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2024-11-27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通用12篇)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1

椎动脉夹层(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D)是一种发生率很低的血管性疾病,由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体征,影像学成为了重要的诊断依据。血管造影是椎动脉夹层诊断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侵入性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腹主动脉及颈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肯定,但是由于椎动脉的解剖原因及血流动力学的特点,这种方法在VAD中的诊断作用仍尚未普及。近几年国外出现了一些超声诊断的个案报道[2],国内尚未有相关超声论述。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两年我科所遇到的4例椎动脉夹层的声像图表现,目的在于探讨CDFI在颅外段VAD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8月~2008年8月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4例患者,其中3男1女,年龄39岁~74岁。3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嗜烟酒;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别为体位性眩晕(一周)、左侧肩背部疼痛伴同侧上肢无脉、右手指无力伴右下肢轻度偏瘫以及一过性黑朦。

1.2 检查方法

使用日本东芝公司Aplio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4MHz~7MHz。使用灰阶超声沿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走行区扫查,观察血管走行情况、内中膜改变、斑块的大小及血管狭窄程度,重点观察椎动脉起始部及近入颅段。彩色多普勒检查一方面是发现血流方向的异常,如果椎动脉血流方向发生改变,应当进一步扫查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另一方面有利于迅速寻找血流速度最快部位,结合频谱特点判断狭窄的程度。

2 结果

发生于右侧椎动脉3例,发病部位均为起始段;左侧椎动脉夹层1例,病变位于颈椎段。合并双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同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及对侧锁骨下动脉高度狭窄各1例。位于右侧椎动脉起始部的3例夹层均为灰阶超声显示,其中2例仅见掀起的假腔入口,1例同时显示入口及出口(如图1)。左侧颈椎段夹层未检出;彩色多普勒扫查无一漏诊,均可见双腔血流信号(如图2);频谱显示3例呈特征性舒张期短暂的反向血流信号(如图3),1例血流频谱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夹层部位真腔内血流速度明显增快,阻力指数增高,血流数据见表1。4例患者中2例经超声随访证实,假腔内出现血栓(如图1),其中1例行MRA检查的患者4周后仅显示管腔变窄;1例患者的MRI+MRA检查不仅出现了管腔狭窄,而且观察到假腔内血栓形成,1周后血管造影显示椎动脉变窄伴对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如图4);另外一例MRA检查中未见异常,血管造影时发现夹层。

内径:cm;Vmax:cm/s

3 讨论

VAD的年发生率为1-1.5/10万,有文献报道80%发生于30岁~50岁年龄段[1],常发生于颈部按摩或手法治疗后。尽管年轻人的脑梗塞常常是由于动脉夹层引起,但是多数情况下症状并没有特异性,所以椎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很困难。

自发性VAD的最常见症状是偏头痛和颈部疼痛(约占一半左右),23%~43%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眩晕、行走不稳、向患侧跌倒、吞咽困难和对侧痛、温觉丧失等后循环缺血、梗塞症状[3]。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仅仅在常规体检或者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检查时得以发现。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以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就诊,1例患者则出现了一过性黑朦,另外1例出现眩晕,临床症状均无特异性。相比之下,影像学在诊断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实时、无放射性的方法,在椎动脉病变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动脉夹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管壁薄弱所引起,好发于血管分叉处及活动度大、易受挤压的部位,由于内弹力板的缺损导致管壁内层及部分中层被掀起形成双腔样改变。本组观察中3例发生于椎动脉起始段,1例发生于椎间段,与上述病变部位相符。本组观察中,高分辨率灰阶超声充分显示了3例患者掀起的内膜瓣(如图1),从而直接定性诊断,并能够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随诊观察中,2例患者假腔内形成了血栓,管腔明显变窄。漏诊的一例位于椎间段,考虑由于椎间段血管位置较深、管腔较细、走行迂曲,声束无法与管腔垂直等原因所致。

灰阶超声的显像特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了病变的漏诊,CDFI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彩色血流可以迅速发现椎动脉内的异常血流信号,尤其是出现双腔血流或反向血流时(如图2)显示更为清晰。当病变掀起的内膜或内中膜较薄、或者声束的角度过大引起回声失落时,彩色血流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对灰阶成像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在对患者随访过程中,结合灰阶超声可以动态观察血栓的形成及假腔的闭合过程,超声监测对临床的干预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彩色血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受到成像特点的影响,仍然无法避免诊断的假阳性出现。多数椎动脉夹层的频谱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表现为低幅的、收缩期较窄的血流信号,舒张期可出现短暂的反向血流信号,即所谓的泼溅现象(slosh phenomenon)。这并非由于真腔内血流引起,而是由于夹层管壁撕裂不充分,或是假腔内形成血栓,出口处发生闭塞,形成盲袋样结构,导致收缩期假腔内的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低,舒张期压力明显增高出现反向血流信号。我们观察的3例病变在同一水平均见低速高阻的往返血流,与文献中的典型表现相一致。受假腔影响,真腔管腔变窄,两端压力差明显增大,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呈射流样改变(如例2、3、4);另外1例内中膜撕裂完全,真假腔管腔内径接近,管腔有效面积无明显缩小,血流未见明显阻碍,阻力指数自然也就无明显差异了。此时,频谱多普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灰阶超声是否能够发现掀起的内中膜在诊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在磁共振检查中,尽管“双腔征”是椎动脉夹层的特征性改变,但是并不常见。有学者认为不规则的血管增粗与变细交替出现的所谓“珠线征”是更常见的磁共振夹层表现,其膨大部分实质是动脉外膜覆盖的假腔。Felber[4]等研究了25名椎基底动脉夹层患者(8例女性,17例男性,椎动脉夹层24例,基底动脉夹层1例)后认为,在病变急性及亚急性期,磁共振显像(MRI)联合血管增强(MRA)可以观察到血管有异常改变,敏感性为95.5%(21/22);但是特异性并不高,只有30.4%(7/22)。与之相反的是,Claude[5]等应用三维TOP法(Time-of-Flight)MRA及MRI方法对18位颈部动脉夹层的患者(19例颈动脉夹层,5例VAD)研究中发现,尽管磁共振显像诊断椎动脉夹层的特异性比较高,但是敏感性较差(分别为20%和6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检查方法、序列及参数的不同,也可能与病程的长短及病人的选择有关。本组MRA检查中2例见到椎动脉狭窄所形成的“珠线征”,另外1例表现正常,只有1例行MRI+MRA检查时明确发现了假腔内的血栓,观测到双腔改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超声与磁共振检查时间间隔过长导致假腔形成血栓。或者假腔内血流速度过低、造影剂充盈较差所致。其中使用MRI+MRA方法明确显示血栓的病人1周后进行了血管造影,尽管发现了管腔明显狭窄,却未发现夹层的改变,这说明单纯的造影检查方法有可能对已经形成血栓的病例造成漏诊。

