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类

2024-10-18

原因分类(共8篇)

原因分类 篇1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国, 对税会差异的研究起步较早,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 就已有学者开始对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相对而言, 国内学者对税会差异的研究起步较晚, 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着直接关系。我国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追赶, 因有国外研究成果作参考, 可以减少摸索的时间和成本。

一、税会差异的产生原因

在税会差异产生根本原因的研究方面, 国内外学者基本上达成共识, 认为税收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取向不同是导致税会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Clarence F.Reimer (1948) 、Arthur M.Canon (1952) 均认为会计应在满足税收需要的同时, 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我国学者许建业 (2004) 提出, 税法与会计制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的目标不同。不过, 何再涛 (2006) 认为,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角度不同是造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为何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会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谨慎性原则?笔者认为,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双方的目标不一致所导致看问题的立场不同。我国企业会计与税收的目标在市场经济建立之前基本一致, 市场经济的建立导致了两者目标不一致。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角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 但其只是使税会差异增大的助动力, 不应是税会差异的根本原因。

在税会差异具体原因的研究方面,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得出了相近但仍存在差异的结论。制度因素的差别是造成税会差异产生和增大的主要动因。Manzon GB.and GA.plesko (2002) 利用美国1988~1998年的公开数据考察了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账面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大小和差异的来源, 研究结果表明, 一般来讲, 企业的应税收益大于财务报告的账面收益, 并且从整体上来看, 两者之间差异呈增大的趋势,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差异显著地扩大。其中税收规则与会计制度的不同是使两者差异产生和增大的主要原因。孟焰、王素荣 (2005) 、高允斌 (2003) 等从对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的税会差异事项原因所做的研究中, 得出了近似的结论, 并从核算原则不同、制度规定存在差别等角度寻求了税会差异存在的具体动因。但是在对产生税会差异的主要动因的研究方面, 存在部分不一致的结论。Mihir A.desai (2003) 研究了20年来美国公司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关系, 并对造成两者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对折旧的不同处理、避税行为和盈余管理等是税会差异扩大的主要动因。而戴德明、姚淑瑜 (2006)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有关数据研究后得出, 固定资产折旧和投资收益是造成税会差异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绝大部分研究人员在对税会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实证或量化研究时所选用的数据都取自于上市公司已对外公布财务报告中的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去倒轧应纳税所得额进而研究税会差异, 因为上市公司一般是不需要公布纳税信息的。

笔者认为, 他们大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是基于合并会计主体来编制的, 而合并会计主体一般情况下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主体, 因而导致两者在空间维度上的不可比性;同时因合并因素的存在会造成合并会计主体内部各个纳税主体之间的取长补短, 易使本来已在各个纳税主体中存在的税会差异呈现匀化的趋势, 因而使得“指标测度中存在大量计算误差, 削弱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戴德明、姚淑瑜, 2006) 。另外, 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研究结论未必适合于中小非上市公司, 尤其是不适合于民营中小企业。中小企业, 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在现阶段业务及会计核算比较简单, 对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不少条款都不采用, 特别是资产减值准则基本不使用。实际使用会计制度条款的不同, 将进一步削弱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在研究税会差异的具体原因时, 一部分国内研究人员认为,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政策改革和会计国际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要面对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之间不断扩大的差异, 即把国际会计制度的影响作为税会差异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笔者认为, 该部分学者在强调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是产生税会差异的重要原因时, 却忽略了税法在国际化上的步伐并不亚于会计, 尤其是在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更是将我国企业所得税国际化程度提升到新的层次, 稍懂一些国际税法的人可以看到国外税法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剪影, 尤其是在税前扣除、防止资本弱化、转让定价等方面。因此过分夸大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制度对税会差异的影响难免有失偏颇。即使认同之, 其也只是一种具体原因而已, 因其还要受到目标、原则差异的制约, 所以其只能是在国内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趋同及等效过程中差异产生的一种暂时性因素。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发现税会差异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应是各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不应该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影响。税会目标的不同应该是其差异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其他的差异只是在目标差异前提下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已。

二、税会差异分类

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税会差异的分类不完全一致。美国Nilolail and Bazley在合著的《中级会计》中把应税所得与会计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税收减免、期间所得税分配、亏损抵回和抵后。实际上Nilolail和Bazley对税会差异分类中的“税收减免”可以划归到永久性差异, 期间所得税分配、亏损抵回和抵后可以归入到暂时性差异中。亏损抵回, 是指企业用本年度发生的亏损去抵销以前年度的应税收益, 并退回已缴的企业所得税。美国、法国亏损抵回的期限为3年, 日本、英国亏损抵回的期限为1年。在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中不存在亏损抵回的规定, 即亏损只能采用抵后的方式进行弥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于1987年公布的《FASB说明书第96号———所得税会计》把时间性差异扩展为暂时性差异, 在此之前把税会差异划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1996年修订后的IAS12也用暂时性差异替代时间性差异。在国外文献中, 也因此把税会差异重新划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无论是把税会差异划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还是将其划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分类依据均可归纳为税会差异的能否转回性。一经发生, 便不能转回的差异, 为永久性差异;否则, 是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

