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中医护理

2024-07-18

盆腔炎的中医护理(共12篇)

盆腔炎的中医护理 篇1

盆腔炎是指女性的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炎症, 是当前最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1]。如果盆腔炎不进行及时、彻底的治疗, 可能会导致不孕、慢性盆腔痛、输卵管妊娠以及其他炎症反复发作, 这样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我院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与护理盆腔炎, 具有明显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盆腔炎患者, 所有患者符合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盆腔炎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32岁, 病程1~36个月, 两组病例均以治疗7~14d为1个疗程。同时患者均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治疗组给予中药熏洗局部、艾灸神厥、中药保留灌肠, 灌肠后予中药包外敷下腹部等方法予以治疗。 (1) 保留灌肠方法:取盆腔炎中药方 (本院协定处方, 按辨证的原则分1方、2方、3方等) 浓煎至100ml, 温度降至40℃时将药液过滤装至消毒输液瓶, 连接用去掉针头的输液器, 将输液管一头涂适量消毒石蜡油, 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取侧卧位将输液管插入肛门10~20cm进行药液灌注, 滴速为30~40滴/min, 用药1次/d, 药液需在患者体内4h以上, 治疗1个疗程, 月经期停止用药。 (2) 中药包热敷:大黄粉、芒硝各450g调醋加热 (芒硝需完全融化) 装入一布袋内, (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敷于下腹部, 1~2h, 使用前用微波炉将醋加热, 如有皮肤痒或起水泡需停用。一般在灌肠之后进行, 有利于更好吸收灌肠药。 (3) 艾灸:使用双孔艾灸盒, 在里面放2节艾条点燃灸神厥穴, 1次/d, 每次约30min。 (4) 中药熏洗:取中药熏洗方水煎至1 000ml坐浴30min左右。同时在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护理指导: (1) 做好心理护理, 因本病疗程长同时伴随有腹痛迁延, 患者经常焦虑不安, 这样需要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帮其树立信心。 (2) 护理人员提醒患者在腹痛、腰痛症状出现时及时告知, 注意观察白带的色、质、量及气味的变化, 保持外阴清洁。 (3) 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多注意休息, 避免因劳累或者剧烈运动引起症状复发, 同时要禁止房事。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 抗生素选用阿米卡星0.4g加入5%葡萄糖250ml, 治疗1个疗程。

1.3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18.0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见表1。

表1得出结论, 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为62.50%, 显效率 (痊愈率+显效率) 93.75%, 对照组痊愈率为16.67%, 显效率50.00%。两组比较,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较好。

3 讨论

盆腔炎在中医中的病因病机, 主要是因为湿热内侵, 导致气血凝滞运行不畅, 引起不通则痛。盆腔炎常规治疗都是给予抗生素治疗, 常常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甚至引起耐药, 打击患者治疗信心。通过了解了这些病理机制, 在治疗方式中, 笔者选取传统的中医疗法, 中药熏洗湿敷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法的一种, 这种药与热的协调作用, 能够使药物直达病所, 增加和加快药物的吸收能力, 提高了药效[3]。古语中《灵柩·刺节真邪》记载:“火气已通, 血脉乃行”, 同时《本草纲目》记载:“艾, 外用灸百病, 壮元阳, 通经脉行气补血”[4]。艾灸治疗主要原料是用艾绒, 点燃后放置腧穴部位, 进行烧灼和熏熨, 在药物和温热的刺激下, 能够使气血通畅, 起到很好的防治和治疗效果, 可温中散寒、补益气血、扶正固本[4~6]。这样能够发挥我国传统的医学特色优势, 达到传承中医药民族文化的目的。

综上, 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患者艾灸、中药熏洗、中医灌肠及中药包热敷下腹部的治疗和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的比较, 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及护理更有优势, 在临床治疗和日常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确认为盆腔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8例。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熏洗局部、艾灸神厥、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抗生素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进行1个疗程治疗后, 痊愈率为62.50%, 显效率93.75%, 对照组痊愈率16.67%, 显效率50.00%。两组比较,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及护理确有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护理观察

参考文献

[1]罗香玉.保健教育在基层社区妇科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 :248-249.

[2]刘敏如.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8.

[3]吴战英.中药熏蒸治疗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J].医药前沿, 2013, 20 (7) :339-340.

[4]李梅芬, 黎丽梅.艾灸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微创医学, 2013, 8 (20) :248-249.

[5]冀来喜.针灸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65-155.

[6]张芳, 刘文翠, 张可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8 (25) :223-224.

盆腔炎的中医护理 篇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33-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岁,患者临床上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无任何严重器质性病变,以及相对严重的家族遗传病史,同时无药物过敏史[3-5]。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分别15例。

以上患者入院时的各项检查均符合临床有关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且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表现症状等一般材料上无明显差异化(P>0.05),可以用于本次临床试验样本。

1.2治疗方法

(1)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医汤药治疗,汤药用的中药有:益母草、金银花及山药各20g,蒲公英30g,败酱草、苍术及生龙牡各15g,苦参、黄芩、五要、丹参、苦参、生甘草、延胡索及乌梅各10g,茜草5g。汤药制法:上述中药加入600ml清水中煮至约300ml,一天一副,分�纱斡谠缤矸直鸱�用,治疗周期为一个月。

(2)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800万U/次为患者提供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1次/日;同时,给予患者1g/次,1次/日的静脉滴注甲硝唑治疗,治疗周期为一个月。

1.3疗效判断标准

主要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肿块消退、白带异常恢复时间、挤压疼痛消失)缓解时间几方面对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展开分析对比。其中,若患者相关症状均消失,则表明临床治疗痊愈[6],若相关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则表明临床治疗效果有效,若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还有所加重,则表明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半年后回访对比两组的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检验,若P<0.05,则表明治疗效果差异显著。

2结果

2.1症状缓解时间

治疗组的缓解时间为10天,对照组的缓解时间为16天,经过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3.33%),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3复发率对比

对两组患者半年后回访情况做了统计,治疗组治疗后盆腔炎复发1例,占6.67%;对照组复发3例,占20%,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育龄女性群体,当病情相对较轻时,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失眠、乏力,如若不给于及时治疗,很可能诱发神经衰弱,甚至影响生育能力[7-8]。从本质来看,盆腔炎的反复性发作多与患者机体内自主抵抗能力的降低密切相关。尤其地,盆腔炎多发生在产后,从中医角度来分析,产后妇女机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差,极易因病邪入体而产生各类疾病。基于此,临床应多加以止痛理气、清热解毒等治疗措施,予以扶正固本,才能从根本上使得疾病痊愈。

