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2024-05-10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精选12篇)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15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阑尾炎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136例患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呈典型表现, 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吻合, 诊断的符合率为86.07%, 22例患者因体质量指数过大、盲肠后位、肠胀气等因素影响声像图表现导致漏诊或误诊。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阑尾炎的早期诊断符合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是阑尾炎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阑尾炎,彩色多普勒,诊断

低频超声在临床最早也是最常见的应用即对腹部疾病进行扫查, 近年来高频超声用于腹部疾病尤其是胃肠道疾病的扫查越来越广泛[1]。本文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病例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的158例阑尾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总结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病例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的阑尾炎患者158例, 其中男141例, 女117例, 年龄18~63岁, 平均 (34.5±11.4) 岁。96例患者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来院就诊、62例患者因持续性右下腹疼痛来院就诊, 体格检查全部患者均出现右下腹压痛, 其中71例患者伴有反跳痛或肌紧张, 患者体温36.9~38.5℃, 平均 (37.4±1.7) ℃, 实验室检查125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呈不同程度的升高, 中性粒细胞>75%。

1.2 检查方法

仪器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HD-11型号超声诊断仪, 低频探头频率选择3.0~5.0MHz, 高频探头频率选择7.0~12.0MHz。全部患者取平卧位, 常规对158例阑尾炎患者腹腔、盆腔及周围大血管进行扫查, 联合运用高、低频探头结合法、顺逆旋转扫查及扫查延伸法、加压法等重点行右下腹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观察阑尾的位置、形态、阑尾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阑尾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情况。

2 结果

2.1 超声表现

阑尾直径0.7~1.2cm, 长度5.2~12.0cm, 阑尾区可见增粗的纵断面呈腊肠状且一端为盲段、横断面呈靶环样的阑尾声像图, 阑尾穿孔及化脓时腊肠状靶环状结构消失, 边界不清晰, 全部患者均可引出超声麦氏点阳性征。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增粗不明显, 横切面呈靶环样, 层次清晰, 内部回声均匀,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阑尾根部及阑尾壁点条状血流信号;化脓性阑尾炎阑尾明显增粗, 黏膜层多有中断, 层次模糊, 管腔内回声不均匀伴有混响, 可见坏死脱落组织及炎性渗出, 偶可见粪石强回声, 大部分伴有盆腔积液,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壁广泛条索状血流信号, 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浆膜及邻近器官浆膜均受累, 产生炎性渗出, 回声不均匀, 彩色超声显示阑尾区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 阑尾局部脓肿形成时, 阑尾轮廓不规则且显示欠佳, 内部回声高低不均, 如脓肿液化好则内部呈无回声区, 彩色超声显示阑尾及周围无血流信号。见图1~4。

2.2 超声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声像图呈典型阑尾炎表现136例, 其中单纯性阑尾炎5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7例、穿孔性阑尾炎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3例、阑尾脓肿7例, 该组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吻合, 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6.07%。22例阑尾炎患者因体质量指数过大、盲肠后位、肠胀气等因素而影响声像图效果造成诊断错误, 其中漏诊13例, 误诊为其他妇科或泌尿系统疾病9例。

3 讨论

阑尾炎 (Appendicitis) 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 它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约为0.1%, 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早期诊治, 患者多可在短期内康复, 治疗效果良好, 病死率为0.1%~0.2%, 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临床上约20%的阑尾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是临床早期正确诊断的难点[2]。阑尾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多端, 难以诊断, 随着数字化超声仪器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已成为阑尾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 但超声检查对于腹壁脂肪较厚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超声波受到腹壁脂肪及腹腔内气体的影响而影响声像图显像, 文献报道, 当患者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25时, 超声检查的漏诊率会提高5倍[3]。而超声检查对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正确诊断只有20%, 容易误诊为右侧输尿管结石、急性胆囊炎、炎性反应等腹部疾病, 女性患者还容易误诊为盆腔炎、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等妇科疾病, 因此需要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避免漏诊[4]。此外, 超声声像图提示肠管扩张时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不排除阑尾炎导致局限型麻痹性肠梗阻的可能。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阑尾炎进行诊断时, 低频探头具有深深度、广范围的优势, 可对病灶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进行初步观察, 缩小扫查范围, 排除其他腹部及盆腔疾病, 高频探头分辨率高, 增加了近场分辨率, 使得局部组织结构显示率增加, 可清晰的分辨出阑尾和周围肠管、发现细小阑尾、显示阑尾根部与盲肠连接处、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降低误诊率, 高频超声在显示阑尾壁的厚度、阑尾腔内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粪石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5,6,7,8]。本组患者均使用相同的检查仪器、由同等经验和资历的医师进行检查, 排除仪器质量、探头分辨率、操作者技术和经验等因素对超声检查结果的影响。综上所述, 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 提高了肿大阑尾及周围结构显示率, 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及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提供了指导, 同时具有准确性高、操作方便、无创无痛、费用低廉的优势,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邹翰琴, 于丽, 王可.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 (12) :1103-1105.

[2]杨力, 张万蕾, 宋奕宁, 等.临床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 (24) :2534-2537.

[3]Sakai S, Kobayashi K, Toyabe S, et al.Comparison of the levelsof accuracy o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and a logisticregression model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J].J MedSyst, 2007, 31 (5) :357-364.

[4]鲁际, 戴洪修, 谭光喜, 等.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 (10) :1165-1170.

[5]李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 2009, 16 (6) :55.

[6]张卫珍, 杜立峰.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 2009, 30 (23) :2963.

[7]刘学彬, 马果丰, 杨姣, 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 6 (3) :145-146.

