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评估(精选12篇)
高校教师教学评估 篇1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思维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洋溢出激情。
激情在词典中解释为激动的感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 具有爆发性, 常常难以抑制。形象地描述激情, 其如烈火熊熊燃烧, 如江水汹涌澎湃, 似疾风遒劲浩荡, 似雷电撼人心魄。激情时, 人的潜能可以被充分调动, 对其他人的影响力也会大大增加。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 《与元九书》 中言道:“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意思就是说情是最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用激情去教学, 教师会表现出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2], 思路会很清晰, 声音洪亮而抑扬顿挫, 语言流利, 加上丰富的表情和不自主的肢体动作, 感染力会很强,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内心产生共鸣, 思维活跃, 享受这种学习的过程, 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效率便得以提高,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3], 使其对课程的热爱以及学习的自主性、持久性都得以显著改善; 而缺乏激情的授课语言难以引起听者的共鸣。笔者认为, 激情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表现, 比如根据笔者的切身感受, 当站在讲台上时会自然把它当成舞台, 去尽情表现自己, 而且感到自己面对的是众多的观众, 甚至想象自己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汹涌澎湃, 心境自然朗阔, 情绪高昂, 激情便能充分调动。当然, 想要表现出激情, 备课必须充分, 如果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构不起来, 语言不能组织流畅, 那么只有高昂的心绪也不能很好表现出激情。高校教师究竟怎样实现自己的教学激情呢? 笔者认为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
( 1) 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才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倾注充沛而真挚的感情, 才会认真准备并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些都有利于教学激情的发挥。
( 2)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知识要深入, 知识面要广, 实践经验也要丰富, 这样才有内容可讲, 才能充分利用规定的课时, 这是展现教学激情的基础条件。如果无话可谈, 想有激情也不能表现。教师想要提高自身这方面的素养, 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 多学习、多交流,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另外讲课之前认真备课、理清教学思路也是必不可少的。
( 3) 注意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普通话要训练得尽量标准, 字正腔圆、发音准确, 这样才能给人以美感, 被大众所接受, 提高激情演说的效果。此外, 平时说话也要注意保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果断干脆、逻辑性强, 这样才便于把好的说话习惯带到授课中来。其实, 一个人较高的说话水平和他内心的强大, 或者说自信是分不开的。
( 4) 培养自信。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不能要求自己过于完美。只有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 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心态才能平和, 才能积极乐观, 这样在自信心的驱使下, 做事便会用心投入, 讲话也会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富于激情。
( 5) 设法提高自己讲课时的精神境界。教师不应该只是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去讲课, 这样往往会被动而没有积极性。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把讲台当成是自己表演的舞台, 尽情地发挥, 乐在其中; 可以想象自己面对着壮阔的自然景观, 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绵延起伏的群山、浩瀚无边的森林……这样教学过程便成了一种享受, 自己的掌控力得以提高, 气宇轩昂, 激情不已。
总之, 高校教师想要讲好一堂课, 使其引人入胜, 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优秀教师自身的魅力所在。教学激情固然和教师的天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也可以自我塑造和培养。追求永无止境, 我们要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争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因为, 我们肩负的使命是那样的神圣。
摘要: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崇高使命。当前,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书育人最主要的渠道, 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可以获取知识信息, 养成一定的思想观念并锻炼提高多种能力,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对教学激情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并就高校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激情提出了若干见解。
关键词:教师,教学,激情
参考文献
[1]伍春莲.浅谈大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激情教学[J].科学导报, 2013 (16) .
[2][3]胡亚娟.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点——教师的激情[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08) :154.
高校教师教学评估 篇2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的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通过这次的教学观摩活动,我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同时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使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李老师精心设计的备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新颖的图画讲解方式更是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此外,在以往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很心动。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第三,李老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教学基本功扎实,调空课堂能力强,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第四,板书用结构式分解,主线清楚,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通过这次教学观摩,深感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今后,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我发现教学基本功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要注意语言要有激情,富有感染力,语速要快慢适中,语调要抑扬顿挫。板书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要环环紧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浅析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相比,大学是本着育才兴国,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向社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因而,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内容更加广泛,任务更加艰巨,高校教师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一名好的教师能够点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并帮助学生去塑造自我,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卓越的教学艺术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唯有实践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
1.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内隐和外显的动作体系。它受教学理论的指导,受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制约,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而确定的有计划的一连串行为或操作体系。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渠道,又是影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一般来说,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综合性、多样性、发展性、可补偿性等特点。从性质上来说,由于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与普通学校教学方法是一致的,所以就方法而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由于高等学校实施的是专门教育,又是传授高层次知识的场所,并且大学生在其身心发展上具有很多特殊性,因而在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就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表现在:明确的专业指向性及与科学文化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接近性。
2.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改革趋势。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中,存在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一是启发式,一是注入式。启发式强调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入式则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兴趣需要。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课堂上,这种注入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存在,教师注重的是“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尊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缺乏思考的冲动和想象的空间,也就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转变教育思想,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高校的课堂上,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要积极运用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读书指导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得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大量阅读,查阅资料,积极地思考、分析、概括、总结、实践,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他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没有熟练的教学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学的艺术。因此,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是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巧妙地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教学艺术也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表现。高校是教学艺术的圣地,高校教学艺术有着与中小学教学艺术不同的特征,它兼备固有的思辨性、幽默性和激励性,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艺术上,通过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启思艺术、教学教态艺术等表现出来。
