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火花靠智慧点燃

2024-09-30

创新火花靠智慧点燃(精选10篇)

创新火花靠智慧点燃 篇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上不够重视,实际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现状。那么,如何创新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加大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推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信息技术理论转变成学生真实的本领,成为以后走向社会可以运用的工具利器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大家共同交流提高。

一、开阔眼界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导致信息技术教材具有高淘汰性,信息技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抱着“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一本教材教到老。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信息技术老师要及时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理念和动态,将之用于课堂教学,让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断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充满时代元素和创新意识。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性,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有敏锐的科技前瞻性,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资讯。例如,用土豆可以发电,用手机红外线遥控空调开启,用投影键盘打字等,从而为学生推开信息技术这扇窗,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恨不得自己也创造出这样一种新产品来,因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比较上心,也愿意亲自去实践操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二、创新意识先行,引领创新实践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多的是倾向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果教师抱着一本教材照本宣科,不求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不可能培养起来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把教材内容同最新的科技发展相结合,用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来冲击学生的头脑,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从而激发学生面向社会,不断创新的欲望。其次,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注重创新思维的养成,例如,在画小房子的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几个用几何图形搭建小房子的图画,然后提问“图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图案构成,你还见过哪些形状的小房子?”“除了你见过的房子,你能否画出属于你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小房子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动大脑创新思维,有的房子还带着车轮,这些经过创新的作品,都特别的新颖别致,个性鲜明,是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

三、理论知识支撑,指导创新实践

理论知识是进行创造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做出符合规律的创新活动。例如,在《走近计算机》的教学时,我以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的形式进行导入:“它的名字叫计算机,它的本领可大了,大家想见识一下吗?”然后我通过计算机给大家演示了用计算机上网查阅资料,听音乐,做计算,画图,聊天等诸多功能,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对这位新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在听老师讲解计算机各个部位的认识时听得特别认真。

四、创新能力形成,实现创新实践

创新能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关键,但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形成创新的能力,还是不能完成创新活动的。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学科知识的来源和不断更新本身就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实践和进步,创新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主体作用要发挥,实践活动靠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把知识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例如,在Word的综合应用的课堂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下作业,让每个小组协作完成一份小报,为自己的小报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和设计版面。整张小报的内容收集,版面设计编排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独立完成的,体现了学生自己的创意,甚至有些小组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几个网址,自己动手,上网搜集了很多更详细的资料来填充小报,让小报变得更加详实精彩。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2.任务驱动很重要,任务达成水平高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操作性强的特点,例如,我在教学生如何用幻灯片制作自己的名片的时候,一上课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由于老师是刚给大家上课,对很多同学都不够熟悉,为了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大家就做一个自我介绍,但是要求要用幻灯片的形式来介绍自己,我们大家来看一下谁做得最漂亮最吸引人。”然后我让大家上机操作,一旦有人完成任务,就展示给大家看,并指出优点。在任务的驱动下,大家争先恐后,竭尽全力地去完成任务,最后做出的幻灯片名片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水平。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就可以刺激学生主动地去完成某些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深刻而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任重而道远,更要迎合新教改的新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加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我国建成创新型的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已经开始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必备技能。顺应新教改理念,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养成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谈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新教改,素质教育

点燃智慧的火花 篇2

相对于其他学科,初中英语教学可以说是应用辅助教学手段较早的学科。初中英语教学手段经历了由单一的课本、挂图为主到以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为主要媒体的过程。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英语教学跨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简单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等特点。它具有聚集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展示功能,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符合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发展英语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1 多媒体教学将现实英语交际场景移入课

堂,让学生兴致盎然

多媒体技术综合了所有现代教育的手段,将知识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摹,增强了知识的刺激性。学生在这种仿真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动用多种感官全面接受知识,理解能力更强,更能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之动画和录像部分就如同将现实英语交际场景移入英语课堂,学生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知能力更强。

例如,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广泛采用视频教学,在课程导入阶段播放教学场景录像,这些录像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让学生预演录制,或者是利用动画软件制作。让部分学生演示效果比较好,更能增强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竞争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这些录像可以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部分成绩较好,或者演示素质好的学生都可以,这部分学生乐于表现,那么教师可以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既让他们发挥了表演长处,也弥补了知识上的不足,同时为全班树立了榜样,三利合一,何乐而不为呢?一旦英语比学赶超的局面形成,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 多媒体教学将理性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

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传统英语教学以传授词汇、句式、语法为主,理性知识性很强,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单调,学生学习倍感枯燥,兴致不高,易于疲劳和厌倦,致使英语成绩长期低迷,厌学局面难于改变。如果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枯燥的内容加以形象化的转变,必将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走出这种传统学习中出现的怪圈。教师将理性知识感性化,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入手领悟英语知识,在其掌握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之后,再进一步对感性知识升华,在理性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水到渠成,英语难学的状况就会改变。

