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品牌

2024-10-18

公司品牌(精选12篇)

公司品牌 篇1

摘要:本文在整理了原产地品牌、集群品牌和公司品牌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提出了集群品牌形象对公司品牌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为丰富了集群品牌和公司品牌的研究。

关键词:集群品牌,集群品牌形象,公司品牌

一、研究背景

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 大多数学者对于集群品牌的研究停留在产业集群层面, 很少从消费者的角度对集群品牌形象的作用进行研究, 而对于集群品牌和公司品牌之间关系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通过对原产地品牌、集群品牌和公司品牌等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以消费者认知为中间变量, 提出集群品牌形象对公司品牌具有显著影响作用, 从而为集群中的企业创建公司品牌以及地方政府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提供理论与政策依据。

二、集群品牌形象对公司品牌的影响

原产地理论为集群品牌形象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集群品牌形象对消费者及公司品牌的影响与原产地形象有着相似之处。原产地或原产国形象是指目标市场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原产地或原产国的内在印象, 是消费者对该国的总体认知 (Jaffe和Nebenzahl, 2001) 。国内外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 消费者对原产地 (原产国) 形象的认知会影响其对相关产品或品牌的评价, 这被称为原产国效应或原产国形象效应。Schooler (1965) 首先在对危地马拉消费者的研究中验证了原产国形象效应的存在, 之后, 很多学者都验证了不同国家原产地形象效应的存在性。

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两者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如果把公司品牌看做“树木”, 那么集群品牌就是“森林”, 集群内的企业积极创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集群品牌的形成, 相反, 良好的集群品牌形象会为集群内企业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品牌提供外部条件和机会, 这一点在研究界已经达成了共识。李虹 (2009) 将集群品牌分为“覆盖型”集群品牌和“依托型”集群品牌两种类型, 她认为,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集群品牌, 最终都会通过品牌实现集群和品牌的良性互动发展;我们将原产地 (原产国) 理论的研究应用于集群品牌形象的研究中, 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集群品牌具有“晕轮效应”, 会使在其中的公司品牌戴上一个美好的光环, 从而可以很快被市场中的消费者所认知和接受。例如, 浙江嵊州领带集群良好的集群品牌形象, 使得浙江的很多领带生产厂家在不增加广告宣传费用的同时提高了销量和知名度。李国武 (2005) 研究认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 公司品牌的创建与区域品牌的创建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 集群内公司品牌的创建会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 但是区域品牌的创建并不完全取决于公司品牌的发展。

所以, 我们可以认为, 集群品牌形象与公司品牌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集群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

集群品牌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重点在于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形成了对集群的印象和联想, 集群品牌形象则反映了消费者对集群的感知印象, 它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从这个方面看, 集群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与原产地形象有些相似之处。在对原产地形象对消费者认知的研究中, 大部分学者认为其表现形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光环效应和概括效应。Han用光环效应来解释这一过程, 他认为, 原产地形象的作用类似于消费者利用价格来判断质量一样, 这个作用过程可以概括为原产地形象影响消费者的产品属性评价即信念, 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态度;而概括效应是指当某国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 已经足够了解该产品的属性和功能时, 消费者对使用该产品所积累的经验和感受就会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原产国形象的判断, 进而影响消费者对该原产国中其他产品或品牌的评价, 从而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态度。Bikey&Nes (1982) 指出原产地形象与产品品质的认知密切相关, 他们把原产地形象定义为消费者对某一国家或地区产品质量的全面认识。毕楠, 孙丽辉 (2009) 认为, 集群品牌形象作为次级品牌杠杆会影响消费者对集群所在地区产品质量的认知。

四、消费者认知对公司品牌的影响

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会影响消费者心目中的公司品牌形象。张大亮, 薛峰 (2000) 通过研究认为消费者认知指数可作为品牌延伸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徐鹏 (2009) 认为消费者对于任何消费品的认知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他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产品或品牌一视同仁, 这就决定了消费者在受到内外部信息刺激时, 会根据自身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不同的决策过程对品牌产生具有差异化的联想。

所以, 本文认为, 消费者认知与公司品牌形象正相关, 其在集群品牌形象影响公司品牌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 本文认为, 集群品牌形象对公司品牌具有显著影响作用, 在这一作用过程中, 消费者认知起到了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论丰富了集群品牌和公司品牌的研究, 同时, 也为我国的集群品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可以使集群内的企业更好地认识集群品牌, 共享集群品牌效应, 并利用集群品牌的作用加强公司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毕楠, 孙丽辉.基于产品感知质量的集群品牌影响效应实验研究[J].管理评论, 2009 (5) :52-60.

[2]李虹.浅探企业品牌与集群品牌的互动关系[J].商业环境, 2009 (12) :132.

[3]吴坚, 符国群.原产地形象——一个国际市场上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J].商业研究, 2000 (1) :78-80.

[4]田圣炳, 陈启杰.国际化经营中的原产地形象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8) :25-39.

[5]张大亮, 薛峰.消费者认知指数与营销策略研究[J].市场销, 2000 (8) :39-42.

公司品牌 篇2

名不经转的小公司成为今天的齐河县支柱型企业、山东省焦化行

业重点生产基地,其中的努力和艰辛,是所有吴淞口人有目共睹的,更是靠所有同事的共同努力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而现今的世界中,市场竞争正在日渐激烈,虽然我们具备了生存

下去的条件,可是对于习惯了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瑞普.金能人

来说,这些,还远远不足,我们有更多的智慧,也有更大的理想,我们有一只有理想、爱劳动、好学习、顾大局的优秀团队,我们

用过去的时间努力创造了一切有利于我们的条件,我们要利用这

些优势,宣传我们的公司,让全中国了解我们,让全世界知道我们!

自去年开始,我们公司就提出了走品牌发展的道路,品牌,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例子,小到日常用品,大到车船科技,我们的脑海里都会有一些品牌名字第一时间跳出

来,甚至指引我们的选择。下面我就我自己对品牌的理解谈一下

自己的看法。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

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会成为发展的动力。企业品牌企业是

城市经济的细胞,企业品牌是带动城市经济的动力。”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我觉得这句话形容的比较简单易懂,也比较

贴切,对于刚刚开始规划品牌建设的我们来说,要建立自己的品

牌,就要从基础做起。

企业品牌的建设,首先要以诚信为基础,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品牌”根本无从谈起,即便暂时通过其他的途径建立起来了,最终也会像没有根基的楼房一样倒塌毁灭。诚信对于公司,就像一个人的人品,只要在别人心里树立起了可信度,就会对今后的合作和别人的转介绍带来最大的甚至不可估计的好处。

其次,企业品牌的建设也离不开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将自己的产品做好,做到行业内质量领先,独具特色,才能培育消费者的信誉认知度,才能使消费者记住我们的产品,企业的产品才有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在做好信誉及质量后,就要有一个适合自己产品的品牌建设路线,品牌建设是指品牌拥有者对品牌进行的设计、宣传、维护的行为和努力,品牌建设包括了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品牌扩张等等。

针对这三点要素,首当其冲的是应当当做好我们的诚信建设,加大对于客户承诺的落实监督力度,完善客户投诉流程,可以使公司更多的领导听到客户的心声,使公司决策者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及时按找合同收付款,使客户及供应商体会到我们公司的执行力度及说一不二的作风,树立公司的信誉形象。

2.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竭力做到人性化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加员工对我公司的认知感和归属感,使员工为我们的公司及产品做免费宣传,在小范围内增加公司的知名度,更有利的提到企业的竞争力,并解决人力问题,节省公司人力成本。

3.善待所有与我公司有来往的单位或个人,培养员工日常文明礼仪,严格使用文明用语,提升公司整体素质,给所有来我们公司的单位或个人都留有良好的印象,让其充分感受到我公司的温馨与活泼。

4.全面分析产品指标,拓展更好的指标提升方法,也可以针对不同厂家所关注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在其关注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并不断推陈出新,关注世界走向,走在行业的最前列。

5.建立专职专业品牌建设团队,建立正确的品牌规划路线,“一个好的品牌规划,等于完成了一半品牌建设;一个坏的品牌规划,可以毁掉一个事业。”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及集体的公共利益出发,将我们的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造福社会的公司宗旨做实,做真,只有不与社会利益及集体利益相冲突,企业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及希望。

6.在确定品牌定位及规划的前提下做好传媒工作,通过广告、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传播公司的产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广告语,给所有看到过的人都能留下印象,并在合作客户心中形成不可替代的地位。

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工作,每个公司都拥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在品牌营造时,首先要认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依据自身的特点,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市

场瞬息万变,人也会随着世界的变化而改变,但只要做好产品的质量,让客户体会到我们产品的价值,并信任我们,我们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以我们的实力及热情,在通过全体瑞普金能人100%的努力下,定会使我们的产品达到行业内最高峰,使我们瑞普金能走向世界!

