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能力(精选7篇)
分类能力 篇1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一刀切的阅读训练并不能有效提高阅读成绩。根据课程标准, 阅读可进行分类, 文体, 主题可分类, 题干也可分类。分类阅读具有可操作性, 但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重要性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浙江省的高考卷中, 听力、单选、改错等题型或减或删, 或整体更换, 但阅读理解题的50分始终未曾更改, 牢牢占据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一。其他题型如写作、听力等, 也以阅读为基础, 间接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 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 也是迁徙理论在学习中的具体体现。
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 师生对阅读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也在阅读上花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但却发现提高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间和精力并不能有效提高正确率和速度。阅读训练缺乏整体规划, 试题拿来就做, 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使整个阅读教学淹没在题海中。
为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设置了如下简单问卷, 并回收统计, 试图对学生的学情作出分析。
统计数字加之平时与学生的交谈问询, 使我逐渐找准了问题所在。部分学生词汇表背了一遍又一遍, 但放入文章中, 因为缺乏对相关文体和主题的了解, 无法激活已有的知识。也有的同学逐字看文章, 似乎每句话都理解了, 但对文意总的把握不准, 做题时正确率仍然不高。更多的同学则已经意识到自己在阅读策略技巧方面有欠缺。
阅读应通过应用正确的阅读策略, 高屋建瓴, 从总体上对文章有正确的把握, 激活并理解词汇, 提高正确率和速度。但是阅读的策略技巧并不能一把抓, 适用这篇文章的技巧未必适合那篇文章。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大的模块, 不能用模糊的教学手段去一刀切, 一把抓。正如英语的基础知识学习可以分为名词, 动词, 从句等等, 阅读训练也可以进行分类。
三、分类依据及优点
高考阅读理解在选材, 文体风格和措辞等方面, 都注重题材的多样化, 生活化。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 题材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 探索有效的阅读方法。 (2) 这就有必要根据主题, 体裁对阅读材料进行分类, 整理。
分类阅读一方面可让学生欣赏, 比较各种语体的语言风格和特色, 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加深对这一主题或体裁的理解, 拓宽学生视野,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当然, 分类阅读对词汇、写作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同一主题中, 肯定会出现一些高频词汇和实用句型。学生可在分类阅读中提高对相关词汇的敏感性, 激活词汇表中的词汇。同时, 好的句型搭配, 段落安排也是相关写作的好素材。
四、分类方法
阅读分类可根据文体分为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邮件, 书信等;也可根据主题分为人物类, 科技类, 新闻类, 广告类, 体育竞技类, 文化风俗类, 健康医学类, 游记见闻类, 幽默小品类, 自然地理类等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则应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在阅读记叙文时, 可构建大脑图像。即在阅读时, 阅读者边读边在大脑中把所读文字材料转化成一幅幅形象的画面, 利用画面理解抽象的文字材料, 进而理解全文。 (3) 因为对特定事件, 场面进行具体描写的材料很容易使阅读者在大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画面。
议论文阅读时, 则可采取首段加首句的方法。在议论文中, 作者一般只针对一个问题或一个现象提出观点, 发表议论, 再分析原因或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行文及分段逻辑严密, 层次分明。所以首段加首句往往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尾段不一定要阅读, 因为如果首段观点明确的情况下, 尾段无非是重复或再次强调作者的观点。在议论文中, 还要充分利用语篇衔接手段。例如, but, however后面往往才是作者的观点态度;therefore, in a word这些词后往往是作者的结论。
其他如广告类阅读, 则要应用黑体字, 中文注解, 图片, 图表等与众不同的信息, 运用生活常识判断;幽默小品类的点睛之笔往往是文末最后一句;人物类则要注意时间与事件的对应;科技类则要理解概念, 对科技产品的功能, 用途, 前景等信息要特别关注。不仅文章可以分类, 题目题干也可分类训练。
阅读理解试题常见有三个题型:主旨大意题, 事实细节题, 判断推理题。
1. 主旨大意题。做主旨大意题时, 要浏览并锁定主题句, 而主题句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2.事实细节题。一篇文章, 往往运用大量的事实或细节来对主题进行解释说明。对事件的起因, 过程, 结果及发生的时间, 地点, 方式的考察均属事实细节题。有相当一部分细节题可从原文直接查读到, 另有一些要对细节内容进行计算, 排序等。细节题的正确选项经常采用原话的同义句来表达。3.判断推理题。在做判断推理题时, 要追随作者思路, 注重表达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语言措辞等。选项为原文中的句子, 一般不是推断题的正确选项。词义的推测可根据构词法, 前后文对词汇的解释, 词汇前后的对比关系等来确定词义。
五、分类阅读选材原则
1. 专题性原则
分类阅读选材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应是专题性原则, 体现“窄式阅读”的特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一主题的深入了解和背景知识的积累, 有助于理解相关主题的语篇。
2. 多样性原则
选材时, 要尽可能多得涉及各类主题, 体裁。在做阅读时, 如果语篇涉及学生熟悉的主题, 就能较顺利理解文中信息;反之, 如果不熟悉, 会较多出现阅读困难。
3. 难易适中原则
总体难度适中, 同一主题难度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4. 时实原则
选材注重时代特色, 贴近现实生活, 富有教育和人文意义。
分类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可操作的, 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仅仅是一种手段方法, 并不是最终目标, 因为分类并不是绝对的。通过分类阅读,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阅读策略技巧, 最终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 培养自主的阅读能力和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3].仝亚军高中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9期
[4].王艳伟NMET阅读理解命题分析 (2001-2007年) ,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11期
分类能力 篇2
かなり 相当、颇、~~の金額/ 很可观的金额
ずらり 一溜儿、一排、本棚に画集を~~と並べる/ 在书架上摆一溜儿画册
つまり 结局、总之、就是说、即
ぴたり(机器)突然停下、紧紧地、紧贴、答えを~~と当てる/ 回答恰恰说对了
やはり 依旧、仍然、还是、果然(没能取胜)、毕竟(他水平高)
いきなり 突然、冷不防
うっかり 马虎、不留神
がっかり 失望、泄气、无精打采、精疲力竭
ぎっしり ~~とつめこむ/(装或挤得)满满、~~とつめこむ/ 塞得满满的 ぐっすり 酣睡、熟睡
こっそり 悄悄地、暗暗地、偷偷地(溜出房间)
ごっそり 全部、一点不剩
こってり(味道)浓、(化妆)浓艳、(被老师)狠狠地(训了)
さっぱり 干净、利落、(食物)清淡、(性格)爽朗、(收拾得)干净
しっかり ~~した土台/ 坚固的基础、~~した研究/ 扎扎实实的研究
すっかり 完全、仕事は~~おわった/ 工作全部结束了
すっきり(心情)舒畅、干净、利落、(文章)通顺
そっくり 全部(被偷了)、[形动] 一模一样、酷似
たっぷり 足、足够、(睡)足了、~~した服/ 肥大的衣服
にっこり 微笑、~~と笑う/ 微微一笑
のんびり 优先、逍遥自在
はっきり 清晰、明了、~~と見える/ 看得清楚、~~した態度/ 明确的态度
ばったり 突然相遇、(与朋友)不期而遇、(事物)突然中断
ぱったり 与ばったり相同,但语感稍轻
ぱっちり ~~した目/ 亮晶晶的大眼睛
びっくり 吃惊、吓一跳
ぴったり 紧紧地、恰好、ぴたり的强调性
ぼんやり 模糊、朦胧、不清楚、心不在焉、~~とながめる/ 呆望
めっきり 忽然、显著地、明显地、(天气)突然(冷了起来)
やっぱり 同やはり
ゆっくり 慢慢、~~と歩く/ 慢步而行、从容
おもいきり 尽量地、充分地、放手(发动群众)、尽情地
日语N1必会副词(前后重叠) 今に いまに 过一会儿、即将、就要、不久、早晚、总有一天
主に おもに 主要是……
現に げんに 现在、眼前、确实、实际上(你不是在那儿吗?)
