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症(共8篇)
慢性盆腔疼痛症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按照数字法分为A组 (n=58, 予以中医治疗) 和B组 (n=58, 予以西药治疗) , 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9.3%, 经比较, A组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效果确切, 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普及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症,妇科,中医
慢性盆腔疼痛症是临床妇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 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致使病情发生迁延是导致其发病的主因, 中年女性是该病的主要患病人群,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白带异常、月经不调、下腹疼痛等方面,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 则可能导致不孕甚至更严重的情况[1]。本文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均符合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 且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年龄24~56岁, 平均年龄 (43.6±3.7) 岁;病程8个月~10年, 平均病程 (5.6±1.6) 年。按照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 各58例。两组自然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A组予以中医治疗, 主要方剂:香附、红花、桃仁、丹皮、赤芍、川芎、白术各10 g, 甘草、五灵脂各15 g, 乌药、茯苓、当归各12 g, 强化活血化瘀治疗者加莪术10 g, 丹参12 g;严重气血者加黄芪12 g, 大枣10 g;严重化热者加红藤12 g, 冬青10 g;月经量过多者将桃仁、红花量适当减少。以水煎服, 1剂/d, 早晚各1次, 200 m L/次, 共进行14 d的治疗。B组予以西药治疗, 即静脉滴注400 m L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1次/d, 7 d为1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所有疼痛和不适症状消失, 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B超检查结果显示积液或盆腔肿块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盆腔积液或包块均无任何改变或病情出现严重化的趋势[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以百分数 (%) 表示疗效并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 4.8%, 其中治愈3 0例, 有效2 5例, 无效3例;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 9.3%, 其中治愈26例, 有效20例, 无效12例, 组间统计比较结果显示, A组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疼痛症主要是由于内生殖系统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发生感染导致的, 其病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治愈难度大, 且容易反复发作, 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4,5,6]。常规止痛、消炎等西医治疗方法, 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将该病纳入“痛症”范畴, 认为包块或积液堵塞是导致疼痛的根本所在, 选择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最佳[7,8]。本方中的丹参、赤芍、当归、白术等是活血化瘀、补气通络的良药[9,10], 在此基础上实施辨证治疗, 效果确切, 且中药性质温和, 安全可靠, 价格合理, 可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患者普遍可以接受[11]。
本组研究中,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证明,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效果确切, 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普及推广。
慢性盆腔疼痛症 篇2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疼痛;规范护理;分析及探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5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变性并且纤维环破裂,使得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对马尾神经、神经根进行压迫,进而导致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会给患者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较多影响以及痛苦[1]。腰痛、下肢痛等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临床护理期间实施科学的护理举措降低疼痛感是关键。本研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慢性疼痛的规范护理举措进行观察,将详细的报告内容作出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并且均经临床相关检查得到诊断。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各具60例患者的研究组、参照组,并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研究组包括35例男性以及25例女性,年龄最大者为70岁,最小者为26岁,平均(42.8±1.3)岁;参照组包括32例男性以及28例女性,年龄最大者为68岁,最小者为25岁,平均(40.6±1.1)岁。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结果具备可比性,P值在0.05以上。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举措:严密监测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强饮食指导,勤沟通了解并满足患者所需等。
