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2024-11-06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共12篇)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1

1 饲料的原因

1.1 缺钙

产蛋鸡需要大量的钙来形成蛋壳, 日粮中缺钙会产薄壳蛋或软蛋。1只鸡每天采食50~70 g饲料, 鸡对饲料中钙的利用率仅60%, 单靠饲料中的钙是不够的。所以在鸡配合饲料中应添加3%~4%的贝壳粉以补充不足。

1.2 缺磷

磷对鸡的骨骼、蛋壳和体细胞的形成, 以及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钙的利用有重要作用。尤其母鸡需要更多磷, 因为蛋黄中含有较多的磷。鸡日粮中磷的需要量为0.6%, 其中有效磷应含0.5%。所以饲料中须加1%~2%的骨粉或磷酸钙, 以补充钙磷不足。

1.3 钙磷比例不当

不论是钙多磷少或是磷多钙少, 对鸡的健康、生长和产蛋及蛋壳质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日粮中钙、磷比例应以 (6~8) ∶1为宜。如二者比例不当, 将导致产薄壳或软壳蛋。由于蛋壳的钙化主要发生在头天晚间, 所以应适当延长傍晚采食时间。因此, 每天傍晚给鸡补喂贝壳碎粒或骨粉, 能提高蛋壳质量。

1.4 缺乏维生素D

即使日粮中钙磷充足, 缺乏维生素D也会使钙、磷吸收和代谢作用产生障碍, 导致蛋小、畸形、壳薄和软壳, 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等。获得维生素D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让鸡多晒太阳, 使皮肤和羽毛含有的7-脱氧胆固醇, 经紫外线的照射后转化成维生素D3而被吸收利用。生产中一般用鱼肝油作为日粮中维生素D的补充剂和维生素D缺乏症治疗药物, 可获得满意效果。

1.5 添加剂使用不当

合理使用添加剂, 能提高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但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种饲料添加剂中所含成分大不相同, 必须根据鸡群情况从中选择适合的添加剂, 并掌握好合理用量。

1.6 饲料霉变

饲料因保管不善而发生霉变, 喂鸡后致使鸡的肝脏、肾脏等被黄曲霉素侵害, 从而破坏了维生素D在鸡体内的代谢, 导致鸡的体重减轻, 饲料报酬降低, 抗病力差, 产蛋量减少, 蛋壳变软。因此, 要妥善保管饲料, 以防发潮霉变。

2 管理因素

2.1 鸡舍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壳质量。气温高于32℃时, 鸡体散热困难, 食欲下降, 采食量减少;长期高温会破坏鸡体的营养平衡, 引起代谢改变, 使鸡的甲状腺机能下降, 导致鸡体内钙量不足, 易产薄壳或软壳蛋。气温低于-12℃时, 鸡采食量会减少, 蛋壳也会变薄。因此, 夏季应通风降温, 冬季要防寒保暖, 使鸡舍内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 并根据季节调整产蛋鸡日粮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的浓度, 来提高产蛋率和蛋壳质量。饲料中添加0.5%~1.5%小苏打混饲, 可提高蛋壳强度, 大大减少薄、软壳蛋。冬季日粮中添加0.5%~1.0%辣椒粉, 以使鸡增热, 提高抗寒能力, 同时增加供暖。

2.2 通风不良

鸡舍通风不良, 造成氨气浓度过高, 则引起呼吸性氨中毒, 使鸡体内失去较多的二氧化碳, 致使形成碳酸钙的碳酸根离子不足, 影响对钙的吸收, 从而引起产薄壳蛋。所以, 鸡舍内要通风换气, 及时清理粪便, 防止氨气浓度过高。

3 生理性因素的影响

3.1 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的鸡, 蛋壳质量不同, 如土种鸡蛋壳较厚, 外来品种鸡蛋壳较薄, 易破。所以, 可用选种手段提高品种的蛋壳厚度, 减少破蛋率。

3.2 产蛋时间

一般鸡场上午8时左右饲喂, 白天血钙浓度高, 蛋鸡在成蛋过程中钙的分泌量充足, 所以一般下午产的蛋壳较厚。而上午10时前产的蛋通常是在夜间形成的, 夜间母鸡多处在休息状态, 采食量很少, 血钙浓度较低, 所以上午产的蛋一般蛋壳较薄。

3.3 连续产蛋

母鸡在较长时间内连续产蛋, 易导致生理机能衰退, 常使蛋壳变薄或产软壳蛋。所以, 提高饲料质量, 增加动物蛋白质饲料, 并常晒太阳, 加强饲养管理, 促使蛋鸡尽快恢复生理机能, 才能确保鸡群正常产蛋。

3.4 甲状腺机能失调

鸡体内甲状腺机能失调, 会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利用, 从而产薄壳蛋或软壳蛋。喂3~5 d甲状腺素片能很快使蛋壳变硬。

3.5 换羽

母鸡换羽期间生理变化较大, 也会使蛋壳变薄, 破蛋增加。因此在换羽期要用整粒大麦供鸡自由采食3~5 d, 可加速人工换羽, 很快恢复产蛋并提高蛋壳质量。

3.6 年龄影响

一般较老的母鸡生的蛋较大, 但蛋壳相应较薄。因此, 一般蛋鸡喂养2年为宜。

4 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鸡传染性气管炎、鸡新城疫、鸡白痢、肠炎, 以及破坏生殖系统的其他疾病, 也会使鸡产薄壳蛋或软壳蛋。为了预防鸡病, 须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鸡新城疫疫苗、鸡传染性气管炎疫苗、产蛋下降综合征疫苗、禽霍乱菌苗等;定期服用驱虫药。鸡群密度过大, 环境卫生不良和受惊吓等, 均可导致鸡产薄壳蛋或软壳蛋。因此, 鸡群在产蛋期间, 应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应激因素的发生, 以保证产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国家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我国的基本建设在体量、数量上都呈几何数增长,但工程质量却不令人乐观,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在已完成的建筑中比比皆是。经过对随处可见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原因仔细探究后发现,其形成的原因却不简单。

1政府部门

政府中关于质量监管的部门、材料的质量部门、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部门均不是由一个单位来监管,很容易造成监管缺失。

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列入质量监督计划,作为重点监督内容,对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在日常监督中,着重强调常见质量问题的危害性及预防控制措施,并要求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对质量常见问题进行专项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在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说明对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监督情况。

2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过程中一味的压价,低价中标的做法,在现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条件下,致使招投标的材料厂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低价中标后,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只能是材料是以次充好,施工过程偷工减料,施工管理人员不到位,这是影响工程质量过程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为减少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处,就要会同设计。图审、施工、监理对设计的施工图各个分部所有部位进行严格的施工图会审;并对细部要求和做法进行统一的说明;加强对设计和施工质量常见问题的过程控制盒验收管理;并严格执行有关住宅工程质量分户检验办法,认真组织分户验收和机构实体质量检验工作。

3工程勘察、设计单位

(1)勘察无大纲

工程岩土勘察无大纲,工程岩土勘察报告没有单位有经验的工程师的审查,或审查程序流于形式,导致勘察成果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实际。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所在地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细心分析,按照《建

1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提供完整的工程勘察报告。

(2)初步设计粗制监造 ①树立设计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推动设计和管理创新;创新意识不强,墨守成规,粗放管理,满足于有项目有活儿干,在管理上投入不够,甚至出现多中形式设立分公司办事处,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师出租出借执法资格等违规现象。施工图设计粗制滥造,施工图出图前没有单位有经验的工程师的审查,或审查程序流于形式,施工图或不完善或不具有可实施性。工程开工前不进行技术交底或技术交底不彻底,这也加剧了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出现。

②加强建筑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红线”意识。部分设计方面追求设计的“奇特异”,而对使用功能、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效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考虑不周。还有部分勘察设计,放弃创作、创新责任,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建筑设计照搬照抄,搞“山寨建筑”缺乏地域人文特色,造成千城一面,建筑设计缺少精品,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设计单位应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工程设计的完整统一;在设计文件中不的选用国家和地方命令淘汰、落后或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设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经建设单位同意和科技成果鉴定,并需明确的施工要求构造措施和验收标准;

③优化建筑市场设计环境:确保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建筑设计市场。

(3)不进行技术交底或技术交底不彻底,这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主要原因

由于目前产业链与业务划分过窄过细,咨询、设计、监理、造价等阶段被分割,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对所做的工程项目不能全过程掌控,也不再担负主要责任,他们的设计思想、意图,创造得不到真正实施和充分尊重,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各个环节之间互相推诿。

4施工图审查机构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第十三号令第五条,审查机构是专门从事施工图审查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法人。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的审查。其主要审查内容为:

(1)建筑场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与基础和主体机构体系是否安全、正常;

(2)是否符合消防、性能、环保、抗震、卫生、人防等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

(3)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4)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众所周知,国家创建图审制度的初衷,就是试图在程序、机制上将设计图纸上的问题消灭在设计过程中,确保设计图纸没有重大缺陷,使设计图纸齐全、规范、合规。开始设计图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但在后期执行过程中,鉴于工程量过大,政府的图审机构难以完成审查任务,后来直接将图审机构实行了市场化,由市场来承担这部分职责。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未对图审机构的职责进行重新细化和设计,致使市场化后的图审机构在市场中忙于应付和挣钱,图审的初衷并没有实现。现实情况是,图审机构仅仅是一个程序,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和是否损害公众利益根本就不进行施工图的审查,建筑的使用功能就读不上施工图审查了,图审制度流于形式。

5施工单位

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改革创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式,突出质量安全监管的质量点,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及人员能力建设等工作。现在的施工单位出租、出借施工资质随处可见,没有项目管理人员或临时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部未建立或不健全,项目管理部成员不能胜任项目管理工作,将项目管理工作往劳务作业队转移。这样的结果是,项目上管理人员职责不明,责任不清。

(1)施工开工前不进行图纸会审或不仔细进行;

(2)对图纸不认真阅读和理解,施工工序上的以自检、互检、专检为主要内容“三检”不复存在,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及责任心直接决定了工程施工质量;

(3)对分包单位不进行有制度的约束,劳务作业人员的青黄不接,新加入到施工作业层次人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作业工种基本技能的培训,也缺少师傅带徒弟的制度,使得施工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难以落实。

(4)改变过去沦为图纸奴隶的做法,而成为图纸的主人,对图纸中缺陷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正确意见;并上报建设单位,有建设单位告知设计单位按照国家规范予以整改,并满足施工规范

和住户的使用要求。

6监理行业(1)监理性质定位不清

现在的监理到底是为项目业主服务还是在国家法律、规范的授权下进行监理的进行“三控、两管、一协调”的公正、独立的第三方?在什么项目上是咨询,在什么项目上是强制监理?在强制监理的项目上“三方责任主体”的构架由哪些制度来保证,各方责、权、利的界限在哪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十个专家就有十一种说法就是对监理现状的生动描绘。

(2)政府的责任

政府为推卸自己的责任,只一味强求监理承担责任,而不是真正为工程质量提供高技术咨询服务,现在的监理行业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咨询服务,而是一个在这个行业中技术含量最低的提供劳务的行业;国家现在对监理行业定位的混乱,使得在监理行业中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人才难以挽留,造成这个行业本来以高技术咨询为主的行业变成一个只为承担责任的参与方;有问题时只作为承担责任一方,有成绩却没有人为这个行业争取。

(3)行业发展的问题

监理行业为了生存,不顾生存环境恶劣,竞相压价,结果就是技术人才缺乏,是这个行业的发展步履艰难,严重影响到这个行业的生存问题;导致后续的培训和服务达不到业主的要求,使这个行业的声誉每况愈下。

7工程检测行业

众所周知,工程检测数据的真伪,直接决定工程质量评定参数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合格与否。现在,工程检测行业市场服务同质化服务比较严重,为生存竞相压价,随意出具检测报告,导致工程质量的评定数据失真,工程质量失控。

