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化疗(精选8篇)
血液化疗 篇1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等, 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正逐年增高。所以目前恶性肿瘤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其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为一种异质性、不均一性疾病, 临床表现各异对治疗反应各不同相同。血液科利用化疗药物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 (或) 诱导凋亡, 在患者对化疗药物能耐受的情况下, 通过反复给药, 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09年12月, 我科共收治血液肿瘤患者60例, 男24例, 女36例;白血病30例, 淋巴瘤30例;其中36例为多次化疗患者。通过我们精心的护理, 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 化疗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加强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态度要和蔼, 言语要诚恳, 耐心向患者讲明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病例,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 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勇敢地接受和面对现实, 积极配合治疗。
2.2 病室准备。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 减少各种不良刺激, 每日开窗通风2次, 每次20 min~30 min, 或用循环风消除机清洁室内空气, 也可每日或隔日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以改善病房环境, 提高病室空气洁净度。
3 化疗中护理
3.1 穿刺部位的选择
由有经验的护士按化疗要求慎重选择血管及输注部位, 一般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 由远心端到近心端, 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 并采用交替注射法, 使损伤的静脉得以恢复。少数抗癌药物应用粗大静脉或中心静脉, 勿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位的静脉[1], 输注化疗药前后均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静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3.2 输注化疗药过程中的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化疗药对局部血管损伤较大, 漏至皮下可导致局部组织溃烂[2]。据报道, 国内化疗外周渗漏率为0.1%~6.0%[3], 国外报道为0.1%~6.5%, 所以加强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的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将静脉化疗局部反应观察表[4]制成卡片样式挂在患者床尾, 护士按照表中规定项目每隔30 min巡视1次, 逐项检查、做好记录并签字, 使护理进一步具体化、格式化, 且不易遗漏,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给予解决, 让患者安心、放心地接受治疗, 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观察项目见表1.
3.3 饮食护理
化疗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 以维持患者的营养。多食含优质蛋白质的牛奶、鸡蛋、肉类、豆制品等, 多食蜂蜜及含糖丰富的米、面等以补充热量, 还要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脏、花生米等, 以增强身体抗癌能力。且化疗期间多饮水, 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腹泻, 同时避免进食隔夜饭或辛辣、刺激、粗糙带刺食物。
4 化疗副反应护理
4.1 口腔、皮肤、肛门护理
化疗患者应饭前饭后、睡前醒后漱口, 漱口液为0.05%洗必泰液或生理盐水500 m L+庆大霉素16万U, 也可根据情况用酮康唑含液、碳酸氢钠液漱口。且多饮水, 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经常洗澡或擦浴, 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 保持大便通畅, 每次便后给予热水清洗肛周或用1∶5 000 PP粉坐浴15 min, 积极预防口腔、皮肤和肛门感染。
4.2 白细胞降低时的护理
化疗期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 当白细胞≤0.5×109时, 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尽量减少探视人员, 住层流床或紫外线病房消毒, 每月2次, 1次30 min, 且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血小板减少患者, 应尽量避免碰撞, 以减少出血的机会, 并遵医嘱输注新鲜血小板。
4.3 形象改变的护理
有些化疗药可致脱发, 致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 所以应提前告知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并且告知患者脱发是暂时的, 停药后头发可再生, 一般停用化疗药后2个月~3个月即可长出新发, 不会造成长期影响, 指导其戴帽子或假发, 以消除不良心理刺激。
4.4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化疗时各种药物之间用200~250 m L生理盐水静脉输入, 最后用生理盐水20 m L快速静脉推注, 这样可稀释残留在血管壁上的化学药物, 减少局部组织刺激, 有效预防静脉炎。当药物不慎溢出时, 应立即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 再针对化疗药物种类, 皮下注入相应的解毒剂, 且于24 h内冰敷, 切忌热敷, 24 h后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或喜疗妥局部涂擦。
5 化疗后护理
根据不同的疾病, 重点做好用药及复诊指导, 同时针对饮食、卫生、保健、休息等方面做好健康宣教。充分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因素, 坚持与疾病作斗争, 促进疾病康复。
总之, 细致的护理工作, 对于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一芳, 李如青, 庞素玲.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防护措施的实验研究[J].山西护理杂志, 2000, 14 (1) :11-12.
[2]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71-172.
[3]王哲海, 孔莉, 于金明.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与对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3.
[4]马双莲, 丁玥.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317.
