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包块

2024-09-19

盆腔包块(共8篇)

盆腔包块 篇1

1病历摘要

患者,17岁,社会性别女性,因原发性闭经,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2个月于2013年7月24日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无任何自觉不适,2个月前因原发性闭经行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既往乙肝大三阳10+年。否认性生活。表姐有原发性闭经病史,具体情况不详,3个同父同母姐姐无发育异常,已婚育。

入院查体: 身高161 cm,体重39 kg,体重指数 ( BMI) 15. 04 kg /m2,表观女性,瘦长体型,浅表淋巴结未及异常,乳房发育差,乳头微隆起,乳房有小硬块, 无压痛,乳晕直径2. 0 cm( 发育B2期) ,上肢长可过膝,上肢平展长约165 cm,心肺查体无异常,腹平坦柔软,未及包块。妇科检查: 外阴幼女型,无阴毛,阴道口、尿道口与前庭呈女性型; 肛查盆腔可及一包块直径12 cm,质硬,活动欠佳; 棉签可测阴道长约3. 0 cm, 内为盲端。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凝血、肝肾功能均正常,CA125、CEA、CA72-4、CA19-9均正常范围,血 β-HCG 40. 64 U / L,乳酸脱氢酶 ( LDH) 7. 20 μmol / L,催乳激素( PRL) 0. 42 nmol/L,卵泡刺激素( FSH) 111 U/L,黄体生成激素( LH) 27. 8 U/L,雌二醇( E2) <73. 4 pmol/L, 睾酮( T) < 0. 69 nmol/L,雄烯二酮( A) < 1. 05 nmol/L, 孕酮( P) < 0. 64 nmol/L。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 妇科B超检查提示: 盆腔内探及边界清、低回声11. 5 cm × 5. 3 cm × 5. 9 cm,其内探及形态不规则线条状强回声,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未探及子宫及双侧卵巢。 入院诊断: 1Swyer综合征(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 ; 2性腺肿瘤; 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入院后完善以下检查及术前准备。监测血压正常,盆腔磁共振成像( MRI) 及泌尿系CT( CTU) 检查示腹膜后腹主动脉左侧左肾门水平以下至子宫后方见多发类圆形软组织团块状病变( 见图1) ,子宫发育不良; 两次查皮质醇节律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均正常, 去甲肾上腺素2. 548 pmol/L,肾上腺素0. 317 pmol/L; 结肠镜、超声心动图( UCG) 、心电图( ECG) 、电解质正常; 手骨龄平片未见异常; 颅脑MRI检查未见异常。 为明确诊断行宫腔镜检查术,术中见阴道长5 cm,顶端似盲端,可见一外 凸似宫颈 样结构1. 5 cm × 1. 0 cm,未见宫颈开口。因肿瘤累及腹主动脉旁肾门水平,怀疑肿瘤局部血供丰富,于2013年8月1日行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腹盆腔肿物造影,见腹主动脉向左侧发出畸形动脉向腹腔、盆腔两肿物分别供血, 左髂内动脉发出畸形动脉,向盆腔肿瘤供血,类似子宫动脉走行,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鉴于患者生殖道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发病罕见、复杂,需与其他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疾病相鉴别; 且合并盆腔肿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需多学科合作; 除切除肿瘤外,还需考虑是否能保留其生理、生育功能,故提请讨论。

1A: 盆腔 MRI 检查( 矢状面) 见盆腔实性肿物; 1B: CTU 检查( 冠状面) 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肿瘤

2讨论

郭晓玥( 住院医师) : 患者的主要病史特点为: 1年轻女性,发病缓。2主要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无周期性腹痛,发现盆腹腔包块入院。3其表姐有类似病情。4查体表观女性,瘦长体型,乳房发育差,外阴幼女型,无阴毛,阴道长约3. 0 cm,内为盲端。肛查盆腔可及一包块直径12 cm,质硬,活动欠佳。5辅助检查: 血 β-HCG 40. 64 U/L,LDH 7. 20 μmol/L,余肿瘤标志物正常。性激素: FSH、LH显著升高,E2、T、A均低于参考值低限; 染色体核型分析: 46,XY; B超及MRI均提示盆腔实性包块及腹主动脉旁占位。

姚颖( 住院总医师) : 根据患者染色体核型、激素水平及性腺发育情况考虑诊断Swyer综合征,即46, XY性腺发育不全,此综合征由1955年Swyer首次报道,为X连锁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散发或有家族史,为一种较罕见的两性发育畸形。染色体核型以46, XY为主,Y染色体上睾丸决定基因———SRY基因突变。患者虽有Y染色体但因基因缺陷,于胚胎早期( 43天以前) ,睾丸已停止发育,故不能分泌Muller管抑制物( MIS) 及睾酮,而呈女性表型。临床表现为身材高, 指距大于身高,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不发育,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水平低下,性腺为条索状纤维结缔组织。其外阴为女性,有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临床上, 患者多因原发性闭经或婚后不孕就诊。需与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CAIS) 及17α-羟化酶缺陷等46,XY核型表观女性的发育异常鉴别。本例患者,表观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有家族史,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不发育,通过宫腔镜检查考虑有宫颈,促性腺水平明显升高, 雌雄激素水平低下,可诊断46,XY性腺发育不全。

