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

2024-06-10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精选12篇)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 篇1

我国幅员辽阔, 物种繁多, 药用资源十分丰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卓越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草药、天然药物作为治疗药, 作为食品补充剂, 成为全球医药工业研究开发的热点。在现代中药产业化进程中, 中药的资源与质量标准的相关基础研究首当其冲。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由品质、产地、培养、采收以及贮藏等方面综合起作用的:

1、品质产地, 药材质量的优劣除与药材品种, 品质密切相关外, 其有效成分在药用动、植物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产地关密切。2、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也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及时采收是保证药材质量产量的关键因素。 (1) 采收植物类产地、采收时间、采收季节、采收方法等的影响。药材所含药用成分高低与采收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民间就有这样的俗语:“当季是药, 过季是草”, “三月茵陈四月蒿, 五月六月当柴烧”, “知母、黄岑全年刨, 唯独春秋质量高”。大部分中药材质量受采收季节的影响较大, 但有些中药材采收时间也会对中药材质量产生影响。中药之采集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集, 然目前对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消长规律尚不清楚, 故可按传统经验, 主要从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 采收的难易, 以及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一般消长的规律来指导各类药材的采收。药材的采收, 必须在不同的药用部分及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进行, 才能获得高产优质。 (2) 采收动物类包括不同种类、不同药用部位、采收时间等的影响。动物类药材的采集, 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如昆虫类药物, 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 如蝉衣在夏秋季黑蚱蝉蜕化之时收集;桑螺蛸须3月前收集, 过时虫卵孵化成虫;蚯蚓6-8月刚开始活动时捕捉;蜈蚣在清明节前后捕捉较好;动物药蛤士蟆秋末进入冬眠期, 易于捕捉, 且蛤土蟆油于体内较多;对动物药材熊胆、牛黄、麝香、马宝、蟾酥在捕捉后或屠宰场采收, 近年更有人工种植牛黄、活麝取香、活熊抽取胆汁等新的采集方法。 (3) 采收矿物类包括开矿采掘、开山挖地、人工冶炼、在水利工程中取得和升华方法制得等不同条件的影响。3、加工方法不同, 则对中药材的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加工方法则分为: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等。在炮制过程中, 加热方式的不同、火力的小、时间的长短, 都对中药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干姜辛热, 回阳温中、温肺化痰;炒焦后的炮姜苦温而涩, 辛散与温中作用减弱而用于虚寒性的吐血、血崩等症;火力加大而成姜炭, 则辛辣物质破坏而专温脾止血。中药采购过程中也时遇到炒黄的药炒焦了, 炒炭的药不存性, 蜜炙品炼蜜老嫩不适而粘结成团等, 都影响了药物疗效的发挥。比如中药切制是为了方便调剂、制剂、炮炙、提高有效成分流出率。4、中药的贮藏保管对质量亦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贮藏保管不当, 药材就会产生不同的变质现象, 如虫蛀、生霉、变色、走油、风化、潮解等, 降低中药的疗效。如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甙, 对多细菌和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同时又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能消除高血压的症状;但当黄芩贮藏保管不当而颜色由黄变绿后, 黄芩甙则水解成黄芩素而利尿解毒。5、人工栽培或饲养的中药材原料, 与原产地的野生品种的中药材的质量存在着相当差别, 因为人工栽培的药材与原产地的药材生长环境就有差别, 比如水土的差别、无机盐等的差别等因素, 使药物药效降低或改变。6、自然环境的客观因素。

本文通过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简单探讨, 略抒拙见, 望有所启示和帮助,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方法手段, 根据中医药特点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 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期望对以后他人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摘要:通过对不同的采收时期, 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下的中药进行品质以及疗效的比较, 研究探讨出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以其为中药材的质量提供可靠的资料。结果通过实验比较, 中药在品质、产地、培养、采收时间、采收方法以及贮藏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下会有明显的差异。总结出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中药材种的人工培养和保存有极高的研究意义, 因此建议国家有关中药研究团队能够深入研究每种药材的品质、习性, 培育出更好更优质的药材。

关键词:中药材,影响因素,药材质量

参考文献

[1]万定荣:《药材检验中某些技术与方法性问题探讨》,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9 (6) :1825。

[2]李家实:《中药鉴定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6。

[3]王利华:《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 (4) :90。

[4]《中国药事》, 2009年第3期, 264-266页。

[5]杜晔:《探析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24) :227-228。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 篇2

谭玉清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元化的,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基础、学校管理等,就教育教学本身而言,又是一门艺术,教学离不开教育,教育应服务于教学,为此,单独谈教学,就犹如“人才”中失去了“人”,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育人的教师,只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如果这样,教师“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是马家爵式的“人物”,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是相抵触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教育管理应着重于教学管理。

首先,教育是解决“人”的问题,而教学是解决“才”的问题。成了“人”,又何愁不成“才”;反之,成了“才”却失去了“人”,这样的“才”会有危险。

其次,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只有发自内心地要把这件事做好,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否则只能是交差了事。我们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然如此,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乐教”,其次才是如何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乐学”,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才是怎样学。因之,学校管理的重心问题应是解决:“要我教”为“我要教”、“要我学”为“我要学”,学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觉地、自愿地、发自内心地工作和学习。

就教学管理单方面而言,在基于上述基础之上,一是加大对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二是采用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抓好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三是加强教师教学研究的力度,成立各年级各科备课组,集体研究教材、教法、教纲、考纲、学法指导,培养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四是加大奖惩力度,鼓励一部分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成为学校学科带头人,从而带动全校教师的发展;五是开展各种竞赛辅导、知识讲座及课外活动,实行奖学金制,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是分级分科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奋斗目标,并随机检查学生完成计划情况;七是在学生中开展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的互帮互学活动,促使学生动起来,学法活起来;八是领导、教师、学生间充分发挥一个面、一条线及一个点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学校管一个面、分管领导抓一条线、教师教学抓一个点,形成齐抓共管,上下一条心的管理格局,最终真正把学校管理、教师教学落实在学生学习这个点上,通过此种人盯人的管理方式来发展优生、带动中等生、转化差生。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 篇3

【关键词】 中药;毒性;发生的原因

人们对中药的毒性概念的认识,古今有很大的差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方面:1、“毒”即谓药,古代,“毒”与“药”不分,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2、“毒”即指药物的编性,药物之所以能够祛邪疗疾,是因为具有某种编性,这种编性就是它的毒性。正如明代的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张氏之论述,进一步解释了毒药的广义含意,并阐明了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编性,以偏治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3、“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魏晋以后“毒”的含义逐渐专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人死亡者[1]。所以正确认识中药及全面了解所谓“毒”的概念的涵义,才能灵活驾驭中药的应用,减少或避免中药毒性所致毒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

