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复发(共9篇)
放疗后复发 篇1
甲状腺癌患者若出现疾病复发情况则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威胁,因此应积极的对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治疗[1]。本文就此对甲状腺癌复发后的放疗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患甲状腺癌且经相关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患者32例,在患者了解并且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中有16例甲状腺癌复发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42~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2.3)岁,其中男性甲状腺癌复发患者有10例,占62.50%,女性患者有6例,占37.5%,其中肿瘤直径<3cm的患者有12例,占75.00%,肿瘤直径>4cm的患者有4例,占25.00%。观察组中有16例甲状腺癌复发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43~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9±2.1)岁,其中男性甲状腺癌复发患者有11例,占68.75%,女性患者有5例,占31.25%,其中肿瘤直径<3cm的患者有11例,占68.75%,肿瘤直径>4cm的患者有5例,占31.25%。两组甲状腺癌复发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情况以及临床表现等各方面情况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选的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放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植入法治疗。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首先对患者进行CT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对患者进行种植放射粒子治疗的确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针对患者的肿瘤靶区的治疗剂量、粒子数量以及其空间排列进行确定。其中患者的所用的缓释化疗粒子内含有氟尿嘧啶,且患者所使用的平均剂量为200mg/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局麻,且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在相关B超的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缓释化疗粒子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在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结束后,立即对患者进行X线的平片检查。对两组甲状腺癌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以下: (1) 完全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完全消失; (2) 部分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有一定的改善; (3) 无变化:患者的疾病症状无明显改变,且有恶化趋势。
1.3 数据处理
将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组间对比为t检验;数据采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为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甲状腺癌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癌为甲状腺组织的癌变,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而甲状腺癌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一定程度上与个人饮食、是否发射线接触、雌激素分泌情况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或者由其他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肿瘤等)尤其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而演变而来[2]。而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且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较为良好,但是部分患者依然会出现术后复发以及远处转移导致死亡的情况。甲状腺癌复发患者的疾病复发一定程度上与患者在进行相关疾病治疗时的诊断准确性以及手术治疗时机的恰当与否有一定的关系[3]。甲状腺癌复发患者的疾病病死率较高,因此在对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一定的关注,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病死率[4]。
而由本次试验所得的相关数据可以得知,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疾病有一定的缓解,占75.00%,而观察组中有14例患者的疾病有一定的缓解,占87.50%,相对于对患者进行单纯的放射治疗,对患者在进行放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植入法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对患者在进行放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植入法治疗在杀死增殖期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能够杀死静止期的肿瘤细胞,对于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5]。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有效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而对患者在进行放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植入法治疗能够在使其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相关化疗药物能够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从而有抗肿瘤的作用。在患者的肿瘤病灶周围植入放射性粒子,能够使得血运较为丰富的瘤灶周围形成高药物浓度区域,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病变扩散,有效的抑制了患者的疾病恶化[6]。同时植入放射性粒子能够于患者的肿瘤局部产生较高浓度的辐射,从而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综上所述,在对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治疗时,对患者进行放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在对患者进行放化疗的基础上采取植入法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对甲状腺癌复发后的放疗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患甲状腺癌且经相关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患者32例, 在患者了解并且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有16例甲状腺癌且经相关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其中对对照组中的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 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放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植入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疾病有一定的缓解, 占75.00%, 而观察组中有14例患者的疾病有一定的缓解, 占87.50%, 即相对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的甲状腺癌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P<0.05。结论 在对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治疗时, 对患者进行放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而在对患者进行放化疗的基础上采取植入法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关键词:甲状腺癌,复发,放疗
参考文献
[1]钟兴祥, 郑吉祥, 楼云龙.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并行测定对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 Ⅰ清除甲状腺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5) :789-791.
[2]王莎莎, 林岩松, 梁军, 陈革, 等.甲状腺乳头状癌首次治疗术式对预后影响的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 19 (10) :761-765.
[3]滕强丰. (99m) Tc-MIBI显像在 (131) I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随访中应用的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 2005.
[4]廖宁, 王全林, 黄蕤.分化型甲状腺癌去除治疗后诊断与治疗剂量 (131) 碘全身显像阳性检出率对比性研究[J].柳州医学, 2008, 21 (3) :126-128.
[5]赵国庆. (99m) Tc-MIBI及 (99m) Tc-HL91显像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清甲后复发的关系及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7.
[6]杨爱民, 薛建军, 高蕊, 等. (131) I全身显像、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及颈部超声检查在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 I治疗随访中的意义[C].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一卷第9册) , 2009:5.