贺豪杰( 主治医师) : 除Swyer综合征外,第二诊断考虑性腺肿瘤,此类患者中最多见者为生殖细胞肿瘤。与性腺发育不全密切相关的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属于原始生殖细胞肿瘤,包括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胚胎癌、多胚瘤、非妊娠性绒毛膜癌及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性腺母细胞瘤是由两种类型的细胞构成: 一种为与无性细胞瘤或精原细胞瘤相似的生殖细胞; 另一种类似发育中或未发育的性索间质细胞,属良性肿瘤,本身没有浸润性。30% 性腺母细胞瘤可恶变为无性细胞瘤或精原细胞瘤,10% 会恶变为其他类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故性腺母细胞瘤也被认为是一种原位癌。无性细胞瘤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镜下无性细胞瘤的形态与男性睾丸精原细胞瘤相同,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在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几乎总是起源于性腺母细胞瘤。

因染色体含有Y或Y成分的性发育异常易发生性腺肿瘤,恶性性腺母细胞瘤发生率可达20% 。大多发生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发生年龄集中于15 ~23岁,一旦确诊宜及早预防性切除双侧性腺后,主张采用激素补充治疗( HRT) ,到达青春期后,应给予周期性雌孕激素替代治疗以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或月经来潮。有Swyer综合征患者性腺切除后HRT成功受孕报道。

但本例患者,盆腔肿物延至腹主动脉旁肾门水平,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肿瘤期别较晚,虽生殖细胞肿瘤任何期别均可保留生育功能,但应综合患者个体情况而定。且患者无发育正常子宫,仅为始基子宫,如保留子宫,术后HRT可能有月经来潮; 但患者宫颈发育不良,如有宫颈闭锁,HRT后可能出现严重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故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是否切除始基子宫。

吴郁( 主治医师) : 此患者诊断: 1Swyer综合征 ( 46,XY性腺发育不全) ; 2性腺肿瘤; 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此种疾病发病罕见,病情特殊,术前预计手术范围非常重要。妇科肿瘤医生往往关注切除肿瘤,而忽略性腺发育异常,如此例手术仅仅切除肿瘤,而保留对侧性腺,那么以后对侧性腺再发生恶变几率很高。手术方面,因肿物大,血供丰富; 且腹主动脉旁肿物巨大, 达肾动静脉水平,紧邻血管,手术难度风险大,术前应充分准备,发挥多学科合作优势亦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赵军( 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 考虑盆腔包块血供丰富,血管造影发现血供来源于左侧髂内动脉分支,术前做血管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 腹主动脉旁巨大肿物至左侧肾门处,可能切除困难,损伤血管风险高,术前应充分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 1肿瘤可能无法切净; 2易损伤血管,则行血管修补; 3如损伤肾脏血管、输尿管,则影响肾脏功能。

侯晓飞( 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 盆腔包块血供来源类似于睾丸血供,肿物质地类似于睾丸母细胞瘤, 如类似于睾丸血供,因血供单一,术中止血应不困难; 因腹主动脉旁肿物达左肾动静脉,术前置D-J管,减少损伤输尿管几率。

徐懋( 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 术中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 术前置中心静脉、动脉监测,备血,备术中髂内动脉结扎,备球囊阻断腹主动脉; 术中可能请血管外科及泌尿外科台上会诊帮助处理腹主动脉旁及肾门区域肿物。

郭红燕( 主任医师) : 因此类个案较少,根据本例患者诊治过程可总结以下几点: 1有原发性闭经表现者需警惕性发育异常,注意染色体检查及激素水平; 肿瘤医师不可仅关注肿瘤而忽略性腺发育异常; 2未婚无性生活者可通过宫腔镜检查探查阴道及宫颈情况以判断内生殖器发育情况; 3需完善血压、血钾、ACTH及皮质醇节律以区别CAIS及17α-羟化酶缺陷以与其他性腺发育异常疾病相鉴别; 4此类患者易发生性腺肿瘤,建议一旦确诊,应切除性腺; 但如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愿望, 可保留子宫,术后行HRT,甚至可依靠辅助生殖技术妊娠; 5如肿瘤巨大,可能血供丰富者术前可行血管造影及肿瘤供应血管栓塞以减少血供,减少术中出血。

3后记

患者于2013年8月2日行全身麻醉下左侧输尿管D-J管置入及开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内实性肿物12 cm × 10 cm × 9 cm,包膜呈紫色,表面有白色大颗粒样组织,表面血管丰富,可见束状血管由瘤体向上延伸, 走行似左侧卵巢动静脉,有细小发育欠佳的左侧输卵管匍匐其上长6 cm,可见伞端结构,肿物右侧可见一始基样子宫,质软,呈细长条状3 cm × 2 cm × 1 cm,右侧输卵管长6 cm,有卵巢1. 0 cm ×0. 8 cm,表面呈细小颗粒状,瓷白色,呈绝经后卵巢改变; 紧贴腹主动脉左侧表面可见数个大小不等肿物,表面光滑,包膜完整,色灰白, 最大者直径6 cm ×5 cm × 4 cm,质地略软,整个肿物融合呈团上达肾动静脉,下达肠系膜下动脉以下3 cm。 因考虑性腺肿瘤故行双侧附件切除; 因患者始基子宫, 如保留可HRT,HRT后子宫可能恢复部分功能,但未见宫颈管开口,可能存在宫颈发育不良、宫颈闭锁,HRT治疗后可能周期性腹痛,二次手术可能,故同时行盆腔肿物切除、腹主动脉旁肿物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大网膜活检、始基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 盆腔肿物为无性细胞瘤伴性腺母细胞瘤,CD117( + ) ,CEA( - ) ,Desmin( - ) , GFAP( - ) ,PLAP ( + ) ,S-100 ( 灶状 + ) ,CK混 ( + ) , HCG( - ) ,AFP( - ) ; 右侧卵巢可见性腺母细胞瘤成分散在分布于卵巢间质内,右侧输卵管未见显著病变;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4 /4均可见肿瘤组织转移。术后诊断: 右侧附件无性细胞瘤伴性腺母细胞瘤ⅢC期( 腹主动脉旁转移—肾静脉水平) 。术后10天复查血 β-HCG及LDH均正常。术后予BEP方案( 博来霉素 + 依托泊苷 + 顺铂) 化疗4疗程。术后随诊: 术后化疗后随诊一年半,复查无肿瘤复发。

