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原因

2024-10-18

检测原因(共10篇)

检测原因 篇1

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重要的农产品安全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农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导致的蔬菜污染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建立和完善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造成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

1. 农民思想意识单薄

由于许多农民缺乏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误用农药和滥用农药时有发生。部分农民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间隔期内也使用农药,特别是瓜果及豆类蔬菜采收期长,即使在采收期内,也要喷洒农药,造成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现象发生。

2. 菜田环境发生变化

由于农药的长期使用,造成菜田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许多益处消失,菜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病虫害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加大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

3. 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抗性的普遍产生。如拟除虫菊酯的多年连续使用,使许多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以致靠用量增加才能达到防止效果。

4. 农药残留对环境污染

过去大量使用的有机氯杀虫剂,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残效性长的农药,在某些类型的土壤中还保留一定程度的残留量。这些积累与土壤中的农药及其降解产物也是导致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之一。

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1. 现场快速检测

现场快速检测具有快捷、简单、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但适合一些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检测,大都只能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我们地区普遍使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它是一种专用型的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407~413nm。加入反应试剂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值,仪器自动计算出抑制率。抑制率≥70%,蔬菜中含有某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抑制率<70%,蔬菜中不含或较低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

速测仪法(酶抑制分光光度法)方法原理

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正常传导,使昆虫中毒致死,根据这一昆虫毒理学原理,用在对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不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或残留量较低,酶的活性就不被抑制,试验中加入的底物就被酶水解或少部分被水解,水解产物与加入的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反之,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的活性就被抑制,试验中加入的底物就不能被酶水解,从而不显色或颜色变化很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出抑制率,就可以判断蔬菜中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类酯农药的残留情况。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酶抑制分光光度法)操作流程

(1)按说明配制试剂

(2)接通电源预热10分钟

(3)空白对照试液

于比色皿中加入50ul酶液、50ul显色剂、3ml缓冲溶液,常温下放置10分钟。加入50ul底物,盖上比色皿盖,轻摇一下,立即放入仪器“0”样池中进行测定。

(4)取样

用天平称取蔬菜(叶菜类2克,非叶菜类4克)于取样瓶中。

(5)浸提

于提取瓶中加入20毫升缓冲溶液,振荡1分钟,静置5分钟。

(6)室温放置

于比色皿中加入50ul酶液、50ul显色剂、3ml浸提液,常温下放置10分钟。

(7)加入底物

加入50ul底物,盖上比色皿盖,轻摇一下。

(8)放入仪器

立即放入仪器样池中进行测定。

(9)得出结果

3分钟后仪器自动打印检测结果。

(10)结果保存

注:

(1)仪器生产厂家众多,型号各异,上述操作流程使用北京瑞利谱创公司的RP-420。

(2)由于各试剂生产厂家对底物和显色剂稀释所用缓冲液的量有所不同,检测时应以试剂说明为准。

(3)农残快速检测执行标准:GB/T5009.199-2003或NY/T 448-2001。

2. 实验室定量检测

实验室定量检测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及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消耗试剂多,检测成本高,检测时间长。但这种方法可以定性、定量的检测农药残留量,是国家规定的标准检测方法。

(1)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气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使用气相色谱法,多种农药可以一次进样,得到完全的分离、定性和定量,再配置高性能的检测器,使分析速度更快,结果更可靠。如: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被广泛用于有机氯农药和其他含电负性较大原子的农药残留物的检测;火焰广度检测器(FPD)用来检测含硫、磷农药的残留物;氮磷检测器(NPD)用于有机氮和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物的检测。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它可以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的离子型农药,尤其适用于对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农药的检测。近年来,采用高效色谱柱、高压泵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柱前或柱后衍生化技术以及计算机联用等,大大提高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效率、灵敏度、速度和操作自动化程度、现已成为农药残留检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3)色谱-质谱联用(GC-MS, LC-MS)

将气象色谱仪或液相色谱仪分别和质谱仪串连起来,成为一个整机使用,即发挥了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又发挥了质谱法的高鉴别能力,不仅可以判断化合物分子结构,还可以准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等,特别适用于农药代谢物、降解物和多种农药残留的定性检测。

(4)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超临界流体色谱是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CO2是应用最广的流动相。主要用于非极性或弱极性农药的分析。在CO2流体中加入甲醛等改性剂可以提供流动相的极性,也可以完成极性农药的分离和测定。SFC可以使用GC或HPLC的检测器以及与MS质谱联用,是以后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检测方法。

三、结论

农药残留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分析科学。检测方法应具备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的特点,根据检测目的、待测农药性质和样本的种类等,采用符合要求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残留分析技术也正在不断更新、完善和迅速发展。

检测原因 篇2

仪器检测不出的胎停育的六大原因

受精卵就像一颗种子,要经历一系列复杂而奇妙的过程才会最终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宝宝,如果在最初的阶段,受精卵就没有发好芽,那么它很可能就会停止健康生长,我们把这种发生在孕早期的`胚胎发育异常现象称为“胎停育”.

作 者:于文波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 刊 名: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 英文刊名:ZHONGHUA YANGSHENG BAOJIAN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 

检测原因 篇3

【关键词】浮头式换热器;检验检测;内壁腐蚀;原因

前言

浮頭式换热器虽然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其自身的结构复杂,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验检测,从而更好的避免其内壁出现的腐蚀的情况。

1、浮头式换热器概述

1.1换热器的工作性质和结构

其工作性质,主要是指将是热流体的部分流量,传递给冷流体,是目前工业生产常用的设备。其中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所示;

由圆筒、外头盖侧法兰、浮头管板、钩圈等组成。主要的特征;在其外头盖侧法兰的内侧面,设置凹形的密封面;在其密封面的外侧,进行钻孔、套丝,或是焊接螺杆均匀分布;在其浮头处,将零部件和钩圈取消;浮头管板的密封槽,是凹形状的槽;并在其另一个端面,以管板中心为圆心,半径稍微比管束外径大,做一个梯形凹槽;同时管板的分层凹槽,只能与梯形凹槽相连,而不和凹形槽相连通。

1.2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要求、优缺点

在设计时,要按照规定的工艺条件、结构稳定安全、制造简易、操作维修不复杂,以及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自身具有管束可抽出清洗、流体之间温差不受限制、可在高压高温下工作、可以在结垢严重以及管程易腐蚀场合的优点。具有浮头易发生内漏、耗材多、成本高、结构繁琐的缺点。