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发生频率日渐增高,中药的毒性反应也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公众对中药的应用和其安全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因此,为避免或减少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合理用药特别是有毒中药尤为重要。探究以下几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飨患者。

1 品种混用

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成分复杂、产地有别、家种或野生成分迥异等都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有些中药的基源往往有数种之多,其基源不同所含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毒性也不同;同时中药还存在地区性不同用药习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普遍存在,造成了中药混用、滥用而导致中毒。如北豆根的毒性大于山豆根,调剂时误把广豆根调剂成北豆根入药,导致不可逆性肌肉坏死。又如毛科植物小木通调剂为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

2 炮制方法不当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一项制药技术,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确保用药安全。临床应根据病情需要,或制或炙或炒或蒸或煮或其他炮制方法,使之达到用药目的。正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云:“炮制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亦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经殷勤注意。”[3]如忽视中药炮制,该制不制,生熟不分,则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马钱子生用或炒得轻可使药物毒性增加,LD50由1.2g/kg降至0.5g/kg。

3 服用过量或长期用药

药物都有二重性,使用恰当、剂量准确、起治疗作用;反之,则损害机体。在《中国药典》中不属于有毒中药的药物,如肉桂过量会发生尿血、细辛过量会发生眩晕、肾损害。此外对服用蓄积性很强的毒性中药,若长期持续或多次重复使用,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或改变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导致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如久服雷公藤片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小肿、高血压等。[4]

4 中药配伍不当

临床用药应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之辩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药物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饮食禁忌等的配伍关系,尤应该注意与化学药物的配伍,如山楂、乌梅、生脉饮、五味子丸、保和丸等不宣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因这些中药能酸化尿液、使尿中磺胺类药物折出结晶引起泌尿道出血。

5 辩证不准

中药治病的特点是辩证施治,若临床使用不当、辩证失准、寒热错投、功补倒置,不但影响疗效,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明为脾胃虚弱泄泻,反而用黄连,致使泄泻加重;又如龙胆泻肝丸是治疗肝胆湿热症的,而用治其他证候则易于出现毒性反应[5]。

6 煎煮不当

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与器具、水质、煎法、火候、时间、药物的先、后入煎剂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药物要求不同、煎煮时间适宜可以消除或减缓中药的毒性,而煎煮不当则可导致中毒。如乌头类药,入汤剂时应先煎久煎,则所含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水煎时易被水解,生成毒性较弱的单酯型乌头次碱,使其毒性大减或消除,但临床常见附子、乌头煎煮不当而发生中毒的报道。

7 个体差异不同

不同个体其年龄、性别、体质、生理、病理状态不同,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尤其是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统计显示,耐受性差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较无过敏史的患者高出4—10倍,属于不良反应高危人群,用药时应特别注意。

8 药物滥用、误用

有一部分患者存在着中药无毒的错误观念,擅自用药,崇尚广告用药或过分迷信偏方、验方、秘方;天天饮用人参茶、顿顿冲服蜂蜜水或胖大海,随意滥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实属难免。如有人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七粒碎服,遂致中毒死亡。

综上所述,掌握上述中药毒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增强对中药及毒性理论的全面认识,因人、因地、因人辩证施治,合理用药,增进药物疗效,避免或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使人更好更安全地造福于大众。

参考文献

[1]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编写2010执(从)药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2]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2

[3]龚千锋 中药炮制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

[4]陆丽珠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4

影响中药栽培质量的因素考究 篇4

关键词:中药,栽培质量,影响因素

中草药是中华传统医药的瑰宝。中药材长期多为自然生长和农户习惯栽培种植的状态,因缺乏标准化管理种植技术的滞后、中药基源品种混乱等问题,导致中药材普遍存在质量下降、生产流通不规范等现实问题。目前野生中药材资源逐渐减少,有的品种甚至资源枯竭。为了扩大药源,必须依靠栽培,才能满足需要。药材栽培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药药效的发挥。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长时间以来由于改变了所栽培中药原有的生长环境,水,肥料等,使得栽培药材的性状和临床疗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尽管人工种植在部分常用品种种植环节上总结一定经验,但标准化管理、研发投入方面明显不足,相同品种不同批次生产过程差异性较大,产品质量难以稳定,直接制约产业发展,故然研究分析影响中药栽培质量的因素将有利于科学化指导中药材栽培,稳定药材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适宜的生态环境

适宜的生态环境对中药栽培至关重要,其中气温、积温、土温与冻土层、降水量、干燥度、风、雾等气候条件最为明显。药物生长区域气候因素在植物出苗期、开花授粉期为影响关键因素,栽培中药应根据雨量及湿度。适当的注意灌溉,才能保证水分的供给。有些中药适宜酸性土壤,有些中药适宜碱性土壤,有些是适宜砂地土壤,有些是适宜泥地土壤的,还有一些是不需要土壤的。本草纲目“牛蒡,古人种子,以肥壤栽之”、“石菖蒲也,人以砂栽之”、“石斛集解项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等例证说明选择土壤栽培是其中主要条件,道地药材产自道地产区就是这个原因。

2 科学的品种选育

良种是获得优质中药材的前提条件,观察分析药材各生阶段药用成分等步骤使其不能一般农作物一样进行选育。目前大多数中药材存在品种相互混杂,品种不纯问题,如果经过严格的、科学的品种选育形优质的药材就难以出现。在中药材育种过程,要根据中药材的种类、遗传特点及育种任务等而灵活选育。

3 正确的栽培方法

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规律,采用套、间、作等栽培模式,提高复种质量扩大药材生产效益,一般来说应关注药物连作重茬问题,因为单位区域范围内经济价值高的药材,区域连续种植的可能性越大。而连续种植可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4 合理的施肥措施

施用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多采用传统施肥法,很少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土壤供肥特性合理施肥。在所施肥料中氮肥较多,磷、钾肥较少,微量元素肥甚至没有,长久医疗营养肥料比例失调。因此要防止药农因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合理配置肥料配方,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5 有效的病虫防治

由于中药材为特殊商品作物,有效成分含量、产量通常是中药栽培考察的重要指标,严重的病虫害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斩断病害来源、切断病害传播途径、提高抗病性、抗虫性,选择合理生物农药现代技术方法对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

