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体验

2024-10-21

老年人体验(共6篇)

老年人体验 篇1

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aging) 是指在人口年龄构成中, 老年人口比重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 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报道, 欧洲委员会预测从2013年至2060年, 欧盟65岁以上人口将上升10%至28%, 人口老龄化现象会更趋显著, 未来经济发展将受影响[1]。我国也不例外, 进入21世纪以来, 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2]。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 到2015年年末中国人口总数为13.75亿, 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1%, 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增加了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5%, 比2010年上升了1.6%。在面临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时, 养老问题值得深思。目前的养老现状已经有研究表明, 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 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丁克思想的影响, 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家庭养老功能也随之弱化, 众多的老年人不得不选择机构养老。生活体验是指对生活现状持有的主观情感感受, 对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4]。质性研究对人的感知高度敏感, 可真实反映生活体验[5]。因此本研究常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探究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真实生活体验, 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机构服务质量, 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 于2015年10月—2015年12月选取了长沙市4家养老机构的10名老人进行访谈。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 (2) 在养老机构已居住6个月并且打算长期居住; (3) 意识清楚, 能正确表达自我感受; (4) 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访谈人数以资料重复出现并未出现新的主题为标准。本研究通过咨询相关养老研究专家, 实地考察, 评估老人的一般情况, 选取来自不同养老机构的不同个体, 详见表1和表2。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 对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在访谈前咨询相关研究专家并与研究组成员反复讨论, 最终确立了访谈提纲, 内容主要包括老人居住在养老机构的生活感受、原因以及对目前主要养老政策的了解和对以后的期望等。访谈开始前向受访者解释说明本访谈的目的和方法, 承诺各项个人资料保密, 先取得受访者信任与理解。访谈中保持中立, 不做任何个人评价, 可根据受访者具体情况对访谈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我感受。每次访谈一般不超过1h, 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和缩短访谈时间。访谈全程录音加笔录, 访谈结束后当天内将其整理成文字。

1.2.2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的资料分析方法, 具体步骤为: (1) 阅读资料; (2) 摘录并进行编码; (3) 归纳和提炼意义; (4) 形成主题; (5) 完整的叙述; (6) 陈述本质性结构; (7) 求证真实性。

2 结果

2.1 生活照料需求

2.1.1 正性情绪

受访老人中有8位老人认为入住养老机构他们的生活照料有了保障, 感觉饮食起居有了保障。多数老人之前都要靠自己照顾饮食, 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导致三餐无定数。受访者8:“这里伙食不错, 之前我在家里虽跟儿子住一起, 但是中餐无着落, 多数时间是吃前一天的剩菜, 没有剩的吃就自己煮点面啊、饺子啊对付下。现在住这里三餐有着落还是新鲜的, 菜色种类和搭配也不错。”受访者2反应:“这里护工好热情啊, 把我东西都收拾整齐, 平时一个人在家, 腿脚不方便都不能做多少家务, 家里经常是乱的。”

2.1.2负性情绪

2位老人对机构的生活照料有负性情绪。受访者7说:“这里伙食我有点不习惯, 以前在家里儿媳做饭, 吃了几十年了, 喜欢吃口味重的菜, 这里伙食偏清淡了。”受访者9反应:“睡不好, 经常失眠, 早上很早就睡不着了, 有时候起早了又没有到早饭时间, 还是喜欢住自己家里。”

2.2 医疗服务需求

2.2.1 正性情绪

养老机构有医疗队伍并且身体情况较好的老人比较不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受访者3说:“我身体一直不好, 所以家里人特地送我到这个具有医疗机构的养老院, 有专业医务人员在就放心多了。”受访者6也反应:“以前一个人住就怕有个万一, 现在好了, 这里有室友相互照应, 还有专业的医务人员, 也就不那么担心自己身体了。”

2.2.2 负性情绪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则比较担心医疗问题。受访者7说:“我有医保, 在这里看病就不能报, 我一般都是要麻烦儿子过来带我到医保定点医院去, 有些麻烦了。”受访者9担忧说:“这里没有专业的医疗机构, 所谓的护理员还没我懂得多, 真有点担心出现个意外怎么办啊!”

