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024-07-26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精选10篇)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各类疾病治疗的研究手段也越来越深入,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方法也越来越完善。现阶段, 人们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 此法在延续患者生命等方面都已经获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1]。但是因透析治疗方法无论是从治疗时间还是从花费角度分析都会给患者带来压力。因此,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不利因素进行干预, 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非常紧迫且重要的事情。本实验就此展开,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治疗标准。其中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别为35、17、8例;男性36例, 女性24例, 年龄区间为25~67岁, 平均年龄为 (46.3±2.7) 岁。另选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 男性34例, 女性26例, 年龄区间为23~65岁, 平均年龄为 (43.7±2.4) 岁。120例研究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60例病患常规治疗方法, 并及时向他们提供营养, 定期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 通过对两组共120例研究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比较,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1.3 判定标准:

在医院相关人士的指导下, 由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WHOQOL-BREF评分表, 每题分值在1~5分, 患者分值越高, 说明其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使用的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正常人和病患的WHOQOL-BREF评分表可知, 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 患者的各方面评分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可以说明,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应该包括心理、生理、社会以及环境。见表1。

3 讨论

在现阶段的医疗手段之中用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有害的代谢产物以及多余水分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除了具备上述有点之外, 还能够帮助患者调节血液的PH, 降低患者血液内钾离子的含量, 维持患者血液内部的酸碱平衡, 保证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2]。维持性血液透析对于肾病末期患者的意义非常的巨大, 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有效的延长生命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然而, 肾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长期的透析治疗更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 致使患者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承受来自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 继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因为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在治疗期间, 患者极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继而产生消极的心态。再加上血液透析的治疗的花费非常的巨大, 极易给患者产生治愈困难“白花钱”的感觉, 不仅会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更会加剧患者的负面心理, 继而导致患者消极就医, 甚至是不配合医护人员的现象发生, 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本实验充分证明, 影响病患生存质量的因素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 且在这几方面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 (44.8±12.3) 、 (42.9±15.7) 、 (44.6±15.3) 、 (45.9±13.6) ]明显低于正常人[ (88.3±25.4) 、 (82.5±27.4) 、 (80.1±25.9) 、 (87.5±29.3) ], 因此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措施,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加以干预, 如定期开展相关讲座, 强化医患关系;加大走访力度, 为患者排忧解难;向病患及家属讲解相关的知识, 增加病患及家属对疾病的重视度等。希望本文能为相关者提供帮助, 全面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庆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10 (1) :112-113.

[2]张红霞, 张训保, 谭迎春,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0, 24 (12) :127-128.

[3]景颖颖, 唐丽春, 汪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1 (4) :32-33.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2

一、外部影响因素

(一)审计需求异化

1.自愿审计需求不足

目前,根据审计客体的意愿,可将审计分为自愿性审计和强制性审计。自愿审计是指在没有政府管制下,企业有主动聘请审计师进行审计的需求,而强制性审计则相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的自愿性越强烈,审计的质量也就越高;而审计的强制性则与审计的质量成反比。

当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良好时,其原意聘请能够提供高质量审计业务的的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导致事物所之间为了彼此竞争而纷纷提供“质优价廉”的审计业务,审计质量进入良性循环;但在客户公司拥有不利的内幕信息时,为了不让外部投资者知晓,他们将不会聘用能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事务所,事务所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或追求低质的审计服务。在审计时,事务所从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这样的收费机制也不利于审计的独立性。

2.审计需求者的错位影响审计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服务交易模式是被服务方从服务中获利并支付服务费用。而目前的审计交易中,公司的中小股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真正的使用者和审计服务的收益者却不支付服务费用。而服务费用则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被审计单位因而购买的就可能是不利于自己的审计监督而不是服务,这种情况的矛盾在被审计单位具有不利信息时尤为突出。于是,被审计单位作为经济人,必然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审计服务而不是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即选择能帮助其舞弊的事务所。所以,在审计市场中,审计质量越高的事务所越是不被客户所欢迎。

(二)监管体制的缺陷

健全完善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制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本前提。目前,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民事责任规定的较少,法律约束力和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而我国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是多方位进行的,由于监管机构过多、权限分散,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核心。结果各个机构间的职能重叠交错,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某些政府也出于自己的政绩和利益出发,人为的干涉审计事务所的审计意见,也进一步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审计收费机制与审计收费的标准

事务所为了争夺客户,往往采用低价揽客行为,为了赚取利润,事务所不得不在审计过程中压缩成本或逐步提高审计费用,压缩成本则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标准也一直存在分歧,长期以来,行业内也缺乏相关的收费标准。

(四)被审计对象的质量和稳定性

被审计单位的质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可以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实力质量和经营管理质量来论述。首先,如果被审计单位经济实力质量较差,其能支付的审计费用也就相当有限,事务所既想招揽生意,又要达到收益均衡就不得不缩减审计费用的开支,从而造成了审计质最难以保证。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质量出发,其财务状况、出现重大意外的风险大小以及其内部控制的健全完整性会对CPA的审计难度造成影响,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造假的可能或者其内控不健全,则非常有可能造成审计质量的降低。