从规范服务到承诺服务,从星级服务到优质服务,再到品牌服务,服务品牌的形成是一个运动的发展过程。服务品牌是商业服务的结晶,是商业企业服务宗旨、服务理念、服务文化、服务特色、服务水平及员工素质等各种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的综合表现,也是企业提供服务产品的品牌化,是服务迈向高级阶段的表现。打造服务品牌是烟草商业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现代流通的必然趋势。在服务品牌的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对服务品牌在行业改革、企业发展、市场竞争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服务品牌的具体内涵、基本特征、潜在价值、整体规划、具体措施、工作步骤等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切实避免“两层皮”现象,不仅要有详尽的规划,更要有具体的措施。

加强领导,制定规划。领导层要从自身做起,增强服务意识,打好建设服务品牌的思想基础;要求员工做到的服务内容要以身作则,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打好建设服务品牌的行动基础。建立服务品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因此要从提高管理层次、增进内部效益的角度出发,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把服务品牌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服务品牌建设组织架构。同时,积极借助“外脑”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把握品牌定位,确立品牌形象。企业的服务品牌定位是企业设计、塑造与发展品牌的前提,往往着眼于和顾客休戚相关的方面,诸如利益、情感、形象等。烟草企业建设服务品牌要立足“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走访调研,紧紧围绕客户的真实需求与客户满意这个支点进行定位,树立一个明确的、符合顾客需要的形象,在现实和潜在顾客心目中占据显著位置。通过准确的品牌定位,树立统一的形象,有利于增加服务品牌的识别度,有利于提高客户的认可度,服务品牌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营销学通常用独特性、恰当性、可记性和灵活性来检验品牌名称的影响力,只有在准确把握品牌定位的基础上,才能为服务品牌取一个响亮的、有特色的名称。

立足三个层面,构建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服务文化,首先应从核心的精神层开始,即明确企业的服务理念、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引导着全体员工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而服务意识决定了员工能否真心实意地实施服务,同时也决定了其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企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定位以及企业未来的生存环境,从而真正认识服务、顾客及员工对企业的意义,从根本上树立“两个至上”价值观,并以此来引导员工树立服务意识。其次,建立服务的制度层文化。服务文化是一种软力量,要保证其有效性,完善的服务制度不可或缺。建立服务制度可以把企业优秀的服务文化用制度固定下来,把抽象的服务概念和服务要求转变为具体的服务标准和准则,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实现文化与管理的有机

结合,实现文化有效性与长期性的统一。再次,建立服务的行为层文化。服务的行为文化是企业服务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企业服务文化最真实的表现。尤其对烟草商业企业而言,服务文化或服务品牌的传播都是通过员工与客户直接接触的行为来实现的,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应该通过培训服务行为技巧、构建科学的服务行为模式,让员工产生相对稳定的服务行为,保证员工服务水平的一致性,从而更好地传递企业的服务文化和品牌。最后,建立服务的物质层文化。物质层面的服务文化包括企业形象、服务设施等,是企业服务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在企业建设服务品牌的过程中,其外在形象系统的建立可以与服务文化的物质层文化建设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配置企业资源,促进文化和品牌的共同传播。

建立保障机制,实施服务文化。为避免服务品牌建设产生“两层皮”现象,就要建立培训、考核、激励等机制来推动服务文化建设。通过提高对企业情况及其服务本质和支撑体系的认识,通过传播服务意识、阐释服务文化及服务理念、培训服务技能技巧等形式,力求形成统一的服务价值观,提升员工的服务技能,从而改善企业对外的服务效果。此外,还应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从而促使员工采取更好的服务行为,以满足客户需求,促进企业服务品牌的有效传递。

打造服务团队,激发工作热情。人才是服务品牌发展的根本保证。打造服务品牌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员的作用。首先要建立服务团队,完善服务体系,建立“高层战略决策、中层管理协调、基层落实执行”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把业务视为一个整体,构筑服务链,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的中间环节和中间层次,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化。将企业目标与员工的追求联系起来,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点,使员工充分理解企业目标和服务品牌的内涵,逐步形成后台服务前台、个人服务集体、部门服务全局、全员服务客户的工作氛围,发挥服务的合力效应。其次,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工作热情。员工的素质决定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品牌声誉。要加强对员工“专业服务技能、沟通及解决问题技巧、企业文化、服务理念”等内容的培训,使员工能够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保证工作质量,实现优质服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坚持公开、公正、适度的原则,因人而异,利用好“工资、奖金、荣誉、晋升、休假”等多种激励因素,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地为顾客服务。

慢公司,慢品牌 篇3

“停下来享受美丽”,这是某品牌的广告语,更应该成为中国企业自救的药方。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上来看,中国企业只踏油门,不踩刹车,欠缺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

“加急时代”,速度会让人丧失理智,失去自我,读不懂自己,许多企业做品牌,希望一夜速成。确实,一夜走红也不是没先例,只是背后的积淀和代价我们必须看见。速度对驾驭者的能力要求极高,是个案而不是规律,普通人开飞车不是事故频发就是车毁人亡。企业快速发展像一个越吹越大的肥皂泡一样,流光溢彩,浮华璀璨的华丽表象下,掩藏的是极其脆弱的产业生态链。就像画在沙滩上的美丽图案,很快就会被雨打风吹去,这就是中国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原因。

凡事总有个理,凡事也总有个度。做品牌也好,打造百年老店也罢,必须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打造百年老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分析自己的资源和经验,梳理自己的综合优势,选择适当的速度,“慢慢地”将品牌逐步做大做强,才是真正的品牌之道。

慢——经营新智慧

“慢”本是一个中性字。在商业社会,被赋予第二语义:慢被挂在贫穷、懒惰、落后的钩子上,成为一个贬义词,大家避而远之。

慢公司、慢品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市场反映迟缓和迟钝、产品老化、产品落伍。提倡慢公司、慢品牌总有忽悠人不思进取、稀里糊涂地混日子之嫌。

其实这是望文生义,并不是慢公司、慢品牌的内含,慢是要先抬头看路,再低头拉车,告别摸到石头过河的思维。因为摸到石头过河只适合浅水区,到深水区无石头可摸,慢了就可避免被淹死。甚至宁肯停下来,抬头看清方向后再决定下一步向哪里走,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慢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智慧,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方式。欲谋一域,先谋全局;欲谋一时,先谋万世。慢能推动企业老板思考生活和工作的终极意义,提升人生境界。不致于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环境,从而偏离生活轨道。

胸有成竹,故不人云亦云;掌控全程,故不急于求成。要坚持全方位盘点资源,不能攀比跟风。因此,慢公司能坚持深层次挖掘自身优势,不丧失主见,抛弃以“快”为核心的发展纲要,而重视发展质量,按规律办事。按自己的节奏出牌,能进退自如,在极大程度上免去企业拼杀的劳苦以及失败的心酸。