2.3 精神慰藉需求

2.3.1 正性情绪

多数受访者认为养老机构的生活是比较满意的。住在养老机构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子女照顾负担, 养老机构有聊得来的室友, 有丰富的娱乐项目, 比如棋牌、影院、音乐室等都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受访者1说:“家里人都太忙了, 平时都是我一个人住, 有时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太孤独了, 现在住这里好多了, 有聊天的室友, 还有可以消遣的娱乐活动, 过得挺开心的。”受访者4反应:“住在这里有朋友了, 服务人员态度也不错, 大家生活在一起都还挺融洽, 像个大家庭一样, 我跟着大家一起居然还学会了下象棋和打麻将。”受访者9说:“之前跟我女儿住一起, 她好忙的还要照顾我, 我实在有点过意不去, 现在住这里她就不会那么累了, 而且她还每周都会来看我, 这样大家都好。”

2.3.2 负性情绪

精神上的负性情绪主要产生于对家的眷恋, 想念家人, 想与家人一起生活。受访者6说:“住这里还不错, 就是太想家了, 以前虽然没跟儿子住一起, 但是离得近, 我那孙子可逗了, 我现在就经常想念他们, 有时候想着想着就不自觉流眼泪了。”受访者10:“住在这里有室友了, 无聊的时候可以说点话, 但是有时候心里还是凉凉的, 但是毕竟不是自己家人, 总会有点磕磕碰碰。”

2.4 对重要养老政策的了解

2.4.1 正性情绪

随着我国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养老话题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 我国已经颁布了诸多的养老政策。比如对60岁以上老人可以按月领取生活补贴、贫困老人有政府补助以及各种优惠减免政策等。在受访老人中, 受访者3、4和8对相关政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而且每月都能领到补贴, 减少了在养老机构的个人支出, 国家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程度, 他们也是比较满意的。

2.4.2 负性情绪

受访者6和9基本上不关注重要新闻节目, 当问到国家对于养老的补贴时, 她们几乎没怎么听说过, 受访者9甚至连自己的补贴都没有亲自领过, 也不清楚到底补贴了多少。可见对于养老政策是非常不了解的, 访谈之后她们才知道原来现在国家对养老问题如此重视。

3 讨论

3.1 完善机构养老体系, 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与管理

从这些受访老人的访谈中可知, 对居住在养老机构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总的来说是喜忧参半。养老机构多半都能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的照料需求, 使老人生活起居有了保障, 但在其他方面还需要仍需优化。首先在用餐方面, 有老人反应“不适应饮食”, 还有反应“有时候饿了没到时间就没有饭吃”, 对于这些方面, 养老机构可以适当地更改规定, 或者可以根据老人具体情况为每位老人制定不同的用餐计划, 包括用餐时间和饮食口味等。其次是现有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是普遍偏低的[6], 而且还面临着供求矛盾。据统计, 至2014年底, 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 110个, 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 043个, 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27.2张[2], 很明显供不应求, 对于这种供需矛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加大宣传力度, 改善机构养老观念, 加大补贴, 提高养老机构的入住率。

3.2 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服务质量

在访谈中还是有老人会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的, 而且还反映了服务人员不专业等。有研究已表明, 我国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现状令人担忧, 已经影响到我国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7]。而如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 对养老护理员非常支持与重视, 建立了非常健全的体系[8,9]。为养老机构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重视老年护理学讲授非常必要;对于养老护理员就业流动性大的问题, 可适当加大工作补贴, 提高该行业的社会关注度, 同时也要多组织专业培训, 提高其知识与服务水平。

3.3 多方协作, 提高老人精神生活

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 更多的是要关注精神生活。访谈中有老人因为想家而情绪低落, 也会因为缺少关心而忧伤。对此, 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职业素质, 如尊重老人、帮助老人、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等至关重要, 让机构养老的老人有住家的感觉。作为老人的家属则应该主动联系老人, 多去看望老人、关怀老人。而对于老人自身, 应该放宽心态, 和室友友好相处, 并且多参加机构的文娱活动, 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研究指出, 足够的社会支持, 无论是来自于家人、服务人员或朋友都将有利于缓解老年人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 从而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体验, 提高其生活质量[10]。

3.4 加强国家重要养老政策的宣传, 提高知晓率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 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和产业[11]。这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事业中一份极具指导性意义的政策文件, 在此战略发展目标的背景下, 亟待提高老年人照护服务水准, 提高养老水平。在访谈中多数男性老人对于当前政策形势是比较了解的, 而受访的女性则不怎么关注, 总体来说知晓程度不高, 导致老人对养老的信心和对老年生活的期望不高, 因此加强养老政策的宣传和各种优惠政策的普及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感受各不相同, 而且受到不同因素影响, 要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则应该各方面合作, 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应该给予更多的爱, 切实地关怀每一位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体验, 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长沙市4家养老机构共10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运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将被访者生活体验归纳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 提炼出4个主题, 分别为生活照料需求、医疗服务需求和精神慰藉需求、对重要养老政策的了解。[结论]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感受各不相同并且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养老机构应该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方案, 在保证低层次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尽量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生活体验,老年人,养老机构

老年人体验 篇2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自我管理; 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136-01