厳に げんに 严格、严厉、严加训诫
先に さきに 以前、以往、先
更に さらに 又、再次、越发、进一步 直に じかに 直接地、当面、~~着る/ 贴身穿
実に じつに 实在、真、的确、~~すばらしい/ 真是美极了
直ぐに すぐに 马上、立即、~~行きます/ 立刻过去、(距离)很近
既に すでに 以前、已经、业已、即将、正当、 偶に たまに 偶尔、有时候
単に たんに 仅、只、单
常に つねに 常常、经常、时常
特に とくに 特别、特意、格外
共に ともに 共同、(的)同时
別に べつに 另外、除此以外、特别(后面多接否定)
正に まさに 完全、的确、正要、将要、理应、理所当然
割に わりに ~~安い / 比较便宜、也说 わりと
一度に いちどに 一同、一下子、同时
大いに おおいに(数、量)多、(程度)相当、甚、非常
代わりに かわりに 代替、代理
急に きゅうに 突然、忽然
頻りに しきりに 频频、再
三、屡次、热心、很
次第に しだいに 逐渐、渐渐
確かに たしかに 多半、大概、确实——[形动] 直ちに ただちに 当即、立刻、~~出発する/ 马上出发
とっくに 早早、老早
途端に とたんに 突然、~~に態度を変えた/ 突然变了脸
俄に にわかに 突然、忽然、立刻、马上
はじめに 以前、原先、先前
滅多に めったに 几乎、不常、很少
やたらに 随心所欲、恣意
あんなに 那样的 こんなに 这么样
そんなに(程度、数量)那么样
どんなに 如何、怎样、多么
明らかに あきらかに 明亮、光明、显然、分明
一斉に いっせいに 一齐、同时(射击)
お互いに おたがいに 互相(帮助)
非常に ひじょうに 非常、特别、很
必死に ひっしに 拼命地(追赶)、~~に戦う(たたかう)/ 殊死搏斗
独りでに ひとりでに 自动地、自然而然、~~治る/ 自然而然地痊愈了
真先に まっさきに 最先、首先、最前面
要するに ようするに 总之、总而言之
割合に わりあいに 比较低、意外地、也说割と
順々に じゅんじゅんに 按顺序
日语N1必会副词(一~~)
一応 / 一往 いちおう 大致、大略、暂且、姑且
一時 いちじ 一时(的兴奋)、当时(以为不行了)、暂时 一段と いちだんと 更加、越发
一度に いちどに 同时、都、一同、一下子(跑出去)
一番 いちばん 最、首要、试试
一部 いちぶ 一部分、(书刊等)一部、一套
一種 いっしゅ 一种、某种、一些、稍微
一瞬 いっしゅん 一瞬、一眨眼
一層 いっそう 更、越发
一体 いったい 总的说来、究竟、到底(是谁呢)
一斉に いっせいに 一齐、同时
一般に いっぱんに 总的来说
一定 いってい 统一规定、统一、一定、固定
一方 いっぽう 一方、一侧、一方面、单方面、一直、越来越……
一生 いっしょう 一生、终生
万一 まんいち ~~の場合/ 万一的情况下
第一に だいいちに 首先、更重要的
日语N1必会副词(四个假名)
生憎 あいにく 不凑巧、偏偏
飽くまで あくまで 到底、坚持、始终、彻底
あらゆる 一切、所有
案外 あんがい 没想到、意外、比较(好吃)
幾分 いくぶん 某种程度、多少
一旦 いったん 一旦、万
一、既然、一次
一杯 いっぱい 满、充满、最大限度
今にも いまにも 马上、眼看
所謂 いわゆる 所谓(的书呆子)
大勢 おおぜい 许多人、多数人
大凡 おおよそ 大致、差不多、大约(十年前)
恐らく おそらく 恐怕、也许、大概
思わず おもわず 不由得、无意识地
かえって 相反、反而
必ず かならず 终究、肯定、一定、必定
きちんと 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有规律(的生活)、规规矩矩
偶然 ぐうぜん 偶然、偶尔
結構 けっこう 相当、很(挤)
幸い さいわい 幸而、幸亏(那天天好)
さっさと 迅速(回去)、赶快
早速 さっそく 立刻、马上
しいんと 静静地、静悄悄
暫く しばらく 一会儿、好久(未写信了)
随分 ずいぶん 很、非常、相当(大)
折角 せっかく 好不容易、难得、特意
せっせと 不停地、~~働く/ 拼命地工作
絶対 ぜったい 绝对…… ぜひとも ぜひ的强调形
相当 そうとう 相当、很、颇
そのまま 原封不动、照原样、一……马上就……
それほど 那种程度
大して たいして(下接否定)不那么、没怎么
大層 たいそう 很、非常(拥挤)、夸张
大抵 たいてい 大体上、基本上、适度、适当、一般(后接否定)
沢山 たくさん 许多、很多、戦争はもう~~だ/ 战争几经够了
たちまち 立刻、转眼间、不大工夫
単なる たんなる 只是、仅是(谣言罢了)
ちっとも(下接否定)一点也不、毫不
ちゃんと 端正、规规矩矩、~~並ぶ/ 摆得整整齐齐、好好地、完全、确实、的的确确
一寸 ちょっと 稍微、一点、一会儿、暂且、难以(接否定)
如何して どうして 如何、怎样、为什么、什么理由
突然 とつぜん 突然
とにかく 总之、不管怎样
ともかく 总之、不管怎样、暂且不论
何しろ なにしろ 不管怎么说、总之
何分 なにぶん 请(多关照)、只是因为、无奈(天太黑)
残らず のこらず 一个不剩、全部(都吃了)
果たして はたして 果然(如我想的)、果真(表示疑问)
一先ず ひとまず 暂且、首先、~~家へ帰ろう/ 先回趟家吧
殆んど ほとんど 几乎、差不多
本来 ほんらい 本来、原来
全く まったく 完全、确实、~~すばらしい/ 真棒、实在 間もなく まもなく 不久、~~終わる/ 一会儿就好
最も もっとも 最(漂亮的花)
漸く ようやく 好容易、总算(到了山顶)
なんでも 一切、不论什么、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仿佛、好像
何とか なんとか(指不明确的事物)什么(如一个什么公司)、没法、想个办法
何とも なんとも(后接否定)无关紧要、无论怎么说、无论从哪方面说
日语N1必会副词(两个假名) 極 ごく 最、~~貧しい人々/ 极为贫穷的人们
是非 ぜひ 无论如何、一定、务必
ふと 猛然、忽然、偶然
ほぼ 基本上、差不多
元 もと 原来、从前
稍 やや 微微、稍微(大一点儿的碗)
良く よく 仔细、~~考える/ 认真考虑、~~やった/ 干得很出色、 良く よく(做反语时表示)竟敢、竟(跟没事似的)
より 更加、~~楽しい/ 更美好的人生
日语N1必会副词(其它) 何となく なんとなく 总觉得、不由地、若无其事(地混过去了)
何も なにも 一切都、~~見えない/ 什么都看不到、用不着、不必
結局 けっきょく 最终、结果、归根到底
できるだけ 尽可能、尽量(早点来)
どうしても 无论如何、必须、~~できない/ 怎么也不会
もしかしたら 或许、说不定、同もしかすると/
比較的 ひかくてき それは比較的難しい問題だ/ 那是比较难的问题
久しぶり ひさしぶり 隔了好久、お~~/ 久违了
いずれ 总之、不管怎样、不久、早晚
何時か いつか 早晚、以后、什么时间
何時も いつも 经常、总是、平时
この間5 このあいだ 上次、前几天、前些日子
この頃 このごろ近来、最近
以後 いご ……以后、……之后、今后、往后
今後 こんご 今后、以后
今度 こんど 这回、下次、下回
今回 こんかい 这次、这回
最近さいきん 最近(不包括以后)
最初 さいしょ 最初、首先、开始
先程 さきほど 方才、刚才
先日 せんじつ 前几天、前些日子
当時 とうじ 当时
当日 とうじつ 当日、~~うり/ 当天售出、~~券/ 当天有效的(票、券)
そのうち 不久、过几天
少し すこし 稍微、一点儿
少しも すこしも(与否定呼应)一点儿也不……、丝毫也不……
少なくとも すくなくとも 至少、起码
分类能力 篇3
【关键词】生物复习 概念图类 图解类 系谱图类 装置图类 表格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160-03
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从试题中的图来看有独立一图到多图的组合变化,从试题呈现的形式上来划分,主要有概念图类、图解类(示意图、模式图和数学模型图)、系谱图类、装置图类、表格类等五类。学生要具有用图表和数学方式的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内容的能力,这是在生物考纲能力的要求中就明确提出了的。因此,在教学时应对教材中展现的图表类说明加以重视,要有意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和释图的能力。下面就依托例题谈谈分类复习,以供参考。
一、概念图类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图示把分散的生物学概念加以系统化或用图示生物学概念间的层级结构关系的一种题型。
〖例1〗下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依次与a,b,c,d,e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稳态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B.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氨基酸
C.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蓝藻、颤藻
D.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氧气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教材中典型概念之间的关系。稳态调节包括免疫调节、神经调节,免疫包括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内容,A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B错误;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颤藻是蓝藻的一种,C正确;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所以D正确。
〖技法〗解此类试题:①首先要注意题干的导结语,是选正确或错误。②从选项的指向,分析概念间的关系。③注意从箭头的方向来辨别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变式1〗下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概念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A.Ⅰ生态系统的结构 Ⅱ营养结构 Ⅲ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Ⅳ分解者
B.Ⅰ正常机体的调节 Ⅱ体液调节 Ⅲ神经调节 Ⅳ激素调节
C.Ⅰ变异 Ⅱ不可遗传变异 Ⅲ可遗传变异 Ⅳ基因突变
D.Ⅰ免疫 Ⅱ非特异性免疫 Ⅲ特异性免疫 Ⅳ体液免疫
〖答案〗B
二、图解类
(一)包括示意图和模式图
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解图示的识别、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迁移的题型。
(二)数学模型
该类试题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曲线图,是以直角坐标图形式呈现,通过曲线的变化,揭示生命现象及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大量的信息隐藏在图中的题型。另一种是柱形图或坐标直方图,是将数据直观化呈现的一种题型。
〖例2〗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 产生总量的变化情况。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d光照强度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乙中的h点对应图甲中的c点
D.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答案〗B
