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9-29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用8篇)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 要通过对武汉市周边7个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分析了目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小城镇主要是指县、区以下的建制镇,是我国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 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条件,是与城镇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系统。通过对武汉市周边7个小城镇的调研,就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与大家探讨。

一、小城镇现状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武汉市近几年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三类工业基本退出武汉市中心城区,这给武汉市周边的城镇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这几年小城镇也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工业及外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小城镇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主要表现在给排水、电力供应、垃圾处理及小城镇公共环境已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与武汉市相邻的吴家山镇和纸坊镇,大力发展工业和房地产业,由于工业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治理,造成镇内的金银湖和汤逊湖湖水严重污染,汤逊湖作为纸坊镇的饮用水源,水质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同

时环境的下降也使得两镇的房地产开发质量下降,特别是已开发的住宅小区入住率偏低,严重影响了城镇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忽略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是小城镇建设的前提,规划是龙头,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谋划在前。也只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才能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对武汉周边这些小城镇建设的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成果多,涉及的设计机构多,但周边这几个城镇没有一个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小城镇基础设施忽略规划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城镇对规划的重要性的片面认识。他们只认识到城镇总体规划、城镇用地规划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基础设施等专业规划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好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可以很好的用来对外宣传自己的经济发展计划,同时为更好开展招商引资提供了基础资料;而小城镇在形成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部分基础设施,虽说不完备、不合理,但可以用,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投入大,效益显现慢,无法体现政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二是基础设施规划水平低且规划泛滥。许多小城镇建设规划都是项目优先,为了一个项目就可做一片用地规划,所以同一块地可以反复的做详细规划,直到项目落实,而详细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内容因为不够重视,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经过认真的现场踏勘和论证,造成规划水平低下且不同设计机构之间的成果相互矛盾。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急功近利现象严重,缺乏持续性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现象,主要表现就是行政干预多,长官意识突出: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一味的贪大求洋,项目优先,如本次调查中有的小城镇方圆不过几个平方公里,却修建有宽约100米的道路,看上去很气派,却没有多少交通量,有的小城镇为了迎合项目建设,领导用手一指就是一条城镇主干道,建成后却发现与武汉市的规划出口道路不一致,造成建设资金的严重乱费;而同时急需资金投入的给排水、垃圾收集及污水处理等项目却无资金投入,造成现在各镇修建的道路多为“光板路”路,只有路面,路下无任何管线设施,这必然给以后的管线建设带来麻烦或造成道路断面的资源乱费,还有那些项目引进后不配备任何的污水处理设施,任意排入现有水体,造成城镇环境恶化的,都是对整个城镇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集中表现。

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加速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武汉市周边城镇发展现状的调研,深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软肋,要保证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研究工作

规划是龙头,不仅体现在城镇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上,同样体现在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小城镇在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的编制后,必须在此基础上编制基础设施中的各专业规划,用以指导小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而各专业规划的内容在满足城镇开发建设的同时,必须从区域整体考虑,做到与相临中心城市和其他相关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进行衔接。首先,小城镇的道路交通规划必须服从区域大交通的规划,特别是与中心城市相临的小城镇,道路建设必须与中心城市的对外交通道路建设一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乱费;小城镇的排水必须从整个区域的水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区域内水系各段的控制水位、排水泵站规模等;小城镇的污水治理应尽量依靠相临中心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或者区域内的小城镇集中合建污水处理设施,以节约投资;小城镇的电力通信必须依托区域内的电网和通信网络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城镇的变电所、通信局所等。2.2合理安排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次序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城镇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不能盲目求大,无序建设,将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到急需建设的具体建设项目当中。从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尽量减少形象工程的建设,道路建设中宽度要合理,同时道路工程与排水工程一同建设,并在道路两侧预留其他管线的敷设断面,减少建设中的反复,避免不必要的乱费;污水治理工程中应优先建设城镇的污水收集管网中主干管,以满足整个城镇局部建设时相互衔接,有利于污水系统的建立;电力和通讯建设也应先满足主干线的建设,控制主干线建设廊道,容量可根据小城镇的需求进行

分期建设。

2.3积极探索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

目前,小城镇经济实力普遍较弱,而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大,这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而政府单纯的投资体制是造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研究基础设施的内在经营规律,使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行”的思路进行管理,政府将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和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可将前者通过出售、出租或转让给非国有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使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管理向市场化过渡,运用市场化的运转模式,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难的问题,如小城镇的给水、污水治理、电力通讯建设、垃圾的清运和处理以及公园等绿化建设都可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来解决融资渠道,而小城镇的政府则可集中财力建设城镇道路、城市雨水排放以及改善人居环境。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同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经过了停滞和发展两个主要时期。同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相比, 我国的发展速度较低, 发展滞后, 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口和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步提高, 限制了全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1952—1978年, 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 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只有0.21个百分点, 其中“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 城市化水平基本停滞在17%左右。到1978年,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才逐渐步入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轨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0.65个百分点。200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36.2%, 2002年以后, 城市化水平每年的提高率都多于一个百分点, 我国正在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

一直以来, 我国政府非常关心和重视城市化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提出“要很好地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战略”;“要研究我国的国情、国力, 走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要搞好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结合, 要走以发展小城镇、建设小城市为主的道路”。这些关于城市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同时, 国内很多资深的经济专家、学者也都把城市经济作为一个发展方面开始深入研究和实践, 并在全国许多省、市的乡村取得了丰硕的成效, 为全面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示范、树立了样板。