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有2亿,其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约占总人数的65%左右。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1]。自我管理是指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作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冠心病、脑卒中高发病、高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2]。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法,试图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自我疾病管理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以了解其在自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需求,为帮助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0月入住我科老年高血压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诊断符合WT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 ;③具备语言交流及沟通能力;④知情同意。样本量以受访者提供的治疗呈现饱和为标准[3]。最终选择访谈对象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2-80(68)岁;文化程度:初中4例, 高中5例,大学及以上3例;住院天数5-21(12.2)天。

1.2方法

资料的收集 访谈前与患者沟通,详细说明本研究的目的,过程及研究意义,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访谈提纲:①能否谈谈您对高血压自我管理的理解?②您是如何进行高血压的自我管理?③您在高血压自我管理过程遇到的困惑?④ 你觉得自己高血压自我管理做的如何?本次研究共访谈12个案例,每个案例30-60分钟。会谈中认真倾听并仔细观察他们的情感变化,鼓励自由表达。

资料的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资料进行整理,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方法反复阅读,对有意义的内容进行编码,并分类,再根据编码和类别提炼主题,进行分析。

2 结果

主题一 :自我管理的认知

自我管理对疾病控制很重要 高血压作为慢性病的一种是长期多因素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长期的自我管理是控制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全部个案均认为自我疾病管理有必要。

主题二 :自我管理的困难

血压监测 大部分受访者都存在血压监测的困难。

生活方式改变 高血压病要求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禁酒,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现在开始改变几十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很困难。

主题三: 自我管理的心理压力

对疾病预后的担忧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势必影响心、脑、肾等靶器官,从而造成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4]。在访谈过程中,部分受访者表现出了很明显的担忧。

经济负担 高血压需要长期监测和服药,经济花费成为患者压力来源之一。

主题四 :自我管理的动力与希望

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经济上的负担,更多是减轻了患者心理上的负担,为患者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有利于疾病管理。

3 讨论

3.1 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及健康指导 疾病相關知识掌握越好,患者的认知症状管理及疾病的管理就越好。知识与自我效能、自护行为呈正相关[5]。访谈中,所有受访者均肯定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在高血压的疾病控制,健康促进中的作用,表明对自我管理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都表现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希望从医护人员那得到更多疾病知识和健康指导。老年人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年轻人,接受资讯的途径单一,疾病相关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医护人员,所以,护理人员应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老年病人疾病知识宣教上,同时还应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老年病人有记忆力差的特点,单纯的讲解效果不佳可以配合书面资料,让病人加深理解和记忆。加强和老年患者的护患沟通,及时的发现患者在疾病监测,控制中的不足,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3.2 提高自我疾病监测及行为管理能力 大多数受访者没有在家监测血压的习惯,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方才表现出症状,容易导致患者不能坚持进行自测血压。高血压自我监测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自测血压能更好地预测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6]。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指导选用电子血压计,更加方便简单。在老年高血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困难,生活方式的形成是长期同一行为模式作用的结果,改变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在帮助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正确的饮食结构,合理的运动方式时,不仅要结合老年人年纪大这一特点,还要认识到老年人个体差异大这一现实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患者,从患者日常生活的细节处着手,对其行为改变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行为管理项目。逐步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

参考文献

[1] 唐遇春. 老年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4:1644-1645.

[2] 关梅菊. 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我管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54-55.

[3]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

[4] 李学军. 老年高血压发病规律的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5):87-89.

[5] Yu ,JO, Cho YB. The effect of an Internet community on knowledge,self-efficacy and self care behavior inworkers with hypertension[J].Taehan Kanho llakhoe Chi, 2005, 35 (7):1258-1267.

[6] 王彩艳.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2011,9(5): 647-649

老年人体验 篇3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人口寿命的普遍提高, 老龄人口在社会中的比例逐年上升,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不断增多, 手机渐渐成为老年人与外界沟通的必备工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 特别是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随之发生转变, 扩大了老年消费市场。

2.用户体验的主要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形成向被问人提出问题, 并要求被问人也以书面形式回答问题的搜集事实材料的方法。

设计问卷时应遵循的原则:

(1) 精简列出的问题, 只提出有必要回答的;

(2) 提出的问题应是回答者所了解的, 回答所用时间至多半小时;

(3) 在询问问题时不要转弯抹角;

(4) 注意询问语句的措辞和语气。

调查问卷能够正确地反映调查目的、具体问题, 准确地记录被调查者回答的事实, 便于资料的统计和整理, 为设计提供正确的方向。

2.2用户访谈

要真正得到用户最真切的感受, 还要访问用户, 与其交流, 这就是用户访谈。 访谈是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 用于定位问题, 挖掘问题背后的用户需求。