〖解析〗从甲图来看,在b光照强度时,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在单位时间内都是相同的3单位,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首先供应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剩余部分释放到外界,说明此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速率,A错误;在d光照强度时,单位时间内O2产生总量为8单位,需要消耗的CO2也为8单位,但在a光照强度时,单位时间内没有O2产生总量,只有CO2释放量,即示意呼吸速率6单位,所以单位时间内需从外界吸收CO2 量为2单位,B正确;在c光照强度单位时间内O2产生总量为6单位,就需要消耗的CO2也为6单位,但甲图中C点时,没有CO2释放量,这说明此时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即示意光的补偿点。所以C点对应图乙中的f点,C错误;图乙中,h点是光的饱和点,限制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就不是光照强度。
〖技法〗解示意图和模式图类试题:①阅读题干,读懂图示,获得有用信息。②将获得的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③根据联系点,挖掘隐含条件,将题干信息、教材知识与试题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解答。
曲线图试题的解题关键是处理好“三部曲”:即认标—析点—观线。①分析横坐标进而确认自变量、因变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②对坐标曲线图中曲线的起点、转折点、顶点、终点、交叉点进行重点分析,明确这些特殊点的生物学含义。③从整体上观察和研究各段曲线变化及其含义。
解柱形图试题:①注意“两标与柱形”所示的含义。②对比各变量间的关系与分析变量间联系。③将图示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规范答题。
〖变式2〗图1 是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实验中,科学家绘制细胞利用被标记核苷酸速率的曲线。通过实验得知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是20小时。图2 是20小时研究过程中测定的含有不同DNA的细胞数。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据图1 可判断,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应为6 h
B.图2 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
C.图1 中处于AC段的细胞应属于图二中的甲组细胞,此时细胞内DNA聚合酶的活性高
D.图2 中乙组细胞应对应图一中CE段,此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D
三、系谱图类
主要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能力,对单基因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及推理能力。以方框、圆圈、线段等表示,蕴含了亲子世代、男女配合、遗传特点等多层含义的一种题型。
〖例3〗下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C.Ⅲ-7号一定不是携带者
D.若Ⅲ-10号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答案〗B
〖解析〗由图中的Ⅱ-3、Ⅱ-4、Ⅲ-8个体的表现型可确定该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如果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Ⅱ-4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2,故Ⅰ-2应该患病,这与图谱信息矛盾,从而确定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与该病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由Ⅲ-8个体的表现型可推出Ⅱ-3、Ⅱ-4个体的基因型都为Aa,那么Ⅲ-7个体的基因型为AA(占)或Aa(占);由Ⅱ-6个体的表现型可确定Ⅲ-10个体的基因型为Aa,故Ⅲ-7和Ⅲ-10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Ⅲ-7个体是患者,其基因型为AA或Aa,所以有的概率是携带者。Ⅲ-10的基因型是Aa,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aa,故Ⅲ-10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技法〗解此类试题:①首先确定遗传类型。判断是否为伴Y遗传,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②其次确定基因型。根据个体的表现型及亲子代关系推断。③计算相关概率。结合遗传定律计算后代的概率。
〖变式3〗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中的1号、2号、4号和5号,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图可以推知2号为显性纯合子、5号为杂合子
C.由图中的5号、6号与9号,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D.图中的7号和8号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
〖答案〗C
四、装置图类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等。它是利用装置图呈现试题信息的一种题型。
〖例4〗下列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C.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D.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答案〗A
〖解析〗为排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种子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为排除无关变量(外界温度、气压等)对实验的影响,上述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若乙装置中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就会有氧气的消耗,产生的等体积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装置瓶内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左移;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则没有氧气的消耗,液滴不移动。
〖技法〗解此类试题:①熟悉装置示意图②联系相关过程③根据装置要求规范作答。
〖变式4〗用甲乙装置来研究酵母菌呼吸的类型。下列对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组酵母菌是在有氧条件下生活,乙组酵母菌是在无氧条件下生活
B.实验中用10%的NaOH溶液吸收通入气体中的CO2
C.在B瓶中滴入重铬酸钾溶液,B瓶溶液呈现灰绿色,说明B瓶溶液中有酒精
D.乙组实验中要形成无氧环境可先将封口的B瓶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C
五、表格类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分析、处理、概括能力,但同时也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表格试题主要有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比较相关的知识点两种形式,它是生物试卷中常有的一种题型。
〖例5〗下述表格表示只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植物A和植物B光合速率的测定,植物A与植物B在3千勒克斯的光照强度条件下,固定的CO2量差值是( )
A.11 B.2 C.9 D.20
〖解析〗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所以A植物和B植物的呼吸速率分别是6(mg/100 cm2叶·小时)、15(mg/100 cm2叶·小时)。光饱和点时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在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时:A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20+6=26(mg/100 cm2叶·小时);B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为15(mg/100 cm2叶·小时)。所以,A植物与B植物在3千勒克斯的光照强度条件下,固定的CO2量差值是11。
〖答案〗A
〖技法〗解此类试题:①首先看清行与列的标题的含义。②分析表格中的行与列数据变化以及最大值、最小值和拐点的原因,寻找共同,辨别差异,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③在读懂表的前提下,理解数据所含信息,结合概念和原理,把数据所含信息准确的转换成相应的文字,准确的答题。
〖变式5〗下表是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的有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B
总之,图表类试题的考查是在学生获得知识系统性和整体性过程上进行理解性的一种检测,这类试题是简化了试题的文字叙述,省去了大量阅读时间的题型。要求学生要具有识图、释图和绘图的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在复习时,从例题、技法、变式三方面来组织分类复习,不仅能提高学生识图、绘图和释图的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生物插图高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2015A019)
分类能力 篇4
一、在基础知识传授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是一种思想方法, 需要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后, 才能有效指导实践。渗透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教师将这种思维方式不断融入到知识学习的各个阶段。因此, 从基础知识传授开始, 这个工作就应当开始了。
例如,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 学生从正数和负数开始接触有理数的相关知识。从这部分基础概念的传授开始, 教师便开始以分类的思想贯穿其中。学生除了知道3、1.8%、3.5等是正数, -3、-2.7%、-4.5等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之外, 还应当从宏观上看到, 这个过程是在将全部有理数按照正数、负数、0的标准分为三类, 从而使学生对有理数的划分与认知清晰了很多。
很多教师认为, 只有在具体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才会应用到分类讨论思想。实际上, 这是一个普遍的误区。从基本定义、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开始, 分类讨论的思考方式便已经出现了。教师一定要及时发觉并从开端处向学生渗透。
