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体系

2024-10-18

分类体系(共12篇)

分类体系 篇1

自2010 年10 月25 日, 欧洲专利局 (EPO) 和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 签署协议, 正式启动联合专利分类项目 (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 简称CPC) 以来, CPC分类表经过多次修订, 日臻完善, 并将逐步取代ECLA分类和UC分类, 成为世界主要专利机构使用的分类体系。对CPC分类体系的研究和使用, 也大大增加了专利检索的效率, 成为专利检索和专利分类的研究热点。

对于专利文献中涉及的技术主题, 一般从功能分类和应用分类考虑, 给出相应的分类位置。功能分类是指与物的本质属性或功能相关, 不专门适于在某一领域内应用。应用分类位置则包括专门适用于某一特定用途或目的的物, 某物的特殊用途和应用以及把某物加入到一个大的系统中。当按照以上定义不能明确确定按照功能分类还是应用分类时, IPC使用指南规定:如果提到了某种特定的应用, 但没有明确披露或确定, 则按照功能分类;如果技术主题既与本质属性或功能有关又与特定应用有关, 则既按功能位置分类又按应用位置分类。可见, IPC分类体系总体上倾向于功能分类位置优先的原则。

众所周知, CPC分类体系是以ECLA分类为基础, 同时部分融合了UC分类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联合分类体系, 而ECLA则是在IPC基础上的细分。CPC分类原则与IPC存在着一些差别, 因此研究CPC分类体系的分类原则对于正确获得CPC分类位置和利用CPC进行检索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下面,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类过程, 介绍CPC分类体系对功能分类位置和应用分类位置的处理原则。

案例介绍——一种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燃气轮机的定子叶片, 其中基材40 在长方体形本体41 的上面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突起42。长时间使用后, 突起42 的上面造成磨损, 需要修补磨损的部分 (参见附图1 (a) - (b) ) 。现有技术通过实施堆焊来进行修补, 但由于堆焊而受到的热影响及残余应力的作用, 容易导致定子叶片产生变形。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修补方法, 对部件进行钎焊时, 可使熔融的钎料留在接合部位, 不会引起部件变形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弊端。

技术方案:不是对磨损的部分实施堆焊来进行修补, 而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 将被磨损的突起42 进行切削而形成槽43 (参见图1 (c) ) ;

(2) 将多孔的钎料保持体44 插入基材40 的槽43中 (参见图2 (a) ) ;

(3) 按照与钎料保持体44 的侧面相接的方式将钎料45 载置于本体41 上 (参见图2 (b) ) ;

(4) 加热:钎料45 通过加热而熔融, 且浸渍于钎料保持体44 的孔隙内。熔融的钎料45 的进入并填充于槽43 内的钎料保持体44 和本体41 之间的间隙, 形成新的突起 (参见图2 (c) ) 。

技术效果:避免堆焊引起的热变形。

分类过程

(一) 确定待分类的技术主题

1. 涉及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

根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案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在于:不是对定子叶片的磨损的部分实施堆焊来进行修补, 而是通过切削加钎焊的方法来达到修复突起的目的。因此, 从整体上确定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是:“用于燃气轮机定子叶片的特定部位——突起的修补方法”。

然后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该案例的具体组成部分是否存在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 本案例的修补方法主要包括:通过切削形成切槽;使用钎焊形成修补等步骤。通过理解发明, 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在于:叶片的修补、叶片具体部位 (即突起42) 的修补、通过钎焊修补、切削与钎焊的组合。

2. 涉及附加信息的技术主题

从整个申请文件看, 除去上述涉及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外, 还多处提到燃气轮机, 因此“燃气轮机部件的焊接”是涉及附加信息的技术主题。

综上, 最终确定的技术主题如下。

(1) 涉及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a. 用于燃气轮机定子叶片的特定部位-突起的修补方法, b.涉及叶片的修补、c. 叶片具体部位的修补、d. 通过钎焊修补、切削与钎焊的组合。

(2) 涉及附加信息的技术主题:燃气轮机部件的焊接。

(二) 针对待分类的技术主题进行分类

I.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用于燃气轮机定子叶片的特定部位——突起的修补方法

1、选择可能涉及的分类位置

针对上述技术主题“燃气轮机定子叶片的特定部位--突起的修补方法”, 通过粗略阅读分类表, 本领域分类员容易确定F01D是关于汽轮机和叶片的集中分类位置;而钎焊属于焊接的一种, 分类在B23K中;关于组合加工, 则涉及B23P。综上, 初步得到可能涉及的分类位置:F01D、B23K、B23P。

2.分析并选择分类号

(1) 选择大组

如上所述, 可能的分类位置涉及F01D, B23K , B23P。在CPC分类表插入版分别浏览相关位置, 根据F01D, B23K , B23P下各大组的组名进行浏览、本领域分类人员容易将本申请的定位到以下相关的大组:

F01D 5/00 叶片;叶片的支撑元件;B23K 1/00 钎焊, 如硬钎焊或脱焊; B23P 6/00 物品的修复或修理;而关于叶片的具体修补部位, 则根据对技术方案的理解, 突起42 的作用是:防止或减少工作流体的内部泄漏, 应分在大组F01D 11/00 。

(2) 选择小组

针对上面初步确定的大组, 再到CPC分类表 (以2014.07 月插入版为例, 有删节, 中文译文部分参考了IPC高级版第8 版分类表) 的相关位置进行查找其进一步的细分, 从而确定小组。

(a) 阅读F01D 5/00

F01D 5/00 Blades; Blade - carrying members叶片; 叶片支撑元件

F01D 5/005 . Repairing methods or devices修理方法和设备

F01D 5/02 . Blade - carrying members, e.g.rotors叶片支撑元件, 如转子通过查看F01D 5/00, 仅有一个涉及修理方法的一点组细分F01D 5/005 . 修理方法和设备, 而除此之外, 没有更细的分类, 因此对于上述发明信息a, 分类位置选定为F01D 5/005。

(b) 阅读F01D 11/00

F01D 11/00 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 - fluid, e.g. between stages防止或减少工作流体的内部泄漏, 如在两级之间

F01D 11/08 . for sealing space between rotor blade tips and stator ( specially - shaped blade tips therefor F01D 5/20 ) 转子叶尖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密封

F01D 11/10 . . using sealing fluid, e.g. steam使用密封流体, 如蒸汽

F01D 11/12 . . using a rubstrip, e.g. erodible.deformable or resiliently - biased part利用磨损带, 如易受侵蚀的、可变形的、有回弹力的偏压零件

F01D 11/122 . . . with erodable or abradable material具有易受侵蚀的或者可磨损的材料

F01D 11/125 . . . .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具有加强结构

F01D 11/127 . . . with a deformable or crushable structure, e.g. honeycomb具有可变形或可压碎结构, 如蜂窝

通过浏览F01D 11/00, 并结合对技术方案的理解, 突起42 (被修补的部位) 的作用是使用可磨损的材料 (钎焊的材料比较软, 是可磨损的) 来形成密封, 避免内部泄露。进一步的, 根据技术方案的理解, 其适用于转子叶尖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密封, 因此排除了其他的一点组, 而选择F01D 11/08。接着浏览F01D 11/08 的细分, 发现其下位二点组F01D 11/12·· 利用磨损带, 如易受侵蚀的、可变形的、有回弹力的偏压零件, 对本发明是适合的。继续浏览三点组, F01D 11/122 . . . 具有易受侵蚀的或者可磨损的材料, 也是适合的, 而其四点组则不适合。对于其他的三点组, 也不适合。因此, 对于此点发明信息b, 分类位置确定为F01D 11/122 。

(c) 阅读B23K 1/00

B23K 1/00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钎焊, 如硬钎焊或脱焊

B23K 1/0008 .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特别适用于特定部件或工件

B23K 1/0018 . . Brazing of turbine parts汽轮机部件的硬钎焊

经浏览:B23K 1/00 涉及钎焊, 其一点组有更细的应用分类B23K 1/0008 .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特别适用于特定部件或工件, 而且在B23K 1/0008 之下, 还有更细的二点组的细分B23K 1/0018 . . 汽轮机部件的硬钎焊。因此, 对于发明信息c, 分类位置确定为B23K1/0008, B23K1/0018。

(d) 阅读B23P 6/00

B23P 6/00 Restoring or reconditioning objects物品的修复或修理

B23P 6/002 . Repairing turbine components, e.g. moving or stationary blades, rotors涡轮部件的修复, 比如转动或静止的叶片, 转子

B23P 6/005 . . using only replacement pieces of a particular form仅使用具有特定形状的替代件

B23P 6/007 . . using only additive methods, e.g.build - up welding仅使用附加方法, 如堆焊

B23P 6/04 . Repairing fractures or cracked metal parts or products, e.g. castings断裂或有裂纹金属部件或产品的修理, 如铸件

