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2024-10-24

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通用13篇)

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1

盆腔积液病因:

月经期不注意卫生(15%):

女性朋友们在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会有脱落的现象,这样宫腔内部的血窦就呈现了开放的状态,并且会存在有凝固的血块等,此时非常适宜细菌的滋生。所以如果女性朋友们如果在月经来潮时不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情况,或者没有使用符合标准的卫生棉、卫生纸等等,或者在月经期间进行了性生活,都给细菌的滋生和感染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从而会引发女性盆腔炎的情况。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26%):

有一些女性朋友们会患有一些阑尾炎或者是腹膜的炎症,而女性的生殖器官有在附近,炎症不及时的处理就很容易引发蔓延的情况,最终会导致女性的盆腔部位炎症。某一些女性朋友患有一些慢性的宫颈炎症,炎症会通过淋巴进行血液的循环,最终也会引发女性盆腔部位结缔组织发炎的现象。

产后、流产后感染(25%):

女性朋友们在生产和人工流产后,因为身体受到了很多的损伤,所以身体非常的虚弱,身体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也比较的低下,并且此时女性的宫颈口也处于一个扩张的状态,此时如果没有注意个人的卫生情况,那么阴道和宫颈内所有的细菌也有可能会不断的上行而造成女性盆腔的感染的情况。

妇科手术后感染(15%):

女性朋友们在进行一些人工手术、放环手术、输卵管造影等等的手术时,如果手术的过程中消毒不是很严格,那么很容易在手术后引发女性的感染问题。并且如果女性在手术后不注重个人的卫生情况,不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恢复治疗,治疗后太早的进行性生活等等,都会引发细菌不断的生性而导致女性的盆腔部位感染,引发女性盆腔炎症的发生。所以女性朋友们在手术只有一定要注意个人的卫生情况,避免发生感染。

盆腔积液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方药用: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9g。痛重时加延胡索9g。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9g、黄芪15g。

物理疗法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蜡疗等。

盆腔积液的护理事项:

1、识别下腹疼痛等。疾病出现之后需要积极的治疗,不然会导致病情恶化,出现下腹疼痛、肛门坠胀、腰痛腰酸的异常症状,一旦遇到这种异常情况的时候,就要警惕盆腔积液侵袭了,为了避免影响工作和学习,需要及时的识别治疗。

2、识别盆腔炎症。如何识别女性的盆腔积液疾病?疾病出现之后,不及时的治疗,积液就会刺激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可引起盆腔周围组织炎症扩散,当殃及到其他脏器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情况。

3、识别不孕症状。护理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及时的识别不孕症状,盆腔积液出现之后,若不及时的治疗,病情会蔓延到输卵管伞端,出现输卵管粘连、不通,危害女性的正常生育。

4、盆腔积液出现之后有怎样的护理?注意清洁卫生。女性朋友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私处的卫生,不及时的清洁会导致细菌通过进行蔓延传播,引发炎症,因此在护理盆腔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

对于盆腔积液治疗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各位对于治疗盆腔积液能有更多的了解及认识。由于盆腔积液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对于该病症女性朋友不能大意,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并配合医生做治疗。

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8例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满足《妇产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通过B超检查显示输卵管变粗、伴随盆腔积液和肿块。排除患者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排除哺乳期和妊娠期的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5~51岁, 平均为 (38.3±13.7) 岁, 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4年, 平均为 (2.1±0.5) 年;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5~50岁, 平均为 (37.6±13.2) 岁, 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5年, 平均为 (2.4±0.6) 年。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组间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应用重要灌肠进行治疗, 药剂组成为:野菊花25 g;丹参25 g;莪术30 g、皂角刺10 g、红藤25 g、紫花地丁255 g、路路通15 g、枳实25 g、蒲公英25 g、败酱草15 g、当归30 g、三棱30 g以及红花25 g。将药草煎汁, 在温度降至36℃左右是通过输液导管插入肛门中, 深度在20 cm, 灌入肠道中, 保留4 h。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口服慢炎汤, 方剂组成为:当归10 g、金毛狗脊20 g、杜仲10 g、鸡血藤15 g、红花10 g、薏苡仁15 g、茯苓10 g、路路通10 g、炒神曲10 g、川穹9 g、醋制香附10 g、合欢皮15 g, 水煎服, 每剂分为3次服用, 每天1剂, 以7 d作为一个治疗疗程;观察组患者在中药灌肠的基础上应用体外电场热疗进行干预, 选择体外电场热疗机在灌肠之。后30 min进性治疗, 电压控制在200~240 V, 基于患者的热感进行调整。将电机中心与患者的皮肤保持5 cm左右的距离, 对准耻骨上方开始进行治疗[3], 每次40 min, 每2天治疗1次, 同样以7 d作为1个治疗疗程。