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的规范性护理举措,具体包括如下内容:①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疼痛的原因、特点等,让患者对疼痛情况具有正确的认知,消除其内心恐惧、不安、紧张等不良思想情绪。同时沟通期间,护理人员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之交流,耐心的倾听患者所表述的疼痛情况并予以解决,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柔和,保持空气流通,维持适宜温度和湿度,并定期消毒。③亲情护理:加强同患者亲属的交流,告知应积极的同患者进行谈话或者散步,增加患者的关怀感,转移疼痛注意力,进而降低疼痛程度。同时通过进行亲情支持,也可消除患者心中的焦虑感,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④音乐护理:在产生疼痛时,为患者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可以进行手脚伴节拍轻动的方式,将患者的注意力分散进而降低痛苦[2]。⑤疼痛护理:可进行按摩、抚摸穴位,推动痉挛肌肉放松,增强肌体免疫力进而缓解疼痛。也可采取红外线灯、通络宝实施腰部热疗,将炎性水肿减轻,并消除神经末梢压力,尽快的排除疼痛物质,减轻机体对于疼痛的敏感度。也可在疼痛期间,对疼痛部位以清水擦拭后,应用热毛巾敷于疼痛部位约5min时间,可良好的改善疼痛[3]。⑥用药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进行药物镇痛。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应用药物剂量,并严密观察用药后的效果,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上报給医生进行处理。⑦功能训练护理:适当的功能训练可以推动血液的循环加速,可提升致痛物质的排泄速度。例如进行双腿伸直、足背背伸、双下肢交替抬起的方式,抬高至40°,持续时间为30s,连续做20次[4]。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情况,以卡诺夫斯基计分进行统计:无疼痛感为0分,轻微疼痛感为1分,中度疼痛感为2分,重度疼痛感为3分,无法忍受为4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处理,涉及到的计数资料表示为(n,%)、并经卡方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值低于0.05。
2结果
2.1疼痛程度比较情况
如下表1所统计,根据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展开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
如下表2所统计,比较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的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见,在进行护理期间,采取积极的、科学的、规范性的护理方案,可以明显的改善疼痛程度。通过实施规范护理举措,从心理护理、亲情护理、强化疼痛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康复训练护理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能够充分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护理期间,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及建立起有效的心理支持,降低并排除疼痛感,进而满足所需,提升较高的生活质量。此外,也能够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的和谐,进而提升医院的信誉度。
结语:
综上所述,将规范护理方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慢性疼痛护理中,可以明显的降低疼痛感,并利于提升治疗效果的充分发挥,使患者尽快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在临床实践护理中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唐钰,刘珊珊,谢红艳.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11(19):52-53.
[2]李丹凤,邱沈虹,刘惠霞.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12(19):3311-3312.
[3]郭娜,郭丽华,张莉莉,王金萍,关艳霞.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22(35):95-98.
慢性盆腔疼痛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100例,均为已婚女性,且符合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相关诊断标准[2]。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试验组年龄24~56岁,平均38.3±11.7岁,病程1~5年,平均1.8±1.1年;对照组年龄23~55岁,平均39.1±11.4岁,病程1~5年,平均1.9±0.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抗生素治疗,如替硝唑静脉缓慢滴注,每次0.8g,每天2次,在月经期或经期后治疗,5天为1个疗程,结合患者病情治疗1~3个疗程。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于患者经期后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其中药组方为:甘草、桂枝各6g,丹皮、没药、白术、乳香、茯苓、三棱、天魁、玄胡各10g,夏枯草15g,水煎至100mL,在药物温热时将其灌入患者肠内并停留30min;另外,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3~5mg肌注,每天1次。5~7天为1个疗程,结合患者病情治疗1~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盆腔包块或积液;有效: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或部分消失,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发现患者盆腔症状显著改善,不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无效:治疗后临床体征、症状、B超检查结果均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是指泌尿生殖系统和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衰退性疾病,在消化科、妇科和泌尿科中均较常见。