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影响

2024-06-01

原因影响(精选12篇)

原因影响 篇1

一、前言

近几年来, 由于在审计质量问题上的忽视, 导致频繁出现审计失效案件。与此同时, 注册会计师能否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已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只有找出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企业审计质量, 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也才能提升注册会计师在企业审计服务上的高质量及其发挥作用。本文就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原因进行展开探究, 并提出了关于提高企业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二、审计质量的涵义概述

企业经营中, 其审计工作的优质程度主要是以审计质量如何而言。审计质量可从广义和狭义上去分, 前者指的是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 主要指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而言的;后者则侧重于指审计项目质量。此外, 审计质量也可分为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前者较为注重的是整个审计的流程, 其中, 主要包括了从审计开始前的一系列工作至审计结束后的各环节的审计质量;后者则是指最后得出的审计报告的质量如何。二者呈现相互依赖的关系, 也就是指, 其审计结果是依赖于审计过程的, 而质量结果如何又反映了质量过程如何。只有将审计质量涵义进行全面界定, 并且深入理解, 才有利于找出影响审计质量的不利因素, 并采取措施解决,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

三、影响企业审计质量原因分析

1.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企业审计质量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独立性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对于保证审计质量来说是一种有效途径。但是, 当前我国大多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并不强, 主要体现在: (1) 审计人员对于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清。实质上, 内部审计职能的工作不单单是查问题、找毛病, 而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管理等职能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部分, 如果对职能认识不清, 会严重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 (2) 审计人员思想松懈, 缺乏竞争力。由于审计机构可以独享审计权, 故不用担心竞争对手和业务来源, 这样就容易致使审计人员养成松懈, 懒于去提升竞争力的心态, 然后把心思放在只负责完成工作任务之上; (3) 没有充分认识到潜在风险。审计人员在对于耗时间、耗费的具体项目并不愿意深查, 而是错误注重了抢时间、求数量之上。这样避重就轻的工作状况显然是对于质量控制还打不到重视。

2. 审计对违法违规现象处理不严

一来, 审计机关对于违反了财经法规的经济事项可以施行处罚, 并且有权利进行处罚。但是虽然《宪法》和《审计法》将其权利赋予审计机关, 但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 由于其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低下、棘手问题不敢按照相应的处理方式大胆解决, 故就会出现当出现审计违法违规时出现的软处理现象。如当审计单位拒绝执行审计决定时, 有些审计机关并没有针对此而向人民法院提请强制执行的诉讼。这样, 一方面, 纵容了审计单位, 另一方面, 影响了审计决定的落实。这样宽松的处理法, 难以发挥起审计单位的真正作用。二来, 在我国的审计依据上, 其依据弹性较大。由于审计法规的不健全, 使得审计处理的结果往往是显得较为随意性。主要体现在, 同一件违纪事项, 其处理结果并非一致按照依据去处理, 而是主要看审计者与被审记者之间的协商结果如何。

3.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参差不齐

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 企业内部的审计主要存在于财务会计方面, 其审计人员队伍素质高低不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要求上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审计人员受其专业的限制, 只在财务与审计知识上学习, 其现代管理相关知识却没有去重视, 这就使得审计人员的知识只局限在单方面, 并没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有所了解, 那么复合型人才就更是少了。并且, 一些企业的审计人员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 对于风险意识较为浅薄, 或是分析能力差, 当遇到重大问题时不敢深究, 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上降低了其质量保证度。

四、提高企业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审计质量作为关系企业发展与审计机关权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现时代企业经营中必须要注重的。只有提高了其审计质量,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1. 对其工作规范化, 手段现代化

坚持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做到遵循国家拟定的条文条例而行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颁布, 对审计业务及其作业过程进行了规范化。其中, 包括了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对于其审计业务都要一并遵循。并且, 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计工作、审计监督等其他相关工作。在当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现时代, 会计核算手段也正在日渐新颖, 而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会计核算手段取代了传统的一把算盘一个账本一支笔的低效率的会计核算手段。它的运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是现代审工作中普遍应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手段。如果选用该先进手段, 加上注重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培养其对新技术的使用和创新意识, 不仅能够改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还能够提升其审计质量。

2. 适当调整内部审计目标, 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将加强企业管理、提升其经济效益列入内部审计目标侧重点行列中, 并且审计的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要广, 如人事、市场营销以及商务等。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工作, 它不仅仅是依靠政府和相关监督部门所指定的规律、准则就可以实现质量控制的高成效的, 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内部审计工作所制定的审计质量也是要考虑进去的。例如, 某企业在每个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其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 都要具有可行性, 并且是要围绕本单位的工作重心, 以及群众所强烈反应的问题来开展。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规避风险。并且, 需要将内部审计范围扩大, 不再是只建立在了解和评价财务、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及前整形范围内, 而是还应对相关政策、决策以及法律法规等遵循状况进行监督。只有通过内部管理的改善, 才能达到对审计质量的有效控制, 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3. 坚持审计现场真实性

将质量控制的重点方式放在审计现场上无疑是达到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审计工作开展中, 需要向被审计单位索取相关资料, 其审计内容是企业资产、负债或是损益等都要进行真实性核对。针对此, 审计人员就要对其进行深查, 而不是走走形式。经核实后, 还要逐步检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及其经济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部分股东因贪赃而逍遥法外, 对于企业的深化了解和及时解决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提供了有效帮助。此外, 要运用各种调查分析手段和监督手段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就是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

五、结语

为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各企业务必要重视企业中的审计质量。因为审计工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的提升, 使得社会向审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审计质量, 不但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以促进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企业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化。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审计质量的保证已成为备受众多企业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注册会计师为提升其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素养, 也纷纷重视起审计质量的问题。本文着重探究了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提高企业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审计质量,原因

参考文献

[1]顾远.谁需要高质量的审计——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审计现状的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1 (09) :91-93.

[2]谢晓燕, 张雅琦.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两个视角的综述[J].会计之友, 2012 (03) :90-93.

[3]付文姝.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27) :134-136.

[4]杨建军.提高企业审计质量强化企业审计监督[J].财会研究, 2006 (02) :74-76.

[5]李克迪, 陈秀美.试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2) :123-124.

原因影响 篇2

第一、过度减肥:月经推迟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的女性为了控制体重,服用一些减肥药物或者过度节食,发生月经推迟。这种情况,如果时间短暂可以自然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但对于时间比较长者,往往需要进行药物调理方可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第二、慢性疾病原因: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常常因营养缺乏而导致月经推迟,常见的有慢性肝炎、肺结核、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的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往往发生月经推迟。上述疾病,常常有明显的症状,一般能够发现异常,不容易误诊。一旦发生上述疾病,应该尽快治疗原发性疾病,原发性疾病治愈后月经自然恢复。

第三、精神因素:如果突然出现精神过度紧张,悲愤、忧伤、气恼、失恋等异常情绪,往往会导致月经推迟。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乳房胀疼、心烦意乱、郁闷不舒。这样的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有时月经一直推迟,可以服用中药进行辨证调理。中药育宫培麟丸就不错!

影响女性性高潮的原因 篇3

性观念的影响 许多女性在青少年时期接受了不适当的性教育,这些性的消极观念以潜意识的形式藏在心底,对成年时期的性态度和性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一个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女孩,从小接受母亲的观点,认为天下男人都靠不住。这个女孩长大之后可能对性生活缺乏热情,不容易达到性高潮。

性知识贫乏女性要想达到性高潮,必须有相应的心理准备。男性要对女性的性感区进行爱抚,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男性也应了解女性达到性兴奋的一些信号,如乳房的增大,性红晕的出现,阴蒂的隆起,阴唇的肿胀以及阴道出现分泌物,等。如果急于性交,会导致女性阴道疼痛,反感性交,自然不会出现性高潮。

性爱环境性生活是一种隐私性极强的活动,除夫妻之外不能有他人参与。如与其他人共居一套房间,或墙壁不隔音担心隔墙有耳,或怕有人临时来打扰,等,均会造成精神紧张,影响性高潮的到来。性生活时不但要门窗紧闭,还可取下电话,关掉手机,等,以保证不受意外惊扰。

身体不适或疾病有些女性在身体不适时,勉强与丈夫进行性生活而力不从心,自然影响达到性高潮。有时因生殖器炎症,造成性交时分泌物异常或阴部红肿疼痛,影响性高潮形成。

担心怀孕 因过分担心是否会造成怀孕,精神紧张,而不能达到性高潮。

不良性经历个别女性在婚前曾遭遇过强奸、诱奸或发生婚前性行为后被遗弃。以往的经历影响她婚后的心理,可能对性行为产生反感,又可能因为内疚而影响性高潮的获得。

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原因浅析 篇4

1.1 缺钙

产蛋鸡需要大量的钙来形成蛋壳, 日粮中缺钙会产薄壳蛋或软蛋。1只鸡每天采食50~70 g饲料, 鸡对饲料中钙的利用率仅60%, 单靠饲料中的钙是不够的。所以在鸡配合饲料中应添加3%~4%的贝壳粉以补充不足。