1.教学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其实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艺术,如何组织好课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要讲的内容科学、合理、逻辑清晰又饶有兴趣地传授给学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精心准备的。要认真备课,每一堂课都应该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严密、衔接恰当、收散自如。另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能有效地安排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理论课与实践课、案例课与讨论课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積极性。
2.教学语言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同于平时我们所使用的日常语言,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因此需要精心地加工和认真雕琢。首先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准确性、说服性和启发性。准确性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用语准确,不能误人子弟;说服性就是所讲的知识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能够信服;启发性即教学语言要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开拓思维,大胆想象,并敢于提出质疑。除此之外,教学语言也应具有亲切感、节奏感和幽默感,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并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教学启思艺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关键,而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就要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辩证思考意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难做到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做很多功课。首先,要认真吃透教学内容,根据内容所需,精心设计问题,并且提问的方式要巧妙。其次,还要注重积累,博学多才,能把相关学科、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融入所讲的内容当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4.教学教态艺术。教态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仪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学中恰当配合、灵活运用,有时甚至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好坏,所以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摒弃不良的教态习惯,比如永久的“站桩式”教姿,比如站立时不停抖腿等习惯。尽管教师不是演员,但是你却应该引领你的学生进入角色。实践证明,良好的教态更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专注于课堂;良好的教态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内在联系
要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就是要弄清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身就是教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是科学的东西。教学方法中蕴含着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在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感悟、提炼和升华出来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之中,是教学方法的灵活而巧妙地运用。换句话说,教学的艺术性是教学科学性的升华,是以教学的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的。
四、提高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
首先是注重自我的学习。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素养,具有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把握,这是上好课的前提。而要提高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技巧,也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教学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自觉地用教学规律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修养。要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方可提高。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将对自己有用的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并不断改革创新,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第三,不断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形成教学艺术的必由之路。各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在平时反复练习,练中求进,练中求巧。也只有练好了基本功,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第四,具有创新意识并敢于创新。创新是教学艺术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品质。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如果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那么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教师都不敢于创新,那么学生何来创新的动力?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而应该是创造者,是艺术家。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邵宗杰,卢真金.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0-08.
[2]李庆春.高校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之探微[J].琼州学院学报,2010-12.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估的思考 篇4
一、教师教学评估的原则
教师评估的原则是进行教师评估所必须依据的法则或准绳, 是指导教师评估工作的一般原理, 又是对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师评估工作只有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 才能更好地克服评估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 使评估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高校教师教学评估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方向性原则。所谓方向性原则就是应该面向教师和学校的未来进行教师评估。教师评估在确定评估目标、标准、程序、方法和提供评估结果时, 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未来的发展需要, 注重教师评估方向与学校发展方向的结合。
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评估的科学性, 除了要求其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遵从教育规律, 而且更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
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 第一层意思就是要努力使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教师评估的意义而乐于参与评估, 第二层意思是教师评估应该涉及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基本素质、行为特性、工作效果等, 第三层意思是要求收集的评估信息丰富、充实、广泛。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首先对教师的评估既要看其工作量, 也应分析其劳动的质量。其次评估结果也应贯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只追求指标和结果的量化, 必然会忽视数量背后的一些重要信息, 不容易发现具体问题, 只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才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 使教师评估更具有科学性。
民主化原则。民主化原则是反对评估过程的“黑箱化”“神秘化”, 它要求增加教师评估过程的透明度, 将评估目标、标准、方法以及程序要求等如实地告诉所有参与评估的人员, 这不仅可以调动教师的参与意识,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也体现了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时代要求。
二、完善教师教学评估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一) 转变教师教学评估的管理理念
现行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估管理理念仍然沿袭了传统的评估理念, 即评估管理就是管理人员运用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品德、业务水平、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五个方面进行周期性 (一般一年为一个周期) 考核, 并把这些结果进行优、良、中、差排队, 并把它看成是评估工作的结束, 把评估结果直接与评先选优、职称评定、工资晋级、提干入党、续评、上岗、奖金等挂钩的一项日常教师管理活动。
首先, 这种过分注重评估的奖惩理念, 往往会使教师对评估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是反感。其次, 这种过分忽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际上否认了对教师的尊重和价值的认同, 否认了被评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这无疑会极大地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本应该成为教育教学评估主体的教师却成为被动接受、无处申诉的客体。第三, 评估结果的封闭性。在教师评估结果的处理上, 评价材料被存入个人档案, 不对教师公开, 并且使之完全与奖金、聘任和职称评定挂钩, 缺乏透明度, 因而起不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最后, 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思想沟通严重缺乏。因此, 要改善教师教学评估办法, 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 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学评估的目的, 使当前的鉴定性、奖惩性的教学评估转变为形成性、发展性的教学评估。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教师教学评估工作, 除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加强对教师全面科学管理和准确了解教学情况外, 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将各种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 使其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了解自己的实际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完善。
