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火花(精选6篇)
生命火花 篇1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皮亚杰也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因此, 要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数学教学就必须遵循人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教学中若能“将抽象的思维化为生动的直观”, 则可使数学“冰冷的美丽”绽放“生命的火花”!
一、“将抽象的思维化为生动的直观”,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可使课堂不仅成为知识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在某些课堂上, 经常看到教师以图画表象或语言表象提出问题, 让学生稍作思考后, 就很快提出概念的语言表述并给出抽象符号.由于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直观、生动的背景材料, 导致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不能进行充分的相互作用.
【例1】 在《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教学中, 已知斜率的范围求倾斜角的范围或已知倾斜角的范围求斜率的范围问题, 学生极易出错, 以致有些学生对这类问题丧失信心.在此可让学生画出函数
二、“将抽象的思维化为生动的直观”, 可创设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 可使课堂不仅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 更是心灵对话的舞台
“生动的直观”可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多种刺激, 容易引起大脑的兴奋.在引导学生对具体对象的观察、比较时, 由于教师给出了标准、范围和参照物, 为学生发现规律铺垫了必要的台阶, 从而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发现”和“成功”的快乐.
【例2】 ①已知圆周上有n个点, 两两连接, 除圆周上以外再无三线共点, 每两个点连成线段, 那么这些线段相交的交点个数是多少?
②已知直线L1、L2, 在L1上取m个点, 在L2上取n个点, 每两个点连成线段, 那么这些线段在L1和L2之间的交点 (不包括L1、L2上的点) 最多有多少个?
③已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M、N, 在M内取n个点, 在N内取n个点, 那么由这些点最多可确定多少对异面直线?
这一组排列组合问题有一定难度, 解答时多数学生不重即漏, 甚至束手无策.此时, 如果能引入映射模型, 画出直观图形, 学生大都能得到:平面上无三点共线的4个点构成四边形对角线总有一个交点 (如图2) ;空间不共面的4个点构成三棱锥三对对棱对应三对异面直线 (图示3) :
顿时让人觉得一目了然, 豁然开朗 !
① 中的n个点可构成C
②中的 (m+n) 个点可构成C
③中的 (m+n) 个点可确定 (C
三、“将抽象的思维化为生动的直观”,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可使课堂不仅是思维碰撞的场所, 更是思想交融的空间
【例3】 在解决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等问题时, 一般思路是什么?
遇到此类问题, 首先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画出与之相应的一元二次函数图象, 再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 最终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脑中想图形, 心中装图形, 手中画图形”,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极大地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将抽象的思维化为生动的直观”,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个性品质的优化, 可使课堂不仅是点燃智慧的“火把”, 是师生共同探索世界的“窗口”
不少数学规律的发现, 以至数学演绎体系的建立,
都离不开归纳、类比这两种思维形式, 它们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
1.通过归纳, 训练新思维
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教材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排列数公式、二项式定理、组合数的性质等, 都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
【例4】 从下列数列中找出它一个可能通项.
①2, 6, 12, 20, 30, 42, …;
②3, 5, 9, 17, 33, 65, ….
可以用图形, 也可以用数字特征分析、归纳出结论:
①如图4, 可排成矩形数列, 所以通项为n (n+1) .
②用数字分解:
3=21+1, 5=22+1, 9=23+1, 17=24+1, 通项为2n+1.
2.通过类比, 学习新知识
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教材中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椭圆和双曲线;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等, 它们在诸多项目上都是对应相似的.
【例5】 平面的三角形与空间的四面体的类比.
对于三角形有:
(1) 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且该点分每条中线为2∶1;
(2) 勾股定理:c2=a2+b2;
(3) 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
…
对于四面体有:
(1) 四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且该点分每条中线为3∶1;
(2) 勾股定理:S2=S
(3) 余弦定理: S
…
综上所述, “将抽象的思维化为生动的直观”的教学, 需要教师精心去设计, 严格去遵循!只有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让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才能让数学“冰冷的美丽”绽放“生命的火花”!
