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2024-07-19

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共9篇)

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篇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three-dimension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 , 是一种新型放疗方法, 目前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之中。本文通过对我院应用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与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 旨在为脑转移瘤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1月份-2012年02月份我院治疗的55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患者 (全脑放疗加3DCRT) ,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12例, 患者年龄17岁-74岁, 平均年龄 (54.6±4.7) 岁, 对照组27例患者 (常规全脑放射治疗) ,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0例, 患者年龄18岁-76岁, 平均年龄 (53.8±5.2) 岁,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测为原发[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肿瘤分期、转移区域以及病灶数量, 经统计分析,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脑放疗加3DCRT方案:全脑放疗:应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全脑常规放疗。全脑放疗完成后进行3DCRT: (1) CT扫描定位:患者取仰卧位, 双手与前额部交叉放置, 热记忆体模固定患者后进行常规CT扫描; (2) CT扫描成像, 对肿瘤位置以及周围组织进行定位; (3) 采用上海东影公司研制的3DCRT计划系统进行设计; (4) 放疗:根据病情通常采2-5个放疗照射野; (5) 放疗中给予辅助治疗:激素、抗炎以及补液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全脑放疗治疗。每周5次为1个疗程, 连续4个疗程。

1.3 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常规护理。3DCRT作为一种新方案, 患者并不熟知, 容易产生抵触、恐惧以及焦虑心理, 根据这一特点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措施: (1) 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3DCRT的目的以及优越性, 促进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可程度, 积极配合治疗, 消除畏惧心理; (2) 密切观察并发症, 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 (3) 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4) 耐心接受患者询问, 解答患者疑虑。

1.4 评价指标

跟踪随访6个月,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参照文献报道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1]:完全缓解 (转病灶消失) ;部分缓解 (转移瘤体积明显缩小, 超过≥50%) ;无效 (转移瘤体积增大但未超过25%或缩小未达到50%;恶化 (转移瘤体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局部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SPSS.18.0版本分析数据结果,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全部完成治疗计划,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9例, 所占比例为32.1%, 部分缓解13例, 所占比例为46.5%, 无效3例, 所占比例为14.7%, 恶化3例, 所占比例为14.7%, 局部控制率为78.6%;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 所占比例为14.8%, 部分缓解7例, 所占比例为25.9%, 无效11例, 所占比例为40.7%, 恶化5例, 所占比例为18.6%, 局部控制率为40.7%;两组患者肿瘤控制情况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 脑转移瘤逐渐成为临床的多发病之一。原发性恶性肿瘤例如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均可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并且难以应用手术治疗, 目前多采取放射治疗[2]。传统治疗脑转移瘤主要采用全脑放射治疗, 肿瘤控制率低, 副反应严重, 预后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3DCRT技术的不断成熟, 目前多项文献报道证实了全脑放射治疗与3DCRT联合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延长患者生存期限[3,4]。综上所述, 补阳还五汤能够显著治疗脑血栓,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07年11月份-2011年12月份我院治疗的55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 (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 , 对照组27例 (常规全脑放射治疗) ,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与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局部控制率为78.6%;对照组局部控制率为40.7%;两组患者肿瘤控制情况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脑转移的新型有效方法, 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脑转移瘤,疗效,护理

参考文献

[1]李金利, 周菊英.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对脑转移瘤疗效的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09, 11 (11) :1135-1136.

[2]谷铣之, 殷蔚伯, 刘泰福, 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8:1304.

[3]杨满红.常规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08) :338-339.

[4]董柱清, 吴传高, 彭强, 等.全脑照射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08 (36) :140-142.

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篇2

[关键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增敏;放疗;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11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一(2010)05-22-02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时代,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肿瘤的生物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新领域。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是一种新型的既有免疫调节又有抗肿瘤作用的新药,为了进一步研究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放疗中的作用及地位,楚州医院放疗科于2007年10月一2009年2月,对7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观察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加三维适形放疗(综合组)及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单放组)的疗效及放疗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单放组35例,髓质型24例;溃疡型3例;蕈伞型8例。病灶长度≤5cm 26例,病灶长度>5cm 9例。综合组30例,髓质型23例;溃疡型3例;蕈伞型9例。病灶长度≤5cm 27例;病灶长度>5em 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经食管x线拍片及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且全部病例均查胸部CT未见明显转移,年龄在70岁以下,KPs评分为60—80分,中位KPs评分70分,均无锁骨上淋巴转移及放化疗治疗史,全部病例都能进食流质饮食,两组患者在放疗前、中、后均查肝、肾功能、心电图,治疗中每周查血常规。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CT模拟定位,以6MV—x三维适形照射。单放组常规分割每次2Gy,每周5次D1]64C.y/6.4w,综合组照射方法及剂量与单放组相同,在放疗开始即给予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每周5次,连用三周。

