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技术

2024-10-02

多普勒超声技术(共12篇)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1

乳腺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它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 部分地区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且趋于年轻化[1], 严重影响妇女的生命健康, 全世界有几百万人发病, 以欧洲及北美洲为其高发区, 我国虽低发区,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 发病绝对人数庞大, 乳腺癌已跃居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1~2位[2]。并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超声诊断乳腺疾病早有应用, 高频探头的应用对表浅组织有极高的分辨力, 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十分适宜, 根据我国国情, 超声应当作为一个乳腺检查的主要方法, 并且在乳腺癌普查项目中美国癌症协会的超声、X线专家和协会主席都认可超声作为检查方法[3], 此外, 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测定和分析对肿瘤性质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状态, 进而探讨乳腺癌的超声特点, 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资料为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临床初诊发现乳腺肿块来我科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女性患者59例, 全部经手术, 穿刺病理证实, 年龄23~69岁, 平均年龄40.5岁, 其中, 恶性51例、良性8例。全部行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使用仪器为日立EVB-6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10~13 MHz, 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直接接触法, 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 直接在乳房上进行扫查, 次序为:乳头上方→乳头上→外上、外下、内上、内下依次进行纵切、横切、斜切扫查, 了解病灶形态、大小、边界、边缘、内部回声及后方衰减、有无浸润、有无钙化、有无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查, 仔细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形态及分布情况。根据彩色血流信号的形态和数量将肿块内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分为4个等级:0级:病灶未见血流信号;Ⅰ级:为少量血流信号, 可见1~2个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 管径<1 mm;Ⅱ级:为中量血流, 出现4点以内的血流信号或有管壁清晰的血管穿过病灶, 其长度超过病灶半径或几条小血管;Ⅲ级:丰富血流信号, 出现7点以内血流信号或2根管壁清晰的血管穿过病灶, 4条以上血管相互连通, 交织成网状。

2结果

2.1 8例乳腺良性肿瘤的对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为3例为乳腺增生症, 而超声诊断2例为乳腺癌, 1例为乳腺癌伴发乳腺导管增生。病理结果2例为乳腺纤维腺瘤, 而超声诊断为1例乳腺癌, 1例考虑癌前病变。病理结果2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而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病理结果1例为乳腺结核, 而超声诊断为乳腺癌。

2.2 51例乳腺的恶性肿瘤的对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39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8例为乳头状导管癌, 4例为髓样癌。

2.3 本组病例 5例乳腺癌侵犯同侧腋窝淋巴结, 3例乳腺癌继而肝转移, 1例乳腺癌骨骼转移, 2例乳腺癌术后死亡。

2.4 乳腺癌的浸润性生长合肿瘤外形不规则, 癌细胞生长脱离正常组织的平面合肿块纵横径比质>1, 癌组织易造成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 癌组织内钙群代谢失调形成针尖样钙化, 癌细胞二聚积及癌组织内拉及含量增多致使声能吸收, 成后方成衰减, 有人认为:同时具备多个征象的发生率较高, 良性肿瘤较少, 同时具备多个征象。

2.5 乳腺肿瘤的分布 8例良性肿瘤中:6例为单侧 (左侧4例、右侧2例) , 2例为双侧。51例恶性肿瘤中:单侧48例 (左侧为39例, 右侧为9例, 双侧为3例。外上象限38例, 外下象限7例, 内上象限4例, 内下象限2例) 。

3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幅很快, 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有资料称已超过了宫颈癌, 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 通过分析, 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布, 发现其高峰期为40~49岁, 呈单峰, 而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发病高峰为50~59岁, 且还有第二个高峰。我国与国外的不同之处是发病年龄较早, 呈单峰。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 患者常在换衣或洗澡时偶然发现。乳腺癌最初表现为一侧乳房无痛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为单发, 可以被推动。癌瘤逐渐长大时, 可侵入筋膜, 或库柏韧带, 肿块处皮肤出现凹陷, 继之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及乳头凹陷, 早期乳腺癌也可侵犯同侧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 晚期通过血循环转移, 侵犯肝、肺及骨骼, 预后很差[4]。

3.1 乳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 超声检查通常根据乳腺肿瘤的边缘, 形态和回声分布, 有无完整包膜, 活动度如何, 有无后方回声增强等特点, 再结合彩色多普勒参数、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以及肿瘤病灶、彩色血流显示率等对乳腺肿瘤进行良、恶性判别, 但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理想。良性肿瘤表现为低回声或囊性肿块、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活动好、无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为边界不清晰或有毛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可能强回声或低回声, 分布极不均匀, 乳腺癌多合并沙粒体钙化, 钙化大小<1 mm, 良性肿瘤一般不合并, 微小的钙化, 如有钙化多伴有大的钙化灶, 后方伴声影响, 较大纵横径之比、后方回声衰减等。彩色多普勒大多数乳腺癌病灶内部或附近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 呈高速高阻型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 (RI) >0.70[2,3], 最大流速及阻力指数见表1[4]。

3.2 乳腺肿瘤内血流信号检出率 乳腺恶性肿瘤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良性乳腺肿瘤以0~Ⅰ级为主, 恶性肿瘤以Ⅱ~Ⅲ级为主。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并可做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3.3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超声鉴别一直是临床讨论的热点, 尤其是乳腺癌和乳腺的非典型增生方面鉴别较困难, 本组3例乳腺增生病属于非典型增生, 声像图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 边界不清, 且不规则, 呈高回声斑片状结节, 无包膜, 甚至有角状突起, 与乳腺癌的“蟹足样”特征类似, 超声因此误诊为乳腺癌, 2例病理结果为侵润性导管癌, 合并乳腺增生症者, 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将癌肿病灶连同乳腺增生结节“一元化”诊断为乳腺增生。

3.4 乳腺分叶状纤维腺瘤, 直径达3.0 cm, 内部回声不均匀, 并见针尖样钙化突起, 坏死灶形成后易产生后壁回声减低, 且病灶内见较丰富血流, 不易与乳腺癌鉴别。本组2例为乳腺纤维腺瘤误诊为乳腺癌。

3.5 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之所以误诊是由于两者均表现为边界不清, 回声不均、囊实混合性包块, 均可有钙化, 病灶后方都可发现声衰现象。两者鉴别在于前者既往有炎症病史, 病灶位置较表浅, 常突破皮下脂肪层达皮肤, 且多普勒阻力指数 (RI) <0.70, 多发生于哺乳期的初产妇女。

3.6 乳腺结核多为血行传播, 原发于肺或肠系膜淋巴结核。患者多为已婚青壮年妇女, 病程长, 进展慢。早期形成硬结, 不易与乳腺癌鉴别。本组患者1例患者早期似肿瘤图像, 边界不整呈锯齿状、低回声、后方衰减, 图像似乳腺癌, 但活检证实为结核。

3.7 本组病理 良性肿瘤以0~Ⅰ级为主, 占79.8%。恶性肿块以Ⅱ~Ⅲ级为主, 占81.6%。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与文献报道接近[5]。

3.8 超声诊断优点 ①无放射性, 对年轻妇女, 特别是妊娠、哺乳期妇女的检查更为合适, 进行普查, 随访应用较方便;②鉴别肿物的性质, 显示乳腺内部细微结构;③X线显示为致密乳腺, 不能看清内部情况, 而超声有可能在囊性增生病中, 发现乳腺肿瘤;④对于腋窝及锁骨上淋巴转移, 超声可提供淋巴结大小[6]。缺点:①对于小乳癌, 超声不易显示而漏诊, 但X线可显示;②对于钙化点及毛刺样超声不易显示, 而X线可以发现。

国内外超声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 虽然彩超、超声造影、三维成像、乳腺钼靶X线照相 (MM) 已在应用, 但在乳腺癌方面, 依然是以二维图像为基础。后方衰减、纵横比大于1, 仍然是诊断标准,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有它的历史价值[8]。

密切结合肿块是否检出血流信号及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 同时对临床表现, 各种影像诊断, 应有足够重视, 综合判断、互相补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评价乳腺癌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状况,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旨在探讨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特点及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乳腺癌 (包括8例超声误诊的乳癌) 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进行分析, 了解肿块的边界、形态、纵横比、内部回声、内部钙化、后方回声及侧方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 (根据其丰富程度分成4个等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 、阻力指数 (RI) 等多参数指标与其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总结乳腺癌的超声特点, 提出诊断要点。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59例患者中, 经手术病理证实51例为乳腺癌, 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2%,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导管癌、髓样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4%、16.6%、7.71%。可见超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不尽相同。结论 恶性乳腺肿块 (乳腺癌) 的超声诊断二维声像图, 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丰富程度的分析, 再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技术 (MM、CT、MRIPET等) 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二维灰阶超声,乳腺癌

参考文献

[1]司永宝.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医药与保健, 2009, 17 (8) :175.

