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

2024-10-11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精选8篇)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 篇1

头颈部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6.6%, 是指除颅脑以外的头、颈部发生的肿瘤, 包括眼、耳、鼻腔鼻窦、口腔口咽、下咽、喉、涎腺和甲状腺等。放射治疗或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头颈部肿瘤基本治疗原则, 约80%的患者需要进行放疗。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照射在肿瘤组织, 使生物体内能量传递引起细胞活性损伤以致将肿瘤细胞杀灭。放疗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得到了提高, 但在放疗过程中, 因头颈部皮肤黏膜对放射线耐受力低下以及放疗所引起的全身反应, 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也会延长他们的治疗周期加重经济负担, 有的严重反应者可中断治疗。因此, 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生存质量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105例头颈部放疗患者为例, 鼻咽癌85例, 舌癌4例, 口咽癌3例, 喉癌术后6例, 其他癌7例。均行放疗, 所有患者KPS>90分, 生活能自理, 无沟通及学习障碍。

1.2 实施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至放疗定位前对放疗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工作。 (1) 集中讲解:每周一利用2个小时将门诊放疗患者及家属集中起来, 以讲座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让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家属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获取经验。 (2) 个别讲解:由门诊放疗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 对其进行健康指导, 介绍放疗的目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3) 书面教育:放疗中心设立健康宣教栏, 将列有头颈部患者放疗期间的饮食、自我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以小册子的方式存放, 供患者取阅。 (4) 电话随访:由专门的护士定期对放疗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了解其生活状态、放疗的副反应及时提供帮助。

2 结果

通过全程参与放疗过程, 给予宣教, 患者及家属对放疗知识的掌握有了明显的提高。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轻其经济负担, 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 护理内容

3.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由于对放疗知识的缺乏, 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尤其是随着放疗副反应的出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因此, 放疗前护士应做好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放疗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知识, 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加安全感, 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同时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家属的配合, 动员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 给予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 满足患者情感需求,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其次护士应帮助患者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使之相互交流, 充分发挥病友间的心里支持作用。

3.2 饮食营养:

放疗过程中由于唾液腺及口轻黏膜的损伤, 患者会出现味觉减退, 食欲下降, 因此放疗期间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忌油腻辛辣油腻、过硬过甜的食物, 戒烟戒酒。尤其是戒烟最为重要, 它与治疗效果的好坏及复发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1]。其次, 患者应多饮水 (浓茶、咖啡除外, 可饮用绿茶) , 每日饮水量≥3000 m L, 以促使因放疗所致肿瘤细胞大量破裂、死亡而释放出的毒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减轻全身的放疗不良反应。

3.3 局部护理

3.3.1 皮肤护理:

放疗期间应保持放疗标记清晰, 宜穿柔软、宽敞的衣服, 尤其是颈部、肩部和腋下不能过紧, 头颈部可用柔软光滑的丝绸巾保护;保持放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 可用温水、软毛巾轻轻擦拭, 禁用肥皂、酒精、碘酒等刺激性皮肤清洁液, 禁止粘贴胶布和涂刺激性药物, 禁用冷、热敷;避免在阳光下暴晒, 切记手指抓挠皮肤, 避免过度梳头、洗头。放疗期间可出现皮肤发红、色素沉着甚至皮肤破损、脱皮, 严重的可出现溃疡、感染等皮肤反应, 一般在放疗第3、4周开始出现。轻度可不用治疗, 如出现破溃时则需停止放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同时给予抗感染药物或用康复新液外敷。轻者7~10 d, 重者2~3周可完全治愈[2]。

3.3.2 口腔黏膜的护理:

放疗前检查口腔牙齿, 龋齿应在放疗前修补, 放疗期间避免使用假牙。患者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使用软毛牙刷及含氟牙膏, 饭前饭后用漱口水 (口洁素) 漱口。一般在放疗10~20 Gy时口腔黏膜会出现炎性反应, 轻者伴有轻度味觉改变、口干和唾液变得黏稠, 可用麦冬、菊花、金银花泡茶喝或者可用1%甘草水含漱, 避免过冷过热食物。随着放射剂量累计增加, 可出现口腔溃疡、咽喉疼痛, 可使用康复新口腔喷雾, 溃疡局部可紫外线照射, 6分钟/ (次·天) , 可消炎、止痛, 促进血液和组织再生;影响进食者可在餐前使用口咽合剂 (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磷酸铝凝胶+生理盐水) 含漱3~5 min再进食。

3.3.3 功能锻炼:

为了防止照射野内软组织纤维化, 引起的张口困难和颈部活动障碍[3], 应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张口锻炼和颈部运动, 直至放疗后的1~2年。张口锻炼主要包括张口运动 (口唇张至最大时停留5 s再闭合, 重复10~20次) 、鼓腮运动 (口唇闭合, 鼓气, 每天2~3次, 每次不少于20次) 、颈部运动 (头前屈、后仰及头部旋转运动, 高血压、颈椎病患者不宜) 、叩齿运动 (嘴唇微开, 上下齿轻轻叩击, 叩击臼齿及击门齿) 、耳部运动、眼部运动、吞咽运动。

3.4 其他:

患者应每周复查血常规, 注意血象的变化。鼻咽癌的患者应坚持鼻腔冲洗, 每日1~2次, 以清除鼻咽分泌物, 保持局部清洁, 减少鼻咽部感染机会, 如有出血, 则禁止冲洗;食管癌患者应注意饮食宜细软, 忌粗糙、硬食和油炸食物, 一面引起食管梗阻和穿孔, 进食前后饮少量温开水湿润, 冲洗食管, 可减轻吞咽困难及炎症;眼部照射时, 注意眼部卫生, 可用0.25%氯霉素滴眼液和醋酸可的松滴眼液交替使用, 4次/天, 并嘱患者少看书、电视, 睡觉时平卧或头偏向健侧, 可减轻不适;喉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保持气道通畅, 观察有无喉水肿。

3.5 放疗后护理:

放疗结束后, 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做出疗效评估, 并指导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告知患者和家属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禁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口腔卫生, 保持乐观情绪并坚持功能锻炼, 照射野皮肤应避免一切理化刺激。口腔照射患者至少3年后才能拔牙。气管切开带管患者, 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气管套管处理的正确方法。护士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放疗后的继发性反应及恢复情况, 并及时反馈给医师。

4 小结

放射治疗是头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放射治疗在杀灭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 也会对照射野区的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痛苦, 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降低生活质量。而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放疗宣教, 使其充分认识放疗反应的危害性, 有助于及时发现及处理问题。因此,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放疗宣教对于门诊放疗患者尤为重要。

摘要: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门诊放疗前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 以减少患者放疗的不良反应。105例头颈部门诊放疗患者放疗期间实施的心理护理及放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通过全程参与放疗过程, 给与宣教, 患者及家属对放疗知识的掌握有了提高, 所有患者均在计划期内顺利完成放疗。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门诊放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局部护理

参考文献

[1]黄玲, 曾波航, 陈婉玲.12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窒息预防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3, 15 (11) ;34-35.

