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2024-06-27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精选10篇)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篇1

近年来,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1]。已有研究表明, 颈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 对颈动脉狭窄进行早期筛查并对其狭窄程度进行早期评估对脑卒中的防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现结合2015年1—6月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作为金标准, 探讨颈动脉多普勒彩超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在住院后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超 (CDUS) 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及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者。其中男17例, 女24例, 年龄37~77岁, 平均 (58.8±13.1) 岁。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飞利浦IE33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CDUS检查, 探头频率5~10 MHz, 患者取仰卧位, 沿胸锁乳突肌外缘检查颈动脉。二维声像图显示颈动脉的长轴和短轴切面, 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及斑块大小;短轴测量相对正常处及血管最狭窄处的管腔面积, 计算狭窄程度。3~7 d后常规行DSA检查, 并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金标准, 分析CDUS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

1.3 评价标准

颈动脉狭窄程度计算公式为 (1-颈动脉最窄处直径/狭窄病变远端正常处直径) ×100%, 分为正常 (0) 、轻度狭窄 (1%~49%) 、中度狭窄 (50%~69%) 、重度狭窄 (70%~99%) 、闭塞 (100%) [3]。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配对四格表一致性检验, 计算Kappa值, 以Kappa≥0.75为一致性较好;0.75>Kappa≥0.4为一致性一般;Kappa<0.4为一致性较差。

2 结果

4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160条颈动脉 (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 , CDUS与DSA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结果见表1。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CDUS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估了24支, 占15.0% (24/160) , 低估了12支, 占7.5% (12/160) 。以阴性 (正常) 与阳性 (狭窄或闭塞) 作为切分点时, 颈动脉CDUS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3.7% (59/63) , 特异度为90.7% (88/97) , 诊断符合率为91.9% (147/160) , CDUS与DSA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结果一致性的Kappa=0.832, 一致性较好。而从临床治疗的角度考虑, 以血管狭窄程度为重度狭窄即狭窄率为70%作为切分点, 颈动脉CDUS诊断的灵敏度为86.1% (31/36) , 特异度为89.5% (111/124) , 诊断符合率为88.8% (142/160) , CDUS与DSA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为0.701, 一致性一般。

3 讨论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4], 而其早期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给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筛查及治疗带来了困难。颈动脉狭窄一直以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但该技术属于创伤性检查, 且价格较昂贵, 操作较复杂, 同时存在造影剂过敏、并发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脱落等风险[5]。近年来CDU、CT或磁共振的血管造影等无创技术在颈部血管检查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减少了不必要的并发症, 且能较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变化, 有利于颈部血管病变的早期筛查及诊断[6]。而其中以CDUS检查应用最为广泛, 具有操作方便, 形象直观, 无创、无过敏风险, 价格低廉等优势。罗以恒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 超声与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57.8%和5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钟倩萍等[8]应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及颈动脉狭窄进行筛查, 结果显示, 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分级的评估结果与DSA所证实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研究中,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对疑似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应用CDUS从不同狭窄程度的切分点进行筛查, 结果显示, CDUS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估了24支, 主要为正常及轻度狭窄患者, 低估了12支, 主要为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以正常与狭窄或闭塞作为切分点时, 颈动脉CD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7%、90.7%、91.9%, 与DSA诊断的一致性较好 (Kappa=0.832) ;而从临床治疗的角度考虑, 以狭窄率为70%为切分点, 颈动脉CD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1%、89.5%、88.8%, 与DSA诊断的一致性一般 (Kappa=0.701) 。以上结果均表明颈动脉CDUS检查更适合于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或心血管手术的术前检查以减少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于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CDUS的低估现象可能会影响其早期治疗, 而分析其低估的原因, 可能与CDUS检查无法对血管完全闭塞及极慢血流进行区分有关。另外影响CDUS诊断准确性的原因可能还与操作者技术、诊断水平及机器性能等的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 颈动脉多普勒彩超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而对于超声诊断为中重度颈动脉狭窄者, 应结合DSA明确诊断, 避免误诊误治及漏诊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普勒彩超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5年1—6月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超 (CDUS) 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 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金标准, 分析CDUS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结果 以阴性 (正常) 与阳性 (狭窄或闭塞) 作为切分点时, 颈动脉CD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7%、90.7%、91.9%, 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Kappa=0.832) 。而从临床治疗的角度考虑, 以重度狭窄作为切分点, 颈动脉CD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1%、89.5%、88.8%, 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 (Kappa=0.701) 。结论 颈动脉多普勒彩超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多普勒彩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参考文献

[1]王林, 熊全庚, 张春莉, 等.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 (2) :129-131.

[2]张圆圆, 孟秀君, 田沈, 等.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的准确性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30) :3763-3768.

[3]刘加立, 蒋世良, 郑宏, 等.血管超声与经导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放射学实践, 2005, 20 (9) :779-781.

[4]王涛.颈动脉狭窄与卒中[J].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1) :39.

[5]朱敏, 刘高飞, 李达文, 等.超声造影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 2015, 17 (4) :399-401.

[6]彭松, 于德玲, 梁琪, 等.DSA及CEUS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8 (2) :27-29.

[7]罗以恒, 谢微.彩色多普勒超声在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 (6) :56-57.