二、内部影响因素

(一)审计人员执业技术水平

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力。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注会队伍中存在大量专业素质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状况,这严重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当下,各会计师事务所都在大量聘请实习生等I临时员工进行审计工作,一来可以降低聘用成本,二来可以缓解在审计忙季时审计人员匮乏的问题,但这些“临时工”良莠不齐,很难保证审计质量,聘用临时工造成了审计行业人员流动性过大的局面,也无法满足审计业务对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经验的要求。

(二)审计人员的政治与职业道德意识

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不强就会导致他们难以站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角度,做到公正、公平的审计。虽然我国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会必须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但部分注册会计师仍然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了谋取一己私利就已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这无疑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事务所的规模和组织形式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3

【摘要】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障临床检验结果的前提,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师选择项目开出检测申请单,直至将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的过程,分析前质量控制潜在影响质控的因素比较多且很复杂,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因此,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临床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02-01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从病人准备抽取标本到送至检验科这一段的质量控制,随着自动化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样本在此阶段停留时间相对延长,有人统计约占整个分析过程的57.3%[1]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其核心就是加强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按系统论的原理建立一个体系,使在实验过程中所有影响实验室结果的要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协调和统一,确保实验结果的始终可靠。目前,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卫生部及各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的监督,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得到广泛的重视。但对分析前过程的质量控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非常重要,现笔者就医学实验工作的特点和潜在影响因素;分析前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等,谈谈个人的见解,旨在与临床医护人员一起探讨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医学实验管理的特点和潜在影响因素,根据检验科的工作特点,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过程。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师选择项目开出检测申请单,直至将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的过程;分析中过程是指标本在实验室被运转、保存、检测的过程;分析后过程是指检测结果报告发出直至临床应用的过程,分析前过程涉及面比较广,参与人员比较多,所以分析前质量控制潜在影响质控的因素比较多且复杂,归纳起来有医护人员,有病人本身,也有转运工人;有人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多,这些问题多数是试验室外的环节,不是检验人员所能完全控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精密自动化设备的引进,新的检测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绝大多数检测都依靠仪器来完成。但是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物,都不可能弥补和监控由非疾病因素而导致检验误差或错误。由于影響因素的复杂性和缺陷的隐蔽性,往往很难确定出现问题的责任人,容易造成在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互相埋怨,推诿责任。因此认为,实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分析前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按照时间的顺序,检验前的步骤包括临床医生开出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等环节,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下面对影响标本室前指控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1.医护及标本转运人员对影响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相关知识缺乏全面的认识,长期以来,临床科室对检验结果的偏差习惯把责任归咎于检验科,很少从自身查找原因,检验科本身也没有重视室内和室间的质评,对检验结果心中底气不足,不敢理直气壮的跟临床沟通,默默的承受着临床科室的谴责

2.临床医师不能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开出LIS系统的申请单,有些临床医生没有掌握不同检验项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原理、临床意义及应用指征,不能合理的选择检验项目;检验科的技术人员没有按照循证检验医学的要求,在给临床医师提供检验结果的同时,解释结果的意义,帮助他们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及其组合,合理的利用实验室资源

3.患者准备和标本采集不符合要求以及保存传送不当机体代谢变化处于动态过程中,其标本中任何物质的含量与功效也随时间、运动、情绪等的不同而变化。采集标本之前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况、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对影响检测结果的一切行为进行了解,不按要求叮嘱病人做好准备,造成人为因素影响标本质量,从而影响检验结果。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误差的关键因素,包括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容器的使用、标本量与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标本采集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就会影响检验结果。医院检验科管理层人员必须根据自己所开展项目的情况,认真编写检验手册,将手册作为临床医师、护士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的教材。当前医学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技术分工也起来越细,临床医生、护士很难对检验医学有全方位的了解,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与临床医务人员多沟通多交流,医院管理层也要重视这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存在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3.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3.2开放实验室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工作流程

3.3全方位向病人宣传教育

3.4积极开展检验与临床的双向互动

3.5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制定标本收集、运送、保存等管理制度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从病人准备、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实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学者对发生在不同阶段的误差发生率进行了调查,发现由于分析前因素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68.2%。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护士及检验工作者对分析前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全面的了解,利用检验手册强化培训,完善各项制度,按规范化要求严格控制好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为提高检验质量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4

1 血液透析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状况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 与QOL相比, 涉及范围具体到健康方面, 即指个人或群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对自己生理和精神健康的认识[1]。目前, 全世界有80%以上尿毒症病人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2]。对于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状况的测评, 目前认为较全面、临床常用的联合量表是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病人调查表 (Kidney cliseas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 KDQOL-SFTM) , 包含普适性SF-36量表以及病人肾病情况调查、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对所接受治疗的满意度, 共计79个条目[3]。应用KDQOL-SFTM量表测评, 显示我国南方地区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总体水平明显低于西欧、美国和日本[4]。岑琼等[5]报道, 血液透析病人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7个纬度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一般人群, 精神纬度得分也低于一般人群。为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 先了解相关影响因素, 才能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从而为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

