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现状趋势(通用8篇)
设施农业现状趋势 篇1
农业工程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经济及管理技术一起形成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1 设施农业生产特点
1.1 规模化、区域化逐步形成 截至2008 年底,如东县高效农田面积达3.16 万hm2,标准化设施栽培示范园5000hm2,出口蔬菜基地440hm2,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厂房5000m2。13.33hm2 以上标准钢架大棚7 个,计148.4hm2;设施种植品种有草莓、西瓜、豇豆、西红柿等反季节水果、蔬菜。畜禽养殖业方面,县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门与南通正大联手合作,建成以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供应猪种、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疫灭病、统一回收肉猪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的小龙作业猪场25 家,有力地推动了如东县生猪品种的改良和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另外,来自上海、南通的生猪投资人落户如东,建成了2 个万头肉猪场。据统计,2007 年全县规模养殖上市肉猪占上市量的32.5%。家禽生产在基本实现规模化的前提下,近年来,如东县的工作重点集中在改进和完善养殖设施上,通过鸡舍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养鸡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总之,如东县设施农业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种(养)植、集约化管理、规模化运销的模式。
1.2 设施水平提升了档次 如东县在各项惠农政策激励下,在各涉农部门的积极引导下,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强劲。掘港镇天星村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大棚种植园区,新建大棚8hm2,新增基础设施投资200万元;河口镇荷园村建成千亩无公害设施栽培基地,投资640 多万元;兵房镇开发利用闲置厂房,投入设备资金700 多万元,建成工厂化食用菌杏鲍菇生产基地,目前已以日产2t 的产量在上海上市,受到消费者青睐。新希望集团公司入户如东县曹埠镇,总投资600 多万元,计划建成存栏母猪600 头、年上市肉猪1 万头、年上市肉鸭30 万羽的畜禽养殖场,规划占地面积5.33hm2;丰利镇开发利用沿海垦区盐碱地,建设2 万羽规模的蛋鸡场。由于加大了投入,使设施硬件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
1.3 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在设施硬件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加强了种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指导。首先加快了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程,推广各种新材料、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其次引进了优质、抗病、高产新品种,实现了部分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还推广了多元高效的种植模式及“菜-畜”种养结合模式等,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耕作模式。
1.4 经济效益上了新台阶 由于设施软、硬件水平的提高,设施农业经济效益上了新台阶。大棚平均每667m2 年产值1.0 万元左右,每667m2 纯效益 0.5 万元左右,其中设施蔬菜收入占80%。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有利条件
2.1 政策优势
2.2 自然优势
2.3 区位优势
2.4 市场优势 如东县的设施农业生产有着良好的基础,农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设施保温性能好,水质、大气、土壤都符合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农户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来生产,所以农产品品质好、产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东县设施农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早春、越冬、秋延后,主要产品是茄果类、瓜类、绿叶菜类、甘蓝类等蔬菜品种;此时正值蔬菜生产淡季,还远远不能满足周边市场的供应,同时,此季节外销量大,市场潜力大。在产品流通方面,主要是依托果蔬菜批发市场及如东县蔬菜生产基地的田头市场,从事瓜菜产业的农民经纪人、运输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以“市场+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为主要运行形式。
2.5 技术优势 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为农林部门及其科技人员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县农林局有多名从事一线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有多年示范、推广设施栽培的经验,总结了设施栽培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年多茬高效轮作技术、菜-畜种养结合技术、菜-菌联棚栽培技术等,均可大面积推广应用。还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依托,有强大的技术后盾。
2.6 品牌优势
2.7 典型带动优势 在近几年的设施农业生产中,涌现出大批高产高效种植典型,可起到很强的示范带动作
用。
2.8 劳动力优势
设施农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设施更新缓慢 如东县有相当数量的大棚是多年前建造的,档次低,保温透光差,设施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3.2 贮藏、保鲜、加工能力不强 超市化销售将会推动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品牌化进程,而如东县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能力不强,特别缺少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以及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品牌。
3.3 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如东县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运销户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不密切,缺乏行业自律与协调,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增强。
3.4 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如东县设施农业产业主要依靠自身优势吸引社会投资,而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不足,没有牢固的基础和科技、政策支持。新技术、新材料普及缓慢,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4 设施农业高效规模发展的措施
4.1 制订扶持政策(1)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三资”进军农业,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带动生产的良性发展。(2)政府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为“三资”提供各种优势服务,从税收、用水、用电、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
4.2 多渠道增加对设施农业的投入 设施农业是新兴产业,基础薄弱,需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通过资金的扶持,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重点用于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以及设施发展的补助,以加快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4.3 发展产业化经营,搞活流通 发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是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一边抓生产,一边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要积极扶持一批具有特色的季节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壮大一批从事农产品运销的专业大户、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之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搞活流通,抢占市场份额,保证农产品生产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4.4 健全信息网络,改善市场功能(1)制定如东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点,分类建设,开辟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服务途径,及时掌握农情、市场行情,采编农业信息,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市场指导。(2)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与区域市场,加强与大城市联系,建立销售网点,扩大市场覆盖面。
