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2024-07-13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精选10篇)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篇1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在我国乳腺癌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 仅次于宫颈癌, 并且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60岁的女性患者, 且发病率逐年增加。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女性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尤为重要。早期乳腺癌常无特殊的自觉症状, 因此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声检查十分关键,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便, 无损伤, 可反复应用, 无电离辐射等特点, 目前已成为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及重要手段。现对我院2007年—2010年经普查3 386例患者的跟踪检查及术后病理分析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010年在我院进行乳癌普查的3 386例超声检查病例, 患者年龄30岁~70岁, 平均年龄50岁。

1.2 仪器

SONOLINE G50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10 MHz.

1.3 检查方法

采用乳腺常规扫查法。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乳房, 以乳头为中心做放射状序贯扫查, 扫查范围为双乳及腋窝。对可疑乳腺癌转上级医院, 对不确定肿物进行3, 6, 12个月的随访。

2 检查结果

在3386例中, 1550例未发现异常, 1535例为乳腺增生, 116例为增生伴结节形成, 40例经手术证实为增生伴结节形成, 26例为纤维腺瘤, 6例为积乳钙化, 36例为脂肪瘤, 16例诊断为副乳, 4例为乳腺癌, 其中1例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在4例乳腺癌中1例第1次普查中未发现, 在第2次检查中诊断为乳腺癌可能;2例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1例患者病理结果为副乳乳腺癌。

3 讨论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多发病, 特别是乳腺癌已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且有年轻化及患病率增加的趋势, 因此对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尤显重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疾病诊断临床符合率高, 文献报道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良、恶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分别为92.86%, 90%, 92.42%[1], 在本组筛查患者中, 仅有1例将积乳钙化患者误诊为乳腺癌。

乳腺增生及增生伴结节形成是妇女乳腺常见病, 其图像表现为乳腺腺体增厚, 结构欠清晰;伴结节形成时可见增生腺体内的低回声结节, 边界尚清, 无明显包膜。乳腺纤维瘤多见于30岁以下的年轻妇女, 多发性病变占10%~20%, 双侧性约占3%[2].其声像图表现为:腺体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 边界清, 可见包膜, 内部回声均匀。积乳钙化患者在哺乳期有积乳病史, 声像图表现为:大片状低回声, 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内可见多发较粗大点状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 易与乳腺癌混淆, 常常通过穿刺进行病理检查来与乳腺癌进行区分。脂肪瘤多发生在皮下脂肪层内, 属于良性肿瘤。声像图表现:乳腺皮下脂肪层内可见一个或多个中强回声结节, 边界欠清。乳腺恶性肿物以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多见, 约占80%以上[2]。声像图表现:肿瘤的轮廓可清楚或不清楚, 形态多不规则, 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 表面凹凸不平, 边缘呈粗“锯齿”状或“蟹足”状, 部分肿瘤周边回声增强且伴有声晕。肿瘤内部可呈非均质性的低回声或强回声或混合性回声, 有坏死、液化时呈无回声。肿瘤后方组织回声常衰减, 若内部回声较低时后方组织也可呈增强回声。肿物的纵横比大于1.

根据乳腺实性肿物超声良恶性表现, 本组152例实性肿物患者中, 148例诊断为良性肿瘤, 4例诊断为恶性肿瘤, 其中1例误诊, 1例漏诊。通过本次筛查及早发现了乳腺癌, 说明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乳腺普查过程中具有良恶性肿瘤典型超声表现的病例较易诊断, 而对肿物形态不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 边界与周边腺体组织欠清, 而又没有典型乳腺癌表现的患者要注意密切随访。本组有1例患者未诊断为乳腺癌而在3个月随访时发现肿物较前次明显增大, 同时腋窝发现肿大淋巴结, 后在上级医院病理诊断为乳腺癌。1例副乳乳腺癌患者误诊为乳腺囊肿。

在筛查过程中出现漏诊及误诊多由于超声检查对检查者的技能要求较高, 检查人员的临床经验和思维分析能力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 且直径小于1 cm的恶性肿块图像大多缺乏特异性, 血流信号不明显, 超声判断良恶性尚有一定困难。超声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还具有方便、无痛、无放射性鉴别肿物性质等优点, 通过对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筛查, 及早发现潜在的或已存在的疾病, 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高。超声作为乳腺癌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对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参考文献

[1]乔英艳, 雷成功.高频超声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 4 (1) :24-25.

[2]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34-1636.

[3]梁晓秋.乳腺癌的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 8 (9) :572-574.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篇2

关键词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 乳腺癌

资料与方法

本组63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76岁,平均44岁,未婚2例,已婚42例,最长病史8年,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病理诊断为:单纯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髓样癌、其他癌。左乳肿块25例,右乳肿块38例。

使用仪器为GE LOGIQ500 MD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13.0MHz。患者取仰卧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充分暴露乳房,对乳房各个象限作纵横连续扫查。观察有无肿块,如有肿块,观察并测量其部位、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并加压探头看形态有无变化;然后用彩色多谱勒检测肿块内部与周边有无血流信号显示,如有血流信号显示,测量其收缩期最高流速(Vmax)及阻力指数(RI)。

结 果

63例乳腺癌,超声诊断和疑似诊断52例(82.5%),不符合11例,其中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4例,乳腺纤维腺瘤5例,炎性包块2例。病理证实:单纯癌29例,浸润导管癌13例,导管内癌10例,髓样癌6例,其他(导管腺癌、乳头状癌等)5例。

高频声像图表现:各种乳腺癌共同的特征为,肿块的边界欠清晰或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可呈“蟹足状”、“菜花状”,有的可见“边缘角征”、“毛刺征”,无完整包膜或无包膜,探头加压不变形,内部多为实质性低回声及较低回声,少数为等回声或略强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少许可见液性暗区或呈囊实混合性回声改变。乳腺癌后回声衰减的占多数,髓样癌虽体积较大,但后回声无衰减。

各类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和发生率,以导管内癌较高。

彩色多谱勒表现:63例乳腺癌肿块中,有血流显示的54例(显示率84.1%),其中丰富的34例,散在的20例,平均最大流速为16.58±10.76cm/秒,RI 0.75±0.14。各类乳腺癌肿块血流显示率有差异,其中单纯癌显示率较高,髓样癌显示率较低。

讨 论

近年来有关专家认识到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有相关关系[1],乳腺增生症患者较一般人群乳腺癌发病率高2倍以上。非典型性增生与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肿瘤发生速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也密切相关。我们认为病史较长的肿块,很可能是在乳腺增生的基础上恶习变而来的,如果病史相对缩短,触及肿块1~2年者,有可能为肿瘤生长速度慢所致。所以如果发现乳房有肿块,应及时检查并治疗,并应做定期的体检。

本组肿块单发结节46例,多见于单纯癌、髓样癌等,也可见于浸润状导管癌及导管内癌。多发结节17例,多见于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此类肿块往往临床触诊较大,超声检查为多个小结节融合而成或为结中结样回声(可见:卫星结节)。

虽然乳腺纤维腺瘤和增生也可出现钙化,但出现钙化几率少,且常为较大、较粗造的钙化[2],这是乳腺癌与良性肿瘤相鉴别的一个要点。良性与恶性另外的鉴别点:肿块形态规则与否,有无包膜,后回声有无衰减,彩色血流显示率等。

乳腺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示率较增生、纤维腺瘤明显增高,且流速快,阻力指数高。血流显示多位于周边部,这是因为肿瘤细胞都是从中心向周边逐渐密集所致,所以周边供血较中心丰富。如有肿块中心部位出现穿入彩色血流时,结合二维图像,高度怀疑为恶性[3]

参考文献

1 阚秀.乳腺癌病理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03-106.

