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与常见的不良事件

2024-10-23

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与常见的不良事件(精选8篇)

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与常见的不良事件 篇1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概念及范围

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意外事件。凡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坠床、静脉输液意外、输血意外、走失、自杀、误吸∕窒息、烫伤、意外脱管、意外拔管、分娩意外、意外针刺伤、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二、护理安全隐患:是指在医院范围内发现任何可能引发不安全的事件。所涉及内容有:

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 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2)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3)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4)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1)体温单

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2)医嘱单

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3)护理记录单

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是否进行处理,是否恢复正常,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医护记录不吻合。

3、护士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在抢救病人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病人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病人对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单独值班时,工作辛苦,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

5、护士语言行为

护士对病人解释不耐心,主动服务意识薄弱,损害病人的自尊,侵犯病人的权利,如导尿灌肠,术前备皮,护士操作未遮挡病人,做健康宣教不及时,注意事项未交待清楚。

6、物品、配备和放置

如地面过滑致跌到,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各种消毒液未及时更换,消毒浓度不符合要求,病人多,感染性病人与非感染性病人同住一室。

7、病人违医行为

病人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不信任医护人员,加上家庭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拒绝治疗,还有病人做完治疗后擅自离开病房。

三、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统称为护理缺陷。护理缺陷表现为:护理差错、事故。

(一)护理差错分为一般差错与严重差错。

1、一般差错所涉及内容:

(1)违反各项护理工作的操作规程,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增加病人痛苦,但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2)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未影响诊断治疗者。

(3)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未发生任何反应(一般性药物),无不良后果。

(4)标本留取不及时或留取方法不正确,但尚未影响诊断治疗。(5)监护失误、静脉注射外渗外漏,面积未达到3cm×3cm者。(6)各种检查前准备未达要求,但尚未影响诊断。(7)执行医嘱不及时,但未影响治疗。(8)无菌技术操作不熟练,造成患者轻度感染。(9)做药物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错做或漏做滴眼药、滴鼻药,冷热敷等临床处置者。

(10)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术前未做准备、术前准备不合格或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对于以致延误手术时间,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2、严重差错所涉及内容:

(1)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打错针,发错药,给病人增加痛苦。(2)护理措施未落实,发生非难免性II度压疮。(3)实施热敷时造成二度烫伤、面积不超过体表0.2%。(4)执行医嘱不及时,影响治疗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5)监护失误、引流不畅、未及时发现影响治疗。

(6)监护失误,静脉注射外渗外漏。面积达3cm×3cm以上,局部坏死。(7)手术标本丢失或未及时送检,增加病人痛苦,影响诊断者。(8)违反无菌技术操作,造成患者严重感染。(9)各种记录有遗漏或不准确影响诊断治疗。

(10)损坏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重要标本,或遗失检查标本,未按要求留取,未及时送检,未经查对采错标本或送错标本,影响检查结果诊断治疗者。(11)护理不当发生窒息、昏倒造成不良后果。

(12)交接班不认真而延误诊治、护理,造成不良后果。

(13)CSSD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影响检查、治疗者;发放无菌已过期的器械或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二)护理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严重质量缺陷。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与常见的不良事件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2月, 我院共收治住院患者6 859例, 其中男3 781例, 女3 078例, 共发生常见护理不良事件21起, 发生率为0.31%。其中给药差错8起, 患者跌倒6起, 药液外渗4起, 压疮3起。

1.2 方法

对2010年全年全院发生的四类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护理管理, 强化护士培训, 督促护理工作制度的落实等, 明显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 原因分析

2.1 给药差错

发错药、打错针、漏发药、漏注射居护理差错的首位[1]。2010年我院共发生给药差错8起, 其中静脉输液差错3起, 漏输液体或量不准确3起, 口服药发错患者2起。

2.1.1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操作过程中护士未“三查十对”, 造成张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

2.1.2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 工作中马马虎虎, 漫不经心, 查对不认真, 对于药名、患者姓名相像时, 错发药物。

2.1.3 交接班不认真, 特殊药物给药前未仔细交接, 接班护士未认真检查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未做, 特别是夜班。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时易出差错, 如漏发药、漏注射时间多发生在16:00、18:00、24:00。

