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盆腔炎

2024-09-11

急慢性盆腔炎(精选11篇)

急慢性盆腔炎 篇1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 可一处或几处同时发病。盆腔炎史是女性常见病之一, 常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分泌物性状改变、月经失调等,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不孕症。传统治疗盆腔炎常采用抗生素类药物, 由于药物不能直达病灶, 具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等特点, 并且具有治疗时间长, 会破坏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等缺点。我院采用宫颈旁注射的方法治疗急慢性盆腔炎112例,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经过5年的随访调查统计显示, 复发率明显降低。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盆腔炎患者, 全部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盆腔炎, 年龄为21~52岁, 平均年龄36岁。病程为3d~5年不等, 平均病程3个月。其中急性盆腔炎患者53例, 慢性盆腔炎患者69例。其中23例形成盆腔囊肿, 12例形成盆腔积液。

1.2 临床表现

急性盆腔炎多有分娩、流产或妇科手术后等急性感染史, 造成病菌入侵引起感染, 从而造成急性盆腔炎的发生。急性盆腔炎的症状典型表现为发热, 下腹痛拒按, 白带量多, 呈脓性。可伴有乏力, 腰酸, 月经失调等。病情严重时为可表现为高热、寒战、食欲不振、头痛等症状。当有脓肿形成时, 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或直肠刺激症状, 如尿频、尿急、尿痛、里急后重、腹泻和排便困难等。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而致。慢性盆腔炎的症状隐匿, 容易被大家所忽略。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腰骶酸痛, 全身症状多不明显, 有时可有低热, 部分患者可有易感疲劳等神经衰弱症状。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前后有所加剧。

1.3 治疗方法

(1) 药物:A组药物:5mL 2%利多卡因, 30 mL甲硝唑, 庆大霉素8万U, 溶解糜蛋白酶4000U。B组药物:20mL红花注射液, 20mL鱼腥草注射液。 (2) 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外阴、阴道、宫颈进行常规消毒, 钳夹宫颈侧唇并向对侧牵拉, 将侧穹隆充分暴露, 用碘伏进行消毒。将配好的A组药物吸入50mL注射器, 安装8号穿刺针, 于宫颈旁1cm处的阴道穹隆处, 与宫颈平行方向进针约2~3cm, 注射前先倒抽无血液确定未穿入血管, 再将药物缓慢注入盆腔。盆腔炎急性期每天1次, 慢性期隔天注射1次, 左右两侧轮流注射, 7~8次为1个疗程, 第2个疗程改用B组药物, 注射方法相同。月经期间停止注射, 于月经后第3天继续注射。治疗期间禁房事, 急性盆腔炎患者注射方法治疗的同时口服抗生素。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全身症状全部消失, 下腹疼痛及腰腹酸痛等症状消失, 一般检查及盆腔检查正常, 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全身症状基本消失, 下腹疼痛及腰腹酸痛等症状明显减轻, 一般检查正常, 盆腔可仍有包块、压痛, 化验正常;好转:全身症状有所好转, 下腹疼痛及腰腹酸痛等症状减轻, 化验检查基本正常或有所改善。

2.2 治疗结果随访调查

在全部112例患者中, 治愈108例, 显效4例, 治愈率为96.4%, 有效率为100%。1年内无复发, 2年内复发患者2例, 复发率1.8%, 3年内复发7例, 复发率6.3%, 4年内复发12例, 复发率10.7%, 5年内复发15例, 复发率13.4%。

3 讨论

能够引起盆腔炎的病因有很多, 主要有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后感染、月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以及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等。盆腔炎的病例变化主要为炎症浸润、渗出、增生等, 严重时渗出的蛋白会引起盆腔内脏器的粘连, 影响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造成器官的营养不良。盆腔炎引起的各类症状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慢性炎症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盆腔炎最大的危害是引起患者的不孕。由于输卵管黏膜破坏与粘连, 常使管腔阻塞;或由于输卵管周围粘连, 有时管腔尚保持部分通畅。但黏膜纤毛被破坏, 输卵管僵硬、蠕动受限, 丧失其运输功能, 也不能受孕。临床上盆腔炎主要是由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厌氧菌等病原体引起的非特异性盆腔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 是手术后、产后炎症及感染多见的病原菌。大肠杆菌是肠道内正常菌,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称为机会致病菌, 引起严重感染伴有恶臭。随着细菌培养技术的进步, 厌氧菌的检出率逐渐升高, 据文献报道超过70%盆腔脓肿可以培养出厌氧菌。

