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及技巧

2024-09-23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及技巧(精选16篇)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及技巧 篇1

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 必然力求去认识它, 掌握它。初中学生好奇心强, 对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 提高课堂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上七年级新开心的第一节课上与同学们谈地理。我首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咱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生顿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有的说学习地理可以增长知识, 有的说出去旅游的时候用的着, 有的说可以更好地生活。我微笑地告诉大家地理的作用远远不在于这么几点, 它是一门与咱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随后我举了一个例子, 在阿拉伯的旅馆里人们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在我们国家可以这样做吗?老师把你的床也挪到屋顶上去会怎么样?学生很容易就讨论出阿拉伯地区热、是沙漠地区很少下雨。接着我又提出以疑问“既然阿拉伯地区很热那为什么阿拉伯人要穿白色的长袍?他们热不热呢?”这下把学生给问住了, 我布置学生回家查资料, 下次课公布答案。课后有家长反映自己家的孩子回去以后就上网查资料, 学习兴趣较高。

在教学七大洲、四大洋的时候, 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在空白图上填出七大洲的名称。我让学生首先找到那个最大的大洲就是亚洲, 欧洲的亚平宁半岛酷似一只靴子踢起三颗小石子, 非洲倒着像像一只大鞋子踢石头, 大洋洲极像同学们玩的游戏机手柄, 南极洲像一只香喷喷的烤鸡腿。在我的形象的介绍下学生们很快就记住了各个洲的大致轮廓, 学习热情高涨。有个学生还反驳了我认为北美洲像树叶的观点, 他认为北美洲像一只跳跃的袋鼠。经过他的讲解同学们也都说真像。课堂练习填图时居然连最落后的学生也都会填。

二、走出课堂, 立足实践活动, 全面走进地理新课程

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更多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育、形成和成熟起来的。对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 务必加强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大多数地理教师在新授时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生成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形成。

在学习完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后我有意布置给学生一道动手题目, 1、2、3组画一画我们的校园, 要突出地图的三要素还要让人看完你的作品以后能明白是画的我们学校。4、5、6组画教室, 要求要比例尺的计算要尽量符合教室的大小。现在各小组选出优胜者最终两个大组进行比拼。 (不要求每组每个同学都画, 有兴趣的可以试一试。班里一共是41人, 国庆长假来一共收到28份作品, 说明学生对这种别开生面的作业还是很感兴趣的。) 课上我用实物投影给学生们看他们自己的作品, 我们发现有的人美术功底很好, 甚至把学校停车场里的车轮廓画的非常像, 全班爆发出一阵阵惊呼声, 但是大家又很快发现他没有使用图例来代替, 因此无故浪费了许多时间。这样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再来挑挑刺, 最终评比出优胜之星, 一方面在快乐对教学目标起到了较好的巩固作用还培养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三、尊重差异, 培养学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尊重差异, 地理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 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效果好起来”。

要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地理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课程的终极目标。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让每一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挑战和快乐, 这应该成为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

备课首先要备学生,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 适当挑整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兼顾到哪些学习能力稍微薄弱的学生。通常情况下我在A班教学所用的课件、课堂练习题目到了B班就会做一定的删减, 将问题的难度降低。不仅如此在B班课堂提问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将一个难的、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分成几个小的梯度, 逐步深入, 便于学生掌握和接受。

四、走进学生, 培养和谐的师生情感

俗语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 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和心理距离, 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 真挚的师生情感, 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 我亲身体会到, 教师良好的情绪, 会使学生精神振奋, 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 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是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 力求参与某项活动, 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 而兴趣教学这种方式, 以心理学为依据,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断变换教学方法, 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即新颖效应。也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必然力求去认识它, 占有它, 因此,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成绩, 培养起始年级的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兴趣,实践,合作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来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学教学参考, 2009 (3) .

[2]雷颖.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陕西教育, 2008 (9) .

[3]曾元丽.兴趣教学.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1 (1) .