[8]钟倩萍, 廖国民, 黄间娣.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及颈动脉狭窄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12) :70.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篇2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49-01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常可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是引起缺血性脑病的重要原因,粥样斑块或血栓的脱落则引起脑梗死,随着高频超声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愈来愈高[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血管狭窄程度、血流速度,提供定性与定量资料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有针对性地治疗,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现将我院近年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14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行颈动脉检测的患者,其中男97例,女43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9.8岁,其中高血压患者78例,脑梗塞患者48例,糖尿病患者29例,

1.2 方法

应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7.0MHz。患者取仰卧位, 颈部放松偏向对侧, 充分暴露受检测颈部, 探头置于胸锁乳头肌前缘, 从锁骨上窝颈总动脉起始处开始, 纵横切面, 依次对双侧颈总动脉(CCA) 、颈总动脉分叉部(BIF)、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进行检测。二维超声观察血管走行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径及内膜- 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斑块形态结构等情况;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动力学的情况;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不超过管腔的1/3(2-4mm),位置距颈动脉分叉处约1-2mm,血流与声速的夹角<60°,观察管腔内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改变。

1.3 判定标准 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以颈总动脉IMT≥1.0mm,颈总动脉分叉处IMT≥1.2mm为增厚,局部隆起、增厚≥1.5mm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IMT的测量以管腔内膜面到中层与外膜交界处的垂直距离为准。根据声像图特点将斑块分为硬斑、软斑、混合斑、溃疡斑[2],以强回声定为硬斑;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定为软斑;二者均有定为混合斑;呈穴状、不规则定为溃疡斑。血管輕度狭窄:管腔狭窄程度20 %~50 %, 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管腔明显狭窄:50 %<管腔狭窄 < 99 %, 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完全闭塞,未见彩色血流通过。

2 结果

14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行颈动脉检测的患者,1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4.28%,其中12例造成颈总动脉狭窄,37例造成颈内动脉狭窄;其中混合斑26例,软斑29例,硬斑77例。8例为单纯内膜增厚IMT≥1.0 mm。声像图表现为动脉内膜稍增厚、不光滑,轻度局限性隆起,增厚的内膜回声偏低或中等偏强。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报道已达我国中年以上人群的63%。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此问题日趋严峻。而其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首先表现在内膜增厚、逐渐形成斑块。当斑块突入管腔内,由于富含脂质或管壁应力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3]。血栓脱落、斑块的破裂、出血均可引起大片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根据斑块的回声密度将其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软斑指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呈弱回声或等回声;硬斑指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管壁呈不均匀增厚,增厚的局部有粥样硬化斑块,团块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混合斑介于软、硬斑两者之间。新鲜血栓具有低回声特性,陈旧血栓伴发局部出血钙化合并新鲜血栓形成在超声上显示为混合回声。研究结果提示这种低回声和混合回声性质的血栓脱落或发展容易引起脑梗死[4]。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及早发现斑块,确定其性质,及时进行相关干预,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减少死亡和致残率。

目前,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颈动脉血管造影、CT强化血管造影、核磁共振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技术,特别是高频探头的应用能清晰显示动脉管壁内、中、外三层结构。可清楚、直观、准确的测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目前尚没有仅用于测量内膜厚度的方法),间接判断内膜厚度,加之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暴露,容易获得高质量图像,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重复应用。我院采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或斑块的发生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管腔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还能对所检测到的动脉血流进行动力学分析,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检查简便易行,安全无创。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有助临床了解血管狭窄情况,判断狭窄程度,判定适当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后疗效观察等,对防止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发生的首要诊断方法,还可作为跟踪随访判断疗效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717.

[2] 唐杰,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

[3] 刘芳,杨浣宜,张红叶,等.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6):381-382.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6月~2010年4月经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72例住院患者中32例重度狭窄行PDI及DSA检查,主要疾病为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其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48~87岁,平均65.5岁,单侧颈动脉狭窄62例,双侧颈动脉狭窄9例。

1.2 仪器使用

使用VOLUSON-730Exper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2MHz。颈动脉血管造影使用GE公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1.3 诊断方法

采用长短轴配合的二维超声扫查,行常规2-DE和CDFI及PDI颈动脉检查,观察血管管腔大小、内膜中层厚度、有无狭窄及血流情况、斑块特点。有狭窄的观察狭窄的部位、内径百分比、面积百分率。注意扫描过程中应尽量保证血流信号充填完满,血管横截面清晰,多角度观察病变形态、大小和周围的关系,测定最大狭窄纵切面管径百分比,并与2-DE、CDFI、DSA结果进行对比检验。

1.4 判断标准

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轻度1%~49%;中度50%~79%;重度8 0%~9 9%,计算颈动脉狭窄的内径狭窄率和面积狭窄率:面积狭窄率(%)=[1-(最小残余管腔横截面积/狭窄远端颈动脉的正常横截面积)]×100%,内径狭窄率(%)=[1-(狭窄近端正常动脉的管腔内径一狭窄处残留管腔内径)/狭窄近端正常动脉的管腔内径]×1 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0.0软件,两两配对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2-DE、CDFI、PDI及DSA所测颈动脉狭窄图像显示硬斑4 9例,软斑8例,混合斑15例,具体参见图1~2。四种方法所测颈动脉狭窄百分比结果见表1。其中颈动脉狭窄PDI诊断准确率达94.44%(68/72),2-DE诊断准确率达88.89%(64/72),CDFI诊断准确率为90.27%(65/72)。PDI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2-DE、C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P>0.05)。本组2-DE和CDFI诊断完全闭塞5例,PDI和DSA诊断4例。

