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恶性肿瘤

2024-09-28

头颈部恶性肿瘤(共8篇)

头颈部恶性肿瘤 篇1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或者非手术治疗常涉及到疼痛的风险和局部功能紊乱,这些紊乱可能影响到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包括语言、咀嚼、吞咽、呼吸和社会交往等[1]。即使外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延长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口腔干燥、吞咽困难、味觉失调和龋齿增加等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目前的治疗效果常常用存活率评价,但生存质量也越来越多的被用于评价疗效和治疗方法选择[2,3,4,5]。选择近距离放射疗法是为了避免因手术治疗导致的大范围组织缺损,更好地保持生理功能。

近距离放射疗法(brachytherapy, BT)是肿瘤包绕正常组织区域进行小范围高剂量的放射线治疗,针对早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与外科治疗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6,7,8,9,10]。研究表明,尽管通过引入间隔期和计算机精确剂量测定可以明显降低近距离放射疗法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还有4%~15%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舌及口底软组织和下颌骨损伤[6,7,8,9,11,12,13]。诸多报道显示BT是口腔恶性肿瘤一种有效的、可以替代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的治疗方法,所导致的并发症也是能够被临床所接受的[4,14]。

1 针对舌癌的BT

BT被用于治疗舌癌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外部照射治疗引起的口腔功能紊乱,以及可以得到与外科治疗相同的生存率。在日本有一半的舌癌患者都处于早期,并愿意接受BT[6]。根据文献报道,接受BT的患者5 年的局部控制率为79%~93%(一期舌癌),70%~83%(二期舌癌)[6,11,12,15,16]。因为针对T1期舌癌的手术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和功能,因此目前T1期患者使用短期放射疗法的比率不断减少。

在日本,低剂量源(192Ir,137Ce或者198Au)和高剂量源(192Ir)都被广泛用于近距离放射治疗。Inoue等[16]报道,在14 名患有I~II期舌癌的患者中使用高剂量-BT疗法可以得到和低剂量-BT疗法相同的效果。但是也有报道[17,18],高剂量-BT疗法与低剂量-BT和外科疗法相比,其局部控制和患者生存率较低,同时建议要小心使用高剂量-BT疗法治疗舌癌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需要建立最佳的长期疗效评估手段并密切监测。在2007 年,大约有2/3的舌癌患者都是使用低剂量-BT疗法。最近的研究显示[19],高剂量-BT疗法的优势是能够在目标区域集中高剂量的射线,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信息对放射区域的优化选择就能够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关于影响接受BT的舌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因此目前仍没有关于其预后影响因素的一致性报道。通常情况下,年龄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20,21,22,23],但是目前仍未发现年龄对舌癌局部复发率的影响,而仅仅发现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有一定概率过早死亡[24]。

早期口腔癌原发病损在接受治疗后1/3的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80%的患者在BT治疗后18 个月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此外,研究也发现,舌癌的颈部高转移率和高死亡率与其外生性生长方式密切相关,外生性生长方式对其局部复发有着重要影响[25,26]。

2 BT治疗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

在日本,舌癌以外的其他口腔癌发生率占口腔癌的50%。来源于口底和颊黏膜处的早期癌变可以通过永久植入198Au的小颗粒进行治疗[7,8],来源于咽后壁和侧壁的口腔癌也可以通过永久植入198Au颗粒治疗[9,10],有报道表明,使用198Au颗粒治疗这些肿瘤可以达到很好的生活质量,5 年存活率近90%[7,8,9,10]。手术治疗常常会造成组织缺损,高剂量的外放射治疗后常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口干症以及味觉损伤,这些并发症常常降低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BT治疗这些部位的癌症后出现放射性骨坏死和/或口干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7,8,10]。

3 BT与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Schliephake等[2]对手术治疗后口底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他们发现在治疗3 个月后患者的机体功能明显下降,同时口腔功能、体型和社会交往能力及意愿也同样减低。de Graeff等[14]使用外科配合外放射治疗和单纯使用外科治疗方法,对患有口腔咽部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患者躯体功能明显恶化并且出现疲劳,但同时也发现他们的心理功能好转,头颈部区域的疼痛减轻;同时发现手术配合外放射治疗的疗法会引起更多的并发症和功能减低。也有研究报道,口腔癌使用损伤性更大的治疗方法后辅助放化疗,患者保存的躯体和心理功能比手术治疗配合持续放射疗法的效果更差[4,14]。Kessler等[4]推断手术配合辅助放化疗治疗后3 个月出现患者生存质量减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放化疗严重的副作用;使用低剂量-BT治疗后患者得到的生存质量不同于使用辅助化疗的效果[4,5,14]。使用低剂量-BT治疗后1 年内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仅仅会出现黏膜炎症,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5]。Yoshimura等[5]研究发现年纪较大和较小的患者接受低剂量-BT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发现,即使在肿瘤阶段没有受到任何功能性损害,全球T2~3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要低于T1期患者。

4 BT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后的预后

颌面部血运丰富和特殊的解剖位置促使口腔恶性肿瘤常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部分远处转移,因此使用BT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后,内科医生需要预防的主要问题是头颈部肿瘤的转移、上呼吸道/消化道的继发肿瘤,以及放疗诱发的癌变。

有研究发现[25,26,27],目前约90%早期舌癌患者的原发灶都可以成功治愈,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死亡率可达45%;原发病灶治疗18 个月后约37%的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使用颈部手术清扫可以控制65%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它的治疗效果是外照射放疗的2倍。因此,除了躯体和/或心理存在缺陷的患者,当BT治疗后出现颈部转移时,建议患者使用颈部淋巴结清扫。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研究报道进行关于预防性颈部清扫或者预防性颈部放疗的疗效对比。