[4]钟启泉.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 篇2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应用方法;技巧

地图被称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音,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于:更加直观、形象、综合的向学生呈现地理信息,使得扁平的地理理论知识变得立体生动,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地理信息。地图的形式多样,如:地图册、地图仪、挂图、电子图、插图、黑板略图等,主要是通过文字、图形、符号、数字、颜色等划分,来表示形象生动的地理信息,对整个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并简单分析了地图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期望能够为我国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地图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俗话说,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音,因此,地图可以有效的调动地理课堂教学气氛,长期以来,教师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缺乏新意,且部分地理教师比较古板,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致使地理课堂氛围凝重,然而,利用地图,可以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到地图的探究活动中,生动形象、立体感强的地图,往往比呆板的理论说教更加富有感染力,从而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为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打好基础,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地图对于地理教学保持良好的教学分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提供更加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的地图已经实现了电子版,更加具有真实模拟性,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跨时空的地信息交流,如学生将自己生活、旅游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教师,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性有重点的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地理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总的来看,电子地图可以为底料教学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

地图生动形象、立体感强的优势,往往能够弥补枯燥乏味的地理理论文字,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地图是一个地理信息的庞大载体,教师利用好地图授课优势,熟知教学知识点,将地图与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系统性、完整的整理清楚,对地图中的各个教学元素进行充分的利用,便可以有效的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便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技巧探索十分重要,下面是对探索结果进行简单的阐述:

1、知识的有机整合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地图与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能力,将教学理论知识,转化成一张生动形象、巧妙合理的地图(包含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片、颜色、符号、数字等),通过分析立体地图,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自然现象的联想,而且一张巧妙合理的地图,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地域风貌(海拔高度分布情况、地形特征、植被情况、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自然资源的流动变化情况等),还可以有效的折射出地域经济、文化、政治、人口等的发展状态,将环境保护注入学生关注的视野,通过地图综合地理知识的系统分析,学生能够掌握各个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之一为:教师在地图的引用上,注重地图与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即,选取恰当的地理元素,巧妙的将地图的功能与地理理论知识相结合,利用地图语言将地理知识传达出来,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度地理知识的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可以充分的利用其整合知识的优势,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整合、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技能。

2、理论知识的形象表达

对于地图承载的地理信息,地理教师要学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时间地图上所蕴涵的地理信息具象化,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每个符号、数字、图形等的实质含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形成“固定记忆”,另一方面,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听觉享受。如在讲解地球内部构造时,教师可以将地球层次按照它们的特性,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并且采用绘声绘色、言简意赅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概括。如气温的变化,可以通过描述季节特定事物的变化进行折射,使得地图上所包含的地理信息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总的来看,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另一大点在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地图讲解知识,教师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使得地图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具象起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地图的另一大功效在于:使得理论知识的表达更加的生动形象,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地理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总之,地理教学中的地图营运方法及技巧,需要针对系统性的地理教学内容、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将地图的功能巧妙地转化为立体的、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各大优势的组合,全面的提升地理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具体的应用方法及技巧,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要保证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尊重基本的教学规律。本文的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成东.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技巧[J].东方教育,2015,(1):230-231.

[2]刘娟.如何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0,(32):130-131

[3]宋金敏.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培养方法[D].河北师范大学,2012,11(6):127-128.

[4]罗春香.国内外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4):122-123.

[5]梁建德.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之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191-191.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篇3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篇4

1.要掌握记忆的技巧,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善于结合使用地图来帮助记忆。

2.做到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够理清知识脉络,将知识汇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3.学习要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可以防止出现“记忆衰退”。

4.要有自信心。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学习建议,具体的学习方法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到你。

★ 作文指导

★ 专家指导:纠正初一语文学习误区

★ 作文指导教案

★ 二年级作文指导

★ 小学生作文指导

初一生物学习方法技巧 篇5

1.关注生物学习的兴趣点。初一生物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与生活有关,学习时可以利用这些点来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课堂笔记。生物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点,做好笔记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

3.练习生物实验。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多做实验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主动思考。生物学习需要不断思考,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

5.建立知识框架。将生物知识点分类,建立框架,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6.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7.多看生物相关的科普文章。通过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增加对生物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8.参加生物学习小组。与同学一起学习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及技巧 篇6

笔者分析发现, 当前地理课堂关于太阳运动章节内容教学主要存在“两多两少”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多, 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少;另一方面是教师提出归纳、训练以及巩固已有知识的问题较多, 而提出的问题质量一般都不高, 富有新意、具有启发性、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较少。这种“两多两少”的现象必将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大多时候学生都是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和模式去分析问题, 追寻问题答案, 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发现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关于太阳视运动图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象, 推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程序, 以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相关的地理知识, 仅供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参考。