血液化疗 篇2
【关键词】 铁皮石斛;肿瘤;血细胞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95-01
辅组治疗是康复期肿瘤患者应长期坚持的措施,有研究显示铁皮石斛具有显著的促进免疫功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本文通过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向91例放化疗后肿瘤患者赠送铁皮石斛饮品,观察服用前后血液常规的变化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铁皮石斛饮品:原料产自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曼景坎石斛基地,由上海增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研究人群: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员91例,男性41例,女性50例,年龄56.7±8.5岁(30~82岁),病程3.98±2.77年(1~14.6年);其中:肠癌27例(29.7%);乳房癌19例(20.9%);胃癌13例(14.3%);肺癌9例(9.9%);肝癌8例(8.8%);鼻咽癌6例(6.6%);淋巴癌4(4.4%);卵巢、宫颈癌5例(5.5%)。
1.3 方法:所有对象均服用铁皮石斛饮品1个月,在服用前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检测血液常规三分类分析,仪器采用日本 K-4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由北京瑞博赛科贸有限公司提供,试剂批号:2011020455,操作均按照试剂和仪器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检测结果以 ±s表示。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P<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服用铁皮石斛1个月后能全面改善患者的血液状况,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含量、白细胞计数以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服用前有明显提高(P<0.01)。
表1 铁皮石斛饮品对血常规的影响( ±s, n=91)
注:与服饮品前比较**P<0.01,* P<0.05. 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PLC血小板计数;WBC白细胞计数;NC中性粒细胞计数;NC%中性粒细胞比率;LYM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比率。
3 讨论
世卫组织报告显示,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癌症患者。不仅如此,癌症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2007年全球共有760万人死于癌症,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至1320万。
有文献报道,近几年来国内每年新增肿瘤病人超过200万人,死亡130~170多万人左右,目前全国肿瘤患者总数估计在450万人左右,仍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由于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差异,实际上肿瘤患者的数量要大于以上的数字。因此,肿瘤康复期患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上海地区的肿瘤病人5年生存率为28.5%,历年存活的肿瘤病人近10万,他们的情况对家庭和社会都有重大影响。
在针对恶性肿瘤进行放疗、化疗时,往往会破坏有丝分裂池中的细胞,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通常出现白细胞减少,尤其是粒细胞下降,血小板和红细胞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一般1周开始下降,2周最明显,出现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患者抵抗能力下降并引发各种并发症,而且这种免疫力低下往往会长期存在,也是患者长期担忧所在。因此,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应成为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中所有对象均为癌症俱乐部成员,都经历过抗肿瘤放疗、化疗,但目前情况比较稳定,能参加俱乐部活动,从服用前血液常规检测结果来看,各项指标均数都在正常范围内。
铁皮石斛,向来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美誉[1],是常用珍贵中药材,主产于安徽、浙江、陕西、山西、河南、福建等省。石斛为兰科(Orchidaeae)石斛属(Dendrobium)多种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的统称。它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石斛味甘淡、微咸,性寒,入胃、肾经,无毒,可“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它有“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定志除惊,轻身延年”的神功奇效;《本草再新》亦云:“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被列为上品。传统中医常将其用于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止咳润肺。我国约有石斛属植物63种,目前供作药用的石斛属植物约有30多种。石斛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糖,还含有生物碱、氨基酸、酚类、挥发油等[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具有多种功效,如:抗氧化[3]、抑制肿瘤,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免疫功能[4];促进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产生移动抑制因子,有效地消除炎症反应[5];可预防和治疗扩张血管[6],在临床中应用相当广泛。
91例对象服用1个月的铁皮石斛饮品后,血液常规检测显示除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升,显示出铁皮石斛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这将有益于肿瘤患者的康复,也将有助于抗肿瘤的后续治疗。铁皮石斛的“补虚益胃、养阴明目、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作用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相应症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通过比较放化疗后肿瘤患者服用饮品前后血液常规的变化情况,揭示铁皮石斛促进免疫、改善患者机体状况的功能,为肿瘤患者的康复和抗肿瘤的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叶水泉. 救命仙草-铁皮石斛. 东方药膳,2006,11,41-42
[2]張纪立, 何锦丽. 石斛药理研究进展.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69-470
[3]鲍素华, 查学强, 郝杰, 罗建平. 不同分子量铁皮石斛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科学,2009,30(21);123-127
[4]张红玉, 戴关海, 马翠, 杨峰. 铁皮石斛多糖对S180肉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5);380-381
[5]黄民权, 蔡体育, 刘庆伦. 铁皮石斛多糖对小白鼠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3);23-26
血液化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8例血液病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61例, 女47例, 年龄18~59岁。包括急性白血病37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5例, 淋巴瘤18例, 多发性骨髓瘤12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
1.2 方法
对108例血液病患者病情展开回顾性分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感染患者病情进行定义, 确定感染患者例数。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化疗后的药物使用、化疗后的侵袭性操作以及感染的部位等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 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和原因, 以及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 从而提出合适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方差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在血液病患者化疗后, 45例患者出现了化疗后感染的情况, 占41.7%。研究发现, 血液病患者在层流病房和普通病房中进行治疗, 其感染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层流病房中患者的感染率为22.6%, 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的60%, 二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还发现, 患者出现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感染和血液感染, 分别占到感染人数的35.6%、24.4%。在探究住院时间同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时, 发现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 患者感染发生率要明显提高, 且三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同层流病房相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同10~20 d相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20~30 d相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化疗后患者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由于大部分化疗药物都是细胞毒药物, 具有骨髓抑制作用, 对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引起抵抗能力的下降。因此, 患者所生活的环境对于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普通病房中, 在病室布局和通风保障上都不及层流病房, 对于环境中病原菌的消除能力较弱[3]。因此, 在研究中层流病房中患者的感染率为22.6%, 明显低于普通病房。此外, 因为机体免疫功能破坏, 患者缺乏合理的饮食, 适当的锻炼;同时血小板的下降易引发局部溃疡, 导致病原菌的入侵;加上护理人员的不当操作, 导致患者的侵袭性损伤, 从而引发化疗后的感染。在医院中的交叉感染也是患者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增长, 与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之间的接触增多, 暴露机会增多, 引发交叉感染;另外, 耐药细菌的产生, 同样会诱发院内感染[4]。本研究中的结果同样说明了这点, 随着住院时间从10~20 d, 延长至30 d以上, 患者的感染率也由21.1%增加到54.8%。
3.2 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和相关护理措施
3.2.1血液病患者感染的预防措施
对于该类具有免疫缺陷的患者, 做好隔离与保护措施是最有效的措施。 (1) 隔离化疗前和化疗后的患者; (2) 做好患者和探视人员的隔离防护措施, 减少直接交谈时间。在保护方面, 则是做好通风消毒的工作, 用消毒水擦拭桌面地面, 用紫外进行房间灭菌[5]。
严格医护人员操作, 保证各项操作无菌性, 减量避免入侵性操作;同时密切关注注射部位, 严防红肿、溃疡发生。
3.2.2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在对于疾病的治疗上, 不仅要承受经济的压力, 还需要承受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忧。因此,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特定的情况, 有针对性的、和蔼、温和的同患者积极进行沟通, 排解患者心中的担忧, 促进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此外, 要向患者介绍疾病本身的状况, 以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 让患者知道,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是可以治疗患者的疾病;告诫患者要积极的配合。此外, 对于不同知识层次的患者要区分对待, 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患者沟通, 以不同的手段给患者传授必备的知识: (1) 做好对患者的饮食指导。要保证患者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并且易于消化的食物, 不食用坚硬的食物, 防止引起黏膜损伤。 (2) 为预防感染, 应当勤于清理患者身体, 被褥;同时督促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防止食物残渣的累积和细菌的积存。 (3) 要严防患者出血。要小心护理患者的行动, 防止挤压碰撞所导致的皮肤损伤而引起的出血;为防止鼻腔黏膜的干燥和破裂出血, 可适量滴加液体石蜡[6]。 (4) 此外, 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的变化、脉搏、血压等情况, 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这是感染的重要表现。
