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化疗(精选12篇)
肿瘤放疗化疗 篇1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作为癌症三大治疗手段之一的放疗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放疗是指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组织[1],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放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能提高癌症的治愈率[2]。本文将放疗联合化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情况,阐述放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9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不能或不愿手术,均经细胞病理学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年龄16~80岁,其中胃癌21例,直肠癌11例,乳腺癌8例,移行细胞癌13例,淋巴瘤15例,胰腺癌4例,胃癌腹腔转移7例,卵巢癌3例,其他恶性肿瘤10例;所有病例无其他严重疾病及放化疗禁忌证,预计存活期6个月。对照组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9±2.8)岁,参考UICC癌症分期标准,Ⅱ期9例,Ⅲ期25例,Ⅳ期7例,KPS评分为(61.7±1.4)分;观察组男37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8±2.3)岁,参考UICC癌症分期标准,Ⅱ期患者12例,Ⅲ期31例,Ⅳ期8例,KPS评分为(62.1±1.2)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应用广泛的PFL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组方为顺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3],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每日照射治疗1次,每周5次,每周总剂量3000~4800 cGy,化疗以2周为1个疗程,放疗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4]。
1.3 疗效判断
两组患者经治疗8周后,参考RECIST化疗评价标准将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即肿块基本消失,至少4周以上未见出现新病灶;部分缓解(PR),即肿块消退≥50%,维持4周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D),即肿块缩小但≤50%,肿块增大但≤25%;恶化(PD),即发现新病灶,肿块增大且≥25%。将CR例数与PR例数之和视为临床总有效例数[5]。参考Burris等制定的CBR标准评价患者临床受益情况,临床受益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评分、KPS评分、患者营养和体重情况及1年内生存率[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4.7%,对照组为39.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临床受益情况
观察组VAS疼痛评分、KPS评分及生存率等临床受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放射疗法是用放射线照射癌组织,达到杀伤癌组织的目的,临床上常将放疗作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式,其具有众多优势,也有诸多缺点[7]。放疗自从1985年被美国FDA批准作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从本文的临床实验结果看,放化疗联用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64.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39.0%,观察组生存率、KPS评分及疼痛评价等临床受益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放疗作为治疗癌症的辅助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但我国的放疗技术还存在发展瓶颈[8],一方面,我国缺乏相应的放疗技术规范,目前常用的是美国NCCN治疗指南,但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急需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放疗技术规范,以利于我国放疗技术的发展和规范[9];另一方面,恶性肿瘤放疗的最佳剂量需要建立个性化标准,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一,所能接受的放疗治疗量也会不同,如何在达到最大治疗效果和减少毒副作用之间寻找个性化的平衡,是放疗技术发展最关键的步骤[10]。
另外,现今医疗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将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解释清楚,因此放疗技术的发展也要根据医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摘要:目的:探讨放疗联合PFL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FL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放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受益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64.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39.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KPS评分及疼痛评价等临床受益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PFL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放疗,PFL化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于静萍,倪新初,张旭光,等.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联合放疗同期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3):14-16.
[2]陈露,金凤,陈贡斌,等.甘氨双唑钠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增敏的近期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52):81-82.
[3]王淑琳,栾春,徐建华,等.脾胃汤治疗恶性肿瘤化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0):105-106.
[4]Zhang Y,Wang H,Wei L,et al.Transcriptional modulation of BCRP gene to reverse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toremifene in breast adenocarinoma cell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0,123(3):679-689.
[5]张洋,张宁,王巍,等.局部晚期鼻咽癌应用甘氨双唑钠放射治疗增敏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6,13(5):435-437.
[6]李杰,石静滨,江晓聪,等.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腹部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及近期疗效相关因素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290-294.
[7]于静萍,孙苏平,倪新初,等.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癌症进展,2010,8(2):180-188.
[8]张成.放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J].广西医学,2005,27(6):783-784.
[9]葛红,叶柯,刘渔龙.适形放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12(3):268-270.
[10]吴荣,贾明轩,郭启勇.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3(2):142-146.
肿瘤放疗化疗 篇2
一. 放射治疗医师必须具备职业医师执照,大型放疗仪器设备上岗
证,放疗专业卫生防护合格证。
二. 放射治疗医师必须每天佩戴剂量检测仪,参加每年一次放疗体
检,体检结果正常。
三. 放射治疗医师必须循征放射肿瘤学,循征医学,负责、明确、明智、应用临床证据为每一个病人服务。
四. 放射治疗医师对待病人要求耐心热情,认真负责,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配合主任搞好工作,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工作岗位。
五. 积极了解国内外放疗技术的新进展和动态,配合有关人员开展
放疗新课题的研究。
六. 放射治疗医师必须亲自询问病史、检查病人、申请所需X线、CT等影像检查,化验、病理活检。
七. 新病人入院资料完善后和放射科主任读片参与由住院医师汇
报病史,全科讨论临床分期,分根治性、姑息性。治疗原则、矛盾焦点、治疗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及处理
八. 每个病人放疗前放射治疗医师必须与家属谈话,签字确认
九. 每天查房,查看患者定位线。每二周一次模拟定位复查照射野。
十. 每周记录放射治疗剂量一次,叠加剂量
放疗化疗中如何自我保护 篇3
骨髓抑制放疗、化疗均可引起。造血系统对放射线及化疗药物高度敏感,部分患者在放、化疗中可出现贫血。其产生的原因是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导致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因此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1次,如白细胞低于3.0×109/L,应暂停放、化疗。
防治方法: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造血功能,如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对下降明显者,应选用升高血象的药物,如鲨肝醇、维生素B4及粒细胞集落因子等。还可采用成分输血或输新鲜全血。此时患者抵抗力明显下降,易合并细菌、病毒感染,应注意预防。如有血小板减少者,应注意有无出血倾向,防止各种损伤,预防出血的发生。发生出血时,应积极应用止血药物。处理后血象仍不正常者,应停止治疗,及时纠正,必要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厌食、恶心、呕吐 这种不适感多数是化疗药物致胃肠功能紊乱造成的,放疗患者只有厌食,很少恶心、呕吐(除非照射消化系统肿瘤)。
