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肿瘤放疗(共7篇)
盆腔肿瘤放疗 篇1
目前盆腔肿瘤的精确放疗定位主要采用CT扫描图像,但CT图像虽能较好地反映骨组织的情况,对软组织的显示仍然欠佳。MRI能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影像,可清楚地辨析肿瘤和周围组织的侵及范围,在判断盆腔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上明显优于CT。将CT和MRI的优势相结合,形成CT/MRI融合图像,应用于精确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是当前医学图像应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研究项目对医学图像融合及其盆腔肿瘤精确调强放疗计划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设计方面作了一定量的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10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手术前或化疗后放疗的患者19例,均符合放疗指症。其中男7例,女12例,中位年龄49.5岁。其中4例前列腺癌并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低位直肠癌;3例诊刮报告子宫内膜癌;8例宫颈活检证实宫颈鳞癌。对患者行盆腔CT、MRI检查和定位,根据检查数据制定放疗方案。
1.2 图像获取
使用GE公司的64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和方法如下:120k V、400m A、Tile:0.0、层厚5mm、螺距:1.375:1、窗位:W300、L40,行常规和增强扫描[1]。患者于扫描前先行模拟定位机下真空袋固定定位,用铅材料设定定位标志点并与CT扫描定位保持一致;扫描范围包括耻骨联合下缘5cm到髂前上棘上5cm;扫描前行清洁灌肠准备并先排空尿液后喝含少量CT对比剂的温开水300m L,及遵医嘱服用适量阿托品类药物以减少胃肠的蠕动;20min后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使用100m L碘佛醇注射液对比剂,一般设在上午完成。
MRI扫描使用飞利浦Achieva 1.5T磁共振扫描仪,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定位,用鱼油材料设定定位标志点,扫描范围也与CT定位保持一致。一般CT定位扫描后第二天相同时段准备,扫描前行清洁灌肠准备并先排空尿液后喝温开水300m L,15min后行MRI序列扫描,使膀胱充盈度与CT基本保持一致,并保持减少胃肠的蠕动,便于图像融合;使用钆双胺注射液对比剂,服用适量阿托品类药物以减小胃肠的蠕动;获取T1、T2横断位和WAVE增强抑脂3D扫描图像。
1.3 图像后处理及评价
先取出CT和MRI盆腔肿瘤数据在专用电脑中采用自主开发的相似性图像重建软件行图像预处理。预处理后的二源数据行图像融合全局刚性变换、仿射性变换配准和局部相似性图像非线性变换配准;融合配准后的图像数据输入飞利浦公司PINNACLE V8.0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与肿瘤靶区勾画。通过对体模的实体、CT图像上和MRI图像上的体模影像的测量,数值误差都小于1mm,故无需对融合图像进行纠正。
1.4 肿瘤靶区勾画及测量
运用飞利浦公司PINNACLE V8.0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依据CT、MR及CT/MRI融合图像勾画肿瘤靶区。勾画靶区时CT窗宽窗位为W300、L40,MRI窗宽窗位为W600、L400。勾画时以肿瘤边缘为基准,由同一医生勾画完成。在飞利浦PINNACLE V8.0放疗计划系统上依据CT、MRI勾画的肿瘤靶区和依据融合图像勾画的靶区的体积分别记录为GTVCT、GTVMRI、GTVFUSION。
1.5 评价方法[2]
GTVFUSION:同时参考两种图像得到的GTV;GTVCT-MRI:CT靶区除去CT和MRI共同的部分体积;GTVMRI-CT:MRI靶区除去CT和MRI共同的部分体积。
GTVCT和GTVMRl在GTVFUSION之中所占比例可衡量两种图像模式的优缺点。GTVCT-MRI是指在CT上可看到的靶区而在MRI上不能看到,GTVMRI-CT是指在MRI上可看到的靶区而在CT上不能看到。这两种差值结果大小可反映误差大小或者说丢失靶区大小,因此理想情况下会得到以下结果[3]:GTVFUSION/GTVCT=1或GTVFUSION/GTVMRI=1;GTVCT-MRI=0或GTVMRI-CT=0。
2 结果
GTVMRI、GTVCT、GTVFUSION的平均值分别为89.95cm3、94.65 cm3、100.60 cm3。GTVMRI相对GTVCT降低了5.23%,GTVFUSION相对GTVCT提高了6.29%,GTVMRI提高了11.84%。GTVCT-MRI、GTVMRI-CT平均值分别为23.35cm3、12.65cm3。GTVMRI-CT平均占GTVMRI的14.06%,GTVCT-MRI占GTVCT的24.67%。
3 讨论
目前CT和MRI的应用使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样对于放疗计划临床靶区的确定有非常大的帮助。一般认为CT比MRI能更好地反映骨质破坏情况。CT图像有其自身的优点,图像定位一般不发生畸变,可通过CT值转换为电子密度行剂量计算;而MRI由于磁场干扰或磁场非均匀性的影响,在图像边缘易产生畸变可能,磁共振成像也会产生位移现象,造成图像失真,降低了MRI定位的精确度,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4]。但MRI对软组织的观察比CT有较大的优势,MRI能把肿瘤从周边肌肉与血管中区别出来,对肿瘤进行明确定位、并勾画出肿瘤与受侵临近组织交界面[5]。
医学图像融合(Medical Image Fusion,MIF)就是把多方面的医学图像数据协同应用,将多原信息进行有机组合,扬长避短,互相完善,以提高医学图像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容错能力。如MRI与CT融合方法就可以更精确地确定肿瘤靶区和关键器官,一方面利用MRI影像信息来确定靶区和正常组织,另一方面利用相应的CT值来计算剂量。在实施时,手动融合方法误差较大,自动融合方法可以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操作者间的误差,使得影像融合更加准确[6]。
本研究发现,在CT、MRI图像上和CT/MRI融合图像上的肿瘤靶区体积是不一致的,原因考虑有以下几点:
(1)CT图像对软组织分辨率低,无法准确区分病变边界,造成医师勾画靶区偏大,而MRI图像在软组织内比较明确地分辨出肿瘤的浸润范围,使得一些比较早期的肿瘤进行图像融合后肿瘤体积较单纯行CT扫描时缩小。由于图像融合中软件和定位体位等方面的误差,导致两者靶区体积的不一致。
(2)对一些较复杂的部位(如骨与软组织交界区域),由于CT及MRI各自成像的特点与局限性,导致两者形成互补关系,最终造成CT、MRI图像和CT/MRI融合图像的肿瘤靶区体积不一致[7]。