综上所述, 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会出现免疫能力的下降, 其治疗生活的环境、皮肤黏膜的损伤、侵袭性的操作、与其他患者的交叉感染都可能会引发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 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化疗后的感染预防和相关护理。做好对环境的通风消毒措施, 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 建立合理有效的探视制度, 同时对做好心理、饮食、身体的相关护理, 是有效预防和减少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和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8例血液病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 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化疗后的药物使用、化疗后的侵袭性操作以及感染的部位等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 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和原因。结果 有45例患者出现了化疗后感染的情况, 占总数的41.7%。研究发现, 血液病患者在层流病房中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的60%, 二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 患者感染发生率要明显提高。结论 做好对环境的通风消毒措施, 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 建立合理有效的探视制度, 同时对做好心理、饮食、身体的相关护理, 是有效预防和减少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血液病,化疗,感染,预防与护理
参考文献
[1]陆月琴, 寿黎红, 朱萍儿.血液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9:14.
[2]胡东方.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哈尔滨医药, 2014, 4:332-333.
[3]刘林辉.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D].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黄先豹, 卢玮, 纪德香, 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7:59.
[5]潘秀玲, 李小华.恶性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7) :2894-2895.
血液化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3例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2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实验组:37例均为初诊病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23~73岁,平均57.9岁;直肠癌15例,胃癌9例,肺癌8例,乳腺癌2例,结肠癌2例,食道癌1例;贵要静脉置管21例,正中静脉置管14例,头静脉置管2例;PICC管径为4 mm者32例,管径为5 mm者5例。对照组组(周围静脉置管):36例均为初诊病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5~68岁,平均53.03岁;肺癌18例,胃癌4例,直肠癌4例,食道癌2例,结肠癌2例,宫颈癌2例,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鼻咽癌1例,胸膜间质瘤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别及化疗方案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1.2 方法
1.2.1 血标本采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第二天及化疗两周后清晨空腹、情绪稳定的状态下采集肘前静脉血5 m L,置肝素抗凝管,4 h内测定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积、血沉、红细胞凝聚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1.2.2 检测方法
采用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塞科希德SA-5000型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次实验均使用配套质控,监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化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比较,化疗后组间比较用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未留置PICC导管组患者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
未留置PICC导管组患者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 s-1)、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化疗前(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详见表1。
2.2 行PICC置管组患者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
行PICC置管组患者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 s-1)、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且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详见表2。
注:1)P<0.05;2)P<0.01
2.3 行PICC置管组化疗后与未行PICC置管组患者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
由于两组患者化疗前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为了避免化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差异对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化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值做为协变量,对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行PICC置管组患者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 s-1)、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且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未行PICC留置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详见表3。
3 讨论
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而且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等可导致血流变慢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现象[4],加之化疗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以及外周静脉置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损伤[5,6],导致了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危险;同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亦会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如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等。
除了手术,化学药物是治疗非血液系统恶性血液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而PICC导管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抗生素等输入的常用静脉通道,也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已有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1.5%~25.7%[7,8,9]。留置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PICC管径、导管本身与血管壁相互摩擦对血管造成的损伤、静脉血栓史、肺栓塞史以及合并糖尿病等均是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10]。因此,监测留置PICC导管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对于判断PICC导管作为异物影响血液流变学是否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留置PICC导管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除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化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外,其他血流变指标均有显著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化疗药物杀死过度增殖的肿瘤细胞,以至于全血黏稠度降低的缘故,与既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1],证明实施的化疗方案是有效的,血液的高黏滞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降低了血栓的发生率和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速度[12];此外,留置PICC化疗后与留置PICC化疗前和未留置PICC化疗后两者相比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恶性肿瘤种类本身和有效的化疗方案有关,或因为PICC导管粗细与血管腔内径相匹配;穿刺时严格操作规程,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较小;置管后,患者置管侧肢体活动适度,且避免旋转、过度外展等剧烈运动,减少了PICC导管对血管内壁机械刺激等原因使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时留置PICC导管并未造成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综上所述,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进行化疗基本是安全的,不会增加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且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种繁多,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尚无针对某种恶性肿瘤留置PICC后影响血液流变学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有必要进行研究寻找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措施,以避免因留置PICC引起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实施临床干预提供指导依据。
摘要:目的 比较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趋势,并探讨留置PICC导管对非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37例留置PICC导管(试验组)及36例未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化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s-1)、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化疗前(P<0.05);试验组化疗后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化疗后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化疗后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留置PICC导管对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液流变学没有影响。
关键词: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血液流变学,PICC
参考文献
[1]曾令秀,黄文碧,姜应梅.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82-1983.[1]ZENG LX,HUANG WB,JIANG YM.Nursing stategies of deepveno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in tumor patients[J].Journal ofNurses Training,2010,25(21):1982-1983.Chinese
[2]王惠杰,张湘茹.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J].癌症进展杂志,2006,4(1):39-46.[2]WANG HJ,ZHANG XR.Malignant tumor and thromboembolismdisease[J].Oncology Progress,2006,4(1):39-46.Chinese
[3]DENG Y.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morheology for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J].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2,21(6):589-595.Chinese
[4]YAN HY,ZHANG Y,SUN QZ.A study of the mechanism andtreatment strategics in malignant tumor complicated by deep ve-nous thrombosis[J].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2004,31(3):168-170.Chinese
[5]JIANG QH,HUANG M,ZHANG SB,et al.Analysis of correla-tive causes of thrombus caused by deep vein catheterization of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for them[J].Journal ofNurses Training,2007,22(18):1682-1683.Chinese
[6]ANTHONY W,ALLEN MD,JOCELYN L,et al.Veno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J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2000,11:1309-1314.
