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2024-07-12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共10篇)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篇1

高质量建设我国的城镇,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要深入认识和全面把握城镇化的发展规律,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可见,城镇建设必须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先导。

1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滞后

城镇要发展,规划要先行。但从我国城镇的发展现状来看,规划严整滞后于城镇的发展。在城镇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是以外延发展为主,是一种重数量、轻质量的城镇化道路。这种发展模式导致城镇用地粗放,城镇建设杂乱无章,镇不像镇,村不像村。在编制规划时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和超前性,使得城镇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规划不注意城镇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不注意旧城区的改造;各个项目用地的规划布局不合理,生活区与工业区、商业区等功能区相互混杂„„规划布局的不合理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城镇规划的滞后性,严重制约了城镇化进程。不少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城镇建设和规划相脱节

城镇规划是指城镇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镇土地。协调城镇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镇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镇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镇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镇社会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规划是建设的先导,是建设的基础,但一些领导的城镇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随意修改城镇规划。干预城镇规划依法实施,使城镇规划成为一张空文。

1.3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滞后。一是区域范围内缺乏系统、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除几个重点镇外,其他乡镇建设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大部分城镇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城镇(县城和建制镇)虽都有总体规划,但多数正在修编和研究过程中。全县的乡和村庄规划覆盖率较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专项规划滞后,在己制定的城乡规划中,除碣石地区外,其它地区均无控制性详细规划。

⑵规划管理薄弱,违法建设屡禁不止。一是乡镇一级大部分还没有成立管理机构,没有专业管理人员。二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为突出。许多乡镇建设项目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后到县发改部门立项时,才到规划部门征询建设项目选址意见;许多村庄不按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加之一些村干部更换频繁,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

⑶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城镇道路、给排水、绿化等市政公共基础设施还不配套,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还不完善,一些城镇建设缺乏特色,品位不高。同时,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各重点镇和南北山区乡的发展极不平衡。

⑷投融资渠道单一,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城镇建设资金,主要以政府出资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为主,还没有形成二级融资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城镇自身缺乏造血功能,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从而制约了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城镇建设规划的探讨

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规划也是生产力。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⑴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树立“规划为纲、规划为上”的规划意识,面向“三农”问题,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在布局上确定好小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基础设施规模使小城镇成为连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和桥梁。

⑵突出编制内容特点。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编制。要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理念,按照建精品、出亮点的要求,从质量、深度和专项内容上,坚持高起点、高品位修编,并且着力在超前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

⑶加强对小城镇规划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对小城镇规划的管理和监督,完善重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保证规划的有序进行。规划编制经费要纳入县区和城镇财政预算。

⑷规划部门要严格执行规划,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规划决不能随领导人的调整而变更,随领导人的意志而转移。对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2.2加强管理,提高水平

努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是根本保证。一些发达国家城镇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城镇“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而我国城镇发展的现状却是很多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因此,在抓好城镇建设的同时,必须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

2.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城镇自身或某一方面的努力都不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多方面的配合。笔者认为,政府应在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建设管理。尤其是要把城市的基础设施放在首位。基础设施是居民享有城市文明生活的物质保证,包括规划建设道路、电网、饮水、污水处理、液化气站、通讯广播网络等等。因此。政府要提高认识,多渠道加强资金投入。在道路、绿化和住宅上进行较大投入的同时,加强地下的基础设施管线的建设,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4大力保护环境,提高居民参与意识

城镇往往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具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优势,一旦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起来,比之大城市更有条件实现最佳人居环境。目前在欧美,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公司开始迁往一些环境优美的城镇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笔者认为大力保护和美化环境,对于城镇的发展十分关键。未来的城镇发展,并不一定要按照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应结合各自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特点,建设风貌独特的人居环境。通过新的探索完全可以做到城市现代化生活方式与田园风光的完美结合。成为人们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理想归宿。大力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将是实现城镇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5塑造城镇特色,建设各具特色的城镇

加强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分析,挖掘自然的、历史的和地方的特点,形成具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城镇风貌。塑造城镇特色要注意把握完整性和综合性。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组织实施道路、供水、供热、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城镇。

2.6城镇发展中应把握的重点

⑴要抓好规划、要科学编制城乡布局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详细规划以及相关的专业规划,努力实现规划的全覆盖。同时,要建立一套监管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下决心解决规划建设“两张皮”的问题。

⑵要高标准建设、城镇建设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坚持建设的高标准,要按照彰显大气、追求精细的思路,建设近水、亲绿、宜人的开敞空间。同时,新建市政公共设施及房屋建筑,要达到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3结语

城镇规划既要着眼于当前的利益,也要考虑未来的需要;既要从城镇的自身出发,也要树立区域和全局观念;既要有超前意识,也要不脱离实际。只有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城镇建设规划内容才能够进一步深化,能够使城镇建设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问题,方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正在我国蓬勃发展, 以创新引领的创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 在高校进行积极探索实践如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 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然而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过程始终面对的一大挑战就是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1]。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缺乏创业积极性;重视推广式意识教育, 缺乏专业针对性;重视创业训练, 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要解决好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 关键在于教育者-创新创业教师[2]。

