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校

2024-09-19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精选9篇)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 篇1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有关啦啦操运动的文献资料, 积累理论基础, 丰富研究资料, 明确研究方向, 开阔思路。

1.2.2 访谈法

通过有计划的对北京市海淀区29所高校负责啦啦操运动教学或者训练的教师及学校体育部或者团委负责学生社团活动的教师进行访问与交谈, 统计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普及的概况。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 结合论文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设计了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问卷。

1.2.4 数理统计法

将收回的调查问卷的结果输入计算机, 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 运用逻辑分析法, 通过总结、推理、判断等形式, 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概括, 使行文更加流畅合理, 加强论文研究的科学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

2.1.1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在校园内的推广情况

啦啦操运动在国内发展以场地啦啦操为主, 北京市海淀区各高校主要发展的也是场地啦啦操。从与海淀区29所高校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中了解到, 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形式各不一样。表1展现的是啦啦操运动在29所高校中不同的开展形式。

表2显示的是29所高校中啦啦操运动课程开设的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 超过一半的高校未将啦啦操运动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2.1.2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竞赛训练现状

(1)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队伍基本情况。体育项目竞赛对项目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 已达到各界人士的共识。啦啦操运动竞赛一方面促进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啦啦操运动的广泛宣传也是大有裨益。北京市各高校中成立的啦啦操队伍大多数是临时组队, 占到77%, 主要是针对某项比赛或者表演活动。长期存在的啦啦操队伍比例很少。高校啦啦操队伍参与的各项表演活动以公益演出为主, 纯商业演出的比例很小, 仅占6%。

(2)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训练的物质保障情况。海淀区各高校啦啦操运动的训练场地以室内综合性场地为主, 除了供啦啦操运动训练外, 也供健美操、体操等其他项目训练使用。而有啦啦操运动训练专用场地的高校很少。除此之外, 仍有部分高校的啦啦操运动训练没有固定的场馆或者使用的训练场地为室外场地, 这既说明啦啦操运动训练的物质条件在部分学校极为匮乏, 也说明物质资源在高校间配置不均衡。在场地设施设备方面,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配有音像设备, 大多数学校的训练辅助设施不够完备, 还有部分学校缺乏安全保护措施。走访中得知, 有些学校的各种配套设施, 尤其是安全保护设施, 在实际训练的时候, 并没有完全投入使用。调查情况显示, 训练与竞赛中所需的费用完全由运动员自费的占18%, 由学校财政支出的占28%, 半自费的占43%, 选择其他方式的占11%。由此看出, 自费和半自费的比例较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不利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挥最佳的状态。

2.2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存在问题的分析

2.2.1 啦啦操运动各子项目发展不均衡

啦啦操运动分为场地啦啦操和看台啦啦操, 目前开展较广泛的是场地啦啦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 无论是竞赛还是推广, 看台啦啦操与场地啦啦操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表现出较萎靡的发展态势。场地啦啦操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选择舞蹈啦啦操比赛项目的参赛队伍占大多数, 而选择技巧啦啦操的只占13%。由此可见, 舞蹈啦啦操成为了啦啦操运动的主要发展对象, 技巧啦啦操的发展步伐较慢, 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2.2 啦啦操运动的开展缺乏物质保障

本文对海淀区各高校啦啦操运动的教练员做了啦啦操运动训练与竞赛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13%的人认为啦啦操运动队伍的经费很充足。另外有60%的教练员认为本校场地能够满足训练需要, 而只有47%的教练员认为各种设施能够完全满足训练需要。

2.2.3 啦啦操运动教学与训练缺乏科学系统性

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队有一部分是针对比赛或表演临时组建的, 比例达77%, 队员流动性较大。这使得教练员很难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另外, 高校啦啦操队伍的队员都是学生身份, 其他学习任务都将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训练时间保持在每周三次及以上的啦啦操运动队伍仅占29%, 大多数高校的啦啦操运动训练的时间和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2.3 北京市海淀区啦啦操运动开展对策研究

2.3.1 成立啦啦操专项协会, 定期举办赛事

目前北京地区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固定的啦啦操运动赛事。可成立北京市大学生啦啦操专项协会, 打造自己的品牌赛事, 定期举办比赛, 提高社会各界对啦啦操运动的关注度, 增加啦啦操运动员与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 以促进啦啦操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追求在扩大比赛规模, 合理设置比赛级别及增加项目设置等方面做到更好。

2.3.2 加大啦啦操运动的市场化运作

国外啦啦操运动的市场化运作, 与其自身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经验值得借鉴。北京是座经济文化大都市, 但是啦啦操运动的市场化运作还远远不够, 还需大力发掘啦啦操运动表演的赛事效应和扩散效应。在打出啦啦操运动体育文化名片的同时, 获得正当的商业利益, 帮助解决啦啦操运动发展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 从而最终实现利益和文化的共赢。

2.3.3 整合高校体育设施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海淀区高校分布较集中, 教学资源丰富, 但是不同高校所拥有的体育设施情况各不相同, 有所差异。鉴于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可采取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来建立学区, 在学区内, 各个高校的体育资源对其他高校的学生开放, 利用部分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 为广大的啦啦操运动员打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2.3.4 增强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相比高校其他体育项目, 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 啦啦操运动虽然在高校的发展迅速, 但是在学生中间被认可与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上增加啦啦操运动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相关知识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在课外, 教师可以引导或者帮助学生建立啦啦操社团、俱乐部等, 为其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中创造表演的机会, 为啦啦操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做宣传, 增加影响力, 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进来。

3 结语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拉啦啦操运动发展起步较晚, 与国内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与国际啦啦操运动的接轨还未形成。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啦啦操运动的独特魅力, 承认其价值与功能, 但是在校园内开展不够广泛, 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高校间的发展实力不均衡, 整体水平较低。海淀区高校云集, 人力物力资源丰富, 啦啦操运动在高校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马鸿韬.啦啦操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张庆如.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 12.

[3]蒙茁芽.啦啦操运动在高校校园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2010.

[4]胡湘.高校啦啦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思路[J].体育世界, 2010, 7.

[5]何玲, 孟明亮.2008北京奥运啦啦操参赛队伍调查与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 2.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 篇2

一、本题共8分,全部为单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怠慢(dài) 聆听(líng) 迥然不同(jǒng)

b、丰腴(yú) 歼灭(qiān) 言简意赅(gāi)

c、秀颀(qí) 俯瞰(kàn) 潜移默化(qián)

d、琐屑 (xiè) 恐吓(xià) 浮光掠影(lüè)

2、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诗圣”

b、“燕雀安之鸿鹄之志”——《陈涉世家》——司马迁

c、《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

d、《皇帝的新装》《七颗钻石》——安徒生——丹麦

3、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ān)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b、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同舍生皆被绮锈(同“披”)

c、吏二缚一人诣王(yì) 非咨询不穷其致(缺乏)

d、岸芷汀兰,郁郁青青(tīng)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卑鄙)

4、按照原文依次填空,完全正确的是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⑵、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a、佁然不动 往来翕忽 庶竭驽钝 北定中原

b、佁然不动 往来翕忽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c、往来翕忽 佁然不动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d、往来翕忽 佁然不动 庶竭驽钝 北定中原

二、本题共18分

5、改正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乘风破浪 中西合壁 轩然大波 契而不舍

无解可击 千锤百练 心往神弛 开天辟地

6、根据原诗(文)默写。(6分)

⑴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⑵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

⑶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⑷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

⑸无限河山泪, ,(夏完淳《别云间》)

⑹ ,她在从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某出版社要出一套“中学生喜爱的中外名作”丛书,请你从下面列出的篇目中选择一部(篇)推荐给出版社,并写出推荐理由。(3分)