B23P 6/045 . . of turbine components, e.g.moving or stationary blades, rotors, etc. 涡轮部件的, 如转动或静止的叶片, 转子等

经浏览:B23P 6/00 涉及部件的修理, 一点组有更细的应用分类-- B23P 6/002 . 涡轮部件的修复, 比如转动或静止的叶片, 转子, 对本申请特别适合。而其下面的二点组不适合, 因此不予考虑。

而对于其他的一点组B23P 6/04, 虽然其二点组B23P 6/045 . . 涡轮部件的, 如转动或静止的叶片, 转子等, 也涉及涡轮机转子或定子的修补, 但由于其上位的一点组涉及的是断裂部件或裂纹的修复, 而本申请是磨损部件的修复, 因此, 予以排除。因此, 对于此点分类信息d, 分类位置确定为B23P 6/002 。

综上, 确定发明信息的分类号:F01D5/005, F01D11/122, B23K1/0008, B23K1/0018, B23P6/002

II.附加信息的技术主题

附加信息涉及汽轮机的焊接, 因此浏览B23K的2000 系列

B23K 2201/00 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通过钎焊, 焊接或局部施加热量的切割而制造的物品

B23K 2201/001.Turbines涡轮

经浏览, B23K的2000 系列通过细分进一步给出了应用分类, 由于汽轮机属于涡轮机机械, 因此确定B23K2201/001 为涉及附加信息的分类位置。

(三) 最终确定本案例的CPC分类号如下

发明信息:F01D 5/005, F01D 11/122, B23K1/0008, B23K 1/0018, B23P 6/002

附加信息:B23K 2201/001

总结

通过以上本案例的分类过程,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CPC分类倾向优先给出应用位置, 即应用位置优先

本发明中涉及的功能分类包括B23K1 (钎焊) , B23P6 (组合加工) , 应用分类涉及F01D5 (叶片) , F01D11 (防止内部泄露的密封部件) 。而从本申请的分类过程来看, CPC中更倾向于从应用优先的角度考虑分类, 即首先应考虑该修补方法应用的场合——叶片, 以及叶片的具体部位——防止内部泄露的密封部件, 从而首先从这两个地方寻找分类位置。而反观IPC, 则倾向于从功能位置给出分类。

(2) 应用位置尽可能的细分

与IPC相比, 对于应用位置:F01D11/00, CPC通过细分给出了更详细的分类位置, 比如给出了三点组F01D 11/122 . . . 具有易受侵蚀的或者可磨损的材料。对于应用位置F01D 5/00, CPC通过细分给出了更详细的分类位置F01D 5/005 . 叶片的修理方法和设备。而IPC中, 对于上述两个分类位置则没有进一步的细分。

(3) 功能分类中通过细分给出了应用位置

如上所述, CPC倾向于应用位置优先的原则, 但对于功能分类, 则通过细分给出了更具体的应用位置, 这一点也反过来印证了应用优先原则。在本发明中功能分类B23K1/00 (钎焊) , B23P6/00 (组合加工) 中, 都通过细分给出了涉及应用领域 (涡轮轮机、叶片等) 的细分, 如B23K 1/0008, B23K 1/0018, B23P 6/002。

(4) 只要对检索有利, 要将所有的应用分类位置全部给出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多个应用分类、功能分类都通过细分给出了更细的应用位置, 这些位置都指向了本申请涉及的应用场合——燃气轮机、叶片、叶片的具体位置等。可见, 只要对检索有利, 要将所有的应用分类位置全部给出, 而不是只要给出了一个应用位置, 其他分类的就不用再给出。除此之外, 附加信息的分类, 通过2000 系列进一步给出了涉及应用的分类。这样, 最终所有的分类号都涉及应用位置。

综上, CPC分类体系通过应用位置优先原则, 对应用位置的细分以及在功能分类中给出应用位置的细分等途径, 使CPC分类更加详细, 包含了更多的分类信息, 使其更有利于检索。

观点建议

1.科研人员应养成检索各国专利文献的习惯, 避免重复研究, 并规避他人的专利陷阱。

2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 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科研人员应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简化维权程序, 减小维权成本, 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摘要:本文结合一个案例的分类过程, 分析了CPC分类体系对功能分类位置和应用分类位置的处理原则, 得出CPC分类体系中更倾向于应用位置优先原则, CPC通过对应用位置的细分以及在功能分类中给出应用位置的细分等途径, 使CPC分类更利于检索。

分类体系 篇2

商业银行的客户分类体系就是要将前述商业银行客户评价的两个准则相互结合,形成客户分类体系的一个二维矩阵——风险——价值矩阵。它意味着在强调风险接受和强调利润贡献之间进行客户选择。风险最低、收益最大的举措是争取客户终生价值最大的AAA级客户,即具有高信用的黄金客户。而风险高、收益低的客户可能是银行要逐渐抛弃的。

客户分类体系映射出的是预期风险和客户利润贡献,以客户收益与风险控制同时优化为导向,对客户进行筛选和监控,以风险、价值二维构造更加稳健的客户管理体系。为此,它要求银行充分认识客户分类对于信贷经营和风险管理的战略意义。

国银行业务覆盖传统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领域,并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零售和金融机构等业务。零售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银行卡之上的全套服务。而金融机构业务则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目前在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贸易融资等领域仍居领先地位。根据2003年英国《银行家》按核心资本排名,中国银行列全球第十五位,居中国银行业首位,是中国资本最为雄厚的银行。

中国银行:外汇

建设银行:硬件

中国邮政:各个乡镇都有网点

工商银行:世界第一大银行

农业银行:各个乡镇都有网点

体育学法分类体系的建立(四) 篇3

1体育学法分类的依据

1.1依据先行研究对“学法”的分类

不同学科对学法分类的差异性很大,各有侧重,但大都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纳,有课内外学法一起分类的,如常春霞(2003)将英语学法划分为课前预习法、课堂学习法和课后巩固法。但大多数是围绕着课堂学习活动来划分的,如谢家顺(2002)将语文学法划分为阅读法、讨论法、练笔法、听讲法、解题法、总结法等。有的是从不同视角对学习方法进行分类,如吕嘉健(2000)在《第十八讲语文学习方法系统》一文就从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文化范畴、知识掌握、学习操作、综合视角等对语文学习方法进行了划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些分类形式标准不够统一,如左其琼(1991)提出了语文学法有生字词速记法、课文分析预习法、朗读学习法等。这三类方法显然不属于同一分类标准,生字词和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而朗读则是语文学习的方式。

总之,目前已有研究对学法的分类还停留在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很少有从微观层面对学法进一步细化的研究,分类层次仍然不够深入。

1.2依据先行研究对“体育学法”的分类

在有关对体育学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体育学法的分类研究相对较少,且仍存在一些问题,已有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分析前人对体育学法的分类情况可以看出:同一分类体系中标准不统一现象依然存在,如任学明(2006)所划分的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自我展示法、资料收集法分类体系中,这种现象就比较突出,不当之处是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与资料搜集“学习途径”和学习中的自我展示“学习环节”放在了一起。与此同类还有王乔君对体育学法的分类体系中包含有读书法,张萍的体育学法类别划分体系中将阅读法也搬到体育学法分类体系中都忽视了体育学科所固有的特性。在已有对体育学法的分类研究中,张学兵在2001年的划分方法相对比较接近体育学科的特点,如将体育学法划分为:观察法、理解法、模仿法、练习法、讨论交流和互相观摩法、默念和自我暗示法、创造型学法、发现法。在这种分类体系中,虽然也存在将基本学法和特殊学法归属为一类的标准不统一现象。但是,各类别基本上能够符合体育学科特点。

1.3依据专家对体育学法分类的认识

本研究针对体育学习中各学习环节学法可能出现的频率,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理论专家、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体育课堂上体育学习的各个环节学法出现频率的认识有所不同,理论专家认为模仿法、练习法是体育课上学生采用的最主要的两类学法,并认为课后复习也是体育学习很重要环节。而一线教师认为,观察法与模仿法是最常见的,排在第三位的是练习法。最突出的差异是,当理论专家把复习法排在了第三位时,一线教师却将复习法排在了第七位。由此说明,从理论上来讲,需要大量的复习以巩固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因此理论专家认为复习法很重要是不无道理的,但实际上一线教师的认识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更了解学生在课后很少有人经常练习。同样,预习法的重要性判断更是如此,一线教师毫不犹豫地将体育学习中的预习法排在最后一位。与理论专家的认识差别很大,理论专家甚至认为预习法比课堂展示法还重要。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他们对不同类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频率的认识在很多方面都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有些时候理论专家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这就导致了理论专家与一线教师的部分认识上的差异性。