一、提升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是高校教师的职责, 也是教师自身发展需求

大学应该是创新资源发源的地方, 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大学实施素质教育, 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主体, 是大学使命与组织目标的具体承担者[3]。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而应该是以学生为本,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本的“传”“受”“解”。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 许多院校扩大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求大学教师能够自我发展, 要求注重科研成果转化, 以学术成果来带动创新创业, 履行社会职责, 才能够适应市场。教师需要通过高质量的学术科研成果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来为社会服务, 也能因此获得社会给予的各种资助。

二、当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和课程, 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讲授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4]。然而高校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专业学科领域教师也可以说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和支持度低。不仅专业教师自身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也是不认同。大部分专业教师相较而言更愿意将时间与精力花在学术论文的发表、各类基金课题的申报等工作上, 以追求更高的学术地位和职称评价分值, 不会去也没有精力再去关注创新创业指导, 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摆脱尴尬的境地。

2.从事创新训练、创业指导的教师多是辅导员, 管理人员。许多教师在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后就直接为学生授课, 兼职教师既缺乏系统的创业理论, 又没有实际创业经验, 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匮乏,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难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5], 也无法保障创业优质人才的培养。

3.创新训练、创业指导的内容多为理论讲解, 简单复述、宣读创新创业政策和方案, 没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 缺乏对市场的了解, 重视理论, 轻视实践,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无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

4.聘请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收效甚微。尽管可以给学生鲜活的实践指导, 但有限的几次讲座缺乏系统性, 加之外请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4], 对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收效甚微。

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

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这些问题的已经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因此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结合、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方向是:1.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勇于跳出安逸的工作氛围, 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向和动态, 整合各类扶持资源, 跟踪、宣传和解读相关中央和地方相关创业政策, 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2.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甘于将自我掌握的专业领域知识毫无保留的教授给学生。有扎实系统的创业知识结构, 掌握项目企划、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管理学专业知识, 能够用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结合好理论知识与经典案例, 提升学生创业竞争力, 能做创业知识的指导者。3.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乐于在日常课堂中不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能指导学生以自身的学科专业为基础,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指导学生以掌握的技术专长为起点, 进行高层次的创业[5], 能做创业基础的夯实者。4.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善于将社会经济发展一线的创业经历与经验分享给学生。具有丰富的案例储备, 敏锐的市场感知度, 能结合自身经历提升学生创业实战技能, 能创设高度贴近成为企业家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实际创办企业的能力, 可以当创业过程的指导者[6]。

优秀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是培养创业优质人才的前提与保障。对于广大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业动力, 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要重视意识启发, 知识指导和创业基础等类别的师资的培养, 从校内管理人员, 辅导员, 经管类教师及专业领域教师中发掘储备并做好培训工作。而对于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 旨在提高创业实战能力。除了需要上述普及性基础类创业指导, 还需要创业过程的指导。相应的需要有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地方创业主管部门专家等不断充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以不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兆信, 王志强, 刘婵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教育研究, 2015, 02:59-66+157.

[2]丁越勉.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角色及素养的再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12:72-74.

[3]付八军.实现教师转型是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 2015, 22:40-42.

[4]李伟铭, 黎春燕, 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 2013, 06:42-51.

[5]赵建立, 房国忠.共青团视角下的“五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05:89-91.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城乡规划与城乡综合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据的。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是否有利于区域综合发展、长远发展,应当成为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城乡规划工作的根本标准。

一、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探索及具体要求分析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在区域发展以及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等环节,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平衡状态,这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严重地影响着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城乡规划建设一直是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重点。本文下面就分析一下我国城乡规划的探索及具体要求:

首先,就城乡规划的探索来讲,我国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就非常关注这一事项,一直到现在已经取得了诸多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一种城乡之间独立发展的二元规划策略,未能注重二者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城市规划法》以及村庄和城镇的规划建设的《管理条例》规定还在很深的程度上影响着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实施。一直到2007年下半年我国《城乡规划法》的编制与出台才打破了以往的规划建设僵局,将建设工作推向了新的台阶。

其次,就城乡规划建设具体要求而言,它主要分为科学整合与系统协调两个方面。科学整合是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各区域呈现之间要构筑以核心城市以及中心城镇为辐射点的整个大空间整合的规划,同时着力保证小城镇中的中心城乡获得优先突出的地域与交通的整合,从而推动区域城乡整体空间、小城镇城乡等各方面的一体化城乡网络的建成。系统协调则是要求城乡规划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的计划相互协调,尽量达到对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的协调建设与应用,全面推动区域发展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在城乡协调规划中的渗透。

二、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法律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虽然在2007年针对城乡规划建设出台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城乡规划是以时代发展为指引而处于流动状态的工作,各种新的规划发展的需求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具有详细的不断完善的新型规划方案及专项法律保障。这就使得我国现存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呈现规划建设各个方面的协调统筹平衡状态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地推动城乡规划的优化建设,国家还面临着法律体制等方面的极大挑战。