2.1.4 护士的药学知识掌握不够, 对本科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不熟悉, 常规药品的作用与患者不相符时, 未能及时更正。

2.2 跌倒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 因失去平衡而意外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 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伤害事件。2010年我院发生6起。

2.2.1 年龄因素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各个器官功能退化, 感觉障碍, 视力、听力减退, 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应迟钝, 易跌倒。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 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 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2]。据报道, 老年患者对预防跌倒认知的差异及意识的淡薄是跌倒难以避免的因素。

2.2.2 药物因素

因患者使用某些药物, 如降压药、控制血糖药、安眠药、镇静剂等, 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 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

2.2.3 环境因素

患者入院后, 对病区环境不熟悉, 加上偶有地面潮湿、有积水、光线不足、地面不平等, 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跌倒。同时安全防范设施不足, 如马桶、走廊内无扶手、病床未加床挡, 床铺过高及座椅过低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2.2.4 护士因素

在6例跌倒事件中, 发生在夜间有4例, 占总数的66.6%。夜间时段上班护士相对较少, 巡视病房次数少、间隔时间长, 客观上增加老年人晚间跌倒发生的危险性。

2.3 药液外渗

药液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 药物不同程度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 造成软组织肿胀、疼痛, 甚至引起软组织坏死。2010年我院发生4起。临床中以下几类患者在输液时易发生药液外渗。

2.3.1 患者因素

2.3.1.1 小儿、老年患者, 烦燥、意识障碍无法沟通的患者, 由于不配合, 血管脆弱或者感觉、知觉障碍, 容易发生外渗。

2.3.1.2 重症患者, 如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 由于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 容易发生外渗。

2.3.1.3 癌症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概率较大, 因为癌症患者反复化疗, 静脉血管脆弱, 难以穿刺。

2.3.1.4.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 血管硬化, 也易发生药液外渗。

2.3.2 技术因素

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 对血管、局部解剖不熟悉, 易造成药液外渗。另外穿刺部位重复多次穿刺也是造成外渗的一个原因。

2.3.3 血管因素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 血管内压力增加, 容易发生外渗;关节处、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 易外渗。

2.4 压疮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 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2010年我院发生3起。

2.4.1 力学作用

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持续性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摩擦力作用于皮肤, 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剪切力是因两层组织相邻表面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 与体位有密切关系。本组3例压疮, 都是因为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 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压力, 导致剪切力的产生而发生的。

2.4.2

局部皮肤经常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 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肤潮湿, 加上尿液和粪便的刺激作用, 局部皮肤的酸碱度发生改变, 使表皮保护能力下降, 皮肤组织极易破损, 形成压疮。

2.4.3 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此类患者的皮肤较薄, 抵抗力弱, 受力后易破损;营养不良的患者皮下脂肪较少, 肌肉萎缩, 一旦受压, 局部缺血、缺氧而易发生压疮。本组发生压疮的患者中, 有2例营养较差, 尽管按时翻身, 在骨隆突处仍然出现压疮。

3 防范措施

3.1 给药差错的防范

护士是住院患者用药的直接操作者, 又是用药的最后把关者, 因此在防范用药差错中起重要作用。

3.1.1 强化护士培训。强化各项护理工作制度、职责、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使护士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护士责任心的教育, 不断规范护理行为, 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3]。

3.1.2 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护士在操作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用药前应认真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用法, 核对患者姓名等;操作后的查对尤其重要, 能使护士本人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差错并及时纠正, 可将损害降到最低。

3.1.3 护士长在病区应随时巡视病房, 检查每名护士的工作质量, 尤其对新护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 更应注意环节质量的控制。为此我院护理部规定了护士长每日应至少4次查房, 对查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1.4 各科护士长收集了本科常见药物及抢救药品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 将其整理成册, 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

3.2 跌倒的防范措施

3.2.1 评估患者

自2011年起, 我院护理部制订了“患者跌倒、坠床安全评估预防记录本”, 要求护士对入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 全面评估既往史、跌倒史、服药情况、睡眠及意识状况等。根据评分结果, 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 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2.2 环境管理

向新入院患者及家属详细做入院指导, 如病情允许, 搀扶患者亲临各处环境, 给予提醒安全防范之处, 并向家属及陪护人员交代清楚;如离开患者应加上床挡;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将呼吸器放在床头或枕边;夜间打开地灯、保持地面干燥。