进行访谈时, 首先要弄清用户的基本情况, 掌握其基本信息, 为后续进行深入的挖掘做铺垫。 步入正题以后, 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让用户充分表达自己, 然后逐步收敛, 最终回到问题的核心, 得到问题的本质, 简单来说, 就是要“从浅到深, 由表及里”。

2.3讲故事

讲故事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有效的体验方式之一, 它可以描述个人的思想, 并创新知识。 讲故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但都必须遵循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

讲故事一定要有观点, 大多数故事都要求至少有开始、中间和结尾, 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表达作为基础, 否则故事是讲不好的。

2.4行为观察

行为观察法是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 进入用户的工作或者生活环境中, 观察他们在自然状态下的工作和生活, 得出一些用户在访谈当中没有说出来或者他们不愿意分享的事实。

行为观察的主要步骤有:

(1) 预约;

(2) 现场挑选;

(3) 观察与记录;

(4) 数据分析与整理。

3.相关影响因素

3.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

3.1.1生理特征

衰老是人类生命中的一种自然规律, 任何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一般认为, 50岁以后便算是进入老年期。 在这段时期, 人的身体各部分机能逐渐衰退, 感知运动系统方面不断弱化。

在视觉方面, 其生理变化主要为:生理性老视、色觉改变、 明及暗视力的改变、对比敏感度的下降、对眩光的敏感、视野变小及景深感觉减弱。 因此, 老年人常常看不见近处的物体却可以看见远处的, 这就是俗称的“老花眼”。

在听觉方面, 其生理变化主要为:经常性短时失去听力和对高频声音不敏感。 因此, 在互相交流时, 老年人经常需要靠得很近才可以听到, 这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老年人的社交空间, 严重影响了其与外界的沟通。

随着人们的衰老, 皮肤组织细胞不断老化, 各项感官系统也不再敏感, 老年人对气味、味道及疼痛感变得相对迟钝, 他们不得不通过闻味、品尝和触摸感知事物。

3.1.2心理特征

由于大部分老年人都已退休, 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再需要繁忙的日常工作, 也不再担任各种职务, 老人可能会有强烈的失落感。 闲住在家的时间不断增多, 社会交往极剧减少, 此时若再无子女配偶相伴, 则很容易引起神经精神调节方面的障碍。 在这较大的转折时刻, 自然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变化。

退休后, 老年人容易产生以下几种心理:

(1) 失落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 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 然而, 老年人在退休后与社会的接触逐渐减少, 其观念意识、科学知识及身体等方面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这时候最容易产生失落心理。

(2) 孤独心理。

老人在退休以后, 闲暇时间不断增多, 而且此时, 子女都已长大成人, 拥有自己的家庭, 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

(3) 淡泊心理。

既不刻意追求名利又不悲观厌世, 虽清贫度日却自得其乐, 虽劳碌但不以为意。

(4) 恐惧心理。

人老以后, 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 反应与敏感程度也不断衰退。 面对这些变化, 老人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3.2老年用户需求分析

我们主要以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的形式, 将老年用户最真实的需求信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记录下来, 最终分析得出了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

(1) 拥有大的按键和大的屏幕。

(2) 按键凸起, 便于老年人识别。

(3) 整体造型较厚, 款式以直板为主, 设置防滑带方便老年人抓握。

(4) 降低电波辐射量。

(5) 精简菜单功能, 使其操作起来更有效率。

(6) 周身设有音响, 整体声音较大。

(7) 手机外观使用塑料壳体, 减轻手机重量。

(8) 手机颜色不宜过多。

4.老年手机界面设计原则

4.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产品设计所要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则, 是一切产品设计的前提。 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退化, 对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使用能力、反应能力都有所下降, 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手机各部分结构在安全方面的性能。

4.2合理性原则

老年人手机的设计要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 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年龄特征、健康状况、使用习惯及生理心理特点, 满足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

4.3实用性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很难掌握过于复杂的操作。 过于形式化、复杂化、科技化的界面结构设计只能带给老年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 实用性原则是老年手机界面设计的核心内容。

4.4情感性原则

老年人在退休以后, 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少, 加之子女经常不在身边, 其内心十分空虚, 十分需要情感上的关怀, 所以将人文关怀的情感性注入设计当中是至关重要的。

4.5多样性原则

目前市场上的老年人手机种类十分单一, 错误地认为大按键大音量即为老年人手机, 致使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们应从多角度考虑, 设计出多种适宜老年人使用的手机。

4.6经济性原则

由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十分传统, 生活较简单节约, 消费行为相对理性等原因, 价格常常会成为制约老年人消费的关键因素。

5.结语

本文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 以老年人对手机人机界面的需求为出发点, 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使用手机的习惯, 并运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等专业知识, 遵循舒适、方便、经济、美观等原则, 不断寻找优化老年人手机人机界面的有效方法。 这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效率与质量, 缩小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科技代沟, 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乐趣, 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今科技社会, 共享科技成果。

摘要: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形成的感受, 它强调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 充分考虑其使用产品时的内在感受, 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从老年用户的需求出发, 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使用手机的习惯, 调查老年人在操作手机时遇到的不便, 寻找优化老年人手机人机界面的有效方法。它可以让老年人更舒适地使用手机, 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使其不再有操作不畅的挫败感。

关键词:用户体验,老年人,手机人机界面

参考文献

[1]安毅, 杨君顺.探析老年用品的人机界面设计[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0, 03:205-206.

