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共9篇)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篇1
乳腺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 多发生在45岁以上妇女, 其恶性程度高, 近年来乳腺癌逐年有上升趋势, 据一些学者报告,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20人/10万人, 沿海地区高达30~40人/10万人[1]。乳腺癌早期易发生肝、肺、骨等转移, 高频超声及能量多普勒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乳腺癌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03年8月到2006年8月期间, 住院女性患者, 术前均行高频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年龄24~70岁, 均使用仪器为美国ACUSONSEQUO ZA512彩超仪, 选择探头频率为10MHz, 选择仪器中“Breast”条件。
1.2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双侧乳腺, 以乳头为中心分为4个象限或放射状多切面扫查乳腺。观察乳腺的厚度、内部回声、肿块的大小、数目、边界、纵横比、后方有无衰减以及肿块内血流分布情况、能量多普勒表现, 并分析血流频谱, 测定收缩期速度 (Vmax) 、阻力指数 (RI) , (校正声束与血流夹角Q<60°, 最后还要检查两侧腋窝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2 结果
本组49例乳腺癌中, 均为单侧。49例乳腺癌超声诊断为乳腺癌或疑诊为乳腺癌46例, 准确率93.8%, 误诊为纤维腺瘤2例, 乳腺腺体增生1例, 误诊率6.2%。
2.1 49例乳腺癌高频超声表现情况
(1) 肿块范围大小:大多在1.0~3.0cm之间, 有39例, 占79%;>3.0或<1.0cm较少。
(2) 肿块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呈“足蟹”状, 有40例, 占81%。
(3) 肿块无明显包膜, 有44例, 占90%。
(4) 肿块后方明显衰减, 有38例, 占77%, 后方增强有5例, 无明显变化6例。
(5) 肿块纵横比≥1有30例, 占60%;<1有19例。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39例, 准确率80%。
2.2 49例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表现
肿块内部及周围显示血流的有46例 (占94%) , 其中丰富血流39例 (占79%) , 少量血流7例 (占15%) , 未探及明显血流3例 (占6%) 。
2.3 49例乳腺癌血流动力学参数
39例有丰富血流显示, 均在肿块内或周边可探及动脉频谱, 阻力指数为0.55~0.8。
2.4 49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2例。
2.5 49例乳腺癌术后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30例, 腺癌15例, 髓样癌4例。
3 讨论
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未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据我国统计, 除子宫癌外, 乳腺癌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2位, 男性也偶有乳腺癌者[2]。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 其组织细胞排列不规整, 呈杂乱无章, 可形成不规则的实性细胞团块、条状、小梁, 也可形成不规则的导管乳头, 血供不足时, 内部可坏死, 出血, 钙化。二维高频超声图像表现, 形态不规则, 无明显包膜, 边界不清, 呈“足蟹”状, 内部回声不均, 后方回声衰减等特征。本组49例乳腺癌高频诊断出39例, 准确率80%。若再结合能量多普勒显像, 本组49例乳腺癌中超声诊断出46例, 准确率达93.8%, 比二维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血供丰富, 尤其是恶性肿瘤新生滋养动脉, 血管增多, 血供更明显。本组49例乳腺癌血流检出率46例, 占94%, 能量多普勒血流检出率高, 因为能量多普勒比彩色多普勒更具有独特的优势。能量多普勒具有更高的血流敏感性、血流连续性好, 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内血管分布的整体形态。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血流主要表现为肿块内部及周围有丰富动、静脉血流, 血管穿入并出现弯曲、分叉。因此, 高频超声与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癌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另外阻力指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49例乳腺癌中血流丰富, 测得动脉血流参数有39例, 阻力指数均较高, 均可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二维高频超声与能量多普勒能快速、全面、准确地诊断乳腺癌, 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率, 但本组49例乳腺癌有3例误诊。其中为一较大的乳腺肿块, 范围为3.8~3.0cm, 边界欠清, 后方回声不变, 同侧腋窝未探及肿大淋巴结, 该肿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误诊为乳腺腺体增生。据报导, 部分较大的乳腺癌, 由于肿块内血管癌栓形成, 血流受阻, 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稀少, 几乎难以测得。另两侧误诊为纤维瘤, 因为肿块表现为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 肿块内见极少许血流信号, 故易误诊为良性肿瘤。
综上所述, 高频超声与能量多普勒对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应综合考虑, 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纵横比、后方是否衰减, 还要结合血流分布情况, 分析血流动脉频谱, 当诊断不明时, 应短期随访, 必要时行超声定位穿刺、病理活检,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对乳腺癌的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乳腺癌声像图资料, 对二维高频超声图像的特点及能量多普勒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高频超声与能量多普勒结合诊断乳腺癌本组49例, 诊断准确率93.8%, 误诊率6.2%。结论高频超声与能量多普勒结合诊断乳腺癌准确性高,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能量多普勒,乳腺癌
参考文献
[1]王洁, 邓颈松, 黄彩玲, 等.高频CDFI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及定位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 4 (19) :274~276.