二、在具体问题解答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对基础知识学习过后, 学生便要开始接触一些具体的有理数问题了。虽然在学习之初, 学生练习解答的问题难度不会太大, 但并不妨碍分类讨论方法的加入。教师要时刻树立起应用分类讨论方法的意识, 并在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随时加以运用。
例如,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 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计算, 这也增加了更多融入分类讨论学习的机会。在有理数的加法学习完毕后, 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在一条南北向的笔直公路上行走, 他先走了10米, 又走了20米, 请问他现在距离出发点有多远呢?题目并不难, 却需要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分类讨论思路, 以先10米的行走方向为正方向进行分类, 便可以得出10+20=30 (米) 与10-20=-10 (米) 两个答案, 从而全面考虑小明的行走方式。
以上问题难度虽然不大, 却很好地融入了分类讨论的思考方式。也正是由于题目的整体解答比较容易, 学生才的注意力得以更加集中地放在分类讨论上。多加训练, 这种思维方式便能够迁移至其他复杂问题的解答当中。
三、在相关情境创设中深化分类讨论思想
当然, 除了通过具体问题进行反复实践之外, 教师也可以从整体教学的方向考虑, 深化分类讨论思想。教师所采用的方式, 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的具体情境, 激发学生思考, 使其主动应用分类讨论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便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情境, 促使学生自主展开分类讨论。学生们得到的问题如下:一条小狗在一条南北向的笔直道路上奔跑, 奔跑速度为每分钟5米, 并且以这个速度跑了2分钟。请问, 2分钟后, 小狗距离原点多远。学生们很快便反应出应用乘法进行计算, 并且结合两个方向得出了不同答案:5×2=10 (米) , (-5) ×2=-10 (米) 。在此基础上, 我又要求学生继续计算5× (-2) 以及 (-5) × (-2) 两个算式, 并且由此探究出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学生自然而然地通过分类讨论的方法得出了“同号相乘得正, 异号相乘得负”的结论。
在成功的情境创设之下,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自由主动了很多。在这个思考过程当中, 分类讨论不再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 而是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必需。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明确了何时使用分类讨论以及如何使用分类讨论。
四、在知识应用总结中升华分类讨论思想
任何知识的熟练掌握都离不开应用之后的全面总结, 有理数的学习也不例外。在有理数的每个知识阶段教学结束之后, 教师都会带领学生针对分类讨论方法的运用进行总结, 实现思想方法的升华。
例如,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学习结束之后,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总结的重点并不是知识点的罗列, 而是如何利用字母将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表示出来。当一个个具体的数字变成了an时, 如何准确进行分类讨论呢?最关键的是找到分类的标准。在当前学习范围之内, n属于正整数范围, 因此, 我们只需对a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显然, 以a>0、a=0与a<0三种情况进行分类是最为合理的。于是我们得出, 当a>0时, an>0 (n是正整数) ;当a=0时, an=0 (n是正整数) ;当a<0时, a2n>0 (n是正整数) , 而a2n-1<0 (n是正整数) 。
阶段性的总结并不复杂, 却能够达到巩固知识、提升思想的效果。通过总结发现问题、完善方法, 并将有益的思想方法系统地串连起来, 明确清晰又便于复习。
分类能力 篇5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分类培养的必要性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承担着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试行)》)中,对辅导员提出了“4个学科门类9个学科”、三大专业领域及法律法规的职业知识要求,并确定了辅导员9大职业功能3个等级标准。由此可见,辅导员职业能力既有多学科知识储备、学生工作“多面手”的“广博”需要,同时也有成为某一领域专家的“专深”要求。
我国现今主要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这两个标准来指导高校的学科建设,并形成了相对应的不同专业,各专业培养出满足各种社会职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从上述专业目录和学科目录看,都没有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相对应的专业和学科。
因此,从辅导员既“广博”又“专深”的职业能力要求和现今我国高校学历教育缺乏针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看,我们不能等待高校培养出“无缝对接”的辅导员,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培养机制不断引导辅导员终身学习,逐步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辅导员面对多学科知识储备职业要求,仰望职业生涯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分类培养机制。只有通过分类培养,辅导员从进入辅导员队伍开始,就根据自身专业背景或兴趣倾向确定自己辅导员职业生涯专注领域,并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从而延长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达到辅导员职业的高级阶段———专家型辅导员。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学生工作多面手,因此,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分类培养机制的时候,只能是有限分类。也就是说,辅导员要在9学科基础知识够用、辅导员实务合格的基础上,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只有这样,分类培养才能既满足辅导员实际工作需要,又满足辅导员向职业高级阶段发展需要。
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类别划分
本文以《标准(试行)》对辅导员划分的9大职业功能为基点来确定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类别。由于“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每个辅导员成长为专家型辅导员的必要职业功能,因此辅导员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这8大职业功能中的1~2个功能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从而形成8大辅导员职业能力类别。
(一)思想政治教育类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最基本的职业功能,是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此类辅导员一般由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并拓宽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及政治学等学科知识结构,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承担思想道德修养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主动思考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一般规律,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并能利用相关交叉学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相关论文。
(二)党团和班级建设类辅导员
党团和班级建设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此类辅导员一般由具备丰富的团组织工作背景的教师承担。这类辅导员应当具备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能够通过管理行为,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各类大型活动,激发和引导优秀学生不断涌现;熟练掌握国史、党史及中特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表相关论文。
(三)学业指导类辅导员
高职院校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加强学业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此类辅导员一般由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或师范类背景的教师承担,可考虑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专任教师承担。应具备丰富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熟悉学生所学专业、行业,能够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和参加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开展学生综合评价,探索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
(四)日常事务管理类辅导员
