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健身消费的原因(通用8篇)
影响健身消费的原因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符号消费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已进入中国大学校园, 并迅速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和效仿。盲目追求符号象征意义的消费使大学生陷入了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并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大学生不仅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特殊消费群体, 也是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思想独立性、多变性强的群体,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 心智尚未成熟, 易受到符号消费的诱导和影响。因此, 正确认识符号消费, 了解它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原因, 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符号消费, 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显得尤为迫切。
一、符号消费对大学生影响的内在原因
符号消费对大学生影响的内在原因在于符号消费符合大学生的社会心理需要。
1、满足大学生自我认同的需要
大学阶段社会心理上的变化对于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尤其重要, 大学生需要对自我进行确认和有关自我发展的思考和选择。根据埃里克森关于人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的划分, 青年阶段是人的社会性发展最关键的阶段, 这一时期会面临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问题, 大学生往往会盲目地不断追寻自我同一性, 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特定的消费达到这一目的。大学生在这一时期不断对自我形象进行定义、保持和改变, 然而自我形象与人格具有紧密的联系, 以至于往往消费上选择那些风格与自我形象相近的产品和服务并支持此类厂商, 实质上只是在借对商品品牌的选择去描绘自己, 自然地依据理想的自我形象表征现实的自我;或者找到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的差距建立期望的自我形象去改变现实的自我形象。那么消费符号恰恰满足了这一需要。大学生还没有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急于表征自己的个性的心态以及不能阻挡现代媒体消费主义文化的渗透, 使他们更容易选择符号消费这种方式去展现个性, 在追逐时尚和潮流中表现出大学生个体的特殊价值取向或群体的趋同价值取向。
2、满足大学生群体认同的需要
同辈群体是最重要的个体归属群体, 交友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更加渴望友谊, 希望和朋友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 且需要融入团体成为团体中的一员, 有所归属。大学生同样十分在意同辈群体眼中的社会自我形象, 为实现理想的社会自我形象, 他们在外在的表征上往往力求一致, 而现代大规模的商品和服务复制能力, 为这种一致性提供了可能, 往往相同的外在特征成为一个团体的标志, 当同伴或团体成员中出现了符号消费行为, 这种消费方式便会在团体范围内迅速扩散, 并被团体成员们接受和运用, 而个体借助于拥有与团体相同的消费符号实现自我宣言或自我表达来达到群体的认同。
二、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群体利用符号消费满足了自身的社会心理需要, 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但过度的符号消费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应引起重视,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对大学生群体消费观念和行为进行适当引导, 增强其消费理性, 树立科学消费观。
1、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
符号消费不仅是消费行为, 还包括消费观念。因此要加强对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消费行为的培养引导。所以应该在校园里形成绿色环保的消费舆论, 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帮助大学生完成在价值取向上的一次根本性的转变, 超越消费主义理念, 以精神世界的丰富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为价值取向, 使人的品质、能力和生活意义尽可能地完整和丰富, 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绿色消费观的指导下, 营造一种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消费生活。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通过绿色消费, 倡导建设生态文明, 督促大学生承担起绿色可持续的消费者责任。
2、形成适度消费行为习惯
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 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而对于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他们, 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这就造成有些大学生追求高消费, 盲目追求档次、品牌, 存在攀比心理, 形成了一种不合理的超前消费方式, 甚至个别学生不能体谅家庭的困难, 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欺骗家人寄钱用于自己不必要的消费。因而, 学校与家长都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 以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的轨道, 倡导适度消费, 注意调节自身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的关系。
3、倡导自主性消费
消费主义思潮指导下的消费是一种消极性消费, 消费行为更多地受制于外在的诱导和标榜, 而非出自内心真正的需要。所以, 在消费主义思潮冲击下的非理性消费, 收获的将是刺激和对刺激的无休止的追求, 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因此要着力倡导消费观的转型,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消费观, 注重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发展。自主性消费要求行为主体拥有高度的自我控制和责任意识, 能考虑到其行为与自然和社会的承受度是否适应的问题, 更加注重生活质量非物质性的一面。实现自主性消费最终依赖于使大学生脱离消费主义裹挟下的幸福观, 真正实现消费的理性解放。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西方国家也存在的消费社会正在我国形成, 这种以“符号消费”为核心的消费主义思潮也渗入大学校园,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 大学生“符号消费”现象日趋普遍, 与此同时, 大学生追求符号意义的消费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通过分析大学生“符号消费”倾向的产生的内在原因, 揭开符号消费的本来面目, 克服符号消费的负面影响,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思想道德教育, 助其树立科学消费观, 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符号消费,大学生,影响,原因
参考文献
[1]向红.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 2012 (1) .
[2]杨祥冰, 黄彦明, 陈昕.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J].高校研究, 2012 (1) .
[3]唐琳.弥漫在大学中的消费主义[J].中国青年研究, 2005 (3) .