过去传统的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药物很难直接到达病灶且很难达到并且维持局部抗感染灭菌所需的较高的药物浓度, 治疗效果不佳。同时能够引起患者体内菌群紊乱, 导致肠道细菌, 如球菌、杆菌比例失调, 甚至真菌感染。大量广谱抗生素极大加重了肝脏、肾脏功能的负担, 甚至还会造成功能障碍。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也可引起多种细菌出现抗药性, 进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相对于全身用药而言, 局部应用抗生素是指不需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等方式给药, 也不需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对药物进行吸收、代谢及重新分布, 而是将抗生素直接应用于需要的部位而起到相应的作用。我院采用的宫颈旁注射方法能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局部, 迅速形成高于全身使用抗生素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药物浓度, 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能直接彻底清除炎症。并且局部应用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药物使用量, 能够有效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方法简单有效, 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甲硝唑具有广谱的抗厌氧菌作用, 对于盆腔内的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有强大的抑制杀灭作用, 能够干扰此类细菌的生长、繁殖, 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临床上治疗由厌氧菌引起的盆腔感染有良好的疗效。庆大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 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能有效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利多卡因是常用的局麻药物, 能够阻止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而抑制冲动和传导, 因而起到局麻作用。同时, 利多卡因还能够明显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 如白三烯B4、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 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促进病情的恢复。糜蛋白酶作为一种蛋白水解酶, 能快速分解变性的蛋白质, 清洁软化创面, 促进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的液化、清除, 促进肉芽组织增生, 同时可以抗感染并减轻水肿。本研究在应用西药治疗盆腔炎的同时结合中药治疗, 采用消炎止痛, 活血通络, 扶正固本, 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为基本法则, 调节机体内分泌,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微循环、盆腔局部的组织营养, 调节合成代谢、促进炎症物质和积液的消散吸收。

盆腔炎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院采取宫颈旁注射的方法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能杀灭引起炎症的病原体, 有效控制症的发生发展,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经随访观察复发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 此种治疗方法是急慢性盆腔炎的理想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瑞存.中西药官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1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7) :134.

[2]宋子峰.宫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7) :827.

[3]张淑莉, 黄小云.中西药结合宫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121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2) :16.

[4]周雪雁, 魏忠海.宫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69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10) :82.

急慢性盆腔炎 篇2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使其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再次感染或者感染范围扩散。

2.物理疗法

(1)作用:温热能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同时配合相关的药物治疗,可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微波、激光、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等。

(2)禁忌证:

1)月经期及孕期。

2)生殖器官有恶性肿瘤。

3)伴有出血。

4)内科合并症如心、肝、肾功能不全。

5)活动性结核。

6)高热。

7)过敏性体质等。

3.抗菌药物治疗

长期或反复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有时并无显著疗效,但是对于年轻需保留生育功能者,或急性发作时可以应用,最好同时采用抗衣原体或支原体的药物。

4..其他药物治疗

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也可采用糜蛋白酶5mg或玻璃酸酶(透明质酸酶)1500U,肌内注射,隔天1次,7~10次为1个疗程,以利于粘连分解和炎症的吸收。个别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变态反应时应停药。

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0.75mg,3次/d,停药前注意做到地塞米松逐渐减量。

5..手术治疗

有些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已经不容易进入,致使病情反复发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轻重及有无生育要求决定手术范围,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对于要求生 育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患者,可行输卵管造口术或开窗术。对年龄已经40岁以上,盆腔有较大的炎症包块,(直径在6cm以上),并伴有腹痛者,可 以考虑手术治疗。

若有宫腔积脓,需行扩宫术。存在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急性发作或伴有严重盆腔疼痛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有再复发的机会。

若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应做好以下准备:

1.治疗前3日禁止性生活。

2.治疗前3天:吃清淡少渣饮食:如米饭,面条,适量的肉类,土豆等以及黄瓜、南瓜、丝瓜、苦瓜、冬瓜等及各类水果(慎食豆类及蔬菜类、绿叶菜类等含纤维丰富的菜品,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

治疗前2天:吃流质饮食如稀饭、小米粥、山药粥、烂糊面、麦片汤、藕粉、芙蓉蛋、各种汤类(无渣)等。(禁食含白砂糖的水或汤及各种饮料)。

慢性盆腔炎诊治进展 篇3

【摘要】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本研究对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达到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盆腔炎;诊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53-01

基金名称:浦东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院内制剂和经验方规范化临床验证”,项目编号:PDYNZJ2014-22。

慢性盆腔炎(CPID)[1]系指女性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所发生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包括:1、慢性子宫内膜炎;2、慢性输卵管与输卵管积水;3、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盆腔内炎性渗出,局部组织增生、粘连。临床以下腹疼痛、腰骶坠胀、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不孕等临床表现为特征。未能及时治疗、彻底治疗可导致盆腔静脉淤血症、异位妊娠、输卵管阻塞不孕、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就诊的患者有增多趋势。尤以20-35岁妇女为高发年龄组,多发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

西医治疗盆腔炎现状:研究认为[3]慢性盆腔炎由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输卵管卵巢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瘢痕挛缩,血运不畅,或形成包块,积水,导致病灶区域吸收不良,故缠绵难愈,疗程长,用药时间久,运用抗生素疗效不佳,副作用大。

1.祖国医学对该病认识的由来

在我国祖国医学古籍中并无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病名记载。慢性盆腔炎在我查阅的古代医学典籍中没有相应的病名,有关论述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 “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病证的记载中。对于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论述,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已有记载,“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其描述的病症即与本病极为相似。《诸病源候论·八瘕候》中亦认识到癥瘕可以出现小腹及腰背痛、身热、小便不利、带下多、月经不调、不孕等类似于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2.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湿热、湿毒、气滞、痰湿、气虚所致,病性为邪盛正衰,病机特点为胞宫、胞脉、气血瘀阻、湿热火毒、郁滞下焦、气血耗伤,虚实错杂,迁延不愈。

对本病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总结,提出更多的见解,完善了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