2 吕新生,房献平,主编.甲状腺乳腺外科.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6-403.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53例, 均在入院后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共检出肿大淋巴结78个。其中男36例, 54个淋巴结, 女17例, 24个淋巴结;年龄19~83岁, 平均 (44.8±6.1) 岁。患者均在影像学检查后行病理诊断确诊, 其中非特异反应性肿大淋巴结 (CLPN) 27例, 41个淋巴结, 肿瘤转移性肿大淋巴结 (MLPN) 9例, 15个淋巴结, 恶性淋巴瘤 (PLPN) 7例, 10个淋巴结, 结核性肿大淋巴结 (TLPN) 10例, 12个淋巴结。

1.2 方法

患者影像学检查仪器均为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Nemio XG SSA-58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设定为7.5~10 MHz。对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形态、尺寸、包膜完整情况、纵横比 (L/T) 、淋巴结融合情况、皮髓质分布以及是否存在钙化与液化的情况进行观察与测量。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参数包括淋巴结内的最小血流速度 (Vmin) 、最大血流速速 (Vmax) 以及阻力指数 (RI) 。所有53例患者均行粗针活检或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进行确诊。

2 结果

2.1 声像图特征

(1) 24例CLPN患者41个淋巴结, 彩色超声影像的主要表现为长椭圆形阴影, 门结构可以清晰显示, 包膜较为光滑, L/T在2以上, 结节内回声表现为均匀的低回声区域, 彩色血流显示为淋巴门型血液供应, RI在0.6以下。 (2) 7例PLPN患者的10个淋巴结, 彩色超声影像显示结节外形为类圆形, 门结构能够清晰显示, 边界位置的包膜较为规则且光滑, 髓质区的回声信号为高, 皮质区的回声信号为低, L/T在2以下, 彩色血流显示为淋巴门型血液供应, 信号分布为放射状, RI在0.6以上。 (3) 9例MLPN患者的15个淋巴结在彩超影像中的性状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可能表现为多个群体分布, 结节内部回声信号偏低, 无法显示门结构, L/T在2以下, 彩色血流显示为中央或周边型血液供应, RI在0.6以上。 (4) 10例TLPN患者的12个淋巴结在彩超影像中为不规则或圆形, 边界不够规则完整, 较多表现为融合性的集群分布, 无法显示门结构, L/T在2以下, 内部回声强弱不同, 与病史有联系, 彩色血流显示血流为弱信号, 较少患者能够发现周边型血流信号, RI在0.6以下。

2.2 脉冲多普勒检测结果

由附表可知, CLPN的Vmax较低, RI低于0.6, 表现为低阻低速型血流信号, TLPN与PLPN的Vmax较高, RI在0.7以上, 表现为高阻型血流信号。

2.3 诊断符合率

53例患者中颈部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47例, 诊断符合率为88.68%。

3 讨论

4 种不同淋巴结肿大患者的彩色超声特点较为明显, 在临床检验中要特别注意血流信号是否存在减少或增多情况, 以及血管分布的异常以及血流供应的类型。本研究中CLPN的血流表现为淋巴门型, RI低于0.6;PLPN为淋巴门型放射状分布信号, RI>0.6;MLPN为中央或周边型, RI在0.6以上;TLPN血流信号较弱, 表现为点状周边型, RI在0.6以上。

高频彩超的诊断敏感度较高, 本研究统计的诊断符合率达88.68%。在临床诊断中彩超对CLPN的诊断准确度较高, 但与早期TLPN的鉴别难度较大, 两者信号表现均为边界不清且形态不规则, 综合比均在2以下, 鉴别较为困难。而TLPN与MLPN的影像学特点相似度较高, 均为不规则或圆形, 门结构不明显, 综合比低于2, 虽然性质差异较大但影像学鉴别诊断较难, 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而PLPN与CLPN鉴别较为容易, PLPN血管粗细差异大。外形不规则、走向混乱, 血流为周边环绕或不规则紊乱, 血流速与阻力指数较高。MLPN、TLPN相比CLPN差异较大, 影像学特征、Vmax、RI均存在明显差异, 容易鉴别诊断。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检查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 病理分型信号特征较为明显,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乳腺肿块的高频超声及彩超检查等 篇4

康医生:

我近来无意间发现乳腺有一包块,触摸多后,稍有疼痛不适感,不知做何检查能诊断。

赵艳(河南)

赵艳读者:

乳腺常见的肿块可分为良性及恶性肿块。良性肿块可为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等,恶性肿块常为乳腺癌。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生长及血供的方式不同,乳腺癌主要是弥漫性扩展和浸润性生长、出现微钙化灶,而良性肿块则相反。因此,肿块易于以一些形态学参数来评估,如肿块的形状、边缘、较高或较宽的生长、内部回声、均质性、有无衰减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和血供情况,而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则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因为高频超声探头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在对乳腺、甲状腺、眼睛、腮腺等浅表器官的超声检查中可以得到十分丰富的解剖和病理细节,很小的病灶(如2-3毫米)均能显示。与乳腺x线检查相比,超声不但具有简便易行、无创、无射线、无损伤的特点,能显示更多解剖和病理细节,并能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的血供情况,从而较好的判断肿块的良恶性,进一步估计其可能的病理性质。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康医生:

我儿子今年五岁,几天前固感冒发热在县医院诊治,发现心脏杂音,经胸部照片检查怀疑有先天性心脏病,房、宣间隔缺损。听说不用外科手术开力做封堵也可治愈房、室间隔缺损。请问,做何种检查可明确诊断?如确诊为房、室隔缺损,是否适合做封堵?

谢敏(湖北)

谢敏读者: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可做出明确诊断,如为房、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缺损部位、类型、大小和毗邻结构情况,进而确定是否适合做封堵术。

房、室间隔缺损均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均采用开胸的方法治疗,给患者带来较大韵痛。苦。近年来开展的介入性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迅速,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我们的体会是,如果房间隔缺损的边缘都在5毫米以上,是很好的;适应证。如果靠近主动脉的一侧边缘<4毫米甚至缺损,但对侧要有足够的边缘一般都能成功。

如为室间隔缺损,室缺封堵术目前限于肌部和膜周部缺损,大小在14毫米之内,室缺的上缘距离主动脉瓣一般应大于1毫米,距离三尖瓣至少3毫米。封堵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封堵器的疗效。

慢性前列腺炎久治不愈怎么办

康医生:

六个月首我不慎染上慢性前列腺炎,用过许多消炎药,但仍觉下腹阴部胀痛,特别在劳累或饮酒后全加重,多次复查前列腺液,总有白细胞。为何该病久治不好,还有啥办法能治疗?