影响健身消费的原因 篇2
为了帮助不常使用医保卡的年轻人盘活“沉睡”的医保金,深圳拟出台相关规定拓展医保金的使用渠道。正在审议的《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草案修改一稿)》提到,医保卡可进行健身消费。这引来一片叫好声,但专家提醒:在“惠民”的同时要做好风险防控,保障医保金的安全性。
医保卡简介:医保卡也称医疗保险卡,是含有芯片的功能卡,用于就医或药店消费时身份确认及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用。医疗保险卡是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专用卡,以个人身份证为识别码,储存记载着个人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以及帐户金的拨付,消费情况等详细资料信息。医保卡由当地指定代理银行承办,是银行多功能借计卡的一种。关于医保卡的使用规定各地存在一些差异,并且中国目前也没有实行全国联网,医保卡的使用还仅限于在投保地。
影响健身消费的原因 篇3
一、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的成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因素
建国后,我国基于国际和国内因素,在资本要素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了重工业发展战略,因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从农村抽取大量的经济剩余来服务于重工业发展战略,为此,通过户籍制度把农民约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使得我国经济摆脱了当时的困境,也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由于是逆比较优势的,我国在经济上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而且,在改革开放后,这种户籍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有所松动,但是还没有根本改变,使得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福利措施以及教育公平等各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而且,农业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不仅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风险;农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又比较小,导致农产品的价格难以提升;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在就业方面又处于弱势地位,即使找到了工作,收入也不高,工作环境差,风险大;再加上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商品流通成本比较大等等,这些都决定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有资料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有8.7亿,在如此多的农村人口数字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影响可想而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无论是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还是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都说明了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指的是现期收入、过去收入和财富)呈正相关,因此,农民的低收入决定了农民的低消费。
2. 社会保障范围没有覆盖到农村,农民出于理性,只能是减少即期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以备未来在年老、失业、疾病等不测之时使用,这也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原因之一。
3. 在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城乡整体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而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城乡居民收入越是平均,城乡整体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比较大,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导致城乡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从而最终影响居民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了我国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投资与消费失衡。
(二)财税等体制因素
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中央政府集中了较大的财权,地方政府只有较少的财权,但是大量的事务还需要地方政府来办,这虽然加大了中央调控的影响力,但是,却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使得集权利、责任与利益于一体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和增加财政收入以及扩大就业,地方政府就产生了投资冲动(因为对地方政府来说,只有通过投资方式才最有效、最直接,而通过鼓励消费,很难达到地方政府的目的,如本地居民消费的商品不一定是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于是各地争着上项目,到处抢着盖厂房,于是就内生出政府驱动的粗放型投资模式,导致投资盲目大幅度增加;再者,自1999年我国推行的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居民住房逐步实现了商品化和社会化,长期被压抑的住房需求迅速被释放,在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下,地方政府也做起了“土地财政”的买卖,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在刚性的住房需求下,人们不得不压制对其他商品消费需求,这样,在虚高的房地产价格下,房地产企业一方面加大了对房地产的投资,另一方面,又压制了人们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可以看出财税体制等缺陷加剧了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三)扭曲的要素价格体制因素
收入始终是影响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多年来由于政府利用行政权力支配经济资源等旧体制的存在,政府人为地压低要素价格(主要是工业用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形成了一套扭曲的要素价格体制,它不仅使得投资者仅靠不断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就可以轻松获得高额生产利润,而且还能使得政府轻松地获取大量的财政收入并能解决就业压力,同时还能使得政府驱动的粗放型投资模式得以维持和继续运行,但是,这也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速明显高过居民收入的增长,使得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三者之间的分配出现了明显的失衡。有资料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62.1%,下降到2006年的57.1%,下降了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的收入比重从20%上升为21.5%,上升了1.5个百分点;政府收入比重从17.9%上升到21.4%,上升了3.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自然导致居民消费率随之下降,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而导致投资与消费失衡。
(四)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存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导致的城乡居民之间,而且存在于由于行业垄断、行政权利参与市场行为等诸多原因,使得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基尼系数的大小,反映一个国家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到2005年我国10%的富裕人口已经占有全部社会财富的45%,而最穷的10%人口只占全部社会财富的1.4%。到2006年,不公平差距达到比较极端的地步,基尼系数超过了0.49,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居民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
二、投资与消费失衡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分析
在当前开放经济条件下,理论界普遍认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要保持两个均衡,一个是外部平衡即国际收支均衡,另一个就是内部均衡即供求均衡。而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中,这两方面已经严重失衡,而且都是由于高投资低消费失衡造成的。因为投资就意味着生产,提供商品的供给,消费就意味着对商品的需求;高投资意味着高产出,低消费意味着低需求,这样必然导致产能过剩,只有通过出口消化过剩的产能;众所周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渐进式转轨,这样,我国的产能过剩就更强化了对出口的路径依赖,贸易顺差随之产生,导致经常项目出现顺差;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投资主要是政府驱动的,并非是市场驱动的,因而投资效率不高,在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出于本届政府效用最大化不得不又招商引资,这时又恰逢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把一些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的进入门槛又低,于是大量外资进入,导致资本项目顺差。可以看出,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主要是由于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造成的。再看,高投资带来的高产出,在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总供求失衡,即导致内部失衡。而宏观经济的两个失衡容易导致滞涨,因为国际收支长期失衡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累积,导致流动性过剩,极易导致通货膨胀;政府驱动的高投资带来的高产出,在内需不足、外需受阻情况下,会造成产品供过于求,生产出现相对过剩,这将会压低产品的价格和企业利润,这样,在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企业极易出现亏损,最终停产倒闭,导致经济出现停滞,从而导致滞涨。而且,内生出的粗放型投资模式极易导致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已经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和挑战,因此,为了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投资与消费失衡加以矫正。