首先, 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太阳视运动图, 而在讲太阳视运动图之前, 要先让学生知道“天球”这一概念。所谓天球, 指以观测者为球心, 向外以无限长为半径的球体, 在该天球上, 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天体的投影, 当然太阳的投影也在其中。那么, 观测者在地球上看到太阳在天球上的运动, 即为太阳的视运动。在太阳视运动图上, 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地方的日出、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的情况, 以及正午时太阳所在天空的方位。

在分析太阳视运动图时, 要具体地方具体分析。下面我们以40°N某地为例, 来说明一下如何通过太阳视运动图来确定该地的日出、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情况, 及正午时刻太阳所在天空的方位。

图一:春、秋分日, 太阳正东升起, 正西落下, 图中太阳视运动为半圆, 所以昼夜平分。正午时刻, 太阳在正南天空。

图二:夏至日, 太阳东北升起, 西北落下, 图中太阳视运动大于半圆, 昼长夜短。正午时刻太阳在正南天空。

图三:冬至日, 太阳东南升起, 西南落下, 图中太阳运动轨迹小于半圆, 昼短夜长。正午时刻太阳在正南天空。

以上举例我们发现, 直射点在北半球时, 40°N地区日出东北, 日落西北, 直射点在南半球时, 40°N地区日出东南, 日落西南, 而正午时刻, 太阳始终在正南天空。学生自然就会问教师, 是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 则北半球各地日出东北, 日落西北? (2) 北半球各地正午时分太阳始终在正南天空?

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观测地纬度变为东70°N, 则观测地看到的太阳视运动图为: (1)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正东升起, 正西落下, 昼夜平分。 (2) 直射点在0°N~20°N之间, 太阳东北升起, 西北落下, 昼长夜短。 (3) 直射20°N时, 太阳正北升起, 正北落下, 刚好出现极昼。 (4) 直射点在20°N~23.26°N之间, 太阳正北升起, 正北落下, 出现极昼。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前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应总结为:当直射点在北半球时, 全球 (除极昼、极夜地区外) 日出东北, 日落西北 (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起, 正北落下) 。以此类推, 当直射点在南半球时, 全球 (除极昼、极夜地区外) 日出东南, 日落西南 (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起, 正南落下) 。

然后, 我们来解答第二个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类推, 如果我们把观测地纬度改为20°N, 则观测地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过程应分别为: (1)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时刻太阳在正南天空。 (2) 直射点在0°N~20°N之间, 正午时刻太阳在正南天空。 (3) 直射点位于20°N, 正午时刻, 太阳在天球顶端。 (4) 直射点位于20°N~23.26°N之间, 正午时刻, 太阳位于正北天空。

谈地理图表学习中捕捉差异的技巧 篇7

关键词: 地理图表 差异捕捉 差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差异”是独特的花。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留意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地理图表学习中产生的差异分析,对差异捕捉有了一些思考。

一、差异捕捉记录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作业中、绘图中、合作中捕捉差异。

(一)从作业中捕捉差异。包括知识梳理类作业、学习困惑类作业。

知识梳理类作业以布置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画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为例:

绘图中学生错误主要包括:

1.箭头与等压线平行,未表示出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属考虑不全面。

2.箭头向里弯还是向外弯混淆,对气流的自然生成缺乏形象思维,气旋应“向里合”,反气旋应“向外散”。

3.画对三个,错一个,属冲动型思维。

4.取点不正确,属未掌握方法。

学习困惑类作业。在学习太阳高度角后笔者让学生列出困惑,主要困惑是:

1.太阳高度是固定的吗?

2.太阳高度变化,是太阳与地球距离的变化,还是与太阳照射的点的距离变化?

3.为什么正午太阳升得最高?

4.为什么地球离太阳远,所接受的热量多?

5.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为什么却感到最热?

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以上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绘图中捕捉差异。笔者让学生在学习了太阳直射点移动后,根据教材活动要求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图,通过画图学生的不同问题可以暴露,同样的知识,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理解偏差,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三)从合作中捕捉差异。例如:一节习题讲评课中教师告知每道题的正确答案,学生小组讨论《大气运动》习题。讨论需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这道题是怎么解的?二是这道题考查了什么知识?

某题:读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示意图(图略),图中②时段中,天气以晴好为特点的是(B)

A.甲 B.乙 C.丙 D.丁

以下是我记录张旭阳组的讨论片断:

张旭阳(组长):这题谁做对了?