2、浮头式换热器设备检验检测

2.1设备使用情况

对于被检验检测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拆开设备会发现其内部结构出现腐蚀的情况;然后对于其技术参数进行统计,主要组成结构包括壳盖、固定管、隔板、浮头钩圈法兰、浮动管板、浮头盖。主要参数,包括设备规格、筒体材质、筒体公称壁厚、封头材质、封头公称壁厚、设计压力、使用压力、设计温度。盛装介质等项目的技术参数,进行测量统计和整理。

2.2腐蚀部位

通过将该设备封头等结构拆分后,可以看到其内部有多处的腐蚀情况;发现其筒体的底部,再正对着主蒸汽管的内壁上,存在长3mm、宽3mm、深1mm左右的腐蚀点;在其周围也存在大大小小不等的腐蚀点。在其筒体内壁排污口处,到筒体的左法兰上,有着一条覆盖焊缝的腐蚀区域,深度在2mm左右;同时封头多处焊缝腐蚀情况严重。

3、腐蚀原因及处理措施

经过检验检测发现,换热器底部出现腐蚀的原因,是由于其底部长期的积水;排污管高出的筒体水平高度时,就会导致污水倒流,排除不及时,从而导致积水腐蚀的情况发生;主蒸汽管下方的挡板不能起到完全遮挡蒸汽的作用,导致蒸汽长期的冲刷产生腐蚀情况。

主要采取的措施;首先将高出筒体的排污管部分进行磨平,将蒸汽管中出现的腐蚀情况进行打磨和探伤;将焊缝的腐蚀区域进行打磨,处理干净后进行焊接,保证焊接的质量;最后将统筒体、封头底部进行刷漆防腐处理。

4、强度校核和耐压试验

4.1强度校核

浮头式换热器的强度校核,按照δ校=δ+2C的公式进行,其中δ=PCD/(2σφ-PC),校核的规范,按照GB150-98进行;PC是指校核(原设计)压力,σ是指材料许用应力,φ是指焊接接头系数,D是指内径,C是指下周期均匀腐蚀量;并将其得到的结果通过进行δ校<δ测标准进行分析,当其满足规定要求时,则说明该浮头式换热器设备可以继续使用。

4.2耐压试验

对于浮头式换热器的耐压试验,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其设备密实度,避免再次出现的内壁腐蚀的情况,从而更好的保证其工厂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中试验的项目、数据统计整理,如表格所示;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浮头式换热器检验检测及内壁腐蚀原因分析,发现其当浮头式换热器再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其管板经常受到流体的冲刷、气体和化学介质的腐蚀,导致管板的焊缝处,出现渗漏水和材料混合的问题,同时加上其生产的温度不受限制,温度难以进行控制,对于产品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使其产品质量等级降低;只有对于其腐蚀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更好的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柏涛.浮头式换热器检验检测及内壁腐蚀原因分析[J].上海铁道科技,2011,01:141-143.

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原因探析 篇4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土地开发和利用已经达到一定限度。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呈现在公众面前, 因此电梯凭借着方便、快捷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在加快人们生活节奏的同时, 也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不断为人们敲响安全警钟。

1 引起电梯运行共振的原因

1.1 由电梯轿厢引起的共振

电梯轿厢在设计过程中, 如果受力不均匀, 出现重心偏离, 使得电梯曳引轮中心与电梯轿厢无法形成完整的运行系统, 将会引起电梯运行共振。其次, 电梯轿厢在安装制作的过程中, 如果安装技术不到位, 工艺过于粗糙, 使得电梯轿厢受力变形, 那么将会出现电梯运行共振的情况;第三, 电梯轿厢的由于设计问题, 可能出现其主副轨与靴衬之间间隔过小的问题, 将引起电梯运行共振。因为当电梯轿厢主副轨与靴衬之间间隔过小时, 其主副轨与靴衬之间摩擦会增加, 加速设备的磨损, 严重时会引发安全隐患;最后, 电梯轿厢在维修和保养过程中, 如果不慎改变其原来的安装位置使电梯的曳引轮和轿厢重心出现偏差, 将会引起电梯运行共振。

1.2 由曳引机引起的共振

电梯的曳引机主要由曳引轮、蜗轮、蜗杆、抗绳轮以及各种齿轮组成, 每个结构和细节出现偏差都有可能引起电梯运行共振。例如, 当曳引机缺少润滑油或润滑油质量不过关时, 曳引机齿轮等得不到良好的润滑, 将会增大摩擦, 轻则引起电梯运行共振, 重则电梯将会停止运行, 甚至出现突然下落的情况。当电梯曳引机的蜗轮或蜗杆出现磨损引起啮合角时;或蜗轮或蜗杆受到外力冲击出现损坏时;曳引轮或抗绳轮失圆, 轴承缺油或损坏, 垂直度、平行度超标等任何不符合运行安全标准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电梯运行共振问题[1]。

1.3 由导轨与导靴引起的共振

电梯的导轨和导靴主要负责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掌握其向度和垂直度的精度。电梯的导轨和导靴能够引起电梯运行共振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安装和维修。在电梯的导轨和导靴安装方面, 如果安装不到位, 材料质量不合格, 安装环境恶劣,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经验不足使得电梯的导轨和导靴对电梯运行向度和垂直度的掌握不准确, 将引起电梯运行共振。在电梯的导轨和导靴维修方面, 如果维修不到位引起固定导轨的螺母松动, 导致电梯的导轨和导靴受力变形, 或者由于油杯油量少, 润滑油质量差起不到润滑效果, 引起工作面摩擦系数增大, 进而使靴衬与导轨接触面摩擦力增大, 将引起电梯运行共振。

1.4 由钢丝绳引起的共振

引起电梯运行共振原因是电梯的钢丝绳问题。当电梯乘坐人数过多或者超负荷工作时, 使用电梯的钢丝绳可能会出现主钢丝绳全磨损超标, 出现安全问题[2]。又或者电梯钢丝绳质量不过关, 柔韧性差、张力差、使用时间过长、电梯受力不均匀;钢丝绳摆动幅度过大;钢丝绳组弹簧弹性不一致;钢丝绳上有不均匀的油泥等等问题都有可能引起电梯运行共振, 甚至更严重的电梯安全事故。