[2]刘彬彬.基于用户体验的老年手机设计研究[D].山东济南:山东大学, 2013.

[3]刘胧, 杨瑜, 孙涛.基于人机交互的老年人产品设计[J].工业工程, 2010, 05:89-94.

[4]罗仕鉴, 朱上上.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5]钱皓, 马东明.基于老年人手机的情感化设计[J].美术大观, 2012, 12:146-146.

老年人体验 篇4

一、体验概念及分类

1.体验的概念

学者Bernd H.Schmitt (1999) 将体验定义为“主观的、内在的消费者反应 (感觉、知觉、认知) 和由相关品牌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 通常是事件的直接观察或参与所造成的”。对使用者而言, 体验不是自发的, 而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过程中所诱发出来的内在知觉与反应。

2.体验的分类

体验具体可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

感官体验: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理论, 感官体验是一切体验的基础, 它源于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的感觉需求, 是通过刺激人的感官系统给人留下的较为直接的体验。由于对人体感官系统所产生的刺激一般都不会持续长久, 因此如不能转换为更深层次的体验, 该刺激则随即消失1, 因此感官体验是所有体验层次中最浅的。

情感体验:该层次的体验是指产品令使用者产生某些情感反应, 常取决于使用者对某一产品的总体印象。设计合理的“情感服务”, 使得“感官体验特征”有益于“老年人心理”, 可为避免不当的情感反馈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思考体验:基于思考需求层次的用户体验是指通过创意的方式引起使用者的惊奇、兴趣、共鸣、对问题集中或分散的思考。共鸣是思考体验中的最高层次, 通过产品的使用让用户回忆起难以忘怀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感受, 同时赋予产品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行为体验:基于行为需求层次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通过身体各个部位使用或者操作产品时所产生的体验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 参与产品使用的行为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因此, 在原有的使用过程上想要营造新的行为体验就必须将新的行为方式赋予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

关联体验:该层次的体验是感官、情感、思考和行为的综合, 是对理想中的自我、他人、或是文化产生关联。例如, 使用者想要与未来的“理想自己”有关联, 亦或是和一个较广泛的社会系统 (一种亚文化、一个群体等) 产生关联。

二、多层次体验在老年产品设计中的思考

我国老年用品中, 专为老年人设计制造的产品较少, 多为代用品。如老年人经常使用的轮椅、拐杖, 这类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本是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方便, 并不是针对老年人;还例如老年人买菜或去超市使用的便携购物小推车, 确实可以帮助省力, 但并没有从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体验角度去设计。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老年产品看, 很多产品都是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精力、心理、行为等特点专门研制的。

我国老年用品的另一特征是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单一层次较低, 老年产品多以保健和医疗产品为主, 而现代老年产业所涉及的针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没有很好开发。因此, 结合多层次体验的老年产品设计, 可以提高老年产品的层次及多样性, 以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为基础, 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行为需求, 审美需求、心理需求等。

产品设计、服务上不够人性化也是我国老年产品的一个缺陷。许多老年产品。在设计、服务上忽略老年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从而降低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相当多老年产品在设计时加入了各类高科技, 而在引导使用者理解和习惯运用高科技产品上就略显不足了。如电脑的设计中, 操作界面复杂, 有的界面使用外文标注, 尽管一些老年人渴望接触电脑, 但缺乏适合老年人特征的软件类产品和有效学习电脑使用的途径。

多层次体验设计针对上述问题, 充分考虑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特殊需求, 是老年产品设计的有效方法, 可以拓宽设计者的思维, 深入细致发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各类老年产品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多层次体验在老年产品设计中的差异及其特征

感官体验注重的是产品客观的物理属性。对于老年产品设计来说需要结合老年人五感方面的生理特征对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气味等进行塑造与设计, 并且尝试利用现有科技营造“声”“光”“影”“味”等感官效果, 从感官方面激发老年人的情感反馈, 避免其产生孤独感、焦虑感等消极心理。KISA老人手机见图1 (图片摘自KISA官方网站) 。此手机操作及设置简单, 无显示屏也无键盘, 不具备短信编写功能, 只能单纯拨打接听电话。它配备10个可编程按钮, 这些按钮与联系人信息绑定, 每个按钮都可以用姓名或一张照片来标识出来。除此以外, 通过提前设置, 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医疗状况都可以印在这台手机的背面, 方便紧急情况出现时让救助者了解到这些信息。