品种混乱、管理粗放是目前中药材生产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的主要表现,栽培技术差异、采收规格不一是导致产量低、质量差的直接原因。道地性,是道地药材的品质要求,通过优质规范的中药材的基地化建设,可有效保证中药材质量,推动新技术在中药种植领域的生产和应用。也是保护药材品牌,提供优质药材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中医药人才大幅度减少,懂药、懂得植物栽培技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实行药材产业化生产,才能稳定中药材生产,只有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才能确保质量,适应市场的要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实施管理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文件,通过规划基地产业化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标准操作,形成制订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规程(SOP),将逐步扭转目前相对随意、凭经验的生产管理现状。稳定中药栽培质量是确保中药材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前提,分析探索影响中药栽培质量的因素将为建立中药材质量保证体系及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文娟,杨光,陈美兰,等.AFM在中药栽培病害防治研究中的应用[C].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0.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5

一、外部影响因素

(一)审计需求异化

1.自愿审计需求不足

目前,根据审计客体的意愿,可将审计分为自愿性审计和强制性审计。自愿审计是指在没有政府管制下,企业有主动聘请审计师进行审计的需求,而强制性审计则相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的自愿性越强烈,审计的质量也就越高;而审计的强制性则与审计的质量成反比。

当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良好时,其原意聘请能够提供高质量审计业务的的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导致事物所之间为了彼此竞争而纷纷提供“质优价廉”的审计业务,审计质量进入良性循环;但在客户公司拥有不利的内幕信息时,为了不让外部投资者知晓,他们将不会聘用能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事务所,事务所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或追求低质的审计服务。在审计时,事务所从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这样的收费机制也不利于审计的独立性。

2.审计需求者的错位影响审计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服务交易模式是被服务方从服务中获利并支付服务费用。而目前的审计交易中,公司的中小股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真正的使用者和审计服务的收益者却不支付服务费用。而服务费用则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被审计单位因而购买的就可能是不利于自己的审计监督而不是服务,这种情况的矛盾在被审计单位具有不利信息时尤为突出。于是,被审计单位作为经济人,必然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审计服务而不是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即选择能帮助其舞弊的事务所。所以,在审计市场中,审计质量越高的事务所越是不被客户所欢迎。

(二)监管体制的缺陷

健全完善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制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本前提。目前,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民事责任规定的较少,法律约束力和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而我国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是多方位进行的,由于监管机构过多、权限分散,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核心。结果各个机构间的职能重叠交错,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某些政府也出于自己的政绩和利益出发,人为的干涉审计事务所的审计意见,也进一步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审计收费机制与审计收费的标准

事务所为了争夺客户,往往采用低价揽客行为,为了赚取利润,事务所不得不在审计过程中压缩成本或逐步提高审计费用,压缩成本则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标准也一直存在分歧,长期以来,行业内也缺乏相关的收费标准。

(四)被审计对象的质量和稳定性

被审计单位的质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可以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实力质量和经营管理质量来论述。首先,如果被审计单位经济实力质量较差,其能支付的审计费用也就相当有限,事务所既想招揽生意,又要达到收益均衡就不得不缩减审计费用的开支,从而造成了审计质最难以保证。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质量出发,其财务状况、出现重大意外的风险大小以及其内部控制的健全完整性会对CPA的审计难度造成影响,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造假的可能或者其内控不健全,则非常有可能造成审计质量的降低。

二、内部影响因素

(一)审计人员执业技术水平

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力。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注会队伍中存在大量专业素质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状况,这严重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当下,各会计师事务所都在大量聘请实习生等I临时员工进行审计工作,一来可以降低聘用成本,二来可以缓解在审计忙季时审计人员匮乏的问题,但这些“临时工”良莠不齐,很难保证审计质量,聘用临时工造成了审计行业人员流动性过大的局面,也无法满足审计业务对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经验的要求。

(二)审计人员的政治与职业道德意识

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不强就会导致他们难以站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角度,做到公正、公平的审计。虽然我国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会必须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但部分注册会计师仍然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了谋取一己私利就已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这无疑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事务所的规模和组织形式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 篇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HFQ)评分变化、6min步行距离(6MWD)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LHFQ评分降低,6MWD增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衰;中药离子导入;生活质量;6min步行距离

【中图分类号】R641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70-03

Abstract:

Keywords: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最终结局[1],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社会老龄化加剧,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慢性心衰的患者正逐年上升。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复杂且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3]。笔者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法辅助治疗慢性心衰并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5年1月至2016年3日至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的LHFQ评分及6MWD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12诊断标准慢性心衰诊断指标。①符合1971年Franmingham慢性心衰诊断标准[4];②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中心功能为Ⅱ、Ⅲ级的患者[4]。

13排除标准①对本药物过敏者或过敏体质者;②肝肾功能衰竭导致的心衰;③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有精神异常、不配合或不愿合作者;⑤有肝肾方面及内分泌系统严重的原发病;⑥有增加死亡的各种因素如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肺栓塞、完全性的房室传导阻滞、梗阻型心脏病、缩窄性心肌炎、有明显的感染、未控制好的高血压等均不选取。

14方法

14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洛丁新,由北京诺华制药生产,产品批号:X2356,剂量为10mg/Qd)、利尿剂(螺内酯,由杭州民生药业生产,产品批号:T16E001,剂量为20mg/Bid)、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605071,剂量为475mg/Qd)。疗程为15d。

142治疗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直流电穴位中药离子导入,其使用的药物是本院制剂康达心口服液(生产批号:151028),其主要成分是黄芪、附子、猪苓、葶苈子、当归,将浸过康达心口服液的药棉平整的垫于ZP-A6直流电透药治疗仪(由河南万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属电极板上,患者取俯趴的一个舒适卧位,取其心俞穴,用酒精棉球清洁局部皮肤,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电强度,将电极板预热2~3min,导入时间设置为30min。每日一次,疗程为15d。

15观察指标①LHFQ评分:可参照国际通用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5]进行生活质量评价。②6MWD :参照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6]评价。要求患者在坚硬、平直的走廊里尽可能快速度地行走,可以使用辅助工具,最后测定6min步行距离总长度,若距离<150m则为重度心衰;150~450m为中度心衰,>450m为轻度心衰。

1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LHFQ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LHFQ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2两组治疗前后6MW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6MWD改善情况均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心脉气力衰微,心体损伤,无力搏动,血循不畅而渐渐引起各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喘息、气促、浮肿、心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较为危重的病症。其在中医学上可归于“心悸”、“水肿”、“胸痹”、“喘证”等范畴。病位在心,病性多是本原或本质为虚,而其后发为实,即为本虚标实,中医病机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痰饮和水停”为标[7-8]。元气虚而逐渐波及至阳,阳气虚衰而难以化气,是以不能帅血行于经脉、运化水液,蒸腾水汽,遂生瘀、湿及饮邪。