方强军(广州)

方强军读者:

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尿道口流白色分泌物,轻度尿频或灼痛,小腹、会阴、睾丸胀痛不适,腰骶部疼痛。具有发展缓慢,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此病久治不愈的原因在于:1.前列腺特殊的生理屏障致使血流量减少,有效药物浓度不足。2.细菌产生耐药性。3.忽略并发症(附睾、精囊炎,神经衰弱,免疫低下)的治疗。4.用药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5.不注意性卫生和伴侣的治疗。

久治不愈的患者不用悲观、失望、焦虑,只要遵循以下方法,绝大多数都能治愈。1.一般治疗: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吃辛辣食品,长时间骑车、憋尿等;注意性卫生、节制情欲,适当温水坐浴。2.有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可采取。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尿道高压及功能性尿梗阻,减少排尿时尿液在前列腺内返流的刺激。3.理疗按摩:前列腺多功能治疗仪,通过对前列腺的按摩、温热、磁化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腺管排泄,炎症吸收。4.中药内服及直肠滴注:由于该病为湿毒瘀阻下焦,治疗原则急则清热解毒、利水化浊为主,缓则健脾补肾、益气养阴为主,并辅以通经活络,散瘀除积类药物治其并发症。这样对治疗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淋菌性尿道炎,非特异性尿道炎,附睾炎及盆腔 “炎充血皆有显著疗效,尤其对久治不愈产生耐药性的患者疗效极佳。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使疾病不易复发。

康医生

血压偏高何原因造成

康医生:

我现年42岁,已患有三年的高血压病,血脂正常;虽吃不少的降压药后,每次量血压时,都出现收缩压120舒张压100或者时有收缩压130舒张压105左右。收缩压每次量都在正常范围内。但舒张压老是偏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吃什么药才能把偏高的舒张压降下来?请康医生帮我解决这个难题。

陈山(广西)

陈山读者:

你的来信已收阅。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还需要了解你的一些情况。首先,你的高血压病要诊断明确,除了相关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到低盐饮食,要进行适当锻炼。其次,你现在服用什么降压药物,所服用的药物是否剂量合适,服用次数是否规则。最后,你的血压计是否每年进行定期检测,测量血压的方法是否正确。

虽然我以上所说并不能直接回答你的问题,但当你回答我的问题后,你的问答也就迎刃而解了。

康医生

丈夫阴茎大小与妻子性高潮有关吗

康医生:

我与妻子结婚两年,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但妻子最近无意中与单位姐妹们交流这方面的感受后告诉我,说她从未体验到性高潮。我怀疑这与自己阴茎大小有关,心中很苦闷,请问我谊怎么办?

师宵(太原)

师胄读者:

女性性高潮变化颇大,各人体会不一。但有一点须指出,即不是每一次性交均能达到性高潮。新婚夫妻缺乏性经验,双方处于探索、磨合状态,有时达不到性高潮不足为奇。

常态下阴茎长度不恒定,精神紧张、室温低下、身体过度疲劳等都会使阴茎短缩。另外,测量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成年男子阴茎大小相差不大,长度约为7厘米-9厘米,勃起时可增加一倍,直径可增加半倍。阴茎越小,勃起后增大比率,尤其是长度尤为明显。勃起时长度不足9厘米才算小阴茎。只要勃起后长度足以插入阴道并能射精,就是正常的。不知你是否经过测量,但根据你说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估计不可能是小阴茎。

真正的“小阴茎”可能影响生育和性生活,但临床上非常罕见,其诊断需全面采集病史,专科检查,测定性激素水平,不宜自我诊断。更不要将妻子缺乏性高潮轻易归咎于小阴茎。作爱时阴茎大小和阴道之间没有空隙;女性阴道敏感部位是外阴阴蒂、阴道前1/3、小阴唇,与阴茎大小关系不大。女性性满足、性高潮,除与男方阴茎勃起时的坚度、持续时间有关外,还与性知识、性观念和性心理有关。

专家认为,寻求性高潮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是,做爱前“制造气氛”,包括周围美好环境、性感图画、浪漫音乐、柔和灯光及双方感兴趣的性用品等。“性前嬉”,主要是双方互相抚摸对方身体,寻找敏感部位,可以激发性欲,诱发性高潮。

相信你们夫妻随着共同生活时间延长,会更加恩爱,互相更加了解,“夜半无人”时,一定会更加和谐,达到你妻子盼望的销魂摄魄境界。

康医生

孕期白带增多正常吗

康医生:

我今年27岁,婚后月经和白带都很正常。我现已怀孕在身,孕期的情况很好,但白带却比怀孕前增多了,而且有时像豆渣样,下身也有些发痒。出现这种情况正常吗?应该怎么办呢?

杨兴莉(福建)

杨兴莉读者:

妇女怀孕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使子宫及盆腔的血液供应增多,宫颈及阴道黏膜分泌的液体增多,因此孕妇可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呈黏性、透明、稀薄似蛋清样,无异味,这是正常现象。你怀孕后,却出现了异常白带,这表明感染了炎症,很大可能为滴虫、念珠菌(即霉菌)引起的阴道炎。

患滴虫性阴道炎时,阴道黏膜可见散在红色斑点,白带增多、稀薄、呈乳白色或黄色泡沫状,阴道口和外阴发痒,或有灼热感等。念珠菌在酸性环境中易于生长。孕妇特别容易患念珠菌性阴道炎,因为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高,阴道上皮细胞中的糖原量增多,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糖原变为乳酸,阴道酸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长繁殖而引起炎症。患念珠菌性阴道炎时,白带稠厚、白色,像豆渣样或凝乳状;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红肿,糜烂或有表浅溃疡,表面附着白色膜状物。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灼痛。两种阴道炎的诊断都比较简单,只需取白带检验一下,找到滴虫或念珠菌即可明确。治疗也都有特效药,但关键是要彻底,以防复发。尤其是患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孕妇,应力争在妊娠8个月之前治愈。因为母体阴道里如有这种念珠菌,分娩胎儿,在通过产道时很可能受到感染;而被念珠菌污染的乳房与乳头、哺乳用具、衣服、床单等等,则传染给新生儿的机会更多,是新生儿鹅口疮的主要感染源。因此,你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保障母子的健康。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7-01~2009-12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20例髌前滑囊炎患者,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男8例, 女12例;年龄30~80岁, 平均 (49.2±3.5) 岁;双侧1例, 左侧10例, 右侧9例;病程2个月~2年。患者膝部前方均见肿胀, 程度不一, 有轻度压痛。12例有明确膝部跪伤或撞伤史,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 可负重行走, 局部敷药后肿胀未完全消失;8例膝部有长期压迫摩擦史 (跪姿工作) , 膝前部轻度疼痛, 逐渐肿胀, 经敷药或按摩后未见好转。同时纳入同期无膝关节肿痛病史的15例受试者作为对照, 男7例, 女8例;年龄30~75岁, 平均 (48.9±2.7) 岁。两组膝关节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日立EUB-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6~13MHz。取膝关节伸直位, 用直接扫查法, 二维灰阶超声在髌骨前方, 即髌前滑囊 (图1) 的相应部位, 多切面扫查, 发现积液后, 观察积液的大小, 滑膜及囊壁的厚度、内部回声特征,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观察病灶内及周边血流情况, 测量阻力指数。