目前血管造影仍是VAD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并发症和危险性的原因,只有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时才加以使用。MRA及MRI在头颈部血管检查中日益得到普及,但是各家所用方法不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一致。本文由于病例数目较少,VAD的声像图特点尚需进一步研究。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结合了频谱多普勒及彩色血流的优势,病变检出的敏感性有较大提高,使用的方法及标准也易于把握,容易获取特征性的灰阶超声图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在VAD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收集4例经临床或其他影像学证实的椎动脉夹层患者,分别进行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各自的超声特点。结果灰阶超声明确发现3例掀起的内膜瓣,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发现了灰阶超声漏诊的1例,而且其中3例具有特征性的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诊断。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Schievink WI.Spontenous dissection of the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ies[J].N Engl J Med,2001,344:898-906.

[2]Frumkin LR,Baloh R W.Wallenberg's syndrome following neck manipulation[J].Neurology,1990,40(4):611-615.

[3]Hosoya T,Adachi M,Yamaguchi K,et al.Clinical and neuro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intracranial vertebrobasilar artery dissection[J].Stroke,1999,30:1083-1090.

[4]Felbers S,Auer A,Schmidauer C,et al.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in dissection of the vertebral artery[J].Radiology,1996,36(11):872-883.

[5]Claude Lévy,.Jean Pierre Laissy,Vincent Raveau,et al.Cartid and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s:Three-dimensional Time-of- Flight MR Angiography and MR.Imaging versus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J].Radiology,1994,190:97-103.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2

1.由医生填写申请单,同时患者做好准备,急症患者优先,按要求检查相关部位。

2.严格遵守康益德操作规程和记录要求,确保检查质量,如遇疑难及特殊问题应与上级和有关科室医师研究解决。

3.传染病患者,最后安排检查,检查完毕必须严格消毒仪器和用具。

4.及时完成记录分类、归档装订及检查数量登记。

5.负责仪器清洁,一级保养及仪器有关附件的保管,如发现故障及时报告,通知检修。

6.每日工作完毕,切断仪器电源并擦净探头放好,关闭门窗后方可下班。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3

【关键词】彩超;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85- 01

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可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以腹股沟斜疝為多发.

1.1 资料: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经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患者50例,年龄:50—60岁,其中腹股沟斜疝占85%,腹股沟直疝的占15%.

1.2 方法:在腹股沟肿物处顺长轴方向,嘱患者呼气,再行短轴观察.

2 超声图像表现

于腹股沟区肿物处长轴切面扫查:嘱患者呼气,可见肠管蠕动,还可观察与腹腔相通处的宽度.短轴切面扫查可见疝囊进入阴囊的范围,利用彩色多普勒可观察血流情况,

3 讨论

腹股沟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都存在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皮外,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对发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腹股沟区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有手按肿块可有膨胀冲击感,疝内容物如为肠袢,则肿块柔软,光滑,叩之呈鼓音。如果不卧位时用手不能回纳,应立即手术。

参考文献:

[1] 李健文《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第8期.

[2] 傅仲学《国外医学 外科学分册》 1995第5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4

例1 女, 29岁。因左颈部肿物1月余就诊。体检所见: 左颈部扪及一肿物, 其边界较规整, 活动度差, 触压时患者有酸胀感且伴有肢体远端放射性痛感。二维超声见: 于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见一49mm×46mm×31mm实质性稍低回声团块, 有包膜, 边界清晰、较规整, 内部回声欠均匀;左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均受压向前移位, 包块下缘曲侧似可见与神经干相连。彩色多普勒显示: 肿块内部有短杆及星点状血流信号, 动脉频谱阻力指数较高 (0.65) , 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血流未见明显改变 (图1, 2) 。超声诊断: 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实性占位病变, 提示神经源性肿瘤。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

例2 男, 35岁。因右颌下肿物3个月就诊。自发现肿物后, 局部胀痛渐进性加重。体检所见: 右颈部触及一肿物, 其边界较规整, 表面光滑, 活动度差, 有轻度压痛。二维超声所见: 于右颈总动脉分叉处后上方见一32mm×46mm×29mm实质性稍低回声团块, 包膜完整, 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欠均匀, 右颈内、颈外动脉受压向前移位 (图3) , 其周边未见明显粗大神经干结构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 肿块内部有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 但动脉频谱阻力指数较高 (0.71) 。超声诊断: 右颈总动脉分叉处后上方实性占位病变, 颈神经鞘瘤可能。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2讨论

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 故又称雪旺瘤 (Schwannoma) 。据文献报道[1], 本病多见于中年人。主要发生于听、面、舌下、迷走神经干, 其次是头、面部周围神经等, 肿块起源于外周神经鞘, 呈偏心生长, 进展缓慢, 包膜完整, 压迫但不浸润神经, 属良性肿瘤。本文2例均为颈部三角区肿瘤, 具有神经外膜组成的被膜, 包膜完整,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 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后方, 挤压颈内、外动脉使其向前移位, 但不包绕血管, 颈内、外动脉之间的夹角无明显改变。内部回声呈不均质低回声, 无明显囊性变, 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较少。其中1例肿块周边与神经干有密切关系, 对于诊断神经鞘瘤有一定帮助。

颈部三角区肿瘤还包括颈动脉体瘤、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等, 应与本病相鉴别。 (1) 颈动脉体瘤为一种少见的来源于化学感受器的肿瘤, 发生于颈动脉体[2] , 二维超声显示颈动脉分叉处无明确包膜的实性低回声肿块, 边界清晰、较规整或呈分叶状, 常围绕血管生长, 与颈动脉关系密切, 肿块较大时常使颈动脉受压管腔变窄, 向深层移位, 致使颈内、外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大, 彩色多普乐显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以动脉血流为主, 且动脉频谱阻力指数较低, 多在0.24~0.56之间[3], 故与颈神经鞘瘤较易鉴别。因两者在手术方式和术前准备不同, 所以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2) 恶性神经鞘瘤较少见, 部分学者认为: 该病好发于较大神经干处, 具有体积大, 生长快, 边界不规则, 内部常伴有坏死出血钙化等特点[4]。 (3) 孤立性神经纤维瘤与各种经鞘瘤从超声影像及临床症状来看两者特异性差, 鉴别相对较为困难。

