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

2024-07-16

血液系统(共11篇)

血液系统 篇1

血液净化即血液透析, 通常被用作有效治疗肾衰竭的方法, 采用血液透析已经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因为透析膜对透析液中的物质不具有选择性, 所以透析液中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在扩散入人体之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并引发并发症[1]。基于以上原因, 透析用水的要求十分严格。1人次血液透析约使用200L含一定电解质的透析用水, 故医院血液净化机房需配有水处理系统, 以消除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及各种化学物质。

1 前处理系统

1) 加压系统。加压系统是水处理系统的动力来源, 通常情况下水源压力为0.1~0.2MPa, 属于压力较低的水源。在反渗透机开始运转后, 在多级高压泵的作用下通常会导致反渗透机发生水低压报警, 严重影响反渗透系统的工作。所以在前处理系统中增加水箱和增压泵来保证持续供给足够压力的水, 同时水箱还能够预先沉淀水中固有的大颗粒泥沙, 降低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提高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2]。

2) 砂滤系统。砂滤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水中的各种悬浮颗粒、藻类和泥沙等, 系统主要包括缸体和填料, 这里的填料为石英砂。在砂滤系统工作中, 透析用水会通过石英砂填料层, 以完成第一次过滤, 在此之后从缸底的防漏网罩通过后再经中心管流出缸体, 进入下一部处理系统。在使用过一定期限之后, 填料层会沉淀一定数量的泥沙、杂质及藻类悬浮物, 而这些沉淀物会严重影响砂滤系统的过滤效果, 这就需要定期对填料进行反向冲洗, 以保证砂滤系统的正常运转。在反向冲洗过程中, 水流方向是与过滤工作时相反的, 水由中心管流入缸底, 进而对石英砂填料完成冲洗, 最后废水由废水口排除, 通过反向冲洗, 将砂滤系统冲洗干净, 保证砂滤系统的最佳过滤状态。

3) 碳滤系统。碳滤系统与砂滤系统一样由缸体和填料组成, 区别则是填料的种类有所不同, 在碳滤系统中的填料为活性炭。碳滤系统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消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游离氯。游离氯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透析膜具有极大的损害作用, 有效的消除水中的游离氯能够对透析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延长透析膜的使用寿命[3]。与砂滤系统一样, 在使用一定期限后需要对碳滤系统进行反向冲洗, 从而释放活性炭所吸附的游离氯和有机物, 以保证碳滤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其反向冲洗工作的原理和方法与砂滤系统相同。

4) 软化系统。水软化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水中的钙镁离子以降低水的硬度, 使水满足反渗透机所需要的硬度要求。水软化系统主要包括缸体、填料和盐缸三个部分, 其中填料为树脂。目前较常用的树脂填料为强酸性钠离子阳离子树脂, 通过发生钠离子和钙镁离子的交换反应以完成水的软化, 反应公式如下:

通过以上反应, 能够将水中大部分的钙镁离子消除, 从而达到降低水质硬度的要求。与碳滤系统和砂滤系统一样, 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树脂中的钙镁离子将达到饱和, 从而严重影响水软化系统的作用, 不能将通过的水进行软化, 这时需要对树脂进行反向反应达到再生的目的, 其方法就是使用定量的饱和盐水通过水软化系统, 使其发生逆反应, 置换出树脂中的钙镁离子, 这样就能够恢复树脂的软化水质作用。

2 反渗透主机和消毒装置

1) 反渗透主机。反渗透主机的作用与过滤装置有所不同, 它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盐和残留的有机物。反渗透主机包括两个部分, 精密过滤器和反渗透膜。经过前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在经过精密过滤器时进行最后一次处理, 进一步消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再通过反渗透膜组件, 在反渗透膜的一定压力作用下把水分离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淡水 (即反渗水) , 另一部分为浓缩水。全部的反渗水在汇集后以备透析使用。反渗透膜同样需要定期清洗其表面残留的沉积物并消毒, 同时也要清洗精密过滤器的过滤核心, 通过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延长反渗透膜和过滤核心的使用寿命。由于反渗透膜和过滤核心的造价较高, 所以在使用和清洗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一旦清洗后仍不能符合使用标准, 应及时更换反渗透膜和过滤核心。

2) 消毒装置。消毒装置包括热消毒循环系统和化学消毒循环系统。合理的加热温度能够保证热水循环并对供水管路和反渗膜进行有效消毒。同时实时显示监测温度, 根据临床要求设置合理消毒时间, 一般采用每星期1次热消毒每次2个小时。

3 水处理系统的保养原理及水质监控

1) 保养原理。水处理系统的砂虑、活性炭、树脂及反渗透膜应根据当地水质及厂家要求进行清洗、再生和更换。同时应做好保养记录。石英砂应根据水的用量每周反洗1~2次, 一般以1年为更换周期;活性炭的反洗周期同样为1~2次, 一般以1年为更换周期;树脂的再生周期一般为2天, 更换周期为1~2年;反渗透膜清洗周期为1周1次, 一般每2~3年更换1次;过滤核心清洗周期为1周1次, 一般更换周期为1年。

2) 水质监控。纯水的p H值应保证在5~7为正常范围, 同时细菌培养保证每月1次, 细菌数要求为<200cfu/ml, 采样位置为输出管路末端;游离氯及水硬度检测每周1次, 化学污染物每年测定1次, 标准参考为2008年美国AA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 细菌数要求<200cfu/ml, 内毒素<2Eμ/ml;采样部位同样为管路末端, 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

4 结语

系统效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细菌会污染反渗透膜及管道, 污染物超标会影响患者健康, 对系统本身的损坏也需要高昂的费用进行维护, 故需要了解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护措施。质量管理包括了水系统的监测与维护, 监测可以在水质发生变化前发现问题, 维护可以预防系统的变化及处理无法预测的事件。每个透析单位应该有水处理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持续监测与维护的标准及内容, 而且主要负责人必须清楚了解, 所有监测与维护内容必须记录备档以作为系统功效的记录, 并作为评估问题发生时的依据。水处理系统的质量及可靠性是关系产水指标能否达到透析用水标准的关键, 了解其工作流程、原理并做好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由于血液净化 (透析) 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 透析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重要。透析用水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透析效果及透析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而水处理系统的正常与稳定是保障透析用水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水处理系统的原理, 包括水处理系统的前处理系统和反渗主机, 以提高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保证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透析用水,水处理系统,原理

参考文献

[1]余华良.水处理系统的结构, 原理及对血透用水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史家玲.浅析血液透析水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3]罗云, 叶昌盛, 潘业诚.浅谈血液透析用水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

血液系统 篇2

再障是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贫血、感染和出血。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掌握】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型

根据症状发生的急缓和严重程度分为:重型再障慢性再障

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①重型再障起病急

贫血:进行性加重,血红蛋白在60g/L左右。

严重出血:PLT<20X109/L,有皮肤出血点、牙龈渗血、鼻出血、多处内脏出血,(呕血、便血、喀血、血尿、月经增多)脑出血。

感染: WBC<2×109/L、口腔粘膜、呼吸道、皮肤、肛周感染,甚至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因中性粒细胞常少 于0.5X109/L,感染很难控制。

②慢性再障发病多渐缓

贫血: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

出血:皮肤出血点或轻微的牙龈出血,少有内脏出血,青年女性可有月经增多 发热者少见:感染较轻。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一、诊断

1、症状+脾不大+血象检查 +骨髓检查

2、排除其它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重型再障 的血象诊断标准:

Ret < 0.01;绝对值<15×109/L;

N绝对值 < 0.5 ×109/L;

BPC < 20×109/L。

1.有贫血、出血、感染、发热.2.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3.一般无肝脾肿大;

4.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

5.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6.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措施

一、支持及对症治疗

1、个人卫生、保护隔离

2、对症治疗:成分输血、防治感染

二、雄激素长疗程

三、免疫抑制剂

ATG、ALG、环孢素A等

四、造血细胞因子

G-CSF、GM-CSF、EPO等

五、骨髓移植(Allo-BMT)