情感体验侧重于使用者和产品或服务的情感联系, 通过某种方式激发使用者的内在情绪使其与体验目标形成共鸣。日常使用的产品给老人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 赋予高情感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缓解巨大的心理压力, 改善不稳定的情绪, 同时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充满健康和乐趣的使用氛围。

思考体验的目的是激发使用者的思考。可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 总结该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 从吃穿住行医护娱等方便, 找到同性,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的社会、科技、经济趋势进行结合。

行为体验是影响身体的有形体验, 是通过身体行动得到的体验。通过增加老年人的身体体验, 找出替代的做事方法, 替代的生活形态, 以互动、丰富他们的生活。针对老年产品使用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参与设计的使用方式、基于新操作途径的使用方式、多用户协作的使用方式。Easy Button见图2 (图片摘自红点奖官方网站) 是一款获得了2013红点奖的创意概念产品。设计者发现老年人花在扣扣子上的时间是年轻人的三到五倍, 通过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 改良了扣子的形状:让纽扣的一端变薄, 并且轻微朝上翘起, 使其更容易被抓握;另外使它略呈凹形, 也更容易在指尖的推动下穿过扣眼。此设计能够帮助老年人更方便的扣上纽扣, 从而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的态度。

关联体验重点在于打造创新服务系统, 通过服务的形式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生理上的不便, 社交上的空缺。做到由设计“物”到设计“事”的转换2, 增加代际之间的沟通, 弥补老年人存在感的缺失。TEPOS见图3 (图片摘自tuvie.com) , 设计师将此项目命名为“为玩而设计”, 希望通过这款触摸式娱乐产品增强老年人的社交娱乐, 以数码虚拟技术为载体, 增强老人与其家人、邻居或者其他人的联系。主机上端的装置是小型投影仪, 只需要轻轻推出, 棋盘或者游戏局面就投射到桌面上, 使用者就可以开始游戏。旁边堆叠在一起的小圆柱是控制器, 控制声音、投影质量、投影方向等, 把小圆柱放上去就可以调节这些项目了。

四、结语

不同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 同一件产品带给用户的体验也绝不单一, 它是多种体验的集合。不同人群所需求的体验层次也不一样, 各类体验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将多层次体验引入老年产品设计中可以刺激并激发老年人的感官和情感, 引发老年人的思考、联想, 并使其行动和体验, 它破除了以往老年产品设计中以需求设计为主导的设计局限, 而是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发挥设计师跳跃的设计思维, 带领老年人进入体验设计。

注释

11.游晓宇.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层次研究[D].广州工业大学, 2011:13-50.

老年人体验 篇5

一、针对社会现状, 提出了实验研究的目的

纵观社会现状, 总看到令大家深思的现象: 在学校, 留守儿童占40 ﹪以上, 孩子的教育工作变成了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监护, 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更别提所谓的生态意识; 在社会上, 因为很多人人情冷漠, 事不关己, 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心灵的是一种负能量, 生态意识淡薄; 在家里, 除了留守家庭之外, 其他的孩子又享受着 “小皇帝” “小公主”的待遇,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一家多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开口闭口就是宝贝, 门前门后都是 “你考得多少分?” “你想吃什么?”“你想去哪里玩?”等等, 却很少有人意识到, 该如何让孩子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 让孩子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培养孩子的生态意识。因此, 利用家庭教育来培养未成年人的生态意识是一件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也是广大家长应该引以重视的一件大事。因为, 家庭教育就是培养未成年人生态意识的摇篮。

二、明确的目标, 奠定了实验研究的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 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我们要在生活中, 从一点一滴做起, 逐步让孩子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这既是现代儿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加强对孩子的生态环保教育, 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 意义重大而深远, 它将直接关系到孩子这一代的精神价值和生活理念, 以及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 在实验初期, 我首先利用家庭教育对 “生态意识”进行早期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 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低碳经济、环保节约的习惯。如教育他们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乱丢乱扔垃圾; 不购买、不食用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品、食品; 在家里注意节能减排, 不铺张浪费; 注意保护动物, 不能伤害益虫益鸟, 对 “杀食” 国家明令保护的珍禽益鸟的做法积极设法制止, 等等。早期明确的工作目标, 为实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细致的工作, 收获了实验研究的硕果