[2]周永昌.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398.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篇2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04-01
动脉粥样硬化是当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类多发疾病,也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往往伴随脑溢血、高血压、动脉梗死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大威胁。因此,及早准确辨明动脉粥样硬化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时采取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检查,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接诊的134名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34名患者中男性58人、女性76人,年龄为37~84岁,平均为67.5±6.4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无力、失眠等。
1.2检查方法 采用日立6500和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诊断。设定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者颈部位置并去掉项链等饰品。从患者头颈部开始,沿着患者甲状腺外侧逐步向上移动,确保探头与骨状软骨上缘水平一致[1]。扫查范围主要包括颈总动脉起始位置、总动脉主干、窦部及其近端2cm内的颈内外动脉区域。采用高频率探头对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近端部位进行检测,以低频率探头对颈内动脉全程进行检查。应当重点关注是否有内膜连续、增厚和斑块并确定斑块的大小、形状、面积、回声等情况[2]。
1.3评价标准 以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为检查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以厚度<1.0mm为正常值,以厚度在1.0-1.2mm为内膜增厚,以1.2-1.4mm为内膜斑块,以厚度>1.4mm为血栓。轻度狭窄:直径狭窄率<50%;中度狭窄:50%≤直径狭窄率<75;重度狭窄:75%≤直径狭窄率[3]。
2结果
2.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效果 根据检查,本组134名患者中出现内膜增厚25例、内膜斑块91例、颈动脉血栓闭塞18例。91例内膜斑块患者中8例为颈总动脉狭窄,21例为颈内动脉狭窄,22例为颈外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狹窄5例。
2.2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超声表现 当患者颈动脉出现早期斑块的时候,血管腔处于轻度狭窄状态,超声可见管腔内的血流束变细,色彩明亮无湍流;当患者颈动脉处于中度或重度狭窄状态的时候,超声可见血管腔内血流束边缘出现不规则改变,颈动脉狭窄位置可见五彩样血流信号或涡流形态;当患者血管腔出现血栓病完全闭塞的时候,超声可见彩色血流在栓塞阻断处发生中断甚至出现血流减速和逆流的情况。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而颈动脉是粥样硬化的普遍多发部位,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处上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先期表现为颈动脉内膜增厚,主要为血管内脂类物质的沉淀和集聚,从而造成平滑肌增生,导致内膜增厚[4]。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分析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患者的年龄增长、家族中有胆固醇高、血压高、糖尿病、肥胖等遗传类疾病或存在长久的吸烟史、酗酒等。此外膳食营养结构不良,维生素摄入不足或铁元素储存较多等。
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可见颈动脉内膜厚度达到1mm以上并出现斑块,容易造成血管腔内部的狭窄和闭塞。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出现,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临床上通过对超声等各项检查的统计来看,不论是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有关[5]。考虑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多发性和高危险性,及时对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诊断检出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诊断医学中的常用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效果出色,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横纵切面的解剖学结构,可以准确显示血管腔内的血流状态,对于辅助诊断粥样硬化和斑块的问题有重要价值。
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明确分辨颈总动脉主干及各个细部分支的内膜厚度、斑块和栓塞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香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6期.
[2] 伍雄俊.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第9期.
[3] 郭日敏.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第32期.
[4] 王薇 郑齐超.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1年,第2期.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0月130例单胎妊娠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1~36 (28.30±5.58) 岁;产前检查时24~40 (34.26±4.58) w;月经周期27~31 (29.48±1.20) d;最后次月经时间准确, 妊娠前未见原发性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及其他疾病, 超声检测显示胎盘结构正常, 未见胎儿有宫内发育、先天性缺陷, 胎儿Apgar评分正常。根据孕周将所选者分为中期妊娠组及晚期妊娠组, 中期妊娠组共72例, 晚期妊娠组58例。本次研究经我院委员会批准, 所选者在治疗前均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图像采集
对胎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 记录病的股骨长 (FL) 、双顶径 (BPD) 、腹围 (AC) 、头围 (HC) , 另完成常规二维测量后进行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显像, 控制仪器血流显示及能量多普勒条件, 从而使低速血流达最佳效果。胎儿安静时采取能量多普勒检测, 用三维容积探头沿胎儿脐带垂直进入胎盘处, 并以此中心观察胎盘内远端小绒毛血管, 选择大小适当的立体数据箱, 使其包括胎盘基底膜面至胎儿面胎盘组织, 清晰显示从基底部到绒毛膜板完整血管树, 图像采集中应避免孕妇乱动, 对探头位置进行固定, 以尽快完成扫描, 从而防止伪像发生, 扫描时间为10-15s。
1.2.2 脱机分析
用SONOVIEW数字工作站将采集数据进行分析, 使用VOCAL测量分析, 根据三维能量直方图计算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标, 以脱机测量和超声检查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二维定量参数主要包括头围、股骨长、双顶径、腹围。三维定量参数闭包括血管化指数 (VI) 、血流指数 (FI) 、血流-血管化指数 (VFI)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次测量平均值为准, 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儿生长参数和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参数关系
VI、FI、VFI与头围、股骨长、双顶径、腹围呈正相关, VI及VFI对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更佳。见表1。
2.2 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参数正常值范围研究
中期妊娠组FI、VI、VFI显著低于晚期妊娠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胎儿在宫内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近年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得到较快发展, 与传统彩色多普勒比较优势更为显著, 如不受角度影响、低速血流敏感性高等[3]。超声三维成像与能量多普勒结合具有直观、立体、动态显示器官等特点, 其最早于1999年由Pairleitner等应用此项技术对血流相关指数进行测算, 分别为VI、VFI、FI, VI表示感兴趣区内单位容积内血管数目, FI表示目标容积内血流信号的平均强度, VFI则是以上两项指数的综合评定, 目前在卵巢、子宫内膜、卵泡等定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4]。
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可提供胎儿宫内的准确情况, 但因角度依赖、混叠效应以及低速血流的低敏感性等缺陷, 在低阻力、低流速的胎盘观察中具有明显局限性, 特别是胎盘绒毛间隙血流。而能量多普勒则可清晰观察目标器官和组织的低速血流, 适用于监测胎盘血管树, 可提供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用于胎盘血流灌注的定量评价。但也有研究显示, 能量多普勒超声高度敏感性容易导致伪像产生, 主要来源于胎儿呼吸样运动及母体和胎儿活动, 需引起临床重视[5]。本次研究对不同孕周者胎盘血管进行比较, 晚期妊娠血管较中期妊娠血管明显增多, 表示妊娠进展及胎儿生长, 胎盘成熟度较高, 管径增粗, 胎盘循环阻抗降低, 血流速率上升, 血液灌注量明显上升, 与梁丽等[6]研究结果吻合。
综上, 能量多普勒超声具有实时、客观、动态、无创等检查方式, 可直观显示胎盘床血管形态, 并从多角度、多切面观察血管走行和分布, 可全面评价血流灌注情况,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蓓, 刘雪玲, 连溯, 等.3D-CPA技术对正常妊娠不同孕周胎盘血流灌注的评价[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0 (1) :52-54.