[7]CHEMALY RF,DE PARRES JB,REHM SJ,et al.Venous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eveland clinic experience[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2,34(9):1179-1183.
[8]WU HJ,CHEN XF,ZHANG MY.To analyze complication andrelated factors of PICC in patients of tumor[J].Chinese Journalof Nursing,2008,43(2):134-135.Chinese
[9]CORTELEZZI A,FRACCHIOLLA NS,MAISONNEUVE P.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prophylactic measures[J].Leukemia&Lymphuma,2003,44(9):1495-1501.
[10]LIU JX.A study on PICC 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in throm-bosis[J].Journal of Nursing,2010,17(5A):14-17.Chinese
[11]陈宇,刘宇飞,潘琴.化疗对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794-1795.[11]CHEN Y,LIU YF,PAN Q.Influence of Hemorheology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fter Chemotherapy[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006,5(11):1794-1795.Chi-nese
血液化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 年1 月~2014 年3 月于我院血液肿瘤科住院的患者, 纳入标准: 确诊为血液恶性肿瘤需静脉首次化疗, 排除中途更换静脉输液器材者。符合条件者共82 例, 其中男46 例、女35 例, 年龄5~68 岁。急性白血病39 例, 慢性白血病8例, 淋巴瘤21 例, 多发性骨髓瘤11 例, 嗜血细胞增多症3 例。随机将住院患者分为传统静脉治疗组 (41 例) 和主动静脉治疗组 (41 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1. 2 方法传统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血液肿瘤化疗输液程序处理。主动静脉治疗组采用主动静脉治疗模式,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4~ 48 h完成相应的护理评估, 包括患者因素、药物, 选择适宜血管通道器材, 同时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与健康教育等。
1.2.1 患者因素的评估评估患者疾病特点、认知程度、合作程度、自理情况、患者既往史、病情、基础疾病、家庭经济条件、生活及娱乐方式、血管条件等可能会影响使用静脉治疗的方式[2]。
1.2.2 药物的评估血浆正常p H值为7. 35~7. 45, 超过或低于此范围均可干扰血管内膜正常的代谢和机能[3];同时高渗透压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当血浆渗透压大于600 mol/ L, 24 h内会导致血管内膜萎缩性坏死。化疗药物p H值常超过血浆正常p H值, 它通过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 影响DNA与蛋白质的合成, 以杀灭肿瘤细胞, 但同时也会使血管内膜细胞坏死[4]。在静脉输液治疗前, 护士需全面了解与掌握药物的性能、不良反应、p H值、渗透压、配伍禁忌。对无条件或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 必须预防性采取保护静脉的措施, 在保证输液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1.2.3 输液器材的评估正确理解各类输液器材的使用情况, 如头皮钢针适宜单次输液或采血;静脉留置针适宜短期静脉输液、药物化学性质中性、无强酸强碱强刺激、无强灼伤药物, 用于补水、静脉输液和一些抗菌药物给药;CVC适宜静脉高营养、化疗给药、大量输血及输液、中心静脉压测定等。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中心静脉解剖位置复杂、置管操作难度大、并发症概率高、术后感染概率大;PICC适宜外周静脉不良、长期静脉治疗、药物强酸强碱、高渗压、强刺激药物、腐蚀性药物、PH值大于9 或小于5、渗透压大于600 mmol/L。PICC与CVC相比, 静脉置管风险明显减少, 留置时间延长, 经过一定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 且并发症相对减少, 更有利于临床操作和护理。
1.2.4 风险评估充分评估静脉治疗风险, 记录风险评估情况, 请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时鼓励患者在静脉治疗过程中使用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器材。
1.2.5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合理使用血管通道器材, 让静脉治疗能够连续进行。通过全面评估, 及时与患者沟通, 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安全静脉输液的认识, 使其积极配合主动静脉治疗。
1. 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静脉输液器材使用的情况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CVC、PICC使用的数量。
1.3.2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后静脉炎发生率及程度静脉炎评判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 INS) 所规定标准--0级: 无症状;1 级: 输液部位发红, 有或不伴有疼痛;2 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 (或) 水肿;3 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 (或) 水肿, 条索样物形成, 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 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 (或) 水肿, 条索样物形成, 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大于2. 5 cm, 有脓液渗出。
1.3.3 调查两组静脉输液满意度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包括护士的技术操作及规范、服务意识和患者输液过程中的自我感觉等20 个条目, 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为1 分, 不满意为0 分, 统计各组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和程度比较, 见表1。
例 (%)