1.3 疗效的评价标准。

治愈:通过理化和常规妇科检查显示各项指标正常, 临床腰骶胀痛、小腹坠胀等症状消失, 停药1个月致病病情未出现反复;显效:通过各项检查显示临床指标显著改善, 症状明显减轻, 停药后1个月内未复发;有效:理化和常规妇科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腰骶胀痛、小腹坠胀等症状有所减轻, 停药后偶有复发;无效:各项临床检查显示指标和症状没有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

总治疗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全部录入到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 比较采用t值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54患者通过治疗由21例患者评价为治愈、18例患者为显效、14例患者为有效, 仅1例患者通过治疗无效, 总治疗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中评价为治愈的患者有15例、显效患者19例、有效患者13例, 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7.04%。对比两组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盆腔积液积分对比:

与治疗前对比,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盆腔积液积分均得到显著改善, 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结果由于对照组, 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原大多为病毒感染造成慢性输卵管炎, 或者是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导致病程迁移[4]。患者的抵抗力一旦下降就会出现反复发作现象, 不仅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同时可能导致患者不孕、宫外孕。在中医中, 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属于“淤症”的范畴[5,6,7,8,9,10], 因此临床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药方中的紫花地丁和蒲公英等具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红藤与败酱草能够分散淤血、丹参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功效;当归能够补气血。使用直肠给药的方式通过黏膜快速作用于病灶位置。同时, 观察组辅以体外电场热疗, 能够促进盆腔中局部组织的热效应, 加速盆腔积液的吸收, 改善营养状态。通过中药灌肠结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好, 有效率达到98.15%, 且盆腔积液与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效果优于对照组, 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中医方法对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8例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应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4例。对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体外电场热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盆腔积液以及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腔积液和疼痛评分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药灌肠方法结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效果, 能够改善患者疼痛、促进药物吸收,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体外电场热疗,盆腔积液,慢性盆腔炎

参考文献

[1]赵福玲.不同中医方法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 2013, 26 (8) :109-110.

[2]谢仙丽.不同中医方法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8 (5) :45.

[3]吴素林.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 2011, 17 (24) :141-142.

[4]王雪红.红藤合剂合用地塞米松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 19 (6) :505.

[5]卜翠柳.自拟化瘀消炎汤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6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3, 19 (9) :44-45.

[6]梁江红, 刘永珍, 郑蓉.中药灌肠联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40例[J].河南中医, 2016, 36 (3) :518-520.

[7]贾福青.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6, 16 (50) :115.

[8]周永红.左氧氟沙星、中药灌肠、体外电场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并发盆腔积液80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 (9) :1387-1388.

[9]纵艳艳, 陈衍秋, 胡赛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 (6) :1059-1060.

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3

关键词 结核性盆腔积液 利福霉素 异烟肼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1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2~38岁,平均29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2.2年。全部患者已经临床诊断为结核性盆腔积液,经抗结核治疗1个月~12个月,平均3.4个月。

临床表现:腹胀腹痛22例,不孕症11例,月经不调3例。盆腔积液深度4~10cm,盆腔积液局限于子宫直肠陷凹处,7例有不同程度的分隔。30例中有6例经腹腔镜或开腹探查确诊。

抗结核治疗:本组病例均用1年的治疗方案,方案为2HRZF/10HRE,即强化期口服异烟肼0.3g,1次/日;利福平0.45g,1次/日;吡嗪酰胺0.5g,3次/日;乙胺丁醇0.75g,1次/日;共计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1次/日,共10个月。

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选用12号腰穿针接20ml注射器从后穹窿刺入,有落空感后回抽,抽出积液量40ml~800ml不等,抽净积液后注药,一组注入异烟肼0.3g+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注射液,一组注入利福霉素0.5g+5%葡萄糖注射液20ml。穿刺后1周复查盆腔彩超,重复注药直至盆腔积液深度<2cm。

疗效判断标准:以治疗后1个月盆腔彩超报告盆腔积液深度为准,完全消失为显效,深度<2cm为有效,积液量无变化或增长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在SPSS10.0统计软件上进行分析,效果评价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利福霉素组平均穿刺次数为2.3次,异烟肼组为3.8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论

盆腔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核病变,称为结核性盆腔炎,绝大多数为全身继发性结核病。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受累部位较广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不孕、腹胀和体检发现盆腔积液为主。对于盆腔积液较多又无盆腔穿刺禁忌证者,早期后穿窿穿刺放液同时局部注药,不仅能够减轻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而且抽出含有大量纤维素的积液和局部用药,可以显著减少日后的盆腔粘连,后遗症的发生。后穿窿穿刺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容易操作、费用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核性盆腔炎手段[1]。异烟肼的渗透力很强,属杀菌药物,局部刺激小,全身用药大部分在肝中被代谢为乙酰异烟肼、异烟酸等。而盆腔局部用药,身体对异烟肼乙酰化的速度明显减缓,呈慢代谢型,显效较快。在结核性盆腔积液治疗中,临床通常采用在全身抗结核基础上,一般在穿刺抽液以后,给予异烟肼和地塞米松胸腔注入,但疗效维持欠佳,有一少部分患者在抽液注药以后腹水继续渗出,需要反复多次穿刺抽液,还有少数患者腹水吸收的不理想,使盆腔粘连、积液包裹导致病程延长。利福霉素是一种完全杀菌药,盆腔内注入利福霉素使盆腔内保持高浓度,而利福平对结核杆菌及其他多种病菌均有極强的杀灭能力,应用利福霉素盆腔注入有效率高、穿刺数少,盆腔粘连的发生率下降,可有效降低继发不孕的风险,使患者疗程缩短、花费少。后穹隆穿刺抽液注入利福霉素是一种安全、经济、简单有效的盆腔结核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燕琴.应用后穹隆穿刺诊断结核性盆腔炎[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5):324.