盆腔包块 篇2

【关键词】超声盆腔结核性包块卵巢疾病鉴别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55-01

本文结合某医院2008-2010年收治的50例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病例,对超声鉴别诊断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高超声显像诊断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发现,盆腔结核的超声图像有着较大特点,而且具有无特异的优点,超声虽然不具直接诊断的功能,而且却为治疗盆腔结核包块以及卵巢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某医院在2008-2010年间,总共收治了50例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在18-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岁。这些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月经不调为20例,发烧为19例,盗汗为14例,乏力消瘦者15例,腹胀腹痛者40例。在对着这些患者检查时发现,出现血沉增快的患者为42例,身体一切正常为4例,未查者4例。腹水化验阳性13例,OT实验阳性40例,胸部X线片示肺结核病灶15例,既往有结核史者9例,伴结核中毒症状者23例。38例经手术(开腹手术17例,腹腔镜手术27例)及病理证实,12例未手术者经临床综合检查及用抗痨药物治疗有效而确诊。

2、方法

使用仪器:使用飞利浦的HDI5000超声诊断仪,探头为凸阵,频率3.5~5.0MHz。仰卧位耻骨联合上常规探测。

二、结果

本组50例盆腔结核性包块声像图表现大致可见3种类型:(1)盆腔囊性包块16例,声像图表现囊壁厚、粗糙,边界欠清,包块外型不规则。囊性暗区内可见纤维分隔,本组包块均较大,最大为7.0cm×6.5cm。(2)盆腔混合性包块:混合性包块15例子宫往往被包绕或受推挤,轮廓显示不清。包块最大者9.8cm×10.5cm×6.5cm,超声显示附件区或盆腔区内混合性囊实性包块,边界模糊,内见不规则实性稍高回声及液性暗区,回声杂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病理改变为盆腔结核渗出、粘连、干酪样坏死相互交叉进行。(3)盆腔实性团块:本组9例,分为低回声型与强回声型。超声显示附件区或盆腔区内低回声包块部分呈结节隔合样改变,边界不清,边缘不整齐,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包膜,范围局限。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病理改变为组织充血水肿、增生、结核性肉芽肿形成、纤维化、钙化,使包块成实性,并与周围肠系膜、肠管等形成粘连包块。强回声型包块较小约2.5cm×3.5cm,声像图表现为团状强回声或弧形强回声带伴后方声影。

三、讨论

盆腔结核性包块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其主要是指在女性的盆腔中出现了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问题,并且形成了包块,这种疾病的来源是结核菌原发感染。当发现患者体内存在盆腔包块或者积液时,需要利用超声技术鉴别与诊断盆腔包块是否为盆腔结核,但是不可仅根据超声图像技术就确定盆腔结核,医生一定要对患者的临床病状进行观察,还要对患者进行多项检查。医护人员一定要了解盆腔结核病例的变化过程,还要提高对复杂图像的认识,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超声图像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判断。

本文的50例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病例,采用超声技术进行鉴别与诊断时,误诊的患者为24例,误诊率为48%。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症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在利用超声进行诊断时,容易出现误差或者判断失误的情况。所以,对这类疾病进行诊疗时,不能仅仅依靠超声图像技术,还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向结合,要与一下几个疾病进行区分与鉴别,这样才能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首先,是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其边界清晰光滑,为椭圆形无回声,而且具有壁薄的特点,囊肿后壁的回声比较强,在利用超声检测时,回声一般为5-10cm,其囊壁上有较多回声团,而且可以清晰的看到细条状血液。这些现象在结核性包块中不会出现,结核性包块的形态多为不规则性,而且囊壁的薄厚度不均,在利用超声技术观察时,图像并不清晰,在囊壁的边缘处可以看见团装强回声,但是其边界并不整齐,囊壁一般是由肠袢光团组成的。其次,是畸胎瘤。畸胎瘤多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畸胎瘤最大的特点是内回声分界线会随体位而变化,而且会出现脂液分层的特征,这一特征也是鉴别畸胎瘤与结核性包块的主要依据。另外,畸胎瘤钙化时,容易与酪钙化结核性包块混淆,但是畸胎瘤不存在感染问题,而酪钙化结核性包块会出现中毒症状。再次,是卵巢纤维瘤,医护人员要注意区分与鉴别卵巢纤维瘤与结核性包块,为圆形结构,轮廓清晰,边缘回声强度与内部一致,多呈均匀低回声。CDFI为环状周边血流。而结核性包块则无明显界限,呈多个低回声结节,有的为融合样改变,与盆腔脏器粘连,周边回声混杂,同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后,卵巢恶性实质性肿瘤:二维声像图与结核性包块常常难以鉴别,CDFI常表现血流丰富,可见其内及周边彩色血流。血流频谱为低阻高速;而结核性包块常无血流。另外可根据年龄特点、临床症状及体征加以区别。