1.5 周期振动

电梯作为一种运输工具, 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 通过对电梯的检测发现, 电梯会出现一定的振动现象, 也将给电梯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 电梯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零部件自身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将会衍变成激振震源, 从而引发激振频率, 造成电梯出现周期性振动, 电梯共振发展, 一般会在电梯上下范围内产生的振动较大, 而且, 振动多是在某些楼层传输时引发的共振, 将会给乘客的舒适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 周期振动现象的发生, 多是因对电梯维护不够全面、合理、及时造成的, 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电梯各个零部件出现的问题, 从而造成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振动的现象, 而且受到电梯振动程度的影响, 也将给电梯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 电梯运行共振的应对措施

2.1 避免电梯轿厢引起共振的措施

解决引起电梯运行共振的电梯轿厢问题, 在电梯轿厢的设计过程中, 应当在电梯轿厢底部加入平衡铁来平衡受力, 稳定重心, 把握电梯轿厢和曳引轮的配合和稳定, 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电梯运行系统;同时还应该合理控制电梯轿厢主副轨与靴衬之间的间隔, 保证导靴架的中心面在同一个中心面上, 以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 增加其安全性;在电梯的安装过程中, 应该精化并细致安装过程, 采用质量过关的安装材料, 提高安装工艺水平, 以符合现代电梯的安装水平;最后, 在电梯轿厢的维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电梯轿厢在维修前后的安装位置保持一致, 避免轿厢重心的偏差。

2.2 避免曳引机引起共振的措施

应当经常性的检查曳引机的齿轮润滑油的数量和质量, 保证齿轮能够得到标准效果的润滑;最重要的是在曳引机设计制作的过程中, 就应当按照电梯曳引机制作标准进行严格操作, 对于电梯曳引机的曳引轮、蜗轮、蜗杆、抗绳轮以及各种齿轮等每一个部件进行严格把关, 层层检测, 使电梯曳引机的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结构都得到相应的安全保障[3]。最后, 还应该经常性的对电梯曳引机进行维护保养, 为电梯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2.3 避免导轨与导靴引起共振的措施

在电梯的导轨与导靴在安装过程中, 首先要选择在无风、晴朗、稳定的天气情况下进行;其次, 还要选择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能力、有担当的安装人员进行严格的安装操作;第三, 还应该保证安装材料的质量, 严格遵守每一道安装工序, 合理把握安装流程, 安装结束后, 还因该进行反复的检查, 多次使用, 确保安全无误后再使用电梯正式开始运行。在电梯的导轨与导靴在维修方面, 同样要保证润滑油的质量和数量, 还应该保证电梯导轨与导靴在维修前后螺母的位置和导靴的形状, 实现电梯额安全平稳运行。

2.4 避免钢丝绳引起共振的措施

在保证电梯钢丝绳质量、柔韧性、张力过关的同时, 要控制电梯钢丝绳的摆动幅度以及钢丝绳组弹簧弹性的一致。另外, 要加强电梯使用者和管理人员正确使用电梯安全意识, 对电梯的乘坐人数进行一定的控制, 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近年来, 由于电梯钢丝绳引起的电梯运行共振甚至更严重的电梯安全事故比比皆是, 为了避免这些安全事故和惨剧再次发生, 相关人员一定要时刻注意, 当发现电梯的运行已经出现问题时, 一定要坚决禁止其他人再次使用, 做好电梯已坏暂用标识, 通知维修人员进场检测维修, 最大限度地保证电梯使用者的安全。

2.5 周期振动的措施

电梯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经常会发生周期振动, 而这种周期振动将会给电梯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到乘客乘坐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等, 针对这类问题必须做好周期振动的防控措施。首先, 应加强对电梯的周期检查维护管理, 结合以上的分析, 电梯检测的过程中, 检测维修缺乏全面性、可靠性等, 不能及时发现电梯运行的安全隐患, 从而给电梯运行产生一定的威胁, 因此, 在电梯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应做好电梯的日常检修工作, 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电梯运行的故障隐患, 并及时消除电梯的故障隐患, 从而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4]。其次, 应采用先进的电梯系统, 并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来检测电梯运行的状态, 一旦发现运行状态不良好, 应及时对电梯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避免电梯振动现象的发生, 当然, 在对电梯速度进行调整时, 需要根据电梯运行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确保乘客使用的舒适度。

3 结语

电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频繁出现的电梯安全事故提醒着人们电梯的安全隐患和潜在危险。面对电梯安全隐患和潜在危险的问题, 从业人员就要对电梯的结构和相关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 在危险发生之前解决问题, 减少事故的发生。本文对电梯运行共振的定义, 引起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 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解决电梯的共振问题有所帮助, 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证用户的安全。

摘要:近期各类电梯事故和惨剧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 引起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 电梯运行共振就是其中之一。针对电梯曳引机引起的共振, 电梯导轨与导靴引起共振, 电梯钢丝绳松紧均匀度引起的共振, 提出了解决电梯运行共振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通过简单介绍, 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并有效地解决电梯运行的共振问题, 在一定限度上减少电梯事故。

关键词:电梯,运行共振,原因探析

参考文献

[1]丁二喜, 张居光, 吴继权.电梯曳引机连接套筒与蜗轮失效分析[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2, 5 (10) :46-47.

[2]喻和平, 李雪藩.一起轴承磨损引起的电梯故障[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08 (3) :85-87.

[3]林铸强.电梯紧急操作装置的检验方法及注意问题[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3, 6 (11) :80-81.

检测原因 篇5

关键词:锚杆无损检测信号失真原因分析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M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099-02

1前言

声波法进行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在锚杆的螺纹钢外露端安放发射装置和接收换能器,从锚杆端部发射声波,经锚杆体向四周传播,在锚杆与砂浆及围岩的接触界面上发生入射、反射和透射。根据换能器接收到的弹性波波形特征和频率特性,对锚杆的锚固质量作出分类评价。目前锚杆锚固质量的优劣主要根据砂浆密实度和锚杆长度进行判断,注浆密实度由频率特性确定,锚杆长度由杆底部反射信号确定,信号失真主要表现为波形失真。

发射声波信号可以通过系统震源提供和敲击法提供,前者可控性较高,但只适用于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工程;后者虽可以提供不同频率的声波,但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这是反射波失真的最初因素。接收换能器所接收到的信号,因各种锚固缺陷的存在和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变得非常复杂,加之各项操作误差,致使所测得的波形数据往往处于失真状态。当然,理论依据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波形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锚杆无损检测以其操作简便、无破坏性的优势,常配合拉拔实验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并有取代拉拔实验的趋势。2005年,水利部发布了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 326-2005),标志着无损检测真正走入水电行业。在锚杆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分析检测信号失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对锚杆无损检测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检测过程中真实有效信号的获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義。

