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25-01-0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通用10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1

我国“十五”规划提出,中国需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是无法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并将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业基础设施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材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的总和,按其内容可分为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型。前者包括供应生产资料的产前环节的基础设施、生产农业初级产品的农业产中环节的基础设施、加速农产品流通的农业产后环节的基础设施;后者包括农业综合教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推广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政策及法规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不论是物质基础设施还是社会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只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1.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2002年,重庆市万州区政府捆绑项目资金150万元,重点支持解决了响水镇、小周镇、太安镇等15个乡镇、30个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让农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但要完全解决万州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仅万州区就还有近14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困难的问题,何况其条件更差,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

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是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消费;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3.保障能力下降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如重庆市万州区水利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空白,中型水库也仅有2座,小型水库181座,蓄水能力弱,灌溉能力十分有限,致使万州区农田保灌面积较低。

5.布局不合理

缺乏统筹规则,设计也不尽科学,因而合理布局不够。如没有存放农用车辆的地方,导致农村乱搭乱建、挤占街道和公共用地现象比较普遍。

6.效益不高

政府免费供给,需求无度,不讲节约,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如重庆市万州区有三分之二的“病塘”、“险库”需要整治,大部分渠道渗漏严重,输水效率较低,稻田保灌面积仅为46.8%,绝大多数早地和占四分之一的稻田没有灌溉设施,中低产田地所占比重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5.3%。虽然万州区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还不到总耕地的一半,但是许多水利基础设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笔者认为:

1.提高认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应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当地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改造成公司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企业还可以收取服务费,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其服务收费不宜过高,亏损由财政补贴;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不论是全国性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是地方性、区域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也不论是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还是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都要朝着与市场经营运行机制;相一致、相适应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改变过去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重庆市万州区段家村“联村建自来水工程”、朝元村四组“联户建自来水工程”,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和深化;又如重庆市万州区天星水厂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探索出了城郊地区及农业园区自来水供应走城市化的新路子。国家、集体和农民应各尽所能,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钱(或出工)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大户或富裕的农民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

4.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齐心协力,才能收到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

5.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目前,我国农村正在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这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绝好机会。因此,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开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

6.应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

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乡乡有重点、村村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缺啥补啥的方法,如在旱片死角缺水严重的地方,以兴修水利为主,加快人饮工程建设和现有塘库的整治配套和清淤;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在有水有林、交通不畅的地方,则以解决交通为重点,新修乡村公路,确保交通便利。

7.择优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凡属国家下达确定的退耕还林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应由区县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凡属村、乡、镇辖区范围内事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的项目,应由当地党政依据社情民意,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对群众积极性较高,成效显著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在资金上应优先安排,按建设的实绩、成效来确定扶持的力度和额度,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走不脱”的择优扶持办法。

8.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由于资源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可能都是短缺的,甚至短缺强度都较大,也还是应该走选择性发展的道路。虽然非均衡发展有其弊病,但就现状而言,可能更符合实际要求。同样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应着重发展:①公路网络。建设并完善公路网,以骨干公路为重点,提高出口公路等级,完善公路骨架,形成区域公路网络,提高公路质量和通达深度。建成318国道主干线万州至梁平段、开工建设万州至湖北利川段高速公路。改造、硬化万(州)石(柱)公路,建成库区沿江公路并逐步提高等级,开展城区外环路前期工作。抓好乡镇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实现85%以上的村通公路,50%通乡镇公路实现路面硬(油)化。②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和完善骨干输变电、供电网络,提高输、供电水平和质量。建成万州至湖北三斗坪50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以及支撑万州的110千伏输变电环网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按期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继续改造城区电网。结合环境保护和水利建设,开发磨刀溪水能资源;实现农村水、电及电气化达标。③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供水能力,建设甘宁水库、大滩口水库、三角凼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同时,抓好大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加快“病险水利工程”整治,积极发展乡镇和农村供水,继续开展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提高防洪能力。以长江和重要支流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防洪标准和能力。开工建设城区长江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沿江重点集镇、龙宝河、苎溪河、五桥河、襄渡河、普里河等支流的重点城镇堤防工程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奈曼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奈曼旗重点加强防洪、搞旱水源、节水和人畜饮水建设, 做到把水留住, 把水用好。高标准完成孟家段水库大坝护坡工程和苇平灌区、孟家段灌区、舍力虎灌区配套建设。争取国家立项, 新建库容8000万立方米牛河水库。大搞打井配套, 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 使全旗水浇地面积达到130万亩,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 并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奈曼旗针对常年干旱的实际,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水源工程、水保治理、生态建设、牧业基础工程和3亩田建设5大重点, 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荒山荒地造林、水保治理等重点建设项目, 共完成人工造林31万亩, 封沙育林20万亩, 水保治理21万亩, 人工种草20万亩, 退牧还草70万亩, 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39.5万亩, 新修水平梯田2.5万亩, 新打配机电井868眼,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2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2万亩, 新增灌溉草库伦362处、14500亩, 新建小水库、小塘坝7座, 解决了3.4万人、1.4万头 (只) 牲畜饮水困难, 新增水浇地3.4万亩, 整修畦田172万亩。

(二) 生态建设工程

按照“生态立旗”的总体要求, 坚持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建设与管理并重, 大力退耕还林还草, 种树种草, 力争通过5年努力, 经济林产业形成规模, 双百万亩治沙建好框架, 小流域治理再上水平, 森林覆被率达到30%以上, 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态保护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