2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正常对照组:髌前滑囊10例无积液, 5例有少量积液, 呈线状暗带, 最大前后径约0.5mm, 滑膜囊呈线状高回声。局部未探及血流信号。髌前滑囊组:19例髌骨前方与皮肤之间见液性暗区, 最大前后径10mm, 最小前后径2.8mm, 最大上下径50mm, 最小上下径30mm, 挤压时液性暗区厚度变小甚至消失。18例液性暗区内有线样强回声分隔 (图2) , 内部无血流信号。20例滑膜及囊壁增厚, 厚度2~6mm, 呈结节状稍强回声隆起, 8例囊壁见细小的强回声光点。19例滑膜及囊壁彩色多普勒见血流信号, 阻力指数为0.53~0.62。1例双侧髌骨前方与皮肤之间见大范围液性暗区, 前后径10mm, 上下径100mm, 内有线样强回声分隔, 液性暗区周围见少量血流信号, 超声拟诊为淋巴管瘤。

2.2髌前滑囊炎的病理表现

术中见滑膜增厚, 呈绒毛结节状隆起, 点状出血, 囊内有淡黄色液体。镜下见囊壁不同程度的纤维性增厚, 内壁衬有滑膜细胞或覆以纤维素样物, 囊壁有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或钙盐沉着, 以及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滑膜部分呈绒毛状增生 (图3) 。病理诊断为慢性滑膜炎。

2.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髌前滑囊炎的效能

本组20例髌前滑囊炎患者, 开放性手术18例, 关节镜手术2例, 均经病理证实。根据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髌骨与皮肤之间有积液, 积液周围的滑膜及囊壁增厚, 滑膜及囊壁见血流信号等特征, 诊断符合髌前滑囊炎19例, 其准确性为95% (19/20) , 灵敏度为95% (19/20) , 误诊率为5% (1/20) 。

3讨论

3.1髌前滑囊的解剖与正常声像图

位于髌骨前方的滑囊有3个, 即髌前皮下囊、髌前筋膜下囊、髌前腱下囊[4], 三者称为髌前滑囊。滑膜囊在超声上表现为软组织中的一个低回声裂隙, 被线状高回声围绕。滑膜组织很薄, 超出了超声诊断仪的分辨力, 因此高回声显示的是滑膜与囊液的反射界面[5]。滑膜囊内液体厚度正常约1mm[6,7]。正常对照组髌前滑囊大部分未能探及积液回声, 5例有少量积液, 但厚度均小于1mm。

3.2髌前滑囊炎的临床特点

髌前滑囊炎多见于髌前皮下囊, 由于反复摩擦、挤压、碰撞等机械因素均可引起, 国外称为“女仆膝”, 主要表现为髌前局限性肿块, 触之有波动感, 柔软, 界限清楚, 有轻度疼痛或无痛, 膝关节功能不受限[4]。髌前滑囊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对非手术治疗无效, 长期肿胀积液, 或反复发作者应手术切除滑囊[8]。

3.3髌前滑囊炎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联系

髌前滑囊炎声像图特征: (1) 髌骨与皮肤之间有积液, 积液与皮肤紧贴, 挤压液性暗区可变小甚至消失, 大部分积液内可见线样强回声分隔, 积液呈多房样, 积液多, 分隔多;积液少, 分隔不明显。 (2) 积液周围的滑膜及囊壁增厚, 一般2~6mm, 大部分呈绒毛结节状隆起, 部分滑囊囊壁见细小的强回声光点。 (3) 滑膜及囊壁见血流信号。声像图特征与病理改变的联系: (1) 积液和分隔的产生是因滑膜受病理因素作用产生的炎症反应, 炎症的刺激使滑膜细胞活跃产生大量积液, 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物呈线样强回声分隔附着于囊壁而使积液形成单房或多房改变[9];积液越多, 分隔越多, 考虑可能与炎症纤维素渗出物增多有关。 (2) 滑膜增厚是因为滑膜受到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囊壁不同程度的纤维性增厚。滑囊囊壁内细小强回声光点, 可能与钙盐沉着有关。 (3) 滑膜及囊壁有血流信号, 与炎症反应使滑膜血管扩张、充血、增生有关。

3.4鉴别诊断及检查注意事项

(1) 髌前滑膜炎积液范围较大时要与囊性淋巴管瘤相鉴别, 本组1例因双侧髌前皮下较大面积液性暗区, 误诊为淋巴管瘤, 后者积液也呈分房状, 但其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10]。 (2) 对积液前径较大, 后方囊壁不完整时要观察有无髌韧带断裂、髌骨骨折、膝关节腔与髌前滑囊腔积液相通的复杂现象。 (3) 对积液不明显者容易漏诊, 与探头在局部压力过大有关, 检查时应减小探头在局部的压力, 多涂耦合剂, 伸直膝关节。

综上所述, 若对髌前滑囊炎的解剖、临床及病理有足够的认识, 高频彩色多普勒可作出准确诊断, 在早期的非手术治疗中可引导、观察临床抽液及注入药物等, 并可多次重复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操作简单、无放射损伤、价廉, 是一种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羽飞, 王福生, 王立德, 等.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髌前滑囊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 (7) :456-457.

[2]陈峰, 金先跃.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髌前滑囊炎.中国内镜杂志, 2008, 14 (5) :531-536.

[3]刘昱江, 刘会银, 徐向阳.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慢性髌前滑囊囊肿摘除术11例报告.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 29 (5) :529-530.

[4]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593-1595.

[5]金德斌, 张赛萍.高频超声在膝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现代实用医学, 2001, 13 (2) :91-92.

[6]Van Holsbeek M, Introcas JH.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Philadelphia:Mosby Year Book, 1991:91327.

[7]李锐, 郭燕丽, 何晓红, 等.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0, 16 (7) :550-552.

[8]林霖, 王立德.髌前滑囊炎的病因和治疗进展.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 (11) :40-41.

[9]刘兴姣, 朱晔, 娜仁高娃.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高频彩色超声动态观察.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 35 (3) :174-175.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乳腺肿块患者为2009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或体检时, 临床扪及乳腺肿块的病例, 均为女性, 年龄24岁~68岁, 平均年龄48.3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并经术后病理证实。

1.2 仪器

使用TOSHIBA SSA-35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为8 MHz.