1.由实致病:江素茵[4]教授认为其发病主要是湿浊与瘀血互结,气滞血瘀,伤及冲任二脉而致,邪毒瘀滞于下焦,阻滞经脉和胞络,不通则痛,故以下腹痛为其主症。若寒湿之邪凝滞经脉,湿为阴邪,其性趋下,湿邪郁久化热,湿邪流注于阴窍,则见带下量多。王俊兰[5]认为: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病邪入侵胞宫、胞脉导致胞脉气血瘀阻不畅,故之为血瘀证,且多以阳虚血滞、湿热瘀结为主。

2.由虚致病:韩百灵[6]教授则认为,慢性盆腔炎多因肾虚肝郁所致。肾虚多由平素摄生不慎、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先天肾气不足,妇女又因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数伤于血而致气分偏盛,若素性抑郁或愤怒过度而致肝失条达。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机郁滞,则气滞必血瘀,故湿毒与瘀血、滞气相搏结,胞脉阻滞冲任二脉受阻,不通则痛。另一方面虽有邪实之阻滞,但病久必使气血衰少,且后天之本受累,气血生化失常,必有虚证不荣则痛。柴松岩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炎无论属于何种证型,只要病情迁延形成慢性病程,即存在正气虚损的内因,正气虚损无力行使气化之职能,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浊难以根除,经治疗症状虽可以一时得以改善,但必然是遇损而致复发,如性生活、月经来潮常为诱因,这是慢性盆腔炎难于根本治愈的根本原因。

3.虚实夹杂致病:夏亲华认为,认为本病的病机总属于本虚标实,标实:湿热、寒湿、血瘀,本虚以:脾虚、肾虚为主。夏老师认为:慢性盆腔炎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久病正虚,经期产后及手术后血室正开,体质虚弱,摄生不慎,感染湿热邪毒,治疗不彻底或体质虚弱病情迁延,导致寒、湿、热邪留恋胞宫胞脉,日久成瘀,反复进退。朱南孙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寒”,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治疗方法以健脾益肾疏肝治其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温阳理气等法治其标。

3.辨证论治

刘云鹏强调,湿瘀互结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湿热瘀结又常使本病由实而虚。刘云鹏认为湿和瘀则为此病病因,故以《金匮要略》中当归芍药散化裁而成的除湿化瘀方治疗此病。

罗元凯将CPID分为六型(1)湿热瘀阻型:运用银甲方以清热利湿,祛瘀散结之法进行治疗。(2)寒凝血癖型: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之法进行治疗。(3)气滞血瘀型: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调气活血、消瘀散结之法进行治疗。(4)肝郁脾虚型:运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脾,化湿活血之法进行治疗。(5)肾虚瘀滞型:運用左归加减以补益肝肾,和营祛瘀之法进行治疗。(6)阴虚血热型:运用自拟方药慢盆方以养阴清热之法进行治疗。

李伟莉等对3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聚类分析获得 CPID的分型从高频到低频的分布分别是: 湿热瘀结证(159例),脾虚湿瘀证(63例),气滞血瘀证(45例),肾虚血瘀证(33例)。

葛海波等辨证分型治疗CPID426例,湿热证328例,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用当归散加减,治愈300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为99.1%;气滞血瘀证34例,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愈13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88.2%;寒凝气滞证64例,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愈35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为96.9%。

参考文献

[1]张催兰.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11,03:115-116.

[2]陈芸芸.安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2):40-41.

[3]张双、高月平.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河南中医,2012,3(7):497-499.

[4]邓月娥,蒋倩茹.江素茵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7,17(l):16-17.

[5]王俊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4:1757

急慢性盆腔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站接受治疗的228例急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18例, 治疗组急性盆腔炎50例, 慢性盆腔炎60例;对照组急性盆腔炎50例, 慢性盆腔炎68例。患者年龄19岁~48岁, 平均年龄 (31.5±4.34) 岁, 病程3个月~11年。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进行血常规、B超、妇科常规和全身体格检查, 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卵巢肿瘤等疾病及妇科器质性病变, 同时排除药物过敏史、内外科合并症。2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1.2 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表现, 轻者无症状;重者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 一侧或双侧腹痛、腰骶部酸痛, 少数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 伴有低热、寒战、疲乏、食欲减退, 病程长, 超过3个月, 经期发病可伴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临床体征:严重病例呈急性病容, 伴高热、心率加快, 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及肌紧张。 (1) 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 宫体、附件区压痛; (2) 输卵管炎: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增粗、压痛, 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 (3) 卵巢炎: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 不活动。若有盆腔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 可扪及后穹隆有脓块且有波动感; (4) 宫旁结缔组织炎:可扪及宫旁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 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 压痛明显。辅助检查:B超诊断, 伴有不同程度的积液。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2]。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 g, 甲硝唑葡萄糖0.5 g, 每天1次, 7 d为1个疗程。同时加服康妇炎胶囊 (国药准字:Z20033208, 规格:0.4 g/粒) 1次3粒, 每日2次, 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 g, 甲硝唑葡萄糖0.5 g, 每天1次, 7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小腹及腰骶部酸痛症状消失, 月经量正常, 白带正常、无异味, 精神状况良好, 妇科检查盆腔无压痛及反跳痛, B超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包块, 盆腔无积液, 停药后半年不复发。显效:小腹及腰骶部酸痛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妇科检查盆腔压痛不明显或有所缓解, 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 盆腔积液减少2/3.有效:小腹或腰骶部酸痛有所减轻, 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不到1/2, 盆腔积液减少1/2.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变化, B超检查均无改善[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盆腔炎治疗效果

见表2.