2 影响因素

2.1 生物医学因素

2.1.1 一般人口学因素

①种族:虽然尚未见种族与血液透析病人Hr-QOL关系的研究, 但由于生活环境和面临的社会压力程度不同, 我国血液透析病人中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6]。②性别:文献报道, 血液透析者男性KDTA和SF-36总分较女病人优势明显, 在分支领域方面如肾脏病的影响, 肾脏病的负担、工作状况方面、体能方面, 男性血液透析病人优于女病人, 而血液透析女病人满意度优于男病人[7]。赵学伟等[4]报道, 在性功能 (Sexf) 和社会支持 (SOS) 两个领域女性好于男性, 而其他领域分值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③年龄:年龄>60岁的血液透析病人, 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60岁以下组,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反映一般健康状况的SF-36分值上[9]。岑琼等[5]也报道年龄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2.1.2 疾病相关因素

现代透析技术只能排除体内水分和清除部分毒素, 纠正酸碱代谢和电解质紊乱, 与生物肾功能无法比拟, 所以透析只能部分的替代生物肾功能, 这样长期透析治疗, 不可避免会产生贫血、心力衰竭、营养不良、高血压、神经系统病变、低钙高磷血症等并发症。透析还会加重慢性炎症状态, 氧化应激和降低机体免疫力。岑琼等[5]报道, 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纬度得分呈负相关, 并发症症状越严重, 其QOL得分越低, 尤其在总体健康纬度, 预测变异为9.8%。而姜敏敏等[10]报道, 尿毒症症状和并发症是导致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

2.1.3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者常见并发症, 研究发现, 营养不良不仅通过影响新陈代谢导致病人体能和免疫力的下降, 而且营养不良病人易并发MLA综合征, 病人动脉硬化发生加快, 较早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可能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1]。近年来, 营养状况的好坏, 对于血液透析病人预后的影响被人们重视, 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反映营养状况较敏感的指标。顾一峰等[12]研究发现, 60岁以上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60岁以下组, 而低血清白蛋白是与病死率相关性最显著的因素之一。因此, 临床上应加强血液透析病人尤其是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支持, 以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命。目前, 对于血液透析病人的体重指数 (BMI) 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及ESRD病人BMI的增加与好的治疗效果相关,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还没有清晰的解释[13]。

2.1.4 睡眠紊乱

睡眠紊乱在ESRD中有较高发生率, 达到60%~80%, 并且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常见失眠、睡眠相关呼吸紊乱、腿部不安宁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等[13]。姜敏敏等[14]研究提出:睡眠是人体基本生理活动, 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这充分体现了睡眠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有研究发现, 睡眠质量较差的血液透析者存在抑郁、低血红蛋白, 提示这些与睡眠质量有关。

2.1.5 透析方案

来自欧洲透析协会的材料表明:每周透析少于12 h的病人, 病死率大大高于透析12 h以上者。充分的透析可阻止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使病人感到舒服和满意[15]。随着很多学者对缓慢夜间透析方式的研究, 表明:较传统血液透析改善了病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大、贫血等问题;实现了不用药物就可以较好的控制血压和贫血, 还取消了对饮食的限制, 改善了营养状况, 纠正了呼吸暂停[13]。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 缓慢夜间透析方式在国内的开展尚有一定难度。

2.2 心理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 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等多个方面[16]。这种心理障碍限制了其正常的人际交往, 影响他们与朋友、家人相聚的快乐, 是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治疗的特殊性, 病人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内瘘手术、静脉置管、血管穿刺技术等。朱晓峰等[17]应用SF-36量表研究报道:抑郁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内瘘手术超过3次者, 生活质量显著低于3次以下的病人及长期置管的病人。

2.3 社会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家庭与社会支持程度, 影响着维持性血液透析者的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治疗的限制, 很多病人不得不离开原有工作岗位, 这一方面降低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也丧失了社会功能。而血液透析昂贵的费用, 加强了病人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依赖性。岑琼等[5]调查发现, 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在职的仅占18.2%。王莉等[18]调查发现, 家庭经济状况越好, 病人的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等纬度得分越高, 即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 相反, 病人得不到家属的理解支持很容易失去生活信心, 没有家庭的支持, 病人往往会中断治疗, 导致疾病加重甚至死亡。

3 干预措施

乔华玲等[19]报道:针对个体存在的、影响生存质量的问题, 加强护理干预后半年, 再次进行调查发现, 60%病人生活独立性加强, 对周围事物关心;85%病人能合理饮食, 未因营养不良及知识缺乏而引起其他并发症, 病人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3.1 健康教育

周建丽等[20]报道:对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实施健康教育, 从而改善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3.1.1 心理指导

心理指导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 帮助其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治疗信心。吴雪等[16]研究表明: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 增加病人的社会支持, 从而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大多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 如焦虑、抑郁、社会隔离、自我概念紊乱甚至绝望等。我们要利用多种社会力量, 尤其是家属、朋友, 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希望, 使其能更好的与医护配合, 树立走向未来生活的信念。

3.1.2 健康教育内容

①疾病相关知识:血液透析治疗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内瘘保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提示左心力衰竭的发生, 宜取半坐卧位, 双下肢下垂;口角及舌尖麻木不适, 有可能高血钾, 可立即口服糖, 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紧急血液透析。②服药及饮食指导:了解所服药物名称、剂量、方法、常见不良反应、药物保存及注意事项, 按时按量, 规律服用。如降血压药物服用后半小时内勿骤然改变体位, 以防血压突然下降不适;硝酸甘油应避光保存, 保质期短, 宜定期检查。掌握合理的饮食结构, 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 同时限制水、盐和钾的摄入量, 每次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不超过5%。③卫生保健的指导: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抵抗力普遍低于正常人[20], 因此, 应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状况, 尽量做到生活自理和恰当的体育锻炼, 以增强体质;身体状况较好者, 可边治疗边工作, 即回归到工作岗位上, 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但要注意适当休息, 避免劳累, 做到劳逸结合,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防止感冒、感染等。