1.3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双手上举至头顶, 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及腋窝, 按1~12点钟顺时针、放射状、多切面扫查整个乳腺 (先左后右) 。发现肿块后, 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 了解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比值、有无微小钙化;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包括血流定量分级、收缩期流速峰值 (PSV) 、阻力指数 (RI) 。根据血流信号的数量、形状将肿块内血流丰富程度分为四级:0级:肿块内无血流;Ⅰ级:少量血流, 肿块内见1~2处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Ⅱ级:中等量血流, 可见3~4处点状血流信号或1条主要血管 (血管长度超过病灶半径) ;Ⅲ级:血流信号丰富, 极易探到, 为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互织成网。最后扫查双侧腋窝有无肿大的淋巴结以及库柏韧带、胸大肌有无改变。

2 结果

2.1 46例乳腺肿块术前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良

性肿瘤36例, 恶性肿瘤10例。术后病理证实, 良性肿瘤34例, 其中乳腺纤维腺瘤28例, 乳腺小叶增生6例, 诊断符合率为94.4%;恶性肿瘤9例,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例, 腺癌1例, 诊断符合率为90%.

2.2 乳腺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

2.2.1 良性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28例, 呈椭圆形低回声, 边界光滑, 包膜完整, 后方回声稍增强, 纵/横比值<1.乳腺小叶增生6例, 内部结构紊乱, 回声不均匀, 呈粗大光点及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

2.2.2 恶性肿瘤9例均为实性肿块, 形态不规则, 边界

模糊不清 (呈毛刺样或蟹足样) , 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纵/横比值≥1, 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 2例患者肿块内探及沙砾样微小钙化。

2.3 乳腺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

乳腺良性肿瘤中多数未检测到血流信号, 仅有1例患者肿块内探及1~2处点状血流信号, 且PSV=10.6 cm/s, RI=0.57;恶性肿瘤中88.9%可探测到丰富的血流信号, 定量分级为Ⅱ~Ⅲ级, PSV≥20 cm/s (21.7-24.3 cm/s) , RI≥0.7 (0.71~0.85) 。

2.4 腋窝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情况

良性肿瘤未探及腋窝淋巴结;恶性肿瘤中有5例患者于同侧腋窝探及淋巴结, 呈多发, 形态不规则, 部分融合, 血流丰富;库柏韧带、胸大肌均未见明显改变。

3 讨论

3.1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对比分析

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恶性肿瘤则呈浸润性生长, 二者声像图特征对比, 见表1.结合本组46例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不难看出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依据。

3.2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分布特征对比分析

本组46例病例中良性肿瘤仅2.9%探测到了极少血流信号;恶性肿瘤88.9%探测到了丰富的血流信号, 二者血流分布特征对比, 见表2.

恶性肿瘤血流信号较良性肿瘤丰富且走行紊乱, 高流高阻的原因与恶性肿瘤释放较多的血管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异常有关。据文献报道, 血管生长因子能使肿瘤病变区形成丰富的血管网, 从四周嵌入肿瘤内部, 穿入性血管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之一, 可见血流定量分级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对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进行定量分析时, 阻力指数RI也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但也有文献报道RI≥0.7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无明显意义。本组资料显示, 恶性肿瘤9例RI均>0.7, 且PSV较高;良性肿瘤RI<0.7, 且PSV较低。故把高流高阻血流 (PSV≥20 cm/s, RI≥0.7) 作为鉴别良、恶性肿块的依据, 无疑可以提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3 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即沙砾样钙化被认为是乳腺恶

性肿瘤的特征性改变, 敏感性27.2%, 特异性96.3%, 准确性84.8%.钙化的形成可能与癌细胞坏死、脱屑以及恶性肿瘤影响局部钙、磷代谢导致钙盐沉积有关。本组资料中2例乳腺肿块探及到沙砾样钙化, 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恰能提高微小钙化的显示率。腋窝探及肿大的淋巴结更有助于鉴别诊断, 因为乳腺大部分的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首先流至腋窝淋巴结。本组资料中良性肿瘤均未见到腋窝淋巴结肿大;恶性肿瘤有5例探及到同侧腋窝肿大的淋巴结。

3.4 误诊原因分析

本组资料中2例误诊为良性肿瘤的恶性肿瘤患者, 皆由于肿块体积较小, 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不明显, 表现为边界尚清, 形态较规则, 纵横比没有明显>1, 无血流信号等而导致误诊。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08~2009-02在湖北新华医院临床诊断为淋巴水肿的患者23例,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16~92岁。其中11例女性患者为单侧上肢淋巴水肿,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均在手术时进行了淋巴结清扫;3例女患者及6例男患者为单侧下肢肢体淋巴水肿,有脚气病史;3例女患者下肢病变病因不明,无相关心血管、肾脏疾病史,临床诊断原发性淋巴水肿。23例行诊断性治疗后均有好转。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为配备有高频实时线阵探头的Philips HD11,Envisor-HD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6-15MHz。选择仪器预设的血管及小器官(浅表软组织)条件,依据具体情况调节深度、增益及聚焦,使图像为最佳状态。超声检查方法:23例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所匹配的高频探头扫查肿胀部位,观察肿胀部位浅表软组织的图像特点,并与健侧同部位软组织相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差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侧肢体软组织层图像显示各层次清晰,回声规整,肌纹理清晰(图1),而患侧肢体皮下软组织各层次显示模糊,回声增强,肌纹理显示欠清晰。健侧肢体皮下软组织层厚薄均匀一致,而对侧肢体患部皮下软组织层较对侧明显增厚(表1),回声相对较杂乱,并可见增厚的皮下软组织内显示细小管道样无回声或低回声相互交织(图2),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均不能显示血流信号。

3 讨论

淋巴水肿好发于女性,80%发生在下肢,也可以发生在面部、上肢、躯干及外生殖器[1]。该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淋巴回流受阻而导致过多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的病理状态,主要位于皮下组织层[2],淋巴液来源于组织间液,由毛细血管壁滤过形成的组织间液有10%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运输系统汇流入静脉[3]。淋巴运输系统包括各级淋巴管、淋巴干及淋巴导管,毛细淋巴管以稍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毛细淋巴管网形成淋巴管丛,由淋巴管丛汇合成集合淋巴管,集合淋巴管再汇入局部淋巴结,最终经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汇入静脉系统。各种原因致淋巴运输系统受阻或功能失调,淋巴液就会聚集在组织间隙及淋巴管内,形成淋巴水肿。早期的淋巴水肿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但由于病因的持续存在,会导致淋巴水肿反复发作。又由于淋巴水肿患者的组织液含有较多的蛋白成分,可刺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广泛增生,胶原沉积,淋巴管的破坏与阻塞进一步加重,久之皮肤逐渐变硬,弹性减弱,逐渐形成象皮肿。

引起淋巴水肿的原因虽多,但发生的病理变化大致相同,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淋巴回流障碍,真皮内和深筋膜淋巴管扩张,组织间隙广泛水肿。晚期主要表现为象皮肿。国内刘执玉[4]等通过手术切除标本固定后肉眼观察发现:切面见皮肤及深筋膜明显增厚,真皮及筋膜呈灰白色,质坚硬。皮下纤维组织及纤维间隔增宽,脂肪组织被广泛分割或消失,增生的纤维间隙间见有不规则的淋巴间隙。