4.5 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紧紧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同时对无公害生产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建立生产过程档案,做好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购买、使用登记,加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和抽检,使农产品生产逐步走上严格的标准化生产道路。在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要求后,积极做好产品的宣传工作,注册商标,创品牌,创名牌,扩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与占有率,以品牌促进农产品的发展与销售。
4.6 加强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1)建设一流的农技服务队伍,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镇村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2)深入实施“科技入户行动计划”,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其科技素质。通过“三下乡”活动,发放技术宣传资料、举办科技培训班、建设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镇、村、农户,将急需的实用新技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
世界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国外,20 世纪下半叶设施农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得到大规模和迅猛的发展,随着各国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增多,设施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全世界温室面积达60 万hm2。
荷兰拥有大量连栋温室l~2 万hm2,是世界拥有最多、最先进的玻璃温室的国家。已研制出先进的设施
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作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由计算机对设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光、水、气、肥等,进行全面有效的自动监测与调控,使设施土壤连作障碍不再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荷兰是欧州人口密度最大土地资源最稀缺因地势低洼历史上常遭水涝的国家人均耕地仅肠, 不到世, , ,界平均水平的而且地处高纬度日照短气温低种植条件差荷兰政府以高度密集的现代技术大力发展, ,、,。,以设施农业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工程大规模建设玻璃温室和配套工程设施全国已建成侧刃的园艺温室, , , , 占全国农业可耕地面积的而年营业额却达亿荷兰盾湘当于亿美元平均每公顷温室年创产值万美元, ,。, , 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年出口额达亿美元占全国出口额的另外荷兰每年60%的最终农产品铺往国外
目前已成为世界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国。,日本是世界上温室面积最大,而又集中发展塑料温室的国家,塑料温室面积占温室总面积的96%,其先进的温室配套设施和综合环境调控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在组培环境调控和封闭式育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日本的温室设施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肥料等控制在最适合植物生 长发育的水平上,所开发的设施栽培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比较全面地对设施内栽培植物所需环境进行多因素监测与控制;产品采后清选、分级、包装、预冷等作业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美国的温室多数为大型连栋温室,90%的温室用于生产鲜花和观赏植物。在设施栽培综合环境控制技术方面,所开发的高压雾化降温、加湿系统以及夏季降温用的湿帘降温系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以色列依靠先进的设施园艺技术,在沙漠地带的不利自然条件下,设施园艺生产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拥有现代化温室3 000hm2,其生产的温室花卉和蔬菜大量出口欧洲各国[8]。
又如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工程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贫瘩干旱全国以上为干早地区的国土降雨量少, , ,于巧肠地表淡水严重匾乏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以色列大力建设以滴灌喷灌为主的农业水利工,。,、程实施节水灌溉强化水资源管理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以色列棉花单产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 ,。, ,平均籽棉单产等达刃的时其原因除育种和植保技术的贡献外棉田全过程生产机械化与全面采用大田。,肥水同施自动控制滴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年以色列棉田滴灌面积几乎达单产达到吵时同时对大、,。, , 田水土工程措施和田间土层水肥传输扩散规律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改善地表小气候和控制对深层, ,水土环境的污染等研究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设施农业的产量是露地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水的利用率。, ,达到有人形容以色列是本来缺水可是到处都是水这充分说明在以色列设施农业极其发达水的利。“ , ” , , 用率极高。
无土栽培技术是随着温室生产发展而研究采用的一种最新栽培方式,有利于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目前,世界上已有100 多个国家将无土栽培技术用于温室生产。
美国目前无土栽培的蔬菜温室面积逾2 000hm2,主要采用袋培方式。
荷兰全国无土栽培面积约3 500hm2,主要栽培方式为岩棉栽培。
英国近年研究出一种新型水墙系统,可以自动调节营养液浓度。
总之,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已具备了技术成套、设施设备完善、生产比较规范、产量稳定、质量保证性强等特点,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和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形成了全新的技术体系。
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设施农业基础差、起步晚,但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
我国设施农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我国设施农业目前发展和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及连栋温室,也有少量的先进工程技术的智能温室,其中日光温室发展迅速,其面积已超过温室总面积的60%[9]。目前,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
我国在温室产品生产、实际应用和配套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果。
山西农业大学王双喜等研制的新型无机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造日光温室,新型无机复合材料大跨度无支柱日光温室造价低、承载能力强、寿命长、生产性能好、使用经济,能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需要。上海自行设计制造了我国首座面积达3 300m2 的智能化连栋塑料温室,其环境调控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配套装置了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和与国际接轨的产品;创造性地建造了辽沈I 型日光温室以及适于东南地区的系列连栋节能温室等,其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我国适宜地区推广应用[12]。
