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和放疗(精选9篇)
化疗和放疗 篇1
肺癌一般是指肺实质部的癌症, 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1,2,3]。肺癌是目前全世界癌症死因的首位, 多在40岁以上发病, 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 男女患病率为2.3∶1,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病死率是每年110万, 发病率是120每年万,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4]。肺癌的治疗主要是化疗和放疗, 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 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值与转移, 但有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等;放疗对小细胞癌最佳, 但是并发症较多, 甚至会引起部分功能丧失[5]。为了减少肺癌患者在化疗与放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减轻患者的痛苦, 应该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完成治疗过程。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对62例接受化疗和放疗的肺癌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 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现对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化疗和放疗的肺癌患者62例, 其中男性41例, 女性21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58.3岁。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紫杉醇、顺铂、长春新碱、多西他赛、丝裂霉素、吉西他滨、培美曲赛、多柔比星等。放疗采用单纯外照射法, 60~70Gy/33f, 每天照射一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肺癌, 选择的患者排除肝肾功能、心以及血液检查异常的患者。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肺癌是一种实质性的癌症, 很多人对癌症都有一种恐惧感, 尤其是肺癌患者中多为老年人, 由于他们对疾病认识不全面, 较长的治疗过程以及化疗与放疗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反应, 常常使患者痛苦异常, 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紧张、易怒等消极情绪, 终日处在不安的环境中, 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首先护理人员要积极、热情、耐心的与患者交谈, 采用保护性语言详细的为患者解决疑问,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消除患者内心的忧虑与恐惧。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肺癌的相关知识, 包括化疗和放疗过程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处理、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让患者认识到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 只要接受治疗, 癌症与其他疾病一样是可以战胜的, 使患者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提高护理质量。
2.2 饮食护理
由于患者化疗和放疗过程中常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不良反应, 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化疗与放疗初期, 建议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 例如面食、粥等。化疗和放疗进行一段时间后, 患者的食欲明显下降, 这时应从让患者多进食的角度考虑, 按照患者的喜好为患者准备食物, 以提高患者的食欲, 但是应避免辛辣、冷硬等刺激性食物;由于患者食欲下降, 可以建议患者少吃多餐, 减慢进食速度, 增加食物的摄取量, 保证营养的摄取;患者在用餐后要注意口腔卫生, 及时漱口刷牙以免引起口腔感染, 影响治疗的进行。放疗时应多食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食品, 如冬瓜、西瓜、丝瓜、桔子、白梨、莲藕、红萝卜、杏、黄鳝鱼等。每次化疗和放疗结束后要给予患者2000m L以上的水, 保持机体的电解质平衡。
2.3 皮肤护理
由于放疗对于正常的体细胞也有杀伤作用, 所以在照射野的皮肤会出现界限明显的局部红斑、瘙痒等症状。护理人员在放疗前要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对预防皮肤反应的重要。照射野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以及照射野标记的清晰, 患者应选用柔软宽大、吸湿性强的棉质衣服, 禁止使用化妆品、肥皂等具有刺激性的东西, 避免冷热刺激, 保护好皮肤, 不可用力揉搓、摩擦照射野的皮肤, 防止破损的发生[6,7]。若皮肤表面出现溃烂, 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防止细菌感染。若皮肤表面有渗出性的皮疹, 则应立即停止放疗的进行, 并进行治疗。
2.4 化疗穿刺静脉及药物使用
化疗时多采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但是化疗药物对血管有很强的刺激作用, 而且化疗时间一般均较长, 一旦化疗药物渗漏, 轻则引起酸麻、胀痛等不适症状, 重则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 正确选择血管, 严格按照规则操作, 最好进行外周静脉置管, 减少反复穿刺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另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化疗药物, 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随时调整患者的用药。若发现有渗漏现象, 应立即停止药物的输入, 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5 化疗和放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护理
2.5.1 骨髓抑制
在化疗和放疗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骨髓抑制现象, 骨髓抑制在早期可表现为白细胞尤其是总细胞减少, 严重时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可降低, 同时患者还可有疲乏无力、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发热、出血等表现。所以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学常规, 当白细胞低于1.0×109/L时, 应对患者进行隔离, 严格无菌操作, 减少家属的探视, 每天对病房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 并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的食物加强营养, 注意做好口腔护理, 刷牙最好选用软毛牙刷, 减少患者的牙龈出血情况。注意季节、天气的变化, 随时增减衣物, 避免感冒的发生。
2.5.2 胃肠毒性
大多数化疗药物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表现为口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饮食来减轻患者的不适, 并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并遵循医嘱服用镇吐药物等。
2.5.3 放射性肺炎
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放射治疗后, 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炎,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及时给予抗生素和激素进行治疗, 并嘱咐患者多休息, 预防感冒。
3 结果
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后, 62例接受化疗和放疗治疗的肺癌患者中, 显效37例 (59.68%) , 有效19例 (30.64%) , 无效6例 (9.68%) , 总有效率高达90.32%;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相对减少。
4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癌症的治疗质量有所提高, 但是治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 常常使患者痛苦异常, 所以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 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治疗效果, 应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恐惧, 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与勇气, 积极地配合治疗,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合理的饮食护理, 是支持患者接受治疗的基础,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治疗阶段的不同, 调整患者的饮食, 保证营养的均衡。由于化疗与放疗过程中, 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伤害, 从而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正确指导患者用药, 达到合理治疗的目的, 减少患者的痛苦,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 在肺癌患者化疗和治疗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顾菊凤.51例肺癌患者化疗和放疗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 :5.
[2]刘修玲.肺癌患者化疗和放疗的临床护理[J].当代护士肿瘤科护理, 2011, 12 (12) :74.
[3]王敏, 刘风香, 张凤芹.65例肺癌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8) :1078.
[4]薛亚丽.46例中晚期肺癌放疗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6 (2) :173.
[5]李素娥, 熊莲花, 张静玉, 等.肺癌患者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 :130.
[6]谢艳, 张艳, 刘慧丽.肺癌患者化疗期常见副反应的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7) :902.
[7]王建茹, 张建菲.肺癌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8) :100.