2多层次体育学法分类体系的建立

由于体育学法本身的多层次性、外显与内隐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动态发展性等多个特征,类别划分的依据也多种多样,从而将会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结合理论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体育学法分类的认识,本研究认为,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立体育学法的多层次分类体系。

2.1从宏观层看体育学法的类别

从宏观层对体育学法类别进行划分,是依据不同标准所建立的。本研究多视角对体育学法进行归类结果如表2所示。

值得说明的是,从宏观上对体育学法的划分,各类型方法之间是相互有所交叉的,而不是绝对独立的。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同类问题,而且从宏观上所划分的体育学法是相对抽象的,不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从中观层面去认识体育学法。

2.2从中观层看体育学法的类别

其实,在宏观上我们无论从哪个视角对体育学法进行分类,当进人中观层后,学生的体育学习都将表现出相对具体的学习环节。本研究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并结合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已初步将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学习确定为听讲、观察、模仿、练习、提问、讨论、展示等七个主要环节。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中观层的学法划分为:听讲法、观察法、模仿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展示法等七大主要类别。如有效的学法可能会有有效的听讲法,有效的观察法等。精学类运动项目的学习也要通过听讲、观察、模仿、练习等类型的学法。由于该层的学法是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来进行划分的,因此,我们又将“中观层”称为“行为层”。

这一个层面的学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还隐含有难以观察到的部分,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场景中,当老师在做示范的时候,不同的学生可能观察的方略各不相同,有的可能观察整体,有的可能观察局部。在观察局部者中,有的可能观察的是技术动作的局部,也有人可能观察的是结果的局部。由此,我们要进一步揭示体育学法的本质,还需要将中观层的学法进一步细化,从微观层面去认识学生的学习方略。

2.3从微观层看体育学法的类别及表述

对于具有个体性的有较强可操纵性的微观层面的体育学法来讲,将其进一步细化,可以发现,微观层的每一类学法都主要由外显和内隐两部分构成。从体育学法的内外层次性来看,不同个体学法的差异性主要是根据外显学习行为方式和内隐认知策略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同时,类别划分还主要考虑具体的学习环节,因此,微观层的学法划分不但更加复杂而且种类繁多,难以集中量化。如仅听讲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不同的听讲方略,若以内隐的认知策略为主来划分的话,我们就可以大致划分为趋同听讲、求异听讲、归纳听讲、演绎听讲等方略;若以外显的行为方式为主来划分的话,我们还可以大致划分为边听边问、边听边看、边听边做等方式。微观层我们又可以将其称为“方略层”。结合毛振明教授对体育学习方略的研究,本研究对微观层体育学法的划分举例如表3所示。

从微观层来看,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略。另外,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不同,学生选择的学法也会各有侧重,如在观察环节,学生有可能采取重点观察、顺序观察、趣味观察等不同的方略。但对于学法的理解和描述来讲,这些不同类型的观察方略,仅仅是不同的方略名称,实际的方略是什么,也就是说该方略是如何操作或表达的,我们还需要对其进一步描述。下面就听讲、观察和练习三类主要学法表述举例说明(如表4所示)。

3结束语

海洋资源分类体系研究 篇4

1.1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海洋中所蕴藏的各种物质资源的总称, 通常指在海洋内外应力的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

海洋是一切生命的摇篮和资源的宝库, 也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开辟疆域。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其中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 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的体积大14倍, 约13.7亿立方千米。海洋矿产资源总量约有6 000亿吨, 其中石油贮藏量约1 350亿吨, 天然气约140万亿立方米。海洋能约70亿千瓦, 是目前全世界发电量的十几倍。海洋动物的生产力有562亿吨, 每年捕捞量可达6亿吨。

1.2 海洋资源分类

在海洋资源分类活动中, 类目划分是主体。类目划分是指依据一定的属性对类目进行区分, 生成一组子目的过程。类目, 又被称为类, 是指一组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集合。类目划分一般须遵循相应的逻辑分类原则: (1) 每一个类目的划分只使用一个标准, 一般不得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 (2) 划分出来的各子类目之间应相互排斥、界限分明, 类目之间不应存在相互交叉现象; (3) 划分应穷尽海洋资源的内容, 使得划分后的子类之和等于母类。

海洋资源分类的对象是整个海洋资源。依据海洋资源类目划分的基本原则, 对每一个类目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其对上位类的延续性, 也要考虑其下位类的拓展空间。因此, 需要在众多的类目划分依据里寻找一种适合的类目划分标准。类目是海洋资源分类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 在海洋资源分类中, 通常是指一组内容性质上彼此相同的海洋资源。

1.3 海洋资源分类的现状

海洋资源种类繁多, 既有有形的, 又有无形的;既有有生命的, 又有无生命的;既有可再生性的, 又有不可再生性的;既有固态的, 又有液态和气态的, 形形色色, 对其分类实为不易。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海洋资源进行了分类, 大致如下。

(1) 依据海洋资源有无生命分类, 可分为:

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非生物资源。

(2) 依据海洋资源的来源分类, 可分为:

来自太阳辐射的海洋资源, 来自地球本身的海洋资源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海洋资源。

(3) 依据能否恢复分类, 可分为:

再生性海洋资源、有限再生性海洋资源和非再生性海洋资源。

(4) 依据空间视角分类, 可分为:

水体上面的空气、水体本身和水体之下的底土。或者说, 在空气、水体、底土并与陆地之间存在有空气与水体间的海表面、水体与底土间的海床以及水体与陆地间的海岸等三个界面。

(5) 依据其自然本质属性及种类, 可分为:

海洋物质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能量资源。

(6) 依据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开发利用需求, 可分为:

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能源资源四大类。

(7) 依据海洋资源的性质、特点及存在形态, 可分为:

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水资源、海洋新能源和海洋旅游资源。

2 海洋资源分类现状评析

2.1 分类体系不明确

现有的各种海洋资源分类都是出于不同的需要而简单进行的, 系统性考虑欠缺。设计分类系统时, 忽视了海洋资源体系的完整性, 以致体系设计粗略, 海洋资源残缺不全。分类中既漏掉了许多重要的海洋资源, 同时又出现了许多重复列类的现象, 使得海洋资源的完整性和类目体系的严密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类目划分的层级也不够深入, 有些分类只有基本部类, 最深的也只有三级类目。因此, 都难以自成体系。

2.2 分类依据不统一

海洋资源种类繁多, 目前各种分类的依据不一, 根据不同的需要形成不同的分类。因此, 海洋资源在大类的划分上存在巨大差异。

即使在同一种分类内部, 海洋资源分类体系也不严密, 部分类目分类标准不明确, 没有一个相对统一和固定的标准, 一级类目划分不能囊括所涉及的全部知识领域, 让人很难确定一个深层资源的类目入口。

2.3 分类层级不深入

在系统的资源分类中, 一般应达到九级。目前, 诸多的海洋资源分类中只有个别达到三级, 根本不能满足对海洋资源边缘化的深入研究需要。

在同一个分类中, 类目划分的层次不均衡, 一部分类目有两级, 一部分有三级。不同类目的子目数量相差较大, 部分近十个子目, 部分只有两个子目。

2.4 类目划分不清晰

海洋资源有其自身属性, 确定其基本部类是关键。现有的各种海洋资源分类, 基本部类的划分要么不能穷尽整个海洋资源, 要么部类之间存在明显的交叉。尤其是对海洋资源物质属性的界定产生哲学层面的错误认识, 如, 部分分类体系将海洋物质资源作为一个基本部类, 与海洋空间资源和能量资源相并列, 事实上海洋空间和能量资源本身就是海洋物质资源。

基本部类划分存在的问题在各个海洋资源分类体系的类目划分中得到延续, 划分过宽、划分过窄、划分出子类的级别过高或过低、划分出的子类相互包容, 不能严格地依据类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科学的归属类目, 存在隶属关系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的问题。如, 有些上、下位类相关类目的设置范围过宽, 有些同位类的设置相当随便且毫无规律;类目划分存在缺类, 不能穷尽其所含内容;有些类目明显越类, 超出了上位类的内容界定;也存在一些“错类”的现象, 下位类和上位类、同位类、同级类之间存在交错, 甚至同一类目放置不同的类目层级, 或隶属于不同上位类目。

2.5 类目命名不规范

在现有海洋资源分类中, 部分类名的内涵较笼统, 难以确定其外延, 无法判断涵盖范围, 如, “海洋新能源”等。部分类目名称采用了俗称、简称和惯称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缺乏专业性。

3 海洋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

3.1 总体思路

根据海洋资源自身的属性和现实的分类状况, 需要系统构建海洋资源分类体系, 对整个海洋资源进行系统梳理, 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 总体思路如下。