防治方法:在放、化疗前,切勿大量进食。少量多餐,避免胃部过胀。避免油腻、太甜及味道过重之食物,可以喝一些清凉的饮料。放、化疗期间,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利代谢物的排泄。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过甜、辛辣油腻和气味不正的食物。口服维生素B6等止吐药物,可减轻恶心,若呕吐严重可肌注胃复安等药物。这样处理后效果还不好,可考虑输液或停止放、化疗。
放射野内皮肤改变一般在放疗时才会出现。皮肤红肿或干性脱皮,严重时可有渗出、糜烂(尤其是皮肤黏膜受照后)、色素沉着等。
防治方法:一般不必处理。若渗出、糜烂严重可停止照射2~3次,以避免皮肤损伤进一步发展而出现感染。也可用含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的软膏,如氯地霜外敷,或用硼酸溶液湿敷以使皮损尽快愈合恢复治疗。应特别注意的是禁止使用酒精擦拭。湿润烧伤膏对放疗引起的皮肤损害也有很好的疗效。对于皮肤破溃同时合并的细菌感染,若较轻较局限,可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点抗炎药物。
脱发这是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放疗不会出现脱发(除非头颅照射)。
防治方法:由于此不良反应会在化疗停用后消失,头发会再继续长出。因此在化学治疗期间,可先剪短头发,同时应避免频繁洗头、使用电吹风,头发湿的时候不要过度拉扯并使用润发素润发,必要时可戴假发改善外观,保持形象美。在进行化学治疗时,可睡冰枕,使头部血管收缩,减少掉发几率。
口腔黏膜溃疡由于长期服用抗癌药物,口腔的细菌受抑制而促使真菌生长,口腔内出现点状白斑,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破溃。
防治方法:对于此类患者平时要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应在餐后及睡前刷牙、漱口,有条件时可在饭后睡前用2%苏打水或4%复方硼酸溶液漱口,以防止真菌生长。同时避免吃过热及酸冷之食物。如已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应以棉球或纱布清洁口腔直到症状减轻,在此期间应避免再戴假牙。
其他根据药物种类、给药方法、照射部位等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如:化疗药阿霉素有心脏毒性,顺铂有肾脏毒性,长春新碱神经毒性等;放疗鼻咽部有口干舌燥,照射口咽部有声音嘶哑,照射肺癌可有轻度咳嗽,照射腹部可有腹泻等。
防治的办法:一般肿瘤医师在给患者治疗之前都会考虑到这些不良反应。如:心脏不好的患者应回避阿霉素,肾脏不好的患者不用顺铂,头颅照射提前用上降颅压的药物,鼻咽、口咽照射时多喝水,肺部、腹部照射时会给止咳药或防止腹泻的药等。
肿瘤放疗化疗 篇4
关键词: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带状疱疹,干预方法
肿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 通常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并且会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常需要放疗和化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巩固[1], 而放疗和化疗期间又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状, 带状疱疹就是常见的一类并发症[2]。本次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25例肿瘤术后放疗和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分析, 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探究病因和治疗效果, 旨在改善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情况, 同时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25例肿瘤术后放疗和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分析, 25例患者中不包括严重肝肾疾病以及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 均自愿接受本次治疗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签署知情同意书的25例患者中, 男17例, 女8例, 年龄40.5~70.5岁, 平均年龄 (56.35±4.25) 岁, 均因为肿瘤进行手术, 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同时出现带状疱疹情况,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和周身不适。
1.2 方法
我们对25例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后, 立即停止放疗和化疗, 并进行对症治疗。首先, 选用阿昔洛韦软膏对患者皮损部分进行均匀涂抹, 2次/d, 然后干扰素30万U进行肌肉注射, 两天注射1次, 另取0.1 g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让患者进行服用, 2次/d。如果患者症状较为严重, 可以同时加用阿昔洛韦注射液, 剂量为500 mg, 方法为静脉滴注。患者在干预治疗期间, 应严格对患者情况进行监测, 同时停止使用其他与本病相关的药物, 防止对本次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并在用药期间严格遵照医嘱, 然后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和治愈时间进行观察, 同时对患者进行持续性跟踪访问, 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 用t检验, 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改善, 改善时间最短为4 d, 最长为16 d, 平均改善时间为 (9.25±3.14) d;治愈时间最短为7 d, 最长为24 d, 平均治愈时间为 (13.45±2.12) 天;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症状为后遗神经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跟踪访问发现, 3例患者不良反应在6个月内消失, 4例患者仍然在持续跟踪中。见表1。
3 讨论
肿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 该病后对健康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部分患者病情如果出现不良发展, 很容易对生命产生威胁, 因而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患者进行手术[3], 手术治疗往往能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效果, 但常需要采用化疗或放疗的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巩固, 化疗或放疗后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因而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并发症, 且常规的治疗方法一般很难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患者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常规的治疗就很难再满足临床需求, 因而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分析, 同时探究有效的方法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文我们就此展开讨论。
本次研究对我院接收的25例肿瘤术后放疗和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分析和对症治疗,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对患者采用阿昔洛韦、双氯芬酸钠和干扰素等药物治疗, 25例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最短为4 d, 最长为16 d, 平均改善时间为 (9.25±3.14) d;治愈时间最短为7 d, 最长为24 d, 平均治愈时间为 (13.45±2.12) d;7例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跟踪访问发现, 3例患者不良反应在6个月内消失, 4例患者仍然在持续跟踪中, 而我们对未恢复的4例患者进行观察发现, 患者的年龄均为超过60岁的老年人, 可能与患者体质较弱存在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 患者并发带状疱疹多与患者体质存在关系, 而本次研究的25例患者均为肿瘤患者, 且患者进行相关手术治疗, 身体的免疫情况受到一定影响, 继而患者均接受了放疗或化疗, 身体的免疫功能继续受到抑制和破坏, 从而导致病发[5]。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立即对患者停止放化疗, 同时采用免疫调节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 而后患者情况均得到一定缓解和改善;部分患者又出现继发的并发症状, 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而该部分患者年龄均偏大, 同时身体情况均较差, 因而我们断定, 肿瘤患者手术后进行放化疗出现带状疱疹, 与身体情况和免疫功能存在密切关系。在对患者症状进行干预的同时, 应该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调节, 提高患者免疫力, 从而使病情得到较好的治疗[6]。
综上所述, 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和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的原因多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在干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患者使用一定量的免疫调节剂, 同时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调节, 以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恩文, 王东林, 马惠文, 等.57例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的回顾性分析[J].重庆医学, 2015, 44 (26) :3655-3657.
[2]韩素梅, 张木仙, 陈文峰, 等.阿昔洛韦序贯神经阻滞在43例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 (25) :5693-5694.
[3]李海燕, 蔡丽敏.带状疱疹合并恶性肿瘤与否的治疗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4) :1936-1937.
[4]梁静, 赵红丹, 李春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肿瘤患者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9) :139.