我站从2013年开始针对工程检测行业良莠不齐的问题,出重拳进行整顿,开始研发和使用了检测信息监管平台和混凝土芯片工程。整顿的效果已初步显现出来,现在太原市场上检测报告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8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使用时,不进行专家的调研和论证,只是一味地强调技术好、而不强调技术是否成熟等问题。结果就是在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原有的质量常见问题没有解决,又产生出新的质量问题,值得我们在推广时慎重行事。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3

[关键词] 造林质量;原因;对策

近年来,中宁县造林速度、质量和效益都有很大的提高,一年完成造林任务是过去的三倍甚至更多。过去两三年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感到困难,现在一年就是一个百分点,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林业的发展上还存在造林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作为一线林业技术人员,参与了全县每一块造林地块,就当前影响造林质量的原因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一、影响造林质量的原因

(一)林木权属不明晰

管理者的责、权、利关系没有理顺,没能充分应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调动农民营林、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管理手段和理念落后

一是用行政命令代替项目管理;管理有随意性影响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二是对重点工程没有严格按项目管理,标准和制度不健全。三是管理手段落后,往往是对结果进行管理,发现质量问题已无法补救。四是管理队伍不健全且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

(三)造林地条件差

植树造林地点往往都是些沙化地、盐碱地、山坡、丘岭、荒山、沟、路渠、河等土地瘠薄,环境恶劣的地方,造林难度很大,好果遇上极端气候,造林质量难以保证。

(四)缺乏科学设计和规范施工

目前,大部分重点工程都是自上而下规划的,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为了迎合工程项目的要求,县上许多作业设计没有做到科学合理、遵循当地自然规律和农民的愿望,在具体施工中不按设计施工,难以保证每一道工序都合格。此外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广大林农、果农及一些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科学技术匮乏,所以植树造林质量要求不科学、不严谨。

(五)造林投资不足

如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按照规划,每亩造林地投入300元,其中:国家补助100元,另外200元由地方配套,但落实的不多,实际单位造林投入只有1/3左右,由于投入不足,在工程造林中无法真正实施工程管理,质量因此也无法保证。

二、提高造林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

要切实改变以往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突破传统观念的禁锢和束缚,善于运用市场的观点、竞争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来指导项目建设。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丝不苟地把每个年度、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抓紧抓好,一环扣一款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林权

要完善林地、林木“三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政策,在稳定所有权的基础上,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完善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承包、租赁、抵押、继承、转让、拍卖等政策;加大“四荒”拍卖力度,鼓励个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承包、租赁、购买“四荒”地进行林业开发经营。建立“谁栽植,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营造林体系,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

(三)规范管理

1.制定管理办法

实现规范管理,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重点项目要制定工程、资金、施工设计、检查验收、档案、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和标准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协调各方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性。要创造条件逐步推广计算机和资源数据库动态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举办各类管理和技术培训班,提高项目管理和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

2.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实行行政领导包任务、业务干部包技术的“双向承包”责任制。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各级领导的肩上,逐级签订造林绿化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技术负责人和技术责任,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目标和奖惩挂钩,和领导的政绩挂钩,和技术人员的晋升、考核挂钩,和任务的工程质量及资金分配、任务量分配挂钩,并把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

3.推行“四制”管理

逐步推行、完善工程项目的“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率。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的营造林公司、专业队和个人作为独立的法人,以承包或签订合同的方式参与营造林。凡是有利益驱动、能参与市场竞争的林业生产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生产任务安排、造林施工、物资采购,都应实行竞争招标。推行工程监理制,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设计、工程布局、苗木组织、施工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理,确保按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和每个造林环节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严把造林技术关

1.把好作业设计关

把作业设计作为提高造林质量的第一道工序来抓,将造林任务、树种、造林技术措施等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小班,做到图、表、卡、书与实际一致。抓好作业设计人员的培训和作业设计的检查、审批工作。对经审批的作业设计,不得随意变更。在作业设计中,要大力推广运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造林模式,加大项目的技术进步。要克服把作业设计作为应付检查验收的摆设的思想倾向,严禁不搞作业设计就造林或边造林边设计、先造林后设计的现象发生。

2.把好整地关

造林前整地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的重要措施,整地质量的好坏是造林成败的决定因素。要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整地。平原、无风蚀的沙地和林粮间作的造林地,可进行全面整地;丘陵、缓坡地和风沙危害较轻的沙地,可选用带状整地;山区要保留原生植被带或设置水土保持带,保留山顶、山脊两侧和山脚的天然植被,要采用鱼鳞坑整地。

3.把好种苗关

切实将良种繁育、壮苗培育、质量保障和良种推广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严格执行苗木产地检疫制度,加强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监管力度,开展多层次的种苗质量检测工作,把好种苗生产、调拨和使用三个环节的质量关。坚决杜绝使用级外苗、劣质苗、人情苗、关系苗造林。要大力提倡就地造林就近育苗,实行定点育苗、合同育苗和定向供应。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积极推广发展乡土造林树种和适宜的新品种,加大混交林比重,务求造林树种多样化。

4.把好栽植关

造林前期要集中主要技术力量,深入造林第一线,进行划片包干,跟班作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栽植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栽植不合标准的坚决返工。积极推行“林权不落实不栽、整地不合格不栽、苗木不够标准不栽、技术人员不到场不栽、不组织专业队不栽和栽植责任要到位、技术人员要到位、栽植标准要到位、管护措施要到位、奖优罚劣要到位”的“五不栽”、“五到位”等有效做法。

5.把好检查验收关

检查验收是搞好工程建设和质量的可靠保证。造林后要根据作业设计和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标准和规定,对造林作业数量、质量,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督与检查验收。

6.把好抚育管护关

影响高空探测质量的原因分析 篇4

关键词:高空探测,重放球,丢球,有效措施

0 引言

高空大气探测是气象部门获取天气变化资料的基本手段, 是发展气象科学的重要基础, 而常规高空探测又是大气探测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 各台站用于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雷达, 喀什站于2005年1月1日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该雷达利用假单脉冲二次雷达工作体制实现了角度自动跟踪、自动测距、自动处理数据、近距离抓球和测距的自动化、数字化和集成化, 具有探测精度高、业务质量优等特点, 较以前使用的59-701探测系统相比探测数据错情大幅减少, 但由多方面造成的错情还难以避免。

1 影响高空探测质量的主要原因

1.1 重放球

高空气象探测中, 由人为或非人为原因造成的重放球既浪费人力、财力, 又严重影响着记录时效和探测工作质量, 其中以非人为原因致使的重放球占60%以上, 主要为雷达故障 (气球过顶雷达卡死造成丢球) 、天气因素 (如雷雨天气球入Cb云信号突然丢失等) , 而施球前的准备工作未做好、地面要素输入错误、进行观测时未及时调整频率或雷达卡死没能及时发现等造成的重放球现象, 也是导致重放球影响探测数据质量的原因之一。

1.2 丢球

气球施放后, 如果气球瞬间过顶, 很容易出现丢球现象, 造成雷达不能顺利自动跟踪, 放球过程中出现的气球过顶丢球, 可造成过顶丢球重放或测风记录不完整, 尽管可补放小球, 但有时会因天气等原因而无法进行补放, 进而影响到整个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见, 丢球也是影响高空气象探测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避免气球过顶丢球在高空观测中非常重要。丢球的原因有很多种, 如雷达性能、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都可能引起。喀什高空站雷达跟踪状况维护良好, 探空组人员通常都会在放球前对频率进行再次检查并调整, 使其时刻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放球后会在接收讯号的过程中根据四条亮线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频率, 因此丢球主要受探测环境影响较大。受地理因素限制, 台站放球场地有限, 不能因施放球瞬间的风向变化而随意调整施放场地, 所以就会出现第一分钟丢球过顶而不能及时跟上造成丢球现象发生。

1.3 环境因素

雷达四周探测环境因素也会对高空探测质量带来一定影响。通常要求天线场地四周开阔, 周围障碍物对雷达天线的挡角不得超过5°, 尤其在测站盛行风下风方向时120°内的障碍物对天翔形成的遮挡仰角不能高于2°。放球场地宜选择雷达天线近地面盛行风的下风方向, 以防出现近地面气球过顶;放球场点与探空系统天线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且距离不得小于30m;遇特殊情况, 雷达天线对放球点的仰角应不低于2°, 保证不受障碍物影响;放球场半径50m范围内不宜存在架空电线、高大建筑及树木等障碍物, 在当地盛行风下风方向影响下必须具备空旷无阻的放球场地。

2 提高高空气象探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培训, 提高业务技术能力

不断推出多种技术培训方式和方法, 加强探空组人员基础业务技术培训, 努力提高本站大气探测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抓实抓好大气探测地面测报培训基地工作, 建立相应运行方案及管理机制, 定期组织开展地面观测高空探测新规范学习班及自动气象站技术系列培训班等, 并采用网络媒体等开展业务技术专题讲座, 利用基础业务技术知识考试、竞赛等, 以达到提高探测人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业务骨干的目的, 熟练掌握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业务操作手册, 认真执行探空专业技术规定, 正确处理高空探测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高空探测数据缺测, 获取全面准确的第一手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2 做好放球前准备工作

根据地面风向选择放球点, 调整好雷达增益和频率, 放球点距离雷达天线不大于25m时, 因信号处于饱和状态, 所以调整增益不可太过饱和, 且频率也需调整, 避免出现旁瓣跟踪;以水温35℃左右、含盐3g进行电池浸泡, 冬季保持电池电压为20v、夏季保持为18v~19v左右, 天线对准探空仪, 探空仪接电池时间宜适宜, 否则地面作业时间太久会出现探空仪升空后由于电池能量消耗太多而影响到探空仪发射机工作状态。

2.3 减少和避免特殊天气重放球

由于球入Cb云信号丢失或因仪器变性致使重放球的比例在非人为重放球的影响中较大, 只有掌握必要的技巧和规律, 才能减少或避免重放球的概率。逢雨季, 施放球时间出现大雨, 满天Cb云, 再加上伴有雷暴现象时, 应延迟放球, 待雨量变小、雷暴减弱时再进行施放, 延迟时间应尽量长, 保证能有足够的时间, 以防75min内出现重放球。

2.4 防止过顶丢球

若L波段雷达在进行高空探测时经常出现低空丢球现象, 可进行L波段雷达波瓣宽窄度及放球场地是否受限制等原因进行排查。从容面对过顶丢球现象, 一旦从摄像头中发现气球, 立即注意观察仰角变化, 当仰角高于90°时, 随时调整摄像头焦距, 使气球变小为可见;调整天空按钮为手动, 以确定雷达方位和仰角, 始终使气球居于画面最中央, 才可以变天空调整为自动, 以扇扫时四条亮线无变化来表明球已被抓住。喀什站探空班为3人班制, 并由辅助班负责放球瞬间经纬仪配合雷达一起跟踪球影工作, 并通过对讲机报告气球在纬仪中的仰角、方位角, 协助雷达操作员进行天控与手动之间的转换;雷达处在仰角大于90°时, 易发生机械故障, 仰角可能会锁死在90°以上, 遇此情况, 应迅速关掉雷达, 然后依次打开各个开关, 以激活雷达, 尽快找回气球, 以免因失测补放小球或重放球。

近年来, 我国铝型材挤压机技术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已投入大型铝型材挤压生产线8条, 正在建设的大型铝型材挤压机生产线5条, 其中具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25MN油压双动铝挤压生产线, 是目前已经投产的国际上同类最大挤压设备, 并于2007年6月安装、调试完毕, 该设备全线应用计算机网络控制, 完全实现自动化生产。可见, 铝型材挤压机的自动控制将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盖晓东, 高军, 兰朝生.L波段高空探测雷达丢球现象的探讨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2) .

