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2024-09-23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精选8篇)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篇1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导语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与分类 1.不良事件的分级

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3级。

(1)一级不良事件: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或者下列情形之一者,即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2)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并将事件对病人的伤害程度分为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和重试伤害。以上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3)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2.不良事件的分类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疗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等;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10类,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要求、热源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非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等级概念

1.护理不良事件一般分为事故、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护理缺陷三个等级。(1)医疗(护理)事故: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2)护理一般差错:是未对患者人身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未产生不良后果者。(3)严重差错:由于护理人员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4)护理缺陷: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一环节有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在患者身上发生不良后果。2.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四个等级(中国医院协会分类):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1)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2)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3)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4)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3.严重药物或输血不良反应。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5.因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6.院内感染。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的常见原因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有时凭借主观印象,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执行医嘱不正确表现在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患者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违反操作流程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造成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患者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4.未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未向病人反复强调潜在的安全隐患(跌倒、坠床)。5.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未对压疮高危因素患者评估,造成患者压疮。未对坠床、跌倒高危因素患者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造成患者坠床、跌倒。6.消极倦怠心理引起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病人投诉)。7.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特别是高浓度药品未有标识和单独放置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8.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缺乏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对本学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培训不到位,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应急能力差,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9.后勤保障系统不完善医院后勤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系统。随着医院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技术的进步、设备规模的扩大,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围和知识面越来越广,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后勤管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如,药品不能及时送到病房,不能一站式服务,物品报修报送不及时等。总之: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人、环境、仪器设备、以及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如,病房的药物放置错误,造成护士在摆药过程当中拿错药,就会发生摆药错误;护士执行过程当中,没有认真核对,则造成核对错误;在执行医嘱时,没有认真核对,则造成执行错误等。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编制床位550张, 开放床位550张, 年门诊量500952例次, 收治患者25554人次。

1.2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各科室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05例。对20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包括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分级、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1.2.1 分类方法:以福建省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管理规范为依据, 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1) 非计划性拔管:管路非医疗行为的意外滑脱或者拔除。同一个患者多次拔管应分别上报, 管路包括: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气管导管、T管、胸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导尿管、胃管以及各种造瘘管和引流管等。 (2) 用药错误:包括所有给药途径如外用、口服、吸入和注射等, 涉及给药的所有环节如药名、剂量、剂型、时间等错误、漏执行、液体渗漏等。 (3) 跌倒/坠床: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的病例数 (如果是同一患者多次发生, 需统计该患者的实际案例数) 。 (4) 压疮:患者在住院期间新发生院内压疮的病例数 (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压疮, 若转科或多次发生压疮均按1例计算;若院外已带入压疮, 但在住院期间再发生新的压疮也按1例计算) 。 (5) 烫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烫伤。 (6) 其他:自杀或走失、标本错误、书写和电脑录入错误。

1.2.2 分级标准: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医事管理局《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2,3,4], 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0~6级, 具体内容如下:0 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 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 生命体征无改变, 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 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 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 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致患者伤害程度构成比, 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比如下:用药错误77例 (37.6%) ;非计划性拔管70例 (34.1%) ;跌倒/坠床28例 (13.8%) ;压疮5例 (2.4%) ;烫伤2例 (0.9%) ;其他23 (11.2%) 。

3 讨论

3.1 结果显示

3.1.1 从分级的情况看: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的概率最高, 占总发生率的84.3%。Ⅲ级和Ⅳ级的发生率虽低, 但由于给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严重, 易引发护理投诉甚至发生医疗纠纷, 各级各类的护理人员也应引起重视。

3.1.2 从分类的情况看:用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坠床是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评估到位, 加强沟通 (包括护患沟通、医患沟通等) , 落实三查七对、医嘱执行制度等。

3.2 原因分析

3.2.1 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系统原因。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 绝大多数原因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事件发生的多个环节中, 差错是众多环节中某一种或几种发生改变所致。既有系统因素, 也有个人原因。实际上个人仅仅是一系列环节中最后一道关口[5]。

3 . 2 . 2 发生Ⅰ级和Ⅱ级护理不良事件的频率最高。引起此类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评估不足, 沟通不良, 违反操作常规, 查对不严, 知识欠缺等, 可通过鱼骨图和流程图等管理工具分析方法找到要因。

3.2.3 发生Ⅲ级及Ⅲ级以上护理不良事件多为个案。引起此类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不完善、流程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 可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RCA) 或品管圈 (QCC) 进行深度分析和专项改善。

4 应对措施

4.1 重视事前监管, 减少护理风险: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和无惩罚主动报告制度, 制定护理不良事件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 设计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及其他报告表, 针对报告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院深度培训, 提升护理人员评估、识别、处置护理不良事件的能力及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

4.2 加强事后监管, 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凡发生Ⅲ级及Ⅲ级以上不良事件的科室, 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理部、医务科, 并在一周内召开根本原因分析会, 会议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主持, 必要时邀请分管副院长、医务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科主任参加, 还原并记录事件演变过程, 找出重点进行整改。