近年来, 该旗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为前提, 以林木资源综合加工利用为主攻方向, 加快了资源转化利用步伐。全旗林木加工企业现已发展到203家, 年生产成品和半成品板20万立方米, 初步形成大中小配套发展的格局。同时, 该旗正在积极筹建2×12 M W林木生物质热电联产建设项目, 配套建设100万亩灌木能源林基地。目前, 项目可研已通过省级专家组论证, 正着手实施土建工程和能源林基地建设。

(三) 公路网建设工程

奈曼旗交通、通信十分方便,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国道111线贯穿旗内12个苏木乡镇, 以国道、县道为主线, 以乡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已经形成, 铁路与东北和华北地区联通, 距大沁他拉镇180公里内有赤峰机场、通辽机场。秦皇岛和大连港口距离奈曼旗较近。全旗通信总里程达到506公里, 装机总容量达到17894门, 国内国际直拨, 移动通讯实现全球漫游。

(四) 电力建设工程

加快农网改造, 切实提高供电能力和用电质量, 特别是集中力量解决无电村通电问题, 实现村村通电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用电力快速发展农业, 农业的水利建设没有电能就无法正常使用。所以, 奈曼旗必须重点发展电力建设。

(五) 粮食仓储建设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扶持, 大力加强粮食仓储建设, 力争增加1.5亿公斤以上的仓储容量。围绕七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坚持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 每年都要完成一些具体项目, 使奈曼旗成为一定区域内投资的热点、建设的热点、发展的热点, 使基础设施建设年年都有新起色、新变化、新突破。

二、奈曼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奈曼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但仍然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地区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进程相比, 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 战略选择失当

由于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足, 长期没有把农业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以统筹规划和安排。第一, 最直接的是农业基础设施长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短缺运行成为一种常态。第二, 波动会降低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第三, 由于资源约束, 不能同时或在短期内建成农业基础设施体系, 只能是有选择性地建设某些子项或小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 使农业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发挥。

(二) 投资数量不足

应该说奈曼旗为建设和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了一定数量的资本, 但是与需求量相比, 还存在巨大差额。投资数量严重不足, 过去投资欠账多, 未来投资缺口大。

(三) 投资效益低下

主要原因在于:1.产权主体不明晰, 责、权、利不统一。投资主体不负投资责任, 投资决策者既不负投资责任, 亦不享受投资利益, 投资无责任主体。2.不尊重科学, 工程项目以可批性代替可行性, 决策主观化、盲目化, 3.不尊重实情, 不量力而行, 大上大下, 许多项目变成“胡子工程”、“钓鱼工程”, 拉长了建设周期。

(四) 布局不尽合理

对于一个农业大旗来说, 农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农业基础设施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如何将各种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子系统有机地衔接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 充分发挥整体功能, 也是农业基础设施布局的一个重要问题。奈曼旗农业基础设施布局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主要表现在:1重复布局, 条块分割, 各自为政, “大而全”、“小而全”, 封闭运行。2.位置不当。3.互不关联。各种设施缺乏内在联系, 互不协调, 互不配套, 降低了基础设施的整体功能。

三、奈曼旗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 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认识

要彻底改变奈曼旗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 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确保农业在新世纪再上一个新台阶,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必须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认识。1.农业基础设施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 而且也是保证社会总产品扩大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和物质保障;2. 基础设施是一地区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 农业基础设施则是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3. 农业基础设施同样也是社会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产业部门。

(二) 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战略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这样一个背景下, 在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下, 农业中的许多重要基础设施本来就依赖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 或许就是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或许是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在农村和农业生产领域内的延伸。单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专门化基础设施是较少的。

(三) 确定发展重点

在上述战略思想指导下, 可以进一步确定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顺序和发展重点。由于资源和要素的约束, 奈曼旗要走选择性发展道路。现阶段, 奈曼旗要重点发展以下几类农业基础设施:1.农村交通运输设施。2.水利设施。3. 农村能源设施。4.农业科技和推广设施。5.农村教育设施。6.农村通信设施。

(四) 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要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必须广筹资本, 增加农业投入。在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的同时, 要注意降低投资成本, 缩短投资周期, 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效果, 优化投资结构, 提高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 提高工程项目的技术等级水平和服务功能。此外, 根据奈曼旗人力资源比较丰富这一特点, 坚持搞好劳动积累制度。应根据群众自愿原则, 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讲究实效, 按受益大小合理负担, 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意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奈曼旗现状来说, 私人力量还有限, 农业基础设施主要还是由政府和集体来提供。

摘要: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近年来积极推进科学规划、统筹建设的农业发展战略, 在农业生产尤其是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是在很多方面和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与一些存在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奈曼旗,农业基础设施,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尹海华.通辽市奈曼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N].通辽日报, 2006-5-24.

[2]内蒙古奈曼旗加快小城镇建设[OL].新华网, 2002-3-19.

[3]内蒙古奈曼旗沙漠上“长成”工业绿洲[OL].www.baidu.com, 2006-7-10.

[4]高振清.通辽市奈曼旗农业开发项目“阳光作业”[N].通辽日报, 2006—7-18.

[5]基于遥感、GIS的旗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OL].www.baidu.com.