慢品牌少了一份浮燥,多了从容的思考,有洞穿事物本质的魄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未来的镇定和沉稳。尽管物质世界物俗横飞,尽管营销爆炒流行,它却能让你将心安住,平静如常,豁达做人,从容做事,全局着眼,细节着手,拥有未来。

保持“慢品牌”的心态,企业就能领悟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经营真谛,谨慎规划,积极创新,严格执行,一步一个脚印地构建品牌。

慢——品牌规则

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了提速时代,品牌塑造也呈现出急功近利的趋势。大量企业渴望自己的品牌能够速成,开始发力进行品牌建设,多数人认识到品牌重要,却因错误理解品牌而迷失方向。很多企业误入概念炒作、广告轰炸、疯狂促销、价格大战的歧途。

品牌是个外来物种,规则是老外制定的,老外在中国市场做品牌其实只有三板斧——广告一打,故事一讲,事件一炒,品牌形成,产品畅销无阻。

总结老外的行动,大家总结出结论:品牌是畅销的原因,品牌是可以做出来的,而且只要三招!其实,我们看清楚的是表象,却没有理解其本质。品牌不是畅销的原因,而是畅销的结果。因为我们看的是现在,却忘记了老外的过去。要弄清楚品牌的本质,就得翻一下旧账。外企与我们一样,刚出生时也没贴上品牌的标签。现在的品牌企业是优胜劣汰的结果,能飘洋过海到中国市场的老外,都是市场格局固化的幸存者,全都是品牌。

解剖老外,我们可以认清品牌的本质——品牌是结果,慢是品牌的灵魂。品牌不是“做”出来的,品牌是时间的沉淀与持续不断的投入积累的结果。创立品牌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甚至需要若干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创业的苦涩换来的是甘甜的果实,需要永无止境的呵护。

做品牌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要期望一夜成名,拔苗助长更是要不得,炒作或者非常规的操作获取暂时的轰动效应,只是昙花一现的风光,过眼云烟,做品牌需要脚踏实地,需要专注,更需要持之以恒。通过精心制定的品牌战略、一流的执行,得到消费者认同,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

做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遵守大规律,精心规划,但是又要打破小规则,寻求大创意;要一掷千金,又要讲可控性,二者有机结合、精耕细作才是普遍的品牌法则。

时间是检验品牌的标准,只有经过环境、时间,竞争三重考验,才能实现企业和品牌的进化。不能老想着“速度”,不能依凭自己的感觉去做品牌,要心存“敬畏”,要对规律足够重视,进而按照规律办事,才能走在正确的品牌塑造之路上,这才是打造强大品牌的智慧和基因。

品牌已是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锐利武器,精准定位是前提,产品定位错乱,一步错则步步错,后果十分严重,必须谋定而后动,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做品牌战略慢不得,战术急不得。

我们倡导慢公司、慢品牌,放慢速度不等于拖延时间。“慢发展”也不是自甘落后,慢不是一味地不讲效率,“慢发展”是为了确保发展的方向正确。并不是说速度不重要,而要将速度建立在规律与安全之上。“慢”的核心不是发展速度慢,而是不焦虑、不急躁,有耐心和恒心。慢理念是建立在企业成长规律上的,根据一份研究报告,创业期间的小企业,跨入到强劲增长的良性发展阶段,美国需要6年,中国需要更长时间才会出现这样的转折点,更何况在“冬天”里。

依照“慢品牌”这一思维方式,就不要急于规模扩张,不要盲目地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盲目定下不切实际的计划,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做最好的自己,积蓄力量,迎接拐点,那时才能将“慢品牌”变为“快品牌。

“慢品牌”,不是没野心,而是一套完整的营销逻辑,战略聚焦,修剪业务,整合力量,重点进攻,伺机挑战领导者。

“慢品牌”使得企业回归到经营的本质,企业竞争的原点在产品。慢公司重视建立产品战略,拥有充足的创新能力、技术实力,坚持细细雕琢一个新玩意儿,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绝对专注和持续改进,这样才能长出一家了不起的公司。

“慢品牌”清楚未来的市场不是单挑,而是群殴,是一条产业链与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只有理顺厂商关系,做深产业链,掌握更多的产业话语权,才能在未来掌握主动。

“慢品牌”清楚成功不可复制,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从一线来,到一线去,找到合适的策略,提高效率和效益才是最关键的。他们会通过强化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设、技能的培训,团队打造四位一体,建立自己的市场体系,等待“春天”的来临。

事实就是最好的例证,大家曾见过的很多快品牌最后都销声匿迹了。曾经的慢品牌,不仅越跑越快,而且越长越强。加多宝(以前叫王老吉),这个打败可口可乐的本土品牌,起步跟蜗牛没什么区别。1995年在东莞长安镇投资建厂,一直熬了8年,2003年才出现起色,销售额才突破1亿大关。红牛这个全球功能性饮料老大,也是慢工出细活的主,用了4年时间,使销售额达到1000万美元,又用了5年,时间使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微软用了10年时间,才使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

“以快为先”的社会哲学违背自然法则,快速成长会削弱生命力,自然界是这样,品牌世界也一样。

“慢发展”是一种更稳固、更妥贴、更持久的发展。

(作者系实力派营销专家,专注中小企业和弱势品牌营销研究,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特约专家,第一营销网顾问、《创业》培训师,《酒海导航》专家团特约专家,渠道网专栏作家。)

(编辑邮箱:housy0116@126.com)

李宁公司品牌再定位分析 篇4

一一、李宁的品牌定位

体育产品同质化、品牌附加值低等问题一直是本土企业饱受诟病的问题, 而李宁公司对于自己变革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心来自其不断变革的传统, 自创办以来, 李宁公司经历了数次定位之变。最初, 李宁公司还没有专注于体育用品领域, 机会驱动的商业模式导致其尽可能地追逐利润增长的机会, 与此相对应, “出色源自本色”、“把精彩留给下一代”等颇为模糊的定位理念成为当时李宁公司的广告语。2002年, 李宁重新进行定位, 明确专注于体育用品行业, 并于当年9月推出了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口号——“一切皆有可能”, 并于2003年5月正式进行推广。

经过此次品牌重塑, 李宁品牌逐渐为中国消费者所熟悉, 从2004年到2008年, 李宁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根据李宁公司2006-2007年对消费者所做的市场调查报告, 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人群年龄整体偏大, 35-40岁的人群比例为一半以上。显然, 对于体育用品来说, 14-25岁的年轻人群是更为理想的消费群体。如何吸引14-25岁的年轻人群, 使品牌年轻化, 是李宁公司面临的一道难题。

二二、李宁的品牌再定位

从“一切皆有可能”开始, 李宁逐渐发展成长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本土企业的领导者, 然而, 前面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两大国际巨头, 后面是安踏、特步等本土企业的挑战者。李宁公司当初建立并倚重的中高端市场定位空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腹背受敌的李宁公司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变”是它势所必然的战略选项。

品牌再定位将“李宁”品牌推广的轴心转向耐克和阿迪达斯占据的高端市场, 李宁公司对自己做了一次大手术:品牌基因、目标人群、产品定位、品牌内涵及产品开发体系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品牌重塑的主题是“90后李宁”, 2010年下半年, 李宁把沿用了20年的“松鼠尾巴”标识, 变成了“人”字形, 口号也由“一切皆有可能”变成了“让改变发生”。李宁品牌不仅希望摆脱初期的跟从与模仿, 更希望重塑个性与形象, 获得90后一代的青睐。90后代表着消费时代的未来, 每年中国中学生、大学生购买运动鞋的支出, 与美国中学生、大学生的支出相当, 众多商家自然倍加重视, 伴随李宁成长奋斗的李宁fans一代, 渐渐步入中年, 80、70、和60代的人们已经成熟, 新的90代渐渐成为了新的运动服装销售主力, 90后视野更国际, 要求更个性, 购买力更强劲。