三、矫正投资与消费失衡的可行性对策措施
就投资方面来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彻底改变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性,从源头切断政府驱动的投资模式,杜绝投资冲动。当然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并不是简单的压制投资,而是根除这种政府驱动的粗放型投资模式,使之尽快转变到市场主导型的投资决策体制,以提高投资效益,并将投资方向转向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促进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就消费需求方面来说,一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和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有效需求。为此要彻底消除户籍制度,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和对农业的引导,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杜绝利用政府权利参与市场行为,纠正扭曲的要素价格体制,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要加大行业的市场准入,增加竞争主体,鼓励充分竞争,防止行业垄断,杜绝收入过分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以及运用转移支付等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当然最关键是要保证宏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为居民收入的增加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为此要做到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协调拉动,因为投资模式的转轨和消费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消化过剩的产能,降低我国对出口的依赖,另一方面还可以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同时还能缩小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消除外汇占款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当前情况下,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美国推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出口受阻,我们是否可以放弃出口,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根据比较优势等贸易自由化理论的指导,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实现贸易双方共赢。因为出口不仅能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而且还能解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有效需求。二是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的力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释放居民的消费需求。
影响健身消费的原因 篇4
健身消费是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实施, 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余瑕时间增加, 人们对健身消费的观念转变使得健身消费需求不断的发生变化, 近年来, 南宁市各类健身俱乐部不断涌现, 如羽毛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等。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人群的参与健身需求不同, 因此, 健身健美俱乐部也应运而生。目前, 南宁市健身健美俱乐部有几家, 但“几起几落”, 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 大多微利甚至于无利。而健身消费作为健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和推动健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我们通过对南宁市主要6家健身健美俱乐部进行初步调查, 目的是了解南宁市健身健美消费的基本现状, 正面地引导人们对健身健美的消费观, 建立较规范的统一管理机制, 使南宁市民对健身健美的消费更加合理, 并为南宁市的健身健美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及对象
1.1 研究对象
对南宁市6家健身健美俱乐部 (“五象”2家连锁、“超越”3家连锁、“浩天"俱乐部) 正在参与健身健美锻炼的600名爱好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期刊及研究健身健美及俱乐部相关文献资料数篇。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南宁市6家健身健美俱乐部进行问卷调查 (选择周末人气最旺的两天进行) , 发放600份问卷, 收回569份, 对问卷进行整理分类, 剔除无效问卷7份, 得到有效问卷为562份, 回收有效率为93.67%。其中, 男性173人, 占30.78 %; 女性389人, 占69.22%问卷的信度符合调查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选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健身消费人群的基本情况
2.1.1 健身消费人群的年龄结构
从调查中可知:参加健身健美俱乐部健身人群年龄比例依次为 (表1) :36~45岁;20~35岁;45岁以上;19岁以下。由此可见:到健身馆健身的人群普遍青年化, 36~45岁人群最多, 占总数的42.17%, 其次是20~35岁, 占总数的35.41%。我们认为原因是:健身健美俱乐部是个较时尚、较高档的健身场所;它是以健美操及器械练习、私人健身 (私教) 为主要经营项目;同时它对改变女性的形体气质、男性肌肉线条及个性化系统锻炼有良好的作用, 所以深受青年人的喜爱;这是青年人身体力行所善于接受的新事物, 同时他们有较宽裕的经济条件, 是追求高品味时尚潮流的主力军, 因而他们对整个健身健美市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9岁以下的和45岁以上人群占比重最低, 仅占总数的10.49%和11.92%。我们认为19岁以下的多是学生, 学习压力比较大, 没有太多的时间参加锻炼。而45岁以上这年龄段的人观念相对保守, 同时心肺功能趋于逐步下降, 灵敏性降低, 综合运动能力跟不上以青年人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健美操练习, 另外, 还可能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 (45岁以上人群中下岗人员、接近退休的人员较多) , 他们才欲进不能, 据了解这些人群大部分分流到公园及社区健身场所进行锻炼。
2.1.2 健身消费的性别结构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及调查结果 (表2) 显示:从性别上看, 到健身健美俱乐部健身的女性为389人, 明显多于男性的173人, 从选择健身项目来看, 女性主要倾向于健身操系列课程 (瑜伽、时尚健身舞、健身操) , 男性主要倾向于器械运动, 男女性在选择的健身项目上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这跟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 女性主要是为了使自己的身材变得更健美、匀称, 气质更高雅、大方而进行锻炼;表明女性特有的态度和现代化女性在塑造自我、身心完美方面的需求;也说明快乐、有节奏而又能让女性感到美的健美操运动在健身健美俱乐部中很受女性的欢迎。而参加器械运动的多为男性, 高达81.5%, 说明器械运动比较受男性欢迎。我们认为原因与男性心理、生理特点有关, 多数男性是为了体型变得健美强壮而练, 由此可见, 男性在美的观念上更注重体型的变化——刚毅而强壮。
注明:N总= 562 N男=173 N女=389
2.2 健身健美消费者为每月意愿的消费水平
众所周知, 到健身健美俱乐部进行健身消费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健身消费才成为可能。在调查月收入来看 (表3) , 排在前一位的是:2001~3000元, 第二的是:1501~2000元。合计总数69.57%, 另有11.03%的消费者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说明到健身健美俱乐部的绝大多数人群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且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健身消费水平表明一定时期内人们健身消费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 即反映人们实际消费的健身消费品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3]。调查表明 (表4) , 在健身健美俱乐部里每月意愿用于健身消费在101~200元之间的比例最大占36.30%。其次是每月消费51~100元的人数比较多, 占总数的32.38%。每月消费最少的是200元以上, 占总人数的13.88%。这说明大多数健身健美消费者意愿的支出水平集中认可在51~200元之间, 消费现状处于较低水平, 这主要是和消费人群的消费意识有关。对南宁这个省会城市而言, 这样的价位消费对健身健美经营者来说绝对是个挑战, 正所谓“星级服务, 排档消费”。所以, 提高市民健身健美消费意识、引导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迫在眉捷。
2.3 健身消费者健身动机
所谓消费动机是诱发和维持人们进行消费以达到个人对健身需求目的的内在动力[1]。由于人们的心理状况、兴趣爱好、所处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 对健美健身需要的动机和消费内在行为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在调查消费者参加健身健美锻炼的动机来看, 健身消费的动机列在前三位的依次为 (表5) :健身健美;调节精神;休闲娱乐。从数据上看, 虽然年龄阶段不同, 但锻炼的动机基本趋同, 选择“健身健美”和“调节精神”的频数较多, 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经逐步被广泛接受以后, 人们为了健康, 产生了健身需要, 并通过锻炼, 来保持健美的形体, 于是, 健身健美成为广大消费者参与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其次绝大部分到健身健美俱乐部参与锻炼的人大多有固定的收入, 或是职业为公务员、企业领导、白领等, 他们的工作压力都是比较大的, 因此,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环境好、设备先进的健身健美俱乐部来参加健身锻炼、调节精神、消遣娱乐。此外强烈的体育爱好和兴趣也是一部分人员参与运动的动机之一。由此可见, 这些动机与态度是积极的、值得推崇的。