[6]武自然.奈曼旗敢叫天地换新颜[N].通辽日报, 2006-4-7.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3

摘 要 通过对鲁甸县的基本情况及烟叶生产的发展现状等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详细介绍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措施建议,对鲁甸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科学管理,为提高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建后设施的利用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烟叶生产;设施建设;云南省鲁甸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2

1 鲁甸县的基本县情及烟叶生产的发展现状

鲁甸县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是昭通市的南大门。距省会昆明316 km,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18 km。全县国土面积1 487 km2,辖9镇2乡,84个村民委会、1 641个村民小组。

鲁甸县从1952年开始试种烤烟,并取得成功。1995-2013年,平均种植烟叶3 800 hm2/a,产量801.5万kg,产值9 228.53万元,由于光照强,年均降雨量923 mm,年平均气温12.1 ℃,适宜种烟面积0.8万hm2。

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为大力推动鲁甸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向前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同时,为确保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在基本烟田保护区内进行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和烟叶内在质量,达到烟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和满足卷烟工业原料的需要。

现将2005-2014年鲁甸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介绍如下。鲁甸县2005-2014年共建设完工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有:水窖13 987件、抗旱彩虹水窖1 240件、水池184個、管网工程27条总长53.389 km、排洪调水渠8条总长77.968 km、主干渠1条总长1.65 km、支型I渠24条总长 42.894 km、倒虹吸1座长0.149 km、隧洞1条总长1.84 km、机耕路24条总长149.86 km、提灌站1座、水源项目1个长45.42 km、育苗大棚17个、卧密烤房1 440座,土地整理281.43 hm2、购置烟草通用机械763台(套)专用机械1 206台(套)受益烟农43 466户;受益基本烟田面积7 111.13 hm2,总投资40 682.58万元,其中烟草补贴3 2197.34 万元。

鲁甸县田合狮子脑至龙头山光明的排洪调水渠工程全长61.878 km,工程项目有沟渠、管网、水池、隧洞和机耕路,项目工程分2 a实施建设完工,项目总投资12 656.59万元。其中,烟草补贴资金9 245.32万元,整合资金及群众投工投劳3 411.27万元;受益面积5 522.73 hm2,受益农户12 191户;建设工期为8个月,解决了2.5万多人的人畜饮水问题。

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项目工程建设时间正是冬季和夏季,且施工地处于山区,山高坡陡、地势险峻。冬季天气严寒,属冰天雪地施工车辆难以进出,且不利开展施工;夏季天气炎热气温较高,加之正直雨季雨水较多,工程建设地地质情况复杂,多次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抢抓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和施工质量,在隧洞建设时实行三班轮流施工。但鲁甸县烟草分公司和县现代烟草项目建设指挥部注重协调管理,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来抓,整个工程建设完工并没有发生一件安全事故,被省委主要领导称为“乌蒙山区的红旗渠”;200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在视察时给予高度评价。

为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从2008年开始,鲁甸县在大水塘村和小寨村建设密集型烤房40座,深受广大烟农的欢迎。到目前为止,鲁甸县建设密集型烤房1 440座,烘烤能力达到460万kg,解决了5 000多户烟农烘烤烟叶难的问题;烟草累计投入补贴资金4 320.00多万元。但离解决鲁甸县烟叶产量900万kg的烘烤还有一定差距。

由于鲁甸县地少人多,烤烟种植始终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2013年对大水塘村281.43 hm2土地进行了整治(图1)。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有:对土地进行深翻换土、坡改台、建排水沟、水池和机耕路等;土地整理后要达到田成方、地成块、沟相通、路相连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又不务农时,鲁甸县从1月开始动工到5月底前整理完结束并投入烤烟大田移栽,土地整理项目烟草投入补贴资金761.23万元,受益烟农户1 237户。

图1 土地整理市级专家现场评审

鲁甸县猫鼻子水库东干渠调水工程(图2、图3、图4)于2013年5月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同年11月24日开工建设,全长45.42 km;受益铁厂、龙头山、小寨三个镇的1.01万人,新增基本烟田0.184万hm2,改善基本农田133.33 hm2,可解决 0.8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烟草投入建设资金7 634.00万元。

图2 群众参投工投劳

图3 水源工程省级专家现场评审

图4 水源工程开工现场

3 主要做法和措施

3.1 健全机构,整合资源,强势推进项目建设

从2008年开始,鲁甸县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启动建设,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政治任务、惠民工程来抓,成立了烟水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1]。

3.2 严格“三为主”,搞好“三结合”,确保项目建设推进有力

按照行业“三为主”的要求,一是鲁甸县烟草分公司委托有丙级资质的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二是鲁甸县烟草分公司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每年对实施的项目建设的工序工程、单元工程进行实地验收;三是鲁甸县烟草分公司全程参与对项目建设的监管,相关部门配合抓。

3.3 严格程序、规范运行、公平公正、阳光透明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都要逐级上报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后才能建设,从2008年开始建设烟水工程以来, 鲁甸县认真组织了项目建设的公开招标工作,通过项目招标公示,资格预审,项目开标,中标公示,完成了招标工作后,项目才能签订施工合同[2]。

3.4 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优良

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优良,县烟草分公司把工程质量摆在项目建设首要位置来抓,强化措施,多管齐下,在监管上狠下工夫,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

3.5 紧密配合、同心协力、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各部门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一心,紧密配合,积极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