[8]黄雄.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的图像特征及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 (10) :64-66.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2

1.由医生填写申请单,同时患者做好准备,急症患者优先,按要求检查相关部位。

2.严格遵守康益德操作规程和记录要求,确保检查质量,如遇疑难及特殊问题应与上级和有关科室医师研究解决。

3.传染病患者,最后安排检查,检查完毕必须严格消毒仪器和用具。

4.及时完成记录分类、归档装订及检查数量登记。

5.负责仪器清洁,一级保养及仪器有关附件的保管,如发现故障及时报告,通知检修。

6.每日工作完毕,切断仪器电源并擦净探头放好,关闭门窗后方可下班。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3

【关键词】彩超;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85- 01

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可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以腹股沟斜疝為多发.

1.1 资料: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经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患者50例,年龄:50—60岁,其中腹股沟斜疝占85%,腹股沟直疝的占15%.

1.2 方法:在腹股沟肿物处顺长轴方向,嘱患者呼气,再行短轴观察.

2 超声图像表现

于腹股沟区肿物处长轴切面扫查:嘱患者呼气,可见肠管蠕动,还可观察与腹腔相通处的宽度.短轴切面扫查可见疝囊进入阴囊的范围,利用彩色多普勒可观察血流情况,

3 讨论

腹股沟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都存在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皮外,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对发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腹股沟区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有手按肿块可有膨胀冲击感,疝内容物如为肠袢,则肿块柔软,光滑,叩之呈鼓音。如果不卧位时用手不能回纳,应立即手术。

参考文献:

[1] 李健文《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第8期.

[2] 傅仲学《国外医学 外科学分册》 1995第5期.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共检测39例肝血管瘤患者, 男12例, 女27例, 年龄27~69岁, 平均48岁,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其它影像学检查证实, 大多数患者为健康体检时偶然发现。

1.2 仪器

采用意大利百胜DU3及百胜魅力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凸阵探头, 频率3.5~7.5MHz。

1.3 方法

患者禁食8h以上, 取仰卧位, 必要时取左侧卧位、坐位、俯卧位, 常规检查肝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回声以及肝门静脉主干内径, 着重观察肝内二维图像, 有无占位性病变, 并测量肿物大小、部位、回声、与血管壁的关系。然后启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调节仪器设置, 使图像达到最清晰, 观测肿块的血流情况。最后根据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 做出超声诊断, 并与其它影像学检查对照。

2 结果

本组39例血管瘤患者, 瘤体最大75mm, 最小18mm, 其中35例为单发, 4例为多发, 全部位于肝右叶。<30mm的小血管瘤28例, 以强回声多见, 占71%以上;50mm以上的肿瘤3例, 为等弱回声, 其内可见细带状间质强回声, 约占8%。

3 讨论

3.1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1) 二维超声:肝血管瘤边界多清晰, 23%患者可有分叶状或不规则边界。典型者可在肿瘤周围见高回声带状结构环绕, 呈“花瓣状”或“浮雕状”改变, 这一征象在肝血管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此外, 有时可见肝血管瘤边缘有小管道进入, 呈现“边缘裂开征”, 后方回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较大血管瘤通过轻按压腹壁可见瘤体外形发生改变, 出现压瘪或凹陷等现象, 放松后即恢复原状。肝血管瘤的回声类型主要有以下4种: (1) 高回声型:最多见, 多出现于较小的肝血管瘤中 (<50mm) , 内部回声均匀、致密, 呈筛孔状。 (2) 低回声型:较少见, 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多见于中等大小的肝血管瘤中, 其内部以低回声为主, 周边常有高回声条索状结构环绕。 (3) 混合回声型:主要见于较大的肝血管瘤中, 内有高回声、低回声及无回声区等混合, 呈现粗网络状或蜂窝状结构, 分布不均, 强弱不等。 (4) 无回声型:极少见, 瘤体内呈无网状结构等表现, 但透声较肝囊肿略差。

3.2 CDFI

(1) 尽管肝血管瘤内血流丰富, 但由于瘤体内血流速度较低, CDFI常不易测及血流信号, 血流检出率仅占10%~30%。 (2) 如有血流信号, 则CDFI显示其血流多在肿瘤的边缘部, 偶可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包绕。 (3) 脉冲多普勒可测及动脉血流, 阻力指数多<0.6, 搏动指数<0.9。

3.3 诊断要点

(1) 正常肝内出现圆形高回声肿块; (2) 内部呈网状或均匀回声; (3) 可有高回声带状结构环绕或边界清晰; (4) CDFI在周边部出现低。阻型彩色血流。

3.4 鉴别诊断

(1) 肝囊肿:无回声型的肝血管瘤有类似征象。但肝囊肿边界更清晰, 囊内无回声区更明显, 透声更好。同时, CDFI多彩色血流显示。 (2) 肝脓肿:常有较厚的壁, 且不规整。内部回声可呈高低不等杂乱回声并可出现无回声区。临床常有感染症状和体征, 对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3)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表现多样, 可出现不同回声的占位, 以低回声为主, 内部表现为结节状、马赛克等, 周围常有声晕。CDFI常显示病灶内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 并能测及高阻型的动脉血流 (RI>0.6) 。另外, 血液生化检查如甲胎蛋白升高等可进一步支持肝癌的诊断。

3.5 临床价值

高回声肝血管瘤由于其表现较典型, 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 可达95%以上。但低回声和混合回声型肝血管瘤由于其与原发性肝癌表现类似, 容易引起误诊。因此, CDFI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敏华.消化系疾病超声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2:74~76.