2 马屿,朱莉贞.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0-250.

3 潘贺,李慕.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6-227.

造成盆腔积液的原因 篇4

2、病理性的盆腔积液:病理性的盆腔积液多是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的原因多与患者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如经期、产后一月内有性生活,妇科手术后一月内洗盆浴等。人工流产、引产消毒不严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可引起盆腔积液。因盆腔炎症引起的积液最好作后穹隆穿刺检查,鉴定一下液体性质。如有慢性感染病灶,可能是妇科系统如卵巢、输卵管的炎症,也可能由结核或者肿瘤引起。盆腔炎要早治,拖久了会影响生育。要确定盆腔炎的致病菌,应通过特殊的化验检查,然后对症用药。

目前,不少医生采取后穹隆穿刺抽取积液进行治疗,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单纯抽积液不但不会治好盆腔积液,还会使积液增多。临床上尽管大家都清楚其病理性积液的原因是由于盆腔炎症,治疗上也是针对盆腔炎治疗,但大量使用抗菌素或其它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的原因是,盆腔炎造成的盆腔局部结缔组织粘连,使药物很难达到病变局部;同时,并非盆腔炎就一定能查出特异性的病原生物,使用抗生素没有特别的针对性,疗效也难以保证。

★ 小儿鞘膜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 膝关节积液的治疗方法

★ 中医怎么治疗耳鸣

★ 中医怎么治疗粉刺

★ 中医如何治疗青春痘

★ 中医怎么治疗支气管炎

★ 中医怎么治疗口气

★ 腹泻中医怎么治疗

★ 肾结石中医怎么治疗

小儿胸腔积液治疗方法 篇5

1、结核性胸腔积液

(1)抗结核药物治疗。

(2)胸腔穿刺抽液:中等量以上积液需治疗性胸腔穿刺抽液,可减轻或解除肺、心血管的受压症状,减少纤维蛋白沉着及胸膜增厚,降低或避免影响肺功能的可能,另外抽液治疗具有减轻结核毒性症状作用。抽液每次不宜超过1000ml,不宜过快、过多,以免造成胸腔压力骤降,出现复张后肺水肿。抽液过程中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发凉,则考虑“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使患者平卧,密切观察血压等症状变化,必要时肌注尼可刹米(可拉明)0.375g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中毒症状,可加快胸腔积液吸收(缩短积液吸收时间)、减少胸膜增厚、粘连的机会。但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导致结核播散,必须谨慎应用。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前提下,主要用于有严重结核毒性症状经抽液、抗结核治疗未有效缓解的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小剂量(15~30mg/d泼尼松)、疗程一般不超过4~6周,要求症状得到控制后尽早减量、停药。

2、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系最常见的胸腔积液之一。其中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的转移是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病因。

(1)全身性抗肿瘤化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病变不仅局限于胸腔局部(除原发胸膜恶性肿瘤外),因此,对于全身性抗肿瘤化疗较为敏感的恶性肿瘤,如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经全身性化疗约1/3患者胸腔积液消失。

(2)胸腔局部治疗:

①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通常采用肋间切开引流尽可能将胸腔积液排空,经引流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如顺铂(顺氯氨铂)40~80mg、多柔比星(阿霉素)30mg、丝裂霉素10~20mg、博莱霉素60mg、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750~1000mg等,既有杀伤癌细胞作用,又可引起胸膜粘连。

②胸膜腔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如短小棒状杆菌疫菌(cp),链球菌722制剂(沙培林0K-432)、胞必佳,IL-2、干扰素、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③胸膜粘连术:采用四环素(每次<2g)、滑石粉(每次<5g)、多西环素等粘连剂,使胸膜粘连、胸膜腔闭锁,阻止胸腔积液复发。

对于胸腔内注射抗肿瘤药物或胸膜粘连剂,可同时注入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以减轻胸痛或发热,嘱患者在注药后2h内卧床休息并定时不断更换体位,以5~10min为宜,使药物能与胸膜或病灶广泛接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化脓性胸腔积液(简称脓胸)

脓胸常继发于化脓性感染或外伤。感染病原体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革兰阴性杆菌、结核菌、放线菌等。