4.3 加强培训, 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会议, 通报Ⅱ级及Ⅱ级以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原因、整改措施、监控重点;在院内《护理简讯》以无记名的方式发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分享经验吸取教训, 并作为科室的业务学习内容之一。每年召开全院护士大会1~2次, 分析行业现状, 医院日常工作情况、分享管理经验、分析存在及潜在的安全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及监控重点, 作到警钟长鸣, 令行禁止。

摘要:目的 通过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分级的方法, 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级、分类、原因分析及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级方面: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的概率最高, 占总发生率的84.3%;分类方面:用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坠床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频率较高, 占总发生率的85.5%。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原因, 与系统不完善、流程不合理、监管不到位、评估和沟通不力等密切相关。结论 根据不良事件的不同类别及级别采取相应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不良事件,分级,分类,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漓, 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1) :54-55.

[2]杨莘, 王祥, 邵文利, 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2) :130-132.

[3]吴欣娟.医院临床护理质量安全评审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108.

[4]付华秀, 古秀容, 王娅丽, 等.70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初探[J].当代医学, 2010, 16 (18) :123-125.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篇3

【关键词】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正常的护理差错或事故。作为护理人员从内心来说都不希望有事故发生,就护理不良事件的本质属性看,也是具有可防性和可控性的。只要了解和掌握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就能有效减少和预防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我院从2012年起成立了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采用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方式予以管理。根据我院通报的2012年~2013年的153例护理不良事件,笔者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措施。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源自于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印发的2012年、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分类统计表,2012年~2013年各护理部累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53例。

2.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分类统计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别,计算百分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3.分类结果

(1)按类型分类:15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27例,占比17.65%;护患交流障碍,告知不足25例,占比16.34%;护理记录缺陷(缺项、漏项、与医疗记录不一致)21例,占比13.73%;交接班清点物品时只签字,不清点19例,占比12.42%;配液后无签名、日期、时间13例,占比8.5%;遗漏医嘱或执行医嘱不及时(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12例,占比7.84%;给药对象识别错误(输或换错液)8例,占比5.23%;给药剂量或方式错误、镇静药服药到口6例,占比3.92%;跌倒6例,占比3.92%;坠床5例,占比3.27%;泄漏患者隐私4例,占比2.61%;配液时将配液时间写错,与实际时间不符4例,占比2.61%;静脉液体外渗外漏-多巴胺2例,占比1.31%;在急症抢救时发生设备问题为1例,占比0.65%。

(2)按时间分类:星期一发生16起,占比10.46%;星期二发生17起,占比11.11%;星期三发生33起,占比21.57%;星期四发生29起,占比18.95%;星期五发生21起,占比13.73%;星期六发生25起,占比16.34%;星期日发生12起,占比7.84%。

(3)按班次分类:上午班(8:00~15:00)24起,占比15.68%;下午班(15:00~20:00)42起,占比27.46%;夜班(20:00~8:00)87起,占比56.86%。

(4)按护理人员分类:涉及165名护士,其中,实习护士11名,占比6.67%,护士109名,占比66.06%,护师33名,占比20%;副主管护师12名,占比7.27%。除11名实习护士外,154名护士工作年限:5年以下(含5年)有87名,占比56.49%;6年至10年有40名,占比25.97%;11年至15年有17名,占比11.04%;16年至20年有6名,占比3.9%;20年以上有4名,占比2.6%。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1.主观原因

(1)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未能正确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高风险属性,有着一定的侥幸心理,操作规范落实不到位,观察也不够仔细,对于医嘱未严格有效的执行。

(2)责任心有所缺失。个别护理人员存在值夜班睡觉的现象,有的巡视病房不及时,有的工作时思想不集中,不能做到爱岗敬业,影响到护理工作效果。

(3)存在消极倦怠心理。护理工作容不得有一丝松懈,长期的高压状态造成护士始终保持精神高度紧张,过分应激易引发崩溃心理,致使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

2.客观原因

(1)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新上岗护士对于护理业务掌握不精通,而科室因为人力紧张急于安排单独操作。一些年轻护士经验缺乏,对部分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能完全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加以判断并做出迅速反应,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2)人员短缺致使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人手紧张,有的还承担着其他工作。护士单位时间内常规处置过多,在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方面有一定难度,易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3)监管存在盲区和死角。护理部定期督导力度不够。护士长精力主要用于日常事务工作,不能仔细检查环节质量,事前控制不到位,没有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点建议

1.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医嘱“三查七对”制度,有疑问的必须问清查明后再行实施。实行分级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分别采取加防护栏、应用安全约束带或床档、悬挂安全警示卡等不同护理措施,提醒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醒,避免意外发生。

2.加大护理安全教育力度。护理部要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引导护士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护理过程中易疏忽的环节和药物,一定要逐个环节、逐个药物落实安全警示措施,形成人人重视护理安全,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良好氛围。

3.加强对年轻护理人员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科学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规划,突出培训业务知识的专业性,重点加强对各科室所负责的专科疾病护理方面知识的常规培训,定期开展护理技能比赛,激发护士主动掌握相关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4.维护好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作息时间安排要做到科学合理,适度充实一线护理人员力量,降低劳动强度,减轻紧张和焦虑。要每年组织1~2次的健康体检。根据需要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抗压能力,引导护士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从事护理工作。