★与#P=0.687 2,★与△P=0.686 9,★与*P=0.829 9,(r1=0.986 3,r2=0.987 3,r3=0.985 3,r4=0.984 3)

3讨论

颈动脉狭窄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由于其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容易引起狭窄。主要疾病为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等。华扬[3]等报道颈动脉狭窄组患者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颈动脉成像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包括超声多普勒成像、MRI、DSA、CT,DSA目前仍被公认为诊断狭窄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受投照角度和狭窄血管横截面形态的影响,只是间接反映血管内膜表面的情况,常导致低估或高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也不能观察血管腔内情况,使得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MRI设备复杂,临床上难以推广;超声图像的显示和判断有赖操作者技巧;CT费用昂贵不便做为常规检查手段。目前使用的高分辩2-DE可以提高血管斑块形态学特征的显示能力,但很难使其与狭窄血管腔相区别。CDFI检查方便、快捷、无创、且较为准确,可显示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斑块性质,CDFI当血管严重狭窄(>95%)时,残留腔极小,通过残留腔血流明显变慢,CDFI不能显示低速血流,此时与血管完全阻塞不能区别[4],造成诊断完全闭塞。而PDI弥补了2-DE和CDFI的不足,PDI是以红细胞的能量成分为成像参数,避免了由于声束和血流方向间夹角过大、血流速度过小等因素影响图像的质量,能清晰地在显示颈动脉的二维切面基础上完整地将颈动脉狭窄区低速血流信号,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能量多普勒成像明显比CDFI敏感,[5]彩色多普勒不能显示低速血流而呈黑色,常与血管阻塞不能区别,应用多普勒能量图来显示残留血管腔,可见细小血流束通过以此作出鉴别。王建宏、钱蕴秋等[6]用能量多普勒(PDI)和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显示离体模拟血流血管内边界的准确性,分别用二维超声(2-DE)、CDFI、PDI测量血管内径,结论是PDI测量血管内径的准确性高于CDFI,尤其是对较粗的血管内径,PDI血流内径能准确反映血管内径。本组2-DE和CDFI诊断完全闭塞5例,PDI和DSA诊断4例。本研究中PDI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达94.44%,高于CDFI的90.27%和2-DE的88.89%。PDI与CDFI及2-DE均能较好的判断斑块性质,对临床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这是DSA所无法提供的。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本研究中,选择PDI狭窄百分比分别与CDFI狭窄百分比及DSA狭窄百分比对照,结果显示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且相关性良好。

总之,PDI图像在观察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和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方面较2-DE和CDFI更具优势,CDFI和PDI配合应用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华扬,凌晨,段春,等.凸阵探头对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检测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1) :13-19

[2] 张玉蓉,李正仪,刘建林,等,老年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1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0) :711-713

[3] 华扬,郑宇,凌晨,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2) :69-72

[4] Hennerici Meairs S.Imaging arterial wall disease[J].Cerebrovasc Dis,2000;10(Suppl5) :9-20

[5] 徐智章,张爱宏.外周血管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7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篇4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04-01

动脉粥样硬化是当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类多发疾病,也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往往伴随脑溢血、高血压、动脉梗死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大威胁。因此,及早准确辨明动脉粥样硬化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时采取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检查,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接诊的134名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34名患者中男性58人、女性76人,年龄为37~84岁,平均为67.5±6.4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无力、失眠等。

1.2检查方法 采用日立6500和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诊断。设定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者颈部位置并去掉项链等饰品。从患者头颈部开始,沿着患者甲状腺外侧逐步向上移动,确保探头与骨状软骨上缘水平一致[1]。扫查范围主要包括颈总动脉起始位置、总动脉主干、窦部及其近端2cm内的颈内外动脉区域。采用高频率探头对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近端部位进行检测,以低频率探头对颈内动脉全程进行检查。应当重点关注是否有内膜连续、增厚和斑块并确定斑块的大小、形状、面积、回声等情况[2]。

1.3评价标准 以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为检查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以厚度<1.0mm为正常值,以厚度在1.0-1.2mm为内膜增厚,以1.2-1.4mm为内膜斑块,以厚度>1.4mm为血栓。轻度狭窄:直径狭窄率<50%;中度狭窄:50%≤直径狭窄率<75;重度狭窄:75%≤直径狭窄率[3]。

2结果

2.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效果 根据检查,本组134名患者中出现内膜增厚25例、内膜斑块91例、颈动脉血栓闭塞18例。91例内膜斑块患者中8例为颈总动脉狭窄,21例为颈内动脉狭窄,22例为颈外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狹窄5例。