急性期脓胸给予强有力抗感染治疗同时(全身和局部胸腔内给药),应积极引流胸腔脓液,可反复胸穿或肋间切开引流,并采用2%碳酸氢钠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结核性脓胸)。胸腔内注入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以利于引流。对于有支气管胸膜瘘存在者,不宜胸腔冲洗,以免窒息或感染播散。慢性期脓胸由于化脓性炎症周期长,产生广泛胸膜增厚、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肺脏被包裹不能张开,影响肺和心脏功能,常需作胸膜剥脱术。若肺仍不能复张,则需加胸廓改形术以消除残腔。对于支气管胸膜瘘者,作瘘管结扎术,必要时行胸廓改形术。脓胸慢性期者,呈慢性消耗、营养不良,支持治疗显得十分重要,应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能量食物,注意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

胸腔积液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积极防治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慢性盆腔炎治疗方法 篇6

临床以清热解毒为主,去湿化瘀为辅。慢性盆腔炎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气血相缚结,凝聚不去。临床以湿热淤积、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湿凝滞症多见,其中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恶寒或者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带下量增多,色黄,质黏稠,味臭,经行则量多或者淋漓不尽。舌红赤,苔黄厚,脉滑数。

方药用: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黄9g。痛重时加延胡索9g。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常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9g、黄芪15g。中药可口服或灌肠。

2.艾灸

(一)取穴

主穴:气海、中极、归来。

配穴:大肠俞、次髎。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加配穴。每次取2~3穴。操作可用传统法隔姜灸亦可用经穴灸疗仪灸照。传统法为:取纯艾做成直径1.5厘米,高1.8厘米的艾炷,置于0.4厘米厚之鲜姜片上点燃,每穴灸3壮,每壮约需6~7分钟。灸照法为:用经穴灸疗仪,灸头固定在穴位上,穴上置0.2厘米厚之鲜姜片,每次灸照20分钟,温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度。上述均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约需二~三疗程。

3.体针

(一)取穴

主穴:关元、水道、足三里、三阴交、归来、蠡沟。

配穴:腰酸加肾俞、次Liao、委中;白带多加地机、阴陵泉;月经不调加照海、行间;腹胀加带脉、气海;炎性肿块加府舍。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2~3穴,据症酌加配穴。关元穴针感要求达到阴道,水道、归来宜往附件部放散,手法要求提插轻匀,并结合小幅度捻转,重在激发得气。以停针时,患者感到腹内有一阵阵如发病时的腹痛感为佳。余穴得气后,作平补平泻手法。均留针15~20分钟,腹部穴留针时可加用温针。针刺时,不宜直接刺炎症部位和包块区。月经期暂不用温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4.拔罐

(一)取穴

主穴:关元、肾俞、三阴交、第十七椎下。

配穴:气海、腰眼、大椎、八髎。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欠佳时加取或改取配穴。每次选用2~3穴,先按摩穴位,待周围络脉显露后,即用三棱针点刺,按症情轻重而决定点刺数量及深浅,再以投火法或抽吸法拔罐5~10分钟。出血量少则3~5毫升,多可达数十毫升。

并可先取罐具以闪火法吸拔,留罐15~20分钟,再以三棱针(亦可用皮肤针)迅速点刺十数下,散刺轻刺,以微出血为准。接著艾条薰灸15分钟。

上穴方法每日或隔日1次,穴位交替轮用,10次为一疗程。

5.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下腹痛:归来、水道,腰痛:命门、肾俞、气海俞、腰阳关;腰骶痛:关元俞、膀胱俞、上髎、次髎、炎性包块: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处。

(二)治法

敷药制备:炮姜30克,草红花24克,肉桂15克,白芥子、胆南星各18克,麻黄、生半夏、生附子各21克,红娘子、红芽大戟各3克。用香油5斤将上药炸枯去渣,按每斤油加入樟丹240克,1.5斤油加麝香4克、藤黄面30克,摊成大膏药每张重6克,小膏药每张重3克,备用。