3.1.3 健康教育形式

形式多种多样, 面对病人及其家属, 有一对一的交流、个别教育、专家讲座、书面或视频材料、病人之间的经验交流以及电话随访等。

研究证明, 通过对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 可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张帆等[21,22]证实,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饮食和日常生活指导, 内瘘的保护, 心理疏导等教育措施后, 发现病人的营养、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3.2 运动训练

运动疗法是根据病人临床及功能状况, 依靠病人自身参与, 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23]。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的形势下, 其影响因素-运动, 也逐渐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和注意。运动与生活质量直接关联, 对预后、社会回归, 皆有影响[24]。马璐璐等[25]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实施6个月的运动管理, 透析前开展“脚踏机”锻练, 每周3次, 每次5 min~30 min, 以Brog提出的主观劳累记分法为依据, 以病人自觉疲劳、微汗、无心慌及气喘为宜, 运动结束后结果:适量运动可提高透析耐受性;运动能使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明显改善;运动能明显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疲劳、失眠状态。陈文华等[26]研究发现, 运动对血液透析病人的躯体功能和情感恢复上, 可产生有力影响, 包括稳定血压, 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减少疲劳与沮丧的心境。

3.3 加强社会支持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配偶、家庭成员以及朋友、同事、领导等。有力的社会支持, 可帮助血液透析者重拾回归社会的信心。张静平等[27]研究资料表明, 家庭成员中对他们最有帮助的人是配偶 (80%) , 这与Gurklis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家庭里, 配偶和孩子更多的被选择作为支持者和照顾者, 这是由于他们乃病人最亲密的人, 并且能满足病人社会和情感的需要, 家庭支持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概念、健康与功能有正相关。全社会, 尤其家庭成员要最大限度为血液透析者提供精神、物质方面的支持, 改善他们的Hr-QOL。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5

影响石灰土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石灰稳定土结构得到广泛的.应用.就如何控制石灰土施工质量,从形成石灰土强度的内因和外因条件论述对石灰土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

作 者:朱华 冯满耀 唐丽  作者单位:历城区公路管理局 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09 “”(24) 分类号: 关键词:影响   石灰土   质量   分析   对策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危险因素

血小板计数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出血、止血情况, 是判断患者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常用的血小板计数测定方式有血液分析仪测定和手工测定方式。随着不同型号的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 证实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快捷、方便、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优势, 但是由于仪器自身工作原理的限制以及影响检测结果的多方面因素, 经血液分析仪测定的血小板计数低于或高于阈值的稳定性较差。本研究分析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影响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肿瘤患者, 及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为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XE-1000i血液细胞分析仪 (20×109/L<血小板计数阈值<600×109/L) ;清洗液、稀释液、溶血素等原装配套试剂;EDTA-Kz抗凝采血管[1]。

1.3 方法

全自动血液细胞测定仪与手工法附件测定的基本操作方法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中所规定的标准规程进行[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0例患者标本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患者A、患者B、患者C, 每组各100例, 仪器法组与手工法组的差异随血小板计数的减少而逐渐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仪器法组与手工法组血标本放置的时间不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3.1 测定方式

本研究中100例健康者与300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不同, 经仪器测定与手工测定比较有差异, 可见在血小板计数的实际测定中要对超出仪器测定阈值的标本进行手工复查, 来保证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2 放置时间

研究显示, 血小板计数会随着血液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这是由于血小板容易聚集、黏附和破坏, 并且放置的时间越长, 所受到的破坏越多[3]。本研究结果显示, 仪器法组与手工法组血标本放置的时间不同血小板计数比较有差异, 可见, 于采血后2h内完成血小板计数测定的必要性。

3.3 标本污染

标本测定中片面追求测定速度、经济利益, 反复使用测定杯会增加测定结果。测定杯的反复使用会增加杯壁的残留, 致使测定结果偏高。此外, 测量中不及时盖好加过抗凝剂的杯盖, 将标本外露, 会将空气汇总的微小颗粒带入杯中, 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3.4 仪器因素

血液细胞分析仪连接不紧会发生漏电, 致使测定后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水平, 而电压是否恒定也会影响正常的结果。

3.5 其他因素

在同一个血液分析仪中, 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是经同一系统鉴别的, 但是当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70fl时, 仪器会提示有上限区域干扰, 红细胞直方图会显示小红细胞[4], 致使测定结果高于正常的血小板计数。

参考文献

[1] 杨佳, 余永红, 龚金莲, 等.血脂对全血细胞计数 (CBC) 结果的影响[J].江西医学检验, 2011, 18 (7) :109-110.

[2] 肖景珠, 赵慧斌, 李峰, 等.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 2012, 13 (4) :198-199.