放疗后复发 篇2
【关键词】乳腺癌复发,部分乳腺再放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25-01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保乳术后放射治疗已经成为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但是每年有大约1%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会出现同侧乳房的局部复发[1-3]并且保乳术后的年复发率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大于50岁的患者复发率为0.4%-0.7%,在41-50岁的患者为0.72%-1.2%,小于40岁的患者则为0.72%-2%[4]。
对于无远处转移的同侧复发性乳腺癌,再次乳房切除已经成为了标准治疗方案,其局部控制率也达到了90%[2,5]保乳术后复发,再次乳房切除术后的2次局部复发率约10%左右,而再次保乳术后的2次局部复发率约20%。近期在加速局部放疗技术的支持下,再次保乳术后的2次局部复发率约10%[6,7]。1994年Resch等对17例复发或第二原发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了再次放疗,采用的方式为加量的近距离放疗,其研究结果发现局部控制率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8]。
研究表明,单独保乳手术与保乳术后联合全乳放疗的患者,大部分的复发都是发生在原瘤床附近[1],而远瘤部位的复发率则与对侧乳房复发率相当[9]。在这种情况下,缩小照射范围、缩短总疗程的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作为保乳术后WBI的替代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加速部分乳腺照射可以在术中短时间完成,也可以在术后经1-3周的时间分次完成,APBI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且降低全乳切除率,从而减少治疗花费[10]。APBI常用的治疗方式有术中放疗、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三种。
而对于复发后可接受再次保乳手术的患者必须有一定选择,Kurtz等指出复发肿瘤的大小(>20mm),原发灶与复发灶的间隔时间(<36月),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数目<4枚是与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Ishitobi等还指出激素受体的状态(ER阳性)也是二次复发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
Daniela等通过前瞻性研究,对217例接受再次保乳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全程的加速部分乳房照射,其研究结果表明,再次保乳后放疗的局部控制率与全乳房切除术相当,死亡率无明显差异,而美容效果则显示明显优势。[11]
对于二次保乳手术的患者,组织间近距离放疗是常用的技术,包括低剂量(LDR),脉冲剂量(PDR)[12]或者是高剂量(HDR)[13]。而有关瘤床加量的电子线外照射[14]或术中照射的治疗方案也有报道[15]。
GEC-ESTRO工作组在第35届San Antonio乳腺癌会议上发布了一项关于近距离照射的(LDR,PDR以及HDR)的研究[16],数据表明复发再治疗的二次再复发率在5年及10年分别为5.6%和7.2%。与再次全乳切除术相比,其无并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别。
ABPI外照射的研究较少,Mullen[17]等对39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局部照射,有76.9%的患者获得了保留乳房的情况下51.5个月的无瘤生存期。
有研究对术中的再次照射进行了研究,中位随访26月后没有发现局部的再次复发[18]。
对于局部复发的保乳患者再次行保乳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支持其作为标准的处理方案。必须考虑到患者既往接受过全乳放疗,如果进行再次保乳,必须对瘤床进行再次照射,这就关系到再次放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病人的耐受性。
局部加速照射的毒副反应较轻,急性毒性反应较轻,最多见的迟发性副反应为纤维化。另外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疼痛的发生率在44%-79%。而皮肤坏死以及溃疡的发生则较少报道,并且局部照射的美容效果良好。
有选择性的对保乳术后二次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次保乳手术并且进行局部乳房再照射可以成为乳房切除术的较好替代,以达到最高的乳房保留率,并且可有效避免癌残留。
參考文献
[1] Veronesi U, Cascinelli N, Mariani L. Twenty-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02;347:1227-32.
[2] Bartelink H, Horiot JC, Poortmans PM. Impact of a higher radiation dose on local control and survival in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of early breast cancer: 10-year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boost versus no boost EORTC 22881-10882 trial. J Clin Oncol 2007;25:3259-65.
[3] Resch A, Peter R, Van Limbergen E, et al. Long-term results (10 years) of intensive 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 including a high-dose and large-volume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boost (LDR/HDR) for T1/T2 breast cancer. Radiother Oncol 2002;63:47-58.
[4] Anderson SJ, Wapnir I, Dignam JJ. Prognosis after ipsilateral breast tumor recurrence and locoregional recurrences in patients treated by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in fiv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protocols of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2009;27:2466-73.
[5] Fowble B, Solin LJ, Schultz DJ, et al. Breast recurrence following conservative surgery and radiation: patterns of failure, prognosis,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from mastectomy specimen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0;19:833-42.