1.3疗效评定

按1991年第三届全国放射学会议上通过的食管癌放疗后x线诊断标准分为四级,I级:病变完全消失食管壁软而光滑,蠕动扩张良好,粘膜纹理清晰可见;Ⅱ级:病变基本消失,管壁光滑,钡剂能顺利通过,但管壁仍僵直或狭窄,蠕动波未恢复,粘膜纹理增粗;Ⅲ级:病变明显好转,食管病灶退缩一半以上,没有明显扭曲成角,以及突出腔外的溃疡,稠钡剂可通过;Ⅳ级:病变残留或恶化,病变消退不及一半或成角,扭曲明显或突出腔外的溃疡,钡剂通过极差。放疗副反应按tit0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执行。一般情况以Kp8评分。

2治疗结果

2.1治疗结束时食管片的分级。

2.2血液学毒副反应

全组有32例白细胞下降I-Ⅱ度,综合组8例,占22.9%;单放组24例,占68.6%,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长期疗效

全部病例随访1年或截至死亡时(无失访病例),治疗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单纯放疗组42.9%(15/35);综合组80.0%(28/35),两者统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讨论

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篇3

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是一项对放疗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照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脑脊液播散的颅内肿瘤和一些有转移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如髓母细胞瘤、脊索瘤,其标准治疗是尽可能外科手术后辅以放疗[1,2,3]。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全脑全脊髓靶区的确定和剂量分布,以及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并发症具有明显的优势[2,3,4]。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定位的准确性对于放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5,6]。因此,该研究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Varian 21EX直线加速器6MV-X)定位技术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的合理应用,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1 方法

1.1 体位固定

患者使用亚克力全脑全脊髓治疗床(如图1所示),俯卧位,使用俯卧位专用塑料软枕(成人型或儿童型),尽量使额头与下颌骨下缘紧贴塑料软枕上,保持呼吸通常;双手体侧,下肢伸直自然平放在床面上;使头颅正中线、脊突正中点连线和体中线矢状线保持在同一体中线矢状面内。因全脑照射为2个水平野对穿,全脊髓照射分为上、下2个脊髓野,上野包括颈胸部,下野包括腰骶部,头部使用塑面膜固定,躯体部使用塑体膜(50 cm×80 cm)固定,固定膜分别放入60~70℃水中,1~2 min后,待变透明后取出,清除水渍,2人配合迅速把塑料面膜放在患者头部,均匀牵拉塑面膜固定于治疗床的压槽中;然后取出塑体膜,上界到颈胸交界处,下界到腰骶部,均匀牵拉塑体膜固定于治疗床的压槽中。待塑面膜和塑体膜彻底冷却后,在塑面膜的下边界和塑体膜上、下边界标记出与患者体表皮肤相对应的标记“┬”线,重复摆位时可借助此线来判断患者体位在左右和头脚方向是否准确,利用此标记线摆位重复性好,可纠正患者左右的偏移。体位固定装置制作完成。

1.2 定位

患者俯卧于亚克力全脑全脊髓治疗床,使用制作好的塑面膜和塑体膜进行固定,全脑全脊髓仍使用三维适形金点定位法[7,8]。与以往金点定位不同的是在全脑全脊髓三维适形定位中需要建立3组金点(如图2所示),每组金点分别由3个“十”字组成,3组金点分别都应在CT扫描图像序列中识别。为保证CT扫描图像序列的完整性,每组金点利用CT扫描线在塑面膜与塑体膜正面及2个侧面做“十”字标记,线的宽度尽量与激光线的宽度一致;在3组“十”字上放置金点(2×1.5 mm),带金点行CT扫描。3组金点的选取可参考CT扫描床上水平方向屏显读数,如层厚为5 mm的扫描,每组金点之间的放置距离在CT扫描床上水平方向屏显读数最好为5的倍数,可保证CT扫描图像序列中金点识别和CT扫描图像序列的完整性,大大降低摆位的误差,改善射野交接区域剂量的分布。

对于较小的儿童和特别不配合患者,定位前要作好患儿的思想工作,必要时用镇静剂使其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定位。定位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身体是否移动,并防止患儿从治疗床上掉下。

1.3 数据采集

利用模拟定位机拍摄未使用全脑全脊髓治疗床的CR片,及利用Varian CLINAC 600CD直线加速器Portal Vision拍摄使用全脑全脊髓治疗床位置验证片(0°、90°)的患者6例。分析射野边界与骨性解剖标记点的位置偏移,利用空间坐标X、Y、Z来表示射野空间位置关系:X表示左右方向,左方向为正;Y表示头脚方向,头方向为正;Z表示腹背方向,腹方向为正。