[2]殷蔚伯, 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059-1087, 127-128.

[3]李新文, 高效京.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定乳腺肿物良恶性的临床意义.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2 (15) :24.

[4]张缙熙, 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19-142.

[5]于青, 申素芳, 等.联合应用高频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上海医学影像, 2008, 5:17.

[6]李坤成, 孙泽民.乳腺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1-201.

[7]张缙熙, 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1:127-128.

[8]刘君, 黄红梅.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与病理基础研究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 7 (12) :928-930.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94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年龄21.5~45.9岁,平均年龄(31.7±5.1)岁,患者中已婚59例,未婚35例,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剧痛、恶性及呕吐等症状;同时,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等症状。其中23例患者盆腔有包块,18例患者已停经,52例患者妊娠试验呈现阳性,45例患者除腹痛外还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采用常规病理诊断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方法如下:多普勒超声仪诊选择GELOGIQ9系统,腹部探头频率、阴道探头频率为5~14MHz、5MHz。患者诊断时须保持膀胱适度充盈,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保持仰卧姿势。检查时,从患者的趾骨到患者脐下做横向的上下扫描,从患者下腹开始到患者子宫、宫旁进行横、纵向扫描,扫描时可以进行多角度、多切面扫查。观察患者子宫、盆腔大小以及形态等情况,分析患者是否存在盆腔肿块、盆腔积液等。然后参照病理结果,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的正确率。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为82.69%;黄体囊肿破裂诊断符合率为83.33%;卵巢囊肿蒂扭转诊断符合率为81.82%;盆腔炎诊断符合率为100.00%;不全流产诊断符合率为83.33%,诊断总符合率为82.98%。

3讨论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3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瘤;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很多患者因为术前无法确定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而进行并非必需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增添患者的痛苦。超声检查有无辐射、价格低廉等特点,并且能多切面和多方位地观察肿瘤的大小和形态再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的参数测值,必要时参考实验室检查,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诊断依据,是临床上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主要有腋窝淋巴结及乳腺肿瘤探查、超声联合淋巴核素显像、超声检测和超声造影前哨淋巴结显像等方法[1]。其中腋窝淋巴结及乳腺肿瘤探查方法简单,适用于大部分转移病例的筛查,可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2]。

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具有特征性表现明显,信息量非常大,对其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在腋窝超声成像对探测有无淋巴结肿大及转移也是很热门的课题。正常淋巴结由位于被膜下的皮质和深部的髓质组成,其大小在2-5mm,超声形态结构为肾形,周围低回声区为皮质部。姜倩等[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以高频超声二维声像图为基础,结合CDFI血流特征,根据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高频彩超对预测乳腺癌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较小的及与周围组织回声无对比的淋巴结,超声检查并不敏感。原有肿瘤细胞浸润的淋巴结结构、层次被破坏或完全消失典型图像多为失去正常扁椭圆形形态,体积增大,长径/横径比值减小,边界不清楚,中心髓质回声区不清或消失,周围皮质回声区异常增多。

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相关专家对几百例乳腺癌患者调查发现,肿瘤的大小可以明显的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尹子毅等[4]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声像特点及其诊断意义,他们对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同期262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性乳腺病例,计算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并与其他检查相比较,结果发现在早期乳腺癌中,超声下肿块的边缘征象发生率较低,血流信号检出率低于其他各期乳腺癌,肿块内点状钙化及肿块纵横径比有一定诊断和预测意义。

3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癌很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而腋窝淋巴结是最早、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然后是锁骨上淋巴结,有转移与无转移对于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非常重要,也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林盈等[5]对152例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征象与病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宁玲[6]研究发现78例患者检出84例肿块,良性肿块56例,恶性肿块28例,其中78例检查的肿块性质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2.9%,其他6例肿块中4例超声检查为恶性肿瘤者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肿瘤,2例超声诊断为良性肿瘤者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较高,但单独使用也存在少数误诊,临床中应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钼靶x线片相结合使用。

4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牟沁[7]研究了乳腺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的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他回顾40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40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超声诊断乳腺癌为35例,相符率87.50%;超声主要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蟹足样”,实质可表现出实性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34例(85%)有血流显示,且均为高速、高阻型血流,平均最大流速(16.97±4.32)cm/s,平均最小流速(3.54±1.88)cm/s,RI(0.76±0.12),最后得出乳腺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技术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可行方法。有些学者用经皮肿瘤周围注射超声造影剂对动物浅表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进行观察,发现经皮肿瘤周围注射超声造影剂可较好地使淋巴管及前哨淋巴结显像,并可显示前哨淋巴结内的转移病灶。淋巴系统闪烁造影不能提供前哨淋巴结内是否有浸润性转移的信息,行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对腋淋巴结显像比淋巴系统闪烁造影更有效。

超声造影寻找前哨淋巴结的原理是在注射超声造影剂后不久,超声可很快显示出从注射部位发出的呈线状增强的淋巴管,然后显示与之相连的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的淋巴结。超声造影剂在淋巴管内流动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使检查者有充裕的时间从注射部位沿淋巴管至淋巴结之间进行往返观察,从而可清晰地描繪出造影剂在淋巴管中流动的路线图,并检测出最先增强显像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确定前哨淋巴结的位置,能够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活检或外科手术精确切除,以获得组织学诊断。它的优势是无外科手术时的放射性污染,术前即可精确定位前哨淋巴结,减轻病理医师的工作量。国外最新研究认为,超声造影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可行的,比蓝染法(经皮注射美蓝、专利蓝等)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综上,随着近年来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加深,由扩大根治术到改良根治术及目前对保乳手术的追求,其手术切除范围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而判断乳腺癌淋巴结是否转移是诊断分期和决定治疗范围及预后的有力依据。高频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及彩色多普勒对低速血流的敏感性不断提高及超声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超声造影技术,为判断乳腺癌淋巴结有无转移提供了足够丰富的信息,并且配合新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手段,乳腺癌患者追求美观和健康生活的愿望将能够满足。

参考文献

[1]冷振鹏,华扬.超声在乳腺癌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94-97.

[2]曹金风,李小晶,蔡国华,等.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87-89.

[3]姜倩,季秀珍,何英.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2(3):247-248.

[4]尹子毅,张铁,王丕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2(8):25-26.

[5]林盈,薛恩生,林礼务,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6(1):27-29.