放疗后复发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经放疗治疗后复发的鼻咽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收治时间在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8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0~70岁, 平均年龄为 (50.09±6.77) 岁,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分布比值为51∶29, 经病理证实, 其中有36例低分化鳞癌患者、24例中分化鳞癌患者、20例高分化鳞癌患者, 患者复发的间隔时间为1~7年, 平均间隔时间为 (4.15±0.65) 年。经确认,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鼻咽癌复发患者, 且均经过放疗治疗, 将意识障碍、血液系统异常、伴有其他严重病史的患者排除在外, 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均具有知情权。
1.2 方法:
所有鼻咽癌复发患者均进行立体定向调强放疗, 使用头颈肩面膜固定头部, 使用CT进行定位, 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对患者进行治疗, 照射剂量为52~72 Gy。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研究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2年生存率进行观察。治疗有效评价标准: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 肿瘤体积减少50%以上或者完全消失。并发症情况包括:听力下降、口干、口腔溃疡、出血、放射性脑病等。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研究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2年生存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95%作为可信区间, 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2年生存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 8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 (70/80) , 共有10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 80例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3.50% (50/80) 。
3 讨论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主要患病人群为30~50岁的中年人, 且男性的患病人数总体高于女性, 鼻炎癌的临床危害性较大,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消除肿瘤和阻止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患者经放疗治疗后, 在颈部或者鼻咽部出现复发的概率较大, 因此, 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再程放疗治疗复发鼻咽癌患者, 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预后效果一直是临床争议的热点问题[3]。
再程放疗主要通过调整剂量强度, 对肿瘤靶区进行精确的照射, 确保鼻咽癌复发患者可以获取更高的照射剂量和分次剂量, 保护患者的正常器官,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但在再程放疗治疗中, 患者容易发生听力下降、口干、口腔溃疡、出血、放射性脑病等并发症, 应引起相关的临床重视[4]。放疗后, 患者人体内的白细胞可对异体细胞进行有效识别, 且能够杀伤恶性细胞、衰老细胞, 因此, 在放疗结束后, 应注意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 以进一步增强癌细胞的清除力。除此之外, 患者不同分期、复发间隔时间、再程放疗剂量等因素均会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治疗过程中, 应该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分期、复发间隔时间选择合理的放疗剂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 再程放疗对鼻咽癌复发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故认为放疗治疗鼻咽癌后复发的患者行再程放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治疗有效率较高, 并发症相对较少,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秦雷.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7 (6) :720-724.
[2]Jiang L, Ren JL, Li GH, et al.Pulse ultra micr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to radiotherapy after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recurrent head and neck cancers observation[J].Western Med, 2013, 25 (1) :114-115117.
[3]Rong QP, Sun YH.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re course conformal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weekly dose nedaplatin chemotherapy cancer[J].Progress Analy, 2013, 11 (1) :85-88.
宫颈癌放疗后如何安排爱爱 篇4
在性生活中,阴道、宫颈的分泌物及男性的精液对阴道都会起到润滑营养的作用。此外,在性生活中阴道局部会发生充血,再加上阴茎对阴道的磨擦,更有利于患者阴道粘膜的早日康复。性生活可使患者的身心愉悦。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患者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也有利于性器官的康复。
阴道冲洗器虽然可以伸人阴道,直达宫颈进行冲洗。但这种器械伸入阴道的部分较细,故无法起到扩张阴道的作用。在性生活中,只要双方动作适度、注意卫生,就不必担心会造成感染。对于老年女性患者,由于其宫颈可能有些萎缩,其阴道壁比较脆弱,所以在过性生活时,男方的动作更须轻柔、缓慢。