2波形失真的原因分析

2.1理论偏差

声波经杆体传播发生入射、反射和透射的介质包括:钢筋、砂浆和围岩。其理论研究工作应归结为柱状三层固体介质条件下波动方程的求解。但因计算工作复杂,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当前的研究成果是将原锚杆锚固体系下波传播的三维问题视为一维问题处理,对一维非齐次波动方程在不同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进行求解。这样的假设虽然简化了数学计算,但其研究成果对指导锚杆检测仪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有利于缺陷检测的有效波等方面的工作意义却不大。

锚杆检测所关心的是锚杆与周围介质(砂浆和围岩)的耦合情况,是一个柱状多层体系下的弹性动力学问题,现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维问题来处理,只考虑波在锚杆中的纵向传播,而忽略了锚杆以外介质的影响,致使获得存在偏差的信号是必然的。

2.2仪器偏差

锚杆锚固质量检测仪的偏差主要来自于理论的研究,确切的说,是现有理论的欠缺制约了检测仪器的开发。锚杆质量检测是柱状多层(锚杆、砂浆层、地层)体系下的弹性力学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通过求解在柱状多层弹性介质模型条件下波动方程,计算各种导波的频散特性,找出有利于检测锚杆缺陷的模式波。再按照此种模式波确定发射系统的最佳工作频段,制造出更加可靠的发射装置。基于此开发能精确滤去杂波的接收装置和波形分析软件。

现有锚杆质量检测仪接发系统主要根据声波频率(16Hz~20KHz)结合换能器的材质进行考虑,促发的声波频段可控性不高,回收波形受到的干扰较大,锚杆缺陷判断较为困难。如LX,IOE锚杆质量检测仪接收换能器尺寸:910mm×50mm,重量:≤310g,接收带宽:400Hz~100KHz,灵敏度:250pV/μber。因此,在现有理论支持下,锚杆锚固质量检查接收到的弹性波波形其本身存在差异,且受外界的干扰可能性较大。

2.3检测偏差

在锚杆质量检测仪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影响检测信号失真的相关因素有:

(1)地质条件复杂,锚杆施工困难。如地质环境裂隙较多,漏浆严重,造成密实度缺陷。

(2)施工工艺不合理或现场质量监督不到位,造成锚杆本身质量较差。如注浆方法、插杆顺序未按规范执行,造成缺陷。

(3)锚杆外露端污染。当设计有喷射混凝土层时,锚杆因具有超前锚固稳定的效果,常常在混凝土喷护之前施工。混凝土喷护施工势必在锚杆外露端留下浮浆。

(4)锚杆外露端端头不平整、锈蚀。钢筋下料切割或锈蚀促使端头不平整,接收换能器不能与锚杆端头紧密接触,影响锚杆质量检查。

(5)锚杆与钢筋网焊接或绑扎。设计有钢筋网时,为保证支护的整体性,要求与锚杆外露端绑扎或点焊固定。

(6)施工环境的影响。声波接发装置容易受诸如温度、电源、施工噪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7)检测人员经验不足。实验人员未建立适用于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验数据库,未对比分析检测波形与各类缺陷的关系以积累经验,凭直觉进行锚杆质量判断。

3控制措施

理论偏差是锚杆无损检测波形失真的核心因素,要想通过无损检测获得更加准确的锚杆锚固质量,理论研究还任重道远。比如,在寻求多层弹性介质模拟条件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时,可以配合进行必要的模拟实验,不仅可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还可以根据大量的模型实验,建立起标准图库与工程实践比对,减少信号失真。

除理论研究外,现场实际操作过程中为把信号失真减少到最低,常采取的控制措施有:

(1)设计有喷射混凝土层和钢筋网时,尽量在混凝土喷射和钢筋网安装以前完成检测。未及时检测时,检测前应将锚杆与其分开,凿除焊接点,抛光平整端头,清除浮浆。

(2)尽可能避免周围施工噪声干扰。

(3)对比分析端发端收或侧发侧收的波形,避免将地层结构的反射信号与锚杆底端或不密实砂浆段的反射信号相混淆。每一锚杆应重复测试三次,三次信号应基本一致。

(4)努力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宜在地质条件相同、施工工艺相近的测区制作一定量的试验锚杆进行试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波形与各类缺陷的关系,以积累经验。

LX-10E锚杆质量检测仪是基于现有理论的典型代表。图1是锚杆外露端端头不平整,接收换能器与端头接触不紧密的检测波形,波形较混乱,底部反射不明显,长度判断困难。图2是端头抛光磨平后的波形(锚杆长3.5 m,外露端长10cm)。

4结语

汽车前轴损伤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 篇6

一、前轴损伤原因分析

1. 前轴弯曲和扭曲产生的原因

(1) 汽车行驶中的垂直和侧向反作用力在前轴的垂直平面内产生弯矩, 造成前轴中部及主销孔附近在垂直方向上弯曲。钢板弹簧座附近、主销孔附近及前轴中部断面的弯曲应力最大。

(2) 汽车转弯时, 外侧向反作用力使前轴向上弯曲;内侧向反作用力则使前轴向下弯曲。我国车辆都是靠右行驶, 且右转向较多, 右转向转弯半径小, 则离心力大, 造成左悬架受力大, 地面的反作用力也大, 因此所受弯矩也就大, 这就造成了前轴左端向上弯曲大于右端向上弯曲, 即左销孔内倾角增大, 右销孔内倾角减小。在右转弯时, 右车轮速度小于左车轮, 故右车轮受纵向力大于左车轮, 这就造成主销孔轴线向前扭转, 前轴中部向前弯曲, 右边大于左边。这也是右主销孔磨损大于左主销孔, 右主销孔轴线与钢板弹簧定位孔轴线 (或定位孔对称点) 偏差距离大于左边的原因之一。

2. 前轴磨损产生的原因

(1) 由于作用在前轴上的垂直弯矩大于水平弯矩, 故主销孔及上下端面的横向磨损大于纵向;又因向上的作用力大, 使主销孔下部磨损大于上部。

(2) 由于前轴的弯曲变形, 使主销孔轴线间距变小, 作用在前轴上的各力使主销在孔中有两个方向扭转的趋势, 前轴主销孔与主销系过渡配合, 中部的楔形横销, 控制主销上下窜动和转动。在前轴受力时, 主销只能以横销为支点摆动, 由于两端摆幅大, 所以主销孔上下部分磨损大于中间。