国内学者在2006年以前基本接受了将税会差异划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国际分类;在2006年以后, 逐步转向认可用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的重新分类。但在接受国际上对税会差异分类变迁的同时, 在认识上也产生了一种偏向, 在2007年以前, 尤其是在2006年以前的不少国内相关文献中一般把税会之间的差异认为是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总额之间的差异 (戴德明、姚淑瑜, 2006) 等, 并有取代税会差异之称的趋势;在2007年及以后在保持“取代税会差异”趋势的同时, 由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引入, 使得部分学者认为“会计与税收差异已由以往的利润表基础上的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转变为基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即暂时性差异。”盖地、刘慧凤 (2008) 认为: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额=期末净资产的暂时性差异-期初净资产的暂时性差异= (期末资产的暂时性差异-期初资产的暂时性差异) - (期末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期初负债的暂时性差异) 。

不过, 笔者认为, 税会之间的差异不应简单地等同为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总额之间的差异, 后者是前者的汇总或合并;前者是具体业务之间的税会差异, 后者为总体上的税会差异。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税会差异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暂时性差异。

首先暂时性差异是一个总体概念, 并且其是一个存量概念, 是自某一时点开始甚至是自企业创立以来到某一时点止若干个会计期间所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总和, 而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都是分期概念, 属于流量指标。其次, 分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即流量) 也不等同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不仅因为有部分暂时性差异的流量 (如其影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等) 并不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还因为永久性差异也影响着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额, 而该影响额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是难以使人认识到其已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出来, 因为不少的学者将其认为是“为零”的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是因为永久性差异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直接地体现出来, 就去否认永久性差异的存在的话, 那很容易导致“忽视永久性差异”, 并影响到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将给企业留下潜在的税收风险或是因此丧失税收利益。在采用倒轧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常使用的计算公式为:某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本期会计利润总额±本期的永久性差异- (本期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以前期间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额) + (本期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前期间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额) 。不过, 不影响当期损益的暂时性差异除外。从该计算公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永久性差异仍是造成税会差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而在现有资产负债观下的税会差异分类中却找不到永久性差异的身影, 不得不使人猜想现有理论在认识上可能存在缺陷, 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去挖掘永久性差异究竟被隐身到何处?或真的是被“为零”的暂时性差异所遮掩?

如果说对税会差异原因的研究结论是“智者见智”的话, 那么对税会差异的分类则是“仁者见仁”。在此前对税会差异已有分类的基础上, 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分类, 如根据在税前扣除情况的不同, 可把税会差异划分为不能在税前扣除的绝对差异和部分在税前扣除以及结转以后期间扣除的相对差异;根据差异发生时对税会制度遵守情况的不同, 可以将税会差异划分为制度性差异、不遵守会计制度但遵循税法时的差异、遵守会计制度但不遵循税法时的差异和两者均不遵循的差异 (高洪义, 2009) ;依据税会之间所产生的差异是否具有可选择性, 即是否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可将暂时性差异划分为可选择暂时性差异和不可选择暂时性差异等。

摘要:税会差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其分类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本文采用综述与评述相结合的方式对此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以加深实务工作者对税会差异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税会差异,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

参考文献

[1].盖地, 刘慧凤.所得税会计准则:理论与实务角度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1

[2].高允斌.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比较及纳税调整.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贺志东.企业纳税调整.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何再涛.新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剖析.财会月刊 (综合) , 2006;11

原因分类 篇2

导语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与分类 1.不良事件的分级

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3级。

(1)一级不良事件: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或者下列情形之一者,即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2)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并将事件对病人的伤害程度分为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和重试伤害。以上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3)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2.不良事件的分类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疗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等;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10类,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要求、热源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非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等级概念

1.护理不良事件一般分为事故、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护理缺陷三个等级。(1)医疗(护理)事故: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2)护理一般差错:是未对患者人身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未产生不良后果者。(3)严重差错:由于护理人员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4)护理缺陷: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一环节有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在患者身上发生不良后果。2.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四个等级(中国医院协会分类):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1)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2)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3)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4)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3.严重药物或输血不良反应。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5.因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6.院内感染。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的常见原因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有时凭借主观印象,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执行医嘱不正确表现在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患者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违反操作流程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造成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患者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4.未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未向病人反复强调潜在的安全隐患(跌倒、坠床)。5.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未对压疮高危因素患者评估,造成患者压疮。未对坠床、跌倒高危因素患者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造成患者坠床、跌倒。6.消极倦怠心理引起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病人投诉)。7.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特别是高浓度药品未有标识和单独放置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8.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缺乏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对本学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培训不到位,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应急能力差,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试析日本垃圾分类成功实施的原因 篇3