《背影》 《西游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热爱生命》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

8、阅读下面的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3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线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呀,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 。

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传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9、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有关单位举办了“‘北京’全国大学生主题招贴设计大赛”,下面的组图就是在这次大赛上获金奖的作品。请你仔细观察,对它的创意进行说明。(提示:招贴画上的汉字依次是“高”“快”“强”)(4分)

第ⅱ卷 理解 感悟(44分)

三、阅读现代文,完成10—19小题。(32分)

(一)话说海淀

①古时,海殿曾有大片水草丛生的浅湖水淀,故称“海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海淀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和活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交往的重要通道,是北方民族南下和中原王朝北上的战略要地。金时,海淀成为出中都正北门,经居庸关、八达岭通往蒙古高原的第一站,距城20里,是商旅歇息的理想地点,因此“海淀”被改写作“海店”。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在中都东北郊兴建大都,原来从中都北上的大道也就随之东移。因此元朝以后,“海淀”就失去了它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名称也就随之消失,而以水见称的“海淀”一名却流传了下来。

②海淀一带水源丰沛,湖网密布,加上西山回环如屏,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到了明朝,游人众多,都下文人更是吟咏歌唱、流连忘返,像“输君匹马城西去,十里荷花海淀还”就反映了当时的景象。海淀的秀美风光一经文人墨客的渲染,引得达官贵人也纷纷而至,修筑私家园林之风一时间兴盛起来。

③从清康熙中期起,朝廷开始在海淀大兴土木,历时百余年,终于建成了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大型皇家园林群体,成为除紫禁城之外的又一政务中心。海淀镇也随着“三山五园”的兴建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京西重镇。

④这时的海淀,园林密布,园内湖光粼粼,树影婆娑;园外水荡甚多,荡中风荷摇曳,田中稻花飘香,一派江南风光。“忽牵野兴到江湖,沿月扁舟入图画。几曲波光连太液,千枝灯影散蓬壶”,是清人咏未名湖前身景色的诗句;而乾隆皇帝的“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两岸绿杨蝉嘒(huì)嘒,轻舟满领稻风香”,则描绘了当时巴沟附近的水乡美景。

⑤底蕴深厚的园林艺术和文化遗迹解说着海淀的历史文明,记载着海淀的文化沉淀: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御苑、宅府、坛庙;文人墨客在这里赋诗属文,著名的《红楼梦》就是在西山满山红叶的陪伴下来到世间的。近现代,许多名人也在海淀流下了他们的足迹,如李大钊、朱自清、齐白石等。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双清别墅筹建了新生的共和国。

⑥建国后,海淀逐渐成为著名的教育、文化、科技区。区内高校林立,汇集了全国最著名最权威性的科研院所,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智力库”。改革开放后,因得天独厚的文化科技资源优势,高科技在海淀中关村率先发展起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占地面积51.44公顷的高科技商务中心区——“中关村西区”建设破土动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和“中关村西区”的开发,引来了当今世界的高新技术和博雅之士,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新的生命元素。

⑦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着社会长远发展的全局,虽然昔日海淀“水光潋滟”的江南风光已不复存在,但构建“绿色家园”是海淀人永远的追求。作为北京市政府“绿树、清水、蓝天”重点工程之一的海淀“万柳工程”,已经开始动工。这一工程的顺利完成,必将大大有利于“中关村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海淀区已改建绿地56万多平方米,栽植草坪37万多平方米,新种树木30多万株,建成了万泉文化公园等近70个绿化精品项目。走进今日海淀,地绿、水清、天蓝已不再是梦想。

⑧青山秀水,孕育了海淀丰厚的历史文化;政策机遇,开创了海淀崭新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海淀,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海淀。

【注】三山五园:一般是指畅春园、圆明园和万寿山所在的清漪园(后改称颐和园)、玉泉山所在的静明园、香山所在的静宜园。

10、选文第①段主要说明了 ,对明清直至建国前夕海淀水乡美景、园林发展和文化遗迹进行介绍的是第 段和第 段。(4分)

11、选文第④段连续引用了两首古诗,却并不给人重复之感,为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进行具体分析。(3分)

12、从选文第⑥段看,改革开放后,海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主要表现有哪些?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答。(3分)

13、选文第⑦段运用一系列的数字,是为了说明 。(2分)

14、如果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一次“走进海淀”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考示例,根据上面选文提供的相关信息或你自己平时的观察、思考,从不同角度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调查或研究的专题。(3分)

示例:⑴海淀文化遗迹例谈

⑵外来人才选择海淀的原因调查

(二)奔跑的火焰

周涛

①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么单调,那么沉静。

②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上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种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③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地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④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⑤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白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眼,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⑥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晕过去。正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地望着我。

⑦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⑧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在这样对我肯告。

⑨我提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⑩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⑾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逃奔。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蓬松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如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⑿“快跑吧!快点,再快点!”我望着这只狐狸,突然满心都是生出怜爱和担忧,仿佛它已经不是一只野兽,而是一团美丽的火焰,是雪原的精灵,太阳城的儿女。

⒀这时,暴怒狂吠的牧犬追过去了,它们拥挤着,表情极其愤怒,情绪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它们争先恐后,有时不惜将同伴撞倒,好像对狐狸怀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⒁它们会撕碎那只可怜的红狐狸的!它们追过去的时候,远处,那团逃跑的火焰还在一窜一窜地跳动着。

⒂我呆呆地坐在马鞍上,满心里只装着两个字:快点,快点!……

⒃许多年以后,我在拉卡楞寺外的小街上买了一张完整的、火红的狐狸皮。我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花几百元钱买这张狐皮,但是我买了。

⒄这张狐皮和我在则克台冬天遇到的那团逃跑的红火焰,颜色非常相近。我不知道那只狐狸最后的命运,但我相信它是死了。

⒅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要把它熄灭。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它最后的结局,也是会变成这样一张完整的皮。

⒆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15、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请你阅读③—⒂段,参考下面的提示填空。(每空四字,4分)

⑴情节的发展: →狐落马前→ →放狐奔逃

⑵感情的变化:非常惊奇→ →心生同情→

16、选文第①段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则克台草原冬季的景象,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的括号内。(3分)

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

b、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表现了雪野的苍茫空廓、无边无际,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

d、表达了作者对则克台草原的冬天、对茫茫无际的雪原的赞美之情。

17、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补出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50字左右,3分)

18、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第④⑤⑾三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4分)

19、选文讲述的故事是作者周涛1970年的一次亲身经历,他还曾就此事写过一首短诗,题目为《冬天里遇到的童话》。在这首诗中,他写道——

有一个冬天

我遇到了个童话

它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但我觉得它很美丽

……

阳光在雪面镀上炫目的幻想

这时,雪原上跑过来一只狐狸

……

让这火红的生命在雪原跳动吧

没有它,旷野该多么孤寂

……

从这些摘引的诗句和上文⒅⒆两段文字的含义看,你认为《冬天里遇到的童话》和《逃跑的火焰》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分)

⑴《冬天里遇到的童话》:

⑵《逃跑的火焰》: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20—23小题。(12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3分)

21、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3分)

22、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3分)

23、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的括号内。(3分)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第ⅲ卷 表达 交流(50分)

五、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50分)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呀,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

2、将自拟的标题写在大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 篇3

编者按: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以促进教育公平与海淀区优质资源共享为价值追求,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重要着眼点,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并探索出一条通过全面建设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本专题通过对海淀区教委以及七一小学、中关村二小经验做法的介绍分享,以期对各地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摘 要:海淀区教委从实际区情出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科技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编制并发布实施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及《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着重从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师资及生源等方面促进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特别注重应用创新、机制创新及专家支持,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并探索出一条通过全面建设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海淀区;智慧教育;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03-04