[2]王咏梅, 曹荔, 查文, 等.联合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与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评价正常中晚期妊娠胎盘血流灌注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6) :4342-4344.
[3]刘亚娟.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定量评价胎盘血管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19 (4) :710-712.
[4]雷蓓, 刘雪玲, 连溯, 等.三维能量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监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血流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 2012, 34 (9) :1130-1132.
[5]陈雷宁, 裘毓雯, 欧湘红, 等.子宫内膜三维超声能量多普勒血流图预测冻融优良胚胎移植妊娠结局[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1) :39-43.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篇4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彩超室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2011年6月~2011年12月来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68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6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深静脉血栓74例,亚急性血栓48例,慢性血栓42例,漏诊4例。深静脉血栓以左下肢多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准确性高、无禁忌证、重复性好、实时及费用低等特点,不仅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拴,还可通动态观察血栓演变情况,可以做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54-0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是由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液淤滞,进而形成血栓[1]。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造成远端组织静脉回流障碍,造成静脉瘀血和高压,导致患肢肿胀。以往确诊主要依靠体征、临床症状、X线血管造影,但静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且存在发生血栓和过敏的危险。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动态、实时、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及管腔内血液状态,能成为检查和诊断下肢深静脉急、慢性血栓的常规检查方法。作者对2011年6月~2011年12月收集的1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2011年6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68例。男性93例,女性75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1.7岁,所有患者均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多数有手术、外伤、心力衰竭、长期卧床、椎间盘复位等病史。1.2 方法:使用阿洛卡超声仪,探头频率3~11HZ,血流方向与声束夹角≤60°。患者取仰卧位,被检下肢的大腿外旋,自上而下依次扫描髂外、股总、股浅、胫前静脉。然后患者取俯卧位下肢外旋外展,探查腘静脉、小腿肌间静脉和胫后静脉。每一段静脉均交替进行横切和纵切探查,单侧病变要与健侧对比探查。观察静脉管腔、管壁及周围结构,血栓范围、部位及栓塞程度,血流行径、方向及畅通情况,并辅助进行远端肢体挤压、压力、valsaiva等试验。1.3 诊断标准:正常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表现:静脉内膜连续光滑,管腔内无回声区,探头加压,血管管腔可变瘪,静脉瓣膜回声纤细,彩色血流显像呈血流充盈且持续性良好的单一方向的回心血流。多普勒频谱具有周期性、自发性,挤压远端肢体试验血流信号增强,valsaiva试验血流中断和单向回心血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表现:①深静脉病变后,管腔内有实质性回声,全部或部分占据血管腔。②急性期血栓表现为实质性弱回声,管腔明显增宽。慢性期血栓为实质性强回声,血管变细,管壁增厚,血栓与管壁界线不清。③加压静脉血管不能变形④血栓处的静脉内探及少量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16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深静脉血栓74例,亚急性深静脉血栓48例,慢性深静脉血栓42例,仅漏诊4例。深静脉血栓以左下肢多见。其中左侧115条,右侧68条,二者之比为1.7:1.0,左侧明显多于右侧。超声诊断各血管灵敏度依次为胫前静脉<胫后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腘静脉<股静脉。3.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病变多样、变化复杂、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大多发生于外伤、大手术、妊娠、产后、长期卧床、肢体瘫痪之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静脉血流瘀滞、凝血功能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组织因子的释放,凝血系统激活,促使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左侧下肢为多见,原因可能是左髂总静脉的行经较长,且期前受右髂内、右髂总动脉压迫,后受腰骶部生理性前凸推挤,若遇到某些致病因素,可直接影响下肢静脉和左侧髂静脉的回流,很容易造成左侧下肢的血流缓滞,严重者引起血栓形成。根据血栓形成时间的长短,可将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期三期。急性期是指两周以内的血栓,血栓一般呈低回声,静脉管腔增粗,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变形。此时血栓还没有完全附着于管壁,甚至可呈游离状态,随血流飘浮。亚急性期是指数周后的血栓,血栓的回声呈中度回声,静脉管腔变小,血栓已完全附着于管壁,此期比较安全。慢性期时,血栓回声增强明显,静脉内径变细,血流充盈欠佳,血栓形状呈团块状,边缘清晰可见,与血管壁紧连,静脉壁回声呈弥漫性增强[3]。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属于无创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鉴别诊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具有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房颤等病史,临床上肢体不肿、发凉等,超声检查显示,存在栓塞部位及栓塞表现,静脉血流通畅者而远端血流信号消失者多为急性血栓;②瓣膜不能閉合,管壁不厚但光滑,血栓回声增强,valsaiva试验时,管径增宽,静脉血流向肢体远端倒流,深静脉回流受阻多为原发性静脉瓣功能不全:③下肢静脉曲张及其术后也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应进行超声检查[3]。继X线静脉造影之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又一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准确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安全无创、操作简单,无禁忌证,可重复性高,不仅可以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无,还可以对血栓进行定位,分期、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合理依据,也可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陆艺红.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诊断与鉴别诊断[J]. 交通医学,2010(2):199-203.[2]赵丽娜,边欣. 浅析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0):234.[3]曾玲慧.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1(2):106-107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篇5