如何将感性变成理性?这需要教师反复探究,多方尝试,借鉴母语的学习经验。例如,教师在讲授某一语法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大量展示例子,让学生通过语言现象自己总结规律,而不是直接将语法规则告诉他们。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更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笔者在讲授4种功能语句转换的时候,首先将4种类型的句子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归类;然后分析其不同的地方(词序的不同),它们是如何变化的(单词位置如何变换的);一类句式变成另一类句式的共同点;最后总结出规则。教师在呈现句子的时候,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鼠标移动词序,正确了呈现笑脸,错误加以鼓励,或让学生充当裁判,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 多媒体教学活化英语使用,增

强英语实用性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这样做的目的,学生可以通过听声音、对口型,学习纯正的英语发音,练习语感;同时,也能避免了由于教师自身读音不准而误导学生。笔者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是这样办的:学生在初步了解课堂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视频的声音效果练习其听力和理解能力;然后通过跟读视频,练习朗读能力;背诵课文后,练习其表演能力,或者让学生给视频配音。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多布置听力和口语作业,少留笔头作业。上课伊始,让多名学生上台表演,以考察其应用能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多放一些英语动画短片,增强其娱乐性,让学生在笑声中耳熟心识。加大英语的冲击力,学生自然就由不会到熟悉、到掌握。

4 多媒体拓宽教学领域,全面提

高学生英语综合使用能力

多媒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如同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地域更远,人的各种感觉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教学时间相对缩短。在传统的课堂45分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解知识点和板书占用的时间太多,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情绪低迷,因而教学效率低。而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用计算机将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预先设计编制成课件,在需要的时候任意调用、重现,这样教师就可以大大节省讲解和板书的时间,为其他教学内容留出更大空间。

比如说句型的替换练习,用传统的方法,由教师指定替换内容,显得比较呆板,图片都是学生看过很多遍的,根本提不起兴趣,自然就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大大提高句型替换练习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找到数量可观的教学素材,并运用到句型替换练习中,巩固学生对新授句型的掌握,同时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效果。学生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既练习了听力,又通过大量感知英语,练习了理解能力,因此说多媒体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方便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极大提升教

师的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水平

教师制作完多媒体课件之后可以向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听取不同意见进行改进。以前这种交流都是请别人到自己的课堂上,而现在只要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就可随时进行,甚至通过网络传输给外地的同行进行品评。交流范围扩大了,也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教师进行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大大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这样做也有利于优势互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不过,教师最好还是自己做,这样制作出的课件符合自己的思路,容易讲。自己制作出来的课件自己知道怎样修改,更有利于提高制作水平。不能总捧着别人的饭碗走别人的路,最终迷失自己。

教师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非常关键。在如今这个社会要想学会一样本领也非常容易,因为网络上有大量的视频教学,看一步,做一步,非常容易,不用出家门,本领学到手。教师通过自学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既提升了自己使用多媒体的实用水平,开阔了眼界,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又切实提高了成绩,何乐而不为?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整个社会的大趋势,是教育走上的最终道路。既然如此,作为教师为何不紧跟时代,顺应潮流,让自己成为弄潮儿,而不是被时代抛弃?这些值得教师深深地思考,而且现在动手还不算太晚。教师必须珍惜眼前的时光,迈入新的学习征程,用自己富有才艺的双手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放飞想象点燃智慧火花 篇3

开发想象力首先要尊重并鼓励人的奇思妙想,根本上要引导学生会想、善想,培养勤于想象的习惯。然而这些都代替不了方法上的指导。想象力方法指导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想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提高想象的质量。方法技巧有很多,列举一些,望能抛砖引玉。

第一,词语联想法。词语联想,包括自由联想和限制联想。所谓自由联想,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不受限制的联想。其特点是没有什么规则约束,可以海阔天空,任意想象。比如:由“春天”出发展开自由联想,说出与之相关、相对或相似的其他事物,说得越多越好。

在自由联想的基础上,开展限制联想的训练。所谓限制联想,就是对事物有限制的联想。比如寻找两个或两个以上表面毫不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相同点,这是训练学生限制联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如:汽车与小狗。从其名词特性入手,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眼睛”,“四条腿”,都有“内脏”等;从其动词特性入手,它们的相同点是:会跑,会叫,会吃,会喝,会排泄等;从其形容词特性入手,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漂亮的外形,都给主人“贴心的照顾”,等等。在运用这种思考法时,我们必须注意,要有意识地、强制性地使一事物和我们所要思考的事物相联系。通过限制联想,有助于我们突破常规思维的禁锢,找到截然不同的新关系,最终产生不同凡响的成果。

第二,故事构思法。基于儿童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特点,以故事为载体,开展想象力的训练,其成效已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训练的具体方法可以是:给故事加标题,设想不同的故事结尾,猜想故事的情节,故事接龙等。比如学完一篇课文后,你可以这样鼓励学生: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标题吗?如果你想出的与之相关的标题越多、越新颖、越巧妙,你的想象力就越能得到锻炼。

设想故事结局要求根据上文,进行合理又大胆的设想。以大家非常熟悉的“三个和尚”的故事为例,请你构想几个不同的结尾:(1)喜剧结尾;(2)悲剧结尾;(3)有趣的结尾;(4)悬念结尾等。要求在最熟悉的题材里写出最新鲜的感觉。

情节构思要求合情合理,新颖独特:“一向忠心耿耿的牧羊犬,有一天,突然叼了一只羊跑到了老狼家,你知道为什么吗?”