三三、品牌再定位的问题与挑战

2010年下半年之后, 我国整个体育用品行业进程急转直下, 李宁作为港股运动服饰的第一品牌, 股价从2011年初的16.68元跌到年底的6.17元, 2011净利润同比大降65.2%, 在国内五大体育品牌中垫底。2011年全年李宁公司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73天, 较上年的52天增加21天, 几乎比周转速度最快的安踏体育多出一倍;存货为11.33亿元, 比2010年的8.06亿元增长40.64%。另外, 李宁2011年零售店铺达8255间, 净增340间, 单店收入为108.16亿元, 同比下降9.68%。“李宁”品牌再定位遇到了挑战, 给李宁公司带来较行业更深的冲击。

1. 战略定位不合理。

运动品牌的定位, 无论是耐克还是阿迪达斯, 其精髓都是运动精神, 没有以目标人群的年龄来进行的定位。李宁的核心消费者随着李宁本人运动员身份的历史变迁其影响力在逐渐老化, 然而以目标人群的年龄进行定位, 是否会让李宁品牌失去原有的消费群体 (占据一半以上比例的70后) , 而且, 从30-40岁重新定位于90后这个新兴的消费群体, 无论从年龄、消费观念, 还是品牌等其它方面来说, 跨度都非常大, 老消费者能不能接受, 新消费者能不能认同, 十年后是不是再推出“00后李宁”, 这些都是李宁公司对品牌重新定位需要思考的问题。

2. 运营模式位于高端及中低端之间。

李宁当前的运营模式也徘徊于国际和国内综合体育品牌之间。在研发环节上, 耐克、阿迪达斯对研发的投入非国内品牌可比;在营销环节, 由于对高端体育消费最具引领性的赛事和体育明星都来自欧美等国, 国际大牌在资本实力和文化、地域亲近性上都胜于本土品牌, 把持着全球最强势的体育营销资源;定价方面, 李宁的定价通过高于其他本土品牌, 来契合其自身的高端定位, 但从公司目前覆盖的市场来看, 70%的收入来自二线及以下城市, 此类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对品牌、产品功能性、专业性的关注。

3.渠道发展也面临窘境。李宁的渠道数量面临着耐克和阿迪达斯的下沉和安踏等品牌的快速扩张, 而且大部分分销商规模都比较小, 平均经营2家店。超过1700个分销商仅经营1间店。在渠道的区域分布中, 李宁主要核心区域市场为二三线城市, 在一线市场耐克逐渐淘汰业绩不佳的经销商, 将销售业务集中于规模较大的经销商。阿迪达斯正在为细分市场开发产品, 满足各城市不同的消费模式。二三线市场中低端产品上安踏、匹克等晋江品牌则更具竞争力。随着目前耐克、阿斯达斯的价格下降, 安踏、匹克等晋江系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 在渠道上, 李宁面临着耐克、阿迪达斯的打压, 以及安踏、匹克等品牌的崛起的前后夹击。

四四、思考与启示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对产品、价格、渠道任何一个环节进行调整, 都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作为营销的根本, 改变品牌定位对企业影响的范围更大、程度更深、时间上也更持久, 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谋划。

1.品牌定位必须满足消费者需求。品牌必须将自己定位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立场上, 最终借助于传播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获得一个有利的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必须考虑目标消费者的需要。借助消费者行为调查, 了解目标对象的生活形态或心理层面的情况, 找到切中消费者需要的品牌利益点。要从产品属性转向消费者利益, 消费者利益的定位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看的, 它是消费者期望从品牌中得到什么样的价值满足。所以用于定位的利益点选择除了产品利益外, 还有心理, 即象征意义上的利益, 这样才能使得产品转化为品牌。可以说, 定位与品牌化其实是一体两面, 如果说品牌就是消费者认知, 那么定位就是公司将品牌提供给消费者的过程。

2. 设计、生产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没有比消费者更加固执的人, 人们的想法一旦成型, 就几乎无法改变。消费者文化程度、地理区域、传统习惯、收入、心理动机等各不相同, 消费品的需求也千差万别, 要深入研究目标群体的消费偏好, 品牌不是自己能够做出来的, 它一定是消费者认同的。因此, 要明确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讲, 企业成功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程度以及产品策略正确与否。

3. 重新考虑渠道布局与整合。

财富公司品牌口号 篇5

1、洗刷刷财富中心,喜出财富来。

2、刷出梦想,刷出财富,刷出你的成功之路!

3、理财的好帮手,洗刷刷财富网,为你实现财富。

4、喜刷刷,让机遇不再那么难把握!

5、喜从天降,刷出新花样,刷来新理念(刷开新天地)。

6、加入一次喜刷刷,财富幸福任你刷!

7、喜刷刷财富中心,威客首选!

8、股票,彩票,不如财富的门票。

9、钱能生蛋,在哪?喜刷刷财富中心呀。

10、携手洗刷刷,争做财富大赢家!

11、致富先要找门入,喜刷刷为你来铺路!

12、刷出惊喜,刷出财富,刷出好前程。

13、高高兴兴刷出您的生活,高高兴兴刷出您的梦想天天喜刷刷,钞票哗啦啦。

14、敢问天下财富何处求?喜刷刷帮你刷出来!

15、刷出财富,刷出惊喜你富,我富,大家一起富!

16、洗刷刷,洗刷刷,刷你的美好品位。

17、财富与您相伴,喜刷刷与您同行。

18、要想快致富,请到喜刷刷财富中心。

19、要想天天乐哈哈,就得一直喜刷刷。

20、魅力碰碰车,精彩喜刷刷,有钱大家一起赚。

21、财富喜刷刷,惊喜你我他,致富千万家!

22、喜刷刷财富中心助你创造你心中的财富。

23、读万卷书,不如找喜刷刷财富中心。

24、选择我们,你已经选择了成功。

25、喜来财源,刷金币。喜喜刷刷,迎金金。

26、喜刷刷,刷出精彩,刷出金财!

27、喜刷刷财富中心,刷新您的财富高峰。

28、少少成本喜刷刷,快乐盈利带回家,梦想生活不用愁,财富增值信誉夸!

29、喜刷刷财富中心,成就事业与生活的.殿堂。

30、喜刷刷财富中心,今天,你加入了吗?

31、财富梦想实现者一路天城,一路财富。

32、天城财富,做您理财的北极星。

33、天成财富投资,成就心中理想。

34、精准投资,精明理财天城财富投资,为您的人生上一道安全“锁”。

35、全面了解市场动向,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天城财富,日理万“金”。

36、投资≠浑然天成;财富=天城投资。

37、我们都把钱放在天城!(放心)

38、智慧的眼光,在天城闪耀聚沙成金,财富天成。

39、理财专家,就在身边用财富创造属于我们共同的天城用诚心解您财富之忧。

李宁公司品牌重塑战略分析 篇6

关键词 李宁 品牌重塑 商标

一、李宁公司简介

1990年,“体操王子”李宁先生宣布退役,同年5月,李宁先生在广东三水成立了李宁公司,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历经20多年的探索,依靠团队的协作和拼搏、创新精神,李宁已经发展成为了国内家喻户晓的体育用品公司。

二、李宁公司的品牌重塑战略

(一)品牌重塑的概念

品牌重塑,也称品牌的再塑造,是指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通过进行调研、评估、市场的重新定位及品牌创新来推翻以前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运用品牌营销等手段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最终形成品牌效应和品牌核心价值的过程和活动。