重型再障;年轻;早期

【熟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一、血象

“三少”;正细胞性贫血,网织红减少;WBC减少,L相对增多;BPC减少。

二、骨髓象

骨髓小粒少,脂滴多;增生不良,造血细胞减少(巨核),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

第四十八章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指RBC破坏增多、增速(非自然衰老而破坏),并超过造血补偿能力范围(6~8倍)而发生的一种贫血

【掌握】

1.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一、血管内溶血:

急起,疼痛,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苍白,HB尿,黄疸,休克,肾衰

二、血管外溶血:

缓起,贫血,黄疸,肝脾大,胆石症,肝损

2.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一、提示红细胞破坏的实验检查

1、血管外溶血:

高胆红素血症,粪胆原排出↑,尿胆原排出↑

2、血管内溶血:

Hb血症、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Hb尿、含铁血黄素尿

二、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检查

1、网织红细胞增多

2、血中出现幼红细胞

3、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三、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检查

1、形态异常

2、吞噬红细胞现象与自凝反应

3、海因小体

4、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5、红细胞寿命缩短

【熟悉】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一、去除病因:

药物、DIC等

二、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等

三、输血:成分输血

四、脾切除术:

血液系统 篇3

[关键词] 臭氧;净化;水处理;透析

[中图分类号] R692.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97-02

臭氧(O3)具有强氧化性和广谱性,在其消毒杀菌过程结束后具有自解还原成氧气,不产生任何残留和二次污染的特性,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芽胞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1-2]。最近,臭氧消毒由于其更快且强大的微生物活性,更多替代氯气消毒使用。在血液透析中,臭氧可用于机器或清洗透析浓缩液容器消毒水处理,但目前公布的有关文献非常有限的。现就臭氧在血液透析水消毒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1?臭氧的特性

1.1?臭氧的基本性质

臭氧在大气中微量存在,密度为1.68(空气为1),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3%),是无色无臭不可燃的气体。低浓度时具有特殊的草腥味,高浓度时呈淡蓝色。臭氧化学性质活泼,在水中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氟,是氯的600倍,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3]。

1.2?与臭氧相容的材料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摧毁大多数类型的材料。例如,臭氧与聚氯乙烯(PVC)不兼容,大多数水管都是PVC制成的。然而,在用于消毒的目的状态下,PVC不受影响。臭氧还会氧化大多数塑料、橡胶O型圈和密封垫。因此,使用臭氧必须要有合适装载容器,如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或不锈钢(AISI型316L)[4]。这种限制不仅适用于管道和任何储存罐,整个系统中如泵、阀及其他配件、O型圈和密封垫也都要考虑。

1.3?消毒的特性

臭氧消毒是非常突出的,性能远远优于次氯酸钠,甲醛和过氧乙酸,通常在水消毒系统使用。臭氧浓度0.2~0.5 mg/L,接触时间在10 min,能杀死细菌、细菌孢子、水中病毒。与其他消毒剂相比,O3在对付非活跃的微生物方面最有效,紧随其后是氯氧化物、次氯酸钠、氯胺。在不同浓度下杀菌效果,臭氧是氯氧化物的9倍和氯胺的4倍。臭氧在一定浓度和时间条件下,对于降低内毒素也相当有效。

1.4?生物膜预防和去除

臭氧在自由气体形式下,在较高浓度下比其他潜在消毒剂如氯等更容易作用到生物膜。生物膜具有很强亲水性,使得其水分充足。此属性以及高极性多糖,使生物膜成为臭氧对象。作为预防性治疗的常规应用,臭氧限制生物膜向下游累积。臭氧还具有较高的去除功效,但限制了破坏生物膜。如果可以实现超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生物膜的破坏可能是可能的。然而,较高的臭氧水平会使一些材料的寿命缩短。

2?血液透析的臭氧系统设计

水处理应用中臭氧系统由4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包括气体供应、产生臭氧,臭氧注入或吸入,并销毁多余的臭氧。

2.1?臭氧发生器

臭氧发生器由3个部分组成:自动空气干燥机组、高压变压器和臭氧发生器管。该机组产生的臭氧气体,通过喷油器控制流量注射入水中。血液透析应用的臭氧发生器应使用氧气作为原料气,不能使用空气,因为其含有78%的氮气,最后气体混合物除了氧气和臭氧,还含有剧毒的氮氧化物。

2.2?臭氧注入或吸入

臭氧通过接触水形成富含臭氧的传输水,并留出消毒接触时间。臭氧气体一旦转移到水中,臭氧与有机和无机成分,包括任何病原体发生溶解反应。未转移到水中的臭氧,通过尾气释放。臭氧消毒的转移效率通常要>80%。

2.3?销毁多余的臭氧

含有臭氧的水,对人体是有害的,需要将臭氧除去。可以利用紫外线照射水来去除臭氧。过程中让臭氧分子分解成一个氧气分子加上一个氧原子,它会与另一个原子结合要形成一个新的的氧分子。去除的有效性取决于紫外线照射强度。其他安全方法消除臭氧的方法有,使水温升高,超过30℃,臭氧就会离开。

3?臭氧测量和控制

可以使用氧化还原电位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色度计或传感器、臭氧与乙烯的光化学反应来监视和控制溶解臭氧量。美国医疗仪器协会推荐使用靛蓝三磺酸盐比色法测试,或当量测量,测试每个时点的消毒效果,并定期测试臭氧在环境空气含量,以确保遵守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局允许暴露限值为0.1 ppm要求。

4?与臭氧接触相关的安全问题

4.1?患者安全

臭氧半衰期很短约25 min,在20℃的水中,在紫外线照射下很快就会去除。为确保彻底去除臭氧,在透析水循环前最少1 h应停止输入臭氧。此外,所有的透析用水必须首先通过紫外线单元。紫外灯的辐射能量几乎是瞬间会使臭氧变成氧分子。最后,透析机本身作为一个水通气主要功能。

4.2?操作安全性

操作臭氧系统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臭氧接触的可能性。

臭氧是一种有毒气体。它安全可闻浓度是0.02~0.04 ppm,毒性临界0.4 ppm。毒性临界浓度是可闻浓度的10倍,这也是其与环氧乙烷气体相比的安全考虑之一。

大多数国家职业法规,臭氧的最大临界浓度是0.1~0.2 ppm。在超过1 ppm浓度下呆24 h,臭氧对眼和呼吸道的刺激性是不可逆转的。

5?臭氧在血液透析中的实际应用

臭氧似乎是一个最有前途的非化学供水系统消毒血液透析的方法。最近,欧洲单位(即瑞士所有州医院)及美国越来越多的透析正在使用臭氧消毒其配水系统和透析液集中容器。从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臭氧在透析系统中水处理方面效果良好且最为经济:(1)与其他透析消毒方法的比较。臭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和有前途的血液透析消毒剂,优于二氧化氯、过氧酸、次氯酸钠、甲醛。(2)操作考虑。每天晚上透析结束后,臭氧生成器生成臭氧对输送环路,容器,浓缩系统进行消毒。为确保合适的杀菌效果,美国全国肾脏技术员协会技术手册推荐浓度为:10 min下臭氧浓度1 ppm或20 min下臭氧浓度0.5 ppm。定期监测水及周边空气中臭氧浓度(靛蓝trisulfonate或数字色度计)。(3)成本分析。臭氧消毒与其他方法相比,如消毒用过氧乙酸或加热消毒法,是最为经济的透析水消毒方法。如表2所示,在12个工作站中,臭氧消毒在能源消耗和成本上比巴氏杀菌都更具优势。见表1、2。

6?展望

臭氧消毒与其他消毒方法相比,具有快捷、高效、稳定、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并且存在低能耗、节省人力资源等优势。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利用臭氧进行工作站水处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微生物、内毒素和生物膜控制的方法。但如果在血液透析中广泛推广还需要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调查。

[参考文献]

[1] Sankaran S,Khanal SK,Pometto AL,et al.Ozone as a selective disinfectant for nonaseptic fungal cultivation on corn-processing wastewater[J].Bioresour Technol,2008,99(17):8265-8272.