1.2 缺磷

磷对鸡的骨骼、蛋壳和体细胞的形成, 以及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钙的利用有重要作用。尤其母鸡需要更多磷, 因为蛋黄中含有较多的磷。鸡日粮中磷的需要量为0.6%, 其中有效磷应含0.5%。所以饲料中须加1%~2%的骨粉或磷酸钙, 以补充钙磷不足。

1.3 钙磷比例不当

不论是钙多磷少或是磷多钙少, 对鸡的健康、生长和产蛋及蛋壳质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日粮中钙、磷比例应以 (6~8) ∶1为宜。如二者比例不当, 将导致产薄壳或软壳蛋。由于蛋壳的钙化主要发生在头天晚间, 所以应适当延长傍晚采食时间。因此, 每天傍晚给鸡补喂贝壳碎粒或骨粉, 能提高蛋壳质量。

1.4 缺乏维生素D

即使日粮中钙磷充足, 缺乏维生素D也会使钙、磷吸收和代谢作用产生障碍, 导致蛋小、畸形、壳薄和软壳, 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等。获得维生素D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让鸡多晒太阳, 使皮肤和羽毛含有的7-脱氧胆固醇, 经紫外线的照射后转化成维生素D3而被吸收利用。生产中一般用鱼肝油作为日粮中维生素D的补充剂和维生素D缺乏症治疗药物, 可获得满意效果。

1.5 添加剂使用不当

合理使用添加剂, 能提高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但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种饲料添加剂中所含成分大不相同, 必须根据鸡群情况从中选择适合的添加剂, 并掌握好合理用量。

1.6 饲料霉变

饲料因保管不善而发生霉变, 喂鸡后致使鸡的肝脏、肾脏等被黄曲霉素侵害, 从而破坏了维生素D在鸡体内的代谢, 导致鸡的体重减轻, 饲料报酬降低, 抗病力差, 产蛋量减少, 蛋壳变软。因此, 要妥善保管饲料, 以防发潮霉变。

2 管理因素

2.1 鸡舍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壳质量。气温高于32℃时, 鸡体散热困难, 食欲下降, 采食量减少;长期高温会破坏鸡体的营养平衡, 引起代谢改变, 使鸡的甲状腺机能下降, 导致鸡体内钙量不足, 易产薄壳或软壳蛋。气温低于-12℃时, 鸡采食量会减少, 蛋壳也会变薄。因此, 夏季应通风降温, 冬季要防寒保暖, 使鸡舍内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 并根据季节调整产蛋鸡日粮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的浓度, 来提高产蛋率和蛋壳质量。饲料中添加0.5%~1.5%小苏打混饲, 可提高蛋壳强度, 大大减少薄、软壳蛋。冬季日粮中添加0.5%~1.0%辣椒粉, 以使鸡增热, 提高抗寒能力, 同时增加供暖。

2.2 通风不良

鸡舍通风不良, 造成氨气浓度过高, 则引起呼吸性氨中毒, 使鸡体内失去较多的二氧化碳, 致使形成碳酸钙的碳酸根离子不足, 影响对钙的吸收, 从而引起产薄壳蛋。所以, 鸡舍内要通风换气, 及时清理粪便, 防止氨气浓度过高。

3 生理性因素的影响

3.1 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的鸡, 蛋壳质量不同, 如土种鸡蛋壳较厚, 外来品种鸡蛋壳较薄, 易破。所以, 可用选种手段提高品种的蛋壳厚度, 减少破蛋率。

3.2 产蛋时间

一般鸡场上午8时左右饲喂, 白天血钙浓度高, 蛋鸡在成蛋过程中钙的分泌量充足, 所以一般下午产的蛋壳较厚。而上午10时前产的蛋通常是在夜间形成的, 夜间母鸡多处在休息状态, 采食量很少, 血钙浓度较低, 所以上午产的蛋一般蛋壳较薄。

3.3 连续产蛋

母鸡在较长时间内连续产蛋, 易导致生理机能衰退, 常使蛋壳变薄或产软壳蛋。所以, 提高饲料质量, 增加动物蛋白质饲料, 并常晒太阳, 加强饲养管理, 促使蛋鸡尽快恢复生理机能, 才能确保鸡群正常产蛋。

3.4 甲状腺机能失调

鸡体内甲状腺机能失调, 会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利用, 从而产薄壳蛋或软壳蛋。喂3~5 d甲状腺素片能很快使蛋壳变硬。

3.5 换羽

母鸡换羽期间生理变化较大, 也会使蛋壳变薄, 破蛋增加。因此在换羽期要用整粒大麦供鸡自由采食3~5 d, 可加速人工换羽, 很快恢复产蛋并提高蛋壳质量。

3.6 年龄影响

一般较老的母鸡生的蛋较大, 但蛋壳相应较薄。因此, 一般蛋鸡喂养2年为宜。

4 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影响企业发展原因分析 篇5

一、决策层原因

1、对形势政策及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模糊、误解,导致拟建、在建、已建项目被政府勒令停建、搬迁;拟投产、已投产的、已生产的半成品、成品、出现库存;在途的原材、半成品、出库产品、投放市场的产品召回赔偿客户的直接经济损失及引发诉讼造成的负面影响延伸的间接经济损失;

2、对金融利率调整的信息获取、分析不及时,或未能有效组织相关的业内专家、按时调整资金使用计划,导致增加利率风险扩大、可能引发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性停产;由于延时交付客户所需产品发生的违约赔偿、不能按时履约购销合同发生的诉讼费用及违约金支付;

3、在对职能部门上报所辖部门的工作规划、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时工作不扎实、引起该部门按照制定的工作计划组织生产、结果与公司整体规划工作有偏差、造成停产修改工作计划及拟投入到生产中的半成品报废、已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积压库存;在途的原材、半成品的成本超出实际成本费用;

4、与股东、合伙人意见不统一,未有及时沟通影响关系时,可能会出现撤股、辞职、到另外企业任职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将部门、业务员的客户信息和散布不利于公司声誉信息的现象;

5、在审核资金使用计划时带情绪工作、使审核工作计划纯属走过场,导致资金使用计划与实际使用出现无法调整的偏差,因此会发生资金周转困难,影响生产及公司声誉的事件;

6、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在制度不完善时又未有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研究对制度进行补充,使制度管理规范化工作在落实过程中出现弹性的现象、容易与员工产生矛盾并发集体性冲击管理制度的事件;

7、选择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时,照顾关系使用人,使其在人员招聘时把关不严密,导致用人失察再加上决策层负责人主观意识不够明确,在听取他人汇报时、未有调查事情原因,草率批评另一方较容易引起内部矛盾;

8、不能及时正确处理管理层上报的相关文件及计划中提到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在审核管理层上报的相关文件及计划时,未有正确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使管理层思想情绪变化,导致职能部门工作受阻;

9、在工作中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任何一种工作方法都是正确的、不能听取他人合理化建议出现独断专行的行为、加上未有正确的态度听取管理层汇报工作,可能引起想为公司发展做点成绩的员工情绪受挫;

10、在听取管理层汇报后,对其汇报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敷衍了事、认为管理层在故意制造问题,刁难决策层及他人,可能会使管理层员工产生思想情绪不稳定,诱发职能部门工作受阻现象;

11、将个人、家庭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在听取管理层汇报工作时不专心,导致想汇报工作的中层管理者在思想产生顾虑,考虑自己汇报工作的做法是否正确;

12、怀疑本企业内部员工,有可能会做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暗里安排所谓亲信观察他人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造成员工之间相互猜疑关系紧张,在工作中出现思想不稳定发生安全事故及意外的事件;

13、在处理、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纠纷、关系时,未有调查真相前便下结论、更容易引起员工之间的矛盾,也可能使员工之间的矛盾升级甚至激化、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使职能部门之间矛盾进一步恶化;

14、在审核相关科室制定的工作计划书时,未有详细调查技术的可行性、技术参数、数据的真实性、盲目签字审批,加上中层管理者在督导方面的工作滞后、导致操作层完成的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

15、主观性差、在未有市场调研或市场调研结果模糊的情况下盲目上项目(新产品生产)扩建基础设施、收购暂时不可用的生产设备、交通工具、投资其它非专业性的(生产项目)企业,扰乱本企业资金使用计划导致企业资金的无法按照已定的资金使用计划正常进行;

16、对下产品销售计划及应收账款的结果理想化、未有做好应收账款可能会出现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导致资金使用计划出现紧张现象,扰乱全年资金使用计划,还将会影响其他计划进行;

二、结构设置、职责

1、结构设置不合理责权不清,出现推诿现象

2、机构业务及职责不明确,使机构负责人对自己的职责及所辖工作和权限的范围产生误解;可引起部门之间的误会以致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顺利开展;

3、机构权限划分不清时出现越权、跨部门管辖;导致被动管辖的部门员工产生抵触情绪,长时间不解决使矛盾积重难返进一步激化;

4、机构负责人未有较高的工作能力、缺乏组织协调能力、不能带领所辖员工完成工作、未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5、机构内部员工的工作职责、权限未有明确,或者职责、权限划分不清,出现工作扯皮、推诿现象;

三、中层管理者原因

1、职业道德不健全,未有较高的责任心及较强的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2、盲目随从性强,加上自主意识不够明确,未有较坚决的执行态度;