(二)李宁品牌重塑背景分析

当李宁公司1999年在中国的年销售额7亿人民币的时候,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的销售额连李宁的一半还不到,而到了2003年,李宁在国内保持了9年的第一位置被耐克抢走,次年,阿迪达斯也赶超了李宁。而在2010年上半年,其在内地市场的营业额已经超过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二名,与第一名耐克的差距也很小。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被专业人士所看好,认为这个让人振奋的业绩大部分归功于李宁先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成功表演,这个“免费广告”在短期内带动李宁公司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却不能永远成为公司提升业务的助推器。

另外,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的超大和一线城市成功占取了高端市场一定的份额,而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安踏、361°、德尔惠、匹克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对李宁进行追赶。这样,李宁公司被迫处在前有虎后有狼的尴尬地位。除了来自外部的压力,李宁公司自身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李宁的品牌定位不清晰。准确的定位是品牌发展战略的落脚点,而李宁公司一直在做专业还是做时尚之间摇摆不定,这导致了其产品定位模糊,个性不鲜明。其次,公司目标消费者错位。李宁公司定位的目标顾客是14—28岁体育产品消费人群,其中以学生为主,但是,从李宁公司2006—2007年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发现,实际购买李宁品牌的消费者年龄大部分却是在35—40岁之间,并且居住在二级城市的占多数,这与其管理层对目标顾客的定位有较大偏差。再次,产品技术质量和设计都有待提高。虽然李宁公司也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但是和耐克、阿迪达斯比起来还是有距离的。

(三)李宁启动品牌重塑战略计划

为了摆脱这种内忧外患的困境及解决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更好地长足发展并为国际化进程铺路,李宁公司不得不考虑品牌重塑问题。

2010年6月30日,在李宁创建20周年的时候,李宁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新的标识和新的口号。新的商标酷似“人”字形,并借鉴了“李宁交叉”的经典动作;口号也由以前经典的“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变成了“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变更了的标识和口号只是品牌的外在表现,是品牌重塑的表象,李宁希望通过这次大变脸能在新一代的消费者中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然而,这仅仅是李宁品牌重塑战略的开始。事实上,除了启用新的标识、口号和广告语“90后李宁”,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销售模式、企业文化等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对产品研发设计、运动品类的规划都进行了优化升级。

三、李宁公司品牌重塑战略的价值与风险

(一)品牌重塑的价值

经过这次品牌重塑,新的李宁品牌正式在一线城市亮相,李宁公司通过更换标识和口号,重新明确了品牌的定位,品牌的个性也变的非常清晰——激情、勇敢、锐气、创造力和好奇心。在进行此次品牌重塑之前,李宁公司采取的是内部的,平行的组织结构,改造后纵向上是按运动品类来划分管理业务的,横向上按工作职能的不同来进行划分,这样内部就形成了一个矩阵式组织构架,更适合对现在李宁公司进行科学的管理。

(二)品牌重塑后的风险

李宁公司在品牌重塑过程中是否会得到期望的结果我们并不确定,此次的变革和创新是为了以后长久的发展,但是在短期内也存在着一些隐忧。

沿用了近20年,并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的经典商标和口号突然一下就换了新妆,很多对李宁品牌有着深厚感情的消费者不能理解和接受。在以“90后李宁”为主题的广告宣传中,无疑是在讨好“90后”的同时也给“70后”和“80后”这个对李宁品牌忠诚度最高的顾客群带来了失落感,可能会引发忠实客户群的流失。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买东西的时候不会去关注和在意公司更换商标和口号的用意,也不会因为某个公司需要发展而去支持他,李宁这样“讨好”“90后”,但是“90后”又是否会买李宁的帐呢?

四、结语

华都肉鸡公司不断提升品牌信誉 篇7

为了保证鸡肉原料安全,华都不断引进具有最新遗传育种技术的肉用种鸡,公司下设两个饲料厂,建有比较完善的饲料管理体系,为公司祖代鸡、父母代鸡及商品肉鸡提供全价营养饲料。公司严格执行“统一供应雏鸡、统一防疫消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物、统一屠宰加工”,确保肉鸡养殖过程受到严格监控。

食品加工、物流销售的过程控制一直是华都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公司现有的肉鸡加工厂、熟食加工厂和调味料加工厂,均做到了对鸡肉产品加工过程质量的全程控制。在毛鸡宰前、宰后的兽医检验检疫,以及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温度、微生物、理化指标等方面的控制,都比照和执行国际先进标准。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完备的物流配送“冷链”系统。

跨国公司为自主品牌打工 篇8

尚处于“发展中”阶段的自主品牌车企,把一水儿的进口零部件“武装到牙齿”,就能造出好车吗?近期,自主品牌的新车层出不穷,而且质量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包括吉利博瑞、广汽传祺GS4等,大有集体崛起的劲头。“背后的原因,是众多跨国零部件巨头的支持。为了实现品牌、品质向上走的战略目标,大部分本土整车企业启动了一轮供应商体系升级运动,将很多跨国零部件巨头纳入到自己的配套体系中。”汽车行业资深专业人士何华表示。

卖车还是卖零配件?

到底是在卖车,还是在卖零配件?近期,很多中国品牌将自身产品背后的国际供应商的参与作为卖点。

吉利博瑞,在营销宣传的过程中主打“零部件采购自多家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仅将自身大量搭载沃尔沃的先进安全技术作为卖点,还“拉”上了法雷奥助力研发的灯具、博世提供的最新版本ABS+EBD、哈曼的多媒体系统……与吉利博瑞有一拼的还有广汽传祺GS4,厂商在宣传中号称:“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供应商全部都是广汽传祺的合作伙伴。”而东风风神AX7等车型,也将PSA的动力总成作为卖点,甚至有一些自主品牌大肆宣扬拥有外资、名牌零部件供应商,将其作为市场营销中的新“噱头”。

在这些自主品牌汽车厂商看来,采用领先供应商的零部件也保证了产品品质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何华认为,与跨国零部件巨头合作,专注于整车性能匹配等方面,的确是一个主机厂的成熟风格,也是一个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的方法。但是,走这样的捷径显然不是长久之策。

“汽车是一个零部件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体系,不是单纯用好的零件就能堆砌出来好车的。对于主机厂来说,光有优秀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的出色的匹配能力作为支撑,否则就无法发挥零部件的性能。”何华说,高昂的采购成本最终将会反映在产品终端售价的水涨船高上,削弱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过于依赖“外援”

“‘外援’再强,如果中国车企自身缺乏积累,对技术的整合能力跟不上,导致主机厂和供应商无法站在同等地位上对话,主机厂就只能受制于人。”何华认为,长城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虽然通过与跨国供应商合作,成功实现了产品和品牌的提升,“但也吃了相当多的亏。”

哈弗H8,这辆原本应会在2013年11月上市的“老兵”,却因为后主减速器传动轴敲击音这一问题,将交付时间一拖再拖。在历经一年半等待以及两次推迟上市后,它终于在4月举行的上海车展“正式上市”。长城最新公告中指出,在与采埃孚股份公司的配合下,长城对哈弗H8进行了反复分析、匹配及验证,最终哈弗H8在高速工况下传动系统存在敲击音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现已达到上市条件。不过,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长城此举不但使单车成本上涨,而且错过了产品上市的最佳时机。此外,长安也曾受到爱信变速箱供货不足的困扰,导致产品产能跟不上,损失了一定的市场机会。

一个个案例证明,如果主机厂对产品性能要求的评价体系跟不上,以至于无法实现产品开发中的主导地位,那就很难实现企业升级供应商体系时的初衷。相反,一些外资零部件厂商在产品同步研发中表现出的傲慢和懈怠,与自主品牌提升产品品质的急迫期盼也是南辕北辙。

消费者更重整车品质

国内车企将进口配件“武装到牙齿”的风潮,从去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贸易数据可见一斑。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汽车(含底盘,以下同)进口金额607.77亿美元,增长24.4%;汽车零部件进口321.52亿美元,增长12%。据行业机构统计,在进口零部件中,小轿车用自动换挡变速箱及其零件进口值居于首位。