[6]宁玲.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3(15):2032-2033.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1例及血压正常者19名。

1.1.1 高血压组:

61例, 122只眼,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27例, 年龄33~78岁, 平均年龄55岁, 病程2~20年, 1级高血压17例, 2级高血压24例, 3级高血压20例。低危组15例, 中危组15例, 高危组15例, 很高危组16例。

1.1.2 健康对照组:

19名, 38只眼, 其中男性10名, 女性9名, 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2岁, 排除心血管病、和眼底病, 血压正常范围者。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1.2.1 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

以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按照《201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高血压:收缩压≥140mm Hg (1 mm Hg=0.133 k Pa) 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1级高血压 (轻度) :收缩压140~159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99mm Hg;2级高血压 (中度) :收缩压160~179 mm Hg和 (或) 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 (重度) :收缩压≥180mm Hg和 (或) 舒张压≥110 mm Hg。

1.2.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标准:

按照《201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低危组:高血压1级, 不伴有危险因素;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 或高血压2级不伴有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伴有1~2个危险因素;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有≥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或高血压3级不伴有危险因素;很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有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3级高血压伴有1项及以上危险因素或合并糖尿病、临床并发症。

1.2.3 纳入标准:

(1) 高血压组:2010—2013年在我院就诊的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 (2) 健康对照组:2010-2013年在我院体检的符合对照组诊断标准的体检者。

1.2.4 排除标准: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需排除以下情况: (1) 患有青光眼、白内障、屈光不正的眼病。 (2) 吸烟、患有糖尿病, 血脂异常、血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疾病。 (3) 服用影响眼部动脉血流动力的药物, 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芦丁类药物等。

1.3 检查方法

采用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5~12MHz。患者取仰卧位, 双眼自然闭合。探头置于眼睑上, 首先扫查出眼球及眼眶的二维图像, 于球后三角区清晰显示出视神经眶内段视神经暗区, 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扫查球后三角区各血管的彩色血流图。检测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舒张末期流速 (EDV) 和阻力指数 (RI) , 连续测量3次, 取平均值, 取样容积1.0 mm, 角度校正<2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所有P值均为双侧检验结果,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眼动脉:对照组与高血压低、中、高、很高危组各组的PSV, EDV, RI, 结果见表1。其中, 对照组的PSV和EDV分别与高血压低、中、高、很高危组的PSV和EDV两两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RI与高血压高、很高危组的阻力指数 (RI) 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高血压低、中危组的RI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高血压低、中、高、很高危各组之间PSV的两两比较, EDV的两两比较, RI的两两比较, 均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aP<0.01, bP<0.05

视网膜中央动脉:对照组与高血压低、中、高、很高危组各组的PSV, EDV, RI结果见表2。对照组的PSV和EDV分别与高血压低、中、高、很高危组PSV和EDV两两比较, 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RI与高血压中、高危组的RI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高血压低、很高危组的RI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高血压低、中、高、很高危各组之间PSV的两两比较, EDV的两两比较, RI的两两比较, 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aP<0.01, bP<0.05

睫状后动脉:对照组与高血压低、中、高、很高危组各组的PSV, EDV, RI结果见表3。对照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EDV和RI分别与高血压低、中、高、很高危组的PSV、EDV和RI两两比较, 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注:aP<0.01, bP<0.05

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引起的其他脏器相应受损的一种发病率高的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早期仅表现为心排血量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 并无明显病理改变。高血压持续及进展即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 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 并进一步导致重要靶器官损害, 视网膜动脉就是其中之一。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可使视网膜动脉从痉挛到硬化, 可引起视网膜出血和渗出。正常视盘及视网膜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要足够的血供, 整个眼球除了视网膜内层及部分视神经由视网膜中央动脉供应外, 其他部分均由睫状后动脉供应, 而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均属眼动脉分支。

眼球后动脉作为全身小动脉之一, 在高血压早期仅表现为张力增加, 是可逆的、功能性的收缩改变, 并无病理学改变。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初期 (低危组) , 眼球后动脉PSV、EDV已经出现改变, 这说明血流动力学改变先于临床病理改变[1]。对照组与高血压各组眼球后动脉PSV、EDV比较, 均数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眼球后动脉PSV及EDV对于研究高血压患者全身小动脉之一的眼球后动脉是比较敏感的指标。

随着高血压心血管风险水平的增加 (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 , 眼球后动脉血流PSV及EDV并未呈现明显的逐步降低的趋势, RI的改变只有部分有统计学意义。有病理研究表明, 高血压持续及进展时, 视网膜各层见小动脉管壁内皮增厚, 内膜下见玻璃样变性, 严重者管腔闭塞[2,3]。本研究中显示眼球后动脉血流PSV及EDV并不能反映高血压患者小动脉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

PSV可以反映血管充盈和血流供应的强度, EDV反映的是远侧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 RI反映血管内血流阻力的大小[4]。PSV减低, 说明高血压患者眼后动脉充盈强度减弱;EDV减低, 提示高血压患者眼后动脉远侧组织即视网膜的血供可能不足;本研究中RI的改变, 并不能很好提示高血压患者眼后动脉血管内血流阻力的改变。

在本研究中显示高血压低危组患者眼球后动脉血流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别, 说明在高血压早期, 眼后动脉痉挛, 血管阻力增大, 眼部血流减少, 导致视网膜血流灌注不足、缺血、缺氧即可引起收缩期血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减低;而随着血压的升高 (≤2级高血压) 、危险因素增加 (≤2个) , 眼球后动脉出现病理改变, 眼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减低并无显著减低, 血流阻力指数也无明显升高。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高血压患者的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于小动脉痉挛期即可敏感发现血流动力学改变。但随着高血压的进展, 高血压心血管风险水平的增加, 眼球后动脉从功能性痉挛到严重的病理性硬化, 眼球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SV及EDV的改变未能反映血管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Kamiya H, Zhang W, Ekberg K, et al.C-peptide reverses nociceptive neuropathy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2006, 55 (12) :3581-3587.

[2]Sima AAF, Zhang W, Sugimoto K, et al.C-peptide prevents and improves chronic type 1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in the BB/Worrat[J].Diabetologia, 2001, 44 (7) :889-897.

[3]Manzella D, Ragno E, Abbatecola AM, et al.Residual C-peptide secretion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J].Clin Sci (London) , 2003, 105 (1) :113-118.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5

介绍了一种基于模拟乘法器的超声多普勒效应实验仪.该设备利用超声发射换能器的激励信号和经过限幅放大处理后的接收换能器的输出信号,作为模拟乘法器的.输入;将乘法器的输出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得到多普勒频移信号,从而获得接收换能器的运动速度.该设备具有结构清晰、操作方便、物理现象明显等特点,十分适合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

作 者:李翔 徐平Patrice BOTTINEAU LI Xiang XU Ping Patrice BOTTINEAU  作者单位:李翔,LI Xia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3)

徐平,XU Pi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北京,100083)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睾丸扭转 篇6

【关键词】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睾丸扭转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68-01

睾丸扭转实际上是精索内的动、静脉扭转,从而导致睾丸内血流阻断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缺血性改变,本病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加速睾丸的坏死。早期诊断或手术复位是关键所在。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睾丸扭转,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收集了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住院手术的18例男性患者。患者均以阴囊肿痛伴行走不便来就诊,其中7例剧烈运动后出现阴囊肿痛,4例有外伤史,7例患者无确切诱因。发病到就诊时间2h-3d,年龄为20d-28岁,平均年龄为16岁。

1.2使用仪器: 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和西门子S-2000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8 MHz -12MHz。

1.3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阴囊等检查部位,重点观察精索、阴囊壁、睾丸、附睾、和两侧腹股沟等,对上述部位进行多方位、多切面的捡查。首先对上述部位进行二维图像观察,然后用彩色血流多普勒对血供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1)本组18例睾丸扭转的患者中有14例为睾丸鞘膜内扭转,超声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有12例从发病到手术时间在6h以内、扭转角度在180°- 360°之间,经手术复位后成活10例,成功率为83 %。另外2例从发病到手术时间在6h以上、扭转角度在360°- 720°之间,由于睾丸坏死全部切除;(2)本组18例睾丸扭转的患者中有4例为睾丸鞘膜外扭转,其中术前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证实2例,另外2例误诊为隐睾合并附睾睾丸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0%。由于这4例从发病到手术时间均在6h以上、扭转角度在360°- 720°之间,由于睾丸坏死复位失败全部手术切除。

3讨论:

3.1睾丸扭转的原因和临床症状:

睾丸扭转也称精索扭转,是阴囊急症原因之一。按发生部位分为睾丸鞘膜内扭转和睾丸鞘膜外扭转,鞘膜内型其发生原因主要由于鞘膜壁层在精索的止点过高,睾丸系膜过长所致,好发于青少年;鞘膜外型好发于睾丸未降新生儿,多见于腹股沟外环,由于睾丸未固定,鞘膜及其内容物全部扭转。少数病人伴有外伤或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时,可使提睾肌收缩增强呈螺旋状而引起睾丸扭转。在青春期到来时由于睾丸的先天悬吊异常和睾丸重量增加,很容易出现睾丸扭转。临床表现为突发的一侧阴囊急性肿痛,疼痛可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上部牵涉,行走不便。部分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2睾丸扭转的超声多普勒表现:

彩色超多普勒在诊断睾丸扭转中的特异性表现:为在睾丸上方的精索扭转处可见到无血运的实质性高回声团,患侧睾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以前后经增大明显,睾丸上提呈横位改变与对侧相比位置抬高,睾丸实质回声多数均匀或略偏低,少数睾丸内是散在的不规则的低回声、无回声或高回声区。睾丸内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

3.3对本组的睾丸扭转的超声诊断体会:

本组18例睾丸扭转的患者中有14例为睾丸鞘膜内扭转,

二维图像方面:均可在睾丸的上方精索扭转处见到无血运的实质性增强回声团块影,睾丸实质内的回声多数偏低较均匀,少数呈散在的不规则的低回声、无回声、高回声等混合回声改变.,有13例(13/14占93%)出现阴囊壁红肿和睾丸体积增大(以前后经增大为主)。有11例(11/14占79%)出现睾丸上提呈横位或斜位改变;在彩色血流多普勒方面:有1例(1/14占7%)睾丸内血流明显减少,有2例(2/14占14%)睾丸内血流呈散在少量星点状,有11例(11/14占79%)睾丸内均未见彩色血流显示。睾丸扭转后的成活率主要是决定于睾丸扭转后的手术探查时间和睾丸扭转角度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睾丸扭转时间越短、睾丸扭转角度越小手术复位成活率越高。如果睾丸扭转时间在6h以上,睾丸扭转角度在360°以上时,由于睾丸坏死手术复位成活率很低。

综上所述:临床上睾丸扭转有时容易与附睾炎、睾丸炎、疝气、睾丸鞘膜积液、急性阴囊外伤等疾病相混淆。通过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睾丸扭转进行早期检查,可以得到明确的诊断,并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来达到提高睾丸的成活率,彩色超多普勒對睾丸扭转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作为睾丸扭转的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63-1164.

[2] 从杰,侯英,韩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扭转和睾丸附件扭转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6):423-427.

[3] 徐云,王贵宾.小儿阴囊急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5):690-691.

[4] 文晓蓉,林玲,邱逦,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4):235-236.

[5] 李颖嘉,文戈,龚渭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意义[J].中国超声杂志,2004,20(1):55-57. 中国超声杂志,2004,20(1):55-57.

[6] 陈振,李献国,周世领,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和急性附睾-睾丸炎的鉴别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1):852-853.

作者简介: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3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 年龄24~43岁, 平均 (33±5.6) 岁;均有闭经史, 闭经时间37~120 d, 平均57 d;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史, 仅1例阴性;大多数无下腹痛, 仅4例下腹隐痛、坠痛;血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最高55000 m IU/m L, 最低4300 m IU/m L, 平均 (23200±2342.3) m IU/m L;其中17例因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出血过多而急诊入我院。对照组为20例宫内正常早孕者, 既往均有剖宫产史;年龄22~38岁, 平均 (25±4.3) 岁;闭经时间40~100 d, 平均52 d;阴道少量出血3例, 均无下腹不适;血HCG值最高48000 m IU/m L, 最低6000 m IU/m L, 平均 (25200±1130.2) m IU/m L。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Voluson-GE730及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腹部探头频率为3.5~5.0 MHz, 阴道探头频率为5.5~7.5 MHz。行常规经腹或经阴道检查。二维超声重点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及宫腔, 仔细观察妊娠物着床的位置, 尤其与剖宫产切口间的肌层厚度及宫腔、宫颈的情况, 并进一步观察妊娠物的大小、形态。之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及血流能量图 (Color Doppler Energy, CDE) 结合3D玻璃体 (Glass Body) 及彩色 (Color) 模式成像, 观察子宫内胎囊及团块血流, 滋养血管与子宫肌层、浆膜层的位置关系, 并测量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 RI) 。根据超声检查及诊断结果, 对患者分别进行宫腔手术、甲氨蝶呤 (MTX) 药物治疗或介入手术。最后将患者的手术结果、病理结果及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83例患者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 其中82例诊断为子宫剖腹产瘢痕妊娠, 诊断准确率为98.8%;误诊1例, 超声误诊为子宫颈妊娠。对照组宫内早孕诊断率为100%, 孕囊下缘距内口 (8±3.8) mm, 既往剖宫产切口处未见明显突出及丰富的血流信号。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学特征, 可将观察到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分为两种类型。

(1) 胎囊型 (40例) :超声特点为子宫峡部宫腔内可见胎囊及宫腔内胎囊下缘达峡部 (图1) , 下缘达峡部者可检测到明确的血流信号自峡部延至胎囊。3D玻璃体 (Glass Body) 能清晰显示滋养血管的走形、侵蚀肌层的范围及与浆膜层的密切关系 (图2) , 彩色模式对血管分布密度成像更为优越。本组包括25例有活胎芽, 15例无胎芽或胎芽停育。其中38例超声表现为胎囊较小、胎芽小或无, 进行MTX及介入治疗;2例行子宫半切术, 均为闭经2个月者, 胎囊较大, 峡部明显突出膨大, 肌壁菲薄, 前壁切口处血流丰富, 滋养层血流RI为0.26~0.40, 超声提示胎盘植入, 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下截剖腹产切口处早期胎盘组织。

(2) 团块型 (42例) , 其中25例患者行MTX及介入治疗, 全子宫切除者7例, 10例保守治疗。其超声均表现为子宫峡部中等大小团块突出 (图3~5) 。子宫切除者均为外院清宫术后大出血, 子宫峡部伸展较长突出明显, 平均直径为73.3 mm, 肌壁菲薄并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

误诊1例主要因为患者于外院人流后子宫形态改变, 宫颈内积存有较多团块, 宫腔条件复杂, 图像不典型, 超声诊断为宫颈妊娠。

3 讨论

3.1 瘢痕妊娠的发病原因

瘢痕妊娠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受精卵运行过快或发育迟缓、人工流产、剖宫产、多产及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因素有关[3,4]。剖宫产是异位妊娠和妊娠发生胎盘病理的一个危险因素, 因子宫切口通常位于伸展的子宫下截处, 产后子宫复旧后子宫下截恢复为正常的子宫峡部, 可能会发生子宫峡部妊娠。子宫峡部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颈组织学内口和解剖学内口之间的子宫峡部着床和发育, 是临床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该部分在非妊娠状态下长约1 cm, 峡部内膜和肌层均较子宫体部薄, 孕卵着床后不利于胚胎生长发育, 容易发生早期流产, 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胎盘绒毛往往植入肌层。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 若误以为是宫内早期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 则胚胎不能完全剥离, 局部开放的血窦因子宫峡部肌层收缩力差而不能完全关闭, 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危及患者的生命, 故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子宫峡部妊娠。剖宫产瘢痕位于子宫峡部, 非孕子宫经阴道超声能清晰地显示子宫前壁瘢痕处较肌壁组织略增强的细线样回声, 此处肌壁较周边肌壁略薄, 当形成切口憩室时肌层进一步变薄。所谓剖宫产瘢痕妊娠, 首先是峡部妊娠与剖宫产史, 其次绒毛种植部位位于前壁切口处, 绒毛种植于后壁的只能称为峡部妊娠。