总之, 对于颈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来讲, 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可灵活调整探头角度, 进行多切面显示, 适时地追踪肿瘤影像、颅外段血管全程影像及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等, 是检查颈部外周神经肿瘤的重要方法, 同时与其它影像检查相比具有费用低, 无创伤, 操作简便灵活等优点。

关键词:颈神经鞘瘤,彩色多普勒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5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119

[2]夏宁, 姜玉新, 李建初, 等.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 (1) :53

[3]刘琪, 王雁.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06, 3 (6) :349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5

高档实时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 质量层次 原装进口 数量 1 是否与医院现有设备配套使用(配套使用设备品牌及型号): 否 设备配置要求及用途:(填写购买该设备的用途和主要功能)满足妇科病人诊疗需要 具体技术参数: 请用多级序号标注序号

1.彩色超声诊断仪: ★1.1 原装进口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由制造商品牌所在国生产(以注册证为准),所提供机型为2011年首次注册的全新机型,以注册证时间及生产地为准

1.2 显示器:≥19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显示器 1.3操作面板设有前置升降开关,面板高度可调节,升降范围≥150mm 1.4 全数字化宽频带波束形成器

1.5 二维灰阶显示及分析单元 1.6 M型显示及分析单元

1.7 彩色多普勒显示及分析单元 1.8能量多普勒显示及分析单元 1.9 脉冲多普勒显示及分析单元 1.10连续多普勒显示及分析单元 1.11方向性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1.12组织谐波成像技术 1.13脉冲反相谐波成像技术 1.14空间复合成像技术(选配)★1.15屏幕显示最大可视可调动态范围:≥199dB,可逐级1dB可视微调(须提供屏幕显示最大动态范围及调至198dB图片共2张证明)

1.16双幅实时动态显示功能,同时显示黑白二维及彩色血流的实时动态图像 ★1.17具有频率复合成像技术,屏幕可显示,多级可调,可结合其他技术同时使用(须提供彩页宣传文字介绍资料或白皮书)1.18斑点减少滤波技术 1.19所有探头均具有宽频可变频技术,支持2D/C/PW 等模式 1.20 Quick Scan 单键优化:通过一键操作迅速优化多种参数,自动优化图像 1.21图标指示功能,可任意选择剪贴板中存储的影像,进行回放、调节、测量、分析和诊断 ★1.22 动态核磁技术:消除斑点噪声伪像,增强边缘显示,显著提高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多级可调,以满足不同组织对图像不同要求,支持所有探头,并可结合其他图像优化技术 同时使用 ★1.23具有多国语言包括中文菜单、中文文本输入(提供图片证明)

2.测量和分析部分(B型、M型、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

2.1 一般测量 2.2多普勒测量与分析

2.3 妇科测量与分析 2.4产科测量与分析,具有胎儿体重孕龄、评估,生长曲线等多种显示

2.5 外周血管测量与分析 2.6心脏测量与分析 2.7胎儿心脏测量与分析

3.探头规格

3.1 频率:每个探头都是超宽频带变频探头,具有多个中心频率可选择,独立变频 3.2所有探头均支持3D成像 ★3.3探头规格: 3.3.1性能:超宽频带变频探头,频段或频率数字双重显示模式,探头在二维模式下中心频率最大可选择≥6种;多普勒频率可最大选择≥2种;中心频率的变频频段或频率具体数字在屏幕上可视可调 1

3.3.2类型:电子相控阵,电子凸阵,电子线阵 3.3.3凸阵:2-8MHz,基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谐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可视可调 3.3.4线阵:5-12MHz,基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谐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可视可调 3.3.5 腔内凸阵:2-4MHz,基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谐波成像的中心频率个数≥3个,可视可调 3.4探头接口:激活探头接口≥3个,接口大小一致,2D及3D探头接口通用

4.输入/输出信号:

4.1 输入:USB2.0、DICOM、外部音频

4.2 输出:DVI、VHS、S-VHS、音频输出、USB2.0、DICOM ★4.3 主机内置一体化USB接口≥4个,须提供全部4个USB接口(提供图片证明)5.二维成像主要参数 5.1 扫描线:每帧线密度≥380超声线 5.2 声束聚焦:发射≥8段,接收自动连续聚焦 5.3 数字技术:接收数字式声束形成器,连续动态聚焦,可变孔径及动态变迹

5.4 谐波成像基波频率个数:≥3个 5.5 线阵探头梯形成像技术,支持二维、彩色和PW模式

5.6 回放重现:2D灰阶图像回放≥5000帧 5.7预设条件:针对不同的检查脏器,预置最佳化图像的检查条件,减少操作时的调节,及常用所需的外部调节及组合调节 5.8增益调节:B、B/M、C、D可独立调节,TGC≥8段增益补偿调节 5.9最大显示深度≥30cm,最小显示深度≤2cm(提供图片证明)6.频谱多普勒 6.1方式:脉冲波多普勒(PW)、高脉冲重复频率(HPRF)、连续波多普勒(CW)6.2显示方式:B/D、B/C/D 6.3零位移动:≥8级 2

6.4最小取样宽度≤0.5mm(需附图证明)6.5实时多普勒频谱自动包络并完成频谱测量计算 6.6实时三同步功能 7.彩色多普勒 7.1显示方式:速度方差显示、能量显示、速度显示、方差显示 7.2显示控制:零位移动、黑/白与彩色比较、彩色对比 7.3显示位置调整:线阵扫描感兴趣的图像范围:-15°~+15 8.内置一体化实时三维超声成像 8.1 3D成像单元:具备自由臂3D成像、静态3D、实时立体3D、4D 8.2 具有观察不同器官组织的多种3D重建模式,且可复合 8.3多种三维显示模式,包括 表面模式(一般,柔和)透明模式(最大模式,最小模式,X线成像模式)亮度模式

8.4 具备3D立体图像编辑切割功能 ★8.5 具备以下3D扩展成像功能 8.5.1智能断层成像:可将3D立体数据沿A、B、C三个正交平面分别进行连续平行断层切割,并可实时扫查,同屏显示≥24幅不同深度图像,断面间距0.5mm-5mm可调(提供图片证明)8.5.2任意剖面成像:3D立体数据内任意切割进行剖面成像通过直线或曲线切割后进行剖面成像,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分析感兴趣区,对产前系统筛查、疑难病例会诊和科研教学等极具价值(提供图片证明)8.5.3 容积CT立体成像,包括立方体CT、交叉CT两种,观察感兴趣区的空间位置和内部结构。