基于此,笔者通过本文的研究得知,单纯的西医治疗在控制患者盆腔炎复发率方面、缩短病程方面效果相对较差;与此对应地,鉴于中医治疗能够以相对较高的针对性为患者提供扶正固本治疗效果,故在控制乃至根除患者疾病方面效果有效性较高。在本文中,笔者选取近年来收治于我院的30例反复性盆腔炎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提供中、西医临床治疗。相关治疗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同时治疗组盆腔炎复发1例,占6.67%,而对照组复发3例,占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治疗组各项炎症消退所需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具有一定效果,但仍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单纯凭借西医治疗实现表明炎症消除以及达到止痛效果并不能够彻底根除炎症,极易造成病情复发,唯有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使病情痊愈[9]。中医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且优于常规西医治疗。通过辨证治疗,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控制病情,使药物在其体内形成稳定的健康环境,达到长期抑制炎症的效果。也有研究指出,采用中药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调节自身免疫力。因此,需要对患者选取较好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降低盆腔炎反复发作的几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针对反复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医药汤的保守治疗方式,相对于采用西药治疗方式而言,更为有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病情、改善临床症状,极大推动预后进程,抑制病情复发,从而在根本上保障病情治疗有效性,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永琴,周胜男.金刚藤、氧氟沙星、奥硝唑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03):145-146.

[2]刘志爽.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与疗效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08): 4790-4791.

[3]郭玉清.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05): 547-548.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篇3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 ;中医内治法 ;中医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34-02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1]为一组上生殖道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是妇科常见的炎症之一,根据其进展和危急程度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一般来说,急性盆腔炎指的是微生物从阴道和子宫颈管内膜上行传播到子宫内膜、输卵管及其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种上生殖道的炎症;慢性盆腔炎指的是急性进展过程的后遗症,例如瘢痕、粘连和输卵管梗阻。

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类药,以消炎和缓解疼痛为主,而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按其临床表现来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中医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内外治法总结如下。

1 内治法

1.1 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陈玉芳[2]用花红片治疗急性盆腔炎,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健玲[3]用阶段性分期治疗, 初期清热解毒, 选用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 中期清热利湿, 佐以活血化瘀, 选用鱼腥草、黄柏、佩兰等; 后期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选用丹参、太子参等。

1.2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1.2.1 气滞血瘀型 治以理气化瘀、活血止痛。雷洁莹等[4]用盆炎方治疗本病患者30例,治疗组采用盆炎方,对照组采用环丙沙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杨昉[5]用少腹通络颗粒、李蕾[6]用疏气定痛汤治疗该型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1.4%、80.00%,疗效明显。

1.2.2 湿热瘀滞型 治法为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王素改[7]选用本病患者14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清解汤,对照组采用抗妇炎胶囊。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4.8%,治疗组为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李政海等[8]用金香胶囊、刘微微[9]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该型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分别为30.84%、90.00%。

1.2.3 寒湿凝滞型 治法以除湿散寒、行气化瘀止痛。尹英实[10]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痊愈26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陆萍[11]用桂附盆愈方、张莉莉等[12]用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治疗该型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3%,疗效显著。

1.2.4 气虚血瘀型 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陈芬[13]将67例该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盆炎丸34例;对照组常规抗生素 33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周英等[14]用芪藤止痛汤治疗此型慢性盆腔炎,有效率为88%,效果明显。

2 外治法

2.1 经直肠给药 王海娜等[15]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和对照组(西医治疗)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朱娇芳[16]、张彩虹[17]用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本病,总有效率分别为86.0%、91.67%,疗效显著。

2.2 经皮肤给药 马仁萍等[18]采用慢性盆腔炎协定处方加减,利用熏蒸汽治疗本病 48例,总有效率达 95.8%,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静滴,总有效率为 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莲英[19]采用大黄牡丹皮汤、邓月霞等[20]用大黄粉和芒硝装袋热敷治疗盆腔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6.2%、 95%,效果良好。

2.3 针灸疗法 张炎华[21]用针灸取穴关元、中极、血海等,效果良好。陈蓉等[22]对 40 例本病患者采用针刺(关元、气海、中脘等穴)联合口服盆炎清胶囊,对照组仅口服盆炎清胶囊,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 97.5%、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能增加口服药物的疗效,改善症状。

3 综合疗法

近年来,医学界多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陈快新[23]选用患者62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服、内服、灌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头孢拉定胶囊、替硝唑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冬梅[24]用中药内服灌肠外加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对比治疗前后症候体征表现、C 反应蛋白的系统检测,结果:慢性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达 94.9%, CRP 在治疗前后对比,由治疗前的(47.8±12.8)下降到治疗后的(10.3±5.7)。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方法多样,可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灌肠、皮肤给药、针灸等,或单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同用,以达内外合治、标本兼治的效果,不仅可抗菌消炎,而且改善组织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急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减少复发。因此中医药对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中医在治疗 PID 上强调辨证论治,忽略了对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在中医古籍中少有疗效评价方法的论述,现行的中医药治疗 PID 的临床评价,多自觉或不自觉地照搬西医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且缺乏中医特色[25]。因此,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科学研究又国际通用的标准,成为中医药治疗PID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生出版社,2013:258.

[2] ]陈玉芳. 花红片治疗急性盆腔炎 60 例临床观察[ J ].中外医疗 2010,7:2-3.

[3]黄健玲.黄健玲教授治疗盆腔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 2006, 38 (7):18- 20.

[4]雷洁莹,黄健玲,何丽华. 盆炎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30例[J].新中医,2010,42(1):58-59.

[5] 杨昉.少腹通络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3):209-210.

[6]李蕾.疏气定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0(30):2361-2362.

[7]王素改.补肾清解汤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66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2):37-38.

[8]李政海,苏作林,廖展苇,等.金香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滞证) 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705-1707.

[9]刘微微.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60例[J].山西中医杂志,2011,27(3):16-17.

[10]尹英实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60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25-126.

[11]陆萍.桂附盆愈方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80例[J].江西中医药杂志,2008,39(311):40-41.

[12]张莉莉. 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30例[J].四川中医杂志,2010,28(4):91-92.

[13]陈芬.盆炎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1):63-65.

[14]周英.芪藤止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207-1209.

[15]王海娜,胡超峰,蒋优芬.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492-2493.

[16]朱娇芳,赵燕宁,陈琰.红藤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02:54-55.

[17]张彩虹,杜艳.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 48 例[J].现代中医药,2009,05:19 .

[18]马仁萍,谷玉珍.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熏蒸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4:157-158.

[19]安莲英.大黄牡丹皮汤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J] .山东中医药杂志,2008,27 ( 2 ) :127.