[3] 张霞.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报警信息与镜检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15 (14) :106-107 .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56例。入选标准: (1) 确诊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个月; (2) 年龄18~80岁; (3) 意识清楚, 能正确回答问题, 并愿意配合本调查者。排除标准: (1) 合并有心肝、肺等重大疾病的患者, (2) 尿毒症性脑病患者。其中男30例, 女26例;年龄21~7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 高中及以上19例。

1.2 方法

在患者初次透析治疗后, 评估患者的症状及影响睡眠的因素, 然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持续2周。评价指标: (1) 采取自制的调查表了解影响睡眠的因素, 详细询问睡眠障碍的原因, 进行评估记录, 调查表包括一般的情况、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置管因素及疾病本身及透析引起的症状性因素等条目。 (2) 采用匹玆堡睡眠质量指数表 (PSQI) 对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此量表由参与评定的18个自评条目和不参与评分的5个其他条目组成。18个参与评分的条目分别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7个因子, 每个因子0~3分, 总分0~21分, 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总分>7分表示患者存在睡眠障碍[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调查问卷显示:心理因素52例, 占92.8%;躯体症状35例, 占62.53%;置管引起不适20例, 占35.73%;环境因素5例, 占8.92%;夜间服用药物和其他治疗3例, 占5.35%。

2.2 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后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安眠药及日间功能各因子得分均比干预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3.1 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因素分析

各种因素都可不同程度影响睡眠质量, 心理因素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 (92.8%) , 其次是疾病本身及透析并发症 (62.5%) , 夜间服用药物和其他治疗影响最小 (5.35%)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 醒后难入睡以及早醒。

3.2 干预措施

3.2.1 认知干预和心理护理

透析诱导期患者睡眠障碍主要原因是开始接受透析治疗所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治疗费用的高额支出, 担心疾病的预后, 自感对家庭造成负担, 工作生活能力受到影响, 而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的心理, 导致睡眠障碍。护理应从健康教育入手, 同情和理解患者, 每天与患者交流, 用热情、亲切的语言和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血液透析的方法和作用, 对患者所担心的问题, 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多开导、安慰, 帮助患者适应角色的转换。并介绍治疗效果好且性格乐观的患者给其做朋友, 消除不良情绪。动员患者亲友的力量, 多关心、陪伴患者, 给患者心理支持, 也可鼓励患者之间互相聊天, 与亲友电话聊天, 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释放其不良的情绪。

3.2.2 针对症状的采取的干预措施

尿毒症患者初次透析治疗容易出现透析失衡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烦躁不安等。可给予50%葡萄糖或20%甘露醇静滴;也可以输注白蛋白等,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血压的变化。皮肤瘙痒: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 增加大、中分子物质的清除, 可减轻皮肤瘙痒, 用温水擦浴, 避免高磷、高尿酸食物。胸闷、气促:取半卧位, 吸氧、利尿治疗, 给予合适超滤量和透析次数, 维持理想的干体重, 减轻心脏负荷, 使用促红素及铁剂改善患者贫血症状, 消除因贫血引起的胸闷、气促现象, 改善睡眠质量[4]。

3.2.3 睡前的干预措施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病房整洁、光线柔和, 使用分隔床帘, 减少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舒适的环境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不安与陌生感[5]。指导患者白天睡眠30~60 min即可, 晚餐勿过饱;睡前不喝浓茶、咖啡, 用热水泡脚, 进行洗漱、梳头、按摩百合穴、听有催眠效果的音乐。教会患者睡前作放松内心意向法, 在逐渐性肌肉的基础上进行意向性的想象。在肌肉放松后进行想象, 指导患者想象愉快的情绪、美丽的自然景观、漂亮的图像等[6]。也可以想象自己体内的毒素已被彻底清除, 身体正逐渐恢复正常, 连续跟踪1周时间, 直至患者完全掌握此法。

3.2.4 其他干预措施

98%诱导期透析患者需插管进行透析, 置管部位多数选择颈内静脉、股静脉, 置管引起的不适, 睡眠姿势受限制, 引起入睡困难。给予妥善固定导管, 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 尿毒症患者多数伴有高血压, 夜间服用降压药患者合理安排服药时间, 使治疗护理与患者休息时间不冲突, 以免干扰睡眠。

透析诱导期患者由保守治疗转为透析治疗, 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导致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严重者可致病情加重, 延长住院时间[7]。睡眠问题成为护理工作中容易被忽略, 但与疾病的恢复息息相关的问题[8], 在护理工作中应加以重视。本调查显示, 通过对患者引起睡眠不佳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 患者PSQI总分较护理干预前降低, 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促进患者的舒适,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方法:通过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56例血液透析诱导期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采用匹玆堡睡眠质量指数表 (PSQI) 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调查问卷显示, 心理因素52例, 占92.8%;躯体症状35例, 占62.53%;置管引起不适20例, 占35.73%;环境因素5例, 占8.92%;夜间服用药物和其他治疗3例, 占5.35%。护理干预后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安眠药及日间功能各因子得分均比干预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轻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睡眠障碍, 提高睡眠质量。

关键词:透析诱导期,睡眠质量,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李玄龙, 吴爱武.心理干预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11) :1268.

[2]张俊, 王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抑郁和生活质量相关关系的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 2009, 8 (9) :508.

[3]Carpenter J S, Andrykowski M A.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J].J Psyehoso Res, 2004, 45 (1) :5-13.

[4]王环, 梅晓蓉, 林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7B) :1067-1068.

[5]赖燕, 罗冬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7) :62-63.

[6]汪雪梅, 陈艳芳, 匡蕾蕾, 等.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900-902.