党的十五大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列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吹响了全面振兴农村市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号角。几年来, 全国各地通过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产品结构调整, 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壮大农村市场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 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 引导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使广大农户的行业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并使一部分乡村率先实现了城市化、工业化。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工作报告中, 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五年来我国农业经济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同时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部分特别指出:要想在21世纪全面实现现代化, 振兴民族经济, 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就必须把重点放在扭转和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 把加快推进城镇化、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本届政府的宏伟目标, 已经列入下阶段国家发展战略日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规律来看, 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后, 会普遍发生城市化进程加速现象。2011年, 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首超50%, 正在步入加速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了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56%的战略目标, 这期间, 我国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会达到1200万人以上。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农村人口比重很高,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 做好农村大量剩余劳力转移是个核心问题。靠现有城市, 特别是靠大城市吸纳是不可能的, 出路是加速乡村城市化,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加强小城镇建设, 就地消化和吸纳绝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这样既可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又减轻了大城市的增容压力, 同时能够减少和有效避免一些社会矛盾的滋生。

小城镇是一个区域概念, 从狭义上讲, 小城镇建设也就是小城镇经济的发展问题。小城镇经济是以集体所有制乡镇工业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系。据统计, 目前我国乡、镇两级办的工业有20%左右集中在建制镇和乡政府所在地, 其余均散落在农村。这种过于分散的布局在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也就是小城镇经济发展中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需要由政府部门去引导和解决。主要表现在:

1.1 乡镇土地使用浪费严重

乡镇工业遍地开花, 其占地大大超过了城市工业厂矿正常用地标准。据有关资料反映, 乡镇工业人均占地面积水平要比城市工业高出3倍以上。也就是说, 如果乡镇工业做到合理布局, 即使占地面积略超过城市标准, 全国工业占用地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一半左右。并且在乡镇土地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 据纪检和监察部门的资料揭示, 这些土地还成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一些官员利用我们珍贵的土地资源做起了黑色交易。同时, 零散的乡镇工业布局, 使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规模经营效益, 必然导致更大的资源浪费。

1.2 土地资源产出率比较差

投入要讲产出、经营要讲效益, 土地开发是经营式农业的新理念, 但开发必须要讲回报, 要讲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产出率。但从全面的情况看, “开而不发”的现象不但存在, 有些地方还比较严重, 许多“农业高效园区”、“村办工业园区”、“种植、养殖园区”等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 有的甚至无尾、无雨, 损失惨重, 最后不得不交给农户“退园还耕”。此外, 布局分散也导致了重复建厂和工业企业“小而全”结构, 加剧了能源、原材料等非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 扩大了供求缺口。

1.3 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乡镇工业点多面广, 型小量大, 分散治理代价非常高昂, 甚至一些专家指出, 用几十年来这些企业交纳的税收和环境治理费用相比, 简直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如大家一想起来就痛心疾首的淮河治理问题、现如今再也看不到芦苇青青、群鸟鸣唱的白洋淀问题等。

况且有的因污染面积太大, 根本无力治理、无法治理, 危害极其深远。特别是最近几年, 在中央的严厉查处下, 许多城市竟将环境治理简单地理解为把污染严重的钢铁、化工、纺织印染等加工工业迁出大城市, 使本已污染严重的乡村环境雪上加霜, 治理起来更加困难。

1.4 乡镇工业生产力低下、技术改造滞后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产生的乡镇工业绝大多数属因陋就简条件下兴办的, 一般都存在厂房陈旧、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业主和职工的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且这些企业受利益驱动极易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发源地, 因此急需改变这种生产落后的面貌, 急需推动技术进步。除少数经济发达, 实力比较强的乡镇工业技术改造进步比较快以外, 其他大部分企业在分散布局条件下, 很难得到有效的改造。落后、过小、过滥的工业布局还使企业管理、税务管理难以协调, 人才紧缺的局面也不易改变。

1.5 乡镇工业相关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乡镇工业布局分散, 所以不能共同建设给水、排水、供电、通信、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工业发展本是集约产业经济的发展, 而分散的工业布局一厂一套基础设施, 不仅增加了工业企业费用开支, 而且难以形成完备的高、精、尖技术体系, 造成高投入、低产出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使这些本来就举步维艰的企业又背上了沉重的社会包袱。

2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格局。它是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 (如农业) 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及城乡差别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 也是发展中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主要症结, 是这些国家现行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这种二元结构使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的进入城市就业, 而滞留在乡村的农业剩余生产力作为生产要素要发展非农产业, 就必须与非农业生产资料相结合。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农村地区可利用的生产资料最主要的是土地, 在无资金、无技术、只有土地的条件下, 让农村实施工业化是不现实的。当然有人提出农民可以在自有土地上搞高效经营, 如搞蔬菜大棚、药材种植、水产养殖等, 这些措施确实能有效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 但与乡村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要求相距甚远。

其次, 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条件的缺乏, 其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相当的落后, 对资源的利用也就不讲究成本, 只顾眼前利益, 缺少长远观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现象十分普遍。

再次, 社区制度障碍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社区利益使得乡镇经济独立性较强, 不仅以邻为壑, 各自为政, 而且与城市产业结构趋同, 形不成一个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城乡经济的有机整体。

最后, 产品单一、纵深加工能力不足、人均产出率低、单位收益率差是我国农业的又一弊病, 一些农村地区封闭自守, 没有“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意识, 几千年来勤耕细作的也仅是小麦、玉米、红薯等周而复始的小农产品, 根本没有“大农业”思想意识, 有的就是雷打不动的本位主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小城镇经济发展只有消除上述弊病, 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真正将小城镇经济发展置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针对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 笔者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户籍政策等方面提出以下对策:

2.1 完善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是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类经济实体的生命线。因此要不断完善小城镇发展政策, 促进小城镇经济面向市场、研究市场、适应市场、激活市场, 全面实行市场化取向改革。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技术装备、实行产权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努力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迁的能力, 进而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在这个方面东部经济地带的诸多村镇搞的非常成功, 如张家港、华西村等, 原来它们都是贫穷的小村落, 现在则焕然一新变成了美丽的大都市, 成功的实施了城市化跳跃, 为广大农村施行城市化建设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2.2 多方筹集发展资金, 广开投资渠道

目前, 小城镇经济发展与建设面临的资金缺口较大, 在国家有限投入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个人三方的积极性, 多方筹集资金发展小城镇的经济。一是国家要选择重点地区、重点产业给予资金支持, 要在财政支出结构上体现国家城市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小城镇集体经济要瞄准市场、研究适销对路的产品结构、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 提高经济产出能力, 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 培养资金来源, 增强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后劲;三是根据改革需要, 鼓励和吸引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混合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四是改革金融投资体制, 国有商业银行要尽快出台针对民营、私营经济的投、融资制度, 资本市场也要加大乡村企业审查上市力度, 争取有更多的信贷资金、股市资金和民间流资投入到小城镇经济建设中来。

2.3 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于小城镇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相对集中。促进乡镇企业集中于小城镇之中, 就需坚持城市化的方向, 搞好小城镇的规划, 要有计划地将乡镇企业合理地集中布局在小城镇, 严格控制分散建设, 科学地、合理地集中布置给水、供电、排污、通信等各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使小城镇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2.4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在一些发达地区, 其乡镇企业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乡镇企业了, 而是城市工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它所在的地区早已经被城市化, 只是从业人员的身份没有摆脱户籍制度的历史痕迹而仍被人们称为乡镇企业和农民而已。因此, 积极实行小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 对率先发展起来的小城镇集中施行农转非, 有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发展, 吸引农业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乡村之首, 兼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征。小城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基础层次, 同时又作为农村经济的中心环节, 在国民经济建设、区域经济开发、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别、推进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搞好小城镇经济的协调发展, 是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用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已成为普遍的难题。作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因此,城镇建设用地出现的问题矛盾逐渐增加。主要表现如下:

1.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规划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新增建设用地总体规模偏小,土地利用计划年年从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是实施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土地调控政策的主要工具。尽管土地利用计划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增量十分有限,始终不能满足实际用地需求。特别是原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功能区块的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已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拓展用地空间,确保菏泽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征而不建的现象明显。争取用地指标时说项目用地非常急,批准后又不急于开工建设。个别发商以开发项目名义征得建设用地地块,但由于操作程序不科学,长期闲置。而这部分建设用地在地类调查时已算为建设用地,但未能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重影响城镇的经济发展和总体规划。

3.由于对空间布局、建设用地预测不是很科学,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土地后备资源有限,规模偏小带来的矛盾非常突出。标准的多层厂房寥寥无几,依然是“摊大饼”的方式搭建平面空间结构。

4.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土地资源的稀缺决定了我国小城镇中心区必须走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内涵式建设道路。虽然政府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从项目用地情况看,粗放型用地的情况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各项控制指标执行不严肃,随意性大。城镇内行政、部分工业、仓储用地仍占据黄金地段;行政办公、居住用地混为一体,很多事业单位呈现前办公后居住的态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集约化程度不高。

二、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建议

发展小城镇建设用地要有前瞻性。我们要明确城镇发展定位,以有限的土地数量为城镇带来无限的商机和科技的发展空间。以生态环境特点为土地开发的基础,以保护城市历史和更新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为土地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保证城镇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根据越来越明显的城镇建设用地出现的问题提出若干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如下:

首先,限于建设用地紧张以及土地后备资源的有限性,城镇建设用地的重点要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2004年国务院2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深化土地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提出了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的要求。总结各地用地经验,明确用地重点保障方向,优先保障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用地,确保有限的土地用在“刀刃”上。

其次,加快土地改革,着眼于市场在土地资源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工业用地市场机制,认真执行国家《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等建设用地定额管理规定,按照法定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办公和生活用地所占比例等指标,核定项目用地面积,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之中加以约定。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该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要坚决收回,以有效制止滥圈滥占土地的不良倾向。坚决纠正投资商想要多少就给多少的错误做法,杜绝宽打窄用、囤地居奇等浪费土地现象。

最后,土地的基本国情国策,决定了建设用地诸多问题的客观必然性,也决定了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突出重点抓好土地利用集约化工作,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企业都要牢固树立规划用地的理念,强化规划用地的意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不得随意违背和突破。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主要考核对象,对集约用地效果好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坚决保障其合理用地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是稀缺的资源,是城市和农村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在城镇发展中发挥了其它生产要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建设用地利用中的问题,要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从用地观念到土地管理制度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治理,以确保城镇经济高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章喜.我国城市用地结构调整的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

[2]王中.芜湖市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特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02).

