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子空间

2024-05-18

二维子空间(共3篇)

二维子空间 篇1

1 引言

认知无线电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其核心思想就是使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发现“频谱空洞”并合理利用所发现的“空洞”的能力。认知无线电必须能够灵敏地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通过频谱感知功能发现频谱孔, 使得认知无线电能与周围通信环境相适应。认知用户不能对法定用户造成干扰, 应当能够独立、可靠地通过连续的频谱感知对法定用户进行探测, 这是认知无线电的一项核心功能[1~3]。

在实际应用中, 频谱感知应与一定的空域信息相结合, 在待测区域中布置大量的传感器或者阵列天线, 通过频谱感知算法来估计待测区域的干扰温度值, 从而判断待测区域的白空、灰空或者黑空特性, 为认知用户的频谱接入提供了前提判断。

在实际的复杂无线场景下, 如何能够有效准确地进行频谱感知成为了难点。本文着重对二维空间谱估计加以研究, 在低功率复杂无线场景下来判定认知无线电的干扰温度值。

2 干扰源个数的估计

在进行频谱感知研究中, 我们假设对授权用户的信息完全未知, 首先对待考察区域中的授权用户的个数进行估计。

(1) Akaike信息理论准则 (AIC) 和最小描述长度准则 (MDL)

根据AIC和MDL准则, 在文献[4]中提出了两种检验方案, 这两种方案无须人为设定阀值, 信源数的取值使AIC或MDL准则达到最小。

在基于AIC的方案中, 信号数k (8) 从中选取, 使下列准则达到最小, 则有:

式中, 是样本协方差矩阵Ruu (8) 的第i个特征值, M是计算Ruu的快拍数, N是阵元数。式中的第一项可以由对数似然函数直接求得, 第二项是由AIC准则引入的罚函数。

在基于MDL准则的方法中, 信源个数由使如下判断公式最小化的参量d决定, 即。

则有:

同样, 上式的第一项由对数似然函数直接得到, 第二项是由MDL准则引入的罚函数。

MDL准则可以得到信源数的一致估计, 当取样数较大时, 估计信源数一般不会大于实际信源数, 即较少出现虚警概率;而AIC准则在取样数较大时存在一定的虚警概率, 即可能估计信源数大于实际信源数, 可是当取样数较少时, AIC准则的漏警概率比MDL准则要小, 或者说, 当信噪比较低时, AIC准则的错误信源数的检测概率比MDL准则要小。

(2) 盖氏圆半径法

一般的信源估计方法需要利用取样阵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的大小进行估计, 实际上也可以不需要知道特征值的数值, 只要知道他们的分布即可。在文献[5]中, 充分利用酋变换输入协方差矩阵的盖氏圆盘定理, 估计特征值的位置, 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源数估计的新方法。文献中导出了一个新的信源数估计子函数, 称为盖氏似然估计子 (GLE) :

对上式应用AIC和MDL罚函数, 可以得到两个信源数估计函数。

盖氏AIC (GAIC) 准则:GAIC (d) ≈GLE (d) +d2+d盖氏MDL (GMDL) 准则:

信源数是使这些函数最小的自变量。

3 时空二维谱估计

在知道了具体的授权用户个数后, 也需要对其位置进行估计。首先我们在待考察区域边缘放置两个阵列天线 (如图1所示) , 先分别应用两个阵列天线, 对时空二维谱进行估计, 求得其关于波达方向为变量的空间谱函数, 对应于最大功率点的值即为信号波达方向, 而后根据测向定位, 求得干扰源的坐标。

:传感器, :授权用户, :阵列天线

在时空二维谱估计中, 通常的解决办法是联合估计, 即时域和空域同时估计, 其具体方法是将每个天线阵元输出连接L个抽头延迟线, 每段延迟时间为。

因此, 第i个阵元的第l个延迟抽头输出的表达式为

如时延用相移近似表示, 则公式可改写成:

式中, aik是第i个阵元对第k个信号源的响应, sk (·) 是第k个源信号复振幅, 是第k个信号在第i个阵元相对于参考点之间的传播延迟, ni (·) 是第i个阵元的加性噪声。