放疗化疗中如何自我保护 篇2
骨髓抑制放疗、化疗均可引起。造血系统对放射线及化疗药物高度敏感,部分患者在放、化疗中可出现贫血。其产生的原因是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导致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因此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1次,如白细胞低于3.0×109/L,应暂停放、化疗。
防治方法: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造血功能,如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对下降明显者,应选用升高血象的药物,如鲨肝醇、维生素B4及粒细胞集落因子等。还可采用成分输血或输新鲜全血。此时患者抵抗力明显下降,易合并细菌、病毒感染,应注意预防。如有血小板减少者,应注意有无出血倾向,防止各种损伤,预防出血的发生。发生出血时,应积极应用止血药物。处理后血象仍不正常者,应停止治疗,及时纠正,必要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厌食、恶心、呕吐 这种不适感多数是化疗药物致胃肠功能紊乱造成的,放疗患者只有厌食,很少恶心、呕吐(除非照射消化系统肿瘤)。
防治方法:在放、化疗前,切勿大量进食。少量多餐,避免胃部过胀。避免油腻、太甜及味道过重之食物,可以喝一些清凉的饮料。放、化疗期间,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利代谢物的排泄。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过甜、辛辣油腻和气味不正的食物。口服维生素B6等止吐药物,可减轻恶心,若呕吐严重可肌注胃复安等药物。这样处理后效果还不好,可考虑输液或停止放、化疗。
放射野内皮肤改变一般在放疗时才会出现。皮肤红肿或干性脱皮,严重时可有渗出、糜烂(尤其是皮肤黏膜受照后)、色素沉着等。
防治方法:一般不必处理。若渗出、糜烂严重可停止照射2~3次,以避免皮肤损伤进一步发展而出现感染。也可用含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的软膏,如氯地霜外敷,或用硼酸溶液湿敷以使皮损尽快愈合恢复治疗。应特别注意的是禁止使用酒精擦拭。湿润烧伤膏对放疗引起的皮肤损害也有很好的疗效。对于皮肤破溃同时合并的细菌感染,若较轻较局限,可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点抗炎药物。
脱发这是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放疗不会出现脱发(除非头颅照射)。
防治方法:由于此不良反应会在化疗停用后消失,头发会再继续长出。因此在化学治疗期间,可先剪短头发,同时应避免频繁洗头、使用电吹风,头发湿的时候不要过度拉扯并使用润发素润发,必要时可戴假发改善外观,保持形象美。在进行化学治疗时,可睡冰枕,使头部血管收缩,减少掉发几率。
口腔黏膜溃疡由于长期服用抗癌药物,口腔的细菌受抑制而促使真菌生长,口腔内出现点状白斑,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破溃。
防治方法:对于此类患者平时要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应在餐后及睡前刷牙、漱口,有条件时可在饭后睡前用2%苏打水或4%复方硼酸溶液漱口,以防止真菌生长。同时避免吃过热及酸冷之食物。如已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应以棉球或纱布清洁口腔直到症状减轻,在此期间应避免再戴假牙。
其他根据药物种类、给药方法、照射部位等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如:化疗药阿霉素有心脏毒性,顺铂有肾脏毒性,长春新碱神经毒性等;放疗鼻咽部有口干舌燥,照射口咽部有声音嘶哑,照射肺癌可有轻度咳嗽,照射腹部可有腹泻等。
防治的办法:一般肿瘤医师在给患者治疗之前都会考虑到这些不良反应。如:心脏不好的患者应回避阿霉素,肾脏不好的患者不用顺铂,头颅照射提前用上降颅压的药物,鼻咽、口咽照射时多喝水,肺部、腹部照射时会给止咳药或防止腹泻的药等。
化疗和放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管癌患者90例,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热放疗组、放化疗组和放疗组。所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均有可评估的肿瘤病灶, 未出现活动性食管出血以及食管穿孔等征象。放疗组30例, 年龄35~70岁, 平均 (53.4±2.3) 岁,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2例。放化疗组30例, 年龄34~68岁, 平均 (53.7±2.1) 岁,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11例。热放疗组30例, 年龄35~79岁, 平均 (54.4±2.2) 岁,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身体情况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放疗形式均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即在CT下定位, 用三维适形计划系统制定计划, 采取6MVX线, 常规分割, 2Gy/次, 每周5次, 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7周, 总剂量为66Gy。其中对放疗组中食管癌患者采取单纯放疗;对放化疗组中患者采取放疗及化疗治疗, 即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采取化疗 (方案为 5-FU 1 000mg/m2 d1-5+DDP 75mg/m2 d1正规水化利尿) , 于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第1天同时采取化疗, 每28d为1个疗程;对热放疗组患者采取放疗后进行热疗治疗, 即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后的2h内对患者采取30min热疗, 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治疗。其中热疗采取W2012型体外高频热疗仪, 根据患者的X线钡餐影像或CT影像, 在对患者进行热疗治疗时, 将其上下两极板中心对准患者的肿瘤病灶中心, 且其上下两极板距离患者的皮肤距离为4~5cm, 将治疗功率控制在200~400W, 模拟温度控制在41~43℃。
1.3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 (CR) :患者全部肿瘤病灶消失, 且没有新的病灶出现, 维持4周或以上;部分缓解 (PR) :患者病灶最长径总和缩小为30%或以上, 并且维持4周或以上;稳定 (SD) :患者所有基线目标病灶的最长径总和有一定的缩小但未达到部分缓解的程度, 或有一定的增大但未达到进展的程度;进展 (PD) :患者病灶的最长径总和有一定的增加, 且增加≥20%, 或患者出现新的病灶。其中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计入总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对于放疗组以及热疗组, 放化疗组中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佳, 但其不良反应更为严重, 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讨论
食管癌是指由于人体的腺上皮或者食管鳞状上皮出现异常增生而导致出现的恶性病变情况。食管癌的疾病发展一般要经历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几阶段。若早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可更好地进行疾病治疗[2]。而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相应治疗时, 可以采取单纯放射治疗、放化疗以及热放疗治疗。
由相关数据得知, 对于不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 采取放化疗治疗效果更好。其中化疗中的5-氟尿嘧啶+顺铂的化疗方案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 对于患者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肿瘤血流, 改善患者的乏氧情况, 增加患者的放射敏感性[3,4]。由相关数据可知, 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 采取放疗或化疗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损伤。热疗是一种利用物理能量使得患者的肿瘤组织温度上升至其有效治疗温度, 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增敏的同时不损伤患者正常细胞的治疗方式[5]。热疗还能够通过增加患者的免疫效应细胞的活性以及诱导免疫效应细胞的再分布等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6]。
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数据可知, 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为56.67%, 放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6.68%, 热放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 即相对于放疗组以及热疗组, 放化疗组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佳, 但其不良反应更严重 (P<0.05) 。
综上, 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时, 采取热放疗、放化疗以及单纯放疗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相对于单纯放疗以及热放疗, 放化疗治疗的近期疗效更好, 但其不良反应更严重。
参考文献
[1]仲琴, 朱卫国, 贾正飞, 等.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单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疗效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 :1459-1462.
[2]谢志原, 陈辉林, 王永川, 等.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用于不能手术食管癌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1 (10) :733-736.
[3]陈尔成, 刘孟忠, 胡永红, 等.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7 (6) :416-419.