一般来说,宫颈癌患者在放疗进行到一个月后就可以安排性生活,以1~2个星期过1次性生活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在过性生活时,如果患者的阴道干涩,可先在阴道内或在男方的阴茎上涂些润滑剂或起润滑作用的乳脂。宫颈癌患者在平时清洗阴道时,可在温开水中加人适量的醋。千万不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阴道。因为高锰酸钾溶液属强氧化剂,会破坏阴道内的酸性环境,而诱发感染。
宫颈癌患者经放疗发生阴道粘连后,除适当地安排性生活外,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阴道抗炎治疗和使用阴道扩张器治疗。这样其阴道粘连的症状就会很快消失。
放疗后复发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非小细胞肺癌局部复发患者80例, 男57例, 女23例, 年龄36~80岁。鳞癌37例, 腺癌31例, 类癌1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患者在年龄、性别、复发时间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影响分组及组间的比较。
纳入标准:局部复发, 未见其他远处转移患者;放疗后复发时间3个月~3年。Kamofsky评分>70分;肝、肺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严重通气功能障碍及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治疗方法: (1) 试验组:真空体模对体位固定, 激光等记录位置, CT扫描得到重建图像, 把图像输入到系统。照射范围按大体肿瘤体积外扩1~1.5 cm, 取5~6适形照射野, 以95%等剂量面覆盖照射范围。治疗评价计划, 控制重要的组织器官受照剂量, 照射总剂量60~70Gy, 1次/d, 5次/周, 连续5~7周。 (2) 对照组:普通模拟机下行体位定位, 确定靶区体积范围, 照射范围按CT片肿瘤体积外放2 cm, 照射总剂量60~70 Gy, 1次/d, 5次/周, 连续5~7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的同步治疗:紫三醇30 mg+顺铂30 mg, 1次/周, 连续5~7周。
疗效判断标准: (1) 近期疗效:参考WTO肿瘤放疗评价标准[4], 于治疗结束2个月开始进行评价。 (2) 远期评价标准:电话随访患者1年及2年后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近期疗效:经相应治疗后, 在近期疗效观察中, 试验组完全缓解20例, 部分化解15例;对照组则为13例及7例,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2.5%及47.5%, P<0.05, 说明两组的总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远期疗效:治疗后分别在1年、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 试验组1年、2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两种治疗方法在1年、2年的患者生存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不良反应:适形放疗的早期阶段会产生食管炎及骨髓抑制的现象, 但是此时患者可耐受, 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治疗晚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 并未出现其他的心脏毒性。治疗完成后, 两组患者在各治疗时期出现放射不良反应的病例数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近年在放射治疗中, 比较新的进展为适形放疗。适应性放疗可以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 使得复发患者可能得到再次的控制, 延长生存期。
本研究为探讨适形放疗的优点, 把我院80例复发肺癌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比较, 试验组为适形放疗, 对照组为常规放疗。经过治疗发现两种治疗方法下的患者近期生存状况中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2年随访结果显示, 试验组的远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方法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相似,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证明, 肺癌患者放疗后复发时, 采用适形放疗, 可提高近期疗效, 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吴开良, 梁国梁, 廖源, 等.适形放疗治疗肺癌放疗后复发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 2000, 10 (5) :405-406.
[2]Vijayakumar S, Chen GTY.Implement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ation therapy:prospec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5, 33 (4) :979-983.
[3]蒋国梁.束流强调的适形立体放疗[J].中国癌症杂志, 1997, 7 (2) :142-145.
放疗后复发 篇6
关键词:脑转移瘤,放疗后复发,伽玛刀
恶性肿瘤约有20%~40%可发生脑转移[1,2], 随着肿瘤放疗技术的逐步提高和广泛使用, 颅内转移瘤的控制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同时, 脑转移瘤放疗后复发的治疗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RS) 技术逐渐成熟, 对于提高脑转移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其到了积极地作用[3]。本院使用OUR-XGD-B型旋转式伽玛刀, 对26例放疗后1年内复发性脑转移瘤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6例, 男17例, 女9例;年龄范围39~76岁, 中位年龄65岁;所选患者均有原发肿瘤的病理学依据;病灶数目1~3个, 其中19例来自肺癌, 5例来自乳腺癌, 2例来自肾癌;所有病例均在1年内接受过全脑放疗 (WBRT) 40 Gy/20 f/4 w。临床表现:头疼20例, 运动感觉障碍13例, 癫痫发作7例, 共济失调2例, 精神症状2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
1.2 治疗方法