3.2 3D玻璃体成像技术

玻璃体成像技术在三维成像模式下叠加彩色血流信号, 重点显示血管在剖腹产瘢痕组织中的位置、走形及分布密度。滋养层血流实质为腔隙血流循环, 即妊娠卵着床周围区域内膜发育为蜕膜, 血管扩张为血窦, 母体动脉血流入滋养层间隙后, 阻力明显减低, 形成特异性滋养层血流[5]。3D-Glassbody基于玻璃体成像技术可更加明确地显示血管在组织中的位置、走形及分布密度, 应用此技术能更完美地显示剖腹产瘢痕妊娠内滋养血流的立体形态及血管侵蚀包块的深度, 对判定包块的血管分布、侵蚀组织程度提供了定量直观的依据, 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诊断准确率为98.8%, 与国内外文献报道[6,7,8]基本一致。

3.3 CSP组及对照组超声图像特征

CSP组超声声像图特点为: (1) 宫腔上段形态正常或有胎囊, 胎囊下缘达内口; (2) 子宫峡部瘢痕处伸展膨大成局限性包块, 肌层明显变薄; (3) 峡部膨大内有妊娠物, 可见妊娠囊, 有时可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 (4) 妊娠物周边绒毛区血流非常丰富, 3D玻璃体及彩色成像呈彩团征; (5) 宫颈正常, 宫内口可闭合或开大, 宫颈外口关闭。

对照组超声声像图特点为:宫内早期妊娠胎囊下缘距内口 (8±3.8) mm, 仅1例妊娠囊下缘达近内口, 绒毛附着于前壁上段, 因胎囊张力不佳及局部宫缩造成, 3D-Glassbody检查未检查到彩团征。

3.4 CSP与宫颈妊娠、宫内孕流产的鉴别诊断

宫颈妊娠超声图像特点为: (1) 子宫外形呈烧瓶状; (2) 子宫体大小正常, 可见宫波; (3) 宫内口关闭; (4) 宫颈肥大, 内可见胎囊等妊娠物 (小月份宫颈不大) ; (5) 胎物与宫腔不相通; (6) 宫颈团块内绒毛着床部位可检测到滋养血流。

宫内孕流产超声图像特点:当胎囊脱落于子宫下段近宫内口处时, 峡部无膨大, 下段肌壁无滋养血流, 胎囊张力不佳, 无胎心搏动。

综上所述, 超声检查可对子宫剖腹产瘢痕妊娠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供较准确的信息, 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估计病程及转归。

参考文献

[1]Litwicka K, Greco E.Caesarean scar pregnancy:a review of management options[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13, 25 (6) :456-461.

[2]袁岩, 戴晴, 蔡胜, 等.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 (4) :321-324.

[3]白洁, 黄丹萍, 李姣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1) :113-115.

[4]Timor-Tritsch IE, Monteagudo A, Santos R.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Am J Obstet Gynecol, 2012, 207 (1) :44.e1-13.

[5]顾秀娟, 散志华, 孙心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非典型异位妊娠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7) :160-162.

[6]冯美芬.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 6 (4) :310-311.

[7]Condous G, Okaro E, Khalid A.The accuracy of 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 prior to surgery[J].Hum Reprod, 2005, 20 (5) :1404-1409.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 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就有344例患者属于ICA单侧或双侧的狭窄 (狭窄率>50%) 或闭塞的情况。而男性患者占了265例, 女性患者79例, 年龄在45~77岁之间, 平均年龄66.0岁。其中, 脑梗死182例 (52.9%) :男146例, 女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9例 (40.4%) :男108例, 女31例;头晕23例 (6.7%) :男11例, 女12例。经临床检验查看, 排除病例患有颈椎病或其它心脑疾病, 排除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1.2.1 标准DSA检测

标准的DSA检测使用了国际多项高端技术, 其中融合了LCE十型C型臂、欧乃源克对比剂, 前者生产于美国的GE公司。采用sedingep’S技术, 4-SF导鞘, 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在导丝的辅助下, 把猪尾造影导管的顶端植人主动脉弓行主动脉弓的造影, 接着选择性的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造影, 后期的动作用普通造影管就可以完成。

1.2.2 CDFI、TCD检查

CDFI使用西门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进行常规性的检查, 同时, 外双侧颈总、颈外、锁骨下及椎动脉的病变进行切除。检测时患者颈下垫枕, 暴露颈部, 检测呈现颈总动脉图像, 外移探头和上移探头时, 则分别显示椎动脉段及颈椎椎骨截断。通过横图扫描, 掌握患者的VFO、Vm相关情况。

经颅多普勒超声使用L1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这个诊断仪是由德国DWL公司生产的。接受检查的患者只需要保持坐姿便可, 颈部前屈, 探头发射脉冲 (功率>80%) , 分别对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进行探测, 观察不同时期的血液流速, 同时, 还要对多个部位进行检查, 其中包括双侧ICA颅外段、ICA终末段, 还有大脑中的各个动脉, 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及椎一基底动脉。

1.2.3 联合检查

针对不同的患者差异性的复查, 例如TCD结果中有流速增快且颈动脉存在狭窄的患者, 要对颅内血管进行复查而对TCD结果中CDFI正常但流速减慢的患者要对颈动脉进行复查。以弥补使用一种检测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对于代偿性流速增快的血管及高流速的侧支循环血流要求最终得出阳性的结果, 在处理方式上要看做阴性处理[1]。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χ2值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DSA检测结果:对258位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双侧共计狭窄301支, 其中闭塞有86支, 检测正常的为301支。这258为患者中, 单侧椎动脉闭塞的有65例, 双侧椎动脉狭窄的有22例, 两侧椎动脉一侧狭窄一侧闭塞的患者有21例。

(2) CDFI检测结果:在所有检测的双侧锥动脉中, 正常226支, 假阳性65支, 假阴性54支、闭塞43支、狭窄301支。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结果与DSA的符合率为82%。

(3) TCD检测结果:双侧锥动脉共计狭窄280支, 闭塞32支, 假阳性86支, 假阴性32支。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结果与DSA的符合率为77%。

(4) 联合诊断结果:狭窄258支, 闭塞65支, 正常280支, 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及国与DSA符合率为93%。

通过上述诊断结果并结合诊断较单纯CDFI、TC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等方面, 从整体来看,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等参照值均比单独使用CDFI或TCD要高, P<0.05, 这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表示与CDFI比较P<0.05;#表示与TCD比较P<0.05。

3 讨论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 椎动脉可分成4个部分, 分别为: (1) 起始处———C横突孔; (2) C6横突孔———C1横突孔; (3) 出C1———颅前; (4) 颅内段———基底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彩超检测椎动脉时, 高频探头可以很好的作用于 (1) 和 (2) 椎动脉部分, 特别使其内径和附壁斑块情况, 从而掌握患者的椎动脉狭窄比率。在这一点上多普勒频谱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它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流情况来评价动脉狭窄问题。经研究指出, (1) 、 (2) 量部分椎动脉PSV在80 cm/s以内时视为正常, 如高于100 cm/s, 则判定椎动脉狭窄。在这一基础上PSV<180 cm/s, 即狭窄比<75%时, 视为中轻度狭窄;PSV>180 cm/s时则为重度狭窄。当检测不到血流数据或PSV低于10 cm/s时, 则为血管闭塞。但是, 尽管CDFI具有临床疗效, 但是它在椎动脉第一部分检测中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这一方面是由于高频远场衰减缘故, 另一方面是由于椎动脉起始位置的特殊性, 因此即便其能直观显示管腔结构并检测血流动力, 但是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 使得CDFI无法全程检测椎动脉。特别是椎骨遮挡处, 检测结果会呈现出节段性。加之受仪器、检测条件、技术手法的影响和制约, 使得该项仪器对椎动脉内斑块的检测不足。这也是该文结合CDFI与TCD联合治疗并证明其应用可行性的原因之一。