故事接龙也非常受儿童欢迎。我们可以组织4—5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故事的开头可以是这样的:一个春天的早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音乐会……

你还可以利用看图编故事的形式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这些图片可以是有一定的逻辑次序;也可以是跳跃的,表面上看似乎毫无关联的,让学生展开联想,构思一篇合情合理的故事等等。

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形式,都要求这个故事一定要好玩、有趣、有新意。

第三,假想思考法。假想思考法是一种用“推测”的手段思考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如果真的发生了会怎么样的思维过程。运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进行无限丰富的想象,从而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例如,外星人向地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这颗卫星同月亮一样大,而且和月亮运行在同一条轨道上。从此,两个月亮一前一后围绕着地球转,后果如何呢?

晚上天空更亮了,在荒野夜行比以前方便多了;潮涨潮落的规律改变了;大多数人造卫星的正常运转将受到影响;地球外文明终于被证实了;星球大战很可能从科学幻想变为现实;许多歌曲的歌词需要修改;以两个月亮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将源源不断地出现;从此历法需要修订……

利用假想思考法,可以使人的思维趋于灵活,突破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摆脱守旧的思考习惯,开拓创新设想,从而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和新方法。

第四,类比思维法。类比是增强想象力的另一种方法。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类比思维在科学探索中的价值已经为许多科学家所称道,如果在教学中也能巧妙地运用类比方法,以旧带新,以已知推未知,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知识,学会如何想象。类比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直接类比、间接类比、因果类比、仿生类比和综合类比等。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直接类比是从自然界或者已有的成果中直接寻找到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如鲁班根据锯齿形叶子发明了电锯;美国青年路透受女友紧腿裙优美曲线的启发设计出新式的可口可乐瓶……学习上类似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领会了“蓝天是白云的家”的深刻内涵后,学生应用直接类比,创意异彩纷呈:“大地是小草的家”、“田野是禾苗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花朵是蜜蜂的家”、“友爱是温馨的家”“善良是美丽的家”,等等。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篇4

关键词:品德 以形激情 以情激情 以行激情

“人之初,善恶无。”对于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璞玉,有待于能工巧匠的雕琢。小学品德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小学品德课的特点即:“激情、明理、导行”三者有机结合。

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要让情字贯穿整个教材之中,以形激情、以情激情,以行激情是贯穿品德课教学激情的一大特点,寓教于乐,以乐促思,以思导行,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习惯,是每位教师所探索的目的。因此,在品德课中贯穿情感教学,激发学生情感是关键。

一、采用直观体验教学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以形激情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采用“看、听、议、辩”四步教学法激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达到良好的激情效果。

1.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切美好的事物从人的眼睛传入内心,产生共鸣,采用“看”实物、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理解新知识。例如,我在执教“面对自然灾害”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自然灾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当汹涌的洪水奔腾而来,使成千上万公顷的良田顷刻之间变成汪洋,无家可归的人们流离失所这一惨状出现在画面上时,许多学生都不住地发问:“洪水到底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洪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杜绝洪水的肆虐,拯救人民的生命财产。”这样,通过视觉效应使学生这种真实的情感油然而生,并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2.听: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古往今来许多革命先烈的革命故事数不胜数,让学生大体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蕴涵的道理,产生向榜样学习的情感。例如,我在执教“人民的公仆”一课时,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张思德叔叔小时候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从中汲取养料,加上适时的配乐合成,学生从心底里流露出敬佩和赞叹,受到了“理想、目标”的人生观教育。

3.议:从身边小事谈起,让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解脱出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论事情的是非曲直,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记得我在执教“热情大方对外宾”一课中,我问学生:“外宾到你的学校来,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我会和他打招呼。”还有的说:“我又不会外语,还是躲到一边去为妙。”针对两种不同的答案,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自由讨论:打招呼好还是躲到一边去好?打招呼时需要注意什么?千万别怎么样?我们说的对吗?这样,使学生在学文之前已经对全课教育意图有了大体的了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辩:新的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口才好是其中的重要的内容,针对这一点,我创造问题的正反两方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组辩论,使模糊不清的概念通过学生搜集的各种资料变得浅显易懂,而且有理有据。如“做好家庭的一员”这一课就有矛盾的双方面,帮妈妈做家务到底算不算为别人劳动?应不应该要报酬?上课的时候我设计了小小辩论会这一环节,学生对此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就这样,学生个个进入角色,在“争”中研讨,在“辩”中明理。