5.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后果,区别执行护理不良事件自愿上报无惩罚性措施,鼓励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要建立巡查机制,各科室内部也要对应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章立制,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检查,变护理不良事件年通报为月通报,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

参考文献:

[1]朴桂顺,董秀英.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5052.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篇4

时间: 2021.08.12

地点:消化内科学习室

主持人: 何翠玲

参加人员:

N4级

3人

何翠玲

黄燕华

谭敏玲

N3级

13人

邓雪凤

杨小梅

龚丽梅

康倩红

李志群

谢明丽

陈丽媚

李 敏

卢丽霞

杨杰媚

黄敏

钟巧玲

廖秋玉

N2级

23人

梁琼方

谭肖琴

何文杏

梁 晨

郑容梅

徐庆玲

黄伟芬

候泳秀

覃锐菲

陆遇春

梁肖敏

曾钰清

曾瑶瑶

韦爱娟

朱怡静

陈智玲

刘 莹

罗 雪

谭欢华

曹樱莉

甘幼芳

陈 雅

杨海瑶

刘燕玲

轮转

轮转

轮转

N1级 4人

温秀芬

刘月玲

杨 清

吴俊蓉

赖丽婷

支援

支援

值班后补学

不良事件经过:

患者15:30在B超室等候检查时发现自己静脉点滴的药水不是自己的,而是1345床陈群英的,马上报告B超室护士,即电话通知我科护士前往处理。经核实,是护士错把1345床陈群英的药水(0.9%NS100ml+西咪替丁2ml)接给了她,马上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重新接上该患者的药水(0.9%NS100ml+泮托拉唑80mg),并向病人道歉和解释,取得病人的谅解。

不良事件处理:

马上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重新接上该患者的药水(0.9%NS100ml+泮托拉唑80mg),并向病人道歉和解释,取得病人的谅解。

讨论分析问题:

1.为什么会接错药水?主要问题出现在哪里?

2.整改措施?

韦爱娟:年轻护士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病人不负责任,思想上不集中,凭主管心理,违反操作流程。

卢丽霞:①护士因素: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未双人查对,未反问式查对,习惯性思维,注意力不集中;②环境因素:环境吵杂,病人多,红灯响铃多,人力未达到预期配置;③病人因素:接药水时患者不在病房,患者未能配合护士执行严格查对,护士重视不够。整改措施: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落实对患者的身份识别,核对的方式采用询问式。反问式,腕带识别等两种以上的识别方式核对确保输液和病人是否相符,告知输液作用、不良反应等;②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培训,告知非必要不带输液外出检查;③对患者外出输液,做好记录,并做好交接班。

李敏:未执行三查七对,未查对床头牌、手碗带,做事情过于自信,凭感觉。

刘燕玲:原因分析: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只与患者进行口头核对,因一时疏忽接错了液体。

整改措施:1.护理操作前都要按要求做到“三查七对’以及查对的方法要正确。操作前、中、后查对。查对床号、姓名、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用法、用药时间。过程要认真负责,忙而不乱。不能凭主观印象,遇到不明白或者不肯定的问题应及时请教、汇报。

2.非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必须封管,不允许带输液去,除非危重患者或有护士陪同。

梁晨:加强护理差错事故分析。护士长应该向轮转护士介绍科室环境,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要重点介绍本科室常见的护理差错,提醒引以为戒,与共同分析差错原因,引导轮转护士想办法如何避免犯错。

李志群:护士接液体时,要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工作,不是口头上的喊口号,接上以前,要让病人或者家属看过瓶签上的名字,无误后方可接上,并告知药物的作用,送检员送病人外出前,应核对病人的所有信息,包括手腕带及输液液体上的信息,无误后方可送出。

何文杏:原因在于①未严格按照流程、未严格三查七对,没有使用反问式语言询问患者名字,未核对住院号,确认患者后操作也未查对。②责任心不够强③对患者的病情不够了解④急于接完药去接其他铃⑥未从之前的不良事件中吸取教训,思想不够重视。

曾瑶瑶:时刻强调查对制度。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醒护士们注意无菌操作原则、三差八对原则、双人核对原则,即便工作再忙碌,也要严格遵守这些原则,护长要适时提醒各位护士,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各种差错事故发生,即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患者。

黄敏:1、护士未做好查对制度;2、护士责任心不强;3、护士执行医嘱不准确,未能按医嘱严格给药;4、科室监察和督导不到位;5、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查对错误。整改措施:1、护士应核对医嘱,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按床号;2、护士到床旁,应询问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手腕带、相关信息,交待相关注意事项,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给药时间,并输液单签名;3、加强工作责任心;4、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养,保证病人的安全。

陆遇春:1347这个病人再走廊接的药水,责任护士见从45房间走出来就误认为是45,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查对问题。没做好三查七对,没有行反问式。操作后未查对。送检员互送病人带药水外出也是不符合规定。