局麻下安装Leksell-G型立体定位框架, 通过螺丝将定位框架与颅骨形成刚性连接, 固定稳妥后用核磁共振3 mm薄层增强扫描定位, 将图像传输至OUR伽玛刀TPS治疗计划系统, 配准定位坐标点, 勾画外轮廓、靶区及需要保护的重要器官, 进行规划, 肿瘤边缘以45%~55%等剂量曲线覆盖, 周边剂量12~18 Gy, 中心剂量24~36 Gy, 使用深圳奥沃公司生产的OUR-XGD-B型旋转式伽玛刀执行治疗, 1次完成照射。治疗前和结束后常规给予20%甘露醇125 ml q6 h~q12 h+地塞米松5~10 mg治疗, 并根据病情逐渐减量, 严密观察病情5~10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病例治疗后1、3、6个月后定期电话或返院随诊, 同时进行CT或者MRI影像复查。随访率100%。主要观察指标为有效率, 次要观察指标为急性和晚期放射损伤。参照WHO转移瘤双径测量法, 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肿块缩小>50%;无变化:肿块缩小<50%或增大<25%;进展: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25%, 或出现新病变。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合计为有效, 毒副反应采用RTOG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 定期复查,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局灶症状改善, 头疼减轻, 肢体活动障碍改善, 认知能力改善, 癫痫发作减轻。术后1~6个月影像学复查, 完全缓解15例, 部分缓解9例, 总有效率为92.3%。治疗前全部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 治疗后15例患者瘤周水肿消失, 9例患者瘤周水肿明显减轻, 2例水肿变化不明显。急性反应:恶心、呕吐3例 (11.5%) , 肢体乏力2例 (7.7%) , 癫痫1例 (3.8%) , 为局灶型发作, 治疗后可缓解。慢性反应:放疗相关水肿2例, 水肿发生与肿瘤组织位置有关, 且经过对症脱水及激素治疗后, 可有效缓解, 无脑坏死及顽固性脑水肿发生。
3 讨论
脑转移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占颅内肿瘤的50%以上[4]。自1954年以来, 全脑放疗一直是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手段[5], 但是对于放疗后1年内复发的脑转移病灶, 由于这些病灶已经接受过一定量的照射, 如果再次进行WBRT或局部3D-CRT、IMRT治疗, 必然会造成放射性脑损伤, 如脑坏死、重度脑水肿、肢体运动障碍、智力、智商低下等, 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6]。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RS)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认为SRS可作为脑转移瘤的首选治疗方法[7]。SRS是应用立体定向方法, 对颅内病灶行三维定位, 将电离辐射聚焦于肿瘤组织内, 使局部组织或肿瘤产生永久性不可恢复的损伤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同时由于SRS最主要的特点是定位精确度较高, 剂量衰减梯度大, 能够精确有效地控制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 即使接受过放疗, 同样可以用伽玛刀治疗[8], 并且对复发病例治疗有效[9]。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后, 急性临床反应发生率一般在2.4%~10%之间[10], 本组26例病例急性临床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未出现脑坏死及顽固性脑水肿。
综上所述, 使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放疗后1年内复发的脑转移瘤, 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Landis S H, Murray T, Bolden S, et al.Cancer statissics[J].C A Cancer J Clin, 1999, 49 (1) :8-31.
[2]Swinson B M, Friedman W A.Linear accelerato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metastatic brain tumors:17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J].Neurosurgery, 2008, 62 (5) :1018-1031.
[3]Serizawa T, One J, Iichi T, et al.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for metastatic brain tumors from lung cancer:a comparison between small cell and non-small cell carcinoma[J].J Neurosurg, 2002, 97 (5) :484-488.
[4]刘宗惠.颅脑伽玛刀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99-309.
[5]Tsao M, Lloyd N, Wong R, et al.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brain metastases[J/CD].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3:CD003869.
[6]DeAngelis L M, Dellattre J Y, Posner J B.Radiation-induced dementia in patients cured of brain metastases[J].Neurology, 1989, 40 (1) :73-86.
[7]高建英, 张静华, 刘宜东, 等.旋转式伽玛刀治疗56例脑转移瘤影像对比与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 16 (5) :8, 44.
[8]梁军潮, 王伟民, 吴鸿勋, 等.影像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效果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 26 (6) :352.
[9]Sheehan J P, Sun M H, Kondziolka D, et al.Radiosurger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metastatic to the brain:long-term 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fluencing patient survival time and local tumor control[J].J Neurosurg, 2002, 97 (6) :1276-1281.