二、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感染力,能够做到以情激情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有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完全地投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讲述抗日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和敌人在监狱中做顽强的斗争,坐电椅、上老虎凳、灌辣椒水这些常人不可忍受的酷刑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念一遍相信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但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内容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授出来,就会使学生体会到本质的、内在的东西,从而有助于新知识的传授。

在品德课中,激情显然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激情也应有序、有法。离开了这两点,再谈激情,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在激情中,教师应循序渐进,使其有序进行。人的思维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激情也应符合这样的规律,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节约水电”一课中,为了讲清楚电的用途,我自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边演示,边讲解,使学生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穿插着讲了“电”的小故事,是紧跟上一环节而言,巩固刚刚得出的结论,让学生拥有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材料,在获得直观认识知道电的用途如此之大后,懂得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度电,不能浪费它,从而成为学生接受新信息的需要。

2.在激情中,教师应有独特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位教师对于每一主题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紧扣教材,选取与内容紧密联系的独特激情方法,是我们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反,如果教师的激情手段单一、枯燥无味,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感,就彻底违背了品德课教学的实质,教师在采取多种激情手段。

三、在情感实践中,以行激情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的基础,也是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表演练习,通过对实践情况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对人说话要有礼貌”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迅速进入角色,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的激情模式:当你找别人借东西的时候,你会……用完了别人的东西,需要物归原主的时候你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能使课程的讲授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而言之,任何美好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情”字,它是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动力,激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引起学生内心世界与真善美情感的共鸣。情感教学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条件,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适当的激情方法,“有序、有法”地激发学生情感,一定会在品德课堂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巧妙设计: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篇5

一、精心设计“开课”情境

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精美的导课艺术,并会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想象,继续提出探究性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创造能力得以培养。因此设计好课的开端,对上好一节课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1)以游戏导入“开课”。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或进行一些小竞赛,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2)以故事导入“开课”。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创编一些卡通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导课,把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之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人情味,更接近儿童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在实际中符合儿童的特点,有童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与学习。

(3)以悬念导入“开课”。

比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老师能很快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不信你们来考考老师。学生们纷纷举出愈来愈大的数,老师对答如流,经学生验证,准确无误。学生们惊奇了,这里到底有什么“诀窍”呢?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起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出答案,成了主动探索者。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数后得出“3的倍数个位上不一定是0、3、6、9”的结论时,知道了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是不行的。教师及时导入,到底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样,教学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积极探索的情境之中,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精心设计交流情境

(1)质疑问难。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鼓励他们有疑即问,不懂就问,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切忌压服和讽刺。

(2)组织辩论.

在课堂学习中展开讨论是为了更大范围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自主地投身于学习中。课堂讨论中要为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讨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经常组织学生讨论和议论,让学生言自己之所想,现自己之所能,学生的思维就会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3)开展竞争。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质疑、辩论时,鼓励学生“赶超”,努力营造一种争先恐后的积极氛围。如组织小组比赛、抢答比赛、趣味数学竞赛等等。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如果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就会蓬勃地开展下去,充满生命力。

三、精心设计操作情境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操作,让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提高各种技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用激励点燃学生心灵的智慧火花 篇6

一、工作制订中的协商式激励

人在青少年时代,虽然思想还不完全成熟,但其思维的渴望却十分强烈。心理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青少年的思维能量总是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其表现是,什么事都希望亲身体验,体验不到的,便急于去了解,而且追根究底,“为什么”特别多;之后,还要评说议论一番。和成人一样,他们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不少学生的参“政”意识十分强。所以,班主任在制订班级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民主的作风,让尽量多的学生想办法、出主意。会上,班主任要少讲话,说精炼简短的话,关键在于明确每次会议的方向。那种一人说到底,一人说了算的“一言堂”会风,是很难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的。让学生参与,一般会有两种结果:有的学生,建议被采纳,自然高兴;有的学生建议没被采纳,显得不高兴。前者是我们的目的,对于后者班主任要做好说服工作,使之口服心服,不能任由他去,以免以后在执行计划、班规时产生抵触情绪。总之,让学生参“政”,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欲望、需要,让学生自己提出合理、适合的奋斗目标,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然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看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获得心理上的自我满足或获取他人的肯定承认。此时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学会民主协商,学会碰撞、妥协,使班级的民主文化真正在学生心灵中扎根,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有了保证。比如,利用班会让学生自己举行学生论坛、诗歌朗读会、演讲比赛,开展墙报、手抄报比赛,给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搭建参与展示的舞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自信的建立,以及成功的体验作用是强大的,甚至会让学生终生愉悦感。