周仲静云:我做对了,我来说。先看丙曲线(边说边在图上指,如右图),这点气压高,这点气压低,气压变低为暖锋。

王军:为什么这点气压高,这点气压低啊?

周仲静云:比如这条线是1000hpa,比线高的气压高,比线低的气压低。

(陷入沉默)

张旭阳:哦,原来你把这条线当等值线了,这条线表示气压变化啊。

周仲静云:哦,我错了。

组长:那丙地就是,气压先低后高,为冷锋。

我:你们刚才的对话真精彩。周仲静云答案做对了,但解题思路是错误的,但你的思考过程给张旭阳和孙思危带来了很大启发。那么王军和马飞宇听懂了吗?

王军:嗯,懂了。(马飞宇像在迟疑。)

我:马飞宇,你懂了吗?

马飞宇:是不是看纵坐标,这条线气压一开始低,后来升高,然后得出是冷锋。对不对啊?

通过学生讨论,我的发现是:周仲静云和张旭阳是地理学优生,对于这题的解题思路还不是很清晰甚至周仲静云的是错误的。但通过“教”的环节和同伴互助,周仲静云意识到了自己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而张旭阳在推进“教”的过程中,解题思路理顺了。他们既在“教”,又在“学”。而孙思危在他们俩的讨论中获得了启示,实现了探知过程。王军和马飞宇是地理学困生,大多时候学习不自信、话语不多,但他俩在小组讨论中努力接收和理解信息,尽力跟上大家的节奏,也弄懂了。小组合作真的是一种互惠的学习。

二、差异捕捉策略

包括教学前测中分析差异、教学设计中预设差异、课堂教学中记录并回应差异。

教学前测中分析差异。包括新授课中列学习困惑、填知识梳理,复习课中填知识梳理、做练习检测。教学设计中照顾、预设差异需要确定教学重难点,要照顾学情差异。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有何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原因是什么”四个方面,那么,这四个内容就成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要顺利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理解“什么是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学习的关键点,因此“什么是太阳高度”成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中预设差异。例如不同学生对“太阳高度”有不同理解,备课中要准备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帮助不同学生突破概念的理解。因此,我准备的学习材料有:先让学生从字面理解概念,再观察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的立体图,描述当地某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并找出12点时的太阳高度;然后通过画图让学生体验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重要知识,让每个学生都画出自己的理解,在遇到具有探究性的学习内容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差异产生思维碰撞。在知识总结时,要呈现尽量详细的知识体系,以照顾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记录并回应差异。笔者在新课中发现了画北半球气旋、反气旋中生1、生2、生4类错误(当时没意识到生3类错误),因此投影了差异资源,与学生共同分析探究。

总之,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变化着,教师需要加强理论修养,发挥学生潜能,发现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敏感地捕捉住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学习而设计教学,通过富于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关注地理图表学习中的差异要善于捕捉课堂上“非预设生成”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用于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生成出人意料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2]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初一政治学习技巧方法2020 篇8

一.初一政治学习技巧方法

即是背书,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因此,一定要学会背书,那么,该如何背,首先,确定数量,每天背书的内容不能太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每天最多只能背3---4道题,不能太多,太多就很容混乱,并且记不牢固。所以每天将这些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每天一点点地背,一个学期下来,你脑子里就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到考试前再认真复习,这样,怎样的考试都不怕了,考试成绩一定也上去了。其次,要明确背书内容。许多学生都是不知读什么的,总之,拿起书就无目的地读,因此,一定要明确该背什么,每天老师上课要划起来的简答题就是背的内容,政治只有简答题是最需要背的,其它的实际上都是靠理解、分析的。

即是看书。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看书也要懂得怎样看,看老师划起来的重点、难点,课本的大小标题,课本特别标注的内容。只有不断地看书,才能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理解,才会在各种考试中得心应手,应对各种试题。也只有学会看书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即是用书。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如果你很努力地背了书,书,但最终你却不懂得将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实际上等于你什么都没有学。那么,应该样用书呢?首先,多做练习,做练习的过程,实质上就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一般情况下,教学生做练习必须经过三个程序,第一:先不要看书,将所有会做的题目做完;第二:将不会做的题目查阅课本,从课本找答案;第三:不会做的题目抄答案。三种程序采用三种不同的色笔做标记,复习时,第一种粗略看一下就行了,第二种认真地复习一至二次,第三种要多次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多些利用课本的知识,讨论一些国内国际的时事,将知识面扩阔,将课本的知识深化,而且也可以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习政治变得不再枯燥。

