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构成课程(共3篇)
二维构成课程 篇1
二维构成作为美术设计院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课程主要概括了“三大构成”中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相关的一些知识。在我国高等艺术设计类院校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原因在于“构成”的教育理念揭示了艺术设计元素的内在规律, 使得感性的艺术设计问题概念化与科学化, 从而提高了高校低年级学生对造型设计艺术规律的认知与技能的掌握。为了使“二维构成”能在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学生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满足我们的教育需求, 势必要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二维构成课程的教学需适应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 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我国高校设计专业的构成课程普遍开设于20世纪80年代, 大部分是直接照搬国外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模式与体系。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但由于发展过快, 高校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突出, 表现在构成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技法, 轻理论
二维构成课程是美术和设计的基础学科,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涉及的是一些平面范围内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点、线、面以及与它们密切相关的肌理和色彩的问题[1]。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是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的, 因而应该是灵活多变, 而不是机械死板的。这就要求学生要灵活掌握关于点、线、面三元素或与这三元素有关的综合组织关系与形式法则。教师应告诉学生如何对元素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理性分析, 并根据自己对审美的认识与理解, 营造出一种满意的组合形式与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过于强调对技法的表现。比如在平面构成设计的教学中, 学生还在为做作业而做作业。比如在做关于重复、渐变、特异、聚散等造型方法的训练时, 学生只是套用概念, 没有进行深刻的理解。还有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没有自己的创意, 只想去抄袭和模仿。很多学生觉得只要作业概念正确, 漂亮整齐就行了。再比如在色彩构成的练习中, 对色彩的三要素的掌握过于机械, 有教师甚至要求学生完全按照百分比表格来调颜色。有些学生做完作业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只要作业颜色涂得均匀, 图形好看就行了。这些教学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束缚了学生审美能力的自我提高。
2. 忽视了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现在, 许多设计院校的二维构成课程只是对要素、形式法则、色彩等讲解得比较多, 学生的作业与专业知识的联系较少。大家都认为二维构成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创造的能力。许多院校没有在构成基础课与其他课程群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系统,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传授了形态、质地、色彩等相关知识, 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对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理论知识的延伸。学生缺乏专业常识, 使得其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 形态设计所需的思维方式、方法、表现技法等只能在他们以后的课程学习中逐步完善, 从而影响了整个专业培养的进度。比如, 在一些设计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二维构成课程是与影视动画专业的课程一起上的。同一个老师, 完全一样的讲授内容, 这就使得二维构成课程与环境艺术专业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和分化状态。常规二维构成课程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不适于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二维构成教学中关于在二维空间中把握点、线、面的构成关系和形式法则的讲授,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很抽象, 课程内容与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样就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要使二维构成课程与专业紧密联系, 突出构成教学的专业特色, 就必须针对这一专业进行二维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
3. 没有重视创意思维的培养
目前, 设计院校的很多教科书都是从原理的角度来进行二维构成的训练。虽然一些新教材已开始重视创意思维的训练, 但由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部分的严重脱节, 不注重对构成现象创造性的主观分析和开发, 使学生不能从具象的思维方式转入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中, 虽然课题的布置要求进行创意, 但大都是一些普遍的原理和规律, 缺乏针对性的关联探讨和系统的适用于视觉传达专业的理论指导[2]。二维构成课程强调要在反复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却忽略了设计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穿插与渗透, 使得学生对二维构成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到枯燥, 没有创新意识, 不能形成独立的专业设计知识理论体系。
4. 课题表达介质单一
目前, 很多艺术院校的二维构成课程作业仍以传统的颜料绘制为主, 其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二维构成的训练应该是对二维空间元素的审美规律的把握和创造性的运用, 而不是对某种介质的掌握。单一的手工制作二维构成作业费时费力, 学生被迫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画面的精工细作上, 从而忽视了二维构成课程的学习目的, 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比如, 在一些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 学生在上二维构成课程的时候经常为了完成作业而熬到深夜,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如释重负。试想, 这种被动的、机械的学习方式怎么能够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作用, 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 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 确立教学目标
“二维构成”教学并不是为构成而构成, 为造型而造型。作为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学科, 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生综合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所以在具体的课程培养目标中, 应该把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以此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注重必须解放思想, 从多层次、多渠道及多模式方面来培养设计人才。
2. 更新教学理念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 创意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受旧有思维形态的影响, 学生的思维方式很难从具象向抽象转换, 所以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开展引导型教学, 由传统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转变为教师因势利导, 而学生自主学习。