日常事务管理事关学生权益和幸福大学生活感知,是最贴近学生的辅导员服务管理工作。此类辅导员可由具备管理学、法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这类辅导员应熟悉《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级资助和奖学金政策等政策法规,能从学生出发,创新学生事务管理理念,梳理服务管理流程,方便学生,开展服务育人体系化设计,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能有意识地积累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关注学生事务管理热点,撰写相关论文。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类辅导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此类辅导员一般应由心理学专业背景或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承担。这类辅导员应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熟悉各种心理量表并能开展测量工作,具备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等识别能力,熟练掌握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能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危机评估、实施干预、妥善预后及跟踪回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领域研究,并发表论文。
(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类辅导员
网络思政教育是信息社会思政教育新形式,也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切入点。此类辅导员一般由具有信息网络技术或熟悉网络新媒体的教师承担。此类辅导员应熟悉思政教育理论,能熟练运用新媒体和网络语言,开展中特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宣传,能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对网络思政进行深入研究,发表该领域的学术论文。
(七)危机事件应对类辅导员
危机事件应对是事关学生切身利益和影响稳定大局的重要工作内容。此类辅导员一般由具备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这类辅导员应具备公共危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危机处理经验,熟悉各级危机事件管理办法和学校应急管理实施方案及程序。开展危机事件对策研究,发表相关论文。
(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辅导员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此类辅导员应由具备职业信息分析师、职业指导师、高校创业指导师等相关资质的辅导员承担。这类辅导员应了解国家创业就业相关政策,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和职业类别及咨询知识,能够开展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并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开展该领域应用型研究,承担相应的科研项目。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分类培养机制
辅导员按照《标准(试行)》8大职业功能进行分类培养,能够加快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程度。
(一)加强调查研究,把好辅导员选配环节
要提前调研现有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构成、学科构成及辅导员职业能力类型结构,明确辅导员队伍的紧缺学历、紧缺学科及薄弱辅导员职业类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辅导员选配标准,通过选配急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使结构更加合理。
(二)坚持公私兼顾,规划辅导员职业生涯
兼顾学校和辅导员个人的利益,既要满足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类型配置需要,又要尊重辅导员个人意愿,充分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确定辅导员发展方向后,辅导员队伍建设部门要与辅导员一起,共同规划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并持续关注其发展过程,适时调整。
(三)合理配置类型,形成辅导员工作合力
高职院校可以将不同类型辅导员配置到同一院系或校区,院系实行责任班级和类型工作分配法,通过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即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标准配置辅导员带班人数,由辅导员负责责任班级日常管理;同时按照辅导员类型牵头院系对应的学生工作。
在校级层面,可按照辅导员类型建立不同的研究中心或团队,促进同类型辅导员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
(四)坚持分类培养,配置好学习培训资源
根据辅导员发展方向,开展分类培养,将各级各类辅导员进修培训资源配置给对应的辅导员,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将教育部2016年“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增设的心理学专业配置给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类辅导员。
(五)按类考核定级,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
设计科学的职业知识理论和工作实绩考核体系,设置辅导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三大模块的通识性知识,确保辅导员“广而博”的基础性职业要求;通过辅导员分类类型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考核其“专而深”的专家型素养。同时结合其责任班级和牵头工作的实绩赋予不同权重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参照《标准(试行)》确定的或学校细化的辅导员职业能力等级,确定辅导员职业能力类型定级,与职称职务晋升、收入分配挂钩,打破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明志,姜土生.学科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5(4):14-17.
分类能力 篇6
一、让学生在“预习”时学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 了解重点,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作为问题提出来, 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片断1:检查预习, 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师:同学们昨天有去预习新课吗?
生:有。
师: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
生:三角形的分类。
———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两遍。
师:三角形的分类有几种方法?
生:两种。
师:哪两种?
生:可以按角分、也可以按边分。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按角分。 (板书:角)
师:如果要给三角形分类, 怎样知道三角形的每个角是什么角。
生1:可以用量角器。
生2:可以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
生3:可以用看的。
师:看, 也就是用目测的。
师:同学们可真会想办法。大家可以用刚才说的这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判断角。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 把学习课本的内容放在课前进行预习, 重视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充分的时空经历和体验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自由表达等数学活动。
片断2:探索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1) 小组合作, 共同完成记录表。师:每个小组都有七个三角形, 仔细观察每个三角形里面分别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几个钝角。小组合作, 一起完成记录表。 (1) 小组合作填表。 (2) 汇报。
师:同学们记录好了吗?哪个小组派代表到上面汇报。
生:1号三角形有一个钝角, 两个锐角。2号三角形有三个锐角。3号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4号三角形有三个锐角。5号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6号三角形有三个锐角。7号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我们发现:1号、3号三角形为一类, 因为它们都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2号、4号、6号三角形为一类, 因为它们三个角都是锐角。5号、7号三角形为一类, 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师:你们同意这个小组的汇报吗?
生:同意。
(2) 指名上台分, 并命名。 (1) 指名分。
师:根据这一小组的汇报, 谁能上台按角给这些三角形分一分。 (学生上台分类)
师:同意这位同学的分法吗?
生:同意。
师:为什么把2号、4号、6号三角形分为一类?
生:因为它们三个角都是锐角。
师:你能给这类三角形取个名字吗?
生:锐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把5号、7号三角形分为一类?
生:因为它们有一个直角, 两个锐角。
师:谁帮这类三角形取个名字?
生:直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把1号、3号三角形分为一类?
生:因为它们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给这类三角形取什么名字好呢?
生:钝角三角形。
师:按角分, 我们把三角形分成几类?
生:三类。
师:分别是哪三类?
生: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这三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 在学生已懂得了角的分类, 能区分锐角、直角、钝角这一基础上, 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地思考和推理、交流, 学会给三角形分类, 把握各种三角形特征。课堂上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给三角形命名, 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三、让学生在“表达”时学习
“表达”就是给学生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水平,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片断3:质疑问难, 总结归纳
师:同学们学了这三类三角形, 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的吗?