在成功治疗头颈部肿瘤原发病灶后若干年内,常常出现呼吸道或者上消化道部位的继发性癌,有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为2.3%,是头颈部治疗后第二常见的患者死亡原因,头颈部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继发性癌分别是食道癌和肺癌[28]。

在过去的数十年内,使用BT治疗头颈部癌症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明显降低辐射导致继发性癌的数量,其十年内继发性癌的发生率为1.6%,辐射导致的继发性癌变不能使用放疗进行治疗,只能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29]。

5 结 语

BT可以有效控制头颈部区域的早期癌症病变,并且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头颈部区域的早期癌症病变,是否能够使用高剂量-BT疗法替代低剂量-BT疗法,其疗效正在评估。目前在成功控制原发性病灶后针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和上消化道、呼吸道继发性癌变的控制是BT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通过对受治患者长时间的随诊观察进行解决。

摘要:近距离放射疗法(brachytherapy,BT)是指当癌变组织包绕正常组织的时候,在目的区域局部施放大剂量放射线的治疗方法。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通过计算机计算放射剂量治疗后,可以明显减少下颌部硬组织和软组织损伤。为了有效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不仅要根据肿瘤的部位也同样要根据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进行近距离放射疗法的选择。血运丰富和解剖位置原因促使口腔恶性肿瘤常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部分远处转移,因此使用BT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后,医生需要注意的是预防头颈部肿瘤的转移和上呼吸道或者消化道的继发肿瘤,以及放射诱发的癌变。

关键词:头颈部恶性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生活质量,并发症

头颈部恶性肿瘤 篇2

头颈部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肿瘤的30%放、化学治疗是头颈部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放化疗同步进行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本文将40例放、化疗同步治疗患者,对常规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的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健康宣教。运用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及護理措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有利于癌症治疗[1],能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进一步更加配合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1月收治接受头颈部放、化疗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5~65岁,其中鼻咽癌15例,舌癌5例,上颌窦癌3例,下咽癌6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5例,扁桃体癌1例。

健康教育方法: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等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具体教育方法包括:口头讲解形式、书面形式教育、问答形式、随机性教育、示范式教育。

放、化疗期间的护理

做好护理评估:放、化疗前护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理状态、体质状况及疾病史做初步的分析、评估,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关心体贴患者,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况配合放、化疗治疗。

心理护理:影响癌症康复的最大敌人是心理崩溃,因此鼓励患者树立家属沟通,促患者对疾病、健康饮食知识的了解,向患者介绍其他患者战胜癌症的成功经验等,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治疗上看到希望。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放、化疗期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等,为减轻患者反应,除严格按医嘱给止吐药外,教会患者常用的行为控制技术:如疼痛、恶心呕吐时放松,催眠、意向控制等。观察呕吐频率、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适当补液,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让患者倾听自己喜欢的轻音乐,以缓和交感神经的紧张,减轻压力反应,达到渲泄感情和放松的效果,从而减轻胃肠道反应。

膳食指导:糖类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2],每天需求量350~500g/kg[3]。纯放疗也可引起胃肠的反应,再加上化疗胃肠道反应更加重。与患者讲解放、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给予有效的饮食指导,放、化疗期间注意给患者足够的水分,以免引起口舌干燥,避免吃热性食物,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食物,食欲差者可少食多餐,忌食油炸硬辛辣食物,防止损伤口腔黏膜等。

口腔护理:对口腔黏膜反应及时评估、处理、记录,及进给医生提供信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口腔黏膜反应的分级,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含漱及合适的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照射野皮肤的观察与护理: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充血、发热、搔痒、灼痛、色素沉着、干湿性脱皮,严重的可继发溃疡和坏死等。放射性皮肤反应的严惩程度不仅与剂量有关,与放疗期间的局部护理也有很大的关系。放疗开始及放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放疗宣教,指导患者放疗前理发、剃胡须,皮肤瘙痒时可轻拍局部,勿搔抓皮肤;皮肤脱屑时禁止用手撕脱;嘱患者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宜穿柔软、宽松、衣领大的棉纱内衣,避免穿着化纤及衣领较硬的衣服,防止皮肤擦伤;避免阳光照射,夏天尽量避免出汗,洗澡时勿用肥皂等刺激性强的洗涤品,勿用过冷、过热的水,勿用毛巾揉搓皮肤;勿在照射部位贴胶布,勿擅自在照射区皮肤使用刺激性油膏或其他药物。

鼻腔的护理:放疗开始1周左右,予以鼻冲洗,保持鼻咽部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6U冲洗鼻腔1次。对鼻咽分泌物多且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可每天冲洗2次,预防误吸脓涕及脱落的坏死组织引起肺部感染,有防臭、消炎和收敛的作用。对鼻腔干燥的患者,可使用石蜡油润滑湿润鼻腔。

练习张口:头颈部放疗后张口困难一般都发生于放疗后1~2年,坚持张口练习是减少张口困难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张口锻炼应从放疗的第1次开始,直至放疗后1~2年。患者最大限度地张口,充分暴露口腔,停止数妙,然后闭口,也可用口嚼口香糖,还可以对镜子微笑,屏气及做发声运动,使颊部吹鼓如半球形,保持10秒还原,以练习咀嚼肌锻炼。