总结

在教学上我强调学会“知因预果,知果索因”,不断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每次测验我都要求学生书面进行总结得失,我详细进行批阅,借以进行方法指导和激励。

收集灵感

为了使学习方法更适合自己,提高实效性,我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点滴的积累,每人设有一个小册子,随身携带,把学习过程中的顿悟如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对解题思路的领会,想到的未能理解的问题,某句说话的启示等等都记录下来,一点点进行积累,修正自己的方法。

二.初一政治学习方法

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另外,在学习当中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自行作出调整。

总之,对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一定要有一个大致的学习计划,给自己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实践证明,那种无计划、无目的的学习是低效率、无秩序的学习,最终的结果肯定不会是很理想的。

三、养成习惯,掌握方法

“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同学们课前一定要预习,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标上记号。老师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并且要做好课堂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后还要将所学的内容及时整理消化。平时训练和检测时也要养成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条理清晰等好习惯。另外,政治学科是一门要求记忆性很强的人文基础学科,有很多内容需要记忆,而且也很繁杂,因此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先抓“西瓜”(重要内容、重点知识),后捡“芝麻”(一些小的、比较零碎的知识点)。记忆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如联想、谐音、顺口溜、抓关键词等)来牢记相关内容。平时做练习或检测时要注意总结方法和技巧,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切记: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 篇9

1.掌握重点字词,重视知识点的积累。

2.认真听讲,学会学习,做笔记。

3.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参加课外活动。

4.知道历史的基本要素,了解历史的记叙方法。

5.学会阅读,掌握重点字词,注重知识点的积累。

6.认真听讲,学会学习,做笔记。

7.掌握考试提纲,分解考试目标。

8.注重课外活动,拓展知识面。

9.了解历史的基本要素,了解历史的记叙方法。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及技巧 篇10

一、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地理学科,研究对象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节地理课上,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于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动机,打开本节内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万分,课堂效果明显提高。在对初中学生讲述时,由于学生的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性地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二、内容图解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图解法就是将没有地图或有地图需要转换的内容,通过描绘略图或变图进行知识信息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实际上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讲解地球运动、地图知识、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等内容时,运用图解法可以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内容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时,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出现的地名较多,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廊图,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廊,标出其省会和简称,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再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理解知识,学生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地理学科有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钻研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对现有教材适当拓宽加深,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地球仪”这节内容时,让学生自己一人准备一个小球和一支彩笔,在课堂上先指导他们如何在小球上绘出赤道、地轴和南北两极点,然后提出让他们自己在小球上确定经纬线,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学生终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整个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來,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要求。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参与机会,教师要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正确方向,得出结论,然后再演示地球自转方向与刚才相反,最后思考北京和纽约哪个地方先看到日出等。假设地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为90°,地球上还存在四季更替现象吗?学生不弄清地理原理,靠死记硬背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需要假象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动手演示、思考回答。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总结 篇11

(2)分类归纳: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整理,是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

不断对知识进行重新归纳和整合,可以使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提高知识迁移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要特别注重:①对地理概念的区分和相互联系的归纳和总结;②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归纳和整理。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讲解 篇12

1.知识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做作业等步骤。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听课中提高效率,课中学习要抓住重点难点,课后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做作业则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2.学习方法:包括阅读、听课、记忆、思考、练习等方法。阅读时要仔细,听课要专心,记忆时要理解,思考时要深入,练习时要认真。

3.学习习惯:包括勤学好问、专心上课、认真笔记、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等习惯。初一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进步。

4.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技能掌握、思维发展、学习品质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初一学生需要注重全面提高,不仅知识技能掌握,还有思维发展,学习品质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篇13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一般长短不一,图文并茂,要求能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2.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

(2)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如: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北纬46°)B.肯尼迪(北纬28°)

C.酒泉(北纬40°)D.库鲁(北纬5°)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故纬度越低,越有利于发射。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如:下列产业中,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是

A.食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煤炭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4)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都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

如:6月22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未达到最大值的是

A.北京B.新加坡

C.悉尼D.莫斯科

(5)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考生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如: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是