杨杰媚:护士无论执行哪一项操作必须做好严格查对,消化内科加床多,必须认真做好查对工作,患者外出时不能将输液带出,必要带输液时应该做好交班,送检员再次确认无误。

谭欢华:护士责任心不强,责任护士未做到“三查七对”未认真查对。

整改措施:责任护士接药水前,应反问式查对,查对病人名字,床号、住院号、手腕带,确认无误,方可接上,接上后再次去查对,在治疗单上签字。

邓雪凤:没有认真查对,查对过于形式化。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反问查对,查手腕带,病人或家属参与查对工作。

杨海瑶:培训不到位,管理者督促不到位。

杨小梅:1.查对制度没有做到位,2.查对的方式不对。3.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客观意识,缺乏法律法规知识

候泳秀:原因分析:1.护士思想不重视,心思不够缜密2.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3.未严格执行给药流程。4.未严格执行医嘱。整改措施:1、科室定期学习并考核查对制度,给药流程,用药错误应急预案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核对病人的用药3.坚持双人查对,必要时可跟家属查对。4.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龚丽梅:核对过于形式化、口头化只核对病人的床号,没有做到三查八对,准确无误核对病人的所有信息。

刘月玲:1.该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没有做到三查八对;2.该护士缺乏责任心;3.病房环境嘈杂;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做到三查八对,采用多种核对方式,如核对床头牌、手腕带,反问式查对等;2.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培训。

梁琼方: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注意三查七对。外出检查的患者没有必要不可将输液外带。

梁肖敏: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2.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3.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

甘幼芳:1.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操作前只核对床号、操作中、操作后均未进行查对,2未进行反问式查对。3.核对患者身份方式错误。4.工作中安全意识薄弱,思想不够重视,缺乏责任心。

陈雅:1.三查七对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按照三查七对工作执行,只是核对手腕带床号,床头牌信息和反问式查对没有做到。

吴俊蓉:护士三查七对不到位。整改措施:①做好三查七对;②护理员送检之前再看一次药水是否正确

朱怡静:责任护士未按照三查七对工作进行患者查询,也没有给家属查对,而且当时患者是已经推出来做检查发现没有药水,既没有查对,也没有在输液单上签字。过后也没有发现药水数目不对,责任心不强,工作流于形式。

整改:查对患者信息,遵循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特别是已经不在床位的病人检查时候接药水更注意查对。

陈丽媚:就是认真三查七对,接药后再次查对。

徐庆玲:护士未做好查对制度;2、护士责任心不强;3、护士工作不在状态。

钟巧玲:违反了查对制度,没有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二,工作粗心大意七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每一位病人口服药都要仔细查对。2,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还是要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不能粗心大意,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黄伟芬:查对不到,未进行三查七对,简化及违反操作流程,存在想当然思想。

陈智玲:护士未做到操作前中后的三查七对,不严格执行医嘱,护士责任心不强,沟通不到位。

曾钰清: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未与家属共同核对。

康倩红:应该与患者查对,问到他答应为止。

谭肖琴: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整改措施:接液体时要采用反问式查对,查三查七对的内容,查手腕带。

郑容梅:没有认真进行查对制度。措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规范带教实习生,做好放手不放眼.其他护士发言几乎同上观点。

护长总结:

原因分析:1.三查七对不严格,反问式核查流于形式:如果护士严格进行了核对及反问式核查,就不会有换错液体的事件发生。2 换药高峰期,护士工作量大,值班人员相对较少,护士一次拿好几个床位的液体,存在隐患。3 患者年龄大,反应慢:这也是导致护士换错液体的原因。3.非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必须封管,不允许带输液去,除非危重患者或有护士陪同。

措施:1 严格三查九对,应用反问式核查,换完液体再行核对一次。如果有可能,最好采用二人查对。2 护士长采用弹性排班,换液高峰期如上午时间可适当增加人力,换完液体及时巡视。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安排床位尽量合理,住院患者多的时段减少单间及二人间的分配,各病室病员尽量均匀安排,避免一个病房床位多于拥挤,影响护士视觉,这样可有效的减少换错液事件发生。4 对于年龄偏大,反应不及时的患者,护士长多安排人力巡视,适当放慢核对速度,杜绝换错液体等不良事件发生。5.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的护士,护士长加强教育,用正能量的榜样鼓励她,使之改变工作态度,减少差错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篇5

【关键词】

精神科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防范对策

精神科临床护理是高风险职业[1],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意外发生不可预测性[2]的特点,护理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病人及职工安全,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推行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是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二是了解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现将一年来我院36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我院有六个病区,260张床位,2010年1月—12月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36例,其中患者外逃6例,患者自伤5例,约束过当致患者骨折3例,软组织损伤1例,发错药2例,患者互相间致伤2例,入厕跌倒致踝部扭伤1例,静脉输液走针致皮下渗液1例,烧毁被褥1例,暴力事件致护士受伤14例。其中与患者安全相关22例;造成患者不同程度身体损害的11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2.1 患者外逃