2.2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超声表现 当患者颈动脉出现早期斑块的时候,血管腔处于轻度狭窄状态,超声可见管腔内的血流束变细,色彩明亮无湍流;当患者颈动脉处于中度或重度狭窄状态的时候,超声可见血管腔内血流束边缘出现不规则改变,颈动脉狭窄位置可见五彩样血流信号或涡流形态;当患者血管腔出现血栓病完全闭塞的时候,超声可见彩色血流在栓塞阻断处发生中断甚至出现血流减速和逆流的情况。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而颈动脉是粥样硬化的普遍多发部位,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处上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先期表现为颈动脉内膜增厚,主要为血管内脂类物质的沉淀和集聚,从而造成平滑肌增生,导致内膜增厚[4]。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分析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患者的年龄增长、家族中有胆固醇高、血压高、糖尿病、肥胖等遗传类疾病或存在长久的吸烟史、酗酒等。此外膳食营养结构不良,维生素摄入不足或铁元素储存较多等。

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可见颈动脉内膜厚度达到1mm以上并出现斑块,容易造成血管腔内部的狭窄和闭塞。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出现,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临床上通过对超声等各项检查的统计来看,不论是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有关[5]。考虑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多发性和高危险性,及时对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诊断检出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诊断医学中的常用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效果出色,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横纵切面的解剖学结构,可以准确显示血管腔内的血流状态,对于辅助诊断粥样硬化和斑块的问题有重要价值。

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明确分辨颈总动脉主干及各个细部分支的内膜厚度、斑块和栓塞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香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6期.

[2] 伍雄俊.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第9期.

[3] 郭日敏.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第32期.

[4] 王薇 郑齐超.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1年,第2期.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月-2009年4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我院住院颈动脉斑块患者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31~77岁, 中位年龄52.2岁。全部病例均经二维及三维彩色超声检查证实。

1.2 方法

采用GE LOGIQ9及PHILIPS HDII-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7.5~10MHz线阵容积探头。对患者进行常规二维检查后, 记录颈动脉斑块位置、大小, 颈动脉狭窄情况, 在获取最佳二维图像后, 确定病变及三维重建感兴趣区域, 选择合适的扫查切面和角度并嘱患者屏气, 尽量避免呼吸运动等因素产生伪像影响图像质量。启动三维成像系统, 采集获取A、B、C 3个平面图像, 采用最小透明成像模式及透明模式与Xray模式组合, 重建显示三维图像, 所有超声检查的资料均储存在超声仪器的硬盘里, 观察测量、认真分析, 通过X、Y、Z轴方向的任意旋转和切割, 从不同方位、角度观察颈动脉斑块的数目、大小、表面形态、累及范围及其与血管三维空间位置关系, 评价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颈动脉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成度中的应用。

2 结 果

本组30例颈动脉斑块者, 三维重建图像成功率100%, 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比较, 二维狭窄诊断率60% (18/30) , 三维诊断率90% (27/30) 。见表1。

对于确定颈动脉斑块的大小, 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可提供相似的信息, 但在对病灶形态多角度观察以及进行定位及定性方面, 三维超声要优于二维超声。参照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分级标准[1], 将颈动脉斑块表现分为4种类型:颈内动脉斑块, 颈外动脉斑块, 颈彭大处斑块, 颈总动脉;颈动脉狭窄分5级, Ⅰ级: (狭窄<15%) , Ⅱ级: (狭窄16%~49%) , Ⅲ级: (狭窄50%~75%) , Ⅳ级: (狭窄76%~90%) , Ⅴ级:阻塞。同时观查血流速度。三维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 狭窄与颈彭大处、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关系密切, 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及颈动脉血流速度相互验证。三维超声可清晰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大小、位置、斑块的性质及颈动脉结构, 发现三维超声显示有颈动脉狭窄, 斑块由血管壁突入血管腔内形成实性斑块, 最后有部分患者发生脑梗死。

3 讨 论

颈动脉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目前内科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法, 后期手术切除, 其早期诊断是避免手术切除治疗成功的关键。超声对颈动脉斑块与颈动脉狭窄的检查十分敏感, 可全程了解颈动脉斑块, 已被公认是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首选方法[2]。颈动脉斑块由于其存在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颈膨大处, 颈总动脉等重要大血管, 斑块一旦脱落向颅内血管流移, 则形成严重的脑栓塞。因此临床影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在其早期诊断颈动脉斑块是否突入血管腔内及血管狭窄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治疗方案及可能发生的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但传统超声、CT及MRI等二维影像直观性差, 无立体感, 难以显示颈动脉斑块与狭窄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差, 有创性的ERCP及PTC更难为患者接受。