本研究中的中药离子导入药物康达心口服液,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制剂室提供的自制制剂,其主要成分是附子、黄芪、葶苈子、猪苓、当归。附子补火助阳,性善走,能通行全身十二经络,化气行水;黄芪大补元阳,补益中土,温脾利湿;葶苈子可行水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猪苓利尿渗湿,利水道;当归可补血养血,活血通经,全方主治明确,共起温阳益气,运化水湿,活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附子煎剂对血小板集聚有明确并显著的抑制作用[9]。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为皂苷甲,能保护血管内皮及心肌细胞,发挥强心之功,甚至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等药理作用[10]。猪苓可增强肾小球滤过功能产生利尿作用,但不引起电解质紊乱[11]。当归可以保护心肌,治疗心肌缺血,当归中的阿魏酸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12]。

中药离子导入法是因中药煎剂后,通上电流后,可产生35~50℃的热量,使中药在导入仪内被加热并雾化成微粒,产生雾场及涡流,引着物分子微粒向更深部转移,然后在电极与皮肤之间放置浸药棉,通电时,由用热疗法和水化剂、角质层剥离剂的应用,使其事先对皮肤先做了预处理,使整个皮肤更加通透,而脉冲式的电流让α-螺旋结构的多肽发生了变化,让其重新排序布列,产生的生物通道可以让药物通过,离子导入的电脉作用使药物离子与水分充分发挥水合作用,可提高透皮转运效率,削弱了皮肤的刺痛感。可以使药物中有效成分深入、有效地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病灶,使得局部药物浓度保持在了一个较高水平,更是保证治疗效果[13]。中药离子导入采用的是经皮肤给药的方式,相比注射给药而言,患者无需遭受痛楚,不用担心弯针、断针等风险,也不会引起任何皮肤的损伤。而口服给药容易引起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产生各种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还有经肝脏的首过效应,降低了药效,而这些,经皮给药是不存在的。研究表明[14]离子导入后,浅病灶的药物浓度是肌注时浓度的20~100倍,且药物导入后,局部的离子会成堆,比起口服和注射法,其作用时间明显延长。这将中医药导理论、人体经络学、离子导入结合在一起,中药配合离子导入仪将药物透过穴位、循经络直达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既有中药外用作用,又有穴位刺激作用,同时发挥了仪器电极上通过的电流本身而达到的扩血管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明显的疏经活络、气血调和之功[15]。

LHFQ调查表具有非常好的信度,对临床变化极其敏感,反应灵敏,且其效度非常高,完全能对各种程度的心衰人群做出判别[16]。是一种敏感、可信而且简单、全面的测量工具。6MWD试验同样简单、可行性高、经济,接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平日生活,可以测出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这两个表格均适用于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评估,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均安全有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LHFQ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而治疗组对比对照组更优,表明中药离子导入可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

[2]张莉,华宇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环内分泌因子的变化[J].放射免疫杂志,2001,14(2):78.

[3]王妙,陆曙.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杂志,2010,30(10):919-920.

[4]Braunwald.Braunwald 心脏病学[M].5版.陈灏珠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7.

[5]郑筱萸.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8.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99.

[7]朱波,李七一.心衰辨治心法[J].江苏中医药,2008,40(12):19.

[8]张艳,张溪媛,李海,等.慢性心衰中医治疗撷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681-682.

[9]牛彩琴,张团笑,徐厚谦,等.附子煎剂对家兔离体主动脉血管舒张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4):15.

[10]吴焱,杨振宁,曾涛.黄芪皂苷甲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0,31(7):308-310.

[11]卢传坚,欧明,王宁生,等.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5):356-359.

[12]李德君.当归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10):64-65.

[13]魏莉瑛,刘连幸,武蕾,等.浅谈中药离子导入疗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7):134-135.

[14]吴闽枫.直流电离子导入的治疗技术和方法简介[J].医疗与电子技术,2015,(5):86.

[15]李树祝,李冉,白岚.中药离子导入技术应用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1):996-997.

[16]奚悦文,范维琥.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适用性的评价[J].上海医学,2004,27(4):222-225.

浅谈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 篇7

1 品种

中药材的品种繁多,而中药材的品种历来又是困扰中医治病效果的主要因素。由于正品药材资源的短缺或贵重,导致大量的代用品、近似品种甚至假劣伪冒品种进入药材市场,严重地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和治病效果。如防风,临床上以条粗壮,蚯蚓头明显,皮细而紧,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浅黄色,朱砂点明显,味辛甘者为佳,治疗效果好。而有的地方则用家种防风染色伪充野生防风大大影响了正品防风的质量,降低了治疗效果。故在中药材的使用上就应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正品药材进行使用。使用代用品不应以正品名使用,以免发生混淆,同时应加大中药材市场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品种流入中药材市场,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受到威胁。

2 产地

中国传统医药均讲究“道地药材”,我国地大物博,由于气候、土壤、地域、环境的因素,产生了很多质量上乘的“道地药材”,如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等四大怀药,毫白芍、阳春砂等。由于用量的增加,道地药材往往难以满足用药的需求,不可避免的要使用一些非“道地药材”,而这非道地药材由于产地的不同,其质量也大不相同,如五味子,主产于东北三省的习称“北五味子”,而主产于河南、陕西及甘肃等地的习称“南五味子”。而以五味子的经验评价:以粒大、果皮紫红、肉厚、柔润者为佳,北五味子明显优于南五味子。基于以上因素,这就要求我们不但应加强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开发,增加对“道地药材”的投入,使其产量数量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而且要加强对非“道地药材”的研究,使其质量达到或接近“道地药材”的质量。

3 种植与养殖

随着中药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中药材的天然资源是有限的,天然的野生药材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因此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早已成为中药材的重要来源。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种植户由于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大大地降低了药材的生产周期,严重地影响了中药材的药用质量。另外,动物性药材的人工养殖也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大量喂养激素,使其过早成熟,严重影响其质量,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更好地保证中药材的药用质量。

4 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由于植物在各个生长阶段中,植株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有效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用有效的采集方法进行采收,如大黄应在六、七月份采收,其蒽醌甙含量较高,桑叶应在深秋霜落后采收效果较好,又如辛夷、款冬花均以花蕾入药,其开花的花虽达生理成熟反而不能入药。因此,在对各种中药材的采收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不能单一地追求经济效益,采收不按时节,简单粗放,连带非药用部位,造成药材质量难以保证。

5 加工

加工(拣、洗、切片、蒸、煮、烫、干燥等)是药用植物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如芦根、生姜等以外,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严格加工,符合药用要求是保证药材质量的必要过程。产地加工不彻底,不按药典规定进行操作,势必严重影响药材的功效,如有些商家为了使药材的外观好看,用大量硫磺熏,致使药材残留大量硫化物,不仅降低了药材的质量,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又如有些药材经硫磺熏后有效成分明显降低,大大地影响了药效,基于以上原因,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中药材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药典规定进行操作。