2.4 健身健美消费者的主要消费内容
从表6可以显示, 到健身俱乐部消费的人群中在直接参与性消费内容里有65.24%是消费健身年卡, 其次是私教, 占19.6%和健身次卡, 占15.0%。说明参与健身健美消费的人群大部分是到相对固定的健身俱乐部, 并有长期坚持锻炼的可能。私教, 是少部分高收入人士所具备的消费能力, 近年来, 随着南宁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各界高收入人群的出现, 能有私教项目消费已逐步成为了表现身份的象征, 这种势头正在慢慢兴起。另外, 在相关性消费内容中, 运动饮料的消费排在第一占36.9%, 其次是健身服装占33.7 %, 和运动保健品10.9 %。综合表明在消费内容方面, 各年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从每一项内容的消费均没有超过50%来看, 显然健身俱乐部的消费收入不容乐观, 尤其是最具备消费热点的健身服装没有成为主要消费目标, 未经起投资和管理者们的重视。 要知道发展和引导健身消费的基础性条件, 是必须从满足人们对健身消费的需求出发, 积极地进行产品开发、规划和调整健身消费内容, 并及时加以宣传引导, 才能真正达到一个新的消费水平。
2.5 影响健身健美消费者消费原因调查
设计以6个因素作为主要影响健身健美俱乐部经营性场所消费的主要原因。通过表7的调查结果显示, 按重要顺序排序有“有自己喜欢的项目和教练”排在第1位, 占38.08%, 其次是“价格合理、服务周到”, 占25.44%, “环境设备好”占15.30%, 调查中大部分的消费者对自己热中的项目和教练最为看重, 由此可见, 经营者应首先对经营项目要有准确的定位, 包括对健身健美指导教练的选择, 其次要在价格定位、服务周到上下工夫, 同时也要尽可能具备良好的健身环境和健身设施条件。
2.6 对健身消费者参与健身健美俱乐部的有效途径
从表8看出, 健身消费者参与健身健美俱乐部的有效途径依次为:通过朋友、邻居或同事带动参加健美健身的为最多, 占总数的52.67%, 而被宣传报道吸引的占26.33%。说明同事、朋友之间由于工作或其他关系而有着许多的接触和交往, 并且他们在消费需求、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同时也容易受到带动。从经济学角度讲, 有着共同需求和共同消费的群体行为会对消费过程产生直接的和长远的影响。另一方面, 表明大部分健身消费者的从众意识较浓, 主动锻炼的意识较淡。调查中发现宣传报道所带动的消费者不算高, 说明健身健美俱乐部的广告宣传力度不够, 在发展时尚、影响效应等方面还有差距。所以经营者应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个人、家庭“花钱买健康”的全民健身氛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南宁市健身健美俱乐部健身人群中, 女性为主要消费对象, 男女在健身项目上有明显差别, 男性主要倾向于器械锻炼, 而女性主要倾向于健美操系列项目。
(2) 健身健美俱乐部健身人群普遍青年化, 20~45岁为健身消费主力军, 45岁以上和19岁以下人群比重较少, 这和健身健美俱乐部缺乏适合老年人参与的体育消费项目有关。
(3) 健身健美的消费者主要为1500~3000元/月收入的消费群体, 但健身健美消费意愿在每月50—200元居多, 显然, 消费现状处于较低水平。正所谓“星级服务, 排档消费”, 这是导致多家健身健美俱乐部微利、无利甚至于倒闭的重要原因。
(4) “健身健美”和“调节精神”是消费者参加健身健美锻炼的主要动机, 这些动机与态度是积极的、值得推崇的。
(5) 在消费内容方面, 各年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健身年卡是主要消费内容的首选, 说明参与健身健美消费的人群大部分是到相对固定的健身俱乐部, 并有长期坚持锻炼的意愿。
(6) 大部分的消费者对自己热衷的项目和教练最为看重, 经营者首先对经营项目要有准确的定位合理, 包括对健身健美指导教练的选择, 同时要在价格定位、服务周到上下工夫。
(7) 健身健美俱乐部的广告宣传力度不够, 多数健身健美消费者是通过朋友同事的带动下才参与到健美健身俱乐部的, 从众意识较浓, 主动锻炼的意识不够。
3.2 建议
(1) 健身健美俱乐部应逐渐改装场地设施条件, 加大宣传力度及管理。
(2) 健身健美俱乐部应开设中老年专场及适合男性健身项目的内容, 吸引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走进健身健美俱乐部。
(3) 健身健美俱乐部应突出自己的特色, 搞好配套服务, 积极地进行产品开发、规划和调整健身消费内容, 并及时宣传引导, 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4) 进行市场调查, 及时引进国外一些新的健身方法、更新运动项目, 吸引锻炼者的兴趣, 是提高俱乐部经营效益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林, 黄海燕, 王岩.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1-4
[2]王进.南京市经营性健身场所消费者现状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1) :21-25
[3]田辉, 陈铁英.沈阳市健身俱乐部消费者构成及消费行为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6, 4 (2) :21-22
[4]荣晓华, 孙喜林.消费心理学[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55-63
[5]张建华, 高嵘.北京市健身俱乐部女性体育消费群体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2 (6) :4-6
[6]王秀霞, 刘卫, 孟娜.我国城市化进程对体育消费影响的社会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41-43
影响健身消费的原因 篇5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正式调查时间为2007年3月—2007年9月, 共发放问卷550份, 回收问卷523份, 有效问卷509份, 回收率为95.1%, 有效率为92.5%。根据研究需要,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了统计处理 (包括频数、百分数、相关系数等) , 从而获得本文章的数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群体的消费现状分析
(1) 消费群体的性别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 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男女比例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中男性消费者占调查人数的36%, 女性消费者占调查人数的64%。此调查结果与1998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对商业体育俱乐部的消费群体所做的调查有很大区别, 其调查显示男性消费者所占比例是85.5%。这说明上海市作为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于一体的发达地区, 其人文环境对女性的影响是深远的, 也表明近几年女性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体育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 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消费的过程也是价值体验的过程, 体育消费是可持续性消费, 一旦体育消费形成, 也就形成了稳定而庞大的市场, 说明商业健身俱乐部在中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2) 消费群体的年龄结构分析
根据调查得知, 30岁-45岁区间的消费群体占主流, 占调查人数的69.9%, 这部分群体年轻、思想活跃, 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具有很强的体育消费承受能力;其次是19岁-29岁区间的消费群体, 占调查总数的22.8%, 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总体不是很高, 但他们是健身俱乐部未来消费的主要群体, 因此这部分群体在健身俱乐部受到的健身服务的质量, 对于整个健身俱乐部长期消费群体数量的多少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46岁-60岁区间中老年以上的群体所占比例较少, 为4.1%。他们由于文化层次、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差异, 使得这一年龄层次的人群主要选择免费的健身项目。18岁以下的消费群体占调查总数的3.2%, 这个群体主要是中、小学生, 他们主要是通过家里的经济条件来参加健身俱乐部的活动, 参加的主要内容是以短期培训班形式为主的各项活动。
(3) 消费群体的职业和学历结构分析
从参与商业健身俱乐部活动的消费者职业来看, 企事业管理人员和科教文人员占的比例比较大, 分别为36.7%和18.7%;其次是普通员工, 占17.1%;另外学生也是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 占13.4%。这说明商业健身俱乐部活动已渗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从学历结构看, 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多以高学历为主, 其中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73.1%;专科学历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12.2%;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消费者仅占14.7%。说明这一部分消费群体见多识广, 思想开放,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压力, 他们对科学健身的要求更加强烈, 更需要通过体育健身来放松心情。
(4) 消费群体的月均收入与健身消费的相关分析
通过统计发现 (见下表) , 消费群体的月均收入与其参与体育健身的消费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意义 (1%水平) , 相关系数为0.387。较低收入的职业人员, 参加商业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机率也比较少。结合女性消费者在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增大 (64%) ,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消费者比例占到85.3%, 以及普通员工和学生也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分别为17.1%和13.4%) 的实据, 说明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受个人经济状况制约, 同时也取决于经济发展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在目前的经济环境条件下, 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注:标有“*”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概率水平为0.01