骨髓抑制的护理:放、化疗可引起骨髓抑制,致使周围血象下降,常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常见。如白细胞减少至4×109/L以下、血小板降至100×109/L以下,应停止放、化疗。服用维生素B4、利血生,沙肝醇,肌苷片、维生素E以及中草药等以升高白细胞。如血象继续下降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出血情况,必要时采取保护性隔离。给以抗菌素并需反复输血,严重的造血系统损坏者可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故应每周1~2次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检查,并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主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出院指导

出院后严格自我护理,张口困难一般都发生于放疗后1~2年内坚持张口练习是减少张口困难的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坚持放疗后1~2年。1个月内仍需保护好照射野皮肤,1年内不能拔牙。平时不能用手抠鼻及用力挤鼻。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联系,若有不适及时返院治疗。

讨 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 篇3

1 临床资料

运用回顾性查阅病例的方法进行调查, 仔细查阅病案记录, 逐一登记。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 而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所有发生口腔霉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口腔粘膜白斑、口腔粘膜充血、咽痛等, 出现脓性分泌物和真菌样改变, 并且经过培养或口腔分泌物涂片找到霉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我科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共收病人638例, 其中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410例, 56例发生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率为8.78%, 其中口腔霉菌感染为36例, 感染者均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 占医院感染总数的64.29%, 见表1。

2.2 口腔霉菌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36例口腔霉菌感染的病例中年龄最小27岁, 最大70岁, 有1例<30岁的发生霉菌感染, 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上升, 30~50岁的有13例 (36.11%) , 有22例50岁以上 (61.11%) , 见表2。

2.3 口腔霉菌感染与住院天数的关系

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一般在放疗第3周开始出现急性反应, 就是住院1个月左右开始发生, 伴随着放疗的进行, 各种放疗反应进一步加重, 机体抵抗力逐渐减弱, 霉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口腔霉菌感染多数发生在住院40d以上, 见表3。

2.4 皮质激素使用与霉菌感染的关系

36例口腔霉菌感染病例中使用皮质醇类激素27例 (75%) , 9例未用 (25%) , 使用和未使用者之比是3∶1。

2.5 抗生素使用与霉菌感染的关系

36例口腔霉菌感染病例中使用抗生素31例 (86.11%) , 其中使用3种以上10例 (27.78%) , 见表4。

3 讨论

通过对41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例的统计与分析, 表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率 (占64.29%) 明显高于其他病例, 结合临床观察分析, 我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3.1 恶性肿瘤病人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

由于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 使患者具有多种感染的易感因素。肿瘤为消耗性疾病, 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夺取人体更多的营养, 使肿瘤患者体质更为衰竭,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 由于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口腔、咽喉部正常组织, 导致唾液分泌减少, 酸度增加, 口腔防卫机能减弱;放、化疗可导致骨髓抑制、使机体免疫功能更为低下。为此, 对肿瘤患者, 尤其在放化疗期间, 必须加强营养, 鼓励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如牛奶、鱼虾、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 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以保证患者营养需要, 增强机体抵抗力, 但要避免吃过硬、过热、过酸或过甜食物, 禁烟酒, 避免刺激口腔粘膜, 对口干患者, 嘱多饮水, 口干即饮, 少量多次, 还可用金银花、菊花泡茶饮服。

3.2 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增加了霉菌感染的机会

严重的急性放射性粘膜反应与口腔霉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口腔霉菌感染又可以加重放射性粘膜反应。有研究发现:放疗联合化疗 (尤其是当5-FU用于头颈部同期放化疗) 、患者口腔卫生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发生口腔粘膜炎的高危因素是患病前吸烟史是[1], 而且放、化疗的毒性相加, 通常造成口腔粘膜炎症反应提早发生, 严重程度增加[1]。对这些患者要特别做好严重口腔粘膜炎的预防工作。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腔霉菌感染和二次感染的关键[2], 早晚选择软毛牙刷刷牙, 并用0.12%的盐水漱口是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措施, 刷牙时应将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及早戒烟是预防口腔霉菌感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1], 烟草中含有醛类、酚类、有机酸等物质。长期吸烟时, 烟草中的有毒物质能够刺激口腔粘膜, 吸烟时高温可使口腔粘膜接触部分灼伤, 吸烟者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差, 放疗后的细胞增殖发生晚等等方面造成受损的粘膜会使粘膜炎进一步加重。而随着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加重, 霉菌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

3.3 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合理应用

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激素是诱发口腔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3]。36例口腔霉菌感染病例中有31例使用抗生素 (86.11%) , 其中有10例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 有27例使用皮质醇类激素 (75%) , 使用者大大高于未使用者。抗生素为人类控制各种严重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使用不当甚至滥用, 将会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导致菌群失调, 合并霉菌感染和重要器官损伤。同样, 临床上常使用皮质醇类激素以促进食欲、减轻局部炎症、水肿, 但使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导致免疫能力低下, 放疗更加重了对免疫系统的破坏, 使口腔内条件导致病菌 (霉菌) 大量繁殖导致口腔霉菌感染。因此,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放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优选窄谱抗生素, 慎重联合应用, 慎用激素, 更要避免长时间大量地应用, 以降低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当然, 适当地早期用抗生素加小剂量激素, 对严重口腔粘膜炎有一定预防和治疗的作用[1]。一旦发生口腔霉菌感染, 必须停用或少用抗生素、激素, 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如可选用抗菌谱广、副作用小的氟康唑, 并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碱化唾液等。