(二) 设立专门机构指导教师改进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评估应注重对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但目前的管理人员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校内也没有相应的指导中心。而西方发达国家多采用在大学内设立教学法指导中心。在德国, 许多高校成立了高等院校教学法指导中心, 中心成员的本职工作就是研究高等教育学、探讨如何改进大学教授的教学水平、指导教授们的授课技巧、咨询评定教授们的授课形式、质量等。要想对高校传统的、陈旧的教师评估制度进行改革, 首先就要对其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改革,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且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员。
(三)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要使教师教学评估结果科学、可靠, 就应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筛选出能直接反映教学质量带有共性的最本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和学科特点, 制定既符合实际又相对灵活的教学评估体系。因此, 在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时, 首先要考虑不同评价主体的特点。依据学生、同行专家、领导管理者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 分设出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学生侧重于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同行专家的评价侧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研究方面。其次, 要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这就需要考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过于单一、死板的评价标准, 只可能限制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评估手段现代化
各高校可依托校园网络平台, 更新教学管理手段, 积极开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质量网上评估系统。完成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整个过程的网络化管理, 包括原始数据录入、评价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处理、公布及反馈等, 全部实现网络化。这样, 既可在评估的组织实施上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又能采集到足够多的评估样本,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处理快速、准确, 增强了反馈的时效性。
摘要:分析了教师教学评估应遵循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民主化原则, 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估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评估,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葛秋良.英、美最新大学排行榜对我国大学评估与发展的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2]刘桂辉.质性评价———教学评价发展的新取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丁福兴.学生在网上评教中的新问题与新要求评析[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学习心得 篇5
在为期三天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这门课程学习之前,我认为老师只要把自己所知道的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就行了,而现在看来,这种理解确实有些片面。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也不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教师如何让所教授的知识让学生最大可能的接受,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做为一个老师,首先得充实自己,做一名具备专业知识和个人素养的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讲出是什么,还要讲出为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信服,才会有听课的意愿。教师应该热爱、尊重学生,应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群体,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想法。不要用语言、行为等伤害学生。
感触很深的是,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是重要的,还有许多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最直观的就是着装,这往往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能太暴露或太夸张。讲课的语音、语调、语速要合适,要富有感染力,而是得有适当的变化,这样才能较长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过程中,讲解结构应该首先明确,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这堂课具体讲什么内容;并在讲解过程中,将关键信息从背景信息中强调出来,才能让学生知道重点在那里;讲解应该有条理,层次分明,要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做到与采用提问、谈话等技能配合的方式,与学生能较好的互动,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提问的技巧也很重要,提问目的明确,有适当停顿,设计应包括多种水平,对提问可给出答案,并进行讲解;应该尽可能的激励全体学生,做到公正公平。
此外,其他的一些技能,如在第一次讲课时应该认真的介绍自己,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不要说自己所教的可能很难,要说所教的可能其实不难;需要注意面部表情自然,变化恰当,手部及面部动作配合、身体移动要适当、对学生应该尽可能正面强化等这些以前可能不会注意的小细节,也能更多的关注,也希望
在自己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更好的应用。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篇6
关键词: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发展体系 精品课程 教学队伍建设 反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44-01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学历高、有理想、科研能力较强,已成为高校的教学骨干力量,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1]。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为此做不懈努力。培养不但需要有整体的安排和计划,还必须根据每个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院校,刚走出校门就踏上讲台,缺乏针对性的师范训练,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突出体现在教学语言表达、教学准备、教学组织等方面。部分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近半数的教师缺乏教学研究意识和方法;教师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教育教学环节调控能力;超过半数的教师缺乏对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还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有教师专业知识陈旧老化等[2]。胜任教学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擅长教学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最终要求。要把自身积累的知识积极转化为能力,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充分发挥教学信息沟通能力,借助科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首先应做好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计算机培训、传帮带、教学督导制度、讲课比赛、课堂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名师的评选、教学奖励等工作。发展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教学能力培训及评价体系,形成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3]。鼓励青年教师反思性教学,促进其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1 形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
1.1 建立课程群,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
在原教研室的基础上,将内容相近或联系密切的相关课程设置成一个课程群,以课程群教研室作为新的教学基层组织。树立创新意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形成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团队,可以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敢于思想,勤于实践,善于总结;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丰富课堂教学[4]。
1.2 完善教学能力培训及评价体系
岗前培训不能随意化、表面化,应从需要出发,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和规程,使培训即科学又规范。岗前培训就是要使教师了解教师角色对社会、事业、生活及本职工作应持的态度与之相对应的观念、意识。要从教学督导、学生反馈、考试成绩、指导学生、教学科研、教学论文和教学成果、教学改革等多方面综合评价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创新,倡导个性发展。
1.3 重视教学志向、教学准备及教学研究对教学能力的关键影响
青年教师的教学志向、教学准备及教学研究与教学能力关系密切,其中教学志向是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提高教学能力的建议有以下四点:一是深化老教师的传帮带的示范作用;二是科学规范岗前培训;三是合理调控教学环节,优化教学实施能力;四是有针对性地干预和指导教学监控能力[5]。
2 鼓励青年教师反思性教学
“反思”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萧恩发表的《指导反思性教师》一书,使反思性教学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反思性教学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其成为“研究型”教师,提升其科研能力;有助于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其专业持续发展和专业自主。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波斯纳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经验只有和反思结合起来,教师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2.1 搭建基于反思的青年教师电子档案评价平台,促使其专业发展
电子档案评价平台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将有助于青年教师反思个人的学习、教学、科研和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促使其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2.2 培养反思型教师,推进其自我发展[6]
要培养教师的反思思维,重视案例分析,促进教学团队共同反思。要进行专业发展设计,不断进行自我发展监控和评价。反思型教学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帮助他们审视自身的教学活动,是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2.3 实行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制度,及时纠正问题
听课制度可督促青年教师认真备课,并能及时指出青年教师讲课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督导组专家应为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诊断把脉,为他们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和服务,突出督导和评价的激励性、促进性和发展性,使教师成为教学督导评价中积极、主动发展的主体。
学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同时应该帮助青年教师认清自身的优势,并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通过高校的培养和青年教师自身的奋斗,青年教师一定会在教育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赵菊珊,马建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58-59.