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篇5

土建方面:

1.顶棚、墙面裂缝

原因分析:分两类,第一类是砼墙面抹灰裂缝、空鼓;第二类是剪力墙与填充墙之间的裂缝,主要是因材料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出现裂缝。

控制措施:第一类砼墙面抹灰前应对砼墙面进行界面处理,如采用成品界面剂或压力喷浆,以便砂浆与砼墙面能很好的粘结;另外应严格控制抹灰层的厚度,如厚度过厚时应分层、分次抹灰且应有一定的技术间歇。第二类的预防措施:在剪力墙与填充墙之间增加钢丝网片,可有效地防止裂缝,并在抹灰前一天对填充墙墙面进行浇水湿润,以防止因砂浆干缩裂缝,另外在砌筑时,砖墙顶部的斜砖应在墙体稳定后再行砌筑,同时应对斜砖与梁底、砼墙面接触面用砂浆填充密实。

2.地面裂缝:

原因分析:新花园采暖方式为地辐热,为对地热管进行保护,采取细石砼保护垫层;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地面较容易产生裂缝。

控制措施:在墙四周加设泡沫板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有效地控制地面的裂缝;在浇筑砼的过程中,对垫层厚度,砼的配合比、砂、石骨料等进行严格地控制。

3.厨、卫管道井及吊顶裂缝

原因分析:7号楼厨卫管道井、吊顶裂缝主要原因是设计所用包管道井、吊顶的龙骨为木龙骨,而木龙骨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变形,以至裂缝产生。

控制措施:在图纸会审时,应建议设计单位更换材料,如:管道井采用砖砌筑,或将木龙骨更换为轻钢龙骨〔金属龙骨注意防腐处理〕等。

4.厨房、卫生间渗漏水

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吊洞时,未分次、分层浇捣密实、以及管道根部、墙角、墙根部、与烟道接触部位的细部处理不到位。

控制措施:着重对分层、分次浇筑和粉刷预留洞,管道根部、墙角等部位的砼和水泥砂浆进行控制,并按照标准要求,对上述特殊部位作成圆弧状或八字角;在施工前对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操作人员上岗证书进行审查,以及防水材料、施工顺序进行检查和验收。

5.结构楼板裂缝

原因分析:商品混凝土的塔落度大;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养护不到位。

控制措施: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在终凝前再收光;控制混凝土的塔落度。

6.地下室、车库渗水

原因分析:新花园2~3号车库伸缩、沉降缝处水主要是设计原因,图纸上将水管道布置在2~3号车库与2号楼地下室变形缝之间,造成防水施工难度大。

控制措施:工程师在图纸会审中,提出各专业设计图纸存在的相互矛盾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在地下室、车库防水施工时,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并加强管理力度。

7.木地板空鼓〔精装修〕

原因分析:木地板空鼓的主要原因是室内标高控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四角高、两室之间施工缝高另外还有个别地热管道高造成局部高等,控制措施: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将标高控制线拉好或将标筋做好,并且勤检查。木地板与厨卫交接部位的处理,要求施工单位将密封胶打好,防止出现厨卫积水将木地板浸泡。

8.厨房、卫生间地面积水〔精装修〕

原因分析:厨、卫地面积水原因一是地漏标高不适宜,另外是工人在施工操作中未能控制好坡向。

控制措施:地漏应低于地面面层5mm,成喇叭口型;地面与排水管承口结合处应严密平顺;地面坡度应平顺并朝向地漏,坡度须满足排除液体要求;厨房、卫生间地面应比走道及其他地面低20~30mm。监理人员在厨房、卫生间下水管道安装时,应注意下水管道的安装高度,应提前向施工单位交底,尽量向上提,防止造成安装过低,给业主吊顶时带来不便。

9.门安装不牢固

原因分析:予留的砼预制块〔木砖〕间距过大,数量不够,形状不对;予留门洞口尺寸过大,螺栓未打在砼块〔木砖〕上。

控制措施:砼预制块〔木砖〕位置要统一,在刮糙时留有标记,以便安装时能准确找到位置。

10.卫生洁具、木地板划伤及各种污染

原因分析:多工种作业及个别工种返修时不重视成品保护的意识。

控制措施:加强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成品保护意识;并应做好交接,防止后期造成扯皮现象。

11.外立面腰线处渗漏水

原因分析:腰线多为混凝土二次浇筑,一般采用人工振捣,这样就造成腰线与外墙接茬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烂根等现象,再加上其找坡不够,很容易出现渗漏水现象。

控制措施:对腰线处混凝土加强振捣、抹坡加大或建议设计单位将腰线改为色带砖。

12.剪力墙结构穿墙螺栓孔出现渗漏水

原因分析:施工单位一般对外墙穿墙螺栓孔的质量控制较严格,但对内墙不封堵,这样就造成卫生间、厨房等处剪力墙体出现渗漏水现象。

控制措施: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对卫生间、厨房等处剪力墙体穿墙螺栓孔进行封堵。

13.新花园木地板变色:户内木地板很多变色发黑

原因分析:厨房卫生间的水渗到房间的木地板地下;地下暗敷设管道漏水

控制措施:厨房卫生间门口加过门石;厨房、卫生的地漏设在远离门口处、处理好坡度;再铺木地板前确定地下管道无渗漏;建立木地板厂家和施工单位交接制度,防止后期损失。

14.新花园卫生间的石材问题

原因分析:业主对天然石材台面的纹路和裂缝分不清;天然石材外表的纹路不美观或台面破损。

控制措施:换人造石材。明确纹路和裂缝区别。交房时细查石材台面,履行文字手续防止以后扯皮。

15.铝合金窗渗漏水:铝合金窗渗漏水,多出现在铝合金窗与洞口墙体间的缝隙,以及铝合金窗下滑道等处,特别是在暴风雨时,在风力作用下雨水沿铝合金窗的的侧面和下面窗台流入室内,严重污染墙面装修。

原因分析:铝合金窗本身存在的拼接缝隙成为渗水通道;窗框与洞口墙体间的缝隙没填塞密实,封外侧位用密封胶封严,在风力作用下,雨水沿缝隙渗入室内;推拉窗下滑道内侧的挡水板偏低,风吹雨水倒灌;窗楣、窗台做法不当,未留鹰嘴、滴水槽和斜坡,因而出现倒坡、爬水。

控制措施:在窗楣上作鹰嘴和滴水槽;在窗台上作出向外的流水斜坡;用毡条等将铝合金窗框与洞口墙体间的缝隙填塞密实,外面再用优质密封材料封严;对铝合金窗框的铆接、滑撑、方槽、铆钉等部位用防水暴力硅胶密封严实;在铝合金窗框下滑道挡水板上多开流水孔,使雨水由孔中排到室外。

16抹灰粘结不牢固、空鼓

原因分析:

1〕

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湿润不够。

2〕

基体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

3〕

砂浆配合比不准确,砂的含泥量过大。

预控对策

1〕抹灰前基层外表应认真清理干净;光滑的混凝土外表应凿平,如有隔离剂残留,应用掺10%火碱的水冲洗干净;在木基层与砖〔混凝土〕基层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然后抹灰。

抹灰前墙面应浇水,砖墙不少于两遍,吸水深度以8~10mm为宜。加气混凝土基层应提前2d浇水,吸水深度到达8~10mm,也可以采取1:3的107胶水封闭的方法。混凝土墙体吸水率低,抹灰前浇水不宜过多,吸水深度为2~3mm。墙体预埋件安装位置应正确。

2〕基层应贴饼、冲筋、找方、找正,然后分层涂抹。

3〕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5%。

4〕砂浆应分层涂抹,水泥砂浆每遍厚度宜为5~7mm。在剪力墙与填充墙之间增加钢丝网片,可有效地防止裂缝,并在抹灰前一天对填充墙墙面进行浇水湿润,以防止因砂浆干缩裂缝,另外在砌筑时,砖墙顶部的斜砖应在墙体稳定后再行砌筑,同时应对斜砖与梁底、砼墙面接触面用砂浆填充密实。

17外表不平整

原因分析:

1〕

基体偏差过大,孔洞处修整不好。

2〕

四角不规方,未贴饼冲筋。

预控对策

1〕

基体不平者先修整,孔洞处应修整到符合要求。

2〕抹灰应由标筋控制,顶棚应弹水平规方控制线,四边找平后抹灰;抹灰时随时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处理并调整。

18护角不牢,阴阳角不正,不垂直

主要在施工操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护角:室内墙面的柱面的阳角的门窗口的阳角宜用1:2水泥砂浆做护角,护角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

〔2〕阴阳角:①阳角应根据灰饼的厚度分层抹灰,并应在阳角处粘好八字靠尺,用水泥砂浆抹平,初凝前再用捋压至光滑、平整、垂直。②阴角应设标筋,用靠尺垂吊找准垂直度,再用方尺找方正,抹灰后用阴角器将阴角捋压至光滑、顺直、方正。

19混凝土板顶棚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1〕

混凝土板的油污、灰尘、杂物等清理不干净,抹灰前对板湿润不够。

2〕

预制楼板安装的稳定性差,板缝过窄或夹有杂物,灌缝不实,不牢。

预控对策

1〕预控楼板应“坐浆〞安放平稳;板缝应清理、冲洗干净后,用C20细石混凝土浇捣密实,板缝底用1:2水泥砂浆色缝找平。

2〕对板基层清理修整,直到平整、粗糙、洁净。

3〕在抹灰前12~25h喷水湿润。

4〕抹灰前先刷一遍素水泥浆,再用1:3:9的水泥混合砂浆打底,面层灰应垂直于板缝方向涂抹。

20爆灰

原因分析:①白灰熟化时间不够,熟化不透。②压光过早,砂浆没收水就压光,导致起泡。③罩面灰抹的过晚,致使基层底灰失水过多,面层抹后效果不佳。

预控对策

①白灰熟化时间:不得小于15d,罩面用白灰熟化不得少于30d,袋装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d,使用时不得含有未熟化颗粒。

②假设发现底层灰浆脱水,应立即浇水湿润,再涂刷一遍素水泥浆。

③压光时间应控制在收水后终凝前进行。

21饰面砖外表爆裂、脱皮、污染

原因分析:①饰面砖吸水率不符合要求,急冷急热试验不合格。②将包装的草绳或有色纸与饰面砖一起浸泡,或因淋雨受潮;粘贴时砖外表的砂浆未及时清净。

预控对策

①在寒冷地区使用的外墙饰面砖,其急冷急热指标必须符合技术标准规定,吸水率不得大于10%。

②粘贴时应做到嵌缝后及时把残留在砖外表的砂浆等杂物清洗干净。

③浸泡面砖时应将包装去掉,防止包装材料脱色,将饰面砖污染。

22粘结不牢、空鼓

原因分析:①基层外表不平整、不洁净、未湿润。②饰面板〔砖〕不干净,未浸水。③配合比不准,砂浆不饱满。④

预控对策:

①认真清理基层并按规定洒水湿润,基层外表必须粗糙、平整、湿润。

②饰面板〔砖〕应清扫干净,并按要求放入水中浸泡,面砖一般应在隔夜放入水中浸泡2h左右,经阴干后使用。

③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铺砌时饰面砖的砂浆应打满并轻击至四边溢出为止;在饰面板内灌注的砂浆必须分层插捣密实。

23外表不美观

原因分析:①面砖几何尺寸不一致,或同一部位、同一方向的砖不是同一厂家或同一批进场的砖。②无粘贴大样图,粘贴时不弹线,不预排或预排不合理、不对称。③应套割部位没有套割。④粘贴时没有及时调整缝隙。

预控对策

①同一部位、同一方向使用的砖,宜为同一厂家同一批进场的砖;进场后要认真挑选,凡有几何尺寸不一致或有质量缺陷的砖不宜使用。

②粘贴前必须预排,绘制粘贴木样图。按墙面尺寸预排时要控制三点:一是不许半砖上墙;二是无论什么部位都应从中间向上、下、左、右排,使砖的排列对称;三是分块弹线,按线粘贴时非整砖行应排在次要部位或阴角处。