[4]胡水清, 朱卫国, 甘雅娴, 等.放疗联合希罗达和单纯放疗对老年食管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3) :563-565.
[5]王宁, 开丽曼, 热伊拉, 等.三维适形放疗结合252锎中子腔内后装照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11) :2222-2224.
化疗和放疗 篇4
(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肿瘤科广东潮州521000)【摘要】目的探讨DF方案化疗联合放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36例,其中6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DF方案化疗2周期,同时给予局部放疗,另68例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放射化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 58.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和3年局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方案联合放疗能改善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局控率,近期疗效显著,减少远处转移和提高生存率,且不增加严重的毒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食管癌;化学疗法;放射疗法;老年【中国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40-01 老年食管癌患者体质差、合并症多,以往多不采用放化逆联合应用。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提高,我国老年人体质及生理机能有了很大改善。我科2006年月~2010年10月采用DF方案化疗同时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68例,与对照组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36例,其中68例作為观察组,采用DF方案化疗2周期,同时给予局部放疗;男42例,女26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67.4±5.6)岁;伴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肺炎8例,2型糖尿病7例,另68例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单纯化疗;男44例,女24例;年龄63~72岁,平均年龄(65.8±6.3)岁;伴冠心病14例,慢性支气管肺炎7例,2型糖尿病8例。两组病例均为初治患者,经食管钡餐X线片、纤维胃镜检查病理证实食管癌。Karnofsky评分在70分以上,无远处转移,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放化疗禁忌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60Co-γ射线,颈段设二前斜野,胸段设前一、后左右二斜野共三野等中心,常规分割放疗,剂量60~70Gy。观察组:DDP(顺铂)20mg/m2,1/d静滴,d1~5;5-Fu 500mg/ m2,1/d静滴,d1~15;第22天重复,2~3次为1疗程。化疗结束后行放放疗,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注意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放化疗反应。1.3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1)近期疗效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将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和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CR+PR为有效率(response rate, RR)。(2)毒副反应评价标准 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毒性反应,分为0~Ⅳ级,0级表示无毒副反应,Ⅳ级表示最严重毒副反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放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 58.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两组随访情况及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全部病例随访3年以上或截止死亡时,观察组有3例失访,单放组有2例失访,随访率分别为95.59%和97.06%。观察组和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29%(41/68)、42.64%(29/68)、30.88%(21/68)和42.65%(29/68)、29.41%(20/68)、16.18%(11/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局控率分别为45.59%(31/68)和29.41%(20/68);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76 %(8/68)和23.53%(16/68),观察组的局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毒副作用比较观察组食管炎发生率和Ⅱ°以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4.12%(30/68)、45.59%(31/68),高于对照组27.94%(19/68)、26.47%(18/6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老年人年龄大,并发病多,以往中晚期食管癌以单纯放疗为主,但由于癌组织中的乏氧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导致单纯放疗疗效欠佳,5年生存率仅在10%左右,局部未控与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远处转移[1]。随着老年人身体素质及体质提高,放疗、化疗联合方案被更多老年人所接受。DF方案主要为顺铂(DDP)+5-FU。DDP作用机理是通过铂化DNA化合物而抑制DNA的合成和修复。5-FU为嘧啶类拮抗剂,主要抑制S 期细胞,阻止嘧啶类核苷酸的形成,阻断DNA 与RNA的形成[2]。同步放化疗的优点:①5-FU与DDP均有放射增敏作用,可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②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从而增强对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③5-FU与DDP合用有协同作用,顺铂介导的细胞内还原型叶酸的增加加强了DNA的破坏,并干扰DDP- DNA络合物的修复[3];④可通过化疗消除微小隐匿转移灶,降低远处转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化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和3年局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的毒副反应发生。因此,对于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DF方案联合放疗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任中海, 张成辉, 仝运科, 等. WHO标准和RECIST标准评价食管癌化疗疗效的比较 [J].肿瘤,2006,26(9):875-876.[2]Harris Bernstein, Carol Bernstein, Claire M Payne,et al. Bile acids as endogenous etiologic agent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J]. World J Gastroenterol , 2009,15(27):3329-3340.[3]张玉芳. 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J] . 山东医药,2009,49(47):99-100.
化疗和放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进行研究, 其中男65例, 女55例, 年龄37~81岁, 平均年龄 (51.12±2.3) 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 确诊为食管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 每组各4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学相关部门同意, 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相关情况,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分别给予3组患者单纯放疗、热放疗和放化疗。单纯放疗组:均予以三维适形放疗, 利用CT模拟定位机 (西门子公司) 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 层厚为5 mm。扫描结束后, 将图像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上, 由2名医师进行靶区及重要器官勾画。然后制定具体的放疗计划, 确定实际放疗剂量。严格控制各重要组织以及器官的具体受照剂量。利用直线加速器 (山东新华) 进行6MVX线照射。以66~70 Gy剂量对肿瘤进行照射, 每次2.0~2.5 Gy, 每周照射5次。
热放疗组:采用上述相同的放疗之后, 在2 h内, 使用体外高频热疗仪, 利用CT或者X线钡餐影像, 模拟温度控制在41~43℃, 功率200~400 W, 将上下两极板中心对准患者的肿瘤病灶中心, 与患者皮肤距离为4~5 cm。对患者予以30 min的热疗治疗, 每周治疗2次。
放化疗组:采用上述相同的放疗之后同时予以化疗, 使用5-FU 1000 mg/m2d1-5+DDP 75 mg/m2d1, 进行水化, 28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参照WHO 2005年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①完全缓解 (complete remission, CR) :经临床检查实体瘤全部消失;②部分缓解 (partial remission, PR) :经临床检查实体瘤缩小>30%;③病情稳定 (stable disease, SD) :经临床检查实体瘤增大<20或者缩小<30%;④病情发展 (progression of disease, PD) :经临床检查实体瘤增大>20%, 或出现新病灶。最终统计时, 将CR和PR均计入总缓解率中。不良反应: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常见不良反应标准 (NCI CTC 2.0版) 对治疗的毒性反应情况进行评价[2]。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 并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所得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 并以 (±s) 进行表示。并检测P值, 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通过对3组患者治疗后缓解率进行分析可以得知, 单纯放疗组总缓解率为52.5%, 热放疗组总缓解率为75.0%, 放化疗组总缓解率为85.0%, 放化疗组比单纯化疗组和热放疗组治疗总缓解率高,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毒性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血液学毒性以及放射性食管炎等。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毒性反应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 发病原因可能与食管鳞状上皮或者腺上皮异常增生, 导致恶性病变的发生。临床治疗食管癌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以及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等, 但是由于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 所以80%的患者临床需要放射治疗, 但是单纯的放射治疗疗效欠佳。
同步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能够获得较高的疗效, 同时放化疗是克服肿瘤细胞再增殖的对策之一, 正常的细胞是耐高温的, 而非正常的细胞不耐热。因此, 可以利用肿瘤细胞的该特点利用热疗方式进行治疗, 以减少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和扩散。治疗过程中, 热疗的原理是利用物理能量使局部肿瘤组织升温, 杀死肿瘤细胞, 并不损伤到健康细胞。放化疗联合应用能够大量杀灭对放射治疗抗拒的S期细胞, 促进期的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并且放射治疗还能够减少单纯化疗所导致的肿瘤细胞耐药性, 另外, 放化疗同时应用, 其化学药物能够对潜在微小转移灶以及可能未包括在放射视野内的转移性病灶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3]。
有关人员研究表明, 放化疗联合治疗二者除了相互增敏外, 还能够预防肿瘤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 其课题研究表明, 放化疗组治疗的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单纯化疗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放化疗组近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P<0.01,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最终结果显示, 放化疗组比单纯化疗组和热放疗组治疗总缓解率高,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的治疗毒性反应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 放化疗组不良反应相对较高。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单纯放疗、热放疗和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热放疗组和放化疗组, 并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放疗组总缓解率为52.5%, 热放疗组总缓解率为75.0%, 放化疗组总缓解率为85.0%, 放化疗组比单纯化疗组和热放疗组治疗总缓解率高,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组患者治疗中毒性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放化疗组毒性反应较其他两组严重。结论 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效果优于单纯放疗、热放疗, 但其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关键词:食管癌,单纯放疗,热放疗,放化疗,疗效
参考文献
[1]杨孟祥, 盛延兴.热放疗、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比观察[J].肿瘤, 2011, 24 (1) :74-77.