2. 影响消费者参加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 影响消费者参与商业健身俱乐部活动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工作太忙, 没有时间”, 占调查总人数的28.9%;排在第二位的是“服务项目价格太高, 经济条件不允许”, 占调查总人数的24.8%;排在第三位的是“健身俱乐部的健身项目单调, 服务质量不高”, 占调查总数的14.5%。健身教练员的专业指导水平不高和体育健身设施不够齐全分别占10.4%和7.9%, 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另外, 居住地点离健身俱乐部比较远、交通不便利, 以及没有兴趣等因素都是影响健身消费者参与健身消费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 “工作太忙, 没有时间”是影响消费者参与健身俱乐部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上海市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 可以理解整个上海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是快速的, 所以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他们的业余时间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目前, 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双休日和节假日充分利用起来, 调动消费者来参加健身锻炼。排在第二位的影响因素为“服务项目价格太高, 经济条件不允许”,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身俱乐部的收费过高, 消费者接受不了, 针对这一问题, 上海市的健身市场应大力开发价格适宜、档次各异的大众普及型健身俱乐部, 让大多数的健身爱好者都能够参与到健身俱乐部进行各种方式的体育健身和锻炼, 并拓宽消费群体。
3. 消费者参加商业健身俱乐部活动的动机分析
根据调查, 消费者参加商业健身俱乐部活动动机列在第一位的是增进身体健康、健身健美, 占81.9%;列在第二位的是改善体形、减肥, 占77.4%;排在第三位的是愉悦身心、缓解压力, 占63.3%。同时人们参加健身活动的动机也变得多样化, 家人、朋友影响, 兴趣爱好、增加人际交往、扩大社交、学习健身方法、家庭娱乐等都是众多消费者参加健身活动的动机。消费动机是推动消费者行为的驱动力, 由需要未被满足而存在的不舒适紧张状态所引起的。消费者的行为取决于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动机, 是心理市场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消费者参与健身活动的动机首先是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健身健美, 所以商业健身俱乐部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搞好配套服务, 不仅要让消费者满足身体锻炼的要求, 还要求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调节消费者自身精神和心理机能, 使消费者在参加健身后得到身心的满足。在这些动机因素中, 家庭娱乐仅占2.9%, 商业健身俱乐部也应针对这一弱势, 寻找解决办法, 为使家庭每一个成员在俱乐部中提供属于自己的活动, 推动“家庭经济”的发展。
4. 消费者参加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行为分析
根据调查得知, 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每周进行健身的次数较多, 健身习惯较好。其中每周健身1~2次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53.4%;3~4次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35.2%;5~6次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7.5%;7次及以上的消费者占3.9%。研究发现, 参加健身俱乐部的持续时间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消费者加入健身场所的持续时间大多数在3个月以内, 而收入在6601元以上的消费者到健身俱乐部的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比例较大。但从调查中发现, 到健身俱乐部健身还未成为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固定的生活方式, 从健身俱乐部的市场细分和目标群体定位来看, 多数健身俱乐部定位于中等收入群体, 这一阶层的消费者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是由于这一阶层群体庞大, 其生活背景各式各样, 而消费行为遵循习惯性原则和不可逆性原则, 他们一方面追求体现自我和差异性的消费, 另一方面其消费行为受到过去收入水平的生活习惯影响, 使其消费支出的变化落后于收入水平变化的情况。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影响着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前景, 其消费特点也是值得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者考究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中, 女性占64%, 男性占36%,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年龄结构上, 30岁-45岁区间的消费群体占主流, 占调查人数的69.9%;从参与商业健身俱乐部活动的消费者职业看, 企事业管理人员和科教文人员占的比例比较大, 分别为36.7%和18.7%;且消费群体多以高学历为主, 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消费者比例占85.3%。
(2) 月均收入与月均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有显著意义 (1%水平) , 相关系数为0.387。说明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受个人经济状况制约, 同时也取决于经济发展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条件下, 我国商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3) 影响消费者参与商业健身俱乐部活动的首要因素是工作太忙, 没有时间, 占28.9%;其次是服务项目价格太高, 经济条件不允许, 占24.8%。因此, 上海市的健身市场应大力开发价格适宜、档次各异的大众普及型健身俱乐部, 让大多数的健身爱好者都能够参与到健身俱乐部进行各种方式的体育健身和锻炼, 拓宽消费群体。
(4) 在消费者参与健身俱乐部活动的动机中, 增进身体健康、健身健美排在第一位, 占81.9%。因此, 商业健身俱乐部应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搞好配套服务, 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拉开消费档次, 从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5) 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健身习惯较好, 且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每周健身1~2次, 占53.4%, 且参加健身俱乐部的持续时间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 建议
(1) 商业健身俱乐部应重视市场调研和预测, 研究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行为, 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使管理观念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成立专门负责管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法制机构, 组织专门人员对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 对其经营过程进行监督, 促进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同时在税收、土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 以促进上海整个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与完善。
(2) 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者应注意目标管理, 形成服务特色和实行配套经营, 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品种。同时掌握大众健身娱乐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 将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结合起来, 开发服务品种, 发展“经营体育型”多功能大众化体育市场, 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服务项目的层次性和可行性, 以达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健身需求。
(3) 健身俱乐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 加强对健身俱乐部的宣传, 深入浅出地对市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意识进行引导;另外, 还应该积极推进上海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把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作为健身俱乐部的首要任务, 从而促进上海市全民健身工程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严格保证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水准, 让市民感受到健身消费的快乐与实惠, 从而逐渐增强市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意识。
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群体的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获得该领域的基础数据, 并对其消费行为深入分析研究, 了解目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群体的消费现状, 探索其发展的规律, 为商业健身俱乐部制订当前经营策略及长远规划提出依据。
关键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现状
参考文献