生命火花 篇2
沙啦啦、沙啦啦窗外的落叶在风中舞动,风中带来一丝寒意,今年秋天真短啊,我默默感叹。沙啦啦、沙啦啦这落叶的声音真奇怪,这么有节奏。我心里打了个小小的问号。
走到窗前沙啦啦、沙啦啦咦,哪里来的声音呢?我放下书本,仔细寻找。花盆的托盘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翻腾,定睛一看,一只小小的蚂蚱正在那一层薄薄的泥水中挣扎。这只小小的生灵,在那层对它来说如沼泽一般的泥水中颤动拍打着翅膀,企图摆脱泥潭的束缚。然而,这一切只是徒劳。用不了多久,它也许就会筋疲力尽,永远沉睡在泥水之中了。
我慢慢抬起手,指尖触碰到它那颤动着的身体,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也是一只脆弱的小虫。颤动通过我的指尖,流经我的血液,与我的心跳共鸣。我只需要用指尖轻轻一按,便能结束它的痛苦与生命。但我轻轻捏起了它的翅膀,把它拉出了泥潭。
它站在窗台上,欢快地抖着身体,表达着劫后余生的喜悦。泥水从它身体上滴落,翅膀渐渐透明,青绿的身体仿若一块做工精致的翡翠。突然,它跳到我的衣袖上,似乎在表达着感激之情,我轻轻地笑了。挥挥手,它再次飞起,转身飞出了窗户。青绿色的身融进了金黄的余晖,镀上金边的它仿佛上帝身边的精灵。
宽容,让生命的火花随处闪耀 篇3
昨天的班会课上,新接手的班主任王老师宣布要严惩迟到现象,并准备以此为突破口迅速整顿班级纪律,以便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今天一早,王老师早早的就迎候在教室门口,看着一个个过去经常迟到的同学在最后时间段前踏进了教室。教室内迅速响起了令人愉快的读书声。王老师心里一阵高兴,暗自思量还是得来点厉害的。脸上也露出了平时难得一见的笑容。可笑容没持续到底,就僵在脸上,变的非常难看。因为随着早读铃声的响起,他发现还有一个座位空着,值日班长也适时的报告说黄同学还没到。时间不长,小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出现在教师门前。教室内琅琅的书声噶然而止,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王老师的身上。大家都知道王老师的脾气,也想象到接下来的必定是狂风暴雨……教室内静的可怕,小黄脸上的汗更多了。
面对迟到的小黄,王老师脸上的表情在急剧的变化,表现得异常可怕。但最终他还是压下了心头的雷霆般的暴怒,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情况,嘱咐两句,就让他进了教室。这与他的一贯处理风格是绝不相同的。细一了解,原来这个小黄过去一直是违纪、迟到的专业户,曾经受到学校的严厉处分而毫不在意。但最近却有了很大的转变,正在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并积极的提出了申请,想请求学校给他撤消处分。所以王老师针对他的这个特殊情况,考虑到他的心理感受而做了变通的处理。
反思:现代课改所追求的“生命课堂”模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把他们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将目光从过去的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的点滴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亮点,要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一定会有所作为。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真正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就此事而言,老师关注到了小黄自开学以来一直在转变,在渐渐的向整个班级集体靠拢的情况,这个过程被老师充分的肯定,必将对其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这种迟到的不良结果也必将在关注过程所带来的正面作用下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生命课堂倡导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倡导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倡导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对象。制度是严格的、统一的,甚至是苛刻的,但教师从具体的角度出发,给以一定的宽容,而不是考虑自己刚说过的话就受到了事实的挑战,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此事中王老师正确认识到了教育对象存在的差异,能够善待学生存在的不足,做到了对学生的人性化的关怀,这种宽容也是对小黄最近迅速转变的肯定,于无声中强化了他的守纪印象,这何尝不是生命课堂的延伸,是生命火花的闪耀,是人性关爱的亮点!
生命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目前还处于探索,还会受到来自于考试制度、来自于单一的评价机制的挑战,但只要我们拥有这种信念,这种人本的情怀,这就已经是生命课堂的迹象了,你就已经朝生命课堂又进发了一步!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生命的火花随处闪耀!