生:这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1:这三类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说得真棒!除了这个共同点, 还有吗?
生2:这三类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师:这你也知道呀!太棒了!还有谁想说。
生3:这三类三角形至少都有两个锐角。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三类三角形的共同点,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这三类三角形又有什么不同点?
师:你们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
师:同意这位同学的发现吗?
生:同意。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机会让学生质疑, 让学生有话可说, 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课堂只要学生自己能说的、能做的就绝对不说、不做。当学生语言表达说不完整时, 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纠正后让全班齐读, 关注到了全体, 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表达中释疑, 巩固了新知,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教师在课堂上应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思考、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 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 促进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分类能力 篇7
以前, 笔者以为初中生记叙类作文只要结构完整, 叙事清楚, 中心明确, 就达到了初中作文的要求。事实并非如此, 每次评阅作文, 发现大多数学生作文都是泛泛而谈。虽然有的作文题材较好, 立意也不错, 但写人记事过于笼统, 以致人物脸谱化, 缺乏个性; 事情简单化, 缺乏感染力;给人干瘪、单薄、空泛、枯燥的印象, 读来味同嚼蜡。为此, 笔者曾一度很困惑。后来,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笔者逐渐发现, 缺乏具体生动、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作家曾说过:“细节描写是荷叶上的露珠, 能使整个荷塘闪烁出珍珠般的光彩。”几次中考评卷和平时的作文训练, 让笔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小细节, 魅力无穷。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 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合理恰当的、精彩细腻的细节描写, 会使学生作文变得血肉丰满, 富有感染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灵。因此, 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特别注重学生细节描写的指导和训练。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
一、从阅读欣赏中领略细节描写的魅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经典的作品使用细节描写, 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分析其在丰富作品内容和深化作品主题上起到的作用, 加深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认识, 进而对细节描写产生浓厚的兴趣。
古诗词语言精练, 细节描写极为典型, 耐人寻味, 对学生领略细节描写的神韵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 把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景,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教材中的现代文名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 文质皆美, 有很多是细节描写的典范之作。笔者有意识地把对细节描写的认识理解, 巧妙渗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 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比如琦君的《春酒》中有描写“我”不请自到去吃春酒的情形, 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不说“肚子吃得很饱很饱”而是“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学生思考琢磨交流后, 笔者继续追问:为什么不说“肚子吃得鼓鼓地跟小猪似的”或者“肚子吃得圆圆的跟冬瓜似的”?通过分析与探讨, 学生很快认识到了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通过对阅读教学中经典作品的赏析、感悟, 学生对于细节描写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兴趣。作家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 就应该学会细节描写。
二、从实践积累中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哪一类作文, 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之后, 尽管进行了反复提示、启发和引导, 有些学生还是不知如何下笔, 常有“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 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所以, 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首先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观察是写作的途径。观察首先要从人、事、物的主要特点特征着手, 在对比中, 找出该人、事、物区别于其他人、事、物的不同特点, 及时记录下这些新发现、新变化, 并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悟体验。细心的观察, 勤快的记录, 合理的想象, 再加以及时分类整理, 就能把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作文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观察记录的内容整理成一个个的系列, 如“生活中的美”“亲情与友情”“校园生活系列”等等。只要坚持观察积累, 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
积累的具体做法是:首先, 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好一本摘录本, 摘录课内外有关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 并经常翻阅, 经常诵读。其次, 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本细节描写的作文本, 经常进行细节描写片断训练, 每周至少完成一次这方面的作业。写小片断由学生自己确定中心, 自己选材, 自由灵活。经过一段时间的片段训练,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同时, 笔者建议每个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本取一个雅致的名字, 便于保存和交流。学生取名的积极性非常高, 发现有“一地花影”“细语凝香”“云淡风轻”“那时花开”“雾雨落红”等富有诗意的名字, 让人赏心悦目。
在细致观察和丰富积累的基础上, 学生随笔中出现了许多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如105班黄宝玲同学的随笔《班里来了“不速之客”》:
“自习课上, 一只浑身乌黑的蜥蜴趴在墙壁上, 一动不动, 仿佛在闭目养神。随着下课铃声的到来, 它仿佛苏醒了, 开始活动了。小峰发现了它, 便小心翼翼地拿来扫把, 狠狠地压住了它。虽然已经见不着蜥蜴的身躯, 但仍见它的尾巴在急速地划动着。黑色的尾巴在洁白的墙壁上格外显眼!小峰拿着扫把慢慢地把蜥蜴沿着墙壁拖到门旁, 开了门, 如同打高尔夫球一样把扫把一甩, 蜥蜴便飞上两米高空。只见它四肢急速划动着, 如同溺水儿童。‘啪’一声落地, 它急速后转, 仅用两只后腿狂奔, 前肢刨动着, 向人群中奔来——奔向女生。女生立即大声尖叫, 场面十分混乱!”
细节源于生活, 深入观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因此, 笔者告诉学生, 只有留心生活, 深入生活, 探究生活, 才能使细节描写真正细致入微, 富于真实感, 更具感染力。通过阅读欣赏、观察积累、片断练习, 学生加深了对细节描写的认识和理解, 掌握了细节描写的一些最基本的特点, 如细节描写必须细致入微, 细节描写要真实可信, 细节描写要为主题服务等等。
三、从分类训练中品味细节描写的好处
如果仅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勤作积累, 而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指导, 恐怕学生在文章布局、选材立意、详略安排、表达方式等方面会无所适从。所以在进行上述训练的同时, 笔者又从景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提炼细节, 分类训练, 并要求学生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一) 景物描写要注重观察
一花一草皆生命,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篇感人的文章往往离不开生动的景物描写, 但景物描写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 其目的应该是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 烘托人物的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 突出文章的主旨等。人们的活动往往与环境息息相关, 笔者常常引导学生从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景物入手, 学会对景物的细致描写, 以充实文章的内容, 丰富文章的内涵。