北京市海淀区辖区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中小学校共200余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优势明显,这成为海淀区教育、文化与科技的领先优势。但另一方面,区内人员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摆在海淀区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海淀区教委从实际区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并探索出一条通过全面建设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一、发展基础与统筹规划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资源积累,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信息化为海淀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有力的保障。

从2013年4月开始,在主管教育的区领导的带领下,海淀区教委对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展开深入调研,具体调研结果如下:一是基础好。师机比达1:2(有效1:1.8),生机比达5:1(有效10:1);二是高标准。率先现宽带网络校校通(90%的学校带宽接入超过10M);三是高水平。全部学校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四是高效率。创新信息化经费管理模式,即实行生均经费+专项经费模式;五是高素养。师生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所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均达到中级以上。按照智慧校园能力成熟度模型,海淀区已经有80%的校园处在由基本级向变革级过渡,即处在由数字教育向智慧教育跃升的阶段。同时,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尚存在独立应用多而统筹规划少,硬件网络多而校园标准少等方面问题。这些情况令海淀区教委深刻认识到,技术推进教育变革的态势已愈加明显,数字教育跃升到智慧教育成为必然趋势,海淀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势在必行。

在全面掌握全区基本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海淀区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以促进教育公平与海淀优质资源共享为价值追求,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重要着眼点,组织编制并于2014年3月发布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海政发〔2014〕8号,下文简称《规划》)及《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海行规发〔2014〕6号,下文简称《管理办法》)。依据《规划》及《管理办法》,海淀区组建了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文简称“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海淀区智慧教育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下文简称“区智慧办”)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各项工作,统一负责全区智慧教育项目的规划、申报、评审、建设、监督和备案等工作。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及区智慧办的组织协调下,海淀区根据《规划》的指引,紧密依照《管理办法》,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大力发展智慧教育,以促进海淀区优质教育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从而推动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建设思路与经验做法

《规划》描绘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宏伟蓝图,《管理办法》则指明了通过智慧教育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途径。

《规划》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以党和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重要文件为依据,基于海淀区教育信息化现状及现存问题,明确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提出并阐明了海淀区智慧教育“3456”的建设框架与建设内容。

“3456”的建设框架,即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具体来说,建设三类智慧环境:就是全面建设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智慧云(教研)中心、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以及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就是全面提升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与管理者四类对象的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等四大应用;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就是全面建立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理念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标准保障等五大保障,为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保驾护航;实施六大板块工程:就是全面实施包括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智慧型学习城区建设以及智慧教研素质提升、智慧学习应用推进、一体化智能运维等在内的六大板块工程,全面推进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

《管理办法》是为贯彻落实上述规划的理念精神及建设内容所设定的。在该管理办法中,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区智慧办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梳理了海淀区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制定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专项经费项目、常规经费及生均经费项目、学校等教育单位新扩建及翻新中所涉及智慧教育项目、智慧教育应用推进研究项目、智慧教育素养提升项目、智慧教育设施运维与信息内容服务项目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并明确了智慧教育项目变更办法及流程,还明确了一系列智慧教育建设管理机制。

依照《规划》和《管理办法》,海淀区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科学、高效发展为重要依托和重要动力,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建设:

1.促进办学条件均衡方面

一是推进实施海淀区智慧教育万兆光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2014年(一期)完成万兆核心环和4个汇聚接入环的铺建工作,实现81所学校先期接入。2015年(二期)将189所学校接入环网,2015年(三期)将41所民办校及他办学校接入环网,工程总计接入311家单位。

二是推进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为响应教育部和北京市关于“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工作部署及达标要求,在信息高速公路铺设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全区各中小学校园(单位)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三是着手研制“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及制订“海淀区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以高标准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为主线,构建出一个阶梯式的进化框架,从低到高分别是初始级、基本级、变革级和融合级四个成熟度等级。每个等级又可从基础环境、软件与资源、管理、教学应用、教师信息化水平、学生信息化水平等六个维度来定义这一级目标的若干个关键过程域。由此,可形成一个包括四个等级、二十四个关键过程域的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体系。

“海淀区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将结合“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针对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实际,制订出智慧校园发展各个阶段的标准体系,以明确、具体、可参照的标准体系为指导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在推动实现全区智慧校园基本达标的同时,促进各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并鼓励各学校在整体标准体系框架内实现各项特色发展。

2.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方面

一是推进实施海淀区智慧教育视讯中心建设。该项建设是区域网络电视、网络电话、视频会议、远程培训和教学观摩等集约整合应用的基础性工程。2014年先期启动全区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平台的建设工作,试点建设并实现幼儿园组、小学组和中学组共计31个集会点与4个主会场之间点对点会议、组对组会议、划片集中会议、视频电话会议和区域广播等应用。

二是筹划实施区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2014年,开展了区教育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区教育云管理中心硬件集群与虚拟化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至2016年,预计基本完成软件平台层建设。2014至2020年,持续完成教育内容库建设。智慧教育云中心将成为海淀区优质教育的汇聚中心及创新生发中心。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将从实质层面推动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共享问题。

三是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产业理论与实践”的研讨工作。在海淀区第90次政府常务会议上,已明确由区教委负责,会同海淀园管委会(区经信办)等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促进海淀区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的相关办法。目前,区教委已组织初步拟定了《海淀区互联网教育产业促进办法(试行)》提纲,相关调研及研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相信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完善与兴起必将有力推动海淀区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3.促进师资均衡方面

一是通过名校、优质校向相对薄弱校选派优秀教育管理人员或先进教师,采取对口帮扶、委托管理、合并管理等形式促进师资均衡。

二是通过“一校多址”办学、“名校带动”办学等方式增强优质师资对相对薄弱地区、相对薄弱学校师资的扩充与提升。

三是通过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MOOC教学模式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形式,促使海淀优质名师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

海淀区的实践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需要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予以支持,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优质师资资源的均衡与共享。

4.促进生源均衡方面

首先,海淀区紧密围绕北京市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一系列相关政策精神,积极推进生源均衡工作。以2014年为例,海淀区教委依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结合海淀区实际,制定了《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既定目标与要求扎扎实实推进招生工作。

其次,增强学校改扩建力度,增加优质学位。2014年,海淀区改扩建六一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新增2000余个入园学位;中关村三小新校区、五一小学新校区建成启用;新建、改扩建育英中学、六里屯配套小学等6所中小学,新增1万余个入学学位。

再次,加大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九年一贯制入学模式。海淀区在已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的基础上,2014年依托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名校多制办学的模式,新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包括十一学校的一分校,即把万寿路地区原来的群英小学和206中学合并。此外还有二十中永泰庄分校,以及将车道沟小学和理工附中合并兴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一系列举措的顺利实施,都与教育信息化的配套与支持分不开。2014年,海淀区通过电脑派位、对口直升方式,就近入学的学生比例达到83%,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进入2015年,海淀区以促进教育均衡为导向,展开了力度空前的综合教育改革。从2015年开始,将陆续新建扩建包括101中学温泉校区、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红英小学六里屯校区、二十中附属实验学校二期、航天城配套学校、首师大附中西北旺校区、育英中学(改建)等在内的8所学校或校区,撤并3所学校的同时承办3所学校,建设5对九年一贯制对口校,并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等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办学。以上举措为通过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智慧教育建设也必将在更高层面上支撑和促进海淀区教育均衡及教育整体高水平发展。

三、建设经验与发展特色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既有基础上,特别是《规划》及《管理办法》发布实施以来,海淀区智慧教育驶入快车道。结合全区智慧教育建设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