生命火花 篇4
为什么大家觉得语文课这么难教呢?《礼记·学记》中说:“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读了这句话, 我们就应该懂得:课堂上语文教师不能不讲, 但讲不仅是一门科学, 还是一门艺术。课堂上最活跃的因子是学生, 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人文的课堂, 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 才能让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火花!
一、要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学习文言文是一种苦差事。老师窜读窜讲, 学生朗读背诵似乎是文言文教学永恒的基调。记得在教学明代文人魏学洢的《核舟记》时, 第一课时我已经带领学生朗读了, 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第二课时的任务是通过一些细节来体会雕刻艺人精湛的技艺。如何上好这节课呢?我想, 如果单靠我一个人去分析课文, 效果肯定不好。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决定让学生走上讲台来表演。于是上课前, 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简单的道具。制作胡子的玉米缨、装饰发型的柳条、用硬纸折叠成的高帽子、几件作为古人衣装的床单……
上课铃响了, 我从举手的学生中请了几位“演员”上讲台, 把讲台当成了核舟。我让底下的学生当“导演”, 让他们结合课文给演员们摆造型。几分钟后, 学生们七嘴八舌, 纷纷指出了演员们的问题。有的说佛印应该袒胸露乳, 肚子大, 于是几个学生在“佛印”毛衣里又添了几件衣服;有的说鲁直右手姿势错了, 应该“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有的说居右的舟子应该把头仰起, 嘴张开, “若啸呼状”……“演员们”精彩的表演, 被掌声包围。我让大家根据刚才的情景快速背诵有关段落。此时, 就连平时不看书的学生, 也打开书, 背了起来。
整堂课, 学生的精神活动积极活跃, 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二、要给予学生发挥才情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上课时, 我们要把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 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 使他们学会学习, 获得学习的能力。
教学散文《散步》, 课堂上, 从“整体感知”进入“局部理解”课文时, 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 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 设想一下, 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 面对分歧, 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问题一抛出, 课堂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 大家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感想。有的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 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我会选择走大路。”有的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 我觉得选择很困难, 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 她会理解我的。”还有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 我会听从丈夫, 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 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 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学生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 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感言表示了理解和赞赏, 因为从学生的发言中, 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这样的上课方式不是比老师枯燥的说教, 单一的解读更精妙吗?
三、要给予学生大胆联想的空间
在教学泰格特的《窗》快要结束的时候, 我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
“文中靠窗的病人支着羸弱的身体, 面对光秃秃的墙, 编织出窗外的美景;不靠窗的病人却不惜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满足一己之私欲。我觉得文章赞美了高尚善良, 鞭挞了卑劣自私。”
“老师, 其实, 我觉得不靠窗的病人也是热爱生命的, 因为他希望看到窗外的美丽景色。而且他也有权利看窗外的景色。”这个想法很人文。
“老师, 培根说过‘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他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我想我们应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像那个不靠窗的病人, 他的嫉妒阴暗的心理不只毁灭自己, 也毁灭了别人。这也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心胸宽广。”
讨论还在继续, 我却在想:如果说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艺术空框, 那么, 今天对泰格特这扇窗的解读, 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联想, 做了一次很好的完形填空。我及时抓住了学生理解文本的生成点, 让学生深入思考,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放开手脚, 让学生大胆地说, 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就能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总之, 让学生喜欢发现、乐于尝试、自我发展,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火花!
让智慧的“火花”点燃生命的课堂 篇5
“我发现课文写了四个季节。”
“我发现一年四季都很美。”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感到满意,不住地点头,并表扬了发言的孩子。
“老师,我还发现课文中,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会说话。”
“真会发现,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朱老师及时地表扬了他,孩子脸上洋溢着喜悦,冲着同学伸了一下舌头,得意地坐下了。
上课继续着,开始教学“春天”这一小节。学完后,朱老问:“小朋友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又是那一个孩子,高举小手,高喊:“老师,我!老师,我……”站起来就迫不及待地说:“老师,草芽为什么会说话呀?”他的脸上显现着天真,话语带着稚气,望着老师,眼中充满求知的渴望。
朱老师一愣,趁着空隙,孩子朝着同学眨眨眼,还是那得意的样子。
“小朋友们,你们说什么才会说话呀?”朱老师引导孩子们理解。
“人才会说话。”
“是呀!所以,这里把他们都当作人来写了。”朱老师随即说道。
“小朋友们懂了吗?”