例 (%)

2.2 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

见表3.

例 (%)

3 讨论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大部分为逆行感染所致, 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往往在机体抵抗力比较差的情况下发病。原因有: (1) 经期不卫生,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 宫腔内血窦开放, 并有凝血块存在, 这是细菌滋生的良好条件。 (2) 性生活不卫生, 引起阴道炎症, 继而导致盆腔炎症, 这种炎症在酸性环境下较易转为慢性盆腔炎。 (3)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患者产后或流产后体质虚弱, 宫颈口经过扩张尚未很好地闭合, 此时阴道、宫颈中存在的细菌逆行感染盆腔, 或人工流产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发生感染。 (4) 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症[4]。寻找一种方便有效、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的治疗方法, 是许多医务工作者努力研究但尚未实现的困难问题。建议从预防做起: (1) 因本病的主要病机在于湿热瘀阻, 肝脾失调。若过食辛辣之品, 可致瘀热更重, 病情加重;若增加营养不当, 影响脾胃运化, 也可反过来损伤脾胃功能, 加重病情。 (2) 肝气不舒, 肝郁气滞, 不通则痛, 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情绪低落, 心理上的抑郁, 必然导致抵抗力低下和病情的加重。 (3) 注意休息, 避免疲劳, 起居有节, 房事适度。 (4) 调节情绪, 避免忧郁、烦恼。所以, 心理上的自我调节, 不仅有助于舒畅情绪, 疏肝解郁, 而且能提高免疫功能。因慢性盆腔炎虚实夹杂, 故谨防风寒湿热之邪入侵十分重要, 特别是下肢腰部及小腹部的保暖尤为重要。康妇炎胶囊是治疗妇科生殖系统炎症中疗效较好的中药制剂, 因此我站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康妇炎胶囊由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赤芍、苍术、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 (制) 、泽泻、白花蛇舌草等11味中药制成, 具有抗感染, 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 除湿止带之功效, 用于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 无任何副作用。康妇炎胶囊与抗生素协同作用, 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促使炎症吸收, 提高抗生素的血液浓度, 增强药效, 提高盆腔炎的治愈率,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8例急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服用康妇炎胶囊联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单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急性盆腔炎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为68%;治疗组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为68%,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腔炎,急慢性,康妇炎胶囊,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62.

[2]郎景和.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64.

[3]张雪梅.丹香合剂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6 (5) :31-32.

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性福”生活 篇5

时机的选择

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或因体质较差致病程迁延所致(也有无急性病史者)。特点是病程长、病情顽固,抵抗力较差时便来个急性发作。这就提示了,性生活应选择病情相对稳定、体质恢复得较好的时机,如果在急性发作期间,则应视同急性盆腔炎而暂行禁欲。

病情的掌握,患者可进行自我观察。首先,注意下腹及腰骶部的疼痛程度,如维持在“较轻”或“轻微”时,则是病情稳定的表现;其次,注意白带的变化,以透明(或白色)、无臭(或仅略带酸味)、质匀、中等量为好。如显黄色、绿色甚至咖啡色、血色,有异臭、混浊、量较多时,表示炎症尚未得到控制。这时,如勉强过性生活,必会加重病情、增加痛苦、减弱疗效。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施以阴道外用药期间,不可以同房,否则也会加重病情并减弱治疗效果;男方如不戴安全套也会因药物的刺激而感到不适。

体位的变换換

慢性盆腔炎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牵拉痛,常常是由于较严重的输卵管炎及盆腔部结缔组织炎造成的。输卵管、子宫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可导致性交疼痛,尤其在受累部位及附近处用力时更甚。因此,可选择适宜的体位以减轻不适感,较适宜采用的有侧位、床沿女卧男站位、男下女上位等。当然,由于病情轻重及个体差异上的不一样,体位方式没有一定之规,原则是保护女方以减轻或避免疼痛。

力度的控制

慢性盆腔炎患者性生活中尤应遵从“以和为贵”的古训。“和”即温和之意,在力度运用上则应“浅内徐动,出入欲稀”,即动作应舒缓徐和、插入次数不宜太多。这些道理是易于理解的,因为在盆腔部粘连较严重而力度又未加控制时,女方可有局部的拉痛甚至撕裂痛,在合并有输卵管较大量积水或较大的输卵管巢囊肿时,甚至可出现该处的破裂而需作急腹症处理。因此,应提倡“缓”和“柔”,原油是以维持病情稳定为主要考虑。有人主张,交接后微动或不动都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男方的配合

女性生殖道有病原体感染,其来源自然包括性生活不慎造成的污染。因此,为防止重复感染或夹杂感染,男方讲究性生活卫生十分必要。做法是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例如在同房前清洁外阴,热天时尤应强调这样做,有包皮过长者应进行翻洗。如果男方已有生殖器感染存在或有皮肤黏膜破损时,则应戴安全套,这对预防彼此间的交叉感染、保护双方性健康大有裨益。另外,性生活次数不宜过多,性欲的需求应以病情允许为度。这些均需男方的主动配合和关爱体贴。