2.2 两组使用静脉输液器材情况,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主动静脉治疗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表1显示, 主动静脉治疗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19.51%, 而传统静脉治疗组为53.6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主动静脉治疗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在患者第1次静脉治疗前即完成多因素评估, 及时与医生沟通, 了解患者输液时间, 掌握药物的性质, 与患者沟通选取适宜的静脉输液器材, 并作好预防保护性措施, 对预防肿瘤患者化疗程过中出现静脉炎有着重要意义。表2显示, 主动静脉治疗组27例使用CVC或PICC, 而传统静脉治疗组仅有11例。通过患者评估、输液器材的评估及风险评估, 鼓励患者使用安全的静脉输液器材, 从而提高了中心静脉血管通道使用率, 而中心静脉血管通道能够减少化疗药物的化学和物理刺激,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减轻患者痛苦[5]。
3.2主动静脉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表3显示主动静脉治疗组患者满意度达92.68%, 较传统静脉治疗组 (63.41%) 显著提高,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通过主动静脉治疗的过程中关心、体贴患者, 与患者协商接受输液方法, 改变了以往统一输液治疗的工作规程, 在化疗过程中保护患者血管, 减轻了患者化疗的痛苦, 同时减少输液器材的使用也针对性地减轻了经济负担, 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护理品质。
主动静脉治疗是遵守静脉治疗护理评估流程, 护士在患者第一次静脉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药物性能、治疗时间、血管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适合患者的静脉通路、输液器材, 以达到保护患者的外周血管, 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减少并发症,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节省护理和患者的总治疗费用的目的。同时, 护士的服务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安全静脉输液的认识, 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静脉治疗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主动静脉治疗组和传统静脉治疗组, 每组各41例, 传统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输液程序处理, 主动静脉治疗组于患者入院后2448 h完成评估, 包括患者评估、化疗药物评估、输液器材评估和风险评估等, 比较两组输液器材的使用情况、患者静脉输液后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 主动静脉治疗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19.51%和92.68%, 传统静脉治疗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53.66%和63.41%, 主动静脉治疗组PICC的使用率明显增高, 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 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采取主动静脉治疗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关键词:血液肿瘤,主动静脉治疗,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宋秋萍, 环晓峰, 侯雪琴, 等.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肿瘤患者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9) :39-40.
[2]郑素慧.主动静脉治疗用于乳腺癌术后的化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9) :99-100.
[3]吕艳.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预防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3, 17 (8) :880-881.
[4]冯运华, 李桂娥, 邱逾, 等.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4) :12-14.
血液化疗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成年健康杂种雌犬10只,体重19~24 kg。
1.2 仪器设备
介入放射学器材包括导管鞘组、造影导管、导丝、RADIFOCUS 3 F微导管、5 F球囊导管(球囊长度2 cm,球囊直径0.6 cm、0.8 cm)。血管造影机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ultistar T.O.P数字减影机。自动压力注射器。血液灌流的血泵采用日本TORAY公司TR-321EX型。活性炭炭肾使用河北省廊坊市YTS-200爱尔血液净化器。
1.3 化疗药物的选择
5-氟尿嘧啶,120 mg/kg。
1.4 方法
将犬以3%戊巴比妥3.0 m L/kg静脉麻醉后固定。
对照组4只犬,进行常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用5 F RH导管选择性插入双侧髂内动脉,沿RH管送入微导管后固定。穿刺右侧颈静脉,用5 F RH导管插入右侧髂内静脉,沿RH管送入微导管后固定,供取血标本用。
实验组6只犬,全身肝素化,用量:100μ/kg,行右股动脉穿刺,选择与髂内动脉口径相匹配的双腔球囊导管,插入右侧髂内动脉后固定。穿刺右侧颈静脉,选择与髂内静脉口径相匹配的双腔球囊导管,将球囊部分置于右侧髂内静脉开口部。动、静脉导管均使用20%泛影葡胺膨胀球囊,再推入泛影葡胺行髂内动、静脉造影,确认阻断良好。用上述方法,将左侧髂内动、静脉用弹簧圈栓塞。分别将右侧髂内动、静脉导管接入血液透析机,建立髂内动、静脉体外循环,速度50~100 m L/min,逐渐加热至37℃。
两组犬均从髂内动脉注入5-氟尿嘧啶,5 min注射完毕。分别于注药后5、10、15、20、30、40、50和60 min采集髂内静脉血2 m L,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2 m L。
实验组药物灌注60 min后,将活性炭炭肾与血路管相连,待循环稳定且炭肾中充满血液后,开始过滤血液内化疗药物120 min。每隔20 min采集经过炭肾过滤后血液。将过滤后的血液回输体内,排空气囊,恢复全身循环,拔除气囊导管。
1.5 髂内静脉(肿瘤区域)血药浓度测定
使用荧光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血浆5-氟尿嘧啶浓度测定,比较两组的血药浓度、血浆药物浓度-时间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
1.6
测定全身外周血血药浓度,比较两组外周血中的药物浓度
1.7
检测活性炭炭肾过滤后的血药浓度,探讨其化疗药物的清除率
1.8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统计矩型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操作成功率
两组操作全部成功。从开始穿刺到试验结束后拔除所有血管内的导管作为操作所用的时间。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78.7±10.1)min,实验组平均操作时间(157.5±17.2)min。
2.2 髂内静脉血药浓度