[5]付强, 郑宝森.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4) :931-932.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篇5
【论文关键词】肿瘤患者;化疗;护理
近年来,我科从先进经验中吸取精华,对化疗病人的护理给予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护理同仁共同探讨。
1 化疗前期护理
1.1 入院教育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入院制度、主管医生、护士,恰当得体的入院指导打消了癌症患者的顾虑,减少了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肿瘤放疗化疗 篇6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鼻咽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30-02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鼻咽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和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特点,目前治疗以放疗为主,但5年生存率仅在36.3%~53.9%。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了提高鼻咽癌的疗效,人们不断努力,采取了许多措施。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科采用放疗联合PF方案与单纯放疗方案对照比较,共治疗鼻咽癌病人8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鼻咽癌患者85例。其中单纯放疗病例(单放组)40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6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放疗联合PF方案(放化组)4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9岁,男性29例,女性1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分布无差异,但性别构成有统计学差异(χ2=5.7054,P<0.05)。所有病例均经鼻咽部活检确诊,病理类型:单放组:低分化鳞癌37例,其他3例;放化组:低分化鳞癌44例,其他1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4.063,P>0.05)。临床分期按1992年福州分期:单放组:Ⅱ期15例,Ⅲ25例;放化组:Ⅱ期23例,Ⅲ22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4.373,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放化组 采用化疗-放疗-化疗顺序治疗。治疗前查患者肝、肾功能。①PF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顺铂(DDP)40mg/m2加入盐水100mL静滴,第1天静脉给药,5-氟尿嘧啶(5FU)300 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第1~5天静脉给药,使用DDP前需水化。②第2周开始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颅底、颈部三个区域。鼻咽部以双耳前野及双面颈联合野为主野,辅以鼻前野、耳后野、眶下野。设野时应用模拟机定位。找出蝶鞍位置,尽量遮挡垂体,颈部先以前后颈切线野照射,再根据淋巴结情况行颈垂直野电子线补量。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1.8Gy/次,1次/d,5d/周,放疗剂量鼻咽部Dr55~60Gy,颈部Dr40~60Gy。③再予以PF方案辅助化疗2周期,剂量、方法同前。观察指标:近期疗效依据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鼻咽及颈部肿瘤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鼻咽及颈部肿瘤缩小50%以上;无变化(NC):鼻咽及颈部肿瘤缩小<50%;恶化(PD):鼻咽及颈部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变。远期疗效观察1、3、5年生存率。
1.2.2 单放组 采用国产60Co远距离治疗机。原发灶设野以两耳前野(5cm×7cm~6cm×8cm)或面颈联合野为主,鼻前野、颅底野、耳后野为辅。鼻咽部剂量Dr60~70Gy/6~7周。有颅底骨破坏或颅神经损伤者追加剂量至Dr70~80Gy/7~8.5周。颈淋巴结先给予颈前后切线野Dr40~50Gy/3~4周照射,然后垂直补量Dr30~50Gy/4~6周。
1.3 疗效评价
原发病灶根据间接鼻咽镜及CT测量瘤体的大小,淋巴结采用不锈钢尺测量,远处转移病灶采用CT、腹部B超、X光片测量,疗效按WHO标准评价[1]。CR:肿瘤完全消退,PR:肿瘤部分消退≥50%,NC:肿瘤消退<50%或无变化,PD: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毒副反应按WHO的标准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放化组和单放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疗效。放化组CR 30例、PR 6例,有效(CR+PR)率为80.0%。单放组CR 11例、PR 10例,有效(CR+PR)率为52.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临床疗效详见表1。
2.2 生存情况
全部病例随访至2009年1月,无一例失访,随访时间1~6年。目前放化组生存3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5/45)、77.8%(35/45)、68.9%(31/45);死亡14例,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13例、意外死亡1例。单放组生存2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0/40)、75.0%(30/40)、57.5%(23/45);死亡17例,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15例、意外死亡2例。急性毒副反应: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咽干燥、吞咽疼痛等急性黏膜反应(按RTOG分级标准多数为1~2级,少数为3级),给予抗炎、支持及地塞米松治疗。不同治疗方案1年、3年、5年生存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由于鼻咽部的特殊位置和鼻咽癌的特殊生物学特性,过去放射治疗是公认的鼻咽癌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早期的敏感患者有较高的治愈率,5年生存率约达36.3%~53.9%。胡心传等[2]报道,110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50.5%,黄瑾[3]通过对101例鼻咽癌放疗效果分析,3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53/101)、48.4%(31/64)。放疗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远处转移,大约占放疗后5年内死亡率的50%左右,但较晚期的患者放射治疗效果一直未取得明显提高。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放疗后局部复发率约为21%。已行足量放射治疗后局部肿瘤残存者,行二程放疗将导致严重的放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有1.8%~9.4%的放疗死亡率。如何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尚无很满意的疗法。探索挽救性治疗的方法应运而生。临床实践证明,化疗作为全身性治疗手段,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局部治疗(放疗、手术)不佳的病例,应用全身化疗可有效控制病变。Xie[4]指出放疗加用化疗时,可适当降低放射治疗剂量而不影响疗效。本研究放化组放疗剂量为55~60Gy,小于常规70~80Gy的根治剂量,特别是通过模拟机定位确定垂体位置,尽量减少垂体的照射剂量,从而减少了放疗对大脑和局部组织的影响。同时多野照射也明显减轻了其他放射后遗症。鼻咽癌放疗失败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与局部区域复发,两者占死亡原因的88%,本组结果亦支持这一点,因此综合治疗十分重要。目前,诱导化疗受到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倾向,DDP与5FU的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鼻咽癌的疗效[5],可使鼻咽肿瘤及颈部转移灶缩小,从而减轻放疗时的肿瘤负荷,有益于放疗及提高肿瘤局控率,特别是对于颈部淋巴转移灶巨大的病例。诱导化疗可以通过肿瘤的明显缩小,从而缩小照射野、减轻放疗损伤。
我科通过85例鼻咽癌患者研究中,放疗联合PF方案治疗鼻咽癌5年生存率68.9%(31/45)与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57.5%(23/40)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1854,P<0.05)。有效率放化组也与单放组有统计学差异,我们的化疗联合小剂量放疗方案的疗效比单纯放疗疗效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Patrick T,Susan G,Elizabeth A,et al. New guidelines to e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 JNCI,2000,92(3):205-216.
[2] 胡心传,王者香,王骏业,等. 110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因素[J]. 中国肿瘤临床,1989,16(1):23-25.
[3] 黄瑾. 101例鼻咽癌放疗效果分析[J]. 苏州医学院学报,l995,15(3):564-565.
[4] Xie FY,Zou GR,Hu WH,et al.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ith docetaxel plus cisplatin(TP regimen)followed by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with TP regimen versus cisplatin in treating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Ai Zheng,2009,28:279-285.
[5] Ponzanelli A,Vigo V,Marcenaro M,et al. Induction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lternating chemo-radiotherapy in non-endemic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f the nasopharynx:optimal compliance and promising 4-year results[J]. Oral Oncol,2008,44:767-774.
肿瘤放疗化疗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6 例患者病种分布如下:口腔癌38 例,口咽癌7 例,下咽癌11 例,腮腺癌25 例,鼻腔鼻窦癌42 例,喉癌13 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男性89 例(65.4%),女性47 例(34.6%);年龄8~83 岁,中位年龄53 岁;卡氏评分≥80;鳞癌61 例(44.9%),腺样囊性癌25 例(18.4%),腺癌7 例(5.1%),黏液表皮样癌8 例(5.9%),肌上皮癌5 例(3.7%),未分化癌4 例(2.9%),嗅神经母细胞瘤4 例(2.9%),横纹肌肉瘤4 例(2.9%),纤维肉瘤4 例(2.9%),此外癌肉瘤、鳞腺癌、未分化癌等分型25 例(12.9%)。
1.2 放疗方法
(1)手术联合放疗者,靶区设计及处方剂量:
CTV为原瘤床区域,CTV1为高危预防及高危淋巴引流区,CTV2为低危预防及低危淋巴引流区,分别外放0.3 cm构成计划靶区,PCTV 60~70 Gy/30~33f、PTV1 56~60 Gy/25~30f、PTV2 50~54 Gy/25~30f;根治性放疗者:GTV为影像资料上可见肿瘤区,CTV1、CTV2及计划靶区设计同上。 PGTV 66~74.8 Gy/33~34f、PTV1 56~62.7 Gy/28~33f、PTV2 50~56 Gy/25~28f。
(2)要害器官限制:
视神经<50 Gy,视交叉<54 Gy,晶体<8 Gy,脊髓<40 Gy,脑干<54 Gy,腮腺平均剂量<26 Gy,下颌骨<70 Gy,眼球<50 Gy,颞叶<60 Gy,颞颌关节<70 Gy。所有患者均全程完成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1.3 化疗
全组48 例(35.3%)放疗同期联合2~6 周期化疗,化疗方案:33.3%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66.7%患者在相关科室接受羟基喜树碱和/或平阳霉素或其它方案化疗。
1.4 观察指标和随访
治疗中主要观察皮肤反应、 口腔黏膜反应,治疗后重点评价晚期损伤、局部区域控制、无瘤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总生存情况。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参照RTOG和RTOG/EORTC标准。全组病例随访至2010- 11- 10,中位随访期19 个月(2~46 个月),随访率99.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行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验法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全组死亡36 例,其中远处转移死亡18 例(50%),原发肿瘤未控7 例,淋巴结转移未控5 例,局部复发死亡5 例,肿瘤复发致衰竭死亡1 例,全组患者1、 2、 3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7%、 72.4%、 67.6%(图 1);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3%、 86%、 83.2%;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3.1%、 93.1%、 93.1%; 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1.6%、 80.4%、 75.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6%、 70.3%、 66.4%。