[关键词]日本;垃圾分类;成功经验;学习借鉴

很多去日本游玩的旅客都会为日本干净、整洁的街道而赞叹,这种干净整洁的市容正是归功于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日本人高度的环保意识堪称世界典范,甚至是西方发达国家也高度评价日本人的环保措施。为何日本能够顺利实施如此复杂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烈的忧患意识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再加上日本地震频发,因此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直萦绕在日本人心中。日本人从小就会被告知国家的生存是异常艰难的,一定要警钟常鸣,时刻保持警惕。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开始复苏,并持续高速发展,但此时日本的发展是建立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爆发的四大公害事件,标志着日本人生存环境的恶化。恶化的生存环境敲响了日本人的生存警钟,日本人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可持续发展。70年代的石油危机再次戳中了日本资源匮乏的软肋,在这样强烈的危机意识之下,日本人开始追求一流的环保和节能技术,并且在发展中超越了其他的发达国家,最终达到让人惊叹的地步。这种忧患意识不但深为日本统治集团所认可,更是深刻在每个日本民众的心中。垃圾分类虽然繁杂,但是涉及国家未来发展,每个日本民众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服从爱国意识,自觉服从国家的垃圾分类制度,并且达到了老少皆知的地步,垃圾分类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国民习惯。在日本人的心中垃圾分类是他们对民族未来的一种责任,他们必须遵守。

(二)浓厚的集体归属感

日本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有浓重的集体归属意识。儒家文化贯穿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爱国意识,这也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行为。日本人在办事时讲究群体力量,团结一致完成任务。对于分类垃圾这件事,虽然繁杂苛刻,但是考虑到国家的未来,日本人却能齐心协力、默默遵循国家的指导,完成如此细致复杂的工作。

这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意识不仅体现在忍耐顺从的国民性格上,对于那些违背集体或国家利益的人和行为,这种集体意识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意识。违背集体利益的人会受到他人甚至是社会的谴责、排斥。这种强烈的集体意识的氛围下,迫使日本人不得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垃圾分类上,绝大多数日本人能自觉完成垃圾分类,少数人不遵循垃圾分类制度的人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正是这种强烈的集体责任感,使得日本人能够一直坚守着这几乎苛刻的垃圾分类。

(三)较高的国民素质

日本人的高素质是全世界公认的,这一方面来自于日本人骨子里的勤劳、忍耐、节约的儒文化性,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日本高度发达的国民教育。早在明治维新时,日本开始西化,主张“启迪民智”、“殖产兴业”。在这之后日本政府每年不断拨巨款大力兴办教育,直至二战爆发。战后日本经济奔溃,政府财政拮据,即便如此,政府却将义务教育从六年提高到九年。如此重视教育,使得日本不但成为全世界文盲最少的国家,也使得日本的科技日新月异,现今日本早已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升学率也已达到100%。

这种高度自觉的国民素质,使得整个日本社会都拥有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尚高调,从细节做起。在垃圾分类方面体现的尤为细致。日本的垃圾种类非常繁多,但是人们却能自觉遵守,并且做到尽善尽美。例如,日本超市出售的很多食物都有塑料泡沫碗,很多日本人在购买这些食物后却并非将碗丢弃,而是将这些塑料碗的清洗干净,下次去超市将这些塑料碗自觉放回超市;再如:要求扔摩丝等喷雾类垃圾要在瓶底扎个洞;尖锐垃圾要主动将之包装好以免伤害垃圾回收员等,这些细微之处却往往能体现日本人高度自觉的国民素质和修养。

(四)强有力的宣传教育

日本的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视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日本的孩子自幼稚园开始就会接受到普通的环保知识,并被鼓励去督促自己的父母,通过儿童向父母宣传的方式促进社会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日本的商品除了使用说明、保质期外还有详细关于该商品作为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说明。日本政府通过每年向民众发送垃圾分类回收的“年历”向人们灌输垃圾分类知识。