3.2.3 加强管理

我院护理部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管理考核, 并不定期进行检查, 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确保执行。尤其对老年人、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 更应多关心、多问候、多巡视、多观察, 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

3.3 药液外渗的防范措施

3.3.1 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 力求一针见血, 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避开关节处,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好针头, 采用保护性约束, 尤其对小儿、老年人或意识障碍的患者, 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输液完毕, 正确拔针:先拧紧调节器, 除去胶布, 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 迅速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上方, 直至不出血为止, 时间为5 min~10 min, 切忌来回揉动。

3.3.2 近2年来, 我院推广使用静脉留置针, 因为留置针导管软, 不易损伤血管, 而且可保留3 d~5 d, 避免反复穿刺, 可保护血管。

3.3.3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 严格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一般要求扎上液体后30 min之内护士要巡视病房1次, 检查穿刺部位及液体点滴是否通畅, 以及患者的反应, 如发现药液外渗, 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是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 护士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3.4 压疮的防范措施

3.4.1 评估患者

2011年起我们开始使用“压疮评估表”, 从意识、营养、循环、用药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打分, 对于高危人群要进行健康宣教及予以必要的防范措施。

3.4.2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对长期卧床患者建立翻身卡, 每2 h翻身1次, 必要时缩短间隔时间, 并使用海绵垫、气垫等, 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大, 减小压力。对易受压的骨隆突处, 可用软枕、海绵垫等架空, 以减轻其对局部组织的压力。

3.4.3 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 应及时洗净擦干, 局部皮肤涂凡士林软膏;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一次性床单上;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 无皱褶、无渣屑。对于易发生压疮的患者, 护士每次巡视病房时都要检查床铺是否合乎要求。

3.4.4 加强营养

评估后如患者营养不良, 护士应做饮食指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不能进食的患者和医生协商, 静脉补充营养。

4 结果

通过对2010年全年发生的四类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护理防范措施, 我院2011年全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起, 减少了62%。

5 讨论

研究显示:有些护理不良事件虽然难以避免, 但如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加强护理管理, 注意护士队伍的在职培训, 尤其是新护士的培训, 认真督查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的落实, 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 从而使其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12月我院发生的21起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对2010年全年发生的四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防范措施, 2011年全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8起, 减少了62%。结论 加大护理管理力度, 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唐玉平.14起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26 (10) :1220.

[2]林琳, 范文霞, 李斌.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8 (2) :215.

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防范 篇3

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当务之急,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共发生65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安全隐患类20例,差错类44例,事故类1例。2010年1~12月共发生32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安全隐患类12例,差错类20例,事故类0例。

常见原因

工作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是历年来差错发生率最高一类,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上班时松松垮垮,不负责任,观察巡视不到位,汇报不及时,查对不严密,是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

工作经验不足:护理缺陷往往发生年资低的护士、护生及新上岗人员。

工作安排不合理:护理缺陷往往发生在工作忙、人员少;交接班时、节假日、夜班时。

操作规程不规范:护理缺陷往往发生在简化操作流程,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不能严格执行操作原则及常规。

管理及防范措施

严格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成立护理缺陷鉴定小组,护理部主任为组长,负责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定性及处理,各病区护士长为成员,参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提出防范措施,鉴定小组制定出严密地制度,每护理单元都有护理不良事件登记簿,对护理不良事件做到及时登记,一式二份,一份报护理部,一份科室存留,每月统计一次,每季度进行分析、鉴定;并决定处理意见。两年来未有漏报现象。

加强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护理管理者除对日常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把好质量关外,更重要制定出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对一切可能引起差错的病房布局、护理用具、工作流程都要警觉性加以改革。如病室布局要合理、操作方便、床头牌要放在醒目地方,对特殊检查、治疗、护理要有特殊标志,对药物过敏者床头牌、病历都要有醒目标记;对使用约束带、热水袋、冰袋防护档,长期卧床者要在记事板上记录清楚,并使用巡视记录;对分级护理、饮食标志要明显可辨;对出入院流程、操作流程、各项护理常规、制度要制作卡片熟记、随身携带。