慢性盆腔疼痛症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其病因主要包括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粘连、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盆腔后慢性盆腔炎、后屈子宫及其他相关疾病导致的盆腔疼痛,如胃肠源性慢性盆腔疼痛、泌尿系统疾病等[4]。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关检查手段能有效排除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疼痛,现阶段最有效的协助诊断方法为腹腔镜检查。临床调查发现,神经冲动传导障碍、神经纤维异常增生和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机制为[5]:下腹下神经和盆丛支配女性生殖器官;生殖器官的生殖状态会直接影响阴道和子宫痛觉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产生;盆腔炎性疾病、剖宫产手术、妇科腹腔镜手术、分娩、外伤等导致的下腹下神经丛损伤及其导致的神经重建可能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精神、疼痛等因素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增加,盆腔肌肉α2受体含量较多,很可能引起盆骨肌、逼尿肌、括约肌紧张性疼痛;在各个神经传导通路中神经冲动之间会相互影响;盆腔器官的神经传导通路相同,器官存在差异则功能状态会产生相互影响。现阶段临床尚缺乏对慢性盆腔疼痛的针对性治疗,其治疗主要以抗炎、对症及激素等为主,同时也联合心理治疗和抗抑郁剂治疗,若患者病情严重则需要给予神经根切断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治疗,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中医将慢性盆腔疼痛症归属于“痛证”范畴,中医对“痛证”的解释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指热、痰、瘀、气等阻滞静脉,引起气行不畅、血运不调,气血不通所致,由于邪实阻滞不通,因此属于实证;不荣则痛则为气血阴阳缺失,脏腑经脉缺乏濡润、温养而致,因此为因虚致痛。另外,中医也有“久病必瘀”和“久病必虚”之说,由于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病程基本上均超过半年,因此虽然其病因较复杂,但也离不开“瘀”、“虚”,“瘀”、“虚”其实就是慢性盆腔疼痛症的基本病机,且“瘀”、“虚”又互为因果,血瘀则加剧虚,而虚日久也会加重血瘀;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长期受到疼痛困扰而不能治愈,精神压力加大,抑郁发生率极大,且抑郁时间长、气机不畅也会导致血瘀加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让慢性盆腔疼痛症成为难治之症和顽症。而中医治疗则从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病机着手,立法补虚泻实以提高临床疗效[6]。
本研究中,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其组方为甘草、桂枝、丹皮、没药、白术、乳香、茯苓、三棱、天魁、玄胡及夏枯草等。临床研究发现,三棱具有散结和破血消瘀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其能有效提高血浆胶原酶和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生物活性,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让腹腔淋巴管加速吸收血浆蛋白,吸收和消散包块及其周围组织;白术、丹皮具有活血化瘀之功;乳香、没药具有活血止痛之效;全方共奏理气止痛、活血散结之效[7]。保留灌肠治疗能让药物更好地被吸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加快药物的吸收速度,有效缓解疼痛,起到散积、祛湿化瘀的效果,让局部气血保持畅通。经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
由于患者的精神因素也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环节,患者的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其药物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期间应加强心理治疗。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的后果;让患者了解并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和放松等方式缓解自身的消极情绪。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让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协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若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则应建议其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给予有效的心理治疗,必要时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服用抗抑郁药物,最终让治疗效果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则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症,中西医结合,抗生素,中药灌肠,疗效
参考文献
[1]宾力,林忠,杨玲玲,等.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7):610-611.
[2]赵月星,李红.浅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4):149-150.
[3]熊芩,曹佩霞.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中西医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763-764.
[4]张远梅.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1):146-147.
[5]信长华.浅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236-237.
[6]李萍.76例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5445.