结合淋巴管的解剖及淋巴水肿的病理,我们发现,与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患者相比较,本组23例淋巴水肿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其特征性。淋巴水肿主要位于皮下组织层,超声表现为患者的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增厚。淋巴液含有较多的蛋白成分及淋巴水肿常有的感染等导致的炎性改变,均可刺激纤维组织增生,所以会出现回声增强,纹理显示不清的超声表现。淋巴运输系统失调致淋巴回流不畅,阻塞远端淋巴管网扩张,超声表现增厚的皮下层内见交织成网或蚯蚓状的细小管道样无回声区,CDFI显示细小管道内无血流信号,为淋巴水肿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

淋巴系统解剖结构特点复杂,成像较困难,而放射性核素显影被认为是诊断淋巴循环不良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显影率低、有创、毒副作用等原因,临床应用较少[5]。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结果显示,MRI及CT能够很好地显示淋巴水肿患者的淋巴间隙,对淋巴系统疾病及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是由于价格较贵,临床常规应用困难[5~9]。超声检查已经发展成为普及的影像诊断方法,且随近年来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发展,超声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超声具有价格便宜、无创、安全的优点,能为淋巴水肿患者的诊断提供很重要的信息。但目前超声对淋巴水肿的检查受到一定限制,难以显示淋巴管阻塞的部位、淋巴管的运输功能,也难以了解引起淋巴水肿的原因。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技术更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声将对淋巴水肿的患者提供更多有利的信息。

摘要:目的 总结淋巴水肿的二维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确定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本院23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声像图特点,并结合淋巴水肿的病理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的皮下软组织层均出现相似的二维声像图改变,表现为皮下层增厚,增厚的皮下层内见细小管道样回声。结论 淋巴水肿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高频超声检查对淋巴水肿具有诊断价值。

关键词:淋巴水肿,超声检查,诊断

参考文献

[1]Yuan ZB,Chen LB,Luo QY,et al.The role of radionuc-lide lymphoscintigraphy in extremity lymphedema.annals of nuclear.Medicine,2006,20(5):341-344.

[2]Kim W,Chung SG,Kim TW,et al.Measurement of soft tissue compliance with pressure using ultrosonography.Lymphology.2008,41(4):167-177.

[3]张涤生.实用淋巴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42.

[4]刘执玉.淋巴的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8-84.

[5]Liu NF,Lu Q,Jiang ZH,et al.Anatomic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lymphatics and lymph nodes in diagnosis of lymphatic circulation disorders with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lymphangiography.J Vasc Surg,2009,49(4):980-987.

[6]Lohrmann C,Foeldi E,Bartholomae JP,et al.Gadoteridol for MR imaging of lymphatic vessels in lymphoedematous patients:initial experience after intracutaneous injection.Br J Radiol,2007,80(955):569-573.

[7]Clément O,Luciani A.Imaging the lymphatic system:possibil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Eur Radiol.2004;14(8):1498-1507.

[8]Dimakakos PB,Stefanopoulos T,Antoniades P,et al.MRI and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lymphedema and lipedema.Int Surg,199782(4):411-416.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篇8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高频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

本文通过对118例乳腺增生病的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乳腺增生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彩色血流特点,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准确无创的方法, 达到减少不必要手术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118例, 女性115例, 男性3例。年龄20~75岁, 平均 (42±8) 岁。78例为临床一侧或双侧乳腺扪及肿块或结节患者, 其中6例有乳头溢液。病理诊断为乳癌、乳腺增生病、囊性小叶增生、乳腺增生病并导管扩张等。

使用仪器为GE500pro型彩超仪, 探头频率8.2~11MHz, 患者仰卧位, 右前及左前位, 在乳房各个象限作纵横切扫查, 如发现异常回声区, 观察测量其大小、形态、部位、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 并用探头加压注意形态有无改变。然后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 如有血流显示测量收缩期最高流速 (Vmax) , 舒张期最低流速 (Vmin) , 阻力指数 (RI) 。并探查相应侧的腋窝, 注意淋巴结情况。

2 结果

118例乳腺增生病, 超声诊断和疑诊乳腺增生病94例, 符合率80%, 不符合24例, 分别诊断为乳癌7例, 纤维腺瘤12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 2例肿块混合性性质待定。将本组肿块高频声像图表现进行分类如下。

2.1 液性肿块33例, 其中单纯液性22例, 液性混浊或见部分实质回声7例。乳房一侧或双侧见单或多个液性暗区, 边界清、壁薄光整、透声好、内部偶见分隔光带。液性混浊或混合性肿块, 无回声暗区内可见散在稀疏或致密的点状、絮状及团状实质回声。肿块大小常为数毫米, 较大者也可至数厘米。

2.2 实质性肿块55例, 肿块形态较多样, 可分为以下数型: (1) 乳房内可见单个或数个实质性较低或稍低回声区, 边界清、光整、无包膜回声, 部分稍呈分叶状, 内部回声尚均匀, 往往不超过2cm。 (2) 乳房内见不规则实质低回声, 边界欠清晰, 无球形感, 常呈三角或条带状, 内回声不均或欠均, 压之及变动体位可变形。 (3) 乳房内见近等回声实质回声, 边不清, 内回声可呈“豹纹征”。

2.3 双乳数型病变并存20例, 一乳或双乳多部位见数种类型肿块回声, 即有液性, 又有实质结节或囊实混合性肿块回声。

2.4 弥漫性病变6例, 其中3例为男性, 单或双侧乳腺组织回声不均匀增厚, 见散在小低回声区, 呈“豹纹征”。此类肿块在本组占比例少, 是因为较少扪及或探及局限肿块而手术所致。

2.5 乳管扩张4例, 表现为乳腺腺体近乳晕见数条扩张乳管回声, 内径为2~3mm, 管内未见明显肿块回声。本组肿块中共有13例肿块有彩色血流显示, 平均最大流速 (Vmax) (13.69±5.56) cm/s, 最小流速 (Vmin) (4.61±2.6) cm/s, RI为 (0.68±0.09) 。

3 讨论

乳腺增生病有较多命名, 如乳腺腺病、纤维囊性增生、囊性小叶增生等, 从其命名之繁多, 就反映了对本病认识的曲折、复杂及不断深化的过程, 也说明了此病病理改变的多样性。按病理变化分为乳腺弥漫性增生及局限性增生, 可为小叶内或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 也可为腺泡或导管增生。腺泡及导管增生可表现腺泡数量增多而使小叶增大, 形状不规则及融合, 还可表现为上皮细胞增生, 由增生2~3层细胞至乳头状, 甚至呈实性增生充满整个管腔。增生的管泡和纤维组织可共同组成孤立界限较分明的实性肿块, 晚期形成局灶性纤维化。增生还可导致小叶小管及末梢导管扩张形成囊肿[1]。因小叶增生病理变化的多样性, 就导致了超声图像的多样性。