3、对工作任务计划书内容的表述缺乏深刻理解、更未有深刻认识到计划书内所述内容的重要性;将重要的工作等级降为一般工作等级,使工作计划任务推迟故可能引发关键工作和相关联的工序工作滞后,将给整体工作计划的设施、执行带来阻力;

4、各种信息汇总、内容不真实、甚至出现延报现象导致决策层,在做决策时失误,发生的结果与实际制定的工作计划产生较大的偏差;

5、执行决策层的工作过程中、在给予操作层安排工作时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加上本身协调能力差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引发他人思想情绪变化、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出现个人、群体罢工、辞职的事件;

6、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影响公司发展的各项问题,上报合理化建议时,未有详实文字说明或数据,在建议书内没有叙述采取合理化建议后,可能会带来良好结果,虽然这种表现值得表扬,但容易引起上级及所辖部门和其他同事之间误解;

7、企业中层的管理者在检查操作层的工作时发现了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整改,但对提出的问题未有能制定出具体可行性的整改措施,经整改后对有可能发生的预期结果的检查工作滞后,使检查出的问题不能彻底得到解决进一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留下隐患;

8、中层管理者在工作中,对已安排下去的工作任务未有及时跟踪、督导、检查,致使操作层完成的工作任务质量仍然不能满足原工作计划的质量要求、;

9、中层管理者在转发公司下发的通报、规章制度、规程、规范要求、标准文件认为有风险性故意不签名,可能使阅读人、操作层认为该文件未有其应有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可能使使公司下发的通报、规章制度、规程、规范要求、标准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弹性现象;

10、职能部门负责人或被委托人在签收董事会、公司所属部门之间的文件时未有按规定履行手续,使接收人在执行董事会、公司所属部门文件的工作要求时产生偏差,可使其有推卸责任的机会并且无证可查;

11、对签发文件按规定履行手续,文件内容未有明确工作质量要求,使接受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无追溯性,使接收人有机可乘、推卸责任;

12、向决策层汇报化合理化建议时,不严肃容易引起对方误解内容虚假,可能会认为汇报合理化建议未有可采用的价值、是邀功的表现;

13、在制定工作计划书时,未有详细调查操作层的实际工作能力,盲目安排再加上督导工作滞后、导致操作层完成的工作不符合要求;

14、上报的月工作总结、数据不真实、对工作进度形象、工作进度、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事故、产品质量事故发现及措施、安全生产结果等描述不清,引起上一级主管部门判断偏差、失策时将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工作计划,增加直接或间接的风险;

15、审核需要人力资源的部门上报的人力资源计划时、未有认真审核已有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便盲目签批上报上一级主管领导签字,可能出现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现象;及有可能会出现相关人员徇私舞弊;

16、审核需要人力资源的部门上报的人力资源计划时、未有深入生产一线去落实已有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便盲目签批,及有可能会出现相关人员徇私舞弊照顾亲属的现象; 采购部门

17、材料采购部门负责人未有严格按照签批的采购计划内规定的品名、规格、产地、数量、质量性能要求进行采购,擅自做主更改采购计划,造成生产延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18、中层管理者只想让领导认可其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能力、可能会主动向领导承诺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之内的其它份外工作,加上自己在承诺工作前又未有及时与所辖员工沟通,可能会发生上级及下级对自己的做法不满容易激发矛盾;

19、财务部门负责人未有及时与行政、生产、供销、人力资源、后勤部门沟通、统筹安排资金使用、可能引发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进展、易造成部门之间的误会给予日后的工作协调埋下隐患;

四、操作层(执行层)原因

1、受文化、道德修养差异的限制,未有较强的服从和健康心理,出现不执行上一级安排、使工作计划受阻现象;

2、操作层受工作能力限制,碍于面子在接受工作任务时未有及时说明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执行工作过程中使出现偏差,影响相关工作进展;

3、未有较强的受挫能力及健康心理,受批评时易情绪化、工作过程中产生消

极情绪的现象,同时也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情绪,如不及时谈心疏导可能会使其不良情绪进一步泛化;

4、在做月小结上报工作时,担心自己业绩考核受影响拈轻避重,接受调查、审计、审查时推诿、投机取巧虚报工作成绩、不敢承担责任故意瞒报自己及所辖范围内发生的各项事故;

5、对自己在执行工作的全过程中的表现及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实施过程、工作结果无详细记载、缺乏可追溯性;

6、执行工作时,未有索取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文字指示、派工指令及该项工作的明确要求,使工作质量下降不符合要求。

7、在接受相关科室制定的工作计划书时,发现无详细文字说明及技术参数、数据的真实性与实际有偏差时,未有及时以文字、电子形式上报相关部门修改、导致完成的工作不符合要求;

8、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认为上级、职能部门分配、安排工作不合理、想通过叙述达到减少工作量的目的,但在叙述为自己减少工作量理由时、缺乏较强的说服力,被动工作过程中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使自己可以完成的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

五、个人因素影响

1、职业道德标准不符合本职工作要求,个人应有的素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工作质量下降受批评时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工作情绪;

2、文化知识低不愿接受文化、技术培训教育、普法教育导致自己的工作业绩未有其他人完成的好,会产生妒忌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发生违法违纪受惩罚影响企业形象的事件;

3、上一级职能主管部门的借调、使被借调人工作不能按时完成自己要完成的工作 以致影响他人工作进程及工作质量;

4、因参加自学考试、晋职,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不能统筹安排自己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导致时间紧张、工作质量下降;

5、婚、丧、事、病、产假影响本职工作;

6、在法定节假日结束后,为达到自己继续休假的目的,请事假,病假外出旅游,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近期无法参加工作;

7、因管理层管理方式、方法不当,可能使被管理者人身、精神、待遇受到侵害,以致产生消极情绪、抵触情绪;

8、因合理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及未得到有答复,可能会出现思想情绪不稳定影响工作的现象;

9、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管理制度上有漏洞,如完善后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时,不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用以来作为抵触管理制度上的约束的潜在条件、达到徇私的目的;

10、个人借阅企业内部资料、文件管理不善泄密,在公司规定的期限时间内,传阅暂不宜对外公开的文件致使商业机密泄露、影响整体规划再次调整;

11、合同拟定不合理,未有及时审核修改、或修改后的条款未有及时通知对方、通知对方后但对方不接受修改的条款可能引发纠纷; 产品宣传

12、因个人的行为不当、泄露企业拟开发的商标注册、产品专利申请注册的信

息,被其他企业侵权,引发诉讼、停产;

13、因个人的情绪变化,未有及时与市场、营销部门沟通便制定生产计划、致使生产过程中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引发生产贯彻中调整生产计划临时性停产;

14、因个人的工作能力受限、制定生产计划时,客、主观因素辨别不清,在实施生产计划时,引发重新调研市场,发生不必要的费用;

15、生产计划签批后,组织生产部门的督促、检查工作滞后、可引发营销、资金使用计划调整;

16、生产性文件、资料、技术参数下发缓慢,字迹模糊不清,引起产品结构产量不符合新要求停产; 市场开发、营销

17、营销过程中方式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条件,使已开发的区域缩少;

18、售后服务工作滞后,引发客户投诉;

19、营销计划区域扩大,销售网络维护、巩固不及时,产品在市场占有份额减少;

20、营销中采用方式不当,影响企业声誉,终止合同的;

21、营销中出现不正当交易,违法、被勒令退出市场的;

22、原材料、半成品价格信息分析错误,引起调整生产计划;

23、营销人员在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兼职、泄密,给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

24、人力资源结构层次搭配不合理、用人不当,管理者实际工作能力不符合本职工作要求引发与被管理者之间矛盾;

25、原材料、半成品、配件计划不当,库存大于需求量,占用资金,使资金计划受影响停产;

26、在生产一线的管理者,因未有实际的工作能力,由于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出现打击报复他人的事件;

27、接受任务时,未有主动索取书面、电子及可以存档的文件,便去盲目工作但完成任务不符合要求时,容易引起上下级相互推诿;

28、工作中发现他人错误时不正面提出,事后在其他同事之间散布他人不良信息、故意制造矛盾;

29、在工作中发现他人工作上的失误,为避免损失想及时纠正他人失误时,由于语气不当,现场发生口角;

30、在工作中一意孤行、不能正确接受批评,改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缺点;

31、不能认识到自己错误,认为别人给自己提意见是对自己不满、故意在找自己麻烦;

32、在上级领导面前想表现自己,其目的想引起领导的重视为日后晋职夯基础,去主动承接自己能力之外的工作,至使工作量加大,导致原来属于自己可以完成的工作质量下降;

33、接受上级分配安排工作认为不合理时、在叙述为自己减少工作量理由时、未有说服力,在被动工作过程中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使自己可以完成的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

34、发生业务的单位未有工作回执单,使本公司业务人员无法证明自己的工作质量;

35、对安排的业务员的工作质量及审核缺乏追溯性,发生再次安排业务员重复同一工作现象;

36、在未有调查、落实清楚前期业务员工作质量时、又安排其他业务员去执行第一次业务员的业务,可能会因工作量问题产生矛盾;

六、专利、技术革新

37、有发明专利、技术革新能力的员工、受环境、时间因素影响,无法发挥自己特长,工作热情下降辞职、跳槽;