9.超声图像及病案管理系统: 9.1数字化硬盘容量≥250GB,可永久存储动、静态图像,屏幕可显示硬盘容量数据信息 9.2动态图像、静态图像以PC通用格式直接存储,无需特殊软件即能在普通PC机上直接观看图像

9.3 具有图像存储与(电影)回放重现单元 3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6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6-01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部分门诊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共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42.03±10.19)岁,病程50d~30年,平均6.5年,均符合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已排除其他心肺疾患;选取年龄、性别与HHD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正常组,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为26岁~66岁,平均(53.4±11.8)岁,均为门诊体检健康者,无心肺等疾病。

1.2 仪器和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 Logic7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探头频率2.8~3.6 MHz。检测方法及指标:受检者平卧或左侧卧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连接心电图,对受检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检查,主要观察各房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变化,以及各室壁运动情况。以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腱索水平的舒张末、收缩期的左室内径及左室壁厚度,以此得出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率缩短分数(FS%)、每分钟搏出量(Co)。频谱多普勒主要观测各瓣口频谱形态,血流速度,测量二尖瓣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记录快速充盈期E峰、左心房收缩期A峰值,E/A。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观察各瓣口血流方向、速度,有无返流及其程度(大小、面积、部位)。肺动脉压测定应用三尖瓣返流差法评价,应用连续多普勒(CW)测出三尖瓣返流速度,用简化的柏努力方程(PG=4V2)计算出返流差(PG),再加上右房压(一般按10 mmHg,1 mmHg=0.133 kPa),估测出肺动脉收缩压。

1.3 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诊断按1989年全国肺心病心功能专题讨论会提出的我国肺动脉压的诊断标准,静态下,肺动脉收缩压大于4.0 kPa(30 mmHg)为肺动脉高压,这里两组肺动脉压均为肺动脉收缩压。以上各测值均取连续3次测值的平均值。

1.4 HHD的临床诊断标准 凡是甲亢患者有下述心脏异常表现之一者,可诊断甲亢性心脏病:①心脏增大;②心律失常;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诊断时需要排除同时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改变[1]。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HHD组与正常组参数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18例HHD心脏四腔均大3例,左房、右房、右室增大7例,左房、右室增大3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 14例,<50% 4例,EF、FS及Co、快速充盈期峰值血流速度、房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峰值充盈速率的平均测值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大多正常或高于正常;HHD组均存在瓣口返流,其中二尖瓣、三尖瓣中-重度返流;4例HHD者有瓣膜增厚,1例可见二尖瓣脱垂;11例HHD肺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收缩压高于正常,其中轻度增高(30 mmHg~50mmHg)5例,中度增高(51 mmHg~80 mmHg)6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对照组中仅存在二尖瓣、三尖瓣轻微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1例。

2.2 动态心电图特征 18例HHD患者 24小时平均心率(93.9±11.3)次/min,显示过早搏动最常见(占60%),如频发房性期前收缩7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例,同时可伴有心动过速如室上速、窦速。其次阵发性或持续性的房颤或房扑8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4例;除上述各种心律失常外,表现为一过性及持续性缺血性STT改变4例,占26.7%。对照组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67.9±11.4)次/min,仅见偶发过早搏动,未见心肌缺血改变。

3 讨论

甲亢性心脏病(HHD)是由于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肌蛋白的合成、心肌代谢、心肌收缩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电生理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2]。心肌交感神经兴奋亢进,儿茶酚胺作用增强,从而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脏总容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呈高负荷高动力状态的结果,左心室每搏量、每分钟搏出量增加,各瓣膜血流速度均增快,同时伴心率增快。HHD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房室腔扩大,早期可见左房扩大、室壁增厚活动幅度增大、心脏搏动增强,晚期可出现以左心房、左心室扩大为主的全心扩大,超声表现与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类似。从表2可以看出:HHD组的EF%、FS%、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HHD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本组HHD的超声心动图可见13例心脏扩大者,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排血量均增大,心脏代偿而无心力衰竭的表现,但舒张功能减退。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为甲亢患者行动态观察,以期早期发现HHD患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这对提高治愈率,判断疗效,减轻心肌损害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临床确诊甲亢性心肌病的重要辅助诊断。

参考文献:

[1] 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072.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纳入症状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 均为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住入院的病例。其中, 男性51例, 女性9例, 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 (66.2±10.5) 岁。所有患者均给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CDUS) 检查, 同时进行全脑DSA检查。

1.2 研究方法

颈内动脉超声检查:仪器为GE 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检测时使患者平卧。从患者的锁骨上窝颈动脉起始部开始检查, 沿着颈动脉分叉处至不能清楚显示颈内动脉为止, 锁骨下动脉近心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要横向检测;检查要点: (1) 观察二维显示下患者血管壁以及管腔的情况, 注意斑块造成的狭窄管腔, 明确狭窄的位置; (2) 借助脉冲多普勒观察分别于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端、颈总动脉膨大部近心端取样血流频谱; (3) 得到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参数值; (4) 评估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情况, 采用全脑血管DSA检查的方式进行。仪器为GE Innova平板式全数字化心血管机, 检查时选择患者的右股动脉进行穿刺, 和颈动脉的造影。根据管腔狭窄情况可以分为5个等级:正常、<50%、50%~69%、70%~99%以及闭塞等。

1.3 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 采用Kappa对CDFI三种参数标准评估颈内动脉狭窄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把受试者特征 (ROC) 曲线绘制出来对其进行诊断试验评价, 比较ROC曲线下面积 (AUC) 大小。

2 结果

2.1 比较CDUS与DSA对ICAS狭窄、闭塞的检出情况

120根颈内动脉中, CDUS发现90根存在狭窄、闭塞, 阳性检测率为75.0%;DSA发现81根存在狭窄、闭塞, 阳性检测率为67.5%。

2.2 比较CDFI三种参数标准与DSA对ICAS程度的评估结果

三种标准与DSA对120支颈内动脉的检查结果见表1。

三种标准对应于ICAS 50%以上狭窄的AUC依次为0.962、0.965和0.930。三种CDFI参数标准一致性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P=0.000、P=0.000) , 三种标准与DSA结果均一致, 三组 (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 Kappa值分别为0.71、0.76、0.62, 评判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最高的是标准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显示, 标准二对ICAS狭窄50%~69%和70%~99%的诊断敏感性 (64.00%、81.25%) 和准确性 (89.17%、96.67%) 高于其它两种标准, 见表2。