①疾病特点,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外逃是精神科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一些新入院患者缺乏自知力,不承认有病,往往由家属哄骗或强制入院,患者对家属及工作人员有敌对情绪,因而时刻准备外逃;还有一些患者受幻觉、妄想的影响,如怀疑医护人员要伤害他而千方百计想离开医院。②管理模式,精神科的封闭管理模式使长期住院患者感到生活单调,进出不自由或思念家人而不安心住院。③进出病房的个别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未认准病人,随意将患者放出。④医院设施不牢,外出检查或治疗途中人力不足及警惕性不高,活动场所围栏低矮容易攀爬,护士看护不到位使患者有可乘之机。

2.2 患者自伤及相互间致伤

①与患者精神症状有关,如患者有自责自罪妄想,跪地磕头或伤害自己的身体,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罪孽”等。②住院患者较多,未严格做好分级护理,约束和无约束的患者同住一病室,使被约束者无自卫能力而被伤。

2.3 约束过当致患者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2.4 因患者暴力行为致护士身体损害

精神病患者处于兴奋状态时可伴有攻击性暴力行为,不仅危害患者自身的安全,对他人和环境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2.5 其他几类不良事件原因

①发错药2例(未造成严重后果),与护士责任心不强,药物核查不认真及认不清患者有关。②入厕跌倒,地面湿滑、夜晚照明不足所致。③静脉输液走针致渗液,由护理技术不过关、患者不合作及看护不到位所致。④烧毁被褥系护士责任心不强,危险品未及时收缴所致。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对策

3.1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①重视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尤其是做好新上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以便能及时准确掌握病情,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必要的、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②加强教育,分享缺陷。

3.2 做好护理安全评估及安全监控

新入院病人,责任护士及时做好护理评估,对有坠床/跌倒、压疮、严重自杀、冲动伤人行为的病人及时上报,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患者住院过程当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渠道收集资料,如在做基础护理、各种治疗及组织患者活动中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及心理需求,将一些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护理部建立护理安全监控登记本,对每天上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及时查看、指导,并监督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3.3 抓细节管理,堵塞漏洞

①做好安全管理。患者入院时除向患者及家属宣教严禁将危险品带入病房外,每班还要清查病室,收缴危险品并做好登记。②严格查对制度,保证正确给药。③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有严重自伤、自杀患者在护理人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求家属陪护。④加固病房及外出活动场所安全设施。

3.4 合理安排人力,在人力紧张的情况下实施弹性排班。护理部制定人力储备及调配方案,对患者较多,工作人员相对紧张的病区,及时将储备人员充实进去,以保证足够人力。

3.5 实施人性化管理

为患者创作良好的休养环境,精神科病房封闭管理模式,使患者感到生活单调,因而要多开展一些工娱活动,鼓励患者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保持愉快心情,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安心住院。

3.6 争取院方支持,保障后勤服务

由病房主动上报存在的安全隐患,改为后勤人员每天到临床一线巡查访问存在的安全问题;为防止患者外逃,部分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由医技科室人员到病房服务,以减少患者外出的机会。

3.7 加强暴力性行为的防范,一方面加强责任心,严密巡视观察,善于捕捉患者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暗示信息,警惕可能发生的意外迹象。另一方面要掌握暴力行为的处理原则:面对意外事件要沉着冷静,与患者保持适当距离,不要轻易接触病人;转移对方注意力,维持沟通;理解对方的感受,鼓励病人以非暴力行为宣泄和表达;劝说病人放下武器或转移潜在的武器;不要与病人发生正面冲突,当一人在场时不要单独以武力控制病人,而应与病人交谈,拖延时间等待营救人员;多人处理时,整队人员要保持镇定,行动一致,行动要迅速、准确、默契,确保患者和职工的安全。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 篇6

电话:***; 地址:四川省资阳市建设南路一段165号;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霞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医院 儿科

641300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报的2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次数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 24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医嘱执行不规范所占比例最大,为33.3%,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过硬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占33.3%。结论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nursing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in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ur

hospital, of

explore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4 ca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in our hospital was operated,counted the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the type, number and proportion.Results In 24 cases of adverse nursing events, implementation was not standard ha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33.3%, cau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the weak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accounted for 33.3%.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nursing car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keywords] pediatric;nursing;adverse events;cause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事件[1],小儿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由于患儿病情变化快,陪护人员多,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因此常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不仅给患儿家长及患儿带来一定的痛苦,还容易引发护患纠纷,给医院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认真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尤为必要。本文将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整理我院小儿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报的24例护理不良事件。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次数及所占比例,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将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1.3 不良事件类型

如表1所示,24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医嘱执行不规范所占比例最大,为33.3%,其次为输液、用药错误、相关检查延误、药物不良反应、坠床、摔伤。

表1 24例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分析

不良事件类型

例数(n)

所占比例(%)医嘱执行不规范 输液、用药错误 相关检查延误 药物不良反应

坠床 摔伤 原因分析 5 4 3 2 2

33.3 20.8 16.7 12.5 8.3 8.3

2.1 儿科工作环境复杂(5例,占20.8%)