1.特别注重应用创新

根据《规划》与《管理办法》,海淀区已经制定实施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重点(2014-2015年)》(以下简称《工作重点》),按照《工作重点》要求,海淀区正着手开展一系列重点项目。其中,智慧教育万兆光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属于智慧教育建设的基础工程,以上两大项目的实施将确保海淀区智慧教育各项应用高位起步、高水平运行;而智慧教育视讯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则直接为智慧教育各项应用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将有利于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

2.不断加强机制创新

根据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实际,《管理办法》创新性地提出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一系列管理机制:专项经费项目申报评审机制、常规经费及生均经费项目备案机制、企教合作机制、应用推进研究项目支持机制、智慧教育设施运维与信息内容服务统一招标机制、智慧教育素养培训提升机制、智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智慧教育建设奖励激励机制等等。

以上机制既是海淀区智慧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有机地构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将全面为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保驾护航。

3.高度重视专家支持

智慧教育是一个崭新的大课题,亟需专家力量和理论支持。为此,海淀区依托《规划》和《管理办法》,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是筹建成立了智慧教育专家库。专家库由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校(单位)信息化主管、一线教师、会计师(项目管理师)等专家组成,专家队伍将全面支持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

二是经严格的公证程序,成立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并抽选成立了“海淀区2014年度智慧教育专家评审委员会”。区智慧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协同区智慧办负责区智慧教育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区智慧教育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由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校(单位)信息化主管、一线教师、会计师(项目管理师)按照2:1:1:1的比例构成,从而实现了专业理论、建设实施、应用发展、管理评估等各方面专家智慧的汇聚与发挥。

三是在区智慧办组建成立了技术创新推进会。技术创新推进会由一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校(单位)中青年骨干教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学生家长志愿者等专业人士组成。技术创新推进会将在增强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技能方面大显身手。相信专家队伍的聚集与理论研究的深入会大力支持海淀区智慧教育的集约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因此,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的一把金钥匙。

海淀区的实践表明,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智慧教育建设是促进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海淀区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推动海淀区教育长远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海淀区将遵循《规划》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真正融合于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技术分担大量繁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教学、学习和管理任务;满足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以及社会公众的智慧教育需求;推进适应性的智慧教学、科学化的智慧管理、协作化的智慧教研和定制化的智慧服务四个方面的智慧应用。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重点关注的教育改革领域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推进破解教育改革与发展难题,全面、均衡、可持续地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实现智慧教育的各项既定目标,打造代表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水平的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海淀区在全市和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城区,创办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的海淀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慢性病管理策略 篇4

1 社区慢性病管理策略

1.1 建立慢病防治网络

社区慢病防治三级网络是慢病防治的基础, 目前纳入慢病管理的有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乡镇卫生院、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2 制定慢病管理考核标准

根据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每年制定《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慢病管理考核标准》及《海淀区慢病防治工作要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站推广使用《北京市海淀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手册》, 使海淀区慢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化、系统化。

1.3 加强慢性病常规管理工作的督导

对慢性病的管理需要规范化、系统化, 疾控中心慢病科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引导他们逐步开展常规化的慢病管理。

1.4 社区诊断

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监测是社区诊断的数据来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诊断, 可以掌握本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目前海淀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本社区的社区诊断, 基本掌握了本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

1.5 考核及质量控制

慢病科每季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慢病管理季报表进行核对, 年底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评估。主要考核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覆盖率、管理率、控制率, 评估个体防治效果、社区总体防治效果。经过努力, 海淀区高血压的知晓率达到51%、治疗率42.1%、控制率17.0%;糖尿病知晓率达70.3%、控制率34.5%,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社区慢性病干预策略

社区干预模式为团体健康行为干预和个性化管理, 干预场所以社区为主, 以家庭为辅。通过对社区全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全人群策略) , 对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危险因素进行强化干预 (高危人群策略) , 对慢性病患者采取个性化管理 (患病人群策略) , 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 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

2.1 全人群策略

全人群健康教育, 提高防病知识,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教育形式:健康教育大课堂, 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访谈, 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2], 在固定的宣传日进行高血压咨询活动;提高个人技能, 使人们学会测血压、测血糖。

2.2 高危人群策略

教育内容:慢性病的有关知识, 健康生活方式。监测血压、血糖。 针对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干预形式:全人群健康教育、定期测量血压、门诊咨询。

2.3 患病人群策略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坚持服药和就医, 提高控制率。教育内容: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病非药物治疗、终生治疗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干预和管理形式: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坚持定期就诊, 个性化治疗, 定期体检。

3 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3.1 整合防治体系

慢病管理依托区疾控中心慢病科, 与社区建立工作关系, 充分利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一网多用。全局规划, 着力点在于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改造, 克服防治分离、条块分割、院内院外脱节的弊病, 重组防保科和内科医师队伍。形成一个以区CDC为中心、医院为依托、社区站为基础的一、二、三级疾病监测和防治网络。

3.2 加强报病及监测体系建立

由于慢性病患病率高, 患病人数多, 报病工作量大, 慢病监测需要多单位协作。只有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 才能使医生重视, 认真报病, 以便及时掌握慢性病新发病人数。

3.3 政府重视, 加强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 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芬兰贝卡项目[3]“开发不同层面的领导”策略, 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应用, 开发领导, 取得政府及领导的支持非常重要。卫生部已提出了一手抓传染病防治、一手抓慢病防治的策略。通过社区良好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 会有越来越多慢性病患者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定点医院, 将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 同时带来社会效益。

3.4 应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考核

社区开展慢病防治工作难度较大, 政府没有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对社区的考核范围, 疾控中心只负责业务督导, 街道对慢病防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配合, 卫生局应该架起沟通的桥梁, 加大协调力度。

3.5 经费支持

经费是慢病防治工作的基础, 一定的经费支持、日常开支是必不可少的[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暂时没有经济效益的慢病管理工作不重视。随着慢病患者的日益增多,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防治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实行收支两条线, 让慢病防治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3.6 缺乏良好的管理模式

慢病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软件, 大家都在探索中。可与上级单位联合建立综合防治的试点, 以点带面, 加以推广。

总之, 应以公共卫生观念为主导, 贯彻预防第一的原则, 全人群干预、高危人群干预、患者个性化干预相结合, 以健康促进为手段进行综合防治。全社会参与、共同开展慢性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工作, 将会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利平, 谢莉, 刘小平, 等.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7) :427-429.

[2]吕姿之, 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二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45.

[3]姜垣.发达国家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经验[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10, 5:235-237.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6-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选取8所小学,每所小学在二~五年级各选取2个班。在所抽取的班级中,由学校统一给学生家长发放知情同意书,共获取同意参与的调查对象1 502人。回收有效问卷1 337份,有效应答率为89.7%。其中女生656名(二~五年级分别为148,176,192和140名),男生680名(二~五年级分别为170,192,176和142名),11人性别选项未填。

1.2 方法

采用校准后的身高计和杠杆式体重计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身高测量值精确至0.1cm,体重测量值精确至0.1kg,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统一使用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组2003年颁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筛查分类标准”,判定BMI≥第85百分位数为超重[4]。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要求,在班级统一发放《小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分别由小学生及其家长填写。《小学生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级、学校)、身体活动相关信息(身体活动、上下学方式、静态活动)和饮食行为相关信息(早餐、在外就餐、吃西式快餐、喝牛奶和睡前0.5h饮食情况)等;测量身体活动时间采用《小学生7天体力活动问卷》,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5]。《家长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父母身高、体重、受教育情况和职业情况、小学生的出生体重、婴儿期喂养方式等。家庭经济地位(SES)依据被调查者父母的职业和教育文化程度来判定,将父母双方的职业等级和受教育程度的值累加,总分作为家庭SES的指标值,其分布范围在4~22之间[6]。根据分值由低到高,将家庭SES分为低(4~10)、中(11~16)、高(17~22)等3组。以父、母BMI≥24kg/m 2判定为超重。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双录入和检错。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儿童的超重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超重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以学生超重为因变量,以问卷调查的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自变量检验水准设定为进入的α值是0.05,排除的α值是0.10。