[2] Sharma M,Hudson JB.Ozone gas is an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antibacterial agent[J].Am J Infect Cont rol,2008,36(8):559-563.

[3] Broder BC,Simon J.Understanding ozone[J].Mater Manag Health Care,2004,13(9):38-40.

[4] Amato R,Curtis A.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ozone in dialysis[J].Nephrol News Issues,2002,16:27-29.

血液系统 篇4

关键词:水处理系统,血液透析,透析用水,维护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维持生命的主要疗法。常规血液透析时病人血液每周至少与300L透析液接触, 溶解在透析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可弥散通过透析膜进入病人血液。因此, 作为透析用水, 纯度要求非常高, 如果水中含有害物质, 很容易通过透析膜进入病人的血液中, 即使较低浓度的有害元素, 长期蓄积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因此, 水处理系统的日常维护, 对于保障患者的透析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1 水处理系统的原理

血液净化用水处理系统, 多为超纯水系统。该系统由前处理和反渗 (RO) 装置组成。前处理系统由前级过滤器、原水增压泵、活性炭过滤器、树脂软水器和砂滤器组成。

(1) 前级过滤器:

用于过滤水中较大的颗粒及杂质。

(2) 原水增压泵:

由于整个反渗系统需要恒定的供水流量和供水压力, 原水增压泵用于维持水处理系统必需的最小的水压和流量。

(3) 活性炭过滤器:

水中的余氯和氯胺对患者有严重的危害, 且不能被反渗膜清除, 活性炭是祛除水中余氯和氯胺唯一有效的方法。

(4) 树脂软水器:

软水器是利用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 使水软化。同时软水器安装在反渗系统之前, 也起到了保护反渗膜, 延长膜寿命的作用。

(5) 砂滤器:

通过多层各种大小的砂砾组成多层过滤系统, 用于去除水中的不溶于水的颗粒物质及悬浮于水中的胶体物质。

(6) 反渗装置:

反渗装置是水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反渗膜可以清除水中90~98%的单价离子、95~99%的二价离子, 也可以清除大的有机物。

2 水处理系统的日常维护

(1) 原水增压泵:

每天监测和记录原水增压泵的压力和流量, 及时调整使机器处于合适的压力和流量。

(2) 活性炭过滤器:

每天监测过滤器的前、后压力, 查看自动反冲定时器时间是否正确。定期测定产品水中的余氯和氯胺含量, 若含量超标 (AAMI标准游离氯0.5PPM, 氯胺0.1PPM) , 应立即更换新的活性炭。

(3) 砂滤器:

根据水质的优劣和用水量的大小, 及时调整自动反冲洗的时间。

(4) 树脂软水器:

每天检查软水器的压力, 若压力异常, 应及时反冲。要保证盐罐中足够的盐总量。定期测定产品水的总硬度, AAMI推荐反渗水总硬度<17.2PPM。

(5) 反渗装置:

每天监测反渗膜进水压力和出水压力, 及监测反渗水的流量。每天监测反渗水的电导度, 电导度反应了水中的离子浓度。

(6) 保安过滤器:

位于前处理部分和反渗装置之间的保安过滤器, 用于分离前处理水中的游离的微粒而且保护高压泵和反渗膜。滤芯的过滤精度为5μm。根据用水量定期更换。

(7) 管道消毒:

为了抑制细菌的黏附和生长, 反渗水需要保持一定的流速。每月对供水管道消毒处理一次, 并对产品水进行细菌监测和内毒素测定。

参考文献

[1]许永会.水处理设备的改进、维护及维修心得[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5) :83.

[2]殷恒基.血液透析机纯净水直供式系统的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4) :98~99.

血液系统 篇5

一、临床表现:

代谢亢进: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

脾大:左上腹坠胀,质坚实、平滑、无压痛

肝大

胸骨中下段压痛

眼底静脉充血及出血

白细胞淤滞症:呼吸窘迫、头晕、言语不清、cns出血、阴茎异常勃起

二、病程演变:

加速期:有发热、虚弱、体重下降,脾迅速肿大,胸骨和骨骼疼痛,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对原来有效地药物变得无效

实验室检查:

a.血或骨髓原始细胞>10%

b.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c.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或增多

d.除ph染色体外又出现其他染色体异常

e.粒单系细胞培养,集族增加而集落减少

淋巴瘤

一、临床表现:

1.霍奇金病:

以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为首发,其次为腋下,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饮酒后引起淋巴结疼痛。

2.非霍奇金淋巴瘤

以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为首发;咽淋巴环病变结外累及:胃肠道以小肠为多,表现为腹痛、腹泻和腹部包块。

骨髓

cns:

骨骼:腰椎及胸椎多见

皮肤: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溃疡

肾脏损害

二、临床分期:

i期: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或单个结外气管局限受累

ii期:横膈同侧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外气管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

iii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可伴脾累及,节外器官局限受累,或脾与局限性节外器官受累

iv期:一个或多个节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性也属iv期

全身症状:a.发热38度以上,连续三天以上,且无感染原因

b.六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

浅谈血站血液管理与血液质量 篇6

【关键词】血站;血液;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15-01

近年来,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对血站推出了很多的培训项目,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文件,提高从业人员血液知识和技术水平,规范采供血执业质量行为和技术行为。“一法两规”就是最好的例子。法规中明确指出血站必须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1,2]。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站通过质量控制和管理,向临床供血22.3吨,无一起质量事故,2009、 2011连续两年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室间质量评价优胜单位,笔者的体会见下。

1 加强血站职工管理  在人的管理上,一是舍得在业务技术培训与学习上投资;二是经过先进性教育,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上领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组织职工学习质量管理体系,并编写出质量手册,从理论上让职工了解质量管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反复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基本标准》、《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等法规,并邀知名输血专家来站讲课,组织职工进行质量培训,全部达到合格为止。

2 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 采取以下办法:成立仪器购置和计量管理小组,负责仪器的购置。先考察论证可行性、选厂家、购置、进行质量评价、验收合格后使用。先后添置了进口酶标仪、洗板机、离心机等高档设备,主动申请计量部门对仪器进行检定,强检仪器和一般检定仪器按《计量法》要求每年一次检定。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购置审批手续、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计量检定合格证、验收手续记录、使用记录、损坏维修记录及其他变动情况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由档案室专人保管,方便查阅。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如购置使用、保养、维修、上岗培养、故障报告等制度10个,落到实处。这样仪器的使用体现了仪器的现代化、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

3 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首先保证进货渠道正规;“三证”齐全;进购计划、入库验收、领用及报废等手续齐全;免疫试剂还必须有批检激光防伪标志。质管科还将严格按标准对新购的原材料进行抽检,只有抽检合格方可使用

4 控制环节质量,确保血液质量

4.1 血液采集方面的质量控制

(1)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基础,同时还应建立完整的献血者档案,各种采血记录应保存10年。(2)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GB-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注意病史询问、体检及采血核对。(3)采血环境要符合清洁区标准,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每月至少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进行采血环境检测。(4)采血前献血者应严格消毒采血部位,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不少于8 cm×8 cm,一针穿刺率大于9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每月至少做1次采血人员手的无菌培养实验。(5)血袋使用前必须对血袋进行质控,包括热源、无菌试验和理化项目的检测。(6)血液采集前要认真核对献血者、采集中贴标签要再次核对,血液采集完毕,准确留取试管标本,将热合好的血袋及时放于2 ℃~6 ℃的冰箱内存放,以保证血液质量。

4.2 血液检验方面:

4.2.1 严把试剂质量关

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试剂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按照规定采购由卫生部批准的定点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和“批批检”手续的酶免试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采购时应考虑该试剂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和在全国血站中的市场占有率等情况。根据自身血站使用量决定采购量,一般三个月使用量为最佳库存。试剂采购进站后,要用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权威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血清再次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否则坚决退货。对试剂的出入库和使用情况要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对检测记录及“批批检”报告应按规定归档保存,以备后查。

4.2.2 提高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认真做好初复检工作

血液检测实验室是保证血液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实验室配备责任心强、学历资质好的人员、国内血站使用中公认最好的设备,不同人员用不同产家试剂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血液标本严格检测。[3] 从环境方面来说,血液的检验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安静;有足够空间和充足照明;室温恒定;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冰箱温度准确;全自动加样器、后处理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养,保证仪器精密;孵育箱和水浴箱的实际温度能满足试验要求的温度,并保持恒定;计时器计时要准确,试验用水应是高质量试验用纯水。

检验仪器应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检验仪器;检验结束,及时维护仪器,并填写仪器使用和维护记录;对于血液检验人员需要具有以下资格:经国家正规检验专业教育,获得相应学历证明;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二类岗位培训,经考核成绩合格;血液检验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工作中要做到相互监督。

4.3在成分制备方面: 成分血制品的安全依赖于诸多因素,成分血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为提高成分血的制备质量,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成分制备条件,建立无菌间,装备大容量低温离心机、低温操作台、血液暂存冰箱等。另外,还要求成分制备间的整体环境整洁、舒适、安全。[4]符合《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質量管理规范》中相关要求。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无菌用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溶液一般1周更换1次,工作人员进入净化间均更换隔离衣,换工作鞋,戴无菌手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等,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成分制品的安全。

4.4 在储血、供血方面: 血供科根据临床对血液的需求,科学、合理控制血液库存数量;指导临床科学用血。对于库存血液,也要进行严格的操作与控制以确保血液质量。严格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发血前做好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做好必要的防护,如温度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达到血液制品运输所需的要求,确保血液质量。

5 加强质量信息的管理 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决策的重要依据。工作中原始数据、实验原始记录、各科数据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搜集、汇总、上报和存档。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以《血液质量管理内部审核通报》形式反馈全站质量信息。血站应建立健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对各项业务工作施行网络化管理,用机器管理人。实行统一的血液的信息化管理,使全国血液管理实现“一盘棋”,使国家有关部门实现了对血液的即时动态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每一袋血液从采血、血液检测、成分血制备、供血的各个环节的时时监控、对临床用血需求作出最迅速反应。为实现全国异地还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方便了无偿献血者。同时,实现中心血站与医疗机构联网,实现血液信息、病人信息资源共享,对促进临床合理科学用血、提高医院输血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建立统计管理体系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主要由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建立的统计管理体系一整套数据进行反映。因此,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采供血工作各环节、各质量控制点,作为统计工作观测点,并确定各观测点准确的参照值作为标准测量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视、测量。[5]采供血工作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指标只能反映某项工作的一个基本面,要充分了解工作情况,就需要构建一套 科学 、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一方面要能够说明该工作及其影响该因素的数量表现,另一方面还要能够说明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工作认识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定期对全站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进行测量,综合分析、评价,并建立统计分析信息台账。通过纵向、横向数据对比,反映各项指标、各观测点,乃至相关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改进。

总之,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血站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血站的各项建设,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最终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04-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05-9.

[3] 张悦,刘艳,韩素英,李丹,潘书贺.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3).

[4] 丘艳.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M].第1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61.   [转贴于:论文大全

[5] 王国剑.试论如何加强血站质量管理[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创新,2009(3).

作者简介:

血液透析服务排班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信息化的效果在各行业逐渐显现, 医疗机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医院血液透析服务中心通常仍然以管理者经验来做手工排班, 这种方式需要管理者根据经验和记忆平衡设备和病人的供给与需求, 排班过程繁琐、容易出错, 设备使用很难均衡、患者需求很难满足, 而且会耗费大量工作时间, 在排班管理中手动排班记录的查询、统计和分析也相当不方便、查询过程繁琐、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差错。血透服务排班解决方案的提出是形势所需。

1 系统分析

医院的血液透析服务中心往往配置很多台血液透析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血液透析服务。一般血液透析服务对象包括普通患者、乙肝患者及丙肝患者等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设备对应不同类型患者。而对每一类患者, 对应的透析服务又分为HD和HDF两种, 具备HDF功能的设备可用于HD治疗 (通常不提倡按照这种向下兼容模式来使用设备) 。据此, 透析服务包括6 类:常规HD、常规HDF、乙肝HD乙肝HDF、丙肝HD、丙肝HDF ( 分别简称为HD、HDF、BHD、BHDF、CHD、CHDF) 。一台透析设备能提供一种或两种服务, 如能做常规HD, 或者常规HDF以及常规HD。

血液透析服务中心通常以2 周为一个周期来安排血透服务时间表。每个工作日有三个班次。由于设备故障、保养、休整、预留等原因, 设备可能在某些班次无法投入使用。在接受治疗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出相应治疗方案。例如,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常规患者, 需要在2 周内接受5次治疗, 其中包括4 次常规HD、1 次常规HDF。

血透服务管理者的任务在于根据设备功能、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偏好 (包括班次、设备以及空间分区如房间) , 安排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相应的透析设备。

医院血液透析服务排班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为生成科学合理的设备排班方案, 为管理者提供排班决策支持。

将排班系统功能分为两部分, 一方面, 为血透中心日常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实现透析设备功能管理、透析设备管理、病床管理、病床设备匹配管理、病人基本信息及需求偏好信息管理等功能;另一方面, 为管理者提供排班决策支持及透析方案查询功能, 采用手工调整和自动排班相结合的模式制定病人的治疗计划和治疗方案的局部调整, 从而改善设备使用均衡性以及病人的偏好满足度, 提高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结构及模块划分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分为设备信息管理模块、病床管理、工作时间配置、病人信息管理模块、设备排班模块、设备排班查询模块、数据统计模块及系统状态追踪模块。

2.1.1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对血透设备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 以供设备排班时使用。设备信息主要包括血透设备的功能信息及设备的基本信息。设备功能管理包括查询已有设备的功能;添加、修改与删除相应的设备功能 (删除只能删除未与具体设备对应的功能) 。设备基本信息管理包括按条件查询已经录入系统的所有设备的信息, 包括:设备id、名称、功能、上线时间、价格、可用状态等;新设备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已有设备信息。注意, 在存在待确认调度时, 添加、修改、删除功能被禁止。

2.1.2 病床管理模块

该模块对血透中心的病床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 病床信息包括血透中心分区信息、病床的基本信息、病床与设备的匹配信息及床位预留的信息。分区 (即透析房间) 管理包括透析分区信息的查看、删除、添加和修改。病床基本信息管理包括病床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所有病床的基本信息 (病床编号, 病床的空间位置、病床描述等) ;变更病床所述分区及病床的可用状态。病床设备匹配包括该模块建立或者解除设备和病床之间对应关系。床位预留管理包括实现不同时间、不同班次的床位预留功能, 以应对突发情况。此外, 可实现预留床位的删除与变更。

2.1.3 工作时间配置模块

工作时间配置模块实现工作时间的查看和重置。

2.1.4 病人信息管理模块

病人的信息在排班时作为必要输入需要得到记录和管理。病人的信息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及病人的治疗方案。病人基本信息管理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病人基本信息, 包括:病人id号、病人姓名及原发病等信息;将病人的信息导出成Excel文件。病人治疗方案管理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具体病人的需求治疗方案及治疗的时间偏好和设备偏好。此外, 该模块还可实现使处于治疗状态的病人退出治疗, 设置已经退出的病人召回最后退出时的治疗方案。

2.1.5 设备排班模块

该模块实现系统的主要目标:生成一个合理的设备排班方案。我们针对该问题设计了基本启发式算法对设备进行排班。该模块主要包括设备日常排班、设备排班调整及排班结果确认三个子模块, 其具体实现以下功能。