该研究以DSA为标准, CDFI病变符合率为82%, 敏感性为83.9%, 特异性为80.9%, 阳性预测值为85.6%, 隐性预测值为77.7%, 准确率为82.4%;TCD病变符合率为77%, 敏感性为77.9%, 另外, 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5.1%、80.1%、71.9%、76.4%。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 在ICA分叉位置高或走行弯曲, 的情况下, 会致使血流速度异常升高并误认为狭窄, 以及没有完全显示ICA颅外段全程并认为闭塞, 这两种情况都会得出假阳性的结论。在ICA闭塞的情况下, 侧支循环开放会使颈外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增粗, 这样很容易被认定为颈动脉分叉, 并且分别把代偿血流升高和相对血管阻力减低的颈外动脉血流当成ICA, 从而会没有对ICA诊断, 得出假阴性的结论。[2]而采用联合治疗则实现了检查方式间的优势互补, 结果也表明联合诊断病变符合率为93%, 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3.9%、100%、100%、93%、95.2%。与其它同类研究报道[3,5,6,7]结果相比, 具有相似性。所以综合来看, 该研究证明了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光瑜, 管敏, 赵亚男,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谱勒超声联合应用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1) :171-172.

[2]陈盈, 冯加纯, 刘影, 等.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并随访双侧椎动脉夹层1例[J].中国卒中杂志, 2014 (3) :215-219.

[3]郝豪皓.双频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2013:1.

[4]韩秋, 刘彦丽, 陈晓旭.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1) :101-102.

[5]王洪科.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 2014.

[6]王洪科, 张小宁, 刘培琴, 等.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 (1) :31-34.

[7]罗燕娜, 陈文志, 黄宏.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对鼻咽癌放射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7) :86-87.

[8]傅光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12) :97-98.

[9]郭佳, 汪军, 赵蕾, 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时眼动脉血流改变[J].眼科新进展, 2015 (2) :171-173.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9

关键词: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子宫切口妊娠,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妊娠是剖宫产术的主要并发症[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运用的增多, 尤其是在社会因素下行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大量增加, 导致了子宫切口妊娠发生率不断提高[2]。及时、有效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对于改善妇女分娩后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3]。我院近年来经阴道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满足如下诊断标准:①有明确剖宫产手术史, β-HCG>25 U/L;②宫腔内无妊娠囊, 混合性包块位于子宫峡部前壁宫颈内口剖宫产瘢痕处;③超声显示妊娠囊、包块周边呈丰富的环形彩色血流, 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和阻力指数 (RI) 分别>20 cm/s、<1;④附件区未探及包块, 直肠子宫凹陷, 无游离液。患者年龄25~38岁, 平均 (30.4±6.7) 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病理证实, 均存在明确剖宫产手术史。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停经、腹痛等。尿β-HCG阳性, 停经时间38~66天, 平均 (47.3±10.5) 天。

仪器与方法:经腹超声诊断使用HD11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4~8 MHz。经腹探查前, 患者适度饮水, 让膀胱保持充盈。平卧, 从耻骨联合上方行纵、横等多角度、全方位切面探查, 观察妊娠囊情况、回声和彩色血流特征。然后行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诊断使用LOGIQ5Exper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6~10MHz。阴道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妊娠囊与切口位置关系、距浆膜基层厚度, 测定阻力指数。

结果

诊断结果:15例患者均在超声检查下予以明确诊断。妊娠囊位置显示率100%。其中单纯妊娠囊型2例。影像图特征:妊娠囊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 囊内未见胚芽;宫腔内不见妊娠囊;妊娠囊与子宫下段肌层界限不清 (见图1) ;妊娠囊周围环形血流信号丰富;PSV平均值 (66.3±6.5) cm/s, RI (0.37±0.06) 。混合性包块回声影13例。包块影大小不一, 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肌层内, 直径0.5 cm×1.0 cm~2.6 cm×4.9 cm;血流信号丰富, PSV平均 (68.5±7.4) cm/s, RI值 (0.44±0.12) (见图2) 。

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片治疗, 50 mg/d。单次肌内注射MTX50 mg。定期超声常规检查。妊娠囊缩小>50%, β-HCG水平接近正常, 或者下降幅度>50%, 在超声引导下行一次性手动负压吸引器宫腔镜手术或清宫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 未见并发症发生。

讨论

作为一种异位妊娠,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病率较低, 大约0.5‰[4]。但是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大量运用, 尤其是部分产妇和家庭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无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要求行剖宫产术,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生率有提高的趋势[5]。从国内的报道来看, 部分地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生率已经接近2‰[6]。

目前关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病原因, 主要有如下观点:①剖宫产术破坏了子宫壁基层完整的结构, 会中断子宫肌层的连续性, 形成窦道。再次妊娠时, 更容易发生子宫切口妊娠。从临床报道来看,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发生子宫切口妊娠的几率明显高于初产妇, 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观点。②剖宫产术后可能导致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 为受精卵在手术瘢痕处着床提供了条件。而且滋养细胞可以为受精卵的生长提供一定的营养支持, 造成子宫切口妊娠[7]。

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生率虽然较低, 但是对妇女的危害极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 会引发子宫大出血, 严重时需行子宫切除术。因此, 及早诊断子宫切口妊娠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彩超检查是当前无创或微创检查的重要方法。在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中, 包括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超声检查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对子宫及附件组织形成更好的检查结果, 有助于更为全面的判断子宫切口妊娠状况。从本组15例患者的结果来看, 妊娠囊的显示率100%。在血流信号方面, 患者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

就子宫切口妊娠的超声诊断, 在影像图和血流信号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①血流信号较为丰富。无论是单纯妊娠囊还是混合性血块患者, PSV和RI均与正常图像存在较大的差别。本组所有患者的PSV均>40 cm/s, 平均达到 (67.4±8.3) cm/s, 其中:单纯性妊娠囊和混合性血块患者的PSV分别为 (66.3±6.5) cm/s、 (68.5±7.4) cm/s。从RI来看, 患者的RI均<1, 这一结果表明PSV和RI值是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重要参考指标。②回声特点。子宫前壁下段肌层有蜂窝状回声;前壁峡部肌层回声不均, 并且较后壁峡部肌层变薄。而且前壁肌层的血流较丰富。③妊娠囊较清晰, 一般附着于子宫前壁峡部。

从现有的临床报告来看, 子宫切口妊娠往往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或者漏诊。穆仲平等报道的1例误诊患者, 孕囊位置正常, 有典型的宫内孕表现。但是对子宫前壁峡部肌层回声特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结果判断为宫内孕。

从误诊、漏诊病例报告来看, 在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中, 需要仔细判断子宫切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宫颈妊娠和先兆流产等疾病的特征[8]。一般滋养细胞肿瘤的β-HCG较高, 是判断滋养细胞肿瘤的重要指标。宫颈妊娠的滋养血流来源于宫颈, 而非子宫前壁峡部。先兆流产的孕囊位置较低。因此, 在临床诊断中, 需要结合相关的影像学特征加以综合判断, 从而避免误诊。

此外, 研究还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患者手术治疗时机确定方面具有较强的价值。通过彩超可以观察前期药物治疗效果, 并且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9]。一般妊娠囊缩小幅度>50%、异常血流信号显著消失、妊娠囊与子宫浆膜层最小距离增厚, 并结合HCG等检查结果, 可行手术治疗[10]。从随访结果来看, 本组15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 未见并发症发生。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 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很强的敏感度, 同时为后期的手术治疗时机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 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屠菊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切口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33 (3) :380-382.

[2]卢芙蓉, 冯俊, 李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瘢痕子宫妊娠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 2013, 19 (21) :53-54.

[3]张昌凤.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3) :569-570.

[4]邬琼芳.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宫外孕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 (3) :56-57.