使用时将所选穴区洗净拭干,把膏药加温烘烊后贴穴,除阿是穴用大膏 药,余均用小膏药。夏季12小时换药1次,冬季2日换药1次。月经期停用,12次为一疗程。

6.温针

(一)取穴

主穴:关元、归来、足三里。

(二)治法

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7

关键词:BSD2000,深部热疗,腹盆腔肿瘤

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晚期往往合并腹腔转移及腹腔积液, 为姑息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腹腔灌注化疗是针对晚期腹盆腔转移治疗的有效措施, 我科自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 对44例晚期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BSD2000深部热疗并灌注化疗、单纯灌注化疗两种方法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 对其疗效及毒性进行系统严密的观察,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两组患者, 全部患者数目为44例, 男性24例, 女性20例, 中位年龄为44.6岁, 卡氏评分40~80分, 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病理诊断, 其中, 卵巢癌20例, 胃癌腹腔转移15例, 肝癌腹腔转移5例, 胆管癌腹腔转移2例, 胰腺癌术后复发腹腔转移2例, 热疗前所有病例均经过影像学包括彩超、CT等测量可见病灶。BSD2000深部热疗并灌注化疗22例为治疗组, 单纯灌注化疗22例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全组病例均利用深静脉穿刺导管经皮腹穿刺成功后留置导管, 先将腹水尽量放干净, 后再注入生理盐水500~1000mL, 同时腹腔均注入化疗药物顺铂60mg。腹腔热灌注化疗1次/1周, 联合组:先将患者置于BSD2000热疗机上, 通过腹盆腔置管引流出腹盆腔积液, 引流结束后灌注生理盐水500~1000mL, 然后灌注顺铂60mg, 灌注完毕后首先根据患者CT数据确定靶区范围, 设计加热区和靶区范围重合, 标记后测温探针, 并同时检查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辐射器水囊冲满, 启动治疗计划, 使初始功率为200~300W, 使病灶靶区温度保持在41~43℃。

1.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每位患者至少完成2个治疗周期并评价疗效, 在结束治疗后的2~3周进行CT复查, 根据WHO可测量实体肿瘤的近期疗效评判标准进行疗效评判。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及进展 (PD) , CR+PR为有效。1.3.3不良反应

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标准进行观察, 毒性反应分为0~Ⅳ度。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后治疗组CR 2例, PR 12例, SD 5例, PD 3例, CR+PR=14例, 有效率 (为63.64%;对照组CR 1例, PR 10例, SD 4例, PD 7例, CR+PR=11例, RR为31.8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χ2=3.356, P=0.036) 。

2.2 不良反应

单纯灌注化疗组合联合热疗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主要为化疗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 联合治疗组患者出现出汗、乏力等症状, 大多能耐受。

3 讨论

科学实验证明:肿瘤在39~40℃时其活性受到抑制而趋向凋亡, 在40~42℃时, 肿瘤细胞就会严重受损, 并在较短时间内死亡[1]。这就说明肿瘤都是怕热的, 而热疗正是针对肿瘤这一弱点对肿瘤进行攻击的[2]。化疗是继手术后的第二大疗法, 但化疗杀伤细胞不分敌我, 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伤害人体正常细胞, 患者容易产生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和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因此, 使很多患者难以承受。而且通常使用的化疗药物并非对所有的肿瘤都能杀灭, 一些位于肿瘤中心部分的那些因缺氧、缺血、pH值低和营养状态差的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 化疗药物在这些肿瘤细胞上不会起到明显作用[3]。而往往这些细胞正是肿瘤化疗后复发转移的根源。但是高温的热量对这些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 同时还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促使药物吸收。

所以, 当化疗与热疗联合应用时, 加快了血液循环, 扩张了血管, 使进入到肿瘤细胞内的化疗药物增多了, 从而增加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同时再加上热疗本身对肿瘤的高温杀伤作用, 二者合力可将肿瘤杀灭的更加彻底。此外, 由于热疗对化疗药物具有如此明显的增效作用, 所以可以在原本的基础上可降低药物的剂量, 这样, 在提高疗效的同时, 也减轻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传统的将盐水和铂类化疗药物加热到40~42℃然后灌注化疗也取得了超过单纯灌注化疗的疗效, 但同样具有温度不宜控制及维持时间短的特点, BSD2000深部热疗机为美国进口机型, 相比传统热疗设备有几大特点, 有多个射频功率输出通道, 独立的振幅和相位, 反射功率可以监测和控制。辐射器带有水囊, 其水温可调并可循环, 因此可有效降低皮温和起到很好的偶合作用。测温系统:精确有效, 各通道相位, 振幅, 入射功率, 反射功率都可监测和调整。可同时显示各路测温探针的实时温度及升温速度, 并随时调整控制温度。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 联合治疗组腹腔积液的客观有效率为63.64% (14/22) , 我们认为应用BSD2000联合腹盆腔灌注化疗效果满意, 特别是应用BSD2000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 治疗过程中通过设备准确了解腹盆腔内的温度。我们认为BSD2000联合腹盆腔灌注化疗针对晚期腹盆腔恶性积液特别为卵巢癌、胃癌晚期恶性积液有明确疗效,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志刚, 卿三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癌[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 14 (2) :135.

[2]马胜林.肿瘤热化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 2004, 16 (5) :257.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篇8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 ;中医内治法 ;中医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34-02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1]为一组上生殖道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是妇科常见的炎症之一,根据其进展和危急程度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一般来说,急性盆腔炎指的是微生物从阴道和子宫颈管内膜上行传播到子宫内膜、输卵管及其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种上生殖道的炎症;慢性盆腔炎指的是急性进展过程的后遗症,例如瘢痕、粘连和输卵管梗阻。

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类药,以消炎和缓解疼痛为主,而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按其临床表现来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中医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内外治法总结如下。

1 内治法

1.1 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陈玉芳[2]用花红片治疗急性盆腔炎,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健玲[3]用阶段性分期治疗, 初期清热解毒, 选用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 中期清热利湿, 佐以活血化瘀, 选用鱼腥草、黄柏、佩兰等; 后期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选用丹参、太子参等。