3.6 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严格按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烟办〔2008〕33号、《云南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贴资金预算管理办法》(云烟财〔2008〕11号、《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关于进一步明确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云烟叶〔2008〕243号等文件规定的程序办理[3]。对工程进度款拨付根据建设主体逐笔委托,县烟草分公司按资金补贴合同约定,根据施工方提出的经各方签字确认的项目资金支付申请,依据施工进度,审核签字完备的项目资金审批单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到施工方,做到拨付资金与工程进度相一致,确了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安全。

3.7 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编工作,规范档案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局、省局(公司)关于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认真搞好项目建设的资料收集整编,对所有的档案资料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备存了电子备份档案,确保项目建设资料齐备,管理规范[4]。

3.8 注重项目的建设后管理

鲁甸县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市烟叶基础設施项目建设管护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鲁甸县烟叶生基设施建设项目管护办法》,对建设完工的项目同项目建设主体签订了建后管护协议。同时,县人民政府下发了鲁政通〔2012〕10号《鲁甸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8年以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护主体及责任。

参考文献

[1]林选知,殷寿安,张瑞琴.现代烟草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构建探讨[J].农机化研究,2012(1):249-252.

[2]李明海,陈尧,邹焱.现代烟草农业探索[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吴中华,高体仁,夏幵宝,等.QJ-II型密集式自控烟叶烘烤设备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烟草科学,2006(4):9-12.

[4]汤明,王芳.烤烟密集烘烤研究主要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9):190-191,19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4

-------以河北省正定县新安镇为例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顺应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举措,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有效载体。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其建设构筑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才能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不断取得成效。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其特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我们组织了一项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抽样调查。

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本项调查以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安镇所辖的东权城、新安、吴兴、于家庄、七吉、西权城、东慈亭、西慈亭、柳树科,南王庄、李庄、秦家庄、北白佛13个自然村为调查对象。在调查中以村庄、年龄、性别、人口数量等为控制变量,采用的是调查问卷为主、文献研究为辅的方法,主要询问了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居住状况、交通状况、环境保护等情况。调查中充分考虑了调查的可信度和允许误差。本次调研共发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67份,有效率93.45%。全部问卷资料经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叉分类统计。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1、正定县新安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正定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典型冲击平原.新安镇镇区内地势平坦,土壤北沙南粘,肥力南肥北瘠,宜于农作物和林果的生长,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沙地种植花生、西瓜、红薯、果树等经济作物。砂矿和养鸡业作为支柱产业。境内蕴藏丰富的优质砂矿资源,建南京长江大桥和人民大会堂时曾用这里的沙子,1985年运沙量为60万吨,1995年,县里成立砂矿管理办公室,砂矿管理步入规范化。养鸡业发达,80年代开始,90年代达到顶峰,1994年,筹建了东权城禽蛋市场,成为正定县较大的专业市场之一,年成交量46万吨,产品远销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不仅解决了村民卖蛋难题,还带动了饲料加工、禽蛋加工、销售服务、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教育、卫生、通讯等较为发达,华北石油三处驻新安车站街北部,辖区内有正定七中、正定县第二医院、第四医院、新安邮电支局、权城邮电支局、中国农业银行新安营业所、新安信用社、权城信用社等单位。该地区农民41%从事种植业,42%农户外出务工,有少数农民从事养殖和开办自己的企业。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6974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8613万元,工业总产值126840万元;财政收入629.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7元。新安镇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大县”为总体目标,积极响应“科技、开放、旅游、市场”四大带动战略,抢抓机遇,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各项工作逐步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2、正定县新安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理念有所改善。

对于目前家庭消费主要以子女教育和日常开支为主。其中子女教育占43.25%,家庭日常开支占29.8%;60%的人对目前的家庭生活状况非常满意;新安镇各村中72%的农户开始使用清洁能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安镇人民对文化素质教育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其中43.7%村民对待子女接受教育的态度是砸锅卖铁支持供应到底,没有人对教育表示不支持。经济的发展使得新安人注意到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事业的发展又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农、林、牧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一个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组四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走向成熟。以东权城为例,该村有两个农用药品专卖店,拥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员,用药期通过广播向村民宣传预防虫害工作以及用药方法,做到了即使有效的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了产量。另外,经常有相关专家或科技人员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培训,当地政府更是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产品手工工艺技术、种养加工技术电子机械技术等一些致富技术的学习。(三)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特别是“普九”期间,全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绝大多数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小学初中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均为100%,图书达标率在90%以上,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也达到了90%,大部分的中学有了30台以上规模的电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全镇通过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教师队伍逐渐青年化、专业化,幼儿园建设也进一步得到完善。放暑假以来,新安镇政府抓住暑期的有利时机,对全镇十余所小学的校舍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管理和维修,并对校园进行了整理,粉刷墙面,修剪树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而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新安镇45%的村里有完整的垃圾处理体系,所有村庄设有固定的垃圾集散点并有专人负责处理,一些村庄还建立了专门的垃圾分拣站。90%以上的村里无污染企业,少数有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的现象。全部村庄的主要街道实现路面硬化;10%的村庄,例如东权城村已实现大小街道全部硬化,并有专人负责打扫和维护。一些村庄还进行了厕所改造,引导村民修建沼气池,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医疗卫生事业更是有了长足发展。乡镇医院、乡镇卫生院、村个体诊所组成了镇、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卫生技术人员包括中医、西医、护师药剂师等一大批专业诊治护理人员;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个人诊所均有业务用房,以保证病患的安静修养。另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医疗保险保健所多家医务场所。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兼)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招聘的防保人员与诊所人员。