存在一系列问题:部分地区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调控功能不齐全;部分地区的设施结构缺乏统一的完型设计;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温室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设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等。
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
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显著的趋势:一是温室覆盖材料的多样化。北欧国家多用玻璃,法国等南欧国家多用塑料,美国多用聚乙烯膜双层覆盖,日本多应用聚氯乙烯膜[14]。温室覆盖材料呈多样化特点,且材料的保温、透光、遮阳、光谱选择性能渐趋完善。二是温室产品多样化、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随着各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一些能产生高附加值的植物,如香料、特种植物、工业用原料植物、药用植 物、食用菌及其他特种观赏植物等都已成为温室栽培的主要品种,温室类型和栽培品种趋于多样化[15]。三是设施大型 化和自动化。随着温室技术的发展,温室向大型化方向发展,面积呈扩大趋势。为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以色列、日本、荷兰、英国等国家都在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不断推出新型连栋式大温室。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测量、环境条件自动控制等在各国设施农业领域中广泛应用,促进了温室等设施向自动化发展。四是农业生产工厂化。美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对工厂化农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直在研究工厂化农业成套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化农业必将加速实现,植物工厂化将是农业生产的生力军。五是无土栽培技术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100 多个国家将无土栽培技术用于温室生产,在西方发达国家,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已经成功开发计算机控制的营养液配制和供给的闭路循环系统。在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中,无土栽培与温室面积的比例:荷兰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50%[15],美、日、英、法等国无土栽培面积达250~400hm2。随着无土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广泛应用,必将成为主要的栽培方式。
国内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如下:一是设施农业国产化。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件不一,致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异。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实际,自行研制适合我国设施农业的作业机具,实现设施农业的国产化[16]。二是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只有形成相当规模才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占领市场,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17],因此必须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三是温室大型化。大型温室设施具有投资省、土地利用率高、室内环境相对稳定、便于控制、能够实现机械化作业和产业化生产等优点
[18]。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近的大型塑料连栋温室、玻璃温室等,已经在我国许多省份出现,在全国逐步推广采光量好、保温性能强、环境调控技术高的大型连栋温室,将会是我国发展设施农业的关键之路。四是温 室生产多样化。我国温室农产品是以生产蔬菜为主,这种生产模式应逐步向水果和花卉等生产发展,特别是提高市场价值较高的产品生产投入。五是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现代日光温室生产应实现环境控制自动化、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产品无害化,实现整体生产现代化,这样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 倍以上[16]。我国应逐步摆脱传统劳作方式,运用先进生产设备和管理技术,使生产趋于
机械化、自动化,既节省人力物力,又能提高农产品质量。
从世界范围农业工程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的涌现各国对于农业生产更加重,、、,视相应的对于农业工程的发展也采取了积极措施和相关政策主要包括经济投人科研投人和教育投人, ,、三个方面。
大型现代化温室是设施园艺中装备完整性最好、环境调控能力最强、技术集成度最高的栽培设施,是设施园艺科学研究的前沿和技术应用的高地,也是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1]之一,其技术内容代表了设施园艺的尖端成果和发展方向,也是各类先进装备技术在其他栽培设施中推广运用的重要前提和有效示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设施园艺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种植效益,当前世界温室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与热点
1.1 温室新装备的配置速度加快
1.2 技术集成再创新成为亮点
1.3 装备技术升级保持较快进展
1.4 温室栽培相关技术继续成为创新主角
1.5 能源与资源受到持续关注世界温室装备技术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4.1 进一步提升设施园艺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4.2 加快提升装备技术的应用速度与规模
4.3 坚持科研与创新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4.4 提高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扩散水平
4.5 转变装备技术发展的带动模式
4.6 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科技水平
设施农业现状趋势 篇2
1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的研究意义
大力发展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提高农业要素生产率, 增强农业及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物质基础。
2) 首先要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其次降低大宗农产品生产成本。最后要增强特色农产品竞争力。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3) 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保障农业持续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可缺少的手段。
4) 首先要突破共性技术、加强平台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其次优化产品结构, 增强新型农业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最后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升级。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的研发与制造水平是体现一个国家农业装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举措。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2.1 国外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国际农业装备技术仍朝着大型高效方向发展, 电液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更为明显, 发展更为迅速。
2.1.1 向大型化、多功能、高效率、复式联合作业发展。
近年来, 发达国家的农场规模不断在扩大, 这一需求拉动农业装备进一步向大功率、大型化方向发展。复式作业和联合作业机不断发展, 首先是适应保护性耕作的要求, 生产出免耕深松、灭茬、施肥、精密播种、超低量施药的联合作业功能;其次是农业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变型一体化, 大大改变了农业装备的原貌, 提高了农业装备作业效率。