2 结果

2.1 超重现况及单因素分析

见表1。

注:*P<0.05,**P<0.01;()内数字为检出率/%;上述影响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有缺失。

1 336名小学生的超重率为15.6%,其中男生为20.1%,女生为11.0%。超重多发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家庭经济状况好、中、差的小学生的超重率分别为20.8%,15.3%和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过低或过高小学生的超重率为20.9%,高于出生体重正常的小学生(P<0.05)。婴儿期人工喂养的小学生的超重率为21.3%,高于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小学生(1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或母亲超重的小学生的超重率高于父母非超重的小学生(P<0.05),且母亲超重(27.7%)对孩子的影响大于父亲超重(19.9%)。身体活动时间以及早餐、在外就餐、吃西式快餐、喝牛奶和睡前0.5h饮食情况对小学生超重影响较小(P值均>0.05)。学习日静态生活时间>3h和≤3h的小学生的超重率分别为17.2%和13.9%,周末静态生活时间>5h和≤5h的小学生的超重率分别为17.4%和1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小学生的超重率低于家长接送或坐公交的小学生(P<0.05)。

2.2 超重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列举的17项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5个因素进入模型。其中男生超重的风险是女生的2.198倍(95%CI为1.446~3.342);父亲超重的小学生的风险是父亲不超重的1.582倍(95%CI为1.046~2.394);母亲超重的小学生的风险是母亲不超重的3.177倍(95%CI为2.091~4.828);过去1月吃西式快餐>1次的小学生的风险是<1次小学生的1.748倍(95%CI为1.041~2.934);步行或骑车上下学的小学生的风险是家长接送或坐公交小学生的0.556倍(95%CI为0.371~0.833)。其他影响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见表2。

注:“/”后为对照。

3 讨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也已成为我国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且男、女生均有年龄提前的趋势[7]。男生超重率高于女生,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对男女体型的认知不同)以及喂养方式的性别差异相关。

超重有多发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家庭的趋势。一项对45项较发达国家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19项研究中的SES与儿童肥胖呈反相关,12项研究认为SES与儿童肥胖无关,其他研究关系不明确[8]。在我国,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而升高,可能原因是这部分人群容易采取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但这种情况可能会随着人群健康意识的提高而有所改变。

父母营养状况是儿童超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父亲超重的小学生的风险是父亲不超重的1.582倍,母亲超重的小学生的风险是母亲不超重的3.177倍。父母与儿童超重的关系受到基因遗传和共同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儿童超重肥胖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并且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等都有很强的聚集性,父母对子女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儿童超重形成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程改平等[9]研究也发现,家庭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

上下学方式与儿童超重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发现,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小学生的超重率低于家长接送或坐公交的小学生(P<0.05)。绝大部分横断面研究认为,采取积极上下学方式(步行或骑自行车)的儿童运动量更大,更不易超重肥胖,但是队列研究的证据较少[10]。另有系统综述发现,人口学变量、个人和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周边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是影响学生采取积极上下学方式的原因[11]。采用步行或骑车的方式上、下学是增加儿童能量消耗、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骨密度、改善心理健康的方便途径[12]。小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常出现交通事故等伤害行为。因此,近年来小学生由家长接送上、下学的比重越来越高。家长应权衡利弊,给自己孩子选择合适的上下学方式。家长陪同孩子走路上下学,既能增加身体活动量,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兼顾到孩子安全,是小学生理想的上下学方式。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过去1月吃西式快餐多于1次的学生的超重风险是少于1次学生的1.748倍。西式快餐特点是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被认为是超重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冠生等[13]的研究表明,平均每月吃3~4次西式快餐的儿童肥胖率高于平均每月吃1~2次的儿童。儿童少年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期,而超重肥胖儿童往往有选择能量密度较高食物、进食速度快、睡前进食、边看电视边进食的习惯[14]。对超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本研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有男性、父亲超重、母亲超重、过去1月吃西式快餐次数>1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是儿童超重的保护因素。有研究用美国第3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对儿童超重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参与体育锻炼,父、母超重,贫困指数与男童超重相关;看电视超过4h,父、母超重,家庭规模与女童超重相关[15]。可见,父母超重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提示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等与儿童超重肥胖关系密切。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3所中学2所小学7~18岁儿童青少年1 268名, 其中男生686名, 女生582名。根据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分类标准分为正常组549名, 占43.2%;超重组376名, 占29.7%;肥胖组343名, 占27.1%。所选学生均排除有慢性疾病者。

1.2 方法

采用测量体成分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测定, 对现场进行质控。为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检测前, 所有仪器都经过北京市计量中心检测认证。正式测量前对所有仪器再次进行校正, 所有现场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检测方法按“北京市十一·五规划”质控标准。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 转入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双录入核查和逻辑检错。组间比较用单向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值与标准差用undefined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男女体成分指标均值比较

由表1可见, 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均值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 男、女生均如此,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发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生身体脂肪量及腹部脂肪均值大于男生, 男生蛋白质和肌肉量均值大于女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体成份均值比较见表2。

2.2 偏相关分析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影响后, 儿童青少年的脂肪百分比、身体脂肪量、去脂肪体重、基础代谢率、身体总水分与BMI成高度正相关, 偏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8, 0.919, 0.740, 0.665, 0.740 (P值均<0.01) , 电阻抗与BMI成高度负相关 (r=-0.708, P<0.01) 。

3 讨论

最新调查显示, 北京市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 居国内最高水平[2];同期的研究显示, 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年龄存在提前趋势[3]。尽管对于青春期发育与肥胖的相关关系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青春期发育对体脂蓄积和体成分的影响作用要大于体脂对青春期发育年龄早、晚的影响[4,5]。本研究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影响后, 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值与肥胖成独立正相关。体成分相关指标值都是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对女性人群的研究显示, 与个体实际年龄 (时间年龄) 相比, 体脂含量与性发育阶段 (发育年龄) 的关联更紧密[5];关于男性青春期性发育与肥胖相关关系的研究甚少, 其原因在于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中, 用于评价男性性发育的指标和方法难以把握, 而且方法不一致[6]。

注:1 cal=4.18 J。

注:1 cal=4.18 J。

20世纪70年代Frisch提出“临界体重”假说, 认为女性青春期发育启动需要一定的脂肪储备;之后许多研究也表明, 女性青春期发育与肥胖存在相关, 但男性此方面的研究较少。青春期前, 男、女性脂肪组织比例维持在15%~19%, 基本一致。青春期间, 女性脂肪组织的增加超过非脂肪组织, 而男性非脂肪组织增加超过脂肪组织, 因此导致成年期男、女性在体脂成分上的差异 (男、女性平均体脂含量分别为15%和22%, 男性瘦体块重量是女性的2倍) [7]。本研究显示, 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发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生身体脂肪量及腹部脂肪均值大于男生, 男生蛋白质和肌肉量均值大于女生, 男、女肥胖组与正常组的体成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 很多因素如遗传易感性、气候、饮食、营养状况、社会经济因素、体育活动量以及健康状况都对青春期发育有影响[8], 但是这些因素也同样对肥胖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青春期早发育和肥胖相关的直接原因尚不清楚。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早发育需要个体储存足够的能量[9], 以提供除体格生长以外的发育所需, 而脂肪是能量储存组织, 所以两者密切相关;另一个可能原因是个体差异, 能量需求少的个体多余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10], 因而较早达到临界体重, 造成早发育, 但目前对此尚无确切证据。还有可能原因是女性早发育者雌激素水平较高, 使得脂肪储存多, 对此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青春期与肥胖的密切关系提示, 由于我国儿童青少年人群青春期发育年龄存在提前趋势[11,12], 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流行水平可能被高估[13]。