[7]田春萍, 王建玲, 李玲.睡眠干预对风湿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5) :1419.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120例患者, 患者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2岁, 平均年龄 (53.45±13.67) 岁, 男68例, 女52例;透析时间最短2个月, 最长8年3个月, 平均 (3.56±1.98) 年。患者均意识清楚, 病情稳定, 无严重并发症, 能够配合调查。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诊断标准[3]

依从性好:按照医嘱规定透析次数、时间进行透析;依从性差:不按照医嘱进行透析或自己退出透析。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相关资料, 按照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比较观察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的2组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者65例 (54.17%) , 依从性差者55例 (45.83%) 。依从性差组患者平均年龄 (59.12±12.56) 岁、不良心理反应40.00%、缺乏血液透析知识34.55%、经济条件差32.73%, 高于依从性好组的 (51.78±10.45) 岁、13.38%、18.84%、10.88% (P<0.01) , 为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2组性别、透析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表2。

例 (%)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 文献报告为13.56~58.67%[4,5], 本文120例患者中依从性差者55例, 占45.83%, 与文献报道一致。不遵从医嘱会使透析时间延长, 透析有效性降低;并发症如急性肺水肿、高血压、肌痉挛、低血压发生率提高。因此, 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以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 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及病死率。本文结果显示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年龄大、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缺乏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经济条件差。

年龄大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差, 本文依从性差者的年龄 (56.12±12.56) 岁, 高于依从性好组的 (51.78±10.45) 岁。原因与老年患者缺少亲情关怀、经济困难、对疾病的转归缺乏信心等有关[6]。家属的密切配合是老年患者积极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因此, 要做好家属的工作, 嘱其尽量抽空探望或护送患者来院透析, 使患者心情愉快, 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回归社会, 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7]。

心理状态影响依从性, 依从性差组患者存在不良心理反应40.00%, 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3.38% (P<0.01) ,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病程长, 透析费用高, 加上疾病并发症、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抑郁、焦虑、逆反行为, 常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出现不合作现象[8]。因此, 护士应主动告诉患者透析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头痛、头晕、呕吐等, 使患者有心理准备, 发生时应及时对症处理;对产生绝望的患者, 护士应与亲属联系, 取得配合, 经常和患者谈心, 了解其思想动态,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不良心理, 宣泄不良情绪, 保持心理平衡, 打消各种消极心理[9]。

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者不依从率高, 依从性差组患者缺乏血液透析知识34.55%, 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8.84% (P<0.01) 。由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年龄、文化阅历差异较大, 对透析技术理解深浅不一, 对自身疾病和透析的作用产生不同的认知, 而不同的认知又会滋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而影响透析依从性[10]。因此, 认知重建是纠正不遵医行为的关键, 实施健康教育, 强调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介绍血液透析的目的、方法及意义, 及时解答患者的顾虑, 使患者有正确的认识,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从而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 提高其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11]。

经济问题也是困扰患者依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费用高, 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依从性差组患者经济条件差32.73%, 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0.88% (P<0.01) 。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向政府反映, 向社会呼吁,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巩固已取得的治疗成果;医护人员对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可通过捐款等方式, 解决他们的部分医疗费用,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提高疗效[12]。

参考文献

[1]李土羊, 隋小妮, 于龙丽, 等.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退出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 2008, 7 (6) :296-299.

[2]张忠.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12 (12) :1106-1107.

[3]王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报, 2013, 20 (6A) :34-35.

[4]许慧丽, 陈洪滔, 余俊英,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原因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6) :63-64.

[5]季大玺.血液透析的过去、现状和未来[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 10 (3) :189-190.

[6]周燕.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18) :2427-2428.

[7]鲁慧, 吕探云, 王君俏, 等.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上海护理, 2006, 6 (1) :3-8.

[8]周燕飞.ICU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及预防[J].护理学报, 2011, 18 (10B) :35-37.

[9]吕春燕, 陈嘉凤, 吴华芬.血液透析后患者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5) :56-57.

[10]陈雪玲.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9) :837-838.

[11]陈亚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8) :1699-1700.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9

1 主要影响因素

1.1 有效血容量减少

(1)透析早期低血压:发生于透析开始后1小时内,主要因为透析时体外循环血流量增加,老年患者血管收缩反应低,致有效血容量不足。(2)透析中、晚期低血压:多见于超滤过多(低于干体重)、过快(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尿素氮、肌酐等溶质清除过快时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水分向组织间和细胞内转移,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出现低血压。

1.2 高龄透析

是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老年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较多,如心肌疾病、心包炎、心律不齐等,导致其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极易引发低血压;老年尿毒症患者常并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血管代偿机制障碍,血压不稳定。

1.3 体重增长

透析间期未有效控制体重增长幅度,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过干体重5%者易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1.4 降压药物

患者在透析前服用降压药物,减少机体对血容量减少引发的缩血管反应,容易出现透析低血压和透析后体位性低血压。

1.5 其他

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重度贫血等患者对血透出现的血容量减少的应急反应相对较差,因不能及时、有效提高外周血管阻力而更易发生低血压。