2、城乡规划建设缺乏科学合理指导

我国当前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普遍缺乏一种全局整合、长远利益的目光,简单地应对某个城市或者乡村地区的开发需求进行随意的开发建设,普遍不能真正地将每一项开发工作纳入到长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从具体方面来讲,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以区域和城乡科学整合、协调发展等为依据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长远规划方案所引起的,国家相关的城乡规划的负责部门无法严格地依照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对每一项开发工作做出详细的审核与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落入了一种对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域功能较低、产业与人口密集程度搭配不均的状况中。

3、城乡规划发展的协调平衡不足

我国进行城乡规划发展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将这些问题统筹起来实施协调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城乡规划在整体方面实现协调。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地阻碍了各种规划因素协调性的不足。同时,我国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将重点置于城市发展方面,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城市各种投资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基础经济活动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就使得乡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更加地落后于城市水平。

三、我国当前解决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问题的对策

1、全力推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国家当前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以《城乡规划法》作为依据,要想推动城乡规划实现良好发展,就要将此法作为中心和基础来逐步推动本法律的更新完善以及其他相关辐射法律法规的大力健全,为我国逐步萌生的新的规划需求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具体来讲,国家要利用多种渠道及方式来向所有的城乡住户进行《城乡规划法》的普及性宣传,指引当前的城乡建设人员按照必要的审批工作要求以及相关制度等来进行具体的建设。同时,国家还应当鼓励城乡居民针对法律的不足来提供完善建议以及创新见解等,着重推动其他相关法律对《规划法》的补充,全面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系统合理实施。

2、完善城乡规划机制与体系建设

首先,国家在目前推动城乡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还必须致力于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各项项目审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保障机制等的建立,确保城乡建设的各项活动在开展之前能够得到国家相关负责部门对于各种条件的审核,保证各项建设符合国家城乡规划的整体建设方案。同时,还要积极地加大周围群众对于各建设活动的监督,追究非法建设活动的法律责任,将各项建设全面纳入城乡规划的大体系。而且,国家要为某些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基础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推动民间力量对于国家规划建设工作的帮扶。其次,国家还要以全局与部分、短期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城市与乡村等方面的统筹兼顾为原则,来调节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具体的体系。

3、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投入

国家当前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大事,也是保证我国立足于国际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对于城乡规划建设中各项工作的投入必不可少,尤其是要极大对于建设工作的各项资金投入。国家除了为城乡规划建设进行财政拨款之外,还可以通过政策优惠等策略来调动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努力拓展筹集渠道,致力于补偿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国家在进行规划建设投入时,关键还要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不足的问题,来加大各项投入对于乡村发展的适当倾斜,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

四、结语

城乡规划建设是国家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国家一定要努力加大对于此工作的研究,着力针对其建设中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并从各项基础保障方面为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 周仲平. 城乡规划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城市建设,2010(33).

[2] 王婷芳. 深入實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好城乡规划建设[J]. 城建档案,2009(12).

[3] 王波,姚宏伟. 村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16).

[4] 杨彩红. 浅析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10).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篇4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像所有国家一样,我国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共同制约着发展。

一、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太大,庞大的基数导致了人口增长过快。其次,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人口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质量问题。

网络上有评论说,中国面临十大人口问题:

1、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

2、“空巢”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

3、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

4、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

5、“男女比例失调”埋下隐患;

6、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7、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

8、“户籍捆绑福利”导致社会不公;

9、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受歧视;

10、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

很明显,这些现存人口问题将极大地影响我国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专项的解决办法。主要包括:

1、调整计生政策;

2、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养老方式;

3、通过改善民生、提高分配率的方法提升人民的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

4、在城市中实施一元化人口管理;

5、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6、禁止性别歧视,在性别上构建利益导向等等。

也有学者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至少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观念要突破,改变人口问题只是数量问题的固有思维,树立人口均衡发展的理念。二是法律法规要有突破,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取向,适时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三是人口管理行政体制要突破,创新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目标统一、导向一致、信息共享的人口调控体系。四是工作切入点要突破,以家庭发展为着力点,在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解决人口问题。五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要有突破,要鼓励各地探索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不同模式。

二、环境问题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50年代后,环境污染问题初现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局限于城市地区。到了80年代,我国的环境污染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中国环境面临十大问题,包括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原局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贾治邦在2013年3月7日曾表示,将抓好四方面工作来解决关于水、雾霾、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第一、要抓好工业战线上的直接减排;第二、要抓好生态建设的间接减排;第三、完善制度,健全法规;第四、要通过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执行环境法规,制定国家层次的宏观战略,支持研究与开发活动,为工业界提供财政支持,为企业提供培训和信息服务等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瑞典环保产业政策包括:完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支持环保研究、政府部门采购和投资、积极参与环保领域的国际竞争。而日本在环境教