放疗后复发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5月—2011年5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鼻咽癌患者82例, 其中男53例, 女29例;年龄28~67岁, 平均 (42.4±18.6) 岁;TNM分期均为Ⅳ期;局部复发51例。纳入标准[3]: (1) 鼻咽部病理活检证实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2) 通过CT、MRI、X-ray、彩超等检查确定患者至少有1个可测量的客观病灶。 (3) Karnofsky评分≥80分。 (4) 白细胞计数>4.0×109/L, 血小板计数>100×109/L, 肝肾功能正常, 心电图正常。 (5) 未使用过吉西他滨和奈达铂化疗方案。 (6) 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4]: (1) 有放化疗禁忌证者。 (2) 妊娠、哺乳期患者。 (3) 严重骨髓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患者。 (4) 滥用药物或者酒精成瘾者。 (5) 对药物过敏者。按照入院时间排序, 序列号为单号的为试验组 (41例) , 其中男28例, 女13例;年龄28~59岁, 平均 (41.3±18.2) 岁。序列号为双号的为对照组 (41例) , 其中男25例, 女16例;年龄29~67岁, 平均 (42.7±19.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后序贯行姑息性放疗治疗, 给予吉西他滨1.0g/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分别于疗程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奈达铂80mg/m2+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于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化疗周期, 化疗2~4个化疗周期, 再行常规或者调强放疗, PTV-nx剂量为40~50Gy/20~25次, 2个放疗周期。对照组行姑息性放疗同期顺铂单药化疗, 放疗剂量为60~66Gy/33次, 同期化疗行顺铂单药化疗, 80mg/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21d为1个化疗周期。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病变稳定 (SD) 、病变进展 (PD) 。有效率=症状缓解例数/出现症状例数×100%。观察患者放化疗前后鼻咽部肿瘤体积变化, 以及患者1、2、3年生存率。RECIST的评价标准是以最长径总和作为标准, 具体如下:CR:肿瘤消失;PR:肿瘤缩小>30%, SD:介于PR与PD之间;PD:肿瘤增大>20%。
1.4 毒副作用评价
观察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性脑病、脑神经损伤、张口困难、鼻咽大出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按照ELM抗癌药急性与亚急性毒性表现与分度标准评价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统计各项毒副作用中各个分度的例数与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鼻咽部肿瘤体积比较
两组患者放化疗前肿瘤体积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放化疗后试验组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放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均小于放化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放化疗前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试验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鼻塞、血涕、耳鸣、复视、面麻、头痛症状缓解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2.4 两组患者放化疗后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轻度或无放射性脑病、脑神经损伤、张口困难和鼻咽大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
3 讨论
鼻咽癌位置特殊, 周围血管、神经丰富, 手术效果不佳, 并且难以早期发现, 而且鼻咽癌细胞分化差、恶性度高。但是鼻咽癌对射线比较敏感, 早期放疗效果明显。但对于晚期患者及复发患者, 单独的放疗已经不能满足控制病情的需要, 故而常配合化疗[5]。一方面化疗能增加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另外化疗能抑制被放疗杀死的癌细胞的再生, 最后, 放化疗结合有协同作用, 对潜在的转移病灶有较好的杀灭作用[6,7]。
吉西他滨能够阻止RNA的合成, 还可以阻止G1期细胞向S期进展, 是目前临床治疗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一线用药, 其作用强、毒副作用少、给药方便。奈达铂主要作用为抑制DNA复制, 是广谱抗癌药物, 毒副作用少, 有效率高[8,9,10,11,12,13,14,15]。
目前复发性鼻咽癌患者行同期放化疗的研究较多, 关于采用放化疗序贯治疗还是同期治疗临床上一直有所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放化疗后肿瘤体积均小于放化疗前, 放化疗后试验组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说明试验组肿瘤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照组;试验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说明试验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但是对于5年的生存率仍需要观察。试验组患者鼻塞、血涕、耳鸣、复视、面麻、头痛症状缓解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轻度或无放射性脑病、脑神经损伤、张口困难和鼻咽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说明试验组所用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并且减少患者的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后序贯行姑息性放疗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减少毒副作用。
放疗后复发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复发鼻咽癌患者共23例患者作为治疗组, 其中男15例, 女8例;年龄39~71岁, 平均年龄为 (51.4±12.2) 岁。选取同期22例复发鼻咽癌患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2例, 女10例;年龄42~70岁, 平均年龄 (51.8±12.4) 岁;两组患者均经病理、CT或MRI等确诊为复发鼻咽癌, 以及确定其复发位置, 并检查其是否有远处转移。两组患者在治疗前, 其年龄、性别、病例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 (TPF) 方案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对照组采用PF方案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具体如下:
1.2.1 放疗