2 结果

未使用全脑全脊髓治疗床:左右方向误差(0.256±0.213)cm,腹背方向误差(0.342±0.308)cm,头脚方向误差(0.295±0.210)cm;使用全脑全脊髓治疗床:左右方向误差(0.173±0.156)cm,腹背方向误差(0.194±0.171)cm,头脚方向误差(0.201±0.182)cm。运用成组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左右方向误差t=2.758,P<0.05;腹背方向误差t=4.261,P<0.01;头脚方向误差t=2.142,P<0.05。

由于左右方向、腹背方向、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使用全脑全脊髓治疗床较未使用全脑全脊髓治疗床明显减小,腹背方向尤为明显,提示放射治疗师在体位固定中,将全脑全脊髓治疗床与塑面膜及塑体膜固定装置共同使用,并在患者体表皮肤做“┬”标记线,可大大提高治疗精确性,减小误差;CT定位和全脑全脊髓三维适形定位中建立3组金点,大大提高摆位的精度和重复性,保证了治疗精度。

3 讨论

在全脑全脊髓三维适形照射时,靶区体积的确定、重要正常组织的保护、剂量均匀度等问题,在利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方法得到明显改善。传统的方法存在着定位方法和摆位复杂、易出现冷热点剂量分布不均匀、患者体位不舒适、顺应性差、下颌骨等正常组织易受损伤等缺点,使得全中枢放疗技术不能更好开展。

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在剂量学分布上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8,9,10],其三维适形可使高剂量分布区域靶区的三维形状的适合度较常规治疗大有提高,进一步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卷入射野的范围。体位固定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也至关重要,由于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照射野多,所需时间较长,塑面膜及塑体膜固定装置的共同使用,大大降低了头部的自主或不自主移动及身体轴线的扭曲,减小了胸腹部受呼吸运动所带来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摆位的重复性和治疗的精确性。通过放射治疗师使用全脑全脊髓治疗床和不断改进定位方法[5,11],使得全脑全脊髓照射中避免头颈野与脊髓野的衔接出现剂量冷点或热点,及头颈野下界与脊髓野上界完全重合,较好地解决了两野间散射线交叉问题,改善了射野交接区剂量均匀度。可见,放射治疗师不断改进放射治疗技术对放射治疗的精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全脑全脊髓三维适形照射通过改善固定和定位方法,有效降低了放疗反应,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Chao K S C,Perez C A,Brady L W.Radiation oncology(managementdecisions)[M].New York: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2002:141-142.

[2]Perez C A,Brady L W.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adiation oncology[M].3rd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1998:794-796.

[3]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8.

[4]刘慈,曹智帆,崔念基,等.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照射野设计的探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9(4):286-289.

[5]张恒,张昕,梁军,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95-96.

[6]吴雷.全脑全脊髓放疗的体位固定技术[J].临床军医杂志,2007,32(3):476-477.

[7]于得全,高宏,邵秋菊,等.Varian定位系统与Topslane定位系统的比较[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78-79.

[8]Wu V W,Sham J S,Kwong D L.Inverse planning in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an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of mid-thoracicoesophageal cancer[J].Br J Radiol,2004,77(919):568-572.

[9]王玉祥,祝淑钗,李娟,等.209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19(2):101-104.

[10]张晶,李玉民,鲁国华.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05,34(1):34-35.

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篇4

【关键词】 肝肿瘤;放射疗法;栓塞;三维适形

【中图分类号】R 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16- 02

两组患者均满足下列条件: (1) 卡氏评分(KPS)≥60分;(2) 没有明确的黄疸、腹水、恶病质及远处转移灶;

1.2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采用右侧股动脉Seldinger技术穿刺,插入4~6F的导管,经造影证实导管头位于肝动脉给予灌注化疗,一般选择顺铂60~100mg、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20mg或5 -FU1000~1500mg,顺铂60~80 mg,ADM40mg(或MMC10~20mg),明胶海绵选择性栓塞肝动脉,每4~8周1次,伴有门静脉癌栓者不用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辅助治疗。

1.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篇5

关键词: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脑转移瘤,护理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正迅速上升,肺癌脑转移瘤是肺癌常见转移途径之一,肺癌脑转移占30%~40%。有些还是肺癌首发症状,常累及脑实质、脑脊膜、脑神经和颅内血管等。三维适形放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我科近3年来在常规全脑放疗的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杀伤局限性肿瘤周围的弥漫性病灶,明显减轻脑部症状,控制肿瘤,减少复发。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3年我科接受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61.5±5.8)岁。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肺癌,其中鳞癌9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6例,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进行CT、MRI或PET/CT确诊有脑转移。通过临床评估,无放疗禁忌证。卡氏评分≥70。25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言语不清,精神症状等,其中17例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瘫痪,抽搐等,5例无神经系统症状。