2.1.2 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电控技术的突飞猛进, 农业装备也向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子技术应用已完成了从监控功能向智能控制的过渡, 大型农业装备采用中央处理、总线技术, 对农业装备进行智能化控制。迪尔、纽荷兰、道依兹法尔等公司的新型拖拉机出现了电液控制的全动力负载换档和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一些拖拉机的驾驶室噪声, 如纽荷兰TL-A系列轮式拖拉机、挑战者MT系列履带式拖拉机的驾驶室噪声均在75db (A) 上下, 福格森MF7400达71db (A) , 接近轿车的标准。
2.1.3向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向发展。
土壤耕作的目标仍定位于降低成本和保护性耕作两个重点。可持续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由此推动了秸秆覆盖播种技术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作业幅宽6~12m的大型免耕播种机和自走式耕播联合作业机。迄今为止, 国内播种机仍是以每公顷播多少千克种子来设定播量, 而农户需要的是每单位面积保证多少棵苗。国外开发的种粒计数器, 由高解像度光栅 (光电传感器) 在气吸式播种机上对单粒种子记数, 将播下的种子数与机载计算机上的设定值比较, 相应地调节电动排种轮的速度。
2.1.4 采用先进的生产制造模式, 设计周期短、柔性大。
计算机集成制造和智能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已在农业装备制造业得到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由知识到技术到产品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 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技术, 大大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的开发模式由集中式转向分布式。
2.2 国内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国际大环境下, 我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2.2.1 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效、提供适合结构调整需要的装备技术。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目标, 致力于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装备技术障碍和“瓶颈”环节, 提供先进适用的农业装备技术, 全面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仍将是长期性发展的战略任务。结合国家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需要, 大力发展具有显著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经济作物生产装备技术, 提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的装备技术, 将是近期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需求的增长点。
2.2.2 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装备与设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强耕地、水、肥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装备技术将是发展的重点。
2.2.3 发展农业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
农业装备技术升级换代进程加速, 农业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 是提升我国农业装备业竞争力的需要。积极发展田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产量在线监测与图像自动生成技术, 构建农业装备数字化技术体系;发展种子、农药、肥料、施水定位变量施用技术, 构建农业生产全程安全与节约技术体系。
3 我国农业装备产业与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结构不能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装备产业以发展田间作业机械为主, 产品以小型、中低端产品为主。近年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农业装备产品结构与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需求之间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 供大于求, 造成恶性竞争, 而很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高的大中型产品, 不能生产或没有形成生产能力, 且产品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差距很大, 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大型高效的作业机械多数以进口为主。农业装备品种增补、领域拓展、功能完善、水平提高已为当务之急。
3.2 原始创新匮乏, 共性技术供给缺失, 创新主体不突出
由于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几十年来一直采用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发展模式, 缺少对各类产品技术的应用机理、设计理论的研究, 难以掌握核心技术, 原创性技术匮乏。重大产品开发尚停留在经验设计阶段, 新产品开发周期长达24~36个月, 比国外先进企业长一倍;新产品技术产业化转化时间长达3年以上;产品可靠性考核仍以田间试验为主,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尚属空白, 严重制约了产品技术成熟周期,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仅为国外先进水平的30~40%, 难以与国外产品展开有效竞争。在缺乏创新平台支撑下, 农业装备的共性、公益型技术研发难以持续有效的开展。农业装备行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行业技术仍主要依靠科研院所提供, 需要加大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培育力度。
3.3 农业装备制造业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难以实现
“九五”开始, 我国加入WTO后, 农业装备制造业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先进制造技术及产品技术明显增多。从行业开放引进外资, 实施市场换技术战略以来, 我国农业装备企业基本上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通过合资取得的工艺、装备、产品技术进步和先进管理、营销成果最终没有形成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反而加速了跨国大公司在战略上强化技术、市场垄断, 赚取超额利润的进程。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 很难通过合资这条路径来实现。
3.4 技术创新的资源整合与运作机制尚未建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建设形成的科研条件, 在机制的变革过程中, 多数院所现有的试验条件, 基本不能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现行农业科研及产业体系下, 各类农业装备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大多以各部门、各地区“单兵作战”为主,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机制尚未完全确立, 极大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4 结论
新时期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事实证明, 靠引进技术也解决不了我国地域广泛、种植农艺差异大、农作物品种繁多对农业装备的需求。因此,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全面提升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工业化道路, 用中国装备武装中国农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海林, 高旺盛, 陈阜, 等.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10 (1) :16-20.
[2]王业成, 邱立春, 张文娇, 等.摩擦型立式圆盘精密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 :22, 26.
[3]丁艳, 彭卓敏, 夏建林.国内典型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农机化, 2010, (3) :43-46.
[4]刘巽浩.泛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现状与前景[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29 (2) :208, 212.
