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超诊断的效果的论文

2024-09-26

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超诊断的效果的论文(共5篇)

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超诊断的效果的论文 篇1

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超诊断的效果的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检查价值; 材料与方法: 选取 年 1 月 -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颈部动脉狭窄患者 30 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比检查结果;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同 CT 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结论: 颈部动脉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简便并且费用低廉,适合普查性检查,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部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 检查; 检出率; 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颈部动脉狭窄同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早期评估患者的颈部动脉狭窄程度以及位置,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都有重要价值[1]。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是临床上颈部血管狭窄诊断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分析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1 月 -2015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 CT检查确诊的颈部动脉狭窄患者 30 例,其中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42 -76 岁,平均年龄 61. 2 ±1. 1 岁,脑梗死发作患者 10 例,糖尿病患者 10 例,脑血管痉挛患者 10 例。病例的入选标准方面,所有患者均满足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存在耳鸣、头昏、嗜睡、眩晕以及偏盲等症状,存在高血压史或者吸烟史,体检过程中发现血管杂音。

1. 2、方法

所有患者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面,患者取平卧位,颈肩部充分放松从而暴露颈部,设定频率为 10 - 15MHz,头部偏向对侧,将探头置于患者的锁骨上窝,自上而下进行观察,沿患者额度颈动脉扫查,观察患者的血管走行以及血流充盈状况,检测动脉的内径[3]。

1. 3、判断标准

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将 CT 检查结果作为标准: 患者动脉管腔的直径狭窄 < 常规直径 50% 属于轻度狭窄; 患者管腔直径狭窄是常规直径的 50% -70% 属于中度狭窄; 患者狭窄管腔直径是常规直径的 70% -99%属于重度狭窄; 患者管腔直径狭窄为常规直径的` 100%属于完全闭塞[4]。

1. 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 SPSS18. 0 进行分析,P >0. 05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结果与 CT 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5) ,具体结果见表 1。

表 1 两种检查方式结果比较

3、结论

颈部动脉狭窄会直接影响人体脑部的供血,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动脉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炎等诱发,病理变化时间比较漫长。发病之初患者的病理变化仅仅是动脉内壁出现斑点,之后逐渐发展成为斑块并持续变大,影响血液的运行以及脑部供血[5]。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脑缺血症状,比如嗜睡、头昏、耳鸣、眩晕、失眠、视物模糊以及多梦等,临床症状往往是一过性的,因此无法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症状的突发性导致疾病发展的预测难度较高,因此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当前情况下,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主要使用 CT 检查、彩色多普勒彩色超声、核磁检查以及 CT 检查等方式,CT 检查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该病的诊断有着权威性[6]。不过 CT检查的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检查费用也较高,,同时合并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存在用禁忌症,所以不适用于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普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较为简便,并且可以避免有创检查导致的创伤。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把 B超以及多普勒相结合,通过超声回声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查患者颈部动脉的血流状况以及动脉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检出率也比较高。本研究中使用两种方式别对目标患者进行检查,将 CT 检查作为标准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

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表明颈部动脉狭窄患者 30 例,检出率为 97. 0%,其中重度狭窄以及完全闭塞患者的检出率是 100%。随着诊断技术的持续改进,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病的诊断率以及特异性也不断提高。除此之外,因为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是由动脉内壁斑点逐渐而发展成为斑块而引发的,临床上通常将斑块分成两种,一种是易损性的斑块,另一种是稳固性的斑块。易损性的斑块在接入操作过程当中容易因为接入性导管还有造影剂刺激而发生脱落,从而在患者的血管当中形成栓子,在血管分支位置或者是小血管生成血栓,影响到患者健康。稳定性斑块也会在介入导管刺激条件下加速生长的速度,从而加快动脉狭窄进程。因此不鼓励把 CT 检查当作普查性的检查方式。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发病早期阶段各种症状都不够显着,部分患者是在体检的过程当中发现存在动脉狭窄,大部分的患者是在动脉狭窄的程度严重之后,发生突然晕倒等恶性症状后到医院就诊,无法早期对该病进行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有研究人员认为,轻度以及中度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能够通过使用药物治疗来延缓甚至阻遏动脉狭窄的进程,不过轻微症状甚至无症状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应用 CT 检查技术进行检查,无论从医疗成本角度、专业医疗角度以及患者认可角度等层面出发,都缺乏比较理想的可执行度。尤其是对患者来说,他们自身往往并不了解颈部动脉狭窄病理变化的过程还有疾病发展与转归,无法正确认识该病,因此往往难以接受CT 检查的高额检查费用与创伤程度,而彩色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从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的效益等方面都有着更为理想的可执行性。综上所述,颈部动脉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简便并且费用低廉,适合普查性检查,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超诊断的效果的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143例患者, 其中男78例, 女65例, 最大年龄72岁, 最小年龄39岁, 平均年龄63岁, 其中脑梗死发作93例, 动脉夹层29例, 动脉瘤14例, 可逆性脑血管痉挛综合征7例。