6 炮制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矿物,大多数要经过加工炮制才能使用。炮制的目的在于:(1)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2)改变药物的性能。(3)便于制剂和储藏。(4)使药物洁净,便于服用。(5)矫味、矫臭等。因此,中药的炮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和临床疗效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如用生姜、明矾淬制生半夏,可大大降低其毒性。又如地黄生用性寒,清热凉血,蒸制成熟地黄后则性温,具有补血滋阴的作用。再如,某些药材在采集后必须经过烘培、干燥才有利于储存等等。由此看出,中药炮制的重要性。而目前,中药材的炮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中小型医院没有炮制室,大医院炮制室在设备、人员及技术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用生品代替炮制品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中药材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因此应加强炮制工艺研究,加强监督,统一炮制质量标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7 贮存与包装

中药材的贮存与包装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因为中药材在贮存过程中受外界的温度、光线、水分等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虫蛀、霉烂、泛油、变色等现象,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中药材的质量。因此,正确地贮存中药材能降低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损失,确保中药材的质量不因贮存不当而降低,同时还应加强仓储人员的责任心,进行科学化管理,以保证其在临床上发挥更大作用。另外,在中药材包装材料方面,应使用本身具有安全性、可降解性、可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的包装材料,不使用那些对人体健康有害和能使中药材受到卫生污染的包装材料。

8 销售

销售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一个因素,由于现在中药材的需求量大,销售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了牟取暴利,常常以次充好,在中药饮片里掺杂伪品等,如西洋参用人参代替,川贝用小平贝代替等等,严重的扰乱了中药材市场的秩序.大大地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中药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瑰宝,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如何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中药材在临床中发挥安全有效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医药工作者要加强责任心,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督,强化中药材品种、产地、种植与养殖、采收、加工、炮制、贮存与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意识,确保中药材质量的提高。

摘要:本文着重谈论中药的品种、产地、种植与养殖、采收、加工、炮制、贮存与包装、销售等几个环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中药合剂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8

关键词:中药合剂,质量影响,加工工艺

目前中药合剂常采用提炼、浓缩、添加适量防腐剂等方法, 将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广泛的处方药物制成便于携带服用的液态制剂。与汤剂类药物相比, 中药合剂用药量较少, 可批量生产, 携带方便, 避免了煎药的麻烦, 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现阶段中药药典关于中药合剂控制主要包括质量、密度和pH控制[1]。从药材的选用及加工工艺等方面, 分析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 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因素

1.1 原材料

1.1.1 药材颜色

合剂处方大都为多种药物复合制剂, 若处方中包含颜色较鲜艳的中药材, 颜色存在一定差别, 因此成品颜色也会随之改变。

1.1.2 炮制程度

若处方药物存在一些炒炭或炒焦药, 成品色泽会受到炮制程度的影响[2]。目前中药炮制炒焦或炒炭较深时, 合剂颜色会加深、偏黑;若炒焦或炒炭较浅时则合剂颜色较浅。若处方中该药物含量较高, 会导致成品合剂颜色偏黑色或棕色。

1.1.3 原材料质量

中药材本身具有气味, 产地、新旧程度等均会影响药材气味。一般新药材及道地药材气味较为浓郁, 相反陈货和质地差的药材气味较淡。因此同样的生产处理方法, 不同批次合剂药物口感存在差异[3], 例如中药制剂上消合剂含有气味浓郁的当归、丁香类等药材, 若选用质量优良的原材料, 成品口味较浓, 反之味淡。

1.1.4 杂质含量

一般而言, 原材料中若夹带泥沙则成品制剂会出现较多沉淀, 显得浑浊。不同批次成品因原料的清洁度不同会有一定区别。因此, 制药过程中原料去沙清洁环节尤为重要, 特别对全草类药物更为重要。

1.2 辅料因素

在加工制作过程中, 中药合剂会掺杂白糖或冰糖等其他辅料做矫味剂, 因此辅料质量也会对成品制剂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辅料均有一定的质量要求, 如采用白色的白糖或冰糖类辅料生产合剂时外观及光泽度明显优于偏黄的白糖或冰糖生产合剂[4]。

2 工艺操作因素

2.1 制备工艺

任何中药合剂处方完成后, 均应对药方科学合理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由于制备工艺合理性对中药合剂的质量会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制备工艺需采用小样工艺进行预生产, 选择最佳制备工艺及高效操作步骤, 确保合剂质量[5]。通常合剂制作工艺包括加热提取、药渣分离、药汁精制等, 反复试验, 并综合考虑药物的质地、特性、临床应用等因素, 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备工艺及操作步骤[1]。

2.2 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要严格遵循工艺步骤完成。浸泡:加工提取前药物原料需进行一定时间的浸泡, 一般药材需30min, 花、叶、茎类药材需浸泡20min, 果实、种子、植物根茎类药材则需45~60min;有些药材中含大量淀粉, 例如天花粉、山药、茯苓、泽泻等宜采用温水浸泡, 便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提取:药材浸泡后要加入适量水方可进行提取, 通常加水量为药材重量6~8倍;花、茎、叶类等质轻感冒类药物加水量为药材重量5~6倍;根、果实、种子等质重滋补类药物加水量为药材重量8~10倍。中药加热提取两遍后, 可提取出药材中70%~85%的有效成分, 有些药物则需提取3遍。值得注意的是加热提取时, 武火煮沸改文火煎煮, 提取时间为每次1~2h。个别药物的特殊处理:先煎:石膏、龙骨、磁石、石决明等质地坚硬、很难提取药材, 可先煎30~60min提取;粉碎:鳖甲、龟板等甲骨类质地坚硬药材, 可先粉碎与其他的药材混合后合煎, 省时又省力;单煎:人参、西洋参、海马等贵重量少药物, 为了防止药材中有效成分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 可采用单煎方法提取;烊化:对于鹿角胶、阿胶等胶类药材, 应先加水烊化再与其他药液合并浓缩;兑入:有些药物不适煎煮提取, 例如生姜汁、芒硝等, 可在浓缩前30min加入浓缩药液中。

2.3 提取液沉淀

药物提取液存放一定时间会出现沉淀, 主要原因为:因过滤不够细, 导致药物细小颗粒或杂质残留;提取液中一些药物成分随温度升高而融化, 随温度降低冷出现沉淀;提取液中高分子成分, 经一定时间分子间凝聚为胶态粒子络合物。因此, 沉淀物需再次进行分离, 提高中药合剂澄清度, 具体方法包括:静置:药液加盖密封, 静置1~2d, 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应用广泛;醇沉:在药液中加入适量乙醇完全沉淀, 从而提高澄清度, 该方法工艺繁琐, 增高成本费用;除沉:采用离心机除沉, 缩减沉淀时间, 常用于量大药物沉淀;冷沉:利用低温冷却原理, 将药液冷冻使其充分沉淀, 提高澄清度。在实际操作过程需考虑药物药性, 选择适当的沉淀方法, 提高澄清度, 保证药剂质量。