38、发明专利、技术革新成果取得的收益、分配不合理以及未有兑现发明专利、技术革新人应该享受的待遇,引发纠纷、仲裁、诉讼;

39、发明专利、参加技术革新的受益人,想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时在未有得到满足情况下,出现工作热情不稳定现象;

40、发明专利、技术革新项目人,在一次发明专利、技术革新的基础上使成果扩大、延伸,开发出与一次相关联的系列成果时,在未有满足要求条件时,辞职、跳槽;

41、获得一次发明专利、技术革新项目人,在未有满足自己要求条件辞职、跳槽后继续搞发明、技术革新的成果与原发明专利、技术革新成果相联系、引发纠纷、仲裁、诉讼;

42、以发明专利、技术革新能力,作为自己可能得到利益的筹码,要求的条件与公司实际提供能力不能满足时,工作情绪化。

43、发明专利、技术革新人,在其他单位兼职、使专利技术革新成果所有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同时被公司处罚的、工作情绪化。

44、有发明专利、技术革新,技术骨干能力者,在其他单位兼职生产的商品与专利、技术革新成果所有人的产品一致;

45、有发明专利、技术革新,技术骨干能力者,利用公司管理制度上的漏洞、通过亲属变相在同类企业生产类似产品;

46、有发明专利、技术革新,技术骨干能力者,利用公司管理制度上的漏洞、通过亲属变相在同类企业兼职;

47、有发明专利、技术革新,技术骨干能力者,利用公司管理制度上的漏洞、通过亲属变相在同类企业以发明专利、技术革新入股;

48、持专利、职称、学历、技术证书利用休假、休息时间在其他单位短期兼职搞与本职工作有关系科研、科技、技术革新;

49、在本单位就职时专利、职称、学历、技术证书已注册,又在第二家单位注册领取部分报酬,将公司章程内内容泄密。

七、设备机电原因

1.设备规定的正常维修和保养的时间内、停产维保的;

2.生产设备的自然故障维修时,因生产设备所需配件未及时到位,致使维保时间延长、投产时间相应顺延;

3.计划生产设备的更换、安装时间内、因生产设备的配件原因、导致计划生产设备的更换、安装的时间顺延引起停产;

4.新设备安装、调试运行、试生产期间停产的;

5.新设备安装调试运行阶段,需要培训操作工停产的;

6.设备故障使用者无有能力排除,通知外协后维修不及时的; 7.易损件为不合格产品引起二次维修的;

8.提供零配件安装时未说明使用时间(寿命)引起在夜间停产; 9.设备的防护装置到位引发设备次事故而停机的; 10.相关职能科室检查通知整改停机的; 11.配件需更改未及时更换的;

12.电器、电子产品、电缆、电线不能满足生产安全要求条件,在试运转时间内引发事故的;

13.已安装电器、电缆、电线电子产品需要更改未及时更换引发事故的;

八、产品质量原因 1.新工艺培训停产;

2.新技术推广学习阶段出现质量问题停产的; 3.产品质量变更的;

4.产品结构变更未有及时下发通知致使生产部门按计划生产,生产出的产品不符合要求的;

5.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为不合格产品,引起产品、半成品未有通过职能避免检验,造成半成品、成品报废;

6.产品的生产添加其他辅料为及时通知造成废品、次品的;

7.生产过程再通知添加辅料,未有书面通知、有书面通知但数据、技术参数不清引起生产的产品不符合产品要求,出现废品的;

8.量具未有年检、引起计量误差生产的次品不符合要求,又整改引起的停机、停产的;

九、基础、配套设施

1、基础设施无法满足一期生产需要、致使未到二期建设时间又建设的,引起停产;

2、基础设施在建设时质量未有达到验收标准、投入使用且功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停产;

3、基础设施在达到使用年限寿命后,未有及时按要求办理报废手续、使基础设施在超期使用时,发生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基础设施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有及时进行修缮的、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公司固定资产遭受损失并造成停产;

5、基础设施在使用年限时间内出现影响使用功能现象,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整改的,为节省费用、自行组织人员对其加固或拆除时,发生倒塌造成相关人员伤亡事故;

6、企业辖(分公司、驻外办事处)区内的水、电、暖、市政、园林、通讯等配套设施不符合设计要求, 发生影响使用功能现象引起停产;

7、企业辖(分公司、驻外办事处)区内的水、电、暖、市政、园林、通讯等配套设施不符合设计要求,造成使用功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或因使用、维保不当导致职能部门通知停产限期整改的;

8、消防器材(栓、箱)、消防设施(感烟、喷淋、消防水池、自动变频设备)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保护不当、遭认为损坏未及时更换、修复,在消防部门例检、年检

时被通知限期整改停产;

9、消防器材(栓、箱)、设施(感烟、喷淋、消防水池、变频设备)不符合设计要求、又未有及时整改,在消防部门例检、年检时被通知限期整改停产;

10、安保设施使用不当、维修不及时引发停产;

十、交通工具

1、交通工具购买计划审核不扎实未有统筹安排、综合分析分析企业近期用车及生产所需交通车辆,引发已够买车辆不符合实际用车需求,产生计划外够车导致财务部门重新指定资金使用计划;

2、交通工具未有及时购买保险、发生事故引发诉讼;

3、交通工具外借其他单位、个人发生交通事故引发连带责任;

4、交通工具责任人擅自将车辆外借其他单位、个人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企业连带责任;

5、交通工具责任人,因擅自外借其他单位、个人受批评时,在工作中有情绪导致交通事故引发企业连带责任;

6、交通工具未按《规定》办理使用手续、擅自使用发生交通事故引发连带责任;

7、在办理交通工具使用手续后,利用工作之余未有及时返回企业办理注销使用手续,公车私用引发交通事故;

十一、安全劳保

1.未及时按《安全劳动保护规定》提供相应安全防护设施引起轻微安全事故、引起停产的;

2.提供的安全设施为不合格品,在检查时被通知限期整改造成停产的; 3.消防器材未按规定年间更换,检查时未通过停产的; 4.未提供安全教育设施教育器材使安全教育活动延长的;

5.提供设备不符合安全运转生产条件未有书面通知造成一般事故的; 6.未提供相应五金工具使用代替工具造成安全事故的; 7.提供劳保用品为不合格产品检查时为合格停产的; 8.提供劳保用品为不合格产品引起安全事故停产的; 9.提供劳动工具不到位检查卫生不合格被勒令停产的; 10.冬季未及时提供相应防寒用品、劳动工具引起停产的;

11.未及时提供有效防寒、防潮、防雨淋、放暴晒用品、已提供防寒、防潮、防雨淋、防暴晒用品为不合格产品,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环境,致使操作工无法操作停产的;

12未及时提供防暑用品、采取有效防暑措施引发职工在高温环境、天气工作,中暑停产的;

13.提供生产配套基础设施不符合生产条件引起停产的;

14.未提供及提供不及时引起打扫卫生、扫雪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通货膨胀原因及影响分析 篇6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一是需求拉上。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或者是“因为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供给,所以一般物价水平便上涨”。总之,这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的通货膨胀。

二是供给推动。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同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不相同,因此,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原因的不同而分为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三是供求混合推动。这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而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需求的存在引起物价上升,这种物价上升又会使工资增加,从而供给成本的增加又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是由成本增加引起物价上升,这时如果没有总需求的相应增加,工资上升最终会减少生产,增加失业,从而使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停止。只有在成本推动的同时,又有总需求的增加,这种通货膨胀才能持续下去。

四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这是以各生产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生产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赶超速度等角度来分析由于经济结构特点而引起通货膨胀的过程。持这种观战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丁·托宾。希克斯对扩展部门与非扩展部门进行了结构分析,认为经济中可以分为扩展部门与非扩展部门。扩展部门正在扩大,需要更多的资源1.5工人,而非扩展部门已在收缩,资源与工人过剩。如果资源与工人能迅速地由非扩展部门流动到扩展部门,则这种结构性通货膨胀就不会发生。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限制,非扩展部门的资源与工人不能迅速地流动到扩展部门。这样,扩展部门由于资源与人力短缺,资源价格上升,工资上升。而非扩展部门尽管资源与人力过剩,但资源价格并不会下降,尤其是工资不仅不会下降,还会由于攀比行为而上升。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这样,就会由于扩展部门的总需求过度和这两个部门的成本增加,尤其是工资成本的增加而产生通货膨胀。此外,各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例如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高,服务部门劳动生产率低),而各部门的工资水平由于攀比行为而向高工资水平看齐,也会使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也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有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

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影响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相应的经济行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这时因为,债务契约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当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这样,就会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使投资减少。这种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对住房建设贷款这类长期贷款最不利,从而也就会减少住房投资这类长期投资。

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这是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就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的下降就会使利润增加,而利润的增加是有利于刺激投资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这是因为,在不可限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还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税率等级,这样,政府的税收增加,而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减少。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 影响的主要观点