慢性盆腔疼痛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60例, 患者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彩超检查结果均明确诊断。随机进行分组, 单纯组患者80例, 年龄25~48岁, 平均年龄 (34.50±2.50) 岁, 病程时间1~5年, 平均病程时间 (2.00±1.00) 年;联合组患者80例, 年龄26~47岁, 平均年龄 (34.50±2.00) 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时间和平均年龄等, 无显著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排除患有宫外孕, 腹腔脏器出血、盆腔囊肿破裂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1.2 临床治疗方法
单纯组患者80例, 依据患者的情况, 月经过后3 d, 开始每晚术前阴道置入康妇消炎栓1粒, 治疗3星期为1个治疗周期, 共计治疗3个疗程。
联合组患者80例, 应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方法同单纯组患者, 同时联合盆腔炎治疗仪进行治疗, 每天治疗30分钟, 同样治疗3个疗程, 治疗期间禁止食用辛辣食物, 禁止过度劳累, 注意饮食卫生和按时治疗[2]。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越于单纯组患者,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治疗和用药尽发生严重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康妇消炎栓是通过精心筛选出苦参、穿心莲、紫草、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芦荟、猪胆粉等中药, 经合理配方起到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 杀虫止痒, 化瘀止痛的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这些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如对结核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并能增强人体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3]。其独有的直肠给药方式, 让药物在直肠内迅速软化缓慢释放, 并使其分散于直肠黏膜表面, 透过直肠黏膜直达邻近炎症部位, 加快药物的吸收, 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从而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疗效, 维持药物持久的作用, 独到的配方还能加强盆腔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局部炎症及包块的消散[4]。
盆腔炎治疗仪主要是针对盆腔炎的症状进行治疗和缓解, 有加速药物吸收, 促进盆腔积液及炎症的吸收, 同时针对于长期盆腔炎患者还能够预防盆腔组织炎性粘连等情况。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导致疼痛患者160例, 分别采用康妇消炎栓及联合盆腔炎治疗仪进行临床治疗, 治疗结果显示针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进行治疗, 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越于单纯组应用康妇消炎栓进行治疗, 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于盆腔炎导致的慢性疼痛患者, 在康妇消炎栓基础上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 临床疗效较好, 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症状,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治疗结果与相关文献的实践结果相似, 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华, 王宪花, 沈荣叶, 等.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应用[J].河北医药, 2010, 32 (4) :459-460.
[2]王明慧.康妇消炎栓联合金刚藤片治疗慢性盆腔炎后下腹痛100例的疗效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 34 (12) :1128.
[3]曾海涛, 李小毛.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疼痛的鉴别与诊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4) :257-259.
慢性盆腔疼痛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确诊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 排除有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54例, 对照组年龄20~55岁, 平均年龄30.2岁, 病程8个月~8年, 平均病程3.2年, 治疗组年龄19~54岁, 平均年龄31.1岁, 病程6个月~8年, 平均病程3.3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对症缓解治疗, 患者主要进行抗炎治疗, 口服左氧氟沙星500 mg/次, 1次/d, 持续治疗1个月[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进行治疗, 康妇消炎栓每晚置入一枚, 直肠给药, 同时联合盆腔炎治疗仪进行治疗, 其阴道探头所给药物为中成药, 1次/d, 每隔半小时给药一次, 持续治疗1个月[3],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疗效根据其临床病症改善情况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 治愈:患者的临床病症均完全消失, 妇科检查显示无积液和包块, 同时输卵管检查显示均通畅;显效: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有部分改善, 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 同时在妇科检查中表明其盆腔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征象[4]。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1%,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在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不良症状, 经过对症治疗, 其不同程度不良症状得到改善,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置入错误, 但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用侧卧位成功将药物置入, 另外有2例患者在采用盆腔炎治疗仪治疗过程中出现阴道干涩, 停止治疗, 经处理病症得到明显改善。见表1。
3 讨论
盆腔炎是由生殖器官的炎性病变, 邻近的结缔组织和腹膜发生炎性病变等导致的一种疾病, 多由产后感染、经期不卫生以及体质较弱所致[5]。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多是由于机体出现慢性的炎症反应所致, 患者出现粘连、盆腔充血等相关病症会导致下腹部坠胀痛, 部分患者出现腰骶部疼痛[6]。病程多迁延, 超过6个月, 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缓解病症。目前, 西医多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炎性病变以及瘢痕等病症较为严重, 药物吸收效果较差, 其疗效有待提升[7]。
康妇消炎栓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以及抗菌功效的中成药物, 其包括苦参、穿心莲、紫草、蒲公英、芦荟、猪胆粉以及败酱草和紫花地丁, 方剂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散结软坚的作用。对大肠埃希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 与此同时还可增强机体白细胞的抗菌能力。通过直肠给药, 有助于药物的快速释放和吸收, 同时药物分散在直肠粘膜表面, 更容易快速到达其炎症临近部位, 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药物功效。盆腔炎治疗仪对盆腔炎相关病症进行缓解和治疗, 能够加速药物吸收, 可促进积液的消除, 从而避免出现炎性粘连等病症。
本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 高于对照组的74.1%,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因此, 在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疗效, 提升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银英.康妇消炎栓与盆腔炎治疗仪联合治疗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0 (01) :2228-2230.