[2]田家玮, 姜玉新.临床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44~147.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5

高档实时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 质量层次 原装进口 数量 1 是否与医院现有设备配套使用(配套使用设备品牌及型号): 否 设备配置要求及用途:(填写购买该设备的用途和主要功能)满足妇科病人诊疗需要 具体技术参数: 请用多级序号标注序号

1.彩色超声诊断仪: ★1.1 原装进口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由制造商品牌所在国生产(以注册证为准),所提供机型为2011年首次注册的全新机型,以注册证时间及生产地为准

1.2 显示器:≥19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显示器 1.3操作面板设有前置升降开关,面板高度可调节,升降范围≥150mm 1.4 全数字化宽频带波束形成器

1.5 二维灰阶显示及分析单元 1.6 M型显示及分析单元

1.7 彩色多普勒显示及分析单元 1.8能量多普勒显示及分析单元 1.9 脉冲多普勒显示及分析单元 1.10连续多普勒显示及分析单元 1.11方向性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1.12组织谐波成像技术 1.13脉冲反相谐波成像技术 1.14空间复合成像技术(选配)★1.15屏幕显示最大可视可调动态范围:≥199dB,可逐级1dB可视微调(须提供屏幕显示最大动态范围及调至198dB图片共2张证明)

1.16双幅实时动态显示功能,同时显示黑白二维及彩色血流的实时动态图像 ★1.17具有频率复合成像技术,屏幕可显示,多级可调,可结合其他技术同时使用(须提供彩页宣传文字介绍资料或白皮书)1.18斑点减少滤波技术 1.19所有探头均具有宽频可变频技术,支持2D/C/PW 等模式 1.20 Quick Scan 单键优化:通过一键操作迅速优化多种参数,自动优化图像 1.21图标指示功能,可任意选择剪贴板中存储的影像,进行回放、调节、测量、分析和诊断 ★1.22 动态核磁技术:消除斑点噪声伪像,增强边缘显示,显著提高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多级可调,以满足不同组织对图像不同要求,支持所有探头,并可结合其他图像优化技术 同时使用 ★1.23具有多国语言包括中文菜单、中文文本输入(提供图片证明)

2.测量和分析部分(B型、M型、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

2.1 一般测量 2.2多普勒测量与分析

2.3 妇科测量与分析 2.4产科测量与分析,具有胎儿体重孕龄、评估,生长曲线等多种显示

2.5 外周血管测量与分析 2.6心脏测量与分析 2.7胎儿心脏测量与分析

3.探头规格

3.1 频率:每个探头都是超宽频带变频探头,具有多个中心频率可选择,独立变频 3.2所有探头均支持3D成像 ★3.3探头规格: 3.3.1性能:超宽频带变频探头,频段或频率数字双重显示模式,探头在二维模式下中心频率最大可选择≥6种;多普勒频率可最大选择≥2种;中心频率的变频频段或频率具体数字在屏幕上可视可调 1

3.3.2类型:电子相控阵,电子凸阵,电子线阵 3.3.3凸阵:2-8MHz,基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谐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可视可调 3.3.4线阵:5-12MHz,基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谐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可视可调 3.3.5 腔内凸阵:2-4MHz,基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谐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可视可调 3.4探头接口:激活探头接口≥3个,接口大小一致,2D及3D探头接口通用

4.输入/输出信号:

4.1 输入:USB2.0、DICOM、外部音频

4.2 输出:DVI、VHS、S-VHS、音频输出、USB2.0、DICOM ★4.3 主机内置一体化USB接口≥4个,须提供全部4个USB接口(提供图片证明)5.二维成像主要参数 5.1 扫描线:每帧线密度≥380超声线 5.2 声束聚焦:发射≥8段,接收自动连续聚焦 5.3 数字技术:接收数字式声束形成器,连续动态聚焦,可变孔径及动态变迹

5.4 谐波成像基波频率个数:≥3个 5.5 线阵探头梯形成像技术,支持二维、彩色和PW模式

5.6 回放重现:2D灰阶图像回放≥5000帧 5.7预设条件:针对不同的检查脏器,预置最佳化图像的检查条件,减少操作时的调节,及常用所需的外部调节及组合调节 5.8增益调节:B、B/M、C、D可独立调节,TGC≥8段增益补偿调节 5.9最大显示深度≥30cm,最小显示深度≤2cm(提供图片证明)6.频谱多普勒 6.1方式:脉冲波多普勒(PW)、高脉冲重复频率(HPRF)、连续波多普勒(CW)6.2显示方式:B/D、B/C/D 6.3零位移动:≥8级 2

6.4最小取样宽度≤0.5mm(需附图证明)6.5实时多普勒频谱自动包络并完成频谱测量计算 6.6实时三同步功能 7.彩色多普勒 7.1显示方式:速度方差显示、能量显示、速度显示、方差显示 7.2显示控制:零位移动、黑/白与彩色比较、彩色对比 7.3显示位置调整:线阵扫描感兴趣的图像范围:-15°~+15 8.内置一体化实时三维超声成像 8.1 3D成像单元:具备自由臂3D成像、静态3D、实时立体3D、4D 8.2 具有观察不同器官组织的多种3D重建模式,且可复合 8.3多种三维显示模式,包括 表面模式(一般,柔和)透明模式(最大模式,最小模式,X线成像模式)亮度模式

8.4 具备3D立体图像编辑切割功能 ★8.5 具备以下3D扩展成像功能 8.5.1智能断层成像:可将3D立体数据沿A、B、C三个正交平面分别进行连续平行断层切割,并可实时扫查,同屏显示≥24幅不同深度图像,断面间距0.5mm-5mm可调(提供图片证明)8.5.2任意剖面成像:3D立体数据内任意切割进行剖面成像通过直线或曲线切割后进行剖面成像,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分析感兴趣区,对产前系统筛查、疑难病例会诊和科研教学等极具价值(提供图片证明)8.5.3 容积CT立体成像,包括立方体CT、交叉CT两种,观察感兴趣区的空间位置和内部结构。

9.超声图像及病案管理系统: 9.1数字化硬盘容量≥250GB,可永久存储动、静态图像,屏幕可显示硬盘容量数据信息 9.2动态图像、静态图像以PC通用格式直接存储,无需特殊软件即能在普通PC机上直接观看图像

9.3 具有图像存储与(电影)回放重现单元 3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6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6-01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部分门诊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共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42.03±10.19)岁,病程50d~30年,平均6.5年,均符合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已排除其他心肺疾患;选取年龄、性别与HHD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正常组,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为26岁~66岁,平均(53.4±11.8)岁,均为门诊体检健康者,无心肺等疾病。