儿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患儿病情进展快,重症患儿多,陪护的家属也较多,护士不仅要完成治疗和护理,还要回答多个家属提出的问题和需求[2]。且患儿对住院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并哭闹,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到了护理人员的正常护理工作,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增大,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2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3例,占12.5%)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介绍病情时缺乏沟通技巧,语言生硬,没有将疾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患儿家属,没有叮嘱患儿家属住院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因此会造成家属的不理解,从而引发护患纠纷。2.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6例,占25.0%)

由于护理工作的繁忙,有时为了完成本班的工作而简化查对程序,忽略查对细节,没有加强对患儿的巡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及责任心,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转抄及执行医嘱错误、漏执行医嘱、执行医嘱时间不正确,因此容易发生不良事件。2.4 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过硬(8例,占33.3%)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不扎实,业务不熟练,对患儿的病情观察不到位,加之个人能力差,很难适应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3],这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5 护理管理存在缺陷(2例,占8.3%)

医院缺乏健全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护士长管理不到位、护士长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未严格落实三级质控及查对制度等,缺乏对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的监管及评价体制。3 对策

3.1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医院及护理部应通过积极的调研学习,根据国家及医院相关规定及相关儿科护理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小儿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护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核与督导,增加检查频率,加大检查力度、严格落实一级质控[4],以确保护理安全。3.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不同时段根据患儿的数量不同给予弹性调节,减少科室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实行弹性排班制,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3.3 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病房应保持干净整洁,病区内及病室内多摆放绿色的植物,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病房探视者的人数,分时段进行探视,以免造成病区的嘈杂环境,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对护理人员热情鼓励给护士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工作热情,使其护士们在工作上发挥才能,让护士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5],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多关心护士的日常生活,对护士进行定期的心理干预,帮助其排解压力,以便更好的胜任护理工作。3.4 加强护患沟通

护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掌握沟通的技巧,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时面带微笑,言语确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诊疗的相关知识,并及时的向家属汇报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患儿的信息,获得家属更多的理解,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感,增强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3.5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护理人员“三基”能力的培训,强化其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定期组织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增强其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的特有的道德素质,用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对待每一位患儿。

结语

护理不良事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时有发生,使得护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因此护理不良事件应值得医院及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医院应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注重护理的每个细节,加强对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技能,以科学的方式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莘.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2(45):130-132.

[2]毛永霞.50例科护理不 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22):155-156.

[3]高秀珍,王彦华,李兰凤,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7):1112-1114.

[4]薛莹莹,石彩晓,陈静,等.44 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防范措施[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99-600.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 开放床位1 020张, 有内、外、妇、儿科等29个护理单元, 护士491人, 其中2010年~2012年进院护士235人。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5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 见表1。

3 讨论

3.1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3.1.1 管道脱落22例, 占不良事件的40.74%, 管道类型包括胃管7例, 导尿管3例, 气管插管和深静脉置管各1例, 其他为胸腹腔引流管。护士对神志清楚患者的配合程度预见不足, 约束不到位;留置管道刺激大、患者剧烈咳嗽导致导管脱离;导管固定不牢固, 护士观察不到位, 未及时更换胶布, 导致脱落;患儿导尿使用硅橡胶吸痰管, 无气囊, 导致脱落;患者年龄大, 皮肤松弛, 缝线后积液在针眼处渗漏, 胶布固定不够, 加之引流管道留置时间长, 患者思想麻痹, 警觉性下降, 导致脱落;患者做检查时预见不够, 没重点保护管道, 导致意外脱管;在更换患者检查部位时牵拉呼吸机管道致气管插管脱出;健康教育不到位, 患者及家属重视程度不够, 因不能忍受放置导管的不适而自行拔除导管。

3.1.2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 年轻护士人员快速增长, 三基理论不扎实, 专科知识不熟悉, 12例差错中有10例发生在低年资护士 (工作年限<5年护士) 中。3例出现药物外渗, 1例在输液侧肢体抽血导致检验结果异常, 1例在更换气管插管系带时不慎剪断气管套囊导管, 其他为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输错液、发错药、抽错血常规标本, 做错皮试。护士在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更换液体、发口服药时将相邻两个床位液体挂错、口服药发错;医嘱查对不严, 未认真查对医嘱的准确性, 机械执行医嘱, 输液室护士为新入科护士, 对皮试、输液查对流程不熟悉, 未核对门诊病历中的医嘱 (病历为头孢类) 而根据处方选择了青霉素皮试, 导致做错皮试;未按操作规范执行, 如输注高浓度药物无标识、护士对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不熟悉, 对患者及病情评估不到位, 滴注过程未及时巡视, 导致药物外渗;泵入药物未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双人签名, 结果将药物剂量设置错误。

3.1.3 随着老龄住院患者人数的增加, 跌倒因素增多。11例跌倒患者中, 65岁以上7例, 3例导致骨折。发生原因为患者下床时或上厕所后不慎、地面潮湿。分析原因为护士对老年患者、活动障碍、认知障碍、体能状况、患者病情等评估不到位, 未予重视[2]。还有与家属的沟通不到位, 未告知潜在的风险有关, 有3例在家属的搀扶下发生跌倒, 另外, 较多老年患者不听劝告或怕麻烦别人自行下床造成跌倒, 有3例患者在夜间小便时未叫家属帮忙, 在下床时和小便后发生跌倒。夜间发生次数也较白天多。