[2]李贵安,李铁绳,党怀兴.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6:26-28.
[3]陈利华.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2:75-76.
[4]徐礼华.精品课程与教学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2,4:70-74.
[5]韦雪艳,纪志成,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實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75-78.
浅议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篇7
教师教学实施能力, 是指教师为保证教学成功, 达到预期目的, 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计划、控制、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 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 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自我控制。教学活动包括的内容和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 因此, 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如今我们把教学视为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教学的科学性一面决定了教学活动有共性、客观性、可重复性和慨括性等特性, 而教学的艺术性一面又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有共同的、一般的能力和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所要求的特殊能力。因此,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这是专家学者们对教学能力的性质所持有的普遍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 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理解:1) 教师语言沟通能力。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交往过程, 师生之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关注语言使用的“人性化”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还要善于与其他教师、学校管理及学生家长交流。2) 教学互动组织能力。在传统的意义上来可以理解为笃信以“静”为优;现在的理解为追求活而不散。3)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一般认为是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且能在教学中运用。4) 教学方法创新能力。传统上来说它是关注当堂预设“教学任务”的完成, 更注重成功经验的传承与运用。关注知识本身的“告知”, 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知识的生活意义;如今普遍认为教学应以“人文”为出发点, 关注学情和学生对知识的体悟, 提倡创新。5) 教学分析反馈能力。主要是指对教学反思进行的研究。6) 教学激励评价能力。理论上被理解为关注能让学生“参与”的程度;现在普遍认为是关注学生思维的“有效”程度。7)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传统的意义是视教材为权威, 课堂即完成教材内容的教与学, 停留于教教材;现在的理解为提倡教师自主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倡导教学从教教材到用教材。
2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研究
首先就整体上看,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明显不足, 众多学者普遍认为高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有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守旧、灌输式、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等现象。教学方法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也是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有学者总结出当今大学教学方法“三化”现象, 即“中心化、呆板化、形式化”同时指出中国大学的重知识轻方法的现象。众多学者认为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 改变教学方法, 改变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从部分上看,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初期, 教学能力发展较快, 过几年之后, 教学技能提高长进缓慢, 有的由于放松对自己要求, 甚至出现教学水平“滑坡”现象。这种现象被李亚文称为“高原期”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某些错误教学思想的自发形成;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工作热情不高等。余承海, 姚本先提出“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主要影响因素是师范教育的缺失、师范教育的偏颇、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高校教师能力发展的“高原期”、教学效能感的走低、教学与科研的失衡以及教学管理的偏颇”。李茂科提出“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由于受很多因素影响而难以得到继续提高。其主要因素有理论界有关高校教师教学恩你过来的研究严重滞后;高校教师选拔机制的固有缺陷;教学管理力度的“软化”;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的缺失;教师评价制度偏向”等等。顾立志, 赵丽杰认为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很重要;教师敬业与爱生的情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基础因素;热情帮助与严格要求是对学生负责的两个重要情感因素;言传身教与为人师表是对学生起示范作用的两项必备的情感因素;和谐气氛和愉悦心境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两个重要情感因素;教师要做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近些年来, 由于高校规模扩张和师资的新老更替, 全国各高校引进了大批年轻教师.但由于缺乏教师的专业背景, 这个群体的高校青年教师“尽管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策略、方法的知识却十分有限”, 他们普遍重视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科学研究, 不重视教学研究, 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在工作中, “高校教师远不如中小学老师那样把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化工作, 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学习、改进和运作”。“多项调查也显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敬业精神缺乏, 教育教学知识欠缺, 教学实践能力弱, 教育观点陈旧等问题”。借用斯坦福大学的唐纳德?肯尼迪的话“不管怎么样, 教学是重要任务, 是重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由此可见,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3 提高高校教师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孙黎、陈芳指出,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应重视岗前培训, 加强师德教育;其次应创造条件, 保证投入, 提高科研能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进一步提高物质待遇;建立培养体系;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以老带新, 加强对实践能力的锻炼能力的指导。
具体举措包括:不定期邀请新、老教师就成才之路、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交流;就教师如何展开教学、科研举办专题沙龙;为学科交叉、产、学、问、研相结合举办特色沙龙等等。白云霄提出提高教师能力策略有:立足现实, 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制定规章制度, 规范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分层次培养, 展现教师的才华。在提高师资能力的同时, 应提高青年教师物质待遇,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修改和完善有关教师相关的法律, 解决高校教师的社会待遇问题, 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者核心的角色并承担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做到这一点, 吸引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教师的队伍, 并保证高校教师能安心从教, 使其整体素质提高。
摘要: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 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主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成为当今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学的中心工作, 是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本文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展开更深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亚文.高校教学能力高原期现象新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6) :60-61.
[2]余承海, 姚本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3) :48-50.
[3]李茂科.高等教师教学能力阻滞因素[J].论坛教育, 2003 (3) .
