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质量(精选12篇)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1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复合概念, 属多学科的范畴。
一、充分认识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提高生活质量, 是老年人所追求的目标和愿望。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44亿, 超过总人口10%。随着老龄社会化的到来, 对提高其生活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引起人们和社会的重视。良好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 依我之见:就是健康长寿, 享受生命的欢乐, 活着有意义、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人生, 等于提前死亡。
目前我国老人的寿命正在延长, 但寿命长并一定健康, 并不等于生活质量高。我认为只有既长寿又健康, 活得开心、轻松、幸福, 还能余热生辉有所为、奉献社会。
二、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
其一, 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老年人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 以适应社会环境和个人需要的不断变化。所谓自我保健, 是指个人、家庭、邻里、亲友和同事自己进行的卫生活动。曾有一位退休老同志和我谈过:“我退休后, 曾产生过诸如失落孤独、时有烦恼、意志消沉、放松学习、懒散寡欢、忧心忡忡、不思进取、食无胃口等消极情绪,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 与时俱进地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 坚持天天看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关心国内外大事, 了解新情况, 思考新问题, 特别是到了老年大学, 与众多的离退休人员聚在一起, 交谈学习, 参加活动, 结交了新朋友, 扩大了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 在得到服务、为他人服务中感受到了自身价值, 精神心态得到了调整, 变换了角色, 纠正了一些模糊认识, 滋生了乐观情绪, 基本上能紧跟形势发展, 从而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对享受高质量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 提高了自我保健认识, 增强了做主宰自己身体健康的主人。”
其二, 调适心理平衡、重视精神保健。精神保健又叫心理保健。心理养生, 精神保健十分重要, 它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提高心理素质, 防治心身疾病的综合性方法。无论对待什么事情, 特别是对不顺心的事, 都要有一个冷静、平和、稳重的心态, 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须知, 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情绪不佳, 会导致意外的不幸。人的不良情绪, 大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比如因需求达不到而产生, 对此要学会克制欲望, 知足常乐、淡薄名利, 在权力、金钱, 待遇等方面不攀比, 也就是要正确对待自己。
此外, 全社会要不断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提供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开展适合老年人心理生理需要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营造代际和谐、经济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上尽到责任的家庭环境和邻里和睦、老少共融的人居环境。
其三, 运动锻炼常坚持, 健身与健脑二者不可偏废。“动”是健康的源泉。健身是物质基础, 是第一位的, 有了健壮的身体, 才能谈得上用脑健心。老年人要养成活动的好习惯, 一旦运动成了习惯, 就会习惯成自然, 这种良好的习惯, 可以说就是一个人终生健康的投资, 将受益无穷, 这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尤为必要。
劳动能使全身每个部位、每个关节、每根筋骨得到锻炼, 从而加快血液循环, 减慢生理性萎缩, 改善心肌营养和新陈代谢过程, 增强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劳动时因精力高度集中, 可排除杂念, 忘却烦恼、抑郁, 可调动整个精神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实现自我调整, 带来愉悦。当劳动获得了成果, 会更加增进对生活的乐趣, 使人精神痛快, 有益于身心, 祛病延年。但劳动必须讲究适度, 注意劳逸结合, 确保安全。
从脑力劳动看: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指挥中枢, 人的智慧才能思维记忆、视觉听觉, 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大脑的支配。因此, 健脑是健身之首, 健身锻炼应以健脑为纲, 这对脑力劳动者尤为重要。
适度用脑, 有劳有逸, 动静结合, 有益于健康。头脑就像一部机器, 要经常转动才不会生锈。科学用脑, 不断地进行思维和分析, 促使大脑有目的地进行劳动和创造, 脑细胞就变得活跃。为了加强脑功能的锻炼, 要勤思考, 多动脑, 不断地学习, 去摄取知识营养, 充实自我。学习是健身术, 老年人不能轻视学习, 要活到老学到老, 接受终身教育, 保持革命晚节。学习的内容很多, 如读书、看报、动笔撰写文章、学书画、听课、唱歌、跳舞等, 这样就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改善和脑血管的通畅, 防治脑细胞的萎缩。体力锻炼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两者有序地进行交替劳动, 就能两全其美, 相互促进, 达到健身健脑的效果。
其四, 膳食科学合理, 生活有规律。饮食, 是人们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科学合理的膳食, 是指膳食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让人健康少病, 延年益寿;反之, 饮食不当, 则导致体弱多病而短命。现实生活中, 有些人的病, 完全是吃出来的, 有的人之死, 也是由于无知而暴饮暴食的结果。营养是人体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如果没有合理的膳食结构, 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其五, 重视经常性的预防和调护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就要重视做好经常性, 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调护工作。
第一、转变观念, 打破常规预防。老年人要重视健康教育, 学点保健常识, 学以致用, 真正做到善待自己。突破有病看病的狭义的“老有所医”, 把治病转变到预防上来, 做到预防多于医疗。
第二、注重调护。所谓调护, 就是指调节护理。总的要求是:以动养生, 以和养心, 以乐调神。在日常生活中, 常有自我感觉不适, 精神欠佳, 体力减退, 这预示着体内出现了阴阳不平衡, 人处在健康和疾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 此时, 就要尽快采取调控措施, 阻止转化为疾病, 促使阴阳从不平衡到复归平衡, 将疾病消除在萌发阶段。调护这一方法, 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衣服的添减, 窗户的启闭, 枕头的调高与放低, 运动量的加减, 膳食结构比例的调配, 食量的增减, 均可按照身体舒适的状况进行调整。
总之,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进一步提高。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2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对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正确进行护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对养老院和社区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更好的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
关键字:护理干预 养老院 生活质量 老年人
据老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比重20.42%,到2050
[1]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37亿,达到人口总比重的31.2%。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
势。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增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比例已上升到49.4%[2]。而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不再是延续生命或单纯的生命存在,其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公认的效果评价指标[3]。生活质量是一个包括躯体及心理特征及其受限程度的广泛概念,它描述个人执行功能并从中获得满足的能力[4]。作为照顾老年人的主要护理力量,养老护理员是保证养老机构正常运行和入住老人得到高质量服务的关键因素。恰当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养老院生活的老人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月惠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IEF)对青岛市养老院与居家年龄≥65岁的182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并将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自理能力、经济收入、慢性病、家庭支持与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与其生活质量无相关性[5]。由于该研究样本较少,未选取过多变量,故相关性分析可能有所遗漏。而徐波等对南京养老机构内的665名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样采用WHOQOL-BRIEF量表,选取了两个独立条目,得出结果则略有不同,除了自理能力外,患病情况(包括是否患有慢性病及两周以内的患病情况)、有无困扰问题、支付医疗费用是否困难和居住方式也被视为是影响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6]。
测量生活质量的量表除WHOQOL-BRIEF量表外,还有常用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个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EIQF)等。根据周建红等人使用SF-36等量表的研究,可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活动参与、参加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对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存在一定影响[7][8][9]。但SF-36量表的局限性在于它主要用于评估总体健康状况,而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还有社会、环境等,故要得出较为全面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好采用国际标准的QOL评定量表。孙梦霞等对岳阳5所公立养老院215名老年人的研究表明,正确的死亡观、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身体状况等对提高养老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10]
2.提高养老院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护理干预是护士为促进病人康复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它是以临床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的[10],需要养老院护理工作人员对院内老年人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影响院内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干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几大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1 认知干预
进行一系列激发病人认知和记忆能力的活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预防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生,控制已有的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作,避免病情加重。如向痛风患者宣教痛风的相关知识,包括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的发生先兆,特别是嘌呤、酒的摄入控制对痛风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知程度[11]。向长期卧床的病人解释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性,增强病人保健意识,使其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这在提升疗效方面很有帮助[12]。
2.2 心理干预
老年人体技能器官功能的老化和生理环境的改变、儿女们不能在身边照顾、本身独立性的缺失、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改变,都会导致老年人心情忧郁、偏执、敏感、易怒、情绪不稳定,常有孤独和被抛弃感[13]。而养老院生活的老人既要经受老化带来的不便,又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群体,这些都会使老人萌发需要关心、鼓励、安慰、平静的心态和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对此,养老院工作人员应针对这些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如对入院老人,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环境和相关制度,多陪老人聊天,组织老年人座谈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为他们减轻心理压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尽早认识新朋友,尽快适应养老生活。同时,在照顾老年人的同时,对他们的亲属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抽出时间多陪陪老人,耐心倾听老人的心声,给予老人社会支持,让老人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消除其失落感和孤独感[14]。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慢性病基本是终身性疾病,随患病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出现焦虑抑郁或原本的焦虑加重。慢性病的久治不愈及多次反复发作均可导致老年人心理状况衰退,对生活满意度下降,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14]。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患者沟通,耐心疏导,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日常生活护理,同时结合认知干预,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讲,让病人积极参加自我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增加自我认同感。也可针对患者特点实施个性化放松疗法,如每天给患者听音乐,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缓解老人焦虑抑郁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2.3 行为干预
2.3.1 运动干预
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运动能力等会逐渐下降,生理上也会出现形态、技能代谢等方面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老年护理员可根据不同的护理级别为老人制定每天的运动计划,在老人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鼓励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最好保持每周3~4次,每次20~40min,锻炼方式如打太极拳、散步、慢步跑、快步走等,还有日常生活训练,如对手指、系纽扣等每天不少于10min[15][16]。但是要注意老年人机体功能不比年轻人,运动量上要注意“酸加、痛减、麻停”[17],不要对老人造成伤害。
