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共9篇)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按照数字法分为A组 (n=58, 予以中医治疗) 和B组 (n=58, 予以西药治疗) , 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9.3%, 经比较, A组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效果确切, 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普及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症,妇科,中医
慢性盆腔疼痛症是临床妇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 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致使病情发生迁延是导致其发病的主因, 中年女性是该病的主要患病人群,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白带异常、月经不调、下腹疼痛等方面,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 则可能导致不孕甚至更严重的情况[1]。本文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均符合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 且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年龄24~56岁, 平均年龄 (43.6±3.7) 岁;病程8个月~10年, 平均病程 (5.6±1.6) 年。按照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 各58例。两组自然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A组予以中医治疗, 主要方剂:香附、红花、桃仁、丹皮、赤芍、川芎、白术各10 g, 甘草、五灵脂各15 g, 乌药、茯苓、当归各12 g, 强化活血化瘀治疗者加莪术10 g, 丹参12 g;严重气血者加黄芪12 g, 大枣10 g;严重化热者加红藤12 g, 冬青10 g;月经量过多者将桃仁、红花量适当减少。以水煎服, 1剂/d, 早晚各1次, 200 m L/次, 共进行14 d的治疗。B组予以西药治疗, 即静脉滴注400 m L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1次/d, 7 d为1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所有疼痛和不适症状消失, 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B超检查结果显示积液或盆腔肿块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盆腔积液或包块均无任何改变或病情出现严重化的趋势[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以百分数 (%) 表示疗效并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 4.8%, 其中治愈3 0例, 有效2 5例, 无效3例;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 9.3%, 其中治愈26例, 有效20例, 无效12例, 组间统计比较结果显示, A组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疼痛症主要是由于内生殖系统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发生感染导致的, 其病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治愈难度大, 且容易反复发作, 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4,5,6]。常规止痛、消炎等西医治疗方法, 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将该病纳入“痛症”范畴, 认为包块或积液堵塞是导致疼痛的根本所在, 选择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最佳[7,8]。本方中的丹参、赤芍、当归、白术等是活血化瘀、补气通络的良药[9,10], 在此基础上实施辨证治疗, 效果确切, 且中药性质温和, 安全可靠, 价格合理, 可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患者普遍可以接受[11]。
本组研究中,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证明,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效果确切, 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普及推广。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 篇2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康妇消炎栓;慢性盆腔疼痛
【中国分类号】R2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95-01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口服及配合康复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因慢性盆腔炎所致慢性盆腔疼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选取其中40份病例,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以慢性下腹疼痛为主症至我院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20-45岁,发病时间6-18个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1],以下腹疼痛反复发作为主症,伴有腰骶酸痛、白带异常等,排除盆腔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中医诊断为妇人腹痛[2]。A组40例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口服加康妇消炎栓(葵花药业集团生产)直肠给药为治疗组,B组40例患者选用头孢曲松钠2克及0.5%甲硝唑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对照组。
1.2治疗方法:
A组采用当归芍药散口服,药物组成:当归15克 白芍30克 川芎15克 茯苓10克 白术30克 泽泻10克 ,湿热较重者,加用苍术10克,黄柏15克;兼瘀滞较明显者,加用丹参10克,红藤15克;兼脾虚症状明显者,加用淮山15克,黄芪15克,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内服。配合康妇消炎栓,2.8克,睡前直肠给药,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B组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2克及0.5%甲硝唑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痊愈:患者自我感觉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自我感觉健康,停止治疗1个月无复发;显效:治疗期间自我感觉疼痛可完全消失,停止治疗1个月内仍产生盆腔疼痛感觉;好转:治疗期间及停止治疗1个月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无效:治疗期间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3]。
2.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指由各种功能性或(和)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以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时间超过6个月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4],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据报道妇科普通患者以慢性盆腔疼痛就诊者占16.9%,该病病因复杂,治疗反應差,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其中妇科慢性盆腔炎是最常见的病因。探索治疗本病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学文献中没有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独立的病名,根据症状可散见“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痛经”等疾病中。明张景岳撰《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妇人伤寒,或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热入血室,或血不行……”,瘀血留滞作瘤,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患怒伤肝,气逆而血留……”阐述了妇人腹痛“不通则痛”的病因病机。肝郁气滞、湿热瘀结、寒湿凝滞为冲任阻滞,胞脉失常的常见病因。另一方面,指出脏腑功能低下,致人体阴阳气血亏损,使脏腑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引起“不荣而痛”。综上归纳,古代医家对妇科盆腔疼痛的病因阐述有二,即“冲任阻滞,胞脉失畅”及“冲任虚衰,胞脉失养”,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5]。因病程较久,临床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往往是虚、瘀、湿、滞等表现夹杂合并存在。