事后的处理

完事后,双方均应冲洗外阴,如感到疲劳,则可暂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抹擦外阴,睡醒后再用清水洗涤。如果使用安全套,女方只须冲洗外阴便可,但如没戴套且有阴道内射精,则需用阴道清洁液冲洗阴道,把残留阴道内的精液清出阴道外。虽然精液含有称为胞浆素的物质,它可抑制一些球菌类微生物,但毕竟功力有限;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某些病原体的培养基,尤其残存在阴道的深处,加上慢性盆腔炎时内生殖器本来便已有细菌存留,这样,夹杂感染的可能性便有所增加。

急慢性盆腔炎 篇6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湿热瘀结,灌肠,急慢性盆腔炎

急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 大量的临床研究提示,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已被广泛认可。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联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自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急慢性盆腔炎患者, 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型, 共7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按照200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 筛选湿热瘀结型患者。 (1) 临床表现:下腹部坠痛、腰骶酸困、带下量多。舌质红有瘀点, 苔黄腻, 脉滑数或弦滑。 (2) 妇科检查:子宫或附件触痛或宫颈举摆痛, 阴道或宫颈分泌物脓性秽臭。 (3) 化验检查:低热或体温38℃以上, 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或血常规正常。B超检查:盆腔有不均匀的液性暗区或盆腔炎性肿物。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72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 年龄21~42岁, 平均29.8岁, 病程最短4d, 最长16d;对照组35例, 年龄22~45岁, 平均32.1岁, 病程最短3d, 最长14d;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 中药保留灌肠。处方:红藤、败酱草、夏枯草各30g, 双花、连翘各20g, 延胡索、丹皮、赤芍各15g。随证加减:有包块者, 加三棱、莪术、甲珠各15g;盆腔积液者, 加海藻、昆布各20g。浓煎成80~100mL, 使用前加温至40℃, 灌肠管插入直肠内15~20cm, 15min内灌完, 灌完后休息30min, 保留2h以上 (最多可保留8h) 。1次/d, 7d为1个疗程。经期也可应用。 (2) 静脉点滴0.9%氯化钠100mL加头孢哌酮3.0g, 1次/d;甲硝唑250mL, 1次/d, 连续7d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

单纯静脉滴注0.9%氯化钠100mL加头孢哌酮3.0g, 1次/d;联合甲硝唑250mL, 1次/d, 连续7d为1个疗程。

两组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治疗1个疗程未愈者, 继续第2个疗程, 共3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治愈: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腹痛消失, 伴随症状消失, 妇科检查正常, 盆腔B超未见异常;显效:腹痛消失伴随症状减轻, 妇检有显著改善, 盆腔B超提示:积液减少或包块减小;有效:腹痛减轻或伴随症状减轻;无效:腹痛伴随症状无变化, B超检查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明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湿热瘀结型急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西医认为,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的炎症性疾病的统称, 可发生于月经期、流产、分娩宫腔手术操作与不洁性生活后。急性盆腔炎病情急重, 为彻底治疗多应用足量较长时期的抗生素, 迅速杀菌, 缓解症状, 但炎性渗出液吸收缓慢, 易迁延反复发作致慢性炎症, 甚至引起粘连, 炎性浸润而导致的结缔组织增生也难以治疗, 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本观察中急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为湿热瘀结型, 病因病机为经期产后, 血室正开, 湿热之邪入侵, 热毒雍盛, 湿浊下注胞宫, 瘀毒内结, 积聚成癥, 属于“带下病”、“症瘕”。治则清热解毒利湿, 理气散结破瘀为主。我们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外, 应用自拟灌肠方, 进行保留灌肠。其中红藤、败酱草、夏枯草清热解毒化湿;连翘、双花加强清热解毒;延胡索、丹皮、赤芍活血化瘀止痛。加三棱、莪术、甲珠能软坚散结消癥。加海藻、昆布清热软坚利水。现代药理学研究上述中药还有减少炎性渗出, 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女性解剖特点上生殖器官和直肠临近且静脉丛彼此相通, 全身用药难以通过血循环直达病灶, 而直肠给药疗效好, 为妇科外治法常用的方法[2]。直肠给药其有效成分直接经直肠黏膜吸收, 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 通过局部静脉丛或渗透直接作用于盆腔器官及组织, 同时温热中药的热效应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 改善盆腔局部微循环, 松解粘连, 促进炎症吸收, 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临床观察显示,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慢性盆腔炎, 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 能提高疗效, 很受患者欢迎。

参考文献

[1]李文新, 佘莉莉, 刘德佩.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急慢性盆腔炎28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 (20) :2180-2181.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分析 篇7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抗生素治疗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 如已形成慢性附件炎, 则可触及肿块。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形成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 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由于盆腔瘀血, 患者可有月经增多, 卵巢功能损害, 可有月经失调, 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慢性盆腔炎一般可分为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与输卵管卵巢囊肿以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三种[1]。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失治、误治, 或因体弱病程迁延日久所致, 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治、易复发的特点。目前一般的治法可以采用中医治法与西医治疗, 中医包括穴位注射、穴位激光照射、艾灸以及拔罐和中药疗法等, 而西医则采用抗生素等治疗。我院于2006年4月—2010年6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4月—2010年6月期间来我院妇科门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患者280例, 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诊[2]。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0例, 年龄为22~49岁。两组年龄、发病史均无明显差异。检查后发现两组患者均低热、乏力、下腹及腰骶部坠胀, 常在月经前后、性交后或者劳累后加重;子宫多后位, 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状或片状物, 有压痛;B超可见陶氏腔积液, 单侧或两侧附件增粗或伴积液。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妇科千金胶囊 (由株州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 2颗/次, 3次/d, 12天为1疗程, 加抗生素静滴或口服, 于腰部热敷。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即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应用抗生素静滴或口服7~10天为1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自觉症状消失, 白带正常, 子宫活动正常, 宫旁组织及附件无增厚及压痛, B超检查无阳性体征, 不孕症者怀孕;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宫旁组织变软, 压痛明显减轻;有效:自觉症状好转, 宫旁组织压痛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