③在管线、灯具、卫生设备等部位支撑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使用非整砖粘贴,以保证饰面美观。

④粘贴时随时进行检查校正,高速缝隙,使砖缝均匀一致、顺直。

24墙体渗漏

原因分析:①面砖反面的砂浆没刮满。②基层一次成活、开裂、空鼓。③勾缝不严不实。

预控对策

①面砖反面应满括水泥砂浆进行镶贴。

②抹灰前,必须将墙上脚手眼、孔洞用砂浆填满、挤实,预埋件标高和座标点必须准确,埋设必须牢固、端正。外墙找平层即基层手抹灰应两遍成活,每遍厚度宜为5~7mm,涂抹应平整,成活后应喷雾养护不少于3天,14d后再进行饰面砖的粘贴。粘贴时挤压必须密实、平整、牢固。

③勾缝砂浆应用掺入107胶或粘结剂的半干硬性砂浆勾缝;勾缝应平顺、严密、牢固、外表光滑、洁净,水密性好。

④套割必须规正,边缘整齐,镶贴必须牢固,严禁空鼓和填嵌不密实。

⑥阴阳角处砖的压向正确,接缝填嵌密实。

25室外窗台倒泛水

原因分析:①外窗台倒坡。②窗框底边填抹不严。③内开窗披水不标准。④推拉窗框没设排水孔或排水孔堵塞。

预控对策

①窗框最好高于窗台20mm,以免吃口并保护窗框;外窗台应坡向外侧,杜绝倒坡。

②窗框底边应填抹严密,或填嵌密封防水油膏。

③内开窗披水应认真按设计要求制作和安装。

④推拉窗下框的轨道两端应设排水孔,排水孔不得堵塞。

⑤窗框下框应设置止水片,以防止雨水浸入室内。

26安装位置和开向不正确

原因分析:①未按图纸的要求弹出中心线、边线和标高。②未按图纸标示开启方向进行安装。③门窗框安装时标高、垂直位置控制不准确,里出外进。④二层以上的建筑各层外墙窗框上下层不对齐,左右错位。

预控对策

①熟悉图纸,对号入座;型号、规格较多时,应将门窗型号、开启方向标注在门窗洞口上。

②注意安装前检查校对。

③预留洞口的位置、标高尺寸要准确。采用预立框法安装时应用线坠将两面吊直并临时固定;按规程进行操作,安装完毕后要进行复查校正;砌砖时,要随时吊线核查;

④二层以上的建筑在安装框时,上层框的位置要与下层框的位置应吊线齐,并进行对正;

27门窗框安装不牢

原因分析:①预留木砖间距过大,数量缺乏,形状不对。②预留门窗洞口尺寸过大。

③钢、铝合金、涂色镀锌钢板门窗和塑料门窗的预埋件固定不牢,预埋件与固定件连接不牢④后塞口法固定门窗框时在砖墙上采用射钉固定。

预控对策

①按规定数量、尺寸放置木砖,120mm厚墙或轻质材料隔墙应采用混凝土预制砖。

②门窗洞口两边空隙不应大于20mm,超过20mm时,钉子应加长,保证钉入木砖50mm。

③固定件预埋时,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固定固牢,安装时严禁将钢脚打掉或打弯。

④在砖墙上安装门窗框时应采用焊接或膨胀螺丝固定,严禁采用射钉方法固定连接件塑料门框严禁采用锤击方法固定,应先用钻打孔,然后用自攻螺钉紧固连接。

28开启不灵活,关闭不严密

原因分析:①门窗质量不合格。②运输、保管善于发生变形。③门窗扇安装时,上、下合页不在同一垂直线上。④门框立梃不垂直。⑤门窗框安装时预留的缝隙过小或过大。⑥门窗框的边梃裁口宽度不适宜,小于或大于门窗边梃厚度。⑦门窗扇变形。⑧窗套安装时倾斜、歪扭,立梃铁脚固定不牢。

预控对策

①门窗的用料要用枯燥的木材制作,含水率应符合标准要求,防止风吹、日晒、风淋。

②门窗制作质量要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变形的门窗应由厂家进行校正,严重的应更换。

③运输时应竖直排列并固定牢靠,门窗之间用非金属软质材料隔开,门窗应有室内竖直排放并用枕木垫平,严禁与酸、碱等物一起存放,塑料门窗应存放在设有靠架的室内并与热源隔开,室内应清洁、枯燥、通风,门窗要露天存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日晒雨淋及水泡等〔垫起200mm以上〕。

④验扇前应检查框的立梃是否垂直,如有偏差,修整后再安装。

⑤安装门窗扇时留缝要符合标准要求。

⑥制作门窗框时裁口的宽度必须与门窗扇边梃的厚度相适应。

⑦保证合页进出、深浅一致,上下合页轴在一个垂直线上。

⑧抹灰时要把好施工质量关,口角凸线要方正平直,连接件、预埋件与固定件的连接要牢固。

30楼地面不平

原因分析:①地面标高抄平弹线不准确。②阳台及有水房间的地面标高设计没有低于室内地面20~50mm。

预控对策

①基层的寺质必须均匀密实,干土的质量密度应符合设计要不;垫层保持平整,预制装配式楼板板缝必须填嵌密实并做好板的防裂构造装置。

②做垫层前应在室内墙下弹好控制500线,再以500线为基准线进行抄平放线、设置水平桩,并用干硬性砂浆冲筋;冲筋间距一般为1~1.5m,以此来控制找平层的平整度。

③阳台、有水房间的地面标高设计应比室内地面低20~50mm;

④有水房间的地漏安装,土建施工和管道安装要用统一标高,互相配合好,认真进行施工交底,做到一次放坡正确,以防出现倒坡现象。

31水泥地面起砂

原因分析:①水泥砂浆拌合物的水灰比过大。②地面压光的时机控制不当。③养护不适当。④水泥地面沿未到达足够的强度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⑤砂的含泥量过大。

预控对策

①严格控制水泥的安定性,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严格控制水灰比,面层水泥砂浆的稠度不大于3.5cm,使用时不得将水泥砂浆直接堆放在地上。

②水泥地面的压光不应少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随即进行,先用木抹子搓打,抹压平整、紧密;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初凝后进行〔以上人时有轻微脚印但又不明显下陷时最为适宜〕;第三遍压光应在终凝前完成〔掌握在上人无明显脚印为宜〕,主要消除抹痕和闭塞毛细孔,切忌在水泥终凝后压光。

③水泥地面压光1d后应进行洒水养护,连续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10d。

④水泥地面面层的施工尽量安排在墙面、棚顶的抹灰工程完成后进行,以防止对面层产生污染和损坏,严禁在水泥地面上拌合砂浆。

32水泥地面空裂

原因分析:①水泥质量不合格,安定性差。②基底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或其他污物。③垫层〔或基层〕外表不浇水湿润,没有涂刷素水泥浆结合层。④楼板吊装和拨缝不良,灌浆不密实。

预控对策

①水泥进场后,必须检查其性能及质量的指标,特别是安定性,合格前方可使用。

②基层外表的浮灰、浆膜及污物必须去除,并用水冲洗干净,外表过于光滑的应凿毛;基层外表应粗糙、洁净和湿润,严禁有积水现象。

③用水湿润基底,均匀涂刷掺20%107胶的素水泥浆,不宜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的扫浆方法。

④如地面是混凝土垫层,宜边打垫层边抹砂浆面层,一次连续成活;不宜后抹砂浆面层。

⑤楼板吊装,拨缝必须到达3cm以上,板缝应清刷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吊模灌胀细石混凝土,板缝混凝土必须浇捣密实并及时养护,在未到达强度前严禁施加荷载。

⑥两侧是承重墙、中间是承重梁的楼面和有地沟的地面,必须在梁的上部加负弯矩钢筋和在地沟盖板边缘设置分格条,防止出现不规那么裂缝。

33材地面空鼓、缝格不整齐、图案不规那么、色泽不协调

原因分析:

①板块厚薄不均,不方正,有翘曲现象。

②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湿润不够。

③砂浆稠度大,一次铺得太厚,不密实。

④板块反面有浮灰且过于枯燥。

⑤铺设前不进行试验,擦缝用的水泥浆颜色与板块颜色不同。

⑥地面铺设后,保护不好,过早上人。

预控对策

①施工前进行选材,将几何尺寸不合格、翘曲不平的板块剔除。

②铺设前将基层外表清理干净,洒水湿润,均匀涂刷素水泥浆。

③砌筑砂浆宜使用1:3~1:4干硬性砂浆,铺设厚度控制在25~30mm。

④板块铺设前,应将反面的浮土杂物清扫干净,用水湿润,并在外表无明水前方可铺设。板块铺设24h后,应洒水养护1~2次。

⑤板块在铺设前应进行现地试拼,调整好花纹及颜色,并编号,以便铺设时对号入座,擦缝用的色浆必须与板块颜色相同,防止色泽不协调。

⑥加强成品保护,砂浆强度到达1~2Npa时方可上人。

34楼梯台阶踏步高度误差大

原因分析:

①楼梯台阶的踏步高度不一致,一步高、一步低,行走失去重心,影响使用功能和外形的美观。

②楼梯台阶踏步施工时放线不准确。

预控对策

①加强施工尺寸和标高与质量控制,保证踏步高度的尺寸一致,相邻踏步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

②为保证楼梯台阶踏步位置和高度尺寸的正确,施工时应精心操作、严格依据标志斜线上的各等分点,确定踏步的阳角位置及其高度尺寸。

③应以两边的斜度线立桩进行弹〔拉〕线,或者按实际尺寸放样板,确保踏步高度的一致尺寸。

35有水房间地面倒泛水

原因分析:①地漏偏高,有积水。②地面坡度不顺倒流水。③地面不平整有积水。

预控对策

①地漏应低于排水外表5mm,成喇叭口型;地面与排水管承口结合处应严密平顺。

②地面坡度应平顺并朝向地漏,坡度必须满足排除液体要求,确保地面不倒泛水和不积水。厕浴间地面应比走廊及其他地面要低20~30mm。

电气方面:

1.开关插座安装缺陷:金属接线盒生锈腐蚀,插座盒内不干净,盒子口抹灰不齐整。安装盖板后四周墙面仍有损坏,影响外观质量。暗开关、插座安装不牢固,安装好的暗开关板、插座盖板被喷浆弄脏。

原因分析:各种金属接线盒出厂时为做好防腐处理;抹灰时只注意墙面大面积的平直,无视盒子口的修整,抹罩面白灰膏时仍未加以修整,待喷浆时再修补,由于墙面已干结,造成粘接不牢并脱落。没有喷浆先安装电器灯具,供需颠倒,使安装的电器设备被弄脏。

控制措施:安装开关、插座时应先清扫接线盒;金属接线盒施工时出现锈迹应补刷防腐漆,以确保质量;各种接线盒的口边最好用水泥砂浆抹口;土建装修进行到墙面、顶板喷完浆时在安装电器设备。如工期紧张对先安装的电器设备要包裹和覆盖。

2.吊线灯安装缺陷:吊盒内保险扣太小不起作用。灯扣内的保险扣余线太长,使导线受挤压变形。吊盒与圆木不对中,灯位在房间内不对中。软线刷锡不饱满,灯口距地太低,竣工时灯具被喷浆玷污。

原因分析:采用0.5平方的软塑料线取代双股编织线做吊灯线,外径太细,使保险扣从吊盒眼内脱出,压线螺丝受拉力;安装时不细心,又无专用工具,全凭目测,安装后吊盒与圆木不对中;工种之间工序颠倒,或装上灯具后又修补浆活,特别是采用喷浆取代刷浆,造成灯具污染;灯口距地面太低,因吊线下料太长。