设施农业现状趋势 篇3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2-0061-02
设施农业旨在通过人为干涉(如控制环境温度、减少病虫害、增加光照时间等),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使其作州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相关的机械设备作为辅助。设施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我国发展设施农业机械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提高设施农产品质量
我国设施温室面积曰前已经达到350万hm2,在设施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土壤连作障碍等现象。设施农业的生长环境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但高温、高湿环境不仪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适宜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在温室环境下,农作物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弱,在缺乏相应技术及装备时,易遭遇病虫害危险、这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农药、水、肥等资源.还会降低设施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不利于提高设施农\lk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不断研究、改进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为动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保障我国设施农业的牛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我国设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1.2有助于减轻设施农业生产劳动强度
设施农业在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农民获取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设施农业目前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始终有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偏低等问题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意愿和劳作积极性。尤其是近些年,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劳动力价格急剧上升、季节性明显、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导致设施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当前,发达国家设施园艺的人均种植面积超过r1.00hm2,相比之下,我国0.07hm2的水平显得尤为落后。我国政府将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计划,并将其划人重点扶持部分。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速设施农业机械化改造,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对设施农业进行装备,改变传统人工劳作方式,实现设施农业发展的机械化、现代化和高效化,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2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设施农业的重视,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截至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已经基本完善和成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实现了初步的现代化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还有一定差距,暴露出一些问题。
2.1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发展起步较晚,进度与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全面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农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2.2生产效率和精密度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在生产效率和精密度方面都比较低。虽然就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来说,现有设施农业机械已经基小满足需求,但是其生产效率和精密度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不利于我国设施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
2.3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相对滞后
技术的进步是促进一个领域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改革来推动。当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短板,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4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化的生产模式,有助于实现系统化的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但我国在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中,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程度不够,难以将信息化的优势在设施农业机械中充分体现,这也是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农业对机械的基本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硬件设施的大量需求和建设逐步转向为对信息技术的迫切要求。在设施农业中,设施农业机械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技术含量会对整个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在新形势面前,设施农业机械应该引入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研发出更为专业的装备,以促使我国设施农业获得更大发展。
3.1机械精密程度提升
设施农业机械的精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因此,未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应朝着精密度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使设施农业机械的性能更加实用、高效。精密程度的提高,还能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
3.2机械体积减小
在农业机械改进过程中,越是小型的机械越能得到认可和普及。未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也会朝着小型化的方向进行。设施农业机械小型化,可以使设施农业机械的使用更加便捷、操作更加简单,促进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
3.3研发经费投入增加
农业生产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辅助,越是高性能、低成本的机械设备越具有市场潜力,因此,未来国家和企业投入到设施农业机械研发的经费也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这是农业发展实际需求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设施农业机械的研发和进步能够获取丰厚的回报。
3.4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应用
在未来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中,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因为新型的材料和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进而提升其工作性能,促进我国农业在科技的辅助下实现快速进步和发展,提升我国农业领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nlc202309040109
4结语
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类型机械设备的支持,设施农业机械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针对这种现状,相关人员应当树立危机意识,正确对待,设定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积极行动,以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总体水平。实践已经表明,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设施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支撑,而只有正确分析当前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情况,积极制定提升措施,才能最终实现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高度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中华,王国占,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2(1):7-10.
[2]王丽娟,刘少梅,任志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职业规划的调查与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9):78-81.
[3]朱德文,陈永生,程i六.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7(1):5-7.
[4]胡普辉,刘延风,浅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2006(4):64-67.StatusandTrendAnalysisof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DevelopmentinChina
WANGHengyi,ZOUXuejian,WANGTao
Abstract: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hasgreatassistingfunc,tiontothedevelopmentoffacilityagricultureinChina.Thearticleexpoundstheimportantsignificanceofdevelopingfacilityagricultureanditsmachineryequipment,summarizestheexistingproblemsinthedevelopmentof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inChina,andanalyzesitsdevelopmenttrendinfuture,inordertoprovidecertainenlightenmentsforthedevelopmentof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inChina.