超声对女性盆腔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对不孕症的妇女,如既往有结核病史时,结合图像特征应高度怀疑盆腔结核。超声虽不能直接诊断结核性包块,但可以发现腹水、肠管粘连、盆腔包块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特别是盆腔结核包块与上述疾病的鉴别,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参考文献

[1]平鸿妹,陈丽华.盆腔结核性包块21例误诊分析[J].九江医学.1996(01)

[2]李晓宏,赵育革,刘淑英.盆腔结核性包块12例误诊分析[J].现代医学.2002(02)

分析妇科盆腔包块的CT诊断价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并治疗的盆腔包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在征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析。患者年龄20~74岁, 平均年龄 (39.6±2.4) 岁, 患者在临床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腹痛, 腹胀, 便秘, 腹部出现包块, 阴道出血, 白带增多以及月经紊乱等症状, 其中26例患者的CA125水平较高于正常值, 4例患者的CA19-9升高。

1.2 方法

患者在进行扫描前2 h服用1.5%对比剂并进行保留灌肠,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适当地憋尿以保证膀胱能够保持充盈的状态, 对于已婚的妇女则需要将密度较低并含气的纱布卷放置在阴道之中并弯隆, 使得受检者的引导能够膨胀并将其宫颈的阴道部突出出来。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并对其进行轴位螺旋的扫描, 自耻骨联合的上缘开始直至髂嵴的上缘, 若有出现腹水或者肿瘤种植的患者, 则应将扫描的上限范围延伸到隔顶的部位[2]。

2 结 果

2.1 CT的临床诊断结果

根据临床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的对照表明, 共110例患者采用CT检查获得了准确的定位, 检测的诊断率达91.7%, 良性包块诊断正确的患者共有76例, 诊断的准确率为92.7%, 恶性包块诊断准确的患者共有34例, 准确率达89.5%。

2.2 病理的诊断结果

1 2 0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 其结果表明, 良性包块8 2例, 其中有附件炎性肿块4例, 子宫肌瘤12例, 卵巢囊腺瘤42例, 卵巢巧克力囊肿8例, 卵巢良性畸胎瘤16例;恶性包块38例, 其中卵巢囊腺癌22例, 卵巢恶性畸胎瘤2例, 卵巢转移癌4例, 宫颈癌4例, 子宫体癌6例。

3 讨 论

C T检查能够使得解剖面以及组织之间的对比更加清晰, 临床表现也更为明显, 其不仅能够将患者盆腔内部解剖的结构充分地暴露出来, 还能够对出现病理变化的组织的密度与形态进行充分地展现。病变相对于表现较为典型的肿块来说, 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比较容易, 例如卵巢畸胎瘤, 子宫肌瘤以囊腺瘤等, 而对于病变范围较大的, 表现较为特殊的肿块来说, 对其进行定位与定性则有着较大的难度。相关研究认为, 在诊断时若是肿瘤呈现为完全的囊性, 则可将其判断为良性的肿块, 与此同时, 其认为CT诊断应无囊壁, 无实质性的成分, 无间隔增厚以及无乳头状的突起等, 而恶性肿瘤只要满足以上临床状况的1个或者2个便可将其定位恶性的肿瘤[3]。

腹腔内的恶性肿瘤病变经过CT的检查大多表现为外形的不规则, 密度的不均匀以及周围边界的模糊, 并且还可能会伴有腹水或者盆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通过CT检查对患者盆腔内部实性包块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 这在临床病理之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改变, 是由种类较多的疾病所共同表现出来的。采用CT成像的检查方法能够对患者盆腔内部的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的情况进行完整并清晰的表现, 因此可以认为, CT检查的方法对于盆腔包块的临床诊断与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于恶性肿瘤的分期也能够提供出较为理想的诊断依据[4]。

CT检查在临床之中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其在对子宫颈癌进行检测时, 极易将受检者子宫附近并无异常的组织误认为受到了浸润而导致出现改变的临床分期现象;对于卵巢癌患者癌细胞扩散范围的确定也很难发现直径在1 cm以下的病灶以及淋巴转移, 尤其是在患者不具有腹水的情况下, 增生的淋巴结, 癌性以及炎性更难以被成功的检测出来, 并且, 由于人体盆腔内有着较多种类的包块, 并且包块的组织来源较为复杂, 极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CT检查时, 应将检查的结果同患者在临床中的具体表现, 病史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避免在诊断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大力地提高患者盆腔包块疾病诊断的精准率[5]。综上笔者认为, 在对患者的盆腔包块进行诊断时, 应用CT诊断的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萍, 唐怀明.妇科盆腔包块的CT诊断价值[A].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1, 06:541.

[2]文建荣, 王敏, 唐艳芬, 蒋小龙, 吴鹏, 熊永胜, 刘培俊, 周等华, 刘胜, 黄康.女性盆腔包块的CT诊断[A].中国当代医药, 2014, 07:76.

[3]万权, 王兵, 方金阳, 等.关于输卵管卵巢脓肿CT诊断特点的探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 10 (4) :330-332.