[2]姜红.康妇消炎栓联合左氧氟沙星、塞克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08) :114.
[3]张静.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应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08 (16) :132-133.
[4]董小娟, 梁黎敏.塞克硝唑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74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6 (04) :473-474.
[5]牛颂歌.康妇消炎栓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83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 (04) :564-565.
[6]刘朝晖, 廖秦平.康妇消炎栓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盆腔炎临床试验[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10) :787-789.
慢性盆腔疼痛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42例, 年龄26~58岁;病程8个月~11年。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 (ACOG) 2004年推荐的慢性盆腔疼痛定义:患者述盆腔、前腹壁 (脐周或脐下) 、腰骶部或臀部非周期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 不论相关检查结果是否有阳性发现, 均纳入慢性盆腔疼痛[1]。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扶他林25mg, 3次/d, 口服。治疗组: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处方:薏苡仁30g, 附子10g, 败酱草30g, 紫苏10g, 生白芍9g, 当归10g, 桂枝10g, 小茴香10g, 王不留行10g, 甘草5g。用法:1剂/d, 分2次水煎服, 取药汁约200ml/次, 饭前服。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均治疗6周做疗效比较。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趋于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 (%) =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2% (20/21) ;对照组57.1% (12/21)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是指慢性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 据统计, 14.7%的育龄女性患有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疼痛发病原因复杂, 包括妇科原因和非妇科原因, 主要有盆腔粘连、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症、盆腔术后、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和后屈子宫及其他相关疾病引发的盆腔疼痛等。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获得大多数学者认可的规范化的治疗指南, 治疗较为棘手[3]。中医认为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 可因素体虚弱, 寒、湿、瘀之邪蕴于子宫、胞络, 致冲任带脉功能失调而致。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 主治“腹皮急, 按之濡, 腹内有痈脓”[4]。本方药用薏苡仁、败酱草利湿散结, 用小剂量辛热之附子助阳行血, 破散癥瘕, 使湿滞去, 阳气通。依据久病入络, 导致瘀血内结、气机不通的病机, 配伍当归芍药散, 生白芍9g, 当归10g, 桂枝10g, 小茴香10g, 王不留行10g, 甘草5g等活血通络, 缓急止痛;甘草益气而和中, 配合成方, 共奏温化寒湿, 通经活络, 调节气血, 平衡阴阳之功, 本方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 疗效显著, 能很快减轻疼痛达到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晓薇, 欧璐.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4) :195-197.
[2] 张震宇.慢性盆腔疼痛的妇科病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4) :194-195.
[3] 陈娟, 朱兰.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治策略[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4) :200-202.