把上式写成矩阵形式为:

有N个Xi (t) 向量组成的N L×1维向量为:

式中:N (t) =[N1T (t) , (43) , NNT (t) ]T,

A的每一列相应于不同的信号, 用

表示, 称为该源的方向频率向量。设噪声的均值为零、方差为, 其相关时间小于延迟线的时延, 且阵元之间的噪声及噪声与信号之间均相互独立, 则阵列输出协方差矩阵可表示为

式中, sR=E{S (t) SH (t) }是信号协方差矩阵。

对矩阵R进行特征分解可得

按特征值降序排列, 其最小特征值有NL-K个重根, 即

其对应的特征向量e (i=K+1, (43) , NL) 与矩阵A的列向量相互正交, 即

因此其空间谱函数可得出

式中

求得令空间谱函数取最大值的值, 即为授权用户的波达方向。结合两个阵列天线的波达方向值, 进行测向定位, 排除其中的一些虚交点, 即可求得授权用户的位置坐标。

4 二维空间谱的干扰温度估计

在求得了授权用户的个数和位置坐标后, 即可对待考察区域的干扰温度进行估计[6]。

(1) 对每个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mx (t) 分别进行处理, 计算出各个传感器在考察频段上的干扰温度mT (f, ∆f) ,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f和∆f分别为考察频段的中心频率和频段宽度, mx (t) 具有N个时域采样点, mT (f, ∆f) 为第m个传感器在考察频段上的干扰温度值, Sm (f) 为第m个传感器接受信号的功率谱, K为MTM算法中窗序列的个数, ∆f·Sm (f) 为传感器在考察频段上的干扰功率, Ymk为传感器接收信号mx (t) 的特征谱函数:

其中, tw (k) 为第k个窗序列。

(2) 设授权用户的个数为L, 每个授权用户的位置坐标为 (xl, yl) , 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为 (u m, v m) , 授权用户的发射功率为lP (f, ∆f) 。采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则第m个传感器在考察频段的干扰温度为:

其中, d表示第m个传感器和第l个授权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第 (1) 步骤中, 各个传感器处的干扰温度已经求得, 与第 (2) 部结合, 列出m个方程式。在传感器数目大于授权用户数目的前提下, 可以求出各个授权用户的发射功率。

5 仿真结果与分析

根据前面的方法, 逐步计算出授权用户的个数、位置和发射功率, 即可对待考察区域的干扰温度值进行估计。采用图1所示的感知模型图, 以圆心为坐标原点, 圆区域半径为4 000 m, 考察频段的中心频率为800 MHz。

设授权用户共有5个, 其位置坐标分别为: (100, 3 000) , (-350, 2 500) , (3 000, -3 000) , (350, 400) , -2600, -3300) ;发射功率分别为10.6W, 2.0W, 5.5W, 4.0W, 3.0W。

传感器共有1 2个, 其位置坐标分别为: (0, 0) , (00, 500) , (3500, 2000) , (3 000, 600) , (-1000, 300) , (-2600, 1 000) , (-2000, 2500) , (-300, -2000) , (-1000, -3 500) , (-2550, -1500) , (350, -500) , (1500, -500) 。

仿真结果如图2, 图3所示。

图2显示的是考察区域的干扰温度分布图, 是一个随地理位置变化的函数, 与人为制定的干扰温度门限值作比较, 可以有效地对考察区域的频谱空洞进行判定。

图3显示的是考察区域的频谱空洞分布图, 可以清楚地看到考察区域内的白空、灰空以及黑空分布, 以作为认知用户频谱接入的前提判断。

图2和图3都是逐点的对考察区域的干扰温度进行判断, 精细程度和频谱利用率高。

摘要:认知无线电的提出, 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 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着重对低功率复杂无线场景的频谱感知技术进行研究, 在待测区域布置大量传感器或阵列天线, 对授权用户的信息进行估计, 得出区域性的干扰温度估计。

关键词:频谱感知,干扰温度,传感器,二维空间谱

参考文献

[1]Mitola J, Maguire G, Jr..Cognitive radio:Making software radios more personal.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1999, 6 (4) :13-18