1.2 仪器和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 Logic7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探头频率2.8~3.6 MHz。检测方法及指标:受检者平卧或左侧卧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连接心电图,对受检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检查,主要观察各房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变化,以及各室壁运动情况。以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腱索水平的舒张末、收缩期的左室内径及左室壁厚度,以此得出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率缩短分数(FS%)、每分钟搏出量(Co)。频谱多普勒主要观测各瓣口频谱形态,血流速度,测量二尖瓣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记录快速充盈期E峰、左心房收缩期A峰值,E/A。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观察各瓣口血流方向、速度,有无返流及其程度(大小、面积、部位)。肺动脉压测定应用三尖瓣返流差法评价,应用连续多普勒(CW)测出三尖瓣返流速度,用简化的柏努力方程(PG=4V2)计算出返流差(PG),再加上右房压(一般按10 mmHg,1 mmHg=0.133 kPa),估测出肺动脉收缩压。

1.3 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诊断按1989年全国肺心病心功能专题讨论会提出的我国肺动脉压的诊断标准,静态下,肺动脉收缩压大于4.0 kPa(30 mmHg)为肺动脉高压,这里两组肺动脉压均为肺动脉收缩压。以上各测值均取连续3次测值的平均值。

1.4 HHD的临床诊断标准 凡是甲亢患者有下述心脏异常表现之一者,可诊断甲亢性心脏病:①心脏增大;②心律失常;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诊断时需要排除同时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改变[1]。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HHD组与正常组参数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18例HHD心脏四腔均大3例,左房、右房、右室增大7例,左房、右室增大3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 14例,<50% 4例,EF、FS及Co、快速充盈期峰值血流速度、房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峰值充盈速率的平均测值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大多正常或高于正常;HHD组均存在瓣口返流,其中二尖瓣、三尖瓣中-重度返流;4例HHD者有瓣膜增厚,1例可见二尖瓣脱垂;11例HHD肺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收缩压高于正常,其中轻度增高(30 mmHg~50mmHg)5例,中度增高(51 mmHg~80 mmHg)6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对照组中仅存在二尖瓣、三尖瓣轻微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1例。

2.2 动态心电图特征 18例HHD患者 24小时平均心率(93.9±11.3)次/min,显示过早搏动最常见(占60%),如频发房性期前收缩7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例,同时可伴有心动过速如室上速、窦速。其次阵发性或持续性的房颤或房扑8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4例;除上述各种心律失常外,表现为一过性及持续性缺血性STT改变4例,占26.7%。对照组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67.9±11.4)次/min,仅见偶发过早搏动,未见心肌缺血改变。

3 讨论

甲亢性心脏病(HHD)是由于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肌蛋白的合成、心肌代谢、心肌收缩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电生理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2]。心肌交感神经兴奋亢进,儿茶酚胺作用增强,从而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脏总容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呈高负荷高动力状态的结果,左心室每搏量、每分钟搏出量增加,各瓣膜血流速度均增快,同时伴心率增快。HHD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房室腔扩大,早期可见左房扩大、室壁增厚活动幅度增大、心脏搏动增强,晚期可出现以左心房、左心室扩大为主的全心扩大,超声表现与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类似。从表2可以看出:HHD组的EF%、FS%、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HHD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本组HHD的超声心动图可见13例心脏扩大者,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排血量均增大,心脏代偿而无心力衰竭的表现,但舒张功能减退。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为甲亢患者行动态观察,以期早期发现HHD患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这对提高治愈率,判断疗效,减轻心肌损害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临床确诊甲亢性心肌病的重要辅助诊断。

参考文献:

[1] 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072.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膀胱恶性肿瘤病例, 男36例, 女11例, 年龄33岁~75岁。术前均做超声检查, 术后经病理证实。

1.2 仪器

采用TO SH IBA 350 pro、G E 500 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 M H z进行检测。

1.3 方法

检查前1.5 h患者饮水500~1 000 m L, 适当充盈膀胱。患者取仰卧位, 褪裤至耻骨下缘, 暴露耻骨上区。涂上耦合剂, 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 对膀胱进行纵、横、斜等多切面连续扫查, 务必按顺序扫查, 不遗漏每一角落, 必要时加压、变动体位。对膀胱前壁、顶部、颈部等要仔细观察, 前壁肿瘤较小时, 可用高频探头扫查;观察膀胱后壁时, 要适当调低远程补偿。发现肿瘤, 首先观察肿块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膀胱壁完整程度, 对周围器官的浸润程度以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及周围的血流情况, 记录收缩期峰值流速 (Vmax) 、阻力指数 (R I) 等。

2 结果

移行上皮细胞癌36例, 腺癌5例, 鳞癌4例, 前列腺癌直接浸润2例。单个病灶41例, 多个病灶6例。13例位于左侧壁, 11例位于右侧壁, 15例位于三角区, 2例位于前壁, 3例位于顶部, 1例位于后壁, 2例位于颈部。呈乳头状或菜花状31例, 结节状10例, 弥散性6例。最小病灶约10 m m×11 m m, 最大病灶约59 m m×78 m m.基底部增宽39例。肿瘤内部或基底部可见血流信号33例, 血流信号不明显14例;R I0.39~0.71, Vmax22.5~69.8 cm/s.伴凝血块4例, 伴膀胱结石3例, 伴肾积液、输尿管扩张2例。超声诊断膀胱恶性肿瘤符合率为91.76%, 误诊率约8.24%.

