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精选10篇)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 篇1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 发病率高。病变可累及盆腔腹膜、结缔组织及生殖器官, 产生下腹坠痛、月经量多、白带增加、腰骶部酸痛等症状, 在劳累及经期症状加重, 严重者发生卵巢功能损害, 导致不孕, 对广大女性特别是育龄期妇女危害尤其严重[1]。本病较为顽固, 易反复发作, 治疗难度大, 不易彻底治愈, 多见于急性盆腔炎迁延不愈而发[2]。常规的西医抗炎治疗起效较快, 但长期疗效较差。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辅相成, 取得了尚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 年龄23~56 (34.2±3.8) 岁, 病程1~7年;对照组60例, 年龄21~59 (36.4±4.2) 岁, 病程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3], 经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确诊, 均为已婚或有性生活史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疼痛或痛及腰骶, 白带增多, 月经周期紊乱或月经量多、淋漓不断, 在经期前后、性交或劳累后有加重迹象, 部分有急性盆腔炎史;妇科检查触及子宫后位, 活动受限或触及粘连、不规则包块, 可伴有附件增厚或压痛;B超可见子宫直肠凹陷处呈现无回声不规则的暗区, 可伴有附件炎性包块, 或回声增粗[4];排除子宫内膜异位及其他盆腔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病程等无明显差异, 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西医常规治疗, 给予甲硝唑0.2~0.4g/次, 3次/d, 左氧氟沙星0.2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1次/d, 10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加外用治疗, 内服自拟方药用金银花30g、败酱草30g、丹参20g、当归20g、赤芍10g、红花10g、桑寄生10g、川断10g、蒲公英10g、厚朴10g、延胡索10g、紫花地丁10g、香附6g、炙甘草5g;随症加减:月经量多者加苎麻根20g、仙鹤草10g;脾虚者加党参10g、白术10g;不孕者加三棱10g、桃仁10g、路路通10g[5];每日1剂, 水煎2次, 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服用, 连续服用3个疗程。外用灌肠采用自拟方, 药用蒲公英30g、透骨草30g、败酱草30g、紫花地丁30g、苦参20g、丹参20g、赤芍20g、三棱15g、枳实15g、乳香10g、没药10g, 每日1剂, 加水煎成100ml浓汁后, 于便后保留灌肠治疗, 一共3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明显好转, 炎症明显减退;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较治疗前改善, 炎症有所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各项检查均无好转[6]。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 包括小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等;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产生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所有临床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 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较对照组的78.33%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小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为临床难治性疾病, 病程长, 迁延反复,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痛苦, 甚至会影响有些患者的生育功能。临床研究显示, 性生活不洁及经期卫生状况差是慢性盆腔炎发病率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7]。本病多无急性表现, 多为急性期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 产生盆腔器官粘连、炎性渗出、结缔组织增生、包块形成等病理改变, 造成盆腔纤维化、粘连、血液循环不畅[8]。因此, 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 用药敏感度较差, 药物无法完全弥散到盆腔, 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中医认为, 本病属“腹痛”、“带下”、“癥瘕”等疾病范畴, 病位在子宫及其附件, 发病与冲任虚衰、气血虚弱有关, 使胞宫失于濡养, 气虚血瘀, 胞脉不畅, 冲任瘀阻, 致不通则痛而发;或湿热下注, 与瘀邪相结, 使任带二脉受损, 发为本病[9]。治疗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为主。本研究中医治疗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 内治药方中, 金银花、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丹参、当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赤芍、红花清热凉血、通经止痛, 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桑寄生、川断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厚朴、香附行气导滞、理气解郁;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清利下焦湿热, 活血化瘀以通利胞脉, 使湿热除, 血瘀化, 经水通调, 诸症自愈。外用药方中, 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排脓;透骨草祛风胜湿、活血止痛、舒经活络;苦参清热燥湿;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枳实、乳香、没药破气散痞、行气止痛;采用灌肠治疗, 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直肠粘膜可充分吸收, 使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力更强, 对调整直肠功能, 减轻疼痛, 缩小包块有明显疗效。中医内外结合既调整全身气血、脏腑功能, 又作用于盆腔局部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 可加速炎症的消退、包块的缩小[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较对照组的78.33%明显提高;观察组小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充分证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较对照组的78.33%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小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 能够快速改善症状, 安全性高,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魏海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 :652-653.