2.3.2 生活干预
由于不再有上、下班时间的约束,大部分老人入住养老院以前作息时常不规律,睡眠饮食的不规律都容易增加疾病的发生率,加速衰老的进程。而慢性病的治疗与保健许多也与饮食
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对此,养老院工作人员可以为老人设计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提倡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吸烟、喝酒等,劳逸结合,定期体检[15][18]。强化老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2.3.3服药干预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记忆也在不断下降。老年人的护理人员应事先确定老人药物的使用情况,如时间、次数、剂量、不良反应等,定期提醒老人服药,自制口服药卡,挂于醒目位置,方便老人记忆。或者教会老人写服药笔记,最大限度的提高老人服药依从性,避免服错药、漏服药的发生[19]。
3.护理干预对养老院生活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3.1 护理干预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宋兰君对50例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显示,接受护理干预后的老年人整体个人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干预前[20]。生活自理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多的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提升。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做到自己照顾自己,还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肯定自身价值,重拾生活信心。
3.2 护理干预对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许多疾病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有些生活习惯还是慢性病急性发作的诱因或加重因素。选择和坚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最基本、最容易和有效的途径
[21]。苏海丹等的研究显示,对痛风病人限制嘌呤饮食,加强病人的健康行为从不自觉向自觉改变,提高病人饮食依从性,可以降低血尿酸,控制痛风病情的发展[11]。
3.3 护理干预对改善不良遵医行为的影响
许多慢性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往往不能完全遵医嘱服药。护理工作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帮助他们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可以有效避免病人胡乱用药或突然停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胡希珍对50例养老院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发现患者的卫生知识保健能力和疾病预防治疗能力明显提高,抗病保健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减少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表明健康教育对改善病人不良遵医行为有必要的意义。[18]
3.4 护理干预对改善睡眠质量的影响
睡眠一直是老年人在晚年衡量自身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睡眠质量的降低部分是身体机能原因,部分是由心理因素造成。根据宋兰君的研究,通过护理干预后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好的达66%,而没有通过护理干预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好的仅为33%[20]。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护理干预中的一些体能训练、日常活动计划让平常运动不多的养老院生活老年人有了外出活动、舒展身体的机会,提供一定的适量活动的机会也会让身体积累一定程度的疲劳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另外,由于心理压力较重,情绪困扰会让老年人晚上的睡眠成为烦恼的集中爆发时段。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精神压力,消除睡眠烦扰因素,提高睡眠质量。
3.5 护理干预对改善心理状况的影响
老年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晚年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老年人患躯体功能疾病的风险。老年人居住在养老院子女缺乏探望造成感情缺乏,加上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的改变,致使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极易产生抑郁的情绪,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林梅等对养老机构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1月后,老年人的抑郁评分开始改善,3个月后出现显著效果,说明这种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养老院老年人的抑郁状况[16]。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无论是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还是对生活满意度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3.6护理干预对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入住养老院后,老人正常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生活圈子缩小,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减少,导致自我价值感丧失。护理干预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类社会的环境,在引导老人自我护理的过程中,让老人体会自我价值[22]。在日常活动管理中,充分发挥老人的社会价值,使老年人“老有所用”,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而且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人家庭关系也有较大帮助[20]。
4.小结
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减少,以及社会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家庭结构越来越趋向于“8421”的倒金字塔式发展,即8个老人、4个中年人、2个青年人和1个孩子,这种结构使得作为第三代的两个青年人不仅要抚养子女,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八位老人的赡养义务,对大部分中低薪收入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各种非家庭养老方式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养老院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可以极大的减轻子女的负担,满足老年人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但是由于我国养老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养老院设施的差异,相关研究表明,养老院生活老人的生活质量还是普遍低于居家生活老年人[5]。由于护理干预对提升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态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入住老人的安危、生活品质[3],因此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峰.关于加快发展我国老龄产业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23-24
[2]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16-2818.[3]黄新萍.社区养老院护理员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13,(z1):124-125,126.[4] 戴静,刘协和,马渝根等.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46-248.[5] 王月惠,朱秀丽,苗秀欣等.养老院与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6-39.[6] 徐波,丛晓娜,唐万琴等.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1121-1123.[7] 周建红,马修强.上海市某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6):389-393.[8] 孙海燕,孙国珍.盐城市不同养老模式下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护理需求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19-821.[9] 廖晓春.养老院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3):2340-2342.[10] 孙梦霞,李国平,李建湖等.养老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国老年
学杂志,2011,31(16):3140-3143.[11] 尹雪梅;郝春霞.护理干预分类在护理中的应用.1997(06)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3
在对徐州市风华园社区内的退休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从而分析出影响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呼吁关注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中曾经指出,迄今为止,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退休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退休问题是老年阶段所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退休后约有1/3的老年人社会角色转变失调,使得自身生活产生不适,甚至出现“退休综合症”。
“退休综合症”是由巴特勒所识别出的。它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里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根据生存质量指标体系设计相关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徐州市风华园社区内符合调查条件(55-65周岁)的退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对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做了详细的分析。
二、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样本的性别看,男女老年人的比例较不协调,男性的人数以及百分比(190人、44.4%)要少于女性(238人、55.6%),这是由于女性的退休年龄小于男性,但人数差异并不是太大,然而性别究竟能否给生活质量带来差异,还要看后续数据分析的结果。
从老年人的收入状况来看,月收入在 1000元以下的占 5.1%,1001-2000元的占26.4%,2001-3000元的占32.5%,3001-4000元的占18%,4001元以上的占18%,可以看出大部分退休老年人的月收入都在2001-3000元之间,这是由于风华园社区地处徐州,根据徐州当地的物价水平,2001-3000元符合大多数退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从表中可以看出,受调查的老年人独居占10.0%,夫妻俩居住占51.9%,一人与子女居住占18.0%,夫妻俩共同与子女居住占20.1%。大部分受调查的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为夫妻俩居住,这是由于当今社会发展,人们的家庭结构观念逐渐发生着改变,退休老年人大多选择夫妻共同居住的方式。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有效数据中,受调查的老年人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55岁,平均年龄61岁,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界定的调查对象为55-65岁的退休老年人,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研究人员进行了一定的筛选。
(二)风华园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体情况
对风华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体情况的分析,研究人员采用了理论平均值做参照,理论平均值是相对样本平均值而言的。它是随机变量的每一个可能值,以其概率作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反映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用来描述取值的平均情况,表示理论上的中等强度。问卷每一个选择项均采用5点计分法: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分别记为 1、2、3、4、5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每一个项目的理论平均值即(1+2+3+4+5)÷5=3,每一项调查因素包含 3个项目,所以每一项因素的理论平均值为 3*3=9。②
从数据可以看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环境,这三个因素的平均值与理论平均值非常的接近,说明风华园退休老年人在这些内容的生活质量上处于一般水平;而在社会关系这个因素中,老年人的平均值得分比理论平均值高出将近 2 分,说明退休老年人在这个选项上,生活质量比其余的三项的质量更高。从整体状况来说,风华园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一般,并且很多方面都有待全面提高。
(三)不同背景下的风华园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性比较
1.不同性别的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
从性别角度看,风华园社区退休老年人在所调查的4项大维度中,在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环境这三个维度上,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视作拒绝原假设);在社会关系这个维度上,生活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视作接受原假设)。其中,男性在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在社会关系、生活环境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这说明男性普遍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好,精力旺盛,而女性普遍认为自己退休后的社交情况比较,相较于男性,更易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2.不同月收入的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月收入方面,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视作拒绝原假设),这说明,月收入影响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与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密切相关。
3.不同居住方式的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居住方式方面,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视作拒绝原假设),这说明,居住方式影响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晚年生活情况所需情况
表中可以看出,有33.4%的退休老年人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有31.3%的退休老年人需要能和自己谈心交流的人,在金钱和其他上选择的老年人有21.5%和13.8%。这反映说,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对金钱的需求没有那么大,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是他们首先追求的。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四个维度上,老年人认为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较差;此外老年人认为自身的心理状况较好,均值为81.67,得分最高,但是这项结果与我们问卷测试出来的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