3 讨论

现有研究提示, 临床用来确诊颈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一种可靠检查方式之一是CDFI, 其参数标准对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均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5,6]。目前, 临床上有三种不同的CDFI参数标准。但是, 不同人种中, PSVI-CA等指标的正常范围并不相同[7]。另外, 仪器以及操作者均可能影响ICAS的临床诊断[8,9,10]。因此, 该研究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CDFI参数表中, 探讨三种标准临床诊断ICAS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

该研究发现, 三种CDFI参数标准用于评估ICAS, ROC的曲线评价以及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三组的AUC均大于0.90, 而与DSA检查结果均一致 (P<0.01) 。说明三种不同的参数均能准确预测颈内动脉狭窄。标准一提出最早, 临床应用亦最广泛。该研究发现标准一与其它两组标准的差别主要集中在ICAS50%~69%血管中, 其中, , 狭窄率低估为<50%8根, 高估为70%~99%5根。在70%~99%的16根中出现ICAS结果差异, 低估为50%~69%3根, 高估为完全闭塞者1根。标准三评判ICAS与DSA比较:ICAS 50%~69%25根中, 低估为<50%15根, 高估为70%~99%7根。ICAS70%~99%16根中, 低估为<50%2根, 低估为50%~69%1根, 高估为完全闭塞者1根。标准二评判ICAS与DSA相比:ICAS50%~69%有25根, 其中狭窄率低估为<50%的有8根, 高估为70%~99%的有1根。ICAS70%~99%的有16根, 低估为50%~69%的有2根, 高估为完全闭塞者的有1根。研究结果显示, 标准二评估结果一致性明显高于DSA的结果, 在诊断ICAS 50%~69%以及70%~99%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也比另两种标准高, 因此, ICAS术前评估的要求更能得到有效满足。有研究显示, 三种标准评估结果不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 该研究中标准一与标准二与标准三存在一定的差异,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流参数测量受到操作者自身原因及血管条件的影响, 如当彩色血流显示时受到强回声的斑块声影遮挡影响, 未能在最高血流速度处取样; (2) PSVICA等指标正常值范围会因为不同人种而不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 CDFI三种参数标准均可以较为有效的评估ICAS的程度。其中, 标准二诊断中、重度ICAS的有效性要优于另两种标准, 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技术三种不同参数标准对诊断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nter carotid artery arhrosclerosis, ICAS) 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纳入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症状性脑缺血患者,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120根颈内动脉。CDFI三种参数分别参考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制定的参数标准 (标准一) 、澳大利亚超声医学会制定的参数标准 (标准二) 以及我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制定的参数标准 (标准三) 。结果 CDFI三种参数标准评价ICAS受试者特征 (ROC) 曲线与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三种参数标准均有效 (AUC>0.90) , 三组评估结果与DSA结果均一致 (P>0.05) , 其中标准二评估结果与DSA一致性最高 (Kappa值=0.76) , 在中、重度ICAS方面, 诊断敏感性 (64.00%、81.25%) 和准确性 (89.17%、96.67%) 要比另两种标准高。结论 CDFI三种参数标准均可对ICAS程度进行有效地评估, 重度ICAS在标准二诊断中的有效性优于另两种标准。

关键词:颈内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菲.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 2014, 20 (4) :727-728.

[2]胡碧仙.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2) :278-279.

[3]周兢, 李自清, 徐琳琳,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椎动脉血流量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12) :865-867.

[4]傅阳, 李拥军, 李涛, 等.颈动脉超声Crouse积分法评价颈动脉斑块与血压、血脂及血尿酸的关系[J].临床荟萃, 2014, 29 (4) :405-409.

[5]杨东伟, 刘新叶, 许富英, 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10) :745-746, 749.

[6]赵志宏, 隋秀芳, 章生龙,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6) :626-627.

[7]李庆芬, 张玉梅, 赵丽雅, 等.彩色超声心动图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2 (1) :74-76.

[8]罗军国, 寿杭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 (12) :2102-2103.

[9]张惠琴, 何文, 张红霞, 等.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硬化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 9 (8) :703-707.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1 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患者53例106个腕关节。入选标准: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诊断标准[2];患者愿意接受正规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长期服用激素类或麻醉类药物。本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男17例, 女36例;年龄 (47.8±6.2) 岁, 病程 (9.7±2.2) 个月。

1.2 检查方法

常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患者治疗前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检查均为同一医师在同一超声仪器下完成。超声仪器选择美国GE公司Vivid 7超声诊断仪, 超声探头选择12MHz的高频探头。嘱患者充分暴露两侧腕关节, 采用二维超声模式检测, 观察滑膜回声、关节腔积液及骨侵蚀情况, 在滑膜最厚处测量腕关节滑膜厚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观察腕关节滑膜内血流情况。所有数值均分别在两侧各检测三次, 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1.3 腕关节滑膜内血流情况分级标准[3]

采用半定量法进行分级, 0级:滑膜内未见明确血流信号;Ⅰ级:滑膜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Ⅱ级:滑膜内可见多处短线状血流信号, 范围不超过1/2滑膜面;Ⅲ级:滑膜内可见树枝样或网格状血流信号, 范围超过1/2滑膜面。其中Ⅱ~Ⅲ级认定为滑膜内血流丰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模式下

治疗前腕关节超声表现为关节表面毛糙、连续性中断、关节间隙消失等, 治疗后表现为关节面恢复光滑、连续、关节间隙正常。滑膜厚度:治疗前 (4.4±0.7) mm, 治疗后 (2.5±0.5)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74, P<0.01) 。关节腔积液:治疗前20个 (18.9%) , 治疗后减为8个 (7.5%) ;骨侵蚀:治疗前14个 (13.2%) , 治疗后减为5个 (4.7%) ;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93、4.68, P<0.05) 。就诊总费用 (618.0±67.5) 元。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下治疗前后腕关节血流变化 (表1) 腕关节治疗前滑膜内血流较为丰富, 以Ⅱ~Ⅲ级血流为主 (58.5%, 62/106) , 治疗后滑膜内血流较少, 以0~Ⅰ级为主 (56.6%, 60/106) ,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3, P<0.05) 。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早累及腕关节, 首先表现为受累关节内出现滑膜炎, 随着病程进展滑膜不断增厚、形成血管翳, 并逐渐侵袭关节间隙与关节腔, 最后累及骨头造成关节功能障碍, 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最主要病因[4]。目前, 临床上对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检查较多, 包括关节超声、CT、MRI、红细胞沉降率等[5], 但仍缺乏评价疗效的特异性指标, 寻找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成为关注的热点。