二、下班沟通中的融通式激励

现代中小学生,特别希望能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信任,而班主任也总希望能了解到学生自己的所想所为。班主任经常下班了解情况,便使师生之间得到了沟通。当学生觉得班主任尊重理解自己,心目中有自己时,学习和工作便会更加努力。班主任了解了学生所想所为,发现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某些能力,工作中就会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相互了解程度的加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必然增强了彼此间的依赖感。有时,我们常常莫名其妙地发现学生产生对立情绪,问问自己,就可以发现,我们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太少了。相反,有不少后进生,一旦我们多和他们交往,经常以各种方式谈谈心,并同他们一道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便不难发现,他们不仅不再“后进”,而且可以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这里提示班主任必须注意,师生之间,在做人上应该是平等的。因而作为班主任是不应该有任何架子的。学生把心交给我们,我们也应满足他们的期望,把心交给他们,这样融融相处方可使情感不断深化,理解得以升华。同时要认识到,在知识水平、处事能力上,师生之间是有高下之分的。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一个教师,是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身份出现的。我们既要让学生了解,也要了解学生,平等对话和相处;既要让学生不感到我们难以接近,又要让学生从我们身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满足学生需求时的层次式激励

人都各有自己的实际和需求,因而总是不断地提出种种要求。而作为体现人的特征的需求,又总是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应该承认,我们对于自己,每一次需求得到满足后,是决不会从此再无他求的,而会出现更新更奇的需求,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因而这又不足为怪。明白了这一点,班主任是有责任满足和帮助学生满足其正当而又实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的。否则,学生的内驱力就难以实现,消极抵触的情绪就会产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分层教育目标,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自己想要的“苹果”,获得自己心理需要的满足,并可以进一步激励他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进步。这种需求激励,是需要“精心策划”的,有时会让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认真“备课”,有时会让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给予指导,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是非常积极的,甚至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四、管理活动中的授权式激励

一个班主任,他的职能不在于是“家长”,是“保姆”,是“警察”,直至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实行紧盯不舍的战术,而在于自己埋头苦干做了多少事,在于如何用人,在于如何进行宏观决策,即分工授权。搞活动可以授权,其他任何管理工作同样可以授权。学生有了授权,就有了责任;有了责任,对做好工作就有了保证。因为班主任的授权,其实就是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学生获得了信任感,就会尽职尽责地去大干。

要说明的是,所谓授权,并不是说班主任可以不要或可以成为局外人,学生本领再大,其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当学生在这些方面考虑不周、处理不当时,班主任就应当及时出来提醒指正并适当点拨。另外,让更多的学生来做班级管理工作,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其间班主任的正确引导是不可缺少的。

五、严谨治学中的影响式激励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班规校纪,例子举了不少,但有不少学生对此还是甚为茫然。“教师的影子,就是学生的样子;教师的步子,就是学生的路子。”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表率,严于律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特别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治学态度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影响、带动学生跟着自己正确的“路子”走。班主任若能课前悉心准备,课上尽心讲授,课后倾心交流,科研潜心研究,班级精心管理,及时吸纳新知识,做到精、新、博、深、活,使学生学有所得,惑有所解,疑有所释,终身受益,不放过任何一个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教育机会,从一点一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就不会再无动于衷了。班主任自身的严谨治学这种非说教性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课堂教学所难以见效的强大的情感激励作用。

六、学生犯错时的宽容式激励

要想学生不犯错误是不可想象的。青少年学生不成熟的地方还很多,往往嘴巴里有道理,行动上却无道理。有时犯了错误不仅不认错,反而与班主任顶撞。一旦顶撞发生,对于原则上的东西,班主任就要抓住不放,对于一些属于感情用事的行为则可显得豪爽一点,不必去计较。一个聪明的班主任,首先能够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待其冷静下来后,再加以严肃的批评和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激发。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想方设法使之动情,在思想上贴近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为之感动而愿意接近你、信任你,把你当做知心人。这种情感的触动就是对犯错误的学生转化的一种情感动力,一种宽容激励。同时,班主任讲道理一定要具体、明了、形象、生动,感人肺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一步一步地帮助、促进、激励其逐渐转化,直至彻底转变。

学生需要激励,班主任应该去激励。没有激励,就不会有学生的进步,也不会有学生的健康发展,更不会有学生的主动、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激励艺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班级工作效能,在实践中班主任应掌握六种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艺术:工作制订中的协商式激励,下班沟通中的融通式激励,满足学生要求时的层次性激励,管理活动中的授权式激励,严谨治学中的影响式激励,学生犯错时的宽容式激励。

创新火花靠智慧点燃 篇7

一、创设和谐氛围,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人的幸福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珀认为, 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 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 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 在教学中, 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氛围, 接受、理解、尊重所有的学生, 保护他们的“三心”, 即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坚决摒弃传统课堂对学生的新异思想、特殊行为给予讽刺、挖苦、孤立或否定的做法;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教材的编写提出质疑、批评乃至争辩, 即使学生是错的, 我也给予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 使他们精神愉快、主动求知、主动发展、畅所欲言、积极思维, 自由地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让课堂构成幸福的学习环境, 促成积极情绪的产生和保持, 从而使学生萌生幸福感。