2.4 浓缩提取

药液的提取浓缩对于合剂质量尤为关键, 关系到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及浸出率。通常药物提取浓缩量是根据方剂总药量确定的, 总量越多煎出率越高, 且药液的临床服用量要求达到相对合理的浓缩量。在加大药液量的同时, 药液中无效成分也会增加, 对药剂质量会造成一定影响。通常, 临床上要求滤液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4]。

3 结语

近年来中药成品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相对于胶囊类药物和片剂药物, 中药合剂的外观形状、药剂质量影响因素也不同。从原料、辅料选用、制备工艺、操作过程、提炼浓缩等方面分析, 不同批次药材的选料、工艺不同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应从中药原料选用、生产工艺等方面保证中药合剂成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涛.解决中药材提取收率过低的方法[J].当代医学, 2010, 16 (12) :26-27.

[2]孔祥山, 李吉华, 姜俊娥.影响中药合剂质量的因素浅探[J].山东中医杂志, 2003, 22 (2) :115.

[3]卢萍红.浅谈基层医院中药饮片质量[J].山东中医杂志, 2009, 28 (5) :344-346.

[4]张志勇, 孔一凡, 夏定兵, 等.加强医院汤剂管理的要素[J].湖北中医杂志, 2011, 33 (3) :77-78.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 篇9

1 影响因素

1.1 煎煮次数

传统的中药煎煮方法是加水浸泡后煎煮一定时间后浸出煎煮液,再加水煎煮1次,两次煎煮液合并后按医嘱服用。而用煎药机煎煮采用统一的“一次煎煮”。这样,当有效成分溶于水达到药材内外环境浓度平衡后,即使延长煎煮时间,其残留在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也很难再溶出,而且长时间煎煮相比传统两次水煎煮方法,煎药机煎煮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不能最大限度的煎出,影响了药材疗效的发挥。有文献报道,对煎药机1次煎煮后的药渣进行第2次煎煮,仍有60%~80%的溶出量[2]。因此,“一次煎煮”是影响煎药机煎煮汤剂质量的重要因素。

1.2 煎煮时间

煎药机煎煮中药一般设定通电加热,使压力达0.1 MPa,维持30 min,此时温度约为115~127℃,停止加热10 min后滤除药液包装按计量服用。虽然其煎煮时间和压力可以自由设定,但实际工作中很少去根据药材性质的不同个性化设定煎煮条件,而且煎煮压力和时间不同的药材设定为多少也没有依据,因此几乎所有的药材均采用统一的煎煮条件,而中药汤剂疗效受煎煮时间影响较大,不同的中药其煎煮时间应不同且有“文武火”之别,过高温度下持续煎煮一方面可使一些有效成分分解破坏,另一方面也可使一些有毒成分溶出,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解表药、清热药、芳香药宜在沸后慢煎约15~20 min,滋补药宜在沸后慢煎约40~60 min。党参在煎煮时间不低于120 min时方可最大限度的使有效成分析出[3];当归煎煮3 h其中阿魏酸提取量最高,煎煮4 h、5 h含量相近,但与煎者3 h相比有所下降,煎者时间超过5 h后对当归中阿魏酸的破坏较大[4]。

1.3 特殊煎煮

有些中药因其药材性质的不同需要特殊煎煮,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煎煮时处理不当亦会对临床效果产生影响。如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多的药材(如霍香、薄荷、香薷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有效成分损失,故宜后下。一些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粉末状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滑石等),含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枇杷叶等)、含淀粉及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如山药)等,在煎煮过程中需包煎,否则,药材会粘锅焦化,过滤困难,而煎药机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1.4 浸泡

根据《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的要求,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 min。临床所用的大多数药物均为干品,如不经过浸泡而直接煎煮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可使药物的表面湿润、变软、植物细胞膨胀,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药材组织的蛋白质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受热固化不易溶出。如茵陈蒿汤所用的药物经用冷水浸泡后煎煮,其有效成分可析出30.98%,而在未浸泡的情况下煎煮,其有效成分析出率仅为23.74%[5]。而煎药机为中药集中煎煮,尽管有规范要求,但实际工作中很难对药物浸泡或浸泡不到位,较个体化的传统煎药方式相比,其疗效受到影响。

2 对策

尽管煎药机存在诸多缺点,但其高效、卫生、易存的优点决定了煎药机发展的良好趋势,但如何提高煎煮质量,保证临床疗效是关键。代煎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制定合理的煎煮流程,对需特殊煎煮的药物要建立特殊煎煮制度,详细列出特殊煎煮药物目录,配备必要的设施器具,如电磁炉、搪瓷锅等,以满足先煎要求,目前大多机构已采用一次性无纺布袋包裹药材后煎煮的方式,解决了部分特殊煎煮问题。同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对煎煮质量定期分析评估,不断改进煎煮方法。机械生产部门应投入科研力量研制出具备传统煎煮特点功能的煎药设备,改良设备结构,保证最大限度煎出有效成分而又可个体化煎煮,逐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目前已有一些企业设计生产出可自动实现二次煎煮、先煎后下、文武火煎煮功能的煎药机,但与传统方式相比许多要求仍不能达到。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煎药机煎煮汤剂的质量监管,从汤剂的外观、色泽、悬浮物、装量等方面建立可执行的汤剂质量标准,以便代煎机构对照提高煎药质量,对汤剂质量的管理提升到药品水平。

总之,只有多部门共同协作,规范煎药机煎煮行为,才能提高煎煮药物的质量,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

摘要:对煎药机煎煮中药汤剂与传统方法煎煮中药汤剂比较研究,分析机器煎煮对汤剂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解决机器煎煮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机器煎煮仍不能完全满足中药煎煮的要求,要多部门携手共同规范煎药机煎药行为,才能保证煎煮质量。

关键词:煎药机,汤剂,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戴雪荣,梁妙莲.中药汤剂机器煎煮与传统煎煮方法的优劣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92-93.

[2]姜建伟,王奇,章红燕.浅析代煎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4):364-365.

[3]冯惠应.中药煎煮时间、次数与药效关系的研究[J].药品评价,2004,1(5):394-395.