(五)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该镇在“十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各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应的体育设备,每个自然村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加强。一些先进村,如东权城村兴建了文化娱乐广场,集中建立了体育运动器材中心,并且在广场内搭建了舞台,用于文化表演,并且组建了村战鼓队、舞蹈队,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计划生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就。

近几年来,全镇加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建有多个计生服务站,能独立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并达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标准要求,许多自然村有了自己的服务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3、正定县新安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多等原因,正定县新安镇仍存在着如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3.1农村科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体制创新活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够。

(二)缺少科技项目资金,科技贷款手续繁琐,政府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仍然不足。

(三)部分乡镇不能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业务工作,科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科技人员学非所用;当地的农业科技宣传力度较小。

(四)人才匮乏,科技人员技术陈旧,知识老化。

(五)没有建立一批依靠科技成长起来的涉农企业,农产品的加工没有得到科技的有力支持,申报和实施的科研项目少。另外,没有自己特色的大型企业,小型工厂竞争力弱。

3.2该地区农村教育事业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渠道不畅。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标准太低的“一费制”以来,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施装备专项经费,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

(二)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虽然小学英语开课率有所提升,由于教师跨科教学并未专业学习英语,导致英语教学水平低下,小学严重缺乏英语专业教师。初中虽然大部分已经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

(三)部分初高中办学数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招生规模小,师资相对匮乏,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初中生的需求,同时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燃煤、用水、用电等设施的维护、维修等费用较大,学校支付较为困难。二是由于学校有寄读生,每校需增加炊事员、医务人员等,增加学校编制和财政负担。

三、讨论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针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差的现状,建议上级加大对内部治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调高防讯通道和乡村公路设计标准和补助标准,相应减少地方配套。继续加快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基层卫生院建设的资金投入步伐,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年内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各类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建议今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由计划部门统一上报审批、统一下达投资计划、统一管理、监督、验收,业务主管部门具体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养护,计划部门与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以避免项目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科技服务体系。

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农业科技进步,对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指导服务农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增加上级经费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扶持力度,支持农业大县建立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建立农业和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养护机构,定编定员,养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五)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月地的供需矛盾,适度扩大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加大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土地整治的投入,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5

通过对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近期的研究方向及发展重点,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 者:胡彦辉 孙忠海 Hu yanhui Sun zhonghai 作者单位:胡彦辉,Hu yanhui(黑龙江省五常市八家子乡农机服务中心,150200)

孙忠海,Sun zhonghai(黑龙江省五常市营城子乡农机服务中心,150200)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6

清泉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2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核查验收要求,现将我镇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及运行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狠抓不懈,进一步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成效明显。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日光温室394座,其中:葡萄大棚254座,双孢菇大棚140座。寒旱区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园完成投资1100多万元,共建成葡萄大棚178座,由群众和能人大户建设的葡萄大棚76座,通过招商引资,由企业和大户建成双孢菇大棚140座。栽培净面积346亩,设施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一、2010年设施农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设施种植业建设运行及奖补资金落实到位情况 2010年,全镇共建成设施温室大棚232座,其中: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葡萄大棚90座、双孢菇大棚140座,西街村改造旧大棚2座。因受气候影响,当年16座葡萄大棚定植苗木、3968株,成活率在80%以上。20座葡萄大棚种植了马铃薯新品种“黑美人”,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40座双孢菇大棚完成了来年生产备料工作。

在奖补资金落实方面,按照县委、县政府出台制定的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应拨付大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278万元,实拨资金208万元,尚有70万奖补资金未拨付。具体情况如下:92座葡萄大棚应拨大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38万元,实拨138万,140座双孢菇大棚应拨140万元,实际拨付大棚建设补助资金70万元,基础设施补助70万元未拨付到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当中。

(二)设施养殖业建设运行及奖补资金落实到位情况 2010年,我镇继续加大养殖业扶持力度,新扶持发展北滩、西街、南湖及红寺湖村养殖大户15户,建成羊舍214间,当年羊饲养量达到5300多只,出栏3250只。扶持南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牛舍8栋,当年牛饲养量达到500头,出栏500头。

在奖补资金落实上,由于我镇2009年没有退牧还草项目资金,2010年退牧还草资金近期才到位,应向15户养殖大户兑现的8.8万元和南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兑现的8万元奖

补资金正在兑付落实当中。

二、2011年设施农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设施种植业建设运行及奖补资金落实到位情况 2011年,全镇共建成设施温室大棚98座,在建双孢菇大棚54座。其中: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葡萄大棚88座、济民沙产业园区改造旧棚10座,由博文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的双孢菇大棚已完成54座基坑开挖工作。4月份对2010年建成的74座葡萄大棚定植苗木18352株,成活率达到80%。受气候条件制约,新建成的98座葡萄大棚计划于2012年春季完成苗木定植工作。积极加强技术指导,双孢菇大棚试种成功,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投资企业和能人大户发展双孢菇产业的信心。

在奖补资金落实方面,应拨付大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47万元,截止目前,均未拨付落实,正在与相关部门积极衔接落实当中。

(二)设施养殖业建设运行及奖补资金落实到位情况 2011年,我镇在北滩、北湾两个村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2个,发展养殖户50户,建成羊舍500间,养殖饲养量达到4900只,出栏2200只。

在奖补资金落实方面,整合2010年退牧还草资金,向养殖大户兑现奖补资金55.5万元。

三、2012年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计划及生产准备情况 2012年,我镇将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不断扩