2 护理干预对策

2.1 落实透析前准备

备齐急救物品:透析床旁备好氧气、吸痰器、5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器、急救药品等;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体重,详细询问患者上次透析的不适反应,认真评估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仔细检查血液通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和血流量,遵医嘱正确设定超滤量、透析液温度、透析时间等参数,并做好护理记录;有痔疮等疾病患者肝素首剂应用量需适当减少,或用低分子肝素钠替代。

2.2 严格把控超滤量

准确评估透析患者的干体重,确立适宜的超滤量和超滤率是防止相关性低血压的关键[5];易发生相关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净超滤量不宜超过10mL/(kg·h),总净超滤量不应超过2kg。[6]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幅度过多者特别间隔2天者不追求当次血透超滤到位,可加强患者透析相关知识宣教以控制体重,并增加血透次数和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天气变化易因增减衣物致体重变化,此时判断体重增长应慎重,力求准确,宁可少定净超滤量而不可多定。

2.3 改进传统透析方式

灵活采取可调钠浓度透析模式联合低温透析模式,透析初始阶段选择高钠透析液,调节透析液钠浓度为150mmol/L,高钠透析液能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有效预防血透时清除尿素氮、肌酐等引起的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保持血压平稳。在血透过程中逐渐将透析液钠浓度调至透析结束时的135mmol/L,避免高钠透析引起血钠升高而导致患者口渴、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同时将透析液温度逐渐从37℃调低至35.5℃~36℃。可调钠透析可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促进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促使体内水分排出,既稳定血压,又防止患者口渴及水钠潴留;配合低温透析模式有利于改善血管稳定性[6],提高老年血透患者对超滤的耐受性,从而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2.4 加强透析过程中病情的动态监测

血透相关性低血压多发生在血液透析开始后2小时内,因此血透一开始即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透析各项监测指标,30~60min测量血压、心率1次,同时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等,及早发现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先兆表现,如腰背发酸、打哈欠、心慌、便意、脉压差开始变小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压骤降。发现低血压先兆表现先认真检查管路及穿刺处,排除管路连接处松动和穿刺处渗血、出血情况,做到勤看、勤测、勤问,每15~30min测血压、心率1次,必要时随时监测;发现收缩压低于90mmHg或下降幅度超过30mmHg,伴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汗,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性低血压表现,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头低位,同时减慢血泵流速至150mL/min,停止超滤,且患者吸氧3L/min,遵医嘱经血液通路快速静推生理盐水100~200mL或50%葡萄糖溶液40~60mL或白蛋白溶液,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物,待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后,根据其血压具体情况调整超滤量,逐渐恢复超滤,继续完成透析治疗。若患者血压仍未回升,应提早结束透析,并遵医嘱对症处理。

2.5 重视心理护理

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如担心病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积极处理病情的同时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反应,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透析治疗与护理,保障透析顺利完成,提高透析治疗效果。

2.6 落实血透相关知识宣教

(1)饮食指导: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极为重要,直接影响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嘱咐患者透析间期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磷、低脂、低胆固醇,尤其严格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量,控制体重增长幅度不超过干体重的4%~5%;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督促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临床观察发现,透析过程中进食者较禁食者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透析3小时后进食者血压波动尤其明显,但大部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有明显的饥饿感,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血透护士应指导患者透析前2小时内进餐,透析后期禁止进食,以预防透析后期低血压,并让患者感觉舒适。(2)调整降压药物的应用时间;指导患者透析前不服用降压药物,透析后服用,血透过程中出现高血压须临时应用降压药物者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情况,15~30min监测血压1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指导患者透析结束后缓慢起床,站立行走时需他人搀扶,如有不适立即协助患者平卧休息。

3 讨论

常规透析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的钠离子浓度138mmol/L,温度37℃,血流量维持200~250mL/min,每次4小时,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指导患者透析前2小时内进食,透析过程中尽可能不进食,每30~60min用台式血压计人工监测血压1次,安排专职护士动态监测血压变化。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以老年透析患者多见,可造成透析血流量不足,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是临床患者提早结束透析的主要影响因素,严重者危及生命。笔者分析老年透析患者易发生相关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老年血透患者发生相关性低血压的现象明显减少,对极个别偶尔发生相关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终顺利完成透析治疗,保证透析的治疗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文艳秋.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10:25,

[2]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7-151.

[3]旷东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S].当代护士.2010(8):15-16.

[4]张小玲,洪猛猛.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39-1240.

[5]白霞风.低温联合可调钠治疗模式对老年透析低血压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7):616-618.

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10

关键词: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高血压(Hypertension,HTN)是MH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MHD合并HTN患者若发生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将会发生更加严重的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严重不良事件和中风的风险将会增加[1],生活质量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优化对MHD合并HTN患者RH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MHD合并HTN患者RH的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利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四川省泸州市3 家大型医院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中心的MHD合并HTN患者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等相关资料。纳入标准:①≥18 周岁;②MHD治疗时间>3 个月;③最近1 个月内没有调整降压药物、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用量、干体重、调节钙磷代谢的药物。排除标准:①肾动脉狭窄;②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活动性肝脏病、严重的心力衰竭、恶性肿瘤;③只能测定下肢血压。

1.2 方法

由肾脏病专科医护人员向MHD合并HTN患者询问病史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透析年龄、干体重、降压药物、EPO用量、抗凝剂、透析器、HD频率、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频率、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频率等,搜集实验室检查数据,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尿素清除指数(Kt/V)、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脂等,同时测定满足研究标准患者的HD前血压,每次HD前的血压需连续测定3 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2 min,取3 次血压测定值的平均数为当次HD前血压值。本研究的血压值为连续3 次HD前血压的平均值。