1.2 治疗方法

常规全脑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两侧水平对穿野照射,3Gy/次,5次/周,总剂量30Gy。常规放疗30Gy后,再行三维适形放疗。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应用XD膜固定患者行CT扫描,将CT图像输入计划系统进行治疗计划设计与优化,用共面或非共面2~5个野照射,处方剂量在90%~100%等剂量区线内,DT20/10f,单次剂量5Gy~10Gy(中位剂量6Gy),总剂量30Gy~48Gy(中位剂量40Gy)。放疗期间根据病情辅以脱水、激素、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各病例分别于放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CT或MR检查。

1.3 疗效评价

放射治疗结束6个月行增强MRI检查,与治疗前的增强MRI检查做对比,确定肿瘤退缩情况。采用WHO制定的实体肿瘤评价标准[1]:(1)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2)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50%以上或出现失增强效应及瘤体囊性变;(3)病灶稳定(NC):病灶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及25%;(4)病变进展(PD):病灶增大25%以上或靶区周边复发。将1、2、3级病灶纳入治疗有效组,4级病灶纳入治疗无效组。

2 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症状完全消失7例,部分缓解12例,病灶稳定8例,总有效率90.0%,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缓解率92.0%(表1)。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脑转移瘤较其他肿瘤给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大,常有强烈的恐惧、忧郁、愤怒、绝望等情绪反应,这些负性情绪对治疗极为不利,如对放疗认识的不足往往导致对治疗缺乏信心[1]。本组病例中在护理过程中观察到2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的表现。按照优质护理的要求,实施“因人而异、因情而别”的原则。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主动介绍自己职责。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开导,并鼓励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配合主管医师熟悉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心理问题,使患者在病房有亲切感,尽快认识管床医师护士,适应环境。(3)在护理记录中详细做好心理护理记录,当发现患者出现的心理变化及需求时,及时汇报和疏导。速根据放疗规范制定护理计划,对一些复杂病例实行特殊的护理措施。

3.2 放疗前准备的护理

放疗前注意休息,做好照射术野的准备,需剃头发,保持照射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挠抓、擦洗、热敷等,穿舒适全棉柔软衣服,可戴布帽以防日光照射。放疗前应戒烟酒、清谈饮食和合理营养调配,不进食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解释放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和处理方法。

3.3 放疗期间的护理

3.3.1

放疗部位局部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禁止任何化学或物理的刺激,如冷、酸、摩擦、碘油、热、碱、紫外线照射、外贴橡皮膏药和外伤等[2]。照射野皮肤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沾洗,禁止用力擦洗。禁用刺激性和含金属的洗涤与护肤用品及碘酒、酒精等刺激性药物。放疗野皮肤血液循环不良时对辐射的抵抗力降低,故应注意头皮保暖。

3.3.2 饮食护理

调整饮食结构,摄取营养丰富全面的食物,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放疗前半小时避免进食,不需刻意强求就餐时间,可少量多餐。放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用绿茶,以减轻射线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3]。摄入有利于排毒和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冬瓜、西瓜等促使毒物排泄。避免食用含有致癌因子的食物。腌制品、发霉食物、烧烤烟熏类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中毒污染的农作物。有颅高压症状时,限盐和饮水,避免颅内压增高。

3.3.3 对白细胞降低的护理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表现为血白细胞下降[4]。本组中9例在放疗前白细胞轻度下降予以升白细胞药口服后恢复。治疗过程中,每周查血象一次。其中3例白细胞降低至3.0×109/L,暂停放疗,遵医嘱予以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并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3天后均恢复4.0×109/L以上。放射治疗期间保持病房清洁,定时进行病房内空气消毒,每日通风30分钟,保持空气清新。注意保暖,防止着凉,适当活动,避免劳累。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如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不适,及时报告医师,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

3.3.4 放射性脑水肿治疗的护理

肺癌脑转移瘤放疗过程常见并发症为放射性脑水肿,是由于放射治疗后脑微细血管结构及循环损伤,管壁通透性改变引起周围脑组织水肿[5]。因此护理方面除了遵医嘱及时进行脱水、激素治疗外,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尤其注意语言及肢体情况,必要时心电监护,吸氧,进一步了解有无头痛、头痛发作时间及伴发症状,有无视力改变或视力模糊等症状。为预防使用激素而引起消化道出血,监测大便隐血情况,同时给予消化道粘膜保护剂,饮食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宜低盐饮食,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另外,颅神经对放射线非常敏感,尤其照射额叶、枕叶时更为明显。因此放疗期间应注意保护眼球。