三维超声显像技术能提供比二维超声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最小透明模式图像要比传统的二维超声图像在显示颈动脉斑块与狭窄间解剖上更清晰易见[3], 对于颈动脉斑块, 三维超声最小透明模式成像可清楚显示颈动脉斑块与狭窄间的情况, 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动脉斑块导致的狭窄, 三维最小透明模式重建术可准确地判断狭窄部位, 客观地显示斑块解剖, 使超声医师与临床医师得到更好的沟通。对于斑块的性质, 三维超声可显示斑块侵犯血管壁、是否突入血管腔等情况, 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三维最小透明模式与Xray模式组合使三维超声空间定位准确, 清晰显示病变表面形态、基底情况等, 与真实解剖结构相关性好, 图像旋转可从不同角度整体观察二维超声无法看到的斑块整体观、突入血管腔及其空间位置关系, 直观全面地了解颈动脉斑块的浸润程度、范围以及血管受累情况, 易于被临床医师所理解, 更便于临床医师对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在后期术前判断斑块能否切除, 模拟手术途径, 制定手术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进步及图像分辨率的提高, 三维超声必将在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ee SS, Kim MH, Lee SK, et al.MR cholangiography versus cholangios-copy forevaluation of longitudinal extension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J].Gastrointest Endosc, 2002, 56 (1) :2532.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979.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9~2013-05我院神经内科脑梗死住院患者156例作为病例组, 男98例, 女58例, 平均年龄61.78岁;病例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经头部CT或MRI影像检查确诊[3]。认知能力正常, 同意并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患者。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就诊非脑梗死患者156例, 男89例, 女67例, 平均年龄62.52岁, 经门诊检查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志愿者。排除标准:急、慢性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病变、红斑狼疮免疫病变、或恶性肿瘤及严重感染者;有其他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及近一个月内服用抗凝、免疫、消炎等药物者。

1.2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荷兰飞利浦IU22超声仪, 线阵探头, 频率12MHz, 凸阵探头, 频率5 MHz。常规受检者取仰卧位, 颈部后方垫一枕头, 使头略向后仰, 必要时可让受检查者左侧或右侧卧位, 充分暴露检查侧部位。颈动脉超声纵断面检查探头于患者颈部侧后、侧前位可显示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横断面检查可从前方、侧方及侧后方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 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

1.3 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多普勒超声判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标准, 轻度:狭窄率<50%, 颈内动脉-收缩期流速 (ICA-PSV) <125cm/s, 舒张期流速 (EDV) <40cm/s, 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收缩期流速比值 (ICApsv/CCApsv) <2;中度:狭窄率50%~69%, 颈内动脉-收缩期流速 (ICA-PSV) 125~230cm/s, 舒张期流速 (EDV) 40~100cm/s, ICApsv/CCApsv:2.0~4.0;重度:狭窄率70%~99%, 颈内动脉-收缩期流速 (ICA-PSV) >230cm/s, 舒张期流速 (EDV) >100cm/s, ICApsv/CCApsv>4.0, 闭塞:颈内动脉未见明显血流信号[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狭窄超声表现

颈动脉轻度狭窄病例组检出21例 (13.5%) , 对照组10例 (6.4%) , 二维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內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动脉内血流无明显改变 (见图1) 。颈动脉中度狭窄病例组检出26例 (16.7%) , 对照组7例 (4.5%) , 二维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內中膜明显增厚并斑块形成, CDFI:狭窄起始端血流通过内径变窄, 彩色混叠 (见图2) 。颈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病例组检出43例 (27.6%) , 对照组2例 (1.3%) , 二维超声表现混合性斑块造成颈内动脉近端管腔狭窄, CDFI:表现为颈内动脉狭窄后段血流紊乱特征, 窄后湍流可延续数厘米, 强度递减, 频谱频带增宽, 双相血流, 频谱上升支显示不清晰 (见图3) ;闭塞者二维超表现血管腔内充满非均质回声, CDFI:非均质回声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超声筛查结果

病例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常见的原因是脑血栓。颈动脉狭窄引发脑梗死的机制主要为狭窄段血流速度增高导致不稳定斑块脱落形成血栓, 造成颅内动脉梗塞。超声筛查可以观察颈动脉管壁结构改变、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学变化。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指南2011年提出, 轻度颈动脉狭窄, 无论有无症状均推荐进行内科保守治疗[5]。临床认为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的患者可接受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 (CEA) 作为脑卒中预防性治疗。Bogousslavsky报道[6]:脑梗死同侧供血区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出现率达68%;国内文献报道[7]:颈动脉中度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30.4%, 重度狭窄与闭塞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42.8%;本研究脑梗死病例组颈动脉中度狭窄检出率16.7%、重度狭窄与闭塞检出率27.6%;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本研究脑梗死病例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颈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8]。因此, 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并做出相应治疗, 可预防脑血管事件危险发生。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与血管造影 (DSA) 金标准对照, 超声诊断敏感性为94.4%, 特异性为91.7%[9], 由于DSA属于有创性检查, 费用较高并且有引起脑梗塞的风险, 因此不利于颈部血管病变的普查。超声作为无创性影像诊断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 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并且价格低廉, 重复性强, 是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式。超声筛查颈动脉狭窄可作为预测脑梗死主要指标之一, 应用超声筛查颈动脉狭窄, 发现颈动脉狭窄的脑卒中高危人群, 对于有颈动脉粥硬化狭窄病变病人给予积极干预和治疗, 为无症状及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Beneficial effects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 grade carotid stenosis[J].N Eng1 J Med, 1991, 325:445-453

[2]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MRC 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interim results for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severe (70~99%) or with mild (0~29%) carotid stenosis[J].Lancet, 1991, 377:1235-124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2) :146-153

[4]唐杰, 温朝阳.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3-148

[5]Ricotta John J, Aburahma Ali, Ascher Enrico, et al.Updated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extracranial carotid disease:executive summary[J].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11, 54 (3) :832-836