3.4 老年患者更易发病

本组资料显示, <30岁的只有一例发生霉菌感染, 30~50岁的有13例 (36.11%) , 50岁以上的达到22例 (61.11%) , 这可能与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50~60岁为高峰有关, 另一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患者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 机体防御功能与抵抗力明显下降, 往往并发多重感染, 如合并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使得老年患者更易成为感染者和感染源。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我们对患者进行有关宣教, 并要求患者家属协助、监督病人, 同时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加强营养支持、重视基础护理及加强口腔护理。

3.5 无菌观念淡薄、交叉感染是危险因素

霉菌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 消毒隔离不到位、无菌观念淡薄, 造成交叉感染等都可以成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组资料显示, 随着住院时间延长, 发生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护理人员应明确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工作, 医务人员定期接受控制感染的培训及教育, 增强无菌观念, 特别是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 这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最重要, 也是最直接的措施。患者用的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要讲清隔离的意义和目的, 增加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还要做好病房空气消毒, 控制陪人数, 减少一切交叉感染的机会。

口腔霉菌感染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且有明显的医源性。对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尤其要警惕口腔霉菌感染,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东华, 洪明晃, 郭灵, 等.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多因素分析及建立判别模型的临床价值[J].癌症, 2005, 24 (7) :850-854.

[2]刘花, 刘仲梅, 沈玉杰.真菌感染的预防与诊疗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 (9) :398-401.

头颈部恶性肿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本次研究获得伦理批准, 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研究事宜。选择于本院2013—2014 年底行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0 例, 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

1.2 治疗方法患者在手术室内, 检测生命体征, 行常规全身麻醉, 麻醉完全后, 进行喉全部切除, 或喉部分切除手术, 术后, 更换气管套管, A组于手术结束后, 予以气管套管内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B组在气囊套管更换时, 使用普鲁卡因喷雾剂。

1.3 监测指标制定呛咳的评分标准:0 分, 基本无呛咳, 1 分, 轻度 (1~2 次) , 2 分, 为中度 (3~4 次) , 3 分:重度 (≥5 次) 。对于创面出血状况予以记录, 程序设定为创面下纱布染血状况:0 分, 纱布垫无染血;1 分, 染血1/3 纱布;2 分, 染血2/3 纱布;3 分, 全染血纱布。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的方法采用单因数方差分析, 在计量资料方面, 正态分布的以表示, 非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患者年龄、体重及患者手术时间进行比较, 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见表1。术后6 h内, B组呛咳评分明显低于A组 (P<0.05) , 在术后6 h内A组切口出血程度观察及评分显著高于B组 (P<0.01) , 见表2。

出麻醉复苏室内时B组的镇静评分 (明显高于A组 (P<0.05) ;B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 (P<0.05) ;两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3。

3 讨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 容易出现呛咳及创面出血, 本研究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术毕后, 予以普鲁卡因喷雾剂在换管前, 气切口内进行喷雾, 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呛咳的产生起到很好的效果。

普鲁卡因喷雾剂作用于皮肤黏膜表面, 对于呼吸道有着很好的麻醉作用, 目前在临床上, 被广泛使用于气管镜等呼吸道手术中。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 普鲁卡因喷雾剂对于创面出血状况, 对于术后呛咳的产生, 都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 在手术结束时, 进行气管套管更换成气囊套管时, 使用普鲁卡因喷雾剂行气切口内喷雾治疗, 对于预防术后呛咳反应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减少了切口的渗血, 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摘要:目的 观察全喉及部分喉切除手术后, 普鲁卡因喷雾剂在气管切开口内喷雾使用, 预防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术后呛咳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部因头颈部恶性肿瘤, 择期行部分喉切除或全喉切除的男性患者4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术毕即刻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0.1 ml/kg, B组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术毕, 予以气管导管更换, 气管导管内使用普鲁卡因喷雾剂, 记录患者术后出麻醉复苏室时及术后6 h的呛咳发生程度及切口出血程度, 镇静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 在麻醉复苏室内B组呛咳评分明显低于A (P<0.05) , 在麻醉复苏室内B组切口出血程度评分明显低于A组 (P<0.01) , B组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 (P<0.05) ;疼痛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 (P<0.01) 。结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术毕于更换气管套管时予以普鲁卡因喷雾剂, 能显著降低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发生呛咳的比例以及严重程度, 减少伤口出血, 减轻患者疼痛。

关键词:肿瘤术后,普鲁卡因喷雾剂,呛咳

参考文献

[1]Murty GE, Smith MC, Lancaster P.Cough intensity in thelaryngectomee.Clin Otolaryngol Allied Sci, 1991, 16 (1) :25-28.

[2]Macchiarini P, Rovira 1, Ferrarello S.Awake upper airwaysurgery[J].Ann Thorac Surg, 2010, 89 (2) :387-390.

头颈部恶性肿瘤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4例, 所有患者均为术后完成标本病理结果后确诊, 熟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据随机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2例。实验组中男36例, 女6例;年龄27~74岁, 平均 (55.7±7.2) 岁;喉癌23例、舌癌9例、牙龈癌5例、咽癌3例、口腔癌1例和声带癌1例。对照组中男35例, 女7例;年龄26~72岁, 平均 (54.9±6.8) 岁;喉癌22例、舌癌10例、牙龈癌4例、咽癌4例、口腔癌1例和声带癌1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 排除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及肠道炎症性疾病;术前两个月内未给予精氨酸相关的药物制剂;术前患者经检查未出现肿瘤转移;既往无放化疗治疗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术式的选择、既往健康状况及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营养支持方案

对不能通过口部进食的患者给予鼻胃管下行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制剂支持, 两组患者均给予等量氮质、等热量的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普通EN营养支持和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给予强化精氨酸的EN支持, 同时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