3 讨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 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两类, 而大多数的膀胱肿瘤是恶性肿瘤, 其中以移行细胞癌最多见[1]。膀胱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且发病率逐年递增[2]。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症状, 可呈间歇性, 晚期病例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超声检查是目前筛查膀胱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 简单、方便, 经济, 无痛苦, 可重复检查。二维超声可观察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彩色多普勒可进一步了解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流情况。

膀胱肿瘤的声像图特征: (1) 膀胱肿瘤的好发部位是侧壁、三角区, 其次是后壁、顶部等;多数单发, 也可多发。 (2) 膀胱肿瘤主要呈外生性生长, 形成乳头状、息肉状或菜花状突起, 有蒂与膀胱黏膜相连, 瘤蒂粗而短;也可呈浸润性生长, 形成扁平或斑块状黏膜增厚, 基底宽, 此类型与腺性膀胱炎较难鉴别。 (3) 肿瘤多呈中低回声,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规整, 内部回声不均匀, 部分可见斑点状或半环状强回声。肿瘤侵及肌层时, 膀胱壁回声模糊, 连续性被破坏、中断, 出现“零乱不齐或缺损”现象[3]。进一步浸润到周围脏器时, 则与周围脏器分界不清。 (4) CD FI表现:直径约25 m m以上的肿块内部血流较丰富, 可见点状、短棒状、分叉状的血流信号, 血流信号从基底部膀胱壁向肿瘤内伸入, 且血流丰富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呈正比关系, 能量图可提高血流的显示率。频谱分析:肿瘤多呈动脉高速高阻的频谱。实际工作中, 有时候会遇到不规则的凝血块与肿块较难鉴别, 用彩色多普勒检出有血流信号和检测到动脉高速血流频谱, 对肿瘤的诊断更有帮助。

膀胱肿瘤还需与如下疾病相鉴别: (1) 凝血块:不规则形弱回声, 扁平且大, 透声性好, 膀胱壁回声完整清晰, 主要鉴别点是其可随体位变动而移动和内部没有血流信号, 以及治疗后膀胱内异常回声减少或消失。患者一般有血尿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和结合超声观察, 对凝血块的诊断更确定。治疗消除凝血块后, 要及时复查, 以免漏诊一些隐藏在凝血块中的小肿瘤。 (2) 慢性膀胱炎:其声像图特征是膀胱壁广泛性增厚、毛糙, 回声稍增强, 可呈小房、小梁样改变, 常有尿路反复感染或前列腺肥大等病史, 结合临床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3) 腺性膀胱炎:多呈不规则增厚, CD FI显示其内血流信号稀少, 呈星点状, 频谱多普勒分析多为静脉血流信号。

膀胱恶性肿瘤的检查方法有很多:超声、CT、M R I、造影、膀胱镜等, 目前以膀胱镜下取样活检为主要的诊断手段, 但膀胱镜检查有其局限性, 一是有创且不宜多次重复检查;二是膀胱镜对尿道狭窄、严重感染、膀胱巨大占位病变等病患较难开展。超声检查虽不受此限制, 但超声检查对小于5 m m的肿块几乎检测不到, 对前壁、顶部的小肿块因受超声混响伪像干扰等易漏诊, 有时候对膀胱肿瘤的分期也欠准确。所以, 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 临床医师要重视临床资料, 仔细认真按顺序扫查, 不轻易放弃扫查盲区, 同时结合膀胱镜、CT、M R I、造影等检查, 综合分析, 进一步提高对膀胱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为临床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龚渭冰, 徐颖.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333-334.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1056-1057.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4年2月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发育异常的70例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对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和病理学结果进行研究。随机将孕妇分为2组各35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超声的方式进行检测, 试验组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式进行检测。对照组产妇35例, 经产妇8例, 初产妇27例;年龄21岁~39岁, 平均年龄 (30.3±5.1) 岁;孕周20周~38周, 平均 (28.3±3.1) 周。试验组产妇35例, 经产妇7例, 初产妇28例;年龄20岁~39岁, 平均年龄 (30.5±5.1) 岁;孕周20周~38周, 平均 (28.3±3.1) 周。2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使用东芝SSA-340A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3~5 MHz, 按照产科常规方法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 对于胎儿畸形进行记录, 对于保留胎儿的孕产妇进行后期的跟踪检查, 待分娩后对胎儿进行检查。试验组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 产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探头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 对患者体内胎儿进行全方位检测, 仔细观察体内胎儿外形及内部结构。

1.3 评价标准

对70例产妇的产前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产前检查显示胎儿严重畸形的产妇进行引产后, 对胎儿具体畸形情况进行记录。其中对照组引产4例, 试验组引产3例, 对于检测出的双足内翻, 脑积水, 以及唇裂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试验组检测双足内翻5例, 脑积水7例, 唇裂12例, 总检出率为68.57%;对照组总检出率为11.43%,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例 (%)

3 讨论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因素的干扰或是遗传缺陷时, 将有可能造成胎儿器官发育的异常, 若产妇没有及时进行检查以及处理, 对于产妇家庭是一种沉重打击,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产前检测方法也逐渐完善[2]。在本次研究中, 针对产妇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产前检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检测, 试验组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式进行检测。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 试验组在对于双足内翻, 脑积水, 唇裂等胎儿畸形均能准确的检测, 而对照组检测结果准确率不高。此外, 试验组患者采用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更加全面地诊断胎儿的整体状态, 并可以提供出清晰的图像供产妇以及医师进行判断,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诊的可能性。与常规的方式相比较,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更加直观的认知, 对于胎儿出现的畸形能够更早地发现与治疗。此外, 其价格经济实惠, 产妇以及产妇家属能够接受[3]。在2组胎儿畸形的检测比较中, 试验组的检出率为68.57%, 对照组的检出率为1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于胎儿畸形的检测中,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针对胎儿进行检测, 检出率较高, 为优生优育和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且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信息, 患者及家属较为满意。因此,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中意义较大,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彦婷, 董新芬.二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37例中的应用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 (9) :1241-1242.