A.尼罗河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的时期

B.南极大陆全部处于极夜的时期

C.各地地中海气候区正处于少雨的时期

D.北印度洋洋流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这里的同一事实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即指“6月22日至9月23日”。

3.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1)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②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③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④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⑤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②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4)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如: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②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③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④首都都是单一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⑤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沿海⑥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A.①④ B.②⑥

C.③⑤D.③⑥

选项中①④⑤不符合自然地理特征。

(二)运用科学方法

1.直选法: 题干中含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正确答案。

如: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A.砂岩 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本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类型知识的题目,主要靠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时重现知识予以解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

2.排除法:先淘汰和题干要求不相干的或选择项本身叙述就有错误的,然后根据条件再作正确选择。

如: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应全流域综合考虑,这样就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

3.转换法: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说法,考察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转换视角。

如: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看起来,题干与选项无必然联系,如果把题干“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那么,就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小麦为冬小麦,夏季收割。

4.图像法:把题干的要求转换成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来辅助答题。

如: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可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向的相关知识转换为教材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5.逻辑推理法: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如: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6月 B.7月C.8月 D.9月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要知道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

二、综合题答题技巧

由于地理综合题跨度大,涉及面广,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特征,试题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答案要求概括能力强,能联系实际,关注生活联系热点,结合历史背景和政治现象,往往涉及多本教材多个章节的内容,而且要将各种内容进行归纳处理,还要进行知识迁移,才能全面正确地完成答题。因此,答题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搞清题目所问,要求以图为纲,将文字系统与图象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心中有图,抓住要点。要注意图中的关键信息(图例、方向、经纬网、河湖、坐标轴数据、单位),以及题中要求回答的内容,问啥答啥。

(二)知识定位和材料选择要正确,一定要根据题意来选择材料,不能答与该题无关的内容。

(三)观点要明确、言简意赅,不能模棱两可。回答要有条理,把每一个要点都标上序号,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四)要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进行论述,因果都要回答,比较题还要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回答,比较项目较多时可采用表格。

(五)思路要开阔,根据题意,看清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还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看清是经济作物还是粮食作物等关键词语。

(六)正确组织材料答题,答题要用地理专业术语,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思路开阔,合乎逻辑,详略得当。

(七)字体要规范,大小匀称,排版清晰亮行,不能胡乱写。

(八)处理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高考地理试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九)处理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自露马脚。如下题:台湾为什么多地震?如果你不清楚台湾位于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模糊答法如下“台湾在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定“台湾位于印度洋与亚洲板块之间,……”。

(十)处理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综合题的一般模式,由于地理试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具体试题中应该学会变通,认真审题,根据题意要求准确作答。

中学地理学习技巧 篇14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之导读

中学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万面:

第一,要学会阅读地理教科书。它包括了解地理教科书的一般表述层次,会区分

教材的重点和非重点,会运用课本插图、练习题和地图册去理解教材。第二,会独立地运用地图这衡原理对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等。第六,会在复习中概括知识体系。

第七,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包括了解地理课考核要求,熟悉地理考核方

式方法,会出地理考核题目,会评定成绩好坏等。

以上几种学习方法相互联系,组成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体系,贯穿在地理课学习全

过程。该学习方法体系的核心和起主导作用的方法是运用地理知识的逻辑结构和运用课本、地图的方法。该体系各种方法,由初中到高中分层次地学习掌握,逐步深比熟练。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怎样才能学得最优的学法。即把学习过

程归纳为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重点难点)→精心听讲→课后复习→解决疑难→独立作业→同学互考→系统小结或小考→课外学习等九个有机联系的学习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学法”体系。学生在掌握了“学法”后,就会得心应手地运用“学法”,达到“十会”,即:会看书,会抓要点、重点;会分析问题思路;会自己做笔记;会

(3)整理好笔记。

作到提纲醒目、中心突出、内容精练、便于编写。

(4)联系实际认识自然,把大自然的现象和变化与课文内容相联系。

(5)阅读好参考书。提倡学生读参考书,是因为参考书是扩大知识视野的“良师益友

”。要把参考书和教科书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用的参考书往往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课外负担。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

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1天材教育

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

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1、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1.1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现代文盲定