[3]刘靖.转变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作者简介]马金中,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乡政府。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4

班级:2012春农村行政管理 姓名:李小强 学号:094100440568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小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的大战略,把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下面是我对鲁山县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沙河上游,属平顶山市辖区西部,面积2400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现有编制乡(镇、办事处)25个,554个行政村,城镇人口2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城镇人口比2000年前增加了10%,城镇化水平也增加了10个百分点。全县建成小城镇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城区10平方公里。城区已基本形成五纵五横的主干道城区大框架,城区道路总长达50公里,日供水能力5万吨,自来水普及率90%,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覆盖率9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40%的单位实现绿化达标。城区绿化面积达100公顷,绿化覆盖率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城市公交线路达6条。乡(镇、办事处)区有线电视入户率60%,直拨电话入户率50%以上,户均住房面积150平方米。全县小城镇的供电、通讯、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社会福利保障等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一批功能比较齐全,特色较鲜明且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已初具规模。张良镇、下汤镇被命名为“中州名镇”,和“尧山镇”成为豫西南大地上的三颗璀璨明珠。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鲁山县小城镇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规划指导性、监督执法性不强,小城镇建设是关系到广大农村千秋万代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在实际建设中,规划往往指导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滞后于建设,小城镇建设布局混乱,建筑没有风格。二是规划起点低。有的乡镇把小城镇规划一些基本的基础设施、环境设施都没有列入进去,使小城镇的整体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三是规划没有特色。多数小城镇都是在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工矿区、交通要道的基础上形成的。梁洼、库区、张店、团城等是矿区,下汤、赵村、尧山是旅游乡镇,张良是蔬菜产品生产、贸易集散地,马楼、滚子营、张官营是小麦、玉米、花生农产品生产、销售集散地。这些乡镇都极具特色,但个别乡镇的小城镇规划不能很 2 好的凸现其地方特色。四是规划监督执法不力。小城镇规划颁布以后,不是很好地按照规划执行,擅自改变和违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使规划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一种摆设。比如城区包括各乡镇临街门面房前的公共人行道,店主随意占用、搭建现象严重。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老百姓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去单位办事、到商场买商品找不到停车位只好乱停在街上交通问题严重,失去了规划的真正指导作用。

(二)融资能力弱。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鲁山县本来就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财政收入增长较慢,用于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金融部门又紧缩银根,大额贷款难度加大,招商引资步伐慢,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致使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普窄,资金缺口极大。好多乡镇都是农业乡镇,没有乡镇企业,靠当地财政资金积累远远不够满足小城镇建设发展需要。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小城镇发展步伐。如好多乡镇垃圾中转站都没有。

(三)缺乏支柱产业支撑。产业强力支撑是小城镇发展壮大的前提。鲁山县的工业结构以煤、铁、采选业为主,煤、铁采矿业占工业总量的50%。近几年来煤、铁资源日益匮乏,使这一支柱受到严重冲击,对社会贡献份额减少,吸纳就业能力减退,正在培育的雨搭、鲁阳电厂等主导产业刚刚起步,对小城镇建设支撑力度不够。农业方面,我县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产值低。农业龙头企业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土地不能向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快速转移。全县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农民进入小城镇就业是一大难题。因此,大多数农民还不能离 3 开土地,离开农村。有的乡镇近几年也加大了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但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再加上新上项目发展壮大需要一定周期,远水不止近渴,因此产业对小城镇建设支撑力较弱。

(四)小城镇聚集能力不强,人口数量少。小城镇本应是当地政治文化中心,但事实上一些小城镇只是一个政治中心,经济文化方面不尽人意。个别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到位,服务功能较弱,有的金融保险机构在有些小城镇没有延伸点,有的小城镇没有专业商贸市场,没有电影院、居民娱乐,购物不方便。大多数乡镇没有高中,一些乡镇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低,造成大量生源外流。个别乡镇的卫生院有名无实,医疗条件差。这些小城镇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不突出,对广大的农村及外界的吸引力不强,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城镇化水平低。

(五)小城镇建设管理亟待加强,目前小城镇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筑工程缺乏统一的制度监管约束,不执行工程申报制度,不能按国家有关规定招投标,工程不实行质量跟踪监理,豆腐渣工程时有发生,存在较多质量隐患。如修的村村通公路一年后就坑坑凹凸。另外,小城镇建设较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小城镇初具规模后,管理滞后,极易造成脏乱差现象卷土重来和有城无市现象,使小城镇失去吸引力,经是好经不能让歪嘴和尚念歪了。

三、小城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规划,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小城镇建设布局合理、风格鲜明。小城镇规划编绘工作要列入县、乡镇目标,严格考核,4 同时要组织有关部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和借鉴外地小城镇建设经验,提高小城镇建设规划水平。小城镇建设要有完善的城镇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特别是要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规划操作,防止规划走形式、走过场。加强规划的监督管理,以维护规划的纲领性和权威性。领导不能只坐办公室听汇报,要多深入现场走走看看,公安要密切配合对那些乱占公共道路、乱搭乱建现象要严厉打击,要长期监督,不能迎接领导检查马上打扫卫生,清理街头小商小贩,检查过后又是放松监督,顺其自然。工作要做到实处:小城镇建设项目必须先报审核再施工,项目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要坚决改正,使其保持与城镇的风格完整和统一,突出当地特色。使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有序进行,使小城镇建设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二)建立机制,多元化筹资,确保小城镇建设资金到位。一是建立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贴息和担保,解除金融机构对小城镇建设贷款的后顾之忧;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把财政增长活力留给基层,充分发挥基层聚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地方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有钱办事”;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广聚资金,共同建好小城镇。