[2]胡军.同步放疗、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4) :738-739.
化疗和放疗 篇6
关键词:宫颈癌,巨块型,同步放化疗,术前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每年世界上约1/5的病例发生在中国,在某些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1]。巨块型宫颈癌是一种预后不良的高危宫颈癌,其不易控制,易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低[2]。一些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以缩减肿瘤,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采用放疗法、化疗法及同步放化疗法这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病灶的缩减作用、手术效果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探索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最优的术前治疗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236例宫颈肿瘤最大径>4 cm的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术前同步放化疗组87例,术前单纯放疗组93例,术前单纯化疗组56例。其中Ⅰb2期134例,Ⅱa期62例,Ⅱb期4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病理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同步放化疗组:术前先给予高剂量铱192腔内后装放疗,给予A点参考剂量为600 cGy/(次·周),共2~3次;腔内后装放疗期间给予奈达铂(NDP,20 mg/m2)及伍替加氟(IPP,300 mg/m2)联合化疗。化疗组:从疗程的第1天到第5天以NDP 30 mg/m2及IPP 400 mg/m2联合化疗。放疗组:术前单纯行腔内后装放疗,使用的机型、A点剂量及治疗方法与术前同步放化疗组相同。
于三种治疗方法结束后第7~10天进行疗效评价,术前治疗结束后第10~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对术后所获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分析。
1.2.2 评价标准:
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疗效制定标准[4]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按照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之和;CR为所有已知病灶消失并无新病灶出现,PR为肿瘤最大半径之和减少30%,并保持4周以上。无效率指的是病情无任何缓解或病情进展,PD为最大半径之和增加超过20%或出现新病灶,SD为所有其他变化归为病情稳定。
通过比较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情况评估三种术前治疗方式的副反应。根据术中探查、术后病理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灶周边脉管系统及周围器官浸润的影响作用。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进行双盲法录入。采用SPSS 16.0和Excel2007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1.4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病例。调查表由已培训的调查员填写,填写后由专人审核,并随机抽取10%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核实,以减少信息录入误差。
2 结果
2.1 不同术前治疗方法对宫颈肿瘤缩减作用的比较
由表1可见,放疗组、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肿瘤缩减有效率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93,P=0.001);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56%、42.86%和64.37%。而CR率和PR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023,P=00.081;χ2=2.099,P=0.350)。
2.2 不同治疗方法副作用比较
由表2可见,在此次研究中,三组患者先期治疗后的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没威胁到生命。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骨髓抑制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白细胞的杀伤作用上,放疗组(25.81%)比化疗组(80.36%)及同步放化疗组(88.51%)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43,P=0.000)。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消化道的副反应以食欲不振发生率最高,放疗组(47.31%)比化疗组(100.00%)、同步放化疗组(100.00%)食欲不振的发生率显著
注:“-”为1/4格子的理论频数<5,只能用Fisher检验。
衰3不同术前治疗方法后宫颈癌的手术效果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87,P=0.000)。
2.3 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手术影响的综合评价
2.3.1 三种术前治疗方法手术效果比较:
由表3可见,盆腔淋巴结转移在放疗组、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5.81%、14.29%和10.34%,三组相比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3,P=0.019)。宫旁浸润、脉管癌栓在放疗组、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2,P=0.035;χ2=15.256,P=0.000)。
2.3.2 三种术前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由表4可见,在手术并发症的比较中,术中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直肠损伤和髂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为1/4格子的理论频数<5,只能用Fisher检验。
3 讨论
3.1 同步放化疗组对肿瘤缩减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本研究采用CR、PR、SD、PR和有效率评价不同治疗方法术前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放疗组、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肿瘤缩减有效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6.56%、42.86%和64.37%。提示同步放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远远高于其他两组,与其他研究报道一致[5],进一步说明了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中,同步放化疗方案对于控制局部病灶、消灭亚临床病灶有极大的优势,在为手术创造条件的同时不增加手术难度,有待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2]。可能的原因是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的时候具有协同作用。由于在人体内不同的肿瘤细胞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不一致,但同步放化疗后可以同步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增加对
放射线的敏感性。化疗还能通过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细胞周期的同步化和抑制亚致死放射损伤修复增加放射剂量反应曲线的梯度来促进肿瘤细胞死亡[6]。
3.2 同步放化疗组的副作用较强,但能耐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组在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步放化疗是在放疗的同期加入化疗,其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射治疗和化疗。Lorvidhaya等[7]认为同步放化疗对骨髓造血的抑制,血小板减少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也高于单纯放疗。虽然同步放化疗的副作用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是有研究报道术前给予局部放疗同步全身化疗对于控制局部病灶、消灭亚临床病灶有极大的优势,为手术创造条件的同时不增加手术难度[8]。且这种副作用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可以耐受的,且经过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或消失,不影响治疗进程,也不会影响手术的进行[1]。这可能与同步放化疗所采用的方案、疗程及放化疗的剂量有关系。
3.3 实施同步放化疗后手术效果好,并发症与其他两组一样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上述三种方法对手术效果影响的差异,发现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及宫旁浸润、宫旁脉管癌栓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9]。提示术后病理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及宫旁浸润、宫旁脉管癌栓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但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直肠损伤和髂血管损伤无明显差异。进一步提示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控制局部病灶,消退宫旁浸润,消灭亚临床病灶[10]。其可能的机制是同步放化疗能使肿瘤细胞与放射敏感性同步化,可严重干扰肿瘤细胞亚致死损伤后的细胞DNA修复,能使放疗增敏,且控制了放射区域以外的亚临床转移或没有被发现的转移灶[11]。
综上所述,同步放化疗在缩减肿瘤体积、减轻手术难度方面较其他两种治疗方式更为有效,有望成为今后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治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康德凡,李冰.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59-79.