[20]邓月霞,张月霞.大黄、芒硝外敷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 100 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08:15.

[21]张炎华.针灸配合理疗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J].当代医学,2012,18(25):154-155.

[22]陈蓉,黄健玲,贡欣.针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10:2036-2038.

[23]陈快新.中药三和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解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4)):105-106.

[24]王冬梅.中药内服灌肠外加针灸治疗慢性盆炎78例临床观察 [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07-208.

[25]马建峰,魏绍斌,林 燕,等.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分析[J].西部中医药杂志,2011,24(9):102-105.

盆腔炎的中医护理 篇4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慢性盆腔炎,护理

慢性盆腔炎通常是指急性盆腔炎没有获得完全治疗所致,可导致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胀以及下腹部疼痛,一般在月经前后、劳累过度以及性交时症状加剧[1],是造成继发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而且病程时间较长,易反复发作,对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现选择2013年3年11月-2014年11月诊治的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一步探析中医综合治疗配合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12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63例患者,年龄23-18岁,平均(32.15±5.48)岁。病程1-5年.平均(3.28±0.55)年其中,轻度25例,中度28例,重度10例。观察组63例,年龄21-47岁,平均(32.54±6.34)岁。病程1-6年,平均(3.79±0.69)年。其中,轻度23例,中度30例,重度1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通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药静滴治疗。左氧氟沙星(广东逸舒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A1420000491),剂量为0.5 g;替硝唑(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418),剂量为250 ml,均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d静滴1次,共治疗7 d为一个疗程。常规护理主要是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卫生护理等。

观察组:应用中医综合治疗结合中医护理。(1)中药保留灌肠及护理干预:灌肠中药处方[2]:甘草6g、泽泻12 g、当归12g、红藤20 g、赤芍25g、蒲公英30g、鱼腥草25g、黄柏15g、苍术12g。护理人员将处方药煎煮成药汁,然后包装成袋,每袋规格为100ml,温热至39-41℃,保留灌肠插入深度约在15-20cm范围,均匀滴入药液,15min内滴完。护理人员嘱咐患者适当抬高臀部,保持卧床1 h以上,最好在睡前进行保留灌肠,以便让药液停留在肠内达到最佳的疗效。每天灌肠一次,共治疗7 d为一个疗程,注意经期切勿灌肠。(2)穴位敷贴、艾灸以及超短波综合疗法的护理干预:穴位敷贴,将中药延胡索剂桃仁按照1:1的比例研制成粉.用蜂蜜调和,制作成1.0cm×1.0 cm大小的药饼,敷贴在次髎穴、子宫、阴陵泉、三阴交、中极、于关元,用胶布妥善固定,敷贴6 h后取下,每天敷贴一次,经期停止使用;艾灸,患者保持仰卧位,把自制的温灸箱放在耻骨联合与肚脐之间[3],用长度2.0-3.0cm的清艾条5段,点燃后放在温灸箱中,持续时间为30 min,以灸处皮肤潮红为宜.每天艾灸一次,艾灸期间注意患者的主诉,避免出现烫伤,经期停止使用;超短波,应用北京制造LDT-CD31型落地式超短波治疗机,护理人员应将波长调节为7.374m;频率控制为40.65MHz:最大输出功率为250W;输出最大电流为300mA;电容电极22 cm×15 cm×2 cm。让患者腰骼部与下腹前后对置,然后用沙袋固定,间隙为2-3 cm,微热量80 mA,持续时间为15min,每天治疗一次,均治疗7d为一个疗程。(3)中药热熨护理:应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热敷于患者下腹部,药性通过热力被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组织内部,可有效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率,以利于炎症的消散及吸收。护理人员需要将医生所开方剂没药、乳香、红花、败酱草以及蒲公英等药物碾成粗粒装进纱布袋[4],隔水蒸30-50min后,以手感温热为宜放在患者下腹部,直到中药袋温度冷却为止,每天帮助患者热熨一次,共治疗7d为一个疗程。

1.3 效果评价

痊愈:全部病理症状及体征均已消失,B超检查显示子宫附件恢复正常,并且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全部病理症状及体征已经基本消失,B超检查显示炎性包块明显吸收,液性暗区缩小程度超进65%,有效:病理症状及体征已有所改善,B超检查显示炎性包块有所缩小。无效:病理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B超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无任何改变。

1.4 生存质量评价

通过健康量表(英简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价[5],记录其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职能、活力、身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等情况,总分为100分,分值也高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用x2检验。当P<0.5时,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分析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6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存质量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西医一般采取抗生素治疗,例如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6],但是因为病情迁延出现耐药性,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中药保留灌肠、外敷、穴位敷贴、艾灸以及超短波等中医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获得了理想的效果。通过中药保留灌肠能够让药液直达病变之所,在肠道中保留时间较长,促进药液的快速吸收;局部外敷,通过温热效应促进病灶区的血液循环,增强病灶区的代谢功能,以利于药物的吸收,促使炎症消退;穴位敷贴则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中药作用于腑穴,通过经络调整机体,具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贴敷药中,延胡索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共奏可起到活血、理气的作用;艾灸则是通过温热的刺激,对经络腧穴产生作用,具有消瘀散结、温通气血以及温经散寒的功效;超短波利用脉冲式超短波,或是短波电流的温热及热效应,提高局部血液循环、组织营养[7],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细菌的生长及繁殖造成抑制,进而促进渗出及吸收,有效控制炎症,消散病灶。

通过本次试验结果而知,观察组患者经中医综合治疗的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约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常规护理干预的80.9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健康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梁彩英等人的研究不谋而合[8]。由此我们不难推出,中医综合治疗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非常理想,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国冰.中药灌肠配合微波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2):163-164.

[2]孙晓玮.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3):43—44.

[3]李年珍,中医综合治疗与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58例[J].中医中药·现代养生,2014,20(14):261-262.

[4]史晋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12-113.

[5]黄笑美,林琼霞,彭小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2,16(11):1398-1399.

[6]吴军英.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12,18(9):1564—1565.

[7]颜玲,周俊兰.中西医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1,11(4):42—43.