日常排班:根据系统数据库中的病人信息、病人需求信息、设备信息进行系统排班, 其中, 周期性病人通过系统算法自动排班, 而临时病人则通过临时插入排班。当系统中存在新病人添加或者已存在病人的治疗方案、需求偏好发生变更时, 均应通过该模块功能对已有排班做出调整。

设备排班调整:当系统存在设备停用或者病人主动要求做出调整时, 该模块为排班者提供排班局部调整界面。该模块提供调整的人机交互功能、调整参数支持以及保存调度结果等功能。

排班结果确认:经过日常排班模块或者设备排班调整模块, 新更新的排班班次将进入确认过程。排班结果确认模块提供系统临时排班方案列表和相应的确认参数支持, 用户可以查看相应的具体排班结果表、根据调度参数调整待确认部分调度、删除临时调度及从多种调度方案中确认一种调度方案作为最终执行方案。

2.1.6 设备排班查询模块

排班方案作为重要的治疗参考资料, 医生与护士需要按照多种方式对设备排班方案进行查询。该模块提供六种查询方式:空闲机位:查询本周及下周机器被占用以及可用情况;当前方案查询:查询本周和下周的调度方案, 并将查询结果按照床位显示及实现Excel导出功能;历史排班查询:与当前方案查询类似, 查询并导出过去的排班记录;个人方案查询:查询并导出指定病人在制定时间段内的排班, 若不指定查询病人, 在查询所有病人的治疗排班;单班次排班查询:查询指定日期指定班次上安排的所有透析排班, 并将结果导出成Excel文件;按床位排班查询:可查询特定时间段内安排在指定床位上所有透析治疗的信息。

2.1.7 数据统计模块

该模块实现以下功能:透析台次统计, 实现按不同方式统计不同设备上进行透析治疗的次数;病人信息统计, 统计不同时间范围类病人的新增退出情况, 从而识别病人血透治疗的高峰期, 追踪退出病人的主要退出原因。

2.1.8 系统状态追踪模块

系统状态追踪模块主要完成系统状态的主动监测, 主要监测三类信息:系统通知类信息、设备可用状态变更类信息及病人变更类信息。当存在设备可用状态变更类信息时, 提醒用户很有可能需要进行调度方案临时手动调整;而当病人变更类信息不为空时, 提醒用户很有可能需要进行日常排班。

2.2 设备排班算法设计

本系统的关键在于对于设备、病人及病床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并以此为输入进行设备排班生成合理的设备排班方案。因此, 我们针对设备排班问题设计了基本启发式算法进行自动排班, 具有计算速度快、求解质量高等特点。

进行设备排班时首先初始化得到病人的信息与设备的信息。随后根据病人的透析频率对病人进行排序, 依次为每位病人生成可行透析方案库, 对方案库中的各方案进行评价, 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作为该病人的透析方案直至全部病人安排完毕。在生成每个病人的透析方案库时, 首先依据病人的透析频率生成初步透析方案库, 确定病人在哪天接受治疗, 随后根据病人需求细化初步透析方案库中的各方案, 确定病人在哪天接受何种治疗, 最后确定各方案的服务班次及设备。设备排班算法的主流程与生成各病人的方案库的算法流程图1 所示。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开发情况

该系统采用Java技术进行开发。Java技术有下列优点:简单、面向对象、分布式、解释执行、鲁棒、安全、体系结构中立、可移植、高性能、多线程及动态性。系统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对排班数据进行管理。My Sql是一个快速、多线程、多用户的开源SQL数据库服务器。支持正规的SQL查询语言和采用多种数据类型, 能对数据进行各种详细的查询。My Sql可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简单地说, My Sql可以支持Windows95/98/NT/2000 以及UNIX、Linux和SUN OS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这意味着在一个操作系统中实现的应用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其他的操作系统下。

自动排班系统软件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运行环境为Java SE Runtime Environment, 数据库为My SQL 5.5。

该系统为基于JAVA Swing和My SQL数据库的C/S模式的软件系统,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 先进性。JAVA技术的面向对象的特性, 使得基于JAVA语言的系统开发效率大幅度提高, 同时, 构筑出来的系统品质比用传统编程语言开发的系统也有较大幅度提高。第二, 良好的跨平台性和移植性。采用JAVA技术的系统可以不依赖特定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及某个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第三, 运行稳定、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在进行手工排班调整功能时, 通过鼠标的滑动实现参数界面的快速显示和隐藏, 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呈现和界面的人性化。

3.2 系统应用效果

血透服务排班系统已运用于武汉市某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 应用效果良好, 达到了系统的最初设计目标。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由于考虑因素过多, 问题约束过多, 现实情况多变, 使得手工排班费时费力。使用排班系统后, 排班自动化, 极大地减少了排班时间, 大大的提高了医护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提高排班方案的合理性, 使设备排班更为规范。手工排班时往往只是能够将设备安排给患者而未考虑到患者的偏好及治疗情况等因素。排班系统采用启发式算法, 考虑设备均衡使用、患者均衡治疗及满足患者偏好等多个目标, 有效提高了排班的合理性, 规范排班流程。

提高服务质量, 增加患者满意度。合理的排班方案使患者的时间尽可能均匀, 尽可能满足患者设备偏好、病床偏好、分区偏好, 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患者满意度增加。

使排班方案查询及对历史排班方案管理更为便捷。排班系统将排班方案存储于数据库中, 提供各种查询方式对历史排班方案进行查询, 能够生成各类医护人员需要形式的报表。相比于手工排班的纸质档案, 存储于数据库的数据便于查询、存储, 能够有效地对历史排班方案进行管理。

4 结语

本系统目前只对排班及其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在未来可将其嵌入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 导入医院病人及设备的数据, 实现医院与病人的信息自动更新, 减少管理者的操作, 使排班自动化程度更高。

现系统为C/S系统, 可将其拓展为B/S系统, 在网页上便可访问排班系统, 使访问方式更为便捷。患者可登入系统更改自己的偏好信息, 医生可登入系统更改患者的治疗方案, 使整个排班流程更为简洁、高效, 并且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高端复杂医疗设备资源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而根据经验和记忆平衡设备和病人的供需关系的传统排班手工处理方式是制约资源高效利用的短板。基于此, 提出服务排班解决方案是顺应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化在医疗服务领域实践的探索尝试。

血液透析系统数据分析与导入 篇8

关键词:Powerbuilder,VisualBasic,Oracle,继承

0 引言

我院的血液净化中心是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我院于2008年完成了血液透析系统的开发,该系统是在Powerbuilder9.0环境下开发,基于Oracle8.1.7数据库,于09年投入使用。在该系统使用之前,我院血透中心已在使用科室自行用VisualBasic开发的透析管理程序。新系统投入使用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数据继承问题。新系统病人往次透析信息是从透析管理程序中导入的。

1 工作流程

需要导入的数据分2部分。

1.1 基本信息部分图1。

1.2 体症部分(图2)

血液透析系统采用的oracle8.1.7数据库,而老系统采用的是数据文件存储的方式,基本信息和体症部分分别是以idx和dat为扩展名的数据文件。如图2-1~3。

在血液透析系统中这两部分分别对应oracle数据库中dialyse_visit_rec(透析病人基本信息表),dialyse_vital_signs(体征表)两张表,dialyse_visit_rec的主键是:dialyse_id(透析编号),dialyse_visit_id(入科次数),dialyse_no(透析次数);dialyse_vital_signs的主键是:dialyse_id(透析编号),dialyse_visit_id(入科次数),dialyse_no(透析次数),recording_date(记录时间),time_point(时间点),vital_signs(体症项目),vital_signs_values(体症项目对应的值)。

新旧两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和数据结构都不同,分如下步骤将数据导入。

Step1首先对idx(基本信息)进行对应调整。

2.3.1 通过extconvert(文件后缀批处理)工具将老程序中data文件夹中的idx文件转换成txt文件。

2.3.2 再通过TextForever(文件合并工具)将所有的转换得到的txt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