2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 140例患者中, 有125例痊愈, 总有效率高达100%, 而对照组中痊愈86例, 明显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详情见表1。

(例)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 近期无复发, 远期在140例患者中也仅有1例患者复发, 而对照组中, 近期有2例患者复发, 远期复发人数为24例。见表2。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多表现为双侧输卵管炎, 久而久之使输卵管的开口部分或全部闭锁以及输卵管内层粘膜因炎症粘连, 从而使管腔变窄或闭锁, 导致不孕、异位妊娠及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慢性盆腔炎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寻找可靠治疗方法显得非常迫切[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慢性盆腔炎的菌群复杂, 主要有链球菌, 葡萄球菌、大肠埃锲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的病原体, 左旋氧氟沙星、甲硝唑对上述菌群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且慢性盆腔炎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 周嗣组织粘连、增厚, 抗炎药物不易进入, 所以疗效不理想[4]。本次研究中单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为61.4%, 其虽然可以治疗慢性盆腔炎, 但其依然达不到理想水平。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是因禀赋不足, 摄生不慎, 阴户不洁或劳倦过度所致。妇科千金胶囊主要含有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等, 其主要功效为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 腹痛, 症见带下量多, 色黄质稠, 小腹疼痛, 腰骶酸痛, 神疲乏力, 而慢性盆腔炎多含有上述症候[5]。本次研究中, 采用妇科千金胶囊加抗生素治疗, 其痊愈率达89.3%, 有效率为100%, 明显高于抗生素对照组。在复发率指标上, 中西医治疗组同样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从整体和局部考虑, 通过调整机体平衡、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达到标本兼治, 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明显提高了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达到治疗的目的,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1:3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43.

[3]赵慧琴.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 2004, 24 (4) :41.

[4]宋鸿钊, 高耀洁, 王大琬.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66-167.

慢性盆腔炎的综合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对照组71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19~50岁,年龄最小19岁,最大50岁,平均(29.2±4)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6年。2组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2)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期及性交后疼痛加重,带下量多,经期不定的症状。妇检:子宫体压痛,活动受限,两侧附件区压痛明显,或可触及包块,宫旁一侧或双侧组织增厚压痛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注射0.9%的氯化钠250mL+盐酸左氧氟沙星0.4g、甲硝唑1.0g、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3g、B60.1g,每天1次,静点10d,有盐酸左氧氟沙星过敏者改用头孢曲松钠2g;同时根据患者类型选择下列其中一种中成药口服2个月:(1)金刚藤(偏重于散结消包块)、妇科千金片(慢性反复发作体质较弱者);(2)少腹逐淤胶囊(小腹冷痛明显,经期腹痛加重,甚至面色苍白自汗、寒象明显者);(3)血府逐淤口服液(腹痛较重、痛甚于胀者),七制香附丸(胀甚于痛者)。观察组在口服中成药基础上,加中药灌肠同时微波治疗。中药灌肠方法:丹参25g、赤芍15g、丹皮15g、半夏15g、鸡血藤50g、败酱草30g、薏苡仁30g、白术15g、桃仁15g、皂刺15g、穿山甲15g,若盆腔包块或盆腔粘连加土鳖虫、蜈蚣,若输卵管积水加大戟,若附件增厚,压痛明显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将中药加400mL水煎至150mL,温度控制在38~40℃,备灌肠用,温度过高会损伤直肠粘膜,过低会刺激直肠,引起痉挛,影响药物的保留吸收,治疗时取胸膝卧位,双膝屈曲,暴露肛门,用14~16号肛肠管插入肛门约10~15cm,使药物达到更深部位,拨管后取平卧位,进行微波治疗,每次约半小时,嘱患者尽量使药物保留时间长些,每天1次,经期停用,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6个月。

注:χ2值=17.62,P=0.003,P<0.05

1.3 疗效评定

(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彩超复查正常,无复发。(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彩超正常,但仍有复发。(3)好转:少腹胀痛,腰骶部疼痛减轻,白带少,月经正常,盆腔包块缩小,粘连及压痛减轻。(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91.55%,明显优于对照组73.2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静点抗生素组偶有恶心呕吐,给予甲氧氯普胺1mL肌注后缓解,对出现左氧氟沙星过敏的予停用左氧氟沙星,静注地塞米松5mg后缓解。

3讨论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慢性盆腔炎患者主要是以不孕症、宫外孕等疾病就诊时被发现的为多,可见很多患者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不够,而且患者在治疗急性盆腔炎时不够彻底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中成药组方原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软坚散结为主。中药保留灌肠,一方面可随症加减,另一方面可使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直达病变部位。微波治疗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灌肠后立即理疗,加强药物渗透作用,直达病变部位,有利于炎症及渗出物的吸收及代谢。三者相结合操作简单,且没有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防止盆腔炎反复发作,缓解盆腔疼痛,缩小或消散盆腔炎性包块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和显著的优势,值得借鉴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西药静点、中成药口服和中成药口服、中药灌肠、微波治疗2种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1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71例,观察组71例,对照组口服中成药,同时静点西药。观察组在口服中成药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同时微波治疗,2组共治疗2个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3.24%,观察组总有效率91.55%,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成药口服,中药灌肠同时微波治疗对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确切疗效和显著优势。

关键词:盆腔炎,西药静点,中成药,中药灌肠,微波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丽.盆腔炎后遗症(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9:64~65.