盆腔炎的中医护理 篇5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月~11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与用药方案之后,对盆腔炎患者采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护理、环境护理、运动护理、预防感染等一些综合性护理方式,而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与用药方案之后,进行一般的常规性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对比,可以发现,护理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大2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盆腔炎患者在常规的治疗与用药之后,采取临床护理性干预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临床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的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临床疗效;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是女性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女性生殖系统有着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可以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到了妇女的健康状况,因此,本次研究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护理性干预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6月~11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9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其中,护理组患者45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35.8±13.12)岁,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6.8±12.7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治疗方法 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与用药方案之后,对盆腔炎患者采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护理、环境护理、运动护理、预防感染等一些综合性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摄取营养是提高治疗效率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采取饮食护理干预,让盆腔炎患者严格按照规定的饮食方案进食,进食以营养丰富、均衡且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多吃水果与蔬菜,尤其是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与富含维生素或矿物质的饮品。在患病期间,严禁食用冰冷食物、油炸烧烤、辛辣等食物,对于小腹冷痛怕凉的盆腔炎患者应该适当的进食红糖水、姜汤等温热性食物。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每天不定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障碍,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心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同时,还可以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倾听盆腔炎患者的想法。让患者放松的听歌或开电视给患者看,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心情质量,减轻患病期间的痛苦。

1.2.3健康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对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做到一个很好的健康宣传护理。

1.2.4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在盆腔炎患者入住病房之前,首先要主动的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告知病房设施的使用方式,以及周边的环境等等,让患者以及家属能够尽快的了解到病房的设施以及医院周边的环境。有助于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2.5运动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安排盆腔炎患者定期的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加患者对未来生存的信心。

1.2.6预防感染 由于盆腔炎症患者患病之后体质下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实施临床干预护理,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如贫血、心力衰竭等等,提高并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以及用药方案之后,采取一般性常规护理方式,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定时定量监察患者的盆腔炎症状。

1.3评价指标 护理期间,采用临床表现疗效以及最后观察结束后的各项指标作为标准,经过6个月的护理之后,对比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表现以及各项指标的差异性。显效: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明显表示盆腔内的炎症已经消失或几乎没有。有效: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表示患者盆腔内的炎症明显有所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结果相差不大,且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好转,依旧是与治疗前相同。炎症没有丝毫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过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相对比,可以看出,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比例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大24.45%。其中,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为43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为32例,总有效率为71.11%。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三、讨论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以及其他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炎症发病的部位不同,可能发病为一个位置,也有可能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而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等等。随着生活的变化,患上盆腔炎病症的女性也逐渐增加,而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却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医院相同的治疗方案[1,2],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严重影响了患者对盆腔炎病症的缓解以及康复。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3],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以及饮食等预防的能力,还需要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

所谓临床护理干预[4,5],是指护理人员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方式,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护理方式[6],让患者对疾病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治疗过程有着充分的了解,消除盆腔炎患者的鼓励,积极配合护理人员。

盆腔炎的中医护理 篇6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桂枝茯苓丸;中药保留灌肠;血瘀型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94-0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中医诊治有优势,瘀血既是慢性盆腔炎致病因子,也为病理产物,导致慢性盆腔炎迁延难愈,复发率高。而抗生素长期运用会产生耐药性,效果不佳。因此中医药逐渐在慢性盆腔炎血瘀型中应用广泛,本文予以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0例慢性盆腔炎血瘀型患者均于2013年2月~2014年8月期间到我院就诊,与《实用中医妇科学》[1]中慢性盆腔炎血瘀证型诊断标准相符;年龄20~40岁,平均(352±21)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为(351±20)岁,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35±0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1~40岁,平均年龄为(353±22)岁,病程8个月至7年,平均(38±06)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单纯抗生素治疗,月经前3d,200mg甲硝唑口服(生产厂家: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批文号:国药准字H42021947),qd;4g头孢噻肟钠(生产厂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文号:国药准字H23020948)静脉滴注,qd;氟氧沙星口服(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岳分公司;批文号:国药准字H20054198)400mg,bid。一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组行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桂枝茯苓丸基本方:桂枝10g,茯苓12g,丹皮、赤芍、香附、丹参、党参、白术各12g,桃仁10g,玄胡15g,黄芪20g,用水煎煮取药汁300mL分三次口服,经期停服。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煎制灌肠液量100ml,温度40~42℃,相连一次性输液器与14 号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20~25cm ,灌肠后予臀下垫枕抬高臀部10min,卧床休息30min后再活动,每天一次,经期停用。同时药渣可装入长20cm、宽15cm纱布袋中扎紧放置脐下热敷15min,经期停用,每天1次,10天1 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B超见盆腔包块、积液消失;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指标明显改善,B超见包块缩小、积液减少>2/3;有效:症状改善,妇科检查指标减轻,包块缩小,积液减少>1/3;无效:症状未改善,包块未缩小。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见表1。

3讨论

盆腔炎症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腹膜炎等,是性传播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分急性、慢性两种,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3]。妇女以血为用,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无不与盛衰及畅滞有密切关系,在慢性盆腔炎的发病过程中,瘀血既是一个病理产物,又是一个致病因子,二者互为因果,导致疾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激素及物理疗法,长期使用抗生素易致耐药菌产生及两重感染等多种弊端,且服用中药配合外敷,保留灌肠,简便易行。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理反应。表明采用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桂枝茯苓丸方中桂枝温经、行气、通阳,丹皮、桃仁活血化瘀,赤芍行血散瘀,茯苓益脾渗湿,全方有活血、化瘀、消癥之功。现代研究,桂枝茯苓丸药理作用主要是:①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抑菌杀菌作用;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加速血栓溶解;③抗炎作用,无论急、慢性或自身免疫性炎症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并可抑制肉芽组织及粘连形成作用;④子宫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抗痉挛,促进子宫修复;⑤调节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自身免疫;⑥镇静与镇痛作用。配以中药保留灌肠,方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再加上中药外敷,皮肤直接吸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位置,消炎止痛,促进炎症的吸收[4]。三种方法共用,使瘀血消散,冲任得养。

综上所述,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血瘀型有较为显著疗果,可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降低患者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永丽.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3):60.

[2]李秀珍.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J].吉林中医药,2001,21(5):321.

[3]王海娜,胡超峰,蒋优芬.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492-2493.

[4]陈晓娟,杨永刚.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0):115-116.