慢性盆腔疼痛症 篇7
1概念、病因及病机
1.1慢性盆腔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 (chronic pelvic pain, CPP) 是指慢性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 是一种常见的衰退性疾病, 常见于泌尿科、妇科和消化科。许多医务工作者质疑慢性盆腔痛的存在, 因为有些患者通过诊断性检查并不能发现明确的病理改变。国际疼痛学会 (IAPS) 将慢性盆腔痛定义为没有明确病理改变的慢性复发性盆腔疼痛, 有明显的妇科起源但没有明确的组织损伤和病因。临床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发现许多CPP患者疼痛程度与病理改变的程度之间并不成正比, 躯体化主诉常常是一种或唯一的症状出现在妇科医师面前。目前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定义为:CPP是引起盆腹腔多种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 通常是指由于盆腔脏器功能性和 (或) 器质性原因导致的以盆腔及其周围组织、器官周期或非周期性疼痛为主的一组疾病或症候群, 持续6个月以上。
1.2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
CPP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育龄女性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14.7%的育龄女性患有盆腔痛。其病因包括:盆腔粘连、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症、盆腔术后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和后屈子宫, 及其他相关疾病引发的盆腔疼痛, 如泌尿系统疾病 (膀胱间质炎、神经源性疼痛) 、胃肠源性CPP等。
1.3现代医学对CPP的认识及诊治
现代医学主要借助于各种检查手段, 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疼痛, 目前腹腔镜检查是最有效的协诊手段, 可达85%。大量研究发现[1,2]CPP的发生与神经纤维异常增生及神经冲动传导异常有关, 目前对导致这些异常的原因不明确, 对可能发生的机制: (1) 女性生殖器官受来源于盆丛和下腹下神经丛支配; (2) 分布于子宫和阴道的痛觉神经纤维, 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受生殖器官生殖状态的影响; (3) 分娩、妇科腹腔镜手术、剖宫产手术、盆腔炎性疾病、外伤等引起的下腹下神经丛的损伤及由此引起的神经重建可导致CPP; (4) 由疼痛、精神因素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增高, 盆腔肌肉因其α2受体含量丰富, 极有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逼尿肌、骨盆肌紧张性疼痛; (5) 神经冲动在不同神经传导通路中存在相互影响; (6) 盆腔器官具有相同的神经传导通路, 不同器官其功能状态可以相互影响。目前并无很好的针对性CPP的治疗, 临床多为对症、抗炎、激素等方法, 也结合有抗抑郁剂及心理治疗, 严重者采用子宫切除和双侧附件切除或神经根切断术, 只能使部分CPP病人疼痛得以缓解。
1.4传统医学对CPP病机的认识和诊治
中医对慢性盆腔疼痛的辨证有:湿热瘀互结、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虚血瘀、阳虚寒凝、寒湿凝滞、中气下陷, 前两种是其常见的证型, 且多相兼为病。总的病机为:虚、瘀、郁。中医认为“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 “女子以肝为先天”。CPP病程迁延, 久治不愈, 肝失调达, 气机不利, 气滞而血瘀, 冲任失于温煦, 胞脉虚寒而发病。三者互为因果, 恶性循环, 造成CPP顽固而难治。中医药治疗CPP是缓解非手术指征CPP的重要方法, 临床上主要依据CPP分型论治, 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升阳、疏肝解郁等法, 结合有中药灌肠、针灸。
2中西医整体化治疗在CPP疾病中的认识