3. 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人们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 这就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上的探索,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现新的方法, 建立新的理念。如如何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出一条更科学、更合理的知识链;如何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知识含量;如何能够实现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和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课程的教学改革步伐。
二、二维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 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设计专业二维构成课程内涵的基础上, 改进课堂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改进教学内容
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 要求改进之后更能符合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大纲, 特别是满足构成课程中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二维构成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 但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它必须与以后的专业课程产生联动关系。这就要求针对相应的专业拓宽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二维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同步思考涉及专业的诸多问题,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比如, 在进行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练习时, 笔者布置课题“比较色彩在东西方传统绘画中的表现”或“比较色彩在西方传统与现代绘画中的表现”, 要求学生就此课题分别找两张自己喜欢的东西方传统绘画, 从中提取可借用的色谱, 再用所取的色谱进行色彩组合的色面积练习, 最后将这两组练习进行比较, 感受不同的色彩感觉与氛围, 并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这样,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 而且使知识得到了延伸与拓展。
2.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重视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思维方法和训练方法上对二维构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活学”是学习的关键, 而活学就是理解[3]。比如, 在谈及抽象形态的造型时, 尝试变抽象理论为具象形态, 首先必须强调点、线、面是相对的。比如说, 黑板相对于整栋教学楼来说是一个点, 但当我们坐在教室面对黑板时, 它却变成了面。这就是点在大小上的相对概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概念化, 应该把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 从宏观、微观、多维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二维形态中的构成元素, 使他们能充分发挥造型技能, 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二) 注重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学不能与专业设计教学相脱节, 相互间应有一定的延续性。比如, 在教学中我们应经常组织主题座谈会, 使学生能直接与各专业的教师对话, 提高学生参与讨论和钻研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 二维构成是构成的形式探索, 更是掌握设计思维的基础能力训练。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转换是教学的难点, 也是以往教学的薄弱环节。比如, 视觉传达专业的二维构成教学将“平面构成”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不同的构成形式所蕴涵的设计思维的训练上。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 鼓励他们提炼和归纳抽象的造型形态。在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急速发展的今天, 二维构成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 而不是提供答案。我们应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论分析, 再结合设计实践, 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研究的范围, 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和摄取专门知识的能力。
(三) 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艺术设计学科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的专业人才。“二维构成”设计作为设计的基础学科, 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知识是有限的, 而创造力是无限的[4]。作为设计者, 必须使创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 我们要强调“二维构成”教学不是简单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手段, 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是一种合理利用二维空间的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在长期的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二维构成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将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与到学生的创造过程中, 使学生学会通过综合手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开发, 克服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而创造力明显偏弱的困难, 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 使二维构成的训练回到它的本质轨道上来。
(四) 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在以往的二维构成训练中, 学生采用颜料这种单一介质进行, 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手工制作上。这不但费时而且耗神, 还拉长了教学的实验课时, 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 应加强对“现代化工具”的接触与掌握。除了“徒手”练习外, 加入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运用电脑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构成练习, 从而节省制作时间。此外, 数码相机也是可以为我们所利用的介质。比如, 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点、线、肌理的精彩画面, 而数码相机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并表现这一切。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 要帮助学生学会去生活中发现、发掘潜在的形式美。当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把握一个“度”, 牢记创意、手绘草案在前, 电脑制作在后, 切勿使学生过于依赖电脑和彩色打印等先进技术手段, 而厌倦、反感传统的训练方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构成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的结合, 开拓大脑、活跃思维, 合理运用介质, 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三、结语
只有让学生在二维构成课程的学习中了解形式的审美标准, 保持良好的艺术感觉, 才能把抽象的基础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每个学生都形成一套完善的基础设计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为其今后的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卢健.平面构成[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4.
[2]胡燕欣.构成新概念——平面篇[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3]孟国华.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革新[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4.