[2]陈正堂, 李德志.临床肿瘤学基础[M].重庆:重庆市医学会编印, 2001:96.

[3]谷铣之, 殷蔚伯, 刘泰福, 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452.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 篇2

关键词 肿瘤疼痛 专科护理 护理管理研究

为了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最大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我院肿瘤放疗科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建立了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近1年以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注重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落实职责和管理目标

注重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按无痛病房建立的要求设计培训与教育方案,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和考核成常规化、制度化,贯穿在无痛病房建立与实践的整个过程。实施前先了解医护人员对疼痛控制的知识和态度;然后,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能力及需求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每名护士至少参加15~20学时的学习与研讨。

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无痛病房工作由科主任、肿瘤科主治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病区按护士床位比0.38:1的标准配备护士,按责任组长、主管护士、助理护士进行分工。①责任组长由高年资、具备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护士担任,工作职责包括:a.除做好本组患者的无痛治疗护理工作外,同时承担指导、协调、督促和评价本组护士的责任和义务;b.定期组织无痛护理个案点评、护理业务查房,分析和解决疼痛护理中的疑难问题,必要时组织进行院内会诊;c.定期组织授课,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②主管护士由注册护士担任,每名主管护士负责8~15例患者,主要工作职责是与肿瘤科主治医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协作,共同完成对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无痛治疗和护理,做好观察与记录,落实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并依据评价效果修订护理计划、措施。③助理护士由尚未获得注册资格的护理人员担任,工作职责是协助主管护士完成基础护理,共同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护士长督促检查工作流程执行情况并定期考核,综合评估护士的疼痛护理能力,进行持续、动态的管理来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无痛病房工作流程

疼痛控制流程:①疼痛评估:从患者的入院评估到出院评估是一个系统、持续、动态的过程,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各大系统症状体征的评估和专科情况评估,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被列为无痛病房必评项目。在整个住院过程中使用同一种评估工具。4岁以下及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用修订版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制订并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规范疼痛问询方式。在每例患者入院时开始使用疼痛护理单。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此后每天上午8:30进行疼痛评估。疼痛评估≥5分,报告医生,药物疼痛处理后,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分钟,评估1次,口服药后1小时后评估1次,以后每4小时评估1次,直至疼痛评估≤3分,评估过程充分相信患者主诉。②疼痛宣教(告知):a.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b.告知患者医、护、患三者共同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c.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的权利,告知治疗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注意事項及预处理办法;d.疼痛评分≥4分,立即告诉医生处理。③实施镇痛(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与主管医师一起,实施镇痛。措施:a.营造和谐舒适的病房环境,安慰、鼓励患者树立信心;b.采取舒适体位,局部冷、热敷,防止不良因素加重疼痛;c.在病房张贴无痛病房相关宣传资料,派发疼痛教育小册子,张贴疼痛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评定量表,并教会患者正确应用;d.心理护理,识别并消除负性情绪,应用暗示、劝导、启发等心理学技术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舒缓,听音乐、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e.药物干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进行。疼痛评分<4分,实施非药物干预;疼痛评分4~6分,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当疼痛评分≥7分时,强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f.部分疼痛患者采用放疗联合羟考酮口服止痛治疗。④效果评价及措施修订:对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观察与记录药物疗效、不良反应。评价患者疼痛知识掌握情况,治疗服从性如何,疼痛控制状况。疼痛评分是否≤3分、24小时内疼痛频率、暴发痛次数。依据评价结果重新制订新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并及时记录。

执行疼痛健康宣教:①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全程健康宣教,同时让患者和家属参与疼痛管理过程;②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用药剂量及频次;③告诉患者及家属具体用药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④让患者及家属明确,叙述疼痛在疼痛治疗中非常重要,无需忍痛,疼痛是可以控制的。

阶段总结与反馈:护士长每周进行疼痛护理管理总结与反馈:①护士按照各自分工履行职责情况;②护士的无痛护理服务流程进行情况;③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效 果

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质量:患者疼痛程度评分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采用自身对照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采用李克强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对疼痛控制越满意。该问卷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经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重测信度R=0.86;内一致性R=0.98)。共调查了200例患者,结果显示,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评分4.646±0.52分,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评分4.61±0.65分,对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4.46±0.71分。24小时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2次。

提高护士关于疼痛控制的知识和技能: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前后,采用“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和态度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有无差异。问卷由FERRELL等制订,共计39个条目。其中,33个条目为客观性题目,6个题目为主观性题目。计分方法:客观性问卷条目,护士回答正确者计1分,未回答或回答正确者计0分,总分33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和态度越好;主观性条目,计算每个选项的选择者百分比。该问卷在国内外使用广泛,其内在一致性0.70~0.73,重测信度R=0.80[1]。本研究以客观性条目得分进行比较,见表1。

讨 论

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意义:癌痛是癌症患者最痛苦最主要的症状,影响患者睡眠和治疗的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面对及正确处理疼痛,增进其舒适感,提高生活质量。开展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能最大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建立起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的长效机制,从而真正实践“三好一满意”的医疗服务质量。重视疼痛管理继续教育是建立无痛病房的前提:对从业护士进行规范化的继续教育与考核,重点是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通过继续教育增加了护士疼痛管理知识,转变了护士疼痛处理态度,能正确评估病人疼痛,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继续教育提高了护士素质,护士素质是工作质量的保证。

无痛病房护理工作规范化流程化的效果: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指导,通过评估-教育-干预-效果评价-再干预再教育—再评价的疼痛控制程序,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质量,提升了疼痛管理服务水平。

对今后发展的建议:目前,我国护士疼痛知识水平与实践尚待改善[2]。①国内可借鉴国外护理经验,发展疼痛护理专科,培养疼痛护理专科人才。进行护士的持续继续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与考核,提高护士护理水平;②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指引,使护士有章可循,领导重视为制度的实施提供保证并进行持续质量管理;③在各专科推广肿瘤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总结经验,提升护理水平。

在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创建肿瘤放疗科无痛病房,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一部分。通过这项工作,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使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真正实践“三好一满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Straton L.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hospital’s pain management program[J].J Nurse Care Qual,1999,13(4):8.