囊性肿块大多数表现为典型的边界清晰薄壁的无回声区, 透声好, 但常因囊液内含有蛋白性碎屑[2], 异物巨细胞反应, 泡沫状细胞聚集成团, 感染及肉芽组织形成或囊壁上皮乳头状增生, 图像可表现为液性混浊或混合性回声。虽然有文献认为囊性肿块也常见于恶性导管内癌或癌的坏死液化[3], 但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如肿块为液性或液性内见点状、带状、团絮状或外围为较规则实质回声极少为癌肿。Smith[2]总结一组660例超声显示为液性肿块而临床未能触及明显肿块的患者, 经针吸细胞学检查, 627例未发现恶性细胞, 其余33例发现不典型增生细胞者9例再做外科组织活检, 24例定期随访, 均未发现恶性肿块, 因此笔者认为恶性肿块极少表现为液性肿块。

实性肿块可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及不清晰、不规则。如边界规则者应注意与纤维腺瘤鉴别, 纤维腺瘤也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内部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实性肿块, 但往往能见到较完整的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 这是因为良性肿块缓慢生长对周围组织压迫所致。用探头加压常见到肿块与周围组织有逆向运动, 而腺病增生的肿块见不到包膜, 位置较固定。边界不清及不规则增生肿块需与乳癌鉴别, 乳癌肿块触之较硬, 球形感强, 边界往往能见到蟹足样、角状突起、分枝及微小分叶征[4]。多数内部回声较低, 而此类小叶增生无明显球形感, 易变形。

超声检查乳腺肿块应用于临床以来, 对于它是否能鉴别肿块的良恶性有较多的争论, 以往有较多文献认为[5,6]:超声只能应用于实质与液性肿块的鉴别, 而实质肿块一律建议做活检检查, 现在文献倾向超声能对于肿块的良恶性作出鉴别[4], 且优于钼靶造影。这是因为超宽频、高频探头的应用, 使近场成像大大改善, 使肿块的细小结构得以显示, 亦使各种良恶性肿块的特征性表现能得以发现, 辅以彩色血流显示, 使良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大大提高。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 因其多种类型的上皮增生可发展为癌前增生而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但有些肿块也可随激素变化而发生消退, 所以有必要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本文资料笔者认为: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病, 符合率较高, 简便无创, 是一种很有用的诊断方法, 能减少不必要的手术。还可对疑乳腺增生病的患者定期追踪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如图像发生变化或高度怀疑恶性变时可随时提示临床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谷振声, 主编.实用乳腺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53-62.

[2] Smith DN, Kaelin CM, Korbin CD, et al.I mpalpale breast cysts:Utility of cytologic examination of fluid obtained with radiologi-cally guided aspiration〔J〕.Radiology, 1997, 204 (1) :149-151.

[3] Liberman L, Bonaccio E, Hamele BD, et al.Benign and malignantphyllodes tumors:Mammographic and sonographic findings〔J〕.Radiology, 1996, 198 (1) :121-124.

[4] Stavros AT, Thickman D, Rapp CY, et al.Solid breast nodules:Use of sonograp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lesions〔J〕.Radiology, 1995, 196 (1) :123-134.

[5] Fornage BD, Lorigan JC, Andry E.Fibroadenoma of the breast:Sonographic appearance〔J〕.Radiology, 1989, 172:671-675.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篇9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有15例行产前超声检查,另13例患者行产后超声检查,总结分析影像资料特点,统计检查诊出率。结果:15例产前检查的患者检出5例,诊出率为33.3%,13例行产后检查的患者检出11例,诊出率为84.6%;产前行彩超检查的患者声像图表现为胎盘增厚、胎盘内血池异常、胎盘下肌层局部菲薄等,产后行彩超检查的患者声像图表现为胎盘内呈团状高回声且胎盘下肌层菲薄等。结论:胎盘植入患者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能较清晰的显示病灶,其中胎盘植入患者行产后彩超检查具有更高的诊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關键词】胎盘植入;多普勒彩超;诊断价值

胎盘植入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具有高危性,能够直接引起子宫收缩过激,进而导致产后或产时大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性感染等急性病症[1],严重影响着母婴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率与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胎盘植入病发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女性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对胎盘植入患者行产前或产后彩超诊断能够尽快发现病情,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影像依据。本文选取28例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多普勒彩超的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7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5-41岁,平均年龄为(32.6±5.4)岁,孕史为2-4次。本组患者中有22例经产妇,6例初产妇,有刮宫史的患者18例。所有患者中剖宫产发现胎盘植入患者患者20例,足月分娩后出现胎盘植入的患者有3例,引产胎盘植入的患者有5例;其中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1例,4例临床表现为孕期阴道无痛性流血。

1.2 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的诊断仪器为西门子X300PE、日立6500、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过程中仪器经阴部探头频率为5.0-7.5MHz,经腹部探头频率为3.5-5.0MHz。2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行产前彩超检查,另13例患者行产后彩超检查。产前彩超检查[2]:经腹部检查前置胎盘者膀胱充盈适度,检查时着重观察患者胎盘位置、胎盘内部回声、子宫肌壁与胎盘后方回声情况、子宫肌壁厚度、膀胱后壁光滑度及子宫前壁与膀胱后壁的组织间的关系。产后彩超检查:检查时着重观察胎盘位置、子宫肌壁厚度、子宫内部回声及胎盘边缘发育情况、宫腔线、宫腔形态及宫腔附着物情况、胎盘内部的血流信号等。

2 结果

2.1 产前多普勒彩超检查结果与声像图表现 15例产前检查的患者检出5例,诊出率为33.3%。彩色多普勒检查声像图表现:胎盘不同程度增厚,胎盘下肌层出现局部性菲薄,胎盘后间隙有消失趋势,胎盘附着处出现外向突出倾向,胎盘内血池异常丰富,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内见云雾样回声;胎盘肌底血管丛有增生趋势,子宫旁壁部分血管出现扩张,液性暗区处无明显的血流信号。彩色超声检查中发现有4例患者为完全前置性胎盘(胎盘分布于子宫前壁)且伴有胎盘植入,膀胱后壁与子宫浆膜层交界血管出现增生。2例患者出现了胎盘植入合并宫角妊娠,宫角外向突出且肌层消失,血流信号较弱。

2.2 产后多普勒彩超检查结果与声像图表现 13例行产后检查的患者检出11例,诊出率为84.6%。彩超检查中发现胎盘植入患者伴有子宫腔内胎盘有团状回声,胎盘下肌层出现菲薄特征,部分区域甚至无回声、无明显的血流信号,部分下肌层血管可见。经超声检查发现6例患者出现胎盘植入发生于瘢痕子宫处,下肌层与胎盘间的界限有淡化趋势。

3 讨论

胎盘发育早期绒毛膜会有绒毛覆盖,随着绒毛的生长,绒毛会出现分叶,进而形成胎盘。在胎盘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胎盘绒毛会植入子宫内膜,但是部分患者胎盘绒毛会植入子宫肌层中,这主要是因为胎盘绒毛组织反应发生异常或子宫内膜受损度较为严重,导致胎盘发育早期的绒毛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内部,形成胎盘植入。有临床研究统计发现,有清宫史、剖宫产史、宫角妊娠及高龄妊娠的产妇等子宫内膜受过损伤的患者子宫肌层可侵入程度极高[4],胎盘植入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尤其高。胎盘植入临床分为胎盘粘连、植入胎盘及胎盘穿透三种,其中穿透性胎盘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绒毛深度侵入子宫肌层甚至侵入直肠或膀胱,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本文以28例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多普勒彩超检查的价值,结果发现产前诊断率明显低于产后的胎盘植入的诊出率,笔者认为原因有:胎盘位置不同影响诊断结果,如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处诊断较难;妊娠期患者的子宫壁厚度降低,胎盘附属物也会干扰超声检查;仪器对植入子宫肌层较浅的胎盘辨识度不高、;检查医生的主观性因素影响等。此外,本文研究发现前置胎盘患者发生胎盘植入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28例研究中有4例患者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就原因而言,前置胎盘患者常伴有子宫内膜损伤后较为薄弱,再加上子宫下段宫颈内口面积扩大,这便增加了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的可能性,形成胎盘植入。

胎盘植入疾病对于女性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影响极大,强化产妇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从本文统计结果来看,对产妇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能够切实提升诊断率,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周诚.彩超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附48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10-411.