人体成分的模型有多种, 广泛应用的二元件六模型将人体简化为由脂肪物质 (fatmass, FM) 和非脂肪物质或称去脂组织 (fatfreemass, FFM) 构成[14]。FFM被定义为人体除脂肪外的其余所有物质 (主要为水、蛋白质和矿物质) [15]。研究结果表明, FFM并不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而代表人体脂肪组织的指标BMI、体重和体脂重则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女性的体脂含量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的分泌与男性有明显差异有关, 而性激素是参与调节体内脂肪储存、分布和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16]。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海淀行政区域内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为对象,根据工作领域的不同,分为医用辐射和非医用辐射两大类进行分析。在个人剂量常规监测中,依据其工作性质和内容,医用辐射包括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共4个工种,非医用辐射包括辐射加工、工业探伤、科研用同位素、射线分析仪、放射免疫、核仪表、防护检测、同位素示踪、加速器、其他共10个工种。统计分析时分别对应用领域和工种进行分析。

1.2 监测仪器与方法

使用GR-200A型Li F(Mg,Cu,P)热释光探测器进行双元件监测,探测器的规格为圆片状,Φ4.5 mm×0.8 mm;人员佩戴的剂量盒为TLD469型,不同人员佩戴的热释光剂量计(TLD)均以唯一的条形码标识;测读仪器为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在数据处理中,建立专门的Access数据库,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剂量信息、工种信息等项内容,使用SPSS 11.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要求,剂量计佩戴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左锁骨部位,监测周期为90 d。在每一监测周期的规定时间的±3个工作日内送检测读,测量值为标识体表下10 mm深处的器官和组织,即Hp(10),用来估算放射工作人员所受有效剂量。

1.3 监测与评价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3]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4];(2)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5]《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和《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6]。

1.4 质量控制措施

1.4.1 热释光元件的质量控制

建立热释光元件质量控制刻度系统,随机抽取每批新购的热释光元件在137Csγ标准源辐射场中进行照射查验其分散性,保证元件分散性在5%之内,每月在137Csγ标准源辐射场中设置不同剂量率的质控点,随机抽取每次发放的TLD元件10~20个,验证每次用于个人剂量监测的TLD是否满足相应的效率和分散度要求。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TLD,及时剔除并更换。

1.4.2 TLD比对和监测系统检定

定期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实验室间比对,定期委托国家计量检定部门对本实验室的TLD测量系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监测,以确保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的功能状态。

1.4.3 异常数据的核查与放射单位现场调查

在每个监测周期中,对发现的异常剂量数据和≥1.25 m Sv/监测周期的数据立即进行原始数据和测量操作流程的核查,确认不存在测量环节的问题后,及时通知放射单位配合调查。去除非工作原因引起的虚假数据,确保剂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结果

2.1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

2013年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中,医用辐射的监测人数为1 727人,占总监测人数的65.4%;非医用辐射的监测人数为914人,占总监测人数的34.6%。全区放射工作人员中,集体有效剂量为429.6人·m Sv,人均年剂量为0.16 m Sv/a,年人均有效剂量位于探测下限MDL(0.138 m Sv/a)、0.138~2.000 m Sv/a、2.000~5.000 m Sv/a、>5.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总监测人数的81.4%、18.4%、0.2%和0。分领域来看,医用辐射人员集体有效剂量为297.6人·m Sv,人均年剂量为0.17 m Sv/a;非医用辐射人员集体有效剂量为131.6人·m Sv,人均年剂量为0.140 m Sv/a。两个领域放射工作人均年剂量均未超出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5]中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20m Sv/a)的水平。见表1。

2.2 医用辐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状况

医用辐射领域中的放射工作人员占海淀区个人剂量监测总数的2/3,是该区放射工作的主体。从表2中可以看出,医用辐射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中,年人均有效剂量位于探测下限MDL(0.138 m Sv/a)、0.138~2.000 m Sv/a、2.000~5.000 m Sv/a、>5.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医用辐射监测总人数的81.8%、18.0%、0.2%和0;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76.8%、5.1%、15.0%、3.3%。按工种统计,人均年剂量由高到低顺位依次为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X射线影像诊断。

2.3 非医用辐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状况

非医用辐射领域中的放射工作人员占海淀区个人剂量监测总数的1/3,主要工种包括辐射加工、工业探伤、科研用同位素、射线分析仪、放射免疫、同位素示踪、加速器、核仪表、防护检测、其他共10类,其中海淀区未涉及放射免疫、同位素示踪、加速器3类工种。从表3可以看出,非医用辐射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中,年人均有效剂量位于探测下限MDL(0.138 m Sv/a)、0.138~2.000m Sv/a、2.000~5.000 m Sv/a、>5.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医用辐射监测总人数的80.7%、19.3%、0和0;辐射加工、工业探伤、科研用同位素、射线分析仪、其它、核仪表、防护检测各工种的个人剂量监测人数分别占非医用监测总人数的3.7%、11.7%、6.5%、43.1%、22.3%、12.1%、0.9%。按工种统计,人均年剂量由高到低顺位的工种为核仪表、防护检测、科研用同位素,分别为0.22、0.16和0.15 m Sv/a,其余工种的人均年剂量均为0.13m Sv/a,处于探测下限水平。

2.4 放射工作人员异常剂量状况

通过对异常数据的核查和放射场所现场调查,剔除虚假数据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仍然大于《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规定的调查水平的确定为异常剂量。表4给出了2013年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各工种异常剂量的人数、异常剂量率、异常剂量频数分布。

从表4可以看出,异常剂量出现在医用辐射的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以及非医用辐射的核仪表这五个工种中,其他工种未出现异常剂量,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率由高至低工种顺位为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核仪表、放射治疗、X射线影像诊断。所有工种的异常剂量均未超过出现5.000 m Sv/a,除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分别有3和1例介于2.000~5.000 m Sv/a间外,其他异常剂量均处于1.250~2.000m Sv/a之间。

3 讨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作为重要的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手段,受到行政监管部门、放射工作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对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的水平,全年没有超过个人剂量限值的情况出现,说明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防护手段和措施是有效的。从结果上看,甚至有81.4%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位于探测下限水平,证明放射设备、机房等防护条件的提高,用于工作人员的防护设施、设备的配备,使得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和公众非职业照射的剂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离辐射在医学、工业、科研上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新的设备、新的工种、新的操作方法不断段出现,不断更新,这要求我们要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防护工作。特别是对那些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不易采取防护的工作,更要重视防护三原则在日常工作中的实施,即考虑放射工作是否得当,有无其他可替代的方案,放射防护是否是最优化设计,放射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个人剂量的限制。对于某些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无法或不利于防护特殊工作来说,个人剂量是的监测和保障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例如,有文献报道,对于那些涉及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使用,以及放射介入操作人员,因为他们在从事这些工作时,往往不可避免地近距离接触辐射源,而且所接触辐射源的强度一般较高[7],因此,他们个人剂量的结果反映了本周期职业照射水平,利用该结果可以指导放射工作人员下一周期的防护和行动。