对照组和实验组髂内静脉血血药浓度均在10min达峰值,分别为(3 698.32±371.71)、(3 577.52±366.28)ng/m 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20、30、40、50和60 min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分别为(2 450.51±233.80)、(1 867.30±181.40)、(1 256.96±125.70)、(673.36±65.60)、(543.32±53.90)ng/mL,而实验组仍保持较高浓度,分别为(3 489.28±328.70)、(3 341.09±316.40)、(2 973.59±277.10)、(2 744.11±255.40)、(2 111.48±201.70)ng/mL,两组各时段血药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AUC分别为(99 418.68±946.90)、(168 465.40±1 577.13)ng/mm,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图1。
2.3 外周血血药浓度
各时段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10、20、30、40、50和60 min外周血血药浓度分别为(3 564.73±343.40)、(2 365.85±241.50)、(1 397.22±129.70)、(1 139.71±104.30)、(690.96±66.50)、(537.39±51.10)ng/m L,实验组分别为(18.86±1.70)、(25.90±2.30)、(37.11±3.50)、(70.23±7.40)、(94.86±8.60)、(127.54±13.10)ng/mL,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血药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见图2。
实验组血液灌流后20、40、60、80、100和120min药物浓度分别为(1401.45±13.40)、(891.43±7.90)、(581.01±5.30)、(321.31±4.10)、(298.57±2.70)、(168.03±1.50)ng/mL。清除率为(92.04±8.40)%。
3 讨论
3.1 盆腔隔离化疗联合血液灌流的理论依据
由于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对患者实施大剂量化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解决大剂量的化疗引起全身毒副作用及骨髓抑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有学者用体外循环技术化疗,治疗肺癌、肝癌等,其原理是将化疗药物,通过某一支营养肿瘤血管,并通过体外循环,与全身循环暂时隔离阻断,维持肿瘤部位的局部循环,既可保持局部的药物浓度,又可避免大剂量化疗药物进入全身循环。但因为操作复杂、损伤大,肺、肝血管供应复杂,肝、肺组织本身对缺氧的耐受性差,肝、肺组织本身对化疗药物毒性的耐受性限制,所以未能广泛开展。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损伤小,可重复性好。本研究利用盆腔血管解剖相对封闭,盆腔器官组织耐缺氧[3]的特点,采用在影像设备指导下用球囊导管定位髂内动脉、静脉,并将其通过导管与体外循环机连接,建立盆腔与周围循环相隔绝的局部循环,并在此循环中加入超过常规抗肿瘤药物数倍至10倍的剂量实施肿瘤化学治疗,并在化疗结束后,通过血液透析将化疗药物从血液中滤出。该技术利用现代介入治疗技术和血滤及血液透析技术的结合,为探讨妇科恶性盆腔肿瘤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3.2 盆腔隔离化疗联合血液灌流与单纯动脉灌注的比较
妇科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大都属于中度敏感,故在选择了相对敏感性的抗肿瘤药物后,提高药物浓度、增加药物与肿瘤的接触时间是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选择性动脉插管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局部抗肿瘤药物的浓度,使疗效有了改善[4]。但仍然存在因化疗药物经动脉灌注后,进入全身循环,药物的毒副作用没有明显减低,故药物剂量仍按全身化疗的剂量标准。本研究的结果提示:(1)单纯动脉灌注组局部药物浓度在10 min时达到峰值,20 min后迅速下降,而盆腔隔离化疗联合血液灌流组局部药物浓度在10 min时达到峰值后,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2)盆腔隔离化疗由于建立了盆腔与周围循环相隔绝的局部循环,所以外周血药物浓度明显低于单纯动脉灌注组,仅维持在极低水平。故与单纯动脉灌注的比较有以下优点:(1)在提高肿瘤局部浓度的条件下,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体外实验业已证实,抗癌效果取决于化疗药物的药物浓度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同时,药物浓度每增加1倍,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数量增加10倍[5];(2)由于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与全身循环隔离,外周血中药物浓度很低,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3)由于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与全身循环隔离,还可以通过加入超过常规抗肿瘤药物数倍至10倍的剂量实施肿瘤化学治疗,以提高疗效;(4)化疗后,通过血液灌流,将药物滤除。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经过120 min的血液灌流,化疗药物的清除率达到(92.71±7.70)%,极大地减少化疗的毒性。
3.3 盆腔隔离化疗存在的问题
(1)侧支循环的问题:由于髂内动脉阻断后,可通过腰动脉与髂腰动脉吻合;髂中动脉与骶外侧动脉吻合;痔上动脉与痔中动脉吻合;旋髂动脉和股深动脉的分支与臀下动脉分支吻合,腹壁下动脉与闭孔动脉吻合等等。侧支循环的建立一般在45~60 min左右[6];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外周血中化疗药物的浓度在增加,40 min开始,浓度增加更趋明显,表明开始时,仅有少量药物从侧支循环漏出,但随着时间延长,侧支循环建立,血流量增多,进入全身循环的化疗药物也随之增多,故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时间以1 h为宜。(2)由于血流灌注药物滤过率为(92.04±8.40)%,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残留体内的药物浓度也相应增加,故探讨给予的最大浓度也是本研究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INCHIN RF,JOHNSTON MR,AIKEN MA,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doxorubicin in isolated lung of dogs and humans perfused in vivo[J].J Pharmacol Exp Ther,1984,229:159-162.
[2]CURLEY SA,BYNL DR,NEWMAN RA,et al.Reduction of systemic drug exposure afte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doxorubicin with complete hepatic venous isolation and extracorporeal chemofiltration[J].Surgery,1993,114(2):579-561.
[3]SHAPIROFF B.Bilateral ligation of hypogastric arteries[J].Am J Surg,1995,98:34-37.