当归芍药散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中白芍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养血。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泽泻清热利湿,全方应用,达到健脾利湿,理气化瘀止痛的功效。且临床根据症状不同随症加减,适应不同的症型的慢性盆腔疼痛。
中成药康妇消炎栓主要成份为苦参、地丁草、公英、败酱草、猪胆粉、紫草、芦荟,具有清热解毒、杀虫利湿、软坚散结、化瘀止痛之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可增强人体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其独特的给药方式使药物被直肠粘膜吸收直达病灶,避免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并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而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能够坚持疗程。与当归芍药散合用,从不同途径给药,互为补充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经过临床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减口服合并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2
[2]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213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2
[4]朱兰,孙智晶.慢性盆腔疼痛的分类、发病机制及非妇科病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 23(4):193-194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100例,均为已婚女性,且符合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相关诊断标准[2]。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试验组年龄24~56岁,平均38.3±11.7岁,病程1~5年,平均1.8±1.1年;对照组年龄23~55岁,平均39.1±11.4岁,病程1~5年,平均1.9±0.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抗生素治疗,如替硝唑静脉缓慢滴注,每次0.8g,每天2次,在月经期或经期后治疗,5天为1个疗程,结合患者病情治疗1~3个疗程。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于患者经期后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其中药组方为:甘草、桂枝各6g,丹皮、没药、白术、乳香、茯苓、三棱、天魁、玄胡各10g,夏枯草15g,水煎至100mL,在药物温热时将其灌入患者肠内并停留30min;另外,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3~5mg肌注,每天1次。5~7天为1个疗程,结合患者病情治疗1~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盆腔包块或积液;有效: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或部分消失,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发现患者盆腔症状显著改善,不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无效:治疗后临床体征、症状、B超检查结果均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是指泌尿生殖系统和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衰退性疾病,在消化科、妇科和泌尿科中均较常见。慢性盆腔疼痛症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其病因主要包括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粘连、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盆腔后慢性盆腔炎、后屈子宫及其他相关疾病导致的盆腔疼痛,如胃肠源性慢性盆腔疼痛、泌尿系统疾病等[4]。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关检查手段能有效排除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疼痛,现阶段最有效的协助诊断方法为腹腔镜检查。临床调查发现,神经冲动传导障碍、神经纤维异常增生和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机制为[5]:下腹下神经和盆丛支配女性生殖器官;生殖器官的生殖状态会直接影响阴道和子宫痛觉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产生;盆腔炎性疾病、剖宫产手术、妇科腹腔镜手术、分娩、外伤等导致的下腹下神经丛损伤及其导致的神经重建可能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精神、疼痛等因素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增加,盆腔肌肉α2受体含量较多,很可能引起盆骨肌、逼尿肌、括约肌紧张性疼痛;在各个神经传导通路中神经冲动之间会相互影响;盆腔器官的神经传导通路相同,器官存在差异则功能状态会产生相互影响。现阶段临床尚缺乏对慢性盆腔疼痛的针对性治疗,其治疗主要以抗炎、对症及激素等为主,同时也联合心理治疗和抗抑郁剂治疗,若患者病情严重则需要给予神经根切断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治疗,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中医将慢性盆腔疼痛症归属于“痛证”范畴,中医对“痛证”的解释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指热、痰、瘀、气等阻滞静脉,引起气行不畅、血运不调,气血不通所致,由于邪实阻滞不通,因此属于实证;不荣则痛则为气血阴阳缺失,脏腑经脉缺乏濡润、温养而致,因此为因虚致痛。另外,中医也有“久病必瘀”和“久病必虚”之说,由于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病程基本上均超过半年,因此虽然其病因较复杂,但也离不开“瘀”、“虚”,“瘀”、“虚”其实就是慢性盆腔疼痛症的基本病机,且“瘀”、“虚”又互为因果,血瘀则加剧虚,而虚日久也会加重血瘀;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长期受到疼痛困扰而不能治愈,精神压力加大,抑郁发生率极大,且抑郁时间长、气机不畅也会导致血瘀加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让慢性盆腔疼痛症成为难治之症和顽症。而中医治疗则从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病机着手,立法补虚泻实以提高临床疗效[6]。
本研究中,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其组方为甘草、桂枝、丹皮、没药、白术、乳香、茯苓、三棱、天魁、玄胡及夏枯草等。临床研究发现,三棱具有散结和破血消瘀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其能有效提高血浆胶原酶和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生物活性,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让腹腔淋巴管加速吸收血浆蛋白,吸收和消散包块及其周围组织;白术、丹皮具有活血化瘀之功;乳香、没药具有活血止痛之效;全方共奏理气止痛、活血散结之效[7]。保留灌肠治疗能让药物更好地被吸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加快药物的吸收速度,有效缓解疼痛,起到散积、祛湿化瘀的效果,让局部气血保持畅通。经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
由于患者的精神因素也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环节,患者的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其药物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期间应加强心理治疗。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的后果;让患者了解并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和放松等方式缓解自身的消极情绪。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让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协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若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则应建议其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给予有效的心理治疗,必要时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服用抗抑郁药物,最终让治疗效果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则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症,中西医结合,抗生素,中药灌肠,疗效
参考文献
[1]宾力,林忠,杨玲玲,等.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7):610-611.