3.1.1 构建等级列举式的海洋资源分类体系

所谓等级列举式分类体系, 就是指把资源中所有的类目元素都列举出来, 并按照一定的等级系统组织起来。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 其本身就是由很多物质元素构成的, 将其按照一定的等级进行组织, 符合其自然存在状态。

3.1.2 设置基本部类

基本部类是分类体系中首先确定的最为概括的几个部分, 有几个部分就称之为几分法。海洋资源分类体系基本部类的设置, 既要考虑海洋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又要考虑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设置上不宜过多。

海洋资源分类从其自然本质属性、特征和存在状态出发进行分类成为主流, 目前存在“三分法”、“四分法”和“六分法”, 但是它们都在对海洋资源的系统演绎上存在缺陷。“三分法”把海洋物质资源与其涵盖的海洋空间和能源资源割裂开来, “四分法”缺失海洋空间资源, “六分法”把属于海洋空间资源的海洋旅游资源单独列类。

综合分析海洋资源自身的属性及现实的分类状况, 可以将海洋资源分为5个基本部类, 即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能量资源。这种“五分法”依据清晰, 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分类不仅简单明确, 而且能体现海洋资源的属性、特征和分布状况。对其下一级类再按其他属性进一步细分, 这样更符合分类的逻辑学原则 (完备性、排斥性) 和科学性, 同时也便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利用。

3.1.3 增加分类层级

海洋资源分类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对其进行认识、利用和研究。如果按照现有的分类层级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对整个海洋资源的抽象认知仍然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由“五分法”出发, 对海洋资源的基本部类进行逐层划分, 划分出不同的下位类, 每一个类目连同它的下位类共同构成一个子系统, 层层深入的子系统最终构成海洋资源分类体系的大系统。

海洋资源分类体系可以引入分类简表里的一级类目或二级类目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分类体系, 加以改造, 融入海洋资源分类体系里。如, 海洋旅游资源分类可以引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中的“旅游资源分类表”, 从而完善海洋旅游资源子系统的类目;海洋生物资源可以引入海洋生物分类体系等。

通过多种途径, 细化海洋资源分类体系的类目单元, 使海洋资源分类的层级能够深入到元类目并不能再进一步细分的程度。

3.1.4 明晰类目划分

类目划分需要一定的依据, 海洋资源有其自然属性, 对其进行“抽象-具体”的理性认知, 主要依据其自然本质属性、特征和存在状态等内容属性进行类分, 将一些形式特征作为辅助标准。

类目排列主要是指同位类的排列次序。首先, 按照实用顺序, 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确定海洋资源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次序;其次, 考虑各个类目的逻辑、空间、时间、事物进化和惯用等次序。

3.1.5 规范类目名称

类名是海洋资源分类体系中表达类目概念的名称, 它规定了类目的含义和范围。因此, 海洋资源类名的选择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需要科学、简明和确切, 能够充分揭示其所代表的海洋资源实体, 避免通俗和大众化。在海洋资源原生态的视角下, 力求类名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3.2 海洋资源分类简表

通过对海洋资源分类现状的评析和海洋资源体系的抽象认知, 不难编制出海洋资源分类简表 (表1) 。分类简表, 又称主要类目表, 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展开一级或两级而形成的主要类目一览表。通过分类简表可以迅速了解分类体系的概貌, 对海洋资源的大类体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续表

4 小结

面对全球性的人口爆炸、陆地资源枯竭和环境危机, 各国海洋意识觉醒, 海洋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海洋综合管理的逐步实施, 其核心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这就必须对海洋资源进行系统的分类, 为海洋资源的管理与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宋人郑樵《通志·校雠略》中有论断:“类例既分, 学术自明”, 此论断深刻地反映了构建海洋资源分类体系对海洋管理和学术研究的重大作用。

海洋资源分类简表的大类体系合理、完备, 充分揭示了海洋资源种类存在的自然规律。类目体系的展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适用性, 为海洋资源分类详表的编制夯实了基础。构建此简表的作用包括系统揭示海洋资源、清晰区分海洋资源和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分类体系的系统构建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在海洋资源分类简表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细分, 编制一个完整的海洋资源分类表, 为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奠定基础。

摘要:文章系统地总结了海洋资源分类的现状, 对其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分类思路。按照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能量资源的“五分法”原则, 编制了海洋资源分类简表并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关键词:海洋资源,资源分类,五分法,分类体系,分类简表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世界海洋资源[J/OL].http://www.soa.gov.cn/hyjww/hyzl/2008/07/23/1216698547511412.htm.2007-03-20.

[2]朱晓东, 施丙文.21世纪的海洋资源及其分类新论[J].自然杂志, 1998 (1) :21-23.

[3]佟玉权.海洋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61-64.

建筑工程咨询服务分类体系答案 篇5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2道题】

1.下列关于竣工验收阶段专项咨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竣工验收阶段专项咨询应分为试运行与运营培训、消防验收咨询、职业卫生验收咨询、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咨询、环境保护验收咨询和安全运行验收咨询

B.运营培训包括编制培训计划,培训准备,组织实施培训三个部分

C.职业卫生验收咨询时需组织3名以上专家,对评价报告进行技术审查

D.安全运行验收咨询的准备阶段工作包括收集资料和现场勘察两个环节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2.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通俗地讲就是“三定”,下列选项不属于“三定”的是()。

A.定建设项目

B.定建设方案

C.定建设时序

D.定建设资金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2道题】

1.对于项目后评价中的项目实施过程总结与评价,下列选项属于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的是()。

A.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分析

B.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C.开工准备

D.项目勘察、设计 E.采购招标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2.我国实行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按对象和功能分为()。

A.国家级规划

B.总体规划

C.专项规划

D.区域规划

E.行业规划

用户答案:[BC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2道题】

1.工程项目准备及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包括设计准备阶段项目管理、勘察设计阶段项目管理、施工安装阶段项目管理和竣工验收阶段项目管理。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0

2.工程设计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服务。

Y.对

N.错

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篇6

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较好地突破了现行政府预算科目体系的局限性,与现行的政府预算科目体系相比较,其主要特点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发挥,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要求财政收支结构也要相应地发生很大变化。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克服现行政府预算科目体系的不足,将政府收支活动分为“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突出了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科学设置预算科目,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依法组织收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缺陷;政府收支活动应公开、透明。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国际通行做法,有效地实现了这些要求。

1、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的具体来源。其主要特点:一是扩大了收入范围。在原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债务预算收入的基础上,将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范畴,并形成了统一编码,—有利于实行计算机管理。二是调整了收人体系。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6大类,符合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三是进一步细化科目层次。特别是对于各项收费收入,新的科目体系将其分为类、款、项、目四级,使其更为具体化、明朗化。

2、按照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设置科目,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即为政府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共17大类。其主要特点:一是改变了现行的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的做法,用词简洁明了,使各部门的职能活动具体、明晰化。通过其使用的预算科目便知该部门的主要职能活动。比如:“国防”、“公共安全”类科目,大家一看就知道其主要用于反映部队、公检法司部门发生的保卫国家领土安全、维护国内正常秩序等方面的支出。二是通过设置类、款、项三级,清晰反映各层次的活动。其中:类级科目反映政府的某一项职能,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工作,项级科目反映某一方面工作的具体支出。

3、依据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分类,有利于加强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以及政府统计分析。此种方法即为政府支出按支出经济分类,共12大类。其主要特点是扩充和完善了现行的支出目级科目,并设置类、款两级,简便实用。其中:类级科目反映了支出的经济构成,即在确定政府支出是“干什么”(即支出功能分类)的基础上反映“如何用”的问题;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比如:政府发生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反映在支出功能类),全部属工资福利支出(反映在支出经济类的类级科目),用于发放单位职工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反映在支出经济类的目级科目)。这样,政府支出的全部过程一目了然。

三、有利子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一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编码,有利于实现计算机管理,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二是政府支出分类体系中的功能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经济分类是对各项具体支出细化、剖析和核算,符合细化预算编制的要求,有利于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

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有利于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

为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要求,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变了现行政府预算科目体系仅反映财政预算内收支的做法,将应纳入政府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一并全面反映,进一步完善了综合预算管理,硬化了预算约束,有利于从制度上、源头上预防腐败。

除此之外,由于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并注意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适应,因此有利于国民经济分析、决策以及国际比较与交流。

分类体系 篇7

因此, 本文基于广义的视角, 把旅游用地定义为:“旅游用地是指一种能直接或间接满足旅游者的游览、游憩、休闲目的, 并能为旅游者进行一系列旅游活动提供场所和空间的土地总称”。