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巩固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计划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50座,对2011年88座葡萄大棚完成定苗,支持宏武公司对120座大棚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三层架”种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公司经营效益。支持博文房地产有限公司新建双孢菇大棚100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7

一、建平农业基本现状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先决条件

首先,建平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有耕地219万亩,占全市35%,土地面积大,耕地较多,特别是水浇地少,坡耕地多,土质瘠薄;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旱,水资源严重缺乏等。这些自然条件已成为阻碍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其次,建平地区农民仍延用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意识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偏低,导致建平农业的抗灾能力十分薄弱,农民收入低而不稳。再次,建平地区气候特点是无霜期短,全年适合作物生长的无霜期仅120~135天,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凉爽,光照充足,适宜发展设施农业。

总之,建平地区自然状况决定发展设施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因素。

二、建平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状况制约设施农业发展

设施农业在建平有着20多年的发展历史,各部门为设施农业发展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历经几起几落,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模小而分散。遍地开花,战线长,距离远,市场风险太大。(二)是建棚不科学。造价高,保温性能差,采光不好,产量低。(三)是重建设轻服务。建棚下任务,技术没人管,市场协调没人抓。(四)是管理方式落后。大水漫灌,粗放管理,地温低,湿度大,品种老,病害多。(五)是单户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收入少,效益低。上述原因致使农民感觉设施农业风险大、不赚钱、不愿意发展,一度制约设施农业在建平的发展。

三、建平地区发展设施农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政府认真总结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采取典型引路、突出重点的发展策略,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2009年的特大旱灾,建平把设施农业作为重点项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有力地推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000亩以上,大灾之年实现了保护地建设历史性突破,初步扭转了发展设施农业的被动局面,但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阻力还很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好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一)借助政策,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目前,设施农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政策优、力度大,但当前基层干部认识差距很大,缺乏主动性,认为抓设施农业难度大,制约因素多,为难情绪高,这些问题不解决,设施农业很难有新的发展,应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充分认识我地区农业现状,充分认识干旱缺水给农业发展和农民生存造成的严重危机,切实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提高对设施农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认真解决好农民的观念问题。

受传统种植习惯和耕作模式的影响,农民对设施农业不是非常了解,心里没底,顾虑重重,如何解决农民的思想顾虑和保守观念,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关键,应积极组织农民去外地学习考察,了解设施农业的优势、效益、市场前景和建造模式,用典型和事实启发和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

(三)集中连片发展,做好市场带动,减少市场风险。

发展设施农业最大难题是土地调整,应采取自愿调整、互换土地、反租倒包、利用四荒、垦复造地等形式,解决建棚用地,尽量选择水电路较近的坡地、荒地,引导农民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新规划的小区要相对集中连片,扩大单户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这样,不但有利于配水配电、技术指导,还有利于产品销售,提高农户的经营效益,同时,在集中连片的基础上,做好标准示范棚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有利于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

(四)探索新型建棚模式,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建平县冬季风大,气温低,所以,设施农业建设必须达到保温、坚固、抗风、采光好,同时还要投资小,成本低。目前,全县主要推广土压墙体、钢竹混合式骨架,简易式后坡的建棚模式,保温好、成本低,但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设施农业建设如何达到科学合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健全的技术服务体系,是确保设施农业项目成功的关键,从规划设计到棚体建设,物资准备,品种选择,技术指导,培训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负责。

(五)抓好市场协调,降低市场风险。

建平县设施农业基础差,规模小,布局分散,战线长,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农民对销售为难情绪大。鉴于此,应高度重视市场建设,为销售提供宽松的场所。同时要认真考察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在品种选择上,技术人员要为农民做好参谋,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产业与品种优势,引导农民建立产业协会,强化产销一条龙服务,积极引进外地客商和经销大户,采取优惠政策,建立稳定的市场供求关系。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2-0061-02

设施农业旨在通过人为干涉(如控制环境温度、减少病虫害、增加光照时间等),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使其作州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相关的机械设备作为辅助。设施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我国发展设施农业机械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提高设施农产品质量

我国设施温室面积曰前已经达到350万hm2,在设施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土壤连作障碍等现象。设施农业的生长环境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但高温、高湿环境不仪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适宜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在温室环境下,农作物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弱,在缺乏相应技术及装备时,易遭遇病虫害危险、这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农药、水、肥等资源.还会降低设施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不利于提高设施农\lk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不断研究、改进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为动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保障我国设施农业的牛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我国设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1.2有助于减轻设施农业生产劳动强度

设施农业在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农民获取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设施农业目前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始终有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偏低等问题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意愿和劳作积极性。尤其是近些年,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劳动力价格急剧上升、季节性明显、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导致设施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当前,发达国家设施园艺的人均种植面积超过r1.00hm2,相比之下,我国0.07hm2的水平显得尤为落后。我国政府将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计划,并将其划人重点扶持部分。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速设施农业机械化改造,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对设施农业进行装备,改变传统人工劳作方式,实现设施农业发展的机械化、现代化和高效化,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2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设施农业的重视,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截至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已经基本完善和成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实现了初步的现代化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还有一定差距,暴露出一些问题。

2.1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发展起步较晚,进度与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全面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农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2.2生产效率和精密度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在生产效率和精密度方面都比较低。虽然就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来说,现有设施农业机械已经基小满足需求,但是其生产效率和精密度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不利于我国设施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