[6]Bogousslavsky J, Van Melle G, Regli F.The Lausanne Stroke Registry:Analysis of 1000 consecutive patientse with firststroke[J].Stroke, 1988, 19 (9) :1083-1092

[7]华扬, 郑宇, 凌晨, 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 1 (2) :69-71

[8]凌天金, 刘娟, 周华东, 等.颈动脉超声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杂志, 2013, 15 (7) :467-470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篇7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狭窄,高危人群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并且逐步成为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的疾病之一。据相关文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35%~45%左右[1]。与欧美国家比较,我国心脑血管的死亡率比其高4~5倍[2]。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中80%是由脑缺血引起。据统计,其中20%的脑缺血是由颈动脉斑块狭窄所引起的[3]。因此,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不仅能够及时治疗脑卒中,并能对脑卒中做到很好的预防措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准确、便捷、费用低廉、非侵入性等特点,因此能够提前检测颈动脉狭窄情况,对治疗和预防脑卒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本次研究中对342例患者的劲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342例。其中男298例,女44例,年龄37-89岁,平均年龄(61.3±6.5)岁。根据患者的年龄分成两组,>60岁组合≤60岁组。>60岁组81例,≤60岁组261例。原发性高血压176例,冠心病152例,糖尿病119例,下肢动脉疾病76例。纳入标准:在其他部位患有血管疾病及血脂异常的患者;排除标准:有脑卒中史,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但已经行颈动脉介入治疗者。

1.2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Philips公司iU-22超声诊断仪),选择12MHz线阵及2-5MHz凸阵探头。经过全国脑卒中筛查培训的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检测,记录患者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ICA)、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斑块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并按照美国放射学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诊断标准计算狭窄程度(表1)。狭窄程度≥70%为重度狭窄。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运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60岁组平均年龄为(52.6±3.2)岁,>60岁组平均年龄为(67.5±3.8)岁。两组相比,>60岁组吸烟、高血压、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经检验,不同疾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2例患者中,血管狭窄>50%108例,占31.58%,颈动脉狭窄患者≥70%34例,占9.9%,狭窄程度50%-69%74例,21.64%。重度狭窄比例最高的是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占9.5%,冠心病次之,占8.4%,糖尿病最低,占1.6%。

2.3 劲动脉狭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颈动脉狭窄做未因变量,将男性、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下肢疾病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因为OR>1,P<0.05时为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由表2可以看出,引起劲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为年龄>60岁、冠心病及下肢动脉疾病。

3 讨论

颈动脉病变的发展过程是从内膜损害到斑块形成,最后导致血管狭窄,患侧半球血流减低,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当出现不稳定斑块时,还可产生斑块脱落,从而引发脑梗死。目前,在临床中,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正是这样的情况的存在,迫使对颈动脉狭窄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一种可以提前发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方法,可以更好地为脑卒中患者服务,并对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超声检查作为一种较为普遍使用的检查方法,不但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费用低廉等特点,而且有关的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但是,在临床中发现,正常人群在实用超声检查筛查颈动脉狭窄时效果并不理想,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排查所获得的效果则相对较好。因此,明确哪些疾病是引发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对于提高超声诊断在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王林等[4]认为年龄较大、且有明显冠心病的患者属于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在他们的研究报道中,通过分析356名患者的有关超声诊断数据,并使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在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等多种指标体系下,影响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超过60岁、具有冠心病以及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狭窄。黎洪展等[5]认为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对劲动脉狭窄进行筛查。在他的研究中,他认为掌握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更好地开展颈动脉狭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他的观点,要对有心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疾病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开展筛查,以便更加及时地发现颈动脉狭窄,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6,7,8]。

在本次研究中以颈动脉狭窄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等作为自变量,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引起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P<0.05。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均不是引起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但它也会引起颈动脉狭窄,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以上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得知劲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后,采用劲动脉超声检查时,可针对性的具备这些因素的人群重点筛查,可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又因劲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及早的发现劲动脉狭窄,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是回顾性调查,进一步的前瞻性调查对本研究十分有意义。另外,全身其他部位血管损害如肾动脉、主动脉不在本研究的常规检查范围之内,致使外周血管疾病中,只有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例,未来的研究把所有易损血管纳入检查范围,将使结果更有临床意义。

综合以往研究及本次的研究结果,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检测过程中应将年龄>60岁,患有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列为重点排查对象,以便能及早的治疗和预防颈动脉狭窄,从而发现脑卒中的潜在人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智强,陈旭,苏敬敬,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性质、部位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3):199-203.

[2]贺茂林,付睿,王莉莉.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处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1):961-962.

[3]张善春,迟路湘.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4):408-410.

[4]王林,熊全庚,张春莉,等.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29-131.

[5]黎洪展,刘亚杰,刘振华,等.颈内动脉狭窄时侧支循环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12(10):1312-1314.

[6]凌天金,刘娟,周华东.颈动脉超声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07(15):467-470.