并未发觉自己存在心理上的不适感。综合四项自评情况,均值分数都较高,这反映出老年人自我感觉较好。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发现性别、月收入、居住方式三个因素都对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有着显著影响。同时,退休老年人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身心健康才是他们的首要追求。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要关爱退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针对患有“退休综合症”的老年人及时进行社工介入和干预,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13988014X,项目名称为徐州市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与社工介入——以徐州市风华园社区为例)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对南宁市、武鸣县、孔镇村60岁及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调查对象共187人, 其中男性82人, 女性105人, 年龄60~100岁, 文化程度以中小学为主。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1]进行入户问卷式调查。调查表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为基本资料, 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职业、配偶情况、居住情况等;另一部分为生活质量评定内容, 分为4个维度, 共11题, 每题有3个选项, 分别记为3分、2分、1分, 满分33分。其中, 身体健康维度包括:疾病症状、慢性疾病、畸形残疾、日常生活功能, 总分12分;心理健康维度包括:情绪和性格、智力、生活满意度, 总分9分;社会适应维度包括:人际关系、社会活动, 总分6分;环境适应维度包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 总分6分。得分越高, 表示被调查者生活质量越好。
1.2.2 资料收集方式
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对文盲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填写调查表困难者, 采取谈话方式进行调查, 由调查者逐条询问并记录。
1.2.3 资料统计与分析
将收集的资料检查、核对后, 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检验各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发放调查表187份, 收回有效调查表187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0%。本次调查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
2.2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知, 男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除环境适应维度外, 其他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女性,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仅身体健康维度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男性老年人身体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各维度的最低分集中在70~79岁年龄段, 且各维度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分随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但是各维度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原职业不同的老年人, 各维度的最高分集中在干部一栏, 社会适应和环境适应两个维度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原职业为干部的老年人社会适应和环境适应得分明显高于曾经从事其他职业的老年人。有配偶的老年人各维度得分最高, 丧偶的老年人得分其次, 离异的老年人得分最低, 但是, 各维度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不同居住情况的老年人, 各维度的最低分集中在独住一栏, 身体健康和总分两个维度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独住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得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其他居住情况的老年人。武鸣县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分最高, 其次是孔镇村, 南宁市得分最低, 3个地区老年人身体健康维度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孔镇村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的老年人。
2.3 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根据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测出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与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原职业、婚姻状况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以总分为因变量, 其他7项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表4。
注:*表示P<0.05
注:*表示预测变量 (常量) :地区, 原职业, 性别, 居住情况, 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 年龄
根据表3可列回归方程:Y=28.608+0.024X1-0.808X2+0.209X3+0.359X4-0.877X5+0.217X6-0.756X7。
根据表4可知, 该样本资料获得的多元回归方程成立 (P<0.05) 。从表3中可见各变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和地区对总分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仅婚姻状况对总分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 年龄、性别、原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和地区对广西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都有影响, 但是并不显著, 仅婚姻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其原因[2]既有先天遗传基因的影响, 又有后天环境因素的作用, 包括人们生活的物质、社会、经济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以及个体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性别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在对不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中尚不一致[3]。本次调查是针对广西地区的老年人, 其结果为:男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除环境适应外, 其他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女性,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仅身体健康维度得分男性老年人明显高于女性 (P<0.05) 。Guallar Castillon P等[4]认为, 女性接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 从事家务劳动、习惯于久坐和肥胖导致女性的生活质量较差。笔者认为, 此次调查乡镇人口所占比例较大, 男性老年人以务农为主, 所以, 身体健康维度得分高于女性,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 由于当今社会节奏较快, 男性普遍觉得压力较大, 导致此次调查男性老年人环境适应维度得分低于女性。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机能逐步下降, 社会角色也逐渐转变,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调查显示, 各维度的最低分集中在70~79岁年龄段, 且该年龄段内各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贾守梅[5]、刘志荣[6]和画妍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 这与此次研究结果不符。笔者认为, 此次调查地区靠近“长寿之乡”——巴马县, 老年人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8], 大部分老年人仍坚持进行家务劳动, 抑郁情绪和躯体疾病较少。这些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 他们的心态较为平和, 生活期望值不高, 压力小[7], 所以, 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偏高。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处于疾病高发阶段, 并且面临着丧偶的可能性, 对生活产生失望和恐惧, 所以, 生活质量偏低。而60~69岁的老年人刚刚步入退休后的生活, 生存压力减小, 做好了享乐终老的准备。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文化程度和原职业有着密切关系。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分随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高, 但是各维度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在原职业方面, 各维度的最高分均集中在干部一栏, 原职业为干部的老年人社会适应和环境适应得分明显高于曾经从事其他职业的老年人 (P<0.05) 。笔者认为, 文化程度和原职业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地位, 从而决定其生活质量。赵建刚等[9]认为, 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老年人, 由于其受教育程度高, 就业机会较多, 社会交往范围广, 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 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 注重自我保健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中国人对“家庭”十分重视,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有配偶的老年人各维度得分最高, 丧偶的老年人得分其次, 离异的老年人得分最低, 但是, 各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与余桂珍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田林等[11]认为, 离异或丧偶的中老年人比有伴侣的人更易感到孤独。在居住情况方面, 各维度的最低分集中在独住一栏, 独住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总分两个维度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居住情况的老年人 (P<0.05) 。刘志荣等[12]认为, 无配偶、独住的老年人孤独感明显高于有配偶和其他家庭结构模式的老年人。笔者认为, 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心理和身体上都得不到照顾, 所以导致生活质量偏低。
在不同的地区,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差异。调查结果显示, 武鸣县老年人生活质量维度的总分最高, 其次是孔镇村, 而南宁市的老年人得分最低, 孔镇村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的老年人 (P<0.05) 。笔者认为, 孔镇村的老年人离城镇较远, 医疗保险不完善, 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对基本的医疗保健和用药常识了解太少;南宁市的老年人社会压力过大, 子女工作忙碌无法顾及老年人, 老年人每天居住在高楼中没有一个交流的场所, 所以, 孔镇村和南宁市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而武鸣县的老年人居住在县城, 医疗条件较为完善, 离城市较近可以随时转院, 社会压力较小, 所以, 武鸣县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偏高。但是, 孔镇村的老年人身处农村, 每天都坚持务农, 自然环境适宜, 所以, 身体健康维度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综上所述, 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性别、原职业、居住情况和地区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对这些因素的了解有利于社会和医学界采取正确的措施, 关注独住老年人, 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 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状况,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 应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对广西地区187名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原职业、配偶情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和地区等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都有影响。其中, 男性老年人身体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女性 (P<0.05) ;原职业为干部的老年人社会适应和环境适应得分明显高于其他老年人 (P<0.05) ;独住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得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其他居住情况的老年人 (P<0.05) ;孔镇村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的老年人 (P<0.05) 。结论 老年人的性别、原职业、居住情况和地区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为明显, 我们应动员一切家庭和社会资源, 关注独住老年人, 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 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广西,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柳长征, 曾尔亢, 何少津, 等.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综合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 28 (2) :96-97.
[3]朱诗林, 何国平.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 2005, 11 (19) :1604-1606.
[4]Guallar Castillon P, Sendino AR, Banegas JR, et al.Differences inquality of life between women and men in the older population of Spain[J].Soc Sci Med, 2005, 60 (6) :1229-1240.
[5]贾守梅, 冯正仪, 胡雁, 等.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5) :420-423.
[6]刘志荣, 倪进发.合肥市离退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 (2) :230-232.
[7]画妍, 化前珍, 徐莎莎, 等.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 2011, 18 (6) :4-6.
[8]伍业光, 张国兵, 张春林, 等.巴马地区百岁老人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52) :10572-10575.
[9]赵建刚, 贺加.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2) :365-367.
[10]余桂珍, 曾琨, 陈慧.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9) :711-713.