义为,“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和图表的人,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 ”。[2] 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中心。地理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地理教科书》就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构建了新的教材框架,改变了传统的四大圈层,而按与人类关系密切程度,把人类生存环境由远及近分别讲述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在每个部分中都融入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因而在所谓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

种行为。有效教学理念主要为:第一,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它要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可唱独脚戏;同时要求教师有“全人”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切不可将之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这种效益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第三,有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差异,因此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掘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实施个性化教学[6]。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强度等,让每个人都能主

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多给他们交流合作机会,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

2.3最近发展区理论制了学生的发展。现在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所以,我们应在教学开始时,去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例一: 高中上册•1.4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

导入:新课之前,请大家解答一个小学语文的思考题,幻灯片上打出小学语

文第十一册《两小儿辩日》。接着提问(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孔子有没有回答出来?(3)请您帮孔子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导入的前两个问题

讲完课以后设计的一个活动:

3.3角色扮演,施以形象“参与”,营造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

中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赢得

高考地理学习方法与得分技巧 篇15

第二,模板要背,只是针对零起点考生。要上台阶的考生,不能迷信答题模板。如果题目都没有看懂,你用模板都没有机会,不是吗?所以,超越模板就是要学会看题。你不能说,额!我粗心忽略了这个条件而已,你没有看到就是没有看到,找到你能用模板的条件也是本事。久而久之,你就发现,模板然并卵。

第三,做透相关的真题。做透的意思不止是知道答案,而是知道思路、能破题眼能抓梗!进而通过归类找到类似主题类似桥段的答题审题套路,做透是要做到懂套路的程度。语感能力强的考生,一遍下来就能升级。这样稳定能拿分的部分拿到了,得到了高考题“稳”的分数。聪明的考生能悟出新桥段的梗来,就能再度进阶了。

第四,综合题是练功的法门。很多考生做过的高考综合题没有人评分,一对一面批,不靠谱的地方没有人指出来,糊弄吞枣以为自己和答案差不多。思路有木有?踩点准不准?套路在哪里?如何在审题中破梗?都不了然。一天到晚刷选择题,有人面批也可以。从综合题入手提高成绩最快。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解决方法探析 篇16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教会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不断培养他们的地理应用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质,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然而,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习主动性不够高、教学方式单一化等,影响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地改变落后的教学现实,赋予地理课堂以崭新的内涵,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现状 解决办法 素质

初中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地理,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成为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地理知识,让课堂所学知识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服务。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主动性不够高

在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不够高是出现的主要问题。尽管素质教育改革提出已久,但是教学功利化现象依然十分常见。很多学生在地理学习的时候,过于注重期末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地理素质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很多老师在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但是学生的主动性不够高,没有参与的热情。这种师生互动的不和谐性,从根本上降低了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1.2地理教学方式单一化

地理教学方式单一化,是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重要问题。首先,多媒体教学成为很多地理课堂主要采取的教学形式,尽管这种教学方式画面感较强、灵活性较高,但是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其次,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较少,学生往往不能够按照教师的用意和安排来进行学习,从而降低了地理教学效果。

2.如何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2.1生活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实现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用地理知识来加以解决。例如同样是早读的时间,为什么夏天早读天是亮的,而冬天早读天却是黑的?如何正确地利用气候要素来对南稻北麦、南米北面等进行解释等。通过从生活中截取相关的场景,来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运用,这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这个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

2.2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对于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第一,转换师生角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老师应该事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来巧妙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师生教学互动。第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通过图象法、顺口溜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地理学习规律,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2.3借助于网络课堂进行地理教学

突破单一化的地理教学方式,善于借助于网络课堂来进行地理教学,从而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素质。首先,通过开发本校地理学习微信公众号,定期给学生推送相关的地理学习资源;或者通过组建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式来实现,以此来不断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呈现精彩的学习盛宴。其次,开发地理网络教学课堂,可以在校网站上来开辟地理学习专栏,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指导,以此来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2.4合作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提升,从而不断地实现学生个人地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出相关的命题,比如太阳会不会从西边出来?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等问题,让学生结成小组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意见和看法,来不断地取长补短,实现个人的进步。总之,在地理课堂上,应该深入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结 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断强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互动教学、合作学习、网络课堂教学等方式,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对于学科素质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冉杨.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

【2】毕小平.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动态及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8)

【3】杨一帆.初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在使用地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1)

上一篇: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下一篇:濮阳离婚律师王军 离婚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