提高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意识:搞好医疗安全,归根到底是解决好对人的管理问题,是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人的医疗安全意识,我院护理部每季度进行安全教育一次,请外院专家来我院讲座,请法院专家来院进行案例分析,本院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并进行考试。应用实例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让当事人讲缺陷经过,讲险些发生的事例,做到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让护理人员人人知道缺陷的内容,不仅是打错针发错药,凡是涉及患者检查、治疗护理等全过程中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都视为不良事件。将不良事件进行分为安全隐患类、差错类、事故类。如医嘱处理未签字,观察记录不及时,治疗不及时,巡视不到位,空腹抽血未禁食等。通过反复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护理部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制度及各科操作规程,若護理中有章不循、玩忽职守、粗心大意是护理缺陷发生的隐患。对此我院护理部制定了护理安全“五不可”,不可随意简化操作规程;不可忽视查对制度,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病情变化;不可放手对护生的无监督的独自操作。强化护理安全意识,狠抓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①危险时刻人员少,节假日、交接班、夜班;②危险人员,新上岗、情绪不稳定的护士;③危险操作,对特殊检查、治疗、护理患者。针对缺陷发生的时间、环节、科室、个人进行分析,对护士进行安排、调配,对新上岗护士要做到多示范、多讲解、多指导,对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多检查、多核对、多观察。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慎独”精神:我院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培养护士的道德信念和尽职尽责的态度。在工作中主动克服侥幸心理增加责任感,自觉地将各项护理工作标准及要求化为自身的护理行为。护理工作往往是一个人独立进行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有时他们不能提出自己意见和要求,全靠护理人员自己观察和护理,而正确与否,好与差是医护单方认可。如对患者翻身、吸痰、口腔护理是否遵守无菌原则和操作规程,这些工作往往不易被人觉察到,这就要求有高度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有效防范。

加强对护士业务素质培训: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我院护理部制定三基三严训练计划,组建教学小组,每月进行全院护理人员业务讲课一次,安排专科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安排护理股干参加管理培训,每季度理论考试一次,每月操作抽查一次,每年进行一次技术比赛,使护理人员业务能力逐步提高。过硬的业务能力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保证。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流程 篇4

护理部在护理质量简讯上将不良事件不记名传达,达到全员学习、共同改进的目的护理部对病区整改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原因分析,防范类似事件发生

护士长一周内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对采取的措施,事件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制定整体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护士长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重大事件立即上报

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采取一切补救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程度

当事人立即报告主管医师,病区护士长(夜班报告夜值班护士长)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篇5

导语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与分类 1.不良事件的分级

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3级。

(1)一级不良事件: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或者下列情形之一者,即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2)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并将事件对病人的伤害程度分为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和重试伤害。以上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3)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2.不良事件的分类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疗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等;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10类,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要求、热源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非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等级概念

1.护理不良事件一般分为事故、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护理缺陷三个等级。(1)医疗(护理)事故: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2)护理一般差错:是未对患者人身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未产生不良后果者。(3)严重差错:由于护理人员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4)护理缺陷: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一环节有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在患者身上发生不良后果。2.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四个等级(中国医院协会分类):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1)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2)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3)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4)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3.严重药物或输血不良反应。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5.因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6.院内感染。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的常见原因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有时凭借主观印象,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执行医嘱不正确表现在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患者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违反操作流程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造成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患者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4.未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未向病人反复强调潜在的安全隐患(跌倒、坠床)。5.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未对压疮高危因素患者评估,造成患者压疮。未对坠床、跌倒高危因素患者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造成患者坠床、跌倒。6.消极倦怠心理引起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病人投诉)。7.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特别是高浓度药品未有标识和单独放置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8.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缺乏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对本学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培训不到位,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应急能力差,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护理不良事件讨论 篇6

病区:一病区

问题:患儿臀部烫伤

主讲:徐桂春

记录:傅国红

参加 人员

事件:3月22日新生儿X10床,诊断:新生儿肺炎。入院时臀部潮红,有破损。

医嘱予百多邦外涂,并神灯照射治疗。配奶班护士执行时,当时距离不详,并要求实习生在旁看护。配奶班护士配奶结束后发现患儿皮肤紫红,无肿

胀及水泡,即给予移除神灯,并予冰袋外敷后,炉甘石、百多邦交替外敷

后好转,现臀部原尿布疹好转。

讨论:吕英霞:当时照射神灯时,没有固定好神灯与臀部的距离,把任务交给实

习生之前没有很好的指导以及说明注意事项。

金素娟:实习生在看护患儿照射神灯时,因玩手机,没有认真观察与护理。

护士长:带教老师没有做到放眼不放手的原则,也没有做好责任班上的护

理及巡视。

金素娟:新生儿病人多,但相对护理人员不足

整改措施:

1、带教护士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2、实习生玩手机,学习态度不端正,及时教育并做自我检讨。

3、神灯照射要注意距离,还要注意随温度的升高相应的调整神灯与患儿的距离

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与常见的不良事件 篇7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分析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医疗器械

0 引言

我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主要涉及医疗器械、传染病、医院感染、药品、护理等事件。各类报告系统的文献研究比例显示医疗器械占比最高,护理虽然排位靠后,但是和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几乎在同一个级别上,护理的比例为14.15%[1]。目前,排在护理不良事件前面的各类事件在国家层面都已经有强制性和自愿性的网络填报系统,而护理不良事件在各个层面上都缺乏填报系统。我院以前也采用手工填报的方式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护理部在月、季、年度会根据事件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其统计分析繁琐,存在填报误差率高、效率低等问题,对护理质量改进成效作用不大。为此,设计了院内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分析系统。

1 系统设计

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发生部门的事件上报审核工作;第二部分为主管部门的数据分析工作。

(1)上报工作是一个三级管控的过程,涉及3 个部门(人员),即病区或科室(护士、护士长)、大科(护士长)、护理部(主管),三级管控和权限均是独立的。其权限分为填写、撤销、审阅。系统的权限管理采用角色访问控制设计(图1)[2]。

(2) 数据分析工作中涉及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由护理部根据以往工作需求提出,多个KPI都与时间的连续性相关。多重复杂的KPI可以分解成独立的单个指标,系统共设计了11 个KPI。每一个KPI均需要生成一张图表数据以供分析利用。分析工作中一般会按照月、季、年度进行事件的汇总、分析,最后会形成一张图文报告,既有数据表格,又有图文内容(图2),以体现从KPI到图文报告的生成过程。由于报告中的文字内容必须是人工分析产生的,我们称这个过程是半自动的过程。

2 系统实现

为了实现和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IS)无缝结合,本系统采用HIS的原生开发工具Delphi进行开发,利用HIS的权限管理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了开发用户登录界面、权限管理等功能,直接进入开发业务逻辑功能。根据需求,系统分成3 个主要模块:上报模块、审核模块、分析模块。

(1)数据上报模块。根据不良事件填报内容的不同划分成4 个类型的单据,分别是不良事件记录单、管路滑脱、跌倒坠床、院内压疮记录单。护理部根据单据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如不良事件单据分成了事件类型、事件性质、事件原因、病人状态、病人性质、损害状态、损害后果等标准化内容。并且对上述分类中明细内容进行了代码的标准化,如事件性质中的病人识别错误用“0100”、用药错误用“0101”等代码来表示,使系统很容易通过编码进行分类和统计。另外还有些内容目前不能够标准化,因此系统在实现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通过将主项、子项、明细项设计成可维护的三级实体关系,实现灵活可配置的表单内容,以降低运行期的代码维护工作量。

(2)审核功能模块。其管理界面也有三级管控机制,在科室一级上报后,大科一级可以看到待审核的记录,同时也需要对记录进行完善。如果科室填报内容合规,可以直接上报至护理部,科室填报的内容不能修改;如果发现填报不完善、不合规可以撤回科室,科室在撤回单据列表中可以看到被撤回的单据,对其进行重新完善后上报。护理部的审核流程与下级的流程类似,只是增加了结束单据的功能,撤回的时候可以选择直接撤回科室,还是撤回大科。结束后的单据,在科室可以查看,上面已经包含了科护士长、护理部对事件的意见和分析,以利于科室自我学习。