(3)对于较小的转移淋巴结,CT图像容易被其他器官遮盖而遗漏;对于较小的骨转移病灶,MRI图像则因不敏感而遗漏;CT/MRI的融合图像则取CT或MRI的长处而补其各自的短处而致CT、MRI图像和CT/MRI融合图像的肿瘤靶区体积不一致。
由于上述原因,在盆腔病变中CT/MRI融合图像上的肿瘤靶区体积往往要大于单一的CT或MRI图像上的肿瘤靶区体积,而通过将CT与MRI两者图像相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肿瘤靶区的遗漏,以进一步提高其局控率。本研究初步证实,CT与MRI融合图像在显示肿瘤与骨盆的关系和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两方面优于原始CT或MRI图像。本组19例盆腔肿瘤分别使用3种方式勾画靶区,结果发现CT/MRI融合图像组的平均肿瘤靶区体积始终较单纯CT或MRI图像上勾画的平均靶区体积要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考虑由于融合后提供了更多的图像信息,所以医师勾画靶区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盆腔肿瘤的放疗计划设计中提供了肿瘤病灶组织的分布情况细节,提高了肿瘤诊断灵敏度和定位准确度,从而达到优化照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肿瘤的复发率。同时,这些医学融合图像也可用于放疗效果评估和肿瘤复发的监测,应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海南,汤日杰,张书旭,等.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9-11.
[2]段奇文,周云峰,钟亚华,等.CT与MRI图像融合在头颈部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7,16(5):397-398.
[3]Emami B,Spthi A,Petruzzelli GJ,et al.Influence of MRI on targetvolume delineation and IMRT planning in nasopharyngealcareinoma.Int[J].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3,57:481-488.
[4]谈泉,林家瑞.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3:158-160.
[5]Ceresoli GL,Cattaneo GM,Castellone P,et a1.Role of computedtomography and[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 image fusionin conformal radiotherapy of non-slnan cell lung cancer:a comparison with standard techniques andwithout 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J].Tumori,2007,93(1):88-96.
[6]Chang J,Thakur S,Perera G,et al.Image-fusion of MRspetroscopic images for treatment planning of gliomas[J].MedPhys,2006,33(1):32-40.
[7]唐曦,胡国清,邱红,等.CT和MR确定鼻咽癌原发肿瘤区对比研究[J].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4(3):141-145.
[8]史鸿云,李志刚,苑兰惠,等.CT-MRI融合技术在颅脑肿瘤区勾画中的价值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1):56-58.
盆腔肿瘤放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 从疾病类型上来看, 腺癌12例, 鳞癌90例。患者年龄26.5~71.3岁, 平均 (36.4±5.4) 岁。患者均存在复发可能, 且卡氏评分在70分以上, 现依照就诊顺序, 随机平均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5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放疗方法
患者在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前均要进行CT增强和平扫检查工作。在进行检查之前2 h, 患者排空直肠膀胱, 后饮用50ml的温水。对照组患者行体外盆腔放疗, 具体方式为:使用盆腔适形外照射剂量为36 Gy/18f。使用直线加速设备, 确定危险器官, 靶区位置。均在放疗计划优化后, 照射野野界上界在患者的第4和5腰椎位置, 外侧界直到骨盆外1.5 cm位置, 范围包含髂总位置1/2处, 闭孔等淋巴结位置。以此为基础, 试验组患者行体外盆腔放疗联合阴道腔内放疗。进行直肠挡铅工作, 宽度为4 cm, 高度在患者阴道残端上方0.8 cm处。适当增加192 Ir, 实施阴道两球腔内后实施相关治疗, 参考剂量为阴道黏膜下方0.5 cm处, 后增加剂量到46Gy/23 f[2]。使用192 Ir后装治疗设备, 治疗施源设备为单根宫腔管和两边阴道穹隆管, 结合患者的宫腔深度和癌瘤生长情况, 进行个性化施源设备配置照射治疗, 1次/7 d。在实施阴道腔内放射治疗当日, 停止外照射治疗工作[3]。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1年和3年内无肿瘤生存情况进行调查, 总结患者在此期间发生阴道残端局部复发, 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射性肠炎和膀胱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患者复诊资料为主要参照途径, 在完成治疗工作后7 d复诊以此, 在此之后的2年内每3个月复查来院复查1次, 维持3年, 3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年和3年内患者无肿瘤生存情况