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的效果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1例。所有患者于临床顺利确诊。观察组:年龄21~47岁, 平均年龄 (32.5±5.9) 岁;其中, 急性盆腔炎11例, 慢性盆腔炎30例;对照组:年龄22~49岁, 平均年龄 (32.6±6.1) 岁;其中, 急性盆腔炎12例, 慢性盆腔炎29例;将合并出现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加以排除;将具有过敏体质以及妊娠患者进行排除;所有盆腔炎患者全部知情同意, 并且全部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两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以及疾病类型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即青霉素1000万U+甲硝唑0.5 g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 1次/d, 将7~10天的治疗定为1个疗程[2]。患者完成1个疗程后, 需继续加以观察, 选择阿奇霉素或者选择头孢类代替青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的具体治疗方法为:①针对属于热毒炽盛型的患者, 用药处方:金钱草20 g、公英、连翘以及地丁各15 g;赤芍、川芎、银花、桃仁、泽兰以及川棟子各10 g;②针对属于气血凝结型的患者, 选择没药、当归、蒲黄以及乳香各10 g;柴胡12 g、丹参15 g以及肉桂8 g。③对于血瘀寒凝型患者, 赤芍、茯苓、当归、桂枝以及桃仁各12 g;小茴香8 g;1剂/d, 水煎熬, 直至300 mL, 2次/d, 分别选择早间以及晚间用药治疗, 1个疗程10天。对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用药处方为:蒲公英、红藤以及败酱草30 g;没药以及乳香12 g;车前子以及泽泻10 g;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到随证加减, 水煎熬, 直至120 mL, 之后实施过滤, 确保患者将大小便排空后, 于患者的肛门将导尿管插入, 深度为10~15 cm, 之后将药物灌入, 要求缓慢进行, 药物温度为39~40度, 保留时间为3~4 h, 于经期停止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3]

临床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全部消失, 对盆腔炎患者实施B超检查以及实施妇科检查, 未发现任何的异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呈现为基本消失, 实施妇科检查以及实施血象检查, 未发现异常的现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改善程度显著, 临床实施妇科检查以及实施血浆检查, 基本表现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特征未发生任何改变, 对患者实施妇科检查以及实施血象检查, 显示存在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展开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表现出疾病不良反应的现象。见表1。

3 讨论

对于育龄妇女较易出现盆腔炎的情况, 于中医学被归属为带下以及腹痛的范畴。对于急性盆腔炎患者, 诸多因为热毒导致患病,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到以清热解毒为根本;对于慢性盆腔炎疾病, 主要因为劳神过度, 气血受到了损耗, 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出现了失调, 最终导致患病。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 对于热毒炽盛型患者, 本次研究中用药处方可以发挥清热解毒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气血凝结型患者, 本次研究所用处方能够发挥活血行气以及散消结的功效;对于血瘀寒凝型患者, 本次研究处方能够发挥活血祛寒以及温经活血的效果。配合对患者实施保留灌肠治疗, 可以将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加以有效改善。

对本次治疗结果加以观察发现, 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表现出疾病不良反应的现象。有效证明中医辨证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对于盆腔炎患者, 临床选择中医辨证疗法加以治疗, 疗效满意, 同时可以将盆腔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兴.中医辨证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32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9) :130.

[2]林玲莉, 冼志莲, 肖琴芳, 等.中医辨证结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35) :118-119.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篇8

1 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 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 多由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及阴道内手术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多个性伴、宫内节育器尤其带尾丝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等因素有关。因慢性盆腔炎大多由急性盆腔炎转化而来, 并常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部分盆腔炎没有急性炎症过程且有久治不愈的特点, 所以应考虑与其有关的不同病原体的致病特点, 故在认识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之前, 应了解主要病原体及致病特点。

诊断要点:首先应结合病史包括分娩或流产史宫腔操作史根据下腹疼痛的性质程度带下的量色质气味月经的异常情况等及其它全身伴随症状病人所处的不同年龄段以及妇科检查等来进行综合分析。

2 治疗方法

首先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清寒湿、湿热、瘀血等病因, 分别施治。根据病人体质虚损情况, 予以祛邪兼顾扶正, 或扶正为主, 兼顾祛邪。

2.1 中药内服

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多见, 宜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为主, 湿热奎阻证, 治以清热利湿, 祛癖散结、方用银甲方 (金银花, 鳖甲、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桔梗、墟拍末) , 发热者, 加柴胡、大黄等;大便干结者, 加桃仁、大黄。

2.2 清化汤外敷大黄末治疗慢性盆腔炎236例, 方由败酱草、公

英、当归、红藤各15g, 丹参、连翘答30g, 赤芍、惹该仁各20g, 三棱、我术、泽兰各2馆, 木香10g组成。并随证加减;大黄末90g以醋调糊状, 外数下腹部或两侧下腹部, 用绷带包扎固定, 上压热水带外敷, 1d1次, 次日早上去除。连用15d为1个疗程。

2.3 中药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 方药为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鸭

舌草、地丁各20~30g, 浓煎成100m L, 药温约39℃以导尿管插入直肠内14cm以上, 缓慢注入结肠, 保留30min, 有炎性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各10g, 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g。

2.4 西药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或病变广泛者, 常规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盆腔有包块或组织粘连严重者肌注糜蛋白酶或透明质酸酶以利粘连松解和包块吸收。

2.5 针灸、穴位注射

对于盆腔炎的外治疗法中, 除了常用的中药灌肠、热敷、离子导入等, 近年来亦有不少医生使用针灸、穴位注射等疗法, 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穴位注射是按照穴位的治疗和药物的药理作用, 将适量的药液注入穴位、压痛点或反应点中, 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刺激经络、穴位, 以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疾病与人体的综合效用,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 疗效标准

痊愈:指疼痛消失、肿块消散;基本治愈:疼痛消失, 组织增厚明显减轻, 包块基本消散;好转:疼痛及组织增厚明显减轻。

4 结果

第1个疗程治愈6例, 第2个疗程治愈30例, 第3个疗程治愈22例, 第4个疗程治愈9例, 第5个疗程治愈2例, 基本治愈7例, 好转4例。共治愈69例, 治愈率85%, 基本治愈率10%, 好转率5%, 总有效率100%。

5 结语

慢性盆腔炎多由平素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差, 特别是经期、产褥期卫生重视不够, 性生活紊乱, 医务人员宫腔操作无菌技术不严所致。综上所述,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病因为寒湿瘀滞, 热瘀互结, 气滞血瘀或气虚血滞等。西医病因与多次人流、节育环的应用有一定关系。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上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以观,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即为湿热邪毒感染, 痪血内结, 所拟治法多为清热、利湿、解毒、理气、活血等。其清热解毒药无论内服、外治与灌肠、中西医结合, 或综合治疗疗效都很好, 其总有效率在100%。对慢性盆腔炎中医中药效果好, 无毒付作用, 治疗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确立和提高其疗效, 笔者认为尚须进一步加强治前和治后的现代理化检侧, 并设大样本的对照组.进一步筛选更有效的中草药, 以便做出新制剂, 造福于妇女。

摘要:本文统计了2005~2009年3年中我院妇产科门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 发现中药重楼汤、红藤败酱汤、乌头暖宫散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通过不同途径给药连续治疗1~5个疗程, 平均3个疗程, 治愈率85%, 基本治愈10%, 好转5%, 总有效率100%。结果 提示,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手段, 运用中医的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消症之法必要时配以西药治疗, 能明显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药疗法,综述

参考文献

[1]缪江霞, 廖慧慧, 刘显磊, 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癖结证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1, 33 (5) :26~27.