[4]刘灵燕, 等.高等教师教育现状与体制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23) :26.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篇8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既是学校的办学行为, 是学校内部教学工作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赖以依靠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在很多高校,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多种相关制度。比如, 教学督导制度, 领导听课制度。与教学督导和领导听课等制度相比, 学生评教是一种覆盖面更广, 且由教学主体——学生进行的教学评估。随着学生评教越来越常规化, 它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二、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 学生评教理应在高校教师教学改进和学校有关工作改善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但实际上, 学生评教肯定其鉴定功能, 注重学生评教结果的排名, 忽略学生评教过程中的诊断、反馈、导向功能, 不能及时在学生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不足并给予改进。
(一) 学生评教重结果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学生评教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30多年, 其实施办法及其效果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教育评价具有鉴定、诊断、导向、调节、反馈、激励等功能, 但多数高校运用学生评教结果的过程中, 高校大多过于重视评教结果的鉴定功能, 对于鉴别的结果往往以奖惩这种外部动机的方式来激励教师, 进而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鞭策手段, 其不符合人情味的鞭策手段势必会造成教师的不满情绪。高校管理者只是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考核奖惩、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 未曾在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学的不足, 未曾给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二) 教师扭曲学生评教的目的性。
实践中, 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直接评价教师的努力和能力进行的, 然而直接依靠这些评价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会导致激励扭曲现象。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其成绩呈正相关, 这使得教师有动机改变学生得高分的难易程度, 造成分数虚高现象, 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最终会导致教师给学生高分———学生给教师高评价———教师“考试放水”恶性循环, 这种现象必然会使我们对学生评价大学教学质量产生质疑。同时, 在具体评教活动中, 学生会因教师对自己要求过严、师生关系相处不融洽产生的报复心理导致学生评分偏低, 致使部分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 甚至对个别学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有近38%的教师认为“学生评教不够理性”, 学生在评教中的不够理性, 使评教结果偏离了客观实际, 其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研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现阶段学生评教主要停留在“总结性评价”的阶段, 虽有不少高校开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性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 但实际操作依然较注重评价的形式和结果, 而忽略了评价信息的反馈。针对国内目前的重结果评价轻形成性评教的现状, 高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利害关系, 必须尽快调整评教的指导思想、明确评教目的, 改评教的“鉴定性”为“发展性”, 从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我国高校确立教学质量保障意识并建立相关制度的时间不长, 存在问题突出, 强化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教学管理者要重视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
教学管理者应当及时对评教结果进行反馈, 并提供分析和建议。评教结果要及时向教师、学生、管理者反馈, 通过文献阅读, 教师不是第一时间得到学生评价的结果, 评教结果第一时间被教学管理者所得到, 并被作为职称晋升、录用教师的参考依据, 这样会降低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重视程度, 认为学生评教的数据结果只是学校管理者维持自己工作繁忙的假象而已, 这样很难让教师重视学生评教的结果, 更难使自己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者要将学生评教的结果第一时间通知教师, 这个通知并不是简单地告诉评价分值及排名, 教学管理者在对教师公布评教结果时, 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设计的指标维度具体方面给教师予以反馈, 除了定量评教的结果外, 教学管理者还应当尽可能将定性评教的结果如实地反馈给教师, 定性评教的结果往往更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诉求。
(二)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代会上的管理作用, 增进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沟通。
“以教师为本”强调教师的参与管理。构建管理者、教师互动平台, 酿造和谐发展的氛围。为了更广泛、有效的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可以构建名师委员会———教研组长———工会委员的三级干群交流网络, 同时可以定期召开教代会, 一方面可以充分地把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学生评教的必要性传递给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教代会这一平台, 可以让广大教师参与到学生评教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同时, 学校要重视同行评教, 多次召开座谈会、茶话会, 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之, 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沟通渠道作用, 不仅是对教师权利的尊重, 也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 学生评教的诊断功能——教师档案袋评定方法。
传统的学生评教的评教结果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 其评价结果被扭曲为打分、排队、甄别与选拔。这种评教结果的利用必然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情绪, 当讲师级别的教师因为“一分之差”、“一名之差”被拒之副教授级别的大门之外时, 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因此意志消沉, 对教学失去兴趣, 对未来丧失信心, 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结果, 使得评价的教育效应大打折扣, 这种只重视结果的评价通常把教育过程的评价当成“黑箱”来处理。同时, 评教结果只能反映评价目标的主要观测点, 仅靠这些观测“点”来反映“面”和“体”的特征, 难以全面, 必须综合起来, 加以理解。因此, 在运用学生评教结果中应注意弱化其鉴定功能, 强化诊断功能, 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教师档案袋评定方法, 从而可以全方位地反映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水平, 在心理上排除了教师的不公平感, 可以更有效地诊断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 注重真实性评价———基于课堂观察的评价。
真实性评价不再把学生评教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评教结果上, 而是更加关注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及其过程, 更加关注教师各方面潜能的发挥和发展。作为真实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 基于观察的评价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如观察表、录音和录像设备等, 直接从观察情境中记录和收集资料, 并在整理、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被观察者做出综合评价。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可以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观察的评价, 从而可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观察到教师教学的不足与缺陷, 以便教师可以及时改进, 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学生评教[EB/OL].Hhttp://jpkc.jnu.edu.cn/2007/sfx/kyyd/ShowArticle.asp White, L.J.Efforts by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 to asse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Results of an informal survey[J].Journal of Education, 1995.1.
[2]学生评教[EB/OL].http://jpkc.jnu.edu.cn/2007/sfx/kyyd/ShowArticle.asp Bruce A.Weinberg, Masanori Hashimoto, and Belton M.Fleisher.Evaluating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009.3.