(1) 患者选用EN药物制剂:由诺维信酶制剂公司提供, 配方是整蛋白全营养+膳食纤维浆膳+浓缩乳清白蛋白组成; (2) 选用免疫营养药物制剂:由山东盛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精氨酸, 制剂规格是10 g/支; (3) 患者需要的总热量及氮量:对照组在手术后第1天通过鼻胃管推入蛋白质热量104~146 k J[ (25~35kcal) / (kg·d) ] (1 kcal=4.186 8 k J) 、氮量0.2~0.4 g/ (kg·d) 的肠内营养制剂。两组患者予以等量氮质、等热量的常规营养支持治疗, 实验组的肠内营养液中增加0.3 g/ (kg·d) 的Arg制剂。

实验组的人性化护理方案具体内容:评估患者的年龄、生命体征、术后切口状况和近期饮食等情况;了解患者体重及营养学、免疫学相关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后的耐受度, 告知患者及家属肠内营养对于患者预后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留置鼻胃管前耐心解释插管目的及注意事项, 避免患者产生抵触情绪;给予患者更多关心, 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应用鼻胃管鼻饲时应当抬高床头至45°左右, 鼻饲结束后降低床头至30°, 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从少量开始, 首剂量为20 ml/kg。肠内营养应当由少量向多量进行, 输液泵输注速度从15 ml/h开始, 逐渐增加至100 ml/h, 一般需要4 d左右逐步增加至125 ml/h, 保证营养液的温度在37℃左右, 输注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输注完毕应当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清洗, 保证管路通畅, 及时清除管路中的异物, 以防管路出现堵塞;严密观察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 若出现呛咳、呼吸不畅, 应当及时处理, 避免因误吸导致窒息等严重食疗事故, 鼓励患者自主咳嗽, 可经过鼻导管将误吸物清除, 保证患者口腔清洁, 每日对口腔常规护理1~2次, 保持口腔湿润, 避免术后切口部位出现感染;肠内营养过程中应当保证患者大便通畅, 密切关注患者水电解质情况, 必要时调整营养液;在肠内营养之前, 应当和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 告知肠内营养的优势, 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 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应当做好解释工作, 耐心讲解相关的健康知识, 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切口愈合分为甲、乙和丙级, 其中, 甲级为患者切口愈合情况良好, 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为患者切口出现不良反应如红肿、血肿、发炎等但未出现严重化脓情况;丙级为患者切口严重出现炎症, 切口出现化脓需经引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取血, 使用由上海舜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仪器以及试剂盒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重及营养学指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0天体重 (weight, Wt) 、血清总蛋白 (total protein, TP) 、血清白蛋白 (serum albumin, ALB) 和血清前血蛋白 (prealbumin, PA) 营养学相关指标均有明显上升, 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体重、血清TP、ALB和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结果为甲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 (20.34±0.79) 天, 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 (17.58±0.95) 天, 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48, P=0.000) 。

2.4两组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天Ig A、Ig G、CD4+和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Ig A、Ig G、CD4+和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超过50%, 如果加上手术、创伤以及应激等因素刺激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进一步损害, 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大大增加[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 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恶性肿瘤患者随着疾病进展, 由于肿瘤消耗等因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异常[7]。精氨酸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氨基酸, 也是免疫细胞生长、代谢的必须物质, 对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复制、分化有着重要意义[8]。有研究显示精氨酸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有助于蛋白质的合成, 避免胃黏膜受到损伤,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有重要作用[9]。

3.1精氨酸对营养学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手术后的血清免疫学指标及体重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 这与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应激状况密切相关, 随着机体能量消耗的增高, 机体蛋白质及脂肪分解加快, 出现负氮平衡的状况, 从而导致患者体重下降。本研究提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0天体重、血清TP、ALB及PA等营养学相关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这与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密切相关。精氨酸主要通过刺激机体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和胰岛素来发挥效果, 有研究显示, 精氨酸不仅能够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 同时能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机体生长激素及胰岛素作用于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10]。精氨酸能够提高机体对于糖类物质的有效利用, 避免机体因高代谢导致的体重降低, 促进机体蛋白质及胶原蛋白的生成, 同时对于蛋白质的更新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保证机体正氮平衡, 持续发挥蛋白质的调节机制, 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恢复及手术切口的愈合。通过对精氨酸的研究发现, Arg一类的营养制剂能够有效促进短半衰期蛋白质的持续合成[11]。以上研究结果和逼着对实验组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结果相符合。可见, 对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精氨酸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 不仅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同时有效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减缓机体蛋白质的分解, 保护胃黏膜受到进一步损伤, 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占有重要意义。

3.2精氨酸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切口愈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结果为甲级愈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对照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较低, 这与机体体重降低及负氮平衡相关, 有研究显示, 恶性肿瘤患者体重降低超过10%会明显增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12]。蛋白质合成需要含硫氨基酸的参与, 当该类物质出现匮乏容易引起机体细胞合成障碍, 肉芽组织生成受到阻碍[13]。本研究应用精氨酸肠内营养支持不仅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 还能帮助手术切口胶原纤维的恢复, 有效增加机体Ⅲ型胶原蛋白量, 一定程度上促进机体手术切口的愈合。可见, 应用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能够促进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 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 降低了手术、创伤及应激等因素可能导致的高代谢状况, 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是值得临床借鉴的免疫营养支持措施。

3.3精氨酸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天Ig A、Ig G、CD4+和CD8+水平均超过对照组患者 (P<0.05) 。通过对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不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更为重要的是保护机体胃肠黏膜屏障,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肠内营养促进淋巴细胞、Ig A和Ig G等免疫球蛋白指标的明显上升, 能够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有助于手术切口的愈合[14]。