1.2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1.2.1 气滞血瘀型 治以理气化瘀、活血止痛。雷洁莹等[4]用盆炎方治疗本病患者30例,治疗组采用盆炎方,对照组采用环丙沙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杨昉[5]用少腹通络颗粒、李蕾[6]用疏气定痛汤治疗该型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1.4%、80.00%,疗效明显。

1.2.2 湿热瘀滞型 治法为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王素改[7]选用本病患者14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清解汤,对照组采用抗妇炎胶囊。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4.8%,治疗组为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李政海等[8]用金香胶囊、刘微微[9]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该型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分别为30.84%、90.00%。

1.2.3 寒湿凝滞型 治法以除湿散寒、行气化瘀止痛。尹英实[10]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痊愈26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陆萍[11]用桂附盆愈方、张莉莉等[12]用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治疗该型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3%,疗效显著。

1.2.4 气虚血瘀型 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陈芬[13]将67例该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盆炎丸34例;对照组常规抗生素 33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周英等[14]用芪藤止痛汤治疗此型慢性盆腔炎,有效率为88%,效果明显。

2 外治法

2.1 经直肠给药 王海娜等[15]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和对照组(西医治疗)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朱娇芳[16]、张彩虹[17]用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本病,总有效率分别为86.0%、91.67%,疗效显著。

2.2 经皮肤给药 马仁萍等[18]采用慢性盆腔炎协定处方加减,利用熏蒸汽治疗本病 48例,总有效率达 95.8%,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静滴,总有效率为 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莲英[19]采用大黄牡丹皮汤、邓月霞等[20]用大黄粉和芒硝装袋热敷治疗盆腔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6.2%、 95%,效果良好。

2.3 针灸疗法 张炎华[21]用针灸取穴关元、中极、血海等,效果良好。陈蓉等[22]对 40 例本病患者采用针刺(关元、气海、中脘等穴)联合口服盆炎清胶囊,对照组仅口服盆炎清胶囊,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 97.5%、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能增加口服药物的疗效,改善症状。

3 综合疗法

近年来,医学界多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陈快新[23]选用患者62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服、内服、灌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头孢拉定胶囊、替硝唑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冬梅[24]用中药内服灌肠外加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对比治疗前后症候体征表现、C 反应蛋白的系统检测,结果:慢性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达 94.9%, CRP 在治疗前后对比,由治疗前的(47.8±12.8)下降到治疗后的(10.3±5.7)。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方法多样,可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灌肠、皮肤给药、针灸等,或单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同用,以达内外合治、标本兼治的效果,不仅可抗菌消炎,而且改善组织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急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减少复发。因此中医药对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中医在治疗 PID 上强调辨证论治,忽略了对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在中医古籍中少有疗效评价方法的论述,现行的中医药治疗 PID 的临床评价,多自觉或不自觉地照搬西医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且缺乏中医特色[25]。因此,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科学研究又国际通用的标准,成为中医药治疗PID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生出版社,2013:258.

[2] ]陈玉芳. 花红片治疗急性盆腔炎 60 例临床观察[ J ].中外医疗 2010,7:2-3.

[3]黄健玲.黄健玲教授治疗盆腔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 2006, 38 (7):18- 20.

[4]雷洁莹,黄健玲,何丽华. 盆炎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30例[J].新中医,2010,42(1):58-59.

[5] 杨昉.少腹通络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3):209-210.

[6]李蕾.疏气定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0(30):2361-2362.

[7]王素改.补肾清解汤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66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2):37-38.

[8]李政海,苏作林,廖展苇,等.金香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滞证) 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705-1707.

[9]刘微微.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60例[J].山西中医杂志,2011,27(3):16-17.

[10]尹英实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60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25-126.

[11]陆萍.桂附盆愈方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80例[J].江西中医药杂志,2008,39(311):40-41.

[12]张莉莉. 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30例[J].四川中医杂志,2010,28(4):91-92.

[13]陈芬.盆炎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1):63-65.

[14]周英.芪藤止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207-1209.

[15]王海娜,胡超峰,蒋优芬.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492-2493.

[16]朱娇芳,赵燕宁,陈琰.红藤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02:54-55.

[17]张彩虹,杜艳.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 48 例[J].现代中医药,2009,05:19 .

[18]马仁萍,谷玉珍.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熏蒸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4:157-158.

[19]安莲英.大黄牡丹皮汤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J] .山东中医药杂志,2008,27 ( 2 ) :127.

[20]邓月霞,张月霞.大黄、芒硝外敷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 100 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08:15.

[21]张炎华.针灸配合理疗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J].当代医学,2012,18(25):154-155.

[22]陈蓉,黄健玲,贡欣.针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10:2036-2038.

[23]陈快新.中药三和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解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4)):105-106.

[24]王冬梅.中药内服灌肠外加针灸治疗慢性盆炎78例临床观察 [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07-208.

[25]马建峰,魏绍斌,林 燕,等.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分析[J].西部中医药杂志,2011,24(9):102-105.