[4]阎雪梅.煎煮时间对当归中阿魏酸稳定性的影响[J].天津药学,2005,17(3):21-22.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 篇10

1 中药房饮片质量影响因素

1.1 药材品种、生产产地因素

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中药材对光照、雨水、气候、温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因此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不能仅靠外观判断中药材质量的优劣。同一产地不同等级的药材, 药物效果亦有明显差异。近年来, 我国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中药市场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现象。

1.2 种植方式、加工技术因素

中药材在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中均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但部分中药材商为追求自身利益, 不管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及加工是否符合要求, 因此出现了种苗退化、带毒性大、抗药性强等现象。例如黄芪应该在栽培五年后进行采收, 而大多数已在三年后进行采收。同时中药材的加工技术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若忽视加工技术会大大降低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性。

1.3 加工炮制工艺因素

加工炮制工艺是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因素, 直接关系着中药饮片的药效发挥。影响加工炮制工艺的的主要因素包括:加工炮制前没有对中药材进行检查筛选或没有将中药材杂质清除干净, 直接用于加工炮制;加工炮制设备不符合标准要求, 如饮片切制有手工、机械两种方法, 手工切制过程会出现切片大小不均、厚薄不匀的现象, 切片过薄不利于保存, 切片过厚不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加工炮制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目前中药材加工炮制没有严格按照《药典》和相关的加工炮制规范进行操作;加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较低, 炮制技术达不到标准。

1.4 保管储藏因素

中药饮片的保管、储藏也是直接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药饮片对保管、储藏环境有着严格要求, 如阳光、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若保管、储藏过程不当, 则会导致中药饮片的药性变异, 某些含蛋白质、淀粉的中药饮片会出现霉菌;若保管、储藏环境潮湿或温度过高, 会造成中药饮片腐烂等, 从而降低中药饮片质量。因此, 科学把握保管、储藏是保障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手段。

1.5 野生资源因素

由于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多种珍贵野生药材濒临灭绝, 随着中药材需求的不断增加, 形成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从而导致野生中药材的价格不断上涨。

1.6 医院中药房管理不当

目前, 有些医院中药房隶属西药房, 有些则隶属于中医科, 甚至对中药房进行承包, 对中药房管理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均造成不利影响。同时, 中药房人员的编制管理较为混乱, 经常出现中药人员技术不达标的现象, 导致中药饮片配方出现错误情况, 使中药饮片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 解决医院中药房饮片质量问题对策

2.1 加强中药材生产管理

在种植和采收过程中, 应对中药材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杜绝不合理种植和采收现象的存在, 从而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与可靠。

2.2 规范加工炮制工艺

加强中药材加工炮制工艺的研究, 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 保障饮片质量的稳定性。根据相关规范要求, 确立科学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制度。

2.3 提高中药饮片生产加工技术

重视中药饮片生产、加工、检测等内容研究, 提高生产、加工技术, 加快先进技术如生物技术等运用, 从而为中药饮片的临床用药提供保障。

2.4 加大中药房管理

健全完善中药材相关法律法法规的建设, 制定统一的饮片标准, 合理解决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在管理上存在着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在临床使用中的监管力度, 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摘要:饮片在中药市场中占较大比例, 也是医院中药房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片质量好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 医院中药房饮片存在着较多质量问题。对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中药房,饮片质量,影响因素,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潘旭, 许保海.门诊中药房发现的饮片质量问题及相应对策[J].中医药导报, 2011, 17 (3) :102-104.

[2]方瑞华.中药房细节管理措施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 (3) :434.

[3]王思琪.门诊中药房饮片质量常见问题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 9 (11) :612-613.

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审计质量的提高是电力企业规避审计方面产生风险的前提,也是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性。对此需要综合分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然后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下面笔者试分析目前影响电力企业审计质量的有关因素:

一、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1.审计的独立性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审计的独立性是影响审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一般均会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治理环境,在进行审计人员聘用、确定收费标准、意见交流等流程也会影响到审计人员决策。当被审计单位存在独立董事会时,可以使审计人员保持独立客观的审计立场,保证其不会因经济上的原因遭到不当管理要求;当聘用、劳动报酬受管理部门制约时,审计人员的客观独立立场就会打一定的折扣。审计任期是审计人员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的时间年限,实践结果表明,短期的审计任期造成较大的审计失败性增大,长期的审计任期则会提高审计质量。

2.审计费用

对电力企业审计工作而言,如果支付审计费用多于服务费用,则会激发出审计人员的热情,使审计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审计质量越高,审计成本也就会相应越高,所以支付低价格的审计费用就会降低事务所对电力企业的审计质量。

3.事务所和企业间的距离

根据调查资料,被审计单位离事务所的距离越近,得到的审计质量就会越高。事务所通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也可以通过日常工作的信息观察来了解被审计单位。当事务所距离被审计单位很近时,就会获得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以外更多的信息数据,同时也对被审计单位更加了解,有利于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信息和审计服务。

4.企业内部审计程度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内部的、客观的、独立的特征。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核算、监督企业的财务制度,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及时有效地改正,使企业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程度也是审计人员进行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工具。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如果非常熟悉,就能够为事务所提供更为有效的审计资料和信息数据,从而在降低了电力企业审计成本的同时,也使电力企业审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完善企业审计质量的方法对策

1.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独立性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审计工作得到保障的前提。电力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一是在经济利益上,保持电力企业和事务所没有经济利益上的关系,避免审计工作因为经济利益造成舞弊;二是在业务上保持独立,可以遵循审计工作的回避制度,使审计人员独立对电力企业审计项目进行鉴定工作以及评价工作,保持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同时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进行客观公正的意见表达。

2.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审计质量的高低,对此,电力企业需要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当成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工作。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使其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能消极对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不定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业务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审计业务能力、熟知政策法规能力、经济理论能力、专业胜任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审计职业判断综合能力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也促进事务所对企业审计质量的提高。

3.其他方面的对策分析

电力企业在支付费用方面,需要支付合理的审计费用,使事务所有充足资金进行审计;在促进审计独立性方面,电力企业建立有利于审计独立性提高的内部治理环境,力促企业审计委员会以及企业董事会发挥应有作用;在企业内部审计方法方面,静态的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时间滞后、就账论账方式单一,需要企业内部审计转变管理决策,前移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关口,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贯穿于服务全过程之中;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与财务、会计、工程、投资、其他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对工作尺度要把握好。

三、总结

近年来,企业的审计质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审计质量的高低会左右到审计质量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大的方向说,可以左右到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公众的投资信心。通过分析影响我国电力企业审计质量的一些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支付合理的审计费用,提高企业董事会的作用,可以大大提升电力企业的审计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晓燕 张雅琦: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两个视角的综述[J].会计之友,2012(03).