关键词:肾结石,超声碎石,彩色多普勒超声,并发症,疗效观察
近年来, 由于人们对肾结石不够重视, 加上工业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使肾结石病例增多, 且肾结石体积也较大。对较大肾脏结石一般首选体外超声碎石术, 体外超声碎石后由于结石的碎裂形状和碎块大小不一, 有棱尖者在移动时可引起肾盂或输尿管划伤, 体积较大者可嵌顿于输尿管狭窄处, 所以碎石术后的追踪随访非常重要, 可明确碎石术的疗效与后期治疗。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女性肾结石患者32例, 行体外超声碎石术后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追踪随访, 发现了许多异常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因腰痛伴下腹坠痛来我院检查的女性患者, 年龄32岁~68岁, 平均年龄46岁, 32例患者均有附件炎或盆腔炎, 无其他伴发疾病。
1.2 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75 MHz, 检查前1 h~2 h让患者饮纯净水500~1 000 m L, 当膀胱适当充盈时, 患者取仰卧位, 暴露腹部, 退裤至耻骨联合下缘, 探头涂上黏合剂, 行冠状扫查, 取侧卧位、右前或左前斜侧卧位、腋后线纵向扫查, 注意观察肾脏外形, 最大长径和宽径, 肾门结构, 肾皮质、髓后及肾盂区。输尿管检查时, 上段输尿管予侧卧位, 腰部行冠状切面扫查, 适当探头加压并嘱患者深吸气, 由肾盂延输尿管往下追踪扫查, 直到髂棘水平;中段输尿管检查时, 让患者取仰卧位, 适当膀胱充盈, 加压探头;下段输尿管与中段相同, 查找输尿管3个狭窄部有否异常。膀胱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 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 对膀胱进行纵、横、斜等多切面连续按顺序扫查, 不遗漏每一角落, 必要时加压, 变动体位。
2 结果
本组32例体外超声碎石术后患者中, 第1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碎石无效3例, 碎石后上输尿管结石嵌顿2例, 下段输尿管结石嵌顿3例, 结石均排出24例, 因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划伤, 膀胱出现血凝块14例;第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32例中2例下输尿管肾结石嵌顿, 27例肾结石均排出体外, 膀胱炎3例, 新发现膀胱癌2例。3例无效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结石治愈;2例下输尿管嵌顿者3周后结石排出。
3 病案举例
患者, 女, 48岁, 因腰痛伴下腹坠胀3 d于2012年5月10日来我院妇科检查。入科时体检:表情痛苦,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巩膜不黄, 咽部微充血, 颈软, 气管居中, 双肺听诊无干湿啰音, 心音中等, 心率:88次/min, 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 左肾区叩击痛阳性, 双下肢不肿, 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做尿检提示:红细胞 (+++) , 白细胞 (+) , 蛋白 (+) , 余项无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肾结石, 直径1.8 cm, 左肾轻度积水, 右肾无异常, 双侧输尿管及膀胱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左肾结石。行抗感染镇痛利尿治疗, 2012年5月13日, 患者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泌尿外科行体外超声碎石术, 术后排血尿1 d, 行抗感染止血治疗。2012年5月17日左腰痛向左下腹放射, 1 h后左下腹痛, 4 h后腰腹痛缓解, 再过2 h排尿中见一不规则黑色石块;2012年5月18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肾下极结石直径0.9 cm, 左肾门小结石直径0.5 cm。2012年5月19日腰腹痛又发作1次, 但持续时间较短, 约1 h余;2012年5月21日下午患者同以往一样饮白开水500 m L后到广场跳舞, 大约30 min患者诉腰部及左上腹区剧痛, 疼痛向下腹及大腿内侧放射, 撕裂痛, 行走无力, 被同事送入我院门诊。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第一生理狭窄处) 见一结石, 直径0.9 cm, 左肾轻度积水, 输尿管出口喷尿图减弱, 右肾及输尿管无异常, 膀胱内未见结石影像, 可见不规则弱回声, 透声性好, 考虑凝血块;另见膀胱左侧壁一中低回声,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规整, 内部回声不均匀, 可见半环状回声, 直径1.0 cm, 考虑膀胱肿瘤。行抗感染、止血、镇痛、利尿治疗, 次日早上患者腰痛移至右下腹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结石已移至输尿管第3个生理狭窄。第3天上午患者突然感觉腰腹痛缓解, 下午排出一不规则带刺状结石, 结石排出后第3天, 做膀胱镜提示:膀胱左侧壁肿瘤, 取活检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转潜江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癌切除术, 患者治愈出院, 此后每个月来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随访半年, 患者肾结石未复发, 膀胱部分切除, 未见肿瘤复发。
4 讨论
肾结石为临床常见疾病, 由于其临床症状与某些妇科疾病相似, 就诊时医生要认真仔细询问病情, 做好体检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防止漏诊和误诊。超声检查对妇科疾病和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损伤小, 副作用少, 广泛应用于临床。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检查, 要从肾到膀胱, 直到尿道仔细检查, 要有耐心, 从上至下, 一一排查。肾结石超声图像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并伴有典型回声, 较小肾结石呈点状强回声, 声影多聚集于肾小盏后部, 伴有肾小盏积水者, 呈典型的无回声区内的点状强回声, 在不伴有积水的患者, 小的肾结石往往容易被肾盂回声掩盖[1]。光滑质硬的草酸结石和大的鹿角形结石呈圆弧状回声, 后部不显示[1];尿酸结石等粗糙质软的肾结石和其他成分的小肾结石可显示全貌。当患者左肾积水时, 肾结石与肾实质之间有条状或带状无回声区, 使肾结石显示更明显[2]。如果结石近端有尿液无回声区, 说明有梗阻存在。在肾中部或肾上极发现强回声团则多为肾结石, 近端有无回声区时, 说明结石嵌顿于肾盏颈部引起肾盏扩张。
输尿管结石多表现为致密强回声光团, 后方伴声影, 重点探查输尿管3个生理狭窄部, 结石上方一般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 当输尿管出口喷尿图减弱或消失时表明输尿管梗阻, 如果结石较小, 显像较困难[2]。输尿管结石典型的超声图像是:在扩张的输尿管管腔无回声带远端显示致密强回声光团, 后方伴声影或“彗星尾征”, 与管壁分界清楚。强回声团多似椭圆形、类圆形或弧形、扁平形或不规则形, 结石嵌顿部位输尿管黏膜回声减低、增厚、毛糙。合并肾周积液声像图表现为肾周条索状无回声区, 部分表现为患侧肾脏体积增大, 或皮质回声增强、增厚。膀胱结石声像图特点:充盈的膀胱腔内见有强回声斑, 原发性结石体积较大, 输尿管落入的结石体积较小, 强回声斑后伴有声影, 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膀胱肿瘤多呈中低回声,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规整, 内部回声不均匀, 部分可见斑点或半环状强回声, 肿瘤侵及肌层时, 膀胱壁回声模糊, 连续性被破坏、中断, 出现“零乱不齐或缺损”现象[3], 肿瘤进一步浸润到周围脏器时, 则与周围脏器分界不清。膀胱凝血块呈不规则形弱回声, 扁平且大, 透声性好, 膀胱回声完整清晰, 可随体位变动而变动, 内部没有血流信号。慢性膀胱炎膀胱壁呈广泛性增厚、毛糙, 回声稍增强;腺性膀胱炎多呈不规则增厚,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显示其内血流信号稀少, 呈星点状, 频谱多普勒分析多为静脉血流信号[4]。本组患者首先表现为腰痛腹坠, 自认为是妇科病,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肾结石。行体外超声碎石术后, 经超声检查, 不仅了解到了治疗效果, 也观察到病情变化, 并发现了新的膀胱疾病, 对防治泌尿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157-1163.