[11]田林, 张开金.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6) :1782-1784.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5
量的影响
作者:刘畅君 盛芳 刘漫时 张翠青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除此外接受为期1年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等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干预后的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80 elderly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al and control group each 1 comprising 90 cases, the latter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while the former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one year 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ng and discharge guidance in addition.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lower considerably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SGRQ was considerably increased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0.01.Conclusion Integrat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the mental status, and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lderly COPD patients.【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xiety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阻塞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COPD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因此,有必要加强对COPD的干预,尤其是对稳定期COPD的干预,以减少COPD的发病和急性加重。本研究通过对老年COPD实施为期1年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2 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COPD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COPD患者180例,其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除外标准:心、肝、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重症COPD;肿瘤;其它肺部疾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其中男130例,女50例,年龄65~78(68.2±8.6)岁,病程9~26(18.2±10.4)年。病因: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7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8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病程、发病诱因、住院次数、经济状况和医疗费用来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护士实施为期1年的以下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1.2.1 健康教育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采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板报、图片、集体授课、书面教育、个体辅导和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COPD的认识水平,使患者及其家属尤其是配偶全面了解COPD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取得家属支持。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加强病友之间相互教育,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鼓3 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持足够睡眠。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长期氧疗、呼吸肌辅助通气、营养支持和合理用药等的重要性,并给予指导说明。
1.2.2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出其主要的心理问题,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暗示、支持、疏导、安慰、鼓励、精神转移、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和自我剖析等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减少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3肺康复护理 采用心理支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干预等方法督导患者戒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支持干预,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食物的营养,少食多餐,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急性期静脉补充复主氨基酸、脂肪乳剂等。鼓励患者进行咳嗽训练,掌握排痰技巧,确保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制订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方式包括慢步行走、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和气功等,持续时间每次10~30 分钟,每日3~4次,运动强度为运动时不出现的气短和气促为宜。采用腹式呼吸、呼吸操和缩唇呼吸等方式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1.2.4院外护理指导 患者出院后,由专职护士采用电话、发短信、QQ群等形式每隔1周对患者进行随访或家访1次,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家庭成员正确介入4 患者的疾病康复过程。内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自我症状评估和应急处理、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督导、心理护理、呼吸康复训练、家庭氧疗和定期复诊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入院后(干预前)和实施护理干预后1年(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价COPD患者主观感受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同时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疾病问卷(SGRQ)[4]评价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SAS、SDS评分和SGRQ各维度评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或组内自身比较采用t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x-±s,分)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GR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GRQ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1。讨论
3.1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量研究表5 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COPD疾病治疗、转归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COPD因病程长、病情反复、肺功能受损、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营养不良和经济负担较重等多种原因,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降低患者药物治疗和肺康复活动的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其中焦虑主要由呼吸困难引起,抑郁则与呼吸困难和活动能力下降有关。有研究表明[5],COP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41%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55%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绪。此外,COPD患者的家属生活、精神、经济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表现出恐惧、悲观、烦躁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COPD患者的情绪,会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产生不良影响[6]。因此,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护理人员有必要在全面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基础上,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身体机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本研究对老年COPD实施为期1年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老年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提示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继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全面评估老年COP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从身心两个层面上针对影响患者焦虑、抑6 郁等负性情绪的主要因素,因人而异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机能的恢复,促进其身心健康,减轻家属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3.2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生活质量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综合评价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不仅有利于采取有效的医疗护理干预措施,而且还有利于评价护理措施的质量和有效性。COPD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因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呼吸费力、自理能力差等影响生活质量,再加上老年人记忆力差、接受能力差及器官功能减退等特点,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低下,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差、日常活动受限和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等。高敏等[7]对49例COPD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内容包括用药指导、呼吸功能训练、有效的排痰技术训练、长期家庭氧疗、戒烟、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等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和生活质量。敬仁芝等[8]采用SCL-90量表在心理护理前后对COPD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增强老年COPD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质量。刘纳等[9]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4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COPD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现状是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认识及依从性。陈建明等[10]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7 预、呼吸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在内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COPD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其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明显增加。王志娟等[11]对COPD患者及家属额外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证实了有效的家庭护理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本研究综合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等在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了明显增加,提示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针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人而异地采取有针对性的多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机能的恢复,促进其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32(4):253-257.[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8 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3] 王长虹, 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575.[4] 古利明,李安稳,何荣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问卷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1):68-70.[5] 马金凤,赵秋利,陆姣丽,等.COPD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报, 2009,16(3):15-17.[6] 游水秀,吴小玲,汤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及护理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23(8):32-33.[7] 高敏,袁小燕,刘莉,等.COPD患者健康教育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9):10-12.[8] 敬仁芝.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7,13(15):11-12.[9] 刘纳,韩春燕,孙玉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现状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16(11):1289-1291.[10] 陈建明,金爱玲,苏燕玉.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29(4):539-5341.[11] 王志娟,谢连珍,秦小华.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24(5):17-19.9-范文最新推荐-----------------------
财务出纳工作手册
[财务出纳工作手册]财务出纳工作手册
一、日常工作: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帐目,发现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财务出纳工作手册。
2、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
3、根据会计提供的依据,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发放工作。
4、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凭证上必须有经手人及相关领导的签字才能给予支付),对不符手续的凭证不付款。
二、其他工作
1、迎接公司上市财务审计,准备所需财务相关材料为迎接审计部门对我公司帐务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好前期自查自纠工作,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统计,并提交领导审阅。在工作中,我忠于职守,尽力而为,领导和同事们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2.完成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三.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一、学习不够。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软件的应用及理论基储专业知识、工作方法等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
二、对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对业务的熟悉,必须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虚心请教领导和同事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10-范文最新推荐-----------------------
能力,努力学习,争取在明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综上所述。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付出过努力,也得到过回报。人到中年,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执行制度,是我们的优势。我坚持要求自己做到谨慎的对待工作,并在工作中掌握财务人员应该掌握的原则。作为财务人员特别需要在制度和人情之间把握好分寸,既不能的触犯规章制度也不能不通世故人情。只有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才能使工作更顺利的进行。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我会扬长避短,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工作总结《财务出纳工作手册》。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
-范文最新推荐-----------------------
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