盆腔炎的中医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1]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B超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诊断:(1)有急性盆腔炎史;(2)慢性盆腔痛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3)不孕及异位妊娠史;(4)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月经失调或月经不规则;(5)全身症状可有低热、易疲倦,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精神不振、失眠、周身不适等神经衰弱症状;(6)体征:子宫体可有增大、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压痛;宫体一侧或两侧呈片状增厚、索条状增粗或触及活动受限的囊性肿物并有轻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B超检查可探及子宫一侧或两侧可有囊性肿物、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子宫直肠陷凹可有液性暗区(除外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等疾病)。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瘀结证、寒湿凝滞证的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治疗组年龄22~52岁,病程3个月~8年。中药对照组年龄25~51岁,病程6个月~9年。西药对照组年龄24~51岁,病程6个月~8年。两个对照组患者分别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与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中药内服:丹参,赤芍,败酱草,金银花,茯苓,蒲公英,黄柏,生地。有包块者加桃仁;腹痛重者加延胡索;白带多者加车前子。每日1剂,早晚分服。(2)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药为红藤、败酱草、鸭拓草、紫花地丁、延胡索、三棱、莪术。以上药物水煎后滤过至200ml,温度控制在39℃~41℃之间,用12号导尿管插人直肠内14cm以上,在20min内灌完,灌完后平卧30min,每日1次。灌完后做微波治疗。采用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CYP-1微波治疗仪。治疗时功率为30W,用方形探头照射盆腹腔30min,1次/d,连用15d为1个疗程。

1.3.2 中药对照组

仅采用中药内服,方药组成同治疗组,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用15d为1个疗程。

1.3.3 西药对照组

月经前两天与经期静滴氧氟沙星100ml、替硝唑200ml,10d为一疗程。

上述三组治疗方法于经期停用。治疗期间饮食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妇产科学》。治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复查盆腔积液或包块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妇科检查附件压痛减轻,炎症灶缩小,增厚附件变薄,B超示盆腔积液减少;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B超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29例经2~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7%。治疗结果及比较见表2。

治疗组分别与两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两组对照组。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不及时或不恰当,或者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所致,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特点,常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及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3]。急性期时广谱抗生素及药敏试验后对症应用有效抗生素,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若治疗不彻底或再次感染,可转成慢性盆腔炎。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造成组织破坏、渗出增多、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因其反复发作,顽固难愈,长期服药或注射治疗使致患者身心及经济难以接受。中医学认为盆腔炎属于“带下病”、“妇人腹痛”、“徵瘕”等范畴[4],阴户居于下,湿热之邪最易乘虚而入,蕴结胞宫,阻遏气机,致使血脉瘀阻形成湿热蕴结,瘀血内阻至病机。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基本原则。本方中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败酱草、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黄柏清热燥湿;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上述药物联合可达到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徵散结等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药物有不同程度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慢性盆腔炎致盆腔组织水肿、纤维化,且不同程度形成粘连,少数形成可触及的炎性包块,致使药物很难进入这种组织内,也很难达到治疗浓度[5]。中药保留灌肠可使中药在直肠吸收,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消化道对药物的影响及肝脏的破坏,增加盆腔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浓度,发挥局部用药效应,使药物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

微波穿透力强,可使盆腔局部温度迅速升高,加速血液循坏,促进炎症吸收,提高新陈代谢及药物在病灶局部的浓度,起到消炎、止痛、解痉的作用。两者配合效果相得益彰。

对患者适当进行健康指导: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前后、产后、手术后的卫生,慎起居,避寒湿,防劳累,节房事,同时还应在平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自身体质,抵抗病菌的侵袭,效果会更好。

综合治疗分别与单纯中药内服和单纯西药抗炎治疗比较,其总有效率均有明显提高,减少了复发,同时避免了反复用药或长期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以及造成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经过我院临床观察,疗效肯定,复发率低,经济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2009年就诊于我院门诊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药对照组仅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西药静滴治疗。结果: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71.9%、76.0%,治疗组分别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疗法,微波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0-255

[3] PATEL D R.Manage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adolescents[J]. Indian J Pediatr,2004;71(9):845-847

[4]陈渝萌,刘洁如,张元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护理研究,2006;20(3):712-713

中医治疗盆腔炎临床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66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3~50岁,平均39.1±9.8岁,病程0.5~8年,平均3.9±1.3年:对照组年龄21~51岁,平均39.5±10.1岁,病程0.5~7年,平均3.8±1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服用左氧氟沙星(北京京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231)0.1~0.2g,每天2次,病情偏重者可增为每天3次;静脉注射甲硝唑。观察组则采用中医综合治疗:①服用盆炎汤方,其组方为:当归15g、丹参12g、川芎12g、桃仁10g、赤芍15g、延胡索15g、红花15g,水煎服,每天1剂;②针灸辅疗,穴取三阴交、中极、次髎、气海等,常规皮肤消毒后取1~1.5寸一次性针灸针速刺入穴,得气后施提插捻转补泻法。中医治疗于月经后4~5天开始,至经前2~3天停止,每天一次。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2]

痊愈:全身症状或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显示炎症消失;显效:全身症状或体征显著缓解,妇科检查显示部分炎症,有所好转;有效:全身症状或体征有所好转,妇科检查显示仍有炎症;无效:全身症状或体征无好转,妇科检查显示炎症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3.2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腹痛、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76%。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6.06%;对照组则出现腹痛、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为21.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治疗困难和病情复杂等特点,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则易反复发作,从而导致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宫外孕等严重疾病[3]。在中医学中,盆腔炎属“热入血室”、“带下病”、“妇人腹痛”等范畴,急性期被认为是湿毒或湿热入侵,慢性期则由于湿热瘀结、气滞血瘀[4]。

盆腔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采用西医抗生素治疗早期效果显著,但远期效果不理想,易发生耐药性及副作用。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盆炎汤方由当归、丹参、川芎、桃仁、赤芍、延胡索、红花等组成,其中当归、延胡索可活血化瘀止痛,赤芍、红花等也有消肿散结之功;针刺治疗则可激发经气,从而达到促进气血运行、活血化瘀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中医治疗盆腔炎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成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探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9):812.

[2]魏绍斌.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53-255.

[3]禹立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效果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21-1822.