对本研究所有患者进行统一放疗, 体位选取头后伸仰卧位, 将患者头颅进行面罩固定, 对其进行CT扫描, 上传图片至计算机并行图像三维重建、设计、方案制定、对疗效的评估等。根据MRI、增强CT图像勾画GTV (gross tumor volume) ;GTV中心剂量归一点, 每次2.0Gy, 5次/7d, 肿瘤原发病灶70Gy, 转移淋巴结64Gy, 低危淋巴结引流区为50Gy, 高危淋巴结引流区60Gy, 进而设定好危险器官剂量:90%脊髓小于等于l0~l5Gy、95%视神经和视交叉≤于30~35Gy、60%-70%脑干计量<20~25Gy, 50%腮腺应该≤15~25Gy, 100%双侧晶体小于等于3Gy患者均采用6MVX射线行外照射。
1.2.2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TPF与PF方案的化疗, 3周重复一次。
TPF方案:第ld多西他赛75mg/m2, 第1d顺铂75mg/m2, 第ld~5d应用5-Fu, 450mg/m2。PF方案为:第1d对患者用用顺铂75mg/m2, 第1d~5d对患者应用5-Fu, 450mg/m2。化疗结束后16d开始给予放疗的程序。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均给予抗过敏、抗呕吐、抗头晕等预防性用药。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WHO疗效评定标准评价, 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总有效率 (RR) =CR+PR。
1.4
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1年的随访, 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肿瘤生长情况以及相关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做积极的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量资料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将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 当P<0.05时,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别 (P<0.05) 。
2.2 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其恶心呕吐患者12例、白细胞减少10例、口腔黏膜炎3例、白细胞减少10例、肾毒性4例、神经毒性4例等无均明显差别 (P>0.05) , 对照组其恶心呕吐患者11例、白细胞减少9例、口腔黏膜炎4例、白细胞减少9例、肾毒性3例、神经毒性5例, 两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均无均明显差别 (P>0.05) 。
3 讨论
鼻咽癌用其采用常规放流后无远处转移的局部复发率为20%~30%[2]。局部复发是鼻咽癌放射治疗重要的失败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复发性鼻咽癌照射剂量, 提高肿瘤的消除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率, 最大限度的减少放疗和化疗对患者的造成的二次损伤对于提高复发性鼻咽癌患者显得尤为关键[3]。调强放疗 (IMRT) 是一种先进照射技术, 其可精确的照肿瘤靶区, 并能随机调节不同脏器受照射强度, 并且可尽可能提高肿瘤细胞局部剂量, 对于肿瘤细胞能够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
对于化疗有两种方案, TPF与PF方案。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提高鼻咽癌局部控制率。本研究显示, 实验组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两组患者其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表明TPF在短期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而且不良反应少, 毒副反应轻, 而且近期疗效好,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复发性鼻咽癌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鼻咽癌患者共45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行2周期诱导化疗, 实验组采用TPF化疗, 对照组采用PF法化疗, 诱导化疗结束后一周开始同期放疗, 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状况均得到了改善, 实验组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两组患者其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TPF方案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应用。
关键词:复发性鼻咽癌,化学疗法,放射疗法
参考文献
[1]李高峰, 李桂生, 宁四海, 等.小剂量紫杉醇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复发性鼻咽癌[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11) :259-260.
[2]罗凤玲, 何宝贞, 吴煌坚, 等.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7) :187-188.
放疗后复发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9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局部晚期或术后复发的直肠癌患者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34~78岁,中位年龄53岁。所有患者盆腔CT发现直肠可测量病变,并经肠镜检查病理确诊,胸腹部CT排除远处转移。病理诊断腺癌26例,黏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1例,Karnofsky评分≥50分。单纯放疗15例,设为放疗组,放疗加Tet 18例,设为Tet组,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在治疗前,Tet组和放疗组中存在腰骶部或会阴部疼痛者分别为15例和12例,便血及肛门下坠感分别为11例和10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照射方法均采用俯卧位两侧野和后野三野等中心照射,两侧野加用楔形板,野上界L5椎体下缘,下界根据病变部位和(或)手术方式设在肛缘或闭孔下缘,侧野后界包括骶骨,前界达股骨头1/2或膀胱后缘,原发灶累积剂量50 Gy/25 F/5周后针对原发灶缩野,总量达60~66 Gy/30~33 F/6~7周。Tet组在放疗第1天开始服用Tet(北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0 mg,3次·d-1,直至放疗结束。所有病例均按计划完成放疗。
1.3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T扫描,评价疗效。评定标准按国际抗癌联盟及卫生部规定的评定肿瘤近期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观察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等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指标分级标准参照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每周记录1次。
1.4 随访
治疗后第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第3至5年内每年随访1次,包括门诊随访和信访。主要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肿瘤复发或转移者记录最早出现的时间和部位。
1.5 统计学处理
自放疗开始日起计算生存期,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随访
随访至2007年5月,最长随访时间5年,最短2年。放疗组失访1例,随访率为97.0%(32/33)。
2.2 近期疗效