[2]夏稻子.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65-382.
[3]吴静.膀胱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 5 (5) :292-293.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进行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者, 共180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日本东芝SSA-66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GELOGIQ—P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探头频率3.5~10MHz。患者取仰卧位, 颈部充分暴露并伸展放松, 头转向对侧。分别对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部分进行逐一扫查, 并记录管径大小、有无狭窄, 内膜—中膜厚度,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液动力学指标。
1.3 判断标准
正常颈动脉超声检查, 内膜层二维图显示为一细样连续光滑的等回声带, 中膜为低回声暗带, 外膜是清晰而明亮的强回声带。IMT>1.0 mm属于颈动脉内膜增厚, 以IMT>1.5 mm作为斑块形成[2]。根据斑块的质地区分为: (1) 软斑:斑块突出管腔内, 呈低回声, 不伴声影; (2) 硬斑:斑块回声增强, 伴有明显声影; (3) 混合斑:斑块呈混合性回声, 可部分伴有声影。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Ⅰ级0~49% (轻度狭窄) ;Ⅱ级50%~69% (中度狭窄) ;Ⅲ级70%~99% (重度狭窄) ;Ⅳ级血管闭塞[1]。
2 结果
180例案例中, 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129例, 占71.67% (其中血管局部狭窄6例) ;血管内膜增厚34例, 占18.89%;17例颈动脉未见异常, 占9.44%。钙斑块最大为14.7 mm×3.2 mm, 最小为1.7 mm×0.8 mm。
粥样硬化伴斑块年龄分布情况:50~60岁50例, 发病23例, 发病率为46.00%;61~70岁55例, 发病42例, 发病率76.36%;71~80岁53例, 发病45例, 发病率84.91%, 80岁以上22例, 发病19例, 发病率86.36%。性别分布情况:男性115例, 发病86例, 发病率74.78%;女性65例, 发病43例, 发病率66.15%。斑块好发位置分布情况:颈总动脉分叉处89例, 占68.99%;颈总动脉26例, 占20.16%;颈内动脉起始部14例, 占10.85%。病种分布情况 (以入院第一诊断为准) :脑血管病变69例, 发病66例, 发病率95.65%;高血压58例, 发病35例, 发病率60.34%;糖尿病22例, 发病13例, 发病率59.09%;冠心病12例, 发病7例, 发病率58.33%;高血脂8例, 发病4例, 发病率50.00%;颈椎病6例, 发病3例, 发病率50.00%;其他5例, 发病1例, 发病率20.00%。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高发病、常见病。从本组资料可以总结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斑块的数量随着年龄逐渐增高, 男性略高于女性。 (2) 斑块好发颈动脉分叉处, 其次为颈总动脉, 再者为颈内动脉。这是由于颈动脉分叉处管径增宽, 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脂质易于沉积。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依次为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和病程逐渐演变, 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 而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并且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最易导致的病变就是脑梗死[3]。
粥样硬化斑块中, 硬斑表面钙化, 性质较稳定, 不易破裂、脱落, 发生梗死几率较小。软斑及混合斑含有脂质较多, 为不稳定斑块, 易发生破裂、出血及形成血栓。颈动脉存在狭窄, 不稳定斑块极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除了可测定血管狭窄程度之外, 超声波还可测量内—中膜厚度 (IMT) 、斑块的回声强度、斑块的表面结构和溃疡及斑块运动特征, 即可提供斑块性质和稳定性的判断依据[4]。以便临床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普及, 应尽快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列入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斑块的位置、性质及血流变化, 为及时有效地发现、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 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颈动脉的病变诊断性较高, 易操作、无创伤、方便快捷以及费用低廉, 且能全面动态地观察颈部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情况。应该大力普及推广彩色多普勒检查, 特别是基层及偏远地区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及斑块。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180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数量和性质随着年龄逐渐增高。结论 早期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斑块的位置、性质, 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 华扬.颅颈及外周血管超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2]赵玉霞, 刘云芳.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 8 (10) :762-764.