2.2 治疗失败模式
全组治疗失败病例38 例,失败模式见图 2。局部复发18 例,中位局部复发时间为疗后8 个月(2~31 个月);区域复发9 例,中位区域复发时间为疗后7 个月(2~11 个月);远处转移22 例,中位远处转移时间为疗后17 个月(3~32 个月);失败病例的T分期、临床分期、N分期和病理类型汇总见表 1。
2.3 不良反应
急性0、 1、 2、 3 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 71.3%, 24.3%, 0.7%; 0、 1、 2、 3、 4 级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 22.8%, 57.4%, 14.7%, 0.7%,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明显减轻,均能按时完成放疗。治疗结束1 年后1、 2、 3 度口干发 生 率 分 别为21.3%、16.2%、 0.7%,听力下降、视力下降、颈部纤维化、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3.2%、1.8%、5.4%、 4.2%、0.9%。全组未观察到4 级急性和晚期副反应。
[例数(%)]
2.4 预后影响因素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临床分期(χ2=13.41,P=0.004)、N分期(χ2=8.16,P=0.017)、治疗模式(χ2 =19.1,P=0.000)、放疗前有无贫血(χ2=4.94,P=0.026)对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2。
(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临床分期、治疗模式、放疗前有无贫血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详见表 3。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模式以手术加放疗为主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其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除鼻咽癌外,在头颈肿瘤大概念基础上探讨IMRT技术应用于术后或根治性放疗,尚未见到大宗病例报道,因此研究IMRT技术背景下影响头颈部肿瘤的预后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调强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是充分肯定的,Hoppe等[4]报道的37 例头颈部肿瘤IMRT结果,2 年总生存率和局控率分别为 80%和75%;Schoenfeld等[5]报道的100 例头颈部肿瘤IMRT结果,其中T3、T4期患者占42%,3年总生存率和局控率分别为71%和89%。本文136 例头颈部肿瘤IMRT治疗结果显示:3 年总生存率、局控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6%、83.2%、93.2%、75.8%、66.4%,总生存率及局控率略低于上述报道,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较大(T3、T4期患者占59.6%,Ⅲ、Ⅳ期患者占70.6%)而影响疗效。
本研究手术联合放疗患者平均剂量62.14 Gy(50~73 Gy), 根治性放疗患者平均剂量68.99 Gy (56.4~77 Gy)。两者的3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1%与51.2%(P=0.001),一方面显示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较单纯放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另一方面本组资料存在偏倚,在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患者中,多数为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Ⅳ期患者占74.3%)或者不愿手术的高龄患者(>60 岁患者占77.1%),而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临床分期的分布相对较均匀。
Bastit等[6]回顾性分析了420 例口咽癌和下咽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价值并明确提出,手术切缘阳性与局部复发有关;Trotti等[7]报道,手术切缘阳性为头颈部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中有10 例手术切缘阳性者,其放疗剂量平均为67.9 Gy,分割剂量为2.0~2.3 Gy,中位随访19 个月,无一例局部区域复发, 3 年无局部进展生存率为100%,因此,对术后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利用IMRT技术提升局部照射剂量和生物学效应,又不损伤周围要害器官,是非常有意义的。
远处转移是晚期头颈部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仅单纯放疗无法改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无远转生存率,而有效的化疗可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并可做为放射增敏剂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8]: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放化疗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5年绝对生存获益可达4.5%,局部区域控制获益9.3%,无远处转移率获益2.5%。因此同步放化疗是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标准治疗方案[9]。Merlano等[10,11]将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四周期卡铂/5- FU),CR率由单纯放疗的22%提高至放化疗组的42%,3 年生存率也由23%提高至41%。Adelstein等[12]报道头颈部鳞癌的Ⅲ期临床试验中,以铂类为基础的放化组较单纯放疗组3 年生存率明显提高(37% vs 23%)。本组资料的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3 年总生存率、局控率和无远转生存率分别为75.2%、78.1%、79.4%与67.1%、95.2%、77.1%(P=0.093、P=0.324、P=0.536),联合化疗未显著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局控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中仅有33.3%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 66.7%的患者接受了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或其他方案化疗。因此对放疗专科而言,不断加强与肿瘤内科、颌面外科等相关学科的沟通,至关重要。
对38 例失败病例的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越晚局部复发率越高,且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6.41, P=0.04);N分期越晚区域复发率越高,且对区域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9.98,P=0.007);临床分期越晚总生存率越低,且对总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 P=0.015);病理类型中腺样囊性癌发生远处转移的机率远高于其他类型,因为肿瘤侵袭性极强,常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易沿神经、血管向周围侵袭,这与沈春英等[13]报道腺样囊性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其中肺转移最常见的结论一致。尽管本组资料中局部晚期患者接近总数的2/3,但IMRT治疗后获得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较高 (83.2%、93.2%),提示IMRT技术能够达到对靶区较好的剂量覆盖。对23 例局部区域失败病例的分析显示,在治疗剂量达到术后预防或根治的前提下,野外复发多于野内复发,提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靶区勾画的研究方面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这也是头颈部肿瘤亚临床病灶勾画理论和实践的难点。
口干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常规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资料中疗后1 年0~3 级口干发生率为34.8%,其中腮腺平均剂量>26 Gy时口干发生率54.4%,≤26 Gy时口干发生率12.5%,与 Eisbruch等[14]的结果一致。
肿瘤放疗化疗 篇8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老年肿瘤患者,放疗,化疗
肿瘤的发病率跟年龄呈正相关, 因此老年肿瘤患者在肿瘤患者中的比例逐年升高。老年肿瘤患者具有高龄化、基础疾病多、家属陪伴减少等特征, 因此老年肿瘤患者在极易有焦虑、恐惧、沮丧等心理[1], 这些均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因此医务人员个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个性化护理是为给患者创造生理、心理、精神舒适的状态, 一种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3]。基于老年肿瘤患者的特殊性, 为保证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模式, 我科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和适当干预措施,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202例, 其中男108例, 女94例;年龄60~88 (65.5±7.4) 岁。其中乳腺癌患者36例, 肺癌57例, 鼻咽癌27例, 食管癌34例, 结肠癌30例, 其他18例。住院时间10~21 (7.3±2.5) d。20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1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见临床护理, 包括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患者入院24h后, 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 提出护理诊断, 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 包括本病的预防、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5]。保持病区环境清洁、整齐、室温和湿度适宜。试验组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及干预措施。
1.2.1准备工作:负责试验组的护理人员均由我科肿瘤专科护士组成, 研究前经过专门培训, 了解个性化护理模式概念, 并进行相应理论指导和实践培训。责任护士首先对所有研究组的老年患者进行具体细致的评估, 以便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6]。在住院初期评估患者的护理风险, 了解每例患者的病史、病情、家族史和遗传史、心理和生理特征等影响临床治疗的相关因素, 协助医师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方案。根据老年人活动情况及陪护情况, 为患者安排合适的放射治疗时间及静脉注射时间, 协调安排各种检查及治疗时间。其次, 由于许多老年患者并不知情自己的病情, 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每例患者对自己疾病的了解程度, 不使用过激的语言, 防止发生意外。
1.2.2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及时观察患者放疗后的反应、放疗的血象检查等, 护士针对患者病情和放疗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患者在离开病房前往放疗时,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活动情况给予安全指导, 防止老年人的跌倒。对于那些行动不便需要扶持的患者, 护理人员及时给予轮椅和平板车。老年人的免疫抵抗弱, 护士叮嘱患者注意增减衣服,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着凉。肺癌及食管癌的患者, 护士人员对其进行饮食指导, 为患者制定可口的饭菜。对于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 在放疗时护理人员留意患者导管情况, 避免导管的滑落及断裂[7]。
1.3 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优质护理标准制定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测定患者满意度[8]。对治疗2周后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满意度的调查。放射治疗前后, 对2组患者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定, 所有问卷均在30min内完成, 完成后立即收回。SAS和SDS各评定20项, 得分≥50分判断为焦虑或抑郁阳性。我国内正常SDS评分为 (40.91±3.21) 分, SAS评分为 (31.21±3.9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治疗2周后, 试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效果满意度为98.02% (99/101) 优于对照组的71.29% (72/1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焦虑、抑郁
治疗前, 2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现如今,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肿瘤患者住院后患者及家属面对众多难题, 如为高龄患者选择可耐受的治疗手段和合理的照顾及营养支持[9], 按时进行各种复查及血象监测。个性化护理模式就是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生化习惯等个体化差异, 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模型, 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随着医学模式理念的发展, 现如今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 对患者实施人为关怀, 提高服务的满意度[10]。