[2]李广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 2012, 10 (11) :89.
[3]甘露.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3) :496-497.
[4]曲秀娥.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分析[J].北方药学, 2013, 10 (6) :90-91.
[5]黄小桃, 吴菊珍, 陈国秀.96例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0) :2264.
[6]马宏霞.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1) :48-49.
[7]付晓.中西医结合治疗246例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0) :64-65.
[8]刘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妇产科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4, 20 (23) :161-162.
[9]孙玉荣, 藏冰.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与预防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4) :88.
[10]王坤蓉.120例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2) :276-277.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69-01
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性或间歇性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肛门坠胀感,白带增多,有异味,伴乏力,性欲下降,在劳累后或性交后症状加剧重;个别患者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痛经等月经改变。电针加温针灸疗法无痛苦、无副作用,易被病人接受,能有效的改善症状,治疗上以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刺激相应的腧穴,以达到治疗效果。我院使用电针加温针灸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电针加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配合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6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轻度23例,中度28,重度12例,在经期抗感染的同时运用电针加温针灸治疗,44例全愈,11基本痊愈,8人效果不明显。
2 护理
2.1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慢性盆腔炎的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部分患者表现出急躁和对治疗效果的的怀疑,护理人员应倾听病人诉说有关思想顾虑的问题并解答疑问,尽能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微笑服务,建立良好的印象,向患者传授防病知识,注意个人卫生尤其经期卫生,节制性生活,以防反复感染,加重病情,讲授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推荐锻炼身体方法,进行营养指导,与病人共同讨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动作轻柔,认真细致,对所有可能预见的不适反应等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并指导相应的处理方法。
2.1.2 电针加温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症状。
艾条灸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去湿散寒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月经干净后予电针加温针灸治疗。针灸前患者少量进食,解空小便平卧于床上,以1.5~2寸毫针刺入穴位,患者有酸麻重胀感后,接电针连续波加用温针灸,在针柄上套3cm长点燃的艾段,每日1次,连续10天。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2.2电针加温针灸治疗中的护理
2.2.1 病人的准备 病房的温度适宜,注意保暖,选择合适的体位 ,暴露腧穴,方便操作,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2.2 用物的准备 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针具应严格消毒灭菌,有条件使用一次性针具。
2.2.3 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 在电针加温针灸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并及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告知病人如出现酸、麻、沉、紧、涩等感觉,属于正常针感,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告知属于晕针现象,可做相应的对症治疗,
2.2.4 做好护患沟通 在电针加温针灸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过于紧张,出现滞针或肢体僵硬的现象,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主动与病人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如听音乐、聊天等。.
2.3 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后的护理 留针时间通常为30分钟, 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协助患者穿好衣服,稍休息后可回家或病房,注意防止風寒乘袭,加重病情。
3 小结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2例患者均为2005年2月—2008年6月我院妇科住院治疗患者, 年龄22岁~45岁, 病程持续时间最短4个月, 最长4年。上述患者均为慢性盆腔炎患者,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下腹部坠痛, 腰骶部疼痛不适, 疼痛程度可以在劳累以及性交后明显加剧, 白带量较多, 颜色呈黄色比较黏稠。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 可发现子宫部位压痛比较明显, 而且活动度较差, 双侧附件出现明显增厚和压痛, 可扪及大小不一的炎性包块。B超检查显示:患者附件区可以清晰看见炎性包块以及少量的盆腔积液聚积, 血常规检查结果则显示白细胞数水平正常。