2 喻惠丹,Marcia Petrini,刘义兰,等.护士对老年患者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5.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患有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共164例, 包括耳鼻喉科肿瘤61例, 颈部肿瘤42例, 口腔颌面部肿瘤31例, 其他30例, 其中男性95例, 年龄范围为47~69岁, 平均年龄为55岁;女性69例, 年龄范围为50~72岁, 平均年龄为59岁。对这16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单纯放疗处理, 之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合理的个性化护理。

1.2 病情观察:

放疗后如若不进行适当的临床护理会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包括: (1) 负面情绪:一般患者接受放疗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 不利于患者康复, 甚至会加重病情, 促进病情发展。 (2)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放疗过程中较为多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进食情况而且还减弱了患者的防御病毒的能力, 严重影响了放疗效果, 存在较大的危害[3]。 (3) 放射性皮炎:放疗后的患者因为接触过放射性物质故会造成皮肤的萎缩、毛细血管扩张, 导致出现放射性皮炎。 (4) 放射性骨坏死:头颈部肿瘤在经过放疗后, 会使有些唾液腺受到损伤, 导致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 使唾液酸性增强, 变得黏稠, 最终形成多发性放射龋齿。 (5) 营养失调:由于肿瘤自身会消耗患者的营养, 所以一般入院后的患者自身早已出现营养失调的现象, 且有的患者已经很严重, 明显消瘦, 食欲不振, 免疫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故应该及时进行饮食指导。

1.3 实验方法及护理对策

1.3.1 实验方法:

放疗是指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 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晚期癌症则可通过姑息性放疗达到缓解压迫、止痛等效果。由于头颈部器官组织较多, 较复杂, 一般采用放疗技术进行治疗[4]。近年来,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发展, 以致精确放疗例如三维适形调强技术已经得到放射治疗界的重视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精确放疗技术已经慢慢的取代了常规放疗技术。故本实验采用精确放疗方法对患有头颈部肿瘤的患者进行放疗。

1.3.2 护理对策:

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辅导:化疗后, 及时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反应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并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 告诉患者成功治愈的案例, 帮助患者走出患病的阴霾, 尽量使患者保持一颗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 口腔护理:嘱咐患者多喝水, 进食前后要漱口, 早晚要刷牙, 保持口腔内卫生清洁, 并且漱口时用漱口液, 一般用生理盐水, 朵贝氏液和甲硝唑液交替使用。在漱口时尽量延长漱口液在口腔内的时间来增加漱口水与口腔黏膜的接触时间。每日进行最大张口练习, 每次保持5 min,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咀嚼, 微笑, 发声, 牙齿撞击运动以及伸缩舌, 卷舌等运动。 (3) 放射性野皮肤护理:因为水分电离后会加重放射性皮炎, 所以要求患者保持放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所以在患者放疗之前, 应该用棉质柔软吸湿的干毛巾吸干放射野皮肤的汗液。不可以用粗糙的毛巾吸拭, 且防止阳光直射。 (4) 牙齿保护:在放疗前, 叮嘱有龋齿的患者要将在放射范围内的龋齿填充好, 如不能填充应该及时拔出, 并且在拔牙后应用一些消炎药如抗生素避免感染, 待拔牙后的伤口痊愈后才可以进行放疗, 并且要多饮水, 保持口腔的卫生清洁。 (5) 营养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吃些高营养, 高热量, 高蛋白, 高脂肪, 高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平衡膳食, 每次少食, 多餐, 尽可能食用软质的食物, 如若食物太硬, 应先进行加工使其变软, 有利于患者的吞咽。 (6) 其他注意事项:对患有头颈部放疗的患者在放疗时应该注意保护甲状腺组织, 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甲状腺的影响。比如进行合理的设计放射野, 在必要时可以局部用铅做遮挡物屏蔽等等。在放疗过程中, 如果发现严重的并发症时, 要及早进行正确的处理。

1.3.3 结果评判。

痊愈:化疗后在优质的护理条件下得到康复,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病情得到控制, 有变好的趋势;无效:病情继续恶化。

2 结果

在接受放疗的16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全部顺利的接受化疗, 并完成了治疗过程, 而且每一例患者都接受了如在饮食方面, 口腔护理方面, 皮肤护理方面等等的个性化的护理。以下为调查结果:痊愈:41例 (25%) , 有效:92例 (56.10%) , 无效:31例 (18.90%) , 总有效率为:133例 (81.10%) 。

3 讨论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放疗时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放疗方便简洁, 且可以避免手术切除不完全, 甚至有的部位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弊端。尤其在患有肿瘤的早期, 放疗效果可以达到与手术治疗同样好的治愈率[5,6,7]。但由于放疗会接触一些对身体危害较大的放射线, 导致机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口腔溃疡,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骨坏死, 营养不良, 放射性中耳损伤等, 所以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主要进行口腔溃疡,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骨坏死, 营养不良, 心理安慰这几个方面的护理。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精确性放疗的手法加上特殊有效的护理, 使得总有效率达到81.10%, 这充分说明了, 头颈部肿瘤采用放疗技术是有效科学的, 在配有适宜的护理手段,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 主动与患者交流, 增强患者治愈的自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注意饮食前后要漱口, 并及时填充好已经坏掉的龋齿;提醒患者保持放射性野皮肤的干燥清洁, 及时擦拭;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平衡膳食, 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经常散散步, 晒晒阳光, 这些都有利于患者在放疗后的痊愈康复。通过此次实验的分析总结, 放疗对头颈部肿瘤有显著疗效, 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放疗前后进行合理的优质护理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时间, 为患者节省了治疗时间和金钱, 减少患者患病的心理压力,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项冬仙, 谢淑萍, 毛彩萍.鼻咽癌放射治疗并发口腔黏膜炎447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11) :1041-1042.

[2]杜巧红.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2013, 8 (17) :18-19.

[3]郑璐, 张福正.双花百合片防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22 (2) :230

[4]梁素霞, 陈雪丽, 麦北梅.临床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2) :107.

[5]王艺洁, 奎晓艳, 陈东琼, 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8 (10) :153.