大体上可以分为“有利论”、“不利论”、“中性论”三种观点。

“有利论”者认为,通货膨胀,尤其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在他们看来“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润滑剂”。他们的理由是:第一,通货膨胀引起的有利于雇主不利于工人的影响可以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第二,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税”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从而增加政府的支出,这就刺激了经济发展。第三,通货膨胀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富人的储蓄倾向又大于穷人,所以,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增加储蓄。他们强调,对于资金缺乏的发展中国来说,利用通货膨胀来发展经济尤为重要。

“不利论”者认为,通货膨胀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他们的理由是:第一,在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使价格信息扭曲,无法正常反映社会供求状态,从而使价格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经济无法正常发展。第二,通货膨胀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使投资风险增大,社会动荡,从而经济混乱,经济效率低下。第三,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第四,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他们强调,也许通货膨胀在某个时期中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最终结果都是不利于经济发展。采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刺激经济无疑是“饮鸩止渴”。

“中性论”者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他们认为,货币在经济中是中性的,从长期来看决定经济发展的是实际因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而不是价格水平。在长期中,由于货币量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既不会有利于也不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没有必要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

影响混合芳烃收率的原因探析 篇7

1 混合芳反应机理

乙烯等烯烃分子受到催化剂酸性中心的影响, 因此产生裂变, 从而形成正碳离子, 随后分子进行叠合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不稳定的i C8H16组分发生异构化, 从而形成辛烯,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或在环化脱氢反应后, 形成单环芳烃, 形成的混合芳烃馏分其研究法辛烷值大于93。如反应深度不同, 在经过叠合和异构反应后, 不稳定的i C8H16组分形成十六烯, 在环化脱氢的作用下, 部分形成双环芳烃。

在各反应环节生成的烯烃等组分, 经过活化后, 会长时间吸附于催化剂活性中心, 如果不能对其马上进行脱附, 则会出现脱氢反应现象, 此时, 生成的有机物含氢量非常低, 长时间的吸附会影响催化剂的作用, 失去活性的催化剂再生后, 可以将其活性再次恢复。

2 影响混合芳烃收率的因素分析

2.1 原料干气进料量

通常情况下, 进料量大概在1600kg/h左右, 混合进料量约为2500kg/h, 由于烯烃在干气中的含量比较高, 因此, 首先需要利用贫气, 对干气进行催化裂化处置。催化剂的用量控制在8t作用, 空速值要比设计值偏低, 约为0.31h-1, 在空速值偏低的情况下, 物料停留时间长, 在此情况下, 反应器的温度就会升高, 从而加深反应深度, 混合芳烃组分经过裂解, 生成烷烃, 和液化气组分, 导致混合芳烃的产量大大降低。除此之外, 在过低的反应器空速作用下, 物料会呈现不均匀的分布状态, 较高的局面温度会造成“偏流”情况的出现, 从而对反应器温升控制产生影响。

根据装置实际的运行情况, 如果烯烃的体积占到18%时, 在原料干气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反应空速值和物料的反应速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随之提高, 叠合反应单程转化率得以提升, 从而混合芳烃收率提高。

综上所述, 在不断的提高原料干气进料量后, 烯烃含量也会随之增加, 随着物料反应速率的提高, 混合芳烃的产量也得以提高;相反, 混合芳烃收率将会降低。

2.2 原料中的烯烃含量

实践表明, 随着乙烯含量的不断增加, 乙烯的转化率也随之增高, 同时在乙烯转化率的作用下, 混合芳烃收率随之增高。

如果乙烯含量的含量超过合理值, 在其反应下, 乙烯所释放的热量较多, 此时, 反应器床层轻则出现温升剧烈, 重则导致飞温, 出现裂解, 从而混合芳烃产量降低, 反之, 反应器床层温升出现下降的情况, 降低了裂解反应。

2.3 加热炉温度控制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

在控制反应方面, 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对加热炉的出口温度进行调整。反应时间的不断增加, 催化剂在积碳的作用下, 逐渐失去活性, 因此, 为了保证转化率, 必须对加热炉的出口温度进行调整, 避免催化剂失去活性, 促进促发反应, 使得乙烯含量降低, 最终达到提高混合芳烃收率的目的。

2.3.1 催化剂活性高峰期

一旦催化剂的活性达到高峰期, 此时的反应速率也非常快, 放热量增加, 当反应器处于前期阶段时, 床层的温升十分明显。此时, 乙烯体积在0-0.3%之间, 丙烷体积在2.0-3.55之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催化剂的活性极强, 在反应不断加剧的过程中, 积碳速率大大提高, 从而催化剂的活性丧失较快, 此时, 加热炉的出口温度急剧上升。

通过图1我们不难看出, 有效的加热炉出口温度进行提高, 以此使催化剂的活性得以弥补, 乙烯的含量将会有效降低, 当催化剂处于活性高峰期时乙烯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为100%, 此时, 在贫气中, 含有大量的丙烷。

2.3.2 催化剂活性平稳期

当催化剂逐渐进入平稳期时, 此时的反应器床层温升受到其影响, 较为平稳, 当床层温升约为10℃时, 床层受到的影响较小, 随着床层温升不断提高, 受到加热炉口温度以及原料干气进料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催化剂活性处于平稳时期下, 加热炉出口温度大致在280—320℃之间, 温度上升的较为缓慢, 同时, 混合芳烃产量也比较平稳。

2.3.3 催化剂活性衰减期

当催化剂活性进入衰减期时, 此时加热炉出口温度高达350℃左右, 各段床层温度随之增高, 深度脱氢反应呈现增强的趋势。随着积炭不断增加, 催化剂的活性丧失速度逐渐随之加快, 乙烯转化率的较低。同时, 在催化剂活性作用的影响下, 乙烯含量将会不断增加, 当乙烯体积在5%左右时, 混合芳烃产量明显下降, 而此时, 及时采用上述方法, 已经无法对催化剂的活性丧失进行弥补。针对于此情况, 需要马上对反应器进行切换。

2.3.4 分馏塔的分离效率

当混合芳烃从反应器中出来以后, 需要通过低温材料对其进行换热, 当温度达到规定的标准之后, 将其送至分馏塔中, 混合芳烃以及富气通过塔顶馏出, 而产生的燃料油地步排除后, 待其冷却, 进行装置, 即可完成分离工作。因此, 我们不难看出, 分馏塔的分离效率与混合芳烃的收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 如果催化剂活性处于高峰时期, 此时的塔顶温度也将越来越高, 也就意味着混合芳烃干点越来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 当温度超过200℃时, 就会给混合芳烃的质量带来影响, 因此, 对分馏塔的温度进行控制十分重要, 要避免其温度过高带来负面影响。当催化剂活性处于平稳阶段时, 在此阶段下, 各工艺参数同样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此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分馏塔分离系统压力与塔顶温度关系的关注。当催化剂活性进入衰减时期时, 此时的加热炉出口温度增加极为明显, 反应深度受其影响, 发生改变, i C8H16组分经过环化脱氢反应, 生成双环芳烃, 其转化率也得以提高, 在此情况下, 会产生大量的燃料油生。根据实际工作经验, 当混合芳烃的干点在200-210℃之间时, 混合芳烃的收率达到最佳。

3 结语

企业在提高混合芳烃收率时, 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制定, 紧紧抓住催化剂在不同时期内的特点, 对各个环节用料进行控制, 保证反应器的床层温升和加热炉口内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改造,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混合芳烃收率。

摘要:混合芳烃是一种有特殊气味、无色的、经过窄馏分重整芳烃抽取所取得的芳烃混合物, 本文对混合芳烃的原理和影响其收率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芳烃,收率,乙烯

参考文献

[1]朱秋成.夏贤君.影响混合芳烃收率的原因分析[J].石化技术, 2013 (20) .

[2]田胜利.环丁砜抽提蒸馏工艺分离芳烃与非芳烃影响因素的分析[J].辽宁化工, 2014 (6) .

[3]商连.徐永胜.戴书琪.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用于分离混合芳烃的研究[J].应用化工, 2015 (2) .