2012年春节过后, 开学第一周的作文课, 笔者就特意选取了一个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话题来写——“春到校园”。笔者告诉他们要把手中的笔变成一架高速摄像机, 力争以每秒10000帧的速度去记录生活, 要清晰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把景物刻画得生动传神,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于是第一节课, 笔者带领全班学生走进学校的绿化带, 指导他们仔细观察, 随时做好笔记, 然后回到教室讨论交流, 第二节课布置当堂作文。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并且学生作文中还出现了不少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如105班祝蕊同学的《校园的桃花开了》: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在这姹紫嫣红的季节, 学校去年所种的桃花如今默默绽放了。你瞧, 生物园里那一株株桃树亭亭玉立, 如一个个羞涩的姑娘半掩着脸, 眼露笑意, 尽显娇柔美态。粉红的瓣, 橙黄的蕊, 朵朵流香欲滴, 引来无数蜂儿上下翻飞, 竞相采蜜。”
作者抓住树态、花瓣、花蕊、花香、蜜蜂等几个细节进行具体刻画, 突出桃花盛开所带来的勃勃生机。
写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景物, 学生易写也乐写。同时又要明确告诉学生, 写景要有目的,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写景是为了抒情, 要透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二) 肖像描写要表现个性
果戈理说:“成功的肖像描写, 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进行外貌描写, 要细致观察, 捕捉人物与众不同的特征, 选择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进行描写, 力求写得准确传神, 使读者如见其人。
这方面的训练, 笔者主要指导学生先从身边熟悉的人写起。因为熟悉的人往往是自己最了解的、认识最深刻的, 写作时就容易准确把握写作对象的特征, 生动形象地表现其个性特点, 从而具有感染力。如104班刘梦雪同学的《我越来越坚强》:
“后山的通道上有一个斜坡, 走起路来有些吃力, 何况还拖着七个沉甸甸的大水桶 ? 只见他黝黑的脸颊上挂满了豆大的汗珠, 不断沿着脸颊滚下来, 沾湿他那白色而有些发黄的衬衫。他的肩膀显得僵硬, 走路时像机器人一样笨拙。他的腰上系着一条麻绳, 绳子另一端系在手拉车的柄上。他的眼神是那么的锐利, 像宝剑似的。他的眼睛一直专注地望着前方。”
作者抓住“黝黑的脸颊”“豆大的汗珠”“发黄的衬衫”“僵硬的肩膀”“腰上的麻绳”等细节, 从容貌、衣着、眼神等方面将一个勤劳、坚毅的送水老人刻画得很传神, 很感人。正是“他”的坚毅感染了“我”, 让“我”的学习态度发生了的转变。
叶圣陶先生说:“描写人物, 假若只就人的共同之点来写, 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 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 必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只有抓住写作对象与众不同之处, 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才能避免“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弊端。
(三) 神态描写要体现变化
肖像描写是人物静态的描写, 神态描写则是人物脸部的动态描写。一般的人物, 往往喜怒形于色。脸就是一张晴雨表, 随时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心理变化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笔者在让学生观察熟悉人物肖像同时, 更强调关注人物在事件中的神态变化。动态的脸部特征能更真切更直观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如105班郑慧敏同学的作文《我们的“忙”老师》:
“手机响了, 马老师看了一眼屏幕, 下意识地摁掉了……手机再次响起, 马老师眉头稍稍皱了一下, 轻轻一摁, 挂掉了……手机又响了, 我说:‘马老师, 你先接电话吧。’马老师似乎很不好意思, 和我说道:‘不好意思了。’马老师一声‘喂’之后, 好久没有出一声, 只见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两条浓密的眉毛像两片乌云, 直压向镜片后有些浑浊的眼睛, 连鼻梁上的肌肉也似乎紧缩成一团。最后一声‘嗯, 别急!别急!我马上来!马上来!’……”
学生通过“眉头稍稍皱了一下”、“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两条浓密的眉毛像两片乌云, 直压向镜片后有些浑浊的眼睛, 连鼻梁上的肌肉也痛苦得紧缩成一团”等动态的脸部描写, 结合语言描写, 把正在找学生谈心的马老师接到家人打来的紧急电话时那种反应, 刻画得细致入微, 马老师敬业爱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训练, 学生习作中的人物, 脸部不再僵硬, 表情不再死板,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富有表情的脸, 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四) 动作描写要展示心理
老舍先生说:“只有描写动作, 人物才能立起来。”莱辛说: “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 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 都是人物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的外化。写作中, 人物的行动一细化, 人物就生动地活跃在读者面前。为了提高学生动作描写的水平, 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动作描写片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进步明显, 作文中出现了不少动作描写的精彩片段, 如:
“‘别急, 你一定赶时间吧。’正当我正要站起来准备下车时, 一只枯瘦似树枝的手一把按住我, 只见一旁的老人微笑着对我说。我羞愧地点了点头, 不敢望她的脸, 低下头去。老人从那件脏兮兮的外衣里抖抖索索地掏出两张皱巴巴的一元钱, 不舍似地抚摸了几下, 然后双手递给售票员。售票员张了张嘴, 却什么也没说, 有些尴尬地接过钱。”
(104班凌岚《老人的笑容在我心中久藏》)
作者以“一把按住”“抖抖索索地掏出”“不舍似地抚摸”“双手递给”等几个动作细节, 把一个虽然贫穷却热心善良的老人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又如:
“飞呀飞呀……一只虫子在空中惬意地飞舞着, 所过之处, 皆是女生的尖叫, 尖叫声此起彼伏, 汇成一首‘尖叫交响乐’。小辉忍不住抄起科学书, 搜捕着虫子。每次虫子的掠过, 都会引起大家一阵阵骚动。小辉左一挥, 右一击。‘啪!’打中了!小虫子急速‘坠机’, 着地。一只小生命就这样瞬间‘陨落’在地, 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它使出全身仅有的劲不停地扇动翅膀, 拼命挣扎着, 不放弃一丝生的希望。突然, 一只坚韧有力的脚狠狠地踏上去, 还故意地摩擦几下, 这个小生命, 就此完结了。”
(105班沈寒玥《小虫子的宿命》)
作者抓住人物几个典型的动作, 运用“尖叫”“忍不住抄起”“搜捕”“左一挥, 右一击”“狠狠地踏”“故意地摩擦”等动词进行生动地描写, 表现了大家对影响他们学习的小虫子无比厌恶的心情。又用“惬意地飞舞”“下坠”“使出全身仅有的劲不停地扇动”“拼命挣扎”等表现了虫子对生命的渴求, 表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立意深刻, 又带有几分诙谐、几分情趣。
人物的一举一动, 一般都是他们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 唯有细致刻画, 他们的性格特征才更加鲜明突出。
(五) 心理描写要揭示性格
人的深层意识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处, 轻易不会显露出来, 因此便有了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慨叹。心理描写恰恰是深入人物的灵魂深处, 将各色人物的不同灵魂通过内心独白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众多写作手法中, 最能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展现人物性格的莫过于心理描写。
对于心理描写, 笔者主要是通过设计情境来进行指导, 设计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开展训练, 如:“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 你被同学误会的时候或你犯了错误, 班主任找你谈话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然后再进行写作。或者向学生出示一段开头, 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数学课上, 老师正在发批好的试卷。看着老师时而惊喜时而暗淡的表情, 我紧张得要命, 觉得自己的心在‘扑扑’直跳, 担心自己这次又考砸了。拿到试卷, 我偷偷一看, ‘58’分, 我仿佛遇到了一个霹雳, 瞬间耳朵轰响。”
一个学生这样续写道:
“……暴风雨中, 我孤独地留在了教室。望着那张打满红色叉叉, 写着刺眼分数的试卷, 我的心像被针尖狠狠地扎了一下, 感到一阵刺痛。我不禁留下了伤心、委屈的泪水, 我不断问自己‘为什么? 为什么我明明已经尽力了, 却仍然得到这样的结果’。我的情绪从没有过这样的低落, 我的内心深处也下起了雨, 正像窗外那倾泻而下的大雨和让人心悸的雷鸣电闪。”
文中作者由孤独到悲伤, 由悲伤到迷惘的心理轨迹清晰可见, 特别是“我的心像被针尖狠狠地扎了一下, 感到一阵刺痛”, 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努力奋斗却屡遭挫折的失败者内心的痛楚与失落。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刻画出人物微妙的情感变化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样才能再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才会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从深化训练中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
分类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思路, 明白从哪些方面着手细节描写, 而细节描写要收到良好的效果, 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因此, 在分类训练的同时, 加强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 以有效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笔者主要是从准确用词、分解细化、妙用修辞等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一) 准确用词, 让细节描写真实生动