一、各相关部门关于旅游用地的分类

(一) 我国国土部门、建设部门、农业部门关于旅游用地的界定及分类

在我国各级的土地分类体系中也没有专门的旅游用地这一类型。如1984年9月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含义》中, 与旅游用地有关的名胜古迹、风景旅游点用地被列为特殊用地。1989年9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中只规定了旅游业用地、绿化用地、文化、体育、娱乐用地等类似于旅游用地或与旅游用地有关的地类。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定了旅馆业用地、影剧院用地、游乐用地、休疗养用地、文物古迹用地、游憩集会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等与旅游用地类似的用地。在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中也只规定了餐饮旅馆业用地、瞻仰景观休闲用地等类似于旅游用地的地类 (如表1-1) 。

我国土地管理法没有对旅游用地这一概念做出明确清晰的界定, 《城镇土地分类》中的“旅游业用地”只是从旅游商业用地的角度出发, “绿化用地”及“文化、体育、娱乐用地”涵盖范围过大, 也不能够准确说明旅游用地的范围。《全国土地分类》中的“餐饮旅馆业用地”和“瞻仰景观休闲用地”实质上也是一样的。在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和利用矛盾冲突严重的地区, 旅游用地概念不清, 就会导致该地区的旅游用地规划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影响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或者导致该地区的旅游用地规划缺少应有的法律约束, 一些规划部门就会把手伸向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破坏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 我国旅游部门关于旅游用地的界定及分类

在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中, 涉及到用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旅游规划通则》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其中, 《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之一是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 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提出开发措施。”其内容之一是“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 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之一是“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专项规划中有关于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的内容, 其中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草地、水域、滞留用地 (如表1-2) 。

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旅游规划通则》还是《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都没有明确规定旅游用地或类似概念的具体含义, 其中关于用地规划的有关规定也仅仅局限于一个旅游区内的土地类型, 不具有普遍指导性。法律的不完整就会造成实际中的旅游用地供给缺少法律保障, 得不到应需的供给量, 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用地的分类研究

目前, 还没有学者对旅游用地进行具体分类。通过研究旅游业土地、旅游地和环城游憩带用地的定义, 笔者发现, 这些定义都是根据区域内不同功能区的划分来实现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从功能角度对旅游用地进行划分, 可以起到组织游客活动、保护旅游资源的双重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旅游用地规划与管理中, 存在着“旅游建设与保护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旅游建设用地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 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 过多的建设用地破坏了旅游用地的生态环境。为了保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协调, 旅游建设用地是受指标和空间控制的, 并且旅游建设用地指标是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定的。旅游建设用地指标直接影响到旅游用地的供给和旅游用地的管理, 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用地存在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旅游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因此, 为了保证旅游用地的供给, 便于旅游用地管理, 本文提出把旅游用地划分为旅游建设用地和旅游非建设用地。

1.旅游建设用地。旅游建设用地是指旅游用地中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旅游专项设施用地、旅游基础设施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旅游加工业用地和旅游管理用地。

(1) 旅游专项设施用地。指以游览观光、休闲游憩设施为主的用地, 主要包括:①人文景观游览用地, 如遗址遗迹用地、历史景观建筑用地等;②休闲游憩设施用地, 如游憩设施用地、娱乐设施用地、文化与文艺设施用地、体育设施用地等。

(2) 旅游基础设施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交通设施用地, 如对外交通道路用地、内部交通线路用地、交通集散地用地和交通附属设施用地等;②其他旅游基础设施用地, 如给水、排水、排污设施用地、能源设施 (电力等) 用地、通信设施用地、加油站等设施用地和医疗设施用地等。

(3) 旅游服务设施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接待设施用地, 如旅游住宿设施用地、旅游餐饮设施用地和旅行社用地等;②旅游商贸用地, 如旅游定点购物商场 (商店) 、旅游购物街等。

(4) 旅游加工业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农牧副渔业加工用地, 如主、副食品加工用地;②旅游商品加工用地, 如地方土特产加工业用地、旅游纪念品加工用地等。

(5) 旅游管理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行政管理用地;②旅游安全管理用地。

2、旅游非建设用地。旅游非建设用地包括自然景观游览用地和旅游农牧副渔业种植、养殖用地。

(1) 自然景观游览用地。主要包括:①地文景观用地, 如, 山地景观用地、岩溶景观用地、沙漠景观用地、火山景观、黄土景观等; (②水域景观用地, 如江河景观、湖泊景观、瀑布景观、海域景观、冰川景观等;③生物景观用地, 如森林景观、草地景观、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2) 旅游农牧副渔业种植、养殖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农业种植用地;②旅游牧副渔业养殖用地。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10-20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C].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3-15, 23-30, 135-136, 278-283.

[3]、席娅.旅游开发中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J].国土资源, 2004 (6) :32-33.

[4]、梁栋栋, 陆林.旅游用地的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21 (5) :462-464.

[5]、蒙吉军.土地评价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270.

视觉场景艺术风格分类体系 篇8

场景风格分类大体上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

主观因素主要是动画场景设计制作的导演, 其也是决定整部作品气氛风格的关键, 掌管故事进行的步调、气氛转折等等。即使是相同的人物设定、相同的画风与制作群, 也会因导演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风格。负责设计登场角色的场景造型、风格样式的叫“场景设定”, 其工作不但是要让后续的作画者知道要画的场景是什么样的风格, 还必须告诉他们这个场景的细部特征、历史、风俗等等, 而且也要设计出由数个不同角度观看同一位角色的场景, 以及不同于一般的场景。

客观因素主要是历史、社会、传统民俗等。历史因素如美国动画片《海格李斯》讲述了古希腊神话众神之王宙斯和他的儿子——海格李斯之间的深厚感情, 以及围绕小海格如何从神变为人, 又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证明自己, 来拯救和帮助周围的人们, 从一个莽撞的孩子通过各种磨炼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一个具备神的力量和智慧的人间英雄的神话故事。由于历史上多次战争的原因, 大多已毁坏、遗失。现存比较完整的绘画作品就是希腊的瓶画艺术。在希腊瓶画中, 大量描绘有古代的各种神话和历史事件以及人物, 因此此片中大量运用了希腊瓶画穿插剧情和转换场次, 是一种很贴切的手法。熟悉希腊瓶画这种艺术形式的观众一定知道希腊瓶画本身就蕴涵大量装饰手法, 装饰感很强、形式感极美。基于题材本身与希腊瓶画装饰感内在的渊源和联系, 导演和设计师最终选择了装饰风格的场景。观众们现在看到的是一部无论是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还是色彩都具有明显的、极强装饰感的, 幽默、诙谐并带有宏大歌舞场面的, 用现代人的理念来演绎的希腊神话。该片题材内容与画面形式、场景风格结合得非常完美, 艺术化、视觉化地再现了希腊神话。该片运用古希腊传统艺术——瓶画的手法来贯穿整部动画片, 突出希腊文化的特点, 并带给观众一种回到历史, 超脱于现实之上“神”的境界的装饰手法是非常成功的。传统因素, 如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也都是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神话故事有机结合得很好例证。由于这三部动画片的故事内容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寓言故事, 因而其主创人员特别是导演和美术导演坚持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分别借鉴了敦煌壁画、古代民族、民间年画、戏曲人物造型、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和工笔重彩等艺术门类和绘画形式来设计场景的造型及场景的色彩, 构建人物造型、色彩, 故而使这三部动画长片一经问世就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认可和热烈欢迎。可以说这三部动画长片是我国动画剧场片的精华与代表。他们不仅故事完整、生动, 场景充满神奇的设计而且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是将中国传统艺术在动画片中最好的视觉化的再现与诠释。

二场景的写实风格

项目《三个旅行者》的场景依据内容、时代特征和制作者本人的喜好, 将其风格定义为写实风格的场景。

写实风格的场景: (1) 以自然物象为基准, 造型、比例、色彩等都模拟自然; (2) 加上明暗对比强烈且夸张后的光影效果; (3) 更加细腻、真实地表现色彩。刻画真实、自然的丰富形态和丰富夸张的灰色调使场景画面层次更强烈, 视觉冲击力更强, 艺术氛围浓厚, 更能突出角色性格特征和故事内容。

写实风格是近年来世界动画领域非常流行的一种形式, 具有很强的观众号召力。观众往往被荧幕上那些宏伟逼真的山石、峡谷、瀑布、森林所吸引, 如美国动画片《小马王》《熊兄弟》中的场景:精细美妙的花草、植被, 如日本动画片《龙猫》《幽灵公主》中的美丽乡村景致。观众惊异于动画设计师和绘景师对现实生活的入微观察和逼真准确的表达。但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大场面, 还是那些细小可爱的精致细节都不是动画设计者对生活的照搬, 而是他们经过对剧情的考虑与分析后作出的艺术化的二度创作。也就是当遇到那些适合运用写实风格来设计场景的动画题材时, 设计师们先经过搜集、整理, 再有选择性地组合与筛选, 从而创作出既符合生活真实, 同时又经过了相当艺术化的加工, 或提纯、或简化、或完善、或丰富了的具有写实形态的美妙场景。