1.2 灌肠药物配方
败酱草30 g、红藤30 g、蒲公英30 g、苦参30 g、鱼腥草30 g、紫花地丁30 g、元胡20 g、夏枯草30 g、荔枝核30 g、生牡蛎30 g、三棱20 g、莪术20 g.用水800 m L大火煎沸上述药物后调温火30 min, 然后去掉药渣, 最后将溶液浓缩至大约100 m L剂量, 每晚睡前排便后进行保留灌肠治疗。
1.3 灌肠方法
灌肠前嘱患者先排空大小便, 取左侧卧位进行操作。中药溶液的温度保持在38~41℃为佳, 将溶液抽吸至50 m L的一次性注射器内, 通过16号导尿管缓慢插入患者的肛门内大约15 cm~20 cm的位置, 中药灌入的速度宜慢, 最好在20 min内灌完。灌完后嘱患者平卧, 臀部适当抬高约10 cm~15 cm, 这样可以使得中药药液能在患者体内存留时间延长, 保留时间一般可以达到4 h~10 h.每日对患者进行灌肠1次, 10次灌肠为1个疗程, 总治疗时间达到2个疗程以后, 详细评估每位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2 结果
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的42例患者中, 痊愈26例 (61.9%) , 好转13例 (30.9%) , 无效3例 (7.1%) , 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盆腔炎病程比较长, 且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 大多数患者常常因为多次治疗以后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从而产生忧伤自卑的心理, 逐渐对以后的治疗措施丧失信心。还有一些患者来自农村, 常常是因为病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情况时才被迫就治, 这些患者因为就医较晚, 体质多数较为衰弱, 而且精神压力比较大, 尤其是最后导致不孕症的患者, 其心理压力大的情况尤为明显。针对上述患者的情况, 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多加关心, 认真仔细地向每位患者介绍本病有关的知识, 逐步解除患者的各种思想顾虑。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操作的时候, 护理人员要运用心理学知识, 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关怀、支持和帮助, 同时要尽量避免出现不利于患者治疗康复言行, 以免对患者产生消极的影响。要时刻注意体贴患者, 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紧张心情,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各种治疗措施[2]。
3.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患者应禁食生冷寒凉的食品, 这样可以避免引起肠蠕动次数的增强, 影响中药保留灌肠时中药溶液在患者肠内停留的时间。患者的饮食最好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 还可以给予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3]。
3.3 灌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中药保留灌肠最好在每天晚间睡前进行, 每次操作前应该嘱咐患者先排完大小便。将中药药液浓煎至100 m L, 如果量较多则会影响药液在患者体内的保留时间。操作时要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和熟练, 这样能减轻导管对患者肠黏膜的刺激。导管插入的位置要深 (15 cm~20 cm) , 中药药液灌入肠道的速度要尽量缓慢, 压力则要低, 这样有利于中药药液在患者体内的长时间保留, 从而大大提高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药液温度最好保持在39~41℃, 如果中药药液温度过高, 则可以使直肠黏膜受到损伤, 使得肠黏膜出现水肿, 影响中药药液在患者肠道内的吸收, 如果药液温度过低, 则可以显著刺激直肠发生痉挛, 也会影响中药药液在患者肠道的保留和吸收。如果患者便意强烈, 则应嘱咐其张口进行呼吸,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腹压有利于中药药物长时间的保留。保留灌肠结束以后要求患者采取膝胸卧位姿势大约20 min, 然后再采取平卧位姿势卧床休息。
4 健康教育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期间, 患者应该注意卧床休息, 休息的体位以半卧位姿势为宜, 这样有利于患者盆腔渗出物积聚在子宫直肠凹陷的部位, 从而使得慢性盆腔的炎症局限。护理人员应该详细地讲解中药保留灌肠的优点、治疗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了解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最好在晚间睡前进行以及详细解释排空大便以后进行该项操作的好处。指导女性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外阴部位要保持清洁状态。月经期避免性生活, 禁止盆浴。增加营养的摄入, 少食生冷的食品, 积极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4]。
5 体会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药药物通过患者的直肠黏膜吸收, 直接作用于盆腔病变组织, 达到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 清热解毒的功效, 而副作用的发生则较少;且该操作较为简单, 安全可靠, 患者容易接受, 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疾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温泰芳, 李晓红, 陈静.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1) :9193.
[2]邓满霞.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08, 14 (5) :6970.
[3]戴宝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 2009, 17 (5) :32.