控制措施:吊灯线选用双股编制花线为宜,假设采用0.5平方的软塑料线,应穿软塑料管并将该线双股并列挽保险扣,不使吊盒内的压线螺丝受力:在圆木打眼时,预先将吊盒位置在圆木上划线确定,安装时对准画好的线拧螺丝,使吊盒装在圆木中心;吊灯软线烫锡时,可先将铜芯线挽成圈再涂松香油,焊锡烧热焊好。在安装灯口吊盒时,将以烫过锡的线圈用钳口夹扁,然后再上螺丝,接严密,保证接触良好。

吊盒内保险扣从眼孔掉下,应重新挽打保险扣再装。吊盒不在圆木中心、返工重新安装。

3.管内穿线及相线与零线不能区分缺陷:穿线钢管内导线颜色一样,维修工作人员查线困难;先穿线后戴护口,或者根本不戴护口。导线背扣或死扣,损伤绝缘层;相线未进开关,且未接在螺口灯头的舌簧上;穿线过程中弄脏已经成型的墙面和顶篷。

原因分析:相线和零线因使用同一颜色的导线,不易区别,而且在断线、留头时没有严格作出标记,以至零线和相线混淆不清,结果相线未进开关,也未接在螺丝灯头的舌簧上;穿线和放线时将整盘线往外抽拉,引起螺旋型圈集中,出现背扣;导线任意在地上拖拉而被弄脏;操作人员手脏,穿线时蹭摸墙面、顶篷,穿万线后箱盒附近被弄脏。

控制措施:为了保证相线和零线不混淆,可采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线;最好一个单位工程零线统一一种黑色,或者在线上作出标记;穿线之前严格戴好护口,管口无丝扣的可戴塑料内护口;放线时应使用放线盘;将整盘导线放在线盘上,并在线轴上作好标记,自然转动线轴放出导线,就不会出现螺圈,可以防止背扣和电线拖地弄脏;穿线后发现漏戴护口,应全部补齐;相线未经开关与螺口灯头的舌簧街上,应返工重新接线试灯;穿线时弄脏的墙壁,小片的用砂纸轻轻打磨。面积大的由油漆工修补好。

4.配管安装缺陷:连到灯具、设备的线路配管不到位,电线外露,暗配管时该段电线直接埋入墙内。交叉作业时该段电线容易损伤,竣工后换线困难。

原因分析:配管时粗心大意,下料太短;图纸有矛盾,或施工中建筑门窗、墙体等位置发生变化;配管完成后,又变更灯具、设备等的位置,致使配管不到位。

控制措施:配管下料认真实测;图纸会审前人参核对核对个专业图纸,施工中的各种图纸变化及时通知各安装单位;建设单位如要变更灯具设备位置,最好在配管之前确定,以免造成损失;报不到位的管段重新敷设到位。假设接管实在困难,且不安装接线盒,管段又较短,不影响今后换线,也可用不同材质软管安装到位,但管接头要做好密封处理。

5.厨房卫生间的等电位连接铜排被业主闲置不用:目前的高科新花园厨卫的等电位连接做法是:在距顶20公分的地方用-25X4镀锌扁铁绕房间作一周。但目前大局部业主入住,吊顶成型后等电位连接全被封闭没有正常使用。

原因分析:大局部业主不知道等电位铜排的用途。

控制措施:我建议在做厨卫等电位连接设计时在距地30公分的地方预留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这样既满足标准要求也可使每户节省20多米镀锌扁铁及相应施工费用;交房时告知业主等电位端子的用途。

6.电源管路等渗漏水:接线盒、配电箱内漏水,线管内或线管穿墙处漏水。

原因分析:接线盒、配电箱等采取预埋方法,其反面和侧面墙体未作任何防水处理;电气施工使用钢管多为有缝管,密封性能差,水从暗埋管路的接缝、接头等处渗入,延穿线管漏入室内。此外,埋设时管路破损都是渗漏潜在因素;穿线管外漏端头、电缆出入口等缺乏相应的防水处理,造成周边渗漏。

控制措施:地下工程的电源线路,宜采用明线装置,以便于防水处理和检修维护。穿透砖砌内墙的线管宜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金属管,两端头按穿墙管道做法处理;暗线装置的穿线管必须是封闭的,埋设时不得有破损。线管端头外漏处按穿墙管道做法处理;进水的接线盒和配电箱应先撤除,其安装的槽内防水处理完毕再安装;进出建筑的预埋管路或套管在其和墙体接口处做好防水密闭处理。

水暖方面:

1.地下埋设管道漏水或断裂:新花园出现管道通水后,地面或墙角处局部返潮,渗漏水,从孔缝处冒水,影响使用。

原因分析:管道安装后,没有认真进行水压试验,管道上裂缝,配件上的砂眼及接口处渗漏,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管道支墩位置不适宜,受力不均匀,造成丝头断裂,尤其当管道变经使用补心及丝头过长时易发生。管道试水后,没有及时把水放净,在冬季造成管道配件漏水。管道埋土夯实方法不当,造成管道接口处受力过大,丝头断裂。管材本身局部质量存在问题。装修时在凿平地面时对地埋管的损坏。

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管道试压,检查管道有无裂缝,配件和丝头是否完好,管道接口严格按标准工艺施工;管道严禁铺设在冻土或未经处理的松土上,支墩间距要适宜,接口要严密,变径不得使用管补心,应该用异径管箍;冬季施工前或管道试压后将管道积水排净,防止冻裂;管道周围埋土用手夯分层夯实,防止管道局部受力过大;交房后,应对业主装修提出具体要求,保护地埋管;发现问题后,应查看竣工图,弄清管道走向,判断漏水位置,进行修理后,再水压试验。

2.给水管出水混浊:小区出现翻开水阀或水龙头后,流出自来水发黄,混浊〔个别现象〕

原因分析:给水钢管生锈;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未认真进行冲洗。

屋顶水箱为普通钢板水箱。水箱漆层脱落,钢板生锈;消防水与生活水共用屋顶水箱,但未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水箱的水存放过久而变质;给水系统中的阀门生锈造成。

控制措施:用塑料给水管等新型管材代替钢管做为生活给水管。

水管交付前,应先用含氯水在管中滞留24小时以上进行消毒,再用饮用水冲洗,直到水质合格。钢板水箱做玻璃钢内衬或其它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箱代替普通钢板水箱。

3.管道支架制作不合格:支架制作毛糙,切口不平整,有毛刺,制作支架的型材过小,与所固定的管道不相称,支架固定不牢固。

原因分析:支架制作下料时,用电,气焊切割且毛刺未经打磨。

支架不按标准图制作或追求省料;支架埋深不够,固定于不能载重的轻质墙上。

控制措施:制作支架下料应采用锯割,尽量不采用电,气焊切断,并用砂轮或唑刀打去毛刺;支架应严格按照标准图制作,不同管径的管道应选用相应规格的型材;埋设支架前,应用水充分湿润墙洞,支架的埋深根据支架的种类而定,埋设支架时墙洞须用水泥沙浆或细实混凝土捣实;轻质墙上的支架应是轻质墙的材质加工特殊支架。

4.PVC-U管穿板处漏水:新花园出现易产生积水的房间通过PVC-U管穿板处渗漏。

原因分析:房间未设置地漏,使积水不能排走;地平找坡时未坡向地漏,使积水不能排走;PVC-U管管壁光滑,补管洞时未按程序,尤为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管外壁与楼板接合不紧密,形成渗漏。

控制措施:易产生积水房间如厨房、厕所应设置地漏;地坪应严格找坡,坡向地漏、坡度1﹪为宜;PVC-U管穿板处如固定,在管外壁粘接与管道同材质的止水环。补洞倒灌细石混凝土分两次进行细心捣实,与细实混凝土接触的管外壁可耍胶粘剂在涂抹细沙;PVC-U管穿板处如不固定,应设置钢套管,套管底部平板底,上端高出板面2CM,管周围油麻嵌实,套管上口沥青油膏嵌缝。

5、排水管道堵塞:新花园出现管道通水,卫生器具排水不通畅

原因分析:管道甩口封堵不及时或方法不当,造成水泥沙浆等杂物掉入管道中;卫生器具安装前没有认真清理掉入管道内杂物;管道安装时坡度不均匀,甚至局部到坡;管道接口零件使用不当,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

控制措施:及时封堵严管道甩口,防止杂物掉进;卫生器具安装前应认真检查掏出管内杂物;保持管道坡度均匀,不得有到坡;生活排水管道标准应符合标准,无设计规定时坡度应不小于1﹪;交工前,排水管道应做通球试验,卫生器具做通水试验;立管检查口和清扫口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和操作;查竣工图,翻开检查口和清扫口盖,排除管道堵塞,需要时要破坏管道拐弯处,用更换配件方法解决管道堵塞问题。

6.大便器与排水管连接处漏水:大便器使用后,地面积水,墙壁潮湿,甚至在下层顶板和墙壁也出现潮湿滴水现象。

原因分析:排水管甩口高度不够,大便器出口插入排水管的深度不够;蹲坑出口与排水管连接处没有认真填料严密;排水管甩口位置不对,大便器出口安装时错位;大便器出口裂纹在大便器进场时没检查出来,充当合格产品;厕所地面防水处理不好,上层渗漏水顺管道四周和墙壁流下来。

控制措施:安装大便器排水管时,甩口高度必须适宜。位置应正确并高出地面10公分;大便器排出口中心正对水封存水弯承口中心,蹲坑出口与排水管连接处缝隙需用油灰或用1:5石灰水泥混合灰填实抹平,防止污水外漏;大便器安装应牢靠,严禁出现松动或位移现象;

做好厕所防水、保证防水完好,预留管口周围空隙必须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严实。

7.采暖管道干管坡度不当:暖气干管坡度不均匀或倒坡,影响水汽正常循环,使管道某些部位温度骤降,甚至不热产生水击声响。

原因分析:管道安装时未调直好;管道安装后穿墙处堵洞时,其标高出现变动;管道吊杆间距不适宜,造成管道局部塌腰。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6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地方立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立法科学化的价值取向成为地方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需要借助科学性的价值判断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立法内容与立法方式进行完善。地方立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达到科学化的主旨要求。

关键词:地方立法;科学化;立法技术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156-02

立法科学化的正式提出,始于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该法第6条规定了立法的科学化。立法的科学化,是立法者运用科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进行立法活动,从而使最终的立法成果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过程[1]。立法科学化尊重立法规律,反对立法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避免或减少失误和错误,提高立法效益。

一、科学化——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新视域

地方立法科学化价值取向是指地方立法过程中以符合法律所调整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从而保证法的规范严格地与其所规制的内容保持高度的和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6条规定,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学界认为本条规定正式确立了地方立法的科学原则。立法活动既不能超越科学发展规律超前立法,也不能违背科学发展规律滞后立法,而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与立法的内在外在条件保持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地方立法的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法规框架平台已经形成,需要在更为细致的层面对法律规范进行完善,所创设的地方性法规在立法规划、编制立法计划时需要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而不盲目借鉴;在具体的地方立法条文制定与修改过程中要注重借助数据支撑,并寻求专家的技术支持;各领域地方立法要协调发展,不可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地方立法,而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坚持地方立法的科学价值取向,才能使地方立法更加趋于成熟和理性。