[2]吴淑卿,妹仲秋,陈芹,等.同步放化疗用于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12):1448-1451.
[3]陈惠祯.实用妇科肿瘤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1-53.
[4]Burger R A,Sill M W,Monk B J,et al.Phase II trial of bevacizumab in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or primary peritoneal cancer: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7,25(33):5165-5171.
[5]连利娟主编.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5-157.
[6]Vokes E E,Weichselbaum R R.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rational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90,8(5):911-934.
[7]Lorvidhaya V,Chitapanarux I,Sangruchi S,et al.Concurrent mitomycin C,5-fluorouracil,and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carcinoma of the cervix:a randomized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03,55(5):1226-1232.
[8]陈慧君,吴绪峰,梁川,等.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4):226-229.
[9]冯艳玲,刘富元,高克非.术前放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6):779-781.
[10]黄懿,黄雪坤,黄浩.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148-1151.
化疗和放疗 篇7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2例患者最小年龄39岁, 最大55岁。平均年龄43.7岁。治疗前行胸片、阴道B超、CT或MRI等检查, 10例行病理活检, 提示恶性肿瘤, 其中:低分化鳞癌4例, 中分化鳞癌3例, 高分化鳞癌2例, 宫颈管低分化腺癌1例, 2例临床诊断。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 (FIGO, 1995) 的临床分期, Ⅱb期6例, Ⅲ期4例, IV期2例。
2治疗方法
动脉栓塞化疗:
药物为卡铂400mg, 吡柔比星40mg, 加超液化碘油10ml。采用Seldinge r法插管至子宫动脉, 造影显示肿瘤血供, 缓慢注入半量化疗药物后, 随后于双侧髂内动脉开口处, 分别再注入半量化疗药。拔管后压迫止血20分钟, 改用沙袋加压包扎。
本组6例ⅡB期患者, 先采用动脉栓塞化疗后, 肿瘤缩小者2周后行子宫次广泛手术治疗;无变化者4周后再行重复栓塞化疗一次, 待肿瘤缩小后做子宫次广泛手术治疗。6例中4例行动脉栓塞化疗治疗1次, 2例行介入治疗2次。术后2--4周施行放疗, 采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MV-X线或15MV-X线盆腔体外照射剂量40-44Gy/20-22次/4-4.2周, 5次/周或39.6-43.2Gy/22-24次/4.2-4.4周, 5次/周。6例患者Ⅲ期及IV期的均行2次动脉栓塞化疗, 随后5例完成盆腔体外照射, 其中1例盆腔体外照射后加院外腔内治疗;1例放疗4次后因出现远处转移, 停止外照射。
3近期疗效评定
患者采用阴道镜检取材活检及阴道B超测定治疗前后的肿瘤最大径线, 部分患者结合CT或MRI盆腔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判断治疗效果的标准:完全缓解 (CR) 为肿瘤病灶消失, 部分缓解 (PR) 为肿瘤缩小50%以上, 无变化 (NC) , 肿瘤进展 (PD) 。
4随访
平均随访期为20个月, 所有患者都门诊随访, 治疗期间每周检查1次, 治疗期后半年内每月1次, 半年后3个月1次。随访内容为除妇科常规检查、B超外, 包括不定期胸片CT或MRI检查。非手术患者加阴道镜检和宫颈涂片。
5毒副作用标准
采用RTOG1992年标准。
结果
1.随访结果:
为20个月内, 1例死亡;随访率100%。
2.肿瘤局部反应及疗效
10例患者阴道B超测量宫颈肿瘤表明, 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出血停止。5例Ⅱb期患者阴道镜检取材活检和宫颈涂片均见有部分病变由鳞癌向CINⅢ级逆转。IV期1例动脉栓塞化疗前肿瘤最大径线为4.88cm, 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最大径线为4.56cm, 1例动脉栓塞化疗前肿瘤最大径线为5.21cm, 栓塞化疗后肿瘤最大径线为4.89cm, 因病例数太少均未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1。
治疗效果:CR4例, PR5例, PD死亡1例, 结果见表2。
3.随访
6例Ⅱb期随访期内, 未见复发的转移病灶。3例宫颈癌Ⅲ期患者动脉栓塞化疗2次后, 因病灶未局限无法手术治疗, 随后行放疗;其中1例第1次动脉栓塞化疗后1个月, 阴道壁出现转移病灶并出血及肺转移, 肿瘤局部切出后再次栓塞化疗加全身化疗, 生存至今。1例IV期宫颈管腺癌患者在动脉栓塞化疗2次后病情继续发展死亡。
4.毒副作用:
2例随诊24个月出现右侧下肢肿胀, 血管造影示下肢静脉栓塞, 1例溶栓成功, 1例正在治疗中。放疗反应 (RTOG) :0级2人;1级6人, 2级4人, 3级0人, 4级0人, 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 相应处理后可继续治疗。
讨论
过去传统治疗中, 中晚期宫颈癌主要治疗是采用放疗、手术。对局部肿瘤大于4cm、淋巴结转移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 单纯放疗或手术后疗效难于获得较大提高, 而复发或转移的几率明显升高[1]。近年来, 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及给药途径和方法的改进, 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因此, 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 联合应用化疗、放疗和手术, 探讨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联合方式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本组患者在手术和/或放疗前均行动脉栓塞化疗, 即新辅助化疗, 化疗目的是: (1) 肿瘤的血供未被破坏的情况下, 化疗药物更好进入肿瘤内, 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2) 可以缩小肿瘤体积, 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 使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3) 改善肿瘤向周围的浸润, 降低了手术难度。 (4) 杀灭微转移灶和亚临床病灶, 减少了术中播散及术后转移。 (5) 获得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情况, 指导随后治疗。Napolitano[2]认为新辅助化疗能创造手术条件, 改善患者生存。Symonds[3]对204例大块IIB-IVA宫颈癌进行多中心随机研究, 新辅助化疗组后放疗临床无瘤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3年生存率均有提高, 放疗急性及迟发毒性无增加。本组采用了动脉肿瘤栓塞化疗方式, 一方面灌注靶器官对药物的代谢为首过效应, 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直接被代谢和摄取, 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延长药物与肿瘤组织接触时间, 可以明显减少全身对药物的吸收量, 从而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另一方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 造成肿瘤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动脉栓塞化疗作为术前辅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成功率, 取得了一定效果[4]。卡铂抗癌作用主要为游离型, 动脉给药时大部分先以游离型到达肿瘤部位, 从而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失去效应, 反应速度慢, 这种药物动力学的差异使卡铂的毒副作用减弱且用药方法简单[5]。Shirai等[6]发现盆腔淋巴结内的铂浓度随子宫动脉给予顺铂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子宫组织的铂浓度成正比, 提出了子宫动脉给予铂类药物对盆腔淋巴结同样有效。用超液化碘油作为栓塞剂, 其优点: (1) 碘油充填肿瘤后, 基本能显示肿瘤大小和形态。 (2) 阻断了肿瘤的营养供应, 使肿瘤缺血坏死、缩小直至消失。 (3) 超液化碘油作为化疗药物载体, 使化疗药物在瘤体内组织里缓慢释放, 从而延长和增强化疗药物的作用。 (4) 毒副作用小, 在正常组织内很快被排泄。 (5) 为液体栓剂, 便于操作。