[2]毛明丽.彩超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5) :36-37.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患者156例, 均为女性, 年龄18~70岁, 平均42.5岁, 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肿瘤82例、恶性肿瘤74例。

1.2 仪器

使用MEDISION公司ACCUVIX V10高分辨力彩色超声扫描仪, 探头频率8~15MHz。

1.3 研究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乳腺, 采用二维成像常规检查乳腺, 确定肿块有无及部位, 详细记录肿块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 有无微小钙化, 肿块后方回声, 腋窝淋巴结肿大情况, 计算肿块最大切面纵横比, 再使用多普勒功能观察肿块内血流多少、分布特点, 频谱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 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 确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56例肿块, 均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 其中良性82例 (乳腺纤维腺瘤35例, 乳腺增生8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 单纯囊肿21例, 炎性肿块8例) , 恶性74例 (侵润性导管癌51例, 导管原位癌13例, 黏液癌7例, 典型髓样癌3例) 。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学特点见表1。

彩色多普勒显示多数乳腺恶性肿瘤内部和周边探及丰富血流信号, 阻力指数多数>0.7。本组74例恶性肿块中血流丰富者58例, 占78.4%, 阻力指数>0.7有49例, 占66.2%。156例肿块中, 良性82例, 恶性74例。而二维超声诊断出良性76例, 其中误诊为12例;诊断恶性80例, 其中误诊为18例。二维超声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8%, 灵敏度83.8%, 特异度78.0%。

3 讨论

二维声像图:对照病理结果, 各类型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图特征如下, 乳腺纤维瘤呈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的实性低回声团块, 内部回声均匀或稍欠均匀, 纵径小于横径, 血流信号不丰富或周边见血流信号。单纯囊肿表现为囊性肿块, 边界清晰, 后壁回声增强, 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 多为单发。乳腺增生症表现为乳腺组织结构紊乱, 回声不均匀, 导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 局部形成不规则低回声结节, 边界欠清晰, 回声均匀, 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炎性肿块边界不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 后方回声增强, 周边或内部有点状血流信号。各类乳腺癌的超声图依赖组织特性稍有不同, 其共同特征边界不清晰, 形态不规则, 呈蟹足样浸润周围乳腺组织, 内部回声不均匀, 部分可见微小钙化, 血供丰富或较丰富。应用二维方法, 本组中有18例良性肿块误诊为恶性, 包括纤维瘤9例, 增生结节5例, 炎性肿块4例, 其中纤维瘤较大, 呈分叶状, 形态不规则, 且频谱多普勒Vmax:30.5cms, RI:0.75, 考虑恶性可能大, 术后病理示纤维瘤。增生结节与炎性肿块因肿块边界不清晰, 形态不规则, 内部回声欠均匀而误诊, 应注意结合病史加以鉴别。12例恶性肿块误诊为良性, 考虑肿块较小, 内部构成均一, 对周围组织侵润程度轻等原因缺乏恶性影像特征。

血流参数的诊断价值:乳腺肿块的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 各家报道不一, 国内学者通常把Vmax>20cms, RI>0.7作为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标准[1], 但当肿块较大、生长较快或呈分叶状时良性肿块亦可流速加快, RI增高。姜燕茹等研究认为RI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方面无明显意义[2]。笔者认为流速和RI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不是绝对的, 必须在二维超声诊断基础上, 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准确性。穿入型血流为乳腺癌表现之一, 肿瘤内血流的分布及滋养血管的内径多不规则。

综上所述,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有重要价值, 随着超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超声检查将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56例乳腺肿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分析其成像特点, 全部病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 二维超声鉴别乳腺肿块正确率分别为80.8%, 灵敏度83.8%, 特异度78.0%。结论 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乳腺肿块,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1]张缙熙, 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27.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10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甲状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 占甲状腺全部肿瘤的2.7%~17.0%, 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 多发于年轻女性, 对生命威胁很大。作者曾总结报告高频超声和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1]。近年来, 随着超声诊断仪的不断改进, 超声显像的分辨力和彩超的敏感性已有很大提高, 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我院自1998至2010年以来, 使用高档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90例。本结合文献进一步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新型彩超检查90例甲状腺癌患者, 男28例, 女62例, 年龄13~74岁, 平均44.2岁。84例发现颈前肿块, 多数近期增大明显, 最短者7天, 最长者达50年, 4例伴有声音嘶哑。其余6例中, 2例因肿瘤位于胸骨后引起呼吸困难伴颈部肿胀而就诊, 4例肿瘤较小 (直径0.8~1.5cm) , 因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显像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5例, 滤泡癌11例, 髓样癌5例, 未分化癌4例, 混合型癌4例, 鳞癌1例。90例中, 17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Philips IV22型和GE Voluson E8型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系统, 探头频率为7.5~12MHz。检查方法为常规直接接触法, 首先测量双叶甲状腺的大小, 然后观察甲状腺肿瘤结节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边界, 内部回声和后部回声, 甲状腺实质和肿瘤的血流情况。

2 结果

90例甲状腺癌中, 单发甲状腺肿瘤72例, 多发甲状腺结节18例。其中实质性结节79例, 占87.8%, 其余为实质性结节程度不同的液化。肿瘤结节最大为11.8cm×9.6cm, 最小为0.6cm×0.8cm。90例癌结节的二维声像图表现, 86例回声为中低水平, 占95.6% (86/90) , 其中84例为非均匀性, 占97.7% (84/86) , 仅2例 (2.3%) 结节回声均匀;另4例为非均匀性高回声。36例 (占40%, 36/90) 结节内钙化点或砂粒样回声。87例 (96.7%) 癌瘤结节的边界不规则, 多数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 部分呈蟹足样。90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51例结节内为丰富彩色血流型, 占56.7%;28例为中量血流型, 占31.1%;7例为少量血流型, 占7.8%, 仅4例 (4.4%) 为无血流型。无血流和少血流的结节一般体积相对较小, 本组11例少血流和无血流的结节中, 结节最大直径为0.9~2.4cm, 平均1.47cm。其余79例丰富和中量彩色血流的结节中, 肿瘤体积差异较大, 且彩色血流的多少与体积的大小关系不大。1例直径1.3cm的结节表现为火焰状彩色血流, 本组最小肿瘤0.8cm×0.6cm也表现了丰富彩色血流。49例 (54.4%) 超声提示恶性病变, 其余仅提示了肿瘤的物理性质, 未做病理性质判断。