疼痛可能作为CPP患者唯一的主诉, 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躯体或心理改变, 对此提出应该将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改变视为疼痛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意识到疼痛作为预警的生物学意义, 可防止机体受到更进一步的损害;由于易受到情绪心理因素的影响, 疼痛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主观描述、主观体验相关。以人为本, 从个性中搜寻其身心和环境间相互影响的科学共性, 并发现新的个性, 就能超出过去的认识误差, 作个性化的身心治疗, 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CPP病因复杂, 以慢性症状为特征, 不易找到确切的病因, 对于CPP患者仅就妇科门诊而言治疗相当困难, 因为其涉及多个临床学科, 而临床医生的认识不充分, 易导致不适当的检查和治疗, 使疾病进一步复杂化, 最终使医患双方对疾病丧失信心, 严重的甚至采取包括脏器切除、神经根切除的手段, 但又不能缓解症状。故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妇科医生必须明确导致女性CPP的各种疾病及相关知识, 并了解CPP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在CPP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 在临床上以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及审查病因相结合进行中西医整体化诊治, 找出中药、针灸及西药可能作用的途径, 在临床上建立系统的中西医整体化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方案, 临床效果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内分泌失衡构成的网络和级联反应导致CPP的发病, 尤其是育龄女性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这一点提示作为女性内分泌的重要器官———卵巢的功能涉及到CPP发生。有临床资料显示女性CPP患者大多数有性激素水平失衡, 卵巢功能低下, 排卵障碍。故临床上以提高卵巢功能为主, 降低盆腔PGE2的水平, 提高β-内啡肽的浓度和PRL水平, 不仅抑制了局部的炎性反应和盆腔生殖区域的疼痛, 而且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及卵巢功能, 临床显示疼痛消减, 异位病灶缩减、并促使正常排卵和妊娠。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医药和西药或手术来缓解患者痛苦的方法。
3中西医整体化治疗CPP的综合措施
3.1明确治疗切入点
明确治疗的切入点:性激素水平失衡, 卵巢功能低下。
3.2中西医辨证结合
西医的辨病和中医的辨证相结合:利用现代医学完善的检验和检查手段排除器质性疾病以确定符合CPP, 由于CPP呈慢性迁延性疾病, 患者多表现为肾虚、气虚, 故中医多辨证为肝肾不足、气虚血瘀, 临床以益气补肾调肝为主, 祛瘀祛湿浊为辅, 达到益肾调肝, 温通化瘀, 缓急止痛。
3.3治疗措施
采用针刺穴位、中药灌肠、中药热敷的方法。针刺穴位有:三阴交、委中、次髎、血海。将服用的中药煎剂一部分灌肠及中药热敷, 可增强盆腔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 松解盆腔粘连, 改善盆腔功能。
3.4生活调节
心理疏导、生活方式的改善、加强运动:对于CPP女性患者, 尤其注重心理疏导, 笔者认为情绪和心理障碍对CPP的发病和严重程度有明显关系。张震[3]研究提示社会心理因素可能是女性CPP发病的成因之一, CPP女性患者多为婚姻状况较差, 文化程度较低, 总病程较长, 诊治次数及恶性生活事件较多。对于首诊的CPP患者, 应先建立沟通的桥梁, 获得患者的信任, 针对患者具体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诊疗方案。强调改善生活方式, 态度要积极, 树立信心, 求医就诊变被动为主动, 能够坚持配合治疗。加强有氧运动和盆底肌锻炼, 改善情绪, 放松压力, 缓解疼痛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恢复卵巢功能
恢复卵巢功能, 促进排卵或/和妊娠:由于CPP女性患者绝大多数为育龄期妇女, 面临生殖内分泌失调及生育问题, 所以临床上采用中西医整体化的治疗, 最终恢复卵巢功能, 促进正常排卵及妊娠, 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BERKLEY KJ.A life of pelvic pain[J].Physiol Behav, 2005, 86 (3) :272-280.
[2]TETTAMBEL MA.An osteopathic approach to treating womenwith chronic pelvic pain[J].J Am Osteopath Assoc, 2005, 105 (9) :S20-S22.