影响血液化验结果的原因探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化验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12~68岁, 平均 (42.2±5.4) 岁;15份住院血常规标本, 25份门诊血常规标本。本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1.2 血液化验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血常规检验仪器和物品为迈瑞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真空采血管及EDTA-K2抗血凝剂。在清晨、空腹条件下采集所有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 (5 ml) , 装入浓度为2.8 mg/ml和1.6 mg/ml的抗凝管中, 轻轻混匀, 目的是避免出现溶血现象[3]。随后于不同时间 (放置3 h和放置6 h) 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数值和不同抗血凝剂浓度下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和红细胞比容检测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采血部位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值对比

末梢血的白细胞数值和红细胞数值均高于静脉血, 血小板数值低于静脉血,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值对比

放置3 h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均高于放置6 h, 血小板低于放置6 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不同抗血凝剂浓度下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和红细胞比容检测值对比

浓度2.8 mg/ml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和红细胞比容检测值均高于浓度1.6 m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3 讨论

血液化验作为临床疾病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 其能有效发现机体内疾病的早期迹象, 对血液疾病的鉴别和诊断也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因此, 应严格控制血液的化验质量[4]。在本次研究中, 不同采血部位的血液化验结果表明, 末梢血的白细胞数值和红细胞数值均高于静脉血, 血小板数值低于静脉血。这是因为末梢采血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血液化验结果失真, 这些因素包括外界环境温度、患者皮肤和情绪及采血者的操作经验等, 加上该种采血方法往往需反复挤手指来获取足够的血样, 这是导致更多组织液进入采集血样中的主要原因;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血液化验结果表明, 放置3 h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均高于放置6 h, 血小板低于放置6 h, 这是因为血标本放置时间越长, 越容易被细菌感染, 从而影响血液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同抗血凝剂浓度中的血液化验研究结果表明, 浓度2.8 mg/ml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和红细胞比容检测值均高于浓度1.6 mg/ml, 这是因为比例不正确的抗血凝剂会延长血小板的凝聚, 从而会导致最后的检测数值出现偏差[5,6]。

针对以上影响血液化验结果的因素, 应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血液的化验质量:进一步完善血常规检验准则, 明确规定血液化验条件, 如采血部位为静脉、血液放置时间不应过长、血液保存环境温度控制为6℃~25℃、使用正确比例的抗血凝剂等[7]。同时, 应对血液化验中的每一环节应进行科学、全面且有效的管理, 以维持每项化验工作之间的有序进行;对血液化验过程每个环节进行评分。定期对评分和对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和优秀事件进行分析后, 对优秀工作者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表扬, 对不良事件者则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其分析原则,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意见和防范措施。此外, 要修订完善化验科原有的差错事故上报制度, 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以促进化验质量良性持续改进;进行血液化验时要充分结合患者的生理状态, 注重不同生理状态下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 如剧烈运动后或心情激动、高度紧张时会增加血球计数、孕妇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而降低血红蛋白以及新生儿血液细胞总数通常情况下均较高。以上患者的血液标本应在固定某一时间采集, 以最大程度减少不同生理状态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加强化验人员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可定期带领血液化验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 提高对血液病理、血液细胞生理临床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部分较难的模块, 应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血液化验人员进行讲解或是聘请有能力的专业人员到院开展讲座, 加强交流和沟通[8]。另外, 应加强血液化验人员的岗前培训, 引导他们对所从事的特殊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 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本次研究中, 笔者所在医院以血液化验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不同采血部位、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值和不同抗血凝剂浓度下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和红细胞比容检测值。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末梢血的白细胞数值和红细胞数值均高于静脉血, 血小板数值低于静脉血、放置3 h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均高于放置6 h, 血小板低于放置6 h、浓度2.8 mg/ml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和红细胞比容检测值均高于浓度1.6 m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血部位、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抗血凝剂浓度均为影响血液化验结果的原因, 应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积极科学、有效的措施, 并确切落实到血液化验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以提高血液化验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液化验结果的原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化验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不同采血部位、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值和不同抗血凝剂浓度下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和红细胞比容检测值。结果:在不同采血部位的血液化验结果对比方面, 末梢血的白细胞数值和红细胞数值均高于静脉血, 血小板数值低于静脉血,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血液化验结果对比方面, 放置3 h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均高于放置6 h, 血小板低于放置6 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不同抗血凝剂浓度的血液化验结果对比方面, 浓度2.8 mg/ml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和红细胞比容检测值均高于浓度1.6 m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血部位、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抗血凝剂浓度均会影响血液化验结果的准确度, 应针对以上三个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提高血液化验质量。

关键词:血液化验结果,影响,原因

参考文献

[1]李小红.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 2013, 26 (7) :342-343.

[2]王翠兰, 黄玉双.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2) :116.

[3]刘景泉.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电子版) , 2015, 2 (6) :1172, 1175.

[4]张正怀.末梢全血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20) :126-127.

[5]文波.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235-236.

[6]王洁.浅析血常规临床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7) :4369-4370.

[7]黄启鹏, 朱丹, 刘敏.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3 (7) :202.

浅析影响我国商业和谐的原因 篇9

1 体制层面的原因

1.1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市场发展不协调

长期以来, 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 在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重城市、轻农村”, 在农业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不管是政府的资金还是金融企业的资金都主要投入到城市, 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因而使农村市场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投入主体。首先, 农村改革后, 计划经济时期承担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供销社功能不断弱化, 经营不断萎缩, 分支机构锐减, 有的社甚至是名存实亡;其次, 从农民的角度来看, 市场及其相关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小规模、分散的农户不愿意也无能力承担起建设业态和设施先进的市场任务;最后, 很多县乡政府长期以来财政普遍困难, 维持辖区内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转都勉为其难, 更无能力提供如市场建设这一类的公共产品。其产生的后果就是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 城乡商业发展失衡。

1.2“多头管理”造成市场监管不力和商业网点建设调控滞后

一是我国目前对商业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管理部门多, 缺乏协调和有效沟通, 工商、税务、商务、物价、卫生政出多门, 一些企业容易利用这种管理空隙, 产生不利于市场秩序的行为。特别是随着流通体制的改革完成, 百业经商, 流通企业的地区与系统归属各异, 使政府部门对流通企业的监管难度加大;二是由于商业网点建设涉及城市商务、规划建设、卫生、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 这些部门目前仅仅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方面发布规范性文件, 而没有明确规定具体谁负责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编制。政出多门容易导致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 无序发展, 商业同业竞争过度, 引发诸多社会矛盾。

2 市场层面的原因

进入21世纪我国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日益严重,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2年上半年我国主要的600种商品中, 供过于求的比例从1995年的18.1%猛升到88.3%。国家商务部会同各省、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及有关重要商业企业对消费品市场600种主要商品市场供求情况排队分析, 2003年、2004年、2005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分别占排队商品总数的85.5%、77%、73.2%;下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分别占78.8%、74.3%、78.8%;全年均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稳定的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中, 处于上游卖方位置的供应商, 相对于下游买方位置的零售商, 处于被动劣势地位, 在双方的交易中供应商对零售商的依赖程度很高。零售商面对众多供应商和同质性很高的产品, 自然会做出挑剔的选择, 而供应商产能过剩, 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 为了进入大型超市、大卖场, 面对零售商开出的苛刻条件, 供应商更多的选择委曲求全。由此可见, 消费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态势, 使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市场势力明显不对称, 这就助长了零售商的“优势地位”滥用, 随意侵犯供应商的利益, 导致供应商的生存危机。

3 观念层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流通领域向社会各种经济成分开放, 向社会各行业开放, 经商的组织与个人迅速增多。这对搞活经济、促进生产、繁荣市场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 市场规则和市场契约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 市场又缺乏有效规范和价值引导, 进入商业圈的公司和个人有“唯利至上”的主观倾向, 追求短期牟利、快速致富。许多企业和个人都出现了超补偿心态, 忽视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 通过投机取巧获取超额利润, 导致正常的商业发展观念出现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由于不少流通企业缺乏树立和维护其品牌的战略意识, 往往把销售和利润目标放在首位。而忽视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商业信誉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不公平竞争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无法得到有效的抑制;第二, 盲目扩张做大, 忽视质量和效益。近几年, 在零售业开放与竞争压力下, 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零售企业纷纷追求“做大”, 实现高速度的扩张。但是许多企业在做大过程中不顾本身客观条件, 一味攀比, 盲目扩张。这种偏面追求速度、比拼规模的做法, 必然会造成粗放经营, 并产生不和谐的问题;第三, 缺乏全局观念, 追求单赢的渠道关系。目前许多零售商目光短浅, 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在与供应商交易时, 以牺牲供应商的利益来增加自身利益, 从而破坏了渠道关系的和谐。

4 政策法规层面的原因

为了维护公平交易秩序, 规范零售企业经营, 保障消费者权益,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法规, 但总体看规制效果还不明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针对性强的规范性文件, 现有的文件效力层次低, 内容不充分, 约束力不够。如2006年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出台《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仅仅是部门规章, 权威性不够, 处罚太轻, 对具体不公平交易行为的认定上存在概念模糊, 认定困难的问题, 使之形同虚设。调查显示:超过90%的供应商认为《办法》没有能够切实保障供应商的利益, 且许多连锁企业对《办法》根本视而不见。二是政策法规过于分散, 操作性差, 规范过于原则化。如《反垄断法》的提出的规定过于简单, 操作起来不太容易, 纵观我国的《反垄断法》全部条文, 与“滥用市场地位”相关的第三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全篇只有17、18、19条三个条文与之相关。《反垄断法》第17条以列举和慨括相结合的立法技术规定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7种行为;第18条也是采用这种立法技术规定了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对应依据的6种因素;第19条则是用穷尽列举方式规定了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推定条件及除外情况。过于简单的条文规定, 显然很难适应千差万别的法律实践。三是缺乏与之配套的政策与法规。如一方面我国零售行业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现象层出不穷, 靠一部商业网点规划立法就能完全解决不太现实, 要构建和谐的竞争环境, 要需要流通竞争立法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 商业网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立法必须与城市规划等相关立法配套才具备可实施性。另外, 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有必要进行零售业同业损害评定, 避免恶性“价格战”, 切实维护国内外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四是信用法制建设滞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信用活动已涉及几乎所有交易领域。但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及其执行机制却至今没有形成专门的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 可见我国商业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涉及面广。因此, 构建和谐商业必须加快农村现代流动体系的推进力度, 实现城乡商业统筹, 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商业政策性法律法规, 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督;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实现城乡商业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强化市场监管;构建科学的商业价值观, 创新商业模式, 提高商业形态下各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着力构建协调高效的工商关系均衡机制, 互惠互利, 合作双赢;加强商业道德的宣传教育,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晁钢令.以和谐流通促建和谐社会[J].中国流通经济, 2007, (5) .