Keywords: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status;developmenttrend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4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业基础设施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材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的总和,按其内容可分为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型。前者包括供应生产资料的产前环节的基础设施、生产农业初级产品的农业产中环节的基础设施、加速农产品流通的农业产后环节的基础设施;后者包括农业综合教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推广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政策及法规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不论是物质基础设施还是社会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只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1.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2002年,重庆市万州区政府捆绑项目资金150万元,重点支持解决了响水镇、小周镇、太安镇等15个乡镇、30个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让农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但要完全解决万州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仅万州区就还有近14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困难的问题,何况其条件更差,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
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是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消费;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3.保障能力下降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如重庆市万州区水利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空白,中型水库也仅有2座,小型水库181座,蓄水能力弱,灌溉能力十分有限,致使万州区农田保灌面积较低。
5.布局不合理
缺乏统筹规则,设计也不尽科学,因而合理布局不够。如没有存放农用车辆的地方,导致农村乱搭乱建、挤占街道和公共用地现象比较普遍。
6.效益不高
政府免费供给,需求无度,不讲节约,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如重庆市万州区有三分之二的“病塘”、“险库”需要整治,大部分渠道渗漏严重,输水效率较低,稻田保灌面积仅为46.8%,绝大多数早地和占四分之一的稻田没有灌溉设施,中低产田地所占比重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5.3%。虽然万州区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还不到总耕地的一半,但是许多水利基础设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笔者认为:
1.提高认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应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当地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改造成公司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企业还可以收取服务费,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其服务收费不宜过高,亏损由财政补贴;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不论是全国性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是地方性、区域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也不论是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还是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都要朝着与市场经营运行机制;相一致、相适应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改变过去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重庆市万州区段家村“联村建自来水工程”、朝元村四组“联户建自来水工程”,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和深化;又如重庆市万州区天星水厂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探索出了城郊地区及农业园区自来水供应走城市化的新路子。国家、集体和农民应各尽所能,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钱(或出工)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大户或富裕的农民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
4.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齐心协力,才能收到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
5.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目前,我国农村正在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这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绝好机会。因此,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开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
6.应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
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乡乡有重点、村村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缺啥补啥的方法,如在旱片死角缺水严重的地方,以兴修水利为主,加快人饮工程建设和现有塘库的整治配套和清淤;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在有水有林、交通不畅的地方,则以解决交通为重点,新修乡村公路,确保交通便利。
7.择优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凡属国家下达确定的退耕还林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应由区县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凡属村、乡、镇辖区范围内事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的项目,应由当地党政依据社情民意,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对群众积极性较高,成效显著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在资金上应优先安排,按建设的实绩、成效来确定扶持的力度和额度,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走不脱”的择优扶持办法。
8.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设施农业现状趋势 篇5
2今年的工作
根据朝阳市目前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市农委和市农机管理办公室本着努力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为宗旨,于今年3~4月份组织有关农业机械专家、设施农业园区负责人,到北京、上海、山东、大连等地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农机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考察;结合朝阳市具体情况,选择符合本地区农艺特色的机具进行推广。考察回来会形成了《关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考察报告》,上报了市政府。9月16日,市农机办在龙城区联合乡林家沟村的朝阳泓鑫农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园区召开全市设施农业机械现场演示会。现场会引进了11家企业的16种比较先进的设施农业机械,进行了现场演示,得到了与会领导、设施农业园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菜农的欢迎。通过召开设施农业机械现场演示会,为基层群众学习先进技术、选择使用新机具提供了平台。现场会后,朝阳市宏阳设施农业机械合作社联合社就购置了5台(套)韩国产多功能园田管理机,并已投入使用。可以说,是朝阳市设施农业机械发展具有突破性的一年,也是今后快速发展的起步之年。
3几点建议
3.1加强领导、开展示范园区建设
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设施农业机械的化发展,切实加强对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领导。将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示范区的建设,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示范工作水平和质量,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和反映示范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和完善示范园区建设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参与示范园区建设。对于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有前景的.示范园区要择优给予资金、技术支持。确保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未来有新的提高。
3.2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支持农机推广部门不断引进保护地所使用的新机具和新技术,建立保护地机械化示范园,为大面积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农机购置补贴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补贴资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购买设施农业机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购机补贴,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农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避免重复购机,增加农户负担。
3.3强化舆论宣传,提高认识