育和公众参与方面做的十分出色。日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针对中长期目标的专业和非专业性正规教育,针对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专门教育,以及针对一般市民的社会性教育等环境教育体系,与此相应的是公众参与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化的特点,大致表现为预案参与、过程参与、末端参与和行为参与。

有学者总结了各国环保产业政策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环境意识的提高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力。

二、环境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强制动力。

三、政府的方针政策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引力与支撑力。

四、政府应加大环保技术投入,推动环保产业技术创新。

五、开辟多元化社会融资渠道,促使环保产业发展。

三、腐败问题

从中国的历史看,腐败不是近代所特有的现象,考察中国的历史,任何一个朝代的开始,吏治都是比较清明的,但到了中后期,腐败之风变席卷朝庭。从建国到现在,腐败没有遏制,反而加剧,腐败已经成了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

当前中国出现了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的现象,群体腐败呈上升的趋势;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

其主要原因有: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腐败损害了经济发展,危害着社会秩序,影响了政治稳定。应当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治理。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收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我们也看到微博等现代媒体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腐败问题需要政府和群众合力解决。

四、文化问题

中国的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哲学文化呈现百家争鸣之势,自从孔丘创立儒学以来,中国文化开始定位,后经董仲舒整理改制,儒学兼容诸学,开始独家显荣。魏晋时期佛教逐渐产生巨大影响,这是第一次外来文化的冲击。16世纪中期的明朝,耶稣会成立,带来了迥异的西方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新的伦理纲常对宋明理学以有力的挑战。第三大冲击是伴随着异族侵略和民族压迫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第四次文化冲击。第五次文化冲击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为标志。

如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

一、思想观念备受冲击;

二、文化认同产生困境;

三、传统文化后继乏人。应对措施:

一、突出民族特色,强化核心地位;

二、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兼容并蓄;

三、积极创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四、进行传统教育,提高传统素质;

五、输出传统文化,共建和谐世界。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篇5

教师队伍建设是区域教育的工作重中之重,只有高素质、高能力、勤恳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才能担当起区域教育的重任。万源市地处巴山腹地,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基础相对滞后,远不及达州市其他几个兄弟县区。但是,在教育改革大环境下,近几年来我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个队伍素质大有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化更强,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为全市教育工作远景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绩是突出的,但,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截至目前,我市有中小学77所,教职工

人,专任教师 人,其中高中教师

人,初中教师

人,小学教师 人。中学高级教师

人,中学一级教师

人;小学高级教师

人。高中教师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

人,初中教师取得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有

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是、、。目前共有省特级教师

人,省骨干教师

人;达州市级学科带头人

人,达级市级骨干教师

人,万源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有

人。

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学科分布不合理,教师在区域间、城乡间分布不均衡,教师的配备亟待优化。

2、优秀教师外流严重,优质应届毕业生引进困难,教师队伍断层情况严重。目前我市优秀教师主要走向为成都、重庆两地。一些在学科教学、教研、教育管理上优秀的老师、管理者外流至这两个地方。这样,我市在某些学科及教育研究上出现了盲点。便出现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现象。

3、有的教师无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对教师职业本位认知不够,缺乏广泛的内在认同。教耍耍书、跑跑书,把教书当第二职业的大有人在,工作始终处在应付之中。

4、对教师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在现有的机制下执行力有失偏颇,致使“能者不上前”,“劳者流汗又流泪”,造成一部分老师认为当官是其教书事业中的唯一途径。所以,这一部分人官气太重,学气太薄,儒气更乏。师不为师、官不为官,业不成业,一片糊涂与混乱,成天只知道溜须拍马,带坏了其他教师,影响了广大老师的积极性。

5、教师专业化不强,“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是市教师进修校)及培训者的水平跟不上教师培训的需要,培训的形式、内容,单一老化,过程不扎实。脱离了我市中小学教育及教师的实际情况。

6、教育教学研究未成规模,缺乏相应的梯队建设,不够专业化。正规的教研队伍研而不强,相应的民间组织更是缺乏,而这两者的联系更差强人意。犹如庙堂与江湖之间,两条不太可能相交的平行线。

7、在我市区域教育中,有“教育浮躁”现象。一些校长,一些老师总是想“弄点动静”起来,以引起“轰动效应”。于是,凡是活动必做,而且是轰轰烈烈;凡是口号必须要喊,而且一个比一个响亮。这种浮躁和不安,让老师们没有真正地静下心来潜下去认真地搞教育本身之内的事。

建设:

1、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提高师德水平,用新教育观念引领教师,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工作主动性,使教师感到职业幸福。特别要提高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理念和行政能力,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把教师的职业幸福放在第一位。与老师一道在学校建构起相应的学校精神和教育文化,与教师一起共同去实现“最伟大的愿景”。

一个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弱的不是硬件和经费,而是人心。是阿,人心散了,便无目标;目标没了,便无追求;没了追求,生活便是了了然了。学校硬件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建设重新来过,几个月时间便会有大改观。而人心散了再收拢而来,可不是短短几天几周几个月能行的。

2、加大力气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我市各层次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拓宽平台让优秀的教师尽情施展。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如音体美史地生等科目教师的补充和培训。