此外日本人还想出其他的方法向民众灌输环保思想,如:日本东京在大型垃圾处理厂的附近必定有一个大型的体育场,垃圾处理厂在垃圾焚烧发电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余热,而这些余热可以供体育场的浴室和游泳池使用,通过这个方法让人们明白垃圾处理、回收之后对人和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再如日本的大阪市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筑物——舞洲垃圾处理厂。这座垃圾处理厂由赫赫有名的奥地利建筑师弗里登斯赖希·洪德特瓦瑟尔设计,耗费近600亿日元。这座漂亮的建筑物内装配着日本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机器、每天可处理近千吨的垃圾,但它却没有一丝脏乱,反倒干净整洁,类似于一座儿童科技园。它所有的垃圾处理环节既密封又透明可以方便孩子们观摩垃圾处理的具体细节,另外它别具一格的车间走廊里贴满各种垃圾处理的漫画,让孩子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更加清晰的了解垃圾处理。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宣传,使得日本的垃圾分类习惯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五)自治团体的有力支持

在中国垃圾的处理是政府的职责,但是在日本,政府却将权力“转让给”很多自治团体。因此在日本除了政府收集垃圾之外,政府还允许居民自行组成团体来进行垃圾的回收处理,并且给予这些团体一些奖励,被称为“社区资源回收”。以横滨市为例,当地社区业主所组成的自治会、町内会、儿童会等各种市民团体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登记后,即可进行垃圾产业活动。他们与废品回收业者进行联系,与其签订协议后,通知社区居民,按照团体拟定的时间、地点、回收垃圾的品类,对旧纸、旧布、金属瓶罐等物品进行分类处置,然后由废品回收业者来回收。市政府规定,市民团体与废品回收业者可根据自己的活动业绩进行奖金申请,每处理1公斤可回收垃圾,可从市政府获得3日元奖励,奖金可用于市民团体的一切活动。这样一来不但政府减轻了压力,而且鼓励了民众的力量,使得垃圾分类成为一种全民意识,大家也以此为豪。

nlc202309012022

小结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大量的垃圾也随之产生。虽然我国也采用了一些垃圾的处理方式,但这并未能改变我国垃圾污染状况日益严峻的事实。据了解目前我国660多个城市年产垃圾近1.2亿吨,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而我国的垃圾有近80%是填埋处理,20%是焚烧,面对如此庞大的垃圾量,我国只能采取低技术的焚烧和填埋。这不仅导致大量的土地被污染,也使得中国的空气状况不断恶化。而形成我国目前严峻的垃圾污染状况的原因,正是由于我国没有垃圾分类回收的制度,混杂的垃圾只能采取低技术的填埋、焚烧。相反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而成熟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通过细致的垃圾分类,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不但使得日本摆脱了资源贫困的窘境,也使得每年日本人均垃圾的排放量仅410公斤,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鉴于中日两国在垃圾处理上的巨大差距,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为如今深陷垃圾处理困境的中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亟待改革的中国垃圾分类制度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的急剧膨胀,城市人口的急速增加增加,我国的垃圾产量也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现有的700多亿吨的垃圾存在于各大中城镇之中,占地约5万多公顷,“并且仍在以每年占地约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落后的垃圾处理技术,民众淡薄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使得我国的垃圾已临近围城、堆山、堵河的困境。如此庞大的垃圾量不但恶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造成了我国的资源的极大的浪费。

日本的垃圾分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拥有了成熟的市场体制、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这与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企业的积极研发以及日本国民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因如此日本在循环经济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与日本相比,我国我国的垃圾分类尚处于萌芽阶段,我国在制度、技术、法律方面还有很多欠缺,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导致的。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都面临转型,我们要未雨绸缪,借鉴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中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建立与我国和会发展相适应的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制度。纵观当今世界,垃圾分类已成为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使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度,中国人素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只要在教育、法规及制度上到位,我们完全可以在环保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杜建人.日本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2]王晓辉.环境污染健康损害填补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5月.

[3]郭晓.借鉴日本垃圾处理经验,构建和谐环保社会[J].科教导刊:2010(3).

[4]钱展.浅析日本的垃圾处理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社会学研究,2011(6).

[5]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年8期.

[6]武德庆.日本国情概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7]沈国明.国外环保概念[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

于利民(1991—),女,籍贯江苏省盐城市,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本史。

原因分类 篇4

一、由有关数学概念诱发的分类讨论

例1 (2008年高考﹒江苏) 若f1 (x) =3|x-p1|, f2 (x) =2·3|x-p2|, x∈R, p1, p2为常数, 且

undefined

(1) 求f (x) =f1 (x) 对所有实数x成立的充要条件 (用p1, p2表示)

(2) 略.