农民对新的科技成果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需要通过机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训和现场培训,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引导、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在推广中要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协调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减少购机者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典型宣传,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
3.4坚持因地制宜,搞好装备选型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6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到本乡镇以外务工经商3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由1.12亿人增加到1.47亿人,年均增加875万人,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加人数多145万人;平均月收入由872元提高到1417元,年均增长12.9%,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55元增加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时期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36.1%上升到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浅析 篇7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 生态环境较脆弱, 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以2004年为例, 全疆受天气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1.39亿元, 其中农业方面的损失就为16.2亿元, 约占整个灾害损失的75.7%。在加上作物生长的积温不够稳定, 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发展设施农业趋利避害, 在新疆农业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新疆周边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在历史上又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有霍尔果斯、巴克图、红其拉甫等17个国家的一类口岸和11个国家的二类口岸。再有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的风俗习惯、消费偏好与新疆地区极为相似, 农业产业结构互补性强, 对新疆地区农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 这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的设施农业, 且具有开拓中亚及俄罗斯市场的潜力。
一、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设施农业发展初成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 新建设施农业的生产已从最初以乌鲁木齐市和地 (州) 所在城市为中心, 向全区各县 (市) 扩展;基地建设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到2005年底, 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就已达到40.9万亩, 其中温室27.4万亩, 拱棚13.5万亩, 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119万吨。2006~2007年两年时间里, 新疆设施农业面积平均以每年10万亩的高速度增长。其中和田、喀什、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面积均超过10万亩, 目前已占到全疆设施农业总面积的一半。自治区以县 (市) 为主体, 打造自己的品牌。现已注册近20个设施农产品商标。如反季节蔬菜、瓜果, 2007年生产了200万吨, 比上年增加42.2万吨。区内上市的反季节蔬菜、瓜果、食用菌等已达到60多个品种。通过口岸向周边国家出口反季节鲜菜5.21万吨, 其中地产鲜菜2.53万吨, 占48.6%。2009年, 新疆设施农业共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290万吨, 其中反季节蔬菜230万吨。设施农业实现总产值64多亿元, 纯收入43.7亿元。全疆农民通过设施农业实现人均纯收入420元, 占到人均纯收入的10.5%。截至2010年9月, 新疆2010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 (0.67万公顷) , 总面积达到98万亩 (6.53万公顷) 。到2020年, 新疆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200万亩 (13.33万公顷) , 基本构建起设施农业现代产业体系。
2.日益突出的比较效益。近年来, 设施农业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正在成为各地特别是南疆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农产品的生产供应期正在由每年的11月延续到第二年的6月, 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转变。目前自治区日光温室亩纯收入多数为3000~5000元, 高的可达万元以上, 已经成为种植业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在和田、喀什、吐鲁番、阿克苏、哈密等地区设施农业人均增收占到农民人均增收的10%以上。喀什地区设施农业产值超过5亿元, 每个大棚平均产值达到6000元以上, 比2006年的增长近一倍。克州设施农业亩均效益达到4000元。比较典型的博湖县截止到目前年产反季节蔬菜、瓜果2.46万吨, 亩产值达369万元。全县设施农业亩均效益5000~10000元, 每亩拱棚蔬菜亩均效益达1000元左右, 总达3500~4500元, 是普通作物种植效益的3倍以上。每亩温室大棚亩产值可达18000元, 亩均效益达12000元。通过育苗和种菜, 温室大棚亩产值可达2.1万元, 亩纯收入达1.4万元。
3.投资环境日益优化。以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的设施农业发展的投入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十一五”期间, 自治区财政安排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科技生产示范基地和集中育苗基地建设。自治区各类投入1.07亿元, 地、县、乡财政投入1.56亿元, 对每座新建温室给予2000~6000元不等的财政补贴, 帮助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覆盖27个设施农业主产县 (市) , 建立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8446亩。通过项目实施, 拉动各地财政、金融、涉农项目资金等投入设施农业8亿元以上。比较典型的塔城市目前累计投资1.2亿元, 建温室3500座, 也逐步完善了蔬菜出口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4.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的亮点。目前新疆设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全疆在建设施农业主产区和集散地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有18个, 现已注册设施农产品商标近40个, 部分企业还注册了境外商标。截至2008年底, 新疆设施农业产销合作组织已发展到300余个, 设施农产品农民经纪人逾万, 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已达70多家。
二、设施农业发展的趋势及方向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水平、档次, 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和设施体系, 重视现有技术和成果的推广应用, 形成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大规模商品化生产。主要有以下六点: (1) 设施农业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 提高主体结构质量与硬件质量, 增强配套能力; (2) 设施与设施农业产品生产向标准化发展, 包括温室及配套设施性能、结构、设计、安装、建设、使用标准, 设施栽培工艺与生产技术规程标准, 产品质量与监测技术标准等; (3) 加强采后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 包括采后清洗、分级、预冷、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过程的工艺技术及配套设施、装备等,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4) 与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结合, 实现光、温、水、肥、气等因素的自动监控和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等; (5) 与信息技术结合, 建立以产品、技术和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化运行、远程服务等; (6) 与生物技术结合, 开发出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耐贮藏和高产的温室作物新品种, 全面提高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利用生物制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专用生产资料, 向精确农业方向发展, 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健康食品。
三、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及思路
1.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为此, 我们应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 既不能盲目引进、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 也不能对设施农业无动于衷。因此, 我们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 在制定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 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有预见性地将设施农业的发展列入应有的位置, 积极引导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和企业集团发展设施农业。
2.发展符合现情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国外的现代设施农业确有独到之处, 其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管理得当。因此, 我们应适当引进, 以提高设施农业水平。但由于气候类型不同、地域条件差别大, 经济、技术、市场条件不一, 致使新疆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与国外大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设施农业, 而不能盲目照搬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必须重视区域的特点, 因地制宜, 找出适合本地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类型, 形成适合现情的设施农业的发展体系。