[6]陈秀霞.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9) :216.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有患者5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24例, 患者年龄15岁~80岁, 其平均年龄为58.1岁, 该组中有10例喉癌患者、23例鼻咽癌患者、9例扁桃体癌患者、8例口底癌和舌癌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25例, 患者年龄16岁~79岁, 其平均年龄为57.6岁, 该组中有11例喉癌患者、22例鼻咽癌患者、8例扁桃体癌患者、9例口底癌和舌癌患者。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 其具体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 心理的舒适护理。由于患者患有恶性肿瘤, 因此, 他们都存在患病的恐惧、焦虑以及绝望等负面心理, 同时, 也有可能怀疑治疗是否能带来好的效果, 对疾病的治愈信心不足。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 要对其耐心讲解肿瘤以及放疗的相关医学科普知识, 使其了解关于肿瘤治疗的国际治疗水平和进展, 另一方面, 根据患者认知水平、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的不同, 分别给予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2) 社会的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家庭成员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正面促进作用。因此, 应该对患者家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教育他们要经常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以及呵护等, 并经常要对患者进行探视, 使患者感觉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认识自己仍然是家庭的一份子, 社会的一部分, 有利于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提高治疗依从性。 (3) 症状的舒适护理。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指导, 不仅有利于患者舒适度的提高, 同时, 也有利于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指导和教育患者在接受放疗前, 应该对牙齿进行清洁, 维持其口腔的卫生。另一方面, 也要教育患者在饭后应该使用软毛的牙刷以及含氟的牙膏进行刷牙。由于放疗会导致口腔黏膜脆性增加, 因此为了防止发生口腔黏膜的受损出血情况, 应该禁止使用硬物对其进行刺激。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口腔疾病, 应该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应将龋齿拔掉。

1.2.2 疗效判断标准[3]

对口腔黏膜损伤进行分级, 其中0级为黏膜无任何变化;Ⅰ级为黏膜发生充血, 同时疼痛感, 但程度较轻, 不需要使用镇痛药;Ⅱ级为黏膜出现片状的炎性分泌物, 或出现中度的疼痛, 且需要镇痛药治疗;Ⅲ级为黏膜出现纤维性脱落, 同时伴有重度的疼痛, 且需要麻醉药才能止痛;Ⅳ级为黏膜出现出血以及坏死等情况。

1.2.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为a=0.05, P<0.05为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 以及疾病类型等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舒适护理有利于患者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使其不愉快的程度降低, 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 提高治疗依从性[2]。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由于小血管内皮细胞的黏膜完整性被破坏, 致使口腔内微生物的繁殖, 从而引起黏膜炎症的发生[3]。另外唾液腺受到照射的影响, 导致浆细胞发生凋亡, 使唾液的分泌减少, 口腔自洁功能降低, 进一步加重黏膜炎性反应, 其具体表现为黏膜的充血水肿和炎性渗出。这些炎性反应对患者进食和营养摄入造成了严重影响, 使其抵抗力降低, 严重情况下则使放疗暂停, 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4]。

本研究显示, 相比较常规护理方法, 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 能降低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 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收治的10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比较常规护理方法, 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 能明显降低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因此, 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头颈部肿瘤放疗,口腔黏膜反应

参考文献

[1]黄庆慧.10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舒适护理[J].医学伦理与实践, 2011, 24 (12) :1460-1462.

[2]徐雪芳, 曹琪, 顾燕娅.头颈部肿瘤病人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10) :2627-2628.

[3]陈开珠, 陈伟霖, 刘林勇.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5 (7) :601-602.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014年2月我科头颈部肿瘤病人46例, 男32例, 女14例;年龄39岁~81岁, 平均45.5岁;食管癌28例, 口腔癌12例, 鼻咽癌6例。

1.2 方法

采用荷兰纽迪希亚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尔凯鼻胃管, 型号CH14-110, 其中35例由护士进行盲插置管操作, 11例由医生在DSA室透视下行胃管置入术。置管时间在放疗后2周~3周进行。

1.3 结果

盲插置管一次成功29例, 置管首次失败6例, 再次置入成功, 11例DSA室透视下置管均一次性成功。置管期间, 1例病人因放疗后出现黏膜反应, 口咽部疼痛、吞咽时咽喉部疼痛难忍, 出现强烈抵触心理, 最终拔管, 其余45例病人经心理安慰、用药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全过程。

2 护理

2.1 置管前的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病人不能接受插鼻饲管, 对经鼻腔插入鼻饲管有恐惧和抵触心理, 通过耐心地与病人和家属进行交谈, 详细讲解采用鼻饲的重要性, 解释置管的意义及过程, 从而消除病人的顾虑, 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插管。

2.1.2 鼻腔的选择及鼻咽部的准备

盲插置管需在置管前应先由床位医生通过鼻咽镜检查, 以确认鼻腔内无堵塞, 鼻咽腔无溃疡出血后, 做好口鼻咽部的准备, 如保持口腔鼻腔清洁, 方可行置管。如鼻咽部有炎性反应, 应先控制感染, 消除炎性反应;有出血者, 应查明原因控制出血后再行插管。

2.2 置管时的护理

2.2.1 置管方法

置管时间为餐后2 h后进行, 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 操作者戴手套, 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 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 右手持胃管前段, 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插入15 cm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 同时轻柔、快捷地将胃管送下, 插入深度为病人发际至剑突的长度。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盲插后先将胃管末端置入水中, 看有无气泡溢出, 后开口端接注洗器, 注入10 m L空气, 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有无气过水声, 最后抽吸胃液, 见有胃液, 确定在胃内;DSA透视下置管后可注射10 m L造影剂后以确认导管在胃内;置管成功后拔出导丝, 注入少量温开水, 用3M弹力胶带固定。

2.2.2 病情观察

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 表示误入气管, 应立即拔出, 休息后再插。如病人出现恶心不适, 可暂停插管, 嘱病人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操作中应给病人以鼓励, 分散其注意力, 坚持完成操作。

2.2.3 妥善固定

鼻饲管成功放置后可采用3M弹力胶带予妥善固定, 鼻翼以“Y”型或“工”字型固定, 脸颊部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 以免滑出、脱落, 记录插入深度, 注明置入时间, 做好护理记录。

2.3 置管后的护理

2.3.1 鼻饲管护理

每次鼻饲前应确认胃管在胃内, 用注射器抽吸胃液, 见有胃液抽出后, 确认在胃内, 即注入少量温开水, 再慢慢注入流质或药液。最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 避免食物存积在管腔内变质或堵塞管腔。鼻饲量一般每次不超过200 m L, 温度38℃~40℃。