对患者实施放射性治疗后续随访工作截止日期为2015年6月。从1年内无癌瘤生存情况来看, 试验组患者为40例, 占总数的78.43%;对照组患者为35例, 占总数的68.63%。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3年内无癌瘤生存人数为33例, 占总数的64.71%。对照组为23例, 占总数的45.1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在整个随访期间, 试验组患者发生放射性膀胱炎者为4例, 直肠炎者2例, 阴道残端复发者1例, 肺转移2例。对照组出现放射性直肠炎者15例, 放射性膀胱炎者10例, 阴道残端复发者3例, 骨转移者5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宫颈癌根治术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式[4], 其临床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但当患者行完该手术后, 会有一定的复发现象出现[5]。有研究表明[6], 在进行完该项手术之后, 约有75%的患者会出现复发现象[7], 在该项数据中, 又有接近半数的患者在盆腔内发病。现如今, 对于宫颈癌根治术后治疗方面, 以放射治疗为主, 在患者出院后[8], 阴道残端局部发病情况较多。为了从根本上减少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出现复发现象, 使用体外盆腔放疗联合阴道腔内放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复发率, 提升无肿瘤生存期。本结果结果显示, 患者1年内无肿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年内无肿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明使用试验组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放疗,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癌症复发,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证明使用体外盆腔放疗联合阴道腔内放疗法, 能够明显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于行宫颈癌根治术者, 术后使用体外盆腔放疗联合阴道腔内放疗法进行治疗, 能够全面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升生存质量, 减少放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组织损伤, 值得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癌根治术后体外盆腔放疗联合阴道腔内放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成两组, 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体外盆腔放疗, 试验组患者行体外盆腔放疗联合阴道腔内放疗。对患者1年内无肿瘤生存情况和3年内无肿瘤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1年内无肿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年内无肿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行宫颈癌根治术者, 术后使用体外盆腔放疗联合阴道腔内放疗法进行治疗, 能够全面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升生存质量, 减少放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组织损伤,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术,体外盆腔放疗,阴道腔内放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道军.同步放化疗联合放疗对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5:65-66.
[2]王嘉琪, 李静, 宋海涛.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7) :67-70.
[3]黄海霞, 李桂玲.宫颈癌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5, 9:1278-1282.
[4]陈森, 梁百晖, 吴冬梅.同步放疗联合奈达铂、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 4:305-307.
[5]张丽丽, 江幕钗, 邓春涛.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腔内后装放疗中专业化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3:4886-4887.
[6]刘梅, 吉雪梅, 王茂莲.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9:1115-1117.
[7]张翔, 俞华.宫颈癌盆腔放疗局部推量急性血液学毒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5, 14:1147-1150.
肿瘤精确放疗技术进展 篇3
关键词:放射治疗,调强,螺旋断层,立体定向,影像引导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 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1]。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 临床上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进行放射治疗, 其中有部分患者单独行放射治疗即可达到治愈。常规的放射治疗使过多的正常组织包括在照射范围内, 加上联合化疗可使并发症增多。近年来在放射物理学、剂量学、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像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 开展了肿瘤精确放疗, 最大程度保护了正常组织、重要器官, 降低了放疗毒副作用。目前精确放疗技术有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螺旋断层放疗以及影像引导放疗等。笔者将根据精确放疗技术的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1 适形放疗
适形放射治疗 (ConformalRadiotherapy, CRT) 的提出和进行临床研究始于1959年。适形放疗是指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立体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相一致的技术。根据CT下所提供的靶区与正常组织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大小及形状的资料, 利用加速器机架、小机头、多叶准直器 (MLC) 或铅挡以及治疗床的协调运动完成。日本的Takahashi博士及其同事设置的一个机械控制系统, 控制多叶准直器的开口形状与射野方向的靶区投影形状一致, 绕患者进行旋转, 实现了首次的适形放疗。Proimos博士的团队独立提出了同步挡块旋转 (Synchronousshieldingandbeamshaping) 的照射方法。同步挡铅旋转的方法是在患者和机头之间放置特殊设计的铅挡, 并且挡块能随机架或者患者的旋转做同步运动, 保证治疗时挡块的形状与照射野靶区的形状一致。该方法对靶区外组织防护较好, 但制作铅挡过于繁琐, 不利于临床大量推广。Green于1959年提出循迹扫描 (Trackingtechnique) 的原理, 并且建立了这种系统的机器以及计划的制作。所谓循迹法, 就是依靠治疗机与治疗床相互协调运动, 使治疗靶区每个截面中心都在机器旋转中心上, 而照野的形状和大小靠准直器的变化以及治疗床运动来实现。由于循迹扫描法在靶区剂量分布能力控制仍然较弱, 逐渐被步进式的调强扫描技术所取代。Umegaki于1971年在直线加速器上安装一组多叶准直器, 到后来Mantel再把多叶准直器增加到12片, 最后多叶准直器实现了微机控制。这种靠多叶准直器实现的适形, 实用性最强。