本文对我科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 首先给予放化疗治疗, 其中化疗选择目前广为流行的CAP方案, 其中环磷酰胺和阿霉素同属于烷化剂, 具有细胞周期非特异性, 可干扰DNA及RNA功能, 顺铂属于双功能烷化剂, 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 因此CAP化疗药物结合必要的放疗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老年肿瘤患者的特点, 同时对所出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干预, 使老年患者尤其是无家属陪伴的老年患者得到细致、贴心的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在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方面,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然比对照组高 (P<0.05) 。在焦虑、抑郁情况方面,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放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情况, 可能是由于肿瘤患者看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多方求医, 历经各种曲折, 情绪和心理受到较大的影响。经过个性化的护理之后, 试验组患者由于得到细微的关爱和关怀,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看到生活的希望。患者情况明显改善, 情绪渐渐稳定, 焦虑和抑郁情况得到较大的缓解。成分说明个性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通过对放疗的老年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 能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多层面因素, 防范放疗过程中出现各种风险, 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减缓老年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心理,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柏兴华, 臧爽, 苏兰若.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7) :141-143.
[2] Peppercorn JM, Smith TJ, Helft PR, 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statement:Toward individualize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1, 29 (6) :755-760.
[3] 霍建珊, 张德葵, 沈利平, 等.1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进食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7) :616-618.
[4] Suhonen R, Stolt M, Gustafsson ML, et al.The associations among the ethical climate,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ized care in care settings for older peopl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14, 70 (6) :1356-1368.
[5] 姜节卫, 夏海英, 韩晓洁.癌症放化疗患者信息需求异同性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10, (4) :1-3.
[6] 宋江艳, 王维利, 李惠萍.肿瘤化疗伴发抑郁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3) :51-53.
[7] 黄弘, 黄津芳.肿瘤化疗患者70例负性情绪调査[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 (18) :69-70.
[8] 杨谢兰, 张灿珍, 魏向群, 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一重度抑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 2009, 18 (3) :195-197.
[9] 曹炳健, 曹辉.13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3) :359-360.
肿瘤放疗化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 1) 经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为胃癌; ( 2) 患者可耐受放、化疗; ( 3) 预计生存期≥3个月; ( 4) 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未进行过放疗, 近3 个月未进行化疗; ( 5) 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其他严重躯体及精神疾病者。
1. 2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 月侯马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76 例, 均符合晚期胃癌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8例。观察组中男24 例 ( 63. 2% ) , 女14 例 ( 36. 8% ) ; 年龄40 ~ 75 岁, 平均 ( 55. 8 ± 4. 3 ) 岁; TNM分期: Ⅲb期25 例 ( 65. 8% ) , Ⅳ 期13 例 ( 34. 2% ) ; 病理分型: 腺癌29 例 ( 76. 3% ) , 未分化癌9 例 ( 23. 7% ) 。对照组中男25 例 ( 65. 8% ) , 女13 例 ( 34. 2% ) ; 年龄38 ~ 75 岁, 平均 ( 55. 2± 4. 5) 岁; TNM分期: Ⅲb期23 例 ( 60. 5% ) , Ⅳ 期15 例 ( 39. 5% ) ; 病理分型: 腺癌28 例 ( 73. 7% ) , 未分化癌10 例 ( 26. 3% )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3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化疗治疗, 采用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 奥沙利铂100 mg/m2, 静脉滴注, 第1 天; 亚叶酸钙200 mg·m- 2·d- 1, 在5 - 氟尿嘧啶 ( 5 - FU) 前2h静脉滴注, 第1 ~ 2 天; 5 - FU400mg/m2, 静脉注射, 第1 天, 后以24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8h, 第1 ~ 2 天, 每2 周重复。观察组患者予以化疗- 放疗- 化疗序贯治疗, 化疗方案同对照组, 化疗2 周后予以放疗, 直线加速器6MV - X线3DCRT, 照射剂量为DT 36Gy/20f, 照射范围为胃部原发病灶及贲门、胃大小弯、幽门等处相关淋巴引流区, 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追加至50. 4Gy/28f。放疗后再予以原化疗方案化疗2 ~ 4 个周期。
1. 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 ( 腹痛、恶心呕吐、便血、进食梗阻) 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1 年生存情况。临床症状缓解率= 临床症状缓解病例数/治疗前有不适临床症状总病例数。
1. 5评价标准 ( 1 ) 临床疗效: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 WHO) 制定的实体瘤近期客观评定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 CR) 、部分缓解 ( PR) 、稳定 ( NC) 及进展 ( PD) , 总有效率= CR率+ PR率。 ( 2) 毒副作用: 参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分度标准, 分为Ⅰ ~ Ⅳ度。 ( 3) 生活质量: 采用Karnofsky ( KPS) 评分进行评价, 分为好转、稳定、进展, 好转: KPS评分增加> 10 分, 并维持4 周以上; 稳定: KPS评分无明显变化; 进展: KPS评分减少> 10 分, 并持续4 周以上。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2.2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出现腹痛16例、恶心呕吐10例、进食梗阻10例、便血4例, 对照组患者出现腹痛11例、恶心呕吐8例、进食梗阻8例、便血6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腹痛1例、进食梗阻2例, 对照组患者出现腹痛4例、恶心呕吐1例、进食梗阻4例、便血3例。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率为93.8% (15/16) , 恶心呕吐缓解率为100.0% (10/10) , 进食梗阻缓解率为80.0% (8/10) , 便血缓解率为100.0% (10/10) , 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3.6% (7/11) , 87.5% (7/8) , 50.0% (4/8) , 50.0% (3/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3 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2. 4 毒副作用两组患者Ⅲ ~ Ⅳ度血小板计数减少、Ⅲ ~ Ⅳ度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见表3) 。观察组患者1 年生存26 例 ( 68. 4% ) ; 对照组患者1 年生存16 例 ( 42. 1% ) 。观察组患者1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3 讨论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06 年全国统计报告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35. 02 /10 万、26. 08 /10 万, 位于所有肿瘤第2 位。胃癌早期症状多隐匿或未引起重视, 故早期确诊患者仅占10% , 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者不足50% , 多数患者确诊后已丧失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目前临床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胃癌或复发、转移性胃癌多采取全身化疗治疗, 但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2], 故制定局部晚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措施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胃癌多属腺癌, 对化疗相对敏感。研究表明, 全身化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缓解了患者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评价临床疗效指标主要为有效性、安全性两方面, 实体瘤近期疗效、生活质量、生存期是评价临床效果的主要指标。
以5 - FU或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作为胃癌的基础治疗措施已获得了国际上的公认,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3 代铂类抗癌药, 能破坏肿瘤细胞DNA结构和功能, 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及较好的结合牢固性, 疗效优于顺铂, 肾毒性明显低于顺铂, 且与阻碍DNA合成的5 - FU联合有协同作用, 尤其适用于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亚叶酸钙能够增强5 - FU作用。国内学者进行的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研究均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2011 年中国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将FOLFOX 4 ( 5 - 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 方案推荐为胃癌化疗的有效方案, 有效率为42. 5% ~ 55. 2%[4]。放疗参与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提高局部晚期胃癌疗效的主要手段之一。Macdonald等[5]研究证实了放疗对胃癌有效, 奠定了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地位, 随着近年来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放射治疗在胃癌应用具备更佳的临床价值。Tey等[6]报道姑息性放疗对晚期胃癌中止血的有效率达54% , 疼痛、梗阻的缓解率为25% 。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胃癌的应用价值有了新的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腹痛、恶心呕吐、进食梗阻、便血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1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与文献报道相一致[7]。
综上所述, 化疗- 放疗- 化疗序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1 年生存率, 且毒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子豪, 徐国镇.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809.