[1]栾开建:天津市典型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5) :16-18
[2]乌兰周庆杰:北京市商业体育俱乐部消费者群体的消费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11-16
[3]解祥梅等:商业性体育健身场所男性消费者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8)
[4]陈焕禹等: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5]陈刚:上海健身俱乐部的市场营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4, 6
[6]金国祥等:上海加速发展体育现代服务业的研究[J].体育科研, 2004, (6) .
影响健身消费的原因 篇6
一、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分析
1. 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逐渐提高, 但较国外相对偏后。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体育消费过程中的多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 它是反映居民体育消费质量变化状况以及内在构成合理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消费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当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人类的消费重点将从产品和服务向体验转移, 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自然境界。时下的美国休闲业已成为居首位的经济活动。统计显示, 美国人有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 有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于休闲, 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并且, 休闲学代表杰弗瑞戈比预测, 在稍后几年, 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美国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根据国外的实践表明, 体育消费只有到了富裕状态, 也就是恩格尔系数降到0.40以下, 作为较高层次的体育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当中明显的活跃起来。我国城镇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低于40% (39.4%) , 所以从我国目前收入水平看, 给体育消费的支持不是很充分。
2. 闲暇时间总量不足、利用不合理, 降低了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
闲暇时间是指工作、生理需要和家务以外完全供个人支配的自由时间。闲暇消费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 从事个人享受和自身发展的一种消费活动。体育消费实质上是一种闲暇消费。闲暇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的比重越大, 说明居民消费水平越高。据调查研究显示, 影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消费的客观原因中“缺少时间”占53.8%。时间问题依然是影响人们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问题。
3. 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的不均衡性。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居民消费所能达到的, 并能维持的一种状态, 是以货币购买力表示的人均体育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 它直接反映了居民体育消费状况。据佘军标等研究表明, 2000年厦门市体育消费总值约2.79亿元, 家庭年均体育消费977.34元, 占其年均收入35581.2元的2.7%。而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在1998年的家庭年均体育消费就达2100元, 占家庭年均收入的6%左右, 其中人均收入最高的深圳市其体育消费与收入比例高达8%。另据资料显示, 地处中部的武汉市居民年人均体育消费额为69.54元, 而, 西部的兰州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基本都在50元以下。
4. 家庭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已成为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主力军。
家庭体育既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是体育社会化和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家庭体育正向着生活化、合理化、一体化和普及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家庭体育将由目前的能量消耗较少、场地器材简便的大众化娱乐体育, 逐步向健身体育或康复体育过渡。人们为了从家庭体育活动中得到精神享受、亲情融合、强健体魄, 对体育器械的需求越来越多, 用于体育的投资也随之增加。
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1. 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认知的普遍化、科学化。
认识过程是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起点, 也是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心理基础, 离开了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消费行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文化意识、生态意识也不断增强。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乡村体育、休闲体育以及丰富多彩的现代化都市体育和自然体育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
2. 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动机的多元化。
动机是足以迫使人们去寻找满足的需要, 它对人的行为起着引发或抑制、推动或导向的作用, 并驱使一个人的活动朝着某个目标努力。按照亚伯拉罕?马斯洛理论, 体育消费动机可以分为身心健康动机、社交娱乐动机、审美追求动机、体育成就动机和攀比炫耀动机。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动机。只有激发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才能调动其消费的积极主动性。正如高尔基所说:“在生活中, 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动机更重要, 更珍奇的了。”
三、从文化的角度分析
文化是人类欲求与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美国经济学家杜森伯瑞指出:“在人类设计的各种购买活动中, 都可以找到文化的决定性影响……不管是产品的购买, 还是产品的制造;不管是提供物质上的舒适还是精神上的享受, 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文化。”我国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 在选择体育商品时, 大部分消费者会注重商品是否物美价廉。而有些人会考虑“面子”的问题, 购买较贵、较新的商品。
2. 体育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和社会求同取向。
3. 由于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礼尚往来, 人情体育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占了一部分。
有些消费者盲目追求新颖和时髦, 特别热衷于追求品牌和时尚, 以满足他们求新求名的心理需要。
四、从亚文化角度分析
亚文化也称副文化, 这是某一群体的行为模式, 除了与主流社会共享某些价值、规范外, 团体成员间还有一些与主流社会有别的特质。如同其它领域一样, 随着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发展, 也必将围绕着各种项目产生种类繁多的体育亚文化圈。在我国,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民族习俗的差异等, 形成了体育用品、服务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影响健身消费的原因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巢湖市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巢湖市4所健身俱乐部(巢湖天一健俱乐部一店、巢湖天一健身俱乐部二店、巢湖天一健身俱乐部三店、巢湖金仕堡健身俱乐部)104名健身女性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知网上阅读了关于健身房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消费群体、健身俱乐部的营销策略等相关文献20篇。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调查分析及该研究的思路,设计出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小范围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针对问卷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加以修改,最终确定了正式调查问卷。问卷发放时对巢湖市的3所健身俱乐部进行了发放,发放150份,回收问卷115份,有效回收问卷104份,有效率为70%,符合社会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标准。
1.2.3 访谈法
就巢湖市健身俱乐部女性群体参加健身活动的体育意识、体育动机以及影响女性消费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关于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群体的研究有很多,如张建华等人发表的《北京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群体的调查研究》,他们通过对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得知参加健身俱乐部的女性消费者体育健身意识比较强,且对体育运动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她们参加的动机主要是完美体型,其次是健身和娱乐,她们除了在健身俱乐部健身还会去别的健身场所,以满足她们的健身需求[2]。朱金芳等人发表的《杭州市女性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调查》,通过对女性参加健身活动的动机、年龄特征以及影响其健身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得知杭州市女性消费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消费方式,而增强体质仍然是她们的主要目的,且杭州市的健身器材比较齐全、先进[3]。