[2]郑峳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7.

[3]王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2:124~125.

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分析 篇9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共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671例, 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34.3岁。其中471例 (70.2%) 有孕产史, 364例 (54.2%) 有宫内手术史, 173例 (25.8%) 有明确的急性盆腔炎史, 69例 (10.3%) 有全身或临近组织器官炎症史。212例 (31.6%) 确诊为淋球菌、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病程2个月~20年, 均有不同方式的治疗史。随机分为治疗组293例、对照组378例, 2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诊断与病例

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有慢性盆腔炎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如一侧或两侧小腹疼痛、坠胀, 腰痛、白带量多、月经失调、性交痛等;妇科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子宫颈举痛、子宫体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压痛、附件区增厚、包块等;B超提示盆腔积液, 附件区有包块和 (或) 增厚。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导致慢性下腹疼痛的疾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左氧氟沙星、替硝唑、α-糜蛋白酶 (无过敏者) , 在月经期行腹腔灌注治疗。将左氧氟沙星100mL+替硝唑100mL+生理盐水100mL+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l0mg预热至37℃并连接输液器, 排空空气备用。患者排空膀胱取仰卧位, 选脐下2cm处为穿刺点, 嘱患者憋气鼓起腹部后用7号留置针垂直快速进针, 有落空感后拔出针芯, 连接输液器, 即见液体流入通畅, 患者无疼痛感, 如果液体流入不畅或患者感觉疼痛即认为穿刺未达腹腔, 应调整穿刺方向或穿刺深度。灌注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症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 如无不适灌注结束后拔出穿刺针, 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数分钟后固定, 观察30min无异常可离院。隔日1次, 3次为1个疗程, 2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 观察症状以及体征缓解情况。

对照组:月经期开始静脉点滴左氧氟沙星0.4g, 替硝唑0.8g1次/d, l0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随访半年, 期间如再次出现盆腔炎的症状视为复发。

1.4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部胀痛等消失, B超、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均正常, 停药6个月内未复发;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部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妇科及B超检查炎性包块及积液区明显缩小;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有所减轻, 妇检轻压痛, B超示包块及积液区缩小;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无减轻或有加重, 妇检、B超检查炎性包块、积液区未见缩小, 或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者。

1.5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61例 (20.8%)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心悸, 均为一过性, 经休息或对症处理后好转。对照组有229例 (60.6%) 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上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血管疼痛、白细胞降低或肝功能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 停药后均自行消失。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 有既往宫外孕和继发不孕史者119例, 这提示盆腔炎、输卵管以及子宫内膜慢性炎症是继发不孕的重要原因。慢性盆腔炎的病理特点为长期炎症刺激导致纤维素渗出、纤维组织增生、盆腔器官与周围组织粘连过紧, 故常规治疗效果差。在月经期, 子宫内膜脱落, 有扩张的血窦及凝血块, 该环境适宜细菌的滋生, 故该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炎症, 效果好;但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易引起耐药性及菌群失调。腹腔灌注治疗盆腔炎就是利用月经期盆腔充血、血流丰富这个时机, 使局部高浓度药物容易被吸收, 加上重力作用使药物积聚于盆腔, 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抗菌、抗炎作用及缓解症状的目的。

盆腔感染的多为性混合感染, 病原菌有需氧菌和厌氧菌, 笔者采用左氧氟沙星 (抗葡萄球菌、肠球菌、沙眼衣原体、淋球菌) 和替硝唑 (抗滴虫和厌氧菌) 二联抗菌治疗方案。同时考虑到左氧氟沙星用药后1h内被很快吸收、在体液和组织中高浓度的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能有效抗淋球菌、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传统的静脉点滴抗生素盆腔局部药物浓度低, 全身用药极易产生耐药或菌群失调, 可能是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也可能和药物很难渗透到病灶、起效慢, 以及药物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中断不能完成疗程有关。

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临床工作经验, 分析探讨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相关方法, 希望能对从事基层妇产科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抗生素,临床治疗分析

参考文献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10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微波;腹腔灌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70-02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未彻底,反复发作,迁延形成,病情顽固 [1]。包括慢性输卵管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近年,随着婚前人工流产现象发生的增加,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导致慢性盆腔炎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为提高疗效,我们调整了以往采用的单一治疗方法,对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4.5年。

1.2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2]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采用询问病史、妇科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诊断:①慢性盆腔痛,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月经前后、劳累、性交后加剧;②有急性盆腔炎、不孕及异位妊娠史;③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增多、月经失调;④可有低热、易疲倦症状;⑤体征:子宫体后倾后屈,可有增大,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压痛;宫体一侧或两侧呈索条状增粗、片状增厚或触及活动受限的囊性肿物,并有轻压痛;宫骶韧带常有触痛,增粗、变硬;⑥超声检查可探及子宫一侧或两侧有囊性肿物、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子宫直肠陷凹可有液性暗区(除外盆腔充血、阔韧带内静脉曲张等疾病)。