(3) 钢板弹簧座平面、定位孔和螺栓孔的磨损, 主要是由于钢板弹簧紧固螺栓松动后, 汽车在运动中, 钢板弹簧与座、定位销与定位孔、螺栓与螺栓孔产生相对运动而造成的。

3. 前轴裂纹产生的原因

由于汽车行驶时受力复杂多变, 所以它们的磨损是不规则的。前轴受力复杂多变, 以垂直弯矩为大。当汽车制动时, 前轴负荷增大;汽车通过凹凸不平路面时, 前轴受冲击负荷, 由此容易引起金属疲劳, 而在弯曲应力最大处产生裂纹。

二、前轴损伤检测方法

1. 前轴弯曲的检测

(1) 用直角尺检查前轴变形。

将与转向节销直径相同的试棒插入销孔内, 并在两钢板弹簧座上各放一只专用垫铁, 在垫铁上放一只专用角尺, 使角尺直立边贴靠试棒, 即可查出结果。若角尺上端有间隙, 说明前轴向下弯曲;若角尺下端有间隙, 说明前轴向上弯曲。另外, 还可以从角尺与垫铁刻线重合情况, 以及角尺与试棒的重合情况, 判断前轴有无前后弯曲和扭曲。该方法所需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但是检验精度不高, 不能定量地测出工字梁弯曲和扭曲的数值。

(2) 用拉线法检查前轴变形。

将前轴置于水平位置, 画出两钢板弹簧的中心线, 检查拉线与两座的中心线是否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两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时, 则说明前轴向前或向后弯曲;然后将两端吊有重物的细线放在前轴主销孔上平面的中心位置上, 要求主销孔中心与钢板弹簧座平面, 与细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如不等则表明前轴两端有上下弯曲。

(3) 用水平仪检验法。

用试棒插入主销孔内, 将前轴夹在虎钳上。将水平仪放在某一个钢板弹簧座平面上找平, 然后再把水平仪放在另一个钢板弹簧座上, 视其是否与放在前个钢板弹簧座上的水平仪刻度相同, 再将水平仪横放 (垂直前轴) , 这时如果水平仪气泡不在中心位置, 说明轴扭曲。如将水平仪顺轴平放, 气泡不在中心位置, 则说明轴弯曲。同样也可在两主销孔之间放一钢板直尺, 把水平仪分别纵放在两端主销孔上, 查看气泡位置, 以确定是否有扭曲。

2. 前轴裂纹的检查

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原因分析 篇7

1 电梯运行共振原因

(1) 周期振动。若电梯相关零器件发生损坏, 随着电梯的运行很容易形成激振震源, 产生激振频率, 使得电梯发生周期性振动, 引起电梯共振。通常情况下, 这种周期振动会造成电梯大范围的上下振动, 并且多发生在楼层传输过程中, 严重影响电梯乘坐稳定性和舒适性。同时, 电梯发生周期振动主要是由于电梯的维护检修不及时, 使得很多电梯零器件老化或者损坏, 造成电梯运行共振, 这种情况严重威胁电梯运行安全。

(2) 钢丝绳引起的共振。当电梯超负荷运行或者乘坐人数过多, 往往会加重电梯钢丝绳磨损, 引发安全事故。并且, 有些电梯的钢丝绳质量较差, 张力和柔韧性明显不足, 再加上使用时间较长, 往往造成电梯运行过程中无法均匀受力, 钢丝绳出现大幅度地摆动。同时, 钢丝绳上油泥不均匀、弹簧弹性不一致等也会造成电梯运行共振。

(3) 导靴和导轨引起的共振。导靴和导轨是电梯的重要组件, 其用于保障电梯运行过程中垂直度和方向的精度。由导靴和导轨引起的电梯运行共振,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在安装电梯导靴和导轨时, 有些安装人员的操作技术过于粗糙, 专业安装技术水平较低, 也由于安装环境比较恶劣, 导靴和导轨材料质量较差, 造成电梯投入运行以后导靴和导轨无法准确控制电梯垂直度和运行方向, 造成电梯运行共振;另一方面, 电梯导靴和导轨维护检修不及时, 电梯长时间使用过程中, 某些固定导轨螺母出现不同程度地松动, 使得电梯导靴和导轨受力变形, 并且有些电梯添加的润滑油质量较差, 润滑效果很差, 造成电梯导轨接触面和靴衬之间摩擦力不断增大, 造成电梯运行共振。

(4) 曳引机引起的共振。电梯曳引机包括齿轮、抗绳轮、蜗杆、蜗轮、曳引轮等部件, 而曳引机中任何零部件出现偏差都会造成电梯运行共振: (1) 电梯轴承损坏或者缺油, 其平行度和垂直度达不到安全运行标准; (2) 抗绳轮或曳引轮失圆, 蜗杆或蜗轮发生损坏或者严重磨损出现啮合角; (3) 曳引机添加的润滑油质量较差或者缺少润滑油时, 齿轮之间摩擦力较大, 很容易造成电梯运行共振, 甚至造成电梯突然下落或者停止运行。

2 电梯运行共振处理措施

(1) 周期振动处理措施。针对电梯周期振动问题, 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 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管理和维护, 全面检测电梯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电梯运行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通过加强对电梯的日常运行检修, 保障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避免发生共振现象, 消除电梯周期振动隐患; (2) 引进先进的电梯系统, 结合电梯具体运行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 结合电梯实际的运行使用情况, 合理调整电梯运行速度, 确保电梯运行舒适度。

(2) 钢丝绳引起的共振处理措施。为了确保电梯钢丝绳良好的张力、柔韧性和质量, 应结合钢丝绳弹簧弹性, 对电梯钢丝绳摆动幅度进行有效控制, 并且强化电梯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 积极宣传正确的电梯使用方法, 严格控制电梯乘坐人数, 确保电梯运行安全。同时, 当出现电梯运行共振故障时, 应停止电梯运行, 仔细检查电梯钢丝绳情况, 对于老化和损坏的钢丝绳进行更换, 添加优质的润滑油, 保持电梯钢丝绳良好的使用状态。