(3)数据分析模块。主要有3 项功能,分别是:统计分析、基础数据管理、报告管理。 ① 统计分析模块中不同的KPI来源于护理部日常的统计分析,其11 个指标分别为:每月上报占比、发生时间分析、类型时间分析、手术相关占比、事件性质分析、事件类型分析、事件原因分析、病人状态分析、病人性质分析、损害状态分析、责任人员分析。这些KPI中需要有多种形式的图形来展示,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本系统采用后台存储过程的形式实现数据提供,以供给图表控件展示,同时也满足了数据计算方式或计算公式的更改,并直接修改存储过程,避免改动程序,降低程序耦合度。按照事件性质的KPI进行统计图表的生成,该图为一个柱状图(图3)。事件的情况根据选择的日期范围和事件类型自动变化,以满足不同时间纬度的报表的需求;② 基础数据功能模块。将统计数据汇总成一个表格,可以导出Excel或Html格式文件,以供汇总统计存档;③ 报告管理功能模块。将根据报告的日期和类型进行自动归档,系统分成月报告、季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4 类,在历史报告列表中通过树状列表即可快速找到相应的报告,以便今后快速的查询和调阅。

3 应用情况

本系统分步骤进行开发应用,2012 年3 月份开始调研,4~5 月进行需求分析、功能模块的开发调试,6 月份测试运行,7 月份正式上线。不良事件上报的模块先行完成上线,数据分析模块也于2012 年8 月上线。

2012 年7 月~2014 年12 月共发生的485 起事件的趋势图,见图4。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事件呈现下降态势。例如,2014 年全年不良事件综合类共154 起,其中跌倒坠床51 起、管路滑脱45 起、院内压疮3 起,各类事件的占比情况,见图5。

从软件开发完成到全部院区铺开使用,护理部全力支持,并遵循PDCA(Plan-Do-Check-Action,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原则[3]进行不断的完善。

本系统对事件分析最终的目标是降低再次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保障患者的安全[4]。通过分析实现护理工作流程的改进,加强闭环管理,避免了不良事件的产生。

(1)针对检验现场抽血会发生病人和试管不匹配、试管数量核对不准确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是在环节控制上不严,或者原有流程容易产生误差。基于这个情况,采取现场抽血时通过PDA扫描试管条码和扫描病人腕带的方式进行核对,让设备进行匹配,通过系统错误提醒功能,降低了错误概率的发生[5,6]。

(2)针对输液通过物流送达病区,产生输液数量不对,最后导致病人输液延误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是输液在送出静配中心后,而病区没有接受的核对机制,或者核对机制比较简单,从而导致错、漏情况。通过在病区接收环节增加扫描功能,先进行总数量的核对,发生问题后进行明细核对,对于多或者少的输液很容易找到,可以在事中进行及时的控制。避免了后续的输液操作时发生匹配不上患者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输液配送闭环流程的管理,达到了降低差错的发生,避免了安全隐患[7,8]。

4 结论

应用信息化手段改善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审核和分析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流转、转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9]。通过多维度的图表生成工具可以快捷地辅助分析产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对问题的汇总和追踪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事件因素,提升对事件原因的判断和分析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孙纽云,姚树坤,周军,等.我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运行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5):392-395.

[2]方卫青.细粒度角色访问控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20(2):125-129.

[3]张丽,谭丽萍.基于PDCA循环提升护士适应护理个案追踪评审模式应用的效果评价[J].2014,30(35):54-57.

[4]郭霞,王立准.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的改进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22-624.

[5]王延玲,陈能太,林海燕.基于HIS平台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开发[J].医学信息学,2012,25(8):21-22.

[6]张怡,李轲.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3,8(3):58-59,65.

[7]泮金鸽,邱燕,叶永斌.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院,2012,16(8):58-59.

[8]杨莘,董婷婷,应波,等.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警讯通报系统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63-65.