3.4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开展

人性化护理是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全程, 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和精神多方面的综合服务[15]。人性化护理通过对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评估、术后肠内营养的规范管理、营养液的选择、喂养管的护理和对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的密切监护、口腔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内容, 保证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开展, 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临床操作的熟悉度, 增进医患沟通,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并且从心理、生理方面给予支持, 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应用于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力, 配合人性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应用于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 以指导临床中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营养支持治疗,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4例, 依据随机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24 h内予以管饲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并给予人性化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予以等量氮质、等热量的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1 d和手术后第10天的血清总蛋白 (TP) , 清蛋白 (ALB) 、前清蛋白 (PA) 及体重情况 (Wt) 等营养学相关标志物数据, 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情况,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7天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体重、血清TP、ALB及PA等营养学相关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术后切口愈合结果为甲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患者Ig A、Ig G、CD4+和CD8+水平均超过对照组 (P<0.05) 。结论 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应用于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力, 配合人性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值得临床借鉴。

头颈部恶性肿瘤 篇6

1 Survivin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1997年,耶鲁大学的Altieri等应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l(Effc Cell Protease Receptor-1,EPR-1)cDNA在人类基因组库中杂交筛选出一种新的蛋白,由于这种蛋白具有强大的抗细胞凋亡功能,因此将其命名为存活素(Survivin)[1]。人类的Survivin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25,由约15×103个碱基对组成,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Survivin基因编码翻译的蛋白产物由142个氨基酸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2KDa[2,3]。Survivin是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家族中一个结构独特的成员,结构上存在IAP家族蛋白共有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重复系列(baculovirus lAP repeat,BIR)分子,这个结构使其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与其他IAP家族蛋白结构不同的是Survivin羧基末端含有一个展开的螺旋结构,这使得其具有与微管的交互作用,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扮演重要角色[1]。

Survivin基因不同的选择性剪切片段能够转录出大量不同的剪接变体mRNA,进一步编码出不同的蛋白[4]。目前发现的人类生存素剪接变体有五种:Survivin野生型,Survivin-2α,Survivin-2β,Survivin-3β,Survivin-ΔEx3。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亚细胞分级的方法发现Survivin在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近期在线粒体也发现了Survivin的存在。

2 Survivin的生物学功能

Survivin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有丝分裂期,Survivin能够调节细胞的分裂,而在有丝分裂间期,生存素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有研究发现,生存素在细胞内G2/M期的含量是G1和S期的40倍[5]。近期有研究发现p53能够调节不同肿瘤中Survivin的表达,推测Survivin是p53基因的下游调节靶点,p53能够通过抑制Survivin的抗凋亡活性来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6]。

2.1 Survivin与细胞凋亡

大量研究认为Survivin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但是其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生存素能够结合并且抑制caspase 3和caspase 7,从而阻断凋亡过程。也有研究发现Survivin能够表现出对于凋亡前期分子SMAC/DIABLO的亲和性,进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7]。

2.2 Survivin与细胞分裂

Survivin是一个对细胞增殖和生存双重调控的因子。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中Survivin都存在过表达[5]。Survivin样的IAP分子是细胞质分裂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8],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细胞中Survivin缺失与细胞分裂缺陷有关,如纺锤体聚集异常、多核细胞中的胞质分裂异常等[5]。

3 Survivin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3.1 Survivin与口腔癌

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口腔癌前病变部位和口腔SCC中均存在Survivin的高表达。De Maria等通过对22例口腔SCC组织的研究发现生存素转录物变体与正常组织相比明显升高[9]。Lo Muzio等(2003)通过对110例口腔SCC病例的研究发现,82.7%的原发癌组织存在Survivin。Lo Muzio等(2001]通过对46例口腔SCC标本的研究却发现存在淋巴结转移的SCC病例中,Survivin升高更为明显。Marioni[3]等也发现Survivin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和口咽SCC的病例中升高更为显著。

3.2 Survivin与口咽癌

We i n m a n等[10]通过对102例扁桃体SCC的组织标本研究发现Survivin的表达模式与临床参数(总存活数,疾病特殊存活率,远端转移)无明显关系。近期,Preuss等[11]对106例口咽SCC患者做了一个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对HPV水平的替代标志物Survivin和p16的表达进行分析。在Survivin表达阳性的SCC病例标本中,58%的Survivin存在于细胞质中,19%的Survivin表达于细胞核。这一数据表明细胞核中Survivin的聚集与HPV非依赖的致癌作用有关,并且Survivin是一个预测口咽SC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2008年,Preuss等[12]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对73例口咽SCC患者肿瘤组织中Survivi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进行了研究,发现细胞质中的Survivin含量与EGFR高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

3.3 Survivin喉癌

2004年,Sharma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比较了50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 carcinomas,HNSCC)临床患者(38例喉癌,12例口咽癌)肿瘤组织切片中Survivin和其他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Pizem等[13]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68例人喉癌活检组织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发现Survivin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和/或细胞质。Dong等(2002)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120例喉癌组织切片中Survivin的表达,发现66%的肿瘤细胞中生存素在细胞质的表达呈阳性。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均有明显关系。

4 结语

HNS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此HNSCC患病过程中生物性标志物的识别对治疗模式以及治疗后的随访有重要意义。由于到Survivin与基本的细胞信号通路存在网络式的交互作用,因此Survivin有希望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靶点。