3.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 只有形成相当规模才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从而占领市场, 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 各级政府应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 积极采取加大投入等政策措施, 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 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 进而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
4.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只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来操作, 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巨大的增产潜力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目前, 新疆地区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极度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 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 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 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建平县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及现状 篇8
关键词:设施农业;自然条件;优惠政策;技术服务;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S6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83-02
建平县为典型寒冷半干旱地区,以低山丘陵区为主,十年九旱。然而,其土地资源极其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太阳总辐射历年平均值居全国前列,昼夜温差大,≥10 ℃的有效积温较高,且雨热同季,非常适合发展具有避灾抗灾作用的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建平县的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 建平县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越
建平县虽然干旱少雨,无霜期短,制约常规农业发展的因素较多,但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1) 光照充足。光照充足是建平县的最大优势。全年日照时数高达2 900~3 100 h。冬季阴天较少,阳光更为充足,具有良好的光热资源。
2) 气候干燥凉爽。建平县干燥凉爽,非常适合果菜生长。同时,其降雨较少,温度相对偏低,无霜期120~145 d,具有从事反季果菜生产及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3) 昼夜温差较大。建平县秋、冬、春三季昼夜温差均高达10~20 ℃,适宜生产高质量蔬菜和水果。
4) 生态环境优良。2005年国家级环境测评结果表明,全县各乡镇的场街均具备生产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的条件。
5) 发展潜力巨大。建平县土地广阔,平地较多,土层深,土质好,发展设施农业潜力大。土压墙体保温贮热性好,造价较低,使用年限长。
6) 交通条件优越。建平县境内交通事业发达,京四高速、锦赤高速、101国道贯通全县;两条铁路横穿南北,柏油马路覆盖全县,销售市场广阔。
1.2 劳动力资源丰富
建平县现有农业人口49万人,其中劳动力总数为27.1万人。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是其重要特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特殊的比较优势,也是建平县设施农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1.3 政策条件优厚
2009年,建平县以“科学布局、规模发展、提高技术、注重效益”为原则,陆续出台多项设施农业建设奖励政策,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拓宽销售流通渠道,全面发展设施农业。当年,辽西北地区经历连续的自然灾害,在全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设施农业实现了新突破,新建面积居全市第一,新建棚成功率达90%以上。2010年初,建平县利用辽宁省政府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出台多项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的措施。2011年,为加快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外地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包括水电配套优惠政策、与当地农民同等的补贴政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偿技术服务与专职技术员补贴等。2012年4月16日,建平县设施农业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为切实加强设施农业的技术、市场和信息服务及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保障。在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带动下,建平县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4 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新鲜蔬菜,使时令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近年来,为节省时间从事其他产业,农民更倾向于购买新鲜蔬菜而不是自己种植,为设施蔬菜生产奠定了消费基础。
建平县的蔬菜上市时间集中在每年7—9月,其他月份的蔬菜供应均较为短缺,为设施蔬菜的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另外,临近市县对果蔬产品的需求数量逐年增加,特色设施产品的销量不断上涨。
2 建平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建平县设施农业起步较早,是朝阳市最早发展大棚的县(市)、区之一。虽然设施农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的带动下,正朝着规模化、链条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使建平成为辽宁省设施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2.1 设施农业生产初具规模
随着建平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热水农场、黑水镇的反季葡萄,深井镇的蔬菜、花卉与食用菌,沙海镇的反季香瓜,八家农场的冷棚花卉,太平庄乡、三家乡的冷棚越夏蔬菜等几大特色产业区。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其他地区的农民多次到建平县进行参观学习。赤峰市为发展特色设施农业,更是高薪聘请建平县的设施技术人员为其进行术指导。
建平县设施农业面积的变化情况及趋势分别见表1。由表1的数据可知:从2008—2013年,建平县的设施农业面积逐年增加,其中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2.5倍,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增加幅度最小的是2009年,仅增加了0.05万hm2;与2008年相比,2013年的面积增加了5.1倍。
2.2 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
目前,全县共有基层服务站31个,平均每个乡镇设立1个站。为提高到各乡镇从事设施蔬菜技术服务水平,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招聘了64名专业素质非常高的技术人员,到各乡镇进行设施蔬菜技术服务。同时,依托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31个乡镇场街农业服务站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农技推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技术承包责任制、绩效工资制、责任追究制等模式,确保基层服务人员的技术服务直接到户。
2.3 专业合作社逐步完善
针对设施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建平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三家乡大型批发市场建设为支撑点,建设朱碌科、沙海、黑水等5处育苗基地。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为棚户产品销售开通绿色通道,解决销售难题。为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建平县规划建设1个大型批发市场及4个小型集散地,并着力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合作与经纪人队伍,现已培养50多名经纪人。
参考文献
[1] 姜谓,建平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 凡恩,建平县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现代农业,2011(16):49.
[3] 朝阳市建平县统计局,朝阳市建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04-01)[2014-06-12].http://www.tjcn.org/plus/view.php?aid=26683.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Jianping county from 3 asp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 labor and preferential policy and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developing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Jianping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condition,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设施农业现状趋势】推荐阅读: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趋势06-16
设施农业现状10-18
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07-05
设施农业的现状和未来09-01
朝阳市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论文06-01
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06-08
农业水利设施05-13
农业设施群05-21
光伏设施农业06-07
农业设施论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