本组有5例在放疗后出现头痛加剧、呕吐等脑水肿症状,经及时对症处理后缓解。有1例出现了视力模糊,给予特殊护理照顾,症状缓解明显。

3.4 放疗治疗后健康指导

保持稳定的心态,重建良好的生活规律,注意锻炼身体,随着体力的恢复,可以重新工作,实现个人价值。放疗后继续保护头部射野皮肤,避免肥皂擦洗,勿在太阳下暴晒,外出活动需戴遮阳帽。加强营养,注意身体锻炼,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6]。按出院医嘱服药,1个月后复查。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放疗后局部或全身可能出现不适反应,如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4 讨论

放疗作为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逐渐形成常规[7]。本文通过对30例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说明此放疗方法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常规放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针对性,根本目的是给肿瘤区域以足够的精确的治疗剂量,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所受照射剂量最少,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放射并发症及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在治疗期间患者能否成功完成放疗,除了医师、物理治疗师、放疗技术员的相互配合外,护理人员在放疗前、中、后的积极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7:1200.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43.

[3]胡雁,陆葴琦.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5-200.

[4]马建萍,折虹.立体定向放射配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院报,2006,28(9):660.

[5]傅志超,程惠华,赖红斌,等.125例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7,27(2):164-167.

[6]Guerrero UMT,Mubata C.Assessment of acustomised immobili-sation system for head and neck IMRT using electronic portalimaging[J].Radiother Oncol,2005,77(1):39-44.

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均放疗前心电图检查正常,其中进行常规放射治疗174例,三维适行放射治疗152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病种均无明显差异,均按各自治疗剂量完成放射疗程。见表1。

常规组均是前后对穿野照射。而三维适形组均经面膜或体位固定架或其他定位装置固定体位后,在CT下进行扫描定位,图像信息经网络传输到3D-TPS,通过图像重建技术,进行人体图像的三维重建,从而确定临床靶区

其中食管癌放射部位为病变+区域淋巴结,剂量为6500~7000c Gy,45~50d为1个疗程;乳腺癌均术后放射部位为患侧胸壁+患侧锁骨上淋巴结,剂量为4500~5000c Gy,30~35d为1个疗程;肺癌放射部位为病变+同侧肺门淋巴结,剂量6500~7000c Gy,45~50d为1个疗程;淋巴瘤放射受累野,剂量3000~4000c Gy,25~30d为2个疗程。

1.2 检查方法

采用北京美高ECGLAB-3.0心电图工作站,进行放射治疗前,应用瑞典ELEKA precise Treatment System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一年后心电图记录,采集速度25mm/s,振幅1.0m V,采集时间为30s,电脑同步记录储存,数据自动储存。

1.3 诊断标准

根据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六版的心电图正常值[2]做为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对心电图的影响明显减少,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1)ST-T改变及QRS低电压发生率普遍较高,原因主要是无论是常规组还是三维适形组,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放射治疗对心脏的影响,无论是对心内膜,心外膜还是心肌均可造成损伤,而且程度不同,所以分别表现出轻、中、重ST-T改变。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肿胀水肿,或并发心包膜炎,出现心包积液或胸腔内有积液,均可表现出QRS低电压。(2)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很高,原因是无论放射治疗损伤心脏的哪个部位的细胞,均可能造成该部位的细胞异常放电,如损伤持续存在,就有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如影响窦房结则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如影响心房肌,则可能出现房性早搏,或房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出现心房纤颤;如影响心室肌,则可出现室性早搏,严重者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威胁患者生命。(3)其他:如传导系统包括心房内、房室结区,心室内均可发生传导异常,如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ⅠⅡⅢ),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等,而且一旦发生很难再恢复正常,所以更应加以重视。

3.2 根据对比结果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心电图的影响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可以看出三适形放射治疗的优势所在。(1)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通过三维空间上拉弧或多影非共面集束照射,使照射剂量的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靶组织的形状适合,使靶区受到较均匀的高剂量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明显减少,提高了放射治疗的增益比,进而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同时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尤其是对重要脏器心脏的影响,相比常规组,三维适形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减少。(2)三维适形放射虽然能减少对心脏的影响,但从检查结果上看,心电图异常率也跟年龄、照射部位,及照射范围大小有关,因为年龄越大,本身机体的应急能力差,对放射治疗的耐受能力差,因而易发生异常改变。照射部位越靠近心脏,发生异常率越高,虽然三维适形放射是按靶组织形状照射,但也不能说对周围组织完全没有影响,放射部位越靠近心脏心电图发生异常率越高。所以无论是常规组还是三维适形组,左肺癌与左乳腺癌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者比右肺癌和右乳腺癌患者发生异常者明显增多,就是这个原因。