解: (1) f (x) =f1 (x) 恒成立⇔f1 (x) ≤f2 (x) ⇔3|x-p1|≤2·3|x-p2|⇔3|x-p1|-|x-p2|≤2⇔|x-p1|-|x-p2|≤log32 (*)

若p1=p2, 则 (*) ⇔0≤log32, 显然成立;若p1≠p2, 记g (x) =|x-p1|-|x-p2|

当p1>p2时,

undefined

所以g (x) max=p1-p2, 故只需p1-p2≤log32。

当p1

undefined

所以g (x) max=p2-p1, 故只需p2-p1≤log32。

综上所述, f (x) =f1 (x) 对所有实数x成立的充要条件是|p1-p2|≤log32。

评注 数学概念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定义的, 这一范围就是应用它的条件, 如绝对值、不等式、二次函数、指数、对数等概念, 都有限制条件, 凡是涉及到相关问题, 当不能直接解答时, 一般都应以所定义的概念来进行分类讨论, 并且讨论时要注意概念所受的限制。而本题中解绝对值不等式采用的方法就是“零点分区间法”划分分类讨论的层次, 去掉绝对值, 把它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二、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诱发的分类讨论

例2 已知△ABC中, 向量undefined, 且undefined, 求△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概率。

解:undefined

undefined, 即undefined

又Qk∈Z, ∴k=-3, -2, -1, 0, 1, 2, 3。

当undefined时, undefined, 解得k=-1或是3。

评注 由于直角顶点不确定, 所以应对直角顶点加以讨论。数学图形问题中当已知条件不能确定图形的位置时, 在求解或证明的过程中, 常需根据可能出现的图形位置进行分类讨论。

三、由参数的变化诱发的分类讨论例3 解不等式:ax2+ (a+2) x+1>0

解:∵△= (a+2) 2-4a=a2+4>0

解得方程ax2+ (a+2) x+1>0 两根

undefined

∴当a>0时, 解集为undefined或undefined

当a=0时, 不等式为2x+1>0, 解集为{x|x>12}

当a<0时, 解集为undefined。

评注 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 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 或者由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如含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直线的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等, 这时就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四、由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4 (2008年高考﹒陕西) 某地奥运火炬接力传递路线共分6段, 传递活动分别由6名火炬手完成。如果第一棒火炬手只能从甲、乙、丙三人中产生, 最后一棒火炬手只能从甲、乙两人中产生, 则不同的传递方案共有 种。 (用数字作答)

解:分两类:第一棒是丙有Cundefined·Cundefined·Aundefined=48, 第一棒是甲、乙中一人有Cundefined·Cundefined·Aundefined=48, 因此共有方案 种48+48=96。

医用微型电机分类及故障原因分析 篇5

当前医疗设备中常用的微型电机主要分为:直流电机、罩极式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电容式电机等。

1 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在医疗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高速磨牙机和高速离心机等等,这种电机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有:

(1)电机不启动。常见原因:(1)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不良。(2)磁极绕组断路。(3)电枢绕组断路或接地。(4)电枢被卡住。

(2)电机转动异常。常见原因:(1)电源电压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电机的转速。(2)磁极绕组断路引起定子磁场变弱。(3)电枢绕组局部短路、断路或接地,换向器接地,电刷或轴承磨损等。

(3)电刷与换向器间火花过大。常见原因:(1)电源电压过高,转速过快。(2)电枢绕组严重短路、断路或接地。(3)换向器短路或接地。(4)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

(4)电机运转时温升过高。常见原因:(1)过载。(2)电枢绕组受潮或局部短路。(3)换向器上火花过大。(4)轴承磨损或缺油。

2 罩级式电机

在不需大力矩、大功率的医疗设备中使用较为普遍,该种电机结构简单,通常把它的主绕组集中绕制,罩极绕组则是短路环,由扁铜带或圆铜线焊接而成。医用雾化器上常见这种电机,这种电机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有:

(1)电机不转动。常见原因:(1)电源电压不正常。(2)主绕组断路(最常见的故障,因为这种电机没有专用的防护外壳,主绕组的漆包线又较细,匝数较多,容易受外力损伤而折断)。(3)主绕组自身短路或接地造成主绕组烧断。

(2)电机发“嗡嗡”噪音。常见原因:(1)如电机不转,一般是罩极绕组断路造成的,只要找到断开的罩极环,焊好即可。(2)如电机运转正常,一般是罩极环松动,与定子铁心贴合不紧。

(3)罩极电机修好后,重装试机时发现反转。原因:铁心装反(该种电机的定子铁心正反面形状是一样的,稍不留意就会装反)。

3 永磁同步电机

这种电机的转速只由电源频率来决定,一般受电压、温度和负载等因素的影响很小。由于交流的频率是固定的50Hz,所以该电机的速度是恒定的。正是因为这样,同步电机经常应用在医疗设备上的电动时钟、定时器、输液泵,注射泵等要求转速稳定的地方。这种电机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有:

(1)通电后电机不转。一般是电机的线圈短路或烧毁造成的。

(2)电机运转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噪声。电机使用日久或受撞击,转子的永磁体局部碎裂,碎块卡在空隙中,转子不能灵活转动,而发出异常的声音。处理办法:定子腔内的磁碎屑,用镊子、刷子等将它清理,磁环上的磁碎屑很难清理干净时,可用医用胶布将磁碎屑粘下来。

(3)电机运转正常,但输出时转时不转。这一般是电机内的减速齿轮损坏(不少同步电机的传动减速齿轮是用塑料做成的,机械强度很低)。

4 电容式电机

该种电机的使用较为广泛,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有:

(1)电机不转。常见原因:(1)电路没有接通。(2)电容器损坏。(3)电机线圈断路,轴承损坏,转轴弯曲使定子和转子相互摩擦。

(2)电机转动无力,只能空转,加负载就会停下来。常见原因:(1)线圈有短路现象。(2)电容器容量减小(测量这种电容器的方法为:将万用表拨到R×1k档上,两只表笔分别接到电容器的两个线头上,若表针不动,表明电容器内部有断路的地方;若表针向右摆动至0Ω位置,却不再返回,表明内有短路的情况。表针向右摆动后,不能退回电阻无穷大位置,表明电容器漏电;表针向右摆动的角度很小,表明电容器的容量已经减退)。

摘要:现代精密医疗设备中,凡带有机械动作的,基本上都是利用微型电机把电能转化为动能,本文对微型电机分类及规律性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医用微型电机,规律性故障,直流电机

参考文献

[1]张玉萍.浅谈微型电动机发生故障的查找与原因分析[J].江西能源,2006(4):26.

[2]康莉萍.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和维修保养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9(11):99.

原因分类 篇6

关键词:口译,不规范表达,忠实,精确,文采,中国特色

引言

口译过程包括“理解、记忆和表达”。这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对译员来讲, 最困难、最有挑战性的部分就是如何既表达出原话的全部内容, 又易于听懂。然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各种文化千差万别, 所以文化上完全的对等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口译现场紧张的气氛, 译员几乎没有时间思考, 更没有时间商量或者查阅资料, 因此难免碰到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对等词的情况。于是不规范表达在口译中比比皆是。具体说, 口译的不规范表达共有四类, 一是口译表达欠忠实;二是口译表达欠精确;三是口译表达欠文采;四是口译表达的中国特色。

1 口译表达欠忠实

为了保证双方交流的流畅, 口译人员必须尽快地将源语译成目的语, 因此, 要求口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成章几乎是一种近似苛刻的要求。情急之下的口译难免会有欠忠实的地方。口译表达的欠忠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

1.1 口译人员理解有偏差

例如:请问中国有什么地方使您情有独钟?

译:What’s your favorite place in China?

这样的译语乍一看好像也没有问题, 但仔细捉摸, 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信”的尺度。

1.2 口译人员准备不足

尤其是当所译内容涉及非常专业的术语时, 准备不充分显然会导致口译表达的欠忠实。

例如:说话人为了说明军事计划的保密程度对于成功实施计划的重要性时举例说:偷袭珍珠港计划事先只有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和首相东条英机等为数很少的人知晓。

译文:The plan of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was only known by very few people at that time including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combined fl eet and the then prime minister.

山本五十六和东条英机这两个都是日本人, 名字的英译应为:Isoroku Yamamoto和Hideki Tojo, 译员如果不事先做功课恐怕很难准确翻译, 所以译员将两个名字省掉没译, 严格说这就是欠忠实, 虽然译文也基本表达了讲话人的意思。

1.3 原语与目的语文化差别导致了对应空白

例如:通常我们去火车站或机场迎接客人时, 总会说一句:一路辛苦了!然而, 西方人没有这样的问候习惯, 所以一般可译为:Did you enjoy your trip?这种译法也是不忠实的, 但却不会引起误解, 能够更好地促进双方的交流。

1.4 讲话人发言逻辑不够严密

口译人员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 对方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有时偏离主题较远。有时即席发言使得讲话人语言组织混乱, 这也是日常口语的特征之一。当然即使是正式场合, 在思维不够缜密、个人情绪不佳的情况下, 讲话人的语言也会出现组织松散、冗长甚至带有大量不符合语法和逻辑的话语。在这种情况下, 口译人员很难将对方所说的话全部翻译出来, 有时也没有必要。

2 口译表达欠精确

2.1 术语翻译欠精确

精确的口译表达是口译人员所应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专业性很强的口译中, 熟悉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是口译人员能够进行精确口译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精确使用术语会给翻译增色不少, 而且对顺利完成口译任务作用极为重要。但是在执行口译任务中仍难免碰到一些不熟悉的术语, 遇到这种情况, 口译人员通常只有另辟蹊径进行意译, 也就是说, 根据该术语的含义用意义相近的词语进行翻译, 或者对需要译出的术语加以解释。