高校教师教学评估 篇9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 教学类档案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文件材料。教学档案既是高校档案, 也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核心。以高校教学档案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可以在对教学档案资源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学校整体及教师个体的教师教学能力, 从而制定适合学校整体及教师个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一、高校教学档案及归档范围
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发布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87]教办字016号) 指出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是:
1. 上级教育主管机关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
教育改革、教学计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招生、毕业生分配等方面的计划、指示、规定、办法等。
2. 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
学校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办法、规定、条例, 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表。
3. 招生工作的材料:
招生计划、简章、专业介绍、新生名册, 代培计划、合同, 招生工作总结等。
4. 学籍管理的材料:
新生登记表, 学生学籍卡片、成绩卡, 在校学生名册, 学生学籍变更 (升级、留级、休学、转学、复学、退学) 的材料。
5. 学生奖惩材料。
6. 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大纲, 教学改革方案、总结。
7. 教材方面的材料:
自编、主编教材的正本, 各系各专业教材使用目录。
8. 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方面的材料:
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计划、大纲、总结、实习指导书、实习讲义、实习结果鉴定, 有代表性的实习报告等。
二、教学档案对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
教学档案是高校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多种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 它客观、公正地反映高校教师理论知识水平、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性、文字表达能力、综合运用先进信息等方面的情况, 它能够为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凭证, 是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 具体作用表现在:
1. 教学档案为了解高校教师现有的教学能力提供重要依据。
要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需了解高校教师现有的教学能力。教学档案全面反映学校的教学活动, 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 能为了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供重要依据, 如从教学档案中的教师进修、培训经历等可直接了解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力, 从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大纲, 教学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方面的材料可了解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教学档案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校通过研究教学档案, 在了解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需求分析, 制订适合促进教师个体和学校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计划, 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 学校还可通过研究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大纲, 课堂教学材料, 教学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招生、就业质量等教学档案的质量, 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下一步培训教师的目标, 从而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以高校教学档案建设为基础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核心, 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档案的建设。为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教学档案建设:
1. 加强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 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档案资源体系, 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供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 必须按照规定, 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 集中管理, 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因此, 高校应结合实际, 制定本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办法, 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等。教学档案收集是否及时、完整、系统、鉴选得当, 将直接影响教学档案资源的建设。完整、系统的教学档案资源能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提供全面、客观的基础, 否则,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将是“无米之炊”。
2. 以网络技术为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 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在高科技发展的网络时代, 教学档案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 将文字档案变成电子档案, 如将教学档案中一些优秀的教改项目成果、精品课程、优质专业、专业课程试题库制成教学资源数据库, 放在学校校园网上, 利用网络技术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的优越条件, 便于全校师生上网进行查询,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同时也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 从学校需求出发, 加强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编研出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各种材料。
教学档案真实、完整、系统地反映学校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应结合教学档案利用的实际, 对其进行有效开发, 更好地发挥教学档案应有的作用。如广西工学院教务处依据教学档案编制《毕业设计 (论文) 情况表》、《本科教学学生评教情况》、《教师教学工作手册》、《人才培养方案汇编》、《专业评证及专业评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汇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实施方案汇编》等多种材料, 不仅为学校教师工作和发展提供方便, 而且也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
总之, 为了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已逐渐把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教学档案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建设, 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工作, 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 这样才能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文章以高校教学档案作为研究对象, 论述教学档案对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 并提出以高校教学档案建设为基础,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档案,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档案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8) :47-49.
[2].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EB/OL] (.2008-09-12) .http://www.gov.cn/flfg/2008-09/12/content_1093980.htm.
[3]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EB/OL] (.1987-04-23) .http://wenku.baidu.com/view/6abe14c6d5bbfd0a7956737b.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EB/OL] (.2007-11-04) .http://www.chinaarchives.cn/lanmu_view.asp?id=1248.
[5]邱九凤.教师成长档案袋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 :68-70.
[6]蔡青.关于高校教学评估与优化教学档案管理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06, (2) :110-111, 127.
[7]袁毅纯, 李家强, 王成东.以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 (6) :135-137.
[8]滨州学院关于档案工作实行“三纳入”、“四同步”管理的具体规定[EB/OL]. (2010-06-28) .http://bgs.bzu.edu.cn/s/2/t/7/a/871/info.jspy.