[4]侯兴华, 李春杨, 金素芬, 等.子宫内膜浆液性癌腋下淋巴结转移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 29 (3) :348-349.

盆腔包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在研究前对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有所了解, 且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6~48岁, 平均年龄 (31.39±5.54) 岁, 血红蛋白 (124.53±12.93) g/L, 白细胞 (8.63±3.25) ×109/L, 包块直径 (6.28±2.31) cm。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6~46岁, 平均年龄 (31.41±5.01) 岁, 血红蛋白 (124.56±12.85) g/L, 白细胞 (8.60±3.22) ×109/L, 包块直径 (6.24±2.34) cm。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手术前, 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 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时间为1~3 d。

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手术前, 给予患者全身麻醉, 帮助患者取正确的手术体位, 体位为卧位, 将CO2调整为13~1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选择患者脐正中的部位作为手术的切口位置, 控制切口长度为10 mm, 给予患者Trocar穿刺, 在患者的下腹左侧, 选取2个辅助操作孔, 将Trocar器械放入, 此时患者的臀部要高于头部, 并且保持15°的姿势, 应用无损伤抓钳或者吸引器头轻轻的将切口分离, 同时对网膜以及肠管进行分离, 从盆腔脏器中穿过, 至脓腔, 留取适量的脓液作为检测标本, 对脓液进行药敏试验。如果患者的输卵管中有积留的脓液, 且没有生育要求, 给予患者患侧输卵管切除;如果患者有生育的要求, 给予患者输卵管造口术, 将脓液排出, 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冲洗完毕后, 将5 mg地塞米松、8000 U糜蛋白酶以及200 ml浓度为0.5%的甲硝唑溶液注入腹腔, 在子宫直肠的凹陷位置放置引流管, 在手术结束后的5~7 d, 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的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进入盆腔的方法为在脐耻之间的部位行纵行腹壁探查切口,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虑, 治疗原则为切除病灶。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3 讨论

盆腔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2]。盆腔炎的多发时期为女性产后、性活跃期以及宫腔手术后, 炎性包块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区域, 会使患者出现卵巢脓肿、输卵管脓肿等多种并发症, 甚至会导致患者不孕[3]。由此可知,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同时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手术过程中, 应用腹腔镜可以使手术视野得以充分暴露, 使手术视野更为清晰, 医生可以准确的看到脏器之间的具体情况, 可以发现比较隐蔽的病灶, 使手术治疗更为彻底[4]。

本文中,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数据说明, 相比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临床价值,盆腔炎性包块

参考文献

[1]刘凤玲, 尹集东, 蒋立权, 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分析.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21 (z2) :63-64.

[2]程碧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分析.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30 (2) :67.

[3]胡冬梅.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1 (27) :92.

盆腔包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间, 在我院妇科门诊以慢性盆腔痛就诊的患者中, 经行妇科检查可触及一侧或两侧附件区有压痛欠活动囊性包块, 同时B超检测亦提示有附件区囊性占位病变75例, 年龄21~58岁, 平均年龄35岁。

1.2 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7例, 对照组38例, 75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乳酸左氧氟沙星100mL (0.2g) +甲硝唑200mL (1g) 静脉滴注7d, 治疗组加用金刚藤胶囊口服2g/次, 每日3次, 共14d为一疗程, 于第15天复查, 判断疗效。

1.3 判断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附件区包块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或附件区包块缩小;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附件区包块大小不变或增大。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37例患者显效率加有效率为83.78%, 无效率为16.22%, 对照组38例患者显效率加有效率为60.53%, 无效率为39.47%, 经统计学处理 (χ2=5.08, P<0.05) , 两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抗生素联合金刚藤胶囊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附件炎性包块所致慢性盆腔痛。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引起盆腔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约占慢性盆腔痛的23~30%。其盆腔疼痛的特点为:下腹部持续性钝痛及隐痛;也可表现为下腹部胀痛, 坠痛或腰骶部坠痛。文献报道约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造成慢性盆腔痛[2]。若急性盆腔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则可由于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 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等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 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 主要改变为组织破裂、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的遗留改变可造成:输卵管堵塞、增粗;输卵管卵巢粘连形成输卵管卵巢肿块;输卵管伞端闭锁、浆液性渗出物聚集形成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脓液吸收被浆液性渗出物代替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炎症形成的粘连、瘢痕以及盆腔充血, 常引起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在劳累, 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故附件区炎性包块所致的慢性盆腔痛亦成为已婚妇女常见疾病, 由于附件的特殊部位和血运特点及人们抗生素滥用等导致耐药现象普遍, 长期或反复多种抗生素治疗常无显著疗效, 且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χ2=5.08 P<0.05

金刚藤胶囊是以金刚藤的根藤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 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促进炎症吸收。主要用于治疗生殖道炎症、附件炎性肿块, 无明显毒副作用[3]。现代研究证明:金刚藤含菝葜皂甙和生物碱等成分, 金刚藤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又抑制作用[4], 金刚藤制剂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5]。在我院观察的75例患者中,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能促使附件区炎性包块、慢性盆腔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防止病情发展或长期迁延不愈, 在治疗中未发生明显毒副作用, 应用安全、方便,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摘要:目的抗生素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附件区炎性包块所致慢性盆腔痛可提高疗效。方法将75例患有附件区炎性包块所致慢性盆腔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7例, 对照组38例, 两组均予以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加用金刚藤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抗生素药物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附件炎性包块慢性盆腔痛方便、安全、有效。

关键词:抗生素,金刚藤胶囊,治疗,附件炎性包块所致慢性盆腔痛

参考文献

[1]朱兰, 孙智晶.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 4:193.