宫颈癌是放疗敏感性肿瘤, 对中晚期宫颈癌, 单纯放疗除了有根治作用外, 也有较好的姑息作用。但单纯行放疗, 只能控制局部病灶和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因此,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疗效, 放疗常与其它治疗相配合, 如Kodaira等[7]报道淋巴结阴性的Ib和Ⅱb期患者, 术后有深肌层浸润, 宫旁浸润和手术切缘阳性者, 进行辅助放疗有利于降低复发率。而Morris[8]报道的RTOG (9001) 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临床研究结果, 对IB-IVA宫颈癌进行随机分组研究证实:单纯放疗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高于同步放化疗组 (P<0.001=, 同步放化疗组急性毒副作用高于单纯放疗组。
手术切除有助于确定肿瘤进展的程度, 明确宫旁和腹膜后淋巴结的受累状况, 指导术后治疗, 对中晚期宫颈癌, 单纯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增加, 患者预后差, 其疗效不如放化疗。联合化疗及放疗, 降低了病期, 手术切除才能够最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为避免瘤栓塞化疗和放疗同时联合毒性反应加重, 本组12名患者根据其治疗前的分期、治疗中的反应等, 采用序贯治疗的组合方式:6例Ⅱb期患者经动脉肿瘤栓塞化疗检查提示降期后, 采用了手术+术后放疗;6例Ⅲ~IV患者主要采用动脉肿瘤栓塞化疗后加放疗。
本组病例治疗表明, 动脉肿瘤栓塞化疗联合手术及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有一定作用: (1) 缩小肿瘤, 降低病期, 如使6例Ⅱb期不能手术患者变可为手术者。 (2) 动脉肿瘤栓塞化疗全身毒副作用小, 不影响随后治疗, 易于病人接受, 在晚期肿瘤的宫颈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3) 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近期疗效明显。 (4) 序贯联合治疗并没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在本组资料例数少、时间短, 仅能为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一种可尝试的探讨方法。但该方案仍存在不足:如目前尚未统一最佳化疗方案及如何预防或推迟远处转移, 如何将三者更好的结合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 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评价各疗法的利与弊,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 确定更好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评价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手术及放疗治疗12例中晚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2例确诊患者采用Seldinger法, 术前或放疗前动脉插管栓塞治疗1-2次, 药物选用卡铂100mg, 吡柔比星40mg, 超液化碘油10ml。肿瘤缩小后, Ⅱb期行子宫次广泛手术治疗, 术后补充放疗, ⅢIV期行放疗。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至今生存, 1例死亡。临床完全缓解 (CR) 4例, 部分缓解 (PR) 5例。结论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手术及放疗的序贯治疗, 减少了肿瘤负荷, 改善生存质量, 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毒副作用低, 近期疗效明显, 不失为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动脉栓塞化疗,中晚期宫颈癌,放疗
参考文献
[1]Kuzuya K.Chemoradiotherapy for uterine cancer: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Int J Clin Oncol.2004, 9 (6) :458-④70.
[2]Napolitano U, Imperato F, Mossa B, Framarino ML, Marziani R, Marzetti L.The rol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quamous cell cervical cancer (Ib-IIIb) :a long-term randomized trial.Eur J Gynaecol Oncol, 2003, 24 (1) :51-⑤9.
[3]Symonds RP, Habeshaw T, Reed NS, Paul J, Pyper E, Yosef H, Davis J, Hunter R, Davidson SE, Stewart A, Cowie V, Sarkar T.The Scottish and Manchester randomised trial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Eur J Cancer, 2000, 36 (8) :994-1001.
[4]Motoyama S, Hamana S, Ku Y, Laoag-Fernandez JB, Deguchi M, Yoshida S, Tominaga M, Iwasaki T, Ohara N, Maruo T.Neoadjuvant high-dose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under percutaneous pelvic perfusion with extracorporeal chemofil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ges IIIa-IVa cervical cancer.Gynecol Oncol, 2004, 95 (3) :576-582.
[5]Muderspach LI, curtin JP, Roman LD, et al.Carboplatin as a radiation sensitizer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a pilot study, Gynecol Oncol1997.65:336-342.
[6]Shirai T, Tatey ama I, Karamori T, et al, J Jpn soc Cancer.Ther.1996, 31:274-286.
[7]Kodaira T, Fuwa N, Nakanishi T, et al.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r node-negative cervical carcinoma with stageⅠB-ⅡB disease.Jpn J Clin Oncol, 2002, 32 (7) :255-261.