以往, 彩色多普勒超声很少应用于关节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近年来已成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检查手段[3], 但用于评价疗效仍较少。本文结果显示二维超声模式下,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患者治疗后腕关节滑膜厚度薄于治疗前, 关节腔积液、骨侵蚀个数均少于治疗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下治疗后腕关节血流丰富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由此可见, 二维超声模式能充分显示滑膜炎症情况及关节腔内的结果改变, 而彩色多普勒模式能充分显示关节内的血流信号。因此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腕关节的彩色多普勒影像学差异, 能够有效判断疗效。同时我们推测, 治疗前后超声图像的变化与治疗后关节内炎症得到控制, 关节腔内正常结构逐渐恢复, 腔内积液逐渐吸收等有关。总之,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患者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存在明显差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地评价疗效,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超声检查费用相对低廉, 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检查方法。

但笔者发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虽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疗效评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也存在一定缺陷。首先临床上缺乏统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疗效评定标准, 需进一步研究加以确定;其次不同经验的医生, 不同的设备均会对疗效评定造成影响, 因此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规范。

参考文献

[1]张锦花, 殷海波, 石白.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2 (7) :62.

[2]Aletaha D, Neogi T, Silman AJ, et al.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rthritis Rheum, 2010, 62 (9) :2569.

[3]李萍, 王正滨, 牛晓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关节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4 (10) :1625.

[4]王晓磊, 李春阳, 李鸿斌.高频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关节病变定量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5 (3) :188.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 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就有344例患者属于ICA单侧或双侧的狭窄 (狭窄率>50%) 或闭塞的情况。而男性患者占了265例, 女性患者79例, 年龄在45~77岁之间, 平均年龄66.0岁。其中, 脑梗死182例 (52.9%) :男146例, 女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9例 (40.4%) :男108例, 女31例;头晕23例 (6.7%) :男11例, 女12例。经临床检验查看, 排除病例患有颈椎病或其它心脑疾病, 排除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1.2.1 标准DSA检测

标准的DSA检测使用了国际多项高端技术, 其中融合了LCE十型C型臂、欧乃源克对比剂, 前者生产于美国的GE公司。采用sedingep’S技术, 4-SF导鞘, 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在导丝的辅助下, 把猪尾造影导管的顶端植人主动脉弓行主动脉弓的造影, 接着选择性的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造影, 后期的动作用普通造影管就可以完成。

1.2.2 CDFI、TCD检查

CDFI使用西门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进行常规性的检查, 同时, 外双侧颈总、颈外、锁骨下及椎动脉的病变进行切除。检测时患者颈下垫枕, 暴露颈部, 检测呈现颈总动脉图像, 外移探头和上移探头时, 则分别显示椎动脉段及颈椎椎骨截断。通过横图扫描, 掌握患者的VFO、Vm相关情况。

经颅多普勒超声使用L1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这个诊断仪是由德国DWL公司生产的。接受检查的患者只需要保持坐姿便可, 颈部前屈, 探头发射脉冲 (功率>80%) , 分别对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进行探测, 观察不同时期的血液流速, 同时, 还要对多个部位进行检查, 其中包括双侧ICA颅外段、ICA终末段, 还有大脑中的各个动脉, 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及椎一基底动脉。

1.2.3 联合检查

针对不同的患者差异性的复查, 例如TCD结果中有流速增快且颈动脉存在狭窄的患者, 要对颅内血管进行复查而对TCD结果中CDFI正常但流速减慢的患者要对颈动脉进行复查。以弥补使用一种检测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对于代偿性流速增快的血管及高流速的侧支循环血流要求最终得出阳性的结果, 在处理方式上要看做阴性处理[1]。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χ2值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DSA检测结果:对258位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双侧共计狭窄301支, 其中闭塞有86支, 检测正常的为301支。这258为患者中, 单侧椎动脉闭塞的有65例, 双侧椎动脉狭窄的有22例, 两侧椎动脉一侧狭窄一侧闭塞的患者有21例。

(2) CDFI检测结果:在所有检测的双侧锥动脉中, 正常226支, 假阳性65支, 假阴性54支、闭塞43支、狭窄301支。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结果与DSA的符合率为82%。

(3) TCD检测结果:双侧锥动脉共计狭窄280支, 闭塞32支, 假阳性86支, 假阴性32支。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结果与DSA的符合率为77%。

(4) 联合诊断结果:狭窄258支, 闭塞65支, 正常280支, 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及国与DSA符合率为93%。

通过上述诊断结果并结合诊断较单纯CDFI、TC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等方面, 从整体来看,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等参照值均比单独使用CDFI或TCD要高, P<0.05, 这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表示与CDFI比较P<0.05;#表示与TCD比较P<0.05。

3 讨论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 椎动脉可分成4个部分, 分别为: (1) 起始处———C横突孔; (2) C6横突孔———C1横突孔; (3) 出C1———颅前; (4) 颅内段———基底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彩超检测椎动脉时, 高频探头可以很好的作用于 (1) 和 (2) 椎动脉部分, 特别使其内径和附壁斑块情况, 从而掌握患者的椎动脉狭窄比率。在这一点上多普勒频谱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它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流情况来评价动脉狭窄问题。经研究指出, (1) 、 (2) 量部分椎动脉PSV在80 cm/s以内时视为正常, 如高于100 cm/s, 则判定椎动脉狭窄。在这一基础上PSV<180 cm/s, 即狭窄比<75%时, 视为中轻度狭窄;PSV>180 cm/s时则为重度狭窄。当检测不到血流数据或PSV低于10 cm/s时, 则为血管闭塞。但是, 尽管CDFI具有临床疗效, 但是它在椎动脉第一部分检测中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这一方面是由于高频远场衰减缘故, 另一方面是由于椎动脉起始位置的特殊性, 因此即便其能直观显示管腔结构并检测血流动力, 但是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 使得CDFI无法全程检测椎动脉。特别是椎骨遮挡处, 检测结果会呈现出节段性。加之受仪器、检测条件、技术手法的影响和制约, 使得该项仪器对椎动脉内斑块的检测不足。这也是该文结合CDFI与TCD联合治疗并证明其应用可行性的原因之一。