二、营造人性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性空间”, 引导学生张扬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 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 有自己的感受;在表达中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在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创新中感受幸福。

1.预留质疑的时间。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 也是创新的基础。科学的发明和创造往往从质疑开始, 从解疑入手。因而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质疑, 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相对论学说的创立者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是科学家的经验之谈, 也是对创造思维的深刻总结。

因此, 在教学中, 我就常常适当地指导学生围绕课题、重点词句、标点符号等进行质疑问难, 教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方法, 预留足够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 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 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 为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如在教学《石头书》一课时, 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他们就提出了:“石头书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要叫它石头书?”“看了石头书, 我们能知道些什么呢?”等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我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边思考边读书。这篇课文不难懂, 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领悟和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样, 不仅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还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探索的幸福。

2.开拓求异的空间。创造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 具有鲜明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它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成分。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国教育家克拉马说过:“从学生时代起便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 以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可超越前人。”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来开拓求异的空间,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会孩子多维思考, 发展孩子的求异思维能力, 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过:“君子之学如蜕, 幡然迁之。”说的就是要想创新, 就要像蝉蜕一样, 扬弃陈旧。而在人们的头脑中, 对某些事物已有了一个思维定势, 正是这种定势, 阻碍了人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想学生克服思维定势, 就要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因此, 在教学中, 我常引导学生突破常规, 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 改变角度去思考问题, 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第五册中的《三袋麦子》一文, 课后的思考题是这样的:“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处理自己的那袋麦子的?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 为什么?”其实, “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这个问题, 学生读课文后, 答案自明。关键是后面“为什么?”这个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那么答案就不止一个。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如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小猴的做法最好, 因为小猴最后收获了更多的麦子。”我就连忙说:“你说得对!其他同学也动脑想一想, 从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小猴的做法最好?”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小猴的做法最好, 因为作者把小猴放在最后写, 似乎也在暗示我们小猴的做法最好。”我就微笑着对他说:“‘似乎’这个词语用得好。”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小猴的做法最好, 因为在对礼物的看法上, 就表示了这一点:课文中说‘上等的麦种’:麦种, 又是上等的, 是暗示小猴的做法好。”我就夸奖她:“你真聪明!”也有的学生从土地爷爷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态度上看出了小猴的做法最好。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认为小猴的做法最好的原因, 只要他们言之有理, 我就予以认可。

(2)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善于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如果能根据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关节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 定能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他们在想象中巩固知识, 在想象中接受爱憎美丑的教育, 在想象中培养思维能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情境和条件, 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想象。

在苏教版教材里, 有些课文, 在情节上稍有跳跃, 在叙述上有所省略, 给学生的想象活动留下了驰骋的空间。因此, 我常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 凭借文章中提供的线索和生活中积累的有关表象, 去加以补充或延伸, 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如在教学《冰花》这篇课文时, 我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冰花的颜色和形状, 然后引导他们想象。说起冰花的形状, 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像白鹅的羽毛”、“像蒲公英的种子”、“像六角星”……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不断涌现新的生成, 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三、激发幸福潜能, 开发学生多元智能

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课堂应当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幸福、思考的幸福, 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 在教学中, 我革新评价机制, 对平时使“雕虫小计”、“耍小聪明”、“钻牛角尖”的学生不冷嘲热讽, 而是给予正确的引导,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给予热情鼓励。有人说, 创造性是激励出来的, 这话不无道理。

“幸福的课堂是一种追求, 是一种意识, 是一种存在, 是一种渴望, 幸福的课堂更是一种信念。”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 去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幸福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学得幸福, 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幸福的语文课堂中迸发!

摘要:文章就如何构建幸福的语文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行了论述。一是教师要创设和谐氛围,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使学生萌生幸福感;二是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性空间”, 在教学中预留质疑的时间, 开拓求异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创新中感受幸福;三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幸福潜能, 开发学生多元智能,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幸福的, 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幸福的语文课堂中迸发。