“对于市场来说,一款浑身上下都是名牌零部件的车,不见得是一部好车。”在何华看来,如果只注重造型包装,本身内在的机械匹配性能不足,或者说性价比不合理,消费者就不会买账。消费者最终认同的,并不是浑身上下的名牌零部件,而是车型的整体竞争力、质量,以及背后的服务水平、口碑等。

公司品牌 篇9

2008年, 原北京首钢设计院改制成立首钢国际工程公司, 全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求品牌形象走出去, 首钢国际工程公司通过深化品牌认识、挖掘品牌内涵、加强品牌传播、夯实品牌基础, 开始了打造国际化企业品牌形象的探索与实践。

二、主要做法

(一) 深化品牌认识

改制后, 公司领导提出全面建设市场导向的新型企业文化, 整合内部资源成立企业文化部, 将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作为部门两大工作主线, 制订《品牌战略实施纲要》, 作为企业品牌形象打造的系统性策划与纲领性文件。

市场竞争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 更高层次的表现是品牌的竞争。对于从国企改制而来的工程技术企业, 品牌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需要培养和提升全员的品牌意识。公司连续组织开展“新公司、新体制、新机制、新观念、新举措”大家谈活动和“我看开放、我看市场、我看客户、我看技术”大讨论活动, 专门设有品牌的议题, 引导全员共同思考“什么是品牌、为什么要建设品牌、如何建设品牌”等问题, 营造“人人了解品牌、传播品牌、维护品牌、建设品牌”的良好文化氛围。同时, 通过“光荣与梦想”表彰会、“感动首钢国际年度人物”评选等文化平台, 打造品牌人物、传播体现品牌文化的优秀事迹, 不断深化员工对公司品牌形象的认识。

(二) 挖掘品牌内涵

差异化竞争能够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力, 也要求品牌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内涵。经过总体规划设计首钢迁钢、首秦、京唐三大工程的历练, 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跻身于国内一流工程公司的行列, 然而作为企业设计院发展来的工程公司, 在与中冶大型工程公司同台竞技的过程中, 如何突出自身优势, 在客户心中树立清晰而优秀的品牌形象, 需要对首钢国际工程公司的品牌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与系统提升。为此, 公司开展了多个层次的调研与访谈, 对客户代表开展“冶金行业工程公司品牌资产情况调查”, 在企业内部进行高管、营销经理、一线员工访谈, 从品牌显著度、功效、形象、判断、感受、共鸣六个方面了解公司及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品牌资产情况, 并用科学方法确定公司的品牌定位。

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 面向全体员工开展企业品牌广告语征集活动, 群策群力, 共同回溯企业40余年优秀文化积淀。最终确定的品牌广告语“源自百年首钢, 服务世界钢铁”表达了品牌历史渊源和发展方向;“钢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天候工程技术服务商”展现了公司作为冶金行业专业最齐全的企业工程公司的独特优势;“引领绿色钢铁未来”彰显了践行绿色设计理念和服务全球的价值追求。

(三) 加强品牌传播

通过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 已初步搭建起“社会媒体、推广活动、公共关系、自建渠道、工程业绩”五大传播渠道, 建设了一条“走出去”的品牌传播之路。

1. 媒体推广打造品牌知名度

考虑到客户的专业性, 通过深入调研比较, 选择钢铁、勘察设计行业的报刊、杂志、网站, 系统开展公司广告、形象软文、技术论文推广, 目前已与多家媒体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推广合作关系。其中与《世界金属导报》连续四年合作开辟了“首钢国际工程公司品牌技术成果展”专题栏目, 刊发4辑专题共计100多期, 集中展示了品牌的优势与实力, 提高了品牌认知度, 很快成为行业兄弟单位学习和模仿的品牌推广方式。

在重点推广公司整体实力的基础上, 逐步加大对单项优势技术的推广力度。2013年在《中国焦化业》、《炼铁》、《炼钢》、《工业炉》、《中国脱盐》、《水处理技术》等专业刊物上, 策划了全年系列广告, 集中宣传了6m捣固焦炉、海水淡化等一批优秀品牌技术。特别是加强与行业协会 (学会) 刊物的合作, 促进企业品牌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良好互动。借助公司成立四十周年的契机, 在10余家媒体上开展多种形式形象宣传, 为公司庆典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也在客户中集中推广和强化了品牌形象。

针对网络在信息传播中便捷、广泛的优势, 通过百度和GOOGLE搜索平台, 在国内、巴西和印度进行品牌关键词推广。通过优化搜索关键词以达到最佳的推广效果, 并充分利用后台数据分析软件, 了解搜索对象分布、客户浏览公司网页信息的偏好等信息, 为营销活动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注重品牌网络舆情监督, 管理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公众平台中品牌相关信息, 并主动发布公司品牌形象的正面信息。

2. 开展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美誉度

注重与产业链上下游及行业兄弟单位之间的联系, 通过举办品牌技术推介会、行业活动、供应商大会及参加行业展会等形式, 推广品牌形象, 提升行业影响力。

借助公司设计成套的巴西第一条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线投产的契机, 在巴西举办“BSIET钢铁冶金技术展示会”, 邀请巴西钢铁业界40余家企业参加, 推广品牌优势技术与优秀文化。与北京市金属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海水淡化、高炉煤气干法除尘、高炉炉顶设备等多个技术研讨会, 打造品牌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权威形象。召开供应商大会, 激励供应商在公司产业链中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 推进双方在品牌推广方面的合作。将行业展会作为企业品牌传播的重要平台, 并逐年加大投入, 展示品牌实力和优秀文化。随着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近几年参加了土耳其、越南、印度、美国、德国、俄罗斯、巴西等多个大型国际冶金展会, 让更多国家的钢铁企业了解到来自中国的首钢国际工程公司品牌。

通过公益活动提升品牌社会美誉度。为山西文水综合钢铁厂项目和四川川威焦化球团项目所在地的文水县南武乡中学和川威竞力学校捐建“BSIET公益计算机教室”, 帮助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 践行“干一个工程、创一个品牌”的理念。此外还组织开展了送给汶川小朋友的六一节礼物、关爱乡村教师、义务植树、志愿助残等一系列公益活动, 打造品牌践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3. 加强公共关系提升品牌形象

技术是工程技术公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首钢国际工程公司积极争取将公司技术创新纳入国家与北京市的科技开发体系, 成功获得“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与“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认定, 成功中标北京市科委“钢铁工程设计试验服务平台”项目, 组建的“北京市冶金三维仿真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认定。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 在技术创新方面得到指导和支持, 也大大地提升了品牌的行业权威性。

主动参与行业规范标准制定, 提升品牌技术的行业影响力。近年编制了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海水淡化、钢铁污水处理、干熄焦、烧结余热回收等领域10余项国家标准, 奠定了公司在相关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借助公开发行出版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与冶金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冶金工程设计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是冶金勘察设计企业出版的第一本书, 全面展示公司在京唐工程中的自主创新成果。公司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再次出版报告文学《蓝色记忆》、技术创新文集《冶金工程设计研究与创新》。此外, 公司还主编了《现代高炉长寿技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5000问》等专业书籍。

4. 自建品牌传播渠道聚焦品牌目标客户

将品牌形象建设与市场营销活动相结合, 逐渐搭建了包括宣传产品、客户杂志、展厅、网站在内的品牌传播渠道, 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场合、不同层次的推广需求。

系统梳理品牌技术积淀, 形成了覆盖公司、品牌专业、品牌技术、品牌工程各层次的宣传产品体系, 包括近30个宣传片和40余个宣传册。不断创新宣传产品形式, 制作了《客户杂志》、品牌工程竣工纪念画册、电子演示文档等新型推广载体。