适形放疗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 固定野适形照射法; (2) 同步挡铅法; (3) 循迹扫描法; (4) 多叶准直器法。使用多叶准直器法实现3DCRT是发展最快的适形技术, 其优点是效率高, 占用空间小, 工作环境好, 不用切割铅块, 劳动强度小而且使用灵活[2,3]。
适形放疗一般都选用正向计划设计, 由主管医生在患者CT图像上勾画好靶区, 再由物理师根据靶区位置和大小在计划系统上设计照射野的入射方向、大小, 并对各个照野分配权重, 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剂量计算, 算完后显示照野分布。
2 调强放疗
1994年, NOMOS公司在世界上率先使用MIMIC准直器和自己设计的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的CORVUS逆向治疗计划系统, 实现了调强放疗。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 IM-RT) 的定义是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 使靶区内任何一点都能达到理想剂量。要使靶区内及表面剂量处处相等, 必须要求靶区内的剂量率按需要进行变化。调强是从三维适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调强放疗可以更大剂量投射到靶区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更小。例如鼻咽癌, 由于鼻咽周围危及器官众多, 使调强放疗成为鼻咽癌放疗的首选方式[4]。研究发现, 鼻咽癌调强放疗能够在不降低局部控制率的前提下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5]。刘晓清等[6]报道调强组口腔干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例如肺癌, 肿瘤紧贴着脊柱生长, 若用常规的传统技术照射, 治疗肯定是姑息性的, 因为脊髓的放射耐受量远低于肿瘤根治剂量, 如避开脊髓则姑息了肿瘤, 二者矛盾不可调和。此种情况, 调强放疗正好可发挥既治疗肿瘤又保护脊髓的作用, 意义重大。
调强放疗多采用逆向放疗计划, 首先要依据病变 (靶区) 与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的三维解剖特点, 以及期望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 (OAR) 的剂量耐受极限, 由物理师输入优化参数, 通过计划系统计算出各个射野方向上需要的强度分布。即在完成勾画轮廓和确定辐射野数目及入射方向后, 先确定对CT影像中各个兴趣区的剂量要求。由物理师以数学形式输入这些临床参数 (即目标函数) , 如对靶区剂量范围的要求, 对相关危及器官剂量的限制等, 然后由计算机通过数学的方法 (如迭代法、模拟退火法、蒙特卡洛法等) 自动进行优化, 在经过几百乃至上千次计算与比较后得出最接近目标函数并能够实现的计划方案。它是常规治疗计划设计的逆过程, 所以叫做逆向计划设计。目前国内大部分单位采用调强技术放疗鼻咽癌、乳腺癌、食道癌和肺癌等, 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调强放疗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方式。
调强又分为静态调强、动态调强、弧形调强以及螺旋断层放疗等。静态调强是指MLC的运动和照射野射线出束不同时进行。其利用MLC形成的多个子野进行分步照射, 即一个子野照射完成后, 机器停止出射线, 等MLC调到下一个子野后, 再出射线, 这样逐步完成多个子野的照射。由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有多次的射线开关的动作, 带来剂量率的稳定问题, 从而对加速器的AFC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态调强是MLC运动与照射同时进行的调强方式。此类调强是利用MLC相对应的一对叶片的相对运动, 实现射野强度的调节。在计算机控制下, MLC运动时, 加速器以不停变化的剂量率出束。在计划过程中计算机用一种算法将叶片位置作为每个射野出束时间的函数, 将需要的强度分布转换为叶片位置。一般动态调强有上百个子野, 治疗时间相较于静态调强来的短, 但剂量验证工作却十分复杂。弧形调强治疗 (VolumetricModulatedArc Therapy, VMAT) 是用加速器内置的标准MLC完成的, 是将动态MLC与弧形治疗相结合, 用旋转射束来实现优化的剂量分布。用这种技术同样要先制定调强治疗计划, 人为地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 再由计划系统对射束的权重进行优化, 优化计算出临床要求的强度分布, 再转换为MLC的驱动文件。VMAT具有快、准、优的特点, 该技术将整个治疗过程缩短为3~6min, 有效提高了肿瘤的控制率[7]。
当机架围绕患者旋转时加速器是出束的, 因此射束角相邻的照射野不应该要求MLC的叶片运动很长距离。在多数临床病例中, 各个角度之间的射野形状变化也是缓慢的。为了缩短出束时间, 可以用治疗机最高的剂量率配以最大的机架放置速度。偶尔由于MLC叶片速度的限制也会要求降低机器剂量率以避免治疗时出束暂停。
螺旋断层放疗 (HelicalTomotherapy, TOMO) 是最新的一种调强方式, 也是当今最先进的放疗技术。TOMO于2005年正式应用于临床, 2007年引入我国。TOMO系统集调强放疗、影像引导技术、剂量引导调强放疗于一体, 临床应用广泛, 几乎覆盖所有适合放疗的病例。
TOMO系统简单地说就是螺旋CT机+6MV的直线加速器, 该加速器可产生的兆伏级 (MV) X射线, 既可用于螺旋CT扫描患者, 也可用来治疗癌症患者。TOMO治疗步骤是患者平躺在特制治疗床上, 安装上体位固定装置, 每次治疗前首先进行CT的螺旋扫描, 根据CT扫描图像与定位CT图像比较, 机器会自动修正摆位误差, 然后像螺旋CT扫描一样, 射线逐层围绕肿瘤进行360°旋转聚焦照射。TOMO定位准确且能进行分割式定向放疗, 能够对多发性转移病灶进行有效治疗, 提高治愈率。以肺癌为例, 中晚期肺癌治愈率低, 很难选择安全的放疗和化疗剂量。传统的放疗方法不能在提高病灶放射剂量的同时保护健康组织, 降低放射性肺癌和食管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TOMO通过提高分次剂量、减少放疗分次数和总疗程的大分割放疗, 在实现有效分次剂量的同时使正常组织受照体积最小化。解放军第301医院应用TOMO治疗以晚期为主的鼻咽癌患者121例随访结果发现, 3年总生存率达到90.4%。TOMO与以传统加速器为基础的调强相比, 明显提高了治愈率[8]。TOMO能有效缩短放疗疗程, 使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治疗。以上海中山医院TOMO系统临床使用数据为例, 针对160例胸腹肿瘤患者164个部位行断层放疗, 平均每例患者接受15.9次照射, 即3周结束放疗, 与常规放疗时间6~7周相比缩短疗程50%。还可以利用图像引导纠正摆位误差, 增加了治疗精度[9,10]。TO-MO突破了传统放疗的诸多局限, 将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实现了图像引导下的自适应放疗。文婷[11]等研究发现, 通过非自适应计划与完成20个分次剂量后的自适应计划中危及器官的体积剂量直方图DVH和平均剂量的统计分析, 所有自适应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及平均剂量都比非自适应计划的要低。TOMO放射治疗系统代表了适形放疗所能达到的终极水平, 意味着可使剂量紧紧包裹肿瘤, 而同时却保持其周边的关键器官受到最少伤害。相较其他方式, TOMO可以更加有效和有力地提升靶区剂量。