社会的职能不能扩展到制定法律而只能解释法律;它只能宣布事物的本质所已经判定了的事情,而这种事情的正确是从当时的情况中自然产生的[2]。现实生活中的立法绝不是任意的,而是人们在理性地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客观规律及其要求以行为规则反映和表达出来。地方立法的科学化是使法律规范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动态的过程,我们认为衡量其是否科学化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九字”三原则,最早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它高度概括了衡量地方立法科学化的标准。我们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必然要求“不抵触”,而地方立法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的“有特色”,“可操作”则是所有立法的最基本要求。简单地说,不抵触是前提,有特色是核心,可操作是关键。衡量地方立法科学化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只有在不抵触的前提下,才能追求地方立法的特色,否则,“特”出了边界之外的地方立法,就会因越权被废止。同时,如果没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地方立法不具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因为,地方立法从本质上讲,是为了解决某方面的实际问题才进行的,所以“可操作”是关键。

二、影响地方立法质量的因素

(一)立法规划规范缺失

目前我国共有7个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重庆市、青海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吉林省和甘肃省)就地方立法程序做出具体规定,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综观各地实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为:一是立法规划缺乏总体部署安排,不少地方基本上处于哪一个行政部门积极性高、就给那一个部门立的被动局面。二是提出立项时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人大有关机构主要从本单位工作任务的轻重来作出判断和选择,而不能够认真分析地方立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存在主要矛盾有哪些,解决主要矛盾的方式、方法和主要步骤。

(二)越权立法

目前,仍然存在地方国家机关超越立法权限创制地方性法规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地方性法规超出法律的规定,创设新的权利和义务,或限制其权利,增加或减免其义务[3];有的地方国家机关没有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或未经授权或超越授权的范围和幅度等,对本属于中央立法范围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4];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国家机关超越权限对本属于宪法内容的有关“基本权利义务”作出规定。例如,《福建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暂行规定》设定了刑事处罚权,如“阻挠女学龄儿童人学的父母(抚养人),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按虐待妇女、儿童罪论处”,等等。

(三)立法简单重复

有的地方人大紧紧跟随中央立法,往往是中央立法刚一出台,随后就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而这些地方性法规就是简单重复中央立法,有的基本上是把法律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规照搬下来,然后再加上几条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的规定,也就是说真正带有地方特点的东西只有加上的那么几条[5]。如,北京市立法重复中央立法的,占地方立法总数的72%。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立法质量的提高,而且没有特色,实际适用率也不高,降低了地方立法的权威性。同时,各个地方立法相互“借鉴”到了照抄的程度。地方立法之间的简单重复根本不考虑或者较少考虑本地区的特殊社会需要,对于不足之处,不加以识别,照抄不误;对于先进经验更谈不上进行本土化尝试,即使是不符合本地情况的条款,也照搬使用[6]。

(四)一定程度上与法治的要求背离

一些地方立法从内容到精神却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法治的要求不一致甚至相背离的,具体表现为:任意限制或剥夺宪法、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附加宪法、法律所规定义务之外的“法外义务”,偏袒权力的滥用,违法增设权力,对权利保障的规定缺乏人性化色彩[7]。例如,1999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哈尔滨市外来劳动力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已招用外来劳动力的用工单位和已就业的外来劳动人员,应当按照省政府规定的如下标准向劳动行政部门缴纳劳动力调节费:(一)用工单位按照每人每月30元缴纳;(二)外来劳动人员按照每人每月20元缴纳,由用工单位代为扣缴。”这里的“劳动力调节费”既属于明显的乱收费,也涉嫌侵害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五)存在法律语言、法律逻辑的瑕疵

立法者的想法和意图只能通过法律语言来传达和表述,语言是法律的载体。因此,立法必须强调语言的准确规范,重视语词之间、条文之间的逻辑联系。一些地方立法用语和法律逻辑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模糊含混,例如,用“少量”、“大量”、“多数”表示数量。二是使用政策性语言,如“从低掌握”、“原则上实行有偿使用”等。三是语言不使用法言法语,使用语言口语化,甚至使用隐语、诙谐语、双关语,如“谁造谁有”、“以水养水”、“谁用人谁管理”;用“不准”、“不可”代替“禁止”等。四是随意简化使用缩略同,如“红会”、“一府两院”等[8]。另外,各个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顺畅,本应放在前面的条文被放在后面,有些条文之间存在重复和矛盾现象。

三、以科学原则为指导提高地方立方质量的对策

(一)地方立法要重视法规汇编和编撰

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立法领域需要战略重点转移。在地方立法中要注意做好法规汇编和法规编纂工作。在起草、制定新法规、规章的同时,对那些过时的、与社会发展实际不相适宜的法规、规章,应该及时修订和废止,以保证立法者从立法规划的编制到实施,避免随意性,充分发挥其对立法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明确地方立法的立法权限

立法权限的明确可以为立法者进行立法活动提供范围上的准绳,使其在立法权的行使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法律未对地方立法事项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正确把握国家现行法律对地方权力机关立法权限的规定。在有上位法的情况下,地方性法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幅度内加以具体化,不能做出变通规定,不作不必要的重复。

(三)克服立法部门利益化倾向

地方立法工作必须要在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权力与责任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慎重地分析论证立法动议,不能盲目地接受与消极、不合理的立法要求;要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充分做好法规草案的起草、协调工作,严格把握审批权、收费权、处罚权的设定,以消除地方立法当中的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倾向;切实提高立法机关的审议水平,保证地方立法权限的正确行使。

(四)提高地方立法技术

提高立法技术可以使立法成为科学的立法,使立法臻于较高水平。目前我国地方立法应当理性地借鉴国外有关规范立法技术的法律和运用立法技术的经验,在我国《立法法》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一部统一的规范立法技术的法律,设定不同层级的立法标准和统一技术规范。对地方立法既要重视其形式,也要重视其内容。在形式方面,要求地方性法规的名称、体例应当合理,简繁适度;在内容方面,地方性法规拟设定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应当规定得明确得当,与上位法和同位法相互之间应当协调。另外,在语言上,应当准确、肯定、避免前后冲突。

综上,以科学原则为指导提高地方立方质量,才能使地方立法“不抵触”、“有特色”和“可操作”,地方立法工作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力宇.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北京市委为主要例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

[2]葛德文.政治正义论[M].何慕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0.

[3]蔡定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91.

[4]刘莘.国内法律冲突与立法对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2-13.

[5]杨景宇.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J].求实,2005,(14).

[6]孙波.试论地方立法“抄袭”[J].法商研究,2007,(5).

[7]崔卓兰.地方立法实证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254-256.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7

1 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普遍过低, 施工企业生产工人流动性大、技术培训跟不上。这些建筑队伍大部分来自农村, 他们直接从田间地头到施工现场, 无任何施工经验, 大部分没有受过建筑施工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 技术水平很差, 文化素质也比较低, 质量意识薄弱, 对建筑物各个环节不够了解, 不按规程顺序进行, 只讲进度、不讲质量, 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也不够, 这就很难达到施工质量标准。

不少建筑企业缺乏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 并且有关施工技术人员没有充分传授施工经验, 没有精心组织好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工作, 大家心中没底, 再加上图纸会签时找出的问题, 没有认真落实到位, 在技术交底时, 施工队、班组也没有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使施工中各个环节协调不好, 无法按照设计与施工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房屋工程建筑。

没有严格检查各项施工技术的保证措施, 是否按时到位, 技术工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是否严格复查了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 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设计图纸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粗心大意, 设计方案不佳, 计算出现失误, 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些环境因素, 温度变化及一些细小环节对施工的影响, 就会出现原来图纸与工程质量不符合, 对建筑的安全使用性造成严重的隐患。

3 建筑材料及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筑结构的质量好坏是由建筑材料决定的, 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减少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会造成有些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随着环境、温度、及荷载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导致建筑倾斜、结构断裂, 甚至个别建筑有倒塌的严重后果, 在实践中,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唯利是图的开发商片面缩短工期和追求最大经济效益, 以低成本买些不合格的生锈钢材, 以次充好, 以至于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标准, 影响与水泥砂浆的结合牢固度, 使混凝土保护层脱落或受到各种意外撞击, 就很容易造成构件断筋、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在施工中建筑商不择手段的偷工减料, 配筋不足、配筋间距大、配筋率小, 也易造成混泥土构件开裂, 出现墙体或顶部裂缝质量问题;由于管理人员工作失职或不负责任, 致使水泥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 导致水泥强度降低, 使构件性能改变, 墙体砌筑施工时, 平砖上墙, 致使砖块与水泥砂浆和易性下降, 影响墙体的稳定性;混泥土和易性是决定混泥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当混泥土和易性不良时, 则混泥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 产生质量缺陷;砂子偏细, 引气剂掺量不当, 铺料厚度过大, 振捣间距较大或振捣时间不够等原因, 使混泥土构件中产生气泡, 拆模后, 表面会看到一些小凹坑, 表面不平整等现象;施工时水灰比没按工程量计算配置, 导致水灰比变大或水泥比例降低, 使构件出现露筋或表面不光洁等现象, 影响结构物的受力或形成渗水通道;在施工中使用木模板和竹条模板时, 造成水泥泥浆流失, 造成模板严重漏浆, 使砂石间隙胶结能力下降;由于钢筋保护层过厚, 而使结构物内部产生空腔, 使结构物断面减少, 降低结构物的承载能力, 为渗透通道埋下隐患;内墙的装饰涂料, 由于质量欠佳, 没按规格要求, 涂刷后在短时期内就会出现变色、脱皮等现象;一些建筑商为降低成本, 以次充好, 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较大, 或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 充当质量好的砂子。另外砂子不经水洗, 不上铁筛, 连大带小, 一并拌入混泥土中, 这样就会导致施工中混泥土强度不够, 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 用于构件顶部时会造成开裂渗漏等现象;混泥土形成后, 在露天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 使表面水分很快蒸发, 引起混泥土表面干裂或地基垫层出现干缩裂缝, 影响构件强度。

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 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工程管理上, 要严格按照“三检查、二坚持、一过硬” (即自检、互检、复检;坚持按图施工, 坚持按规范施工;产品过硬) 的方针进行施工, 力争攻克和排除工程上的渗漏、开裂、气泡、空洞、倒排等质量问题, 力图以管理制度来提高工程质量, 以技术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

在安全管理方面, 时刻提高职工和民工的安全意识, 组织消防演习, 并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标语, 做好支持龙门架、脚手架分段验收合格后, 方可交付使用;做好工人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 (指公司、项目经理部、施工班组3个层次的安全教育) 工作;对一线工人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 做好各工种、各项目主要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坚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流入下一道工序, 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 事事派专人负责, 消除不安全隐患, 保证工人的自身安全, 防止事故发生。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1.1“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

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1.3“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1.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3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2 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3.3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杜绝层层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3.4 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3.5 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作严密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这样就避免了因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措施不落实、人力物力不到位或因质量安全措施不完善而仓促开工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火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

3.6 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1) 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 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 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4) 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 (5) 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6) 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 (7) 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 (8) 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4 几点看法

4.1 抓好施工质量监督

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 (1) 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 (2) 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 (3) 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4) 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4.2 要处理好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发布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

4.3 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9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而输液室承担着门诊各科室患者的输液任务, 具有患者多、流动性大、护理工作量大等特点[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医疗的保护意识不断的增强, 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门诊患者在不断增加, 护理质量存在很多的问题, 护理满意度低[2]。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我院组织由相关资深护理人员对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分析, 对门诊输液室的每一环节进行规范流程、提高输液技术、加强健康宣教等方法, 实行综合管理措施, 效果显著。

1 影响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

(1) 服务观念未更新, 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 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婴幼儿及孕妇缺乏照顾, 缺乏心理疏导和有效沟通, 很少能换位思考, 不能考虑患者的感受, 对病人的询问不能耐心回答。

(2)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 门诊输液病人多, 工作量大, 每位患者的血管条件不一样, 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过硬, 在输液过程中, 一次穿刺失败后容易慌乱, 导致多次穿刺也不成功[3]。

(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章制度, 忽略了“三查七对”的查对制度, 造成输错液加错药的问题。未严格执行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造成病人药液浪费, 引起病人投诉。未重视输液过程中的巡视, 没有及时发现液体渗漏, 造成局部组织水肿、疼痛。