[2]赵月星,李红.浅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4):149-150.
[3]熊芩,曹佩霞.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中西医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763-764.
[4]张远梅.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1):146-147.
[5]信长华.浅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236-237.
[6]李萍.76例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5445.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 篇4
作为妇科类的慢性盆腔炎是现在妇科比较常见而又容易感染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也有了明显增多的趋势。常见的慢性盆腔炎有盆腔积液、包块等几种表现形式,这种病相对比较“顽固”,经常反复发作,比较难治。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结合我在临床参考的一些资料以及当地医院妇科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总结出了一点点个人经验。现在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注盆腔炎的方法做一下简要论述。
一、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一般形成原因及对待态度
妇科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女性体质较差、病程延误所致。当沙眼衣原体长期、反复感染时,患者的症状大多不明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形成慢性盆腔炎。炎症的反复发作,会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严重影响,譬如:焦虑、烦躁、忧郁、恐瞑等不良情绪就会加重身体的不适;性冷淡、性厌恶就会直接影响到夫妻关系,由之而来,病急乱投医现象明显增多。有的患者看到所谓免费诊断的广告而误入陷阱,结果既浪费金钱,又延误诊治:有的看到某些医学书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按图索骥,照猫画虎,或误服寒凉的中成药,或滥服抗菌药物,有的盲目吃药,四处求医。何况,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充斥下,某些以盈利为目的的诊所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惜大肆夸大疾病的危害和传染性,甚至在某些化验单上毫不知耻地做手脚,无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病历还拒给患者,并且要求夫妻同治或一家三口同时治疗,如此一来,患者的医药费动则上万,搞得夫妻之间互相猜疑甚至反目,使患者人财两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要正确对待妇科慢性盆腔炎。
二、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关于月经白带慢性盆腔炎
妇科慢性盆腔炎的病理主要为盆腔微循环障碍、机体免疫力下降和局部组织粘连增生,故宜采取全身与局部的综合治疗措施。在中医药综合治疗上应特别注意扶正祛邪。调动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从中医辨证角度看,当患者的征候从急性期细菌感染为主的热淤证转变为慢性期增生粘连为主的寒淤证时,中药治疗原则是温经散寒、益气补肾、活血化淤。慎用苦寒的妇乐冲剂等。市场上有多种中成药,可选择肛门外塞药及具有温经化淤作用的中成药。为避免复发,总疗程以不少于三个月为妥。很多患者在症状不明显时就随意中断治疗。这会给日后的复发留下隐患。
2、灌肠对妇科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一般选择以温通化淤中药为主的皂角刺、桂枝、刘寄奴、仙灵脾、熟大黄、生蒲黄、莪术等作为主方,用上述药加水浓煎至200毫升,加普鲁卡因1支,置入干净的25O毫升盐水瓶中备用,通过导管将药液输入直肠深部。药液温度为35摄氏度至40摄氏度,插管深度(即导管口距肛门的距离约15厘米。每天一次。连续7~lO天,休息3天,再灌注lO天,经期停用,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药液灌完后卧床休息,同时腹部可用热水袋温敷,促进药液吸收。保留灌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高,具有实用、价廉、高效的特点。
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妇科慢性盆腔炎的康復极为重要。包括:合理饮食——不过食生冷,如雪糕、冰冻饮料等易致盆腔静脉循环障碍的食品;适量运动——在工作不太疲劳的前提下,坚持每天徒步走半小时;减烟限酒——可适量饮用药洒,如红花、鹿角片、黄芪各30克浸泡于l00毫升45~52度的高粱酒中,每天适量饮用,有益气活血的强身作用;心理健康——抛
弃自卑、烦恼,重建自信、乐观,丈夫在生活上、精神上也应多体贴关心自己的妻子。
三、西医对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