3 立体定向放疗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 (Stereotacticrad-iation therapy, SRT) , 采用非共面多弧度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灶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根据单次剂量的大小和射野集束的程度分为两类:第一类SRT的特征是小野三维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 常用于治疗较小病灶 (≤3cm) , 广泛应用于因为生理状况或医源性疾病而不能或者不愿意手术的肿瘤患者。例如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此类治疗一般分1~5次完成, 单次剂量高, 因而等效生物剂量高于传统分割放射。第二类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常规分次放射治疗。3DCRT特别是IMRT则属于第二类SRT。
4 影像引导放疗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Imageguidedradiation therapy, IGRT) , 是一种四维的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 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 如日常摆位误差、呼吸和蠕动运动、靶区收缩等引起放疗剂量分布的变化和对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 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 使各种调强放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IGRT是目前控制摆位误差的新手段, 也能够对器官移动 (呼吸运动、肠蠕动、膀胱充盈等) 进行监控[13,14]。如肺癌的放射治疗, 呼吸运动影响较大, 一般可通过呼吸门控等技术来处理。之前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Electronicportalimagingdevice, EPID) 验证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放疗对精度的要求。近年来开展的锥形束CT (ConeBeamCT, CBCT) 影像引导技术, 对放疗过程的在线校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5]。
专栏——肿瘤放疗技术新进展 篇4
精确放疗实施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放射物理学的应用。肿瘤靶区给予高剂量, 必须保证精准, 除靶区勾划的准确性之外, 最重要的是每次治疗过程中, 靶区与治疗区域完全符合, 影像指引和靶区验证是绝对必要的手段, 以保证治疗时靶区固定, 使其不移动或不受移动的影响, 真正达到射线跟踪靶区治疗, 消灭分次间及分次内误差, 达到真正的4D放疗。
设备的进步为临床放疗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最近十年, 直线加速器进步飞速, 更新换代频繁, 每2~3年均有重大革新, 在临床上不断增加适应证, 扩大治疗领域,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设备的更新, 关键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物理技术, 而关于新技术的学习对医师、物理师和剂量师都是极大的挑战。每种新颖的设备在面世之初都令人眼花缭乱, 只有认真学习, 才有可能掌握新的设备技术中的关键, 使新的设备充分发挥特长。
肿瘤放疗前沿:质子治疗系统 篇5
从早期常规放射治疗设备到以医用直线加速器为代表的放疗治疗系统, 放疗技术发展迅速。其中质子治疗已成为医学物理界的前沿热点, 它是在电子直线加速器基础上的质的飞跃[1,2,3]。自1946 年美国哈佛大学Wilson提出质子治疗建议以来, 质子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质子治疗作为最新的放射治疗技术, 国内相关报道较少, 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新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其设备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旨在为肿瘤治疗提供相关信息。
1 质子治疗概述
1.1 原理
质子与中子结合形成各种原子核, 再加上电子, 组成各种元素。质子粒子极其微小, 带正电, 可以经电场高速运动, 产生极高的能量。质子在人体内是直线型照射前进的, 用于放射治疗的质子是氢 (H2) 电离后形成的。质子在人体中的能量衰减速度起初不大, 后快速上升形成一个峰值, 通常称为Bragg峰 (布拉格峰) , 然后又急速下降到零, 见图1。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人们就己知道质子治疗的原理, 但是受定位精度、质子加速器、计算机传输速率等条件的限制, 直到21 世纪质子治疗才在加速器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CT影像诊断技术等高科技的基础上逐步得到了发展。目前放射治疗技术虽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疗效, 但由于X射线、γ 射线等放射线以指数形式衰减, 射程无法控制, 所以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而质子射线在能量释放过程中会出现Bragg峰, 这种Bragg峰的优良剂量分布促使质子束的能量能集中释放在癌细胞处[4]。用自动化技术人为控制射线能量释放的方向和部位, 称为“定点爆破”技术, 可显著提高肿瘤的治疗剂量, 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质子治疗时, 质子峰值部分对准肿瘤病灶处, 肿瘤处受照剂量最大, 而肿瘤前方的正常细胞的受照剂量只有峰值的1/3~1/2, 肿瘤后方的正常细胞基本上不会受到任何放射损害。这种物理特性决定质子治疗比电子线、γ 射线、X射线等目前主要的肿瘤放疗手段, 在肿瘤治疗上有能量大、穿透力强、对周边组织损伤小和治疗时间短等显著优势[5]。此外质子还有半影小、旁散射少等优良特性, 因而质子治疗被认为是当前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2 系统优势