总之,放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在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尤其是心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胸部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食道癌、纵隔肿瘤等)放疗时,由于肿瘤与心脏位置比邻,设计照射野时常不能完全避开心脏,即使在使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的情况下,心脏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必要的照射。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对心脏的损伤心脏的所有结构,包括心包、心肌、心瓣膜、传导系统和冠状动脉都有可能受到放射损伤。但从对比与分析结果来看,新发展起来的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对心脏的影响明显少于直接前后照射的传统放疗,减少了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但三维适形放疗的费用高也是阻碍它更快更广的应用到所有需要放疗患者身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我院326例患者放疗前后的长期随访,分为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两组,放疗后随访一年后复查心电图,两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明显少于常规组,心电图异常率低于常规放疗组。结论 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明显少于常规放疗。

关键词:胸部肿瘤,三维适形,常规放疗,心电图,影响

参考文献

[1]吴齐兵,杨林,孙国平.三维适形与常规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致食管损伤的比较[J].安徽医学,2009,30(12):85-86.

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脑恶性胶质瘤患者1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74例。治疗组中, 男41例, 女33例;年龄33~76岁, 平均51.5岁;病灶区位于颞叶的有19例, 位于枕叶的有17例, 位于额叶的有23例, 位于小脑的有8例, 位于顶叶的有7例。对照组中, 男42例, 女32例;年龄34~77岁, 平均52岁。病灶区位于颞叶的有18例, 位于枕叶的有16例, 位于额叶的有24例, 位于小脑的有9例, 位于顶叶的有7例。上述患者均为手术部分或大部分切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实施治疗, 并利用Topslane-Venus放疗计划系统设计计划。脑恶性胶质瘤的总照射剂量为60Gy, 分30次进行, 每次剂量为2Gy, 5~6次/周。

1.2.1 治疗组

采取调强放疗的方法, 调强放疗计划为:采用静态调强技术、逆向计划, 设有4~9个共面照射野, 而每个照射野也包括若干个子野, 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设定目标函数[2]。

1.2.2 对照组

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方法, 其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为:采用6个非固定面照射野, 照射野的设计应尽量避开重要的敏感器官, 并且使靶区的剂量分布能够更好地与肿瘤形状相适。

1.2.3 两组放疗的重要组织及器官的最大剂量限制为:

脑干<48Gy, 视交叉<50Gy, 晶状体<5 Gy, 眼球<40Gy, 垂体<50 Gy, 两组术后放疗时间为10~50d, 平均放疗时间为29d。

1.3 放疗治疗计划评价

根据放疗剂量的体积直方图以及平面二位等剂量线分布图对调强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计算两组临床靶体积 (CTV) 、等剂量线覆盖 (GTV) 、计划靶区体积 (PTV) 的体积;还要计算放疗计划适形度指数 (CI) 和计划靶区剂量不均匀变异度 (HI) 。通常HI为0表示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度最好;CI为1表示等剂量线与靶区完全一致[3]。

2 结果

调强放疗比三维适形放疗的CI值增大, HI值减小, 调强放疗的CTV、GTV以及PTV剂量均高于三维适形放疗。

3 讨论

近些年来,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调强放疗以及三维适形放疗都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上。所谓调强放疗也就是采用逆向设计的放疗方案, 并具有剂量分布均匀、能够较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特点, 尤其是对于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 处于功能区的肿瘤, 其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也就是采用正向设计的治疗方案和非共面的多野适形放疗技术, 最终达到使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的照射, 但其周围正常器官及组织却不受影响的效果[4]。在本次临床研究中, 分别采用这两种放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放射治疗。通过研究发现调强放疗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明显低于三维适形放疗, 肿瘤区的放疗剂量却明显高于三维适形放疗, 因此采取调强放疗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病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 同时也能够更有利于肿瘤组织的杀灭以及控制, 并且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出现, 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总之, 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 调强放疗具有更好的适形度, 靶区内的放疗剂量也更加均匀, 此外调强放疗对靶区周围组织保护更好,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脑恶性胶质瘤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脑恶性胶质瘤患者1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74例。将治疗组采用的调强放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的三维适形放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调强放疗比三维适形放疗的CI值增大, HI值减小, 调强放疗的CTV、GTV以及PTV剂量均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结论 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 调强放疗具有更好的适形度, 靶区内的放疗剂量也更加均匀, 此外调强放疗对靶区周围组织保护更好,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脑恶性胶质瘤,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郑瑞锋, 尹继云, 杨波, 等.脑恶性胶质瘤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6 (2) :303-304.

[2]王跃伟, 刘建波, 李会荣, 等.脑恶性胶质瘤术后适形放疗联合不同形式化疗的临床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7 (3) :367-370.