(3) 导靴和导轨引起的共振处理措施。 (1) 尽量在稳定、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 安装电梯导靴和导轨, 保持良好的安装环境; (2) 由有担当、有能力、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安装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负责电梯导靴和导轨安装, 确保安装质量; (3) 选择高质量的电梯导靴和导轨, 按照标准的安装操作工序, 规范电梯导靴和导轨安装流程, 安装完成以后, 反复进行调试和检查测试, 确保电梯安全、稳定以后再投入使用; (4) 做好电梯导靴和导轨维修管理, 选择优质的润滑油, 合理地控制润滑油添加量, 准确控制电梯导靴形状和导轨螺母位置, 确保电梯平稳、安全运行。

(4) 曳引机引起的共振处理措施。为了使电梯曳引机保持稳定的使用性能, 应定期检查曳引机齿轮润滑油的质量和数量, 确保曳引机齿轮保持较好润滑效果。严格按照电梯曳引机标准的设计制作要求, 严格进行操作, 仔细检查电梯轴承运转情况, 及时更换损坏的轴承, 并且严格把关电梯曳引机的齿轮、抗绳轮、蜗杆、蜗轮、曳引轮等各个部件, 做好层层检测, 保障电梯曳引机各个部件的安全性。同时, 定期对电梯曳引机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及时发现曳引机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 确保电梯的安全、平稳运行。

3 结束语

近年来, 电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频繁, 与此同时, 人们越来越关注电梯运行故障问题, 电梯运行共振是一种常见的电梯故障, 其严重影响电梯运行平稳性, 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全面分析电梯运行共振原因, 掌握造成电梯运行共振的各种因素, 从而有针对性地处理电梯运行共振问题, 加强对电梯的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 采取科学、有效的维护处理措施, 全面消除电梯运行共振隐患, 降低电梯运行安全事故发生率。

摘要:当前, 电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载工具。电梯运行共振不仅影响了电梯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且严重的共振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文章分析了电梯运行共振原因, 阐述了电梯运行共振处理措施。

关键词:电梯检测,电梯运行,共振原因

参考文献

[1]何兵.基于电流信号的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终端研发[D].华南理工大学, 2014.

检测原因 篇8

1 煤质检测工作概述

煤质检测对于煤炭合理利用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其具体内容包括煤炭采样和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两个方面。煤质检测的主要任务是对煤的各种组分、成分特质等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定, 并将检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为煤炭的销售、生产、加工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对于煤质检测而言, 必须保证其检测的数据结果具有准确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对于煤质检测中运用的设备, 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其精确度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并对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进行现场控制。对于检测使用的实验室及其他附属设施同样也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煤质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对于煤质检测有一定的经验, 并且对于煤质检测的相关规定、程序以及注意事项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煤质信息。

2 煤质检测中常出现误差分析

总体来说, 误差的类型主要有三大类, 即: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所以, 在煤质检测中, 要认真分析误差及其特点, 并且要及时总结归纳误差出现的原因, 然后根据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减少误差的出现, 从而提高煤质检测的准确性。

2.1 煤炭采样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所谓的采样, 就是从众多的煤炭中, 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对其进行分析, 从而掌握该样品存在区域的煤炭质量。如果在煤炭采样的第一部出现的误差过大, 那么后续进行的所有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对于煤炭采样环节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煤炭采样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差类型主要有采样方案不合理、所采取的样品没有足够的代表性、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采样、煤炭样品采集过于分散等等。

2.2 煤炭样品在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煤炭样品的制备目的就是将采集的煤炭进行处理, 使其更具有代表性, 能够进行实验分析。该过程的操作流程主要有四项内容, 分别是干燥、缩分、破碎、混合等。在该流程中, 缩分是影响制备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此阶段中, 出现的主要误差有以下几方面:破碎粒度过大或者过小、混合过程中混合的效果不够均匀、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缩分后留量与丢弃不平衡、制备后用于标示的标签不详或者直接丢失、混号等对样品的分辨造成了混乱。

2.3 煤质分析化验阶段出现的误差

煤质分析化验阶段是整个煤质样品处理的最后环节, 也是直接影响煤质分析结果的阶段。该阶段结果的正确性是通过设置两组试验品进行对比而得到的。通过对比结果中的差值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值, 即表示实验成功, 所得的数据就是煤样的质量。

该阶段造成的误差原因主要是由于实验方法选择不合理造成的, 另外还有些次要原因, 如天平的托盘清理的不干净, 容量瓶没有校正等。

3 煤质检测常见误差的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内容及实验总结在煤质检测中常见的误差类型主要有三大类, 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3.1 随机误差

在理论中, 随机误差又被称为偶然误差, 是由于测定过程中一些未定的微小因素波动造成的。消除此种误差的关键是利用高灵敏度的测试系统进行试验。尽管使用高灵敏度的测试系统, 但是消除偶然误差也不是一定的, 所以其产生的误差存在不可预知性。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 随机误差又会表现出以下特性:

(1) 有界性。虽然随机误差存在不确定性, 但它每次的出现都是具有一定条件影响的, 且误差的绝对值存在一定的界限。

(2) 对称性。经过很多次的实验之后,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会发现, 这些数据都是成对称性出现的, 而且异号的数据个数和绝对值个数基本相等。所以, 其呈对称分布。

(3) 抵偿性。在一般情况下, 煤质检测中, 对于测定的同一个量, 很可能会产生随机误差, 但这一个量会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有所减少。

(4) 单峰性。一般误差产生绝对值较大的情况会比较少, 大多出现微小误差。而对于特大型误差而言, 出现的机会会更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 随机误差就会根据测定值得计算水平为中心, 集中式分步。

3.2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又被称为规律误差, 主要是指在测定煤质的过程中, 由于某些不可抗因素, 造成的测定结果出现的偏差。其来源有几方面:一是仪器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二是人为操作造成的;三是由于检测样品中的杂质所造成的等。对于此类误差, 在检测前, 要仔细检测仪器, 并正确调整和安装;防止外界因素如杂质的干扰;选择好观察的视角和环境条件比较稳定时再进行读数。

该误差在一般情况下, 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 该误差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并伴随着某种规律重复出现的。即使增加测定的次数, 也不能从根本上较少系统误差的存在。

(2) 造成此种误差的原因往往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 可以通过总结规律等找出造成误差的原因, 从而及时改正并消除误差。

3.3 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粗心, 不按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等所造成的。只要操作人员能够养成细致、认真、负责的良好工作习惯, 并且不断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 便会从根本上消除该误差。

总之, 煤质的检测是保证煤炭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加强煤质检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煤质检测的准确性, 首先在对样品进行测试前, 先要对仪器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查, 使其能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并且在对样品进行分析时, 实验条件一定要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其次, 要建立健全煤样检测的规范制度和考核办法。除此以外, 还要加强管理、规范制度以减少在煤质检测过程中误差的产生以及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和专业水平, 通过对其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学习, 对于煤样检测的方法原理、步骤和应该注意的事项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使其能够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尽可能地减少煤质检测中误差的产生。

摘要:煤质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常规的煤质检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误差, 这就需要煤质分析技术员更加关注对煤质分析的精确度,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煤质分析中存在的误差。

关键词:煤质分析,误差,特点,类型与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控制煤质分析检测数据精确度的重要性[J].煤质技术, 2009, S1.