关于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在西药治疗方面,以前比较单一的做法就是连续用抗生素输液一周以上,但是现在发现此方案效果并不好,很容易复发,所以目前倾向于在每次月经期间输液,也就是从月经来时开始输液,每次连续输五天,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临床表明此方案疗效治愈率和巩固率远远高于以前的治疗方案。至于抗生素的选择我一般习惯用有“妇科金三联”之称的三组药:第一组药用第三代头孢如菌必治、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第二组药用氨基糖苷类的西索米星、奈定米星、阿米卡星等;第三组选用抗厌氧菌的替硝唑、奥硝唑等。以上三组合用是比较有效的经验性用药。
四、中西医结合加上物理疗法效果更明显其实,主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的疾病,再加上物理的辅助疗法,就会内外夹攻,病情就无处藏身了。物理治疗对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采用微波治疗仪或频谱仪局部照射关元穴(脐下三寸)及腹部疼痛区域,每目1次,每次30分钟,l5天为一个疗程。临床表明,这种辅助疗效还很明显。
所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方法,愈后复发率还是比较低的。最后,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患者给予积极配合。这样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就会确已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育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0)
[2] 王莉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08)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 篇5
1概念、病因及病机
1.1慢性盆腔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 (chronic pelvic pain, CPP) 是指慢性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 是一种常见的衰退性疾病, 常见于泌尿科、妇科和消化科。许多医务工作者质疑慢性盆腔痛的存在, 因为有些患者通过诊断性检查并不能发现明确的病理改变。国际疼痛学会 (IAPS) 将慢性盆腔痛定义为没有明确病理改变的慢性复发性盆腔疼痛, 有明显的妇科起源但没有明确的组织损伤和病因。临床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发现许多CPP患者疼痛程度与病理改变的程度之间并不成正比, 躯体化主诉常常是一种或唯一的症状出现在妇科医师面前。目前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定义为:CPP是引起盆腹腔多种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 通常是指由于盆腔脏器功能性和 (或) 器质性原因导致的以盆腔及其周围组织、器官周期或非周期性疼痛为主的一组疾病或症候群, 持续6个月以上。
1.2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
CPP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育龄女性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14.7%的育龄女性患有盆腔痛。其病因包括:盆腔粘连、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症、盆腔术后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和后屈子宫, 及其他相关疾病引发的盆腔疼痛, 如泌尿系统疾病 (膀胱间质炎、神经源性疼痛) 、胃肠源性CPP等。
1.3现代医学对CPP的认识及诊治
现代医学主要借助于各种检查手段, 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疼痛, 目前腹腔镜检查是最有效的协诊手段, 可达85%。大量研究发现[1,2]CPP的发生与神经纤维异常增生及神经冲动传导异常有关, 目前对导致这些异常的原因不明确, 对可能发生的机制: (1) 女性生殖器官受来源于盆丛和下腹下神经丛支配; (2) 分布于子宫和阴道的痛觉神经纤维, 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受生殖器官生殖状态的影响; (3) 分娩、妇科腹腔镜手术、剖宫产手术、盆腔炎性疾病、外伤等引起的下腹下神经丛的损伤及由此引起的神经重建可导致CPP; (4) 由疼痛、精神因素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增高, 盆腔肌肉因其α2受体含量丰富, 极有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逼尿肌、骨盆肌紧张性疼痛; (5) 神经冲动在不同神经传导通路中存在相互影响; (6) 盆腔器官具有相同的神经传导通路, 不同器官其功能状态可以相互影响。目前并无很好的针对性CPP的治疗, 临床多为对症、抗炎、激素等方法, 也结合有抗抑郁剂及心理治疗, 严重者采用子宫切除和双侧附件切除或神经根切断术, 只能使部分CPP病人疼痛得以缓解。
1.4传统医学对CPP病机的认识和诊治