[2]Mitola J.Cognitive radio for flexible mobil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Mobil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1999 (MoMuC’99) , 1999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v.1999, 15-17:3-10

[3]Mitola J.Cognitive radio:An integrated agent architecture of software defined radio.Doctor of Technology, Royal Inst.Technol. (KTH) , Stockholm, Sweden, 2000

[4]Wax M, Kailath T.Detection of Signals by Information Theoretic Criteria.IEEE Trans.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1985, 33 (2) :387~392

[5]Wu H T, Yang J F, Chen F K.Source Number Estimators Using Transformed Gerschgorin Radii.IEEE Trans.On Signal Processing, 1995, 43 (6) :1325~1333

[6]张雯.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检测的空域研究, 2007.1:20~21

二维空间下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探析 篇2

一、实体空间品牌营销

中国企业多年来一直侧重现实生活空间内的品牌营销, 主要通过传统营销方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发展模式成熟, 大体可以简要分为以下几类。

1. 传统媒体广告

传统的媒体广告是目前主流的营销途径, 可以说, 传统媒体广告是企业品牌营销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媒体以及CIS等传统宣传媒介, 面向广大传统客户群中传播企业品牌形象, 提高品牌知名度, 具有受众面广、信息易获等优势, 但是存在广告传播纷杂, 缺乏吸引力, 并且成本偏高的问题。

2. 内部品牌营销

企业内部品牌营销主要包括内部员工培训和内部宣传。通过员工理念培训可以深化员工对企业市场和企业全员营销知识的理解, 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服务意识;帮助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 强化员工对企业品牌文化的认同。企业内部宣传广告, 主要包括楼宇标语、电子屏、宣传栏、专刊、内部报纸等内部媒体, 以传播企业理念、宣传企业形象为目的, 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

3. 体验营销

通过顾客体验企业产品或服务来展示品牌形象是很具有说服力的, 同时能吸引新顾客, 具体可以分为服务环境体验和产品使用体验。服务质量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 随着人们对服务品质和差异化需求的提高, 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也许该升级为“顾客是不同的上帝”, 优美服务环境不仅能够提高顾客愉悦感受, 而且会成为顾客对企业服务水平判断的边缘信号。优美的服务环境和高品质的用户体检, 一定会给顾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提高顾客对企业品牌形象的美誉感。

4. 社会营销

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这既是责任, 也是企业品牌营销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通过热点事件营销、公益社会活动等, 增加社会对企业的关注度,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运用社会营销宣传时, 尤其要注意“充电池原理”, 即做企业宣传时一定做好第一次, 否则会象第一次未充满的电池一样, 下一次想充满就很难了。

二、虚拟空间品牌营销

据统计, 当今中国网民已突破6亿人, 人们的生活习惯正在悄然转变, 互联网虚拟空间必是企业品牌营销的新战场。虚拟空间品牌营销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 互联网营销

(1) 企业官方网站。官方网站是企业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要从重视单向的宣传功能向服务互动功能转变。顾客除了能了解企业的技术实力、服务水平、产品特色外, 更能够预约服务、服务投诉等。也可定期举行优惠活动, 增加网站的互动性和服务性, 提高网站的吸引力。

(2) 网络中介平台推广。如百度推广、行业黄页推广。在重点搜索网站上的优先推广, 增加网民关注度, 提高品牌知名度, 可以采用优化购买关键词, 设定市场地域范围和有效时间范围, 设定单日点击费用上限等方式, 有针对性、高效的推广企业品牌。

(3) 其他网络营销。如知识营销、电子邮件营销、QQ等交友工具营销等。其中知识营销是借助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渠道, 通过问答的方式介绍各类先进产品技术、社会新类产品, 在知识信息的中间或结尾提示企业的联系方式等信息, 为企业塑造一个高端形象。

2. 移动终端营销

移动终端主要指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 比如手机已不再仅是通讯终端, 还包含了许多生活、工作中必备的功能, 用户对手机依赖度不断提升, 小小的手机早已装下了整个世界。移动互联网带来了这场虚拟网络的大变革, 企业要紧紧把握移动终端崛起的脉搏, 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便捷性、高效性、及时性, 为客户提供优质、周到、便利的服务。