慢性盆腔炎如何治疗 篇9

第二、输卵管积水与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发炎后,伞端粘连闭锁,管壁渗出浆液性液体,潴溜于管腔内形成输卵管积水。有明输卵管积脓的脓液吸收后,也可形成输卵管积水。如果同时累及卵巢则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

第三、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蔓延到宫旁结缔组织和子宫骶韧带处最多见。局部组织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散开直达盆壁,子宫固定不动或被牵向患侧。

慢性盆腔炎中医疗法多 篇10

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孙红副教授指出,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着独特的优势,常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外敷及饮食疗法,效果明显。

中药内服法

湿热瘀结证

症状: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疼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后加重,月经不调,量多,带下黄稠,秽臭,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生蒲黄、茵陈各9g,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薏苡仁20g。

寒湿凝滞证

症状:少腹胀痛冷感,腰骶酸痛,畏寒肢冷,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清稀量多,舌质淡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

治则: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元胡、丹参、川芎、木香各10g,穿山甲15g,小茴香、肉桂、柴胡各6g。

气滞血瘀证

症状:少腹痛如针刺或长期隐痛,痛处不移,月经不调,血色紫暗有块,白带量多,头晕倦怠,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脉涩或沉。

治则: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制乳没各10g,茯苓、赤芍、丹皮、桃仁、元胡、大腹皮、香附各10g,红藤、薏苡仁、败酱草各30g。

气虚血瘀证

症状:少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则: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各10g。

中药保留灌肠法

常用败酱草、红藤、三棱、莪术各30g,乳香、没药各10g,刘寄奴、赤芍各15g。水煎取100~150ml,待药液温度降至39~40℃左右作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经行时停用。

中药外敷法

常用胡椒6g,芒硝、桂枝各10g,小茴香、薤白、乌药各15g,葱须3~5棵。将上药用纱布包裹后煎煮,加水不多,以浸透药物为度,以皮肤能耐受的温度放少腹部,上面可用热水袋保温。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每剂药可用3次。此法的作用是止妇科下腹疼痛及促进炎性包块吸收。

食补法

1、皂角大枣粥:皂角刺30个,大枣10枚,同煎半小时以上,去渣取药液300~400ml,加粳米30g煮成粥状,分2次服,治疗亚急性盆腔炎。

2、槐花苡米粥:槐花10g,薏米30个,冬瓜仁20g,大米适量。将槐花、冬瓜仁水煎成浓汤,去渣后再放苡米及大米同煮成粥服食,治疗湿热型盆腔炎。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144例盆腔炎患者, 其年龄跨度在25~3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0.6岁。其中, 没有孕产史, 但是有过性生活的患者有70例, 其余74例患者有过孕产史。患者到我院进行治疗检查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 其中主要以小腹疼痛和腰痛为主, 还有部分患者伴有白带增多的症状。有39例患者在月经来潮时出现明显的痛经现象, 有56例患者还存在月经失调的情况。除此之外, 有8例患者曾经有过宫外孕的病史。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验时可见输卵管性反应的患者有25例, 炎性肿块的患者有36例, 卵巢囊肿的患者24例, 盆腔积液的患者有67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中医、西医的方式进行治疗。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 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 因而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14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中医治疗组72例, 西医治疗组72例。两组均需经过历时14d左右的治疗疗程之后, 再进行全面的观察与治疗, 最后通过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身体的恢复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对。

中医治疗组:主要选用盆炎汤对患者进行治疗, 该药方的主要成分包括:川芎12 g、当归15 g、、赤芍15 g、丹参12 g、红花15 g、桃仁10g、五灵脂12 g、延胡索15 g, 使用的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患者的活血化瘀。除此之外, 患者还要加服:川楝子15 g、香附12 g、柴胡9g、车前子15g、王不留10g、砂仁10g、木香10g等, 舒肝理气、利水通络之品。或加服:白勺20g、熟地15g、枣仁18g等, 养精血、补肝肾, 以荣冲任, 扶正以加强去邪之力。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 还可以酌情加减药方剂量。患者每天服用一剂, 1个月为一疗程。

西医治疗组:主要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必要的时候还要使用外科的刮治手术进行辅助治疗。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和休息。患者的其他合并用药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疗效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显效:患者的身体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临床的症状完全消失或者基本消失, 在治疗之后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且治疗之后患者无不良反应。有效:指的是患者的身体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减轻趋势, 极少数的患者在治疗后引起轻微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无变化:患者在治疗后并且没有变化。进展:患者在治疗后病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主要通过采用统计软件包对不同组别的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比对, 进而采用二次回归成像法以及χ2值可行性检验法对离散的资料进行检验, 最后再用函数的形式加以反应。

2 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 西医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1.94%, 由此可见, 中医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于西医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流学指标的变化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盆腔炎是一种女性身上较为常见的发生在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生殖道以及盆腔腹膜上的疾病, 该病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生殖系统的环境遭到破坏, 进而使患者自我防御能力降低而造成的。