中医对慢性盆腔疼痛的辨证有:湿热瘀互结、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虚血瘀、阳虚寒凝、寒湿凝滞、中气下陷, 前两种是其常见的证型, 且多相兼为病。总的病机为:虚、瘀、郁。中医认为“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 “女子以肝为先天”。CPP病程迁延, 久治不愈, 肝失调达, 气机不利, 气滞而血瘀, 冲任失于温煦, 胞脉虚寒而发病。三者互为因果, 恶性循环, 造成CPP顽固而难治。中医药治疗CPP是缓解非手术指征CPP的重要方法, 临床上主要依据CPP分型论治, 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升阳、疏肝解郁等法, 结合有中药灌肠、针灸。
2中西医整体化治疗在CPP疾病中的认识
疼痛可能作为CPP患者唯一的主诉, 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躯体或心理改变, 对此提出应该将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改变视为疼痛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意识到疼痛作为预警的生物学意义, 可防止机体受到更进一步的损害;由于易受到情绪心理因素的影响, 疼痛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主观描述、主观体验相关。以人为本, 从个性中搜寻其身心和环境间相互影响的科学共性, 并发现新的个性, 就能超出过去的认识误差, 作个性化的身心治疗, 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CPP病因复杂, 以慢性症状为特征, 不易找到确切的病因, 对于CPP患者仅就妇科门诊而言治疗相当困难, 因为其涉及多个临床学科, 而临床医生的认识不充分, 易导致不适当的检查和治疗, 使疾病进一步复杂化, 最终使医患双方对疾病丧失信心, 严重的甚至采取包括脏器切除、神经根切除的手段, 但又不能缓解症状。故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妇科医生必须明确导致女性CPP的各种疾病及相关知识, 并了解CPP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在CPP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 在临床上以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及审查病因相结合进行中西医整体化诊治, 找出中药、针灸及西药可能作用的途径, 在临床上建立系统的中西医整体化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方案, 临床效果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内分泌失衡构成的网络和级联反应导致CPP的发病, 尤其是育龄女性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这一点提示作为女性内分泌的重要器官———卵巢的功能涉及到CPP发生。有临床资料显示女性CPP患者大多数有性激素水平失衡, 卵巢功能低下, 排卵障碍。故临床上以提高卵巢功能为主, 降低盆腔PGE2的水平, 提高β-内啡肽的浓度和PRL水平, 不仅抑制了局部的炎性反应和盆腔生殖区域的疼痛, 而且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及卵巢功能, 临床显示疼痛消减, 异位病灶缩减、并促使正常排卵和妊娠。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医药和西药或手术来缓解患者痛苦的方法。
3中西医整体化治疗CPP的综合措施
3.1明确治疗切入点
明确治疗的切入点:性激素水平失衡, 卵巢功能低下。
3.2中西医辨证结合
西医的辨病和中医的辨证相结合:利用现代医学完善的检验和检查手段排除器质性疾病以确定符合CPP, 由于CPP呈慢性迁延性疾病, 患者多表现为肾虚、气虚, 故中医多辨证为肝肾不足、气虚血瘀, 临床以益气补肾调肝为主, 祛瘀祛湿浊为辅, 达到益肾调肝, 温通化瘀, 缓急止痛。
3.3治疗措施
采用针刺穴位、中药灌肠、中药热敷的方法。针刺穴位有:三阴交、委中、次髎、血海。将服用的中药煎剂一部分灌肠及中药热敷, 可增强盆腔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 松解盆腔粘连, 改善盆腔功能。
3.4生活调节
心理疏导、生活方式的改善、加强运动:对于CPP女性患者, 尤其注重心理疏导, 笔者认为情绪和心理障碍对CPP的发病和严重程度有明显关系。张震[3]研究提示社会心理因素可能是女性CPP发病的成因之一, CPP女性患者多为婚姻状况较差, 文化程度较低, 总病程较长, 诊治次数及恶性生活事件较多。对于首诊的CPP患者, 应先建立沟通的桥梁, 获得患者的信任, 针对患者具体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诊疗方案。强调改善生活方式, 态度要积极, 树立信心, 求医就诊变被动为主动, 能够坚持配合治疗。加强有氧运动和盆底肌锻炼, 改善情绪, 放松压力, 缓解疼痛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恢复卵巢功能
恢复卵巢功能, 促进排卵或/和妊娠:由于CPP女性患者绝大多数为育龄期妇女, 面临生殖内分泌失调及生育问题, 所以临床上采用中西医整体化的治疗, 最终恢复卵巢功能, 促进正常排卵及妊娠, 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BERKLEY KJ.A life of pelvic pain[J].Physiol Behav, 2005, 86 (3) :272-280.