[5]刘艳丽, 陈荣川.经阴道超声、腹部超声及其联合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 (1) :96-97.

[6]席梅, 钱敏, 刘卫星, 等.三维能量多普勒对鉴别绝经期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 22 (2) :66-68.

[7]徐红霞.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 (2) :86-88.

[8]穆仲平, 刘效影, 李昌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19 (7) :544-546.

[9]孙秋蕾, 颜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3) :208-209.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10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乳腺科收治138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 其中肿瘤为恶性者40例为恶性组, 年龄28~62 (39.1±3.7) 岁, 肿块直径5.2~39.7 (19.2±4.7) mm;肿瘤为良性者98例, 年龄21~65 (32.1±7.0) 岁, 肿块直径5.0~42.1 (14.9±3.7) mm。

1.2 方法

仪器选用飞利浦IU ̄22、LOGIQ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频率7.5~13兆赫兹[2]。行二维常规超声对双侧乳腺进行横、纵扫描, 发现肿块后对肿块行彩超成像, 观测其内部血流。超声弹性检查:采用专用探头在肿块处微微晃动, 同时观测仪器屏幕上反馈的压力数字 (BAR) 以2~3为界限控制晃动幅度, 观测超声声像图与弹性图声像, 比较行肿块区与周围正常组织硬度。

1.3 诊断标准

参照Adler血流分级法[3]行CDFI分级, 0级:血肿内未检出血流信号;Ⅰ级:1~2处管小于1mm的血管, 呈点状或细棒状, 血流量较少;Ⅱ:观测到3~4处呈点状血流管道或一处跨越病灶半径的主血管;Ⅲ:4条以上的血流管道, 或网状分布, 血流异常丰富。Ⅱ、Ⅲ级为恶性肿瘤, 0、Ⅰ为良性。采用弹性成像评分法, 据病灶区域颜色对病灶硬度进行评分, 评分方法为5分法:病灶呈现红蓝绿三种杂色为0分;呈现均匀绿色为1分;蓝绿相间, 多见绿色为2分;蓝绿相间, 多见蓝色为3分;完全为蓝色4分;病灶完全呈蓝色, 周围边缘也有部分组织呈蓝色为5分。4分及以上者为恶性, 4分以下为良性。

2 结果

2.1 病理性诊断

经过手术行组织病理学检验, 138例患者共发现193个结节, 其中良性者98例共157个结节;恶性者30例, 共36个结节, 导管癌32例, 小叶癌3例, 髓样癌1例。

2.2 CDFI与病理性诊断比较

CDFI共诊断出良性肿瘤159个, 恶性肿瘤34个, 准确率为88.60% (171/193) ;恶性肿瘤敏感度为66.67% (24/36) , 特异性为93.63% (147/157) 。见表1。

2.3 UE与病理性诊断比较

UE共诊断出良性肿瘤150个, 恶性肿瘤43个, 准确率为93.26% (180/193) ;恶性肿瘤敏感度为91.67% (33/36) , 特异性为93.63% (147/157) 。详见表2。

2.3 UE与CDFI两者联合诊断与病理性诊断比较

两者联合共检验出良性肿瘤154个, 恶性肿瘤39个, 准确率98.45% (190/193) ;恶性肿瘤敏感度为94.59% (34/36) , 特异性97.45% (153/157) 。详见表3。

3 讨论

乳腺肿瘤与大多数肿瘤医院, 早期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CDFI因操作方便快捷是筛查的主要方法, 通过对肿瘤内血流情况进行观测进行诊断, 但临床发现早期恶性肿瘤小病灶很难被检测出血流信号, 恶性肿瘤诊断率并不理想, 本次研究中经CDFI检查12例恶性肿瘤被误诊。HE通过比对肿瘤质地进行比对, 判断肿瘤性质, 但部分良性肿瘤因生长时间较长, 也可能硬度较高, 有学者认为结节较大的恶性病变行UE检查若设置阳性值过高, 容易漏诊, 特别是早期无明显浸润的原位癌硬度偏低, 易漏诊[4]。

综上所述, 联合CDFI与UE诊断乳腺感综合两方面因素, 对肿瘤的质地以及内部血流情况进行观测, 诊断效率显著。

摘要:选取138例确诊乳腺肿瘤患者, 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两者联合诊断, 对比诊断效果。结果三种方式准确率为88.60%、66.67%和93.63%, 恶性肿瘤敏感度为93.26%、91.67%和93.63%, 特异性分别为98.45%、94.59%和97.45%。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筛查乳腺癌相较于两种方式单独诊断诊断效率更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乳腺肿瘤,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韦东明, 苏东明.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19 (10) :1841-1843.

[2]赵青, 翟虹, 赵献萍.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 2013, 42 (13) :1468-1469.

[3]蒋迪, 刘红雨, 周佳, 等.萤火虫成像技术在超声诊断乳腺肿瘤微钙化中的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3, 41 (2) :165-167.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11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6-01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部分门诊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共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42.03±10.19)岁,病程50d~30年,平均6.5年,均符合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已排除其他心肺疾患;选取年龄、性别与HHD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正常组,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为26岁~66岁,平均(53.4±11.8)岁,均为门诊体检健康者,无心肺等疾病。

1.2 仪器和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 Logic7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探头频率2.8~3.6 MHz。检测方法及指标:受检者平卧或左侧卧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连接心电图,对受检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检查,主要观察各房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变化,以及各室壁运动情况。以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腱索水平的舒张末、收缩期的左室内径及左室壁厚度,以此得出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率缩短分数(FS%)、每分钟搏出量(Co)。频谱多普勒主要观测各瓣口频谱形态,血流速度,测量二尖瓣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记录快速充盈期E峰、左心房收缩期A峰值,E/A。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观察各瓣口血流方向、速度,有无返流及其程度(大小、面积、部位)。肺动脉压测定应用三尖瓣返流差法评价,应用连续多普勒(CW)测出三尖瓣返流速度,用简化的柏努力方程(PG=4V2)计算出返流差(PG),再加上右房压(一般按10 mmHg,1 mmHg=0.133 kPa),估测出肺动脉收缩压。

1.3 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诊断按1989年全国肺心病心功能专题讨论会提出的我国肺动脉压的诊断标准,静态下,肺动脉收缩压大于4.0 kPa(30 mmHg)为肺动脉高压,这里两组肺动脉压均为肺动脉收缩压。以上各测值均取连续3次测值的平均值。

1.4 HHD的临床诊断标准 凡是甲亢患者有下述心脏异常表现之一者,可诊断甲亢性心脏病:①心脏增大;②心律失常;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诊断时需要排除同时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改变[1]。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HHD组与正常组参数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18例HHD心脏四腔均大3例,左房、右房、右室增大7例,左房、右室增大3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 14例,<50% 4例,EF、FS及Co、快速充盈期峰值血流速度、房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峰值充盈速率的平均测值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大多正常或高于正常;HHD组均存在瓣口返流,其中二尖瓣、三尖瓣中-重度返流;4例HHD者有瓣膜增厚,1例可见二尖瓣脱垂;11例HHD肺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收缩压高于正常,其中轻度增高(30 mmHg~50mmHg)5例,中度增高(51 mmHg~80 mmHg)6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对照组中仅存在二尖瓣、三尖瓣轻微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1例。

2.2 动态心电图特征 18例HHD患者 24小时平均心率(93.9±11.3)次/min,显示过早搏动最常见(占60%),如频发房性期前收缩7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例,同时可伴有心动过速如室上速、窦速。其次阵发性或持续性的房颤或房扑8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4例;除上述各种心律失常外,表现为一过性及持续性缺血性STT改变4例,占26.7%。对照组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67.9±11.4)次/min,仅见偶发过早搏动,未见心肌缺血改变。

3 讨论

甲亢性心脏病(HHD)是由于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肌蛋白的合成、心肌代谢、心肌收缩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电生理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2]。心肌交感神经兴奋亢进,儿茶酚胺作用增强,从而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脏总容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呈高负荷高动力状态的结果,左心室每搏量、每分钟搏出量增加,各瓣膜血流速度均增快,同时伴心率增快。HHD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房室腔扩大,早期可见左房扩大、室壁增厚活动幅度增大、心脏搏动增强,晚期可出现以左心房、左心室扩大为主的全心扩大,超声表现与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类似。从表2可以看出:HHD组的EF%、FS%、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HHD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本组HHD的超声心动图可见13例心脏扩大者,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排血量均增大,心脏代偿而无心力衰竭的表现,但舒张功能减退。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为甲亢患者行动态观察,以期早期发现HHD患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这对提高治愈率,判断疗效,减轻心肌损害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临床确诊甲亢性心肌病的重要辅助诊断。

参考文献:

[1] 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072.