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决策 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决策,教学信念,教学思维模式
教师的教学决策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自主选择教学行为的过程, 分为教学前的计划决策、教学中的互动决策和教学后的评价决策三部分。教学决策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诸多要素相关信息的搜集、判断和教学决策方案的评估与选择。教师教学决策是自主、理性的专业决策, 教师决策自主权的大小和教学决策能力的高低、教师教学决策意识的强弱等, 直接影响着教学决策的运行及效果。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 教师的教学决策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过程中的“量”与“质”。针对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决策开展深入研究, 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充实与丰富;有助于拓展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围;有助于促进教学决策研究领域的成长壮大;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模式;有助于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师发展思路, 从而提高教师适应具体教学情境的灵活应对和主动创新能力。
一研究现状
教师作为决策者这一角色是比杰斯泰德于1969年最早明确提出的, 他认为教师每天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在经常性的社会互动中承担决策者的角色, 决策的低能或失败会影响教学的协调和有效, 对现在乃至将来的教学都会带来负面效果。此后, 谢弗尔森在1973年也指出, 教师的基本教学技巧是决策, 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区别不在于提问和讲述的能力, 而在于知道何时去问一个问题的决策能力。盖奇在1978年预测, 教师认知与决策的研究, 将很可能成为教学研究的根本方向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 许多教学研究都沿着这一方向进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对教师教学决策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计划和教师课堂互动决策的思维过程研究, 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教师实际教学决策过程的描述, 很少考虑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时所依据的观念、知识与决策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90年代后, 开始对教学决策活动背后的教师知识、思想与信念加以研究, 教学决策理论研究从教学领域转向了教师教育领域, 转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知识和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我国的教师教学决策研究起步较晚, 而且研究空白较多, 现有直接探讨教师教学决策的文献主要是国外的研究成果。这些基于他国文化环境的研究是否符合我国目前教师教学决策的实际情况和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 都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本土研究和现实性分析。
二问题分析
教学决策是隐式的思维过程和与教师信念相应的外部行为的统一, 是教师知识、思想和具体情境互动的统一, 是整体的认知思维活动, 包括教学计划、课前准备、教学实施、课后反思等。在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 教学决策具有关键作用, 而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信念和“给予型”的思维方式使教师教学决策的核心理念存在“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偏差。
1. 教学信念主导着教师的教学决策
教师教学信念是教师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主要因素。尽管教师信念是隐式的, 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但却影响着教师的意见、判断、决策和指导教师以一个特定的方式去执行。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 除了传统“知识+技能”的双重目标, 还要关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除了关注学生获得什么知识, 还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素质能力的培养。而传统具有以知识为中心教学信念的教师, 在教学决策过程中把获取知识本身作为目的, 以自己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指挥者, 决定学生们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如何获取知识, 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逻辑思维, 不能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思考。他们以指挥者身份开展教学决策, 为学生确定课堂行为序列、标准和行为准则, 决定全部活动步骤, 把学生操控在自己主观意愿形成的世界里, 完全漠视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的权利。具有该倾向的教师在决策时会出现下述问题: (1) 教学活动的完整性被破坏, 颠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削弱了教师对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关注, 缺少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价值, 影响了学生人生发展的完整性和和谐性; (2) 剥夺了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需求和权利,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思维方式引领着教师的教学决策
高校教师中广泛具有的给予型教学思维方式, 影响着教学决策的思考过程和教学行为, 其教学决策忽视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和素质能力培养, 与高校的高素质应用型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理念背道而驰。给予型教学思维方式, 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重点强调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视教师为学科专才, 推行学术精英主义, 知识被视为绝对真理, 纯粹单向的传授式教学, 对学生提出的都是有答案的问题, 决策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具有该思维倾向的教师会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信息进行单向提取、利用, 仅仅关注对静态知识的梳理, 而忽视静态知识所承载的动态思维历程及其内部的逻辑关联性;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会采取干预措施, 会在学生进行思维的关键点“动手”, 会通过直接告诉方法或答案为学生指导。“给予型”的教学思维方式在教师教学决策过程中会出现下述问题: (1) 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延续传统教学状态; (2) 忽视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决策出的教学方式方法存在阻碍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隐患; (3) 教师思维的失衡, 过于维持已有的知识观, 认为正确的知识就是教材或参考书上的知识, 不需要学生去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三思考与建议
1. 转变教学信念: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知识、能力与素养相结合”
教师应秉持学生发展动态、开放、自由的基本观点, 教师应具备帮助学生学习和为能力培养而教学的两条基本信念, 设计和决策的教学活动要具有原创性、真实性和学术性的特征。原创性是尊重个人知识与表达个性化的独创性, 在原创性课堂里, 教师乐于谈论自己的真实见解, 学生也能够作为学习主体建构者呈现出来, 建设起每一个学生的认识和表达都受到尊重的课堂。真实性是指学生由内生发的探究欲望, 是学生学习投入和个人意义获得的前提条件。学术性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可探究性, 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以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教学决策设计因真实性和原创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天赋资源, 即好奇心和兴趣, 而具有学术性的课堂活动还可以使学生真正进行自己的思考。原创性、真实性和学术性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是教师合理进行教学决策的关键因素。
2. 转变教学思维方式:由“给予型”走向“生成型”
高校教师的生成型思维, 即以学习为中心, 强调学生自主建构, 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 追求广博及均衡, 教师被视为学习的帮助者与促进者, 鼓励批判性思维, 鼓励体验性学习, 学生与教师共享决策权。生成型思维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 其特征为重过程而非本质, 重关系而非实体, 重创造而反预定, 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 重非理性而反工具理性, 重具体而反抽象主义。教师用生成型思维来思考教学, 便不会脱离教学生活的实际状态而另设一个独立封闭的实体世界, 不会把教学生活完全放在与学生无关的客体位置, 不会用单一冷漠的教条去规束丰富多变的教学现实。具有生成型思维的教师视教学是学生具体的学习活动, 其过程和细节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是学生情感体验、知识建构、积累学习经验的综合体现, 是教师和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生成型教学思维能够实现教学实践的根本性变革, 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朝珍.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的构成与提高[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
[2]杨豫晖、宋乃庆.教师教学决策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 2010 (9)
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 篇11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反思习惯;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具体而言,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即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性的反思,从而促成自身的职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这不仅包括教师个人对教育理论经典的研读和思索,还包括教师带着反思中遇到的困惑与同事、专家进行交流。其次,教学反思能开拓教师思维。有教学反思习惯的教师比一般教师更爱“琢磨”。最后,教学反思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对教师成长总结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意思就是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加上有意识、经常性的反思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当今的高校教师易陷于这样一种困境:忙科研,轻教学;忙单干,轻交流。对他们而言,科研似乎比教学更关乎个人前途和利益,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自觉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并终身受益于这种利校、利己的好习惯。
一、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日记记录教师的教育实践和独特感受。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自己的感受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写作。教学反思日记注重“有感而发”,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与风格。教师可以忠实、客观地描述刚发生过的教学事件,或反思课堂,提出问题,抑或更进一步,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只要教师能够抓住教学反思日记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探究性”,写自己感受到的困惑,写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等,教师就能轻松掌握这一改进教学的有用工具。
二、以其他教师为镜
听课是“以其他教师为镜”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经常进行学习性的听课,特别是听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可以使自己有意识地与他人对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邀请同事来听自己的课,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效改进教学。另外,评课是必要的补充。面对面的评课有助于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此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往往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对被听课人以后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所在的院校非常重视听课与评课,每学期都举办相关的活动。通过系层面每个教师说课,专家与教师评课,再到学院层面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笔者学习到了同行与专家们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也感受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压力和动力。
三、鼓励学生反馈
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学生的发展情况也因此成为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标尺。我们鼓励学生反馈,实际上也是促使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为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的学院每次期中考试后会组织师生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再传达给各个任课教师。学期末学院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网上评教。通过细化的课堂评价标准,学生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门课程及教师,而教师也能从评价结果中汲取意见和建议。
除了学院统一组织的评教活动,笔者自己也十分注重学生反馈。在教英语专业国际外贸函电课时,我要求学生在期中考试后无记名写出自己的课程反思。根据反馈,笔者积极调整后半学期的教学内容,最终在学期末的评教中发现学生的满意率有所提高。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并在反思中做到勤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改变目前高校教师中某些差强人意的现状,才有可能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实现自身的职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胡萨,宁虹.教师反思何以可能: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7-71.