头颈部恶性肿瘤 篇7

1 突发性呼吸衰竭窒息

颌面部肿瘤患者手术后, 常出现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包括窒息、心率失常、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烦躁、血压下降, 心电图可有非特异性ST~T段改变, 故检查时应对比术前心电图做出早期诊断, 结合其它检查, 立即给予氧气, 用抗心率失常的药物, 及时抢救患者。窒息如因术后伤口快速形成血肿阻塞呼吸道所致, 处理方法是:如出血不多, 只是血肿阻塞呼吸道, 应立即清除血凝块;如发现血肿, 应选择较粗的大号注射器将血肿内的血液吸出, 以便解除呼吸道梗阻。分泌物及痰过多不能及时咳出亦可造成窒息, 应立即用吸引器将分泌物及痰液吸出, 也可将患者舌牵出, 让患者侧卧式坐起, 拍打患者背部, 使痰及分泌物即刻咳出, 窒息可马上缓解。血凝块吸附于气管造成的窒息应立即进行器官切开术, 将血凝块吸出呼吸道待梗阻解除后, 检查若见有出血的血管, 应再次结扎血管。口腔咽腭部的术后水肿若较严重, 也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可在术后静脉输液中加入20mg地塞米松, 能缓解局部水肿, 减少炎症反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见于淋巴转移, 为了手术效果, 在切除肿瘤时应做颈淋巴结清扫术及该侧颈内静脉结扎术, 此时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咽后壁及喉部水肿, 可突发呼吸困难及窒息, 此时应立即进行环甲膜切开术, 吸出痰液及分泌物, 吸氧, 给予地塞米松20mg以减轻局部水肿 (必要时做气管切开术) 。

2 术后休克

主要可分为失血性休克和失液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多因术中患者失血过多, 术前对失血量估计不足, 术前准备不足, 因血源不足, 补血量远低于失血量。此外由于补液不均衡, 术中大量的液体输入体内, 术后很快被排除体外, 血容量急剧下降, 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均可造成患者休克。处理方法:即时补充血容量, 最好为新鲜血液, 如血源不足可用冻干人血浆、白蛋白、706代血浆, 或者用中分子右旋糖酐, 用药后可马上缓解症状。失液性休克主要是因为患者术后脱水造成血容量不足、循环血量不足或液体量不足, 对术中失血、失液的补充不足, 使患者出现脱水而导致休克。处理方法:要及时准确观察和记录患者脱水情况, 根据血钠值或血浆渗透压值、尿量结合尿比重表, 决定补充液体已及电解质的量, 迅速补充液体予以保持电解质平衡。

3 术后尿崩

颌面部肿瘤的发生常与颅底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发生在上颌窦的恶性肿瘤。故术后常出现尿崩症, 患者每日排出的尿量达7000~8000m L以上, 血钠升高。我院曾出现过2例, 经及时用药、补充水分, 均于10h后恢复正常。据有关文献报道, 手术创伤加上精神刺激可发生尿崩症, 称为渴感减退伴抗利尿激素“阈值”升高综合症。而这2例患者均无渴感症状, 可能是因手术而发生此类的尿崩症。

4 神经系统并发症

颌面部发生的肿瘤, 常会导致面神经、舌神经、副神经甚至中枢神经损伤, 多不会马上危及患者生命, 但会出现面瘫、失语、偏瘫等严重并发症。如做颈动脉瘤切除术, 因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如在手术前做压迫颈动脉训练, 患者能耐受5min以上的血流中断。手术时动作要敏捷, 阻断颈总动脉血流时不要超过5min, 这样就可避免偏瘫的发生。另外当切除颌面部及舌部肿瘤时, 常会破坏和损坏面神经和舌神经, 造成面瘫和失语。手术时应认真仔细, 尽可能谨慎解剖, 剥离神经时轻巧操作, 以免造成神经损伤, 而产生并发症。

5 低蛋白血症及恶变

此类患者多发生于颈淋巴结清除术, 手术损伤了胸导管主要分支, 经负压引流而使大量淋巴液丢失, 由于患者热量不足引起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恶病质, 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时应注意到负压引流液上层有无乳糜样物质, 及引流液做染色以鉴定是否为乳糜性物质。治疗原则:应及时加压包扎或采取手术治疗。

总之上述颌面部肿瘤手术后引起的危重并发症, 如不及时发现并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 就会危及生命。但其中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 故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在术前对患者做详细的检查, 全面了解掌握患者的全身情况, 消除存在的诱因, 如轻度脱水、低钾、贫血、凝血障碍等。术后对患者的监护极为重要, 密切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 详细观察记录尿量、颜色, 并保留观察引流的量、性质、颜色。必要时要配合实验室检查, 做到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现的迟与早是抢救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消除和避免隐患、合理用药、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变化, 争取宝贵时机, 以免贻误病情, 这样才能得到有效治疗。

摘要:头颈部肿瘤的手术一般会直接引起急性危重并发症, 本文对其并发症如突发性呼吸衰竭窒息、术后休克、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 进行探讨, 以期为临床医师做出正确诊断提供参考。

头颈部恶性肿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患有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共164例, 包括耳鼻喉科肿瘤61例, 颈部肿瘤42例, 口腔颌面部肿瘤31例, 其他30例, 其中男性95例, 年龄范围为47~69岁, 平均年龄为55岁;女性69例, 年龄范围为50~72岁, 平均年龄为59岁。对这16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单纯放疗处理, 之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合理的个性化护理。

1.2 病情观察:

放疗后如若不进行适当的临床护理会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包括: (1) 负面情绪:一般患者接受放疗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 不利于患者康复, 甚至会加重病情, 促进病情发展。 (2)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放疗过程中较为多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进食情况而且还减弱了患者的防御病毒的能力, 严重影响了放疗效果, 存在较大的危害[3]。 (3) 放射性皮炎:放疗后的患者因为接触过放射性物质故会造成皮肤的萎缩、毛细血管扩张, 导致出现放射性皮炎。 (4) 放射性骨坏死:头颈部肿瘤在经过放疗后, 会使有些唾液腺受到损伤, 导致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 使唾液酸性增强, 变得黏稠, 最终形成多发性放射龋齿。 (5) 营养失调:由于肿瘤自身会消耗患者的营养, 所以一般入院后的患者自身早已出现营养失调的现象, 且有的患者已经很严重, 明显消瘦, 食欲不振, 免疫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故应该及时进行饮食指导。

1.3 实验方法及护理对策

1.3.1 实验方法:

放疗是指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 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晚期癌症则可通过姑息性放疗达到缓解压迫、止痛等效果。由于头颈部器官组织较多, 较复杂, 一般采用放疗技术进行治疗[4]。近年来,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发展, 以致精确放疗例如三维适形调强技术已经得到放射治疗界的重视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精确放疗技术已经慢慢的取代了常规放疗技术。故本实验采用精确放疗方法对患有头颈部肿瘤的患者进行放疗。

1.3.2 护理对策:

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辅导:化疗后, 及时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反应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并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 告诉患者成功治愈的案例, 帮助患者走出患病的阴霾, 尽量使患者保持一颗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 口腔护理:嘱咐患者多喝水, 进食前后要漱口, 早晚要刷牙, 保持口腔内卫生清洁, 并且漱口时用漱口液, 一般用生理盐水, 朵贝氏液和甲硝唑液交替使用。在漱口时尽量延长漱口液在口腔内的时间来增加漱口水与口腔黏膜的接触时间。每日进行最大张口练习, 每次保持5 min,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咀嚼, 微笑, 发声, 牙齿撞击运动以及伸缩舌, 卷舌等运动。 (3) 放射性野皮肤护理:因为水分电离后会加重放射性皮炎, 所以要求患者保持放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所以在患者放疗之前, 应该用棉质柔软吸湿的干毛巾吸干放射野皮肤的汗液。不可以用粗糙的毛巾吸拭, 且防止阳光直射。 (4) 牙齿保护:在放疗前, 叮嘱有龋齿的患者要将在放射范围内的龋齿填充好, 如不能填充应该及时拔出, 并且在拔牙后应用一些消炎药如抗生素避免感染, 待拔牙后的伤口痊愈后才可以进行放疗, 并且要多饮水, 保持口腔的卫生清洁。 (5) 营养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吃些高营养, 高热量, 高蛋白, 高脂肪, 高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平衡膳食, 每次少食, 多餐, 尽可能食用软质的食物, 如若食物太硬, 应先进行加工使其变软, 有利于患者的吞咽。 (6) 其他注意事项:对患有头颈部放疗的患者在放疗时应该注意保护甲状腺组织, 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甲状腺的影响。比如进行合理的设计放射野, 在必要时可以局部用铅做遮挡物屏蔽等等。在放疗过程中, 如果发现严重的并发症时, 要及早进行正确的处理。

1.3.3 结果评判。

痊愈:化疗后在优质的护理条件下得到康复,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病情得到控制, 有变好的趋势;无效:病情继续恶化。

2 结果

在接受放疗的16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全部顺利的接受化疗, 并完成了治疗过程, 而且每一例患者都接受了如在饮食方面, 口腔护理方面, 皮肤护理方面等等的个性化的护理。以下为调查结果:痊愈:41例 (25%) , 有效:92例 (56.10%) , 无效:31例 (18.90%) , 总有效率为:133例 (81.10%) 。

3 讨论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放疗时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放疗方便简洁, 且可以避免手术切除不完全, 甚至有的部位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弊端。尤其在患有肿瘤的早期, 放疗效果可以达到与手术治疗同样好的治愈率[5,6,7]。但由于放疗会接触一些对身体危害较大的放射线, 导致机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口腔溃疡,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骨坏死, 营养不良, 放射性中耳损伤等, 所以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主要进行口腔溃疡,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骨坏死, 营养不良, 心理安慰这几个方面的护理。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精确性放疗的手法加上特殊有效的护理, 使得总有效率达到81.10%, 这充分说明了, 头颈部肿瘤采用放疗技术是有效科学的, 在配有适宜的护理手段,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 主动与患者交流, 增强患者治愈的自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注意饮食前后要漱口, 并及时填充好已经坏掉的龋齿;提醒患者保持放射性野皮肤的干燥清洁, 及时擦拭;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平衡膳食, 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经常散散步, 晒晒阳光, 这些都有利于患者在放疗后的痊愈康复。通过此次实验的分析总结, 放疗对头颈部肿瘤有显著疗效, 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放疗前后进行合理的优质护理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时间, 为患者节省了治疗时间和金钱, 减少患者患病的心理压力,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项冬仙, 谢淑萍, 毛彩萍.鼻咽癌放射治疗并发口腔黏膜炎447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11) :1041-1042.

[2]杜巧红.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2013, 8 (17) :18-19.

[3]郑璐, 张福正.双花百合片防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22 (2) :230

[4]梁素霞, 陈雪丽, 麦北梅.临床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2) :107.

[5]王艺洁, 奎晓艳, 陈东琼, 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8 (10) :153.

[6]陈秀霞.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9) :216.

上一篇:电力线接入下一篇:仿真教学模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