(三)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提高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小城镇的根本举措在于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小城镇建设离开了产业支柱 5 就难以存在和发展。因此,在小城镇建设指导思想上,要选准产业突破口,形成“一城一貌,一镇一品”的发展模式。另外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聚集力。张良镇近年来围绕蔬菜、皮带发展战略是找对了方向,但是眼光还没有放开,蔬菜发展要上规模,发展成生产、加工、精包装、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农副产品公司为龙头企业。皮带厂要从商标、包装上等下功夫做强做大。让全国人民吃到张良菜、腰里缠上张良皮带,力求“张良”品牌效应,就像老年人说的一样在鲁山买张良姜是论斤卖的,在洛阳是用刀切片卖的,这些支柱行业对该镇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壮大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四)增强小城镇聚集力,密集小城镇人口数量。千方百计进一步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文化教育、金融、信息服务配套功能,改革户籍管理办法,降低小城镇准入门槛,制定农民进城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当地农民和外来人员进入小城镇居住。一是引导本乡镇先富起来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凡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固定职业、固定收入生活来源的农民,经个人申请,户籍管理部门即可按规定办理城镇常住户口,解除小城镇入住户的后顾之忧。二是引导工业企业向城镇工业小区聚集,扩大城镇人口。三是对外来人员进入城镇区从事非农产业的条件给予优惠,手续从简。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服务,对他们要前期优惠,对其子女入学、入伍、就医要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从而吸引 6 外地人口来本地发展共同繁荣小城镇经济。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小城镇自身的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切实做好小城镇发展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为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问题、对策

县域城镇体系中的小城镇作为我国城市体系中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是连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与纽带,是农村二、三产业的聚集地,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其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思想指导下,我县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华环保基金会副理事长巴忠倓(tan)先生在去年的中国小镇发展论坛上就表示:安吉已为全国小城镇建设做出了榜样。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如火如荼建设小城镇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城镇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据。最佳的城镇规划至少要达到四个目的:一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二是要公平地分配现有和可能的资源;三是要对自然界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四是营造和谐的生态空间,体现地方特色和以人为本意识。但一些影响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实践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也未能得到及时解决。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规划缺乏长远性和合理性

目前小城镇的发展依赖于规划,而一些地方的城镇规划由于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合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过于频繁地进行调整变动。尤其在生活排污管道、雨水管网设置方面,许多规划者在规划排水管线时,只考虑到当前利益,对排水、给水管道的设置考虑不周或不设置,造成丰水期来临时,路基受损、路面积水,阻塞交通、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二、忽略城镇地域特色,规划布局呆板

许多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趋同一面,不管地形、地貌,道路多以棋盘式为主、布局模式也均死板教条,没有创新点,公建都以四方、条状格局,没有特点,失去了小城镇本身应有的特点,不能吸引人,也会丧失发展中的机遇。

三、规划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一些城镇编制的城镇总体规划在很多方面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协调。对工业前景评估不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势产业和项目抓得不够准确,缺少弹性发展理论,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协调。

从以上小城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焦点在于没有很好解决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具体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地域特色。要妥善解决小城镇发展

中的规划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小城镇要建设好,首先应把握好科学合理制度。小城镇规划的设计立意要高,考虑到今后足够的变化,既管当前近期,又管城镇发展的中期和远期目标,保证“城镇规划”长期不落后,后人有所遵循,具有超前意识,以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来保证小城镇自己发展的合理需要,有利于保障发展小城镇经济的适应性、战略性,科学的设计运作适应自己发展的城镇规划。

二、必须行程小城镇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根据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人文条件以及城镇体系等因素选择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特色。特色是优势,是形象,是知名度。各地在建设小城镇时要科学定位、扬长避短,不管什么类型的小城镇,关键是善于发掘、组织和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支柱产业,这样的小城镇才有生命力。

三、规划要合理定位,有利于城镇经济的发展

要进一步明确推动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小城镇的城镇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城镇的总体取向,围绕经济发展做文章,是为旅游服务,还是为大城市服务,还是以自己发展的龙头产业来带动,找准城镇的“位置”来经营城镇,这样会找到良好的市场取向,有利于布局的合理与迅速形成小城镇的格局,有利于发展自我。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小城镇建设将规划落到实处,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有其普遍性,也有地方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全

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落后是当前小城镇普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到水通、路通、电通、邮通和健全的消费和服务功能,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资。由于当前缺乏建设资金,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是因为当前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过于单一,政府投资方向不明,大多数小城镇仍然沿用传统的城市建设体制,对这部分投资大包大揽,不能在最基本的公用设施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布局分散,乡镇缺乏聚集和扩张效应

乡镇企业转移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但受初期“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劳动力转移思路的制约和影响,乡镇企业布局较为分散,使其丧失了许多应有的聚集和扩张效应,没有引来相应的投资和人口。

三、户籍制度方面问题影响农民进镇

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小城镇存在着人口规模过小,居住分散且不稳定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劳动力已进镇务工经商,处于既非市民又非农民的游商阶层。由于他们难以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身份待遇,导致了他们无心回乡从事农业,但又不敢放弃原籍的土地承包,既影响他们进镇务工经商的积极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又延缓了小城镇发展的步伐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土地指标稀缺,缺乏发展空间

没有土地指标,规划难以落实。在旧城改造的巨大阻力面前,无法进一步把城镇化建设做精做细的背景下,摊大饼式的发展无可避免。可问题是像孝丰镇可以摊出一个“东山新区”,一个工业园区,杭垓镇、报福镇就不行,没有这样的空间,发展就遇到瓶颈。

五、污染严重,缺乏可持续发展

由于不少小城镇建设过于分散,分布不合理,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导致了乡镇企业也出现了分散格局,使得一些有污染的企业缺乏管理和治理,把废水、废气、废料排放出来,严重污染了大量农田、河流。再加上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迅速转移,进一步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恶化,从而影响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以上几点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和尊重规划