慢性盆腔炎如何治疗? 篇4
安徽合肥刘清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的多发病,也是女性不孕症的原因之一。其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而因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
此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急性发作。病因主要有: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宫口未完全关闭,病原体侵入宫腔,容易引起感染。流产过程中出血时间长或宫腔内无菌操作不严格造成感染;②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卫生巾,经期性交等;③感染性的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等。常见病原体为淋球菌、衣原体或合并需氧菌、厌氧菌感染;④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腔炎等;⑤宫内节育器: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继发感染。
慢性盆腔炎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作时下腹痛伴发热;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慢性炎症导致盆腔淤血、经量增多;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26岁~51岁, 病程3年~10年, 均为妇产科门诊患者, 2组共治疗慢性盆腔炎414例。中医组 (观察组) 治疗245例, 26岁~30岁130例, 30岁~40岁65例, 40岁~51岁50例;西医组 (对照组) 治疗169例, 26岁~32岁72例, 33岁~42岁67例, 43岁~51岁30例。主要诊断依据:曾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经常腰困下腹痛, 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低热及血象升高, 脉涩, 舌质瘀紫, 经内诊子宫压痛, 活动欠佳, 与周围组织有牵扯, 附件肥厚有压痛, 有时可触及包块, 必要时配合B超进行确诊。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
基本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炒五灵脂12 g, 当归12 g, 川芎9 g, 桃仁12 g, 丹皮9 g, 赤芍9 g, 乌药9 g, 元胡6 g, 香附9 g, 红花12 g, 丹参30 g, 甘草6 g。随证加减:肝气瘀结者加柴胡12 g, 小腹甚有寒者去丹皮加蒲黄10 g (冲服) , 川楝子12 g, 吴萸6 g, 炒小茴香3 g;瘀热便秘者加大黄6 g, 栀子10 g, 湿热带下者加泽泻15 g, 车前子10 g, 经血有瘀块者加三棱6 g, 莪术12 g, 日久气虚乏力者加黄芪15 g。每日1剂水煎, 分2次, 早晚服用, 28 d为1个疗程, 经期停服, 未愈者停药10 d后继续服用。
1.2.2 西药治疗
主要以抗生素加激素, 抗生素有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 每日2次;胎盘组织液2 m L肌肉注射, 隔日1次;甲硝唑片0.4 g口服, 每日3次, 饭后服用;泼尼松片30 mg, 晨起顿服, 待症状好转逐渐减量, 每周减5~10 mg。
1.3 治愈标准
自觉症状和体征症状消失, 体温、血象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 中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6%, 治愈率达65%;西药治疗总有效率95%, 治愈率为30%, 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 将5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25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研究。
1.2 随机分组
纳入病例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
1.3 纳入标准
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 (2) 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精神病病史。 (3) 如纳入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 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 不视为排除病例。
1.5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1.6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 (1)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案, 患者每日口服克林霉素 (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70107, 规格:0.15克/片) 4次, 每次服用2片, 每天静脉注射奥立妥注射液 (西安万隆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325, 规格:100毫升/瓶 (袋) 100 m L。 (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方剂综合治疗。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当归10 g、白芍5 g、赤芍8 g、柴胡10 g、败酱草10 g、制元胡10 g、枳壳5 g、红藤5 g、制香附5 g、云苓5 g、王不留行5 g、皂角刺5 g。温水煎服500 m L, 每日服用1次。
1.7 疗效判定
治疗1个疗程 (7 d) , 判定疗效。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出现不同程度恶化。
1.8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本研究中纳入样本50例均为我院妇科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门诊患者,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退出病例
观察期间无退出病例。
2.3 脱落病例
观察期间无脱落病例。
2.4 不良反应
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
2.5 临床疗效
连续治疗1个疗程 (7 d) , 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女性生殖器官感染是诱发盆腔炎的主要因素, 多由于致病菌或病毒引起。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白带增多、月经异常等。盆腔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域明显增厚, 有明显的压痛、触痛感[2,3]。
目前, 在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临床治疗方面多采用西药抗生素类药物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但是治疗效果不甚明显,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中,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方剂治疗, 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 治愈率高达96%, 与买苗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使细菌内外渗透压失衡涨裂死亡, 还可以抑制细菌DNA的转录与复制, 影响细菌的增殖。抗菌类药物能够迅速的起到抑制或者灭杀细菌的作用, 可以用于预防与治疗细菌性感染。但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 复发率较高, 单纯依靠西医治疗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 慢性盆腔炎多为邪热瘀毒残留, 与冲任之气血相搏, 耗伤气血, 虚实错杂, 故本病反复缠绵[3]。本研究中采用的中药方剂中, 柴胡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 当归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抑制细菌生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尤其是在虚寒腹痛、闭经痛经方面有着极佳的疗效。赤芍与白芍有着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 在治瘀滞经闭、肠风下血方面疗效显著。
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患者治疗过后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 通过联合中药方剂治疗, 充分发挥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 明显的提升了治疗效果, 缓解了患者的腹痛程度, 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体外电场热疗也逐渐成为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方剂巩固疗效, 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治愈率极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后, 病情的复发率得到了明显控制, 值得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 将5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克林霉素+奥立妥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联合中药方剂煎服。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经过治疗之后,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患者下腹胀痛程度得到明显缓解,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热孜万古丽·卡德尔, 古丽妮萨·喀斯木.3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554-555.