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
-范文最新推荐-----------------------
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
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
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
落上日期即可。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
-范文最新推荐-----------------------
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
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
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
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
作计划。
-范文最新推荐-----------------------
财务出纳工作交接书
[财务出纳工作交接书]财务出纳工作交接书移交原出纳员XX,因工作调动,财务处已决定将出纳工作移交给XX 接管,财务出纳工作交接书。现办理如下交接 :
一、交接日期 2011年X月X日
二、具体业务的移交
1.库存现金:X 月 X 日账面余额 xx 元,实存相符,日记账余额与总账相符;2.库存国库券:xx元,经核对无误;3.银行存款余额 xxx 万元,经编制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核对相符。
三、移交的会计凭证、账簿、文件 1.本现金日记账一本;2.本银行存款日记账二本;3.空白现金支票 XX 张(XX号至 XX 号);4.空白转账支票 XX 张(XX号至 XX 号);5.托收承付登记簿一本;6.付款委托书一本;7.信汇登记簿一本;8.金库暂存物品细表一份,与实物核对相符;
15-范文最新推荐-----------------------
9.银行对账单 1-10 月份 10 本;10月份未达账项说明一份;
四、印鉴
1.XX 公司财务处转讫印章一枚;2.XX 公司财务处现金收讫印章一枚;3.XX 公司财务处现金付讫印章一枚;
五、交接前后工作责任的划分
2011 年X月X日前的出纳责任事项由XX负责;2011 年X月 X 日起的出纳工作由XX 负责。以上移交事项均经交接双方认定无误。
六、本交接书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分,存档一份.【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
-范文最新推荐-----------------------
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工作总结《财务出纳工作交接书》。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
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范文最新推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作计划。
-范文最新推荐-----------------------
财务出纳工作流程
[财务出纳工作流程]财务出纳工作流程出纳人员应当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流程表,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也不会在忙碌的工作中迷失方向,财务出纳工作流程。1.出纳工作的每日流程 出纳工作的每日流程一般是:
(1)上班第一时间,列明昨日未办完事项,检查现金库存,查询银行存款余额。
(2)请示领导或财务主管对当日资金的收支安排,在当日工作安排簿上一一列明。
(3)根据领导批示办理付款手续,付款依据必须真实、完整、合理,超越权限范围的付款要求应当报送相应的领导审批。
(4)办理各种收款事项,应当注意收入计算的准确性,明确收入来源。(5)对收、付款单证进行检查,补齐手续并分类。(6)根据收、付款单据,编制记帐凭证。
(7)根据记帐凭证,逐日逐笔按顺序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并每日结出余额。
(8)逐笔注销工作安排簿中已完成事项。(9)下班前进行库存现金盘点,做到帐实相符。(10)对银行支票进行清点,核实当日银行收支金额。
20-范文最新推荐-----------------------
(11)对发票、收据等进行清点,合适当日相关业务。(12)对未完成的经济也列明待处理。
(13)编制出纳日报表,反映单日资金收支情况。
(14)临下班前,检查保险柜、抽屉是否锁好,资料凭证是否收好。
2、出纳工作每周流程
对于收支业务频繁的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便于资金安排,通常以每周为一个出纳工作周期。出纳工作的每周流程大致是: 星期一:各部门及结算单位报送付款申请或付款通知书。【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工作总结《财务出纳工作流程》。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
-范文最新推荐-----------------------
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
-范文最新推荐-----------------------
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作计划。
财务处处长工作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
[财务处处长工作总结]财务处处长工作总结1.整理、修订和完善了《淮安信虑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内控制度》、《淮安信息职业技木学院财务报销工作流程》、《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服务工作承诺》等,财务处处长工作总结。通过对有关制度、规程、流程和承诺的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服务标准,规范了服务行为,提高了服务的自觉性。
2.配合财务审计工作,2011年暑假期间,组织财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对2011年以来的财务账目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发现了学生学费收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纠正。针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务处提出了整改措施。
3.组织2011年学院预算的编制,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2011年财政拨款经费预计比2010预算指标增加29%增幅达1000万元。2011年按院领导的决策,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额外争取到申央财政、省财政、省信息产业厅支持的实训基地、基础实验室、信息化项目等经费共计923.1万元。
4.今年从两个方面开创了收费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实现了学生收费收据的计算机打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收费收据短缺的问题,使得收费工作更加规范,二是开创了缴费方式的多样化,更加方便学生缴费。经过财务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系的大力配合,今年学费、住宿费收入比去年增加了17%。
5.在院领导的直接指导和亲自参与下,经过与专业银行的多次沟通、协调,2011年新增银行贷款3800万元,保证了教学实验、实习项目
-范文最新推荐-----------------------
新增和改造的资金需求,基本保障了校区建设经费的投入。6.在日常收文管理中,做到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和预算计划办理,对各类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2011年经过财务处办理的各类支出经费近亿元无差错。
7.完成一个班的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年160学时。公开发表一篇。8.财务内控制度的落实不到位,财务账款的审核、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工作总结《财务处处长工作总结》。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
-范文最新推荐-----------------------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
-范文最新推荐-----------------------
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
-范文最新推荐-----------------------
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作计划。
财务出纳月工作总结
[财务出纳月工作总结]财务出纳月工作总结经过了将近3个月紧张的工作实践和总结,知道了要作好出纳工作绝不可以用“轻松”来形
29-范文最新推荐-----------------------
容,出纳工作绝非“雕虫小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岗位,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是经济工作的第一线,因此,它要求出纳员要有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
一.学习、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财务出纳月工作总结。
二.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打算盘、用电脑、填支票、点钞票等都需要深厚的基本功。作为专职的出纳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物的财务会计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
三.做好出纳工作首先要热爱出纳工作,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四.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也要有对外的保安措施,维护个人安全和公司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五.出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要热爱本职工作,精业、敬业,要竭力为本单位中心工作,为单位的总体利益、为全体职工服务,牢固的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以上都是我将近3个月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也是我不断在工作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个过程。在工作中学习和努力提高业务技能,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了迅速提高,在以后的工作
-范文最新推荐-----------------------
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和全体职工服务,和公司和全体员工一起共同发展!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仁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关心,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舞,我真诚的表示感谢!【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工作总结《财务出纳月工作总结》。如“××市化工厂1995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
-范文最新推荐-----------------------
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
-范文最新推荐-----------------------
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
-范文最新推荐-----------------------
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作计划。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6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中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09-02
脑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疾病,常发于老年人群体中,而且脑中风很难根治,如果患者已经得过一次脑中风,则就很容易复发,而且每次患者的脑中风复发一次,病情则会加重少许,多次发作,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残,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卧病在床,患者如果长期卧病在床,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患者突然发病则会可能导致患者猝死以及休克等[1],笔者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近年来对常规的护理方法在改善中老年脑中风的临床效果与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做了研究与对比,得出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中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61±1.3岁,13例患者属于第一次发病,23例患者属于低二次发病,14例患者属于第三次发病,脑出血患者23例,脑梗塞患者27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2±1.4岁,14例患者属于第一次发病,21例患者属于低二次发病,14例患者属于第三次发病,脑出血患者22例,脑梗塞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13小时内送入医院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情以及其他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脑中卒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如随时要保持病房的清洁,要保持通风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护理干预,具体的方法如下:(1)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和患者主动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因为大多数中风的患者基本都会丧失少许沟通能力,甚至还会出现心理障碍,不愿与别个沟通[2],因此护理人员要慢慢疏通患者的心理障碍,消除患者焦虑、恐慌、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和睦地与患者相处,尽量地帮助患者敞开心扉,鼓励患者勇敢面对此病,稳定患者的情绪。(2)护理人员要每天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头痛程度以及出现的其他并发症等,特别是在晚上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如果有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同时还要做好其他病症出现的准备,在平常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以及鼻腔内的分泌物,避免分泌物回流以及冻结,影响患者的呼吸[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判指标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包括了10个项目,每个项目10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行为能力越好。(1)显效: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命体征有所好转;(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出现加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根据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3.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的评分,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组别n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5012±1.313±1.7治疗后5036±1.779±1.5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均出现了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为34.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8.00%,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组别n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总计对照组503(6.00)5(10.00)9(18.00)17(34.00)观察组501(2.00)2(4.00)1(2.00)4(8.00)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6.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502(4.00)16(32.00)32(64.00)36.00观察组5012(24.00)23(46.00)15(30.00)70.00注:P<0.05
3 讨论
脑中风是老年人群常发的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这种病起病快,预后慢,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由于患者中风后,丧失了行为能力,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自由活动,长期的卧在床上,从而导致了患者的肺部扩张受阻,影响了痰的排除,就会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5],护理人员在夜里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以及及时清洁患者鼻腔和口腔的异物,预防了患者被异物堵住的可能[6],护理干预是一种处处为患者着想的护理方法,把病人的一切放在首位,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7],在笔者的试验中表明,优质护理方法在改善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明显由于常规护理的效果,值得临床的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娟,何晓英,李洁等.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27-1428.
[2] 周慧.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841-842.
[4] 文细玲.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6):134-135.
[5] 刘汉德.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分布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0):1885-1886.
[6] 韓淑静.护理干预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4):612-613.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7
一、体质的概念