公司形象展厅于2011年正式开放。每年接待来自政府、科研院所、客户企业、合作伙伴的客人30余批次, 展示了公司发展历程和技术实力。该展厅被选为北京市“设计之都·设计之旅”活动的参观场地对外开放, 展示公司作为“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的品牌形象。

将网站视为品牌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 公司官网的设计, 配合搜索网站关键字推广及门户网站广告, 关注客户体验, 展现品牌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愿望。同时注重利用后台统计分析工具, 为品牌传播与营销提供数据支持。

5. 工程业绩打造生动品牌形象名片

将工程项目纳入品牌传播载体, 实施系统包装与规范管理。制定《在建项目品牌形象建设实施办法》, 从在建与竣工阶段视觉识别、现场人员着装管理、主题公益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现场文化氛围、所在地媒体报道等方面, 对品牌工程项目的形象建设进行系统规范。2012年在文水海钢综合钢铁厂总承包项目中实施品牌形象视觉识别, 为后续工程的陆续实施积累了经验。目前正在制定相关制度, 对公司自主开发或成套供货的设备、软件等产品实施统一的品牌形象规范。

(四) 夯实品牌基础

通过持续改善顾客体验夯实品牌基础。注重和客户接触的细节, 力争在细微处带给客户更好的感受。营销部门组织制定了《对外接待管理须知》, 从接待着装、就餐、甚至是会议中的咖啡和点心等细致之处, 体现品牌用心对待客户的文化。国际营销部门深入研究亚洲、非洲、南美洲等目标市场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 编写了数万字的《礼仪与禁忌》, 要求所有的营销人员遵照执行。

创新“市场营销与技术销售一体化”理念, 将技术支持推向营销第一线, 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技术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敢于承诺, 兑现承诺”理念, 将业主的需求放在突出位置, 凭借精细科学的管理和热情周到的服务, 在众多项目中与一流工程公司同台竞技, 比技术、比服务、比形象, 创出了多项品牌工程。

三、主要效果

1、品牌认知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品牌形象建设之后, 特别是通过京唐品牌工程的打造和传播, 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可公司的技术实力。例如, 通过相关报道, 综合竞争力世界排名第一的韩国浦项集团主动找到首钢国际工程公司, 并成套引进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国内的武钢、宝钢等一流钢企, 国际知名的达涅利、新日铁等公司都曾发出合作邀请。

2、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一步转变。通过几年的宣传引导, 员工的思维模式逐渐从“低头做事情”转变为“抬头看市场”, 主动进行自我推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公司还开展了青年营销大赛, 吸引了众多青年参与展示。各岗位员工更加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 以用心服务客户的实际行动诠释优秀的品牌文化。

3、品牌形象建设体系基本形成。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品牌工程和品牌技术, 形成了一套品牌形象建设的方法, 制订了品牌建设的制度, 搭建了品牌推广平台, 品牌形象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日益增强。

四、未来的思考

公司品牌 篇10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品牌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吉平主持会议并讲话, 强调丰富品牌建设内涵, 提高品牌管理水平, 更好地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服务。

周吉平说, 经过5年的努力, 集团公司品牌建设和管理进入新阶段, 影响力逐步增强, 在集团公司发展中的价值体现越来越充分。具体表现在: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品牌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工作内容、方法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品牌建设成绩喜人, 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统一标识工作基本完成, 视觉形象系统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备, 石化、装备、专业服务品牌整合顺利实施, 品牌架构基本形成。

周吉平指出, 品牌管理是一个公司的战略管理, 品牌建设要在丰富内涵上下工夫。品牌建设要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服务, 为战略目标服务是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有利于发挥集团公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中国石油品牌的重要特征。要不断为品牌注入新内涵, 包括服务、质量和信誉, 提高品位和品质。

周吉平强调,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抓好今年各项品牌工作的落实。要提高品牌管理水平, 把品牌建设贯穿到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 通过品牌管理推动和提升公司的战略管理水平。要做好世博会各项筹备工作和石油馆运行, 用实际行动为世博会做贡献, 并通过这个平台向世界展示公司品牌形象。要巩固检查调研成果, 提高标识管理水平。要着力做好社会责任工作, 宣传好履行国有企业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的具体行动, 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工作逐步做成品牌, 提高企业社会声望。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品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润生出席会议, 集团公司品牌管理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

托管公司:品牌推手还是致命诱惑 篇11

“托管公司”这一名称叫得响亮,也好像很让人放心。如果你有资金投入,但不懂行,来找托管公司;如果你有急事,要离开几个月,交给别人不踏实,来找托管公司:如果你生意不好,眼看着要关门,也可以来找托管公司……或许很多老板找托管公司合作,就是冲着省心来的,特别是在美容行业。

那么,美容行业的托管公司到底是如何运作的7既要面对自己的合作伙伴~美容院老板,又要面对合作伙伴的竞争对手,它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是如何盈利的?它能给美容院带来什么好处?最关键的是,它如何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

托管公司的应运而生

美容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几乎已经渗透到了乡镇市场的大街小巷。但与此同时,行业的不规范,加上惨烈的竞争,让每天倒闭和开张的美容院数量几乎齐平。

中国美容行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依然没有几个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品牌,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美容院缺乏自身市场定位,服务、产品和营销的同质化严重:二是老板管理能力低下,无法做好人才的“选、育、用、留”;三是很多老板急功近利,以为借助一个所谓成熟的模式,依靠一个所谓品牌的加盟,就可以把事业做大。

正因为此,托管公司应运而生。

何谓托管公司?就是对美容院提供全方位委托管理服务的专业公司,目的是为美容院提升销售额、增加利润并规范其内部管理,最后得到利润分红或项目的佣金。

托管公司的运作模式

美容行业的托管公司一般都是由代理商公司里的高级经理注册投资的,他们积累了深厚的工作经验,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又懂得管理营销培训之道,这些都是托管公司的优势所在。托管公司本着“帮助美容院渡过经营困境、策划促销活动、规范管理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等服务和目的盈利,但行业的不规范导致了很多夸大宣传,号称“7天创造新顾客300人以上”、“14天回收投资成本”、“30天提升3倍业绩”的大有人在,这也几乎成了整个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具体在实际操作中,托管公司和美容院的合作大概有三种模式:1、美容师的培训、店长、装修、产品、服务、经营全部交给托管公司负责,老板只管投资和店内的基本工作,该模式适合一些有钱投资、无心管理的外行人士;2、托管公司负责美容师的培训、产品、经营等,合作重点在于店面的升级和系统的完善:3、托管公司负责运作模式、活动方案等,侧重营销策划方面,适合一些生意不景气,急需提高销售额的店面。通常托管公司与美容院老板经过沟通协商后,会达成协议,签订合同。根据提供的服务多与少,美容院老板从营业额中抽取30%~50%作为酬劳支付给托管公司。

托管公司的利与弊

对美容院来说,托管公司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托管公司是具备专业经验的管理咨询公司,是有行业从业经验的外脑,有的甚至还拥有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和终端店面,所以如果能利用好,至少能给美容院带来三个好处:一是行业的资深高手能够分析运营的漏洞,以此规范管理;二是托管公司有策划营销活动的能力,能让店面起死回生;第三,通过托管公司的全权管理,投资者能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战略问题,而不是陷入到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而不可自拔。

但将美容院交给托管公司管理,难免有弊端:第一,推广的局限性。托管公司的经理人能力都很强,而下属的办事能力往往跟不上。花一样的钱,美容院老板肯定更喜欢也更信任经理人,这样就导致“经理累死,员工闲死”,美容院老板对经理人的依赖性限制了托管公司的推广。第二,促销的局限性。托管公司几乎要为“创意的营销”而想破了脑袋。美容院老板的要求越来越高,营销的思路越来越窄,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市场普遍现状。对于市场出身的经理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毕竟不是促销大师。第三,执行不到位。托管公司输出的是一个系统,系统的主要执行者是顾问和导师。这些人有实战没思路,有销售没高度,有做法没想法,因此在下店的过程中,经理人的想法很容易变形。

