中镇调查,秋冬茬种植甜瓜,一般4.5万㎏/ hm2,每6元/㎏,5月中旬上市,一季产值可达27万元/ hm2,一年可连续种2~3茬,效益较为可观。

2.1.5 种植花卉

据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调查,面积较大的主要有万寿菊制种和供应北京等大城市春节期间上市的花卉。一般年产值达45万~75万元/ hm2。

2.2 塑料大棚

2.2.1 种植蔬菜类

主要是越夏一季商品菜,有青椒、西红柿和黄瓜。一般青椒6万㎏/ hm2,产值7.5万元/ hm2;西红柿7.5万㎏/ hm2,产值7.5~8.25万元/ hm2;黄瓜6.75万㎏/ hm2,产值6.75万~7.5万元/ hm2,可在大田蔬菜青黄不接时上市,效益较好。

2.2.2 种瓜类

主要种植甜瓜,一般越夏茬冷棚4.5万㎏/ hm2,产值在7.5万~12.0万元/hm2,下茬秋冬茬可种西红柿。

2.2.3 各类蔬菜花卉制种

主要有青椒、西红柿、黄瓜、万寿菊等制种,一般产值在9.0万~12.0万元/ hm2。

3 新技术的应用

3.1 增施长效肥料

一般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施长效化肥作为底肥充分保证养分均衡供应。

3.2 地膜覆盖

一般在设施保护地内采用起高垄,并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促进秧苗根系发育,可达到缓苗快,苗壮,稳健;并且杂草少,节水,减缓田间水份的丧失。

3.3 整枝和人工辅助授粉

对于茄果类蔬菜及多枝类花卉要进行人工整枝、疏果和人工辅助授粉,能有效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3.4 施用菌肥

因农业设施棚温一般较高,适于菌肥施用,有较佳的效果。

3.5 生物防治病虫害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频振式杀虫灯、粘蚜黄板、防虫网、生物农药,引入丽蚜小蜂等防治技术,实施生物防治。

3.6 及时采收

不压茬及时采摘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压茬影响产量。

参考文献

[1]曲文祥等.设施农业在赤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

[2]曲文祥等.赤峰设施农业建设是实现蔬菜产业化生产向现代农业跨进的重要措施[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309-312.

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12

一、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

1. 棚内耕作机械

近几年, 长春市农机推广部门根据农村的经营模式和经济实力, 有针对性地选取3种耕作机械作为推广机型。经济实力较强和集体经营的以推广无锡华源“凯马”牌、诸城“田龙”牌、台湾产“小牛”、北京产“小丰”牌大棚管理机4种机型为主。这类机型大都配备配套机具, 能完成旋耕、犁耕、开沟等多种作业。经济实力一般或薄弱的用户以应用工农-6型微耕机、“青骏”牌微耕机为主, 这种机具仅能进行简单作业。通过几年的努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拥有这类机械近几百台。微耕机的推广,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解放了生产力, 为棚内生产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大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大棚卷帘机械

冬暖式大棚机械卷帘技术, 技术先进, 效率高, 节省劳力, 减轻劳动强度, 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温度, 能使作物提前上市, 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等优点, 是当前蔬菜生产急需的装备。目前正在使用的有手动卷帘机械和电动卷帘机械两种。2000年我站研制的电动机械卷帘机得过国家专利。

3. 节水灌溉机械

节水灌溉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应用于塑料大棚的滴灌设备, 能将水和养分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 明显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该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 能节水60%~80%, 并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增产幅度在30%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再加上我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是全国严重缺水市之一, 因此,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机械显得尤为重要。我市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该技术, 在推广莱塑温室大棚滴灌设备的基础上, 近几年以推广以色列和北京绿源公司的滴灌系统为主。目前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风机及湿帘降温机械

夏季为降低大棚温度, 实现温室的全年生产利用, 除利用遮阳网覆盖外, 安装低压大流量轴流风机, 再配湿帘、雾帘、喷细雾和集中雾化降温等蒸发降温技术, 能有效控制室内气温低于室外, 满足大棚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这在我市的农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普遍使用。

二、设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 微耕机的多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如微耕机功率较小, 旋耕、深耕作业在深度和效率上达不到要求;加工工艺粗糙, 存在旋耕刀不耐磨等质量问题。另外, 由于微耕机的销售价格偏高, 农民难以配齐各种机具, 使微耕机的扶垄、覆膜、开沟、喷药、收获等多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2. 棚内植保机械需要更新

目前用于棚内植保作业的机械仍然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劳动强度大, 作业效率低, 雾化程度差, 作业环境恶劣, 尤其在病虫害多发年份, 往往因工作效率低忙不过来而贻误了防治最佳时期, 造成经济损失。微耕机配备药泵后可以进行植保作业, 作业效果也比较好。但据了解, 购买微耕机的农户很少有配备喷药泵进行植保作业的。

3. 已有设施农业机械的品种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性能达到农艺要求、适合设施农业栽培和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具研制, 在我国起步晚, 有些还是空白。如小型钵苗移栽机械、采摘机械和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等在我市农业龙头设施企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市场上基本无此类产品。国外产品虽然技术成熟, 具有性能稳定、功能齐全、便于操作等诸多优点, 但一般价格较高, 而且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方面由于由经销商负责, 无固定的售后服务部门, 容易造成售后服务跟不上。既能体现国内产品低价格又能体现国外产品高性能的中间产品不多。

4. 大棚机械卷帘机械化程度和技术亟待提高

目前全市安装手动卷帘设备的较多, 而自动卷帘设备较少, 这种状况已成为实现设施农业机械化的一大障碍。影响大棚机械卷帘设备推广的因素主要有技术问题和价格偏高。

三、发展对策

1.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

多年的实践证明, 科技成果的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 推广工作至关重要。由于人们对新的科技成果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这就需要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基层, 深入生产第一线, 有目的、有组织地面向农民宣传、普及先进的农机化科技知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 提高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 引导、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在推广中要切实搞好技术服务, 协调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 减少购机者的后顾之忧, 使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成果和农业生产之间架起一座无型的桥梁, 成为连接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纽带。

2. 重点发展的机具

1) 根据农户需要, 引进和推广适宜大棚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适应可靠、群众易于接受的微型耕作机。

2) 根据生产要求, 配备开沟、扶垄、覆膜、育苗及移栽设备。

3) 对棚内植保机械进行更新。有微耕机的要将药泵及支架配齐, 利用微耕机的动力进行植保作业。也可以利用大棚内现有的电力, 配套防治效果更好的小型植保机械。另外, 要加强舆论宣传, 抓好典型, 发挥重点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 促进大棚卷帘机械化的均衡发展。

3. 强化政策引导, 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1) 从政府投入的各种项目中, 争取农机化发展资金。建议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发基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对购买设施农业机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购机补贴, 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 在经营形式上, 采取农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避免重复购机, 增加农户负担。

3) 落实信贷资金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为农民购机提供优惠贷款等。

上一篇: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下一篇:企业高管的心理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