(1) 官方微博。目前国内微博用户达4亿, 微博营销可利用其精准性、互动性、用户黏性等特点做到精准营销。微博营销的关键在于人气, 因此, 企业官方微博可通过互动营销活动聚人气, 比如@某企业#爱心传递, 寻找某无名英雄#等, 通过粉丝们与企业官方微博双向互动, 不单增加了微博关注度, 又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也可利用关注名人、讨论热门话题等方式来增加官方微博的关注度, 既扩大品牌影响力, 又锁定了一定客户群。

(2) 微信平台。继微博营销后, 微信营销凭借其强大的黏性和精准的目标定位很快成为企业进行营销的新宠。截止至2013年12月, 微信用户数量突破5亿。面对迅猛发展的微信市场,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模式营销:可以利用“位置签名”作为简易广告, 通过“查看附近的人”吸引周边用户, 做到精准营销;也可以利用“微信二维码”, 推出O2O折扣活动, 打造忠实客户群体;也可以扔出“爱心漂流瓶”, 微信用户只需通过捡到漂流瓶便了解该购买该产品失学儿童, 这项慈善活动可吸引大量参与者的同时, 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3) 开发基于业务的APP应用。APP是指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开发基于业务的APP就是企业开发一款和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 能够安装在客户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 以便客户可以随时体验服务。开发一款属于企业自己的APP, 定会拉近企业和顾客的距离, 将开辟了一条高效、便利的新渠道。顾客只需轻点几下手机, 就可以查看自己的个人历史消费信息;积分优惠情况;也可预约优惠服务等。

3. 信息记录、建立数据库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 有效利用数据是企业发展的一项法宝。企业要做到:记录客户信息, 建立数据库, 数据及时同步更新, 数据共享, 数据保密。首先, 可从多渠道获取客户信息, 如通过会员卡、APP终端记录等, 建立客户数据库。其次, 对于数据库的管理要做到及时同步, 确保数据准确有效, 同时, 利用电脑系统分析客户数据, 对客户进行跟踪服务。然后, 可与相关行业企业共享、完善数据库, 利用数据库分析顾客消费趋势。当然, 必须注意到保护顾客的隐私, 对数据库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

三、对线上和线下的品牌行动进行协调和统一

在“C”营销时代, 企业的品牌系统将由线上品牌系统和线下系统构成, 二者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品牌效应不是二维空间品牌系统的简单相加, 而是将线上、线下的渠道及资源的优势有机整合, 去打造一个强势品牌, 获得最优化的品牌效应。

现实中, 整合期间经常会出现品牌形象不统一现象, 主要因为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 常面临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知不统一的问题。内部客户是指企业的员工;外部客户是指与企业有关联的其他群体, 如企业的消费者、投资人、媒体等, 可见, 保持品牌形象传播中的一致性就成了关键问题。可通过建立内外共享的数据库来有效管理品牌资源, 就是说, 企业将自身现有的所有关于品牌的信息资源存放于一个数据库内, 并运用互联网在企业内部与外部共享, 便于实现线上、线下认知统一, 帮助企业通过一致性、多渠道的品牌宣传, 展示极具魅力的立体品牌空间。

四、结束语

商业市场环境正悄然发生改变, 生存在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二维空间下, 当今企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若能将线上、线下资源合理整合起来, O2O商业模式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优秀的品牌, 不论线上还是线下, 永远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 不断向消费者提供最佳的品牌体验, 以此树立优秀的品牌形象。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全球有超过1/6的人口生活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组成的“二维空间”,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改变, 企业生存环境在改变, 企业品牌营销更得要与时俱进。文章以企业为视角, 从实体空间、虚拟空间以及两者关系三方面分析, 探索二维空间下企业品牌营销策略。

关键词:品牌营销,实体空间,虚拟空间,线上线下

参考文献

[1]刘大威.网络时代的品牌管理[M].北京:拓之林编委会.2007.18-32.