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1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搜集我院门诊及住院处患者20例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护理。结果:临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正确的护理方式,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

【关键词】盆腔炎;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41-01

盆腔炎(PID)是指女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蒂阻止、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在我国由于个人卫生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或对妇科小手术的无菌操作重视不够,盆腔炎的发病率仍然较高。治疗办法甚多,但达到痊愈者不多,故在治疗时应依靠病情定方案,并应坚持系统治疗。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妇产科住院患者及门诊就医患者20例,根据本人多年工作实践,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2临床表现

2.1分娩及流产后感染为急性盆腔炎最常见的诱因。因孕期卫生知识缺乏。产程延长、产时失血过多、产道损伤及胎盘组织残留,以及流产时失血过多、流产不全等,均可使病原体入侵,而造成感染。

2.2手术无论是妇科、产科及计划生育等各种经腹或经阴道手术,均可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术前消毒不严、手术操作中无菌概念不强。或手术后不注意清洁卫生等,而引起感染。

2.3经期卫生不良行经期子宫颈口微开。宫腔中有新鲜创面,经血又为病原体良好的培养基,若不注意经期卫生,如使用不洁月经带、经期性交、盆浴等,也可以引起感染。

2.4邻近感染器官直接蔓延如阑尾炎时,可蔓延至右侧输卵管而引起输卵管炎。

由于炎症累及的范围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起病时下腹疼痛,伴发热,病情严重者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常呈脓性,有秽臭:有腹膜炎时,可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如有脓肿形成,下腹可有包块或局部刺激症状。包快位于前方,膀胱受到刺激,则有尿频,尿痛或排尿困难,腹泻或有里急后重感。

3护理

3.1一般护理①患者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于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窝,使炎症局限。并给予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和水分。若有腹胀可行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失常及酸碱平衡。必要时可少量输血。②如有阴道流血者注意外阴清洁,用苯扎溴铵棉球擦洗外阴每天1~2次。阴道冲洗时应用棉球堵住阴道口,防止冲洗液流入阴道导致感染,冲洗液温度为40°~43°C。③有会阴伤口者,操作时应注意观察,会阴伤口周围组织有无红肿,分泌物的性和伤口愈合情况。④要增加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食物,如牛奶、鸡蛋、鱼、新鲜蔬菜及水果,有助于促进治疗的效果。⑤做好心理护理,多做卫生宣教,讲解疾病需要较长时间治疗但后果是好的。因有针对性药物可以治疗,要坚持服药,服药按时,以免影响疗效。消除患者的悲观急躁情绪,树立信心,主动配合药物治疗,主动接受护理指导,进行利于增强体制的户外活动。⑥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应向患者说明疗程较长,应坚持服药治疗。

3.2病情观察与护理①严密观察病情,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②如为产褥感染者,体温超过38°C暂停喂奶,每4小时用吸奶器吸乳1次。注意恶露变化,患者出院后,应严格消毒用具及床铺。③按医嘱给予持续下腹部热敷,应用抗生素或中药消炎治疗。如盆腔脓肿经阴道切开引流者,应注意引流的量及性质,及时更换外阴敷料,保持外阴清洁。注意T形引流管勿脱出,如有脱出应及时通知医师。

3.3健康指导①加强经期、孕期及产褥期的卫生宣教工作。严格掌握产科、妇科手术指征。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时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加强护理,预防感染。计划生育手术应与其他手术同等对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②近年来性病又有迅速蔓延的趋势,以淋病尤为多见。目前因淋病导致急性盆腔炎时有发生,故应提高对性病传染的认识,才不致忽略了淋菌性急性盆腔炎的发生和诊治。

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198例 篇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8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48岁, 病程最短3天, 最长12年, 其中病程1个月内80例, (2~6) 个月39例, (7~12) 个月36例, (1~5) 年25例, (5~10) 年13例, 10年以上5例。

1.2 临床表现

盆腔炎临床上可分急性期 (亚急性期) 和慢性期, 本病以下腹疼痛为主症, 多伴带下增多, 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兼有恶寒, 发热, 且腹痛较剧。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区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阴道灼热感, 慢性盆腔炎则经常下腹隐痛, 腰痛, 往往伴有月经不调, 不孕等症, 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 轻压痛, 附件增粗或有包块形成 (B超检查证实为炎性包块) [3]。

本组诊断为急性 (亚急性) 盆腔炎86例, 慢性盆腔炎112例。急性 (亚急性) 盆腔炎包括热毒壅盛和湿热瘀结2个证型。慢性盆腔炎包括气滞血瘀和脾虚瘀浊、肾虚瘀滞3个证型。

2 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

2.1.1 热毒壅盛型 (45例) 高热, 恶寒, 下腹剧痛, 阴道灼热感, 带下增多, 色黄质稠有腥臭味, 纳欠佳,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数, 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明显压痛, 治以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方用急盆一方 (自拟方) :银花10g, 连翘10g, 赤芍10g, 甘草3g, 丹参10g, 制香附10g, 酒大黄9g, 牛七15g, 三棱10g, 莪术10g, 红藤15g, 败酱草15g。

2.1.2 湿热瘀结型 (41例) 高热不退, 少腹疼痛拒按, 带下增多, 色黄质稠, 腰痛, 小便黄, 大便烂, 臭秽,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压痛明显, 或盆腔可触及炎性包块。治以清热利湿, 破瘀散结, 方用急盆二方 (自拟方) :银花10g, 连翘10g, 桃仁10g, 红花5g, 当归10g, 赤芍10g, 薏苡仁15g, 败酱草15g, 三棱10g, 莪术10g, 甘草3g, 土茯苓15g

2.1.3 气滞血瘀型 (41例) 少腹胀痛, 刺痛, 以经期加重, 胸胁乳房胀, 精神抑郁, 月经量多, 有血块, 瘀块排出则腹痛减轻, 带下增多或不孕, 舌黯有瘀点瘀斑, 苔薄白脉弦涩[4], 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 轻压痛, 附件增粗或触及包块, (B超检查证实炎性包块) 。治以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 方用慢炎一方 (自拟方) 柴胡10g, 枳壳10g, 赤芍10g, 甘草3g, 三棱10g, 莪术10g, 当归10g, 元胡10g, 川楝10g, 丹皮15g, 茯苓15g, 鸡血藤15g。

2.1.4 脾虚瘀浊型 (36例) 下腹胀痛, 经前经期症状明显, 精神疲倦, 面色无华, 四肢乏力, 食欲不振或食后脘满腹胀, 大便溏薄, 月经不调, 或婚后不孕, 带下较多, 质稀, 舌胖淡黯, 边有齿印或瘀点, 苔薄白脉细弦缓[5], 妇科检查:子宫或附件轻压痛, 附件增粗, 治以健脾祛湿, 活血止痛, 方用慢盆二方 (自拟方) :党参20g, 白术10g, 茯苓15g, 木香5g, 桂枝5g, 赤芍10g, 桃仁10g, 鸡血藤15g, 北芪20g, 丹参15g, 薏苡仁20g, 甘草3g。