目前全国所有的乡镇都有了规划,有的还反复修订了多次,可以说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规划不科学是有关的,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其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其二建设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应,要把规划真正落到实处。制定一个好的规划难,然而执行好规划更难,政府要尊重规划,尊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二、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

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

三、结合实际,科学建设

对于土地稀缺、人口支撑不足的状况,要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加速“整村整治项目”,从政策上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下山务工,实现土地的“占补平衡”,“化零为整”。在近期规划中,拓宽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在远期规划中,应该允许必要的“愚公移山”,寻求政策上的支持。

小城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城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城镇建设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居民建房中宅垦纠纷,上下排水纠纷,门面朝向纠纷,前居房间距纠纷等不断增加,人为制造了很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妥善处理好小城镇发展中的管理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坚持城镇居民参与小城镇的建设发展

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是人,城镇居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因此,必须确实尊重居民,尊重居民的根本利益,让城镇居民参与到小城镇建设的方方面面,广泛地听取居民的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参与程度。要运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政府官员和城镇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城镇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二、加强建设质量管理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机关党组织对于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在机关单位中,党员、干部比较集中,而且大都在特定范围内掌握着重要的权力。而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执政机构,担负着宏观管理职能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和上级领导机关的决定、决策、规章制度的责任,是决策和领导的“中枢”,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协调各方面的“桥梁”,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机关队伍在运行中的能力、效率、作风,直接关系到“中枢”的明晰、“桥梁”的畅通和“窗口”的洁净。但是,当前机关党组织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如下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机关党政领导对机关党组织如何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重视不够、指导不力;一些机关党政领导抓机关业务工作尽头十足,对机关党组织如何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满不在乎,认为机关业务工作是“硬头货”、机关党组织如何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是“橡皮筋”,总想在自己任内多做点“实绩”,不想在机关党组织如何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尤其是有些机关党政领导认为对机关党组织如何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有政治部门管了这方面工作,机关党组织再搞是“瞎掺和”。这种思想,导致机关党组织在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工作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处于软弱无力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形成放任自流的局面,甚而造成有的机关党员干部和其他干部、其他工作人员存在:党员党性观念和大局观念不强,党的宗旨意识比较淡漠,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思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党员、干部学习风气不够端正,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玩风很盛,学风不正;党员党性修养差距较大,一些党员、干部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是非观念淡薄,信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政绩观不正确,作风飘浮,好大喜功,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领导作风独断专行,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生活作风铺张浪费、奢靡腐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二)目标责任缺位。由于机关党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对机关党组织如何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认识上不到位,机关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常常处于不明确状态,其责任故然亦不明确,对加强队伍建设工作的目标责任固然缺位。

1、机关党组织在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上存在“重表象、轻质量”的现象,即有的机关党组织在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上重表象,在召开业务会时顺便说说机关党组织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工作,用业务会代替专题的机关党组织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会。即使是召开专题的机关党组织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会,其目标未清晰、质量也不高,效果也不够理想:讲成绩多,提机关党组织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少,尤其是如何建设勤政廉洁高效的队伍问题上更是缺少批评,抱着“多种花、少种刺,留着人情好办事”的态度;即使是自我批评,也是轻描淡写、不痛不痒、泛泛而论,点的问题谁都能对上,批评与不批评没有什么两样。对机关党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更是不敢认真开展批评,这样是达不到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还有些机关党组织在对队伍建设中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时,随便找几张报纸、几本杂志上的文章读一读,对接受教育的人是否听进去、听进去多少等效果如何就不管了,把教育活动单纯当成任务去完成,敷衍了事。

2、机关党组织对队伍建设工作中有“重党内、轻党外”的现象。一些机关党组织把组织培养、监督的空间封闭在党员中,未认真接受党外监督,缺少与党外群众的沟通和联系,这样未发挥非党员对队伍建设的监督作用,彻底丢掉我们党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与机关党组织是凝聚人心、集聚人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目的背道而驰,自然就不能加强队伍建设。

3、机关党组织在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上有“重人情、轻监督”的现象。一些机关党政领导虽然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但作为社会人,却又碍于情面不愿监督,对队伍建设中发现个别同志的违纪违法行为放任自流、视而不见,导致个别同志弄虚作假、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工作力度无位。由于机关党组织对加强队伍建设工作的目标责任缺位,机关党组织在此方面所要开展的工作就无位,其工作力度自然就无位。如机关党组织对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上有“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即有些机关党组织对加强队伍建设中贯彻执行制度的力度不够,注重形式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追求的是“形式新颖”,不太注重实际内容,各种载体不断翻新,而能够坚持下去的却很少,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开花结果”上。由于存在这样的现象,加上思想认识不到位、目标责任缺位,在机关单位里让人普遍认为机关党组织可有可无,机关党组织在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就无位了。

(四)机关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及其他干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业务水平不高,有的连一般干部都不如,未能担负起加强队伍建设的重任。

二、对机关党组织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机关党组织、机关干部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必须进一步把自身建设好。要把自身建设好,就要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机关党组织、机关干部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学习型机关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把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从而加强机关队伍建设。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提高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如何,关系机关队伍建设的发展,关系着机关队伍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关系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机关党组织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广大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执纪执法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实践证明,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但也要看到,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队伍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近年来,极个别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尤其是十七大以来,有王益(国开行原副行长,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一审判死缓)、郑少东(公安部原部长助理,已被判刑)、米凤君(吉林省人大原副主任,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一审判死缓)、陈绍基(广东省政协原主席,一审被判死缓)等多个省部级领导干部涉腐败被查处,严重影响干部队伍的形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必然面对诱惑与抗诱惑、腐蚀与反腐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自身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给加强机关党组织、机关干部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机关党组织、机关干部要结合实际情况与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相联系,把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队伍建设的自身建设中,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队伍自身建设,把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当作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抓紧落实。要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切实做到对党和国家、人民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开创机关党组织在加强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成就。