关键词:语文教学,幸福课堂,迸发智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创新火花靠智慧点燃 篇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 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 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因此数学教学更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 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地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地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 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微笑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教师推门走向讲台, 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 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 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 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 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 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 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也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导语, 引发学生兴趣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 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导火线。在教学中,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 往往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因此, 选择导语十分重要, 导语的内容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 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有生动有趣, 和课堂内容关系密切, 才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引发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让他们怀着期待的心情, 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在教学中, 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再现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体味,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数学情境中, 趣味盎然地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又处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 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 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编成一个个故事,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平均分”时, 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展开: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她的两只小猴子, 给了大哥1个, 弟弟5个, 随即问学生你们会怎么想?班上的学生会说, 一个多, 一个少, 不公平, 然后继续, 分到它们都是3个, 大家很兴趣高涨地说, 现在公平了, 它们是一样多的, 通过这个生动的故事, 学生从中初步体会到了除法的入门知识——“平均分”, 学生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 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后, 我又鼓励学生以编小故事的方法, 巩固平均分的知识,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 里面摆了好多商品, 琳琅满目, 选一位学生扮演售货员, 其他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 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在竞赛中, 紧张积极地学习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强、表现欲强, 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信任。教学中, 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口算王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 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我经常组织“比一比, 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学生时还是少点埋怨、苛责, 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 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样。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师生心理相容方能提高教学效果。若教师一味地以严厉的姿态出现, 凡事批评当先, 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而久之,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畏惧也容易引发对其所教课程的厌恶, 更不要说有学习兴趣了。因此, 要使学生学好, 必须关心爱护学生, 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能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教师, 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 这样才能使学生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 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 自然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六学会赞美学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赞美的需要, 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灵魂当中。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实事求是, 不要单纯地对学生说:“你真棒!”“你是个好学生!”之类的话, 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的错觉, 赞美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行为, 所以必须特别强调那些使你满意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赞美越具体, 孩子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 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学生今天字写得较好, 作业本保持得较干净、整齐, 回答问题很积极, 声音很响亮, 我都会立即表扬肯定, 这样会让学生认为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如果学生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 才能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 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 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 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 对学习有厌倦情绪的学生, 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 我们应因人而异, 因势利导, 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 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 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例如, 在低年级组织全班性的数学表演会, 通过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做数学游戏、画关于数学方面的画等活动, 发展学习兴趣;在中、高年级可以结合教材内容, 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小常识, 出数学墙报等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拓宽知识面, 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发展。

培养阅读兴趣 点燃智慧火花 篇9

语文作为一门既具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操,是当前语文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话题。新大纲也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想用自己的母语培养高雅的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点燃智慧的火花,就必须摒除单一封闭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到更广阔的语文天地里去领略、欣赏、体味、评价和创造。

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的人格、灵魂往往会在名著名篇的阅读中悄悄升华,其思想认识水平、性格气质修养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简意赅却入木三分地道出了阅读的潜在价值。可以说,没有阅读的量,就没有语感的质,没有语感的质,就没有阅读的质。可见阅读是基础、前提,语感是领悟、升华。语文老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深层次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但错误地认为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来说见效太慢。因此不能持之以恒。对于这种情况,单纯依靠说教或硬性规定,是难以奏效的。因此,我们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不衰的内在动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国文教学目标在养成阅读习惯,培植欣赏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些习惯,包括阅读的心理习惯,即读思结合的习惯;也包括阅读的行为习惯,即读写结合的习惯等等。为此,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配有一本《艺海拾贝》以作摘抄,一本《随笔》以记感受。高一上半年,大多数学生的《艺海拾贝》已记满厚厚的一本,里面有短小精悍的知识短文,有情文并茂的名著片断,还有流光溢彩的妙语佳句。在我们的严格要求下,90% 以上的学生在读时都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脑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开辟第二课堂,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为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我们开展了多种课型,让学生的心灵在广阔的阅读天地里自由地飞翔。

1.扩读课。配合新教材、每上完一篇“教读课文”,就根据教学重点,给学生扩读取1—2篇文章,让学生反复阅读、体味。这样的课型,我们称之为扩读课。扩读课的内容有:①由课本向读本扩读。新教材包括教本和读本,我们在教学中本着“立足教本,适当延伸读本”的原则,由教本向读本延伸,使教学两本有机结合起来。②由课本向报刊杂志扩读。报刊杂志信息量大,时代感强,我们经常从报刊上选取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有名家名篇,也有与课文体例类似的优秀习作,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使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积累了大量的新词汇。

2.阅读课。充分利用每周两堂的阅读课组织学生到阅览室集体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读得开放些,口耳开放,心灵开放,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去悟,去豁然开朗。阅览课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在此环境中,学生学会独立探究,主动融合,自我反省,与作者进行倾心的精神对话,大大提高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交流课为提高阅读水平,更好地促进阅读,在阅览课的第二天,我们开设一堂阅读心得交流课。由一名学生主持,其他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心得,时间每人限制在5分钟内。学生可以谈谈自己阅读名篇名著的感受;也可将阅读中摘抄的至理名言、妙语佳句推荐给大家,让同学们共赏;还可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看法。交流课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天地,成为学生心灵泉水充分奔涌的原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质量。

四、发动学生,开辟阅读小天地。

1.办好年级手抄报。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己动手办手抄报。每周编辑一期,由八个班轮流负责编辑,稿源来自各班,学生自主投稿,有取胜堂连笔、优秀日记、读后感、还有学生推荐的名家名篇等等。手抄报办好后由老师统一制版印发到各班。由于手抄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是同学们自己办的,读起来很亲切,同学们都很乐意读。