2.1.5 肾虚瘀滞型 (35例) 少腹隐痛, 绵绵不休, 腰脊酸楚, 白带增多, 色白质稀, 月经不调或婚后不孕, 头晕目眩, 手足心热, 舌红或有瘀点, 苔少脉细数, 治以滋阴补肾, 清热化瘀, 方用慢盆三方 (自拟方) :熟地黄15g, 淮山15g, 山茱萸10g, 枸杞子15g, 地骨皮10g, 鳖甲20g, 赤芍10g, 丹皮15g, 败酱草15g, 郁金10g, 桃仁10g, 甘草3g。

中药为三九单味中药配方颗粒, 由汕头市中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日一剂, 分两次口服, 连续治疗14天为一疗程

2.2 外治法

2.2.1 消炎通瘀外敷包

(本院制剂, 主要成分:归尾、川芎、红花、透骨草, 千年健、艾叶、三棱、莪术等) 外敷下腹部, 每日二次, 14天为一疗程。

2.2.2 保留灌肠, 本院制剂

阴炎速清液 (主要成分:野菊花, 大黄, 蒲公英, 苦参, 当归, 红花等) 20ml兑水稀释100ml, 保留灌肠, 一日一次, 14天为一疗程, 月经期停用。

2.2.3 微波治疗

功率 (25~40) W, 每次20分钟, 每日2次, 14天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盆腔B超检查及妇科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B超检查盆腔炎性包块缩小, 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6]。

3.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 (1~2) 个疗程治疗者共96例, 经 (3~4) 个疗程治疗者102例, 其中急性 (亚急性) 盆腔炎86例, 痊愈40例, 好转39例, 无效7例。慢性盆腔炎112例, 痊愈58例, 好转44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1.4%, 提示辨证治疗准确, 各型均收到满意疗效, 各型治疗结果见表1:

4 典型病例

陈××, 30岁, 2008年4月10日初诊诉3年来下腹胀痛, 尤以月经前后加重, 平素白带增多, 色时黄时白, 质稠双乳胀痛, 月经后期, 量多, 大便秘结, 小便正常, 舌紫黯边有瘀斑, 舌下静脉充盈, 脉弦滑,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 阴道畅, 分泌物多, 色黄无臭味, 宫颈轻糜, 子宫前位正常大小, 活动度差, 子宫右后方可触及鸭蛋大小囊性肿物, 压痛, 左附件正常, B超提示:子宫前位, 轮廓正常宫体4.3cm×4.0cm×3.9cm, 子宫右后方见一不规则衰减包块约4.2cm×3.9cm×3.1cm, 左附件正常, 盆腔积液4.3cm×2.1cm。月经初潮15岁 (4~5) / (40~65) 天, 经量多, 有血块, 每周期约用卫生巾25块左右, 末次月经3月1日, 结婚2年未孕。诊断: (1) 慢性盆腔炎, (2) 原发性不孕症。收住院治疗,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型, 治疗以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 方用慢盆一方 (自拟方) :柴胡10g, 枳壳10g, 赤芍10g, 甘草3g, 三棱10g, 莪术10g, 当归10g, 元胡10g, 川楝10g, 丹皮15g, 鸡血藤15g, 桃仁10g, 每日一剂, 开水冲服, 再用消炎通瘀外敷包 (本院制剂) 热敷右下腹部, , 每日一次, 20%阴炎速清液 (本院制剂) 保留灌肠, 每日一次, 微波理疗, 每日二次。经上述内外配合治疗1周后, 下腹疼痛等诸症明显减轻, 唯大便软, 效不更方, 仍守上方去桃仁, 加茯苓15g, 继续配合外治法一周。3月25日妇科检查未触及囊性肿物, 复查B超示盆腔未见明显包块, 附件炎性包块已消失, 则出院着重治疗不孕症。4月5日月经来潮, 经色黯, 夹有血块, 量较前减少, 用慢盆一方去三棱、莪术、鸡血藤, 加益母草10g, 香附10g, 5天月经干净, 此后在上方基础上加通络助孕的中药, 经调理两月后受孕, 于2009年4月顺产一男婴。

5 体会

5.1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之一,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由于经行产后, 胞门未闭, 风寒湿热之邪, 或虫毒乘虚内侵, 与冲任气血相搏结, 蕴积于胞宫, 反复进退, 耗伤气血, 冲任受损, 因而得病[7], 故临床上以下腹疼痛, 腰酸, 带下增多为主要症状, 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盆腔炎的治疗, 急性期宜清热解毒, 慢性期宜理气活血散结, 化湿健脾[8]。

5.2 本组病例以内治法和外治法结合起来, 故取得较好的疗效, 内治法是通过辨证, 根据证型而拟定不同的处方[9], 具有调整机体气血运行, 扶正祛邪及促进病变局部修复的作用临证时须灵活掌握, 随证施治, 局部热敷消炎通瘀外敷包, 具有加强局部血循环, 达到利气机, 通血脉, 从而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本组不少患者热敷消炎通瘀外敷包的当天, 腹部疼痛减轻或缓解, 说明局部血脉通畅则达到“通而不痛”的作用[10]。

5.3 用2 0%的阴炎速清液保留灌肠, 灌入之药温度以 (40~43) ℃为宜, 由于药物通过直肠粘膜的吸收, 能改善盆腔血运, 从而达到消肿止痛, 活血通脉的目的。

5.4 微波的治疗能明显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组织营养状态, 提高新陈代谢, 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5.5 本组198例盆腔炎患者治疗中, 不孕及继发不孕有36例经治疗后受孕有17例, 说明盆腔炎症经中药治疗后, 在改善症状及局部病灶的基础上, 还能恢复生殖机能。

参考文献

[1]张哲明.慢性盆腔炎中医辨治10法.湖北中医杂志, 湖北中医杂志.2003; (10) 10:44~45

[2]牛艳丽, 徐亮.妇卫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08; (12) :2068~2069

[3]张存善.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39例.现代中医药, 2008; (6) :38~39

[4]陈艳, 杨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巨大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报道.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 11:1926

[5]陆晓红.中医治疗盆腔炎的研究进展.天津中医药, 2007: (2) :175~176

[6]杨素荣, 王树海.辨证治疗盆腔炎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04: (6) :10

[7]秦立鸿, 林淑亚等.自拟中药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08; (5) :720~721

[8]张淳芳.左氧氟沙星片联合康妇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 :703~7704

[9]程永忠, 王国华.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中国医药信息杂志, 2010; (6) 73~74

上一篇:最短路增量下一篇:土地改革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