化疗和放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 (随访18个月) 我院收治的11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 其中74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 年龄在11~87岁, 平均年龄50.6岁。患者包括鼻咽癌22例、下咽癌20例、喉癌16例、舌癌19例、甲状腺癌9例、口腔癌17例、鼻腔鼻窦癌8例、腮腺癌3例。所有患者都经病理组织学确诊, 卡氏评分不低于80。患者以鳞癌、腺样囊性癌居多。
1.2 治疗方法
1.2.1 调强放疗联合手术
所有患者都接受根治性放疗, 不同头颈部肿瘤患者的靶区部位不同, 具体操作各有差别, 但基本操作方法大致为:将患者体位固定, 进行CT扫描 (注意层厚和层距的调节) , 在调强放疗 (IMRT) 工作站的CT图像上对靶区以及敏感器官进行勾画和三维重建。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进行诱导化疗的患者, 必须在诱导化疗结束后、调强放疗之前进行CT扫描[3]。患者的靶区设计和处方剂量的给予为:CTV是原瘤床区域, GTV是影像资料上可见的肿瘤区域以及肿大淋巴结, CTV1是高危预防以及高危淋巴引流区域, CTV2是低危预防以及低危淋巴引流区域, 分别外放3 mm以构成计划靶区, PGTV 65.9~73.8 Gy分为31~34次, PTV1 55.9~62.9 Gy分为28~33次, PTV2 49.7~54.1 Gy分为24~28次。剂量授予时必须注意重要器官的限制:颞颌关节<70 Gy, 颞叶<60 Gy, 下颌骨<70 Gy, 视交叉<54 Gy, 视神经<50 Gy, 晶体<8 Gy, 脑干<54 Gy, 眼球<50 Gy, 腮腺平均剂量<26 Gy。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验证, 患者全部完成调强放疗。
1.2.2 化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放疗同时, 联合3~7周期的化疗。具体实施的化疗方案是:66例患者在相关实验室实施平阳霉素或/和羟基喜树碱化疗;43例患者进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式;5例患者接受其他方案化疗。
1.3 随访和疗效标准[4]
患者治疗期间,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肿瘤的消退情况, 并对急性副反应进行评价 (主要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皮肤反应) 。患者治疗结束后分别对肿瘤消退情况和急性副反应再做评价 (主要对局部肿瘤控制率、晚期损伤、无远处转移生存、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情况) 。所有病例均进行18个月的随访, 必要时进行血生化、血常规、腹部B超、头颈CT、胸片等的检查。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参照RTOG/EORTC和RTOG标准。
1.4 统计标准
利用SPSS13.0软件,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的计算;利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 检查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5]。
2 治疗结果
对114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联合手术和化疗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调查, 患者的区域控制率、三年局控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虑、总生存率分别为94.4%、84.1%、76.0%、66.5%、67.9%。对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 可知患者放疗前是否贫血、临床分期、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0、1、2、3、4级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21.9%、56.9%、14.2%、0.8%;急性0、1、2、3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71.9%、26.9%、0.6%。治疗结束12个月后1、2、3级口干发生率分别为20.3%、14.9%、0.5%。效果良好。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它包括颈部肿瘤、口腔颌面部肿瘤、耳鼻喉科肿瘤三大部分, 据统计, 我国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已超过10万, 患者以男性居多[6]。由于头颈部器官十分繁多, 解剖关系复杂, 头颈部肿瘤的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也极其复杂, 因此, 头颈部位置的特殊性给不仅治疗带来了麻烦, 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并且严重威胁着其生命, 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了巨大伤害, 所以, 找到合适有效地治疗手段迫在眉睫[7]。目前, 头颈部肿瘤主要以手术联合放疗为主, 但远期疗效仍然不能让人满意。调强放疗是将放射物理、医学影像、放射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全新照射技术[8]。由于头颈部肿瘤周围重要的组织器官很多, 调强放疗可以使高剂量曲线和靶区的分布一致, 使靶区照射剂量提高的同时减少周围组织器官受照射, 由于其剂量学优势, 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和耐受性, 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极具优势。本组应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使患者的不良生命体征有所控制, 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对患者的肿瘤消退情况及急性副反应进行了密切监测, 并进行了18个月的随访, 通过统计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 能够很好的获得区域控制率和局部控制率, 降低了患者口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降低了病死率, 提高了患者高生存质量。实践结果表明, 我们的治疗对策有效可行。笔者认为, 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可以作为头颈部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方法, 能够帮助患者顺利恢复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其生活质量。不仅对提高头颈部肿瘤的治疗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也对推动多学科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头颈部肿瘤调患者, 114例患者全部实施全程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其中, 根治性放疗的剂量在56.9~78 Gy (平均剂量69.01 Gy) 。对所有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 对114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联合手术和化疗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调查, 患者的区域控制率、三年局控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虑、总生存率分别为94.4%、84.1%、76.0%、66.5%、67.9%。对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 可知患者放疗前是否贫血、临床分期、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0、1、2、3、4级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21.9%、56.9%、14.2%、0.8%;急性0、1、2、3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71.9%、26.9%、0.6%。治疗结束12个月后1、2、3级口干发生率分别为20.3%、14.9%、0.5%。效果良好。结论 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 能够很好的获得区域控制率和局部控制率,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降低了口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手术,化疗,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充, 韩非, 卢丽霞, 等.419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治疗疗效和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0, 19 (3) :191-196.
[2]郑茁, 陈传本, 陈荔莎, 等.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对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1, 3 (3) :214-217.
[3]韩露, 林少俊, 潘建基, 等.30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预后因素分析[J].癌症, 2010, 29 (2) :153-158.
[4]杨华, 石梅, 王建华, 等.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联合手术和化疗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2, 28 (2) :214-218.
[5]杨华, 石梅, 王建华, 等.局部晚期头颈鳞癌调强放疗联合手术或化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2, 21 (4) :338-339.
[6]张瑜, 林志安, 潘建基, 等.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J].癌症, 2009, 28 (11) :1143-1148.
[7]马翔, 茅冬俊, 姚家红, 等.CBCT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首次摆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4) :114-115.