[3]郭福榕, 李慧灵, 刘秀英, 等.脑恶性胶质瘤X射线立体定向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9, 11 (5) :242-244.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方法分析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自2003年10月-2007年8月选择单纯性食管癌, 不伴有纵隔和其他部位转移42例;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证实, 其中上段30例, 中段8例, 下段4例, 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所有病例中男29例, 女13例, 年龄47岁~76岁, 中位年龄59岁。食管钡透确定病变长度为3 cm~6 cm不等, 无放疗禁忌证, 无1例为再程放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真空垫固定, 在患者体表做好体表标记, 将患者移至模拟定位机下, 重新校正体表标记, 让患者吞服76%的泛影葡胺10 ml, 在透视下确认病灶的上下缘, 以有食管管壁僵硬、隆起及黏膜破坏段的部位为标准。在源皮距 (SSD) 位于100 cm的状态下用皮肤墨水标记肿瘤病灶的上下缘在皮肤表面, 将介入用导管剪断使之与病变长度相当, 用胶布将导管固定在病变体表投影处, 将患者移至CT机下, 行CT扫描。CT机型号为GE Light-spright多排螺旋CT, 扫描层厚为5 mm, 层间距5 mm, 连续扫描不屏住呼吸, 扫描时尽可能将其中一根扫描线压在导管的起始处, 获得CT图像后导入拓能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 (TPS) 中, 由同一位医生勾画靶区两次, 一次为单纯依靠CT扫描图像勾画, 另一次为结合体表放置导管的CT图像勾画, 将两种方法勾画出的靶区长度进行优化比较。

1.3 结果

在所有病例的两次勾画中, 均出现靶区在长度方向上勾画差异, 由模拟定位机下吞造影剂后体表放置导管行CT扫描定位法勾画出的靶区与单纯CT扫描法勾画出的靶区在长度方向上比较有22例有上缘多勾画出1层, 13例在上缘多勾画出2层, 1例在上缘多勾画出3层;26例在下缘多勾画出1层, 9例在下缘多勾画出2层;29例在上下缘同时出现勾画差异。本文认为模拟定位机下吞造影剂后体表放置导管行CT扫描定位法靶区确认优于单纯CT扫描法。

2 讨论

精确地确认食管癌病变的长度, 准确地勾画靶区是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 而只有精确定位才能做到精确放疗;在基层医院中一般多采用单纯CT扫描的定位方法, 而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因素不行增强扫描, 这样由于患者患食管肿瘤以后, 食管与纵隔内相邻器官的解剖结构欠清, 给医生在勾画靶区时带来一定难度, 尤其是在长度方向上, 仅根据食管管壁的厚薄来确认, 靶区确认相对欠短, 经常会出现漏照现象;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般是盲目地在病灶上下缘多勾画几层, 这样又会可能出现多照现象,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副反应, 矛盾难以解决。

CT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的特点。单纯CT扫描的定位方法是基层医院习惯使用的三维适形放疗定位的基本手段, 而传统的模拟定位机在观察食管形态、运动功能的变化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文献报道[1], 与手术切除的大体标本相比, 准确确认食管癌病变长度的检查方法由高到低为PET-CT、CT、食管钡餐、食管镜, 可见CT在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上并不十分理想;Drudi用CT测量了22例食管癌病变长度与大体标本比较, 仅有32%符合。临床工作中单纯依靠某一种方法简单确认食管肿瘤病灶的长度是不可行的;本文研究的在模拟定位机下吞造影剂后体表放置导管行CT扫描定位法,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上缺陷, 该法既利用了CT在密度分辨率上的优势, 又利用了模拟定位机在观察食管管壁功能动态变化上的优势, 它将单纯的CT扫描方法与传统食管癌放疗定位方法相结合, 进行优势互补, 能有目的地引导医生勾画靶区时确认病变的长度与位置, 避免了漏照现象, 而基层医院没有条件使用PET-CT定位这一高档的定位方法。

综上所述, 本文认为模拟定位机下吞造影剂后体表放置导管行CT扫描定位法适合基层医院进行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定位, 当然笔者也观察到在两次勾画靶区的过程中, 医生对CT图像的主观认识以及呼吸作用也会影响到靶区勾画的结果;其次, 本组观察病例尚少, 可能也不具有普遍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还有待广大同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病人56例, 男43例, 女13例;年龄40岁~78岁, 平均59岁;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鳞癌42例, 腺癌14例;根据TNM分期标准:Ⅱ期9例, Ⅲa期11例, Ⅲb期21例, Ⅳ期15例;生活质量评分 (PS) 为60分~85分。