1.2 病例入选标准

该研究入选病例均符合我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患者具有头昏、耳鸣、眩晕、嗜睡、偏盲等脑缺血症状;患者有高血压史或吸烟史, 在体检时发现有血管杂音。

1.3 方法

143例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 数字血管造影患者常规做好术前准备以及药物和造影剂过敏试验, 穿刺选用股动脉, 给患者消毒后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 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鞘, 拔出导管丝, 从静脉通路给予肝素, 将导管经导管鞘送入主动脉弓, 向各动脉入口注入造影剂, 显示各支动脉。测量管腔直径径, 评价官腔狭窄程度。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由电诊科医生操作, 测量各支静脉的管径并评估患者各支静脉的狭窄程度。

1.4 诊断标准

该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为准:动脉管腔直径狭窄<原有直径的50%为轻度狭窄;管腔直径狭窄为原有直径的50%~69%为重度狭窄;狭窄管腔直径为愿与欧直径的70%~99%为重度狭窄;管腔直径狭窄为原油直径的100%为完全闭塞。

1.5 统计方法

该实验所得到数据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数据用百分数表示, 使用χ2检验,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组研究的143例患者中经过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查后, 结果显示有142例患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 多普勒彩超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36例患者有颈动脉狭窄, 诊出率为96.45%, 从对检查结果的分析来看, 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对重度颈动脉狭窄以及动脉完全闭塞的诊断为100%, 而对轻、中度颈部动脉狭窄的诊出率则较低, 但诊出率都在94%以上, 见表1。

3 讨论

颈部动脉狭窄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脑部供血, 好发于中老年[2], 多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纤维化、动脉炎等引起的, 病理变化的过程较为漫长。通常发病之初的病理改变仅为动脉内壁的斑点, 逐渐发展为动脉内壁的斑块, 并逐渐变大, 阻碍患者的血液运行, 进而影响缓则脑部供血。患者主要表现为脑缺血症状, 例如头昏、嗜睡、眩晕、耳鸣、黑蒙、视物模糊、失眠、多梦等症状, 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表现通常为一过性的, 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 症状出现的突发性使患者对疾病发展的具有不可预测性, 所以, 对颈部动脉狭窄的及早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核磁检查等多种方式, 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被定为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 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权威性。但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操作复杂、检查所需要的费用比较高, 此外检查需要在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 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式, 且是有心功能障碍患者的使用禁忌症[3], 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 不适用于对颈部动脉狭窄的普查。相比较之下, 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操作比较简便, 从患者的角度来讲, 避免有创检查带给患者的伤害。多普勒彩色超声是讲多普勒与B超结合起来, 通过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回声的检查了患者的颈部动脉血流情况与动脉狭窄的程度。而多普勒彩超在对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出率与特异性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该组研究通过采用两种方式分别别对目标人群进行检查, 以目前临床上普遍认可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标准来探讨多普勒彩色超声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率, 从该研究的结果来看, 该组研究病例143例, 数字造影血管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的病例有142例, 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有136例, 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出率为96.45%, 其中对重度颈部动脉狭窄以及对完全闭塞颈部动脉狭窄的诊出率为100%, 对重度颈部动狭窄的诊出率为97.96%, 对轻度颈部动脉狭窄的诊出率为94%。该研究结果与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成果不谋而合[3], 不同的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多普勒彩色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率与特异性也有所提升。