[7]傅民,方建华.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24(12):147-149.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进行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者, 共180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日本东芝SSA-66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GELOGIQ—P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探头频率3.5~10MHz。患者取仰卧位, 颈部充分暴露并伸展放松, 头转向对侧。分别对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部分进行逐一扫查, 并记录管径大小、有无狭窄, 内膜—中膜厚度,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液动力学指标。

1.3 判断标准

正常颈动脉超声检查, 内膜层二维图显示为一细样连续光滑的等回声带, 中膜为低回声暗带, 外膜是清晰而明亮的强回声带。IMT>1.0 mm属于颈动脉内膜增厚, 以IMT>1.5 mm作为斑块形成[2]。根据斑块的质地区分为: (1) 软斑:斑块突出管腔内, 呈低回声, 不伴声影; (2) 硬斑:斑块回声增强, 伴有明显声影; (3) 混合斑:斑块呈混合性回声, 可部分伴有声影。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Ⅰ级0~49% (轻度狭窄) ;Ⅱ级50%~69% (中度狭窄) ;Ⅲ级70%~99% (重度狭窄) ;Ⅳ级血管闭塞[1]。

2 结果

180例案例中, 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129例, 占71.67% (其中血管局部狭窄6例) ;血管内膜增厚34例, 占18.89%;17例颈动脉未见异常, 占9.44%。钙斑块最大为14.7 mm×3.2 mm, 最小为1.7 mm×0.8 mm。

粥样硬化伴斑块年龄分布情况:50~60岁50例, 发病23例, 发病率为46.00%;61~70岁55例, 发病42例, 发病率76.36%;71~80岁53例, 发病45例, 发病率84.91%, 80岁以上22例, 发病19例, 发病率86.36%。性别分布情况:男性115例, 发病86例, 发病率74.78%;女性65例, 发病43例, 发病率66.15%。斑块好发位置分布情况:颈总动脉分叉处89例, 占68.99%;颈总动脉26例, 占20.16%;颈内动脉起始部14例, 占10.85%。病种分布情况 (以入院第一诊断为准) :脑血管病变69例, 发病66例, 发病率95.65%;高血压58例, 发病35例, 发病率60.34%;糖尿病22例, 发病13例, 发病率59.09%;冠心病12例, 发病7例, 发病率58.33%;高血脂8例, 发病4例, 发病率50.00%;颈椎病6例, 发病3例, 发病率50.00%;其他5例, 发病1例, 发病率20.00%。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高发病、常见病。从本组资料可以总结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斑块的数量随着年龄逐渐增高, 男性略高于女性。 (2) 斑块好发颈动脉分叉处, 其次为颈总动脉, 再者为颈内动脉。这是由于颈动脉分叉处管径增宽, 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脂质易于沉积。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依次为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和病程逐渐演变, 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 而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并且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最易导致的病变就是脑梗死[3]。

粥样硬化斑块中, 硬斑表面钙化, 性质较稳定, 不易破裂、脱落, 发生梗死几率较小。软斑及混合斑含有脂质较多, 为不稳定斑块, 易发生破裂、出血及形成血栓。颈动脉存在狭窄, 不稳定斑块极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除了可测定血管狭窄程度之外, 超声波还可测量内—中膜厚度 (IMT) 、斑块的回声强度、斑块的表面结构和溃疡及斑块运动特征, 即可提供斑块性质和稳定性的判断依据[4]。以便临床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普及, 应尽快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列入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斑块的位置、性质及血流变化, 为及时有效地发现、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 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颈动脉的病变诊断性较高, 易操作、无创伤、方便快捷以及费用低廉, 且能全面动态地观察颈部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情况。应该大力普及推广彩色多普勒检查, 特别是基层及偏远地区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及斑块。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180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数量和性质随着年龄逐渐增高。结论 早期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斑块的位置、性质, 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 华扬.颅颈及外周血管超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2]赵玉霞, 刘云芳.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 8 (10) :762-764.

[3]杨翠娈, 黎红.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和重要作用[J].内科, 2008, 3 (5) :680-681.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篇9

部分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对于临床出现与狭窄相关的症状者,称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症状主要包括头晕、记忆力或定向力减退、意识障碍、黑矇、偏侧面部和/或肢体麻木和/或无力、伸舌偏向、言语不利索、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等。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血管狭窄从而导致脑缺血有关。根据发病的时间特点可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卒中。传统认为,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患者的缺血症状是否可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可以完全缓解的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能完全缓解的为卒中。现在根据TIA的新定义,TIA已经取消了时间限制,主要是看影像上是否存在组织上的病变如是否有梗塞灶。如果没有,则是TIA。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脑血管某一供应部位或视网膜血管的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症状,例如短暂性偏瘫,短暂性单眼失明或单眼黑矇,失语,头晕,肢体无力和意识丧失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在24小时以内。通常小于1小时仍无脑梗死迹象,则能完全消退。

2.缺血性卒中

脑缺血性神经障碍恢复时间超过1周或有卒中后遗症,并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影像学检查可有梗塞灶等特征。

体格检查

部分患者颈动脉区可闻及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可有中风的体征,偶可发现精神和智力异常。眼底检查可在眼底动脉分叉处见到微小栓塞,多为胆固醇结晶。

影像学检查

目前用于颈动脉狭窄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其中,DSA为检查的“金标准”。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前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DSA检查有助于观察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性质(如狭窄部位、狭窄程度、斑块有无溃疡),对侧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willis环(脑底动脉环)的完整性等。但DSA检查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可能引起血管损伤、造影剂过敏和肾毒性反应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2.彩色双功能超声