[2]李骏阳.我国商业科学发展观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 (12) .

[3]巫景贤, 李骏阳《.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有效性分析与经济学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8, (11) .

[4]王平, 赵亚平.跨国零售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规制评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8, (1) .

第二职业原因及影响浅析 篇10

一、第二职业的特点

1. 普遍性。随着经济的发展, 第二职业已深入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为一种社会现实。

2. 自由性。

第二职业是一种正常工作之外的零工, 可以是体力的也可以是脑力的。参与时间灵活多样, 报酬多少不固定, 实现地点多样, 具体形式多样, 如宣传发单、临时促销导购、礼仪模特、各种小时工等。

3. 隐蔽性。

很多人瞒着单位和他人从事第二职业, 怕单位不乐意, 怕露富, 或当做个人隐私不愿宣诸众人, 多数无单位, 透明度低, 处于地下或半地下活动。

4. 分散性。人们参与第二职业, 大部分都是个人行为, 从事各个行业的工作, 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二、第二职业的类型

1. 创业型。

这类第二职业做好了很有前途, 相当于是自己创业, 以后自己当自己的老板, 实现财务自由和人生自由, 自己给自己打工, 不看别人的脸色做事。多数从事者对第二职业投入热情、精力较多, 将其视为一项事业来做。如各种形式的网店, 投机炒股等。

2. 劳务型。

从事这种第二职业的人一般有一定的一技之长, 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或自己擅长的临时性工作, 获取一定的报酬贴补家用。如业余写作、翻译, 业余进行科研设计、技术咨询, 各种形式的小时工等, 包括脑力的和体力的各种各样的临时性工作。

3. 中介型。

主要是指在第一职业以外, 活跃于各种生意场中的经纪人。比如证券经纪业务收取佣金, 利用各种关系介绍业务、拉生意、搞赞助, 收受介绍费、佣金等。

三、人们从事第二职业的原因

1. 个人目标与单位目标偏离。

一般说来, 个人目标的实现依赖单位目标的实现。如果个人目标与单位目标有差距, 特别是当不能通过单位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个人目标时, 个人目标与单位目标将发生偏离的行为趋向。这种偏离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消极怠工混日子;二是通过调动工作或自动离职离开原单位;三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来实现个人目标。

2. 工作单位的凝聚力减弱。

任何一个工作单位要想稳定发展并实现既定目标, 都需要单位成员充分参与本单位的活动, 并为本单位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这是单位具有凝聚力的表现。一个单位是否具有凝聚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单位的制度化程度;二是单位使个人目标实现的程度。很多原因都会造成单位的凝聚力下降: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人性化等, 造成单位成员的幸福感降低, 主人翁感觉消失;由于社会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和残酷性, 一些人的危机意识较强, 个人力量无法左右单位的兴衰, 担心哪天会失业, 做份兼职做好了以后是个退路;一些工作单位的凝聚力减弱是很多人从事第二职业的重要原因。

3. 工作单位内部冲突加剧。一个工作单位是一个由人组成

的规范化的有秩序的群体, 但是由于人的活跃性和复杂性, 单位内部始终存在程度不同的冲突。导致单位内部冲突的原因形形色色, 但主要是由于权力与利益的分配引起的冲突, 直接表现为人际冲突。单位内部冲突加剧可导致单位内部成员关系恶化, 尤其是成员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恶化, 组织管理混乱而使单位目标无法实现, 致使单位成员离开单位甚至单位的解体。就一般单位成员来说, 要么卷入冲突, 要么回避冲突。回避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消极被动逃避现实;一种是积极主动的另寻出路。这后一种类型正是一些人从事第二职业的直接原因。

4. 个人需要的提高与兴趣的转移。

人的行为几乎都是以追求个人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为目的的。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人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心理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人们从事第二职业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种需要的改变:一是工资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需要, “挣些小钱贴补家用”是很多人从事第二职业的原因;二是在本单位不能得到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比如尊重、自我实现和能够自己做主的人生自由等。人的兴趣包括职业兴趣也是多方面的。人的职业能力的提高与其职业兴趣有很大的关系, 对单位的发展与稳定意义重大。如果单位成员的第一职业兴趣减弱甚至转移到其它职业上去, 那么其在本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大幅下降甚至与单位偏离。职业兴趣受社会环境影响很大。第一职业如果缺乏新鲜感, 不能充分实现人们多元化的职业兴趣, 从中找不到快乐, 不能很好的体现个人价值, 人们就可能会通过从事第二职业去追寻工作中找不到的快乐。

四、第二职业的积极作用

第二职业的积极作用主要是运用自由市场调节机制, 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 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1. 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市场的结合, 加速了其向生产力的转化。

2. 增加了个人收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要, 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服务水平。

4. 可以挖掘人才潜力,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第二职业的消极影响

1. 第二职业与第一职业的矛盾。

有些人通过第二职业获得了远高于第一职业的收入, 不再将主要精力用于第一职业。第二职业本应该在保证第一职业的前提下进行, 然而, 在实践中一些职工对本职工作淡漠, 第一职业与第二职业发生错位的现象很多。

2. 第二职业与无业人员就业的矛盾。

在职人员从事第二职业, 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入城市, 占据了大量机会和岗位, 增加了无业人员的就业困难。

3. 第二职业与管理的矛盾。

由于第二职业的隐蔽性、分散性、自由性和普遍性, 参与人数众多, 涉及各行各业, 它的出现发展, 给政府带来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

六、促进第二职业健康发展的应对对策

要使第二职业良性发展, 减少第二职业对第一职业的负面影响, 让第二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 有效地激发第一职业者的劳动积极性, 就必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制度、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改革劳动人事制度, 使人们能够选择最喜欢的最能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的第一职业, 单位领导要处理好单位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 增强非强制性凝聚力。总之, 各用人单位要尽可能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事。

参考文献

[1]王格.社会[J]“第二职业热”的社会心理分析.1988.11.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现状 原因 对策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干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失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

什么是会计信息呢?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处理后的经济数据及对会计数据的解释,是对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向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的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的经济信息。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正因为会计信息对各方的重要性,使得通过会计造假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并且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1.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1.1企业相关主体的利益驱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我国企业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缺乏所有者即国家对其行为的有效监督、约束,厂长(经理)作为法人代表的权力超越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厂长(经理)作为经营者身份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资产和控制人事任免。有了这种从属关系,单位负责人常指使会计人员违反法规,对会计资料进行粉饰、修正,以获得贷款,逃避税收,截留收入,化公为私。如单位负责人为追求“政绩”,强令或指使财务人员造假账,虚报利润;为掩盖贪污犯罪的事实,串通财务人员造假;单位为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指使财务人员造假。会计人员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所以,在这种体制下一部分会计人员对法人代表惟命是从,任意改动账薄报表,制做假帐,从而导致不少会计人员难以做到恪守职业道德。

1.2少数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有些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而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新的会计法律法规准则不熟悉、不理解、不能正确运用,从而假帐滋生。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目前一些企业不愿意受内部控制的约束,管理和决策的随意性很大,内部控制环境不佳;企业的内部岗位职责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明确;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同机构和不同岗位之间责权不分、责任不明,没有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控制体系,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内部经济信息的传递难以迅速到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也难以保证。

1.4会计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首先是单位内部监督手段落后,责、权、利不明确,监督人员对自己的责任内容、权力范围和利益大小关系不清晰,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其次是国家监督职能老化,监督机构多、监督内容较差、工作重复和职能不到位现象都很严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2.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2.1会计原始资料失真。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不合格制作。不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户,或者根本就不设置账簿,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以表代账的方法,不合法原始凭证大量存在,白条抵库,甚至为了私利、小集体利益用假凭证中饱私囊。

2.2任意调节利润。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计调整利润。在上报会计报表时,往往不是根据有关会计记录如实反映,而是根据“需要”人为“调节”报表。向银行贷款时夸大资产和净利润,掩饰不良资产;向税务局申报纳税时,隐瞒利润额。利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和八项计提的模糊规定任意操纵利润。

2.3账外设账。一些企业为了在不同单位面前能有一个较有利的地位,为了应付主管单位、工商、税务、银行、审计等部门分别建账,基本上是按需要倒记账。不少企业为取得有关银行信任,争取多贷款,编造反映较大利润的会计账簿与报表;而为达到漏税的目的,提供给税务部门则是收支相抵,略有盈余的會计报表。这些会计信息毫无真实性可言。

3.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加强法制建设和政府监管力度,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进行普法教育,让所有的会计人员懂法、守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从业人员要自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认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一种违法行为,自觉接受监督,将外在监督转换成自我约束的需要,自觉杜绝违法行为,提高法制意识水准,带头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单位负责人也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人员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大多是由单位的领导者强令、指使、授意的,因此单位负责人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和正确的管理服务意识,切实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法律责任。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

3.2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会计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首先,必须建立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企业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其次,必须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其具体的职责与权限;第三,必须建立企业内部权力制衡制度与内部稽核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监控力度;最后,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3.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每个企业会计人员担当起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一体的职责,坚持原则,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会计人员除此之外还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掌握广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理解上的偏差而带来的失误。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广泛应用先进的会计核算手段使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可靠,以取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信赖。

参考文献:

[1]1999年6月通过的《会计法》.