3 讨论

近几年来, 随着超声诊断仪的不断改进和分辨力和敏感性的提高, 有关甲状腺肿瘤的二维和彩色超声诊断的进一步报道仍不断增加, 对其诊断准确性, 各文献报道间存在差别[2]。提高对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的关键是将其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良性病变进行鉴别[3]。根据甲状腺结节回声强度和内部结构的回声状态, 判断其良、恶性是困难的, 本组95.6%表现为不均质的或均质的中低回声, 高回声仅占4.4%。但是仅依据这种低回声水平判断肿瘤良恶性是不可靠的, 因为大多数甲状腺腺瘤和局限性甲状腺炎以及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也表现中低回声。肿瘤的边界回声和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情况对鉴别良恶性是有帮助的, 本组96.7%癌瘤结节的边界不规则, 多数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 部分呈蟹足样, 这与绝大多数甲状腺腺瘤边界光滑清晰, 有完整的包膜形成鲜明对照。而结节性甲状腺肿虽然有时边界也不很清晰规则, 但结节性甲状腺肿绝大多数为多发结节, 甲状腺癌瘤很少2个以上。癌结节内丰富的彩色血流表现出瘤体增长迅速, 供血量较大的特点[4]。本组56.7%丰富血流型和31.1%中量血流型也体现了这种特征。另外单发结节内钙化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本组40%癌瘤内有钙化或砂粒样回声, 这在甲状腺腺瘤中几乎没有出现过, 虽然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可以有钙化, 但前者绝大多数为单发, 后者为多发结节, 可为多结节多处钙化, 且钙化灶可以较大。尤其单发的小的甲状腺结节伴有小的钙化, 应高度怀疑癌的可能。本组4例临床触摸不到体检发现的较小癌瘤, 超声检查显示边界较模糊, 欠规整, 有较丰富彩色血流, 其中2例有砂粒样钙化点, 超声诊断促使临床进行了手术治疗。本组根据以上特征, 54.4% (49) 的超声明确提示了恶性病变的诊断, 明显高于以往报道的26.3%。以上资料表明, 新型的高档彩色超声仪, 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增大。对于超声难以判断良恶性和触摸不清楚的结节, 应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5]。本组14例触诊不清结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肿瘤细胞, 帮助临床确立治疗方案和手术决心。本组90例中, 31例 (34.4%) 术前对肿瘤的良恶性是不明确的, 术中冷冻病理检查, 才确定肿瘤性质, 使其得以根除。对于单发甲状腺结节伴有钙化, 无论大小都应及早下决心手术, 对于多发结节, 一旦某一结节增长迅速, 就行手术切除, 可以提高甲状腺癌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 新型的超声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提高了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在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 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占江, 蒋苏齐, 吴鸿莉, 等.高频超声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 2007, 35 (2) :262-263.

[2]管一帆, 董冰媛.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 2005, 22 (3) :252.

[3]Boris B, Visesl C.Ultrasonic evalu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nodules in echographieally multinodular thyroids[J].JClini U1-trasound, 1994, 22 (2) :71-75.

[4]Dirk B, Hans J B.Thyroid autonomy with color-coded imagedirected Doppler sonography:internal hypervaaculariztionfor the reeognition of autonomousadenomas[J].J Clin Utrasound, 1997, 25 (2) :63-66.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11

患者,女,41岁,因发现左侧颈部包块2个月来院就诊。查体:患者左侧颈部可见1个大小约3.0cm×2.0cm肿块,质较软,平卧位时肿块较大,坐位或立位时变小。超声检查:与左侧颈内静脉前方见一个大小约2.8cm×1.7cm×1.0cm实质不均低回声肿块,呈椭圆形,内部部分组织呈网格样,其大小形态随体位变化明显,局部颈内静脉受压变窄。局部颈内静脉前壁可见一个宽约0.5mm破口,此破口与瘤体相连,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颈内静脉内的血流束与瘤体血流相延续,多普勒探及瘤体内的血流为舒張期和收缩期连续的静脉血流,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峰值流速为30cm/秒。与左内静脉内的血流方向、性质、流速相同。超声诊断:左侧静脉假性静脉瘤。

讨 论

假性颈内静脉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多继发于血管壁外伤等。由于假性动脉瘤与静脉管腔之间破口较小,并且瘤体内充满血栓,一般检查很难明确诊断,易误诊为重大淋巴结等。用静脉血管照影检查,检查费用昂贵,并且为创伤性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清楚地显示瘤体大小、部位、相邻脏器关系及静脉壁受压情况。重复性强,可在动态情况下观察瘤体变化。CDFI:可发现静脉壁破口大小及与瘤体内血流连续情况,从而为临床的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回顾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资料齐全患者39例,其中男30例,女9例,年龄21~69岁,平均45岁。11例根据经皮肝穿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余28例根据血清甲胎蛋白结合肝癌影像学特征(螺旋CT、DSA、彩超或MR等)及临床综合诊断。

1.2 检测方法

应用GE V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空腹、平卧或侧卧,二维超声常规检查肝脏形态、大小,检测肝癌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声像图类型,显示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及测量内径,观察测量门静脉癌栓大小、形状及回声改变,彩色多普勒检测肝癌部及周边异常血流,门静脉及周围、肝动脉及分枝血流形态、特点。用脉冲多普勒显示其频谱,测量其参数。

2结果

2.1 门静脉癌栓部位

门静脉主干者13例,主干+左支+右支者8例,主干+左支6例,左支者6例,右支者3例,主干+右支者3例。肝癌声像图类型分布:弥漫型、结节型、巨块型中以前者伴发门静脉癌栓率最高,见表1。