( 一) 制定详细计划, 明确实验目标

首先, 我根据课题组总负责人的安排部署, 结合课题的实验要求, 以本小组 “利用家庭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生态意识, 注重家庭低碳生活追求, 争做 ‘绿色公民’”为切入口, 制定了具体有效的实施方案, 使得实验研究工作有据可依, 有道可循。

( 二) 发放调查问卷, 扩大宣传氛围

增强生态意识, 掌握生态基本知识和技能, 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小学生, 我们应从小抓起, 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生态意识培养教育, 让他们站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真实环境中, 亲临其境感受身边的原始生态, 从而产生一种感受, 明白一种道理, 养成一种品质, 学会一种本领, 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态意识。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生态的理解程度, 从最初的阶段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我进行了关于生态话题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 人数是150 人, 由于是小学高年级学生, 他们大部分对所谓的生态意识已有模糊的概念, 生活中也已养成关注环境、爱护环境的习惯。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平时比较关心和了解身边环境情况的占76. 5% , 而80 % 以上的学生是从课堂、 图书、 报刊、 网络、 电视等间接的途径了解生态理念, 生活中能基本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占87% 等, 说明孩子们在老师、家长和亲朋好友的教育影响之下, 还是比较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这样的信息给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树立了信心, 也明确了下一步实验的目标。同时, 我还发放了关于生态环境教育的致家长的一封信150 封, 致家长的一封信和调查问卷帮助我把生态意识间接地传递给了150 个家庭, 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感受生态, 为创造生态环境而努力。

( 三) 追踪家庭教育, 培养生态意识

在实验研究初期, 为了能更好地向学生宣传生态意识, 及时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生态意识的培养效果。同时, 以五年级一个班56 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重点宣传, 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 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意识教育, 并对3 名学生进行同步跟踪了解。最后发现, 学生的举止行为都有了很大变化, 生态意识也逐渐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

老年人体验 篇6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法,护理专业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统计, 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已由1993年的54.0%上升到2008年的64.5%[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大难题是日益增长的老年人 (特别是“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 的护理服务需求, 为此, 如何培养高素质老年护理人才是本科护理院校面临的艰巨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笔者于2015年3—5月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应用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法进行老年护理学教学,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我校2012级护理本科1、2班学生共70名, 学制四年, 全国统一招生, 前期课程一致, 均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将护理本科1班36名学生设为实验班, 2班34名学生设为对照班。其中, 实验班男5名, 女31名, 年龄19~24岁;生源:城市22名, 农村14名;广东地区31名, 外省市5名。对照班男3名, 女31名, 年龄20~24岁;生源:城市23名, 农村11名;广东地区30名, 外省市4名。两班学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班均于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老年护理学, 使用“十二五”规划教材《老年护理学》[1]。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即按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大纲逐项执行与实施;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引入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法,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实验班 (1) 教学安排。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安排在课堂理论讲授、临床见习后, 共4次课, 每次4学时, 共16学时, 第1、2次课进行启发诱导、情景编制, 第3、4次课对编制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体验, 并对演示过程进行讨论互评。

(2) 实施步骤。情景编制: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由教师根据临床实践编制10个情景: (1) 一名老年高血压病出现视觉障碍的患者入厕时意外跌倒, 而后睡觉时用热水袋取暖导致烫伤。 (2) 一名老年白内障患者求医心切, 受不法分子蒙骗, 购买昂贵且无治疗效果的“药品”。 (3) 一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感染发热到医院输液治疗, 由于血管条件差, 输液时多次出现穿刺肢体肿胀而与护士产生纠纷。 (4) 一名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主动到医院寻求帮助, 因听力障碍而沟通不畅。 (5) 社区护士上门访视时, 发现一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关节出现晨僵现象而常年卧床。 (6) 一名老年冠心病患者乘坐公交车时突发心绞痛。 (7) 社区护士上门访视时, 发现一名脑卒中老年患者因长时间卧床而出现严重褥疮。 (8) 一名老年患者近期出现健忘、行为异常、性格改变, 无目的外出走失现象。 (9) 一名老年人丧偶后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一名老年人刚离开工作岗位, “人走茶凉”的感觉令其苦恼。 (10) 一名肺癌晚期老年患者需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患者生存意识强烈, 但由于经济原因, 儿女正商量放弃治疗。教师针对这些情景设置相关护理问题。

启发诱导:实验班36名学生分成10个小组, 每组3~4名学生。采用抽签法将10个案例分给各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查阅资料, 完善案例, 设计具体情景, 并将相关护理问题引入案例, 教师全程指导。