注:MDL—年人均有效剂量探测下限(0.138 m Sv/a)。

注:MDL—年人均有效剂量探测下限(0.138 m Sv/a)。

注:MDL—年人均有效剂量探测下限(0.138 m Sv/a)。

注:剂量单位为m Sv/a。

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中,医用辐射人群与非医用辐射人群为7.1∶2.9,与1996—2008年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医用与非医用人群7∶3的比例基本相当[7],这一较稳定的比例说明医用辐射人员是该区放射工作人员的主体。医用辐射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中,主要又以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为主,占医用辐射人数的72.4%,因此,做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可以形成良好的监测覆盖率。非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则较为分散,射线分析仪、放射免疫、核仪表、工业探伤人数相对较多。按照工种对个人剂量进行分析,医用辐射中我们更应重点关注核医学、介入放射学,非医用辐射中应重点关注核仪表操作,这3类工种要么需要同室操作,要么涉及放射性核素的操作,相对于其他工种的放射防护更加困难。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这些工种,也就抓住了的个人剂量监测的关键点。对于这些工种,有人提出了局部剂量监测和局部防护的问题,比如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在铅衣内外均佩戴剂量计,更能客观放映受照剂量[8]。有人针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铅衣内外的剂量进行了调查,组织和器官剂量最小相差为48.8%,最大相差为101.9%[9]。因此,铅衣内外佩戴剂量计不仅能了解操作现场的剂量水平,还能了解防护衣物的防护效果。此外,核医学中的放射性药物注射操作,也有可能存在局部(如手部)受照剂量相对于全身剂量高的情况[7]。局部剂量监测和局部防护对于特殊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有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应当尽快评估局部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影响,颁布特殊工种局部防护指南和局部个人剂量监测规范。

尽管异常剂量率很低,但出现异常剂量的工种,是个人剂量监测的难点,同时也是监督与管理的重点[10]。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异常剂量是由于误操作或故意照射引起的[11,12],因此,异常剂量的核实与调查工作非常重要,包括个人剂量监测过程的核实和放射工作场所、放射设备、操作过程的调查。本文所指的异常剂量,均是通过核实和调查,剔除非职业因素与误操作后,因放射工作需要而引起的真实异常剂量。通过对异常剂量分析,对于我们掌握放射防护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防护措施,指导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合理利用外照射防护原则等有重要作用。异常剂量的分布提示我们应当指导核医学、核仪表人员局部防护、工作流程的优化,培训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介入手术过程中合理站位、正确配置和使用防护用品等。加强对此类工种的监督、培训、指导,对于减少异常剂量率,降低放射风险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强调的是,对于出现过异常剂量人员应该按照规范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否则就无法进行剂量评估并指导下一步的行动。同时,如果确实因工作需要而遭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应及时跟踪和反馈监测数据,放射工作人员适时轮岗、调休等,以确保不发生超过个人剂量限值和放射损害情况的发生。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掌握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状况,以制定有效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案,巩固和促进该地区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方法 使用Li 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定期监测,建立该区Access个人剂量数据库并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013年该区外照射人均年剂量为0.138(检测下限)、0.138~2.000、0.138~2.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总监测人数的81.4%、18.4%和0.2%;2013年人均年剂量为0.16 m Sv/a;医用辐射人员的集体剂量和人均剂量分别为297.6人·m Sv和0.17 m Sv/a,分别高于非医用辐射人员的131.6人·m Sv和0.14 m Sv/a;医用辐射中,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医用X射线诊断人员的人均年剂量依次降低,分别为0.29、0.21、0.18和0.16 m Sv/a;非医用辐射中,核仪表、防护检测、科研用同位素人均年剂量分别为0.22、0.16和0.15 m Sv/a,其余工种人均年剂量为0.13 m Sv/a。结论 该区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较低,相应的放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同时应加强异常剂量的核查与调查工作。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 篇8

1.1、研究对象

北京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在校小学生。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北京市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开展跆拳道的现状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采用自由选择兴趣班的形式, 每学期根据爱好和需要选择一次, 跆拳道兴趣班成立距今已有三年时间, 练习的时间段已经从原先的周一周三和周二周四的两个时间段增加到周一周三, 周二周四, 周五和周末四个时间段, 其中周一周三为同一批学生, 周二周四为同一批学生, 采用外聘教练授课的方式。周五由本校教师自己授课。周日的为实战班, 即提高班, 学生都来自于其他时间段中对跆拳道实战感兴趣的学生。个别钟爱的学生可以4个时间段同时参与, 练习时间大都为每天的16:40-17:40 (除周日的时间段为16:00-17:30) 。在这三年时间里每学期都有很多学生参与该兴趣班, 今年达到了180余人。相比网球, 足球, 篮球等热门项目, 跆拳道兴趣班的学生相对较多。

2.2、北京市海淀区以及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学生的身心状况调查

(1) 身体方面。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中心小学卫生保健所的资料显示:肥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儿童期肥胖不仅影响儿童当时的身心健康, 更会增加成年后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对儿童青少年终生健康造成持久的损伤。

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7~18岁城市男、女生肥胖检出率为8.63% 和4.12% , 分别较2005年增长了1.51和0.52个百分点。海淀区作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城市好片学校抽样区, 代表了中国社会经济较发达城市中的较高水平区域, 海淀区学生营养特点及变化趋势对预测全国其他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水平发展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心理方面。

目前北京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个人成长、青春期、学习成绩等5类“心病”。此外, 随着城市的发展, 外来学生的增多, 中小学心理健康领域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介绍,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成长问题、青春期问题、学习问题、与同伴的沟通问题和与父母的矛盾等5个方面。

2.3、北京市海淀区以及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学生身心状况的原因分析

海淀区作为北京的几个区中经济等发展较具优势的区域, 学生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营养相对充足, 加上课外锻炼相对较少, 超重, 肥胖问题的出现和加重合乎情理。

针对北京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学生的调查情况发现, 该校学生的超重率高于海淀区的平均水平, 但肥胖率却低于该区的平均水平。根据调查结果和对该校老师的访谈得出:该校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尤其是在体育方面, 开设了众多兴趣班, 也得到了很多学生家长的赞同, 因而学生的肥胖率能控制的较好, 由于参与的兴趣班的项目和训练投入的时间差异, 加之, 该校的寄宿特性, 学生食堂采取自助餐的方式, 学生难以控制食量和营养均衡, 难免会出现超重现象。但不可否认, 根据体质监测结果, 该校自从加大开设体育兴趣班的规模, 尤其是在2010年开设了跆拳道兴趣班之后, 该校的肥胖率锐减, 超重率也得到很大的缓解。

2.4、北京市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学生有无学习跆拳道的情况对比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 回收120份, 其中有效问卷108份, 参加跆拳道训练的学生有效问卷66份, 没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生有效问卷42份, 问卷主要针对两类学生的礼貌礼仪, 身体和心理状况等方面调查, 另外还对参与跆拳道的学生的学习之后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有无参与过跆拳道练习的学生在礼仪方面的差别还是较大的, 在参与过跆拳道练习的同学中, 有82%的学生见到老师后会“主动打招呼并行礼”, 15%的会“打招呼”。而未参与跆拳道练习的学生中, 见到老师后只有12%的学生会“主动打招呼并行礼”, 43%会“打招呼”, 占最大比重的是“看见熟的老师才打招呼”。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跆拳道对小学生的礼仪的教育是持久而深远的, 在小学开展跆拳道教育将很大的促进礼仪礼貌的发展。

另外, 在参与跆拳道练习的66名学生当中, 对于“学习完跆拳道之后的感觉” (多选) , 进行统计的数据如下:93%的学生觉得“体质增强”, 87%的学生觉得“心情愉快”, 86%的学生觉得“自信心增强”, 82%的学生觉得“意志增强”, 91%的学生觉得“更懂道义”, 因此, 跆拳道对于小学生身心等各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