2.3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相对滞后

技术的进步是促进一个领域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改革来推动。当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短板,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4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化的生产模式,有助于实现系统化的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但我国在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中,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程度不够,难以将信息化的优势在设施农业机械中充分体现,这也是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农业对机械的基本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硬件设施的大量需求和建设逐步转向为对信息技术的迫切要求。在设施农业中,设施农业机械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技术含量会对整个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在新形势面前,设施农业机械应该引入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研发出更为专业的装备,以促使我国设施农业获得更大发展。

3.1机械精密程度提升

设施农业机械的精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因此,未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应朝着精密度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使设施农业机械的性能更加实用、高效。精密程度的提高,还能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

3.2机械体积减小

在农业机械改进过程中,越是小型的机械越能得到认可和普及。未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也会朝着小型化的方向进行。设施农业机械小型化,可以使设施农业机械的使用更加便捷、操作更加简单,促进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

3.3研发经费投入增加

农业生产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辅助,越是高性能、低成本的机械设备越具有市场潜力,因此,未来国家和企业投入到设施农业机械研发的经费也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这是农业发展实际需求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设施农业机械的研发和进步能够获取丰厚的回报。

3.4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应用

在未来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中,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因为新型的材料和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进而提升其工作性能,促进我国农业在科技的辅助下实现快速进步和发展,提升我国农业领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nlc202309040109

4结语

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类型机械设备的支持,设施农业机械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针对这种现状,相关人员应当树立危机意识,正确对待,设定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积极行动,以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总体水平。实践已经表明,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设施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支撑,而只有正确分析当前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情况,积极制定提升措施,才能最终实现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高度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中华,王国占,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2(1):7-10.

[2]王丽娟,刘少梅,任志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职业规划的调查与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9):78-81.

[3]朱德文,陈永生,程i六.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7(1):5-7.

[4]胡普辉,刘延风,浅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2006(4):64-67.StatusandTrendAnalysisof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DevelopmentinChina

WANGHengyi,ZOUXuejian,WANGTao

Abstract: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hasgreatassistingfunc,tiontothedevelopmentoffacilityagricultureinChina.Thearticleexpoundstheimportantsignificanceofdevelopingfacilityagricultureanditsmachineryequipment,summarizestheexistingproblemsinthedevelopmentof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inChina,andanalyzesitsdevelopmenttrendinfuture,inordertoprovidecertainenlightenmentsforthedevelopmentof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inChina.

Keywords: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status;developmenttrend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篇9

摘 要: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该文根据合肥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农用投入品等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加大对农业而污染治理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环保体系等。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04-03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本文根据巢湖流域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农用投入品等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巢湖流域农业基本概况

巢湖流域是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综合生产水平较高,水稻、油菜、棉花、蔬菜、家禽及水产已发展成为巢湖流域最具特色的6大主导产业。同时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是国家重要的粮油棉、水禽、水产等商品原料生产基地。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随着工业“三废”和城市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投入增加,点源污染逐渐减轻,相对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如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渠、水塘;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过多、过量和不科学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无序排放。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占有率。特别严重的是造成地下水污染,导致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巢湖流域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化肥用量较大,有效利用率较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肥的施用量逐年攀升,有机肥施用量逐年下降。据统计部门统计,合肥市巢湖流域2015年化肥用量达22.4万t,平均施用水平为593kg/hm2,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公认的安全警戒线225kg/hm2。据测算,化肥利用率仅为30%~40%,加之部分农户施肥方法不当,主要是以撒施为主,加剧了肥料的流失。不仅养分损失,还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体,污染了环境。

2.2 农药施用量较大 由于近年来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重,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强,品种结构不合理,部分农民施用农药技术落后,造成药剂浪费严重,加之化学防治范围不断扩大,施药次数增加,农药残留污染日益明显。2015年全市农药施用量5098t,平均14.2kg/hm2,其中杀虫剂占33%以上。农药利用率仅为35%,大部分农药流失到土壤、水和空气中,造成污染。

2.3 农膜用量较大,土壤残留逐年累积 2015年全市巢湖流域的农膜施用量高达6545t。平均18kg/hm2。由于农膜不易降解,平均回收率为70%左右,另外30%滞留在农田中,从而形成“白色污染”。

2.4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较低近年来,我市巢湖流域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家禽饲年养量近亿只,生猪养殖198多万头。据测算,畜禽养殖年排出粪便300万t,除部分进入农业生产循环外,大部分未经过无害化处理,随意排放、流失,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5 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垃圾无序排放 我市巢湖流域447.39万农村居民常年生活污水及垃圾,大多未经处理就露天排放,随雨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形成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情况

3.1 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自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就把治理巢湖流域治理作为重中之重,进入“一体化”新时代,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认证相结合,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更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

3.2 加快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尿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市多管齐下,利用农?I种养业优势,开展种养优势互补,促进生态循环。一是科学合理利用畜禽粪便资源。随着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畜禽粪便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农户将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后,用于发展大棚蔬菜,或用于养鱼育蚌。二是加工成有机肥料。各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稻鸭共育”、“山场养鸡”、“林下养禽”、“水上养鸭”等养殖模式,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养殖亮点,既发展的生产,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3 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一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全市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0万hm2,实行科学用药,减少用药次数,而且药剂品种结构也有很大调整,淘汰和禁用了甲胺磷、1605、久效磷等高毒高残留有机磷农药,使农药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二是科学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效地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了化肥利用率。三是狠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一料变四料”(即由秸秆变肥料、饲料、燃料、工业原料),秸秆还田30万hm2,其中直接粉碎还田10万hm2,覆盖堆沤还田3.33万hm2,留高茬还田16.67万hm2。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四是保护地栽培。实施农地膜覆盖6.67万hm2,免耕栽培6.67万hm2,减少了水土和养分流失。