该研究以DSA为标准, CDFI病变符合率为82%, 敏感性为83.9%, 特异性为80.9%, 阳性预测值为85.6%, 隐性预测值为77.7%, 准确率为82.4%;TCD病变符合率为77%, 敏感性为77.9%, 另外, 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5.1%、80.1%、71.9%、76.4%。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 在ICA分叉位置高或走行弯曲, 的情况下, 会致使血流速度异常升高并误认为狭窄, 以及没有完全显示ICA颅外段全程并认为闭塞, 这两种情况都会得出假阳性的结论。在ICA闭塞的情况下, 侧支循环开放会使颈外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增粗, 这样很容易被认定为颈动脉分叉, 并且分别把代偿血流升高和相对血管阻力减低的颈外动脉血流当成ICA, 从而会没有对ICA诊断, 得出假阴性的结论。[2]而采用联合治疗则实现了检查方式间的优势互补, 结果也表明联合诊断病变符合率为93%, 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3.9%、100%、100%、93%、95.2%。与其它同类研究报道[3,5,6,7]结果相比, 具有相似性。所以综合来看, 该研究证明了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光瑜, 管敏, 赵亚男,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谱勒超声联合应用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1) :171-172.

[2]陈盈, 冯加纯, 刘影, 等.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并随访双侧椎动脉夹层1例[J].中国卒中杂志, 2014 (3) :215-219.

[3]郝豪皓.双频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2013:1.

[4]韩秋, 刘彦丽, 陈晓旭.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1) :101-102.

[5]王洪科.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 2014.

[6]王洪科, 张小宁, 刘培琴, 等.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 (1) :31-34.

[7]罗燕娜, 陈文志, 黄宏.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对鼻咽癌放射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7) :86-87.

[8]傅光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12) :97-98.

[9]郭佳, 汪军, 赵蕾, 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时眼动脉血流改变[J].眼科新进展, 2015 (2) :171-17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结节病变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乳腺结节病变71例, 均为女性, 年龄21~60岁, 平均40岁。均经手术切除获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LOGLQ400GE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采用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为7~10 MHz。患者常规检查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和腋窝, 探头直接接触扫查, 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连续扫描。对病变处应加以纵、横、斜切扫查, 必要时可改侧卧位探测。常规扫查腋窝, 所有患者均在经期后检查。首先做二维超声检查, 根据乳腺实质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皮肤与周围组织有无浸润现象这些指标做出初步诊断。接着在二维图像基础上叠加彩色多普勒显示乳腺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 判断病灶内血管的丰富程度, 并对病炕内血流信号进行多普勒取样, 调整声速与血流射角小于60度。测量动脉血流频谱参数:阻力指数 (RI) , 搏动指数 (PI) 。

2结果

二维超声对乳腺实质结节查出率100 %。本组71例33例良性 (纤维瘤20例, 漏诊5例, 误诊为乳腺癌, 单纯囊肿2例, 乳腺囊性增生4例) , 38例乳腺恶性肿瘤 (二维超声准确诊断30例, 其余8例中有6例误为纤维腺瘤) 。良恶性诊断准确率82 %, 敏感性79 %, 特异性85 %。

乳腺纤维腺瘤33例有5例无血流信号, 血流信号查出率85 %, 恶性肿物均可在团块周围或周边查出血流信号, 查出率100 %,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恶性肿瘤血流信号多为中等或丰富, 可见3~4处点状血流信号, 或一条长度超过或接近肿块半径的血管, 或可见3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 交织或网状。

3讨论

3.1 二维超声像

良性肿块: (1) 乳腺纤维瘤:年轻女性多见, 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 (2) 乳腺囊性增生病:与单纯囊肿在二维超声上难以鉴别。两者均表现为乳腺组织内囊性肿块, 边界清晰, 后壁回声增强。囊性增生病囊肿多为多发, 双乳多见, 而单纯囊肿少见多为单发。乳腺增生症的二维超声无明显特异表现, 表现为乳腺组织结构紊乱, 回声不均, 导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 可见低回声结节, 边界欠清晰, 回声均匀[1]。恶性病变, 乳腺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 肿块内部多呈低回声, 光点分布不均匀, 一般都具有肿块不规则, 边界欠清晰, 无包膜, 向周边浸润性生长, 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特征[2]。

3.2 彩色血流及频谱

随着高频探头的应用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提高以及能量多普勒的应用, 超声可以显示流速很低的血流。正常乳腺内的血管软较细, 血流缓慢, 分布稀少, 常在皮下脂肪层及韧带处显示。腺体内能够显示的多为静血流, 无病变时仅能记录到微弱的多普勒信号。乳腺增生病变时, 可在病变区测得血流信号。乳腺囊肿及乳腺腺瘤的血流多在周边或包膜周围测得。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色血流, 一般集中在病变周围及边缘, 血流流向不规则, 内径较宽。本组资料中, 仅有5例纤维瘤内无血流信号, 其余乳腺实质内均可探及血流信号, 仅凭血流信号的检出率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是不可靠的。另外, 随着肿瘤的增大, 其血供亦相应增加, 即使良性也会出现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因此, 病灶内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对于乳腺较小肿瘤 (直径<20 mm) 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国内曾报道, 以Vmax>0.25 m/s、RI>0.7、PI>1.3为阈值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Vmax值不仅与良恶性有关, 还受患者月经周期、肿块大小、操作者的技术与熟练程度影响。检查时间最好在月经来潮后1周, 乳腺变化最小。操作者应动作轻柔, 避免加压使血流速度减慢。对于血流丰富的乳腺肿瘤, 尽量多点测量, 以流速最快、阻力指数最高的血流参数作为测量数据进行统计。

综上所述, 二维图像是超声诊断的基础, 通过观察乳腺肿块的形状、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纵横比、有无钙化斑等, 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及各项参数, 可基本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手段, 彩色超声多普勒是早期诊断乳腺肿块的首选方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鲍润贤.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79.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篇11

声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5月~2006年5月来我院就医的疑似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156例,年龄11~61岁,均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查。使用APOGEE-8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MHz。超声检查方法、内容及标准:患者平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多切面扫查,了解病灶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包括形态、边缘、境界、纵横比、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同侧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仔细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有无血流、血流多少及分布情況,并测量血流参数PSV、RI。血流判定标准0级:病灶内无血管;I级:少量血流,病灶内见l~2个点状或细短棒状血管;II级:中量血流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一条重要血管,其长度可接近或超过病灶的半径;III级:丰富血流,见5个以上的点状血管或2条较长的血管。