[2]韩慧颖.浅谈煤质分析数据的质量控制及结果的审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03.

[3]周达, 兰珍富.影响煤质分析精确度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 2011, 13.

发动机功率不足的原因及检测方法 篇9

关键词:发动机,功率不足,原因,检测方法

1 发动机功率不足的一般原因

发动机功率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封闭性差、喷油量少、充气效率低和燃烧不完全等。

1.1 气门弹簧折断或气门间隙过大过小。

应换用弹簧, 并校正气门间隙, 必要时, 可折下气缸盖研磨气门。

1.2 排气管与消音器堵塞。

这样会影响排气效率。拆下排气管或气缸盖, 清除内部积炭;同时, 也拆下消音器, 彻底清理积存炭渣。

1.3 喷油嘴积结炭渣, 影响喷油质量。

拆下喷油嘴, 用汽油浸泡一定长的时间, 之后清除积炭。

1.4 柴油机滤清器堵塞。

清洗滤清器, 必要时更换滤清器芯。

1.5 进排气效率低。

基主要原因多半是由于机器温度过高, 空气滤清器堵塞。这些毛病, 不仅影响进气效率, 而且, 使得燃烧不良, 排出大量黑烟。

检查喷油时间和冷却水温度。利用摇臂装置调整喷油时间;以高速和换水的方法, 降低冷却水的温度。

1.6 机油污浊质地变坏, 封闭不良, 并且, 活塞与气缸磨损过大, 使气缸内压力不足。

应更换机油, 并同时清洗油底槽。如果活塞环磨损过重, 应更换活塞环。

1.7 进排气门开闭时间不对或气门漏气。

应首先拆开偏心轴侧盖, 检查齿轮的啮合情况和啮合位置, 如果装配错误, 则要仔细校正。如果气门漏气, 则在排气管内、空气滤清器处、废气孔处, 都能听到唏!唏!的声音, 这样, 可按制造厂规定的数值校正气门, 或拆下气门装置进行研磨。

1.8 柴油机供给不良, 使个别气缸不工作。

在多缸柴油机中, 每只喷油嘴上都有放油塞, 当旋开放油塞 (或旋开高压油管) , 气缸内就会因没有柴油而停止工作, 此时, 机器的功率则显著变化, 这说明不去油的缸工作良好;如旋开放油塞, 机器的运转并未受到影响, 可知这是无力的气缸。这时, 便要拆开喷油嘴或高压油泵进行修理。

1.9 调速器失效, 或将控制柴油供给的齿杆限制在去油少的位置。

检查齿杆和调速装置, 并妥善修理。有时, 可能是出油阀组件封闭不严, 而影响去油。

1.1 0 气缸漏气, 压缩比低, 这样气缸压力就受到严重和影响。

气缸漏气, 多半是活塞环胶结, 失去弹力, 不起封闭作用, 应更换活塞环或在活塞环下垫衬令进行解决。压缩比低, 主要是气缸和活塞顶面的距离增加了, 这样可调整气缸盖垫圈的厚度或连杆轴承的垫片。

1.1 1 燃油系统工作不良。

主要是喷油泵供油量不足, 供油时间不正确和柱塞副与止回阀磨损等。调整喷油泵供油时间;更换柱塞副与止回阀。

1.1 2 柴油机技术状态下降。

柴油机经长期工作后, 各运动机件磨损, 配合间隙增大, 尤其是燃烧室组件密封性变差、漏泄量增大, 如活塞、活塞环、缸套磨损, 使气缸内压缩力不足, 这不仅影响燃烧质量, 而且能量损失大大增加, 造成柴油机起动困难和功率下降。

1.1 3 进气管或空气滤清器堵塞, 使进气量不足;

排气管中积炭过多, 使废气排不尽;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 气门弹簧折断或刚度不够等。

2 发动机功率不足的几个主要原因

为了易于找出由于燃油燃烧质量差而影响柴油机功率不足的原因, 可分三种情况, 作如下判断和排除:

2.1 如果柴油机在中等负荷工作时一切都正常, 只是带不起全负荷, 即最大功率不足。

其故障原因大多是喷油泵供油不足, 应拆下喷油泵在喷油泵试验台上调试、检查调整最大供油量和供油不均度, 或者将高压油泵上的最大油量限制螺钉稍许旋出一点, 以增大供油量。

2.2 柴油机功率不足, 而且排气冒黑烟。

其故障原因是气缸内燃油燃烧情况恶化, 应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检查处理:一是进气量不足, 二是燃油系统出现故障。进气量不足将使进入气缸的柴油得不到足够的空气, 不能完全燃烧, 首先应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太脏或堵塞, 若卸下空气滤清器, 黑烟即消失, 说明故障在空气滤清器, 则可视具体情况处理。经检查空气滤清器无故障, 可进一步检查配气紧固情况和气门间隙调整是否正确, 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对于柴油机, 还应检查增压气工作是否良好。若确认为进气系统无故障, 就应检查分析燃烧系统, 供油提前角是否太小, 多缸柴油机各缸的供油量是否均匀;喷油器喷油雾化情况是否良好等。可先检查供油提前角是否符合要求, 必要时加以调整。再检查喷油器的喷油压力和雾化情况, 拆下喷油器, 在喷油器试验台上进行调试。多缸柴油机各缸的供油量不均匀, 可采用单缸断油法检查。如果某一缸断油后, 黑烟消失或明显减弱且转速下降比其它缸断油时明显, 说明该缸供油量过大。应拆下喷油泵上试验台调整各缸的供油量, 使各缸供油不均匀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使用时间较长而没有修理的柴油机 (一般在保修期以上) , 很可能是燃烧室泄漏大、压缩空气压力低造成的, 应更换活塞环和研磨气门。