[2]TETTAMBEL MA.An osteopathic approach to treating womenwith chronic pelvic pain[J].J Am Osteopath Assoc, 2005, 105 (9) :S20-S22.
盆腔疼痛与妇科内分泌治疗 篇6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妇科内分泌治疗,精神源性疾病
盆腔疼痛分慢性盆腔疼痛和急性盆腔疼痛, 本次研究特指非周期性、持续6个月以上 (也有认为3个月以上) 且非阿片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疼痛[1]。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常见的症状, 其病因非常复杂, 包括易发现的妇科疾病, 隐匿性的疾病甚至是精神源性疾病, 诊断困难, 有时即使进行剖腹探查都难以找出病因, 治疗难度极大, 严重影响疗效。该症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生理痛苦,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妇科疾病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症状患者124例, 年龄在23~45岁之间, 平均 (34.1±4.9) 岁;盆腔疼痛症状持续7个月~9.3年, 平均 (3.8±1.3) 年;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6例患者未生产, 其余均有生产史, 45例有剖宫产术史, 38例有流产史, 21例有放置节育器节育史。病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43例, 慢性盆腔炎症55例, 子宫腺肌症21例, 其他5例。
1.2 方法
1.2.1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经腹部或阴道超声, 查找盆腔内异常解剖, 进行初步的诊断。内镜检查:采用膀胱镜或结肠镜对具体部位进行排查。腹腔镜检查:作为直视的诊断工具[2]。
1.2.2治疗方法
用药治疗:视患者的具体病情用药, 多采用联合用药, 尽量减少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抑制副作用。常用的药物包括止痛药、抗抑郁药、器官特异性药物及其他激素类药物如醋酸甲羟孕酮。手术治疗、心理治疗及理疗等。
1.3 疗效判定
痊愈:无自觉盆腔疼痛, 月经、白带恢复正常;病因消除, 子宫及其附件正常, 无压痛。显效:自觉性盆腔疼痛基本消失, 月经、白带基本恢复正常;子宫及其附件正常, 或有轻微压痛。无效:盆腔疼痛症状、月经白带没有明显改善;子宫及其附件相关病症未消除, 轻压后仍有明显痛感。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统计各病盆腔疼痛的疗效。
2 结果
治疗后124例患者痊愈42例, 痊愈率为33.87%, 显效66例, 显效率为52.23%, 总有效率为87.10%, 16例无效;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0例, 总有效率最高为93.02%, 无效3例, 其中1例为子宫直肠陷凹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余2例病灶消除后仍然伴有不明原因的腹腔疼痛;子宫腺肌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 其中无效2例为手术后并发症;慢性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为83.64%, 无效9例, 占16.36%, 无效患者慢性盆腔炎病程均在5年以上, 且长期用药, 采用综合治疗抑制疼痛发作, 尽力减少盆腔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其他病症5例, 有效3例, 其余2例病情不明, 治疗效果差 (见附表) 。
3 讨论
盆腔疼痛的病因非常复杂, 且多复发, 现阶段治疗仍以抑制疼痛为主, 采用药物、物理、手术及心理等综合治疗手段, 抑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病症, 也是导致盆腔疼痛的主要病症, 本次研究中该病的治疗总有效率83.64%低于其他病症, 该病是疑难杂症, 具有复发率高、发病时间长的特点, 以镇痛药物和物理疗法为主, 抑制患者的疼痛, 改善腹腔内气血循环, 若病情严重, 且患者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时采用手术治疗[4]。
妇科内分泌治疗又称为激素治疗, 能够调节妇科内分泌, 特别是改变子宫、卵巢的新陈代谢过程, 调节机体机能, 从而达到抑制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腺肌肉症, 病情加重抑制腹腔疼痛症状的目的。本次研究采用孕激素或抗孕激素治疗, 如米非司酮, 能够有效的抑制内膜的增生和分泌;慎重使用Gn RHa抑制排卵, 能够有效的缓解痛经、性交痛等症状。
本研究12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10%, 16例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为病情严重、病因复杂难明、多合并其他复杂病症, 且病程均在4年以上, 有长时间用药史。慢性盆腔炎有1例因器官粘连严重采用手术治疗, 腹腔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其余45例均采用保守治疗, 其中大部分患者均有过用药史, 特别是抗生素和镇痛药物, 此次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理疗取得显著疗效, 但仍有9位患者疗效不显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均采用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孕激素、促性腺激素激动剂及抗孕酮药物取得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对盆腔腹痛患者应该在充分确诊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以抑制患者疼痛症状,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采取药物治疗、手术、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 而针对激素反应型患者, 妇科内分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文珍, 陈武.慢性盆腔疼痛病因分析及临床诊治[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 4 (1) :28-29.