2.3.2 口鼻腔护理

放疗后口咽黏膜的损伤, 再加上口饲管的摩擦, 口咽黏膜极易形成溃疡。指导病人保持口腔清洁, 每天用淡盐水或3%碳酸氢钠含漱5次, 每次含漱至少1 min[1]。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对咽喉部过度刺激, 导致咽喉部水肿, 鼻塞可滴麻黄碱, 使呼吸通畅。采用细软材质的喂养管, 可滴无菌液状石蜡保持口腔湿润, 同时注意保持病室内一定的湿度。

2.3.3 皮肤的护理

头颈部肿瘤病人在放射治疗3周~4周可出现皮肤反应[2], 为了保护皮肤的完整性, 在置管期间, 用3M弹力胶布剪成工字形或人字形, 一端贴在病人鼻翼处, 另一端包住鼻饲管, 鼻饲管以U形用胶布固定在病人的脸颊处, 固定方法为高举平台法, 以防脸部皮肤的压疮发生。做好每班交接, 按需更换弹力胶布, 每次应变更部位。46例病人中未出现局部皮肤不适、破损等问题。

2.3.4 心理护理

本组9例病人因口腔咽喉部不适, 在置管后的当天晚上出现烦躁情绪, 难以入睡, 予心理安慰, 说明置管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及留置鼻饲管对整个治疗的好处, 使其消除焦虑感, 继续置管。1例病人因难以忍受口腔咽喉部疼痛及吞咽导管上下活动, 摩擦鼻咽部黏膜, 而致烦躁、焦虑, 经心理安慰及药物治疗无效后予置管后第8天拔管。

2.4 置管后的并发症

2.4.1 腹泻

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包括营养液的污染、肠内营养液渗透压高、营养液温度、速度、浓度不适宜等。因此在配制及使用肠内营养液时需严格无菌操作, 营养液做到现配现用, 防止污染。喂养时采用合适的速度、浓度和容量能有效地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在进行肠内营养时遵循速度由慢到快、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的原则, 逐步增加[3]。对于采取以上措施仍出现腹泻的病人, 使用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制剂 (能全力) 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腹泻。

2.4.2 口腔咽喉部疼痛

头颈部肿瘤病人留置鼻饲管放射治疗疼痛的原因, 最主要是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破溃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且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 疼痛呈逐渐加重趋势[4]。疼痛严重影响病人休息和进食, 可根据医嘱予止痛药物, 同时予心理护理、安慰解释, 消除病人因疼痛不适而欲中途放弃的想法。

2.4.3 口腔感染

病人不经口进食, 又因放射治疗引起口腔、口咽黏膜急性放疗反应, 出现口干、口腔分泌物减少, 细菌易繁殖生长。应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指导病人3餐前后可用康复欣、碳酸氢钠交替漱口促进口腔黏膜愈合。疼痛严重者进食前可用庆普合剂含服以缓解疼痛。

3 小结

头颈部肿瘤病人放疗期间均会出现口腔黏膜反应, 对于那些出现严重黏膜反应、因疼痛而造成吞咽困难的病人, 为了保证放疗后病人能摄入足够营养, 配合持续的放疗, 给予留置鼻饲管, 可以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安全经济,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在这期间护士应密切配合, 置管后加强鼻饲的护理, 以防止鼻饲管脱出、阻塞, 减少并发症发生, 使病人尽快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总结头颈部肿瘤放疗后严重吞咽困难病人经鼻饲管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对46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病人留置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 做好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的护理工作, 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 重视病人心理护理。[结果]45例病人留置成功, 1例病人放疗后出现严重黏膜反应, 咽喉部疼痛难忍, 最终拔管。[结论]加强头颈部肿瘤放疗后严重吞咽困难病人经鼻饲管营养支持的护理是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吞咽困难,放疗,鼻饲管,营养支持,护理

参考文献

[1]何锦芳.38例鼻咽癌放疗后口饲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 2013, 22 (3) :220-221.

[2]马双莲, 丁癑.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28.

[3]彭南海, 高勇.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部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57-58.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头颈部肿瘤患者40例, 其中鼻咽癌患者29例, 鼻腔NK/T患者7例, 喉癌患者4例;患者最小年龄28岁, 最大年龄75岁, 中位年龄53岁。

1.2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位, 采用Medtic碳纤维头颈肩体架和科莱瑞迪头颈肩一体热塑膜固定, 摆位标记标于热塑膜表面。所有患者均采用Varian Eclipse 10.0计划系统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在计划中专门设计0°和90°两个正交摆位验证野;所有患者均在Varian IX治疗机上进行治疗;患者初次治疗时和以后每间隔一周均需采集EPID正交位影像进行摆位误差验证和校正 (患者知情且同意) 。

1.3 验证图像采集及比对

技师完成摆位后, 使用MV EPID对患者进行摆位验证[3]。在采集0°和90°两个正交摆位验证野影像后 (采用双曝光法拍摄正侧位照射野验证片, 先按10 cm×10 cm照射野曝光2 MU, 然后将照射野四周边界适当扩大5 cm, 再次曝光3 MU) , 由技师在2D/2D Match模式下根据骨性标志自动进行验证影像和计划数字重建射野 (Digital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y, DRR) 影像的匹配;医生认可后, 保存结果并记录x轴、y轴、z轴 (x轴、y轴、z轴分别表示患者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 各方向的位置误差, 如果误差>3 mm, 医生需重新标记摆位标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EPID验证结果和k V-CBCT验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共对4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了160次EPID影像采集。

(1) 患者在x轴、y轴、z轴上的误差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分别为 (0.7±1.33) mm, (0.28±1.74) mm和 (0.13±1.29) mm。通过公式[4,5]MPTV=2.5Σ+0.7σ, 计算得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扩边值, 见表1。

(2) x轴系统误差最大, y轴次之, z轴最小, 见表1。

(3) 患者在x轴、y轴、z轴上的误差频次分析:x轴、z轴位置误差95%以上发生在3 mm范围内, 而y轴则超出3 mm, 见表2。

(4) 通过比较分别由EPID和k V-CBCT得来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位置误差数据[6]发现:两者在y轴、z轴方向上无显著差异, 而在x轴方向上有显著差异, 见表3。

3 讨论

放射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给予周围临近器官最大的保护[1]。在这一核心原则的推动下, 以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为代表的精确放疗得到了普及[7]。