[3]杨翠娈, 黎红.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和重要作用[J].内科, 2008, 3 (5) :680-681.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病例为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5例,经动脉造影(DSA)和手术证实的下肢重度动脉粥样硬化10例,脉管炎4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BK2102、ULTRASONIX-5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12MHz。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肢体放松,自腹股沟部起,沿肢体动脉走行向下追踪观察,探测股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各节段,先以二维图像观察血管走行、内径、管壁回声、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辅以彩色多普勒显示,对病变节段以脉冲多普勒测定频谱形态,流速等。
2 结果
2.1 糖尿病
35例2型糖尿病中膝关节以下160个节段中动脉内中膜增厚、粗糙,血管迂曲者98个节段,管腔内有斑块形成,血流色彩呈狭窄及扩张者22个节段,狭窄处远端呈五彩镶嵌色彩。脉冲多普勒显示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峰值流速30~66 cm/s,<44cm/s者20例,阻力指数0.8±0.11。舒张早期反向流速消失者7例。
2.2 下肢动脉重度粥样硬化
共10例,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内膜不光滑、毛糙,连续性消失,管腔内斑块形成、后伴声影,彩色血流显示管壁充盈缺损,五彩镶嵌血流处峰值流速增快160~200 cm/。1例右侧胫后动脉以下完全阻塞,CDFI血管内无彩色血流显示。
2.3 脉管炎
4例,足背动脉内膜呈粗糙增厚迁曲、彩色血流束变细、色泽暗淡者3例,收缩期峰值流速减慢2例,其中1例第一趾背动脉血流消失,行截趾治疗。
3讨论
本文49例下肢动脉病变中,3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均获得了直接诊断的依据,7例术前未作动脉造影,仅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行手术及截肢、趾手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完全性闭塞病变的诊断中更具特异性,1例左下肢动脉重度粥样硬化,73岁,男性患者,股动脉以下动脉管壁弥漫性增厚,内中膜4.1~7.3mm,并见强回声斑块9处,伴有明显声影,斑块最大8 mm,彩色血流呈充盈缺损及斑块远端花彩血流,足背动脉以下血管内无彩色血流充盈,因肢体坏疽,行截肢治疗,术后于离体肢体切开其动脉,管腔内的病变与术前活体上所显示的病变一致。
糖尿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文献认为并非小动脉阻塞[3],Parving的研究发现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但无氧弥散功能改变,早期诊断往往比较困难,仅在症状典型者,用入侵性方法获得确诊资料,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检出,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文献[3]报道,糖尿病足常是糖尿患者入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占外伤性截肢的50%~70%,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尤显重要。在本组糖尿病组中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为70%,较文献[4]报道的84.1%为低,分析原因,本组中11例,可能与其病程短(<5年)有关。其病变血管以胫后动脉为多,与临床及文献报道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在膝关节以下的论点相一致。
鉴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动脉重度粥样硬化,如果仅以声像图鉴别,尚有一定难度,应结合临床病史、症状,脉管炎以20-40岁居多,患肢发凉,足部、小腿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重度粥样硬化多发生在>50岁老年人,且多伴高血压、高血脂等。
历来,动脉造影以其对动脉全程的显示,对病变的确诊做为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对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远端血管状态的判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测更有优势,它不受探测角度的影响,能很好的显示末梢血流、低速血流,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动脉部分闭塞疾病的诊断中更灵敏、更直观,能对闭塞远端的血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对脉管炎等病例接受中医中药治疗者,进行随访、观察疗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损伤,更能为临床和患者接受。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疾病的诊断,尚有不足,对血管的全程观察不如动脉造影,检查所花费时间较长,且需健、患侧反复对比,检测中且有技术因素的影响。然而,彩色多普勒作为一项无创、方便、快捷的诊断技术,在血管病病的诊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其独特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唐杰,董宝玮,徐建宏,等.肢体闭塞性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5,4(1):22.
[2]张爱宏,冯春丽,丁汉伦.双功能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人下肢血管病变[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2,14(1):28.
[3]Grant EG,Tessler FN,Perrella RR.Clinical Doppler imaging[J].AJR,1989,152(4):707.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超声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4~83岁, 平均 (53.5±2.9) 岁。136例患者中, 72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64例患者伴有胀痛和下腹不适等症状。病理诊断过程中, 恶性的卵巢肿瘤有24例, 良性的卵巢肿瘤有112例。
1.2 方法
应用飞利浦iu22 hd15等机器对136例卵巢肿瘤患者进行检查, 经阴道或者经腹部超声扫查卵巢的病变, 并对卵巢肿瘤边界、卵巢肿瘤大小、卵巢肿瘤内部回声、卵巢肿瘤形态以及有无包膜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同时, 采用CDFI对患者病变组织中的血流、血管分布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以掌握患者卵巢肿瘤的血供及血管情况。然后, 比较分析普勒超声诊断的结果、病理诊断的结果, 从而探究其诊断卵巢肿瘤的价值。
2 结果
2.1 136例患者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结果显示卵巢黄体破裂5例、浆液性囊腺瘤19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5例、输卵管卵巢脓肿3例、恶性肿瘤13例、良性实质性肿瘤38例, 单纯囊肿3例, 见表1。
2.2 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及表现
经分析后发现, 多普勒超声、病理诊断有123例符合, 符合率高达90.44%, 结果显示有8例患者误诊, 误诊率为5.88%, 5例患者漏诊, 漏诊率为3.68%。从本次多普勒超声结果可以看出, 对于良性的卵巢肿瘤, 周边一般有短条状的血流信号出现, 虽然部分患者无血流信号出现, 但是血管走行却比较规则, 且出现逐渐变细的现象。针对恶性的卵巢肿瘤, 其内部血流比较丰富, 常以网状或者树状的形态出现, 而血管的分支则较为复杂, 没有规则性, 走行也比较迂曲。
3 讨论
临床上, 卵巢增大、肿胀和新生物总称为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女性疾病。卵巢肿瘤的种类比较多, 发病率在女性全身各个器官中居于首位, 在恶性肿瘤之中, 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也仅比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颈癌稍低, 且因为卵巢肿瘤位于盆腔之中, 医务人员不能进行直接的窥视, 加之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 因而难以及时发现[2]。