3.1.4 压疮发生5例, 2例发生在手术后, 1例行高压氧后, 1例为多发伤患者, 1例晚期肿瘤患者。责任护士对患者的评估不到位, 对压疮高危患者, 在手术和治疗期间未采取预防措施, 回房后未加强压疮的预防处理。1例晚期肿瘤患者因疼痛难忍, 镇痛不到位, 患者处于强迫体位导致。

3.1.5 坠床发生4例, 其中在儿科发生3例, 因床栏空隙较大, 夜间睡眠时患儿从空隙处坠落;另1例为一老年患者, 因家属上床与患者同睡, 将床栏放下, 导致患者坠床。一方面为当班护士病房管理不到位, 巡视病房时未制止上床家属;另一方面, 床栏间隙太疏。

3.2 防范对策

3.2.1 加强年轻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 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

强化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培训, 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3]。各科室对新进人员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培训制, 将常见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常规及核心制度、急救预案等内容纳入新进人员单独顶班前考核标准, 并确保按计划落实到位。护士长根据工作需要弹性排班, 合理安排人力, 按层级均衡能力排班, 护士能力与患者的病情相匹配, 让每个班都有年资高、经验老的护士督导;每周进行一次病情交流, 锻炼护士的评估和思维能力。不断探讨排班模式, 试行夜班轮转天数拉长, 责任护士相对固定, 严格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加强床旁护理, 护士工作站前移,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解决患者存在问题, 及时发现输液外渗、跌倒等情况。强化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规范全院护士在查对时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以上核对方式, 并与患者进行双向确认, 真正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护理部不断强化对护士的技能培训。制订全年三基操作月培训计划, 每月护理部质量考核小组抽考科内4人4项操作, 其中3项为基础护理操作, 1项为专科护理操作。并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力度, 实行年轻护士申报制操作考核, 护理部制订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项目, 年轻护士根据培训情况每月申报考核,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护理部每季进行安全分析, 并进行一次护理安全教育, 将院内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公布, 起到安全警示作用,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3.2.2 重视流程改造,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2.2. 1“责任包干评估表”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是责任制整体护理, 要求每位护士分管患者。为此, 护理部制订了“责任包干评估表”, 责任护士每天对自己所管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病情观察、输液护理、口服用药、导管及引流、辅助检查、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安排一天的护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 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 如“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防意外脱管”等, 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 如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防压疮风险护理, 给予气垫床, 定时翻身、拍背, 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将各科室常用泵入药物设计成不同颜色的醒目标识, 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口服镇静、降压药时注意卧床休息。

3.2.2. 2 防跌倒三方评估表的应用

针对患者跌倒发生, 制订了防跌倒三方评估表, 对跌倒高危患者, 由护士、患者、家属每日进行三方评估, 做到人人参与跌倒的预防, 提高大家特别是患者和家属的防跌倒意识。

3.2.2. 3 防抓手套的应用

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病情危重等患者, 在使用约束带的基础上, 为防止患者拔出各种管道, 制作了球拍式约束手套, 有效防止了意外拔管的发生。

3.2.2. 4 护栏套的使用

针对儿科病床护栏间隔疏, 制作了护栏布套, 有效防止了患儿在空隙处的坠落。另一方面, 在添置新的病床时, 购买护栏间隔相对较密的病床。

3.2.2. 5 安全警示手册的使用

各科室将科内容易出现的护理缺陷、本科室工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本专科特点、各高危因素等列入手册, 作为科内必学、新进人员入科必读文件, 护士随时查阅, 及时提醒, 起到警示作用。并每月召开一次质量会及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分析总结存在问题, 按照PDCA循环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3.2.2. 6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病房、走廊安装扶手, 卫生间安装抓杆、呼叫铃, 有冷、热水标识, 增设防滑垫。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床头呼叫器, 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4 小结

护理工作琐碎、繁忙, 受外界干扰多, 重复性强等特点, 易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4]。护理管理者应提高风险意识, 加强对薄弱环节、高危科室和重点人群的管理,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减少或避免各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摘要:总结了本院2012年5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 主要包括管道脱落、差错、跌倒、压疮、坠床等, 并分析了相关原因, 认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低年资护士评估不到位, 制度落实及技术规范的执行不到位有关。认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落实核心制度, 改进工作流程, 强化年轻护士培训, 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防范

参考文献

[1] 李香娥.4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9) :69-71.

[2] 田莹, 饶艳华, 梁桂仙.8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3, 9:173-175.