[2]张菲菲.活血补肾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3]陈业芳, 李玉梅, 谢绍楚.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两种治疗方法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3, 23 (2) :78-79.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年龄22~53 (平均33.7) 岁;病程0.5~8.5 (平均3.6) 年;其中0.5~3.0年者18例, 3.0~6.0年者35例, >6.0年者12例。所有患者均有下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表现, 腰骶部疼痛57例, 白带异常42例, 月经异常35例, 性交痛28例, 痛经22例, 继发性不孕症8例;急性发作有17例, 体温升高9例, 肛门坠胀感15例, 尿路刺激症状8例;体检下腹部压痛58例, 触及条索状包块或增粗的附件52例, 宫颈举痛35例;均有B超均提示附件增粗、边界不清、盆腔包块、液性暗区等。
1.2 治疗方法
在解除顾虑、树立信心、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 (1) 西药输液:头孢曲松钠2.0g、替硝唑0.2 g静脉点滴, bid; (2) 中药灌肠:组方为莪术10g, 红花15g, 蒲公英20g, 鱼腥草30g, 三棱15g, 银花20g, 生大黄 (后下) 10g, 赤白芍各15g, 延胡索1, 0g, 丹参15g, 灸甘草10g, 水煎至约120ml冷却近体温后保留灌肠, 每晚一次, 连续3个月, 月经期停药; (3) 盆腔操运动:为左右压膝、伸臂转体、收腹抬腿、屈膝转腰、仰卧蹬腿、伸臂拍足、侧卧蹬腿、交替屈膝、屈膝松腿八式, 每个动作重复5~10次, 早晚各1次;动作要自然舒适、量力而行, 经期和产褥期暂停。
1.3 疗效判断
1个疗程后,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觉症状、体征、超声检查等综合判断。治愈:腹痛、白带和月经异常、膀胱刺激症等自觉症状, 腹部压痛、包块、宫颈举痛等体征消失, 及B超检查妇科炎性包块消失, 输卵管通畅或受孕;显效:自觉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B超检查炎性包块明显缩小至少1/2;好转:自觉症状、体征较前好转, B超检查炎性包块较前缩小1/3;无效:自觉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和改善, B超检查炎性包块较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
2 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疗程, 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评判, 治愈27例, 显效23例, 好转13例, 总有效率96.9%;无效2例, 占3.08%。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疾病特点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 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和有月经的妇女;亦可导致不孕和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 且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频繁, 妇科手术增多、工作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大、急性期治疗不够彻底等原因, 使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慢性盆腔炎多为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等细菌感染引起, 常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异常、膀胱刺激症状、性交痛、继发性不孕症等, 妇科检查有宫颈举痛、宫体或附件压痛、附件增厚或条索状包块、子宫活动度差等, B超均提示附件增粗、边界不清、盆腔包块、液性暗区等。盆腔内因长期炎症刺激, 周围组织器官粘连, 抗炎药物难以到达炎症组织深部, 因此疗效不够理想, 易反复发作。
3.2 综合治疗
头孢曲松钠是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用于敏感致病菌引起的盆腔感染, 替硝唑用于各种厌氧菌引起的盆腔感染, 两者不良反应均较少而轻微。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癥瘕、带下病”, 为湿热兼淤血停滞下焦, 治疗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我们利用传统中医药进行辩证施治采用中药保留灌肠, 使药物在温热作用下使血管扩张, 吸收入血进入下腔静脉, 直接作用于盆腔局部, 药物不经肝代谢, 减轻了肝脏负担, 避免了胃肠刺激, 药物在直肠可吸收50%~70%[2]。盆腔操是一种简便易学的有氧运动, 有助于女性提高盆底肌肉弹性、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盆骨底部的支持力, 可以减轻盆腔炎、子宫脱垂、痛经等病痛。我们采用三联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明显增加了治疗总有效率, 减轻了不良反应, 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3 注意要点
治疗前应综合检查, 排除盆腔内恶性疾病;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 消除其焦虑和悲观失望的不良心态, 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嘱其注意个人卫生、起居规律、合理膳食。长期用药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特别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定期随访观察疗效、按需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掌握居家灌肠的技巧, 注意药液量、温度、肛管插入深度、保留时间等, 严防发生意外情况;盆腔操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经期暂停。