此外, 由于颈部动脉狭窄是由动脉内壁的斑点进而发展为斑块造成的, 临床上一般将这种斑块分为两类, 一类为易损性斑块, 一类为稳固性斑块[4]。易损性斑块在做接入性操作的时候易因接入性导管以及造影剂的刺激而脱落, 在血管中形成栓子, 进而在血管分支处或小血管内形成血栓, 为患者的健康埋下安全隐患;而稳定性斑块, 在介入导管的刺激下容易加快斑块的生长速度, 进而加快动脉狭窄的病理化进程, 所以, 虽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权威性, 但是其对患者这的集体的伤害也较大, 特别是对患者的血管内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 不提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患者的普查性检查。

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在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 有些患者是在体格检查的时候被发现先患有动脉狭窄, 大多数患者在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严重之后, 出现突然晕倒等比较严重的症状之后才去医院就诊, 不能及早的对疾病进行医疗与护理干预。而王林等[5]认为, 轻、中度颈动脉狭窄在药物治疗的作用下可以延缓或阻遏颈部动脉狭窄病例进程, 但是对轻微症状或是无症状的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无论是从医疗费用的角度、患者的认可度还是从医疗的专业角度看都不具有较高的可执行度。特别是对患者而言, 患者本身不知道颈部动脉狭窄的病理过程以及其疾病的发展的转归, 不能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所以, 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高额费用以及创伤程度难以接受。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无论是从社会学效益好还是从经济学效益来讲在都具有一定的可执行性[6]。

综上所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颈部动脉硬化的诊断中具有决定的意义, 是颈部动脉硬化确诊的必要检查, 但是由于其创伤性大、费用高、操作比较复杂, 所以不适用做颈部动脉硬化的普查。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对颈部动脉硬化的诊出率可高达96%以上, 且操作简单、费用较小、对患者又无创伤, 比较适合对患者进行普查性检查, 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学效益以及经济学效益,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洪科, 张小宁, 刘培琴, 等.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 (1) :31-34.

[2]刘海芳, 邢媛媛, 勇强.超声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价值研究[J].人民军医, 2014 (3) :286-287.

[3]戴继宏, 高岩, 郭明慧.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同程度颈部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研究[J].人民军医, 2014 (4) :413-415.

[4]郭悦.彩超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查对诊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6) :95-96.

[5]王林, 熊全庚, 张春莉, 等.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2) :129-131.

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超诊断的效果的论文 篇3

【关键词】 CTA;颈部彩超;脑梗死;动脉狭窄;检出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57-01

目前在临床上的诸多研究已经证实,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狭窄为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对颅内外血管狭窄进行诊断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然该方法属于又创检查,且费用比较昂贵,不容易被普通患者所接受。最近一段时间有学者采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法对颈动脉狭窄进行检查,收获颇丰[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DSA、CTA、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联合法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例,共抽取48例,其中有男29例女19例,年龄46-84岁,平均(69.4±10.5)岁。本次研究对象均经CT和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并且将患有房颤、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原发感染性疾病、外伤以及碘过敏史等疾病患者予以剔除。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抽取的研究对象分别展开DSA、CTA、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联合检查,将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计算检出率,并展开比较分析。

1.2.2 检查方法 CTA:所用仪器为GE Light SpeedVCT 机,探测器选用64排,层厚设定为0.625mm,螺距为0.984,电流为600mA,电压为120kV,扫描范围包括主动脉弓到颅顶,对比剂选用非离子型碘海醇,剂量为350ml,先将20ml的造影剂予以注入,在C4水平进行固定,以2s/帧的速度进行扫描,对颈动脉造影剂浓度达峰值所需的时间,并对扫描延迟时间进行确定。将扫描所得数据通过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工作站进行处理。将扫描所得圖形经过减影软件将残存骨进行减除,将血管分离出。颈部血管彩超:所用仪器为阿洛卡α1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两侧CCA、颈动脉分叉部以及ICA进行检查,并对颈内中膜内膜厚度(IMT)予以探查,观察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斑块的部位以及回声强度,对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测量。DSA:所用仪器为GE公司DSA机,利用Seklinger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展开双侧颈动脉造影,对颅外颈动脉各段取正、侧、斜位摄片。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三项检查,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经比较发现DSA、CTA、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联合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在临床上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相对较为简单,然对其进行病因诊断却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不具有统一的标准。目前DSA被视作对血管狭窄进行判断的金标准,能够对出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计算,然该方法为有创检查且价格昂贵,导致应用受限。颈部血管彩超则是一种无创、简便、可重复性的一种检查,目前为对颈动脉斑快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然该方法易受操作者技术的影响[2]。CTA为最近几年以来在临床上无创性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管狭窄的一种良好手段,存在更高的时间以及空间分辨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以及更长的解剖覆盖范围,并且能够使血管减影技术使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3]。在本次研究中对48例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开DSA、CTA及CTA+彩超对颈动脉狭窄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各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不具有显著差异,然均较彩超检查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彩超还可以对溃疡斑块进行检测。这一结果显示CTA+彩超法对颈动脉狭窄以及斑块进行检测方面存在较高的准确性以及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逄涛.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09,46(21):32-33.