质子治疗系统的关键设备是射线源发生器, 有回旋加速器和同步加速器两种。最早在美国进行的治疗实验采用的是核物理研究用的回旋加速器。随着治疗实验的进一步深入, 美国FNAL实验室首先研制了治疗专用的同步加速器。质子治疗系统主要由加速器、能量选择系统、束流输运系统、治疗头、控制系统、剂量测量与定标系统以及治疗与装置数据库、专用准直器与补偿器加工中心、呼吸门开关控制等部分组成。
与传统放疗技术相比, 质子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肿瘤照射水平。治疗用的质子束需要根据病人病变情况进行精细改造, 以达到最佳剂量分布, 符合治疗需求。2提高局部控制率。质子治疗可使肿瘤接受最大照射剂量, 而正常细胞基本上不会受到伤害, 降低了由于肿瘤局部剂量不足导致治疗失败的可能。3 减少并发症。普通放射线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会损伤癌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 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质子治疗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特性能够显著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 还能降低患者继发第2 种肿瘤的风险。4 加强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和传统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质子治疗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日本筑波大学的研究表明, 肝癌患者在接受质子治疗后, 中位生存期提高到29个月, Ⅰ期+ Ⅱ期患者的5 年生存率达到了46% ;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质子治疗后, 5 年生存率提高到84%~94%。
2 质子治疗系统的发展现状
2.1 发展历程
1946 年Wilson首次提出了将高能粒子用于放射治疗的设想, 他详细地描述了人体内各种高速粒子的深度计量分布图-Bragg峰。1954 年Tobias等人在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了世界上第1 例质子治疗。此后瑞典Uppsala大学、美国哈佛回旋加速器实验室、前苏联等相继开展了质子治疗的临床研究。20 世纪80 年代末, 日本、瑞士、瑞典及英格兰的科学家们纷纷加入这一研究行列。1991 年美国Loma Linda大学医学中心首先启用了专为医学设计的质子装置。此装置体积小、费用低, 正式宣告质子治疗进入临床医学领域。1986 年第1 个国际性粒子治疗协作组成立, 目前已有包含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瑞士、瑞典、英国、法国、南非、加拿大、意大利、中国等在内的26 个国家的研究中心正在开展质子治疗[6]。
2.2 应用现状
1975 年, 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大学将质子治疗应用于眼球脉络膜黑色素瘤、颅底软骨瘤、脊索瘤和前列腺癌。1976 年, 美国马萨诸塞州将质子治疗引入眼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治疗中。1979 年, 日本也开始进行肿瘤质子治疗。20世纪80 年代后期, 日本筑波大学在肝癌、食道癌、肺癌等内脏器官肿瘤上做了大量临床研究工作。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我国研究人员开始学习质子治疗的基础知识、物理知识以及临床知识等。1995 年国家科委启动了国家攀登计划“核医学与放疗中先进技术的基础研究”, 明确了中国发展先进放疗技术基础研究的战略。为进一步促进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1999 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邀请部分专家撰写了《质子治疗技术基础》, 2004 年北京质子医疗中心组织了肿瘤医学、高能物理、医学工程、环境保护、辐射防护等领域的专家编写了《肿瘤质子治疗学》, 以使国内放射肿瘤学界学者们较全面地了解质子治疗的发展历史、相关物理学和生物学基础、治疗装置构成及临床治疗结果等。2004 年11 月, 国内第1 台医用质子治疗系统在山东淄博万杰医院建成并应用于临床, 至今已用于治疗200 多例肿瘤患者[6]。
目前质子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如脑转移瘤、垂体瘤、脑动静脉畸形、脑膜瘤、星形细胞瘤等;颅底肿瘤如脊索瘤、软骨肉瘤等;眼部脉络膜黑色素瘤、黄斑变性、眼眶肿瘤等;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口咽癌等;胸腹部肿瘤如肺癌、肝癌、食道癌等;盆腔肿瘤如前列腺癌、子宫肿瘤及脊索瘤、软骨瘤等[7,8,9,10]。
3 展望
质子治疗是核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图像处理、数据通讯、自动控制和医用影像等相互交叉和整体集成的产物, 复杂性高。目前国际上只有欧美少数几家大医院采用质子治疗系统开展了肿瘤质子治疗。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不远的将来, 国内也会逐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摘要:本文介绍了质子治疗的原理、特点及优势, 并阐述了质子治疗系统的基本结构、发展历程及其临床应用现状, 指出质子治疗作为前沿放疗技术将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肿瘤放疗,质子治疗系统,Bragg峰,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
参考文献
[1]Kuchta K, Volk RB, Rauwald HW.Stachydrine in Leonurus cardiaca, Leonurus japonicus, Leonotis leonurus: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by instrumental HPTLC and 1H-qNMR analyses[J].Pharmazie, 2013, 68 (7) :534-540.