[3] 杨莘, 王祥, 邵文利, 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2) :130-132.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篇8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护理差错事件,追求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调查2006年4月-2008年4月58例护理差错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临床工作护士心理因素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需求层次,满足心理需要,注重心理疏导;管理者应倡导人性化管理,严抓薄弱环节,对定势心理影响下分析原因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心理因素;护理干预

护理差错就是诊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过失,给病员的造成一定的身体健康损害,延误了治疗时间。但尚未造成患者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者称严重差错。因过失但未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无任何不良后果者称一般差错。

为了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现就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5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因素干预。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4月就诊53468人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8例,占就诊人数0.1%,一般差错57例(98.3%),其中用药错误9例(15.8%),处理医嘱错误28例(49.1%),采集标本错误10例(17.5%),照顾不周、监护不严或消毒不严造成差错10例(17.5%),严重差错1例(1.7%)。

2 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的类型

2.1 三查七对不严造成用药错误(包括口服、注射、输液和外用)、错给、多给、漏给、少给。

2.2 未认真核对或有疑问(字迹不清、剂量不明、用法不当)未及时提出而造成医嘱处理错误或遗漏执行而影响患者治疗检查;不按规定执行口头医嘱,出现药物名称与剂量的错误。

2.3 采集血标本错误:错采、损失、丢失、误送标本。

2.4 照顾不周或监护不严造成的差错,包括饮食、排泄、清洁、环境等方面。如食物中毒、自杀、无故离院、烫伤、压疮、坠床、摔伤等。

2.5 无菌物品消毒不合格、医务人员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而造成院内感染。

3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本次分析结果主要是心理因素[1],常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自卑心理:护士地位低,尤其是合同制护士待遇差,没有安全感,奉献精神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造成护士自卑心理,行为消极,责任心不强而出差错。

3.2 焦虑心理: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如失恋、家庭不和、婚姻失败、人际冲突、工作和晋升受挫等增加了负性心理体验[2]。护理的服务对象是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科患者失去理智,采取封闭式管理,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护士正常情感得不到交流。同时护士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但护士本身却得不到管理者人性化管理。易导致情绪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而出差错。

3.3 定势心理:定势心理是人们在实践中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形成的,定势心理在不变的情况下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但在已变的情况下就可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歪曲。如安瓿大小、颜色、剂量相同的氯化钠与氯化钾误取

3.4 过度紧张疲劳:持续紧张的工作会导致疲劳,一方面大量的外部刺激使人的感觉逐渐变得迟钝,兴趣和注意力下降,如处理大量的医嘱,执行大量的治疗等[3],另一方面与人的身体状况有关。频繁的夜间轮班引起睡眠不足、睡眠节律紊乱导致过度疲劳,使人知觉反应和活动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不知不觉地出差错。

3.5 厌倦心理:护理工作单调、繁琐、任务重,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尤其是精神科护士,以看管患者为主,技术性不强,护士对工作缺乏兴趣,被动承担工作而出差错。

3.6 抵触情绪:来源于诸多方面,如自我利益受损,对领导者管理误解,对各种变化缺乏适应。抵触情绪易导致组织纪律松散,牢骚满腹,工作被动而出差错。

3.7 自责心理: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难免会出差错,一旦出了差错,将面临着承担责任、经济处罚,此时护士易形成自责心理,懊悔不已,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再次出差错。

4 干预措施

4.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需求层次,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及浓厚的工作兴趣。

4.2 注重心理疏导:首先积极鼓励受挫护士将不良情绪适度地进行宣泄,让其释放出来,使情绪处于稳定状态,宣泄的方式很多,可向知已倾吐,也可采用写日记、运动等形式宣泄。管理者既要懂得宣泄机制,又要学会倾听技巧,做护士的知己。其次要帮助适应。当护士出差错时,管理者不应只是单纯指责及经济处罚,而应在心理上给予安慰,与其共同分析出差错的原因,总结经验,使其放下包袱,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

4.3 管理者要具有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管理者要学习批评艺术,留心对方的情绪反应,先明确提出明显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与护士多沟通,让其说出心底的感觉和想法,在彼此沟通中,应理解别人的观点并注意宽容;管理者应合理使用权力,加强自我修养,用自己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及与护士友好的关系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舞他们来和自己一起去达到预定的护理目标。

4.4 满足需要:管理者要学会了解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层次需要,根据需要考虑管理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满足护士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护士解决后顾之忧,如给合同制护士增加待遇,交养老保险等。努力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及夜大学习,晋升、晋级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为此,护士长应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4.5 倡导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间、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变被动承担工作为主动承担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其次实施管理时做好解释工作。如实施新计划,管理者应讲明实施新计划的目的、方法,使大家了解管理者的意图。最后,管理者要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对不合理意见做好解释工作。管理者要尊重爱护下属,在科室营造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融洽气氛,同时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体育运动、文艺活动、茶话会等,增加情感交流的机会。调整班次,变单调的班次为各种班次轮换,变前后夜班连上为前后夜班错开上等。

有利于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兴趣,减少差错发生率[4]。

4.6 严抓薄弱环节:对定势心理影响下易发生差错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对各类物品、器械、药品定点放置,专人保管。对各项操作、护理文件书写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参考文献

[1] 宋慧娟,刘雪琴,李漓等.45例护理不良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56-57

[2] 汤日晓、于小漪.常见的不良护理心理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 2006(2)1: 242-242

[3] 黄水清,张小庄,聂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08(8)3:151-153

[4] 赵永新.静脉输液可能引发的医患纠纷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2:1130-1132

上一篇:哑舍经典句子下一篇: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