情景体验:组织学生对情景进行模拟体验, 利用各种高龄体验装置增加体验的真实性。体验装置: (1) 特制的老花眼镜及音阻耳塞, 模拟老年人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的感觉; (2) 负重背心和驼背腰带, 体验老年人佝偻驼背的感觉; (3) 单侧肘部及膝部约束带约束并用小沙袋适当负重, 限制关节活动, 改变体验者的平衡感; (4) 约束手套束缚腕关节, 使腕关节活动受限。另外, 对特殊情景增加针对性体验, 如用小夹板固定关节模拟晨僵感, 用小夹子夹住腓肠肌模拟疼痛感等。教师组织10个小组轮流进行情景演示, 每组演示20~40 min。

讨论互评:演示结束后, 教师组织学生对情景中涉及的医疗及护理问题进行互评与讨论, 学生相互分享经验, 交换学习心得。最后, 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1.2.2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法。理论课24学时, 临床见习6学时。见习地点为东莞养老院和 (或) 医院老年病房。

1.3 教学效果评价

(1) 理论知识考核。两班理论考试内容、时间、方式均相同。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编制老年护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 (2) 综合素质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病例分析、多媒体小讲课、临床见习病例资料收集及书写, 按统一标准评价, 满分100分。 (3)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实验班学生对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法的评价。调查表包括10个项目, 每个项目设有很大帮助、较大帮助、不确定、极少帮助、无帮助5个选项。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匿名方式填写, 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描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课程结束后, 对两班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结果显示, 实验班理论知识考核得分和综合素质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班, 差异有显著性 (P<0.001) , 见表1。

2.2 实验班学生对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学生对该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价较好, 在10个项目中, 没有学生选择“无帮助”一项, 94%以上的学生选择帮助较大或很大 (见表2) 。

3 讨论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情感, 并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 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2]。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客观规律不断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成功地使学生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开展思维活动, 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发挥智力, 学会学习, 提高思考能力[3]。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本研究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 将老年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

传统教学法没有为学生设定任务, 且缺乏相关情景体验, 尤其是体验老化给机体带来的生理改变, 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感到内容抽象, 难以记忆, 尽管我们开设了临床见习课, 让学生接触老年人, 但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加之学时少, 临床见习只是走马观花, 难以获得预期效果。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通过设计基本情景, 将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引入课堂, 以基本情景作为任务情景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主动获取相关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最后对设计的情景进行反复体验, 使学生对老年护理学知识从理论到应用有个全面、深刻的理解。由表1可以看出, 实验班学生理论知识、综合素质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 (P<0.001) 。提示实验班学生不仅理论知识掌握得好, 而且病例分析能力、病例收集和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都有全面提升。表2显示, 新教学法有利于启发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能有效提高老年护理学教学质量。这与徐艳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本研究共有10个情景体验, 可以归为三大类: (1) 老年护理应急事件, 如老年人突然跌倒、突发心绞痛、突发烫伤等。 (2) 老年人常见疾病, 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内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脑卒中、冠心病等。 (3) 老年人心理健康, 如退休老年人、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老年人迫切求医、害怕死亡的心态, 痴呆老年人的表现及护理等。所选情景紧扣老年护理学教学大纲, 涉及知识面广, 学生在编制情景前需了解相关专业知识, 对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和综合运用, 并将所学知识与护理技能联系起来, 才能在情景演练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表2显示:新教学法有助于扩展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应急能力和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与赵远莲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协作能力

整个情景体验需要学生共同协作完成。情景编制是关键的一步, 相关资料的查阅需要分工合作才能提高效率。在情景的设计、准备、演练过程中, 需要反复讨论、修改, 最终才能确定最佳方案。讨论过程中意见不合需要沟通, 情景演练过程中需要沟通交流传递信息,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情景演示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另外, 由于老年人具有特殊的个性特点, 如固执、爱唠叨、怀旧等, 加之身体机能老化等原因, 年轻人与老年人存在沟通障碍。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的情景模拟和观摩, 帮助学生提高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表2显示, 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协作能力。

3.4 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 生理性老化及病理因素所带来的身体状况的改变, 是年轻的大学生很难体会到的。仅仅通过一般性讲解,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效果不佳。本研究在情景演示过程中运用各种高龄体验装置, 使情景体验更真实, 学生亲身体验老年人听力下降、眼花、关节僵硬、行动缓慢、驼背等感觉, 对老化的概念及老化的改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增加了对老年人的理解与关爱。在情景演示过程中, 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从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等不同角度进行体会,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调节心态, 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 学会换位思考, 有助于其提高人文关怀意识。表2结果显示, 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理解。这与王玲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李英.我国教育学者对体验问题的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3) :37-40.

[3]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徐艳, 金松洋, 赵彦忠, 等.外科护理教程的模拟启发式教学[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2) :69-71.

[5]赵远莲, 江智霞, 吴永清, 等.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1) :1100-1102.

上一篇:专业特征下一篇:生命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