3、结论

(1) 跆拳道课作为学校课程有益的补充,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安排训练教学内容, 能够较大的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

(2) 将跆拳道的“以礼始, 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及尊敬师长、热爱祖国和集体主义归属感等融入到日常课程之中, 能够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3) 跆拳道课程对小学生压力的缓解, 人格的健全, 良好心理的塑造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莫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李丹.不同锻炼方式对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菌痢病例资料来源于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科, 其2007年现住址为海淀区病例报告资料和暴发疫情调查资料。当年人口资料由区公安分局提供。

1.2 诊断标准

病例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全部病例均符合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国标GB 16002-1995) [1]。

1.3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 计算年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分布等特征。

1.4 检验方法

在2007年4月20日—10月31日采集菌痢病人粪便标本, 经细菌培养分离, 进行血清学菌型鉴定。按照GB 16002-1995进行志贺菌检验。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7年1—12月共发生菌痢5286例, 发病率为213.98/10万。男性发病2947例, 发病率234.14/10万;女性发病2339例, 发病率为193.04/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26 ∶1。全年无死亡病例, 但在7月下旬有一起宋内志贺菌暴发疫情。全区菌痢发病较为平稳, 较2006年发病上升2.25%, 发病数仍占据甲、乙类传染病之首。

2.2 人群分布

2.2.1 年龄分布

在各年龄组中均有菌痢病人发生, 但0~4岁组发病率最高, 发病923例, 发病率885.48/10万;其次是20~29岁组发病1572例, 发病率344.00/10万;第3位的是5~9岁组, 发病306例, 发病率325.93/10万;发病率最低的为50岁~组, 仅为77.81/10万 (表1) 。但发病绝对数最高的前3位依次是, 20~29岁组1572例, 0~4岁组923例, 10~19岁组675例。不可忽视的是70岁以上组发病率占居第4位, 达223.01/10万。

2.2.2 职业分布

全年各种职业都有发病, 主要人群为学生1457例, 散居儿童867例, 公务人员及职员855例, 离退休人员531例, 幼托儿童200例, 特别的是有保育员5人、医务人员30人及餐饮食品人员68人发病 (表2) 。上述人群的发病将对周围人群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应高度重视菌痢防控和及时隔离诊治。

2.3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 但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5月份病例逐步增加, 病例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的6—9月份, 占全年的67.65%;峰顶为8月份1288例, 占全年的24.37%, 见图1。

2.4 地区分布

菌痢在海淀区分布广泛, 各街乡镇都有发病, 发病数在前5位的街乡依次为, 羊坊店街道434例, 中关村街道326例, 清河街道292例, 万寿路街道287例, 紫竹院街道268例。上述街道发病占总病例数的30.40%, 菌痢发病有局部相对集中和高度散发的特点, 农村发病数反而大大低于城市。

2.5 菌痢暴发疫情

某学校190人参加夏令营活动, 在2007年7月22日, 夏令营学生陆续有6名学生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 4人在外区就医, 临床诊断为2例菌痢, 1例急性腹泻, 1例急性胃肠炎。上述情况发生后某校立即结束夏令营返回海淀区。7月22日晚在海淀区某肠道门诊发现某学校3名学生均诊断为菌痢, 询问发现有集中外出就餐史, 立即上报疾控中心。经调查, 先后有39名学生腹泻, 罹患率20.51%。采患者肛拭子10份, 经培养检测4份样本检出宋内志贺菌。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本起疫情已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Ⅳ级) , 并立即网上直报突发疫情。通过个案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聚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认定此起疫情是由聚餐食物引起的宋内志贺菌食物中毒暴发。

2.6 发病因素分析

在对重点人群菌痢的484例患者调查时发现, 引起菌痢发病以食源性因素为主, 前3位的可疑食品是生食蔬菜水果69例, 外出就餐35例, 熟肉制品27例, 另外, 凉拌菜和冷饮也都达到20例, 上述可疑因素占已知食品的71.55% (表3) , 还有245例患者找不出可疑食物。从调查显示全区可疑食品多样而复杂, 但主要食品又相对集中。

2.7 菌痢菌型分析

全区3所监测医院从临床诊断菌痢病人中共培养分离到志贺菌35株, 结果显示, 宋内志贺菌28株, 占80.00%;福田志贺菌7株, 占20%;其中FⅠa 2株、FⅠb 1株、FⅢ 1株、FⅣ 3株。宋内志贺痢疾杆菌已是海淀区流行的优势菌株。志贺和鲍氏菌群未检出。

2.8 耐药性监测

对30株志贺菌用14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高效敏感药8种, 分别是阿莫西林、头孢噻肟, 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唑啉。耐药的药品有6种, 分别是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萘啶酸、庆大霉素、氨苄西林。

3 讨论

细菌性痢疾是海淀区常见的腹泻病之一, 自2004年执行网上直报以来, 每年报告病例数在5000~5800例之间, 发病趋于一个稳定的下降水平, 但发病率仍居全区甲、乙类传染病之首, 因此对于2008年的奥运保障工作, 防制好菌痢的发病有重要的社会和公共卫生意义。

菌痢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海淀区菌痢的发病流行特征与北京、上海[3,4]一般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相似, 多发生于夏秋季, 而海淀区发病顶峰在8月份, 病例达1288例, 占全年总数的24.37%, 恰逢奥运会在8月8日召开, 而海淀区相关奥运赛场、训练场馆、涉奥宾馆多达50多处, 这为全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从发病人群分布看, 各年龄组都有菌痢患者, 但以0~4岁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达885.48/10万, 结果与有关报道的基本一致[2,3,4]。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应与本身发育尚不成熟、机体免疫力低、一旦致病菌侵入易被感染有关。占第2位的是20~29岁年龄组, 发病数达1572例, 发病率为344.00/10万, 构成比是29.74%。发病群体与湖北省相一致[5]。这一群体与职业人群、学生发病相重合, 学生发病数也达1457例, 构成比27.56%, 该群体高发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是夏季高温高湿适宜细菌快速生长繁殖, 污染食品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是学生在夏季生吃瓜果和冷饮的概率大大高于一般群体, 因此感染的概率增加;三是这一年龄组学生外出聚餐的比例较高, 且在大排挡、路边摊、夜市就餐多, 食用致病菌污染的食物的概率明显提高。

从35株痢疾杆菌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 海淀区分离出宋内志贺菌28株, 占菌株的80%, 已成为辖区内流行的优势株。流行的主要菌株与2006年海淀区、国内其他地区[6,7]株型相比, 发生了很大变异。近年来许多省市监测点和暴发病例分离菌株显示, 宋内痢疾杆菌上升幅度较快, 但都未成为主要流行株。随着宋内菌株成为辖区流行的主要菌株, 临床上菌痢症状不典型也随之增加, 容易造成临床医师的误诊和漏诊, 应加强传染病医师的业务培训, 全新认识菌痢的临床表现, 使之更加清晰地明确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卫生标准处.传染病诊断及相关法规汇编.北京:中国出版社, 2006:208.

[2]高婷, 刘桂荣, 黎新宇, 等.北京市近14年细菌性痢疾的疫情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 41 (1) :54-57.

[3]林亚萍, 李燕婷, 顾宝柯, 等.上海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疫病监测, 2004, 19 (7) :252-254.

[4]申振元, 陈正利, 陈益洲, 等.2004年河南省痢疾疫情特点流行病学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6 (2) :112-113.

[5]孙净, 刘力, 程均福, 等.湖北省1996—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4 (4) :485-486.

[6]孙培源, 秦安莉, 蒲永兰.北京市海淀区1999—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首都公共卫生, 2008, 2 (2) :55-57.

上一篇:盆腔包块下一篇:水泥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