综上所述, 西医输液、中药灌肠和盆腔操三联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疗效佳, 安全性高, 经济方便, 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摘要:采用西医输液、中药灌肠和盆腔操三联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慢性盆腔炎。结果联合治疗1个疗程后, 按照症状、体征和超声检查综合判断, 治愈27例, 显效23例, 总有效率为96.9%, 无严重不良反应。采用三联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疗效佳、安全性高, 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三联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治疗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46-252.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分析 篇8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抗生素治疗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 如已形成慢性附件炎, 则可触及肿块。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形成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 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由于盆腔瘀血, 患者可有月经增多, 卵巢功能损害, 可有月经失调, 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慢性盆腔炎一般可分为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与输卵管卵巢囊肿以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三种[1]。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失治、误治, 或因体弱病程迁延日久所致, 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治、易复发的特点。目前一般的治法可以采用中医治法与西医治疗, 中医包括穴位注射、穴位激光照射、艾灸以及拔罐和中药疗法等, 而西医则采用抗生素等治疗。我院于2006年4月—2010年6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4月—2010年6月期间来我院妇科门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患者280例, 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诊[2]。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0例, 年龄为22~49岁。两组年龄、发病史均无明显差异。检查后发现两组患者均低热、乏力、下腹及腰骶部坠胀, 常在月经前后、性交后或者劳累后加重;子宫多后位, 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状或片状物, 有压痛;B超可见陶氏腔积液, 单侧或两侧附件增粗或伴积液。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妇科千金胶囊 (由株州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 2颗/次, 3次/d, 12天为1疗程, 加抗生素静滴或口服, 于腰部热敷。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即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应用抗生素静滴或口服7~10天为1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自觉症状消失, 白带正常, 子宫活动正常, 宫旁组织及附件无增厚及压痛, B超检查无阳性体征, 不孕症者怀孕;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宫旁组织变软, 压痛明显减轻;有效:自觉症状好转, 宫旁组织压痛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
2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 140例患者中, 有125例痊愈, 总有效率高达100%, 而对照组中痊愈86例, 明显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详情见表1。
(例)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 近期无复发, 远期在140例患者中也仅有1例患者复发, 而对照组中, 近期有2例患者复发, 远期复发人数为24例。见表2。
例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多表现为双侧输卵管炎, 久而久之使输卵管的开口部分或全部闭锁以及输卵管内层粘膜因炎症粘连, 从而使管腔变窄或闭锁, 导致不孕、异位妊娠及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慢性盆腔炎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寻找可靠治疗方法显得非常迫切[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慢性盆腔炎的菌群复杂, 主要有链球菌, 葡萄球菌、大肠埃锲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的病原体, 左旋氧氟沙星、甲硝唑对上述菌群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且慢性盆腔炎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 周嗣组织粘连、增厚, 抗炎药物不易进入, 所以疗效不理想[4]。本次研究中单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为61.4%, 其虽然可以治疗慢性盆腔炎, 但其依然达不到理想水平。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是因禀赋不足, 摄生不慎, 阴户不洁或劳倦过度所致。妇科千金胶囊主要含有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等, 其主要功效为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 腹痛, 症见带下量多, 色黄质稠, 小腹疼痛, 腰骶酸痛, 神疲乏力, 而慢性盆腔炎多含有上述症候[5]。本次研究中, 采用妇科千金胶囊加抗生素治疗, 其痊愈率达89.3%, 有效率为100%, 明显高于抗生素对照组。在复发率指标上, 中西医治疗组同样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从整体和局部考虑, 通过调整机体平衡、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达到标本兼治, 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明显提高了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达到治疗的目的,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1:3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43.