例:“丘疹”这个专有名词“papule”, 在对医学专业术语知之甚少的口译员来说, 可以变通地译为“A small and solid elevation of the skin caused by infl ammation” (一种有皮肤发炎引起的小而硬的隆起物) , 如果是在非正式场合, 不妨加上一句“What do you call it?”这样交流的效果会更好。总之, 采取非精确释意法虽然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但却体现了一种应变能力。既然口译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双方进行交流, 只要能想尽办法达到这一目的, 非精确翻译也不是不可接受。

2.2 专有名词翻译欠精确

例:“一位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凶手刺杀了肯尼迪总统。”这句话中提到了两个人名, 总统的名字不难翻译。然而对于另外一个人的名字, 也就是凶手的名字 (Lee Harvey Oswald) , 恐怕就未必记得那么准确, 所以当说话人的重点并不在于凶手的名字时, 译员便可按照国外人名的发音规律模仿拼读出来。

3 口译表达欠文采

这一点通常表现在语言质量上, 结构松散、组织欠佳、未能充分体现说话人的文采。说话人在讲话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习语或者典故, 或运用幽默的元素都会使得讲话特别富有文采。然而, 正是对于这些颇具文采的语言, 口译者常常感到非常棘手, 很多时候无法在短时间内用同样富有文采的目的语表达说话人的观点。

3.1 习语翻译

例1: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to be going frombad to worse

例2:易如反掌:very easy

例3:打开天窗说亮话:frankly speaking

以上都是对习语的翻译, 因为语言结构和复杂的文化背景使得英汉习语不能找到它们精确的词语或表达对应, 所以原来的格式就无法遵循。通常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文信息我们在翻译时将习语进行重组, 有些词组便被抛弃了。这样的语言重组便丧失了原语的某些形象, 因而略输文采。

3.2 典故翻译

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译: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这种翻译将原语中的典故精简掉了, 虽然意思表达出来了, 但较之原语, 表达总嫌单薄了许多。

4 口译表达的中国特色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 英语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这些英语看似不太规范, 但是却在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 这种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不是chinglish, 它们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如党性“Party spirit”;三个代表, “three represents”;三讲, “stress study,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integrity”等等, 尽管这种词汇和表达没有编入正式的英语词汇, 但它们在口译场合的使用却越来越多。

5 结语

尽管上述表达在语法、逻辑、句法和语用等层面有不规范性, 但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实例证明, 这些不规范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双方的交流, 使口译过程流畅, 避免了许多尴尬场面。

参考文献

[1]蔡小红.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M]. (香港) 开益出版社, 2002.

[2]冯建忠.实用英语口译教程[M].解放军出版社, 1997.

[3]林超伦.实战口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4]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6]徐东风, 陆乃圣, 毛忠明.英语口译实战技巧与训练[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7]徐亚男.外事翻译:口译和笔译技巧[M].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8]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 2000.

原因分类 篇7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环境保护已经成了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 人们每天都会大量地消耗资源, 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处理垃圾常见的方法, 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 都是对资源无谓的浪费。其实, 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垃圾分类, 然后分类处理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然而, 现代中国却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稍显落后, 探究我国在垃圾分类处理制度上的不足及可改进之处已是我们的责任。日本资源匮乏, 因此更加重视垃圾中的资源回收, 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的重要环节, 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体系。时至今日, 已有很多我国可以借鉴之处。

2 研究经过

2.1 我国垃圾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综述

长期以来, 我国的垃圾收集方法为混合式收集, 不同性质、组份的垃圾混合在一起。目前大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仍采用混合收集, 如干电池、厨余垃圾等未经分类直接进入垃圾, 不仅增大了垃圾的运输和填埋量, 而且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和难度, 造成有用组分的资源损失。面对经济大潮, 垃圾回收受自身经济利益驱动, 垃圾无序回收, 大量的拾荒者涌入城市回收垃圾, 多为选择性的回收, 结果不可避免地抛弃一些有价值的物质。从这个意义上讲, 丢弃的垃圾仍是一种资源。同时, 它们很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如改变地貌形态、有碍观瞻、挤占并污染农田等问题。

2.2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综述

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 分类回收是垃圾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日本垃圾大致可分为4大类型:可燃垃圾、不燃垃圾、资源垃圾及大型垃圾。日本的公共场所, 如自动售卖机旁、停车场、机场、火车站、风景区都有形状各异但标识相同的垃圾分类回收箱, 就是北九州市的一个小山顶上, 也放置着垃圾分类回收箱。居民区内, 则有不同日期回收不同垃圾的通知。每年的12月份, 位于日本南部的熊本市的居民, 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挂历:每月的日期都由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在挂历的下方注有说明: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何种垃圾。挂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 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都包括哪些, 可回收的垃圾都包括哪些, 使人一目了然。有了这张挂历, 在这一年里, 人们都要按照挂历的规定来扔不同的垃圾。