以上研究主要是对大城市女性群体的消费结构、消费理念进行的研究分析。对中小型城市女性体育消费群体的研究调查较少,如陈建杰等人发表的《我国中部城市职业女性健身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他们将我国中部五个省会城市的女性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的年龄、学历、收入以及影响消费的因素和健身俱乐部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得知我国中部地区女性消费群体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是已婚的女性。她们的首要健身动机是健身健美,其次是塑造形体。中部城市女性在消费时更关注价格、地理位置、服务质量等,而且该地区的宣传力度不够[4]。如须晓东的《镇江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现状与影响因素》,他通过女性消费者年龄、活动场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得知中年女性体育健身的参与度最低,老年女性次之,青年女性最高。许多女性对健身知识、健身方法了解甚少,因此对于体育健身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女性角色的多重性也制约着女性参与体育健身活动[5]。结合以上研究资料,该文对中小型城市女性健身群体展开全面论述,分别从她们的年龄、动机、收入、信息源、健身项目以及健身俱乐部的会费、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2.1 巢湖市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群体基本情况的调查
2.1.1 年龄特征的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健身会所中女性消费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5~45岁之间,说明青年人是女性健身消费者的主要群体,45~55岁之间次之。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逐渐稳定、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逐渐下降,因为家务繁忙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较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观念也不同,但增强体质是巢湖市女性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共同目的。
2.1.2 健身动机的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消费者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前4位依次是完美形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体育休闲、愉悦身心。这表明,巢湖市女性消费群体把追求美放在突出位置,其次才是身体健康和娱乐。自古以来,美就已是女性的代名词,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对于女性来说美如果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么就要依靠健身来塑造。[2]在新时代,服饰和形体可以让女性更加完美,女性可以通过健身和体育锻炼来提高自己的美丽程度。“花钱买身心健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之后,人们为了身心健康就产生了对健身的需要。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体育锻炼来放松和愉悦身心。特别是广大女性消费群体,既有工作上的压力又要兼顾家庭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无法享受美好生活,变得越来越回归家庭脱离社会,定期去健身不仅可以结交更多的好友,还可以排解自身的苦闷,愉悦心情。所以一部分会员的健身动机则是排解寂寞扩大自己的交际圈[6]。
2.1.3 收入水平的分析
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本人的收入水平,对此笔者就巢湖市健身俱乐部女性健身消费者的收入结构进行了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有13.5%的女性消费者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共有14人;有34.6%的女性消费者月收入在1 501~3 000元之间,共有36人;有42.3%的女性消费者月收入在3 001~5 000元之间,共有44人;有9.6%的女性消费者月收入在5 001元以上。通过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者中,中等收入者还是占据绝大部分。体育的健身消费水平能够反映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体育健身消费需求的满意程度。从另一个方面又能体现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接受程度,这些都是由体育健身消费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已成为一定时期内社会发展水平与国民意识等综合指标的表达方式。
2.2 女性消费者对健身会所消费信息的获取及消费方式调查
2.2.1 消费信息的来源
体育消费信息的获得,是指消费者通过媒体提供的一些体育消费信息,使个体发生消费行为。它主要包括个人获得的体育消费信息来源、群体获得的体育消费信息来源、体育有关部门发布的体育消费信息来源以及媒体所宣传的体育消费信息等。女性消费者获得信息以后会对体育消费对象的价格、服务质量等进行有关了解,然后加以比较,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消费对象[7]。
由表4可以看出,从朋友和相关群体中获得体育消费信息的比例为47.1%,占到整个比例的第一;由此可见,朋友更具有说服力,因为朋友之间会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34.6%的女性是通过传媒获得体育消费信息的;排在第三位的是通过家人的介绍和支持来进行体育消费,占的比例为10.6%;最后占最小比例的是网络,只占7.7%的比例。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巢湖市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者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传统的信息获得方式。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优质的服务水平和良好的声誉是健身俱乐部客源重要的保障。
2.2.2 消费方式
表5是巢湖市女性体育消费群体经常性参加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该次调查共提供了8项健身项目作为选项,这也是巢湖市健身俱乐部现有的运动项目。从表5可以看出,瑜伽、有氧舞蹈、游泳、踏板操、跑步、动感单车等运动项目是女性消费群体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近些年来,瑜伽以其自身独特的锻炼方式,深受广大女性消费群体的喜爱。瑜伽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很有益,可以让练习者身心得到锻炼和放松[8]。而踏板操、有氧舞蹈则是以其节奏感强、活泼有力等特点一直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有氧类操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5大系统都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养作用,尤其在运动中配上动感的音乐及流行舞蹈,能让人感受到满心的成就和满足感。动感单车、游泳是年轻女性消费群体最爱的新兴健身项目,动感单车、游泳运动量比较大、冲击性很强,但对心率的冲击是短暂性的,动感单车在单独的空间里配上劲爆的音乐和灯光、音响,会让人感觉仿佛在迪吧里一样,实际上单车也就是模拟户外骑车。在繁华的都市里,人们变得没有时间和地点概念,所以单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帮助都市人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动感的音乐和大分贝能让人把声音喊出来,把工作和生活的烦恼和压力统统释放出来,经常骑动感单车的会员表示每次骑行过后,便会对生活和工作燃起新的激情。
2.3 女性消费群体选择健身会所的影响因素
2.3.1 影响女性消费群体选择健身会所的客观因素
(1)健身会所的会费。
由表6可以得出,比较满意的会员占有较大比例,这说明健身俱乐部对于会费的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仍然在大多数会员的满意范围之内。会费的设置对于会员选择会所的影响很大,经营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要素,力求让越来越多的会员参加。
(2)健身会所的服务质量。
表7表明,会员满意度一般的占据很大比例,说明巢湖市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带给会员舒适和享受才是最佳经营之道。
2.3.2 影响女性消费群体选择健身会所的主观因素
(1)经济因素。
参与体育活动必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体育消费投资,这就使得很多女性消费群体即便找到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体育消费方式,也会衡量一下自己的经济情况,从而做出最后的决定[7]。巢湖市女性群体消费水平不是很高,最根本的原因是她们的收入不高。收入低的家庭,其收主要用于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只有收入较高的女性才会考虑进行体育活动消费。
(2)家庭因素。
通过调查可得,巢湖市女性消费群体中主要以中青年女性为主。而大多数的中青年女性都已婚。女性在家庭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中年女性,她们对于家庭的付出程度往往比男性多,而且还要承受繁琐的家庭事务,所以对于女性来说,由于婚姻的关系不得不考虑家庭的原因。另外,家庭成员的体育健身意识也很重要,如果有家庭成员健身意识强,那么就会鼓励带动其他的成员一起健身,相反,如果家庭成员的健身意识不强,也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健身意识[8]。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消费动机多样,缺乏针对性
巢湖市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者参与健身的动机各色各样,但其主要动机是健身、塑造形体、愉悦身心和释放压力。根据衡量体育人口的标准看,巢湖市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者的健身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满足。