3、建立长效支教体制。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严把进城招考关,把在农村学校工作的年限作为进城招考的条件之一。

4、着力改善教师培训力度。要进一步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建立起现代开放、高效的农村教师培训系统。让教师培训专业化、制度化,不走过场,扎实有效。真正为我市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变革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知识化,紧扣教育时代前沿,在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不忘推广我市一些好的做法和形式。“请进来、走出去”,还要培养我们自已的专家团队。对那些理念和专业知识不足的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当然,在培训上,如果不能保证一线教师的言说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落实在老师们的教育行为中,那么,所有的培训只能是一时的喧嚣,只能是一块用来自卫的草皮而已。

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探讨 篇6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土地利用,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地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之后就我国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接着论述了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实行利用规划的必要性,最后表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城乡建设

近20年,我国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远远超过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但另一方面,我国对已占有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较弱,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城市水平。土地规划就是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调控和指导意义的综合性规划。

1土地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2我国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规划编制后,如果单纯的强调稳定性,不能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就很难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必然会对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1规划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规划的制定和现实相脱节。

土地利用的动态决定了土地规划的灵活性,但灵活性并不意味着调整的随意性,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经济环境,土地利用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许多地方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依据并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用地的科学预测,而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的表面文章。使得土地规划在实质上成了一成不变的东西,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滞后,规划的制定和现实相脱节。

2.2没有能很好的保护耕地。

在县乡级规划制定过程中,把交通方便、条件好的耕地留作一般农田,把条件差的、位置偏远的农田作为基本农田。这种做法背离了土地利用总规划保护耕地的初衷。

2.3信息的不充分使得土地规划与现实背离增大。

信息不充分往往会造成指标分配的依据不足的严重后果。合理的分配指标能够很好的协调经济建设与资源保护的矛盾,但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并能够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在一定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突发问题,考虑到这些突发性因素带来的影响,规划就会偏离现实。信息的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指标分解的科学性,土地规划就会存在先天不足。

2.4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必要的稳定性,调整的随意性很大。

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又一个问题是规划调整频繁,随意性很大。在我国不少地方土地利用规划知识一种形式,当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用地时,若该土地不是指标用地时,只要通过国画调整就可以实现。规划的随意调整既损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又无法达到保护耕地和发展经济的规划目的。

3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需要土地实行利用规划

3.1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导言、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各部门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域和用地区的划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规划方案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规划方案事实的可行性论证等。

3.2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有效手段

土地储备机构应突出行政性、非营利性和专门性,其作用应体现在参与宏观调控、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盘活土地资源和落实城市规划等方面。土地储备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以市场供求和经济发展为依据,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和城市规划的方案通过土地出让落实到地块。它可前瞻性地平衡征地指标和用地指标,解决城市规划与市场脱节的问题,解决由于规划和房地部门信息不对称、更新不及时造成的土地信息不完备等问题出让地块的配套设施完善,保证土地正常使用。

3.3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落实国家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政策

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有利于进行土地出让总价预算;有利于预先安排和落实土地征收和动拆迁费用的支付及被拆迁人的安置,保障公民权益。同时,有利于保障经济型住宅用地的供给,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有利于确保出让地块的配套设施完善,保证土地正常使用。

3.4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盲目以需求确定土地供给的导向已经成为一些区域经济发展过热、产业结构不合理、房地产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政策在2004年首次成为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第三个宏观调控手段,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土地储备与出让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直接环节,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有计划实施土地供应,理应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

4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协调发展

我国要从根本上转变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针对当前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系统的角度加强、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功能,使之与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相协调,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城乡规划首先要考虑资源约束,寻求集约紧凑的布局模式,强调内涵发展,千方百计杜绝形象工程。土地规划要重新审视目标。从城市的科学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功能之间的联系出发合理确定城市化布局,其中免不了要占一部分耕地。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因地制宜制定土地规划。对于科学合理的发展需求,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该给予支持、及时满足。与此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约束和考核指标,尽可能挤掉水分和泡沫,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在技术指标上相协调。

两个规划要经常沟通、互相探讨,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城镇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一般由城镇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双方在制定规划时如没能充分交流,两个规划必有不相协调的部分,这就会为今后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不利影响。如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在城镇发展用地控制区内,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例如,上海市从管理体制上将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两个行政部门合并为一个局,这样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就可以在内部解决两个规划衔接协调问题,大大加强了两规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村镇规划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7

1 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村镇规划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国的人口众多, 尤其是农村人口占据了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 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广大的农村人口分布范围比较广。目前, 乡村建设依然处于自然演进的状态。虽然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已经实践了长达20年之久, 但村镇规划技术理论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跟上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村镇规划发展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 采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 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村镇建设中遇到的需要进行规划指导的内容大大超出了上述规划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因此, 在村镇规划实践过程中,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加以运用, 技术管理相对比较混乱。