[4]宫六朝.设计色彩[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二维构成课程 篇2
“公益动画短片” 要求:
1.给Flash动画配上声音、音效、音乐,片长时间为1分30秒左右。2.具体剧本内容可自己拟定。(备注:延续动画概论课程的第二次“画分镜头剧本”的作业,把静态分镜头画面完善成动态的动画短片)。3.充分运用课程知识,体现运动规律的合理性,动画的夸张性; 4.运用分镜头画面的知识来设计镜头,使用Flash软件完成动态画面。
5.完成课程设计相关说明,内容包括:操作步骤、制作过程中的图片、制作体会,参考文献等等,并说明使用的软件版本。
课程设计说明的格式要求:
第一章 公益动画短片的设计方案
(参考传统二维动画制作流程,完成前期设计阶段的描述,要求附上文字剧本、分镜头画面剧本,分镜头格式按照之前要求规范化书写)第二章 制作步骤
2.1 角色造型与场景造型的设定
2.2 按分镜头画面完成镜头的运动与组接,以及场景的转换 2.3 每一个镜头中的动画部分 2.4 声音、音效、音乐的加入 第三章
总结(心得体会)
6.应交文件:一个光盘【动画源文件(.fla)、发布文件(.swf)、课程设计说明文档电子版】; 一份打印稿纸质的文档;
备注:要自己独立完成;文件要齐全,装入课程设计袋中。
第17周星期五(12月28日)交
课 程 设 计(说 明)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二维构成课程 篇3
课研组经过多年来不断深入研究与推广,其成果已在我校艺术教学领域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下的知识体系更新
在党中央贯彻执行“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学部一贯坚持“设计基础教学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的明确方向,对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与更新,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国际性与实用性。以空间“维度”来划分专业知识范围,重构艺术设计各专业间共通的核心基础。尤其注重培养骨干教师与后备力量,多次组织老师外出考察交流与深造,在教育部举办的“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接受中央美术学院博导周至禹教授的《形式基础》课程教学培训,以求与先进设计教育接轨,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初具规模,辐射到多个应用领域
教研组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成果的梳理、总结与教材建设。通过对现有的教材研究发现,有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的将绘画与设计表现较高地融汇在一起,但对知识点的讲解均不够具体深入。
由我部彭红教授所著,被列为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的教材《二维构成设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特别是知识点的讲解比较充分,强调了二维构成设计可以更注重表现技法与审美层面以及跨领域之间的结合,将二维的表现方式运用在三维立体空间设计中,可以到达表达情绪、完成空间运用功能、协调画面美感的作用。教编组计划在新版教材中将部分范图放大,再甄选优秀作品作为案例,并在图注中对知识点充分阐述。将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地、开拓性地用肌理的表现形式来尝试出更多传统工具达不到的效果。还新增“二维插画设计”内容,提前介入其技法表现的分析研究,让构成基础知识为后期动画专业相关课程做好铺垫。
三、集体研讨、多元互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师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多班级同步授课的情况,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与分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互动、学生自主表述相结合,班级授课、分组或个别辅导、释疑相结合等方法已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常规练习与特色小测试、小竞赛相结合等方法,充分尊重师生的创造性与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氛围更活跃、热烈。
四、实现“设计基础”与“专业设计”的无缝链接
课程注重“设计基础”与“专业设计”之间的关系与衔接。搭建从基础到设计之间的桥梁,使“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基础教学中就给予高度重视与体现。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充分调动、尊重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继续通过丰富的主题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共同的教学目的。
五、全方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采用课堂内外的实验室传统面授教学、网络教学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手段,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开放式教学。为全面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方式与多样化的设计表现手段,有效提升设计基础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课程强调从传统的“徒手”表现能力到电脑、数码相机、实验室等新一代传媒手段与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六、教学改革与探索齐头并进,教研成绩斐然
学校一直强调以教育的科学推动科学的教育,把教科研工作看作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力量之源。有彭红教授主持的重点教研项目《设计基础教学中从二维到三维的延续性研究》,其他主讲教师主持或参与有省、校级教研项目,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北大等出版社编写多本教材。随着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课题组的教师角色努力实现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以适应“教师必须具备高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
本文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重点教学项目《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高校艺术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JA13)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晓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教育信息化进入快车道.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深入剖析《纲要》信息化思路[J].中国教育网络,2010(07).
[2]易志敏.论构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间的互动关系[J].装饰,2011(05).
【二维构成课程】推荐阅读:
二维动画课程教学改革05-21
平面构成课程09-08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05-26
高职色彩构成课程设计05-25
二维检测07-22
二维参数05-26
二维重建06-08
快速二维09-08
三维转二维07-16
二维子空间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