[2] 赵明伦.分水岭脑梗塞(附54 例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5(12):172-173.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进展 篇4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狭窄

健康网讯:

颈部大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彩超诊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颈部大动脉扩张患者6例, 男1例, 女5例, 年龄52~74岁, 平均46.5岁。正常人对照组100例, 男35例, 女65例, 年龄40~78岁, 平均47岁, 按年龄段分40~59岁, 60~69岁, ≥70岁3组, 受检查者均无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颈动脉血管无异常。

1.2 仪器选用

ATL HDI 3500型彩色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7~12MHz。

1.3 检查方法

被检查者平卧位, 颈部垫高, 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 右侧可见头臂动脉, 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 左侧可见部分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1]。从上述切面观察头臂动脉的走行及其管壁状况, 于中段测得管径及血流参数, 对正常组的3个年龄段进行分别统计分析, 再将大动脉扩张组与对照同年龄组各项测值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各参数以表示, 取95%可信区间, 确定其正常值范围,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声像图特点

正常对照组可见大动脉管壁结构清晰, 90%走行自然, 10%轻度弯曲, 正常年龄段分组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 血管内径有所增宽, ≥70岁组血管内径为 (12.8±0.8) mm。大血管扩张分组动脉管壁增粗、内膜面欠光滑, 走行向内明显弯曲, 血管迂曲扩张, 长度增加[2]。

2.2 CDFI表现

正常对照组颈部大血管管腔内有丰富的彩色血流充填, 色彩明亮, 收缩期呈双峰型, 舒张期全程血流, 高阻频谱。其血流速度随年龄增长有所减低 (表1) 。

注:与40~59岁年龄组比较, *P值<0.05**P值<0.001

颈部大动脉扩张组动脉管腔内彩色血流呈红蓝参半的涡流, 频谱显示收缩期呈双峰, 轮廓呈毛刺状, 流速较正常同龄组低。内中膜增厚, 内膜面毛糙 (表2)

3 讨论

3.1 颈部大动脉扩张性疾病的超声特征

颈部大动脉起始于主动脉弓, 其中头臂动脉解剖位置较深, 且左右侧不对称, 以往有关专项检查方法不是很多, 血管正常检测数据资料较难查寻, 常给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 随着超声仪器和技术的发展, 对颈部大动脉的认识在不断积累[3]。本研究通过高频和心脏探头结合的方法所获得的100例正常颈部大动脉的检测数据为超声诊断扩张性疾病提供了相对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头臂动脉与颈总动脉的声像图呈瓶颈状改变, 扩张的头臂动脉为瓶体, 颈总动脉为瓶颈, 其长度增加, 走行迂曲, 分叉点抬高, 内径增宽, 迂曲的管腔内可见红蓝参半的涡流信号, 这是颈部大动脉扩张的声像图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特征性表现, 对于颈部大动脉扩张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有作者认为:老龄性动脉硬化是一个随年龄增大而不可避免的生理性变化过程, 病理特点是动脉长度增加, 内径增宽和弹性减低以及管壁增厚、纤维化和钙化, 动脉中层钙化是肌型中小动脉中膜退变、钙化, 其管腔正常或扩大。我们认为颈部大动脉扩张可能与动脉硬化使血管的顺应性减低, 阻力负荷增加, 主动脉压力过高有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脉硬化患者就一定产生颈动脉扩张, 所以, 其发病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并不影响应用超声检查诊断颈部大动脉扩张的结果, 彩色多普勒仍然可为临床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柏树金主编.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79—280.

[2]王惠民, 王玲, 张新书, 等.无名动脉扩张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 12 (2) :116—117.

上一篇:寻龙之旅900字作文下一篇:流渡中学师德师风大整顿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