1.2 村镇规划收费的不合理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 国家没有制定出一个收费标准, 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城市规划的收费标准为参考对象, 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 也使很多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提供了温床。如果长此以往发展下去, 这不仅给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也会严重影响到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1.3 缺乏村镇规划规范和标准

村镇规划目前国家只有一个标准, 即《村镇规划标准》, (以下简称为《标准》) , 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来看, 该《标准》的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来看, 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的情况来看, 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1.4 缺乏资金的支持

在对村镇的规划实施措施中, 当地政府都希望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的支持, 并要求处理专门的队伍进行管理, 提出相关农地制度创新的措施。但现有的城乡二元制很难满足规划实施的需求, 不利于村镇规划的实施。村镇规划要提出多元投资思路要求政府、地方、农民三者共同出资, 进行规划建设。因此, 当前村镇的建设, 需要更多的依靠财政的支持, 实行以城补乡、以城带乡的发展策略。

1.5 村镇规划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村镇规划的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规划建设的监察制度还不完善, 管制力度不强。

2 解决对策

2.1 建立一套完整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 不比一个人的发展那么简单, 它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 需要一套完整合理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村镇的规划建设同样关系着整个村镇未来的发展, 关系着村镇人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 同样需要一套完整的规划理论来指导。

2.2 完善村镇规划的收费依据、指标和程序, 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要对村镇规划中的收费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 出台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规范, 并严格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标准收取相关费用。

2.3 补充和完善《标准》

2.3.1 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

《标准》明确规定了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上的排水、给水、电力、电信、绿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个内容的要求几乎到达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内容的深度。但是规划期限却远远超出了城市详细规划期限。因此有必要对规划期限作出适当的调整。

2.3.2 充实环卫规划内容

目前, 在许多村镇都有专门的环保人员对环境进行清洁工作, 而且这项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 在实践的过程中, 环卫工作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机构设置不全;人员和工具、设备不足;垃圾用地不明;未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等。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居住和生活, 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创建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2.3.3 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环境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 各级领导和部门都十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 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如何保护环境,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2.3.4 调整道路规划

交通工具是人们出行的必备, 对于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指导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对于村镇的建设意义重大。在进行村镇规划的过程中, 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对道路进行扩宽调整, 方便人们的生活和解决车辆保管问题。

2.3.5 充实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 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是否重要的地位。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系统已广泛进入乡镇, 为了便于合理布局和管理, 必须充实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规划内容。

2.4 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各方面素质

目前, 绝大部分村镇规划管理队伍涣散, 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 各方面的素质欠缺, 使管理工作无法高效的完成。因此, 要增强广大干部的规划意识, 合理利用村委会, 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 从而改善管理队伍的管理效率。

3 结语

总之, 我国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虽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我们仍然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村镇规划工作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必须总结经验, 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分析研究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指导我国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 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怡男, 王桂花, 周秋强, 等.浅谈新农村规划实施管理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34) .

[2]杨勤举.浅谈村镇规划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1 (10) :187~187.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篇8

摘要:当前,我国的城市化不断推进,进而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紧跟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会对城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城乡规划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大对城乡建设的重视力度,科学合理的解决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的计划,确保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本文主要阐述了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问题,通过全面的分析,探究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市化;问题;策略

前言

紧跟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能够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然而,在进行建设的时候,一部分的规划建设人员往往会过度的重视城市化的发展,而忽视了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视力度,进而造成城乡规划不够合理,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出现。为了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关的人员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的规划,并要根据城乡的实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最终能够确切的推动城乡发展。

1.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单单会对城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经济、社会等的发展。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能够确保城乡规划建设方案的科学性。

1.1 城乡规划建设不够全面

一般而言,城乡规划建设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合理的分析全部的影响因素,并要科学的进行规划和建设。然而,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并不够全面,往往只会局部的考虑城乡规划建设内容,而不重视预测未来的发展,进而造成了城乡规划模式固定不变,多元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1.2 没有进行全面调查

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部分城乡规划建设人员并没有对民意进行全面的调查,没有结合人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进而导致在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过于重视对居住环境改善,而不重视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安全设施的健全,从而造成城乡居民上下班时间交通堵塞、城乡的消防系统以及供水不科学,不能够有效的确保其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最终会导致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1.3 城镇竞争力有待提高

对于我国的省市来说,都会有一部分重点发展的城镇,并将重点发展的城镇作为省市的中心,进而能够更好的推动省市的发展。然而,和发达国家同等水平的城镇比较,我国的城镇竞争力有待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镇相比依旧相差一段距离,其中主要体现在,我国的重点城镇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由于制造业是比较传统的行业,现代化发展比较慢,同时,并没有加大对服务产业的重视力度,有关的配套设施并不健全,从而不能够满足创业的要求,以及高端人群的居住要求。