2.3.3 通过excel将合并所得txt文件打开,分隔符为^,然后比对oracle数据库中dialyse_visit_rec表结构调整字段顺序,生成dialyse_visit_rec_temp.txt。

Step2对dat(体症信息)进行对应调整。(由于数据结构差异很大,自行用VisualBasic开发数据转换程序,将对应单元格的数据扫描到相应位置。)

2.4.1 通过extconvert工具将老系统中data文件夹中的dat文件转换成txt文件。

2.4.2 通过自行用Visualbasic开发的监测数据转换程序转换数据(如图2-1),将对应单元格的数据扫描到相应位置形成符合oracle数据库中dialyse_vital_signs数据结构的数据文件。

2.4.3 将转换后的数据文件通过TextForever工具合并成一个数据文件dialyse_vital_signs_temp.txt。

Step3对dialyse_visit_rec_temp.txt,dialyse_vital_signs_temp.txt进行数据规范性处理。由于老的透析管理程序采用数据文件的存储方式,产生了很多不合oracle表结构的数据,通过excel处理数据,删除相应主键冲突记录,重复记录,不合规范记录,形成最终的文本文件:dialyse_visit_rec_temp.txt,dialyse_vital_signs_temp.txt。

Step4通过powerbuilder将dialyse_visit_rec_temp.txt,dialyse_vital_signs_temp.txt进行import操作,导入oracle数据库中相应表,调试至成功导入。

Step5进入血液透析系统查看,数据导入成功,透析信息正常显示。

3 结论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的构成及改进 篇9

1 水处理系统的构成

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原水进水部分、砂滤器、软水器、活性炭过滤器、反渗透系统及反渗水输送系统6部分。

原水进水部分:主要包括进水阀、进水压力表、进水泵和出水压力表等, 反渗透系统对原水压力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原水的压力不足, 不能满足压力的要求, 会使反渗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一般要求供水压力≥0.3MPa。

砂滤器:主要由罐、自动控制器、旁路阀、压力表组成的, 它处于水处理系统中的最前端, 作用主要是过滤原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和悬浮颗粒。

软水器:主要由罐、自动控制器、盐箱、旁路阀、取样阀和压力表组成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用钠离子置换原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软化水质。由于水质过硬会减少反渗膜的寿命, 也会导致病人发生“硬水综合征”, 因此我们需要依据水质的软硬度来设定软水器的再生周期, 在这过程中保证盐箱里有足够的盐, 才能有足够的钠离子来置换水肿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活性炭过滤器:主要由罐、自动控制器、旁路阀、取样阀和压力表组成的, 它能去除大分子的有机物、铁氧化物和余氯, 其中余氯会影响膜的结构, 会导致反渗透膜失去作用, 反渗透过程中不能去除这些物质, 也不能在电导度的指标上显示出余氯的是含量多少, 这样余氯对病人的病情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 在这一个过程中, 我们首先注意的就是一定要经常化验, 确保氯的含量不超标。

反渗透系统:主要由高压泵、反渗膜、控制系统和电导度表等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反渗膜, 能够去除水中杂质, 得到近乎纯水能达到标准的一个透析用水。反渗水水的质量是由反渗水的电导度值能直接反映出来。

反渗水输送系统:通常分为直供式和非直供式。其中非直供式是有水箱和送水泵, 但是它的弊端就是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即便在停水的时候能保证一段时间的反渗透, 但仍不建议使用。一级反渗透采用的是非直供式反渗水运输, 二级反渗透采用的是直供式反渗透运输。

2 水处理系统的改进方法与应用

水处理系统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对于临床透析用水水质和持续供应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水处理系统如果出现问题会导致整个透析的正常运作, 影响患者的病情。

2.1 原水压力不足如何改进

故障现象主要是透析室的透析机都自动警报“供水不足”。其导致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医院应急施工, 导致切断了透析室水的持续供应, 但没有及时告诉透析室导致了原水的压力不足, 致使一级反渗透系统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由于水箱中有存储的一级反渗水、二级反渗透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过一段时间, 所有血液透析机都会报警“供水不足”无法工作。

处理方法是马上找出断水的原由, 最短时间内恢复供水, 如果不能及时供水, 应用备用水。能持续供水之后, 将砂滤罐、软水罐、活性炭过滤罐充满水之后, 启动一级反渗透系统, 待水箱中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 启动二级反渗透系统, 保证血透正常进行。

技术改进:本次故障其实属于小问题, 之所以导致较大的影响, 主要问题在于当原水供应不足时透析室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通知维修人员, 致使二级反渗透系统使用水箱水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及时处理原水供给故障。为避免再次发生, 安装一个压力报警器, 设置为原水压力<0.2MPa时, 报警器警报, 工作人员应及时报修。经过改进, 故障都在安全时间内解决, 不影响临床透析。

2.2 水箱下液位控制开关失灵

故障现象是透析室所有血透机都报警“供水不足”。导致一级反渗水水箱中会有一个液位控制开关和浮子, 当液面到了浮子的下端, 由于重力作用启动开关启动一级反渗透系统, 向水箱注入一级反渗水之后, 液面上升, 让箱内液体高于浮子的最上端, 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二力相抵, 开关自动断开, 自动关闭一级反渗透系统, 注水终止。这是因为开关接触问题, 导致一级反渗透系统无法启动, 使水箱内的水无法注入, 导致二级反渗透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致使透析机都报“供水不足”。故障处理:水箱上控制开关打开之后, 仔细检查开关是否接触不良, 如果开关表面氧化了, 需要用砂皮纸擦拭, 如果开关有大面积氧化, 必须及时更换一个开关。

技术改进:其实处理液位控制开关故障并不难, 如果等到警报响了才处理故障就加大了难度, 所以为了不影响临床透析应用, 工作人员应当第一时间通知, 确保能及时处理故障。我们可以对水箱进行改进, 在水箱外侧安装一根与水箱顶部和底部相通的透明塑料软管, 这样可以在外面能看到水箱内的水位, 然后在浮子最下端向下5cm处安装报警器, 液面达到这个位置或低于时, 警报会响起, 提高了处理事故的效率。

2.3 水箱上液面控制开关失灵

故障现象是水处理室整个房间全部被反渗水淹了。故障原因是因为开关不能脱开, 导致一级反渗透系统不能关闭, 使水箱液面高出高液位线, 一级反渗透系统还在给水箱补水, 一级反渗水流出, 使整个水处理房间被淹。

故障处理:首先打开水箱上方的控制开关, 仔细看看开关的接触情况, 有时因为反复的开或关, 有时出现“卡壳”, 不能断开, 手动拉浮子再松开, 就能关掉一级反渗透系统, 就能再次正常工作。如果还是不能正常工作, 需要换一个开关。

技术改进:在水箱外安装一根与水箱上下部相通透明塑料软管, 能看见水箱内的液位高度, 然后在浮子最上端向上5cm处安装一只报警器, 当水位到液位或高于此位置时, 警报就会响起, 这样能第一时间处理确保正常工作。

3 结束语

水处理系统每一个部分的结构设计对于透析用水的水质质量与持续供给都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员在维修时要特别关注水路流程和其工作原理的掌握和分析。在我们对故障进行维修和技术改进的时候, 首要前提就是一定要明确工作流程和其运作原理, 找出存在的问题, 进行改进和维修。

水处理设备一定要有专业的人操作和管理, 操作者一定要熟悉整个运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这样才可以实施对的系统改进, 这样才能保证透析设备正常工作。

摘要: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的原始设计的配置和结构存在不科学因素, 所以针对医学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系统的改进。血液透析水处理的设计需进行细致分析, 然后改进原水压力报警系统和存储水箱上下水位报警系统。当再次出现原水断水、水箱缺水及满水情况时系统会及时报警, 这样不会影响到临床使用, 达到我们改进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的目的, 保证临床应用血液透析过程中用水供给正常和稳定。

关键词: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报警系统

参考文献

[1]王鑫卫.浅谈如何提高医疗器械的维修效率[J].医疗装备, 2011 (06) .