[2]刘世耀.质子治疗设备的现状和发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5, 25 (2) :123-127.
[3]Ruciński A, Bauer J, Campbell P, et al.Preclinical investigations towards the first spacer gel application in 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 during particle therapy at HIT[J].Radiat Oncol, 2013, (8) :134.
[4]王晓晶, 田金徽, 姜金.质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2) :147-152.
[5]钟南保, 程惠华.质子治疗研究进展[J].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6, (2) :57-59.
[6]蔡伟明, 穆向魁.质子治疗肿瘤:国内外进展现状及其前景[J].实用肿瘤杂志, 2007, (6) :11-14.
[7]Suneja G, Poorvu PD, Hill-Kayser C, Lustig RA.Acute toxicity of proton beam radiation for pediatr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lignancies[J].Pediatr Blood Cancer, 2013, 60 (9) :1431-1436.
[8]Ohno T.Particle radiotherapy with carbon ion beams[J].EPMA J, 2013, 4 (1) :9.
[9]Peters CH, Sokolov S, Rajamani S, Ruben PC.Effects of the antianginal drug, ranolazine, on the brain sodium channel NaV 1.2 and its modulation by extracellular protons[J].Br J Pharmacol, 2013, 169 (3) :704-716.
老年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76例, 其中男40例, 女36例, 年龄63~85岁, 平均74岁。其中肺癌13例, 结肠癌8例, 食道癌14例, 乳癌20例, 鼻咽癌3例, 胃癌14例, 胰腺癌4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放疗前护理
护士接到通知后, 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掌握患者的药物家族遗传病、过敏史等, 并认真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进行正面的疏导开解。护理人员要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室的概况、治疗的流程和操作、射线种类、照射部位、放疗的预期效果等。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术前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丰富, 戒烟酒, 保持室内卫生, 也要加强个人卫生, 嘱咐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消除患者顾虑和恐惧的负面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放疗中的护理
放疗患者在进入放射治疗室之前要拿掉随身携带的手表、钥匙、项链、耳环等金属物品, 以免导致射线吸收增加。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和一种融洽轻松的氛围, 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在放疗过程中, 患者经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体乏无力等, 这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进行讲解, 说明这是放疗的正常反应而非病情加重的表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当患者出现全身反应时,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每日定时测体温, 如果发现高温情况暂停治疗采取相应治疗, 并让患者在照射后静卧半小时;当出现放射性肺炎时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 预防感冒的发生, 以免引起咳嗽, 若患者在夜间出现持续咳嗽, 可给予其镇静剂或饮用热水;当患者出现黏膜反应时, 在放疗期间一定要保持口腔清洁, 用生理盐水漱口且饭后喝温开水冲洗食管, 减轻水肿和炎症的发生;当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时, 要定期检查血象, 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含量变化, 及时让患者服用生血药物。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及时发现异常并妥善处理, 确保放疗顺利进行。
1.2.3 放疗后的护理
在放射治疗后, 患者的局部皮肤常由于照射出现红斑反应, 个别患者出现皮疹和痛痒感, 所以要保持放射野的皮肤干燥清洁, 忌用化妆品、胶布、碘酒、香皂等。老年肿瘤患者免疫力下降, 身体虚弱, 常容易引起感染, 因此要要避免物理和化学刺激, 要勤通风常换气注意用紫外线照射病房进行消毒, 而且患者要保持身体干燥清洁要注意保暖, 随时监测体温的变化。若夏日外出, 要防止阳光照射。若进行面部放疗后, 要用氢化可的松等油膏涂抹眼部, 注意保护视力;若进行胸部照射均要预防感冒, 防止放射性皮炎的发生;若直肠癌放疗后, 要注意排便通畅;若消化道放疗后, 要保持腔道清洁。患者要专心养病, 不要因为其他的事情忧思过度, 生活要规律, 避免过度劳累, 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保持适量的运动, 增强体质。
1.2.4 心理护理
老年肿瘤病情复杂, 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患者极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 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 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地介绍病房情况、主治医师、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等, 并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科学的个体化方案。护理人员还应该多为患者考虑, 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使用一些物美价廉的治疗药物。患者产生拒绝和敌对心理时, 护理人员要用宽容、博爱、理解来赢得患者的信任和依赖。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 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 向患者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 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使治疗得以安全顺利的进行。
1.2.5 饮食护理
老年肿瘤患者因年龄较大, 其新陈代谢功能下降, 吸收能力也变差, 而且放疗常引起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所以要嘱咐患者少量多餐, 食用细软易消化、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多食用蔬果, 避免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
1.2.6 出院指导
做好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坚持治疗, 谨遵医嘱,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嘱咐患者家属密切关心患者的情况,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马上通知主治医师, 及时接受治疗。让患者作息规律, 多听音乐或适当散步, 保持愉悦的心情。