“懂了!”孩子们高声齐答。随后朱老师示意发言的那个孩子坐下,孩子有些不情愿地坐下了。
接着,朱老师开始教学“夏天”这下一小节……
案例二:“太阳有时也是弯的!”
这是一节学校公开教研课《口耳目》,在教学“日、月、火”这一组汉字时,李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一个谜语引入教学:“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请听: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李老师还没说完,孩子们已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还一个劲地喊,“老师,我知道!”“老师,我!”“老师,让我来!”有的已经答案喊出来了。
“老师,我知道,是月亮。”
“老师,我觉得是太阳。”
“是太阳。”
“不对,是月亮。”
用师德去碰擦生命的火花 篇6
一、坚守爱岗奉献,师德立人蓄志高远
爱岗是师德的先决,奉献是师德的诠释。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勤业创业,才会不图名利无私奉献,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遇到困难、挫折,会积极地争取,努力去克服,不会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消极应对。一个爱岗的教师,会知难而进,奋发上进,与时俱进;会立足岗位求发展,旁征博引求创新,内心产生对人生、事业的强烈博爱和追求。一个爱岗奉献的教师,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常文化气度和人格魅力,从而潜移默化辐射并激发学生去描绘其生命的美好蓝图。
二、关爱全体学生,师德撼人壮心振翅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起点不同,悟性不一,兴趣迥然,爱好有别,潜能各异。如果教师把这些形形色色又富有个体差异的学生装到一个模子里,要求其考出大致相同分数,或用其他尺度来衡量学生,要求整齐划一,得到的只能是扭曲的心灵。若偏爱好生,歧视差生,袒护优生,体罚劣生,都是教师扭捏作态和缺德的表观。教师是服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更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蹲下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理解、尊重、相信学生。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学困生”,更要付出爱心,为他们搭建好成长的平台,树立他们读书的信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从物质、精神上去帮助他去鼓励他,对家庭有缺陷的学生,以爱唤醒真情,以行牵拨心弦,激发其奋发的欲望,让其倍感集体的温暖,尽职尽责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春天。
热爱学生不仅可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使教师注重自身道德形象建设并春风化雨般地影响学生去追求完美人格。德才兼备,风趣幽默,举止优雅,热情活泼的教师,其人格魅力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很尊重仰慕这类教师。教师的洁身自好,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了楷模形象。领导、家长、社会都会敬仰这类教师的人格魅力。而那些正襟危坐,主宰课堂,唯我独尊,充满训斥的教师,工作中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很多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尊重学生,特别是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刻意去挖苦,有意去嘲讽,伤害学生的自尊,甚至打或变相体罚他们,这也是教师能力的无奈与师德的悲哀,学生虽表面上对其恭维,其实貌合神离,想感召或震撼学生心灵只能成为一种奢望和羞涩。
三、崇尚集体荣誉,师德育人傲然天成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崇尚集体感的民族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加强学生集体观念,是产生向心力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动力磁场。只有爱班、爱校、才会爱祖国、爱人民,才会去拼搏,才会为将来的事业和远大抱负去刻苦锻炼去努力攀登。对老师而言,要有恢宏的气度,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育人理念,仁爱宽宏的包容心态,否则,难以成就教育的千秋伟业,更难去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和树立远大志向。一个视集体荣誉为生命的教师,其责任心强、上进心强、意志坚强是不言而喻的,而其教的班级定会形成荣辱与共,时不我待,勇往直前的优良班风。只有时刻把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才是个顶天立地,斗志昂奋,睿智通达之才,这也是师德育人的最好诠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德育为先。崇尚集体荣誉的培养,是健全师德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熔炉。作为一个新型教育工作者应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用爱的春风甘露净化学生心灵,滋润学生心田,让学生一生刻骨铭心,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