2、大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1)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切实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对广西政法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要重点学习中共广西区党委、广西区人民政府的“一个决定”(《关于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的决定》)和“四个配套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提高广西政法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

(2)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各级机关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认真执行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廉洁从政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提高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大机关党组织干部、机关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大兴“四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正确认识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决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这“三关”的考验。要加强道德修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净化社交圈子,努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二)加强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真正把党性强、作风好、能力强、威性高的干部选入机关党组织班子,并且由机关党政常务副职担任机关党组织领导者,从而在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发挥协调此方面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矛盾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机关党组织对队伍建设的作用。

(三)深化机关党组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机关党组织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从而推动机关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

(四)提升机关党组织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的执行力。

领导干部执行力,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级指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与加大,这给工程质量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管理不当,不但给国家、政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市民的生活,影响政府形象,也许还会滋生腐败等不良现象。在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分析研究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做到提前预防,强化管理,对症下药,提高质量,从而为创建文明城区城镇打好基础。

1 城镇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城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城镇化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就是要事先采取各种保证质量的措施,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勘察设计、原材料供应、构配件加工、施工工艺以及检验仪器、机具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环节和部门,予以组织、控制和协调。其目的就是用一定的工期,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一定数量的工程,达到优良的质量标准。在城镇化建设中,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展示着一座城市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影响着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工程建设单位,必须以工程质量为抓手,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或高于预定标准。城镇化建设工程是我国城市建设工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城市的基础建设水平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与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工程建设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高低,而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对于提升工程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市政工程建设涉及城市建设中大量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工作,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贯穿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与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千万不要让城镇化建设工程成为扰民工程。

2 城镇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保证计划不科学、不具体或无质量保证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前提,在城镇化建设中,目前多数为国家援建或投资项目,要求高,但时间仓促,有的工程项目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制定出质量保证计划,从而导致质量保证计划目标不够明确,体系与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管理措施不确定,在具体实施中很难保证工程质量。有的施工单位缺乏最基本的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手段,甚至都不具备基本的质量意识。很少有施工单位是以抓好施工质量为目标的,施工用的设备不按照行业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投入,投入的设备质量和数量都潜存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2.2 对原材料的把关不严,造成“豆腐渣”工程

要提高工程质量,原材料是工程好坏的第一道关卡。在工程项目中,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节约资金,扩大利润,常会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视民众的安全与生活质量的高低为儿戏。在原材料上出问题,导致产生一批又一批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这些工程是经不起自然灾害的考验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发生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对原材料把关不严就会给社会的安定和安全埋下隐患,给城镇化的向前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损坏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

2.3 施工过程中的违法分包与转包现象给城镇化建设工程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拿到一个项目,有相当一部分分包工程单位借用他人的资质进行投标,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保证工程质量的资质和能力。其实,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是违法分包,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2.4 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现在的城镇化建设工程监理单位虽然数量上不少,但其监理人员实为鱼龙混杂,高素质的监理人员很少。更不可理喻的是,有些监理单位或监理人员,与施工单位打成一片,对工程质量的好坏从不放在心上,他们搭着监理的幌子在谋取个人私利。当然也存在一些监理能力不足,水平相对低下的监理队伍,为施工单位投机取巧开了绿灯。

3 加强城镇化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3.1 目标要明确,质量保证计划要详实

质量保证计划一定要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应成为对外工程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过程控制的依据。为实现市政工程总的质量目标会设有许多的分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分目标可被视为是实现总目标的一些具体步骤。

3.2 提高参与人员的基本素质

城镇化工程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人在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是占决定性的因素。施工、操作及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于工程的质量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各类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才有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3.3 严格执行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

计划和标准决定了工程是否能够进行管理控制。在实际的施工中,对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事先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之间两相对照,看是否要采取整改措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整改措施。所以,计划与标准二者缺一不可。

3.4 加强原材料及设备的质量管理

在城镇化建设中,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因为,工程建设所用的原材料及设备是形成建设工程实体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监理人员必须遵守监理规定,与建设单位的负责人要把好原材料的入口关,决不能让次品进入到城镇化建设的工地上来,也不能让施工单位浑水摸鱼。

4 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城镇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政府形象,只有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建造坚固、适用、经济、美观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工程,才能为城乡人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物质文化生活设施。

参考文献

[1]尹苏君.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科技与企业,2008(13).

[2]梅小林.做好市政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科技资讯,2007(20).