2.3 调查实践成果

通过网络和实地考察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余份, 收回有效问卷493份。通过调查, 我们得出以下数据分析, 如图1-4所示。

结合数据分析,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a.多数家庭每天会产生2-3袋垃圾, 但是大部分人对垃圾都不会进行分类处理。由图1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 只有13%的调对象将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 并且在调查中发现, 多数居民认为对于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阻碍, 是居民环保意识淡薄、设施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b.居民对于周边垃圾处理现状的满意度并不高。由图2的数据分析, 我们看到有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 (51%) , 对于我国现在的垃圾处理现状“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同时, 对于我们目前的环境状况、宣传策略、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不了解、政府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做的工作也不是很到位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很多居民并不满意现在自己生活中垃圾分类的现状。c.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由图3的数据我们分析可以看到, 有62.3%和47.4%的居民对于厨余垃圾和某些固体垃圾的分类机处理方法不是很清楚, 因此我们认为具体的垃圾分类标准和原则在居民中不是十分普及, 并没有将实质性的知识很有效的向广大居民宣传。导致现在大多数居民知道“垃圾应该分类处理”, 但是却不了解各种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

3 研究成果

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 第十九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二条;《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第七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有关内容, 并参照根据日本《废弃物处理和清扫相关条例》中第六条第一项、《有偿使用制定垃圾回收袋制度》、《有偿使用指定垃圾袋制度》的相关内容,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3.1 我国的很多条例中将垃圾处理的责任归给单位或政府, 并且只是执行监管权力。

3.2 在各个条例及相关法案中, 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实行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的规定不够具体, 并且在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实行分区域、分部门的处理办法, 即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制定有关制度, 再进行执行。没有可以统一并且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

3.3 我国的相关条例中, 经常出现“应当”的字眼, 意在要求单位各个人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但是结合我们所做的相关调查, 我们认为我国的多数居民并不具有可以自觉自行将垃圾分类处理的能力。因此, 我们认为相关的条例和制度的制定中并没有结合我国的现状来制定有效的条例和制度。

3.4 在我国相关的管理办法中, 也有指出“应当做到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内容, 但是对所要进行分类的垃圾以及分类标准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由此, 我们认为我国政府有致力于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意向, 但是相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并不完善。

4 研究建议

4.1 对于垃圾分类制度, 建议由人大进行相关立法, 将垃圾分类处理制度作为一项法律确定下来。

4.2 在垃圾投放的标准上, 建议以国家财政为支持, 地方政府积极配合, 对于垃圾分类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国家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

4.3 目前我国各地发展并不均衡, 东西部发展水平相差较大, 垃圾分类处理要因地制宜, 国家负责提供资金保障、统一进行环保宣传等工作。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意见制定垃圾分类处理的具体细则。

参考文献

[1]应俊辉, 我国和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比较分析[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林萤慧, 我国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分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沈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及实施建议[J].科技信息, 2009

[4]钱宁.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2010.

[5]杨育民.浅析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06)

原因分类 篇8

1 染液不足

当白细胞染液 (FFS) 不足时, 会使白细胞染色不完全, 出现白细胞不分类。

解决办法:更换细胞染液, 并执行试剂更换, 反复灌注几次, 使得染液能够正常发挥其作用。

2 通道堵塞

当白细胞不分类时, 可能的原因是通道堵塞。白细胞分为WBC/BASO和WBC (DIFF) 通道, 当出现白细胞计数不分类时或两通道计数偏差较大时, 则可能为通道堵塞。

解决方法:当出现通道阻塞时, 应用清洗液灌注通道, 用注射器反复灌注清洗, 去除凝块。

血液中的凝块会堵塞细胞通道, 在做血液常规检查时应先查看血液是否凝固, 以免凝块堵塞。

3 小结

血常规是我们检验工作中最经常的检测项目, 我院每天的检测数量都大于500人次。在做血液常规检测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血液有无凝块;其次遇到白细胞不分类的情况, 要观察并找到原因对症解决, 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樊军.PMC-1.2型脉动真空蒸气灭菌柜的故障检修及维修[J].医疗装备, 2005, 5 (3) :57

[2] 张世玉, 浅析脉动真空蒸气灭菌柜内湿的解决办法[J]. 医疗设备信息, 1999, 01:23

上一篇:中国车企海外发展战略下一篇:文化保守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