关于体质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泰山会议”上就有过明确提议, 体质, 就是指人体的质量, 它是人体多方面综合稳定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 以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体质, 不仅是人体生命活动水平的反映, 同时也是身体运动水平的反映。西方欧美国家对体质的概念述则是另一种表述, 主要是指一个人身体有效执行任务的能力, 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心肺、肌肉方面耐力和身体肌肉的力量, 以及身体的柔韧性和成分等方面综合衡量。日本是当今世界上进行体质研究最好的国家。在日本, 体力一词相当于我国体育界所讲的体质。日本在《体质诊断与评价》一书中体质的概念要素进行了明确的表达, 他们认为体质应该分为行动体力与防卫体力两个方面, 主要有三个要求构成, 即形态、机能、精神。
二、我国老年人的体质特点
1. 身体形态特征
据调查统计表明, 随着年龄增长, 尤其是进入老年阶段, 男性身高与女性身高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男性一般平均减少2.25%, 女性稍高一点, 平均减少2.5%。那么老年人身高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观察研究, 老年人身体会发生一些明显变化, 如椎间盘萎缩、脊柱弯曲、脊椎变扁, 下肢弯曲以及机体组织萎缩性改变等等, 这些因素都是促进老年人的身高逐渐减少。其中老年人骨骼也特别容易变形, 进入老年期后, 钙代谢异常和骨质疏松也就伴随着产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多数老年人体重也发生着变化, 一般体现为逐渐减少。析其主要原因是与老年人机体各脏器的细胞和组织会逐步萎缩, 以及机体水分会逐渐减少等因素有关。但人种区别和所处时代也决定着人的体重变化, 如欧美老年人比日本老年人的体重变化小。在当今年代, 有些老年人晚年生活条件和所处环境、营养状况都比较好, 良好的生活质量也能够保证他们的体重不减少。
2. 体成分特征
进入老年期后, 体成分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老年人机体的一个突出变化。有些老年人的体重还较高, 但其体脂比例所占更大。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去脂体重降低, 体成分中肌肉蛋白质会逐渐丢失, 从而导致老年人肌肉力量会逐步减弱, 身体功能逐步降低。一个人身体中的总水量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一般会比青年人少, 从20岁开始到80岁这个阶段, 有统计数据总水量减少大约17%。而老年人细胞外液与青年人差不多等同, 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人体内的细胞外液多少与年龄无关。细胞内液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递减, 无论男或女, 均减少30%~40%。主要原因是因为实质细胞原生质中的水分含量在一生中几乎是不变的, 所以伴随着衰老, 细胞内液的减少表示机体的细胞数目减少。近来研究学者发现一个人不同部位的瘦体重的代谢率是不同的, 如脑、心肾和肝等内脏的代谢率高于肌肉25倍左右, 可见躯干的瘦体重随年龄降低的程度小, 而肌肉, 特别是腿部的肌肉随年龄降低的趋势更为显著。青年人由于喜欢运动, 大量脂肪在生命运动过程会逐步消耗, 随着代谢机能的变化, 老年人的脂肪在体内堆积, 不被机体所利用, 学者把这种脂肪叫做不可变脂。不可变脂越来越多, 即是一个人衰老的重要特征。
3. 机能特征
老年人心肌的重要变化是发生褐色萎缩, 心肌纤维内有脂褐素沉积, 心脏重量减轻, 并直接影响心脏的功能。老年随年龄增长心肌内ATP酶活性下降和钙离子扩散率减少, 导致心肌收缩力每年会下降大约1%, 从而造成心收缩期延长。同时心功能减弱还表现在心搏出量减少, 进入老年期, 以十岁为一个档期比较, 普遍老人要比自己十年前搏出量约减少40%, 以及左心室充盈速度减慢等。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心室内压增加的最初速度也随增龄而有规律地降低, 故心脏储备力降低, 70岁时只相当40岁的50%。反映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最大摄氧量, 随着年龄增长, 每个人也会逐年减少, 基础上每十年会以5%到15%的速度衰退。最大心输出量与最大动静脉氧浓度差的减退导致了最大耗氧量的下降。进入老年期后, 老年人血压发生变化很常见, 血管壁弹性纤维减少, 弹性减弱, 阻抗力逐步增加, 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所以老年人极容易血压高,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三、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又可译为生命质量、生存质量。WHO将生活质量 (qualityoflife, QOL) 定义为:个体根据其所取的文化背景、价值系统决定对自身生活的主观感受, 它受个体目标、期望值、标准和个体关注点等影响因素的影响。通常, 生活质量包括了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健康这四个层面的内容。我国医学会专家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有着明确的意义界定。主要是指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对自己身体、精神、家庭和社会生活美满的程度以及对自身老年生活的综合评价。
1. 生活质量的评价及常用的评价量表
自上世纪30年代起, 各国学者便致力于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 但在实际运用上并未能得到迅速发展。最初, 各国研究学者通过调查填写量表这样的形式来探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分局部评价和全面评价两个阶段来综合评价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所谓局部评价, 主要是研究者采用某些专用量表, 通过测量某些有代表性的功能状态, 从不同角度来评价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例如, 有不少学者主要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或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来评价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难发现, 这些方面仅仅是测量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其中一个部分, 它并不能全面综合的评价老年人的客观和主观健康状态, 因此其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主观健康状态和客观健康状态并非完全正相关, 两者任何一种都不能全面地反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在这个前提下, 研究者制定了全面细致的评价量表, 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评价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有SF-36量表,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表, 生活质量问卷 (Q0L-74) 和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健康调查 (SF-36 Health survey) 是在MOS基础上, 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于1990年研制的, 是一种多目的、简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它全面概括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概念, 简单易行, 得到世界同行学者普遍认同。迄今, SF-36问卷已经被翻译成40余种语言, 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人群中使用, 均得到了一致好评。1996年我国也完成了SF-36的汉译工作, 同时进行了小规模的测试。刘洪波采用SF-36量表对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测量, 并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 认为SF-36量表适合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测量。本研究将采用SF-36量表开展7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2. 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目前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 据调查统计发现, 其主要集中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躯体健康状况、精神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医疗条件、子女数、家庭关系、负性生活事件等因素。从体育学角度开展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较少, 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开展体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还处于空白, 为此本研究讲选取样本进行体质测试和生活质量调查, 开展体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
综上所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国老年人呈现“速度快”, “规模大”, “峰值高”, “高龄化”的特点。然而, 我国的老年保健工作起步较晚, 缺少对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测评体系。此外, 目前针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众多, 但从体质角度分析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 本文通过选取样本开展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体质测试和生活质量调查, 了解其特征, 同时探讨体质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为指导老年人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明东.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J].体育世界, 2013 (02) .
[2]洪伟.我国老年人体质调查与分析[J].才智, 2014 (06) .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重庆、贵阳、遵义3市市辖区随机抽取10个社区308名60~79岁常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有效统计样本289人, 有效率93.8%。其中男性139人, 女性150人 (如表1) 。
1.2 研究工具及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 体育生活方式研究工具。依据苗大培博士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论述, 拟出体育生活方式的四个主要量化指标:即按照个体在体育生活方式中花费的时间、精力、情感、金钱四个方面确立问卷内容及设计方案, 并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 问卷经信度分析a系数为0.81。
研究中把每次锻炼的时间作为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时间指标;体育锻炼频度作为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精力指标;对体育的重要性回答作为评价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情感指标;年度体育货币支出作为衡量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消费指标。按照得分高低将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分为三种水平[3]。
(2) 生活质量研究工具。采用方积乾博士研制的汉化SF-36量表, 该量表包括36个条目, 测量8个健康维度, 每个维度的得分最高为100分, 最低为0分。以8个维度的总得分作为生命质量的评价, 总分为800分。总分越高, 生命质量越好。
1.2.2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制定并发放《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308份, 回收获取有效问卷289份, 有效回收率93.8%。
(2) 数理统计法。对所有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并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Independent Sample T检验和Person相关, 显著性水平为P<0.05。
注:高、中水平比较, ap<0.05、bP<0.01;高、低水平比较, cp<0.05、dP<0.01;中、低水平比较, ep<0.05、fP<0.01;60~64岁与65~69岁比较比较, gp<0.05、hP<0.01;60~64岁与≥70岁比较, ip<0.05、jP<0.01;65~69岁与≥70岁比较, kp<0.05、lP<0.01;男与女比较mp<0.05、nP<0.01。
注:高、低水平组比较, ap<0.05、bP<0.01;60~64岁与≥70岁比较, cp<0.05、dP<0.01。
注:﹡p<0.05、﹡﹡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评价
表2可见:城市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中, 高、中水平两组人数占总人数的83.4%, 说明城市老年人在体育生活方式中的总体投入较多;高水平组在体育生活方式中投入的时间最多, 依次为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 且高水平与中、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P<0.01) ;高水平组在体育生活方式中投入的精力和金钱最多, 依次为中、低水平组, 且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在情感投入中三组无统计学意义。
60~64岁组老年人在体育生活方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上均多于65~69岁及70岁以上组, 且60~64岁组与70岁以上组比较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70岁以上组 (p<0.05) ;情感投入方面在三组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中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与年龄无关,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在体育生活方式各方面的投入逐渐减少。表2同时显示, 在体育生活方式的时间、精力、情感、金钱等方面, 不同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 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
表3可见, 高水平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13.11±87.04, 高于中水平组的625.32±60.51, 且与低水平组的523.49±63.37呈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说明本研究中城市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其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即体育生活方式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评分越高;60~64岁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63.25±60.12, 高于65~69岁组的611.43±45.08但无统计学意义, 却非常显著高于70岁以上组的544.77±51.09 (P<0.01) , 说明本研究中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另外, 同一水平和同年龄段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2.3 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4显示:研究中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呈正相关 (r=0.379~0.910) , 这说明体育生活方式与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密切联系;除SF、MH外, 其余各维度均呈现出高水平组r值>中水平组r值>低水平组r值, 说明体育生活方式中的投入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呈正比, 即城市老年人在体育生活方式中投入的时间、精力、情感和金钱越多, 相应的生活质量也越高;而SF和MH两维度可能是受个体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表现出和其它维度不一致的结果。
高水平组在GH、VT两个维度上均呈高度相关 (r=0.863、0.910, P<0.01) , 这说明城市老年人在体育生活方式中投入得越多, 即能获得更好的生命活力和总体健康感。
3 结论
(1) 大部分城市老年人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且投入了较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随着年龄的增长, 城市老年人在体育生活中的各项投入呈逐渐减少趋势, 这可能与年龄增大后机体各项机能自然衰老加速有关。另外, 城市老年人在体育生活方式中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2) 不同水平体育生活方式的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差异, 在体育生活方式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同样, 城市老年人随年龄增长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 但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无明显性别差异。
(3) 城市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对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水平体育生活方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即投入在体育生活中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越多, 生活质量指数越高。
摘要:以汉化SF-36量表为基础, 对重庆、贵阳、遵义3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共289人进行了生活质量及体育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水平体育生活方式的城市老年人与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正比;不同年龄段城市老年人随年龄增长, 体育生活方式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逐渐减少。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水平体育生活方式组>中水平体育生活方式组>低水平体育生活方式组;不同水平体育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高度正相关。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
[2]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125.
[3]刘卫.山东省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10) :909-910.
[4]李文川.身体活动干预与老年人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46 (6) :129-137.