[2]代翠婷.500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12) :2185-2186.
[3]黄明龙, 罗兴荣, 李东金.B型超声在女性盆腔疼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 :59-60.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 篇7
关键词:盆腔炎, 慢性,综合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盆腔炎可以分为急性与慢性。慢性盆腔炎很容易反复急性发作, 大约有25%患者会再次急性发作[1], 造成很多临床后遗症, 如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输卵管卵巢囊肿以及异位妊娠与不孕等。本文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 利用综合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并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年龄20~55岁, 中位年龄37.5岁, 病程6~24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或者是下腹疼痛, 并伴随有坠胀、腰骶部酸痛以及性交痛与白带增多等。对患者行妇科检查, 可发现存在宫颈痛、附件增厚与压痛以及宫体压痛, 还有炎性包块;实验室内行白带化验, 显示白细胞增多;行超声检查显示卵巢以及子宫的周围边界不清楚, 有液性暗区或者炎性包块存在于子宫后方。排除标准: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 心血管、肝肾以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 存在慢性阑尾炎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等症状患者, 用药过敏患者。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利用>2种的抗菌药物, 用5mg糜蛋白酶行肌内注射, 隔日进行1次;对观察组中患者利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 即抗菌药物与中药以及利用微波行下腹部局部照射。抗菌药物:青霉素960万U, 向少量液体中分2次加入, 进行快速静脉滴注;250ml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每天静脉滴注2次, 共用5~7d。将微波治疗机的功率设定在25~70W, 并且要以患者的温热舒适程度为依据适当将功率增加或减少, 每次的照射时间控制在30min, 每天进行1次, 以7次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中药治疗, 将药液保留每晚行灌肠。
1.3 疗效判定
病症消失, 行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附件包块以及盆腔内积液均减少, 停药1年时间之内未出现复发, 则表示治愈;症状消失, 行妇科检查下腹无明显压痛, 行B型超声检查, 附件包块以及盆腔积液<1/2, 则表示有效;症状以及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行B型超声检查无明显好转, 则表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 主要易感人群是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炎系急性盆腔炎治愈不彻底, 或者是患者的体质较差使病程迁延而造成难治愈, 会对广大妇女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其特点是病程比较长、病情缠绵以及复发率高[2]。该疾病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 和女性体质以及细菌感染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盆腔炎主要感染因素就是经期卫生不洁与性生活不卫生以及宫腔手术操作感染。若不进行彻底治疗, 就会逐渐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比较顽固, 很容易出现反复急性发作, 在治疗方面单一疗法效果比较差, 最好是利用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大多是在对不孕症以及宫外孕等疾病进行治疗时被发现, 大多数患者对该疾病都不是很了解。
利用抗菌药物与中药以及微波综合疗法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 可使其治愈率提高。在进行治疗时, 要以药敏试验为依据对抗菌药物合理选择[3], 通过>2种抗菌药物来使得抗菌作用加强。联合用药要将种类少、毒性少与剂量足作为原则, 静脉滴注收效要快。中药作用就是祛瘀消炎, 每晚保留药液进行灌肠, 从而促进局部吸收, 微波治疗是利用高频电磁波, 能够促进机体组织吸收, 加强循环代谢, 使患者免疫力增强。因此综合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有着很好效果, 对慢性盆腔炎利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有确切疗效, 治愈率较高, 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在现代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培莉.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3, 10 (3) :60, 62.