[2]冯静.血透室水处理系统的维护[J].医疗装备, 2011 (06) .

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篇10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ying,CBP)技术的前身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 therapy,CRRT)技术,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已由刚开始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治疗多脏器衰竭(有或无急性肾衰)以及某些非肾脏疾病[1]。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通常称为CRRT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医疗急救设备之一;它和血液透析机一样,都是通过血泵驱动将患者血液引至体外,经过特殊滤器实现血液净化的目的。这就要求CRRT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开机自检功能,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故障率低;通过多种治疗模式结合,提高血液净化效率。为使系统更加安全稳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广大从业人员对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关键技术有一个更加深刻和理性的认识。

2 系统安全稳定的关键技术

CRRT系统作为一种血液体外循环治疗的医疗急救设备,目前常需要对患者行中心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通过血泵的转动挤压血路管,驱动血液流入滤器(高通量合成半透膜、炭罐或树脂罐等)。通过弥散、对流的作用,连续24 h或接近24 h使血液中的有害溶质得到清除,并使患者体内水分、电解质等达到平衡。鉴于治疗的时间较长,而且是将患者大量的血液在体外进行净化,因此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系统安全稳定技术包括系统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并确保治疗患者安全可靠等方面。

2.1 自检功能

CRRT系统一般由血液和液体驱动装置、超滤容量平衡装置、监测报警装置、加温装置等组成。血液和液体驱动装置包括血泵、超滤泵、置换液泵、透析液泵及肝素泵;超滤容量平衡装置是通过精确地容量平衡秤来实时监测置换液、透析液及超滤液的质量变化,通常采用1~4个电子秤进行容量控制,精确度<3%;监测报警装置包括动静脉压、跨膜压、膜前后压力的监测、漏血监测、液体容量监测、空气监测等;加温装置用来对置换液或透析液进行加热,使液体温度稳定在37℃。

系统开机后会自动对所有部件作一次全面自检,监测各装置的工作电压、电流曲线、传感器灵敏度、机械运动状况等。并具有工程师维修程序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各部件的运行参数。以使CRRT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使故障尽量在自检的过程中及早发现,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2 凝血监测技术

凝血监测技术实际上是通过监测血路管中各个压力测试点的压力值及变化量,测定血路管中是否存在凝血的一种压力监测技术。长时间、低剂量肝素或无抗凝血的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都难免会发生凝血现象,造成血路管及中心静脉置管阻塞、动静脉压力增大等报警。因此,实时地对血路管进行凝血监测,可以有效地提示医护人员控制肝素的追加量。金宝Prisma系统具有凝血双监护系统,它们是采用滤器跨膜压TMP和滤器前后压力差ΔP来监测和对比滤器的凝血情况的。治疗开始时,系统会自动记录无凝血状况的基准值。随着治疗的进行,通过计算TMP/ΔP值并对比基准值,从而反映滤器凝血程度,并提示和建议医护人员更改相关参数。如TMP升高至350 mmHg(1 mmHg=133.322 Pa)时,系统发生报警,并建议降低置换液流量等[1,2]。

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血液需要与血滤所需的中心静脉双腔置管、血路管、滤器等发生接触。由于血液与这些器材之间存在生物相容性的差异,血液容易发生凝结,阻塞整个血路管,降低滤过率,甚至影响CBP的进行[3]。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实施合理充分的肝素抗凝、提高血流量及保持置换液或透析液恒定温度之外[4],血滤器材的特殊结构式设计、滤器膜的生物相容性等是防止血路管及滤器凝血的重要手段。

2.2.1 血滤管路的结构设计

为了避免患者血液一次性在体外循环的容量过多、时间较长,某些厂商推出了内径较小、长度短的血路管,并摒弃了常规血液透析管路大静脉壶设计,选择了膜式压力壶的设计,大大减少了体外血液的循环量,并且避免了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如金宝一体式AN69膜高通量血滤器和管路就是如此。而传统的动静脉壶式设计,不适宜连续性治疗,并且增加了血液在管路中滞留的时间,使得体外发生凝血的机会提高。然而,一旦发生凝血,一体式血滤器材的设计将增加患者治疗的费用。

2.2.2 提高滤器膜的生物相容性

尽管如今血液净化滤器膜的生物相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滤器膜作为一种异体物质,到目前为止,仍然与人体血管内皮存在着差异,不可避免发生反应。但如果反应轻微,耐受能力强时,表明膜的生物相容性就好。理想的滤器膜应该与人体的血管内皮极其相似,并具有无毒、无抗原、无补体、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激活及炎性因子释放的特点,不会对人体凝血系统造成影响。有研究表明,通过提高膜的表面亲水性、调节表面微观不均匀性、表面伪饰、引入生物活性物质等,可以提高膜的生物相容性、抗凝血性及抗血栓性[5]。因此,随着血滤管路和滤器生物相容性的逐渐提高与完善,与人体血管内皮无限接近时,治疗都不会有抗凝的考虑了。

2.3 漏血监测技术

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如果滤器发生破膜,那么血液会通过滤膜渗透到废液端,即发生漏血现象。这样不但会造成血液的流失,而且会使血液和置换液或透析液中的成分在破膜处自由的移动,这样是很危险的。因此,任何血液净化系统都是通过对比跨膜压的大小和漏血监测装置来防止破膜后发生漏血的,用以保证患者治疗时的安全。

2.3.1 跨膜压

跨膜压是指膜两端的压力差,可以反映是否存在破膜的潜在危险,一般在治疗过程中使跨膜压尽量<500 mmHg。预设一定的跨膜压报警范围,并实时地监测跨膜压的大小可以有效地防止破膜发生,这是系统为防止漏血设置的第一关保护。

2.3.2 漏血监测

漏血监测的核心是漏血传感器。不同的厂商漏血监测原理不同,但它们是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组成,利用测量废液管路里的透光强度来实现的。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废液上,如果废液里含有血液,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发射光照到光敏二极管上的数量。若数量超出了预定范围时,则发射漏血报警,同时发出声光报警,停止血泵[6]。

一般情况下,血液净化系统在设计漏血监测原理时,基于安全检测、准确度等方面考虑,漏血监测过程采取如下设计:首先,在开机自检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检测漏血传感器,防止系统发生漏血错误报警。若自检时发生漏血报警,则需要擦拭漏血传感器或校准;另外,治疗过程中,由于超滤液颜色的深浅不一,也可能造成漏血错误报警。某些厂家采用双波长漏血监测系统,如利用绿光侦测、红外线补偿的原理。如果超滤液中含有血液,绿光则被大量吸收,光敏二极管接收到绿光就减少,并与红外线减少量进行对比来分辨真假漏血;也有厂家采用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自动调校漏血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来适应不同颜色深浅超滤液的监测,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错误报警。最后,排除各种错误漏血报警的因素后,系统发出漏血报警,提示医护人员更换血滤器。

3 多功能治疗模式的关键技术

随着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从最初为了解决急性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问题,现在已经发展到治疗某些非肾脏疾病,如中毒、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而为了实现治疗上述疾病的功能,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与血液透析机的关键区别在于多泵与容量平衡秤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CBP系统根据泵和平衡秤数量及滤器种类的不同,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缓慢连续性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2)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3)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D);(4)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5)连续性静脉静脉高流量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igh flux dialysis,CVVHFD);(6)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ontinuous plasmafiltration-adsorption,CPFA);(7)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X)等。