[5]辛利, 周毅.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37 (3) :20-21.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 在本市范围内随机抽取5个生活社区进行抽样调查, 共选取590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为395例, 女性为195例, 最大年龄为95岁, 最小年龄为60岁, 平均年龄为 (73.42±4.31) 岁, 年龄段划分:60~69岁老年人群共340例, 70~79岁老年人群共175例, 80~95岁老年人群共75例;职业类型:老年人群退休前从事职业为工人295例、干部159例、教师67例、无业人员39例、农民共3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284例、高中文化水平为188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为118例。
1.2 方法
给予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即GQOLI) 进行其生活质量调查, 此问卷主要内容为: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等[1];根据老年人群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老年人群日常所需社区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人群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对590例社区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 男性老年人群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女性老年人群, 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及女性老年人群在心理健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 社区老年人群疾病调查结果
对590例社区老年人群自身所患有疾病情况调查可知, 所有被调查老年人均患有骨损伤类疾病, 且根据患者退休前工作性质不同, 其发生骨损伤部位及程度有所区别;513例老年人群发生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发生率为86.95%。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社区老年人群数量不断增加, 老年人群在社区中的生活质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2]。相关研究表明, 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 根据其对社区护理具体需求, 从而提供合适的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3]。
本文研究可知, 女性老年人群生活质量显著低于男性老年人群, 其原因可能为女性在退休后日常生活中承担部分或全部家务劳动, 不能够较为有效的进行休息, 以及女性特有的身体功能较男性差等。590例老年人群中有513例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且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损伤情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发病种类给予具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措施, 如及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监督其按医嘱服药, 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因此提示社区护理人员对本区域内老年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时, 应及时了解患者相关病史, 并做好临床记录,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内容, 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4,5]。
参考文献
[1]李晓惠, 李天霖, 王滨燕.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杜会学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17 (1) :57-59.
[2]卫龙宝, 储雪玲, 王恒彦.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38 (6) :65-74.
[3]贾守梅.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19 (5) :420-423.
[4]田永峰.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思考[J].当代医学, 2010, 12 (1) :40-41.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10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我们以江苏省盐都区秦南镇为调查对象, 按经济发展水平将其所辖的行政村分为高、中、底三类, 从每类中随机抽3个村, 共9个行政村。而调查主体则是基本均匀分布在这9个行政村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问卷涉及基本情况、收入消费、医疗保健、生活方式、生活满意度等方面, 共34小题, 基本涵盖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因素。由于调查对象均是老年人, 受教育程度不高, 无法自填问卷, 故主要采用调查员面对面和老年人进行交谈, 同时填写调查问卷, 克服了部分老人不识字或难以理解问卷问题的困难, 增强调查问卷和数据的有效性、可信度。本次调查共走访101位老年人, 填写问卷101份, 问卷有效率100%。对满意度的评价分为五个等级, 是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个体特征与满意度
被调查老年人中男性占45.54%, 女性占54.46% (表1) 。男性的满意度总评达到3.59, 而女性是3.25。这可能是由于男性所控的资源、社会角色等都高于或者优于女性, 老年人的情况亦如此, 因此男性老人生活满意度高于女性。
从年龄看, 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大体上呈现倒U型:60~69岁占36.63%, 70~79岁占40.59%, 80~89岁占20.79%, 90~99岁占1.98%。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大致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各段满意度总评得分为60~69岁为3.41, 70~79岁为3.61, 80~89岁为3.14, 90~99岁为2.00。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人更加容易受到各种慢性疾病的侵害, 生理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 导致其满意度降低。同时, 受身体健康状况的限制和约束, 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缩小, 频度也随之降低, 社会关系网络逐步断裂。
从受教育程度看, 老年人上过学的不多, 文化程度非常低。这些老人中未受过教育占38.61%, 小学文化的占44.55%, 初中文化的占9.90%, 高中文化的占3.96%, 大专及以上的占2.97%, 其中文盲率达38.61%, 另外, 尽管有61.39%的人上过学, 但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老人没有毕业。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其满意度总评得分存在差异, 满意度随教育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见图1)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了导致老年人人力资本的不同, 从而导致其自身条件以及发展能力的差异。因此,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 其经济收入越稳定, 休闲生活越丰富, 其对生活的满意度也就越高。
2.2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2.2.1 收入水平与满意度。
自我积蓄、子女供给、农业劳作等, 构成了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村老年人平均月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占6.93%, 这些主要是家住农村的各类退休人员, 他们每月都有退休金, 收入稳定。而在100元以下的和基本无收入的人群所占比重则更大, 分别是8.91%和19.81%, 这表明, 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从收入应付支出情况来看 (见表2) , 仅有6.93%的农村老年人收入有较多节余, 10.89%的有些节余, 表明大多数的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是比较拮据的。数据显示, 收入应付支出远远不够的占10.89%, 有点紧张的占42.58%, 基本勉强能够的占28.71%。从表2中农村老年人的平均月收入和收入应付支出情况对比可以看出, 农村老年人收入越低, 生活越困顿。从经济角度看, 农村老年人属于低收入、低消费阶层。
在支出方面, 基本衣食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占据了老年人消费的大部分, 101位老人中分别有98位 (占总体的97.03%) 和58位 (占总体的57.43%) 表示他们的支出主要花费这两方面。作为农村老年人, 他们还比城市老年人多一项支出, 有21.78% (22位) 需要自己购买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可以多项选择的情况下, 农村老年人的消费主要是生产资料消费 (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行的需要, 是最基本的消费) , 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其次是是用于农业方面的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微乎其微。
经数据分析得出, 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满意总评的分分别为:2.93、3.52、3.71、3.80、3.84。收入水平高的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高于收入低的老人。国外的学术研究也普遍认为:经济收入与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的正相关性。Bradburn (1969) 研究表明, 高收入者有较多的积极情感, 而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消极情感;Harding (1985) 则发现英国的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积极情感, 更少的消极情感;Easterlin (1974) 回顾了30多项跨文化研究后发现, 在同一国度中富裕的人总是比更贫穷的人快乐, 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老年人中也不例外。
2.2.2 健康、医疗保健服务与满意度。
农村老年人医疗保健意识差, 不能定期检查身体。调查数据显示, 只有13.86%的老年人能够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 这些老人大部分为退休老人或文化程度较高的, 他们有比较稳定的退休金, 而且检查比较简单, 如测血压。有21.78%的老年人偶尔做过, 另外还有高达64.36%的老人是从未做过, 这表明农村老人预防意识比较差和受经济收入所致。
老人的身体状况欠佳, 病症非常多。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 有58人体弱多病, 高达57.43%, 在这些生病老人中患病种类主要有:关节炎 (17人) 、高血压 (28人) 、糖尿病 (7人) 慢性支气管炎 (10人) 、慢性胃肠道疾病 (5人) 、哮喘 (7人) 、白内障 (4人) 、脑梗塞 (3人) 等。患病老人很多是一“身”多病。
农村医疗保健服务状况仍然较差。农村老人有病会到村诊所的占71.29%, 表示会到镇卫生中心医院的占38.61%, 会去县城以上重点医院的占总数7.92%, 到私人诊所的占9.90%, 有病不去医院, 挺挺就过去的占到1.98%。由于近年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被调查老人中合作医疗的参加率已达到98.02%, 部分老人会选择镇中心医院, 当然绝大部分老人还是会选择在村诊所治疗。可见, 村诊所和镇卫生中心医院担负着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看病的重任。其中, 那些村诊所的医疗条件令人堪忧, 农村的医疗水平普遍还很低。
从健康状况看, 身体健康的老人的满意度总评为3.53, 明显高于体弱多病的老人的3.31。毫无疑问, 健康状况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身体健康的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与不健康的老人差异有显著性。对农村老年人而言, 如果他们身体状况不佳不能进行劳作时, 就比身体好的更易产生消极情绪, 增强对生活的不满足感。
2.2.3 婚姻状况与满意度。
不同婚姻的老人在生活满意度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接受调查的101位老人中, 有配偶 (初婚) 的占65.35%, 丧偶的占26.7%, 未婚占2.97%, 离异的占2.97%, 有配偶 (再婚) 占1.98%。这说明一半以上老人都有老伴, 但是一旦丧偶, 再婚者就很少。据我们对几个丧偶老人的深度交谈得知, 老人们闲暇的时间在家孤单寂寞, 回忆以前的生活。
据统计数据显示, 有配偶 (初婚) 和再婚的满意度得分较高, 分别为3.55和4.00。丧偶、离异和未婚的满意度到分就较低, 依次是3.15、3.00和2.67。我们发现, 配偶是否健在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丧偶、离婚或未婚的农村老人缺乏情感交流, 感到亲情的疏远, 降低了其对生活满意度。因此, 配偶健在的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比较高。另外, 调查中再婚的两位老人也表示其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 这就提示了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应给予丧偶和独居的农村老年人更多的照顾和关心, 应提倡丧偶的老年人再婚, 改善婚姻状况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2.2.4 居住方式与满意度。
不同居住方式的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存在差距。在调查中, 三代及以上户老人占22.77%, 二代户为11.88%, 夫妇户和隔代户分别为41.58%和5.94%, 独居户老人占17.82%。从表3中可以看出, 生活在三代及以上户的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最高为3.87。夫妻户的次之, 为3.52, 接下来依次是二代户、隔代户和独居户。相比而言, 老人生活在三代及以上户的传统大家庭中, 日常生活中可获得的帮助与支持远远多于只与配偶居住、只与孙子女居住和独居的老人。另外, 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数代同堂、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在隔代户中, 老人不但要代替子女履行“父母”的义务, 而且家务、生产、照料的负担增加, 往往身心俱疲而生活满意度下降。独居老人和子女缺少交流, 心中的苦闷得不到倾诉, 内心孤单, 其满意度最低。
2.2.5“空巢老人”与满意度。
调查中, 有52.48%的农村老人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3.28低于非“空巢老人”的3.54。家庭“空巢化”使养老功能缺失。当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需要子女照料时, 往往因子女不在身边, 造成老人“饭不得到嘴, 茶不得到手”。农村的“空巢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 由于失去了“老来伴”, 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 使得晚年生活更加凄苦, 因而其生活满意度就很低。
2.3 最犯愁的事情及政府作为
调查问卷中, 我们设置了关于农村老年人当前感到最犯愁的事情以及老人希望政府部门做的事情等题目。在可以多项选择的情况下, 各项占比如表4所示。我们看到老年人身体健康和较低的经济收入是困扰他们的事情, 同时希望政府应该在保障老年人生活和健康医疗方面有所作为。
经本次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普遍不高。男性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高于女性, 同时随年龄的增加, 老人的满意度会随之下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生活满意度越高, 不同婚姻状态和不同居住方式下的老人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差距。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需家庭和社会予以关注。
推进和谐农村建设和提升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感, 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全社会要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呼吁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与爱护, 形成孝敬老人、善待父母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 直接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将社会保障政策与家庭养老模式相结合, 由政府和社会结合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使社会力量向家庭提供最直接的帮助。积极完善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满足老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涛编著, 老年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2]刘豪兴主编, 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赵裕宇、黄美满等, 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群众, 2006 (4) .