化疗和放疗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6 例患者病种分布如下:口腔癌38 例,口咽癌7 例,下咽癌11 例,腮腺癌25 例,鼻腔鼻窦癌42 例,喉癌13 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男性89 例(65.4%),女性47 例(34.6%);年龄8~83 岁,中位年龄53 岁;卡氏评分≥80;鳞癌61 例(44.9%),腺样囊性癌25 例(18.4%),腺癌7 例(5.1%),黏液表皮样癌8 例(5.9%),肌上皮癌5 例(3.7%),未分化癌4 例(2.9%),嗅神经母细胞瘤4 例(2.9%),横纹肌肉瘤4 例(2.9%),纤维肉瘤4 例(2.9%),此外癌肉瘤、鳞腺癌、未分化癌等分型25 例(12.9%)。
1.2 放疗方法
(1)手术联合放疗者,靶区设计及处方剂量:
CTV为原瘤床区域,CTV1为高危预防及高危淋巴引流区,CTV2为低危预防及低危淋巴引流区,分别外放0.3 cm构成计划靶区,PCTV 60~70 Gy/30~33f、PTV1 56~60 Gy/25~30f、PTV2 50~54 Gy/25~30f;根治性放疗者:GTV为影像资料上可见肿瘤区,CTV1、CTV2及计划靶区设计同上。 PGTV 66~74.8 Gy/33~34f、PTV1 56~62.7 Gy/28~33f、PTV2 50~56 Gy/25~28f。
(2)要害器官限制:
视神经<50 Gy,视交叉<54 Gy,晶体<8 Gy,脊髓<40 Gy,脑干<54 Gy,腮腺平均剂量<26 Gy,下颌骨<70 Gy,眼球<50 Gy,颞叶<60 Gy,颞颌关节<70 Gy。所有患者均全程完成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1.3 化疗
全组48 例(35.3%)放疗同期联合2~6 周期化疗,化疗方案:33.3%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66.7%患者在相关科室接受羟基喜树碱和/或平阳霉素或其它方案化疗。
1.4 观察指标和随访
治疗中主要观察皮肤反应、 口腔黏膜反应,治疗后重点评价晚期损伤、局部区域控制、无瘤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总生存情况。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参照RTOG和RTOG/EORTC标准。全组病例随访至2010- 11- 10,中位随访期19 个月(2~46 个月),随访率99.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行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验法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全组死亡36 例,其中远处转移死亡18 例(50%),原发肿瘤未控7 例,淋巴结转移未控5 例,局部复发死亡5 例,肿瘤复发致衰竭死亡1 例,全组患者1、 2、 3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7%、 72.4%、 67.6%(图 1);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3%、 86%、 83.2%;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3.1%、 93.1%、 93.1%; 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1.6%、 80.4%、 75.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6%、 70.3%、 66.4%。
2.2 治疗失败模式
全组治疗失败病例38 例,失败模式见图 2。局部复发18 例,中位局部复发时间为疗后8 个月(2~31 个月);区域复发9 例,中位区域复发时间为疗后7 个月(2~11 个月);远处转移22 例,中位远处转移时间为疗后17 个月(3~32 个月);失败病例的T分期、临床分期、N分期和病理类型汇总见表 1。
2.3 不良反应
急性0、 1、 2、 3 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 71.3%, 24.3%, 0.7%; 0、 1、 2、 3、 4 级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 22.8%, 57.4%, 14.7%, 0.7%,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明显减轻,均能按时完成放疗。治疗结束1 年后1、 2、 3 度口干发 生 率 分 别为21.3%、16.2%、 0.7%,听力下降、视力下降、颈部纤维化、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3.2%、1.8%、5.4%、 4.2%、0.9%。全组未观察到4 级急性和晚期副反应。
[例数(%)]
2.4 预后影响因素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临床分期(χ2=13.41,P=0.004)、N分期(χ2=8.16,P=0.017)、治疗模式(χ2 =19.1,P=0.000)、放疗前有无贫血(χ2=4.94,P=0.026)对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2。
(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临床分期、治疗模式、放疗前有无贫血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详见表 3。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模式以手术加放疗为主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其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除鼻咽癌外,在头颈肿瘤大概念基础上探讨IMRT技术应用于术后或根治性放疗,尚未见到大宗病例报道,因此研究IMRT技术背景下影响头颈部肿瘤的预后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调强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是充分肯定的,Hoppe等[4]报道的37 例头颈部肿瘤IMRT结果,2 年总生存率和局控率分别为 80%和75%;Schoenfeld等[5]报道的100 例头颈部肿瘤IMRT结果,其中T3、T4期患者占42%,3年总生存率和局控率分别为71%和89%。本文136 例头颈部肿瘤IMRT治疗结果显示:3 年总生存率、局控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6%、83.2%、93.2%、75.8%、66.4%,总生存率及局控率略低于上述报道,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较大(T3、T4期患者占59.6%,Ⅲ、Ⅳ期患者占70.6%)而影响疗效。
本研究手术联合放疗患者平均剂量62.14 Gy(50~73 Gy), 根治性放疗患者平均剂量68.99 Gy (56.4~77 Gy)。两者的3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1%与51.2%(P=0.001),一方面显示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较单纯放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另一方面本组资料存在偏倚,在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患者中,多数为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Ⅳ期患者占74.3%)或者不愿手术的高龄患者(>60 岁患者占77.1%),而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临床分期的分布相对较均匀。
Bastit等[6]回顾性分析了420 例口咽癌和下咽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价值并明确提出,手术切缘阳性与局部复发有关;Trotti等[7]报道,手术切缘阳性为头颈部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中有10 例手术切缘阳性者,其放疗剂量平均为67.9 Gy,分割剂量为2.0~2.3 Gy,中位随访19 个月,无一例局部区域复发, 3 年无局部进展生存率为100%,因此,对术后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利用IMRT技术提升局部照射剂量和生物学效应,又不损伤周围要害器官,是非常有意义的。
远处转移是晚期头颈部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仅单纯放疗无法改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无远转生存率,而有效的化疗可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并可做为放射增敏剂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8]: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放化疗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5年绝对生存获益可达4.5%,局部区域控制获益9.3%,无远处转移率获益2.5%。因此同步放化疗是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标准治疗方案[9]。Merlano等[10,11]将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四周期卡铂/5- FU),CR率由单纯放疗的22%提高至放化疗组的42%,3 年生存率也由23%提高至41%。Adelstein等[12]报道头颈部鳞癌的Ⅲ期临床试验中,以铂类为基础的放化组较单纯放疗组3 年生存率明显提高(37% vs 23%)。本组资料的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3 年总生存率、局控率和无远转生存率分别为75.2%、78.1%、79.4%与67.1%、95.2%、77.1%(P=0.093、P=0.324、P=0.536),联合化疗未显著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局控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中仅有33.3%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 66.7%的患者接受了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或其他方案化疗。因此对放疗专科而言,不断加强与肿瘤内科、颌面外科等相关学科的沟通,至关重要。
对38 例失败病例的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越晚局部复发率越高,且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6.41, P=0.04);N分期越晚区域复发率越高,且对区域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9.98,P=0.007);临床分期越晚总生存率越低,且对总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 P=0.015);病理类型中腺样囊性癌发生远处转移的机率远高于其他类型,因为肿瘤侵袭性极强,常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易沿神经、血管向周围侵袭,这与沈春英等[13]报道腺样囊性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其中肺转移最常见的结论一致。尽管本组资料中局部晚期患者接近总数的2/3,但IMRT治疗后获得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较高 (83.2%、93.2%),提示IMRT技术能够达到对靶区较好的剂量覆盖。对23 例局部区域失败病例的分析显示,在治疗剂量达到术后预防或根治的前提下,野外复发多于野内复发,提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靶区勾画的研究方面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这也是头颈部肿瘤亚临床病灶勾画理论和实践的难点。
口干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常规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资料中疗后1 年0~3 级口干发生率为34.8%,其中腮腺平均剂量>26 Gy时口干发生率54.4%,≤26 Gy时口干发生率12.5%,与 Eisbruch等[14]的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