[2]丰有吉, 沈坚, 等.妇产科学[J].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75~282.

[3]朱关珍.实用妇产科药物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98~5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M].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313.

盆腔包块 篇6

关键词:阴道超声,诊断,急性盆腔炎性,准确性

盆腔炎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和多发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感染造成的,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发病原因与子宫位置以及月经期个人卫生等因素息息相关[1]。盆腔炎的治愈率高,但若不能及时的检查诊断,可能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不利于患者尽早的康复,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月经失调、痛经等,严重时会导致不孕,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要格外注意[2]。本文就该疾病采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临床优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式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疾病。对照组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7.5±1.7)岁;实验组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嘱患者检查之前不能喝水,将膀胱排空。

1.2.1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ALOKA SSD-3500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是指将高频的阴道探头直接放入阴道内进行的一种操作技术,具体操作如下:给予患者取截石位,首先将高频探头上套上避孕套,再涂抹适量的耦合剂,在远端用皮筋固定。充分暴漏外阴部,将探头慢慢伸入阴道内,最后抵达阴道穹隆部。下一步,应用探头不断的转换方向,对盆腔的各个面均进行全方位的扫描检查,最后由医生对图像进行诊断分析。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ALOKA SSD-3500型号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调整仪器探头频率在3~4 MHz间,在检查前,嘱患者多饮水,使膀胱充盈,给予患者平卧位,尽量避免搬动患者,露出下腹部,并涂抹适量的耦合剂,在腹部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主要从图像中观察患者的子宫的、卵巢以及盆腔等情况,检测盆腔内包块的病变部位、形态以及大小等。最终由医生分析诊断其严重程度。

1.3 观察指标

经不同的检查方式后,观察各组间患者的诊断准确、误诊以及漏诊情况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的检查方式后,实验组患者的诊出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盆腔炎的发病率日益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盆腔炎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产后感染、性生活混乱等因素。其感染是引起该疾病最主要的病因,主要的致病菌有淋病奈瑟菌、支原体等。虽然该疾病治愈率较高,但容易反复发作,若不能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有助于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中治疗该疾病主要应用药物控制症状,最常见的药物包括消炎抗菌药以及硝唑类药物。

在临床中对于该疾病主要采用阴道检查以及腹部检查。阴道超声检查是盆腔炎疾病最常用的检查诊断技术,通过有效的避免腹部气体、肠道气体以及膀胱的影响,对子盆腔内包块的病理分型、特点以及大小等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以清晰的反映病变的图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3]。腹部超声检查的分辨力相对较低,对于盆腔内的细微结构非常模糊,常常容易出现误诊,检查诊断率较低[4],因此,渐渐不被应用。本研究中,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的优于腹部超声(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盆腔炎包块患者采用阴道超声检查的效果显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文方,毛文军,王丽,等.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经直肠超声诊断技术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15(09):645-647.

[2]陈雪萍.用阴道超声诊断急性盆腔炎性包块的准确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21(06):25-26.

[3]罗萍,黄毅华,寇燕妮,等.经阴道超声对急性盆腔炎性包块诊断的评价[J].海南医学,2013,14(26):2093-2094.

盆腔包块 篇7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性包块,中药内服,保留灌肠

盆腔炎性包块系女性盆腔炎症未得到正规治疗而继发的慢性炎症性组织学病变, 是盆腔炎性疾病常见后遗症, 临床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流血。因其病程长, 易反复发作, 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 笔者采用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60例, 并与采用抗生素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90例, 均有性生活史,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0~50岁, 平均 (29.22±5.12) 岁;病程6个月至14年, 平均 (3.11±0.35) 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2~49岁, 平均 (30.15±5.01) 岁;病程6个月至15年, 平均 (3.15±0.41) 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为下腹隐痛、坠胀、腰骶部酸痛, 受凉、劳累、月经前后或性交后病情可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压痛, 活动受限, 附件区扪及条索状组织或包块, 局部压痛。全部患者均行B超检查, 发现单侧或双侧附件区包块, 直径2.1~5.3cm;肿瘤指标正常或CA125轻度升高, 但<100mIU/mL,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头孢克肟分散片 (50mg/片,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5g, bid po;奥硝唑分散片 (0.25g/片, 湖南九州制药生产) 0.5g, bid po。每月服用14天, 1个月为1个疗程, 服用2~3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采用妇科二号合剂口服+黄桂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 (月经量多者经期停服妇科二号合剂) , 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2~3个疗程。妇科二号合剂由我院制剂室提供 (苏药制字98-740085) , 药物组成:莪术20g、枳壳20g、桂枝30g、香附20g、大血藤20g、黄芪30g、半枝莲30g、丹参30g、三棱30g、蒲公英30g、泽泻30g、赤芍40g, 水煎2次, 去渣取混合液浓缩至500mL, 装瓶备用, 每日3次, 每次50mL, 温服。黄桂灌肠剂由我院制剂室提供 (苏药制字Z04001597) , 药物组成:大黄10g、黄芩10g、黄柏10g、桂枝20g, 水煎2次, 去渣取混合液浓缩至500mL, 装瓶。每晚睡前排便后, 将150mL黄桂灌肠剂加温至39℃, 保留灌肠, 患者取左侧卧位, 双腿弯曲, 用一次性灌肠器插入肛门15cm左右, 灌入药液, 10~15min灌完, 尽量保留体内2h以上。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无阳性体征, B超检查盆腔包块消失, 随访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阳性体征明显好转, B超检查盆腔包块缩小1/3以上, 随访6个月未增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 阳性体征未改变或加重, B超检查盆腔包块未缩小或缩小<1/3。总有效=治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愈26例, 有效3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 有效1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0.00%,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3 讨论