[3]赵慧琴.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 2004, 24 (4) :41.
[4]宋鸿钊, 高耀洁, 王大琬.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66-167.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 篇9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超声波 观察治疗 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24-01
慢性盆腔炎不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可能导致不孕,月经紊乱,异位妊娠症等许多的妇科疾病。超声波具有能量传递,吸收,束射,多普勒效应,声压效应,超声衰减等特性,正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这些特性使得其在观察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超声波在观察慢性盆腔炎中的作用
1.1 B超诊断
超声简便易行,可以协助诊断慢性盆腔炎, 以了解盆腔包块的性质 , 而且治疗过程中可反复采用这种检查方法以了解疾病变化情况。也可以观察药物治疗的好转过程。当用一个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时,药物的显效过程可以用一下来表示。当痊愈时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 B 超复查显示盆腔正常,当药物显效时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 ,B超显示附件增厚程度明显减轻,或盆腔包块明显缩小, 盆腔积液消失;当好转时,症状和体征部分改善, B 超显示附件增厚程度减轻或盆腔包块缩小,盆腔积液消失 ;当药物无效时 , 症 状 和体征均无改善 , B超复查无变化 。
1.2 三维超声诊断
三维超声诊断可以了解盆腔中各个脏器的形态,大小,回声等情况,他不仅能够检出疾病的的异常和疾病的性质,还能够动态连续地显示出空腔器官内的表面结构,能够立体、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显示病变形态。三维超声诊断还具有成像时图像的采集时间比较短,假象比较少,影像逼真,还可以对时间进行调整等优势。三维超声诊断还具有无创、安全、精准 等显著的特点。
1.3 彩超诊断
彩超是根据超声波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来诊断疾病的,它可以测量盆腔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状态。临床上依据它的这个特性来观察慢性盆腔炎时血流速度和状态,由于彩超的价格比较便宜,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反复的做彩超,以此为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也可以用来观察药物改善血流的过程。
1.4 脉冲多普勒诊断
该种超声波诊断的特点是可以反应盆腔器官的血流状态,与彩超原理相似,由于他有许多的局限性,使得它的作用却远不及彩超,现在很少使用了。
1.5 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诊断
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由于它具有组织穿透能力,所以可以判断慢性盆腔炎的深度。
2 超声波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作用
2.1 根据超声波的机械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超声波疗法能够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对组织营养状态起到改善的作用 ,提高新陈代谢 ,使细胞的通透性增加,改变组织氢离子浓度 ,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 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病变组织修复还能够刺激神经系统核细胞的功能。这对抗生素应用效果不佳的患者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由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盆腔血流缓慢,所以利用超声波治疗起到了对因治疗的效果。
2.2 根据超声波的温热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超声波的温热作用,就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最转换过程。超声波的温热作用,可以引起人体血管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变化,最后在人体组织产生各种效应。利用他的这个作用进行高强度的聚焦以此来治疗疾病。将多束超声波准确地对准靶细胞,短时间内照射靶细胞,使其温度升高,致使蛋白质凝固或融化,组织坏死,适当的控制超声的强度和照射时间,可以在坏死组织周围形成组织膜,从而起到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它具有较高的聚焦能力,虽然对组织有较大的穿透力,但是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2.3 根据超声波的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它的这些特性可以影响酶的活性,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影响人体细胞的合成等作用。在慢性盆腔炎中可以根据它的这种特性来抑制炎症细胞的产生,增强ATP酶的活性,加强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使各种炎症细胞的吞噬,游走的功能增强,促进炎症的好转。它也可以加强成纤维细胞的合成,胶原蛋白和基质增多,促进了炎症的愈合与瘢痕的形成。
2.4 运用药物联合超声治疗慢性盆腔炎
采用超激光B型探头及C型,可以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 ,促进致痛物质的代谢和抑制神经的兴奋性 ,增强机体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 . 以此达到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消除炎性反应和纤维结缔组织粘连的目的 。由于超声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加细胞的通透性,在这个作用的基础上,在进行药物的治疗,这样可以增加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抗菌的作用。
參考文献
[1]喻胜,翟虹.超声评价盆炎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1,29(1):15-16.