放射治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直线加速器的机械精度, 还决定于治疗时患者的摆位精度以及重复性。研究表明[8]:每1 cm摆位误差会导致6 mm周边靶区丢失;同时也可能导致危及器官卷入高剂量照射区域内, 造成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因此, 患者的摆位精度以及重复性一直以来都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IGRT) 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 可用于纠正患者摆位误差以及监测患者摆位重复性的新技术。通过对实际治疗时的患者影像与模拟定位时的患者影像进行比较, 来实现对患者摆位误差的纠正和患者摆位重复性的监测。IGRT技术通常采用EPID系统和k V-CBCT系统获取患者实际治疗影像。EPID系统通过获取患者治疗位置的多幅二维影像完成图像引导工作;k V-CBCT系统则是通过获取患者治疗位置的CT影像来完成图像引导工作。相对于EPID影像, k V-CBCT影像可提供更丰富的患者解剖信息以及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2], 在目前的临床使用上, k V-CBCT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

本研究通过应用EPID系统对4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发现x轴系统误差最大, y轴次之, z轴最小。x轴、z轴位置误差95%以上发生在3 mm范围内, 且误差值均发生在5 mm范围内;而y轴则超出3 mm, 且最大误差可达7 mm。这和我们计算得来的靶区外扩边界值 (MPTV) 有一定出入, 笔者认为是由于y轴方向随机误差相对较大照成的。

本研究中将EPID测定结果与k V-CBCT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摆位误差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两个系统的测量结果在y轴、z轴方向上无显著差异, 而在x轴方向上有显著差异。对x轴方向的误差值进行了分析:EPID系统测量的误差值为 (0.7±1.33) mm;k V-CBCT系统测量的误差值为 (-0.7±1.40) mm[6]。通过比较不难发现, 两种系统的测量误差在x轴方向上有显著差异, 是由于系统误差的方向性导致的。EPID和k V-CBCT作为不同的影像验证系统有不同的影像中心, 也有各自不同的图像配准方式, 这些都是导致x轴方向有显著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对分别通过EPID和k V-CBCT获得的x轴方向上的外扩边界值进行了比较, 发现两种方法获得的外扩边界值 (MPTV) 分别为2.41mm和2.38 mm[6];而在x轴方向上实际选择外扩边界值时, 我们结合误差出现的频次关系采用的值是3 mm[6]。显然两种系统对x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修正均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总体来说, 在头颈部放疗中, EPID和k V-CBCT对患者位置误差的修正效果基本是相同的。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头颈部肿瘤, 靶区以及危及器官的内部运动很轻微, 基本可以看做是刚性结构, 通过骨性标志就可以完成摆位误差的修正。EPID影像在获取骨性标志信息上并不比k V-CBCT差。

本研究还对EPID以及k V-CBCT完成图像引导工作的时间进行了比较。EPID完成图像引导工作的平均时间为2.5 min, 而k V-CBCT完成图像引导工作的平均时间约为5.3 min, 是EPID系统的两倍多。

最后, EPID最大的优点是影像中心和治疗的等中心重合。而k V-CBCT由于图像采集系统和治疗系统是分离的, 需要进行影像中心和治疗等中心的校准, 因此增加了误差的来源。

总之, 在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 EPID能够满足临床对患者位置误差修正的需要。相较于k V-CBCT, EPID临床应用花费时间短;其图像采集系统和治疗系统共中心, 可减少误差的来源。因此, EPID系统在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应得到更多应用。

摘要:目的 确定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EPID) 对头颈部放疗患者位置误差的修正效果。方法 应用EPID对40例头颈部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测定分析。初次治疗前和以后每两周通过兆伏级EPID对患者治疗位置采集正交位射野验证影像, 并与治疗计划中通过定位CT生成的数字重建射野 (DRR) 影像进行比对, 医生认可比对结果后, 记录下各方向摆位误差值。结果 患者在x轴、y轴、z轴 (x轴、y轴、z轴分别表示患者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 上的误差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分别为 (0.7±1.33) mm, (0.28±1.74) mm, (0.13±1.29) mm;EPID验证结果和k VCBCT验证结果在y轴、z轴方向无显著差异 (P=0.859) , 在x轴方向有显著差异 (P=0.000) 。结论 在头颈部放疗时, EPID系统可以修正患者的位置误差。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摆位误差

参考文献

[1]胡逸民.肿瘤放射治疗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9:9.

[2]夏邦传, 徐子海, 廖福锡, 等.基于CT-ON-RAIL系统开展的图像引导自适应放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1) :62-65.

[3]王永刚, 陈宏, 刘跃, 等.不同匹配方式对鼻咽癌IGRT摆位误差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4) :688-689.

[4]van Herk M, Remeijer P, Lebesgue JV.Inclusion of geometrical uncertainties in treatment plan evaluation[J].Int J Radiat Onco I Biol Phys, 2002, 52 (5) :1407-1422.

[5]van Herk M.Errors and margins in radiotherapy[J].Semin Radiat Oncol, 2004, 14 (1) :52-64.

[6]王骁踊, 刘晖, 谢丛华, 等.鼻咽癌临床靶区及危及器官计划体积的确定[J].武汉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34 (6) :866-871.

[7]姜万荣, 朱锡旭.放射肿瘤学技术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 (4) :859-862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 (随访18个月) 我院收治的11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 其中74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 年龄在11~87岁, 平均年龄50.6岁。患者包括鼻咽癌22例、下咽癌20例、喉癌16例、舌癌19例、甲状腺癌9例、口腔癌17例、鼻腔鼻窦癌8例、腮腺癌3例。所有患者都经病理组织学确诊, 卡氏评分不低于80。患者以鳞癌、腺样囊性癌居多。

1.2 治疗方法

1.2.1 调强放疗联合手术

所有患者都接受根治性放疗, 不同头颈部肿瘤患者的靶区部位不同, 具体操作各有差别, 但基本操作方法大致为:将患者体位固定, 进行CT扫描 (注意层厚和层距的调节) , 在调强放疗 (IMRT) 工作站的CT图像上对靶区以及敏感器官进行勾画和三维重建。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进行诱导化疗的患者, 必须在诱导化疗结束后、调强放疗之前进行CT扫描[3]。患者的靶区设计和处方剂量的给予为:CTV是原瘤床区域, GTV是影像资料上可见的肿瘤区域以及肿大淋巴结, CTV1是高危预防以及高危淋巴引流区域, CTV2是低危预防以及低危淋巴引流区域, 分别外放3 mm以构成计划靶区, PGTV 65.9~73.8 Gy分为31~34次, PTV1 55.9~62.9 Gy分为28~33次, PTV2 49.7~54.1 Gy分为24~28次。剂量授予时必须注意重要器官的限制:颞颌关节<70 Gy, 颞叶<60 Gy, 下颌骨<70 Gy, 视交叉<54 Gy, 视神经<50 Gy, 晶体<8 Gy, 脑干<54 Gy, 眼球<50 Gy, 腮腺平均剂量<26 Gy。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验证, 患者全部完成调强放疗。