结 果

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结果如下:乳腺增生病120例(76.9%)声像图特征:①乳腺增厚,但边界光滑、光整;②内部结构紊乱,呈低强不均回声;③如有囊性扩张,乳腺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其后壁回声增强。CDFI:无特征性,偶见血流信号增多、散在分布、无规律性。

乳腺纤维腺瘤15例(9.6%)声像图特征:①形状整齐(类圆形、椭圆形);②纵横比

乳腺癌19例(12.2%)声像图特征:①形态不规则;②边界不清;③边缘呈伪足、花朵或结节状:④内部回声不均匀;⑤后方衰减;⑥侧方声影无;⑦纵横比>l;⑧中晚期同侧腋窝可探及淋巴结肿大(癌转移淋巴结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回声结节)。CDFI:癌性肿块的周围及内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其形态呈条状或棒状。

急性乳腺炎2例(1.3%)声像图特征:①表面隆起,有压痛;②边界不清晰、不光滑;③内部回声低;④周围组织光点增粗,有炎性浸润,如有脓肿形成,可见液性暗区,内有不均质光点,有波动感;⑤纵横比>l;⑥有时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但表现“肾形”结构;⑦消炎治疗后,肿块可以缩小或消失。CDFI:周边及内

部可见点状或片状血流。

讨 论

对于疑似乳腺肿块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首先应用二维超声对病灶的形态、边缘、边界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声影、侧方声影和纵横比来进行观察,然后用彩色多普勒对病变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进行分析,再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对乳腺疾病的类型可做出明确诊断。但有时不典型纤维腺瘤和不典型乳腺癌鉴别比较困难。我们的临床实践表明:良性肿块内部血流检出率59.5%,血流以0级或I级为主,占75.7%。恶性肿块内部血流检出率97.6%,以II级或Ⅲ级为主,占81.0%。两组血流捡出率及血流分级有显著差异(P<0.01)。良性肿块的PSV:10.49±3.86cm/s,RI:0.56±0.07,恶性肿块PSV:18.9±8.73cm/s,RI:0.78±0.1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所以,对于体积较小的肿块,如果肿块内血流丰富,则考虑恶性的可能性大。对于体积较大的肿块,如果肿块内血流少或无血流,应首先考虑良性肿瘤的可能性大。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彩色多普勒应与二维超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单纯根据病灶内有无血流

信号来鉴别乳腺肿块的性质是不可靠的。例如,急性乳腺炎其病灶周边及内部有时也可见丰富血流;同样,单靠二维声像图对乳腺肿块性质的做出鉴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较早期或体积小的乳癌,相当一部分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而纤维腺瘤生长过程中会有玻璃样变、囊性变。另外,部分恶性肿瘤常有中心坏死,增加了声波的穿透性,有时甚至会出现后方回声增强;相反,纤维腺瘤本身的硬化、相邻近的乳腺组织的退化及较厚的包膜所形成的声影等。所以,应以二维声像图为基础,同时密切结合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及血流参数来综合分析,以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率。

膀胱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篇12

1资料与方法

本组23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男20例, 女3例, 年龄37~83岁, 平均年龄60岁。19例有无痛性或间歇性血尿病史, 其中5例伴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症状, 2例无任何症状。21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误诊2例。

仪器采用LOGIQ-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MHz。患者膀胱适度充盈, 在膀胱区域作多方向连续扫描。首先用二维显像观察膀胱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 内部回声结构和基底部情况, 有无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 再用CDFI观察病灶周围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 然后用脉冲多普勒取样。取样容积2mm3, 调正θ角≤60°, 获取病灶区血流动力学参数, 即收缩期峰值速度 (Vs) , 舒张末期速度 (Vd) , 阻力指数 (RI) 。

2结果

21例膀胱癌中单发性16例, 多发性5例, 共30个病灶。9例单发于膀胱三角区, 4例位于左侧壁, 2例位于膀胱前壁, 6例位于膀胱三角区及侧壁;伴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的5例, 伴膀胱结石的6例, 伴膀胱憩室1例, 伴血凝块9例。最小病灶11mm×14mm, 最大病灶56mm×41mm;直径≤30mm者有3例。声像图特征:在膀胱暗区内可见病灶呈乳头状或菜花样, 自膀胱壁向腔内突起, 呈中低回声, 形态不规则, 表面不平整, 内部回声不均匀, 基底较宽;肿瘤侵及肌层时, 膀胱壁连续性中断, 出现“零乱不齐或缺损”现象, 部分肿块周边见环形强回声带。本组超声误诊2例:1例术前超声见肿块位于膀胱左侧壁, 大小11mm×8mm, 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增生组织;1例因肿块直径小, 诊断为腺性膀胱炎伴结石, 忽略了局灶性结节而漏诊。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1.67%。

CDFI表现:大于30mm的肿块内部血流丰富, 可见血流信号从基底部膀胱壁向肿块内伸入, 并呈树枝状向周边扩展, 且血流丰富程度于肿瘤大小成正比, 较小病灶用能量图可显示内部短杆状血流信号;肿块内部血流多以动脉血流频谱为主。各血流频谱参数值:Vs平均值42.6 (27.8~72.6) cm/s, Vd平均值18.3 (14.3~21.4) cm/s, RI平均值0.57 (0.43~0.71) cm/s。

3讨论

Taylor等研究认为, 恶性肿瘤为适应快速生长需要而促使肿瘤形成新生血管, 由于这种新生血管壁薄, 缺乏弹力纤维, 又通常存在有动静脉分流, 因此具有血流快速的特点。本组15例膀胱癌均显示血供丰富, 其中≤3mm的肿瘤由于瘤体小, 血管增生和血流增加不明显, 彩色血流显像敏感度不高, 但用能量图能检测出血流信号。本组膀胱癌多为动脉血流频谱, 血流峰值 (Vs) 速度高, 平均值42.6cm/s, 最高72.6cm/s, 说明肿瘤血流显示符合高速动脉频谱特征。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仅用B型超声是难以将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性增生组织及膀胱附壁血凝块相鉴别的, 加用CDFI可使诊断更明确。膀胱肿瘤瘤体内部血供丰富, 血流信号在基底部呈树枝状向周边扩展, 并多呈动脉高速血流频谱;腺性膀胱炎虽然膀胱内呈“花边状”不规则增厚, 但其血流信号稀少, 呈星点状, 多为静脉血流频谱;膀胱附壁血凝块内部则无血流信号。

由此可见, CDFI对膀胱癌的诊断具有快速、简捷、准确且无创伤的特点, 可作为诊断膀胱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若能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上一篇:高校教师教学评估下一篇:自动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