3.1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原因

通过研究, 我们发现由于盆腔炎的复发率很高, 患者的免疫力较差, 因而一旦出现一定的诱因, 就会导致其产生应激的发作现象。部分患者在一年内都会多次复发, 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盆腔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主要包括: (1) 患者在盆腔炎的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就没有得到彻底的、妥善的治疗, 由于各种原因, 患者只是在体征稍微正常之后就放弃了治疗, 因而其病情并未得到根治。还有患者没有坚持完整个疗程, 从而导致治疗中的患者抗生素的用量不足。 (2) 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操作手段不够规范。由于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 手术器具、手术室的消毒不够严格、规范, 从而导致了患者由于手术环境的不洁问题, 引发继发的感染, 如各种宫颈手术、宫腔手术等, 都容易造成患者局部感染进而引起盆腔炎复发。 (3) 生殖道感染治疗不全面:由于该病主要是由上生殖道的炎症引起, 因而许多患者忽略了下生殖道的感染情况, 但是, 重度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炎、阴道炎、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都会引起患者的盆腔炎复发。 (4) 性生活糜烂。盆腔炎主要是发生在性活跃期的女性身上, 由于患者性交年龄过早, 或者有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性生活过频等都有可能造成盆腔炎的复发。 (5) 经期不注意卫生。例如患者在月经来潮期间不使用干净的卫生巾、经期卫生习惯不良、经期坐浴、经期性交等都会造成盆腔炎复发[3]。

3.2 减少盆腔炎复发的措施

3.2.1 加强康复期的巩固治疗

由于盆腔炎的复发率较高, 并且引发因素较为复杂, 因而在今年的研究中显示, 加强对患者盆腔炎康复阶段的巩固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就要求患者在治疗中要注意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 适当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 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之后还应该进行一定时间的巩固治疗, 以防止该病的复发。后续的治疗主要分为针对病因的辩证治疗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辅助治疗两个部分[4]。

3.2.2 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

由于该类病的病患的病程较长, 而且病情容易反复, 因此大多数患者在治疗时有抵触的心理和怀疑的情绪。医务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多的和患者进行沟通, 及时了解其需要, 耐心的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 说明治疗的必要性, 使患者充分了解到疗法的优越之处, 从而减少病患的恐惧与顾虑情绪,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2.3 做好预防措施

针对盆腔炎的诱发因子以及感染途径, 应该制定系统、全面、可行的预防措施, 以避免患的接触各种可能的诱发因素。要加强对患者的性知识的教育, 包括经期卫生、避孕措施等。除此之外, 还要教育女性, 虽然现在所处的是一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环境, 女性还是应该避免熬夜、喝酒, 并且自尊自爱。良好的生活习性能有效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保证其身体的健康。

摘要:目的 研究通过采用中医的方式来治疗患者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本医院144例盆腔炎患者, 通过采用中医、西医治疗的方式进行分组, 中医治疗组72例, 西医治疗组72例, 将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限定参照条件与设置对照的手段进行研究。结果 中医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 西医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1.94%, 由此可见, 中医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 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严密的比对之后, 采用中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盆腔炎患者恢复表现较好。因而, 在未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 采用中医的方式来治疗盆腔炎, 对患者的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盆腔炎,发作,中医

参考文献

[1]孙秋颖.探讨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 :143-144.

[2]许琼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 (10) :1108-1109.

[3]李健琼, 李玲.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4) :659-661.

女性肾虚中医治疗方法 篇12

1、根据临床表现,如尿中有血而排尿进无不适者,就是血尿,非淋证的患者,需要给予鉴别。

2、要鼓励患者多喝水,坚持每天的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进而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3、消除不良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分散注意力,进而减轻疼痛的现象,增加治疗的信心。

老人疝气中医治疗方法 篇13

2、荔枝粥。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有温中、理气、止痛功效,可用于寒疝气痛、小腹冷痛等症。

3、茴香无花果饮。无花果2个,小茴香9克,同水煎服,每日2次。可用于疝气,有温中散寒功效。

4、纸煨麻雀。生雀3只,茴香9克,胡椒3克,缩砂仁、肉桂各6克,酒适量。将生麻雀去毛及内脏,将其它各药装入其肚内,再用湿纸裹上,煨熟即成。空腹以酒送下。可用于治疗睾丸偏坠冷痛、疝气,有温补肝肾及散寒功效。

5、橘核茴香粉。橘核、小茴香、黄酒各适量。将橘核、小茴香炒后研成细末,二者等分混匀即可。每日服1次,每次4~5克,睡前用黄酒调服。有温补肝肾、散寒作用,可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

6、楝脂二香脬。猪脬1个,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各等份,酒适量。将猪脬洗净,入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填满,放食盐适量,煮熟。食肉;其药焙干为末,每次2克,用酒冲服。有补肝肾、散寒作用,用于疝气坠痛。

上一篇:高考奖金分配方案下一篇:信息需求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