1.2.2 化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放疗同时, 联合3~7周期的化疗。具体实施的化疗方案是:66例患者在相关实验室实施平阳霉素或/和羟基喜树碱化疗;43例患者进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式;5例患者接受其他方案化疗。

1.3 随访和疗效标准[4]

患者治疗期间,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肿瘤的消退情况, 并对急性副反应进行评价 (主要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皮肤反应) 。患者治疗结束后分别对肿瘤消退情况和急性副反应再做评价 (主要对局部肿瘤控制率、晚期损伤、无远处转移生存、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情况) 。所有病例均进行18个月的随访, 必要时进行血生化、血常规、腹部B超、头颈CT、胸片等的检查。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参照RTOG/EORTC和RTOG标准。

1.4 统计标准

利用SPSS13.0软件,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的计算;利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 检查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5]。

2 治疗结果

对114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联合手术和化疗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调查, 患者的区域控制率、三年局控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虑、总生存率分别为94.4%、84.1%、76.0%、66.5%、67.9%。对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 可知患者放疗前是否贫血、临床分期、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0、1、2、3、4级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21.9%、56.9%、14.2%、0.8%;急性0、1、2、3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71.9%、26.9%、0.6%。治疗结束12个月后1、2、3级口干发生率分别为20.3%、14.9%、0.5%。效果良好。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它包括颈部肿瘤、口腔颌面部肿瘤、耳鼻喉科肿瘤三大部分, 据统计, 我国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已超过10万, 患者以男性居多[6]。由于头颈部器官十分繁多, 解剖关系复杂, 头颈部肿瘤的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也极其复杂, 因此, 头颈部位置的特殊性给不仅治疗带来了麻烦, 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并且严重威胁着其生命, 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了巨大伤害, 所以, 找到合适有效地治疗手段迫在眉睫[7]。目前, 头颈部肿瘤主要以手术联合放疗为主, 但远期疗效仍然不能让人满意。调强放疗是将放射物理、医学影像、放射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全新照射技术[8]。由于头颈部肿瘤周围重要的组织器官很多, 调强放疗可以使高剂量曲线和靶区的分布一致, 使靶区照射剂量提高的同时减少周围组织器官受照射, 由于其剂量学优势, 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和耐受性, 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极具优势。本组应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使患者的不良生命体征有所控制, 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对患者的肿瘤消退情况及急性副反应进行了密切监测, 并进行了18个月的随访, 通过统计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 能够很好的获得区域控制率和局部控制率, 降低了患者口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降低了病死率, 提高了患者高生存质量。实践结果表明, 我们的治疗对策有效可行。笔者认为, 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可以作为头颈部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方法, 能够帮助患者顺利恢复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其生活质量。不仅对提高头颈部肿瘤的治疗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也对推动多学科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头颈部肿瘤调患者, 114例患者全部实施全程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其中, 根治性放疗的剂量在56.9~78 Gy (平均剂量69.01 Gy) 。对所有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 对114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联合手术和化疗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调查, 患者的区域控制率、三年局控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虑、总生存率分别为94.4%、84.1%、76.0%、66.5%、67.9%。对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 可知患者放疗前是否贫血、临床分期、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0、1、2、3、4级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21.9%、56.9%、14.2%、0.8%;急性0、1、2、3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71.9%、26.9%、0.6%。治疗结束12个月后1、2、3级口干发生率分别为20.3%、14.9%、0.5%。效果良好。结论 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 (IMRT) 联合手术和化疗, 能够很好的获得区域控制率和局部控制率,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降低了口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手术,化疗,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充, 韩非, 卢丽霞, 等.419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治疗疗效和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0, 19 (3) :191-196.

[2]郑茁, 陈传本, 陈荔莎, 等.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对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1, 3 (3) :214-217.

[3]韩露, 林少俊, 潘建基, 等.30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预后因素分析[J].癌症, 2010, 29 (2) :153-158.

[4]杨华, 石梅, 王建华, 等.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联合手术和化疗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2, 28 (2) :214-218.

[5]杨华, 石梅, 王建华, 等.局部晚期头颈鳞癌调强放疗联合手术或化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2, 21 (4) :338-339.

[6]张瑜, 林志安, 潘建基, 等.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J].癌症, 2009, 28 (11) :1143-1148.

[7]马翔, 茅冬俊, 姚家红, 等.CBCT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首次摆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4) :114-115.

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6 例患者病种分布如下:口腔癌38 例,口咽癌7 例,下咽癌11 例,腮腺癌25 例,鼻腔鼻窦癌42 例,喉癌13 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男性89 例(65.4%),女性47 例(34.6%);年龄8~83 岁,中位年龄53 岁;卡氏评分≥80;鳞癌61 例(44.9%),腺样囊性癌25 例(18.4%),腺癌7 例(5.1%),黏液表皮样癌8 例(5.9%),肌上皮癌5 例(3.7%),未分化癌4 例(2.9%),嗅神经母细胞瘤4 例(2.9%),横纹肌肉瘤4 例(2.9%),纤维肉瘤4 例(2.9%),此外癌肉瘤、鳞腺癌、未分化癌等分型25 例(12.9%)。

1.2 放疗方法

(1)手术联合放疗者,靶区设计及处方剂量:

CTV为原瘤床区域,CTV1为高危预防及高危淋巴引流区,CTV2为低危预防及低危淋巴引流区,分别外放0.3 cm构成计划靶区,PCTV 60~70 Gy/30~33f、PTV1 56~60 Gy/25~30f、PTV2 50~54 Gy/25~30f;根治性放疗者:GTV为影像资料上可见肿瘤区,CTV1、CTV2及计划靶区设计同上。 PGTV 66~74.8 Gy/33~34f、PTV1 56~62.7 Gy/28~33f、PTV2 50~56 Gy/25~28f。

(2)要害器官限制:

视神经<50 Gy,视交叉<54 Gy,晶体<8 Gy,脊髓<40 Gy,脑干<54 Gy,腮腺平均剂量<26 Gy,下颌骨<70 Gy,眼球<50 Gy,颞叶<60 Gy,颞颌关节<70 Gy。所有患者均全程完成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1.3 化疗