2.搞好班内“小书橱”。为开展课外阅读,学校为每班配了书橱。虽然班内也订了一些进物杂志,但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发动学生充实“小书橱”。我们鼓励学生每人每月向“小书橱”提供一本课外书,由专人管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这样,每人每月至少可读到五六十本课外书,不仅扩大了阅读的量,而且“小书橱”内的书月月更新,更提高了阅读的效益。

创新火花靠智慧点燃 篇10

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 要让情字贯穿整个教材之中, 以形激情、以情激情, 以行激情是贯穿品德课教学激情的一大特点, 寓教于乐, 以乐促思, 以思导行, 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做人的原则, 形成良好的习惯, 是每位教师所探索的目的。因此, 在品德课中贯穿情感教学, 激发学生情感是关键。

一、采用直观体验教学法,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以形激情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 乐于接受新事物。采用“看、听、议、辩”四步教学法激情,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而且能达到良好的激情效果。

1. 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切美好的事物从人的眼睛传入内心, 产生共鸣, 采用“看”实物、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法,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便于理解新知识。例如, 我在执教“面对自然灾害”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自然灾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当汹涌的洪水奔腾而来, 使成千上万公顷的良田顷刻之间变成汪洋, 无家可归的人们流离失所这一惨状出现在画面上时, 许多学生都不住地发问:“洪水到底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洪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杜绝洪水的肆虐, 拯救人民的生命财产。”这样, 通过视觉效应使学生这种真实的情感油然而生, 并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2. 听: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 古往今来许多革命先烈的革命故事数不胜数, 让学生大体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蕴涵的道理, 产生向榜样学习的情感。例如, 我在执教“人民的公仆”一课时, 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张思德叔叔小时候的故事,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并从中汲取养料, 加上适时的配乐合成, 学生从心底里流露出敬佩和赞叹, 受到了“理想、目标”的人生观教育。

3. 议:

从身边小事谈起, 让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解脱出来, 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评论事情的是非曲直, 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记得我在执教“热情大方对外宾”一课中, 我问学生:“外宾到你的学校来, 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我会和他打招呼。”还有的说:“我又不会外语, 还是躲到一边去为妙。”针对两种不同的答案, 我抓住时机, 让学生自由讨论:打招呼好还是躲到一边去好?打招呼时需要注意什么?千万别怎么样?我们说的对吗?这样, 使学生在学文之前已经对全课教育意图有了大体的了解, 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辩:

新的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口才好是其中的重要的内容, 针对这一点, 我创造问题的正反两方面,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组辩论, 使模糊不清的概念通过学生搜集的各种资料变得浅显易懂, 而且有理有据。如“做好家庭的一员”这一课就有矛盾的双方面, 帮妈妈做家务到底算不算为别人劳动?应不应该要报酬?上课的时候我设计了小小辩论会这一环节, 学生对此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就这样, 学生个个进入角色, 在“争”中研讨, 在“辩”中明理。

二、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感染力, 能够做到以情激情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 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完全地投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之中,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 熏陶学生, 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讲述抗日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和敌人在监狱中做顽强的斗争, 坐电椅、上老虎凳、灌辣椒水这些常人不可忍受的酷刑时,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念一遍相信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但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内容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授出来, 就会使学生体会到本质的、内在的东西, 从而有助于新知识的传授。

在品德课中, 激情显然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但激情也应有序、有法。离开了这两点, 再谈激情, 便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1. 在激情中, 教师应循序渐进, 使其有序进行。

人的思维过程是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 激情也应符合这样的规律, 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节约水电”一课中, 为了讲清楚电的用途, 我自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课堂上边演示, 边讲解, 使学生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穿插着讲了“电”的小故事, 是紧跟上一环节而言, 巩固刚刚得出的结论, 让学生拥有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材料, 在获得直观认识知道电的用途如此之大后, 懂得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度电, 不能浪费它, 从而成为学生接受新信息的需要。

2. 在激情中, 教师应有独特的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

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每位教师对于每一主题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 紧扣教材, 选取与内容紧密联系的独特激情方法, 是我们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反, 如果教师的激情手段单一、枯燥无味, 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感, 就彻底违背了品德课教学的实质, 教师在采取多种激情手段。

三、在情感实践中, 以行激情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 实践是情感形成的基础, 也是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 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表演练习, 通过对实践情况的探讨, 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对人说话要有礼貌”一课中, 为了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迅速进入角色, 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 表演小品的激情模式:当你找别人借东西的时候, 你会……用完了别人的东西, 需要物归原主的时候你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又能使课程的讲授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而言之, 任何美好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情”字, 它是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动力, 激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引起学生内心世界与真善美情感的共鸣。情感教学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条件, 从学生实际出发, 选取适当的激情方法, “有序、有法”地激发学生情感, 一定会在品德课堂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摘要: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 要让情字贯穿整个教材之中, 以形激情、以情激情, 以行激情, 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做人的原则, 形成良好的习惯, 引起学生内心世界与真善美情感的共鸣。

上一篇:房屋租赁法律下一篇:烟草企业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