[2]张佰明.线上线下品牌营销的平衡之道.中国传媒科技[J].2013.09.

[3]张晓彤.品牌形象提升的多维化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2012.

二维子空间 篇3

关键词:聚落,场地,平面,立面,形态

1 基本概念、背景及研究例证

1.1 聚落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聚落从广义上讲不仅指乡村, 还包括城镇。但从狭义上讲, 主要指乡村。本文所指的聚落概念为后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说, 聚落是“学术范畴的建筑集团又具有小农经济体制下基层社会机制概念”, 是“由居住的自然环境、建筑实体和具有特定社会文化习俗的人所构成的有机整合体”[1]。

从标题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地域为华北地区, 但华北所包括的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并非都被包含在研究范围之内。其中, 内蒙古自治区在历史、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都与华北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 并且聚落类型及建筑单体类型也有很大不同, 暂不列入研究地域范围。此外, 还有山西省, 其在地理地势上隶属一个独立的单元, 其文化特点突出, 独树一帜, 理当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所以, 本文的主要研究地域为北京、河北及山东。在这三个地域中, 分别以位于其中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它们分别是北京的爨底下村, 河北的于家村及山东的朱家裕。

1.2 场地的定义

本文所调研的空间并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广场”。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在其代表作《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曾经对“广场”有过明确的界定———“广场”应至少具备几个条件, 包括边界清晰, 具有阴角空间, 地面有铺装而使广场本身领域明确, 广场的宽度与围合广场的建筑界面高度之间的比例良好。而在本文的案例中, 有的场地其个别边界线模糊不清, 有的缺乏阴角空间, 有的是土地面而没有铺装, 有的几个条件都不具备, 所以文中只能定义其为“场地”。此定义虽然用于学术研究, 但其内涵比较符合大众的惯常思维———认为“广场”一般规模较大, 是属于城市或城镇的外部空间的一部分, 而“场地”规模相对较小, 是仅相对于乡村或聚落而言的。

1.3 研究的例证

本文研究的例证主要包括:北京爨底下的石磨五道庙场地、西井场地和两棵树场地;河北于家村的村入口场地 (如图1所示) 、大王庙真武庙场地、观音阁场地;山东朱家峪的鹿回头场地 (因为场地的主角是一颗形似鹿回头的古槐) 、戏台场地以及赵家入口场地。场地的名称多是以场地上的标志物或者其主要的功能来命名的。

为了能从功能本质上更加深刻的理解场地, 笔者将上述九块场地分为功能性场地和文化性场地两种类型 (其实, 所有的聚落场地均可以分为此两种类型) 。所谓的功能性场地, 主要是指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及物质获取为其主要功能的场地。所谓的文化性场地大都是以其背后的深厚的地域文化为存在基础, 主要指以精神获取、信仰崇拜、宗教、祭祀、市俗娱乐等等为主要功能的场地。

在本文的九个案例中, 大部分场地的性能归属都是比较明确的。围绕庙宇、戏台为中心的场地都应该属于文化性场地。在井和磨盘的周围也易于形成场地, 例如爨底下的西井场地, 石磨五道庙场地, 均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活功能性质, 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获取物质为主, 是典型的功能性场地。还有一类场地经常设置在聚落入口以及聚落内主姓人家领域的入口处, 这类场地具有明显的领域界定功能以及交通性质, 实为方便生活所设, 也应归入功能性场地, 比如案例中的于家村入口场地、朱家峪赵家入口场地。此外, 还有一些场地, 其功能较为综合, 例如在树的周围形成的场地 (朱家峪的鹿回头场地, 北京爨底下的两棵树场地) , 它们与风水、精神崇拜的关系都极为密切, 也可以考虑归于文化性场地。