为无创检测手段,通过彩超实时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狭窄程度和形态学特征,具有安全、简便和费用低等特点,多应用于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筛选和随访方面。

3.CT血管造影(CTA)和MR血管造影(MRA)

借助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对目标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和成像,提供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解剖学和形态学信息,在临床上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上述两种方法避免了DSA检查中的血管穿刺操作,但仍需要借助注射含碘或含磁性物质的造影剂以提高成像质量,而且成像的准确性与仪器的硬件、软件以及操作者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血管造影图像可将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分为4级。①轻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②中度狭窄:30%~69%;③重度狭窄:70%~99%;④完全闭塞。

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来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狭窄147例, 年龄52~88岁, (平均68±22) , 男92例, 女55例, 其中缺血性中风42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5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HDI-3000型及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使用宽频变频探头, 频率范围为2~3MHz。选用经颅多普勒 (TCD) 诊断软件, 被检者取左右侧卧位及俯卧位先后在颞窗、枕窗探查大脑前动脉 (ACA) 、中动脉 (MCA) 、后动脉 (PCA) 和椎-基底动脉 (VA-BA) 等[1]。主要检查颅内前后循环各段血管走行、血流方向、有无局部血流变细, 充盈缺损和色彩混叠, 并检测其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然后启用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 (PDI) , 重点观测血管形态, 狭窄部位、范围和内径。如发现异常高速血流时进行前后逐段取样观察血流频谱形态、速度和有无音频信号的改变。

1.3 TC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标准[2] ①血流显像狭窄段局部变细, 和色彩混叠。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 PSV MCA≥140 cm/s;ACA≥120 cm/s;PCA≥100 cm/s;BA≥100 cm/s;VA≥90 cm/s, 多普勒频谱显示涡流信号;②判断内径狭窄程度公式 (D1-DS) /D1*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的均值采用x¯±s记录, 以DSA结果为金指标计算TCCD诊断MCA、ACA-PCA、VA-BA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配对四格表计算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7例患者中68例临床怀疑大脑中动脉 (MCA) 狭窄, DSA检出狭窄49支, TCCD检出狭窄45支。47例怀疑大脑前动脉 (ACA) 、后动脉 (PCA) 狭窄, DSA检出狭窄40支, TCCD检出39支。32例怀疑椎-基底动脉狭窄, DSA检出狭窄32支, TCCD检出狭窄28支。检查方法与DSA检查结果对照, 根据四格表计算TCCD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8.5%、96.5%、92.8%。

3 讨论

近年来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CD) 诊断脑血管疾病愈来受到重视, TCCD能较清晰的显示颅内结构, 观察血管部位、形态、走向和血流方向。同时彩色血流做为引导可调节取样容积位置进行角度矫正。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摸似, 相对不受血流速度、方向和声速的影响, 定向分辨力高, 显示血管内径边界准确性高, 尤其在3 mm以上的血管内径测量准确性接近二维超声, 从而使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有了质的提高[3]。本组资料显示TCCD诊断MCA、ACA-PCA、VA-BA狭窄的准确性高, 与DSA脑血管造影对照有相近的的影像学特征和意义。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P>0.10) 。

根据以上研究判断, 笔者认为TCCD诊断颅内动脉以中度以上狭窄准确性较高, 轻度狭窄 (血管内径<50%) 血流速度不快, 多普勒能量显像 (PDI) 显示狭窄处血流边缘缺损局部变窄效果优于CDFI, 消除了CDFI血流外溢的干扰, 提高了轻度狭窄的检出率。由于大脑前动脉、后动脉细而相对远场, 且前动脉变异较多, 其血流显像效果远不如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所以本组ACA、PCA狭窄多以血流速度增快为诊断标准。检查当发现颅内动脉局部血流束细窄、色彩混叠并且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应考虑中度以上狭窄, 或血流信号明显低于同侧PCA、ACA和对侧MCA (PSV低于对侧的30%以上) , 以及血流不连续甚至中断应考虑严重狭窄或闭塞。本组有5例MCA-M1段严重狭窄TCCD有上述表现和侧枝循环增快。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在亚洲人群中,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好发于颅内动脉。王桂红等[4]报道, 在196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中, 17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 其中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 (80.7%) 显著高于颅外动脉 (56.1%) 。因此, 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CD) 在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TCCD检查, 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 对照分析。结果TC-CD对颅内动脉狭窄 (MCA、ACA-PCA、VA-BA、) 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1.8%、98.5%、96.5%、92.8%。并有良好的相关性 (P>0.10) 。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CD) 对颅内动狭窄的诊断准确性高, 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可作为早期筛选性诊断方法。

关键词:超声检查,经颅彩色多普勒,颅内动脉狭窄

参考文献

[1]宋树良, 王亚非.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方法学的再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 19 (8) :568-572.

[2]华扬, 郑宇.脑血管超声与卒中防治.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7-101.

[3]王建宏, 钱蕴秋, 宋霆.能量多普勒显像与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血管内径准确性的实验比较.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 15:561-563.

上一篇: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下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习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