[4]ZHAO LB,HAN SP,FU SL,et al.Short term efficacy of pre-surgic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J].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06,11(15):688-690.Chinese
[5]YUAN JB,SHI JY,ZHUI ZH.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al ef-fect between interventonal therapy and intervenous chemotherapy on middle to late lung cancer[J].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2005,20(4):339.Chinese
血液化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 男30例, 女12例;年龄18~62岁。原发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5例 (M2:15例, M3:6例, M4EO:9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治疗前血红蛋白正常11例, 轻度贫血18例, 中度贫血10例, 重度贫血3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种类选择化疗方案。全部病例均完成6个周期化疗。益比奥治疗150U/kg, 每周3次皮下注射, 持续用药观察8周。对照组给予复方阿胶浆2 0 m L口服, 3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检查各组RBC、Hb及HCT值并记录T、P、R及主诉头疼、关节痛、局部疼痛。每周化疗前查肝肾功能。
1.3 检查指标
每周期化疗前和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粘度、血压、心电图。化疗期间每周查1~2次血常规。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W H O对化疗性贫血毒性反应的分级标准评定疗效[2]。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患者采用益比奥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粘度检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肿瘤治疗相关性贫血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化疗药物和方案引起不同贫血发生率, 并且随着化疗周期增加, 贫血发生率逐渐升高, 如紫杉特尔和拓扑特肯单药用时贫血1、2级分别为60%和87%, 3、4级分别为3%和6%;乳腺癌用CAF方案治疗1、2级贫血为55%, 3、4级为11%;贫血发生率在治疗第1个周期是48.92%, 第2个周期51.80%, 第3个周期60.43%[3]。贫血不仅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而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4]。因为研究发现血红蛋白有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的作用, 可以减轻一氧化氮对血管的扩张作用, 降低肿瘤组织的血流量, 使肿瘤生长所需要的来源受限。据估计30%~60%的人类肿瘤存在乏氧。低氧情况下肿瘤生长迅速, 对放化疗抗拒, 临床更具侵袭性, 而血红蛋白可以明显改善肿瘤细胞的乏氧状态, 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贫血是肿瘤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肿瘤及相关并发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贫血, 发生率在50%~70%。肿瘤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 内源性EPO生成相对不足, 红系祖细胞对EPO反应性减弱。大剂量化疗尤其铂类使用后, 由于肾功能损害所致贫血存在内源性E P O产生不足, 而肿瘤化疗可使贫血进一步加重, 特别是常用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对红细胞的生成过程有许多负面影响, 主要有多能干细胞的坏死, 红细胞前体细胞坏死、红细胞前体细胞周期的阻滞和延迟, E P O水平的下降或功能减退, 成熟红细胞的氧化, 骨做发育不良, 及化疗药物相关性水钠储留[5]。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 通过应用益比奥对化疗后贫血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可以减少输血量和相关治疗费用, 并且减少输血相关副作用和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益比奥治疗血液肿瘤性疾病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方法42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 均给予益比奥治疗, 观察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益比奥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粘度水平均未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益比奥对化疗后贫血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可以减少输血量和相关治疗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贫血,益比奥,肿瘤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22.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9~30.
[3]李承慧, 胡冰.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贫血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12[14]:1825~1826.
[4]Semenza GL.HIF-1and tumor progression: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s[J].Trends Mol Med, 2002, 8[4]:562~2567.
血液化疗 篇8
1 OM的评估工具
进行彻底、连续的口腔评估和及时发现口腔黏膜的微小变化是改善OM治疗效果关键的一步[7]。口腔评估工具不仅要反映病人症状、功能及病人的主观感受,而且方便医护人员早期发现口腔黏膜异常变化,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现在介绍国内外临床上最常用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两种评估工具:口腔评估指南(OAG)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OM分级标准。
1.1 OAG量表
OAG量表是由肿瘤科护士设计的量表,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最广泛[8],OAG量表共有8项内容,总分8分~24分,总分为8分说明口腔的各个部分黏膜都正常,24分说明各个部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伤,需要加强口腔护理,见表1。
1.2 WHO的OM分级标准
以临床症状为主,共分为5级,等级越高表示OM症状越重,使用简便,为临床最常使用于口腔黏膜的评估工具。0级:无变化;1级:疼痛/红斑;2级:疼痛/红斑合并溃疡及可进食固体食物;3级:疼痛/红斑合并溃疡及可进食流质;4级:疼痛/红斑合并溃疡及无法由口进食。
2 去除引起OM的危险因素