一般情况下, 卵巢肿瘤有病理性、生理性之分, 病理性分为非新生物和新生物肿瘤两种, 生理性主要有黄体囊肿、卵泡囊肿两种[3]。卵巢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着极为严重的威胁, 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卵巢肿瘤进行早期诊断, 为卵巢肿瘤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就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卵巢肿瘤病例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有效显示肿瘤的结构形态, 给卵巢肿瘤鉴别和诊断提供借鉴依据。通常情况下, 良性卵巢肿瘤的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出外壁光滑完整、肿块边界整齐和形态规则等特点, 肿瘤内部的实质性肿块集中、均匀, 且回声比较规则[4]。而恶性卵巢肿瘤的多普勒超声图像则以实质性的肿块为主, 且肿块的形态无规则性, 内部回声也强弱不均, 肿块的边缘不齐, 轮廓也不够清晰。
超声图像在肿瘤诊断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医务人员应根据卵巢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多普勒超声给予合理使用。有研究表明, 恶性肿瘤内部新生的血管通常表现出无平滑肌、管壁薄等特点, 和正常的血管相比, 恶性肿瘤内部新生的血管阻力比较低、血流较为丰富, 并且弹性也比较差, 在多普勒超声诊断中, 这些血管的特异性为其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病理依据, 为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以外,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卵巢肿瘤的诊断还能对肿瘤内部的血流指标、血管排列和分布进行客观有效的分析, 从而提高卵巢肿瘤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卵巢肿瘤早期诊断十分急迫和困难, 因此有学者建议对卵巢肿瘤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主要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不哺乳的女性、未婚未育的女性、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的女性、有卵巢癌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女性等[5,6]。筛查的内容主要为肿瘤标记物检查、盆腔检查和阴道超声等检查。这样才有助于及早发现卵巢肿瘤, 从而便于及时开展治疗工作[7]。
在本次研究中, 笔者通过对136例卵巢肿瘤患者多普勒超声的分析, 同时和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结果发现多普勒超声、病理诊断的病例有123例结果一致, 该方案符合率有90.44%。此外, 有8例患者发生误诊现象, 其误诊率是5.88%, 有5例患者发生漏诊现象, 其漏诊率仅有3.68%。由此可见, 多普勒超声技术用于卵巢肿瘤诊断中有效性较高, 且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相对较低, 可以应用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
总而言之, 多普勒超声技术是卵巢肿瘤血供、血管诊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将卵巢肿瘤表现出的形态学、血管结构和特征等进行结合, 为卵巢肿瘤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从而降低卵巢肿瘤对患者生命的威胁, 因此被认作是有效的卵巢肿瘤血供及血管诊断手段。
摘要: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超声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 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全部患者实施诊断, 将其和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6例患者经过多普勒超声诊断, 结果显示卵巢黄体破裂5例 (3.68%) 、浆液性囊腺瘤19例 (13.97%)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5例 (40.44%) 、输卵管卵巢脓肿3例 (2.21%) 、恶性肿瘤13例 (9.56%) 、良性实质性肿瘤38例 (27.94%) , 单纯囊肿3例 (2.21%) ;分析后发现, 多普勒超声、病理诊断的病例有123例符合, 其符合率为90.44%, 其中有8例患者发生误诊现象, 误诊率为5.88%, 5例患者发生漏诊现象, 漏诊率为3.68%。结论:将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在卵巢肿瘤诊断过程中, 能够将卵巢肿瘤表现出的形态学、血管结构和特征等进行结合, 不仅误诊率和漏诊率低, 而且准确性高, 能作为卵巢肿瘤诊断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技术,卵巢肿瘤,血供,血管,应用
参考文献
[1]廖建梅, 杨舒萍, 陈顺姬,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活检结合造影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4, 35 (4) :57-59, 105-106.
[2]张俊, 马燕, 马海英, 等.超声检查与血清CA125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4, 6 (3) :280-284.
[3]王莲, 吴家友, 杨梅花,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5) :706-707.
[4]Lv T, Lv X Y, Yin K, et al.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gynecological tumors accuracy study[J].Modern Biomedical Progress, 2013, 13 (20) :3871-3873.
[5]刘翔宇, 王义成.卵巢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展[J].河北医药, 2013, 35 (4) :590-591.
[6]李湘元, 何援利, 方驰华, 等.构建卵巢肿瘤数字化盆腔解剖模型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卵巢肿瘤的血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28) :5175-5180.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篇9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而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目前各国学者公认的DVT形成的三大因素。该病以往诊断主要依靠血管造影, 但其属有创伤性检查。而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 检查能清晰显示血管腔内的结构及血流状况, 属无创伤性检查, 对下肢DVT的检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DVT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 其形成早期, 由于血栓形成阻塞静脉, 静脉回流障碍。到后期, 静脉内血栓机化、再通, 但静脉呈缩窄、扩张、迂曲状, 静脉瓣膜被破坏以及交通支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淤血综合征。
下肢DVT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下肢淋巴水肿、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淤积性皮炎、下肢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及硬化、广泛下肢慢性郁滞性溃疡、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下肢继发感染以及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的炎性反应和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疼痛, 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 据统计约70%~90%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有血栓形成的下肢深静脉, 故下肢DVT的及时诊治非常重要。