多普勒超声技术 篇12

关键词:乳腺结节,CR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乳腺结节性疾病是妇女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是当前医学影像领域公认的较困难的课题之一[1]。本研究就146例乳腺结节的超声造影(CEUS)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并结合病理结果,探讨二种诊断方法的价值和差异性,以利于提高乳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手术病理证实的146例乳腺结节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CEUS及CDUS检查,全部为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1.2岁。病例选择标准:临床可触及肿块或乳头溢液的患者;就诊患者行肿块切除术或乳腺癌根治术;超声图片、超声造影录像和病理切片资料齐全。

1.2 检查设备及方法

为PLI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乳腺专用探头。患者仰卧,充分暴露双乳,对双乳进行检查。先行二维检查,了解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等形态学特征情况。然后再行CDFI检查,探查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状况。肿块内的血流丰富程度依照Alder半定量法分为四级:0级肿块内无血流信号;Ⅰ级为少量血流信号,肿块内见1~2处点状或棒状血流,管径<1mm;Ⅱ级为中量血流信号,可见1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肿块的半径或同时可见2~3条小血管;Ⅲ级为丰富血流信号,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连通交织成网状[2]。手术标本由病理科医师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进行光镜检查。超声成像和乳腺超声造影诊断采用双盲法,即于术前分别由超声医师、超声造影医师分别对乳腺超声资料及乳腺造影录像进行分析,并确立诊断。然后对超声资料和乳腺超声造影录像综合分析作出联合诊断。联合诊断标准:二者均诊断为良性时,联合诊断的结果为良性;二者诊断结果均为恶性时,联合诊断的结果为恶性病变;二者诊断结果不一致时,符合以下任一条者为恶性:超声造影发现病变内增强不均匀,或者有明显造影气泡进入;超声发现边界不整齐的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血流丰富,PI≥1.5或RI≥0.7。符合以下任一条为良性:超声造影病变未见增强回声。诊断结果分以下两类:符合(即能作出正确良、恶性诊断,包括疑为良性或恶性的均列为诊断符合);不符合(包括误诊或漏诊)。

2 结果

良性病变共86例,其中纤维腺瘤56例、乳腺腺病24例、乳腺囊肿6例;恶性病变6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8例,导管内癌12例,小叶癌10例。在86例乳腺良性病变中,超声造影诊断正确66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6.48%;超声诊断正确68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9.47%,病灶内CDFI血流丰富程度大多为0级~Ⅰ级,RI≤0.7、PI≤1.30。其中乳腺纤维腺瘤56例,超声造影病变为均匀增强,边缘光整,超声为形态规整,边界清晰,多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均匀,病灶内部无血流信号或少量血流信号;乳腺腺病14例,超声造影病变未探及增强回声(无对比剂进入病变),超声为边界不清无明显结节的低回声区,病灶内血流信号不丰富;乳腺囊肿6例,超声全部明确诊断,符合率100%,表现为形态规整的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病灶内部无血流信号,壁上可有点状或棒状血流。在60例乳腺恶性病变中,超声造影诊断正确46例,与病理符合率92.00%,为单发高增强结节,边缘不光整,结构紊乱,局限性皮肤增厚,乳头凹陷。超声诊断正确38例,与病理符合率82.0%,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多成锯齿状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大多衰减,病灶内CDFI血流丰富程度多为Ⅱ级~Ⅲ级,PI和RI值高(RI>0.7),16例癌性结节并患侧腋窝淋巴结节转移者,超声造影确诊11例(91.7%),超声确认9例(75.0%)。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88.8%,对恶性病变敏感性92.00%。CD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82.5%,对恶性病变敏感性72.00%。CEUS+CD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95.2%,对恶性病变敏感性98.0%。

3 讨论

乳腺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尽早发现乳腺癌。Gramiak以及Feigenbaum等在1968年和1970年先后报道超生对比剂的研究工作,以后随着对比剂新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以其最佳图像质量及固有的优点,在乳腺结节的诊断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正在成为检查和普查乳腺病变的重要方法[1]。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的诊断标准报道不一,其敏感性在82%~86%,特异性为87%~94%。超生造影的优势依靠病变与正常乳腺间的回声差异,整体观察乳腺形态和病灶内的血流特点,对浸润性乳腺癌局部复发与否进行预测,协助临床制定是否保乳的手术方案。局部结构紊乱和小灶性回声增强紊乱,对诊断亦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出现不典型肿块病变中,对提高乳腺癌诊断价值更大。

CDUS是乳腺结节诊断最敏感的方法之一[3],而且CDFI检查无辐射性,是青少年或妊娠、哺乳期妇女乳腺疾病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对典型的乳腺恶性和良性病灶不难鉴别,但对于较小病灶或非典型病例,其诊断的准确率并不理想。乳腺良、恶性病变供血特点不一致已经血管造影证实。我们依据Adler的血流信号分级标准将乳腺病灶内的血流丰富程度分为四级,结果表明:从CDFI血流丰富程度看,良、恶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流丰富程度等级越高,恶性病变可能性越大。本组资料显示乳腺恶性病变组的血流信号以Ⅱ级或Ⅲ级为主,良性病变组以0级~Ⅱ级为主,二者之间存在很大范围的交叉。CDUS的优势在于良好显示乳腺内部结构,显示没有微小钙化的乳腺病变,即使腺体丰富的病灶仍显示清晰,判断病变的囊、实性,病变有无包膜,充分表达病变内部的特征,回声是否均匀、有无液化、内部血流特征等,这些均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尤其对探查腺体丰富的中、青年致密型乳腺结节及脂肪少、小乳房,超声显示的程度优于乳腺X线。如果临床触诊有肿块,宜先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的局限性是不易检出小血流信号或流速慢的血流,使一些微小癌不能及时被正确诊断。

对比分析本组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46例乳腺结节的检查结果证明,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88.8%,对恶性病变敏感性92.00%,对良性病变符合率86.48%。CD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82.5%,对恶性病变敏感性71.00%,对良性病变符合率89.47%。超声造影+CD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95.2%,对恶性病变敏感性98.0%。两种方法与病理诊断的吻合度较强,说明超声造影与CDUS是乳腺结节疾病影像学检查的理想方法。在乳腺结节良性病变诊断中,超声造影与CDU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二者诊断准确率相仿。在乳腺结节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造影较CDUS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超声检查的局限性是不易检出微小血流,使一些微小癌不能及时被正确诊断;超声造影对小的病变显示效果好,敏感性极高,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与乳腺结节恶性病变主要是乳腺癌的好发年龄有关。据王怀娥等报道大部分乳腺良性结节灶分布于30~39岁及40~49岁年龄组内,大部分癌性结节病灶分布于40~49岁及≥50岁年龄组内,且随年龄增长发病比例有增高趋势。本组资料没有从不同年龄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合先进的超声造影和CDUS的特点,利用二者优势互补联合诊断,可以进一步提高乳腺结节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18.

[2]荣雪余,孙强,姜玉新.能量多普勒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11):669-672.

上一篇:电视购物的新生下一篇:农村金融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