重视口腔评估,并根据引起OM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9]。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尽早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OM发生率。
2.1 病人牙齿和口腔过去病史和现在病史
化疗开始前应进行口腔检查和必要的口腔治疗,有牙周疾病、口干症、复发性口腔溃疡或口腔疾病的病人,积极治疗口腔炎症,填补缺损的牙齿或拔除龋齿,待创口愈合7d~10d后开始化疗[10]。
2.2 根据化疗方案,评估引起OM的药物
主要包括抗代谢药物、烷化剂等。可使用冷疗法预防OM,其使用方式为接受化疗前5min开始口含冰块或冰水,并持续使用至化疗药物结束后30min[11]。使用冷冻疗法能减少抗肿瘤药物到达口腔黏膜的量,从而减少此类药物的局部细胞毒性作用引发的黏膜炎。
2.3 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减少
恶性肿瘤病人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是重要危险因素[12]。OM常发生于化疗后4d~7d,7d~14d达高峰。化疗开始后1周至化疗结束后2周,白细胞计数<1.0×109/L时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1.0×109/L的病人,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及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13]。给予保护性隔离,加强个人卫生及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等。
2.4 其他
在排除药物因素外,pH值异常、白细胞计数越低,OM发生率越高,预防性漱口越及时、口腔护理越到位,OM发生率越低[14]。
3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和病人健康教育
3.1 加强护理人员OM评估和知识继续教育
了解OM的病理变化及其症状演变过程,有助于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口腔黏膜的变化[15]。对护理人员进行口腔评估工具统一培训,了解评估量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形成同质化测量方法,尽量减少评估不一致性,真实反映病人口腔黏膜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2 病人健康教育
3.2.1 OM疾病健康教育
向病人讲解OM发生的原因、时间、预防措施和OM的临床表现、心理护理、营养等健康教育。通过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病人施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口腔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16]。
3.2.2 根据病人口腔卫生行为,进行口腔卫生指导
了解病人使用口腔清洁用品,如牙膏、牙刷的选用情况以及刷牙方法和时间等,根据病人口腔卫生需求了解程度,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多项研究证明,宣教口腔保健知识有利于提高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17,18]。还要了解病人是否有自理口腔能力,即清洁口腔的活动是自行完成还是需要他人协助,需要家属和病人共同参与,制订口腔卫生计划,并指导跟踪实施。
3.2.3 指导病人自我检查口腔黏膜变化
包括如何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及疼痛情况,每天至少2次的仔细检查,早期发现口腔黏膜异常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4 制订口腔护理方案
4.1 清洁用具
4.1.1 牙刷
选择刷头较小的软毛牙刷,使用前热水浸泡30min,使用后将软毛牙刷放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每个月更换1次。
4.1.2 牙膏
选择无颗粒含氟牙膏。WHO将推广使用含氟牙膏作为21世纪预防龋病的基本策略之一[19]。
4.1.3 牙线
如果血小板大于50×109/L,每天使用牙线1次,如果使用后出现牙龈出血停止使用。刷牙不能彻底清除牙齿周围的牙菌斑和碎屑,使用牙线可去除80%的邻面菌斑,预防牙周病[20],但大多数人使用口腔清洁用品只选择牙膏或牙签,很少人选用牙线[21]。
4.2 刷牙
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至少2min。刷牙时应画圆圈刷牙而不是“拉大锯”,刷毛应与牙齿成45°,使牙刷毛的一部分进入牙龈与牙面的间隙,另一部分伸入牙缝内,以画小圆圈的方式活动。刷牙时用温水,可避免刺激,减少牙髓炎症的发生。每天移除义齿2次,晚间休息时应将义齿取下,使牙龈得到充分休息,防止细菌繁殖,并按摩牙龈部。使用生理盐水清洁义齿,戴义齿前进行口腔清洁。护唇膏为双唇锁住水分提供屏障,嘴唇有硬皮时不要用手撕裂,用热毛巾热敷使硬皮软化后去除,再涂护唇膏。护唇膏在临睡前使用效果最佳。
4.3 漱口水的选择和漱口方式
漱口的作用主要在于清除食物碎屑、软垢及污物;暂时减少口腔微生物数量,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预防龋病,促进再矿化;使口腔创面保持清洁,促进创面愈合;消除口臭,使口腔清洁、舒适;在刷牙后使用漱口水,比单独刷牙能更有效地控制牙菌斑。
4.3.1 漱口水的选择
口腔内寄居着10余种细菌,菌种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维持相对平衡状态,故正常口腔pH值为6.6~7.1,pH值增高易引起细菌感染,pH值下降则易导致真菌感染,由于化疗中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使用,易发生菌群失调,导致真菌感染。漱口水的选择:(1)不含有乙醇成分的市售漱口水。氯己定是一种广谱的抗菌剂和消毒剂,曾被许多癌症中心用来预防OM。已证实氯己定虽然具有抗菌作用,但可导致黏膜脱落,延迟伤口愈合及影响成纤维细胞接触牙齿表面,使牙齿着色,改变味觉敏感度[22]。目前,氯己定已不被推荐用于治疗口腔黏膜炎。(2)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生理盐水与碳酸氢钠交替使用。(3)1%~4%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降低口中酸性,稀释口腔聚集的细菌,减少口腔内真菌的聚集。
4.3.2 漱口方式
有效的漱口时间是刷完牙后、使用牙线后、晨起、每次进食前后30min及睡前进行,口腔含生理盐水15mL~30mL漱口,每次含漱3min~5min。正确含漱方法:第1步含漱口液,频繁鼓腮,连续10次,使漱口液充分冲击两侧颊部和两侧牙齿缝隙;第2步漱口液要在口腔中停留1min~2min,再用舌尖反复舔砥两侧颊部,有顺序地逐个舔砥牙齿和上腭、口腔底部前端;第3步要张口仰头含漱,通过液体振荡冲刷颊部、口腔底部、咽部扁桃体等隐蔽处,正确的漱口有助于降低因口腔不洁而导致的口腔感染[23]。有效含漱能使口腔护理液在口中流动、振荡、冲击,它可以使口腔各处得到机械性冲洗,让漱口液充分接触黏膜皱襞。
4.4 病人口腔卫生依从性
病人对OM认识程度和自理能力是病人口腔卫生依从性的关键。病人认识不到预防化疗性口腔黏膜炎重要性,病人对基本口腔自我保健产品的知识行为普遍不足,应重点加强病人对含氟牙膏、牙线等牙间隙清洁工具以及漱口液的认知宣教[24]。
5 小结
护理人员应用口腔评估表持续评估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前后口腔黏膜变化,是预防OM的第一步,通过筛查,去除引起OM的危险因素,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进行正确口腔卫生护理,以预防OM的发生。但口腔评估量表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以及有护理人员对量表使用的同质化。病人对OM认识的重要性和口腔卫生的依从性是预防OM的关键。
摘要:从口腔黏膜评估、去除引起口腔黏膜炎(OM)的高危因素、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和病人OM及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制订口腔护理方案几个方面综述预防OM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