此类风格的场景设计往往带给观众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使观众对故事剧情本身有种全身心的投入, 跟着故事的情节发展与角色共呼吸同命运。爱好日本动画片的观众一定都很喜爱宫崎骏和高田熏两位导演的动画片, 两位大师的动画片在场景的设计与绘制上往往极其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绘, 他们的作品体现出两位导演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这种对大自然的情感抒发体现在两位导演的大多数动画片中。观众可以从那些刻画精致的山、水、景物中得到充分的视觉感受。如:高田熏导演的《萤火虫之墓》就是一部从内容与题材上都十分写实的动画作品, 故事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日本广岛和长崎经历了原子弹爆炸后的社会市井生活。一对失去母亲的小兄妹在被战火蹂躏后的家乡谋求生存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写实风格的场景设计来诠释这个故事正是最好的选择。

导演高田熏希望通过对场景与人物的真实描绘, 引起观众对丑恶战争的反省,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当观众看到那些带有当时、当地特色的贴满“米”字胶布的传统日本民居窗户的特写镜头出现时, 自然地就会联想到战时经常而不间断的轰炸;当观众看到居民区中燃烧着的低矮木板房时, 马上就会意识到小主人公们已经是无家可归了;当画面上出现车站广场上到处堆放的伤者和他们或坐或躺的肮脏的环境, 观众自然会感叹战争的残酷……导演运用逼真、写实的场景营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环境与真实的氛围, 是运用场景来帮助故事、剧情开展的十分出色的例证。

参考文献

[1]於水编著.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基础[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116

[2]韩笑编著.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68~94

[3]江辉编著.动画场景设计[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7:66~70

古代农业文献分类体系考略 篇9

一、《四库全书总目》中古农业文献记载

《四库全书总目》“农家类”中所收的书十分芜杂, “大抵辗转旁牵, 因耕而及相牛经, 因相牛经及相马经、相鹤经、鹰经、蟹录, 至于相贝经而‘香谱’、‘钱谱’相随入矣。因五谷而及圃史, 因圃史而及竹谱、荔枝谱、橘谱至于梅谱、菊谱, 而《唐昌玉蕊辨证》、《扬州琼花谱》相随入矣。因蚕桑而及茶经, 因茶经及酒史、糖霜谱至于蔬食谱, 而《易牙遗意》、《饮膳正要》相随入矣”。在《四库全书》中, 农家著作的范围又未免划得过于狭窄了, 基本上是以农桑为限, 这显然与同时期官方编辑的《授时通考》依据的是同一观点。不过, 无论如何像鹰经、钱谱以及《饮膳正要》之类, 总是不应视为农书的。近年来, 各方面编定的所谓“古农书目”, 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不但许多泛论重农的著作列了进去, 而且因为农田灌溉而连带收进了专讲治河的书, 因为捕蝗而连带收进了纯粹属于地方行政性质的赈灾的书, 甚至因为本草书里涉及各种农作物和家畜, 也都被当作农书来著录。如果照这样“辗转旁牵”起来, 可以算作农书的不知道要达到怎样一个数量。因此, 只从这方面来考虑, 也有必要划定一个范围。

在许多毫不相干的著作被列入“农家类”的同时, 与农学有关的著作却又散见于传统的经、史、子、集中。“农家类”是属于“子部”的, 但一般著录的只限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农书, 还有更多的农书是收在“子部”的其他各类。如陆世仪的《思辨录》和杨屾的《知本提纲》是归入“儒家类”的, 《亢仓子》中的《农道篇》列在“道家类”中, 兽医书要到“医家类”中去找, 相马、相牛一类的书则往往归入“形法类”或“艺术类”。过去许多与农业气象有关的即所谓“占候”性质的著作, 又常常是在“五行类”。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专谱, 也就是以茶、竹、花卉、果树等为对象的专书, 在过去的各家书目中, 归类更是极不一致, 后来才大体上统一归纳到所谓“谱录类”中。“史部”里面也有许多农书, 如“荒政”的书中记载关于捕蝗、治蝗的知识和方法。至于“集部”, 如秦观的《蚕书》, 原来就是编在他的《淮海集》中的;《杨园先生集》里面也可以找到《沈氏农书》和张履祥的《补农书》。至于“经部”, □《尔雅》系统的著作中就有很多农学方面的材料, 如程瑶田《九谷考》、刘宝楠《释谷》等书。

二、古农业文献分类

根据所记载内容的范围, 中国农书可分为综合性农书和专业性农书两大类。

1.

综合性农书, 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多方面。按其涉及地域范围的大小和编写体例的不同, 又可分为全国性农书、地方性农书和月令类农书三类。

(1) 全国性农书。这类农书反映广大地区直至全国的农业情况, 最重要的有五大农书, 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司农司的《农桑辑要》、元代的《王祯农书》、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清乾隆官修的《授时通考》。这五大农书既有综合性的共同点, 又在历史背景和内容方面各具特色, 是中国农书的典型代表。此外, 战国时期《吕氏春秋》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农学著作, 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传统的发端;《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和植物的关系, 都是很重要的综合性农学论文。它们在先秦农业文献大多佚失的情况下, 尤其具有可贵价值。成书于西汉的《氾胜之书》虽然保存下来的字数不多, 其内容也属于综合性农书。

(2) 地方性农书。这类农书所阐述的农业技术一般是当地农民的生产经验或作者实践的体会, 其理论概括和分析也常有独到之处, 如南宋的《陈旉农书》。该书提出的“地力常新壮”论点, 是对中国传统农业有关土壤改良的高度概括。明末的《沈氏农书》所论述的水稻施肥理论和实际操作也合乎现代植物生理学原理。清初杨屾《知本提纲》中的“修业”章, 是有关陕西关中地区旱农生产技术的农学论文, 既有实际操作, 又有理论分析, 是很精辟的地方性农学文献。

(3) 月令类农书, 即用月令、时令及岁时作为体例进行论述的农书。月令体裁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夏小正》, 该书虽无月令之名, 但也是按十二个月分别记载天象、物候、农耕、狩猎、蚕桑以及政事等。汉以后, 月令类农书在内容和体裁上有所发展和演变, 除农家月令书之外, 还采用时令、岁时记等形式, 内容扩大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历代相沿, 以月令体裁写成的农书约20余种, 如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唐韩鄂的《四时纂要》、元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等。

2.

专业性农书, 即只涉及农、林、牧、副、渔某一方面, 专门论及一种或一类栽培植物、家养动物或农业技术的农书。这类农书门类多、数量大, 占中国农书的绝大多数。

(1) 果树类。《诗经》中已有关于果树名称的记载, 但果树类农书出现则始自唐代以后, 如南宋韩彦直的《橘录》、《龙眼谱》。北宋蔡襄的《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荔枝专著。

(2) 蔬菜类。中国古代蔬菜类农书较少, 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北宋僧人赞宁的《筍谱》、南宋陈仁玉的《菌谱》、明黄省曾的《芋经》等。但有关蔬菜的文献则很多, 多散见于综合性农书、月令类农书和重要的类书中。此外, 从明代开始陆续出现野菜类专著, 如明代王磐的《野菜谱》、鲍山的《野菜博录》等。这类专书的目的在救荒, 所记植物大都是野生蔬菜, 并都有图像, 可以按图索骥, 对于今天鉴定植物的种名和整理发掘蔬菜资源有一定价值。

(3) 花卉类。据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所载, 花卉类农书总数达150种, 现存约85种, 其中以明清两代居多。可根据其体例、叙述范围和对象分为三类:其一是通谱类花卉专书, 收录多种花卉于一书, 再分门别类地叙述, 如北宋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明王路的《花史左编》、清陈淏子的《花镜》等。其中, 有的详于品种名称的登录, 如《洛阳花木记》;有的详于栽培技术的介绍, 如《花镜》;有的详于历史文献中有关花卉的赋咏辞藻的记录, 如《全芳备祖》等。其二是专谱类花卉, 一书只记一种花卉。自晋戴凯之的《竹谱》起, 到宋代陆续出现了牡丹、芍药、菊花、兰花、梅等专谱, 到明清更多, 著名的有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刘攽的《芍药谱》、刘蒙的《菊谱》等。这些专谱着重品种和鉴赏, 对栽培技术记述较少。其三是一些农书中收录的有关花卉的内容, 如南宋吴怿的《种艺必用》、明王象晋的《群芳谱》等。此外, 在本草类书和其他大型类书中也有关于花卉的内容。