2 结果
76例老年肿瘤患者经过相应护理, 显效46例, 有效23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90.79%。
3 小结
肿瘤在医学上是指细胞的异常病变, 而不一定是身体上面的肿块。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缓慢, 表面较光滑, 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 与正常组织界限明显, 大多不会致命, 复发率低。恶性肿瘤又常称为癌症, 增生的细胞除了会集结成肿块也会转移扩散到其他部位, 在正常细胞之中增生, 甚至导致死亡[4,5]。而老年肿瘤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 包括临床症状轻、合并症较多、急诊就诊率较高、常引起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等, 这都使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放疗就是放射治疗, 是指用X射线、γ射线、电子射线等放射线消除病灶, 能最大量的杀伤、破坏癌组织, 使其缩小, 其原理是依据大量放射线的能量, 破坏细胞的染色体, 使细胞生长停止, 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 效果良好, 常作为直接或辅助治疗癌症的方式。但是放疗会产生很多毒副反应, 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放射性皮炎等, 也会引起患者的很多负面情绪, 所以对老年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保护患者器官及组织, 提高其免疫功能, 减轻、消除放疗不良反应, 使患者在放疗中痛苦达到最小化, 按时、按量、高效地完成放疗方案。由于放疗是放射线治疗, 没有辨别能力, 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的细胞, 所以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 因此要注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缓解临床症状, 综合调理人体内环境,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经过完善的放疗护理, 可以使肿瘤患者在放疗前拥有良好的心态, 在放疗中积极配合, 在放疗后注意饮食、坚持锻炼。科学的护理方法不但可以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 关心患者, 建获得患者的信任,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 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总之, 有效的临床护理工作可明显增加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减少患者身心痛苦, 使患者及其家属能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加速疾病的好转。这不仅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更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改善了医患关系, 促进了护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丽娟.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体会浅谈[J].护理与临床, 2007, 11 (12) :1103.
[2]吴德香.老年肿瘤患者放疗的心理护理及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3 (3) :207.
[3]张涛.老年癌症患者放疗后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9 (1) :331.
[4]张新亮, 付淑丽.肿瘤患者化疗中的自我保护和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 5 (4) :14.
浅谈肿瘤放疗病人的护理 篇7
1 放疗前的心理护理
放疗前应做好病人思想工作, 使患者对放疗有所了解, 避免紧张消除恐惧心理, 对不同病人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特点、耐心进行解释和心理疏导。使他们了解放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痛苦小、疗效比较明显等特点的治疗方法。告诉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让病人怀着希望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 放疗中的护理
2.1 饮食护理
根据病人身体及营养状况, 给予高蛋白, 高热量, 高维生素, 易消化吸收饮食, 以增强体质。指导病人多食富维生素A、C、E、B族及高蛋白的食物, 如:西红柿、胡萝卜、鲜枣、鱼类、蛋类、动物肝脏、各种海产品、瘦肉、牛奶、豆制品、食用菌等[2]。多饮水, 以促进毒素的排泄。例如:食道癌患者放疗时避免吃硬性和刺激性食物, 戒烟酒。放疗中常出现疼痛, 出血, 感染, 头昏, 食欲不振等症状, 应当及时对症处理。
2.2 皮肤护理
保持照射区皮肤清洁、干燥、禁贴胶布和涂红汞、碘酊等刺激性药物, 勿要用肥皂水擦洗。照射野皮肤避免机械和物理性刺激, 如粗毛巾、硬衣领摩擦等, 宜穿舒适宽大棉布内衣。照射野皮肤忌用手抓痒或剥皮,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勿过热过冷 (如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 , 不剃毛, 防止创伤。照射后的皮肤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如红斑、干性脱皮、湿性脱皮。红斑一般不做治疗可自然消退, 干性脱皮也可不用药, 或应用滑石粉、痱子粉、炉甘石洗剂以润泽收敛或止痒。对湿性脱皮应采取暴露方法, 避免合并感染。若感染可用抗生素油膏、冰片、蛋青, 需要时用龙胆紫外擦。画线标记十分重要, 治疗期间切勿擦去, 如有褪色, 应立即告诉医师重新描画, 切勿自己涂画, 以免造成部位不准确影响疗效。
3 放疗后的护理
放疗后病人的口腔唾液分泌会减少, 易出现口腔溃疡, 建议病人使用软毛牙刷刷牙, 也可用盐水漱口或朵贝尔液漱口,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口腔黏膜的变化。经常观察血象的变化, 如白细胞低于3.0×109/L, 血小板低于8.0×109/L, 应当及时查找原因, 暂停放疗, 给予综合治疗。
4 总结
综上所述, 在放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 无论是对进一步提高放疗护士素质和放疗护理质量, 还是对放疗病人的康复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大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对放疗病人的护理方法, 说明在放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 无论是对进一步提高放疗护士素质和放疗护理质量, 还是对放疗病人的康复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大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肿瘤,放疗,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钎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10) .
【盆腔肿瘤放疗】推荐阅读:
盆腔肿瘤08-22
妇科盆腔肿瘤麻醉手术09-28
肿瘤放疗化疗10-16
肿瘤放疗护理08-14
食管肿瘤/放疗方法11-29
肿瘤放疗增敏研究08-26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10-11
颅内肿瘤放疗的护理论文06-13
盆腔感染10-21
盆腔脏器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