1.2 治疗方法

病人均采用放疗+化疗, 用常规剂量化疗, 化疗药物有顺铂、多西他赛、5-氟尿嘧啶、足叶乙甙、紫杉醇等, 放疗采用单纯外照射法, 6MV-X线放疗, 照射每次2 Gy, 每周5次, 总量60 Gy。

2 结果

56例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 其中15例出现Ⅲ度~Ⅳ度白细胞下降, 5例因白细胞下降导致发热, 给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及对症治疗;9例出现血小板下降, 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针升血小板治疗;12例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21例出现急性放射性咽食管炎;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照射野皮肤颜色变黑、色素加深, 未发生Ⅲ 度~Ⅳ度放射性皮炎。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给其更多的情感支持[3]。大多数病人对放疗和化疗缺乏了解和认识, 担心治疗效果、个人前途及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表现出焦虑、恐惧、无助等情绪。医护人员应自动关心病人, 根据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向病人介绍治疗情况及预后, 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护士应耐心解释放疗和化疗的必要性, 给予病人更多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放射野皮肤的护理

照射前向病人说明保护好放射野皮肤的重要性。病人应穿全棉柔软的内衣, 不穿过硬的衣服, 以防摩擦皮肤。皮肤瘙痒时勿搔抓, 未经医生许可不可使用任何软膏、碘酒、乙醇等刺激性药物涂抹放射野皮肤, 不宜使用肥皂擦洗;外出时避免阳光直接暴晒;保护好放射野标志的清晰, 不可私自涂改。

3.3 胃肠道反应护理

病人化疗前后按医嘱使用止呕剂, 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化疗间期病人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反应, 告知其这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病人呕吐后及时给予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在化疗间歇期, 指导病人少量多餐, 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的饮食, 根据病人的口味为其准备色、香、味俱全的饮食。

3.4 骨髓抑制护理

骨髓抑制是放化疗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病人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病人抵抗力下降, 容易发生各种感染, 护理时应着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预防感染、预防出血、饮食指导等方面健康宣教。可常规配合口服升白细胞药物, 如利血升、鲨肝醇等。本组15例病人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 9例出现血小板下降, 及时按医嘱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针, 必要时输注成分血或血小板, 嘱病人注意休息, 避免外出以减少活动量, 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场所, 并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及时复查血常规, 若外周血白细胞低于1×109/L, 暂停放疗, 做好保护性隔离, 病人住单间病房, 每日紫外线消毒病房2次, 保持病人的被褥、衣服清洁, 有条件者住层流病房。

3.5 放射性食管炎护理

本组21例病人出现Ⅰ期~Ⅱ期放射性食管炎,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伴疼痛。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出现在放疗后2周左右并逐渐加重, 4周后逐渐减轻。每日3餐前嘱病人含服1%普鲁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10 mL, 减轻咽喉灼痛, 使病人能顺利进食。指导其餐后饮温开水冲洗食管, 忌食粗糙、干硬食物, 加强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

3.6 放射性肺炎护理

放射性肺炎是放疗过程中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受到照射损伤而出现的肺部炎症反应[4], 一般发生在放疗后1个月~2个月, 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 活动时气促、胸闷等, 部分病人伴有发热。本组12例病人出现放射性肺炎, 嘱病人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保持病室温度18 ℃~22 ℃, 相对湿度50%~60%。鼓励病人多饮水, 促进痰液排出。气促明显及时吸氧。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使用大量抗生素、激素、支气管扩张药物, 促进排痰, 预防肺内感染, 改善呼吸道症状。由于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护理措施, 本组病人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能顺利完成治疗。

3.7 肾毒性的预防

顺铂化疗的病人容易发生肾毒性, 在化疗前1 d按医嘱进行水化治疗。静脉输注顺铂前保证静脉输液量1 000 mL以上, 使用顺铂前后快速输注20%甘露醇125 mL, 以加速顺铂代谢产物的排泄, 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在2 000 mL以上, 准确记录24 h尿量, 保持每日尿量在2 500 mL以上, 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

4 讨论

三维适形放疗是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 精确定位、精确照射使靶区接受剂量最大, 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 增加肿瘤控制率, 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本组病例在放疗前选择较敏感的化疗方案再对癌灶进行精确的立体定位放疗, 两者结合除了发挥各自的抗癌作用外, 化疗对放疗还具有增敏的作用, 可以明显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放化疗结合可有效控制全身转移灶, 提高疗效, 延长生存期[5]。治疗过程中护士应耐心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严密观察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有针对性地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 给予病人更多的心理支持, 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 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参考文献

[1]吴一龙.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3.

[2]张焕云.三维适形放疗和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护理[J].包头医学, 2006, 30 (2) :45-46.

[3]黄燕, 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77:175.

[4]张心中, 温明春, 滕琳.实用肺科诊疗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82.

上一篇:注浆方案下一篇:民族自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