1.4 城乡规划建设方案不科学

对于城乡来说,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情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方案。然而,一部分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人员并没有引起重视,过于重视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不科学的对工业规模进行扩大,并忽视了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城乡的协调性下降,资源利用率不高,进而对于城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当前,紧跟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东西部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从而将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5 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紧跟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城乡也取得一定的发展,有关的人员也加深了对投资主体、土地使用等研究,同时,也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在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其方案并不能满足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要求,而且,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质量并不高,尤其是权威性以及规范性,为此,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城乡规划建设改进策略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建设有效性以及可行性的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人员一定要结合地区的实情,全面考虑城乡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要科学的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有的影响因素,从而能够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策略推动城乡规划建设方案的完善,同时,不断促使城乡规划建设可行性的提高能够有利于城乡的发展。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思想,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原则

紧跟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一直发挥着不同忽视的作用,并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中心思想,促使国家有关的人员科学的统筹、全面分析不同的事物。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的配置城乡资源,并有效的运用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进而能够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有效进行。

2.2 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实行城市带动乡镇发展的战略

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城乡建设的顺序,加大城乡的互动交流,并要实行城市带动乡镇发展的战略,有效的发挥城市政治、文化、经濟的作用,同时要把城市拓展以及产业发展作为城乡发展的重点,进而能够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共同推进城乡规划建设。

在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其地区性,确保重点城镇具备一定的特色。对于国家发展来说,重点城镇的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重点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进而能够有效的保障城乡居民的安全以及生活等。除此之外,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开发重点城镇的特色,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工业以及文化。为此,一定要重视工业园以及文化园的建设,通过其具备的特色拓宽更多的引资以及招商渠道,从而促使工业重镇以及文化名镇的发展。

2.3 不断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相关制度,促使权威性以及法律规范性的提高

城乡规划建设方法的顺利实行一定要有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的辅助。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中,一定要不断健全有关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方案的监督制度,一定要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进而能够促使方案科学性的提高。同时,有关的管理机构一定要合理的划分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城乡规划建设的工作,充分利用以及有效的控制相关的资源,从而确保城乡规划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一定要确保规划建设工作权威性以及规范性的提高。对于我国而言,无论大小事项都需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而城乡规划建设也一样。为此,有关的部门一定要全面分析城乡规划建设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实情,逐步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确保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法律规范性的提高,进而能够保证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并能够确保其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能够为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2.4 听取民意,不断促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紧跟着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中逐渐突显出生活质量不能有效提高的情况出现,为此,城乡规划建设人员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大与人民群众的互动交流,积极开展民意调查工作,明确人民群众的要求,并要以民意的内容,不断完善休闲娱乐设施、消防等。同时,一定要有效开发建筑的作用,促使建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能够促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不断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

2.5 协调发展经济与文化,进而促使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的提高

在一部分地区中,往往会出现过度重视发展工业而忽视文化的发展,从而导致城乡规划建设不够完善,为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不单单要科学配置资源,有效的推动服务产业以及工业的发展,促使城乡 就业不断的增加,同时也要加大对文化的建设力度,形成特色文化,为城乡居民的生活增添一定的色彩,并能够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促使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的提高,最终能够更好的协调发展经济与文化。

3.结语

总而言之,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一定要不断完善其方案,并要全面分析影响规划建设的因素,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有效进行,进而能够促使城乡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窦小华,刘仁忠,陈新政.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的若干思考[J].理论月刊,2011年第2期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篇9

关于对政风行风问题调查和作风建设过程中

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

我县进一步引深“政风行风”大会之后,我局根据市人事局、县作风建设领导组办公室通知精神和政风行风评议办公室安排部署,全面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为确保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切实找准存在的行业作风问题,通过调查、组织听证会、座谈会,收集到很多合理的建议和意见,经过梳理整合,现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四五”经济发展战略,以“树立行业新风,优化人才环境”为主题,以加强行风建设,提高人事系统执法服务水平和广大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突出建设,以评促建,认真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解决执法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影响人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规范人事部门的执法和服务行为,为人才兴县和构建和谐壶关创造更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作为全县干部职工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范围广泛,内容繁杂,涉及到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干部奖惩任免、考核,增人计划等方方面面,通过对征求回来的意见进行梳理汇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力度,提高全局人员素质。

2、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让市场发挥其作用。

3、转变工作作风,减少中间环节,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整改措施

人事部门的工作,事事关系到全县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其质量高低,服务态度好坏,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切实推进人事部门行业作风的根本转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完善学习制度,树好人事形象。

针对“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抓政治理论的学习,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全体人事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拒腐防变能力。其次,利用班前学习时间,全面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人事人才理论和中央人才工作决定,学习《公务员法》等使每个人事干部都成为新型的人事工作者。再次,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干部管理知识、计算机及其他科学知识,用丰富的知识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使全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有较大的提高,服务质量明显上升,努力营造一个“创新型、学习型、务实型”的新型机关,使良好的人事形象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整体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让市场真正发挥其作用。

我们要认真贯彻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针对“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真正让市场发挥其作用”的问题,我们解决的办法是:(1)、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克服目前在人才开发上存在的粗放管理和单纯的执行政策、制定规定,办理手续的简单行为,规范管理各类人才,使各类人才都能在“人才兴县”战略中尽智尽力。(2)、继续调整我县人才结构和布局,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健全和完善人事代理制度,搞好人才的预测和规划,使人才结构和分布趋于