1.3 研究相关定义

1.3.1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应用任何降压药物时,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者已经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治疗,不管血压是否得到控制,均诊断为高血压[2]。

1.3.2 MHD合并RH

MHD患者血压控制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使用足量足时(4~8周)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血压仍控制不佳,或使用≥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控制满意[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的组间分布差异运用t检验,分类变量的组间差异性比较运用 χ2检验,拟合单因素分析显著性的因素与RH的关系运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HD合并HTN患者一般情况

225 例MHD合并HTN患者平均年龄为(53.78±13.13)岁;中位透析年龄为13 个月。其中男性131 例,占58.2%;女性94 例,占41.8%。常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30.2%,糖尿病肾病占21.3%,高血压性肾病占16.4%,多囊肾占4.4%。MHD合并HTN患者中,RH组70 例,RH的患病率为31.1%,其中男性40例(57.14%),女性30 例(42.85%)。MHD合并HTN患者中,男性RH患病率为30.5%,女性为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MHD合并HTN患者RH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225 例MHD合并HTN患者中,合并RH与未合并RH患者进行比较,性别、年龄、透析龄、HD前血磷浓度、HD前血钙浓度、HD前血镁浓度、血红蛋白浓度、血脂异常比例、EPO≥150 u/(kg·周)的比例、钙磷乘积≥55 mg2/dl2的比例、HD频率<10 h/ 周比例、HDF频率<8 h/ 月比例、选择低分子肝素为抗凝剂的比例、选择高通量透析器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RH患者干体重达标率、HD前血钠浓度≥140 mmol/L比例、Kt/V<1.2 比例、PTH≥150 ng/dl的比例以及HP频率<2 h/ 月比例大于非合并RH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MHD合并HTN患者RH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为研究MHD合并HTN患者RH的影响因素,在MHD合并HTN患者中,纳入干体重、HD前血钠浓度、Kt/V、血PTH、HP频率进行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t/V、血PTH、HP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t/V<1.2 vs Kt/V≥1.2(O ^R=2.113,95%CI:1.123,3.977);血PTH≥150 ng/L vs PTH<150 ng/L(O ^R=2.622,95%CI:1.195,5.750);HP频率≥2 h/ 周vs HP频率<2 h/ 周(O ^R =3.093,95% CI:1.101,8.691)]。MHD合并HTN患者血PTH水平越高,越容易导致RH,HP频率、Kt/V越高,RH的发生率越低。见表2。

注:†与合并RH组比较,P <0.05

3 讨论

目前,由于各个研究的纳入标准不一,尚无被认可的RH确切患病率。2003~2008 年美国进行的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成年人RH的患病率为8.9%[3],2008 年9 个中东欧国家的大型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中东欧国家RH患病率为19.4%[4],我国RH约占HTN患者的15%~20%[2]。De Nicola等[5]对436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包括血压管理在内的肾脏病管理统计后得出,慢性肾脏病患者RH患病率为22.9%。本次研究发现,MHD合并HTN患者的RH患病率为31.1%,高于无肾脏病患者及慢性肾脏病患者,而不同性别的MHD合并HTN患者RH的患病率无差异。

RH发生多与联合用药不当、体重增加或肥胖、钠盐摄入过多、长期焦虑等有关[2]。Takeda等[6]研究表明,伴随Kt/V值不断升高,HD患者的HTN可以获得明显的改善;Sedighi等[7]认为血清PTH与MHD患者HTN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hen等[8]研究表明,MHD合并RH患者中,实行HD联合HP者血清全段PT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实行单纯HD者;王凯等[9]研究发现,血液灌流对MHD合并RH患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与HP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血浆内皮素-1、血清瘦素等中、大分子物质有关。本研究表明,Kt/V<1.2 的比例、PTH≥150 ng/dl的比例以及HP频率<2 h/ 月的比例越大,MHD合并HTN患者越容易发生RH,提示充分的透析、降低血清PTH水平及定期行HP可减少RH的发生。

普遍研究认为,水钠潴留与HT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美国开展的一项全国成人健康和营养调查(2001~2006 年) 认为在没有HTN的美国成人中,增加饮食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升高无关[10]。也有研究认为钠盐是HTN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但每个人对钠盐敏感性的程度各不相同[11],钠离子浓度与血压显著相关,但不能作为HTN的独立危险因素[12]。最近有研究认为,高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但这种血压升高可能与钠水潴留无关,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是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过度激活[13],SNS激活是抗HTN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阻滞SNS激活是治疗RH的有效方法[14],而HD合并RH患者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肾素等血管活性物质较高,实施HP治疗能够有效清除该类血管活性物质,不仅能够使血压得到理想化控制,而且能够减少、控制降压药物的应用,进而优化心、脑、血管系统功能,防止并发症出现[15]。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D前血钠浓度高、干体重未达标的MHD合并HTN患者越容易发生RH,而在多因素分析中HD前血钠浓度、干体重被剔除,说明水钠潴留可能并不是MHD合并HTN患者发生RH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激活、SNS激活等因素在MHD合并RH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现代高中物理下一篇:中药应用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