[2]张俊民:《会计监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年出版.

[3]孙茂竹:《新编企业会计与财务》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出版.

[4]黄湘滨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黑龙江财会》,2003年第4期.

[5]邢宝宏等:《会计信息失真根源及对策》,《黑龙江财会》,2003年第4期.

影响家禽免疫效果的原因分析 篇12

1 接种时间千篇一律

使用疫苗接种最关键就是掌握接种的时间 (时机) 。免疫程序是饲养户 (场)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免疫接种各种疫苗, 并科学地安排接种时间。没有任何一个免疫程序可以适用于所有地方,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免疫程序。制定免疫程序应考虑到各种因素, 如果生搬硬套、一成不变则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

1.1 未能根据家禽疫病的流行季节开展免疫接种工作

大多数疫病都具有流行季节, 如鸡新城疫在冬春季节发生较多, 禽痘在春、夏季节多发, 应在疫病的多发季节前安排或加强对家禽的免疫注射。但基层农户饲养的家禽免疫一般都在春秋两季集中进行, 导致一些家禽免疫效果不佳, 在7~9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对农村散养的家禽进行禽流感等病的免疫抗体监测, 抗体水平普遍低下。

1.2 未按家禽疫病的流行情况开展免疫接种

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 科学地安排相应的疫苗和接种时间。制定免疫程序前应调查禽场及周围范围内禽类发病史, 了解发生过什么病、发病日龄、发病率等, 以此确定应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1.3 接种时忽视家禽品种 (系) 间的差异

不同品种 (系) 的家禽对免疫接种的时间有差异, 接种的时间不能千篇一律。外来快大的鸡与本地鸡对免疫接种的时间就有所区别, 如对新城疫的免疫, 快大肉用鸡一般为7~10日龄时进行首免, 25~30日龄时加强免疫;本地鸡多在7~10日龄首免;20~25日进行第2次免疫, 45~50日龄时第3次免疫。

1.4 未进行母源抗体的测定目前, 我区绝大部分

养禽场、养禽专业户由于条件限制, 在家禽免疫前都没有进行母源抗体的测定, 免疫接种一般都是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 或者凭自己的经验, 带有盲目性, 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在首次免疫接种前, 有条件的应检测母源抗体水平, 以确定接种的时间。对于母源抗体水平低的雏禽, 可以在较早日龄时进行;对于母源抗体水平高的雏禽, 应推迟免疫接种时间;对于母源抗体水平不均、差异较大的禽群, 免疫接种可分2次进行:第1次在较早日龄时进行, 以提高低母源抗体水平雏禽的免疫力;第2次在较晚期, 以使原来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雏禽也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

1.5 未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禽体内抗体水平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如接种时前一次接种产生的抗体没有下降到一定程度, 则下一次接种的效果会减弱。因此, 有条件的禽场最好进行抗体检测, 以确定接种的时间。

2 短时间内接种多种疫苗

有的养殖户接种ND弱毒疫苗后, 紧接着在1周内接种IB弱毒疫苗;或先接种IB弱毒疫苗, 2周内又接种ND弱毒疫苗, 这样都会影响免疫效果。因为在短时间内同时使用几种疫苗会产生抗原竞争, 即机体对某种疫苗产生应答时, 则无能力同时对另一疫苗作出同样有效的应答。

3 疫苗运输、保管不当或购进伪劣疫苗

1) 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 因温度过高 (如在直射阳光下暴晒) 或反复冻融而减效或失效。一些行政村在免疫时密度很高, 基本做到“五不漏”, 但进行免疫抗体检测时, 抗体水平低下。究其原因, 大部分是村级防疫员对疫苗保管不当, 甚至有早晨将疫苗取出后, 常温下一直使用至傍晚。

2) 在偏远农村缺电或经常断电, 有些地方没有按规定的温度保存疫苗, 因而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

3) 有些养禽专业户从个体兽药经营店等非法疫苗供应渠道购买了伪劣疫苗, 如失效或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无批文疫苗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一些中试疫苗, 只能在特定地点使用。应选购通过GMP验收的生物制品企业生产的具有农业部正式生产许可证及批准文号的产品。

4 疫苗使用不当

4.1 疫苗稀释不当

如马立克氏病疫苗不按要求用特定的稀释液;饮水免疫时用含高浓度消毒药的自来水或因水的酸碱度及正负离子不符合要求;稀释液的量偏大, 造成疫苗的接种量不足;疫苗稀释时混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其他疫苗或染料。

4.2 疫苗稀释后到接种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 导致疫苗失效

灭活苗应在稀释后6~8 h内用完;活苗稀释后应在2~4 h内用完。接种前应仔细检查疫苗瓶, 凡苗瓶破裂、无标签或标签字迹不清、瓶盖松动、苗中混有杂质、变色、灭活苗油乳层分离、已过期失效、未按规定条件保存的均不得选用。

4.3 疫苗的剂量不当

注射器的定量控制失灵, 使注射剂量不准确, 尤其是注射油乳剂疫苗, 导致剂量过大或过小。马立克氏病湿疫苗是细胞结合性疫苗, 如不频繁摇动, 细胞容易下沉, 造成注射的实际剂量有大有小, 或仅为稀释液。采用喷雾免疫时, 在高温环境下操作, 细小雾滴会迅速挥发, 导致剂量不足。有的养禽小专业户相关知识缺乏或存侥幸心理, 为了降低疫苗成本而有意减少免疫剂量。

4.4 不按疫苗规定方法操作

有的饲养户, 为了省时省工, 怕麻烦, 将所有的疫苗都采用饮水方法, 影响免疫效果。呼吸道病的疫苗接种途径, 如ND、IBD的免疫, 首次免疫常用滴鼻、滴眼的方法;ND I系疫苗加强免疫和灭活疫苗多用注射方法进行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主要在消化道内繁殖, 一般采用饮水免疫。

4.5 接种操作不当

一些村级防疫员在滴眼鼻接种时操作不正确, 导致疫苗没有进入眼鼻内;喷雾免疫时, 雾滴过大或过小;喷雾操作的高度和速度不恰当, 禽舍封闭性不好等, 都将影响免疫效果。有的注射部位和方位不当, 或注射针头太粗或太细, 注射时拔针过快导致漏液等现象, 所有这些不规范的操作, 使得被接种的家禽达不到规定的剂量, 免疫抗体水平往往都不高。上述这些现象在村级防疫员中常有出现, 是造成免疫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4.6 药物影响

疫苗接种前后, 在饮水或饲料中含有影响免疫系统和抗病毒的药物成分, 也会影响免疫效果。如在饮水法免疫时, 水中含有氯、消毒药、清洁剂等可杀死疫苗的物质。由于免疫接种后, 一些家禽应激反应较强, 出现不吃或精神萎靡, 有些农户往往会认为这些家禽生病而进行药物治疗, 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4.7 应激因素接种时对家禽应激过大, 影响免疫

效果。如冷藏的油剂疫苗取出后直接注射, 对家禽产生冷应激;驱赶或抓取时动作过于粗暴等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5 不根据家禽自身状况盲目接种疫苗

5.1 免疫家禽的日龄太小

家禽日龄过小, 免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产生免疫应答能力差, 而且此时雏禽存在着大量的母源抗体或残存抗体, 因而达不到免疫的效果。此现象在一些小养殖户中较为常见, 笔者曾遇到过5日龄开始对肉鸭免疫禽流感的专业户, 对这批肉鸭40日龄时进行抗体检测, 其有效抗体水平不足50%。

5.2 接种患禽或处于发病潜伏期的家禽

禽体受病原体的感染, 处于潜伏阶段, 此时接种疫苗将可促进疫病暴发。一些养殖户麻痹大意, 看到周边养殖户的家禽发病后就匆忙接种同类疫苗, 结果造成大量家禽发病。

5.3 接种营养不良的家禽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 导致家禽营养不良, 包括缺水、电解质及氨基酸不平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肉鸭专业户为降低成本, 除米糠、啤酒渣等粗饲料外, 不添加其他添加剂, 结果家禽体质较差, 免疫效果低下, 疾病时有发生, 而后又大量用药, 形成恶性循环。

5.4 接种喂食了霉变饲料的家禽

农村一些农户常将霉变饲料投喂家禽, 家禽采食后, 当黄曲霉毒素含量大于0.1 mg/kg、褐曲霉毒素含量大于0.3 mg/kg时, 或在饲料中同时有几种霉菌毒素共同作用时, 会抑制免疫应答。

5.5 接种用过药物的家禽

家禽使用过抗生素、抗球虫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7~10 d内再接种疫 (菌) 苗。此类现象在农村散户和小养殖户中时有出现, 因用药影响免疫效果, 却质疑疫苗质量不好。

6 禽群在接种前后缺乏良好的管理

上一篇:免费医学本科生下一篇:具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