[2] 陈静,黄晴.胎盘植入五例的超声诊断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4):388-388.

[3] 王凤英,赵蕊,李艳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2):142-143.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我院住院乳腺肿瘤患者, 女性年龄12岁-72岁, 平均年龄42岁。因乳腺肿块或疼痛入院治疗, 均行手术切除, 所有病灶术后经病理证实。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17.5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以乳头为中心在双侧乳房各象限及腋窝进行连续性扫查, 如发现肿块, 仔细观察肿块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质地、回声、内部有无钙化、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 探头加压或侧动体位肿块形态有无改变, 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围组织有无血流分布, 如有血流显示, 测量收缩期最高流速 (Vmax) 、舒张期最低流速 (Vmin) 、阻力指数 (RI) 。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表示, 两组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用二项分布计算, 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

本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 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 术后都做了病理检查., 最大病灶5.0cmx7.8cm, 最小病灶0.5cmx0.6cm。其中恶性肿瘤17例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11例, 浸润性导管癌5例, 原位癌1例) , 良性肿瘤79例 (包括乳腺纤维腺瘤55例, 乳腺炎性包块11例, 乳腺囊肿4例, 增生结节4例, 乳腺脓肿2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 。恶性肿瘤符合率88.2%, 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良性肿瘤符合率94.8%, 3例误诊, 分别为2例乳腺炎, 1例导管乳头瘤, 1例因肿块较小, 位置较隐蔽漏诊。

2.2超声波表现

乳腺良性、恶性肿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 乳腺癌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13例) , 形态欠规则 (10例) , 边界呈毛刺状 (12例) (图1) , 肿块内发现钙化灶, 本组14例 (其中13为微小钙化灶, 散在或呈簇状分布) , 多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纤维瘤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光滑, 形态规则, 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楚, 可有侧壁声影 (图2) 。可有钙化, 本组5例肿块内探及钙化灶, 1例为微小钙化灶, 4例为粗大钙化灶, 同侧腋窝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声像。

2.3 彩色多普勒检测

本组乳腺癌16例 (94.1%) 在肿块周围及内部检出丰富的血流信号, 频谱为高阻, RI大于0.70。1例未探及血流信号的恶性肿瘤直径<2cm。乳腺良性肿瘤中66例 (84%) 肿块内未探及血流信号, 9例 (11.3%) 在肿块周边探及少量血流, 3例血流丰富, 肿块直径均>3cm, 2例散在。阻力指数RI在0.70以下。

3 讨论

根据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 结合病史、体征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乳腺癌形态多不规整, 可见后方回声衰减, 侧缘可见不规则的强回声晕, 有文献报道这与癌组织侵润及周围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有关。良性肿瘤包膜完整, 侧壁效应与肿瘤缓慢生长对周围组织压迫所致[1]。形态及内部回声:对无包膜、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或伴钙化的增生性肿块要与乳腺癌相鉴别。本组病例中2例为不规则乳腺小叶增生、1例炎性包块 (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 因二维图像显示了较多恶性肿瘤特点而误诊为乳腺癌。乳腺内的钙化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钙盐沉积, 以羟基磷灰石钙和磷酸钙两种形式存在, 与恶性病变关系密切的是大小100~500um内微小钙化[2], 乳腺的肿块中, 超声检测有微小钙化常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以前超声频率与分辨率低, 钙化灶的显示率只有32.0%[3]。近年来由于高频探头的应用, 使超声对微小钙化的显示率提高, 本研究采用的是17.5MHz的高频探头, 乳腺癌的钙化灶显示率为82.3%, 其中92%为微小钙化灶, 与国内报道[4]相一致, 表明乳腺癌肿块容易出现钙化灶。有报道石蜡切片中乳腺癌的钙化检出率达75%, 肿块伴钙化者患乳腺癌的相关危险性是没有钙化的4~5倍[5]。根据钙化大小将病变内钙化分为三种类型:微钙化、粗钙化和弧形钙化。良性病变钙化多为粗钙化和弧形钙化, 多为单一或松散的珍珠状或斑点状, 而恶性钙化多为微小钙化, 多呈团簇状分布, 所以, 超声多表现为"砂石样"微小钙化点。本组病例中, 良性肿瘤发现钙化为5例, 粗大钙化4例。血流分布:乳腺癌CDFI检测时血流信息多较丰富, 即一个切面出现两条以上彩色血流信号, 周边部多于中心。良性肿瘤血流信息多为散在, 即一个切面只有一条短带或星点状血流。这可能与恶性肿瘤血供丰富有关。但本文中2例乳腺癌因二维图像多具良性肿瘤特征, 又因血流信息为"散在"而误诊为纤维瘤。如果二维图像显示了恶性肿瘤的特点, 肿块中心同时显示穿入性血流时考虑乳腺癌可能性大[6]。血流速:恶性组各项指标略高于良性组,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最大t=O.70, P>0.4O) 。采用17.5MHZ高频探头可产生高分辨力图象, 能清晰显示病灶的结构, 高频超声以简便、实用、无创、诊断符合率高等优势[7], 结合CDFI及病理学诊断, 能大大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符合率。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如果超声检查难以判定良恶性, 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来进一步证实肿块良恶性。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能清晰显示乳腺解剖的层次结构, 并能准确的显示乳腺肿块所在层次、位置、大小、形态、边:、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灶, 以及肿块内部的血流情, 可鉴别肿块的良、恶性, 作出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刘君.黄红梅.刘吉风.等.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诊断与病理基础研究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 17 (12) 928-930

[2]王文, 米成嵘, 解玉君.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钙化的特征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21 (4) :575-578

[3]王绍文, 孙国英, 周静兰, 等.二维超声征象多参数综合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意义[J].China J MIT, 2002, l8 (1) :34-36

[4]肖莹, 伍瑛, 罗慧.钙化灶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中的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 2004, 21 (3) :23

[5]雪余, 姜玉新.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 9 (5) :317

[6]王小燕, 贺榜福, 粱中.等.乳腺癌的高频图像特征及彩色多谱勒与病理学对比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 17 (1) :26-28

上一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下一篇:商业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