[3]喻远兴,丁大元.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

[4]潘全祥.怎样当好质量员(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冯俊.工程建设与建筑业法规知识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衡阳市;城市交通建设;问题;对策

一、当前衡阳城市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

一是街道狭窄,车流量大。老城区的道路大多修建于20世纪70、80年代,街道狭窄,道路设施陈旧,根本无法分流浩大车流,交通受堵时有发生。近几年,虽然投入资金对部分道路进行了整改建设,对车辆分流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二是由于城市布局建设不合理,商业网点过于集中,大型商家大都集中少数几条主街上开市经商,使街道商业化,特别是逢年过节和周末,居民汇聚这里购货,商店面前门庭若市,从而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削弱了道路功能。三是城区街道职能规划不明,或者城管力度不够,导致交通混乱。四是停车场设置偏少,而且没有大型停车场,停车泊位少,导致车辆随处停放。

(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一是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衡阳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传统的交通规划理论指导下建设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内部路网未彻底连通,道路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车辆分流难以实施;车道设计不科学,各类车辆混杂无序,导致交通阻塞。二是尚无大型停车场。机动车辆随意停放,使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和拥挤,在解放路中心汽车站附近、蒸湘北路香江百货附近、解放路南华附二医院附近等地方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地方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甚至行车道成了临时停车场,影响道路通车能力,造成交通拥堵。三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衡阳市除城市中心几条主干道路新装了隔离栏外,大多数道路机动车道分行仅用交通标线区分,安全系数不高。部分交叉路口未设人行横道线、减速标志,少数交叉路口或未设信号灯,或信号灯不完善,或信号周期不科学,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规范

虽然衡阳市公共交通车辆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但由于公交线路设置不够科学、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过长、公交站点不足、人流高峰期班次频率不高、夜间营运时间短等原因,造成市民乘车困难,无形中降低了市民对公交的热情。再者,公交站点设置不科学,多处站点靠近十字交叉路口,一旦公交车要左转弯,就会造成交通拥堵。大庆路铁工校那一站,路面非常狭窄,要停靠的公交车又特别多,经常是一堆公交车挤在路口,和行人、货车、摩托车乱作一团。另外,出租车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司乘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部分出租车在营运过程中乱穿乱插、随地掉头、乱停乱放等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只要没有交通摄像头、没有交警现场执勤,少数出租车司机什么违章的事情都敢做,导致交通事故、交通拥堵频繁发生。

(四)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近年来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绝大部分的堵车、塞车现象都是人为造成的。车辆司乘人员随意停靠、违章掉头、强行超车、超载超速行驶;骑自行车、踩三轮车穿越红灯、与机动车辆争道;行人不走人行道,横跨交通隔离栏,不按照信号灯指示过马路,人与车抢道;摩的司机逆行、闖红灯、超载、违规安装遮阳伞等现象随处可见,这些问题已成为衡阳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市民对交通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服从,极少数机关及企事单位干部、职工不仅不带头遵守交通规则,而且经常性地出现违章行为,给衡阳市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五)城区道路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城区道路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观上,群众参与交通守法意识比较低,行人、骑车人和乘车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存在着无意识违法和有意识违法。客观上,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警可以当场进行处罚,但现实中,交警对这类交通违法的处罚执法难度较大,多以警告为主,罚款处罚的几乎没有。再者,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由于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性,致使交警在执法中常常遇到“法不责众”的尴尬局面。

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

根据城市居民区的布局和人流聚集情况,优化调整和适当延长公交线路,加大公交线网密度,增加和改造公交停泊站点,缩短公交班次问隔时间,延长公交夜间营运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乘车需要。逐步将现有公交车更新为现代、舒适、环保型的大型公交车,加大载客容量,保持准点运营,提高舒适度。公交公司要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司乘人员的驾龄等多方面资质严格把关,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实行规范化服务。此外,要继续加大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的整治力度,该限的要限,该禁的要禁,为公共交通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创建“平安畅通衡阳”工程

一是要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要打通堵障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加快城市内部路网连通的后续建设,并对各类车辆进行科学合理分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强化交通配套功能。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建设,将建设大型停车场纳入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先期在旧城区增设并规范临时停车泊位,解决日益增长的城市停车需求。要加快中心汽车站迁至西外环的进度,改善长途汽车对市内交通造成的压力。

(三)要按照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教育管理水平

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不是交通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居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切实树立文明交通的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我们交警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要坚持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宣传一起,教育一起,促使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要针对处理这类违法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要充分利用县一级有限电视的作用,多制作电视专栏,适时曝光各种严重违法行为和人员。除交警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外,交通安全还应引起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在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考评时,应把交通安全管理列入目标考核的范畴。

(四)应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管理新机制

加大管控力度,运用先进科技,全力维护城镇交通秩序,针对驾驶员、车主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城区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城区交通日常管理成为当前搞好交通秩序的主要举措。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综合治理交通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交通安全工作例会,协调解决交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真正做到摒弃部门利益抓交通,形成“部门联手,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二是探索创新城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为了加大日常交通管理力度,及时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应采取“点”“面”结合,“动”“静”共管勤务机制。交通岗负责县城中心主要街道的纠违,巡逻组负责查处周边公路违法行为,日夜交替,保证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加大日常交通管理力度,及时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三是充分发挥交通协管员的管理作用。加强对协管员的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给予一定的权力范围,确保城区交通秩序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见警率,把影响交通秩序的停车、站前揽客、随意调头等违法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五)要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区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能

为了遏制公路车辆严重超速及车辆闯红灯等严重违章行为,虽然主城区的主街道都建有高标准的监控设备,但面还不广,今后政府应加大投入,多建一些小型的监控设备,真正做到向科技要警力、要效能,不断完善主城区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等设施的建设,使主城内的交通参与者做到有据可依,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1、魏冬林. 浅谈县级城市交通秩序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管理的对策[EB/OL].http://www.jxhld.gov.cn/news/g/3/200904/03-30880.html,2009-04-03.

2、佚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中国交通技术网http://www.bjjtgl.gov.cn/publish/portal0/tab120/info10257.htm,2009-02-05.

3、佚名.论述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具体问题和面临的挑战[EB/OL].http://www.51lunwen.com/chengshijiaotong/lw201001051526528312-2.html,2010-01-05.

上一篇:网上农大思想道德作业答案下一篇:特色浇灌校园文化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