3.1.2 俱乐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
巢湖市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需要不断提高,对健身教练和服务人员的培训还不够。综上所述,这些均难以满足部分女性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
3.2 建议
3.2.1 健身俱乐部应提高对消费者动机的针对性
巢湖市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因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因此,健身俱乐部经营者要善于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尽量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会员,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增强会员对会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以激发女性消费者的健身欲望。
3.2.2 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健身服务和人员培训上要加大投资力度进行高效的管理,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定期对教练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健身经验、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健华,高嵘,谢萌.北京健身俱乐部女性消费群体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5-6.
[2]刘世义.浅析基于女性消费心理的健身俱乐部营销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3(36):126-127.
[3]朱金芳,陈坚坚.杭州市女性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调查[J].中国体育部科技,2011,39(5):40-41.
[4]陈建杰,李晓光,黄今.我国中部城市职业女性健身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24-1627.
[5]须晓东.镇江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现状与影响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9,28(3):9-10.
[6]张越.浙江城市女性休闲体育消费群体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8(5):22-24.
[7]荣晓华.消费者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之探析 篇8
1. 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现状分析
1.1 体育健身呈规范化的特征。
体育健身业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一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其生产总值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在我国该项事业刚刚起步,但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输入,该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规范有序的特点。
1.2 体育健身项目呈丰富多彩的特点。
近年以来,体育健身所包罗的经营项目繁多,从保龄球、网球等较高档的项目到各类舞蹈、游泳、器械健身、健美运动、台球等较普及的项目等。这样的发展趋势,既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又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要。
1.3 体育健身促进了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健身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型的消费,一方面能够满足群众减肥健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体育健身必然会推动消费业的持续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8年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2. 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特点
2.1 体育健身实物消费“不可忽视”。
体育健身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设备辅佐,笔者分析收回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问卷调查”,发现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50%,体育书刊、磁带占7%,其他消费品占6%,健身门票费用占37%。
实物消费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并不能真正体现体育健身消费的本质意义。
2.2 体育健身精神消费“自得其乐”。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中,居民追求身体舒适、缓解心理压力的约占到75%。由此可见,居民的精神消费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精神消费一方面能够为群众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提供一种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沟通居民与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因此精神消费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 影响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3.1 居民家庭收入。
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体育需求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场所设备等硬件。
居民健身消费离不开一定的场所设备支持,而这些场所往往是单位或国家所有,运行的成本费用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单位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
3.3 传统体育消费。
以往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考虑过多。这种体制带来的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而体育运动和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4. 破解社区体育健身消费问题的方法
4.1 提供必要的健身消费器材,让居民可消费。
社区的健身消费应该具有公益性,政府部门应加大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投资渠道,以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笔者以为,应该扩大群众的消费场所。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必然有助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进程,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与空闲时间,人们精力充沛,空闲时间越多,全面发展的机会也越多,城镇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也越多,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2 强化健身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
随着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投资,越来越钟情于体育活动,这种新的健康理念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的反映,又是推动体育消费发展的社会条件。城镇体育工作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健康观、生活质量观和生活方式观,进一步强化健身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队伍中,为引导体育消费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3 建立居民体育服务体系,拓宽居民的体育消费渠道。
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以真正满足居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笔者以为,应以大众消费为主体,以个性消费为突破口,关注新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群体,实现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多层次、个性化,保证人们体育健身娱乐生活的丰富性和高档性。
总之,在社区体育健身消费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该种消费模式,探寻其对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为该种体育事业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途径。
摘要:探讨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 不仅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发展理念, 而且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试对社区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作了探析, 旨在阐述该种消费现象对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影响。
【影响健身消费的原因】推荐阅读:
健身影响08-25
健身消费行为05-27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05-16
影响会计诚信的原因07-25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11-06
消费方式对设计的影响06-22
消费主义对传媒的影响05-21
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06-26
影响猪免疫力的原因06-26
思考影响个税自行申报的原因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