2.2 二维超声表现

39例门静脉癌栓回声均表现为中等偏低回声,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形态不规则,呈菜花状或腊肠形,其中12例为部分充满型,显示为附于门脉管壁一侧或两侧的局限性实体回声,部分阻塞管腔,致使残余管腔内径狭窄变细;27例为管腔充满型,显示为有癌栓的门脉腔内无回声区消失,代之实性团块回声。癌栓后门静脉主干内径不同程度扩张,最宽处2.6 cm,最窄处1.5 cm,门脉左右支亦有不同程度增宽。大部分门静脉癌栓者其肝动脉极易显示,内径较正常增宽,最宽处达0.8 cm。此外,本组4例病例超声显示在癌栓完全充填的实性回声的扩张的门静脉周围形成蜂窝状或多条类似蛇行样管道,呈现海绵样结构。

2.3 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表现

12例部分充满型癌栓附着处血流色彩充盈缺损,癌栓侧壁与管腔之血流明显变细,周围呈间断的血流束,有明显血流加速现象,呈花色或明亮色,测得的最高血流速度为1.3m/s;27例充满型者癌栓处彩色血流全部中断,2例较大癌栓(直径2.4 cm)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扩张的肝动脉血流速加快,呈五彩血流,同时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区域均可探及门静脉样连续状低速,红、蓝相间血流信号。

3讨论

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肝癌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之一,20%~70%的肝癌患者伴有PVTT 形成,这类患者预后往往很差。同时,PVTT也是引起患者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恶化,肝内广泛扩散及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1,2]。门静脉癌栓直接影响到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效果。因此,早期确诊及正确判断PVTT的位置、栓塞程度,对病变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门脉癌栓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技术、CT、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CT诊断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影像技术,尤其是动态增强螺旋对瘤栓有较高的检出率,但由于CT是横断面扫查,不能直接按血管走行方向随意观察其不同角度和血管的连续性,较难明确门脉瘤栓累及的确切范围,且费用高,不能重复检查[3]。MRI对门静脉癌栓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显示栓子的范围、大小及周围侧枝循环的情况,其不足是评价门脉栓子时,呼吸或流动伪影类似门静脉腔内小瘤栓,且空间分辨率差限制了其应用[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PVT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但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目前已不作为PVTT的常规检查。超声检出PVTT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无创伤、可重复、动态观察、敏感度高、价廉等优点,因而成为术前评价肝癌患者门静脉受侵首选的影像学方法。超声显象可在任何角度、任何切面进行连续动态观察,能顺着门静脉及其分支走向清晰地显示门静脉管腔及血流情况,从不同断面显示门脉各段不同的声像图,内径在1 mm左右的管道即能被超声显示。它不仅能辨别其内有无异常组织的回声及其血供状态和性质,且能对癌栓的大小、形态、数量、部位及浸润程度进行动态及连续性的扫查,观察周围病灶情况,从而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内血栓鉴别[4]。

门静脉癌栓时血管往往因为癌栓的膨胀性生长而扩张,并且由于血管壁受侵或血管内癌栓膨胀性生长对管壁造成压迫,致使栓塞的血管壁不光滑、连续,并有外突结节。二维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径增宽或正常,本研究门静脉主干不同程度增宽,最宽处达2.6 cm,而门静脉肝硬化的门静脉内径极少达到这种程度。故当肝内有癌肿病变而门静脉有明显扩张时,应高度警惕有癌栓形成。门脉栓子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分为充满型和未充满型2种,癌栓多为充满型栓塞。充满型表现为门脉腔内无回声区消失,由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填充,完全阻塞管腔,与管壁界限不甚清晰,CDFI表现为门脉管腔血流中断,病变部位无血流显示;未充满型常表现为附于管壁的一侧或两侧的局限性实体回声,部分阻塞管腔,致使残余管腔内径狭窄变细,CDFI表现为门脉管腔血流充盈缺损或明显变细,偶尔可见五彩镶嵌状血流。若栓子内检出搏动性血流既可诊断为癌栓,本组2例较大的癌栓内可探及滋养动脉的血流信号,这是癌栓的特征性表现,可用来鉴别门静脉栓子的良恶性。另有4例发生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因为癌栓阻塞门静脉,使之压力增高形成的侧支循环,CDFI表现为在癌栓充满的门静脉周围见多条蛇行样暗带内向肝性花色血流或网状红、蓝相间血流信号。此外,门静脉癌栓时肝动脉内径亦可见增宽,血流加速,表明肝动脉血流量增加,以补偿门静脉栓塞后肝脏所减少的血供。因此,当超声发现肝实质有癌肿时,同时CDFI发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或肝动脉血流量增加,也应高度警惕是否有癌栓形成。

门静脉癌栓的位置与癌灶有明显的对应性,癌栓常出现在肿瘤附近的门静脉内,好发部位依次为:主干、左支及右支,而门静脉主干癌栓为各部位原发性肝癌的最好发部位。门静脉左支横部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呈水平走向,与矢状部形成90°~100°夹角,血流回旋,速度相对缓慢,使癌栓易于附着。肝癌大体类型通常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及弥漫型,其中弥漫型肝癌是超声诊断难点,与肝硬化不易鉴别,易漏诊。本组病例62%患者属弥漫性肝癌,证明弥漫性肝癌合并癌栓多见,门静脉内癌栓的发现是弥漫性肝癌的有力证据[5]。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可连续显示从肝内到肝外的整个门静脉系统及其与周围的解剖结构关系,从不同断面显示门静脉各段不同的声像图发现癌栓,定位准确,结合CDFI可以进一步证实门静脉腔内占位性病变的存在及其性质、提高栓子检出率、判断梗阻程度、确定门脉侧支循环的存在、反映门脉及肝癌供血动脉的形态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一步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Amitrano L,Guardascione MA,Brancaccio V,et al.Risk factors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liver cirrhosis.J Hepatol,2004,40(5):736-741.

[2]WinslowER,Brunt LM,Drebin JA,et al.Portal vein thrombosisafter splenectomy.Am J Surg,2002,184(6):631-635.

[3]顾莉红,李凤华.门静脉栓子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上海医学影像,2008,17(1):75-77.

[4]林礼务.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7,4(1).

上一篇: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下一篇:经济基础下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