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与常见的不良事件 篇8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风险评估;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5—02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2]。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因感觉、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发生护理意外时间的机率要高于一般患者。为此,笔者回顾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并进行原因分析,寻求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5起,其中导管滑脱6例,跌倒5例,烫伤3例,压疮3例,坠床2例,烧伤1例,窒息1例,静脉炎1例,走失1例。其中导致皮下血肿1例,皮肤擦伤2例,I。烫伤3例,浅二度烧伤1例,耳廓冻伤1例,II期压疮1例,I期压疮2例,走失1例患者于走失五天后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生损伤。

2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经常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相关因素

2.1导管滑脱:

2.1.1意识状态的改变,患者烦躁,不慎将导管拔除。

2.1.2 未及时实施保护性约束,或家属不愿意给患者使用约束带。

2.1.3 导管的植入造成患者的不适,患者情绪抵触,导管固定不牢而自行脱出。

2.2 跌倒:

2.2.1 高龄患者合并症多,体质虚弱、智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容易跌倒。

2.2.2 患者肢体瘫痪、步态不稳,鞋子穿着不当,病房设施摆放不合理,容易发生跌倒。

2.2.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发作、体位性低血压等导致患者突发晕厥。

2.2.4 患者过于自信,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3]易发生跌倒,或不遵医嘱擅自起床、如厕、洗澡等。

2.3烫伤、冻伤:

2.3.1 患者存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不良,痛觉、温度觉减退。

2.3.2 护士巡视不细致,安全告知不到位,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

2.3.3 患者或家属不遵从护士叮嘱擅自使用热水袋且操作不当。

2.4压疮:

2.4.1 患者营养缺乏、感觉减退、运动障碍、皮肤潮湿、长时间被含液或大小便浸泡。

2.4.2 护理或陪护人员照顾不周,翻身时或使用便器时操作不当,损伤皮肤。

2.4.3 护士交接班不严格,未及时观察、评估患者的皮肤,处理不当,导致压疮的发生

2.5坠床:

2.5.1 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偏身肢体瘫痪的患者是坠床发生的主要因素[3]。

2.5.2 护士对病情认识不足,未及时使用床档,健康教育不到位i,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差。

2.5.3 病房设施陈旧,走廊加床条件差,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擅自取下床档或松解约束带。

2.5.4 新入院患者对陌生环境不适应,而发生坠床。

3 严格进行风险评估,排查护理隐患

3.1患者因素评估:从病种、年龄、意识、营养状况、不适主诉、既往病史、阳性体征及相关检查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入院评估;根据患者情况预测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加强住院评估。

3.2护理人员素质评估:从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工作态度、组织纪律性、心理应激、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评估,做到强弱搭配、老幼搭配,降低护理风险。

3.3管理因素评估:从制度的健全性、培训的规范性、排班的合理性、护士执行能力、药品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保障护理安全。

3.4环境因素评估:从病房设施是否合理,床档、扶手、氧气装置、输液轨道、天花板、灯罩固定是否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估,排除安全隐患。

4 科学管理,人性化服务,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1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严格监管,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室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同意操作规程,实施责任护士扁平化管理,加强科室监管,及时评价护理质量,制定护理措施,跟踪整改效果,提高护士主动性。

4.2加强护士培训,鼓励继续教育:加强护士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对新上岗护士、转科护士和实习护生进行规范培训,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确保患者安全。充分利用晨会交班、业务学习等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探索新技术、新业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科室整体素质。

4.3人性化弹性排班,适应岗位需求:护士长根据科室人员素质和病人数,危重病人数及护士主观意愿,合理安全当日值班人员的数量和人员素质搭配,做到互补、互助、互学、互进。

4.4做好身份识别,合理采取保护措施: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处置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规范使用腕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确保患者安全。

4.5评估高危人群,加强预见性评估:根据对患者进行意识精神,营养,是否存在视觉、感觉、运动障碍等方面的评估,及时为患者悬挂“防坠床”、“防窒息”、“勤翻身”等警示标识,做到严格交接班,尤其对痴呆和精神异常患者要24小时严密看护,防止患者自杀或走失。当班人员应做到对所有患者心中有数,主次分明,定时巡视,同时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4.6加强病房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合理安放病房设施和摆放走廊加床,做到患者行走无障碍,定期检查扶手、病床、呼叫器、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抢救器械等物品性能,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患者被服、鞋子合适,病房无刀、剪、绳子、打火机等危险品。

总之,护理安全是所有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评价护理质量好坏的前提,只有确保患者安全,才能顺利实施诊疗和护理措施。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由于感覺、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只有做好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及时评估、积极处理、主动服务、科学管理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邱湘颖.智能巡检管理系统在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7-68

[2] 陈淑清,王述澎,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63

上一篇:激烈的踩气球比赛作文300字下一篇: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专业实施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