[4]王武林、赵子琴, 贵州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 .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11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37-02
在临床中,心肌梗死病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在我国老年人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1]。并且患有此病症的患者往往病情比较严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术后迅速恢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就此,本文为了研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特此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8例展开相关研究,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49例,一组为参考组患者49例。其中研究组患者49例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28:21,年龄分布在58-86岁之间,平均年齡为72.0±3.5)岁;参考组患者49例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27:22,年龄分布在59-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8±3.6)岁。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护理过程选择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体温等进行基础护理。
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则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第一,对患者及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与心肌梗死相关的知识,并且制和发放心肌梗死健康宣传手册;其次,在医院定期组织患者、护理人员开展心肌梗死宣讲讲座。第二,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相关护理,对患者制定相关饮食方案,建议患者避免饮食高胆固醇食物、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多饮食高纤维的水果等食物。第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转变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第四,对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干预,将患者具有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有效改善,保证病房的空气流通以及整洁状况;其次对患者制定训练方案与休息时间,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五,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等等。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具体对比结果如表一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升高的状况。但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改变,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是造成疾病的最主要因素[3]。比如,当人们具有暴饮暴食、不爱运动、休息时间不规律等都会造成人们患有诸多疾病[4]。由于老年人来讲,由于人们的免疫力以及其他身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展逐渐退化,倘若还具有不良饮食习惯极易导致老年人患有病症。其中冠心病便是多发于老年人当中的一种病症,对老年人的身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并且心肌梗死病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患有冠心病病症相关,当患者患有有冠心病病症后,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导致血栓形成后,便会使得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分支发生堵塞状况,进而导致心肌严重缺少血液供应,最终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状况[5]。
而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由此可知,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碧媚,吴少群 ,张转转.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07:1256-1260.
[2]尹红英.人性化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 (9) :1901-1903.
[3]邵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 (8) :28-30,36.
[4]熊秀芳.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4,4 (12) :142-144.
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位于兰州市市区的10家单位,根据各单位登记的离退休人员情况,随机抽取578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312人,女性266人,平均年龄(70.36±4.32)岁。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设计调查问卷,统一培训调查员,调查对象由各单位统一集中,现场进行问卷调查,对未能参加集体调查的进行入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睡眠状况、膳食营养状况及主观生活满意度等。
1.2.1 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采用美国膳食协会、美国家庭医生研究会和美国国家老年化研究会编制的营养初筛量表,对离退休老年人群膳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0~2分表示膳食营养状况良好,3~5分表示膳食营养状况中等,6~19分表示膳食营养状况差[3]。
1.2.2 主观生活满意度调查:
选取中华医学会老年学流行病学组编制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对离退休老年人的主观生活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3分为满意,2分为一般,1分为不满意。总分30~33分表示生活满意度良好,22~29分表示生活满意度中等,11~22分表示生活满意度较差[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双录入数据并纠错,使用SPSS 17.0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多变量间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578人中,有配偶者占90.66%,离异、丧偶或分居者占9.34%;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占4.36%,初中程度者占30.23%,高中或中专者占44.24%,大专及以上者占21.17%;经济收入<1 000元/月者占23.36%,1000-2 500元/月者占51.21%,2 501~5 000元/月者占17.47%,>5001元/月者占7.96%;患有慢性病者占90.31%。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
选择离退休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肿瘤和骨关节疾患等13种慢性疾病进行调查,总患病率为90.31%。患2种以上慢性病者占79.42%,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59.26%,其次是高血脂为47.32%,骨关节病患病率为20.65%。
2.3 睡眠情况分析
离退休老年人群中,睡眠定时有规律的有411人,占71.11%;睡眠无规律的有167人,占28.89%。睡眠情况在性别、是否有配偶和是否有慢性病的离退休老年人群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4 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离退休老年人群中,营养状况良好者181人,占31.31%,营养状况中等者231人,占39.97%,营养状况差者166人,占28.72%。膳食营养状况在不同经济收入、是否有配偶和是否有慢性病的离退休老年人群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5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主观生活满意度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观生活满意度良好者占46.19%,中等者占38.58%,较差者占15.23%。以主观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将生活满意度为良好和中等定义为1,生活满意度较差定义为0。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否有配偶、是否患慢性病、睡眠状况及膳食营养状况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好、经济收入高及有配偶的离退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好,而患有慢性病、睡眠质量差及膳食营养状况不良的离退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低。
3 讨论
生活质量是衡量老年人实际生活状态的测量指标,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实际就是对生活满意度的评定,因此,生活满意度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5]。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主观生活满意度较高,这可能与调查对象均为市区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各方面均有保障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存在多种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
睡眠是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因素[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规律,但仍有28.89%的老年人睡眠欠佳,其中,女性、患有慢性疾病、无配偶的老年人与男性、无慢性疾病、有配偶的老人相比睡眠质量差。睡眠不好会导致老年人白天精神欠佳,从而使得生活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甚至引起一系列疾病,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
膳食营养不仅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定指标,同时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调查显示,有配偶、经济收入较高及无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营养状况较好,可能原因是经济收入较高的老人,其文化素养较高,对养生保健重视,且有配偶照顾,因此,营养状况较为良好;反之,无配偶相互依靠,经济收入低,导致老年人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各种慢性疾病使得老年人进食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直接影响膳食质量,最终影响其生活满意度,使得生活质量降低。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配偶情况、慢性病、睡眠及膳食营养是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国内外研究报告结果一致。上述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密切,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相关,经济又与膳食营养相关,营养状况好坏与慢性病有关联,睡眠与营养、慢性病均有一定关系,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注意膳食指导和干预,对提高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老年人卫生保健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了解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兰州市578名离退休老年人,使用相关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兰州市离退体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90.31%;主观生活满意度良好的占46.19%,中等的占38.58%,较差的占15.23%;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配偶情况、慢性病、睡眠和膳食营养是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结论 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注意膳食指导和干预,对提高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老年人卫生保健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流行病调查
参考文献
[1]张磊,史开喜,邵晨,等.西安地区空军与陆军的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7):624-627.
[2]史文丽,高霞,魏守刚.基层离退休干部营养保健与慢性病防治状况调查[J].河北医药,2011,33(22):3473-3475.
[3]孙晓春,王琼,黄芬,等.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膳食习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5):352-353.
[4]于晋林,杨超元,何慧德.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草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320.
[5]黄芬,张志华,孙晓春,等.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00-2102.
【老年人生活质量】推荐阅读: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10-25
认知损伤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10-20
国外老年人如何生活01-23
老年人晚年生活调查问卷09-01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01-19
大阳沟社区老年人生活调研报告07-03
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11-23
老年人精神文明生活状况调查表12-06
对哈尔套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