全组48 例(35.3%)放疗同期联合2~6 周期化疗,化疗方案:33.3%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66.7%患者在相关科室接受羟基喜树碱和/或平阳霉素或其它方案化疗。

1.4 观察指标和随访

治疗中主要观察皮肤反应、 口腔黏膜反应,治疗后重点评价晚期损伤、局部区域控制、无瘤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总生存情况。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参照RTOG和RTOG/EORTC标准。全组病例随访至2010- 11- 10,中位随访期19 个月(2~46 个月),随访率99.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行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验法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全组死亡36 例,其中远处转移死亡18 例(50%),原发肿瘤未控7 例,淋巴结转移未控5 例,局部复发死亡5 例,肿瘤复发致衰竭死亡1 例,全组患者1、 2、 3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7%、 72.4%、 67.6%(图 1);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3%、 86%、 83.2%;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3.1%、 93.1%、 93.1%; 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1.6%、 80.4%、 75.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6%、 70.3%、 66.4%。

2.2 治疗失败模式

全组治疗失败病例38 例,失败模式见图 2。局部复发18 例,中位局部复发时间为疗后8 个月(2~31 个月);区域复发9 例,中位区域复发时间为疗后7 个月(2~11 个月);远处转移22 例,中位远处转移时间为疗后17 个月(3~32 个月);失败病例的T分期、临床分期、N分期和病理类型汇总见表 1。

2.3 不良反应

急性0、 1、 2、 3 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 71.3%, 24.3%, 0.7%; 0、 1、 2、 3、 4 级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 22.8%, 57.4%, 14.7%, 0.7%,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明显减轻,均能按时完成放疗。治疗结束1 年后1、 2、 3 度口干发 生 率 分 别为21.3%、16.2%、 0.7%,听力下降、视力下降、颈部纤维化、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3.2%、1.8%、5.4%、 4.2%、0.9%。全组未观察到4 级急性和晚期副反应。

[例数(%)]

2.4 预后影响因素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临床分期(χ2=13.41,P=0.004)、N分期(χ2=8.16,P=0.017)、治疗模式(χ2 =19.1,P=0.000)、放疗前有无贫血(χ2=4.94,P=0.026)对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2。

(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临床分期、治疗模式、放疗前有无贫血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详见表 3。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模式以手术加放疗为主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其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除鼻咽癌外,在头颈肿瘤大概念基础上探讨IMRT技术应用于术后或根治性放疗,尚未见到大宗病例报道,因此研究IMRT技术背景下影响头颈部肿瘤的预后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调强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是充分肯定的,Hoppe等[4]报道的37 例头颈部肿瘤IMRT结果,2 年总生存率和局控率分别为 80%和75%;Schoenfeld等[5]报道的100 例头颈部肿瘤IMRT结果,其中T3、T4期患者占42%,3年总生存率和局控率分别为71%和89%。本文136 例头颈部肿瘤IMRT治疗结果显示:3 年总生存率、局控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6%、83.2%、93.2%、75.8%、66.4%,总生存率及局控率略低于上述报道,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较大(T3、T4期患者占59.6%,Ⅲ、Ⅳ期患者占70.6%)而影响疗效。

本研究手术联合放疗患者平均剂量62.14 Gy(50~73 Gy), 根治性放疗患者平均剂量68.99 Gy (56.4~77 Gy)。两者的3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1%与51.2%(P=0.001),一方面显示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较单纯放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另一方面本组资料存在偏倚,在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患者中,多数为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Ⅳ期患者占74.3%)或者不愿手术的高龄患者(>60 岁患者占77.1%),而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临床分期的分布相对较均匀。

Bastit等[6]回顾性分析了420 例口咽癌和下咽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价值并明确提出,手术切缘阳性与局部复发有关;Trotti等[7]报道,手术切缘阳性为头颈部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中有10 例手术切缘阳性者,其放疗剂量平均为67.9 Gy,分割剂量为2.0~2.3 Gy,中位随访19 个月,无一例局部区域复发, 3 年无局部进展生存率为100%,因此,对术后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利用IMRT技术提升局部照射剂量和生物学效应,又不损伤周围要害器官,是非常有意义的。

远处转移是晚期头颈部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仅单纯放疗无法改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无远转生存率,而有效的化疗可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并可做为放射增敏剂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8]: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放化疗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5年绝对生存获益可达4.5%,局部区域控制获益9.3%,无远处转移率获益2.5%。因此同步放化疗是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标准治疗方案[9]。Merlano等[10,11]将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四周期卡铂/5- FU),CR率由单纯放疗的22%提高至放化疗组的42%,3 年生存率也由23%提高至41%。Adelstein等[12]报道头颈部鳞癌的Ⅲ期临床试验中,以铂类为基础的放化组较单纯放疗组3 年生存率明显提高(37% vs 23%)。本组资料的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3 年总生存率、局控率和无远转生存率分别为75.2%、78.1%、79.4%与67.1%、95.2%、77.1%(P=0.093、P=0.324、P=0.536),联合化疗未显著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局控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中仅有33.3%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 66.7%的患者接受了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或其他方案化疗。因此对放疗专科而言,不断加强与肿瘤内科、颌面外科等相关学科的沟通,至关重要。

对38 例失败病例的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越晚局部复发率越高,且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6.41, P=0.04);N分期越晚区域复发率越高,且对区域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9.98,P=0.007);临床分期越晚总生存率越低,且对总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 P=0.015);病理类型中腺样囊性癌发生远处转移的机率远高于其他类型,因为肿瘤侵袭性极强,常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易沿神经、血管向周围侵袭,这与沈春英等[13]报道腺样囊性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其中肺转移最常见的结论一致。尽管本组资料中局部晚期患者接近总数的2/3,但IMRT治疗后获得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较高 (83.2%、93.2%),提示IMRT技术能够达到对靶区较好的剂量覆盖。对23 例局部区域失败病例的分析显示,在治疗剂量达到术后预防或根治的前提下,野外复发多于野内复发,提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靶区勾画的研究方面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这也是头颈部肿瘤亚临床病灶勾画理论和实践的难点。

口干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常规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资料中疗后1 年0~3 级口干发生率为34.8%,其中腮腺平均剂量>26 Gy时口干发生率54.4%,≤26 Gy时口干发生率12.5%,与 Eisbruch等[14]的结果一致。

上一篇:语言现实论文下一篇:改写《清平乐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