1.3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超声检查无异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超声提示积液减少2/3以上或包块缩小;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好转,超声提示积液减少1/3以上或包块缩小;无效:症状稍有缓解或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1.4治疗方法 ①采用腹腔灌注疗法:月经干净后,患者取头低臀高位,穿刺点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用中心静脉导管包中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入腹腔,插入导丝,拔出穿刺针,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将导管顺导丝插入15~20 cm,拔出导丝,抽吸盆腔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固定导管于同侧腹壁,纱布覆盖穿刺点和导管末端备用。药物配伍:0.9%氯化钠500ml、泼尼松龙50 mg、糜蛋白酶4000IU、透明质酸酶1500IU,根据细菌培养阳性者加入敏感抗生素,经导管直接加压滴入盆腔,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术后半卧位,使药物潴留于盆腔部,以达到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的目的。采用腹腔灌注疗法时要减少静脉点滴抗生素用量。②0.9%生理盐水250mL+菌必治3.0g静脉点滴,日1次;替硝唑或甲硝唑0.5-1.0静脉点滴,日1次,7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③微波治疗: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时功率为30W,用方形探头照射盆腹腔30min,日1次,连用15天为1个疗程。 2结果 结果 26例治愈、50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8.7%。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3]。慢性盆腔炎因长期的炎症刺激,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不易进入,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又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单纯抗生素治疗临床疗效欠佳。主要病因有两个,一是慢性盆腔炎因组织炎性粘连及包块形成[4],静脉用药不易到达病变部位,因而,虽然目前国内外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治疗率各家报道不同,疗效也均不满意;二是引起盆腔感染的细菌种类复杂多样,有需氧菌和厌氧菌两大类,且多伴有衣原体感染,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西药广谱抗生素菌必治加上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联合应用,可以较彻底地杀死病原菌[5]。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辅助微波治疗仪进行局部理疗,对局部组织吸收后产生微循环效应、热固化粘膜效应、生物辐射共振吸收效应,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细胞活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清除痛化学介质,达到消炎、镇痛作用 [6]。采用腹腔灌注疗法避免了静脉、肌肉注射用药的不足,提高炎症部位有效药物浓度,泼尼松龙具有抗炎作用,可减少致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形成,增强细胞基质对粘多糖酸酶的抵抗力,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同时,在炎症晚期或慢性炎症中,能抑制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改善或缓解炎症所引起的症状,使感染局限不致扩散,具有抗毒、抗过敏、抗休克作用。ɑ-糜蛋白酶能使纤维蛋白和粘蛋白等水解为多肽或氨基酸,使粘稠度液化,对脓性或非脓性感染都有效,更有促进抗生素、化疗药物向病灶渗透的作用。本组研究显示,慢性盆腔炎经以上综合治疗,绝大部分患者能获得痊愈和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华,张秀花,靶向给药治疗仪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J].河北中医,2010,32(5):789.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6.

[3]薛风霞,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6.

[4]公茂俊, 静脉给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32例分析[J].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151.

[5]Beigi RH,Wiesenfeld HC.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new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reatment[J].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03,30(4):777.

急慢性盆腔炎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12年4月收治的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年龄26~48岁, 平均37.5岁。诊断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以及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外加盆腔炎颗粒进行治疗, 具体如下:将100~150ml的盆腔炎颗粒放置于60℃的水中溶解, 待药液冷却至37~39℃的时候, 取患者的左侧卧位, 并运用一次性的导尿管插入到患者的肛门中, 在约为10~15cm深的地方将药液缓慢的滴入。在用药治疗之后应该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半个小时, 1次/d、8d为1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69例, 有效26例, 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48例, 有效37例, 无效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现代妇科临床中极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 其主要是指患者的生殖器官, 包括其输卵管、子宫体部、卵巢以及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所发生的一种反复性炎症, 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盆腔痛、异位妊娠、月经异常以及低热疲乏等症状。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流产次数的增多, 此项疾病的发病几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它极大的影响着现代女性的健康与生活[1,2,3]。

慢性盆腔炎常常存在着盆腔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子宫旁组织增生, 粘连甚至是炎症包块等, 从而导致病菌在患者的粘连以及组织增生, 而普通的药物则无法直接到达病灶, 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该项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4]。此外, 长期的服用广谱抗生素等药物极易导致患者产生耐药菌以及细菌感染等, 从而对其健康产生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治疗盆腔炎的关键在于改善患者盆腔的血液循环, 是药物能够直接到达病灶。而盆腔炎颗粒恰恰具有上述的优点, 它具有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的重要功能, 且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局部病灶, 从而促进患者的血管扩张, 改善其血液循环, 并促进炎症的消散与吸收, 最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项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 运用盆腔炎颗粒的方式来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不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 且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悦, 魏丽慧.妇产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

[2]唐芳, 郭玉芝.盆腔炎颗粒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1) :876-877.

[3]刘瑞芬, 杨晓娜, 李伯勤.盆腔炎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27 (6) :422425.

上一篇:后现代文化思潮下一篇:技术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