盆腔炎后遗症常由妇科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所致, 盆腔炎性包块是常见后遗症之一, 病理表现为输卵管增粗阻塞, 与周围组织粘连包裹, 导致输卵管积水或卵巢囊肿等[2]。现代医学一般采用抗生素或手术治疗该病, 抗生素治疗在短期内可缓解症状, 但治标不治本, 复发率高, 且长期应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现象, 导致阴道菌群失调。手术治疗虽能切除盆腔包块, 但手术创伤又易引起盆腔粘连, 可能会导致慢性盆腔炎进一步加重。

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属于中医“症瘕”范畴, 多因患者久病气血耗伤, 致正气不足, 湿热毒邪乘虚而入, 湿热瘀阻胞脉, 日久而成症瘕。妇科二号合剂中三棱、莪术、丹参、赤芍可活血化瘀;香附、枳壳可行气止痛;桂枝可温经活血;泽泻、半枝莲、蒲公英可清热利湿;黄芪可益气扶正固本。黄桂灌肠剂中大黄可清热解毒;黄柏、黄芩可温热燥湿;桂枝可温经活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黄桂灌肠剂具有抗炎、抑菌、止痛的作用[3]。两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瘀消癥、益气扶正之功, 内服加外用, 可发挥协同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治疗, 治疗组患者治愈26例, 有效3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减轻炎症, 消除包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61.

[2]陈晶晶, 姜燕.妇科二号合剂对子宫输卵管通畅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医药前沿, 2012, 2 (9) :330.

盆腔包块 篇8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入院49例, 平均年龄 (46.4±3.6) 岁。前次手术均保留双侧附件, 行子宫全切术37例 (75.5%) , 子宫次全切除术12例 (24.5%) ;行开腹手术22例 (44.9%) , 腹腔镜手术21例 (42.9%) , 阴式手术6例 (12.2%) 。术后诊断子宫肌瘤17例 (34.7%) , 子宫腺肌症15例 (30.6%) , 子宫内膜或宫颈不典型增生11例 (22.4%)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例 (12.2%) 。本次出现下腹部不适、坠痛或伴腰骶痛38例 (77.6%) , 无症状经体检发现11例 (22.4%) 。均符合以下手术指征: (1) 术前多次B超 (部分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 提示盆腔包块, 直径5cm以上; (2) 经药物或物理治疗无效, 盆腔包块性质不能明确; (3) 排除内外科严重合并症。本方案符合本院伦理委员标准, 手术方式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知情同意, 并与之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方法

2.1 麻醉方法

由同一麻醉医师施行硬膜外麻醉 (恶性中转开腹者叠加全身麻醉) , 由相同手术医师进行手术, 由同一医生进行随访及数据统计。硬膜外麻醉下取膀胱截石头低脚高位, 留置导尿管, 电流功率设置在35~45W。

2.2 手术步骤

(1) 安装腹壁悬吊系统, 以单点悬吊, 钢针沿腹中线纵行穿刺腹壁皮下, 抓手固定钢针, 卷链器悬吊腹壁。 (2) 取左侧腹壁自然皱褶与反麦氏点相交处做一长约1.5cm横行切口, 逐层打开腹壁入腹腔, 腹膜两个顶端缝线牵引, 安装皮肤切口保护圈。 (3) 置镜探查, 根据探查情况行粘连松解、盆腔包裹性积液清除、附件切除, 输卵管切除等手术;条件合适时将盆腔包块提拉至切口处操作;置腹腔镜观察无活动性出血, 常规探查上腹部后结束手术。术中根据粘连情况、包块性质、冰冻情况调整术式, 必要时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复查血常规及电解质, 观察指标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复发情况。

3 结果

盆腔包块发现距前次手术时间:<2年22例 (44.9%) , 2~5年19例 (38.8%) , >5年8例 (16.3%) 。卵巢良性肿瘤26例 (53.1%) , 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3例, 黏液性囊腺瘤9例, 单纯性囊肿、畸胎瘤各2例;输卵管炎性疾病11例 (2 2.4%) , 盆腔包裹性积液1 0例 (2 0.4%) , 卵巢恶性肿瘤、阔韧带肌瘤各1例 (各2.0%) 。直接行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46例 (93.9%) , 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中转开腹手术3例 (6.1%) , 其中2例因肠管粘连致密中转开腹, 1例因恶性肿瘤中转开腹。术后随访48例, 失访1例, 随访时间20~44个月, 术前症状全部消失, 再次发现盆腔复发包块2例 (4.2%) , 直径均小于5cm, 无明显症状及体征, 继续随访观察。

4 讨论

4.1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的应用

本文中的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是指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 术后发现直径>5cm的非生理性囊肿, 经观察数月仍持续存在。结果显示, 卵巢良性肿瘤占53.1%, 盆腔包裹性积液占20.4%, 恶性肿瘤仅占2.0%, 83.7%的患者在5年内发现。由于术前检查不能精确诊断盆腔包块的性质, 手术对盆腔包块性质的再评价非常重要。