[2]陈杰波, 徐焕龙, 胡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并序贯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 (6) :444-445.
[3]庞丽娜, 王峰, 何炜, 等.局部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Meta分析[J].肿瘤, 2014, 34 (2) :169-174.
[4]Kim DY, Kim JH, Lee SH, et al.Phase II study of oxaliplatin, 5-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in previously platinum-trea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Ann Oncol, 2003, 14 (3) :383-387.
[5]Macdonald JS, Smalley SR, Benedetti J, et al.Chemomdiotberapy after surgery compared with surgery alone foradenoearcinoma of the stomach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J].N Engl J Med, 2001 (10) :725-730.
[6]Tey J, Back MF, Shakespeare TP, et al.The role of palliative radiation therapy in symptomatic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7, 67 (2) :385-388.
肿瘤放疗化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管癌患者90例,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热放疗组、放化疗组和放疗组。所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均有可评估的肿瘤病灶, 未出现活动性食管出血以及食管穿孔等征象。放疗组30例, 年龄35~70岁, 平均 (53.4±2.3) 岁,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2例。放化疗组30例, 年龄34~68岁, 平均 (53.7±2.1) 岁,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11例。热放疗组30例, 年龄35~79岁, 平均 (54.4±2.2) 岁,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身体情况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放疗形式均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即在CT下定位, 用三维适形计划系统制定计划, 采取6MVX线, 常规分割, 2Gy/次, 每周5次, 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7周, 总剂量为66Gy。其中对放疗组中食管癌患者采取单纯放疗;对放化疗组中患者采取放疗及化疗治疗, 即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采取化疗 (方案为 5-FU 1 000mg/m2 d1-5+DDP 75mg/m2 d1正规水化利尿) , 于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第1天同时采取化疗, 每28d为1个疗程;对热放疗组患者采取放疗后进行热疗治疗, 即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后的2h内对患者采取30min热疗, 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治疗。其中热疗采取W2012型体外高频热疗仪, 根据患者的X线钡餐影像或CT影像, 在对患者进行热疗治疗时, 将其上下两极板中心对准患者的肿瘤病灶中心, 且其上下两极板距离患者的皮肤距离为4~5cm, 将治疗功率控制在200~400W, 模拟温度控制在41~43℃。
1.3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 (CR) :患者全部肿瘤病灶消失, 且没有新的病灶出现, 维持4周或以上;部分缓解 (PR) :患者病灶最长径总和缩小为30%或以上, 并且维持4周或以上;稳定 (SD) :患者所有基线目标病灶的最长径总和有一定的缩小但未达到部分缓解的程度, 或有一定的增大但未达到进展的程度;进展 (PD) :患者病灶的最长径总和有一定的增加, 且增加≥20%, 或患者出现新的病灶。其中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计入总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对于放疗组以及热疗组, 放化疗组中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佳, 但其不良反应更为严重, 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讨论
食管癌是指由于人体的腺上皮或者食管鳞状上皮出现异常增生而导致出现的恶性病变情况。食管癌的疾病发展一般要经历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几阶段。若早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可更好地进行疾病治疗[2]。而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相应治疗时, 可以采取单纯放射治疗、放化疗以及热放疗治疗。
由相关数据得知, 对于不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 采取放化疗治疗效果更好。其中化疗中的5-氟尿嘧啶+顺铂的化疗方案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 对于患者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肿瘤血流, 改善患者的乏氧情况, 增加患者的放射敏感性[3,4]。由相关数据可知, 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 采取放疗或化疗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损伤。热疗是一种利用物理能量使得患者的肿瘤组织温度上升至其有效治疗温度, 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增敏的同时不损伤患者正常细胞的治疗方式[5]。热疗还能够通过增加患者的免疫效应细胞的活性以及诱导免疫效应细胞的再分布等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6]。
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数据可知, 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为56.67%, 放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6.68%, 热放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 即相对于放疗组以及热疗组, 放化疗组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佳, 但其不良反应更严重 (P<0.05) 。
综上, 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时, 采取热放疗、放化疗以及单纯放疗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相对于单纯放疗以及热放疗, 放化疗治疗的近期疗效更好, 但其不良反应更严重。
参考文献
[1]仲琴, 朱卫国, 贾正飞, 等.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单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疗效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 :1459-1462.
[2]谢志原, 陈辉林, 王永川, 等.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用于不能手术食管癌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1 (10) :733-736.
[3]陈尔成, 刘孟忠, 胡永红, 等.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7 (6) :416-419.
[4]胡水清, 朱卫国, 甘雅娴, 等.放疗联合希罗达和单纯放疗对老年食管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3) :563-565.
[5]王宁, 开丽曼, 热伊拉, 等.三维适形放疗结合252锎中子腔内后装照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11) :2222-2224.