均衡合理状态。(3)、依托人才市场,在市场经济规则的指导下,大力开发整体性人才资源,着力解决我县人才总量不足,科技含量不高,拔尖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壶关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进一步转变作风,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是所征求意见中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解决和完善的首要问题。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1)、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勤学、善学才能提高素质,素质的高低决定作风的好坏,为此,我们抓了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2)、积极开展“诚信人事”活动。以“诚信行政、高效服务”为宗旨,摒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形象,制定标准,设立榜样,在全局上下形成比态度、比学习、比服务、比质量的浓厚氛围,这一活动,有利于工作作风的切实转变和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3)、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制定严格的岗位目标和工作任务考核奖惩办法,工作考核量化,层层有压力、层层有责任,一日一总结,一季一通报,对在工作中拖拉推诿,消极被动完不成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要予以惩处,对工作负责,按照或提前完成的要给予奖励,有效的激发了工作人

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篇10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遵循原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规划落实不到位。很多村庄规划实际上只是为争取项目资金和应付工作,导致批量生产。这种赶时间充任务的村庄规划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科学、不实用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布局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置不完善、不合理,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现状。同时,由于部分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不合理,严重影村民响生产生活。

4.地方特色不突出。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村庄原有的传统格局,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结构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编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建筑形态单调,缺少对传统建筑和街巷空间等具有农村地方特色元素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利用。

5.资金投入不充足。各级政府投入较少,造成规划资金缺乏;多数村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无力出资或不愿出资做规划。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阶段,财政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渠道。

6.规划研究不深入。由于村庄规划费用较低,导致愿意从事村庄规划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水平较低,对村庄规划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到位。从事城市规划人员关注重点和知识技能,与目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存在一定偏差。

二、遵循原则

1.遵循规律、规划先行。遵循村庄建设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应符合县(市、区)、镇(乡)编制的各层次城乡规划中的有关要求。

2.以人为本、产业为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把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和基点,根据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前景,调整优化村庄布局,以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性质决定村庄的位置、规模和形态。

3.城乡统筹、五规合一。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县为单元统筹规划,形成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注重与交通、能源、环保、水利、通讯等方面规划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4.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区内村庄城市化改造,推进深山区、河流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村庄易地搬迁,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村落和民居的保护;选择城镇规划区外条件成熟的地方作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引导点,成熟一批规划一批,审定一批推进一批,避免盲目发展。

5.群众自愿、因势利导。坚持自下而上制定规划,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积极加以引导,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全过程,使规划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地实际,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搞一刀切,使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6.三级联动、形成合力。省、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县(市、区)政府统筹规划编制、村庄布局和进度安排,整合资源,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7.统筹安排、节约利用。立足村庄已有条件,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维护,符合经济、安全、美观的要求,推广节地节能技术。

8.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尊重现有格局,在村庄现有布局和格局基础上,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保持乡村特色,保护历史建筑和传承传统文化,方便村民生产,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和贪大求洋。

三、对策建议

(一)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五规合一要求,与现有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对于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编制城市社区规划。对于深山区、河流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编制搬迁规划,通过搬迁实现集中居住。对于平原地区的村庄,根据特色农业布局,选择条件成熟、积极性高的地方,编制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居住。缺乏产业基础的地方,根据实际可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编制保护性发展规划,保留历史文化传承。把农村市场发展规划纳入小城镇和新农村社区等发展规划中,规划建设具备商品销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乡镇商贸中心,形成乡镇微商圈,促进农村商贸服务业集约发展。

(二)明确村庄建设重点时序。按照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原则,制定新农村建设分步实施方案。

(三)突出重点产业发展支撑。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的原则,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化二三产业发展载体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依托当地空间或资源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结合实际发展特色种养业。

(四)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衔接。按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和用地布局,加强耕地保护,统筹安排农村非农产业、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发展用地,优化生态、农业、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大空心村、废弃地治理或复垦力度,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民到县城和重点镇购房;未审定规划的村庄原则上不再新批宅基地;在原宅基地上翻建房屋的,要符合规划要求,合理控制建筑面积和层数。

(五)加强环境保护规划衔接。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划分县(市)域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类区域生态保护措施。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源地、生态湿地、主要湖泊和其它生态敏感区,明确保护范围,控制建设活动。对现代农业生产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和循环农业,合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城镇建设区,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对农民集中居住区,推进村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防洪、排涝、饮水和生态安全。

(六)合理布局配置各项设施。按照功能定位、差异标准、协调推进的原则,对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配置;对深山区、河流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搬迁村庄,按照居民迁建方案规定的标准配置;对平原农区村庄建设引导点,按照审定的建设规划的标准配置;对于传统村落,按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配置。

(七)注重与时俱进规划创新。全面把握城乡关系发展新变化、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变化、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变化,创新规划理念,与时俱进编制规划。

四、结束语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该项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最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以清明节为题的初中作文下一篇:参观大蜀山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