(4) 畜牧、兽医类。从历代书目中可查到的畜牧、兽医类文献约510部 (篇) , 但保留下来的仅1/10。畜牧类农书以“相畜”为最多, 其次是“马政”, 有关饲养管理、繁育及畜产品利用加工的文献多散见于综合性农书如《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等的畜牧部分中, 或辑录在《古今图书集成》等类书中。早在春秋、战国时, 已出现了伯乐、王良、九方皋、宁戚等著名相马、相牛专家, 但战国以前的相畜文献未能流传下来。两汉以后流传的《伯乐相马经》、《宁戚相牛经》和《隋书·经籍志》中的《相鸭经》、《相鸡经》、《相鹅经》等, 可能源于此。马政是历代王朝为繁育战马而颁布的政令, 明杨时乔的《马政纪》是现存较完整的一部马政书。现在流传的重要兽医专书中, 唐李石撰《司牧安骥集》和北宋王愈撰《蕃牧纂验方》所选录的许多验方, 有些至今仍应用于临床, 对兽医方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元卞宝的《司牧马经·痊骥通玄论》, 不泥古而多创新, 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明喻仁、喻杰兄弟编著的《元亨疗马集》, 编写层次分明, 对八纲辩证施治、区别诊断多有卓见, 治疗方药也多有成效, 此书流传最广, 影响远及日本等国。

古代农业文献, 其数量相当丰富, 其范围相当广泛, 其作用相当大。“农业专著”在两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等每一阶段中, 都各有不少种类, 有其显著特点, 有其伟大贡献。此外, 散见于“非农业专著”中的农业资料也很多。这些资料收录在史书、方志、政典、类书、训诂书中, 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为其他所谓诸子百家以笔记、诗文集反映出来。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 广大劳动人民在几千年农业生产实践和同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它反映着中国气候、水土、作物品种的特点, 这是我国人民创造的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都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继承下来或记载在史料和农书里。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份遗产, 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和总结, 提高到科学理论的水平, 丰富农业科学的宝库, 指导农民的生产实践。这是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一项十分光荣的任务。因此, 需要根据客观实际, 运用科学方法, 对古代农业文献及其他有关的文献, 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进行搜集、整理和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64.

[2]石声汉.中国古代农书评介[M].农业出版社, 1980.

[3]张芳, 王思明.中国农业古籍目录[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4]惠富平.中国农书分类考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1997 (6) .

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体系研究 篇10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加大,水资源的不足、浪费和污染问题日趋加剧,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三定”职责,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用水安全,开展水功能区划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对水功能区划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是从水功能区划标准、管理、水质、限制纳污、评价指标、划分方法及实践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比如,纪轶群[2]等将北京房山地下水功能区划一级功能区分三种,并进一步细分为二级功能区,为满足房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作了基础性研究。夏军[3]等综合考虑水量与水质的联合评价问题,并结合水功能区划目标,以滦河流域为例,提出单元系统水量水质模型和多河段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评估方法。胡琪坤[4]等提出了针对天津市地下水类型特征的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三级功能区划体系,并按照类型特征对天津市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分别进行了功能区划分。曹建廷[5]从水量对水质的影响、水量对生态的影响、水资源配置中的环境流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阐述了可持续水资源规划的内涵。

1 水功能区划原则

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在承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生利用,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合理规划水功能区的分类,服务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证本地区的供需平衡关系,不以破坏后期水资源为代价,为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奠定基础,促进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2 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原则

水功能区划的划分是将一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前期、后期开发进行统筹安排,满足水功能区的需求。同时,以开发利用和保护为重点,分清主次,对重点对象优先保护。

1.3 水质水量并重原则

水资源在保证水量和水质的情况下能体现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在进行水功能区划分时,既要保证水资源的数量,又要在满足数量的基础上,保证水质安全,不能降低水质标准。在没有对水质标准有要求或者只对水量有要求时,水功能区划分都不能单独进行,保证质与量的并重。

1.4 实施管理可行原则

水功能区的划分要与行政区界或流域划分保持一致,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水功能区划以保证水资源统筹规划可实施为基础,合理管理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既满足区域的实际需求,又要适应经济技术的发展。

2 区划分级与分类体系

水功能区划通过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的要求,将江、河、湖、库划分为不同使用目的的水功能区,并提出保护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在整体功能布局确定的前提下,对重点开发利用水域详细划分多种用途的水域界限,以便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6]。按照《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和《水功能区划分类标准》(GB/T 50594—2010),水功能区划采用二级体系,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如下图所示。

2.1 一级水功能区划

一级水功能区划从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问题,是一种纵向角度发展的区划,主要是协调同一地区之间,近期与远期的用水关系,主要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明确水质、水量的控制目标,一级水功能区划共分4个区,具体内容如下:

a.保护区。指对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有重要意义的水域,需划定进行保护的水域。

b.开发区。指为满足城镇生活、工农业生产、渔业和景观娱乐等功能需求而划定的水域。

c.缓冲区。指为协调省际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而划定的水域。

d.保留区。指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而保留的水域。

2.2 二级水功能区划

二级水功能区划主要协调各行业以及各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横向角度发展的区划,明确不同用水领域主要需水量,协调各部门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问题。

一级水功能区划分类中,不同方面各包含各自的重点对象。一级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的基本区划,这个区划体现了水资源持续利用、高效配置相结合的原则。二级水功能区划是根据水资源的利用形式、管理模式、服务对象、区划内容,在一级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划分9个二级区,既保证了水资源的统一协调,又满足了各方面对水资源的要求,对水资源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区划的程序与思考

3.1 区划程序

a.一级水功能区划程序。从研究区域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用水现状等方面,收集、分析研究区域相关资料,根据区划依据和一级水功能区划原则,初步划分出一级水功能区。向主管部分和分管部门征求意见后再进行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一级水功能区划成果。

b.二级水功能区划程序。二级水功能区划在一级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在一级水功能区划成果中,对各部门用水现状和需求、地方自然资源状况、地方社会经济状况、水污染状况、水质状况、排污状况等进行资料分析,对开发区、保护区、保留区进行区划,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成果及二级水功能区划依据和原则,初步进行二级水功能区划分。与一级水功能区划程序相同,向相应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和进行修改后,最终形成二级水功能区成果。

c.区划报告及报批。在形成的一、二级水功能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50594—2010)的要求,编制水功能区划报告和相关图表。经审查后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最终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3.2 对水功能区划工作的思考

a.水功能区划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得到了水功能区划标准,从而解决了研究区域用水效率和用水保护之间矛盾问题。目前,水功能区划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一点上,缺乏整个面上的研究成果;不同领域的过渡也是今后水功能区划研究的一个重点。

b.水功能区研究是对水量和水质研究的一种延续和进步,以往的研究注重的是水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哪个区域水量处于哪个级别,水质属于几类水。在研究区的功能性研究基础上,以水功能区为研究单元,不同的功能区,水质情况有所不同,直接影响到对水资源保护的评价,两种功能的结合,直接反映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今后不同研究区域的不同水资源的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实际的研究依据。

4 结语

谈网站科技图书分类体系的构建 篇11

到访出版社网站,以浏览方式获取图书信息的客户,会有两方面需求:其一是先概括了解一下自己所关心的图书类别中都包含哪些产品,形成一个总体感受;其二,如果感兴趣,就继续挑选若干最为接近自己需求的产品,并浏览其详细描述信息,然后通过对比做出判断,最终定位到自己选定的具体产品。笔者归纳总结了如下构建网站科技图书分类体系的七项原则与经验。

一、产品分类体系必须反映产品的结构特征

科学出版社是以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出版更是其传统特色和优势领域。这就决定了其出版物以专业产品为主、教育产品为辅的结构特征。因此,在分类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必须突出最具优势的出版领域,如科学、技术、医学。同时,也不可忽视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出版领域——教育,以及成长中的出版领域——人文。这样,就形成了上述四大(人文板块暂未列入)板块,其中每一个板块都有自己的学科体系支撑,都可以向下延伸出丰富的二级学科(树状结构)。因此,它们具备处于顶层结构的条件。

二、产品分类体系架构应当具有合理的宽深比

分类体系架构具有宽度、深度和厚度三维指标,其宽度是指系统顶层并列的树状结构的个数(以k表示),深度是指由顶层延伸下来的树状结构的最大层级数(以s表示),厚度则是指在网页上显示分类下的产品列表时,该深度层级上所有子类中的最大分页数(以h表示)。通过这三个指标可以反映分类体系的哪些特性呢?