(4) 健康宣教不到位;未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 未能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及拔针后的注意事项, 有的药物引起了血管穿刺部位的疼痛或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导致了患者的不理解。拔针时按压方法不对或时间不足导致了出血或皮下血肿, 导致病人投诉。

1.2 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由于身体不适、疲惫且门诊就医等候易烦躁, 尤其是门诊输液治疗等候时间延长, 病人易产生急躁心理, 病人及家属往往把就医过程中不满发泄到输液室护士身上, 诱发护患纠纷[4]。

1.3 环境因素

由于输液室人多嘈杂或小儿哭闹等原因, 导致病人迁怒于护士。

1.4 其他

医生开错药方, 其他相关科室如收费处, 药房等错误, 需要患者及时改正时, 患者或患者家属往往把怒气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

2 对策

2.1 转变服务观念

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护士要做到仪表端庄, 接待病人热情, 服务周到, 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学会换位思考, 组织大家学习交流与沟通多个技巧, 及时与患者与家属沟通, 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 大部分护患纠纷的早期如能有效的沟通并及时疏导是可以取得谅解的[3]。

2.2 强化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并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如《查对制度》、《医嘱制度》等[5]。规范输液室工作流程, 从输液接待核对、药物配置、输液及巡视、健康宣教五大环节入手, 规范输液室工作流程,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各班工作职责。将工作程序化, 标准化, 实行无惩罚性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制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吸取经验教训, 对护理工作实行安全教育, 找出本科的安全隐患, 每月开一次安全例会, 做到防患于未然[5]。

2.3 实行首注健康教育负责制

将健康教育落实到首次给患者输液的护士,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药物名称、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关疾病知识、输液瓶数、输液过程中手的姿势以及如何使用呼叫器。护士须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不恩能够自行调节滴速, 输液结束后的按压方法、时间。如有继续输液的患者可由续液护士再做以上评估, 对掌握不足的部分再次宣教。健康宣教不但满足了患者的服务需求, 还拉近了护患距离, 有利于搞好护患关系, 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6]。

2.4 重视护士在职培训

加强“三基”学习与考核, 并以低年资护士为重点,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每周抽考一次, 对理论知识考核每季度一次。鼓励护士参加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 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

2.5 主动与其他科室加强沟通

如发现收费发药或医嘱有问题时, 要及时与相关科室相互沟通, 必要时可拍工作人员当面进行沟通,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对个别情绪激动的患者要沉着冷静应对, 尽量解决患者的急需问题, 减少输液等候时间,

2.6 维持好输液室安静整洁的输液环境

注意维持好输液秩序避免大声喧哗,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优美舒适的环境及完善的服务设施能增加就诊病人对门诊医疗的信赖和情感的愉悦感[7]。

3 结果

通过采取以上有针对性的措施, 科学地安排输液室的护理人员的数量, 使其适当向输液室倾斜, 使之达到一定数量、年龄、层次上的合理化, 使每班次都能够实现新老搭配, 推动年轻护士较快地适应输液室工作[8]。门诊输液室工作室工作繁忙、紧张、风险高, 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做好沟通协调, 做好风险管理, 确保输液室护理安全。并定期举办公休座谈会, 定期征求患者意见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使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9]。

4 结论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尽最大能力帮病人解决问题, 避免小矛盾扩大成投诉[10]。综上所述, 可通过改变服务观念、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等措施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在2013年我院输液室未出现医疗差错及患者投诉, 患者满意度为97.5%。

参考文献

[1] 季淑萍.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09;7 (1) :115~116

[2] 李兰芳.人性化服务在门诊输液室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5;2 (1) :1628~1629

[3] 庄素梅.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 (32) :335~336

[4] 刘敏.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37 (1) :28

[5] Nygren Zotterman A, Sk?r L, Olsson M, et al.District nurses'views on quality of primary healthcare encounters.Scand J Caring Sci, 2014 May 8[Epub ahead of print]

[6] Bridi AC, Silva RC, Farias CC, et al.Reaction time of a health care team to monitoring alarm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mplications for the safety of seriously ill patients.Rev Bras Ter Intensiva, 2014;26 (1) :28~35

[7] Ma L.A humanbecoming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study on quality of life with older adults.Nurs Sci Q, 2014;27 (2) :132~141

[8] Landon BE, O'Malley AJ, McKellar MR, et al.Higher Practice Intensity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Quality of Care but More Avoidable Admissions for Medicare Beneficiaries.J Gen Intern Med, 2014;Apr 17[Epub ahead of print]

[9] Goodman P, Edge B, Agazio J, et al.Cultural Awareness:Nursing Care of Iraqi Patients.J Transcult Nurs.2014 May 8.[Epub ahead of print]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10

一、增强质量立校意识, 使思想认识与行动到位

学校领导虽有提升教学质量的意识, 但思想认识与行动没有完全到位, 教学质量提升的主线不明, 还没有牢固树立起以“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教学观, 还没有真正在老师的头脑中浸透“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教学成绩不高的老师不是个称职的老师”这一理念。致使教师疲于奔命, 牢骚满腹, 散失了狠抓教学的进取心和荣辱感, 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停留在形式上。其实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以教学为中心, 依附于教学, 服务于教学。为此我们要求对所有学校服务性的工作和迎检工作一律要统筹安排, 尽量调整到课后, 绝不冲淡教学, 以保证教学的常态化。各人教学成绩处于学区平均成绩以下者一律不得评优选先。要把那些工作充满热情、积极主动、有责任心的老师提拔到少先队、教导、教研、校务委员等主要岗位上, 要把一些真正在教学上有贡献、有建树的教师树起来, 作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 弘扬正能量。学校领导、校务委员在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都要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尤其在教学上必须走在前头。

二、学校管理要注重内涵发展

学校管理上, 缺乏民主, 领导和教师貌合神离, 缺乏凝聚力, 大大降低了集体的战斗力。再加上个别教师自以为是, 我行我素, 缺乏约束力和责任感, 工作中情绪多, 努力少, 就出现了“我要管”和“不受管”、“出工不出力”的现状。其实, 一个学校首先是一种氛围, 一种文化, 荀子曾说:“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学到什么知识当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文化上受到熏陶、浸泡而成为人才。学生、老师、校长都一样, 凡是人都需要尊重, 给他一个释放情绪的空间, 营造一种彼此尊重的氛围, 树立一种把工作当事业干的信心, 强化一种校兴我荣的责任。这就是文化, 是一种潜在的、内涵的、丰富的学校文化, 是一个学校得以跨越式发展基础。其次, 尊重个性, 关注教师的正能量, 追求“不求全, 而求精;不求完美, 而求率真”的教师发展文化, 引导教师“做最好的自己, 做有特色的自己”, 从而发展学生, 成就自我。那么群体缺失的工作热情、民主治校的主人翁精神就会自然显现, 管理的内涵就会丰富, 管理的效应就会产生。

三、教学常规管理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

1. 教导主任要善“教”、“导”。

在教育教学目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中, 教导主任应该是一个参与者、参谋者、调度者、督导者, 要既善“教”, 又善“导”。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理性思考, 找准工作重心, 弄清着重应做什么, 该怎样去做。只有这样, 才能在繁杂的工作中将教学常规工作由“管制”转向“管理”,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抓好常规工作,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意识, 加强教师的教学秩序管理;进行质量分析, 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辅助教学的运用掌控;对全校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对教案的分层次审阅, 对作业批阅、笔记、记录的督查等等方面要有自己的思路和建议, 要逐步建立教学常规长效机制。

2. 课堂教学低效能现象要改观。

虽然我们一直是反对教师随心所欲、学生盲无目的的课堂训练;反对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在下面漠不关心的低效能现象, 但还时常发现老师在教室里, 学生却乱作一团, 或者前面的学生在听后面的学生在玩。这是我们老师的教学趣味跟不上, 组织管理跟不上, 学生失去了兴趣, 老师失去了威严。借如火如荼的“高效课堂”东风, 我们要尽快适应并紧跟当前的新课改步伐, 要把精力用在用活资源、精心设计和秩序管理上, 在自己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上发展自己、成就自己。“严”字当头, “爱”字贯穿始终, 要运用教师敏锐的目光及时提醒、组织好学生, 吸引和督促学生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有的教师知识水平不低, 进教室的时间也不少, 但学生考试成绩却很低, 这可能就是个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的问题。学校领导要多听课, 要多做一些观摩课的指导, 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3. 教研、教案和作业管理需加强。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培、清华伟新、省级教材解读等培训活动, 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对派出去参加培训的教师要考虑适当的费用补贴, 对发表的教研成果凭发票报销部分费用, 且教研成果在本学期学末考核中要进行累计加分, 在职称评聘中要逐步施行一票否决制。学校领导带头认真编写教案, 使用打印稿的必须要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和反思。让那颗躁动的心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 反思教学。作业批阅要坚持面批, 及时查漏补缺。作业布置要精心设计, 要加强针对性, 避免盲目性。作业布置最忌“多”和“机械重复”。“多”则学生错误多, 书写差, 容易养成坏习惯, 不如少写;“机械重复”则容易使学生散失学习兴趣, 产生厌学心理。我们要求科任老师对学生家庭作业要严格把关, 要一律实行家长签字制度。对学生的作业书写, 老师不可心软, 书写态度不好的重写, 书写粗心潦草的重写, 表格画不规范的重画, 适当举行作业展评“比比谁的优最多”活动, 调动学生的书写兴趣, 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

4. 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

在目前情况下, 我们暂无法要求上级调入已经培养成熟的教学骨干, 只能通过自身努力来培养培训。其实人只要有上进心, 只要爱这一行, 就会逐步走向成熟, 骨干不是天生的, 他是在逆境中锻炼成长出来的。为此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计划, 多给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 使他们不论是转变观念还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以及教学技能提高等方面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以便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要通过结对帮扶、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提高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使更多教师成为骨干, 走向成熟。

5. 班级管理精细化程度需提高。

班主任老师还没有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主业, 只是当成一项简单的兼职工作, 致使班主任工作力度不够, 措施不实, 成效不大。比如集合不能快静齐;安全事故频发;红领巾佩戴随心所欲;卫生清洁不彻底等, 究其原因是班主任老师责任心不强, 对班委会组建及职责教育不够重视, 对学校相关的会议精神落实不够。记得一本书上说过:“学生好比一个铁盒子, 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 而是要你去细细地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 去开启他们的心扉。”学生到学校来, 谁都想成为好学生, 他们对老师充满尊敬和依赖, 只要我们给他们各种表现的机会, 认真去发现, 他们都会各有所长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勤”、“严”。要民主组建好班委会, 明确责任, 严格落实。要认真做好个人评比和小组评比工作, 要制定班规班约, 提出班级口号及奋斗目标等,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科学完美地管理班级。

四、敬业精神还需加强

个别教师有职称到顶不思进取的思想, 有对对凑凑敷衍了事的思想, 有玩世不恭自以为是的思想等等, 这种种思想的作祟, 致使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缺乏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和吃苦精神;还有个别教师教学随意性强, 盲目性大, 教学管理无章法, 时间一长反被学生摸着了门道, 学生管理出现了反弹现象;也有个别教师工作中分不清什么是必须做的, 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喜欢做的, 工作没有轻重缓急。也有个别教师教学不严谨, 大而化之, 许多工作总是在检查时匆忙地、“积极”地补充, 很被动。实际上, 教学成绩和你的辛勤付出是成正比的, 你付出了多少, 就会收获多少, 绝不会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得。小学生的教育教学重在一个“跟”字, 跟紧, 跟严, 跟细, 跟实。做到嘴勤, 眼勤, 手勤, 腿勤。把好课堂教学关, 把好作业批阅关, 把好组织管理关, 要紧紧将学生黏在手上, 凡事不仅要有安排还要有检查落实, 要有明确的分工, 就比如关灯、擦黑板、整理讲桌、检查红领巾等等这些琐碎的事儿, 必要时就得召开各负责人会议强化责任意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正视现实, 成就一小步, 甩掉你倒一的帽子, 那么也就甩掉了学校倒一的帽子。这个起点不高, 但也不低, 我们不能轻视。我们大多数人都曾有过辉煌的经历, 我们为何不能在现今的这块热土上再火一把, 让人们拭目以待呢?