下肢DVT严重损害人们的健康, 超声波对此病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检查、诊断方法。本文总结了应用二维 (2D) 、CDFI及脉冲多普勒 (PW) 检查下肢DVT形成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53例下肢DVT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5例, 年龄16~80岁, 平均年龄48岁。病程5天~20年。由于长期卧床、产后、外伤及手术等原因导致的22例, 其余为不明原因的突发下肢肿胀。
(2) 仪器为GE logiqp6多功能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2.0~13.0MHZ。检查时, 将超声探测仪的探头放在下肢较大静脉的体表位置上, 当有血流通过时能检测到音频信号, 无血流通过时则不能检测到音频信号。不同部位的下肢静脉采取不同体位来检查, 检测髂股静脉、股深、股浅静脉时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被检查下肢的大腿, 稍外展外旋, 膝关节弯曲, 身体微侧向检查侧。检查腘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时取俯卧位。通常, 先将探头置于腹股沟处, 找到股总静脉后向上追踪检查髂静脉系统, 向下沿股静脉、腘静脉逐渐追踪远端深静脉及属支。观察静脉变异、内膜和管腔内及管壁和管腔内异常回声位置范围与血流状态, 检查过程中探头横切做加压试验、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及乏氏试验, 观察静脉管腔被压瘪的程度。若被加压处管腔完全消失, 则认为该处管腔内无血栓, 否则, 认为管腔内有血栓。同时观察对侧深静脉。
2 结果
53例累及髂总静脉至股静脉3例, 髂总静脉至髂外静脉3例, 髂外静脉至腘静脉8例, 髂外静脉至股静脉21例, 单纯髂外静脉3例, 股静脉至腘静脉7例, 单纯股静脉6例, 单纯腘静脉2例。完全栓塞37例, 不全栓塞16例。左下肢41例, 占77%, 右下肢12例, 占23%。
3 讨论
(1) 下肢DVT的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 无创, 并可连续反复追踪检查,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其敏感性为92%~95%, 特异性为97%~100%, 故日益受到重视。本组53例下肢DVT中除病程6年、20年的2例2D表现为血管走行迂曲和闭塞外, 栓塞区均有不同程度扩张;血栓回声随病程进展由低回声至强回声;探头加压受累血管不变形。正常下肢深静脉走行平直, 壁非常薄,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淅, 内膜平整光滑, 连续性好, 管腔无狭窄, 管腔内的血流呈无回声暗区, 其内径大于伴行动脉内径, 且随呼吸运动而变化, 在深吸气或乏氏动作时, 较大的动脉内径增宽;直立位检查时, 下肢静脉管径明显增宽, 探头稍加压可使管腔消失。此特征在鉴别静脉血栓时具有重要意义。若静脉管径明显大于相邻动脉管径 (两倍以上) 且管径不随呼吸而改变, 应怀疑血栓形成的可能。
(2) 正常下肢深静脉CDFI显示为单一方向的回心血流信号, 呈持续性充填于整个管腔。当下肢DVT时, 受累血管内膜粗糙增厚, 连续性中断, 回声增强, 管腔内径增宽, 无自发性血流信号, 栓塞区远端和近端血流信号暗淡, 同侧侧支循环丰富, 包括浅静脉及交通静脉。根据CDFI显示情况, DVT分完全栓塞和不全栓塞。完全栓塞, 栓塞区无自发性血流信号, 挤压远端肢体, 栓塞区仍无血流信号或仅出现斑点状花点;不全栓塞, 受累血管腔内回声分布不均匀, 可见窄细不规则斑点状或管条状血流通过, 挤压远端肢体时, 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3) 正常下肢深静脉PW表现为吸气时腹内压增高, 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血流速度减慢, 音频变小, 呼气时膈肌上升, 腹压减低, 下肢血流速度增快, 音频变大, 频谱图也随呼吸变化, 呈吸气时波峰减低, 呼气时波峰增高;乏氏试验血流信号暂时停止, 放松时血流信号增强。当下肢DVT时, PW取样容积置于栓塞区无血流频谱, 置于栓塞静脉远侧时, 血流信号为随呼吸变化不明显的持续低平波, 挤压远侧肢体时血流信号增强;乏氏试验血流不中断, 仍呈持续性。取样容积置于栓塞段近侧时, 血流信号减弱, 波峰降低。
(4) CDFI诊断下肢DVT的评价:Zwiebel报道CDFI诊断下肢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是超声诊断技术的重要发展, 提高了下肢DVT诊断水平。CDFI是一种无创性检查, 操作简单, 便于临床应用。但是, 如果应用不当也可出现误诊和漏诊, 加之它本身的局限性, 如血管位置太深或当声束与血流夹角等于90°时, 则不能显示血流信号。因此, 它不能完全代替下肢静脉造影, 两者应该结合运用[1]。
若发现肢体静脉血栓的典型超声表现, 如静脉内实性回声、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和血流频谱失去周期性改变等, 则一般可明确提示本病, 避免血管造影检查, 并可根据静脉管径的粗细、血栓的回声水平、血栓再通等情况, 结合临床有助于提示急性或慢性血栓 (鉴别要点见表1) 。CDFI检查下肢深静脉具有诸多优点:实时、动态、安全、无创、无痛苦、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对人体无X线辐射。可以短期内重复进行检查, 直接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等;不仅能诊断下肢DVT, 还可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 根据血栓形态、血栓回声和血管腔情况予以分期, 直观、快速地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可发现导致下肢DVT的其他原因。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超声显像和CDFI检测DVT敏感而精确, 在诊断DVT时超声显像和CDFI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静脉造影术, 这些都是其他检查所不能比拟的, 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及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超声检测不失为诊断下肢DVT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超声诊断急性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栓的准确性非常高, 多数研究报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 有些研究达到100%[2]。在小腿静脉清晰显示情况下, 超声诊断有症状的急性小腿静脉血栓非常准确, 有报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当小腿静脉显示不满意时, 超声对小腿静脉血栓的诊断能力较差, 但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仍很高, 因此当小腿静脉不能被压瘪, 或能直接观察到血栓回声时, 能够确认诊断, 不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 无症状患者的超声诊断准确性明显低于有症状患者。
据有关文献报道超声显像诊断近端DVT的总体敏感度为94.2%, 诊断远端DVT的敏感度为63.5%, 特异性为93.8%。2D超声显像诊断近端DVT的敏感度为71.2%, 特异性为94.0%。单独使用压迫型超声显像诊断近端DVT的汇总敏感度为93.8%, 诊断远端DVT的敏感度为56.8%, 特异性为97.8%。评价者认为CDFI诊断的敏感度最高, 压迫型超声显像对DVT诊断的特异性最好[3]。
当然, CDFI检查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CDFI对肢体血管疾病的诊断率, 应注意: (1) 尽量减小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 (2) 避免取样容积造成的误差, 调节取样容积的大小, 尽可能包括所需区域的血流信号, 同时排除其他血管血流及血管壁搏动的干扰。 (3) 探头频率的影响。 (4) 使用CDFI依据管腔内血流信号的充盈判定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慎重。 (5) 探头压力要适当。 (6) 多普勒伪像。 (7) 适当设置CDF的滤波器。 (8) 血管横切面积。只要熟悉CDFI的物理及技术原理, 并了解伪像及超声常犯的错误, 便能提高CDFI对肢体血管疾病的诊断率。
4 临床价值
CDFI对下肢DVT的部位确定、观察有无侧支循环形成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随访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
[2]李泉水.浅表器官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