[2]曹志文 牛晓叶 张 玲:我国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J].财会通讯,2011(30).

[3]马士振 尚慧靓 梁强波: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12(02).

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的相关因素 篇12

1 中药饮片质量对汤剂的影响

1.1 药材来源

中药品质的好坏, 决定于其有效成分在药动、植物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药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生产技术、产地、采收季节、时间、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方面已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李杲谓:“凡诸草、木、昆虫, 产之有地;根、叶、花、实, 采之有时。失其地, 则性味少异;失其时, 则气味不全”。如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高达28%, 如已开花, 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甘草在生长初期 (甘草甜素) 的含量为6.5%, 开花前期为10.5%, 开花盛期为4.5%, 生长期为3.5%, 茎木类在秋, 冬两季采收, 皮类在春末夏初时采收, 杜仲、黄柏等可采用“环状剥皮技术”、叶类在开花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冬虫夏草宜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散发时采收, 中药材的适时采收是生产优质中药材的重要环节。另外, 寇宗爽也说:“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 则药力具, 用之有据”。药理研究表明, 地道药材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如四川黄连、附子、云南三七、木香、宁夏枸杞等与一些引种中药有效成分存在差异, 均对中药汤剂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 用于汤剂调配的中药必须经过鉴定, 符合质量标准。

1.2 加工炮制

如明代《医学入门》在叙述桅子不同药用部位的功效时云:“用仁去心胸热, 用皮去肌表热, 寻常生用”。由此可见,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生药材经加工炮制后, 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净化药材;加工炮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理化反应, 能分解毒性成分, 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度, 起到降低毒副作用和扩大药物用途增强疗效的作用。如麻黄茎发汗, 根止汗, 区别入药, 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 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黄柏系清下焦湿热之药, 经酒制后作用向上, 兼能清上焦之热、扩大药物的用途。因此, 药剂人员应按照处方要求、严格炮制, 特别要掌握好火侯, 否则达不到预期目的了, 势必影响汤剂的疗效。

2 处方调配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调配是一项技术, 是否符合方意, 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调配处方不仅要药味齐全, 而且要剂量准确, 还要掌握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在调配处方时, 必须掌握中药的常用量, 准确称取, 不充许或多或少或凭视力抓药。一般药品, 全剂量的误差应控制在±5%之内, 对毒剧药品用量应按药典规定进行核对, 调配时要求达到准确称量、分剂量, 对于极量与致死量接近, 用量很小的药物, 使用或称量时更要慎重, 入种子类的中药必须捣碎, 遇粗过厚的饮片, 一定严把关, 不得入方。因此, 对处方要进行全面分析, 准确称量, 精心调配以免影响汤剂效疗的发挥。

3 汤剂煎煮方法对疗效的影响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的恰当与否, 对疗效有直接的影响。明代名医徐灵胎说:“煎药之法, 最宜深研,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李时珍说:“凡服汤药, 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 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功”。

3.1 煎药用具

一般以陶瓷制品为多, 其中以砂罐最好, 切不可用铜、铁等金属容器, 若用锡、铁锅煎者, 有的药物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 甚至引起化学反应。

3.2 煎药用水

前人常用劳水、流水、米泔水等。现在原则上选用水质纯净的自来水、泉水。若用污染严重的河水、井水, 则不但不能保证煎出药液疗效, 反有药液成分发生改变的危险。也不可用开水煎炖, 以免破坏饮片的组织细胞, 阻止水分浸入饮片, 有效成分难以析出影响饮片的药效。煎用水亦根据药物多少而定, 一般以溢过药物3.33cm (约1寸) 左右为宜, 太多则药液稀释, 药力不够, 还延长了煎煮时间, 有些有效成分遭到破坏, 太少则易煎干、煎糊。

3.3 煎药方法

煎药先用自来水浸泡30min, 水量要高出药面2~3cm, 先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维持25min左右, 补益药可煮沸后再煎40min以上, 解表药25min即可, 一般药煎煮2次后, 合并煎液。对于矿类及其有毒药品易先煎40min以上, 挥发性药品易后下, 贵重药材如人参、鹿茸等宜单煎。对于一些胶类药材需另炖烊化。

4 服用方法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中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 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必须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服药合理可使体内保持均衡、持续稳定的血药浓度, 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一般药物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2次/d, 均宜温服, 解表药宜热服, 祛寒药宜热服, 清热解毒药以凉服为宜, 止吐药是寒吐者宜热服, 热吐者宜凉服, 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宜饭后服, 抗疟药宜发作前2h服;安神药宜睡前服;病危宜频服, 不拘时服以维持药效, 增强药力;滋补药宜空腹服。峻烈或有毒药物应小量开始、渐增, 得效即止, 勿过量, 以防中毒。此外,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来决定服法, 以达最佳疗效。

5 饮食、烟、酒、茶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在服药其间饮食禁忌对疗效发挥也有一定的影响。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荷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 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中药汤剂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 由于疾病的关系, 在服药期间, 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烟草中含有环芳烃化合物、烟酸 (尼古丁) 、氢氰化物、其他生物碱和焦油等有害物质。烟碱可以诱导药物代谢酶, 故对伍用的药物有酶促作用, 吸烟对药物的药效学也有影响, 引起心率加快, 血压及心输出量增加。药物经酒制后, 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而增加疗效。然而大量饮酒, 可以造成洒精中毒, 从而影响很多药物的生物转化;长期饮酒可以诱导肝微粒体氧化酶, 促进药物代谢加快, 影响药物的疗效。茶叶中除含有茶碱外, 还有大量鞣质。鞣质与生物碱类药物和铁剂都可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而影响吸收。

6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中药汤剂与西药联用若配伍不当可能降低药物疗效、增加毒副作用、加重或诱发并发症、影响体内酶代谢、诱发药源性疾病和药物相互拮抗。含有鞣质的中药汤剂如地榆、石榴皮、枣树皮、五倍子、诃子、狗脊不宜与多种抗生素同服。会生成盐酸沉淀物, 使之难以吸收, 降低生物利用度。含有机酸的中药汤剂如山楂、乌梅不宜与碱性较强的西药合用, 会发生中和反应。银杏、丹参、当归、番木瓜、大蒜和抗凝药合用, 使其失效导致出血。由此可见, 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 应该避免不合理中西药联用, 以确保中药汤剂安全、经济有效。

7 其他影响汤剂疗效的因素

除上述因素影响汤剂的疗效外, 患者因素, 中药汤剂贮存的温度、时间、包装材料, 药剂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责任心, 临床辨证准确、用量的掌握等都对中药汤剂疗效也有一定影响。

上一篇:居家自我护理下一篇:乒乓球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