Tet组最早在经放疗3 d起(中位天数7 d)便血开始减少,便血消失时间最早在放疗1周出现(中位天数15 d),所有病例在照射3周(DT达30 Gy)时便血基本缓解,缓解率为100%。放疗组最早在放疗4 d(中位天数10 d)便血开始减少,便血消失时间最早在放疗1周出现(中位天数23 d),所有病例在照射4周(DT达40 Gy)时便血基本缓解,缓解率为100%。Tet组和放疗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中位时间分别在3周(DT30 Gy)和4周(DT40 Gy),缓解率均为100%。据放疗前后CT检查,Tet组CR5例,PR8例,SD 5例,PD 0例,有效率72.2% ;放疗组CR4例,PR5例,SD4例,PD 0例,有效率64.3%。两组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有所提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远期疗效
Tet组和放疗组便血和疼痛症状缓解持续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8个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et组和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4.4%、27.8%和64.3%、33.3%、2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et组有3例(16.7%)生存期已超过5年,放疗组有1例(7.1%)生存期已超过5年,5年生存率有提高趋势。
2.4 放疗反应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纳差、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膀胱刺激征、直肠刺激征、放射性皮炎等,详见表2。
3 讨 论
直肠癌发病率高,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三,是仅次于胃癌的消化道肿瘤,其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由于其部位深在,且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发现时肿瘤已广泛侵犯,此时多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可手术患者,术后1~2年复发率高达73%,3年内复发率达85%左右。对于局部晚期和复发直肠癌患者,放疗则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这部分患者多以腰骶部或会阴部疼痛、肛门下坠感、便血等症状就诊,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放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的方法,由于易导致正常组织并发症,尤其是小肠的放射耐受量问题,照射剂量受到限制,致使局部失控仍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3例局部晚期和复发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局部症状缓解率均为100%,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对改善局部症状的近期疗效一致,但症状开始缓解中位时间Tet组稍短,证明Tet配合放疗达到相同疗效所需的照射剂量可能减少,统计学分析无差异,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症状缓解持续的中位时间,Tet组较放疗组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说明Tet配合放疗对改善直肠癌局部控制率有益,具有增敏作用,Meng等[6]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孙新臣等[7]研究发现,Tet对X射线的增效机制是抑制Chk1的表达,减弱对CyclinB1/Cdc2复合物的抑制作用,促使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受损伤的DNA没有得到完全修复即进入分裂期,导致细胞死亡,进而证实Tet是一种细胞周期关卡清除剂,体内外对X线都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因此,Tet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放射增敏剂。相关研究[8]还发现,Tet本身具有抗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本研究中Tet组较放疗组显示出治疗优势,也可能与此有关。本研究中,近期有效率和1、2、3年生存率比较,Tet组较放疗组均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然而仍从临床角度证实了Tet的放疗增敏趋势,下一步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加强随访,以更准确地评价Tet的放射增敏作用。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的毒副反应较相似,主要由外照射引起,表现为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体重减轻、骨髓抑制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仔细分析还发现,使用Tet后毒副反应未见增加,不仅没有出现不可耐受的药物毒副反应,甚至还可起到放射防护作用,与Chen等[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Tet加速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总之,临床研究表明,Tet有提高直肠癌放疗效果、降低正常组织的毒副反应的趋势,在药物正常剂量范围内无不可耐受的药物毒副反应,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放射增敏剂。
参考文献
[1]Ng L T,Chiang L C,Lin Y T.Antiproliferative and apoptoticeffects of Tetrandrine on different human hepatoma celllines[J].Am J Chinese Med,2006,34(1):125-135.
[2]邓文英,孙新臣,李苏宜.粉防己碱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2):138-141.
[3]田庆中,韩锡林,孙新臣.汉防己甲素增加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4):233-236.
[4]孙新臣,曹远东,成红艳,等.汉防己甲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10):753-756.
[5]吴浩,张正,杨锦林,等.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53-1855.
[6]Meng L H,Zhang HL,Larry H,et al.Tetrandrine induces earlyG1 arrest in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s by down-regulatingthe activity and inducing the degradation of G1-S-specific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and by inducing p53 and p21cip1[J].Cancer Research,2004,64:9086-9092.
[7]孙新臣,王俊杰,甄永苏,等.粉防己碱对放射线的增敏作用与机理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24(2):99-101.
[8]韩晓兵,柳友清,卢运萍,等.粉防己碱对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4):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