肿瘤放疗化疗 篇11
关键词 肿瘤疼痛 专科护理 护理管理研究
为了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最大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我院肿瘤放疗科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建立了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近1年以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注重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落实职责和管理目标
注重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按无痛病房建立的要求设计培训与教育方案,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和考核成常规化、制度化,贯穿在无痛病房建立与实践的整个过程。实施前先了解医护人员对疼痛控制的知识和态度;然后,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能力及需求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每名护士至少参加15~20学时的学习与研讨。
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无痛病房工作由科主任、肿瘤科主治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病区按护士床位比0.38:1的标准配备护士,按责任组长、主管护士、助理护士进行分工。①责任组长由高年资、具备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护士担任,工作职责包括:a.除做好本组患者的无痛治疗护理工作外,同时承担指导、协调、督促和评价本组护士的责任和义务;b.定期组织无痛护理个案点评、护理业务查房,分析和解决疼痛护理中的疑难问题,必要时组织进行院内会诊;c.定期组织授课,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②主管护士由注册护士担任,每名主管护士负责8~15例患者,主要工作职责是与肿瘤科主治医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协作,共同完成对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无痛治疗和护理,做好观察与记录,落实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并依据评价效果修订护理计划、措施。③助理护士由尚未获得注册资格的护理人员担任,工作职责是协助主管护士完成基础护理,共同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护士长督促检查工作流程执行情况并定期考核,综合评估护士的疼痛护理能力,进行持续、动态的管理来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无痛病房工作流程
疼痛控制流程:①疼痛评估:从患者的入院评估到出院评估是一个系统、持续、动态的过程,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各大系统症状体征的评估和专科情况评估,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被列为无痛病房必评项目。在整个住院过程中使用同一种评估工具。4岁以下及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用修订版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制订并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规范疼痛问询方式。在每例患者入院时开始使用疼痛护理单。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此后每天上午8:30进行疼痛评估。疼痛评估≥5分,报告医生,药物疼痛处理后,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分钟,评估1次,口服药后1小时后评估1次,以后每4小时评估1次,直至疼痛评估≤3分,评估过程充分相信患者主诉。②疼痛宣教(告知):a.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b.告知患者医、护、患三者共同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c.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的权利,告知治疗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注意事項及预处理办法;d.疼痛评分≥4分,立即告诉医生处理。③实施镇痛(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与主管医师一起,实施镇痛。措施:a.营造和谐舒适的病房环境,安慰、鼓励患者树立信心;b.采取舒适体位,局部冷、热敷,防止不良因素加重疼痛;c.在病房张贴无痛病房相关宣传资料,派发疼痛教育小册子,张贴疼痛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评定量表,并教会患者正确应用;d.心理护理,识别并消除负性情绪,应用暗示、劝导、启发等心理学技术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舒缓,听音乐、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e.药物干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进行。疼痛评分<4分,实施非药物干预;疼痛评分4~6分,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当疼痛评分≥7分时,强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f.部分疼痛患者采用放疗联合羟考酮口服止痛治疗。④效果评价及措施修订:对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观察与记录药物疗效、不良反应。评价患者疼痛知识掌握情况,治疗服从性如何,疼痛控制状况。疼痛评分是否≤3分、24小时内疼痛频率、暴发痛次数。依据评价结果重新制订新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并及时记录。
执行疼痛健康宣教:①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全程健康宣教,同时让患者和家属参与疼痛管理过程;②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用药剂量及频次;③告诉患者及家属具体用药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④让患者及家属明确,叙述疼痛在疼痛治疗中非常重要,无需忍痛,疼痛是可以控制的。
阶段总结与反馈:护士长每周进行疼痛护理管理总结与反馈:①护士按照各自分工履行职责情况;②护士的无痛护理服务流程进行情况;③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效 果
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质量:患者疼痛程度评分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采用自身对照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采用李克强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对疼痛控制越满意。该问卷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经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重测信度R=0.86;内一致性R=0.98)。共调查了200例患者,结果显示,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评分4.646±0.52分,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评分4.61±0.65分,对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4.46±0.71分。24小时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2次。
提高护士关于疼痛控制的知识和技能: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前后,采用“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和态度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有无差异。问卷由FERRELL等制订,共计39个条目。其中,33个条目为客观性题目,6个题目为主观性题目。计分方法:客观性问卷条目,护士回答正确者计1分,未回答或回答正确者计0分,总分33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和态度越好;主观性条目,计算每个选项的选择者百分比。该问卷在国内外使用广泛,其内在一致性0.70~0.73,重测信度R=0.80[1]。本研究以客观性条目得分进行比较,见表1。
讨 论
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意义:癌痛是癌症患者最痛苦最主要的症状,影响患者睡眠和治疗的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面对及正确处理疼痛,增进其舒适感,提高生活质量。开展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能最大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建立起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的长效机制,从而真正实践“三好一满意”的医疗服务质量。重视疼痛管理继续教育是建立无痛病房的前提:对从业护士进行规范化的继续教育与考核,重点是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通过继续教育增加了护士疼痛管理知识,转变了护士疼痛处理态度,能正确评估病人疼痛,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继续教育提高了护士素质,护士素质是工作质量的保证。
无痛病房护理工作规范化流程化的效果: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指导,通过评估-教育-干预-效果评价-再干预再教育—再评价的疼痛控制程序,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质量,提升了疼痛管理服务水平。
对今后发展的建议:目前,我国护士疼痛知识水平与实践尚待改善[2]。①国内可借鉴国外护理经验,发展疼痛护理专科,培养疼痛护理专科人才。进行护士的持续继续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与考核,提高护士护理水平;②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指引,使护士有章可循,领导重视为制度的实施提供保证并进行持续质量管理;③在各专科推广肿瘤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总结经验,提升护理水平。
在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创建肿瘤放疗科无痛病房,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一部分。通过这项工作,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使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真正实践“三好一满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Straton L.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hospital’s pain management program[J].J Nurse Care Qual,1999,13(4):8.
2 喻惠丹,Marcia Petrini,刘义兰,等.护士对老年患者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5.
肿瘤精确放疗技术进展 篇12