[2]榻丽萍.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J].微创医学.2013,8(1):119+121.
[3]田学成,李重远.浅谈轧辊探伤中超声波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0):90.
[4]张志军,严婷.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3O(2):173-174.
[5]郭建.超声波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91-92.
[6]余际发,廖丽华,陈大刚,等.三维超声波诊断子宫异常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06-207.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探讨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诊断标准[1]
患者有:①急性盆腔炎史;慢性盆腔痛、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不孕及异位妊娠史;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月经失调、或月经不规则;全身症状可有低热、易感疲倦, 病程时间较长, 部分患者可有精神不振、失眠、周身不适等神经衰弱症状;②体征:患者子宫体可有增大、呈后倾后屈, 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压痛;宫体一侧或两侧呈片状增厚、索条状增粗或触及活动受限的囊性肿物并有轻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③B超检查可探及子宫一侧或两侧肿物内有不规则的液性回声;子宫直肠陷凹可有液性暗区。
1.1.2 一般资料
4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 年龄24~40岁38例, 40~45岁7例, 45岁以上者3例, 平均 (33.5±4.7) 岁, 病程2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腰痛, 或月经量多。妇科检查一般有子宫偏大, 质软或硬, 压痛明显。B超显示子宫增大, 附件增粗, 或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排除其他生殖系统疾病。
1.2 治疗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4例对照组及24例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孕产史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24例患者应用0.3%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 0.5%甲硝唑100 ml, 均2次/d静脉滴注, 10 d为一疗程, 连用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抗菌素局部封闭[3], 采用林可霉素2 ml, 利多卡因1 ml, 地塞米松2 mg, 0.9%NaCl注射液15 ml局部封闭。注意封闭前排空膀胱, 取穴在耻骨联合上二横指, 前正中线旁开1~2横指, 用5 ml针头, 20 ml针管吸取上述药液局部封闭, 深度至筋膜层, 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 5~7 d为1个疗程, 经期疗效好。
1.3 疗效判断标准[4]
治愈:下腹部坠痛伴腰骶部酸痛消失, 白带正常, B超提示炎症图像消失, 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正常或附件增粗无压痛。好转:下腹部坠痛、腰骶部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 白带减少, B超提示炎症图像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B超炎症图像均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1.0软件,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4例中, 痊愈14例, 好转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24例中, 痊愈8例, 好转10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病, 长期反复发作, 伴下腹、腰骶部胀痛, 并可引起月经不调、不孕及盆腔包块。慢性盆腔炎大多由急性期治疗不当或不彻底或未经治疗发展而来。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除此患者要注意休息, 讲究卫生, 改善营养, 加强锻炼, 树立彻底治疗疾病的信心。抗生素治疗分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 慢性盆腔炎由于长期炎症刺激, 器官周围易于出现粘连、纤维化,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抗菌药物不易进入病变组织, 而局部用药则可有效地弥补全身用药的这一不足, 可以将已选定的药物进行侧穹窿封闭、宫腔注射等。经期盆腔充血, 血药浓度高, 抗菌药物容易吸收, 故选择经期抗菌素局部封闭[3]。抗生素全身用药结合抗菌素局部封闭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促进由炎症引起的盆腔增生和粘连的软化和吸收, 明显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达到治疗的目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4例对照组及24例观察组。对照组应用0.3%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 0.5%甲硝唑100ml, 均2次/d静脉滴注, 10d为一疗程, 连用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抗生素局部封闭,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24例中, 痊愈14例, 好转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24例中, 痊愈8例, 好转10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抗生素全身用药结合抗菌素局部封闭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促进由炎症引起的盆腔增生和粘连的软化和吸收, 明显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达到治疗的目的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乐杰, 谢幸, 丰有吉.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74-276.
[2]乐杰.妇科科学.人民出版社, 2001:34.
[3]陶兆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8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1.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推荐阅读:
慢性盆腔痛的药物治疗05-21
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护08-24
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06-06
急慢性盆腔炎09-11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08-03
慢性盆腔痛05-24
慢性盆腔疼痛症05-12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10-23
盆腔炎的预防与治疗07-08
慢性泄泻的治疗体会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