盆腔包裹性积液是临床常见良性慢性炎症性疾病, 多继发于盆腔炎症或盆腔手术, 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较为常见。包裹性积液囊壁往往是由盆腔腹膜及肠管壁组成, 内含积液、积血和坏死组织等。一些不典型的盆腔包裹性积液很难确诊, 多以盆腔包块行手术治疗, 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的病理结果方能明确诊断。若盆腔包裹性积液直径大于5cm, 症状较重则应行手术治疗。手术可直视下分离盆腔粘连, 清除包裹性积液, 恢复盆腔的正常解剖结构。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损伤小, 便于患者选择及决定是否手术。

子宫切除术后阔韧带肌瘤易与卵巢肿瘤混淆, 特别是当肌瘤黏液囊性变时。最近有报道1例子宫切除术后阔韧带肌瘤患者, 术前误诊为卵巢肿瘤[1]。阔韧带肌瘤使输尿管位置、走向变异甚至移位, 使输尿管意外损伤及大出血的危险性增高。本文免气腹单孔腹腔镜诊治子宫切除术后阔韧带肌瘤1例。但其手术难度大, 对术者技术熟练程度要求高, 手术的成功施行还得益于手术医生扎实的腹腔镜技术及相应的单孔腹腔镜器械。

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的性质仅依靠妇科检查、B超甚至盆腔MRI等检查, 仍不能明确诊断。由于前次手术使盆腔脏器的位置及结构发生变化, 导致术后发生的盆腔包块很难区分其来源, 而且再次手术时盆腔有无粘连及粘连程度也很难判断。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探查结合术中冰冻检查, 盆腔情况一目了然, 便于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尽可能减少二次手术损伤。

4.2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的优势

常规腹腔镜手术需在腹部做多个操作孔, 对有腹部手术史因病情需行二次手术探查的患者, 存在巨大心理负担。且手术因需向腹腔内充入二氧化碳气体, 大量二氧化碳经腹膜吸收入血, 使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和碱剩余明显增多, 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免气腹腹腔镜避免了二氧化碳持续刺激, 降低了麻醉风险和住院费用, 操作相对简单、安全, 术后恢复快[3]。与传统气腹腹腔镜相比,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以下优点[4,5,6]: (1) 不需担心漏气, 器械可自由进出;冲吸后不需等待气腹, 手术更省时方便;能使用部分开腹手术器械, 多种器械单孔操作, 手术操作更简便。 (2) 可将脏器肿块拉至腹腔外进行操作, 可直接结扎重要血管, 直接缝合残留卵巢组织, 减少出血, 避免卵巢因电凝破坏而功能受损。 (3) 便于取出坚硬组织[7], 如畸胎瘤骨性部分。

4.3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的局限性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技术对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 术前必须充分沟通, 告知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的可能性, 且术后仍可能存在包块复发。本文中转开腹手术占6.1%, 术后随访复发率4.2%。本次免气腹装置存在手术空间暴露相对不足的缺陷, 主要原因是该免气腹技术的腹壁悬吊拉力会使双侧腹壁向中间聚集, 向中间挤压肠管, 导致手术空间变小、变窄, 限制了在过于肥胖患者中的使用。单孔免气腹腹腔镜需要医生具备熟练双手腹腔镜操作技术, 也相对限制了此类手术的开展。临床上选择何种术式、何种腹壁悬吊装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野要求及术者对手术方式掌握的熟练程度而定, 应以安全、及时、有效治愈疾病为选择的唯一标准。

摘要:目的 观察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诊治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的效果。方法 49例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患者均行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 观察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卵巢良性肿瘤26例 (53.1%) , 输卵管炎性疾病11例 (22.4%) , 盆腔包裹性积液10例 (20.4%) , 卵巢恶性肿瘤、阔韧带肌瘤各1例 (各2.0%) 。直接行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46例 (93.9%) , 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中转开腹手术3例 (6.1%) , 其中2例因肠管粘连致密中转开腹, 1例因恶性肿瘤中转开腹。术后再次发现盆腔复发包块2例。结论 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探查, 盆腔情况一目了然, 便于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尽可能减少二次手术损伤, 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免气腹腹腔镜,单孔腹腔镜,盆腔包块

参考文献

[1]PP, Ghose S, Samal S, et al.Fibroid after hysterectomy:a diagnostic dilemma[J].J Clin Diagn Res, 2014, 8 (7) :OD01-2.

[2]Pearl J, Price R, Richardson W, et al.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use of laparoscopy for surgical pr ob le ms dur ing pre gn an cy[J].Surg E ndos c, 2011, 25 (11) :3479.

[3]熊小娟, 丁兴琳, 黎志英, 等.妇科双针倒八字腹壁悬吊腹腔镜手术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 2012, 18 (3) :280.

[4]Takeda A, Imoto S, Mori M, et al.Early experience with isobaric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 using a wound retractor for the manage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1, 154 (2) :209.

[5]Oguri H, Taniguchi K, Fukaya T.Gasless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ovarian cysts during pregnancy[J].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5, 91 (3) :258.

[6]Sesti F, Pietropolli A, Sesti FF, et al.Gasless laparoscopic surgery during pregnancy:evaluation of its role and usefulnes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3, 170 (1) :8.

上一篇:传统文化党组织建设下一篇:北京市海淀区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