2.3 柴油机达不到最高转速, 最大功率下降。

检测原因 篇10

城市的电力电缆都深埋在地下, 地下的环境比较潮湿, 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 电缆易发生事故, 比如受潮、绝缘老化等。电缆沟的环境复杂, 许多生活垃圾被雨水冲进电缆沟, 因此电缆的检修很困难, 特别是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因此熟悉电缆发生事故的原因, 可以迅速地对电缆进行检修, 不必大规模地去挖掘电缆沟, 对于保障城市供电的稳定性是很有帮助的, 也可以减少检修工人的作业量。电缆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外力损伤。有时安装工人安装敷设电缆时不按流程操作或者安装过程中对细节处理得不好, 电缆的外绝缘或者其他部件易受到损伤, 此种情况引起电缆产生事故的几率很大。有时电缆可能只是外表皮破了, 但是时间久了, 电缆受潮或者绝缘下降都会形成大的事故, 因此安装敷设电缆时要特别小心。

(2) 酸碱腐蚀。电缆通过有酸碱作业的地区时, 电缆铠装和铅 (铝) 很容易被酸碱物质腐蚀, 造成电缆发生故障。

(3) 设计和制作水平较差。有些厂家受限于技术或者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生产的电缆质量很差, 此类电缆运行时间久了也会发生各种故障, 因此要选择质量较好的电缆进行敷设, 减小事故的发生概率。

(4) 绝缘老化变质。电缆的绝缘老化变质会使其绝缘性能下降, 而绝缘老化变质的原因很多。电缆绝缘介质内部气隙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游离、绝缘介质电离产生臭氧对电缆造成腐蚀以及过热等都是造成电缆绝缘老化的原因。造成电缆过热的原因很多, 比如气隙游离会造成电缆绝缘内部过热, 电缆过负荷运行也会造成电缆绝缘过热。有时为了节约成本, 一条电缆沟里可能会敷设多根电缆, 而电缆沟的通风条件又不好, 电缆长时间运行时, 温度会大幅度上升。电缆绝缘的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 过热会造成电缆的绝缘老化。特别是夏天, 室外温度也比较高, 电缆薄弱处和对接头很容易因为电缆长期过负荷运行温度过高而被击穿。

2 电缆故障的类型

串联和并联故障是电缆故障的两大类型。电缆一个或多个导体断开形成断路使电能不能传输的故障称为串联故障, 一般在电缆至少有一个导体断路之前, 串联故障是不容易发现的, 只有在断路彻底形成时才能被检测出来。电缆导体外绝缘层因为老化, 导致绝缘能力下降, 在正常的运行电压下, 电缆会产生局部放电, 此类故障称为并联故障。

依据故障电阻以及击穿间隙长度的不同, 电缆故障又可以分为开路故障、低阻故障以及高阻故障。

(1) 开路故障。导体的连续性试验证明至少有一相导体不导通, 通过检测发现导体虽然没有断裂但末端没有工作电压, 或虽然末端有电压但电压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常见类型开路故障有单相断线、两相断线、三相断线等。

(2) 低电阻接地或短路故障。虽然电缆连续性良好, 但是电缆线路单相导体对地绝缘电阻比正常值小很多, 有时导体的数相对地电阻或者数相之间的绝缘电阻也比正常值小很多, 绝缘电阻一般低于10Zc (ZC为电缆线路波阻抗) 。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接地等是此故障常见的类型。

(3) 高电阻接地或短路故障。与低电阻接地或短路故障类似, 但区别是电缆芯线连接良好而且电阻大于10ZC。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二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接地等是此故障的常见类型。

3 电力电缆故障检测

电缆故障一般采用离线探测, 检修人员借用仪器采集相关的信息,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确定故障的原因, 以便采取合适的维修方法, 迅速地消除电缆故障, 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故障电缆上施加一个脉冲信号, 通过仪器测出故障点的位置, 这样可以为精确测定故障点的位置提供参考, 此检测方法叫做粗测。经典法和现代法是粗测的两大方法电桥法属于经典法, 而低压脉冲法及高压闪络法则属于现代法粗测可以确定故障点的大致位置, 为精测定点提供参考, 精确定点就是在粗测的基础上找到事故点的准确位置。感应定点法、同步定点法、声测定点法以及时差定点法是精确定点常用的方法离线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 经典电桥法。经典法原理是利用电桥平衡原理, 故障相及非故障相组成一个电桥, 调节电桥两臂上的可调电阻使电桥平衡。电缆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 利用电缆长度与电阻的比例关系就可以算出故障点到起始点的距离。电桥法测量的优点是结果精准, 前提是要有完好芯线做回路, 电源电压不能加得太高。

(2) 低压脉冲法。低压脉冲法是利用脉冲信号在电缆中传播及反射的原理, 在电缆上释放一个脉冲信号, 然后用示波器测出波形, 根据波形找到事故点的位置。此方法可以用来测低阻击穿、短路、开路故障。低压脉冲反射法的优点是简明易懂, 一般检修工人都可以操作, 而且可以根据反射脉冲的极性分辨故障类型。

(3) 高压脉冲法。电缆的阻抗大小改变时, 波在电缆中传播时会产生回波。高压脉冲法就是以此为依据, 在电缆芯线中加上一定电压, 保证电缆在不被击穿的情况下产生放电, 脉冲会像波一样在电缆中传播及反射。可以用示波器测出反射脉冲的波形从而定位故障点的位置。

(4) 闪络法。故障在高电压作用下进行会产生放电, 而放电又会产生多次反射波, 通过测量反射波可以确定故障点的位置闪络法就是以此为原理的一种故障测试法。直闪法和冲闪法是闪络法的两大方法。直闪法主要用于测量电缆的闪络性故障, 而冲闪法主要用于测量电缆的泄漏性故障。

(5) 故障点烧穿法。故障点烧穿法的原理是把高阻故障转化为低阻故障, 然后再利用低压脉冲法测出故障点。给电缆施加直流负高压, 故障点会产生放电, 此时绝缘介质会碳化, 碳化部位附近是低电阻, 这样就可以用低压脉冲法测出故障点。

4 小结

长期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电力电缆故障的原因及检测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检测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 总结了电力电缆故障的原因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摘要:电力电缆作为城市供电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 对电力电缆的故障原因及其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电缆发生故障的原因及其检测方法。

关键词:电缆,故障原因,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海.电力电缆的故障诊断[J].电气技术, 2007.

[2]王明, 叶青山.电力电缆常见故障及原因浅析诊断[J].农村电工, 2008.

上一篇:公司品牌下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