2 场地的平面形态

就这类空地性质的空间而言, 自古以来, 经过人为规划而建成的大概只有宫廷广场。这种传统聚落中的场地空间, 应宗教、精神信仰、物质获取、休闲娱乐、贸易等需求自发而生, 多是依照自然环境和风水观念日积月累自然生成。虽然场地的生成因素中包含了一些自然、自发性, 但其表里仍然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寻的规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 笔者所调研的场地的平面形态大都特征突出, 较为简洁, 它们的平面形态要比城市广场简单, 并且都极易用“原形”来加以抽象。所谓“原形”, 包括矩形、圆形、三角形等, 在现代设计中一向被认为是最有力, 同时也是最美的形态。形态研究领域中有很多学者都将现实状况和原形以多种构成手段为桥梁将其联系在一起。聚落中大多场地的平面形态是可以在原形的基础上略加变化而得到的。

表1在场地平面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形抽象, 从表1可以看出场地的形态原形基本均为矩形。此结论从理论上也可推测而知, 华北聚落的建筑单体平面大多为矩形, 为了争取好的朝向、联系便捷及围合院落, 相互间大多呈平行及垂直关系。那么室外的剩余空间自然也就呈现“类矩形”的形态了。矩形作为原形的一种, 虽然形式简单, 但“形态越简单, 表现力就越强”[2]。同时, 从表1中也可看出, 矩形和矩形间的变换方法也不过是取片段、组合、重叠这有限的几种, 正是由于这种在原形选择和原形变换上的创作克制, 使空间本身和空间行为成为感知的主角。总之, 纯净明确的场地形态对人的感知十分有利。

华北地区的传统聚落一般在寺庙、戏台前都会形成比较明确的场地, 这些场地的界面一般都较为确定, 很多时候四个界面皆全, 形态也明确且方正。这类场地在传统聚落所有场地中是最为接近“广场”的空间类型。除此之外, 在井边, 在磨盘、磨坊周围, 在树的周围及集团领域入口处也会形成场地, 但这些场地形态有时规整, 有时自由, 围合界面不定, 缺乏可以统一归纳的类型特征, 平面形态的规律乏善可陈。

3 场地的立面形态———比例尺度

这里提到的比例尺度主要是指在场地的立面图或者剖面图上, 场地的宽度与其对应的围合界面的高度之间的比例。这一参考数值对于处在场地中人的心理感受的影响十分重大。如果比值过大, 则场地会失去亲切感, 人处于其中就会感到排斥以及疏离, 安全感也会缺失。如果比值过小, 则会感到压抑。只有比值处于一个合适的范围, 才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内聚以及亲切的感受。

关于广场D/H的问题在很多专业论著中都有过研究。卡米洛·希泰就曾经表示, D/H值在1~2之间比较合适, 过小容易形成建筑之间的相互干扰, 过大其封闭性减弱。芦原义信也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表示自己的见解与卡米洛·希泰大体一致。在蔡永洁先生所著的《城市广场》中曾经提到, “边围高度与基面深度的比例关系在1∶2与1∶3之间时是比较理想的[2]。”这里的边围高度指广场界面高度, 基面深度指广场宽度。综合各家所言, 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 认为D/H值在1~3之间都是比较理想和易于接受的。表2显示了笔者所调研的一部分场地的D/H值。可以看出, 所调研的场地的D/H值均在上述范围内。虽然场地的历史十分悠久, 但是却仍然符合现代设计对广场的标准, 这也许能为现代城市城镇中广场设计规模普遍过大、比例失调提供一些借鉴。

4 结语

关于传统聚落中场地研究的文献十分稀有, 尤其是对于北方的传统聚落而言更是如此。面对传统聚落的急速衰退, 专业的研究更显得亟不可待。

传统聚落中场地空间的二维形态研究主要包括了平面、立面 (或者说是剖面) 的形态研究, 这都属于场地空间的结构层次研究。而结构层次不仅如此, 还应该包括三维的空间特征研究, 例如场地的空间围合特征、场地与街道的关系等等。除了结构层次研究之外, 我们比较少地涉及到建筑行为、生活模式、场所精神等等场地空间背后的深层建筑意义, 然而这正是关键点。但是场地空间的二维形态研究是一切研究的初步基础, 先认识其客观实有, 才能在此基础上研究其背后的更深层的建筑涵义, 再加以借鉴。

参考文献

[1]朱岸林.传统聚落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现实意义[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27-30.

上一篇:ADF法下一篇:桩基工程检测技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