描写人物的动作或神态, 只有选择恰当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主要是通过填词训练, 培养学生学会辨析、准确用词的习惯。教师在训练中可以投影一段文字, 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来填空。如:
这种训练形式,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认真思考。练习中, 有一位学生巧妙运用了下列词语:清脆、柔和、缝隙、零零散散、抚、啜、清新、丝绸、垂落、滑落、抚弄、清澈、穿过。这些词语选用贴切, 诗意地描写出了山林的柔美和作者细腻的感受。
笔者总是提醒学生, 选择词语时, 要细心斟酌、认真推敲, 要根据上下文选定, 根据主题确定, 根据音韵节奏敲定。
(二) 分解细化, 让细节描写细腻感人
当情节快速向前推进时, 如果不懂得在能打动人的关键处放慢节奏, 放大瞬间, 分解画面, 以精雕细琢来丰富文章的意蕴, 那么无论是写什么题材的文章, 都只能给人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感觉。例如105班徐?同学在《感受成功》中这样描写在小学时的一次演讲经历:
“到了演讲那天, 我紧张地走上讲台。在讲台上, 我望着全校的老师和同学, 感到很害怕, 我小声地说了一句:‘亲爱的同学们, 老师们, 大家好!’同学们立即大笑起来。我无比羞愧, 想哭。后来我见老师向我做了一个手势, 表示支持我, 我才慢慢平静下来, 继续我的演讲。”
从走上讲台到看见老师的鼓励确实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程, 一般学生只会用三言两语就概括完这一过程。像这种没有细节描写的笼统概述, 无法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无法打动读者。笔者指导这名学生将这一瞬间分解、细化, 分别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侧面描写等方面, 采用特写镜头和慢动作推进的方法进行修改。根据教师的指导, 修改如下:
“到了演讲那天, 我哆哆嗦嗦地登上讲台, 每走一步, 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有千斤重。我站在讲台上, 台下的听众黑压压地一片, 我感觉他们的目光像一支支利箭一样射向我, 我两腿发软, 眼冒金星, 脑子一片空白, 原先倒背如流的语句, 不知去向哪里了! 我低下头盯着稿纸, 用颤抖的手握着话筒, 慢慢地放到嘴边, 刚说了一句:‘亲……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同学们便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我知道我的声音发颤而且结结巴巴, 我的脸热得发烫, 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 发不出一点儿声, 又像被火烧似的, 感觉又肿又痛。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模糊中看见老师站在不远处, 嘴里说着什么似的, 我已经听不清楚了。只见她向我高高地竖起大拇指, 我才明白老师的意思, 慢慢地平静下来, 我清了清嗓子, 继续我的演讲。”
在指导、分解、细化这一环节时, 笔者不断鼓励学生:细节描写并不难,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用心体验, 生动再现, 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 一个常被人忽略的细节, 一个平常的镜头, 也会震撼心灵, 打动读者。
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捕捉并放大生活中精彩的瞬间, 然后从不同角度, 运用多种方法, 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立体化地描写, 从而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 妙用修辞, 让细节描写隽永深刻
成功的细节描写不仅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源于真情实感, 适当的联想与想象、巧妙的修辞方法, 也有助于我们把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更加真实地传达出来。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 细腻地描绘出春雨细密、轻盈、滋润的特点, 使人不由得发出“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的感叹。妙用修辞的写作技巧, 笔者首先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 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进行训练。如下面一段关于“雨”的细节描写:
“春雨淅淅沥沥, 飘洒在草地上, 小草不知不觉伸直了腰;春雨‘沙沙沙沙’, 飘洒在树叶上, 像少女轻抚琴弦;春雨缠缠绵绵, 飘洒在天空中, 如千万条银丝斜织着。”
(108班帅思越《雨韵》)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描写出了春雨富有生机、美妙细亮的特点, 意境优美, 别有一番韵味。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也可以慢慢找寻适合自己的、富有个性化的写作手法,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加以巧妙运用。例如在细致描写某一事物的特点之后, 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 运用比喻或拟人再进行传神地描摹。如:
“我蹲在大树底下嚎啕大哭, 焦急地等待着奶奶的到来。幼儿园里回荡着我凄凉的哭声, 我害怕极了。雨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我抬头仰望, 透过模糊的雨幕, 我看见盘旋交错的树枝, 像一群电影中的异形, 高举着攫取的手臂。天空漆黑一片, 让人感到黑暗快要吞没整个世界。冷飕飕的风不断袭来, 树叶被刮得发出一阵阵怪异的声音。”
(104班王思《期待》)
作者抓住“交错的树枝”这一雨中细节, 生动的比喻成“一群电影中的异形, 高举着攫取的手臂”, 情景交融, 形象地表现了“我”孤独中无比恐惧的心理和想见到奶奶的强烈愿望。学生发现了让细节描写更加隽永的窍门, 创作便有了个人特色。
在细节描写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从而给读者留下隽永深刻的印象。除了上述可行性方法外, 还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加以引导, 让学生多角度进行感受体悟。
在教学中, 笔者还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经常挑出一些优秀和进步大的作文印发给全体学生, 让学生相互评改、相互借鉴。如本学期就先后印了五次学生优秀作文——“爱, 如此简单”“心中的阳光”“我读懂了 ______”“十四岁, 我多了一份 _____”“我终于战胜了 ______”, 进行班级展示和交流。这样, 既让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笔者还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给《新四中》校报、《今日临安》投稿, 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比赛,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多人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或在作文竞赛中获奖。帅思越同学的《考试之后》和《小草也有春天》两篇随笔发表在《今日临安》“校园生活”上, 徐?同学的《山在, 水在, 情还在》荣获杭州市第七届“感动我们的故事”征文二等奖, 沈寒玥同学的《记忆中的泪》获得了三等奖, 帅思越同学的《温暖的年俗》获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文学艺术采风活动征文二等奖, 徐喆同学的《生如流岚》获临安市第九届中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他们享受到了写作成功的乐趣
五、结语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平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长期的作文训练。细节描写训练, 既能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记录、深入思考的习惯, 又能培养学生踏实勤奋、刻苦钻研的学风, 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有一定帮助。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情”的艺术境界, 让文章光彩四射、熠熠生辉。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通过分类训练的方法, 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 做法尚不成熟和完善, 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 引发更多同仁的关注与思考。希望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讨中来, 拓展初中作文教学的空间,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使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更有序、更有效, 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辉.搜间传神, 推微知著——慢慢走, 欣赏《金岳霖先生》的细节美[J].新语文学习·高中, 2011 (12) .
[2]韩冬.古典诗词的细节之美[J].考试·高考语文版, 2010 (11-12) .
[3]胡晓虹.多媒体:让作文教学更精彩[J].中国民族教育, 2006 (21) .
[4]罗小军.肖像描写创新四法[N].湖南在线—家庭导报, 2005-01-31.
[5]寻乃春.化腐朽为神奇的动作描写[J].中学生优秀作文 (教学) , 2010 (08) .
【分类能力】推荐阅读:
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分类要求08-29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10-03
Discuz!如何开启使用HTML、主题分类、分类信息07-06
三年级应用题分类问题行程问题分类复习10-04
分类依据07-15
景观分类07-16
流量分类07-18
音乐分类07-20
分类处理10-14
模型分类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