[2]李玲.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角色的研究 篇12
1. 原始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模式
细观我国高校原始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模式, 有优点当然也有缺点, 所以对符合教学发展大方向的方面要加以发扬, 同样的, 对于那些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方面要加以剔除, 结合学生的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来说, 原始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 把义务教育的考试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以教育部门分发的课本为主要学习资料, 中间以一些作业和考试为辅助。这种方法以固定性为主要优点, 但是它同样的也是缺点。这种过于固定的形式让学生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 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引导, 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英语学习的知识收获者, 学习到的英语他们未必可以经过应用。另外, 这种原始的英语教学模式, 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自然形成了阶级, 教师是绝对控制者, 学生学习英语期间没有足够的交流空间, 英语作为语言, 学习时不能只靠引导, 要沟通交流, 久而久之, 学生成为了只能应对考试的考试机器。
2. 重新定位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角色
2.1 设计开发人员。
现在高校的原始英语教学模式之所以很难改革, 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准确, 甚至有很多还是把自己当做是英语教学中的绝对控制者, 这样的思想只能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绊脚石, 抑制高校英语教学顺利进行。所以, 要重新定位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角色, 这是改革的第一步。首先, 高校英语教师对学生莱斯特是英语的设计和开发人员。在原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中, 基本上不安排英语的活动, 只是依照课本进行死板的知识传授, 但是, 课本也有很多内容与时代脱轨, 教师只是一味地依照课本, 学生学习兴趣大大被削弱, 所以, 教师要设计和开发英语环节, 让学生恢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高校教师首先要保证英语教材更新换代及时, 针对实事内容, 改变课本内容, 同样的,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板地进行知识教授, 可以适当的安排小活动, 如表演英语的情景剧, 或者播放英文的原版影片, 丰富英语的教学内容, 从根本上改变英语教学模式, 重新定位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角色。
2.2 引导督促人员。
这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其实是常规的角色, 但是, 高校英语教师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只是引导督促人员, 而不是绝对控制者。所以, 教师对知识并不是垄断的, 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原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教师过度管理, 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途径。所以, 要重新定位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角色, 让他们成为英语学习的引导和督促人员, 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他们制定多元化的学习体系,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课堂所需要的英语资料, 不仅仅局限于英语课本, 英文杂志, 英文原版电影都可以资料。在课后也要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消化, 不能只是安排死板的课后作业, 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这是高校英语教师要转变的另一教学角色。
2.3 研究合作人员。
高校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不能停滞不前, 时代在变化, 经济在发展, 想满足时代的需要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 对高校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原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中并没有应用网络计算机技术, 这是对多媒体技术的浪费, 所以, 在重新定位高校英语教师角色时, 可以让他们向研究合作人员转变, 思考和探究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争取提供给学生更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样的, 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 需要的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还有沟通交流, 英语教师可以安排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或者是安排情景剧一类的活动让学生投入到英语交流中, 期末的考核不仅仅要有笔试, 口试也同样重要, 可以让学生二人一组, 即兴以一论题展开小对话。这种教学模式才是高校学生所需要的。
3. 高校英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 英语教师的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 高校英语教师要有着正确的教育观念, 而现在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师教育观念很落后, 这对定位教师角色来说有很大影响。所以, 要更新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 要理解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是死板的, 它是神圣的, 不仅仅局限于古语说的传道受业,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基础上, 要寻找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模式。其次, 要改变教学目标,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都是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这个目标对学生来说是有局限性的, 要变革高校英语教学模式, 把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为基本目标, 在掌握英语词汇语法的同时, 有能将这些应用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才是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有的教育观念。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 每一位高校英语教师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好教学角色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提高自己的素质, 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为基本目标。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角色的研究要继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高校教师教学评估】推荐阅读: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07-12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2-18
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05-31
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观11-07
2021年高校教师期末教学总结文本07-03
高校教师教学教育心得体会范例07-20
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任重道远12-27
高校女教师05-14
高校钢琴教师05-23
高校音乐教师05-28