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1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的传统商务模式由于存在诸多局限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交易环境,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贸易的一个新方向。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由于中国农村市场的突出特点, 决定了在我国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必须走多层次、多形式的路子。建立适合中国农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开展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改善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电子商务模式、冷链运输

一、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税务、海关、邮电、交通、化工等行业,加上一家一户的农业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同在。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基本上处于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

有数据显示,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只有1%左右。1%是什么概念?服装电子商务目前占整个服装零售业的17%;而3C产品电商占总零售约为15%;相比较而言,农产品是电商行业几乎最后一个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农业和其他工业产品不同,产业周期漫长,标准化很低,信任度不够,流通和保质不易;电子商务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也造成了农业电子商务的步履蹒跚。

二、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健全

目前,生鲜电商的平台有顺丰优选、易果。但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平台,进口食品的品类都超过了40%。这和中国农产品的非标准化是息息相关的。很显然,既然物流成本高昂,当然高客单价才能获利,而高客单价意味着高端人群,而打动高端人群的最直接的就是进口食品。

2、物流配送成本高昂,供应链不完善

关于农业电子商务电商的物流提货成本,能够发现,假设客单价是100元,25%到40%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相比较服装电商5元左右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高昂让农产品电商相比较传统的超市分销模式变得缺少竞争力。农产品物流成本的高昂和中国冷链的不完善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看以下的数据,日本有冷藏车32万台,约400人/辆;美国有冷藏车60万台,约500人/辆;中国有冷藏车约4万台,按照美日标准,中国至少应300万辆;由于冷链的不完善,造成中国农产品流通不出去,即使流通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据统计,中国果蔬损耗率25%~30%/年,年损失800亿,可解决2亿人的温饱问题。

3、农业电商平台不完善,缺乏信任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获得目标客户,并实现销售、获得收入,除了目前主流的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平台,目前还包括了微博、微信、移动

互联网等各类进行电子商务的渠道和方式;但电子商务无法解决线下的各种问题。消费者如何对广告宣传产生信任感?是否真的有机?是否真的没用化学物质保鲜储存?如淘宝网给其他的电商产品有相对比较强的控制力来解决信任度的问题;包括如果买到假货可以由淘宝先赔钱等。但农产品淘宝很难解决信任问题。目前淘宝做的“特色中国”频道,实际上是按照地域特色把销售食品的店铺重新做了一次排列组合,即导购。但任何一个地标特产,都有无数店在卖,消费者很难鉴别哪个是真的,哪个是高品质的。淘宝的评价体系在农产品的信任体系的建立完全不够。

4、涉农网站内容与农民信息需求脱节

我国涉农网站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网站集中度不均衡。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第一线。在我国目前1500多家农业网站中,各级政府主办的网站占有很大比例,约为40%左右,但农业基层站点数量不多,尤其是乡一级网站,还不到4%;第二,网上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差。特别是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网站过分强调信息服务功能,而相对忽视网站的商务功能的拓展,相当一部分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第三,信息发布、传输滞后。涉农网站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多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建并进行更新维护,更新周期长;第四,网站内容缺乏行业和区域特色,时效性和服务性不足,而且利用程度低。缺乏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特征,不解决本地农民的实际需要,信息的价值和传输效率与农民需求和实际运用脱节;第五,涉农网站建设水平低,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用户定位不够明确,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网上信息不够开放

三、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虚假交易、网络诈骗、黑客侵袭等现象时常发生,这就急需政府部门加强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订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开放性、兼容性的法规、规范、标准,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

2、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进程

地域的限制决定了依靠传统市场模式无法实现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对此,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用电子信息聚集贸易主体和交易信息,提高空间集聚效率,在统一的交易规则下实现农产品交易,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实现农产品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并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扶持、规范和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首先,加强财政支持。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体系,鼓励县乡政府建立大型农产品网站,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应该大力吸纳通信运营商以及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合作,帮助企业开发农村

市场。其次提供技术保障。鼓励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和农业电子商业协会开展针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工作,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再次,正确引导舆论。

4、完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运输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体系,就是要改变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对农产品物流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首先建立跨地区物流配送组织和载体,即配送中心,连接生产和销售。其次建立地区内、城区内配送网络。地区内、城市内的配送网络是单层次的平面网络,在城区内,由配送中心完成采购订货、验收入库、储存保管、分拣、加工、补货、配货、配装等一系列的配送活动,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支持。再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在连接城乡市场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冷链运输,使一些易腐烂的农产品得到保鲜。

5、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 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完善C2B、O2O电商模式。

6、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信息人才 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新一代“电农”。农民的素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教育农民使用和掌握检索网络信息和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社会基础。

7、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 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商标化销售策略。另一方面, 政府或行业协调机构应该尽快制定并出台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

四、总结

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助力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能很好的解决农产品贸易中因信息不对成、交易成本高而效率低、受地理限制等引起的种种问题。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飞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沈阳理工大学,王敏、金敏力,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06(7)

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巩敏焕,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上一篇:心理辅导团体活动方案下一篇:老兵退伍欢送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