[2] 何红丽.多种疗法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5) :515-516.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60例, 全部为女性, 年龄21~47岁, 平均 (34.3±2.8) 岁;病程2个月至6年, 平均 (2.6±0.5) 年;已婚142例, 未婚18例;曾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126例;排除有其它重要脏器病变者, 排除有子宫、卵巢肌瘤或恶性肿瘤患者, 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临床特点:患者有明显的子宫和附件部位的压痛, 发作期体温升高, 一般在38.5℃以上, 阴道分泌物色、质、量有明显异常, 涂片检查厌氧菌阳性,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多, 血沉增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病史等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塞克硝唑或克林霉素治疗, 均为重庆凯琳制药公司生产, 塞克硝唑片, 0.5g/ (次·d) [2], 克林霉素磷酸酯片, 1.5g/次, 3次/d[3]。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妇科千金片, 为海南株洲千金药业生产[4], 2片/次, 3次/d。两组同时治疗2个月, 观察两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乐杰主编的第7版《妇科学》拟定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全身症状消失, 实验室检查全部转为阴性;有效:患者全身症状减轻, 实验室检查部分转为阴性, 部分呈弱阳性;无效:患者症状与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2个月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 (P<0.05) 。具体见表1。
(n)
2.2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两组在治疗期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治疗后6个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见表2。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病, 有性行为者发病率较高, 卫生条件差、抵抗力差者多见, 此病感染后缠绵难愈, 长期应用抗生素类治疗, 会因为产生耐药性而疗效不明显, 危害患者的健康。
祖国医学称该病为“带下病”, 发病原因以湿热之邪侵袭胞宫, 在下焦积聚, 损伤冲任二脉所致[5], 临床症状以少腹疼痛、月经失常、带下异常为主。妇科千金片的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千斤拔和金樱根, 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 清热凉血, 清热化湿, 配合单面针、功劳叶、当归、党参、鸡血藤等, 分别取其散寒止痛、收敛固涩、补中益气、健脾祛湿、止血敛疮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党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当归对子宫有双重调节功效, 鸡血藤能促进红细胞生成, 诸药联合应用, 可以加强消肿散结, 改善盆腔血管网的循环, 使炎症部分组织和黏膜逐渐软化, 将炎性分泌物吸收使分泌物逐渐得到改善, 并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诸药综合作用, 抗炎镇痛效果更好, 能减轻抗生素类对身体的副作用。
中西医联合治疗, 各取所长, 能尽快发挥药物性能, 更能从机体内部改善身体功能, 远期疗效更好。综上,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妇科千金片, 疗效更好, 不良反应更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而慨, 钱来娣, 归绥琪.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 2012, 23 (8) :366-367.
[2]许琴儿.塞克硝唑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2, 24 (5) :108-109.
[3]方军英, 李莉.克林霉素磷酸酯片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J].中国药业, 2010, 19 (9) :75.
[4]宋群波.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 2012, 24 (6) :158-160.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社区接诊的1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1例与对照组81例。观察组患者, 年龄22~51岁, 平均 (34.5±1.8) 岁;对照组患者, 年龄24~53岁, 平均 (33.4±2.1) 岁。两组患者均有性生活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用药方法, 社区未给予慢性盆腔炎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同时配合慢性盆腔炎系统性保健教育指导活动。
1.2.2 保健教育方法
收集观察组81例患者的疾病资料, 进行收集整理, 定期复查患者病情, 建立详细的治疗档案。在进行保健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有专业的妇科医护人员进行讲解, 组织人员开展培训与讲座, 组织社区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学习, 观看疾病纪录片, 深入了解慢性盆腔炎知识。在完成讲座后, 由社区提供健康知识相关资料, 患者可以免费领取, 在资料中应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疾病的详细情况, 使患者可以全面认识慢性盆腔炎的相关知识。重点帮助患者了解发病机制、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日常注意等慢性盆腔炎知识,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主动交流, 了解患者的实际问题与实际情况, 并且提供高水准的针对性指导, 避免患者对治疗疾病存在顾虑, 使患者的生活与治疗更加科学。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清洁的重要性, 积极纠正不正确的治疗方法[2,3,4,5,6,7,8]。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以社区自制的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 在完成治疗后, 由患者填写调查问卷, 统计患者对慢性盆腔炎的了解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腹腰痛症状消失, 白带恢复正常状态, 妇检压痛阴性, 盆腔包块完全消失, 盆腔积液完全吸收;有效:患者腹腰痛症状明显好转, 白带基本恢复正常, 妇检压痛减轻, 盆腔包块减少, 积液下降;无效:患者在完成治疗后, 临床症状并没有出现好转, 或者病情恶化[9,10,11]。总有效=治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知识
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盆腔炎知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保健意识上升, 与医护人员更好的配合, 自身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78例 (96.27%) ,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63例 (77.7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推荐阅读:
盆腔疼痛与妇科疾病08-21
慢性盆腔疼痛症05-12
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11-12
慢性妇科病08-08
妇科盆腔手术09-17
妇科盆腔肿瘤麻醉手术09-28
慢性盆腔痛05-24
女性慢性盆腔痛12-09
骨科慢性疼痛08-07
妇科手术后的疼痛护理论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