五、德育教育需持之以恒

乌申斯基说过:“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 这资本不断增值, 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他指出了习惯的价值所在。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 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许多学生在校内雷锋做好事, 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学校没有把养成教育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没有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因此, 养成教育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地, 首先需要从点滴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 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 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 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 其实则是“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其次, 要从关键期抓起。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如同炼好的铁水, 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 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这个关键期, 严格要求, 正确引导。再次, 要持之以恒, 要严而有爱, 要抓好一个“恒”字, 强调一个“严”字, 突出一个“爱”字, 真正做到不见实效不收兵,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和耐性、恒心的。

相聚就是缘分, 发展就是尊严。“美丽的校园”和“教育的深刻”这是两个层面的概念, “心态永远比世态、生态更重要”, 别再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别让心存的怨恨控制了你的心情, 敞开心扉, 再展宏图, 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吧!

摘要:影响我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增强质量立校的意识, 使思想认识和行动到位, 学校管理要注重内涵发展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还要加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德育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11

关键词:统计;质量;核算制度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数据,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天气预报,从人口预测到股票投资,统计存在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处理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统计质量问题与我们每个现代公民息息相关。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不仅增加了搞好统计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统计体制中存在着诸如:核算制度不完善问题、信息混乱、数据失真问题等,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不是中国统计工作的主流,也不影响我们的统计数据总体上能够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如果不认真地加以解决,必然严重阻碍中国统计事业的发展。

2 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

2.1 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

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使得统计质量受到威胁的原因。一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资料不够扎实。GDP调整和修正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灵敏反映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内在机制;全面统计报表指标较为臃肿,但有些国民经济核算所必需的资料往往难以及时获得,部分数字要估算。二是现行GDP核算制度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现行的GDP核算中,它仅能反映经济活动中“货币化”的部分,体现经济发展、繁荣的一面,而不能反映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的一面。

2.2 统计核算制度的执行难度加大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人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化,地区间、城乡间、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差异更加明显,统计调查对象数量成倍增加,变动相当频繁。被调查者更加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对统计的支持和合作程度有所下降。统计核算内容面临调整压力。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核算对统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心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对那些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统计调查项目和指标进行清理和精简,增加反映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文化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统计内容。

2.3 数出多门和一门多数而造成信息混乱

统计综合部门和部门统计之间、统计部门专业报表的重复设置及各类普查与专业统计的重复性工作,常常形成同一指标在不同的部门统计存在多个数据,同一指标在同一部门当中存在多个数据的局面,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信息混乱,又影响决策的准确性。数出多门和一门多数而造成人们对统计质量产生信任危机。地方统计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领导,国家统计局专业司、普查中心、调查队在工作上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对于普查和各类调查缺少沟通协调,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及全面统计报表中的指标设计不尽合理,重复交叉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同一指标在同一时期不同调查方法中数据相差很大的情况,使各种数据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缺乏协调性,浪费了许多信息资源。

2.4 数据失真现象严重存在

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统计数据与局部及个人利益更加密切相关,以权定数、以利谋数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完成年度下达的计划,随意修改统计数据,直接违反统计法。同时,个别地方政府限制甚至干涉统计部门的执法活动。一方面统计执法力量薄弱,而统计调查对象量大面广,无法对所有的违法现象进行查处,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交织,使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难度加大,统计执法乏力,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助长了统计违法行为的滋生蔓延,使本已非常淡薄的统计法制观念更加淡薄,直接破坏的统计质量。

3 确保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对策

3.1 改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建立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统计调查体系,为改善核算基础提供保证我国现行核算体系基本上依赖于层层汇总的全面性统计报表,这种方式比较稳定可靠,但同时又非常笨重,难以为宏观经济核算提供及时、系统的信息资料,进一步加大了我国核算基础资料的缺口,因而,要改革我国现行统计调查体系,大力推广抽样调查,积极地逐步地运用抽样调查方法调查社会经济现象,同时注重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多渠道保证核算的依据资料更准确,如采用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等方法搜集核算资料。另外还要改进、统一核算方法,特别是制定和完善一套适合基层统计部门核算的

方法,使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更标准、更规范。

3.2 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健全的国民经济核算不仅能使人类更清楚地看清生产和生活的现状,使人类珍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能使环境和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整套的报表体系、指标体系,很多已不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的需要,无用过时的统计指标要舍得抛弃,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统计指标要及时增加。比如反映社会、环境与资源、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文化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统计内容。对于专业交叉、重复设置的调查要坚决摒弃,对于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报表要坚决取缔。

3.3 理顺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统计对地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的经费干部任免主要由当地党委和政府决定,地方统计工作就必然会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干预和制约。因此,需要重新理顺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才能使统计质量坚持下去。一是改革统计隶属关系,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将统计综合部门的人、财、物归上级系统管理,不受地方条件制约。二是各级地方综合统计部门应加速业务职能为主向管理执法职能为主的转变过程。把职能、职责定位在该做的事上,用主要精力做好国民经济核算,准确及时进行经济预警、发展趋势预测、经济景气度测算,开展前瞻性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质量和权威性,提高统计数据的使用效率。

3.4 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体系

要从制度上入手,健全和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包括上报统计数据质量负责制;上级审查统计数字质量负责制;统计数据质量举报制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建立经常性的数据质量调研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机制,在统计部门,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制度,以严格约束、监督统计工作。此外还要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考核办法,严格奖惩;扎扎实实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以使统计数据所受到的人为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就目前来说,要象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一样,大力发展注册统计师事业,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社会信誉好、客观公正,数量充足的注册统计师队伍,使注册统计师审查行为具有独立性、公允性,充分发挥“统计警察”的作用。要按照新时期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统计师事务所体制,从制度上保证注册统计师的独立性,同时对注册统计师的公正性进行明确规定。另外,要将统计监督的中心和重点由事后监督转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参考文献

[1]赵乐东.关于统计核算制度中的问题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7,229:142-143.

[2]夏凡,李夏阳.浅议数据的衔接[J].统计与决策.2004,178:70.

[3]方军武.对现行统计体制的改革设想[J].统计与决策.2007,243:66.

[4]杜文平.关于统计法制建设及统计执法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8:37.

[5]黄本春,李国柱.统计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6,468:215.

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篇12

一、影响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质量的因素

1. 领导因素。

高质量来源于严管理, 要提高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质量, 领导重视是前提。如果领导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不重视, 对审计管理不到位、规范不科学, 对审计人员相互间职责分工的权限不明确, 缺乏对审计人员工作状况考评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完善的审计质量监控体系及审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就会造成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产生“过得去就行”的思想, 结果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更不能完成审计任务, 审计信息的可信度将大大降低。

2. 审计主体因素。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工作从业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由于一些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高, 文字素养较低, 再加上对新的法规缺乏了解, 对新的审计方法不能掌握。因此, 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 有时会出现事实陈述不清、判断用词不当、分析不充分的问题, 从而使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文理不通、语意不明、歧义百出、令人费解;有的则叙述过于繁琐, 缺乏剪裁, 文字冗长。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所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文字表述不准确, 用词用语不规范, 应用政策、法规、制度不充分, 经不起反复推敲, 不能将审计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成果站在法规和政策立场上,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用文字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 影响作出公正妥当的审计结论。另外, 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 有些审计人员没有对审计实施方案制定的每一个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仅仅对查出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或者在底稿中没有反映审计实施的主要步骤、方法和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等内容, 致使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内容不完整。

3. 审计规范因素。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涉及从原始资料搜集到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并最终得出审计结论的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这一系列编制程序都应该按照一定的审计规范操作。按照国际惯例, 审计工作底稿一般由各家会计师事务所自行设计, 只要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范。但实际上,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没有或没有完全依据相关规范要求设计审计工作底稿。而当前审计部门的独立审计实践中, 无论就审计工作底稿的设计、编制还是归档而言, 都存在许多缺陷, 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另外, 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底稿还存在着不同地区、不同审计人员底稿编制规范的不同。

4. 审计制度因素。

审计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要控制审计工作质量, 必须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复核规定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可以说,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复核责任制度是否健全, 对于整个审计工作质量而言非常关键。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复核责任制度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 但在现实工作中其却不被重视: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 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有制度而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其结果是导致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缺乏风险意识, 行为不规范, 随意为之;而一旦出现审计过错, 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 结果不了了之, 形成非良性循环。特别是县级审计机关, 由于人员少, 部门负责人大多时候就是审计项目的审计组组长, 审计工作底稿3级复核制度的审计组组长、部门负责人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报告形成前期的复核往往就是由1个人承担, 3级复核事实上是2级复核。因此, 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尽可能避免出现资料处理及审计判断失误, 应加强审计制度建设, 强调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二、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措施

1. 领导重视, 建立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管理体制。

审计工作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离开审计工作底稿, 没有审计记录, 审计便无从谈起。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贯穿审计程序的各环节、各阶段、各步骤, 从最初搜集被审计单位 (或项目) 的原始资料, 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取得审计证据, 到最终得到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底稿详尽记录了审计程序的执行及结论的获得过程。因此, 单位领导要加强对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管理, 建立岗位责任制和采取奖惩措施。通过加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 实现对审计过程的各环节的有效控制, 使各环节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成果在审计工作底稿上得到最终体现, 进而提升整个审计工作质量。这对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大有好处。

2. 认真学习相关审计准则并落实执行, 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

计署发布了《国家审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2号——审计工作底稿》, 它们是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管理步骤、约束审计人员、规范审计业务工作的最具体、最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则。审计工作底稿的控制管理实际就是这些相关准则的落实。因此, 审计人员应积极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准则, 深刻理解规范、准则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各项要求, 自觉遵守和贯彻落实审计准则和规范, 积极参加审计机关、审计协会或以其他方式组织的学习培训, 有针对性地参加系列专题培训班或讲座, 提高自己的文字运用水平。针对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的问题、难点, 审计部门应组织审计人员去现场学习。通过实例来强化学习, 增强准则的可操作性,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

3. 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3级复核制度。

由于单个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的有限性, 以及被审计事项的复杂性, 难免会在审计过程中发生判断、计算和其他方面的偏差。实行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3级复核制度目前已成为较普遍采用的形式, 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质量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审计部门实行的审计工作底稿3级复核制度是指由审计组组长 (或副组长) 、部门负责人和专职复核人员分别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报告形成前期、审计报告提交审计机关领导审定前进行的复核。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3级复核制度是指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 (副主任会计师) 分别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报告形成过程中、审计报告签发前进行复核。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对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人员级别、复核程序与要点、复核人职责作出明文规定, 形成一项制度。3级复核制度中:负责第1级复核的是审计组组长 (或副组长) 或项目经理。他们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全面复核, 对审计人员编制或取得的审计工作底稿逐张进行复核。负责第2级复核的是部门负责人或部门经理。他们是有重点的复核, 一方面, 复核是否已进行了第1层次的复核;另一方面, 对记录重要事项、重要程序以及影响审计结论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负责第3级复核的是专职复核人员或主任会计师。他们是在第2层次复核的基础上进行的复核, 主要是在对重要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重点抽查复核的基础上全面复核审计报告草稿等结论性工作底稿。这样做既能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偏差,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也保证了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 降低了由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质量不高带来的审计风险。因此, 审计机关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3级复核制度的落到实处。

4. 审计工作底稿必须与审计工作目的相适应。

上一篇:压力气体下一篇:对外服务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