如果我们用F作为衡量系统复杂性的参数,则可以表述为F=a1。

如果我们用E作为评价系统架构合理性的参数,则可以表述为E=a2。

其中a1和a2是结构系数,它们只与网站的结构(如页面设计、分页设计等)有关。

在不改变网站结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架构调整以后值的变化,来评价分类系统架构是否更趋合理。

对于大型综合性出版社,由于存量品种规模庞大,是造成读者选择恐惧的重要诱因,这也致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采取浏览方式,而转向选用搜索方式。但对于出版社网站来讲,许多类目的展示页面被跳过,就等于失去了许多产品宣传的机会。所以,为减少这种不利影响,我们推荐采用大宽深比的体系架构。

总之,不断摸索和总结优化体系架构和网站设计两方面的经验,并认真分析自身产品分布的规律与特征,必将推动网站产品分类系统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架构迈进。

三、产品分类体系结构必须符合客户的知识系统结构

关于优化体系架构参数的讨论提示我们,架构的宽度和深度是构建者人为可控的。但是,在研究架构内的分类树状结构时,我们遇到如下问题:

产品的分类树状结构是由什么决定的?构建者可以随心所欲吗?

不同类型产品的树状结构有哪些共同点?又各有什么特色?这些特色与客户群体有关吗?客户会要求我们的分类系统体现这些特色吗?

多年的分类实践给了答案:分类树状结构是由客户的知识系统结构决定的,我们在构建分类体系时,必须符合客户的这种知识结构,而不能忽视,更不可随心所欲。科技图书是知识产品,因而其分类体系结构的核心都是知识系统结构;但由于客户类型不同(如行业不同),他们对自身知识系统的表述就各具特色。只有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色,才能被客户接受和认可。这里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产品分类基于产品知识,要进行分类,就必须先有产品相关知识。科技图书作为知识产品更是如此,因为其内容承载的全部是知识。所以说,科技图书的分类体系,本质上就是其承载内容的知识体系。因此,分类体系结构必须符合知识系统结构。例如,分类生物科学图书必然采用生物学的学科体系。但这里要强调一点,必须要从客户角度出发。

其二,虽然知识体系结构有客观公认的标准,并不会因人而异。但是由于客户类型不同(如行业不同),对知识产品的需求及使用方式也就不同,因而他们在知识结构的表述上就存在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学科领域,也能看出这种差异。虽然这种差异仍属于表现形式上的,但已经足以影响客户对分类体系的认可度。所以,每一分类树状结构都应当定位于一类角色明确的目标客户,从而与这类客户的知识体系表述方式相符。为体现这种差异,一般需要加大体系架构的深度,有时可能还需加大体系的宽度。上述差异最突出地表现在专业出版与教育出版之间。

四、产品分类体系必须能够适应产品的发展进程

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出版领域和内容产品。因此产品分类系统将永远处于膨胀的状态中,特别是要面对不断出现新选题类别的压力。如何在现有分类体系架构不受损的前提下,能够在尽可能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地将系统结构进行扩展,是在最初的体系构建阶段,就应该很好思考和规划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体系结构的柔性设计问题。

柔性设计包括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两个方面。可扩展性设计允许在树状结构的任意分枝下再增加新的分枝,甚至可以从顶层再增加一个新的树状结构。目前我们正在规划的新板块——人文领域,就是这样一例。从理论上讲,架构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可维护性设计允许把某一分枝下的产品移动到任意另一分枝下去,还可以调整彼此间的排序以及编辑分枝的名称等。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遇到某一分枝下产品过度密集而需要拆分的情况,柔性设计的功能为我们根据新书生产的节奏,适时调整树状结构创造了条件。而当若干分枝也密集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甚至可以搬移其中的一部分,另组一颗新树。这样,分类体系就可以无所顾忌地与产品发展进程保持同步。

五、产品分类体系应支持多种分类特征并存

在宏观上,对产品分类体系已经讨论了许多,在微观上还有没有需要讨论的呢?从单本书的角度看,一个分类定义能够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吗?答案是否定的。

前述的分类体系只是从内容的知识属性,这一个特征方面进行了定义。尽管这很重要,但作为一个图书产品,它还有多方面的其他特征也需要定义,因为这是读者需要的。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产品分类系统,是应当支持多种分类特征并存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目的。

其他的分类特征还有:

编撰特征:如专著/教材/工具书/论文集/普及读物

外部特征:如画册/图集/漫画/口袋书

层次特征:如研究生/本科生/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低幼读物

另有许多产品,即使是从内容特征一个方面考察,也不是只有一个定义,例如内容为多学科交叉的产品,系统无法取舍其中的任何一个。如果强制保留其中一个,则势必人为造成属性的不完整,直接损失就是会失去很多被客户发现的机会。为杜绝此类问题,我们的分类系统都支持互见分类设置,实现一书多类,多点相关,以提高客户端呈现率。

六、产品分类体系应当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特征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分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基于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平台,使许多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成为可能,并兼具运行高效,性能稳定,存储可靠,柔性充分等特点。还可与其他产品数据关联集成,已然成为网站产品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七、要使产品分类系统管理者的知识结构与系统本身相匹配

产品分类系统构建完成以后,其管理、运行、维护就成为决定分类质量的关键要素。分类系统的管理模式一般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分散式管理是指由各编辑部分工负责自己产品的分类与系统维护,其优点是:由责任编辑分类,准确度高,并行操作,分类速度快;但缺点是:涉及人员多,不易协调,标准不统一,安全性差,流程同步困难。集中式管理是指由网站产品经理统一管理,避免了分散式管理的不足,但最大问题是分类质量受管理者知识水平的影响很大,如果管理者不具备某些学科的知识结构,就无法保证其分类的准确度。两种模式各具优缺点,相对而言,集中式的管理成本较低,但需要解决管理者的知识结构与分类系统相匹配的核心问题。因为很难找到一个具备全产品线知识结构的系统管理者,而只能逐步培养。另外,对于产品规模很大的出版社,分类作业速度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分类体系 篇12

1 绿色成本涵义

绿色成本是一个从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等领域多角度分析的概念。我们应该从宏观角度把握绿色成本概念, 笼统的来说资源损耗成本环境污染损失、环境保护支出、环境保护收益等均属于绿色成本, 在1993年, 联合国统计署 (UNSO) 界定为绿色成本界定为自然损失和环保损失。自然损失就是因为自然原因造成经济损失, 例如: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环保损失即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或者改善环境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2 基于相关理论的绿色成本分类体系构建

2.1 相关理论回顾

国内学者张相安认为绿色成本的分类包括: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环保支援成本。其中, 环境支出成本即降低环保包装物及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等, 环保支援成本是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的成本等。宋晓华、卫玉婷认为根据绿色成本发生的目的, 绿色成本分为预防成本、治理成本、损失成本。其中, 损失成本是指企业因没有做好环境保护措施而发生的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成本, 损失成本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例如企业因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而向受害者支付的赔款。

美国环保局 (EPA) 把绿色成本分类界定为如图1:

环境损失成本。指环境污染导致企业损失, 例如污水排入河流所造成的渔业损失等。

环境保护成本。指为了防止污染而发生的费用, 例如为了防止水污染而发生的建设污水处理设备的费用。

环境管理成本。为了收集环境污染相关信息、执行污染防止政策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环境恢复费用。指为了恢复以前的环境而发生的费用。

因此,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企业绿色成本以预防为主, 后续反馈的综合成本分类体系。

2.2 绿色成本分类体系构建

由于企业未来发展环境将日趋多元化, 较简单的做法是增加若干总账会计科目或明细科目来反映这些环境活动, 但随着环境活动更加的复杂化, 现有会计科目的过多的调整将会造成现有会计科目表的混乱, 因此必须有一套完整衡量环境活动的方法, 这就需要构建企业绿色成本分类体系结构。构建绿色成本分类体系如表1:

在这里重点讲述供应链成本。所谓供应链就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以围绕核心企业进行的原材料采购, 制成在产品或者产成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现在是商品时代, 商品不仅仅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而且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企业基于供应链考虑绿色成本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条件。

3 构建绿色会计成本的意义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 企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种情况下需要会计进行分类后再处理, 做好成本项目分类会对解决一些环境资源问题有作用, 这也必将成为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社会不断发展, 企业未来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环保问题, 因此企业须有完整及相关的绿色财务信息, 才能基于环保问题和相关政策促进企业积极发展。绿色会计成本分类是企业分析各种环保活动财务特性的基础, 不仅使企业能分析产品成本中环境成本的比重及影响, 而且从环保角度分析企业竞争的优劣势。构建环境会计体系的绿色成本分类体系能提供企业永续经营的完整信息。

摘要:目前,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保护环境, 实施绿色会计势在必行。绿色会计不仅为相关利益者提供重要信息, 还能指导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合理的绿色成本分类是研究鉴定基础。本文从绿色成本的概念出发, 结合相关学者绿色成本分类的研究, 构建我国企业绿色成本分类体系。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绿色成本确认和计量, 能够加深对绿色成本的认识, 为建立绿色成本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会计,成本分类,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守华, 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 2012 (02) .

[2]沈宏益.论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 2012 (05) .

[3]宋晓华, 卫玉婷.低碳背景下的企业绿色成本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 2011 (07) .

上一篇:园林艺术下一篇:浅谈中国民间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