慢性盆腔疼痛症 篇8
关键词:前列炎清颗粒,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CPPS) ,疗效观察
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疼痛程度复杂多变, 而且通常发病较急[1], 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文本研究前列炎清颗粒治疗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相关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07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100例, 将其平均分为两组, I组患者年龄最小的20周岁, 最大的67周岁, 平均年龄为 (39.47±6.58) 周岁, 患者病程最短的4个月, 最长的63个月, 平均病程为 (32.69±4.12) 个月, 已婚患者有36例, 占72%。II组患者年龄最小的22周岁, 最大的64周岁, 平均年龄为 (41.02±7.44) 周岁, 患者病程最短的4个月, 最长的61个月, 平均病程为 (31.97±4.73) 个月, 已婚患者有39例, 占78%。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婚姻状况方面比较, 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1.2 研究方法
I组的50例患者均予以特拉唑嗪口服治疗, 药物采用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特拉唑嗪胶囊 (欧得曼) , 国药准字A20070002, 药品规格为20mg×10粒, 50例患者均在每晚睡前口服2mg。II组的50患者均予以前列炎清颗粒口服治疗, 药物成分主要有:败酱草、薏苡仁、黄柏、生蒲黄、生黄芪、王不留行、鹿角霜、琥珀、牡蛎。开水冲服, 用药剂量10g/次, 给药方式3次/d[2]。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不接受其他治疗, 持续用药4周后,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综合评分、前列腺按摩液中WBC和卵磷脂小体数、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 总结前列炎清颗粒治疗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非特异性)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3辑) , 本次研究中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评定标准如下:相关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前列腺按摩液镜检结果显示WBC<10个/HP,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综合评分比治疗前下降90%以上, 即视为临床治愈;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前列腺按摩液镜检结果显示WBC比治疗前减少50%~89%,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综合评分比治疗前下降60%~89%, 即视为显效;相关症状、体征有所减轻, 前列腺按摩液镜检结果显示WBC比治疗前减少25%~49%,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综合评分比治疗前下降30%~59%, 即视为有效;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者加重, 前列腺按摩液镜检结果显示WBC比治疗前减少不足25%, 或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综合评分比治疗前下降不足30%, 即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均数采用t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作为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4]。
2 结果
2.1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与I组比较, P<0.05
2.2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与I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I组比较, P<0.05
2.3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按摩液中WBC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与I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I组比较, P<0.05
2.4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按摩液中卵磷脂小体数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与I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I组比较, P<0.05
2.5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尿流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5所示。
**与I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I组比较, P<0.05
2.6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尿流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6所示。
**与I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I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根据前列腺按摩液中WBC的含量,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可分为炎症性、非炎症性两类, 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前列腺内尿液返流密切相关, 且发病多表现为尿频、尿痛、尿道出现白色分泌物等症状[5]。
从中医角度来讲, 其病理机制是湿热虫毒瘀阻, 日久伤及脾肾, 正虚邪恋, 其治疗应该注重清热解毒、化瘀泄浊、扶正托毒[6]。
前列炎清颗粒药物成分中的败酱草, 能够清热泄结, 利水消肿, 破瘀排浊;黄柏则具有泻湿热、清膀胱、排瘀浊等功效;薏苡仁可以清热排脓;生蒲黄具有利小便、消瘀血的功效;琥珀能够消瘀血、通五淋;生黄芪能够护脾胃、益气和营、扶正托毒;鹿角霜则可以温振阳气[7]。
从现代药理的层面而言, 黄柏能够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 防止炎性递质的产生, 从而减少细胞浸润, 消除机体炎症, 促进尿道通畅;黄芪则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薏苡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可以消除病灶水肿, 消除炎性梗阻, 软化人体纤维组织, 与其他药物合用, 可以促进药物对人体的渗透, 进而促进治疗效果[8]。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 前列炎清颗粒治疗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医学领域应该积极加以利用,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致力于探索更加有效的医疗手段, 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段予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120例[J].中医研究, 2009, 22 (4) :32-33.
[2]邵华江.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慢性盆腔疼痛[J].现代实用医学, 2007, 19 (11) :852-854.
[3]黄晨昕, 夏于芳.前列炎清颗粒治疗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5, 7 (5) :460-461.
[4]赵玉华.盆腔疼痛与妇科疾病[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7) :151-152.
[5]范旭阳.盆腔疼痛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13 (4) :77-78.
[6]黄晨昕, 夏于芳.前列炎清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 2006, 37 (2) :9-10.
[7]张景云, 张何, 候慧茹, 等.癃闭消颗粒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1) :9-10.
【慢性盆腔疼痛症】推荐阅读: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10-23
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11-12
慢性盆腔痛05-24
女性慢性盆腔痛12-09
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06-06
急慢性盆腔炎09-11
慢性盆腔痛的药物治疗05-21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07-03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08-03
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护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