关键词:放射治疗,调强,螺旋断层,立体定向,影像引导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 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1]。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 临床上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进行放射治疗, 其中有部分患者单独行放射治疗即可达到治愈。常规的放射治疗使过多的正常组织包括在照射范围内, 加上联合化疗可使并发症增多。近年来在放射物理学、剂量学、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像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 开展了肿瘤精确放疗, 最大程度保护了正常组织、重要器官, 降低了放疗毒副作用。目前精确放疗技术有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螺旋断层放疗以及影像引导放疗等。笔者将根据精确放疗技术的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1 适形放疗
适形放射治疗 (ConformalRadiotherapy, CRT) 的提出和进行临床研究始于1959年。适形放疗是指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立体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相一致的技术。根据CT下所提供的靶区与正常组织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大小及形状的资料, 利用加速器机架、小机头、多叶准直器 (MLC) 或铅挡以及治疗床的协调运动完成。日本的Takahashi博士及其同事设置的一个机械控制系统, 控制多叶准直器的开口形状与射野方向的靶区投影形状一致, 绕患者进行旋转, 实现了首次的适形放疗。Proimos博士的团队独立提出了同步挡块旋转 (Synchronousshieldingandbeamshaping) 的照射方法。同步挡铅旋转的方法是在患者和机头之间放置特殊设计的铅挡, 并且挡块能随机架或者患者的旋转做同步运动, 保证治疗时挡块的形状与照射野靶区的形状一致。该方法对靶区外组织防护较好, 但制作铅挡过于繁琐, 不利于临床大量推广。Green于1959年提出循迹扫描 (Trackingtechnique) 的原理, 并且建立了这种系统的机器以及计划的制作。所谓循迹法, 就是依靠治疗机与治疗床相互协调运动, 使治疗靶区每个截面中心都在机器旋转中心上, 而照野的形状和大小靠准直器的变化以及治疗床运动来实现。由于循迹扫描法在靶区剂量分布能力控制仍然较弱, 逐渐被步进式的调强扫描技术所取代。Umegaki于1971年在直线加速器上安装一组多叶准直器, 到后来Mantel再把多叶准直器增加到12片, 最后多叶准直器实现了微机控制。这种靠多叶准直器实现的适形, 实用性最强。
适形放疗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 固定野适形照射法; (2) 同步挡铅法; (3) 循迹扫描法; (4) 多叶准直器法。使用多叶准直器法实现3DCRT是发展最快的适形技术, 其优点是效率高, 占用空间小, 工作环境好, 不用切割铅块, 劳动强度小而且使用灵活[2,3]。
适形放疗一般都选用正向计划设计, 由主管医生在患者CT图像上勾画好靶区, 再由物理师根据靶区位置和大小在计划系统上设计照射野的入射方向、大小, 并对各个照野分配权重, 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剂量计算, 算完后显示照野分布。
2 调强放疗
1994年, NOMOS公司在世界上率先使用MIMIC准直器和自己设计的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的CORVUS逆向治疗计划系统, 实现了调强放疗。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 IM-RT) 的定义是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 使靶区内任何一点都能达到理想剂量。要使靶区内及表面剂量处处相等, 必须要求靶区内的剂量率按需要进行变化。调强是从三维适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调强放疗可以更大剂量投射到靶区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更小。例如鼻咽癌, 由于鼻咽周围危及器官众多, 使调强放疗成为鼻咽癌放疗的首选方式[4]。研究发现, 鼻咽癌调强放疗能够在不降低局部控制率的前提下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5]。刘晓清等[6]报道调强组口腔干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例如肺癌, 肿瘤紧贴着脊柱生长, 若用常规的传统技术照射, 治疗肯定是姑息性的, 因为脊髓的放射耐受量远低于肿瘤根治剂量, 如避开脊髓则姑息了肿瘤, 二者矛盾不可调和。此种情况, 调强放疗正好可发挥既治疗肿瘤又保护脊髓的作用, 意义重大。
调强放疗多采用逆向放疗计划, 首先要依据病变 (靶区) 与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的三维解剖特点, 以及期望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 (OAR) 的剂量耐受极限, 由物理师输入优化参数, 通过计划系统计算出各个射野方向上需要的强度分布。即在完成勾画轮廓和确定辐射野数目及入射方向后, 先确定对CT影像中各个兴趣区的剂量要求。由物理师以数学形式输入这些临床参数 (即目标函数) , 如对靶区剂量范围的要求, 对相关危及器官剂量的限制等, 然后由计算机通过数学的方法 (如迭代法、模拟退火法、蒙特卡洛法等) 自动进行优化, 在经过几百乃至上千次计算与比较后得出最接近目标函数并能够实现的计划方案。它是常规治疗计划设计的逆过程, 所以叫做逆向计划设计。目前国内大部分单位采用调强技术放疗鼻咽癌、乳腺癌、食道癌和肺癌等, 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调强放疗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方式。
调强又分为静态调强、动态调强、弧形调强以及螺旋断层放疗等。静态调强是指MLC的运动和照射野射线出束不同时进行。其利用MLC形成的多个子野进行分步照射, 即一个子野照射完成后, 机器停止出射线, 等MLC调到下一个子野后, 再出射线, 这样逐步完成多个子野的照射。由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有多次的射线开关的动作, 带来剂量率的稳定问题, 从而对加速器的AFC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态调强是MLC运动与照射同时进行的调强方式。此类调强是利用MLC相对应的一对叶片的相对运动, 实现射野强度的调节。在计算机控制下, MLC运动时, 加速器以不停变化的剂量率出束。在计划过程中计算机用一种算法将叶片位置作为每个射野出束时间的函数, 将需要的强度分布转换为叶片位置。一般动态调强有上百个子野, 治疗时间相较于静态调强来的短, 但剂量验证工作却十分复杂。弧形调强治疗 (VolumetricModulatedArc Therapy, VMAT) 是用加速器内置的标准MLC完成的, 是将动态MLC与弧形治疗相结合, 用旋转射束来实现优化的剂量分布。用这种技术同样要先制定调强治疗计划, 人为地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 再由计划系统对射束的权重进行优化, 优化计算出临床要求的强度分布, 再转换为MLC的驱动文件。VMAT具有快、准、优的特点, 该技术将整个治疗过程缩短为3~6min, 有效提高了肿瘤的控制率[7]。
当机架围绕患者旋转时加速器是出束的, 因此射束角相邻的照射野不应该要求MLC的叶片运动很长距离。在多数临床病例中, 各个角度之间的射野形状变化也是缓慢的。为了缩短出束时间, 可以用治疗机最高的剂量率配以最大的机架放置速度。偶尔由于MLC叶片速度的限制也会要求降低机器剂量率以避免治疗时出束暂停。
螺旋断层放疗 (HelicalTomotherapy, TOMO) 是最新的一种调强方式, 也是当今最先进的放疗技术。TOMO于2005年正式应用于临床, 2007年引入我国。TOMO系统集调强放疗、影像引导技术、剂量引导调强放疗于一体, 临床应用广泛, 几乎覆盖所有适合放疗的病例。
TOMO系统简单地说就是螺旋CT机+6MV的直线加速器, 该加速器可产生的兆伏级 (MV) X射线, 既可用于螺旋CT扫描患者, 也可用来治疗癌症患者。TOMO治疗步骤是患者平躺在特制治疗床上, 安装上体位固定装置, 每次治疗前首先进行CT的螺旋扫描, 根据CT扫描图像与定位CT图像比较, 机器会自动修正摆位误差, 然后像螺旋CT扫描一样, 射线逐层围绕肿瘤进行360°旋转聚焦照射。TOMO定位准确且能进行分割式定向放疗, 能够对多发性转移病灶进行有效治疗, 提高治愈率。以肺癌为例, 中晚期肺癌治愈率低, 很难选择安全的放疗和化疗剂量。传统的放疗方法不能在提高病灶放射剂量的同时保护健康组织, 降低放射性肺癌和食管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TOMO通过提高分次剂量、减少放疗分次数和总疗程的大分割放疗, 在实现有效分次剂量的同时使正常组织受照体积最小化。解放军第301医院应用TOMO治疗以晚期为主的鼻咽癌患者121例随访结果发现, 3年总生存率达到90.4%。TOMO与以传统加速器为基础的调强相比, 明显提高了治愈率[8]。TOMO能有效缩短放疗疗程, 使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治疗。以上海中山医院TOMO系统临床使用数据为例, 针对160例胸腹肿瘤患者164个部位行断层放疗, 平均每例患者接受15.9次照射, 即3周结束放疗, 与常规放疗时间6~7周相比缩短疗程50%。还可以利用图像引导纠正摆位误差, 增加了治疗精度[9,10]。TO-MO突破了传统放疗的诸多局限, 将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实现了图像引导下的自适应放疗。文婷[11]等研究发现, 通过非自适应计划与完成20个分次剂量后的自适应计划中危及器官的体积剂量直方图DVH和平均剂量的统计分析, 所有自适应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及平均剂量都比非自适应计划的要低。TOMO放射治疗系统代表了适形放疗所能达到的终极水平, 意味着可使剂量紧紧包裹肿瘤, 而同时却保持其周边的关键器官受到最少伤害。相较其他方式, TOMO可以更加有效和有力地提升靶区剂量。
3 立体定向放疗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 (Stereotacticrad-iation therapy, SRT) , 采用非共面多弧度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灶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根据单次剂量的大小和射野集束的程度分为两类:第一类SRT的特征是小野三维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 常用于治疗较小病灶 (≤3cm) , 广泛应用于因为生理状况或医源性疾病而不能或者不愿意手术的肿瘤患者。例如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此类治疗一般分1~5次完成, 单次剂量高, 因而等效生物剂量高于传统分割放射。第二类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常规分次放射治疗。3DCRT特别是IMRT则属于第二类SRT。
4 影像引导放疗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Imageguidedradiation therapy, IGRT) , 是一种四维的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 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 如日常摆位误差、呼吸和蠕动运动、靶区收缩等引起放疗剂量分布的变化和对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 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 使各种调强放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IGRT是目前控制摆位误差的新手段, 也能够对器官移动 (呼吸运动、肠蠕动、膀胱充盈等) 进行监控[13,14]。如肺癌的放射治疗, 呼吸运动影响较大, 一般可通过呼吸门控等技术来处理。之前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Electronicportalimagingdevice, EPID) 验证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放疗对精度的要求。近年来开展的锥形束CT (ConeBeamCT, CBCT) 影像引导技术, 对放疗过程的在线校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