3.1 多泵技术

CBP系统为了实现多种治疗模式的功能,配置了2~5个液泵:1个血泵、1个超滤液泵、1个透析液泵、1个或2个置换液泵。这些泵都属于滚柱泵,由泵头、控制电路及机械传动装置组成。其原理是通过泵头的电机旋转带动与泵头中心轴连接的2个滚柱,在半圆形的泵槽内旋转滚动,依次循环挤压泵管,推动血液或其他液体向前流动。泵的速度决定了相应液体流动的速度。液泵的数量决定了系统是否具备进行上述治疗模式的功能。以前做CRRT治疗时,由于没有配备CRRT或CBP系统,至少需要独立安装2个或以上的血泵并串联在一起,才可以进行CRRT治疗。自从各不同厂商多泵的CBP系统推出市场并应用于临床后,做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更加方便、安全,从此摆脱了以往多台仪器联合在一起带来的诸多麻烦。

3.2 超滤容量平衡技术

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不仅需要清除体内毒素和水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维持患者机体水分、电解质、酸碱度等平衡。可见,超滤容量平衡技术在血液净化系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普通血液透析机是通过双通道电磁式流量测量单元或容量平衡腔原理进行精确测定超滤容量的,即透析器之后的废液流量减去新鲜透析液流量等于超滤量。而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是利用质量平衡秤原理来精确测量透析液、置换液和超滤液质量的变化,这种计量方式适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有大量液体置换的模式。CBP系统通常配置了1~4个电子秤,其中金宝PRISMA CBP系统具有三秤称质量平衡系统,一次测量范围在0~5 200 g,超滤平衡误差为±0.45%。治疗时,通常采用3 L袋盛装透析液、置换液或其他溶液,用5 L袋装超滤废液,并实时监测它们的质量变化。当透析液或置换液袋子快空时,提示医护人员及时更换;当超滤液快满时,也将自动提醒操作者及时排空袋子。近几年,也有不少厂商推出了每个秤称最大负重>10 L,甚至重达24 L。另外,每次治疗前,质量平衡秤需要执行精度校准程序,即采用三点校准法,利用2个标准质量的砝码,分别校准质量的零点、中间值和最大值,并且要求每个点的质量误差3%以内。

4 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逐渐完善、成熟,对于救治急性重症肾衰或非肾脏性疾病患者的手段和方法将更加规范、合理。将来,一旦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各种安全监测和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并采用与人体血管内皮无限接近、生物相容性好的血滤器材,CBP技术将会在整个医疗事业当中体现出更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设备工程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6-125.

[2]初继庆,梁莉,张静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的应用与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06,3(10):26-27.

[3]李静,苗露丹.抗凝技术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9(22):2390-2391.

[4]杨泽冰,陈尔真.血液净化疗法的护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83.

[5]侯长军,郑书家,霍丹群,等.血液透析器及其生物相容性的改进技术[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5):31-33.

血液系统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3例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2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实验组:37例均为初诊病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23~73岁,平均57.9岁;直肠癌15例,胃癌9例,肺癌8例,乳腺癌2例,结肠癌2例,食道癌1例;贵要静脉置管21例,正中静脉置管14例,头静脉置管2例;PICC管径为4 mm者32例,管径为5 mm者5例。对照组组(周围静脉置管):36例均为初诊病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5~68岁,平均53.03岁;肺癌18例,胃癌4例,直肠癌4例,食道癌2例,结肠癌2例,宫颈癌2例,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鼻咽癌1例,胸膜间质瘤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别及化疗方案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1.2 方法

1.2.1 血标本采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第二天及化疗两周后清晨空腹、情绪稳定的状态下采集肘前静脉血5 m L,置肝素抗凝管,4 h内测定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积、血沉、红细胞凝聚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1.2.2 检测方法

采用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塞科希德SA-5000型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次实验均使用配套质控,监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化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比较,化疗后组间比较用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未留置PICC导管组患者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

未留置PICC导管组患者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 s-1)、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化疗前(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详见表1。

2.2 行PICC置管组患者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

行PICC置管组患者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 s-1)、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且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详见表2。

注:1)P<0.05;2)P<0.01

2.3 行PICC置管组化疗后与未行PICC置管组患者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

由于两组患者化疗前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为了避免化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差异对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化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值做为协变量,对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行PICC置管组患者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 s-1)、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且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未行PICC留置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详见表3。

3 讨论

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而且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等可导致血流变慢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现象[4],加之化疗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以及外周静脉置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损伤[5,6],导致了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危险;同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亦会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如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等。

除了手术,化学药物是治疗非血液系统恶性血液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而PICC导管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抗生素等输入的常用静脉通道,也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已有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1.5%~25.7%[7,8,9]。留置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PICC管径、导管本身与血管壁相互摩擦对血管造成的损伤、静脉血栓史、肺栓塞史以及合并糖尿病等均是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10]。因此,监测留置PICC导管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对于判断PICC导管作为异物影响血液流变学是否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留置PICC导管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除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化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外,其他血流变指标均有显著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化疗药物杀死过度增殖的肿瘤细胞,以至于全血黏稠度降低的缘故,与既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1],证明实施的化疗方案是有效的,血液的高黏滞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降低了血栓的发生率和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速度[12];此外,留置PICC化疗后与留置PICC化疗前和未留置PICC化疗后两者相比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恶性肿瘤种类本身和有效的化疗方案有关,或因为PICC导管粗细与血管腔内径相匹配;穿刺时严格操作规程,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较小;置管后,患者置管侧肢体活动适度,且避免旋转、过度外展等剧烈运动,减少了PICC导管对血管内壁机械刺激等原因使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时留置PICC导管并未造成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综上所述,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进行化疗基本是安全的,不会增加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且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种繁多,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尚无针对某种恶性肿瘤留置PICC后影响血液流变学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有必要进行研究寻找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措施,以避免因留置PICC引起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实施临床干预提供指导依据。

摘要:目的 比较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趋势,并探讨留置PICC导管对非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37例留置PICC导管(试验组)及36例未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化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s-1)、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化疗前(P<0.05);试验组化疗后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化疗后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化疗后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留置PICC导管对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液流变学没有影响。

关键词: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血液流变学,PICC

参考文献

[1]曾令秀,黄文碧,姜应梅.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82-1983.[1]ZENG LX,HUANG WB,JIANG YM.Nursing stategies of deepveno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in tumor patients[J].Journal ofNurses Training,2010,25(21):1982-1983.Chinese

[2]王惠杰,张湘茹.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J].癌症进展杂志,2006,4(1):39-46.[2]WANG HJ,ZHANG XR.Malignant tumor and thromboembolismdisease[J].Oncology Progress,2006,4(1):39-46.Chinese

[3]DENG Y.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morheology for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J].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2,21(6):589-595.Chinese

[4]YAN HY,ZHANG Y,SUN QZ.A study of the mechanism andtreatment strategics in malignant tumor complicated by deep ve-nous thrombosis[J].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2004,31(3):168-170.Chinese

[5]JIANG QH,HUANG M,ZHANG SB,et al.Analysis of correla-tive causes of thrombus caused by deep vein catheterization of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for them[J].Journal ofNurses Training,2007,22(18):1682-1683.Chinese

[6]ANTHONY W,ALLEN MD,JOCELYN L,et al.Veno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J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2000,11:1309-1314.

[7]CHEMALY RF,DE PARRES JB,REHM SJ,et al.Venous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eveland clinic experience[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2,34(9):1179-1183.

[8]WU HJ,CHEN XF,ZHANG MY.To analyze complication andrelated factors of PICC in patients of tumor[J].Chinese Journalof Nursing,2008,43(2):134-135.Chinese

[9]CORTELEZZI A,FRACCHIOLLA NS,MAISONNEUVE P.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prophylactic measures[J].Leukemia&Lymphuma,2003,44(9):1495-1501.

[10]LIU JX.A study on PICC 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in throm-bosis[J].Journal of Nursing,2010,17(5A):14-17.Chinese

[11]陈宇,刘宇飞,潘琴.化疗对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794-1795.[11]CHEN Y,LIU YF,PAN Q.Influence of Hemorheology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fter Chemotherapy[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006,5(11):1794-1795.Chi-nese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下一篇:可持续发展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