从表面上看,有了这样的托管公司,美容院理应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但为什么始终没有强势品牌在业内出现呢?据专业机构的调研,有38%的消费者仍对美容院的经营规范性心存怀疑。这表明,当前美容院的市场口碑并不理想,各种“美容博士”、“专家”以及层出不穷的基因美容、生物美容、纳米美容、水疗、热疗、醋疗、远红外疗等概念使得美容业俨然成了一个造词机器,但换回来的却是日渐下降的顾客忠诚度。

托管公司的终极挑战

夹缝中生存的托管公司如何更好地为美容院服务?怎样真正地提升美容院的运营能力,成为行业的品牌推手呢?笔者认为关键要突破四个挑战:

一、为美容院建立系统的营销体系

尽管美容行业在概念创新方面比很多行业都要迅速,各类生活馆、养颜坊、减压吧、休闲中心等如雨后春笋,但实际上很多概念只是“换汤不换药”,真正的品牌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凸现出来,导致整个行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美容院为了生存,就变着法降低成本,使用劣质产品、雇用低学历无经验的美容师、偷工减料等,这些最终只会伤透消费者的心。

托管公司的出现必须解决这个大问题,为美容院做好市场定位,根据其产品的优势确定细分的消费群体,以此有的放矢,并通过提供个性化跟踪服务,提高顾客的重复消费率,这样才能提升品牌价值,从而使利润率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为美容院打造良性的人才体系

很多美容院在人才招聘、培训、考核方面都不规范,而这些方面的随意性有时是致命的。比如因为产品的使用不当,抑或是美容师手法不到位,会导致顾客肌肤不良反应;美容师服务、沟通技巧不足致使顾客反感生厌:还有为了让顾客更快地看到美容效果,推销及使用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有害产品……这些例子说明没有一个良性的人才体系,美容院的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美容院老板可以不懂人力资源。旨理,但托管公司却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昧着良心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在今时今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三、为美容院构建独特的商业模式

不要说商业模式,很多美容院连基本的商业概念都缺乏,以为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开个店,招几个美容师,发发传单就可以轻松地赚得盆满钵满。这在过去的几年中不乏成功的例子,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在,这样的商业思维显然是不行的。托管公司就应该扮演一个“智囊”的角色,根据美容院的资金实力、地域特点、人才配备、发展战略,充分地做好市场分析和定位,找到适合美容院自身个性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才能让其长期持续发展。想几个点子、做做促销活动、分享利润,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托管公司。

四、为美容院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机制

很多托管公司的运作确实能够立竿见影,一开始场面火爆,销量节节攀升,但却没有为美容院持续性和稳定性考虑,没有真正改善美容院的内部管理和营销定位,从而解决根本问题。从目前看,大部分托管公司仍然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销量不行就促销,不规范就建标准,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容院的“病痛”,但却满足不了长期发展的需求。因为美容院的成长乃至成为知名品牌,需要一整套系统来支撑:品牌形象、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加盟连锁、服务细节、行为规范、工作流程、管理软件、培训体系、员工绩效、奖惩机制、激励机制等环节,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店面情况和发展阶段来设计。

航空公司品牌战略与发展探究 篇12

一、品牌解析

1、品牌内涵

品牌包括产品及服务的名称、声誉、上表、价格、历史、符号等,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提出品牌是一种标记、术语、设计、名称, 或者是这些元素的组合, 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元素或者组合来辨认某个或者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其服务, 并将之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区别[1]。品牌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 包括品牌的名称、商标及标志等, 从本质上分析, 品牌主要代表了厂商对销售给顾客的产品的服务、特征等的承诺。通常好的品牌就是好的产品质量的保证。

2、品牌功能

良好的品牌对树立企业的形象, 推动企业的发展, 提升顾客忠诚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还能提高消费者购买力, 以扩大市场份额, 保证产品的长期性与有效性。同时品牌还能推动产品的有效组合, 以降低产品的价格弹性。品牌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 消费者可以根据品牌寻找相应的制造者或者服务。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通常品牌的资产越高, 则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产品的定价优势等也越明显, 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强。

二、航空公司品牌战略

航空公司品牌战略主要通过其服务内容与服务特色体现出来, 航空公司与其他以产品为主的实体公司有明显的不同, 航空公司应该更多的关注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与服务范畴, 强调使消费者感受到一种尊贵的体验并使客户感受到航空公司本身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以及为客户着想的出发点。因此航空公司应重点完善自身的经营与管理理念, 重视客户忠诚度的培养, 通过强调“顾客即上帝”的管理理念, 突出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 强调其服务资源的多样化配置, 推动公司内部多种服务资源的相关性利用, 以在客户群中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优势, 比如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态度、尊贵的感受、丰富的资源等, 以推动航空公司的持续发展。

事实上, 航空公司的品牌建设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内在因素决定的, 比如公司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的组织架构、充分的战略规划、企业内部文化等。航空公司的品牌建设是一个相对持续的过程, 而且随着战略的不断发展, 品牌元素的组合也集中体现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 并不断成为公司的品牌形象。

三、航空公司品牌战略分析

航空公司品牌战略应重点突出服务的卓越品牌、优质品牌, 同时重点发展公司的潜伏品牌与未知品牌。其中卓越品牌主要要求公司更多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提升公司声誉、不断设计并开发出以人为本的服务产品, 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施, 强化服务的延伸性, 重视内部营销和客户的利益, 加强营销沟通[2]。优质品牌主要表现为产品的差异化体现与人员、销售渠道、形象的差异化体现等几方面, 以突出企业的形象。潜伏品牌及未知品牌主要是针对品牌发展的条件, 来适当的参加相关活动, 重视产品及服务的连贯性发展, 强化公司服务特色, 重视市场细分与媒体宣传, 扩大融资渠道, 加强内部管理, 以构建有效组织机构及内部文化氛围, 推动企业的发展。

航空公司的品牌战略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 经营管理者个人能力。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财务能力、竞争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航空安全与保障能力等, 通过对这些能力的掌握, 以提升公司产品质量与信誉、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公司安全有效运行。

其次, 客户的基本需求。包括客户的利益、客户的服务以及展现客户的尊贵等几方面内容, 其中客户的利益即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航空公司应从自身经营出发, 开发客户价值链条, 体现客户的利益期待;客户服务主要是通过航空公司的服务来保证客户的需求, 强调服务的人性化与人文化;客户的尊贵性主要是通过航空公司的服务来展现的, 通过人性化的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来彰显客户的尊贵, 从而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与口碑。

最后, 企业的文化资源。航空公司品牌战略来源于企业内部文化, 企业内部文化资源涉及到企业的文化标识和员工的价值取向等几方面内容, 其中企业内部的文化标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浓缩表现, 展现的是企业的文化价值取向, 突出的展现了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公众的承诺, 这种内在文化资源更多的表现在企业对客户及员工的关爱方面。另外员工的价值取向, 主要体现在员工的存在价值及传递价值两方面, 其中存在价值表现为员工在企业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自身对企业和社会的价值, 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责任感;传递价值主要是员工将自身的价值传递给客户及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关的关联方, 以有效提升企业品牌, 推动企业品牌战略的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 航空公司的品牌建设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标志, 是公司实现营销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总目标, 同时也是公司内部资源有效应对外部市场竞争、提升市场份额的有效促进作用。航空公司品牌战略的构建与发展需要从内外部环境与资源出发, 强化内部及外部的营销沟通, 传递出顾客对航空公司的有效信赖, 并重视顾客自身的利益。因此在航空公司品牌推广的过程中, 需要深入发挥品牌文化与理念的作用, 推动品牌的深入建设与品牌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赵剑凌, 杜肖磊.南方航空公司品牌战略分析[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2004;22

上一篇:设施农业现状下一篇:检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